2017年中考语文知识点修辞手法考点之反复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修辞手法(一)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修辞手法(一)一、单选题1.请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A.戏剧按照题材划分,有现代剧、历史剧,神话剧、科幻剧、童话剧等。
《雷电颂》选自郭沫若的神话剧《屈原》。
B.“苏格拉底认为,一只站在树上的鸟儿从来不担心树枝会断裂,因为鸟儿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自己的翅膀。
”这个句子是一个单句。
C.“白花花的阳光烘烤下,柏油路像铺了一层碎银,晃得人睁不开眼睛,树木的叶子都打着卷。
”该句使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
D.“私塾老师没有校长和局长之类的上司,当然也没有班级评比这种事,教什么?怎么教?完全由自己做主。
”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是正确的。
2.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那些戴旧毡帽的大清早摇船出来。
B.先生,给现洋钱,袁世凯。
C.镇上便表演着同样的故事。
D.前面来一个红领巾。
3.对下面这段文字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山路旁的树在雨中站立着。
①连天的绿叶一簇簇,一团团,挽着,拥着,静而不滞,动而不浮。
②雨打着片片绿裙翻着卷儿,像击琴键,像跳芭蕾。
③你再看那树干,有的油光发亮,裹着青皮衣;有的挂满雨珠,披着鱼鳞;有的调皮地伸着脖颈,好奇地张望路上的行人。
④这雨中美景怎不叫人心生喜爱之情呢?A.①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绿叶的茂密,“静而不滞,动而不浮”表现出了连天的绿叶在雨中的情态。
B.②句中“像击琴键,像跳芭蕾”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雨打绿叶活泼、灵动、富有韵律的样子。
C.③句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其中“披着鱼鳞”“伸着脖颈”写出了雨中树叶油光发亮、摇曳动人的姿态。
D.④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突出了雨中美景令人油然而生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对雨景的由衷赞赏。
4.下面各句中,运用拟人修辞的一句是()A.父亲那极短的头发,好像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
B.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
C.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
D.一朵凤凰花就像一团火焰,一树凤凰花就像一支燃烧的火把。
中考语文的修辞方法
中考语文的修辞方法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剂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情势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为了适应特定的情境以及增强语言的表达成效。
下面是作者给大家带来的中考语文的修辞方法,欢迎大家浏览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初中语文知识点:修辞方法主要使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照、排比、对偶(又名对仗、排偶)、反复、借代、比拟(又名比体)、象征、寄寓(寄托),互文、设问、引用、呼告、反问、顶真(又名联珠、顶针)等。
其中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可分为强喻,弱喻)、譬喻、曲喻、饰喻、引喻、隐喻。
其他特别性描写方法:有白描,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衬托(正衬、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翻新,反复,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互体,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歧谬,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移用,谐音,歇后,镶嵌,析字,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复沓,拈连(又称:顺拈)。
常用的修辞方法:(1)比喻(明喻、暗喻、借喻):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类似点。
明喻是明显的比喻,它的本体,喻体和喻词都显现。
例:海洋上卷起千万堆雪浪,简直就像那刚刚裂桃的大片棉花田。
(喻词“像”,本体是“雪浪”,喻体是“棉花田”)暗喻从表面看是判定,叙述或说明,暗中包含着比喻关系,它的本体和喻体都显现,喻词由“好像,好像”变成了“是、成为”。
例:十个被鲜血泡起的手指头肿的变成了大熊掌。
(喻词“变成”,本体是“手指头”,喻体是“大熊掌”。
)借喻的本体不显现,也不用喻词,而是把喻体直接用在本体应当显现的位置。
例:其缺点是见树木不见森林,捡了芝麻、绿豆却丢了西瓜。
2017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分析常考的几种修辞
2017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分析常考的几种修辞一、复习要点1、正确辨识和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对照、反复、设咨询、反咨询、借代等十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明白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2、能依据要求选用、仿用、变换句式;3、语言表达能做到简明、连贯、得体;4、明白并掌握常见的修辞办法的表达作用。
二、从题型分析看,近年来,中考对修辞的考查要求是:①有对修辞手法的辨识挑选题,包括一种或多种办法的辨识。
解答时,要求考生能透彻了解八种修辞手法各自特点,尤其注意区不清晰容易混淆的几种修辞手法,如比喻的三种形式,设咨询与反咨询的区不,排比与反复的区不等。
②有对各种修辞作用的明白、分析、推断题。
解答时,除了抓住各种修辞的本质特征去辨析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句意举行明白,别仅要分析修辞对描述对象的表现效果,还要体味出作者珠思想、意图。
有的还要结合课文内容去把握。
③还有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题(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其中主观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重视。
如提供带有某种修辞手法的情境,用规定的办法仿写句子等。
三、《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咨询、反咨询等八种,教材中常浮现的修辞格还有借代、引用、反语等。
对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定义、明白其要点。
中考语文复习攻略:修辞知识点 --初中频道--中国教育在线1、比喻:依照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讲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讲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亮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讲、帮助人深入明白。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类不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明喻甲象乙浮现像、似的、好似、如、宛(犹)如、好比、浮现暗喻甲是乙浮现是、成为浮现借喻甲代乙别浮现无浮现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给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之修辞鉴赏
反复的区分
TITLE HERE
判断以下句子是否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春天来了!春天,从解冻的冰河中涌来,从大雁的
叫声中飞来,从小草的萌发中醒来。春天来了!
播下一颗颗绿色的心,种下一个个金色的希望。
☹️
嘘,轻一点。我轻轻柔柔地替她梳理头发,依照幼时记忆
中的那一套过程。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让她就这样
拟人
你的头发从头到脚都散发着智慧的光
芒。
本体
比拟
拟物
小绿的笑容闪瞎了我的眼。
比拟有且仅有本体
比拟的区分
TITLE HERE
判断下面的句子是拟人还是拟物。
花瓣不舍地离开了枝叶,被风悬起,在空中盘旋,
却无数次深情地回眸。
拟人
花瓣被一阵狂风吹落,涌动在空中。
拟物
他看到花瓣被风垂落,恨不得飞上枝头,留住那些花朵。拟物
坐着,舒舒服服地打一个盹吧。
反复的区分
TITLE HERE
判断以下句子是否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呵,我的宝贝,光明在我生命的一角跳舞;
我的宝贝,光明在勾拨我爱的心弦;
天开了,大风狂奔,笑声响彻大地。
蝴蝶在光明海上展开翅帆。百合与茉莉在光波的浪花上翻滚。
我的宝贝,光明在每朵云彩上散映成金,它洒下许多珠宝。
水草不停地在我心底招摇!
你的笑声如同杠铃一般,你的笑容闪瞎了我的眼。不要反驳
我,不要反驳我,你就是如此的光彩夺目!
小绿小绿,我钟意你,就像老鼠爱大米;
小绿小绿,我喜欢你,就像黄鼠狼爱吃鸡;
小绿小绿,我稀罕你,就像蜜蜂爱采蜜。
小绿你是如此的美丽动人,我怎么可能不爱你!
你问我对你的爱有多浓?就像那黄河决堤一泻千里!
中考语文总复习:《常见修辞手法》ppt课件
五、反复:为了强调!无耻啊!这是某 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 光荣。
六、夸张:为了突出某事物 的特征,有意扩大或缩小的 描述。
我摸摸那条棉被……,简直 像纸一样单薄。
可是当兵一当三四年, 打仗总打了百十回吧,身上 一根汗毛也没碰断。
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十、借代:不直接说出要描 述的人或事物,而借用与人或 事物有关的东西来代替。
例:先生,给现洋钱,袁世 凯,不行么?
十一、反语:实际上要表达的 意思和字面上的意思完全相 反,用以加强幽默讽刺的表达 效果。
例:几个女人有点失望, 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 骂着自己的狠心贼。
走南疆,行北国,探东海,访西域, 世盛政治清明。
栽春花,种夏果,收秋实,备冬藏, 国富经济繁荣。
常见修辞手法复习 执教者:陈厚权
常见修辞手法复习
修辞手法的种类:
1、比喻
4 排比、
7、夸张
9、对比 顶针 12、通感 用 15、借代
2、拟人 5、反问 8、设问
10、双关
13、反语
3、对偶 6、反复
11、 14、引
• 3、排比:
•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 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之情。语
调铿锵,句式整齐,增强语势,突出 情感,增加表现力。
• 4、设问:
• 引出(强调)_______,引起读者思考和 注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
• 5、反问:
• 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更有力地强调_____(把 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语气更强烈,发人深省, 激发读者思考。
• 2、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中考语文总复习记叙文专项训练:辨析修辞手法,体会表达效果(知识点+针对训练)
中考专项训练记叙文:辨析修辞手法,体会表达效果(知识点+针对训练)一、知识指要: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排比、夸张、对比、设问、反问、借代、反复、对偶等。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是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通常分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
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比喻的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比拟比拟是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借代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
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夸张有三种形式,即扩大夸张,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缩小夸张,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超前夸张,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夸张的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5.排比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
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017年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修辞手法》教案 新人教版
《修辞手法》教学目标:1、能辨析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夸张、拟人这六种修辞手法。
2、能够熟练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和反问仿写、改写句子。
3、能够运用修辞手法自己写句子。
教学过程:一、说说常见的修辞手法。
说说什么是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夸张和拟人。
(指名生回答,师板书,引出本课复习内容——修辞手法)二、总结:(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2)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4)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
(自问自答)(5)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
(6)拟人:把物当人来写。
二、比喻句的辨析练习一:请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1、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2、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滑如凝脂。
()3、为什么中华民族成为拥有诗歌传统的民族呢?因为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
()4、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5、团团如果跌一跤,几个举重运动员都扶不动他,只能用起重机吊起来。
()6、风儿轻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7、“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摩着你。
()让学生说说修辞手法复习时要达到什么要求,师总结出示教学目标练习二: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的是()句。
A、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B、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C、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D、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E、小珍珠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说说为什么只有F句是比喻句?小结:怎样识别“像”字句是否是比喻句呢?这就要看句子是否同时具备了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像”字前后要有两个不同类的事物;二是这两个事物要有相似点。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小明:“我朋友小刚的爸爸不喜欢观察,也不喜欢思考,所以他爸爸总是不能理解他的
意思。小刚很羡慕我有一个善解人意的好爸爸。”(对比)
爸爸斜着眼睛看着坐在凳子上挪过来又挪过去,挪过去又挪过来的小明,说:“你今天
的心事很重。”(反复) 小明说:“爸爸果然厉害!我就想我的这点心事能瞒得了爸爸吗?肯定不行了。” (设问) 爸爸说:“臭小子,有什么直说,你觉得你刚才的举动是在故意隐瞒心事吗?” (反问) 小明说:“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爸爸,我想买……” (引用)
【赏析设问类修辞答题格式】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启发读者对***(设问 部分)的思考,从而引出下文的***。(或让***(情感)更加鲜明突出。)
(四)反问
1.什么是反问?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
法。反问只问不答,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别人想要表达的意思。
(1)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制造虽精,世间有几
一、导入
小明说:“爸爸,在我心中,您是伟岸的梧桐树,为我们家遮风挡雨。” (比喻)
爸爸放下手里的茶杯若有所思,“今天,我们家的小黄猫老是在磨蹭我的裤管,满脸央
求地看着我,我买了一条鱼送给它,它感激地对我点点头。”(拟人) 小明惊讶地说:“爸爸您真是明察秋毫,您的火眼金睛可以洞穿万事万物。”(夸张)
爸爸说:“观察是一门艺术,观察需要独特的视角;观察需要灵敏的嗅觉;观察需要超
①故乡的食物,我没有比这更喜欢的了。倘若我爱故乡 ,不如就说我完全是爱这叫做杨梅的果子吧。
②呵,相思的杨梅!它有着多么惊异的形状,多么可爱 的颜色,多么甜美的滋味呀。
③它是圆的,和大的龙眼一样大小,远看并不稀奇,拿 到手里,原来它是满身生着刺的哩。这并非是它的壳,这就 是它的肉。不知道的人,一定以为这满身生着刺的果子是不 能进口的了,否则也须用什么刀子削去那刺的尖端的吧?然 而这是过虑。它原来是希望人家爱它吃它的。只要等它渐渐 长熟,它的刺也渐渐软了,平了。那时放到嘴里,软滑之外 还带着什么感觉呢?没有人能想得到,它还保存着它的特点 ,每一根刺平滑地在舌尖上触了过去,细腻柔软而且亲切— —这好比最甜蜜的吻,使人迷醉呵。
语文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语文罕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之阿布丰王创作语文修辞手法是考试时罕见的考点,中考语文罕见的修辞手法有:比方、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1.比方修辞手法及作用:【定义】用具体罕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把____比作____,生动形象地写出____(事物)____的特点,流露出作者____的感情。
【例句】: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作用分析】:运用了比方的修辞手法,把茂盛的藤萝比做瀑布,生动形象地表示了藤萝的茂盛。
表达了作者对藤萝花的赞美之情。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方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2.拟人修辞手法及作用:【定义】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将(事物)人格化,赋予其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____(事物)____的特点,流露出作者____的感情。
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将桃树、杏树、梨树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夸张修辞手法及作用:【定义】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增强作者的思想情感。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南国的严寒。
4.排比修辞手法及作用:【定义】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底细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必考修辞手法大全》精讲精练
D.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理解: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破土萌发 的情态,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 虽安,忘战必危.
2.种类: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 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 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 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 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 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司马法》
得更严密、更透彻。
4.注意:一般说来,排比的各项之间是并列 关系,但有时也有先后、大小、轻重等区别 ,这时要注意它们的排列顺序。
例如:雕刻家的意思,随随便便雕一个石像 不如不雕,要雕就得把这位英雄活活地雕出 来,让看见石像的人认识这位英雄,明白这 位英雄,因而崇拜这位英雄。
对偶
1.定义: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基本相 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 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4.运用时注意问题: ⑴夸张不是浮夸,必须合乎情理,不能脱离 生活的基础和依据。 ⑵夸张和真实要有一定的距离。否则就分不 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⑶夸张要注意应用的场合。严肃的汇告 、 报告,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等文体,不宜 使用夸张的修辞。
排比
1.定义: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 内容密切相关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叫排比。
,唱出心中喜悦。
对偶
(6)她敢从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墙上擦
中考语文专题修辞方法
周总理,你在哪 里?你在哪里?
敌人把你的城镇变成了废墟,你没 有哭;敌人把你的国家烧成了灰,你 没有哭;敌人杀死了你的亲人,你没 有哭;敌人把你绑在树上, 烧你,烤 你,你没有哭;你真是一把拉不断的 硬弓,一座烧不毁的金刚!
反复答题模式
修辞格 答题格式 例句 例句答案
反复
运用了反复 的修辞手法, 加强了语气, 强调了什么, 强烈表达了 什么之情。
突出强调事物的某个显著的特 征,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 象
夸张答题模式
修辞格 答题格式 例句 例句答案 运用了夸张的 修辞手法,突 出强调了教室 的特别安静, 使读者留下深 刻的印象。
夸张 运用了夸张的 修辞手法,突 出强调了什么, 怎么样的特 点,,使读者 留下鲜明深刻 的印象。
教室里 静得出 奇,连 针掉地 上的声 音都能 听见。
七、对偶
例:
用结构相同,字 数相等的两句 . (或短语)组成一 2、横眉冷对千夫指; 对句子,使句式 俯首甘为孺子牛。 工整,增加文采, 3、子将父作马, 意义相对。
父愿子成龙。
1、墙上芦苇,头重脚 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 厚腹中空。
经典名联
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如无恨月长圆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必须是两种不同事物;
两事物间有相似点。
比喻的作用:
能使被描绘的事物更生动形象。
比喻答题模式
修辞格 比喻 答题格式 例句 例句答案 运用了比喻 的修辞手法, 把茂盛的藤 萝比做瀑布, 生动形象地 表现了藤萝 的茂盛,表达 了作者对藤 萝花的赞美 喜爱之情。
运用了比喻 从未见 的修辞手法,过开得这么 (把什么比 盛的藤萝, 作什么,) 只见一片辉 生动形象地 煌的淡紫色, 写出了+本 像一条瀑布, 体+特征。 从空中垂下。 有时还需加 上作者的情 感表达。
中考语文复习“修辞与仿写”笔记整理
专题四修辞与仿写续写一、修辞手法基础知识1.概念修辞就是修饰文辞,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生动。
运用修辞的目的在于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
2.修辞的作用(1)有助于提高说话水平和写作能力,阅读和欣赏能力;(2)有助于提高语言修养和美化语言的水平;(3)有助于社会信息更准确、畅通地传递。
3.修辞的语境意义修辞上的语境意义复杂丰富:或增添新意,或一语双关,或别有情趣,或弦外有音,等等。
任何诗文都可照字面直解,然而其潜藏在字里行间的联想意义、感情意义、意境意义乃至风格意义,只能靠“此情此境”获得。
二、初中阶段常见八种修辞手法1.比喻(1)概念: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的修辞手法。
(2)分类: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①明喻:说甲像乙,也就是本体像喻体,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岀现。
能明显地看出是比喻。
比喻词:像、仿佛、像……似的、像……一般、好比【例句】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②暗喻:说甲是乙,也就是说本体是喻体。
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本体与喻体的关系比明喻密切。
比喻词:是、变成、成了、变为【例句】她是夜明珠,暗夜里,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③借喻:直接把甲说成乙。
本体不出现,而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
把本体说成喻体,没有比喻词。
【例句】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3)作用:化平淡为主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技巧总结】下列几种情况虽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句:(1)她的性格很像她的母亲。
(“像”表比较)(2)这天阴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好像”表猜测、估计)(3)伟大的祖国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像孔繁森、向秀丽等。
(“像”表列举)(4)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谩的童年。
(“仿佛”表想象)2.比拟(1)概念: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把抽象的概念当作人或物,或者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描写。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专题复习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专题复习知识点讲解一、了解常见修辞方法的特点理解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首先要了解每种修辞方法的基本特点,学会识别常见的修辞方法。
初中阶段要求掌握的常见修辞方法主要是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等六种修辞方法。
1、比喻,就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平常所说的“打比方”。
比喻一般包括三部分:本体(被比的事物)、喻体(作比的事物)和比喻词(标志比喻关系的词语)。
其中明喻是明显打比方,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像”、“如”、“好比”、“仿佛”等比喻词;暗喻是暗中打比方,把被比事物和比喻物的关系隐藏起来,常用“是、成、成了、变成了”等比喻词把两者联系起来;借喻则不露比喻的痕迹,直接用比喻物代替被比喻物,被比喻物和比喻词都不出现。
比如泰戈尔《图书馆》一文把图书馆比作“静穆的海浪”,就是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呈现方式等方面对图书馆的形象描述。
2、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
例如朱自清的《春》中对各种花的开放是这样写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这句句子用拟人的修辞描写春天百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景象。
3、排比,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例如《百合花开》:“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4、夸张,即故意“言过其实”,是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例如梁实秋的《鸟》中对鸟的描写:“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合度”。
“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就是一种夸张的表述。
资料2.中考语文修辞手法,理解运用
修辞手法,理解运用考点名称:修辞手法,理解运用。
考点指向:本考点主要考查判断、理解和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新课标指出:“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具体地说,就是要求考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判断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理解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会用修辞手法造句。
考点分析:本考点考查的主要题型有: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判断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其运用的正确与错误。
2.指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运用某种修辞手法造句。
解答上述题型的基本方法是:把握修辞手法的定义、种类、运用效果等。
修辞手法是根据表达需要,运用有效的语言手段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具有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的语言运用方式。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除此之外,课文里还涉及到的有对比、借代、引用、双关、反语、顶针和呼告等。
学习修辞,不要死抠名词术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体会修辞的表达效果,并能学会运用修辞手法造句。
考点示例一下文的两处方框中,应填入哪一项,才能和前面的语句构成最佳对偶句?今天在此悼念李公仆、闻一多两先生,时局极端险恶,。
但此时此地,有话何不说?我谨以这虔诚的信念,向殉难者默誓:心不死,志不绝,和平可期,。
杀人者终必覆灭。
A.民是多么悲痛争取民主B.人心异常悲痛民主有望答题思路:本题重在考查对修辞手法的判断和运用。
做此题时,既要准确把握对偶修辞格的要义,又要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只有两者结合,深入分析,才能做准做好。
参考答案:B考点示例二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
答题思路:本题重在考查修辞效果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拟人修辞格的辨识,是一道考查修辞方法的综合题。
做题时要从两个角度思考,一是找准使用拟人修辞格的句子,二是结合语言环境体会所用修辞的表达效果。
中考语文考点专题复习修辞含解析
专题06 修辞【知识储备】1.【初中常见八种修辞辨识】名称定义及分类教材中典型例句比喻定义: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分类: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明喻】例句: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宗璞《紫藤萝瀑布》)【暗喻】例句: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流沙河《理想》)【借喻】例句: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鲁迅《故乡》)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比拟定义:比拟就是把物当成人来写,或者把人当成物来写,或者把此物当成彼物来写的一种修辞。
分类:①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②拟物:还有一种把人当做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
【拟人】例句: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拟物】例句:还有一问,是:“公理”几块钱一斤?——鲁迅《“公理”之所在》定义:把结【成分之间排比】例句:我想排比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分类:①成分之间的排比②句子之间的排比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
——(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句子之间排比】例句:我应当怎样来形容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彩色,点染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中考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
中考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语文阅读常见题型1、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注:重点词语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词语,而是需要词语本身的含义,再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常见的答题方法就是:“××”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的重点句子的含义注:联系句子所出现的上下文加以理解,如果句子本身使用了某种修辞手法,就要指出此修辞手法的作用。
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xx事物的xx特点。
所起的作用有三点(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易懂,让人人加深体会。
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人便于接受。
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并给人鲜明的印象。
3、分析此句在文章中有何作用注:从内容、结构、表达效果和写作手法四方面。
内容: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结构:在开头一般是引出下文、为下文埋下铺垫或者伏笔;在文中间则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在文末多是总结全文。
表达效果:升华中心、渲染气氛。
写作手法:开篇点题、为后文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衬托、渲染。
4、如何说明词句不能替换或删除的理由注:这类型题的答案多否定的。
阐明理由的时候可以从以下方面去考虑:(1)从词义的轻重程度上去考虑。
(2)从作者用语的感情色彩方面去考虑,是褒义还是贬义?(3)从词的搭配上去辨析。
5、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注:这是相对比较开放,灵活的一个题型,要是在考试中遇到这样的题型,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修辞手法:比喻,排比,拟人及其所用修辞的作用蕴含哲理:形象而又含蓄,给人警示或者教育意义。
中考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考试题目类型一、教纲考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中要求:“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
”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在“考试内容”的“积累与应用”一项中明确指出:“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二、常见题型:1、客观题:对下列句子的运用修辞方法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B )A、晋祠,真不愧为这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04 基训二 语段综合与名著阅读 考点三 修辞辨识
第 19 页
新兵基训营
基训二
中考语文修辞易混知识点解析 一、比喻和比拟的辨析 (一)反映事物间的关系不同 比喻是以甲喻乙,两者有相似点,是相似关系;比拟是以甲拟乙,两者融 为一体,是交融关系。 例1: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例2:青蛙唱着恋歌,给荷塘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例1以“喧腾的大海”比作热闹的“东西长安街”,有相似点;例2把“青蛙 ”模拟成“歌手”来描述,两者融为一体。所以,例1是比喻,例2是比拟。
——刘禹锡《陋室铭》
第 14 页
新兵基训营
基训二
5.夸张:对人或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 ☆作用:强调或突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度,引起联想效 果。 夸张的形式有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等。 例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李白《行路难·其一》
第 15 页
新兵基训营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第 13 页
新兵基训营
基训二
4.对偶:①对偶句是由两个语言单位构成的句子,且前后两部分的内 容密切相关;②对偶句在形式上要求前后两部分的内容整齐均匀,音律和 谐。典型的对偶句还讲究平仄,且上下两句不重字。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主要方式有正对、反对、串对(流水对)。 例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第 24 页
新兵基训营
基训二
例3是借喻,“害人虫”是喻体,这一句子可改为明喻:要扫除一切像害 虫一样的敌人。
例4是借代,以“解放军”代指“解放军中的一位战士”,这是借全体代部 分。
三、反问和设问的辨析 (一)反问明确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而设问则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 定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中考语文知识点修辞手法考点之反复
本文是关于2017年中考语文知识点修辞手法考点之反复,感谢您的阅读!
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更多关于修辞手法反复考点的内容请看下文。
难点歼灭
反复:根据表达的需要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
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
(间隔反复)
“岸英!岸英!……(连续反复)
反复与排比的区别:排比是把意义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短语或句子接连说出来,而反复是根据需要,使用的词语和或句子重复出现。
反复修辞手法的几种类型——感悟其内容
1.词语反复。
为凸显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词语,达到强调的目的。
例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先生在这里多次使用“沉默”一词,表达自己对段祺瑞政府的愤怒和对民众觉醒的期盼之情。
2.词组或句子反复。
有时为了表达内容或者结构安排的需要,要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个词组或句子。
例如:“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
”(铁凝《哦,香雪》)
这里连续三次反复使用“原来是这样的”,表明了香雪此时的快乐心情。
又如:契诃夫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先后让别里科夫四次说出“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这种口头禅式的反复重复,突出了别里科夫顽固与保守的性格,塑造出一个栩栩如生的沙俄爪牙与帮凶形象。
3.语段反复。
在诗歌和小说中最为常见。
鲁迅在小说《祝福》中,不惜笔墨,连续两次重复以“我真傻,真的”开头的一大段,一方面表达祥林嫂丧夫失子后的痛苦心情,同时也反映鲁镇上的人们对她的冷漠,有力地批判了摧残中国劳动妇女的封建礼教。
反复与排比修辞手法的区别——领会其实质
反复和排比两种修辞手法都含有相同的词语,形式上相似,容易混淆,两者的区别关键在于其表达的侧重点不同。
反复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或突出某种情感而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所要表达的侧重点在于重复的词语或句子上;排比则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用,侧重点不在相同的词语上。
例如:
(1)终于自由啦!终于自由啦!感谢全能的上帝,我们终于自由啦!(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此句三次咏叹“终于自由啦”,表达对自由的期盼和渴望,侧重
点就是“终于自由啦”,所以此句的修辞手法为反复。
(2)她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
(莫泊桑《项链》)
这句含有相同词语“她”,但是所要强调的词语不是“她”,而是“认识”“了解”“爱”和“娶”,所以该句为排比。
反复修辞手法应用举隅——掌握其规律。
无论实用还是应试,都不应满足于背概念,而应当重视实际能力。
下面几个例子可供参考。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内容。
(不超过20字)
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
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耳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
[参考答案]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国家就有团结的希望。
解题思路点拨:本题解题要领为将两次反复使用的句子“有了这个信念”的结果提取要点并进行整合、归类。
2.请将下面一句话扩写,使之更生动感人。
(60字左右)
如果我要拥有一片绿洲,我就去开垦、改造、播种。
[参考答案]如果我要拥有一片绿洲,我就用我的汗水去开垦它;如果我要拥有一片绿洲,我就用我的诚心去改造它;如果我拥有一片绿洲,我就用我的智慧去播种它。
解题思路点拨:本题解题要领是将关键句子“如果我要拥有一片绿洲”分解开,充实具体生动的内容,逐条细化丰满。
3.仿照下面的表达形式,另写两组句子。
要求体现反复手法,句
式、字数与例句基本一致。
南国的红豆啊,红得深沉,像鲜血的凝固,让人肃穆。
[参考答案]南国的红豆啊,红得活泼,像泉水的叮咚,让人清爽。
南国的红豆啊,红得艳丽。
像朝阳的初生,让人神往。
解题思路点拨:本题解题要领是将话题“南国的红豆啊”放在突出位置,反复咏叹,倾诉对它的一往情深。
总之,反复修辞手法,不仅能起到强调作者情感、充分表达作者思想的作用,还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在写作和生活中广泛应用。
今年它既已列入考纲,我们就更应重视。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