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规划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景观规划原理

景观规划原理

景观规划原理景观规划是指对城市、乡村、园林等各类场所进行规划设计,以营造良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提升空间品质和居住舒适度。

景观规划原理是指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以确保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

本文将从景观规划的整体性、生态性、人文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探讨景观规划原理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

首先,景观规划的整体性原则是指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当注重整体性思维,将各个景观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统一的空间格局和景观风貌。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使规划设计能够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形成和谐的整体景观。

其次,景观规划的生态性原则是指在规划设计中应当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植被覆盖、水资源利用、土壤保护等生态因素,以实现景观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性。

再次,景观规划的人文性原则是指在规划设计中应当注重人文环境的塑造和体验,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求。

在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文化传承、历史沿革、社会习俗等人文因素,以创造具有地域特色和人文韵味的景观空间,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最后,景观规划的可持续性原则是指在规划设计中应当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避免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在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到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生态修复等可持续发展原则,以确保景观规划的长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景观规划原理是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准则和规范,对于营造良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提升空间品质和居住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的规划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整体性、生态性、人文性和可持续性等原则,以确保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和人文韵味的优质景观空间。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
5.1 景观分析
1.基地位置及其涵构 (4)界定邻里交通动线的形态 ①道路形式体系与使用量。 ②交通量每日或每季是否改变。 ③到基地的主要交通方法,假如有二者以上,最常使用的方法及交通时刻情况。 ④附近公共交通路线的位置及时刻表。 (5)界定邻里的区域划分条例及建筑类型 ①被允许的建筑形态。 ②建筑高度。 ③退缩需求。 ④道路宽度及路宽需求。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
1.1 基地本身的环境条件
基地分析所需的自然环境资料及分析内容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
1.1 基地本身的环境条件
基地分析所需的自然环境资料及分析内容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
1.1 基地本身的环境条件
基地分析所需的自 地形及土壤
(2)地形 ①地形分布样式 ②等高线(按比例),在15’以下,才可铺设道路 ③坡地分析: 4%以下,能做各种建设用地 4%—10%可做一般活动使用 — 10%以上,小型登山活动,建造费用较大 50%—60%做挡土设施 1%以下注意排水。 25’以下,植草皮保护土壤流失 ④视觉特性分析(视线、视向、端景)眺望良好的地点, 景观优美的道路、地形、林木、深谷、溪流、雪景等。 ⑤动线分析 ⑥独特的景物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
5.1 景观分析
8.其他现存结构物 如墙、台阶、梯阶、步道、围篱、旗竿等的位置。 9.设施 (1)水管、煤气管、电线管、电话线管、污水槽、过滤槽等的位置及其在地表上的 高度或地下的深度,电话及电压转换箱的位置。 (2)冷气机的高度及位置——检查空气流动方向。 (3)水池设施位置及其管道。 (4)照明位置与管线。 (5)灌溉系统位置。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
5.1 景观分析
4.土壤 (1)界定土壤形态、酸碱度、性质、肥力。 (2)界定表层土壤深度。 (3)界定母层土壤深度。 (4)界定土壤渗透率。 (5)界定在各种不同土壤形态上建筑物的限制。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景观生态规划是一种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以景观格局为基本单元,以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以规划设计为手段,以生态效益为目标的综合性规划。

它旨在通过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科学认知和规划设计,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是景观生态规划的理论基础,是指导景观生态规划实践的原则和方法。

本文将从景观生态规划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景观生态规划的基本原理包括生态系统原理、景观格局原理、生态过程原理和可持续发展原理。

生态系统原理是指景观生态规划应该以生态系统为基本研究对象,关注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变规律,实现景观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景观格局原理是指景观生态规划应该通过对景观格局的优化设计,实现景观的多样性、连续性和稳定性。

生态过程原理是指景观生态规划应该关注生态过程的动态性和复杂性,促进景观生态系统的自然演替和生态恢复。

可持续发展原理是指景观生态规划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包括生态评价、景观分析、规划设计和实施管理等环节。

生态评价是指对规划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评估和监测,了解生态系统的现状和问题,为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景观分析是指对规划区域的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进行分析和诊断,揭示景观的结构、功能和演变规律,为规划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规划设计是指根据生态评价和景观分析的结果,制定景观生态规划方案,包括景观保护、景观恢复和景观建设等措施。

实施管理是指对规划方案的实施和管理,包括生态工程、生态修复和生态监测等活动,保障规划方案的有效实施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景观生态规划的实践应用包括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农村景观生态规划和自然保护区景观生态规划等领域。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是指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优化设计和管理,实现城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

农村景观生态规划是指对农村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恢复,实现农村的生态宜居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景观设计作为一门复杂而又综合的学科,涉及到很多领域,其中包括建筑学、植物学、地理学以及心理学等。

它的目标是通过创建和改善室外空间的美观性、功能性和可持续性,提供人们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和交互。

本文将介绍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功能性与美观性的平衡景观设计考虑到空间的功能性和美观性的平衡是十分重要的。

一个好的景观设计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如提供休闲、娱乐、社交等功能,还能够创造出令人愉悦和美丽的环境,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二、场地分析与规划在进行景观设计时,首先需要进行对场地的分析与规划。

这包括了对地理条件、天气状况、土壤质量、地形等因素的考察。

通过分析场地的特点,可以更好地决定景观设计的方向和内容。

三、植物选择与配置植物是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根据场地的特点、气候条件和使用目的,合理地选择和配置植物非常重要。

植物的种类、生长习性、颜色和季节性等特点需要被综合考虑,以创造出具有丰富层次和色彩变化的景观效果。

四、材料与结构的选择除了植物,材料与结构也是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元素。

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结构可以提升空间的美观性和实用性。

例如,选择自然石材可以增加自然感与质感,而金属材料则可以创造出现代感与富有张力的氛围。

五、水景与照明设计水景和照明设计是景观设计中的两个重要因素。

水景设计可以增加空间的活力和变化,可以是喷泉、水池、小溪等形式。

而照明设计则可以赋予空间夜间的魅力与焦点。

六、可持续性考虑在现代社会中,可持续性成为了景观设计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设计师需要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通过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植物、采用雨水收集系统等措施,可以实现景观设计的可持续性发展。

七、用户参与与反馈景观设计往往是为用户服务的,因此用户参与与反馈是关键的一环。

通过与用户的沟通和了解,设计师可以更好地把握用户的需求和偏好,从而进行更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

八、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景观设计的原理和方法,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经典案例的分析。

城市景观规划中的景观生态学原理

城市景观规划中的景观生态学原理

城市景观规划中的景观生态学原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景观规划愈发重要。

而景观生态学原理作为城市景观规划的基础,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和关注的焦点。

景观生态学原理的了解和应用,对于城市景观规划的质量和可持续性都具有重要作用。

一、景观生态学概述景观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土地和自然资源管理的综合性学科。

它强调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并探索人类活动在环境中的影响。

景观生态学是一种综合、跨学科的方法,它涉及生态系统的各个方面,并在自然、社会和经济系统之间建立联系。

景观生态学的目标是建立层次结构,保证景观生态系统的生命和健康。

它包括不同等级的生态系统,如家庭、社区、城市和地区系统。

这种方法将景观视为完整的生态系统,结合社会和文化因素,以实现可持续性和环境健康。

二、城市景观规划的重要性城市景观规划是设计和保护公共空间的过程。

它涉及到城市的方方面面,从建筑设计到公共空间建设,以及自然地形和环境有关的因素。

城市景观规划将城市生态系统看作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强调自然环境与人类社区之间的相互作用。

城市景观规划对于城市的可持续性和美观度具有决定性作用。

它还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创造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提高生产力和创造工作机会。

建设和发展城市景观需要许多不同因素的整合。

三、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应用于城市景观规划中,可以更好地考虑生态、社会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可持续性和生态环境保护。

下面列出了一些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实践。

1.生态系统-景观视野景观生态学理念的核心是将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将景观视为自然、人类和文化之间的交互作用。

在城市景观规划中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应考虑生态系统中的各个方面,包括土地利用、土壤和水资源管理、植物和动物物种保护等等。

采用生态系统-景观观点,可以将城市景观规划的各个方面融入到城市生态系统之中,以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健康。

2.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持续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景观生态学原理的基石之一。

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将艺术和科学相结合,通过对自然与人工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创造出适合人类活动和欣赏的宜人环境。

本文将介绍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景观设计的本质和实践。

一、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1. 自然性原理景观设计的首要原则是尊重自然。

设计师应通过研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植被特点等,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现有条件,打造与自然环境和谐相融的景观。

自然性原则要求设计中融入自然元素,如水体、植被和地形等,使人们能够感受到自然力量的存在和美妙。

2. 人文性原理景观设计要追求与人文特点相契合。

设计师应该对当地社会文化背景和人们的需求进行深入研究,根据不同场所和功能,营造出具有独特个性和地方特色的景观。

人文性原则强调景观设计与人的关系,通过独特的空间布局、材料选择和艺术表达等手法,创造出具有情感共鸣和人文价值的景观作品。

3. 可持续性原理景观设计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设计师应该选用环保材料,设计合理的排水和节能系统,提倡生态循环和绿色出行等环保措施。

可持续性原则强调景观设计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既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又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二、景观设计的基本方法1. 规划布局景观设计的规划布局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基础。

设计师需要根据场地的大小、形状和功能要求,合理分配空间,确定主次景观元素的位置和比例关系。

规划布局要考虑人流线路、道路交通和沟通配套设施等因素,以提高景观效果和人的体验度。

2. 植物选择植物是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设计师应根据景观需求选择合适的植被品种。

在选择植物时,要考虑其适应性、景观效果和生长特点等因素,以保证植物的生长和景观的美化。

植物选择要注意保持植物的多样性,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品种。

3. 材料运用景观设计中材料的运用对于整体效果至关重要。

设计师需要根据设计理念和主题,选择适合的材料,如石材、木材、金属、水泥等,用于空间分隔、装饰和硬质铺装等方面。

园林工程知识点总结

园林工程知识点总结

园林工程知识点总结园林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园艺、土木、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园林工程不仅关乎园林设计和施工,还包括园林养护、植物栽培、景观规划等方面的知识。

在整个园林工程的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一系列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

本文将对园林工程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园林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一、园林设计1.1 园林设计的基本原理园林设计是园林工程的核心内容,其基本原理主要包括景观规划、植物配置、地形雕塑等方面。

在进行园林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场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土壤状况等因素,合理设计景观布局和植物配置,实现景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1.2 园林设计的方法与技巧园林设计的方法与技巧包括了勘测造型、方案设计、效果评估等方面。

在进行园林设计时,需要进行详细的场地勘测,了解地形地貌和自然条件,然后根据设计要求合理规划景观布局和植物配置,最终实现设计效果的评估和调整。

1.3 园林设计的流程与步骤园林设计的流程与步骤主要包括了方案策划、初步设计、方案评审、施工图设计等阶段。

在进行园林设计时,需要按照设计流程逐步完善方案,同时与客户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最终确定最佳的设计方案。

二、园林施工2.1 园林施工的基本原理园林施工是园林工程的重要环节,其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场地准备、土方工程、绿化工程等方面。

在进行园林施工时,需要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要求进行场地准备和土方工程,然后进行植物配置和绿化工程,最终完成整个园林工程的施工任务。

2.2 园林施工的方法与技巧园林施工的方法与技巧主要包括了场地平整、苗木栽植、草坪铺设等方面。

在进行园林施工时,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图纸进行材料选择和施工工艺,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保证施工质量和工程效果的最终实现。

2.3 园林施工的流程与步骤园林施工的流程与步骤主要包括了项目策划、施工准备、施工实施、质量检验等阶段。

在进行园林施工时,需要按照施工流程逐步完成施工任务,并进行质量检验和工程验收,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效果的最终实现。

景观设计原理是什么

景观设计原理是什么

景观设计原理是什么
景观设计原理是指在进行景观设计时需要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和理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景观设计原理:
1. 适应性原则:景观设计应根据特定场地的条件和规划要求进行设计,使之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并满足使用需求。

2. 功能性原则:景观设计应考虑到使用者的需求和功能要求,提供合适的功能区域和设施。

3. 统一性原则:景观设计应保持整体统一性,各个部分之间应有一定联系和协调,并与周围环境相融合。

4. 开放性原则:景观设计应鼓励人们的社交和互动,并为使用者提供开放和畅通的空间。

5. 可持续性原则:景观设计应考虑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提供可持续的设计方案和植物选择。

6. 自然与人工结合原则:景观设计应将自然元素与人工结构相结合,以创造出舒适、美观和功能性兼具的空间。

7. 比例和尺度原则:景观设计应注意到空间的比例和尺度关系,使之符合人体尺度和观赏效果。

8. 相变和变化原则:景观设计应考虑到季节和时间的变化,通过合理安排植物和景观元素,创造出不同季节和时间段的景色
和氛围。

这些原则可以帮助景观设计师制定出有效、创新、可持续且美观的景观设计方案。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是为了创建和改善人工景观环境而制定的一系列准则和原则。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景观规划设计原理:
1. 可持续性:景观应该被设计成可持续的,考虑到自然资源的保护和节约,降低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

2. 可达性:景观应该易于到达和使用,方便人们进行活动和交流。

3. 多功能性:景观可以提供多种功能,如休闲、运动、社交和文化活动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4. 适应性:景观应该能够适应不同的气候和环境条件,并灵活地满足不同的需求和变化。

5. 多样性:景观应该提供不同的元素和景观特色,以增强其吸引力和美感。

6. 文化价值:景观应该与当地的文化和历史相结合,保留和弘扬传统价值观。

7. 生物多样性:景观应该保护和促进物种的多样性,提供适合野生生物栖息和繁殖的环境。

8. 可视性:景观应该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欣赏。

9. 良好的空间组织:景观中的不同元素应该有良好的结构和组织,以创造舒适和谐的空间。

10. 可操作性:景观应该易于维护和管理,保持其长期可持续性。

总之,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旨在创造出具有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性的宜人景观环境,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
景观生态规划是一种综合性的规划方法,旨在保护和提升自然景观的生态功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综合性原则:景观生态规划要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文化历史、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因素。

通过整合各种资源,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各方面的需求,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自然保护原则:景观生态规划要重视自然保护,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完整性。

通过科学的生态评估和监测,合理划定保护区域,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水源地和自然风景等重要生态要素。

3. 空间整合原则:景观生态规划要通过优化空间组织,实现景观元素之间的良好连通,提供生物迁徙的通道和栖息地。

通过景观布局的调整和空间结构的优化,促进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4. 人文因素原则:景观生态规划要充分考虑人文因素,尊重当地居民的文化、生活方式和需求。

通过社区参与和共治,鼓励社会各界参与规划决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5. 可持续发展原则:景观生态规划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推进经济发展。

通过科学的生态设计和管理,实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功能的提升,为未来世代
提供一个可持续的生活环境。

景观生态规划的核心思想是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同时,满足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和社会需求。

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打造具有生态、经济和文化价值的景观空间。

景观设计基本原理

景观设计基本原理

景观设计基本原理
景观设计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性原则:景观设计应尽量还原自然环境的特点和氛围,使人们感到身临其境,与自然和谐共生。

2. 美学性原则:景观设计应注重美感的追求,使人们感到愉悦和舒适。

通过运用艺术手法,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景观空间。

3. 可持续性原则:景观设计应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选择植物和材料,节约能源和资源,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 功能性原则:景观设计应符合使用者的需求和功能要求,实现良好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提升景观空间的实用性和便利性。

5. 文化性原则:景观设计应结合地域文化和历史背景,体现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

通过运用符号、象征和艺术表达方式,传递文化信息和观念。

6. 安全性原则:景观设计应考虑使用者的安全和舒适感。

合理设置道路、设施和照明等要素,确保人们在景观空间中的安全交通和活动。

7. 可访问性原则:景观设计应考虑各类人群的需求,包括老年人、残障人士和儿童等。

通过设置无障碍通道和设施,提供方
便的使用环境。

这些基本原则可以作为景观设计的指导,使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能够全面考虑各方面的需求,创造出具有艺术性、功能性和可持续性的景观空间。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
• 2.3 古希腊园林类型 圣林
树木崇拜的对象,神庙外种植树林,成为圣林。 树木崇拜的对象,神庙外种植树林,成为圣林。
著名的雅典卫城坐落在山丘之巅, 著名的雅典卫城坐落在山丘之巅,土为雅典卫城入口立面
二、西方园林发展历程
• 体育馆
二、西方园林发展历程
• 古希腊园林特征
园林的布局形式采用规则式以与建筑协调。 园林的布局形式采用规则式以与建筑协调。 数学,几何,美学的发展影响到园林的形式,强调均衡稳定的规则是园林。 数学,几何,美学的发展影响到园林的形式,强调均衡稳定的规则是园林。 从古希腊开始奠定了西方规则是园林的基础。古希腊—古罗马 古罗马—欧洲中世纪与文艺复 从古希腊开始奠定了西方规则是园林的基础。古希腊 古罗马 欧洲中世纪与文艺复 兴时期的意大利。 兴时期的意大利。 园林植物:芽接蔷薇,常见的植物有桃金娘,山茶,百合,紫罗兰,三色堇等。 园林植物:芽接蔷薇,常见的植物有桃金娘,山茶,百合,紫罗兰,三色堇等。 雅典城大街上首次种植了悬铃木。 雅典城大街上首次种植了悬铃木。
二、西方园林发展历程
二、西方园林发展历程
• 2.3 古希腊园林类型 宅园——柱廊园 宅园 柱廊园
住宅为四合院布局,一面为厅,两边为住房。设柱廊,中庭,后来发展成为四面 住宅为四合院布局,一面为厅,两边为住房。设柱廊,中庭, 环绕的柱廊庭园。对罗马有影响。 环绕的柱廊庭园。对罗马有影响。
二、西方园林发展历程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
■一、西方园林发展史 ■二、园林绿地的设计程序
一、西方园林发展史
• 1.1 基本概念
1.1.1 园林和景观 →园林是指包含植物群落的,并且植物配置、植物文化和养护管理都服从于 园林是指包含植物群落的,并且植物配置、 精致意愿的经过整治的空间。 精致意愿的经过整治的空间。 →风景一词最早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由北欧艺术家创作的一种绘画形象式,称 风景一词最早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由北欧艺术家创作的一种绘画形象式, 为风景画。 为风景画。 1.1.2 景观和环境 →景观是感性的,属于文化范畴,是用来观赏的,因而根据每个人的感觉程 景观是感性的,属于文化范畴,是用来观赏的, 度而不同。 度而不同。 →视觉认知可以是独特的和敏感的,平常的或杰出的。 视觉认知可以是独特的和敏感的,平常的或杰出的。

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基本原理复习试题(含答案、解析)

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基本原理复习试题(含答案、解析)

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基本原理复习资料1.1景观规划设计的概念与特征A.道路交通、建筑物与形态方面有关B.活动方面包括行为、精神、历史C.生态、植物、水体、土壤属于背景方面D.形态方面包括空间划分、时间安排等正确答案:AA.人体气泡B.单个台阶C.高大远山D.树木冠幅正确答案:CA.规划的依据性B.规划的多样性C.规划的空间性D.规划的前瞻性正确答案: BA.保护环境生态,创造万物和谐的大背景B.创造美丽动人的空间形态C.组织风景园林的大系统D.构建繁荣昌盛的生存活动状态正确答案:A、B、D(...............)正确答案:形态解析:正确答案为:形态活动背景空间解析:正确答案为:空间尺度概念与时间变化概念解析:主要从:存在形式,三层意义,三大追求三个方面回答即可1.2景观规划设计的流程单元测试A.1:500B.1:5000C.1:10000D.1:3000正确答案: AA.带状景观规划设计B.城市公园规划设计C.区域、城乡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D.城市游憩与旅游规划设计正确答案:A工图设计D.扩大初步设计正确答案:B、C、D划――总体规划图C.现状调查分析――调查分析图D.造价预算正确答案:A、D正确答案:背景类解析:正确答案为:背景类规划设计、形态类规划设计、活动类规划设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正确答案:战略规划解析:正确答案:战略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与修建设计、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概念性规划、概念性设计1.3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专业语言(上)风情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D生态的语言正确答案: C生态的语言D.空间的语言正确答案:C与从属D.作用与反作用正确答案: A限定性强D.限定性不强正确答案:A、B、D1.4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专业语言(下)言C.艺术的语言D.空间的语言正确答案: A道规划B.西班牙Benidorm海滨蛇形步道设计C.黄土高原规划设计D.上海绿洲百年计划正确答案:A、C、D语言。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原理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原理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原理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准则和指导原则。

它是指在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时,需要考虑的规范、要求、原则和方向。

下面将介绍几个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原理。

一、生态原理生态原理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至关重要的原则之一。

它强调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要注重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考虑。

通过合理的生态设计,可以有效地改善环境品质,提供生物栖息地,保护和增加植物、动物的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二、美学原理美学原理是指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要追求美的境界,营造出具有美的感染力和艺术价值的景观空间。

它包括景观的整体构思、色彩搭配、比例尺度、空间序列、景观配套等各个方面。

通过精心设计,使用适宜的植被、材料和构筑物等,可以打造出令人愉悦的视觉享受。

三、人文原理人文原理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关注人类需求和人文价值的原则。

它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们在园林景观中的活动和体验。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考虑人们的活动需求、社交交往、文化传承、历史文脉等,保护和弘扬人文精神,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四、可持续发展原理可持续发展原理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原则之一。

它要求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要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考虑。

通过合理规划土地利用、节能减排、水资源管理等措施,可以实现景观生态的持续发展,提高园林景观的可持续性。

五、功能原理功能原理是指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要根据不同功能需求进行规划和设计,充分发挥景观的功能。

例如,根据需要设置休闲娱乐区、运动健身区、文化教育区等,满足人们不同的娱乐、休息和学习等需求。

合理的功能规划可以提高景观空间的利用效率,同时也符合人们的需求。

六、艺术原理艺术原理是指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要注重艺术创新、创意的运用,使景观空间充满艺术感和创造力。

在设计中,可以运用材料、造型、色彩、光影等因素,营造出别具一格的艺术效果。

艺术原理可以丰富景观的内涵,提高景观的审美价值。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原理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原理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原理一、使用者场所行为心理设计(一)环境心理学特征在对于环境行为现象的研究中,通过研究环境知觉、环境认知、人的活动与空间及设备的尺度关系、空间行为学——私密性、公共性、领域、拥挤感等来把握使用者的普遍心理现象。

使用者场所行为心理设计主要涉及各种尺度的环境场所、使用者群体心理以及社会行为现象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二)行为空间与环境行为空间是指人们活动的地域界限,它包括人类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和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

直接活动空间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所经历的场所和道路,是人们通过直接的经验所了解的空间;间接活动空间是指人们通过间接的交流所了解到的空间,包括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了解的空间。

1.气泡气泡是由爱德华·T·霍尔提出的个人空间的概念。

人体上下肢运动所形成的弧线决定了一个球形空间,这就是个人空间尺度——气泡。

人是气泡的内容,也是这种空间度量的单位,也是最小的空间范围。

个人空间受到人格、年龄、性别、文化、情绪等因素的影响。

人际距离和交往方式密切相关。

2.拥挤感和密度在人与人接触过程中,当个人空间和私密性受到侵犯时,或在高密度的情况下都会引起一种消极反应与拥挤感。

影响人们是否产生拥挤感的因素包括个体的人格因素、人际关系、各种情境因素以及个人过去的经验和容忍性,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密度。

3.私密性私密性是指对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的选择与控制。

可以概括为行为倾向和心理状态两个方面。

私密性分为四种表现方式:独处、亲密、匿名和保留。

它是人们对个人空间的基本要求。

私密性的功能也可以划分为四种:自治、情感释放、自我评价和限制信息沟通的功能。

人们在空间大小、边界的封闭与开放等方面为私密性提供不同的层次和多种灵活机动的特性。

4.领域性领域性是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拥有或占用一个场所或区域,并对其加以人格化和防卫的行为模式,是所有高等动物的天性。

人类的领域行为有四点作用,即安全、相互刺激、自我认同和管辖范围。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景观规划设计是指在自然和人文环境基础上,通过对地形、植被、水体等自然要素的合理利用,以及对人类活动、文化传统等人文要素的合理整合,进行空间组织和环境塑造,以达到美化环境、改善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目的。

在景观规划设计中,有一些基本原理是需要遵循的,下面将对景观规划设计的原理进行介绍。

首先,景观规划设计需要遵循生态原理。

生态原理是指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规划设计中,要遵循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合理配置绿地、水体等自然要素,保护和营造生态景观,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其次,景观规划设计需要遵循人文原理。

人文原理是指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人类活动和文化传统,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人文氛围。

在规划设计中,要注重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创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景观空间,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再次,景观规划设计需要遵循功能原理。

功能原理是指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景观空间的功能定位和使用需求,满足人们对生活、休闲、社交等多样化需求,提高城市的功能性和适用性。

在规划设计中,要合理规划绿地、交通、娱乐等功能区域,提供多样化的景观设施和服务,打造宜居宜游的城市环境。

最后,景观规划设计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理。

可持续发展原理是指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资源利用的节约和再生,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规划设计中,要注重节约能源、减少排放,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景观规划设计原理包括生态原理、人文原理、功能原理和可持续发展原理。

遵循这些原理,可以更好地实现城市环境的美化和提升,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希望各位设计师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能够充分考虑这些原理,创造出更具有品质和魅力的城市景观。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


中国传统园林的风格特 点:山、水、建筑、植 物是中国传统园林的四 大要素
筑山:将天然石块堆砌成假 山的技术称为“叠石”,不 同形状、纹理、色泽的石块 可以堆砌出各种造型:峰、 峦‘峭壁、崖、岭、谷等; 还有将整块山石陈设在室外 用于观赏,称为“置石”。
理水:水是自然景观的重要因素,从北方皇家园林到南方私家园林都想 方设法地引水或者开凿人工水体。 水体形态有动态和静态,形式布局上有集中和分散,其循环流动 的特征符合道家主张的清净无为、阴阳和谐的意境。 一般模仿自然界中的溪流、瀑布、泉、河等各种形态,往往与筑 山相互结合,形成山水景观。

城堡园林: 王侯、贵族、富裕阶层在 城堡内修建庭院,布局较为简 单,树木被修剪成几何形状, 有泉池。

伊斯兰园林: 伊比利亚半岛(现西班 牙境内)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出 现了伊斯兰风格的园林,又称 “摩尔”园林,一般建造在山 坡上,围以高墙,内部用水体 分割空间。
3.文艺复兴时期的 意大利园林:



慈照寺沙园
日本传统园林的造景手法:
围合:植物、垣、山、石、水 缩景:表面上是自然景观的缩小化,实际上是在有限的空间内构建 人、自然、宇宙的关系 象征:超越了对自然的模仿,通过抽象化手段表达某种精神境界 借景:通过空间、视点的巧妙安排,借取园外景观
季节:通过植物搭配、颜色处理表达对季节时间的感受

法国园林一直深受意大利文艺 复兴时期园林风格的影响,直 到17世纪中叶才产生独特的风 格,克服了原来对称式布局所 造成的过于单调重复的缺陷, 其特点在于将园林视作建筑的 一个局部,创造宏伟景观。 多为皇家园林,基本特征为: 中轴线是园林的骨架,条理清 晰、秩序严谨的几何形构图, 人工化、理性化、秩序化;面 积大、地形平坦;静态水景多 ,气势辽阔、深远。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课件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课件
伴随着人类的改造,天然的自然环境逐步向人为的建成环境的转化,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认识的加深, 自然环境与建成环境之间的区别越来越大。在这个过程中,人类掌握了一些自然规律,并且懂得利用自然物来组 织和营建新的适合于人类居住、游乐的环境,景观因此成为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外在表现。
作为直接处理自然对象的一门学科,面对生态危机,景观设计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作为自己的 核心,并由此将自己的使命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联系起来。
一。
现代景观设计的产生受两个人的影响最大,分别是被誉为美国景观设计之父的奥姆斯特德和英国社 会学家霍华德。 860年到1900年,奥姆斯特德等景观设计师在城市公园绿地、广场、校园、居住区及自然保护地等方 面所做的规划设计奠定了景观设计学科的基础,之后其活动领域又扩展到了主题公园和高速路系统 的景观设计。
霍华德在《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中有这么一段话,表达了他对理想城市的构想,他是这样写的。
“城市的生长应该是有机的,一开始就应对人口、居住密度、城市面积等加以限制,配置足够的公 园和私人园地,城市周围有一圈永久的农田绿地,形成城市和郊区的永久结合,使城市如同一个有 机体一样,能够协调、平衡、独立自主地发展。”这其实也是对城市景观的一种构想,理想的城市 必然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的。
现代景观设计产生的历史背景可以主要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与工业化 相随的城市化带来的城市拥挤,聚居环境质量恶化。基于工业化带来的种种问题,一些有识之士 开始对城市,对工业化进行质疑和反思,寻求解决的办法。城市公园的产生正是对城市卫生及城 市发展问题的反应,是当时社会改革以减轻各种城市不利影响和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之
第1章 景观设计的基本认识
第一节 景观设计的基本认识
1 人与自然的关系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景观规划设计是指在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中,对自然和人文环境进行科学规划和艺术设计,以营造宜居、宜游、宜业的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是指在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和规律,它们是指导景观规划设计工作的重要依据,对于保障规划设计质量,提高城市乡村景观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景观规划设计应该遵循生态原则。

生态原则是指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城市建设中,要合理规划城市绿地、水系、森林等自然景观,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在乡村振兴中,要注重保护耕地、水源地、森林等自然资源,实现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的统一。

其次,景观规划设计应该遵循人文原则。

人文原则是指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人们的文化需求和精神追求,体现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创造具有地方特色和人文气息的景观环境。

在城市建设中,要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弘扬地方文化传统,打造具有城市特色和文化魅力的景观空间。

在乡村振兴中,要注重挖掘乡村文化底蕴,传承乡村传统技艺,打造具有乡土气息和人文魅力的景观环境。

再次,景观规划设计应该遵循功能原则。

功能原则是指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景观空间的实际使用功能,满足人们的生活、工作、娱乐等需求,提高景观空间的利用效率和社会效益。

在城市建设中,要合理规划城市公园、广场、步行街等公共景观空间,提高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和社交活动空间。

在乡村振兴中,要注重规划农村休闲度假、乡村旅游、田园生态等功能景观空间,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最后,景观规划设计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指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的协调发展,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持续改善,实现城市和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建设中,要注重节约能源、减少排放,推动低碳环保的城市发展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斑块的形状对景观的生态学功能或过程也有一定的影n向。斑块的形状可以用长宽比、周界面积比和分维数来描述。一般地,自然过程所形成的斑块常呈不规则的复杂形状,其形状比较松散,而人工斑块往往表现出较为规则的几何形状,其形状比较紧密。根据形状和功能的一般原理,紧密型斑块容易保存能量、养分和生物;而松散型斑块其内部与周边环境的交互作用较强,斑块的形状变化也比较频繁。
3)廊道的构成:这里主要是指廊道的生物构成。一则作为联系保护区斑块的廊道,其植物成分应该主要由乡土植物组成,并要与作为保护物件的残留斑块相近。二则作为人们生产和生活的运输通道,如公路,其两旁的植被,无论从保护角度,还是从经济角度,也应以乡土植物为主,尽量减少外来植被物种,特别是对乡土植被物种和特殊生境形成较大危害的外来植物。
2.景观质地原理对于景观功能来讲,理想的景观质地是粗纹理中含着一些细纹理,即景观中既有大的斑块,又有小的斑块,两者在功能上有互补效应。景观质地的粗细用景观中所有斑块的平均直径来衡量。在一个粗质地的景观中,虽然有涵养水源和保护林内物种所必需的大型自然植被镶嵌,或集约化的大型工业、农耕地和城市建成区斑块,但景观的多样性不够,不利于某些需要两个生境物种的生存。相反,细质地景观不可能有林内物种所必须的核心区,尽管在局部可与临近景观构成对比而增加多样性,但在整体景观尺度上则缺乏多样性,使景观趋于单调。
“集聚间有离析”的景观格局模式具有许多生态优越性,同时也能够满足人类活动的需要。边界地带的“飞地”可为居民提供游憩度假和隐居机会;细质地景观局部为居民生产、生活区,同时也可提供丰富的视觉空间。
(四)集中与分散原理
集中与分散原理是进行景观规划的主要理论。该原理认为,土地利用在景观和区域上的生态最佳配置应该是土地利用集中布局,一些小的自然斑块与廊道散布于整个景观中,同时人类活动在空间上沿大斑块的边界散布(Forman,1995)。土地利用集中布局,使得景观整体呈粗粒结构,可保持景观总体结构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有利于作业专业化和区域化,并可抵御自利于基因与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并可为严重干扰提供风险扩散。大斑块之间的边界区,是粗粒景观中的细粒区,这些细粒的廊道和结点对多生境物种(包括人类)来说是非常有用的。因此,景观上的这种大集中与小分散相结合的模型,具有多种生态优势和方便于人类活动安排,是景观空间布局的主要方法之一。
一、景观生态学的相关原理
景观生态学作为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其主要目的之一是理解景观单元的空间结构如何影响生态学过程。由于景观规划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协调性,并且将景观规划与设计可能带来的生态学后果作为检验其合理性的一个主要检验标准,因此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景观生态学还为景观规划与设计提供了一系列方法、工具和资料。
斑块结构特征对生态系统过程有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养分回圈和水土流失等过程上。比如斑块边缘(或地理介面)常常是水土流失或土地退化比较严重的地区,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介面,如沿太行山山麓地带的经济发展带等(宏观尺度上考虑);靠近工业的斑块边缘部分,最容易受到污染等等。
2.最优景观格局在生态学上,被认为最优的景观格局为“集聚间有离析”(Aggregate-with-outliers)模式,这一模式是首先将土地利用景观进行分类集聚,并在开发区和建成区保留或建设小的自然斑块,同时沿主要自然边界地带分布一些人类活动的“飞地”。该模式具有7个方面的景观生态学意义:①保留了生态学上具有不可替代意义的大型自然植被斑块,用以涵养水源、保护稀有生物;②景观质地满足大中有小的原则;③风险分担;④遗传多样性得以维持;⑤形成边界过渡带,减少边界阻力;⑥小型斑块的优势得以发挥;⑦有自然植被的廊道利于物种的空间运动;在小尺度上形成的道路交通网方便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三)景观总体格局原理
在景观结构与功能关系的一般原理之上,Forman等人提出了两个景观总体格局模式。
1.不可替代格局景观规划中作为第一优先保护或建设的格局是:几个大型的自然植被斑块作为水源涵养、净化空气所必须的自然地;有足够宽的廊道用以保护水系和满足物种空间运动的需要;在开发区或建成区有一些自然斑块和廊道,保证景观的异质性。
2)廊道的数目:从生物保护角度,如果廊道有益于物种空间运动和物种的维持或保护,一般意义上,在不破坏整体景观结构和功能以及实际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廊道愈多愈善,可以减少物种被截流和分割。对具有生产意义,但对物种生境产生负面影响的廊道,在对人们生活生产不造成影响的情况下,应该尽量减少其数目或改进其设计,降低其对生物的阻截或对生境的分割,保护物种或生境。
(五)景观安全格局原理
I. McHarg在其《依自然设计(Design With Nature,1969)》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尊重自然过程进行景观改变的设计思想,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各种景观类型在景观中代表着不同的生态过程和功能,针对一个景观来讲,维护生态过程和改善生态功能,首先要求分析景观的过程和机制,甄别各种景观单元在整体生态功能中的作用和地位;其次在景观改变中对于维持生态过程特别重要的景观单元予以保护或加强。这是因为,土地是非常有限的,在景观改变中,如要维护特定景观所具有的过程和功能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使用大量的土地维护、加强或控制某种过程。如何用尽可能少的土地来最有效地维护、加强或控制景观特定的过程,是景观改变中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俞孔坚,2001)。景观安全格局的理论和方法的提出,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方法和理论支援。
景观中斑块的数目对景观格局的生态过程有着比较大的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说,增加一个自然斑块,就意味着一个动物栖息地的消失,从而减少景观或物种的多样性及某一物种的种群数量。一般而言,两个大型的自然斑块是保护某一物种所必须的最低斑块数目,4—5个同类型斑块对维护物种长期健康与安全较为理想。斑块作为生境或栖息地而保护时,必须充分考察斑块本身的属性,包括物种丰富性和稀有性,同时也要考察其在整体景观格局中的位置和作用,这是因为景观中的某些关键性的位置,对它们的占领和改变可以对控制生态过程产生异常重要的作用。
景观安全格局原理认为,不论景观是均相还是异相,景观中的各点位对生态过程并不是同等重要,其中一些战略性的组分及其相互之间的空间联系构成安全格局,对景观过程和功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在一个景观中,一些景观安全格局组分可以凭经验直接判断,如一个盆地的水口、廊道的断裂处或瓶颈、河流交汇处的分水岭;而另一些无法凭经验判断,但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考虑:①是否有利于对全局和局部的
1)廊道的连续性:由于人类活动对自然景观的分割,使景观功能流受阻,而连续的廊道可以加强孤立斑块之间及斑块与种源之间的联系,促进物种的空间运动和孤立斑块内物种的生存和延续。另外,作为公路等生产、生活运输通道,需要高度的连续性,以方便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但必须注意到的是,廊道是一个比较危险的景观结构,一是可以引进一些某些残存物种的天敌,造成物种的丧失;二是一些公路和高压线路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重要的运输通道,可能对生物的迁徙造成阻挡,因此在景观规划中,必须视具体情况设置或改造廊道,以充分发挥其功能,减少其危害。
4)廊道的宽度:作为生境和生物传播或迁徙途径的廊道,如果达不到一定的宽度,不但起不到保护物件的作用,有可能为外来种的入侵提供条件。一般而言对于动物的运动而言,一两千米宽比较合适,但对大型动物则需十到几十千米宽。
(二)景观结构原理
1.景观阻力原理景观阻力是指景观对生态流速率的影响。产生景观阻力的原因是由于景观元素在空间上的异质性分布,特别是某些障碍性或导流性结构的存在和分布。随着跨越各种景观边界的频数以及穿越的长度的增加,景观阻力相应加大;同时景观的异质性将产生不同的景观阻力,景观异质性越大,景观阻力越大。如对动物空间运动来讲,森林和草地比建成区的阻力小;对城市扩展来说,平原将比山岳的景观阻力小等等。
2.廊道的基本功能原理廊道在景观格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按照其主要功能,可以归结为4个方面:①作为生境形式出现,如河边生态系统和防护林带;②作为传输的通道,如动物迁徙通道以及道路的通行功能等;③具有过滤与阻抑制的作用,如道路、防风林道及其他植被廊道对能量、物质和生物(个体)流在穿越时的过滤和阻截作用;④作为能量、物质和生物的源和汇,影响着区域小气候特征。廊道所具有的基本功能,决定了其在景观过程中作用和地位,在景观改变中,对廊道的建设和保护应予以充分的重视,考虑的因素包括如下方面(俞孔坚,1998) 。
景观规划基本原理刘黎明
第一节景观规划的原理
景观规划,简言之,是对地域内的各种景观要素进行整体规划与设计,使景观要素空间分布格局、形态与自然环境中的各种生态过程和人类观瞻协调及和谐统一的一种综合规划方法,其目的是充分实现景观所应具有的生产服务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和美学功能。鉴于景观规划的多目标要求,以及景观的现实特殊性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发展的内涵,景观规划中所应用的基本原理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斑块的基本功能与原理一般而言,景观格局中的空间斑块的特征,对景观功能,特别是对生态学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岛屿生物地理学认为,生物物种多样性与斑块的面积密切相关,一般而言,物种多样性随着斑块的面积增加而增加。在现实景观中,各种大小的斑块往往同时存在,其呈现的生态学功能有明显的差异。一般认为,大斑块对地下蓄水层和湖泊水面的水质有保护作用,有利于生境敏感种的生存,为景观中其他组成部分提供种源,能维持更近乎于自然的生态干扰体系;而小斑块可以作为物种传播以及物种局部绝灭后重新定居的生境和“脚踏石”,可以增加景观连接度,为许多边缘种、小型生物类群和一些稀有种提供生境。
(一)景观格局、过程与功能的原理
景观格局与生态学过程和区域功能密切相关。景观格局通常是指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多样性和空间配制。景观规划可以通过对景观格局的合理布局,实现各景观单元之间的生态过程耦合及景观系统功能的总体优化,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对景观单元中的斑块、廊道、基质、网路的规划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