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教案
《谏逐客书》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谏逐客书》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谏逐客书》的历史背景及作者李斯的身份和地位。
(2)掌握并运用文言文中的一些重要词汇和句式。
(3)分析并解读文中使用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分析文章结构,把握作者的论证思路。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并欣赏古代散文的优美语言和论证技巧。
(2)通过学习《谏逐客书》,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谏逐客书》的历史背景及作者李斯的身份和地位。
2. 文言文中的一些重要词汇和句式。
3. 分析并解读文中使用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和词汇的理解。
2. 分析作者的论证思路和逻辑。
3. 对文中深层次含义的理解和探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谏逐客书》的历史背景及作者李斯的身份和地位。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文言文中的一些重要词汇和句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并解读文中使用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及作者的论证思路。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5.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6.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谏逐客书》。
2. 分析并总结文中的论证思路和逻辑。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测试学生对《谏逐客书》及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4.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进步。
谏逐客书教学设计(推荐3篇)
谏逐客书教学设计(推荐3篇)大文斗范文网会员为你整理了“谏逐客书教学设计”3篇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篇一:《谏逐客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秦时历史,弄清楚赢政逐客的原由。
学会顺情入机,动言中务,入情入理地从事实来劝说某人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本文常见的文言知识。
学习秦汉散文的写作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会运用开门见山的谏说方法。
在议论文中掌握史实论证、类比认证、正反论证。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的结构:开宗明义→史实论证+类比论证+正反论证+归纳论证+得出结论。
课文的艺术特色:立场上,立论高远,切中根本:方法上,史实为据,利害对举:策略上,修辞得当,逐层推进:文彩上:气势奔放,极富感染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秦国丞相李斯名句:人之贤与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垢莫大于卑贱,悲莫甚于贫困。
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东门]逐狡兔,岂可复得?“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
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栗,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
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这是―件生活琐事,但却集中反映了李斯的人生观、价值观。
由于不愿安于现状。
他从观鼠所悟出的人生哲学,便是要善“自处”,作“仓中之鼠”。
基于此而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成之后,欲西入秦时向荀卿告辞时说的一段话:“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贫穷。
”这两句话说得非常坦率,和他把厕鼠、仓鼠进行对比时所发的感慨是一脉相承的。
苦于贫贱而贪恋富贵是李斯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
这种思想是他人生之梦得以实现的动力,也是葬送他身家性命的祸根。
这就是李斯的“老鼠哲学”一一“穷通所处”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秦王政十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统一天下,所以此文是秦统―前的文章。
《谏逐客书》是李斯上给秦始皇的一篇奏议。
李斯原是楚国上蔡人,后到秦国游说,劝秦王统一天下,受到秦王的重用,被拜为客卿。
在秦王政元年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韩国派了―个叫郑国的水利专家到秦国来修长达三百余里的灌溉渠,企图以此来消耗秦国国力,不东伐韩,被秦发觉,要杀掉他。
谏逐客书一等奖教学设计3篇
第1篇【设计思路】以《谏逐客书》单篇教学精讲为主,辅以单元主题教学中的群文阅读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梳理并总结出《谏逐客书》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与妻书》三者篇性特征的异同,从而加深学生理解。
对于《谏逐客书》单篇教学精讲,以“谏”为课眼,通过“谁谏谁?为何谏?以何种方式谏?谏的效果如何?为何是这样的效果?”的课脉,引导学生总结出该文的行文结构与写作特色,即篇性特征。
同时,循序渐进,由特殊到一般,引导学生归纳出“书”这一文类的类性特征。
【教材分析】《谏逐客书》是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的第一篇课文,其后紧接着的是林觉民的《与妻书》。
本单元的阅读课文为演说词、公文、一般书信等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文本,其人文主题为“抱负与使命”。
《谏逐客书》是李斯写给秦王嬴政的一篇奏章,意在劝阻秦王收回《逐客令》的成命。
“客”是客卿,指当时在秦国做官的其他诸侯国的人。
“书”是古代臣子向帝王呈交的一种公文形式。
本文立意高深,始终围绕“跨海内、制诸侯”的宏图,开篇立论,随即反复使用正反论证、对比论证、因果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大肆铺陈的手法,利害并举,雄辩有力,事理昭然。
【学情分析】对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三大类教学内容,高一学生已在高一上学期第二单元学习了新闻传媒类的文章,同时在本学期的第三单元也学习了知识性读物类的文章。
由此,对于高一学生而言,此单元社会交往类文章的学习既能够增加其对实用类文本的整体性感知,又能对其言语表达与逻辑思维的训练起到关键性作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实用类文本的共性特征,也要注意此篇文本的个性特征。
【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结合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与本单元教学目标、本课课后学习提示的相关内容,将本课教学目标拟定为以下三点:1.查阅工具书,结合注释,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思,疏通文意,理清行文结构;2.了解并能运用文章中对比论证、因果论证等论证方法和铺陈的写作手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说理论证的严密逻辑与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3.掌握“书”这一文类的实效性、针对性、论断性特征,学会运用比较思维来分析、归纳文本特征与文类特征,体会当时李斯与秦王的“抱负与使命”。
【高中语文】《谏逐客书》教案+统编版+必修下册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背诵并理解《谏逐客书》全文;(2)了解文章的背景和历史地位,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3)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如何从历史背景、作者生平等方面来分析一篇文学作品;(3)学会如何对文章的论证进行逐层分析,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并弘扬“忠诚、敬业、担当”的价值观;(2)学会站在历史的高度,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谏逐客书》全文的背诵和理解;2. 文章的背景和历史地位;3. 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三、教学难点1. 对文章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的分析;2. 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谏逐客书》的作者李斯及其地位,引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对不懂的地方进行标记。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
4. 课堂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进行逐段讲解,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
5.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历史事件,让学生站在历史的高度,以发展的眼光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本的深层含义;2. 利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元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3. 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4. 结合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宽视野。
谏逐客书公开课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谏逐客书公开课教案学科领域:中国古代文学年级:高中课时:1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谏逐客书》的作者、背景及意义;(2)让学生掌握《谏逐客书》的主要内容,提高古文阅读能力;(3)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谏逐客书》的结构和写作特点;(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3)学会批判性思维,对《谏逐客书》提出自己的见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培养学生勇于直言、忠诚敢谏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谏逐客书》的主要内容;(2)让学生掌握《谏逐客书》的写作特点和结构;(3)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谏逐客书》中的古代礼仪和用词;(2)让学生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勇于直言、忠诚敢谏的品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谏逐客书》的作者李斯及其地位;(2)介绍《谏逐客书》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谏逐客书》,理解大意;(2)让学生结合注释,解释生僻词语,理解句子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析《谏逐客书》的结构和写作特点;(2)讨论《谏逐客书》中的观点和立场,提出自己的见解。
4.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谏逐客书》的主要内容,解释古代礼仪和用词;(2)分析《谏逐客书》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翻译《谏逐客书》中的重点句子;(2)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对《谏逐客书》中观点的理解和启示。
6.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谏逐客书》的价值;(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深入研究《谏逐客书》;(3)鼓励学生勇于直言、忠诚敢谏,培养优秀品质。
《11.1 谏逐客书》教学设计和教案(共四篇)
《11.1 谏逐客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谏逐客书》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中的文言篇目,《谏逐客书》,书指上书,奏章。
是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
是古代最优秀的一篇公文,也是一篇议论文。
文章从统一天下的高度立论,反复阐明了驱逐客卿的错误,写得理足辞胜,雄辩滔滔,因此打动了秦王,使他收回了逐客的成命,恢复了李斯的官职。
“一言可以兴邦”,李斯的这次上书,对秦国统一中国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斯其人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把握文章的思路,概括内容要点。
3.学习本文开门见山立论,运用铺陈列举事实说理和比喻说理的方法。
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揣摩重要的语句,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提高对语言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语言,学习说理文写作中严密的逻辑性和论辩思路。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本文运用铺陈列举事实说理和比喻说理的方法,注意作者的论辩思路。
文化传承与理解:作者劝谏秦王不要驱逐客卿,认为驱逐客卿是错误的思想,从理论上说明驱客与纳客的利害,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1、体会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积累文中重点词语。
2、联系语境,揣摩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本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先秦散文已经有了前面几课学习的基础,但是秦文还是接触得比较少,让学生课前做好预习。
【教学过程】一、题解谏---劝谏、劝告;逐---驱逐;客—客卿,是当时对别国人在秦国作官者的称呼;书---同“疏”、奏疏。
奏疏:是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
题意:李斯劝告秦王不要驱逐客卿。
《谏逐客书》,书指上书,奏章。
是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
是古代最优秀的一篇公文,也是一篇议论文。
二、历史背景(驱逐客卿的原因)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嬴政即位时,秦国的朝政大权掌握在相国吕不韦手里。
【高中语文】《谏逐客书》教案+统编版+必修下册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谏逐客书》;(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2)学会运用文中的论证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忠诚正直的品格和对国家民族的深切关怀;(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谏逐客书》;(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 教学难点:(1)文中的古代汉语词汇和句式的理解;(2)作者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谏逐客书》的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李斯的生平事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气和情感;(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2)评价学生的合作探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1)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词语解释、句子翻译等;(2)评价学生在作业中的创新性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五、课后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2. 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3.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的辅导计划。
六、教学内容1. 课文解析:(1)详细讲解课文中的典故、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2)分析作者运用这些修辞手法的目的和效果。
(1)推荐与《谏逐客书》相关的文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古代散文的特点;(2)让学生阅读其他历史人物的谏言,比较其异同。
七、课堂活动1.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选择文中角色进行扮演;(2)表演过程中,注意表达文章的情感和语气。
谏逐客书公开课教案
谏逐客书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谏逐客书》的背景和作者李斯的地位;(2)能够分析并欣赏《谏逐客书》的文辞特点和修辞手法;(3)能够解读并应用文中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本理解和分析能力;(2)通过对比分析,了解《谏逐客书》在战国策士说辞中的独特性;(3)通过仿写练习,提高自己的论证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会理性分析和表达;(3)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培养热爱阅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1. 《谏逐客书》的背景和作者李斯的地位;2. 《谏逐客书》的文辞特点和修辞手法;3. 《谏逐客书》中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谏逐客书》中的古代汉语词汇和句式;2. 对文中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3. 对文中观点的深入分析和批判性思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谏逐客书》的背景和作者李斯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对文中不明白的地方进行标注。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对比分析《谏逐客书》在战国策士说辞中的独特性。
4.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分析并欣赏《谏逐客书》的文辞特点和修辞手法,解读并应用文中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5. 仿写练习: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加深对《谏逐客书》的理解;2. 完成仿写练习,提高自己的论证和表达能力;3. 预习下节课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谏逐客书》的背景和作者李斯的地位的了解程度;2. 学生对《谏逐客书》的文辞特点和修辞手法的分析和欣赏能力;3. 学生对《谏逐客书》中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解题思路,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谏逐客书教案一等奖
谏逐客书教案一等奖【一等奖:谏逐客书教案】导语:谏逐客书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一篇挽词,表达了作者曹雪芹对逐客悲切的思念之情。
本篇教案以谏逐客书为主题,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水平。
以下将介绍教案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评价等方面。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 了解和理解《红楼梦》中的谏逐客书的背景和内涵;2.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方式;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谏逐客书的背景和内涵;2. 谏逐客书的诗歌结构和表达方式;3. 谏逐客书的文学鉴赏和批评。
三、教学过程:1. 导入a. 利用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介绍《红楼梦》及其中的谏逐客书情节,引起学生对该诗的兴趣。
b. 分析课文的标题和内容,让学生猜测谏逐客书可能包含哪些内容。
2. 学习a. 学生逐字逐句地阅读《红楼梦》中的谏逐客书,并进行初步理解。
b. 分析谏逐客书的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的部分,引导学生思考作者通过这些结构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c. 分析谏逐客书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例如比喻、象征、拟人等,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分析,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创作a. 给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自由创作一篇类似谏逐客书的短文,并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b. 学生交流和分享创作,互相欣赏和批评。
4. 整合与评价a. 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评价,重点关注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b. 分享其他学生优秀的创作,鼓励学术与实践相结合。
四、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创作和交流,评价他们对谏逐客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对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进行评价,包括对诗歌结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理解和应用。
3. 结合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情况,综合评价其课堂表现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延伸:以谏逐客书为题材,进行其他形式的创作,如绘画、歌曲创作、戏剧表演等。
【高中语文】《谏逐客书》教案+统编版+必修下册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谏逐客书》全文;(2)了解文章的背景知识,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3)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章内容;(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3)运用文言文写作技巧,进行仿写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名臣的忠诚与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3)学会尊重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培养宽容的胸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谏逐客书》全文;(2)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3)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的理解和运用;(2)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观点态度;(3)运用文言文写作技巧。
1. 导入新课:介绍《谏逐客书》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的观点态度。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
4. 课堂讲解:讲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的理解和运用,梳理文章的思路,揭示文章的深层含义。
5. 仿写练习:运用文言文写作技巧,进行仿写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谏逐客书》;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3.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忠诚与智慧的文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 仿写练习:评估学生的文言文写作能力,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教案内容:【高中语文】《谏逐客书》教案+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一章:课文导入与背景知识1.1 课文导入介绍《谏逐客书》的作者、创作背景及其历史地位,引导学生了解这篇文章的重要性。
《谏逐客书》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谏逐客书》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言文中的一些关键词汇,如“逐客”、“忠臣”、“礼遇”等。
(2)能够分析并解读《谏逐客书》的文意和主旨。
(3)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和历史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谏逐客书》的文意和主旨。
(2)掌握文中的一些关键词汇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对文中一些较难理解的文言词汇和句式的解读。
(2)对文中作者观点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古代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2)简要介绍《谏逐客书》的作者韩愈及其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
(2)学生查找并学习文中出现的生僻词汇和句式。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并进行批判性思考。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知识掌握:通过提问或小测验,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关键词汇的掌握程度。
3. 写作能力:布置课后写作练习,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观点进行写作。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巩固对文言文的理解。
2. 完成课后写作练习,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准备进行课堂讨论和分享。
六、教学内容1. 讲解《谏逐客书》的背景和作者韩愈的生平和思想。
2. 分析课文中的主要论点和论据,解释作者为何要谏逐客。
3. 解读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并让学生进行实例分析。
谏逐客书教案一等奖
谏逐客书教案一等奖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 理解《谏逐客书》的主要内容和背景;2. 掌握《谏逐客书》的核心词汇和表达方式;3.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4. 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材:《谏逐客书》原文2. 教具:PPT、黑板、多媒体设备3. 学生:提前预习并准备好纸和笔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单介绍《谏逐客书》的背景和作者杜甫。
2. 引导学生讨论杜甫的作品类型以及其创作风格。
步骤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在课前已经预习了《谏逐客书》的内容,现在要进行阅读理解。
2. 教师将原文展示在PPT上,学生可以一起阅读。
3. 学生独立思考并记录下自己的理解和问题。
步骤三:群体讨论(20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问题进行互相讨论和分享。
2.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讨论《谏逐客书》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步骤四:重要词汇讲解(15分钟)1. 教师在黑板上列出一些重要的词汇,例如“愁肠百结、伤心欲绝、呜呼噫嗟、边塞风云、蓬莱文章”等。
2. 教师给学生讲解这些词汇的意义和用法,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解释。
步骤五:写作训练(20分钟)1. 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要求根据《谏逐客书》的内容,写一篇有关离别与思乡的文章。
2. 学生可以参考杜甫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同时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步骤六:展示与点评(15分钟)1. 学生将自己的作文进行展示,并互相点评和讨论。
2.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提出改进建议。
四、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关于杜甫和《谏逐客书》的相关资料,拓宽视野。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谏逐客书》的现实意义和当代发展。
3. 组织学生进行唐诗选读分享,增强对唐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五、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将讨论的内容整理成思维导图或读书笔记。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谏逐客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得到了提升,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1.1《谏逐客书》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
五个动词,同中有变。写秦王获取珍宝,用“致”“有”“垂”“服”“乘”“建”“树”七个动词。
语言特色
论点明确,论证有力。
善用比喻,形象有力。
气势奔放,文采斐然。
作者简介:
李斯(?-前208),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属河南)人,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
提出并且主持了文字、车轨、货币、度量衡的统-
李斯的郡县制等政治主张,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立少子胡亥为帝。后为赵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被腰斩于咸阳,并夷灭三族。
代表作有《谏逐客书》《狱中上书》《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石》等。
课堂小结
这篇奏章从“跨海内,制诸侯”的高度,历数秦国过去因任用客卿而逐渐富强的史实,深刻分析了“逐客”的错误和危害,提出了广纳贤才的主张说明不分地域不分国别,以宽广的胸襟去招揽人才才能成就帝业的道理,体现了作者顺应历史潮流的进步的政治主张和用人策略。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絮ié,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菜,居大庑wǔ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黄犬叹
赵高使其客十余辈诈为御史、谒者、侍中,更往覆讯斯。斯更以其实对,辄使人复榜之。后二世使人验斯,斯以为如前,终不敢更言,辞服。奏当上,二世喜曰:“微赵君,几为丞相所卖。”及二世所使案三川之守至,则项梁已击杀之。使者来,会丞相下吏,赵高皆妄为反辞。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
4.文化传承与理解:分析李斯的谏言艺术,学习李斯的责任担当。
教学难点
《谏逐客书》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谏逐客书》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谏逐客书》的背景和作者李斯分析并掌握文中使用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翻译并背诵重点文言文句子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文中论点的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通过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沟通交流的能力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并欣赏古代散文的优美文字和深刻思想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谏逐客书》的主要内容和李斯的论证方法文中重点词汇和句子的翻译与背诵学生对文章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2.2 教学难点文中某些复杂句子的理解和翻译李斯论证方法的深度分析学生如何将文中的思想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李斯的生平和《谏逐客书》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题目,激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兴趣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学生查找并学习文中重点词汇和句子的意义3.3 课堂讲解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讲解文中重点词汇和句子的翻译与背诵技巧3.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论证过程每组选择一个观点,进行课堂分享和讨论3.5 课堂小结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答第四章:作业布置4.1 翻译并背诵文中重点句子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翻译和背诵教师在课堂上检查学生的翻译和背诵情况4.2 写一篇关于《谏逐客书》读后感学生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读后感教师对学生的读后感进行评价和反馈第五章:教学反思5.1 课堂效果评价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教学效果学生通过自我评估和同伴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5.2 教学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目的检查学生对《谏逐客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了解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评估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批判性思维能力6.2 评估方式课堂提问和回答作业完成情况,包括翻译和背诵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和表现读后感写作的质量6.3 评估内容对文中论证方法的理解和分析对文中重点词汇和句子的掌握对文章主题思想的把握和阐述读后感中对文章的感悟和个人思考第七章:教学扩展7.1 扩展活动目的加深学生对《谏逐客书》的理解和欣赏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文化素养7.2 扩展活动内容观看与《谏逐客书》相关的影视作品或纪录片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或文化遗址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或讨论会7.3 活动组织与实施教师组织学生参与相关活动第八章:教学资源8.1 资源种类教学课件和教案参考书籍和学术资料网络资源和多媒体素材8.2 资源使用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和使用教学资源学生根据学习需要获取和使用教学资源8.3 资源管理教师负责教学资源的整理和归档学生负责个人学习资源的整理和归档第九章:教学计划调整9.1 调整原因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可能需要调整教学计划由于特殊情况,如节假日或紧急事件,可能需要调整教学计划9.2 调整内容调整教学顺序或内容调整课堂活动或作业安排9.3 调整实施教师与学生沟通并说明调整原因和内容教师根据调整后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为后续的教学提供经验和借鉴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难点解析:对文中深层次论证逻辑的理解,修辞手法的识别和应用,以及文言文句子的准确翻译。
【高中语文】《谏逐客书》教案+统编版+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谏逐客书》教案+统编版+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谏逐客书》。
(2)理解《谏逐客书》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3)分析《谏逐客书》的文言文特点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谏逐客书》。
(2)理解《谏逐客书》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3)分析《谏逐客书》的文言文特点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的理解。
(2)句子结构和语法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孟子》等经典文言文,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导入新课《谏逐客书》。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谏逐客书》,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 讲解与讨论:教师讲解《谏逐客书》的文言文特点和修辞手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 写作练习:布置写作练习,要求学生以《谏逐客书》为素材,写一篇议论文,培养学生的文言文写作能力。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谏逐客书》。
2. 分析《谏逐客书》的文言文特点和修辞手法,写一篇短文。
3. 结合《谏逐客书》的内容,思考李斯的思想观点,并结合现实生活进行举例说明。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熟读背诵、短文写作等方面。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
4. 期中期末考试:结合考试结果,评估学生对《谏逐客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习文言文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谏逐客书公开课教案
谏逐客书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谏逐客书》的背景、作者李斯及其文学地位;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辞藻华丽、论辩有力的特点;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代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谏逐客书》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2)分析并欣赏文中辞藻华丽、论辩有力的特点;(3)提高学生对古代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文中某些生僻字词的释义及理解;(2)对文中论辩技巧的深入剖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李斯及其文学地位,激发学生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谏逐客书》,理解文意,体会作者情感;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文中辞藻华丽、论辩有力的特点,引导学生运用文本实例进行剖析;4. 课堂讲解:讲解文中生僻字词的释义,解析文中论辩技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6.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中华文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
四、教学资源1. 教材:《谏逐客书》;2. 参考资料:李斯的生平和作品赏析;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谏逐客书》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文中辞藻华丽、论辩有力的特点的分析鉴赏能力;3. 学生对古代散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情况;4. 学生对传承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及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
六、教学反馈与调整1.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难点和困惑;2. 根据学生反馈,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3.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七、课后作业2. 选择一篇古代散文进行阅读,下周课堂上分享阅读心得。
八、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2. 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3. 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
大学语文《谏逐客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谏逐客书》的作者李斯及其历史背景。
- 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明确中心论点和主要论据。
- 理解并积累文言文基本知识点,如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重点句子的含义。
2. 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开门见山的谏说方法,在议论文中掌握史实论证、类比论证、正反论证。
- 提升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理解文言句、通假字、词类活用的理解和使用。
3.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李斯的谏言,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忠诚的情怀。
- 学习李斯敢于直言进谏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明确中心论点和主要论据。
2. 理解文章所用的靓谏方式,了解李斯让嬴政改变初衷所使用的攻心术。
三、教学难点1. 认识和理解生僻字、文言句、通假字、词类活用。
2. 理解课文所用的靓谏方式,了解李斯让嬴政改变初衷所使用的攻心术。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介绍李斯其人及其在秦朝的地位和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何秦王要逐客?李斯为何要上书谏言?(二)课文讲解1. 第一段:分析李斯提出的中心论点,即“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2. 第二段:讲解李斯引用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因用客卿而成帝业的事实,论证客卿对秦国作出的巨大贡献。
3. 第三段:分析李斯通过类比论证,指出逐客的错误。
4. 第四段:讲解李斯从国家利益出发,论述逐客的危害。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李斯在《谏逐客书》中使用的论证方法。
2. 学生尝试用现代汉语复述文章内容,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课堂小结1. 总结《谏逐客书》的中心论点和主要论据。
2. 分析李斯的谏言对秦朝历史的影响。
3.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勇于直言进谏,为国家、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作业布置1. 复习课文,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搜集有关李斯的资料,了解其生平事迹。
3. 结合自身实际,撰写一篇关于“直言进谏”的议论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谏逐客书》,让学生了解了李斯的谏言精神,激发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谏逐客书》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谏逐客书》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谏逐客书》的历史背景。
1.1.2 掌握文中涉及的重要词汇和句式。
1.1.3 分析文中李斯的辩证法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1.2.2 学会对比分析,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特点。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李斯忠言逆耳利于行的精神品质。
1.3.2 体会古代士人忠诚于国家的美好情操。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谏逐客书》的主要内容及其价值。
2.1.2 李斯的辩证法和修辞手法。
2.2 教学难点2.2.1 文中较为复杂的词汇和句式。
2.2.2 对文中李斯观点的理解和阐述。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3.1.1 简介李斯及其作品《谏逐客书》。
3.1.2 阐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3.2 自主学习3.2.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3.2.2 学生查找文中生僻词汇和句式的解释。
3.3 合作探讨3.3.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
3.3.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3.4 课堂讲解3.4.1 讲解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
3.4.2 分析李斯的辩证法和修辞手法。
3.5 练习巩固3.5.1 学生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4.1.1 学生参与度、思考积极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4.2 作业完成情况4.2.1 学生翻译练习和心得体会的质量进行评价。
4.3 小组合作4.3.1 对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第五章:教学拓展5.1 相关阅读材料5.1.1 推荐阅读李斯的其它作品,如《论衡》等。
5.1.2 推荐阅读古代文学作品,了解古代文学特点。
5.2 实践活动5.2.1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古代文学作品进行赏析。
5.2.2 学生可以组织一次关于古代文学的讲座或座谈会。
第六章:课时安排6.1 课时6.1.1 本章节共计2课时。
谏逐客书大学语文教案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材:《大学语文》教学目标:1. 理解《谏逐客书》的背景和作者。
2. 熟读并背诵《谏逐客书》全文。
3. 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
4.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谏逐客书》的背景和作者。
2. 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分析作者在文章中运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效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谏逐客书》的背景和作者。
2. 提问:为什么秦国要驱逐客卿?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谏逐客书》,圈点勾画生字词、难句,做好笔记。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结构,找出作者的观点和论证过程。
三、课堂讨论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指出文章分为三部分:引言、正文、结论。
2. 教师讲解作者在文章中运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效果。
3. 学生分享自己对文章中比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谏逐客书》的背景和作者。
2. 学生回顾文章结构,总结作者的观点和论证过程。
五、布置作业1. 背诵《谏逐客书》全文。
2. 查阅资料,了解李斯的生平事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谏逐客书》,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深入分析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夜郎自大”、“画蛇添足”等。
2. 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文章中找到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并解释其含义。
三、拓展延伸1. 教师提问:如果让你给这篇文章写一个标题,你会怎么写?2. 学生分享自己的标题,并说明理由。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文章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学生回顾文章结构,总结作者的观点和论证过程。
五、布置作业1. 深入阅读《谏逐客书》,分析作者在文章中运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谏逐客书》教案
第一项作家、作品
《谏逐客书》选自《史记》“李斯列传”。
李斯,战国时楚国上蔡人。
战国末入秦,为秦王嬴政的客卿,后来官至丞相,始皇死后被杀。
是秦代著明的政治家、散文家,代表作《谏逐客书》、李斯的碑文有、《泰山刻石文》、《瑯玡台刻石文》等。
歌颂秦朝的功德,对后代的碑志铭文有影响。
第二项文体知识
《谏逐课书》,书指上书,奏章。
是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
是古代最优秀的一篇公文,也是一篇议论文。
李斯的议论文犀利深刻、论辨雄健,富有气势。
第三项主旨
劝谏秦王不要驱逐客卿,认为驱逐客卿是错误的。
文中以前历史上的四位君王,用客卿而成帝业为据,说明客卿之功又举了大量事实,说明英主不应重物轻人,继而从理论上说明驱客与纳客的利害,最后指出逐客必到秦之危与开头的中心论点呼应。
全文中心论点是: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第四项层次段落
全文共五段,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议论。
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指出驱逐客卿是错误的。
第二段:举出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而成帝业的历史事实,说明客卿不可磨灭的功绩。
第三段:举出生活中的现实事例,说明秦王喜用别国的珍宝、音乐、美色。
而在用人问题上排斥别国的客卿,这重物轻人的做法与秦王想统一天的目的是相违背的。
第四段:对比分析,接纳客卿和驱逐客卿对秦国的利害关系。
第五段: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驱逐客卿将遭之秦国危亡。
本文层次清楚,结构严密,无懈可击。
第五项写作特点
1.论点鲜明。
开门见山,使文章一开头就简明扼要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干净利落,毫不隐讳。
2.论据充足。
论据有历史事实,现实事例,理论佐证。
(1)历史事实。
本文第二段,举出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因得客卿之利而成帝业,即秦穆公广纳贤才,称霸西戎;孝公用商鞅变法而强盛。
惠王用张仪瓦解了六国的“合纵”;昭王用范睢打击豪门贵族,奠定帝业基础。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然后作者归纳:
1)归纳一段得出结论,紧扣中心论点。
提出:“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李斯以大量的历史事实证明客卿不负于秦国,没有客卿秦国就不能强大,那么为什么要驱逐客卿呢?驱逐客卿是毫无道理的,是完全错误的,自然扣紧了中心论点。
2)现实事例。
第三段先极力铺张秦王所爱之珍宝、美女、音乐,但都非秦国之产,秦王“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只是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这就指出这种做法只是快意当前实在是眼光太短浅了,不仅如此,对任用人才则相反,“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两相比较则“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民人也。
”最后深化得出结论:“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切重要害的指出,这决不是秦王想统一天下制服诸侯的办法。
李斯站在秦王的立场从想统一天下的宏伟目标出发,这种不注用人才,不广贤纳士,还想驱逐客卿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这又有利的论证了中心论点的正确。
3)理论作证。
第四段进一步分析深化,从自己所听到的名言,又以五帝三王的经验为依据,指出:三王之所以无敌天下,那是因为“不却众庶”是“不却众庶”的好处。
而今却不同,而今乃是“弃黔首却宾客”,那会怎么样呢?那样做只有害处没有好处,那样会“以资敌国,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其结论就是,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这就通过引证分析阐明了纳客与逐客的利害关系,从而又紧扣中心论点,从理论上证明逐客是错误的。
经过历史的、现实的、理论的论证才得以最后总结全文,得出结论:逐客就会造成“求国无危,不可得也”,必将造成秦国的危亡。
3.论证有利。
本文论证方法多样。
第一个就是以举例例证驳斥谬论;第二个是以演绎推理,铺陈事例,引出谬误,进行驳斥;第三种方法是正反对比,透辟的分析有力的论证其要害;第四个方法是以归纳论证得出结论。
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是鲜明而有利的。
第三段以重物和轻人相对比,使人清晰的看到逐客令是与秦王想统一天下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这正是作者击中要害的论述。
第四段以纳客之好处和逐客的之害处做对比,又使人鲜明的认识到逐客的危害性、危险性。
那么第三段、第四段对比的论述周详而透辟,才振动了秦王使他清醒,从而撤除了逐客令。
4.语言生动、流畅,富于感染力。
语言生动采用了大量的铺张手法。
如第三段以前的大部分,语言流畅是因为运用对偶、运用长短不一的散句,长是三四个字、十几个字相迭而出,使文章有节奏有韵味。
又如文章还大量的运用了大量排比句,接踵联翩,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
此外文章还有铺陈、对偶、排比。
运用铺陈的部分集中在第二、三段。
第二段中的秦穆公中的求士,以“西取、东得、迎”来铺陈纳客之殷勤、周到。
秦惠王用张仪之计用“拔”、“西并”、“北收”、“南取”、“包”、“制”等铺陈扩土的结果。
第三段更是极力的铺张秦王所爱的“珍宝、美色、音乐”。
铺陈手法主要是凭借大量的运用排比句来完成,第二段中的穆公求士和惠王扩地;第三段中所列秦王所爱之、色、乐、珠、玉;第四段中地广国大、兵强和泰山、河海、王者之所成就有气势有感染力。
本文中还有了大量的对偶句,如:“强公室,杜私门”、“国无富利之实,秦无强大之名”、“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他们或因为同义而强化,或因反意而对照,在增强气势,加重语气的同时,也造就了音调、节奏的和谐和句势均衡、对称之美,使之有质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