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疗法在精神科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认知行为治疗在心理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例, 惊恐障碍 4例 , 迫 症 1 强 5例 , 体形 式 障 碍 1 躯 5例 , 它 4 其 例 。所有诊 断均符合 中 国精神 疾病 分类与 诊 断标 准 ( C C MD一
・
l6・ 1
TODAY NURS , e e E S ptmbe 2 2, . r, 01 No 9
认 知 行 为 治 疗 在 心 理 科 患 者 中 的 应 用 效 果
沈
摘 要 目 的 治 疗 。结 果
琴
宋
波
顾康莹
徐 桂 红
探 讨认 知 行 为 治 疗 在 心 理 科 患 者 中 的 应 用 效 果 。 方 法 观 察 19例 住 院 患 者 治 疗 依 从 性 和 抑 郁 焦 虑 改 善 情 况 。 将 2 治 疗 组 在 治 疗 依 从 性 、 郁 总 分 和 焦虑 总 分 方 面 显 著 好 于 对 照 组 ( 0 0 ) 结 论 实施 具 有 认 知 行 为 治 疗 技 术 的 抑 P< . 1 。
能 有 很 多 的 心 理 问 题 和 负 性 信 念 , 状 只是 患 者 心 理 问 题 和 负 症
3 23 学会放 松 ..
19例 患 者 分 为 治 疗 组 (8例 ) 对 照组 ( 1例 ) 治 疗 组 采 用认 知 行 为 治 疗 技 术 和 心 理 护 理 措 施 治 疗 , 对 照 组 未 采 用 前 2种 方 法 2 7 和 5 , 而 心 理 护 理 措 施 . 明显 提 高 患 者 的 治 疗 依 从 性 , 可 并促 进 患 者 的 抑 郁 、 虑 症 状 缓 解 。 焦
认知行为疗法在精神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本 组研究 中得 到的所 有数据 均经过S P S S I 3 . 0 统计学 软件进行 科学 的分析 与处理 , P<O . 0 5 时 ,具有显著 的统 计学意义。
2结 果
观察组 患者的 临床治疗效果 明显优于对 照组患者 ,其 中,观 察组 的6 1 例 寻常 性银 屑病 患者 中 ,治 疗显 效 的为 3 9 例 ,治疗有 效 的为 1 9 例 ,治疗 的总有效率 为9 5 . 0 8 %,而对 照组的6 1 例患者 中 ,治疗显效 的
缩短住 院时 间 ,纠 正错 误认知 ,对促 进 患者迅 速 恢 复和提 高其 生活质 量 具有 重要 的作 用 。
【 关键 词】 认知 行 为疗 法 ;精 神 病康 复 ;治疗 ;应 用
中图分 类 号 :R 7 4 9
文 献标 识码 :B
文章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1 3 - 0 5 6 7 - 0 2
达 到令人满意 的效果 。认 知疗法则是一 种近几年 提出来的心理 治疗方 法 ,主要是依据 认知和行 为的理论假设 ,通过认 知和行为技术来 改变 患者 的不 良认知 ,从而矫正 并适应不 良 行 为的心理治 疗方法 。我 院精 神科 为了探讨认 知行为疗法在 精神病康复 治疗 中的应 用 ,对收治 的精 神病 患者 采取认知 行为疗 法 。现将 1 8 4 例 精神病 患者 的应用 情况简 单
心理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
心理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心理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概述:心理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是指通过心理学原理和方法,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并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教育,以促进其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心理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
一、患者心理评估1.1 患者资料收集与整理1.2 心理评估工具的选择与使用1.3 心理评估结果的解读与分析二、心理干预方案制定2.1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干预目标2.2 制定具体的干预计划2.3 选择适合的心理干预方法和技巧三、应用认知行为疗法进行情绪管理3.1 认知重构3.2 行为疗法3.3 自我监测四、应用解释性心理治疗提供情感支持4.1 情感支持的意义和作用4.2 解释性心理治疗的原理和方法4.3 情感支持的实施技巧五、危机干预与自杀风险评估5.1 危机干预的基本理念和原则5.2 自杀风险评估的影响因素5.3 自杀风险评估工具的应用六、心理教育与心理健康宣教6.1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内容6.2 心理健康宣教的方法和策略6.3 资源整合与社区合作附件:1、患者心理评估表格2、心理干预方案示例3、自我监测记录表4、危机干预指南5、心理教育手册法律名词及注释:1、心理护理:指具有相应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心理学与护理学的综合应用,对疾病和健康行为进行适应性控制和规划,帮助患者解决心理困境,达到调整心理状态、控制相关疾病、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2、心理评估:指通过系统地收集和整理患者的心理资料,运用合适的评估工具进行评估,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
3、认知行为疗法:一种结合了认知与行为理论的心理干预方法,通过改变患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以达到调整患者心理状态和解决心理问题的目的。
4、解释性心理治疗:指通过与患者的深入对话,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发现其内心世界的表达与内在需求,并为其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洞悉。
5、自杀风险评估:对患者自杀风险进行评估,包括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行为的评估。
心理学在临床护理中应用的体会论文
心理学在临床护理中应用的体会论文心理学在临床护理中应用的体会论文篇1在临床护理中应用护理心理学教育指的是运专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并把护理学与心理学紧密结合,在把握患者的心理活动的基础上,有规律、有针对性地做好护理工作。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不仅要把握过硬的专业学问和技能,还要具备娴熟运专心理学的学问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好各类患者的护理工作,以促使患者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促进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顺当进行,不断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足度。
心理学与护理学是紧密相关,不行分割的。
在医学中,心理治疗有助于患者神经系统的机能恢复,使他们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得到改善,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1、从观看病情中发觉患者的特别心理新入院的患者,假如认真观看,就会发觉有的患者由于对医院环境生疏,加上疾病的苦痛,使他们感到孤独,缺乏平安感,表现为焦虑担心、忧心忡忡。
有的自费患者因担忧家庭经济困难。
表现为心情沉重、缄默不语。
一些需要进行特别检查的患者会表现出恐惊、紧急和难为情。
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主动关怀爱护患者,准时关心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困难,关心他们熟识医院环境,使其在短时间适应病房的生活,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2、依据个体差异进行不同的心理护理患者对问题的熟悉上存在着个体差异,在心理护理中就要做到因人而异。
如有的患者对治疗方法恐惊,稍加解释就能开心接受并乐观协作。
而有的患者反复多次做工作,也难以接受。
这时就需要准时进行心理护理,把医学学问通俗化,急躁细致地向他解释,讲解治疗方案的必要性和平安性,并让其他患者进行现身说教,通过心理护理睬让患者摆脱消极心情,开心乐观地协作治疗及护理工作[1]。
心理护理的疏导工作是很重要的。
主要是向患者说明所患疾病的病因、治疗、饮食、休息、预后及健康学问宣教。
医护人员必需具体地搜集资料,用科学的道理和简洁易懂的话,使患者对目前所进行的有肯定了解并熟识相关学问,对患者有疑问的地方要急躁解释,不能遮掩隐瞒,这也需要护理人员有良好的素养及较强的沟通力量,微笑服务、主动服务、礼貌用语都是增加沟通力量的技巧。
护理学中的心理健康与心理护理
护理学中的心理健康与心理护理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层面上的良好状态,包括积极的情感体验、正常思维能力和正常社交互动等。
在护理学中,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备受关注,并且专门发展出了心理护理这一分支,旨在通过综合方法和个性化关怀来促进患者的心理康复。
一、认识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人类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个体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至关重要。
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可通过其情感表现、危机应对能力和社会功能等方面来评估。
在护理学中,我们认识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密切关系,只有在心理健康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身心的和谐统一。
二、护理学中的心理健康评估在护理实践中,护士需要采用有效的方法来评估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心理问卷调查、心理测试、面谈等。
通过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家庭背景、社会支持体系等,护士可以更准确地分析和识别患者的需求,并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三、心理健康干预策略心理健康干预是指通过专业技术和关怀手段来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护理学中的心理健康干预策略非常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支持和倾听:护士可以耐心倾听患者的困扰和痛苦,并提供相应的情感支持。
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护士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2. 心理教育和宣传:护士可以向患者和其家属提供相关的心理知识,让他们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心理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患者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康复过程。
3. 心理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心理问题,护士可以引导患者进行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可以包括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家庭疗法等不同形式,以帮助患者找到问题的根源并解决心理障碍。
四、心理健康护理的实践案例在护理实践中,心理健康护理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以下是一些典型案例:1. 在精神科护理中,护士需要面对各种精神疾病患者,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护士通过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提供情感支持和专业指导,帮助患者恢复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护理的综合干预策略
心理健康护理的综合干预策略心理健康问题在现代社会中日益突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困扰。
为了保障人们的心理健康,综合干预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心理健康护理的综合干预策略。
一、心理咨询与辅导心理咨询与辅导是心理健康护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与专业心理咨询师的交流,个体能够得到心理上的支持、理解和指导。
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形式多样,包括个体辅导、群体辅导、在线咨询等。
这些形式的咨询与辅导可以提供针对个体特定需求的帮助,为个体解决心理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二、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心理健康护理领域的综合干预策略。
该策略通过指导个体重塑其消极的思维模式,帮助他们更积极地应对挑战和困难。
认知行为疗法的核心理念是认为个体的情绪和行为受其认知方式影响,通过调整认知,个体可以改变其情绪和行为。
该策略通常包括认知重构、行为实验等技术,能够有效地改善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三、情绪管理情绪管理是心理健康护理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情绪健康对人们的心理状态和身体健康具有很大的影响。
通过采用一系列情绪管理技巧,个体可以更好地应对压力、调节情绪。
例如,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表达情感,培养积极的情绪调节方式等。
情绪管理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四、社交支持社交支持在维护个体心理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积极的人际关系和社交支持能够提供心理安慰和支持,减轻个体的压力和焦虑。
通过与他人分享心情、寻求帮助、参加社交活动等方式,个体能够获得他人的理解和支持,进而增强其心理韧性,应对挑战和困难。
五、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预防性的心理健康护理策略。
通过向个体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对心理健康的认知水平和自我护理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以多种形式进行,包括课堂教育、培训讲座、宣传活动等。
通过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个体更容易发现自身心理问题,并学会有效的解决方法。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护理的综合干预策略是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
认知行为疗法在心理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7-0041-01
认知治疗,这是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治疗技术,它是通过帮助病人找出形成不良行为和不良情绪的不合理认知中的曲解成分,然后对这些曲解成分进行正确的再认知,从而在重建合理认知的基础上改善病人的不合理行为和情绪,达到改善病情的目的[1]。使心理护理工作取得好的效果。
2认知行为疗法的具体应用
认知对人精神活动有重要作用的思想被应用到临床上,出现了一种以解释心理障碍或行为异常问题的新观点,即认知心理学观点,并形成了一种新的特殊的心理治疗法,即认知疗法。许多学者应用此疗法帮助各类病人包括一般住院病人,使其接受患病现实,缓解不良情绪,提高应付措施。
2.1认知重建法认知重建法注重对病人的思维、推理和信念以及在认知中包含的态度等进行矫正。护士可以采取向病人的不合理信念发问,进行质疑,使其认识到自己想法的不合理之处,进而放弃,并重建信念系统。
1.2教育和改变阶段,护患在进行了有效沟通后,及时发现了病人的错误认知,根据病人的性格等具体情况,对不同病人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众多病人中,所患疾病是各不相同的,既使是一类疾病的病人,由于其性别、年龄、文化素质、气质类型、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等差异,对疾病的认知、行为表现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疾病的影响也是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护士在做好病人带有共性的一般心理护理的同时,要开展对病人进行个别深入的心理护理方法,帮助病人认识到自身的认知错误及情绪的不合理性,并帮助改正;护理还要教育、帮助病人重新审视自已对疾病、环境的评价,给病人指明正确的认知及其积极、有益的方面。对病人表现出好的行为给予表扬、鼓励,减轻焦虑,促进积极行为的增长。
2.4“辩论”法在为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工作中,发现病人的“错误的不合理”的认知时,护士要和病人进行“辩论”,让病人认识并改正他的逻辑错误,从而消除由错误认知引起的情绪和行为。
康复期精神病患者认知心理治疗的护理观察
康复期精神病患者认知心理治疗的护理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的认知心理治疗的护理观察。
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精神病患者40例进行分析讨论,进行对患者采取认知心理治疗方法进行护理,结合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结果此组患者经认知心理治疗后,期痊愈患者为75%,好转患者为20%,无效患者为5%。
结论精神病患者在康复期的认知能力的提高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发生意外危险的机率。
【关键词】精神病;康复期;认知能力;心理护理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往往会出现多种心理问题,会对患者的康复产生严重的影响,能够减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
对于患者的认知疗法是临床康复期精神病常用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在认知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患者错误认知和观念进行改变,使不良情绪与行为得到纠正,能够使患者正常的进行各种心理活动,最终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
笔者现将康复期精神病患者认知心理治疗的护理观察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康复期精神病患者40例进行分析讨论,①此组患者均符合精神病诊断标准[2]:《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所对精神病患者的诊断标准。
②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缓解或已经消失,自知力已经恢复或部分已经恢复,病情处于稳定状态,但还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这种心理问题不是精神病的疾病状态。
③此组患者均为积极主动要求治疗,能够配合进行认知心理治疗手段。
④此组患者具有良好的家庭系统支持。
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16-67岁,平均年龄为37.31±4.31岁,其中:双向情感障碍患者1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10例,神经症患者11例,应激性精神障碍患者6例;进行认知心理治疗的次数为3-22次,平均治疗次数为(7.03±1,02)次,其中小于5次的患者10例,小于10次的患者12例,小于15次的患者8例,大于15次的患者10例。
1.2方法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相关的药物进行治疗,在此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进行认知心理治疗方法。
护理心理学在临床中的应用
护理心理学在临床中的应用
护理心理学是指将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护理实践中,旨在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全面护理的专业学科。
在临床上,护理心理学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心理评估: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心理评估的方法,了解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情绪状态和行为表现等,进而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
2. 心理支持: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提供心理支持的方式,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克服恐惧和焦虑等负面情绪,提升生活质量。
3. 应对技能培训: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应对技能培训的方式,帮助患者掌握应对疾病和治疗过程中的情感和心理反应的技能,提高应对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4. 社交支持:护理人员可以通过社交支持的方式,帮助患者建立社交支持体系,促进其向家庭、朋友和社会寻求帮助和支持,提高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5. 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心理干预的方式,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问题,采取有效的心理疗法,如认知行为疗法、沙盘艺术疗法等,帮助患者缓解心理问题,改善心理健康。
第五章_心理干预7
31
第四节
认知疗法
一、埃利斯的ABC理论
事件(A)——情绪(C) 还是? 事件(A)——信念(B)——情绪(C)
合理情绪疗法
理性情绪疗法的程序
(1)心理诊断 (2)领悟(病人明白自己的不合理观念)
(3)修通(理性观念代替非理性观念)
(4)再教育(巩固治疗效果)
33
认知疗法在护理中的应用
1、心理诊断和领悟 病人明白自己的不合理观念是根本原因 2、心理修通 改变不合理信念 产婆术:不断提出问题使对方陷入矛盾中,迫 使其承认自己的无知 3、再教育:巩固治疗效果
方法:
1、言语暗示 2、操作暗示
3、药物暗示
4、其他暗示
第三节
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 以学习理论和条件反射理论为依据的 心理治疗技术。 认为:人的行为问题、症状是由错误学习 所导致的,主张将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的 着眼点放在病人当前的行为问题上。 主要通过对个体进行训练,达到矫正适 应性不良行为的一类心理治疗理论和技术。
5
(二)障碍性心 理干预与发展 性心理干预
二、临床护理心理干预种类与技术
1.参与性心理干预 包括:倾听、询问、鼓励重 复技术、情感表达等 (三)参与性、 2 .影响性心理干预 影响性和非语言 包括:面质、解释、指导、 性心理干预 自我表露等 3.非语言性心理干预
6
二、临床护理心理干预种类与技术
1.精神分析疗法 基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 2.行为疗法 (四)精神分析、 创始人:华生 行为、认知、人 3.认知疗法 本心理干预 创始人:埃利斯、贝克 4.人本中心疗法 创始人:罗杰斯
二、临床护理心理干预种类与技术
1.团体心理干预 (1)“稳定情绪”技术 (2)“放松训练”技术 (3)“社会支持”技术 2.个体心理干预
心理护理应用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心理护理应用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摘要:精神分裂症是多发心理疾病之一,目前无根治疗法,卫生部有关资料显示,不管是精神层面或经济层面,该病给患者带来的负担均已高于癌症,对家庭、社会产生较大危害。
近些年医护模式改变,心理护理受到众多人士关注,临床重要性也逐渐加强。
灵活应用各种心理护理方式,给予患者关心、爱护,以加深患者认知,提升其自知力,从而改善疾病。
关键词:心理护理;慢性精神分裂症;认知;生活质量护理人员先评估患者心理问题,包括不良认知、内心矛盾冲突和情绪障碍等,结合患者行为问题、疾病程度等,制定差异化心理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温馨、友爱、精细化护理服务,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1]。
将其用于慢性精神病分裂者,加深其认知,调节懒散、退缩等种种不良行为,提高患者配合度,有效改善病情,本文主要就其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1.心理护理内涵国内外围绕心理护理展开研究时,将出发点定为护理核心及本质,进一步明确心理护理起到的作用和占据的地位。
1999年LO等学者提出,整体护理含有4个维度,包括精神护理、心理护理、躯体护理和社会护理等。
作为一项常规护理内容,当面对伤害或出现严重疾病时,或直接为患者提供帮助,或给予其持续支持[2]。
2007年Pegram等学者提出,采取心理护理能推动躯体护理顺利开展,营造出良好、亲近的护患关系。
我国关于心理护理的研究多集中在采用的心理护理技术和实施过程。
杜召云等学者提出,心理护理以心理学为基础,和患者深入沟通,通过有效行为、情绪及言论,帮助患者调节身心状态,加快康复进程[3]。
徐斌等学者认为所谓心理护理,即借助心理学方式,善于应用人际交往,通过行为对患者情感、认知起到改变及影响等作用。
2.心理护理方法2.1技能锻炼通过社会技能训练,促使患者尽快恢复各项技能,例如社会社区生活必备技能、自我照料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
开展Orem自理模式训练,其提出护理的目的主要有两个层面,一为克服、防范护理缺陷,二为对无法自理者予以治疗性服务。
护理学中的精神护理与心理康复
护理学中的精神护理与心理康复精神护理和心理康复是护理学领域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在照顾患者的心理健康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精神护理和心理康复在护理学中的重要性、应用和效益。
一、精神护理在护理学中的重要性精神护理是一种关注患者心理健康的护理实践。
在患者面临疾病、创伤或其他健康问题时,他们的精神和情绪状态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精神护理对于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1.1 提供情感支持在照顾患者时,护士不仅需要关注他们的身体状况,还需要关注他们的情绪状态。
通过倾听患者倾诉、提供情感支持和鼓励,护士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焦虑、恐惧和抑郁等负面情绪,促进他们的心理康复。
1.2 建立信任关系患者与护士之间的信任关系对于精神护理至关重要。
通过关怀、尊重和专业的沟通技巧,护士可以建立起与患者之间的信任,使患者更加愿意与护士分享他们的内心感受和疑虑。
这有助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受到安全和支持。
二、心理康复在护理学中的应用心理康复是指通过心理干预和治疗手段,使患者恢复正常的心理功能,并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在护理学中,心理康复在以下几个方面应用广泛。
2.1 调适患者情绪在护理过程中,患者可能会面临情绪波动,尤其是在面对严重疾病或长期康复的情况下。
通过心理康复的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支持等,护士可以帮助患者调节情绪,提高他们面对挑战的能力。
2.2 促进自我认知和自我接纳心理康复还能帮助患者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并接受自己的病情或残疾。
通过与护士的讨论和引导,患者可以找到应对和适应自己状况的方式,从而提高自我接纳和生活质量。
2.3 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心理康复也注重建立患者的社会支持网络,确保他们在康复和日常生活中得到支持和鼓励。
护士可以引导患者参加康复团体活动、寻求辅导资源,并与家人和朋友合作,以促进患者的社交和情感支持。
三、精神护理与心理康复的效益精神护理和心理康复的应用在护理学中带来了多方面的效益。
护理学中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法
护理学中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法在护理学中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法心理危机是指个体在遭受严重创伤、痛苦或打击后,无法顺利应对,出现各种精神和心理上的不适应状态。
对于患者来说,心理危机可能加重其身体疾病的发展,同时也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因此,在护理学中,实施心理危机干预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法。
一、情绪支持情绪支持是指通过倾听、安慰和鼓励,帮助患者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患者面临突发事件后,情绪波动较大的情况。
护士可以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内心的困扰和焦虑,从而提供相应的情绪支持。
通过充分表达自己的情绪,患者可以得到情感上的宽慰,从而缓解心理危机的压力。
二、认知重建当患者面临重大变故或创伤时,常常会对自己的认知产生质疑或困惑。
在这种情况下,认知重建是一种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法。
护士可以与患者一起探讨和评估其对事件的理解和解释方式,并帮助其建立积极、合理的认知模式。
通过重新构建患者的认知框架,他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心理危机,缓解焦虑和压力。
三、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对心理危机干预非常重要。
护士可以调动患者身边的家人、朋友或其他支持系统,为患者提供情感上、物质上和信息上的支持。
社会支持不仅可以帮助患者减轻压力,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
通过组织或参与相关社会支持活动,护士可以帮助患者建立起更加稳固的社会支持网络。
四、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一种系统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法,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其中,认知行为疗法、解构疗法和心理动力疗法等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都可以在护理学中进行应用。
通过心理治疗,护士可以帮助患者认识并改变自己不良的心理模式,缓解心理困扰,从而恢复心理健康。
五、教育指导在心理危机干预中,教育指导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护士可以通过教育患者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对心理危机的认识和预防能力。
精神科护理学课本习题答案
精神科护理学课本习题答案精神科护理学课本习题答案精神科护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专业,它研究和探讨的是与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相关的各种理论、技能和实践。
在学习这门课程时,习题是一种常见的学习方式,通过解答习题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精神科护理学习题及其答案,供大家参考。
1. 什么是精神科护理学?答案:精神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和应用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科。
它涉及到心理学、医学、护理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领域,旨在帮助患者实现心理健康和康复。
2. 精神疾病的分类有哪些?答案:精神疾病可以根据不同的症状和表现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焦虑障碍、人格障碍等。
每种疾病都有其特定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3. 精神科护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案:精神科护理的基本原则包括:尊重患者的权利和尊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供安全和舒适的护理环境、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护理计划、促进患者的自我管理和康复。
4. 精神科护理中的评估包括哪些内容?答案:精神科护理中的评估包括:患者的心理状况评估、社会功能评估、精神症状评估、自杀风险评估等。
通过评估可以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5. 精神科护理中的药物治疗有哪些常用药物?答案:精神科护理中的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物等。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心理状态。
6. 精神科护理中的心理治疗方法有哪些?答案:精神科护理中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支持性治疗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理解和应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7. 精神科护理中的危机干预措施有哪些?答案:精神科护理中的危机干预措施包括:建立安全环境、积极倾听、提供情绪支持、寻求专业帮助等。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度过危机期,减少自残和自杀的风险。
8. 精神科护理中的康复措施有哪些?答案:精神科护理中的康复措施包括:提供职业培训、社交技能训练、康复活动等。
护理中常用的心理干预技术
第六章护理中常用的心理干预技术【学习目标】1.掌握心理干预的概念;心理干预的原则;系统脱敏疗法的治疗步骤。
2.熟悉心理干预的注意事项;心理支持与疏导的基本技术;理性情绪疗法的治疗技术。
3. 了解心理干预的种类及范围;行为训练的适应症。
第一节心理干预概述一、心理干预的概念心理干预(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是指在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行为问题施加影响,使之发生朝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
随着护理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干预的内涵和范围正在变化和扩展。
第一,心理干预是各种心理学干预手段的总称,包括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心理康复和心理危机干预等;第二,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对心理服务需求的增长,心理干预的思想、策略已经逐渐深入到文化传播、公共卫生、保健、疾病控制等领域。
二、心理干预的种类及范围(一)心理干预的种类目前,心理干预的形式有:针对普通人群进行教育促进健康;对心理障碍的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性干预;运用心理治疗等手段对已经患有心理障碍的人进行临床干预。
1.健康促进是指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使大众认识、了解什么是健康行为及适宜的生活方式。
健康促进可通过促进积极的行为模式来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包含积极的心理健康、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等几个方面。
2.预防性干预针对高危人群采取降低危险因素和增强保护因素的措施,预防性干预有两种方式:选择性干预和指导性干预。
(1)选择性预防干预:是针对那些虽然还没有出现心理问题或障碍,但其发病的危险性比一般人群要高的人,如离婚家庭其子女患抑郁症、品行障碍等心理问题的危险性明显增高,因此应该针对这类家庭的成员实施预防性干预。
(2)指导性预防干预:干预的对象是那些有轻微心理困扰的亚健康群体。
如在轻度抑郁情绪下,指导性预防干预效果较好,被干预者病程短、痛苦少,如果不及时干预有些被干预者可能转化为重度抑郁,届时病程长、对被干预者影响大而且干预费用和周期都会增多。
心理认知护理疗法在抑郁症中的作用
术器械, 可将手指探人操作孔道进行触捷、 探查 , 有效的防止了
( 收稿 日 : 0. . ) 期 2 71 1 0 06
心 理 认 知 护 理 疗 法在 抑 郁 症 中的 作 用
刘 守梅
( 临沂市 精神卫生 中心 , 山东 临沂 260 ) 70 5
【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认知护理疗法在抑郁症中的作用。方法 将 7 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6
维普资讯
西南军医
20 年 1 第 1 08 月 0卷第 l 期
Junl f it ySreni ot et h aJn , 0 ;0 1 or la ugo Su w s C i .2 8 1( ) a o M ir n h n a 0
[] 刘 1 彦 . 用 妇科 腹腔 镜手 术 学 [ ] 北 京 : 学技术 出版 社 , 实 M. 科
子宫肌 瘤剥除术是治 疗子 宫肌瘤 而保 留生 育 功能 的手 术
方式 , 腹腔镜 下子宫肌瘤剥除术 因其创伤 小 、 口美 观 , 已取 切 现
代 了大部分 的剖腹 手术 。但腹 腔镜 手术 的 安全性 和 疗效 需要 丰富 的临床经验 和腹腔镜 操作技 能 , 有配合 默 契 的医 、 应 护及 麻醉专业组 , 有充 分 的气 腹H 。对 于多发 性 且 肌瘤 体 积 较大 J 者 , 要几个小时才能完成 , 需 无法体现腹腔镜 手术 的优越 性 , 且 可能给 患者 造成 更大的创伤 。 腹腔镜监视 下腹壁小 切 口子 宫肌瘤 剥 除术 的手 术适 应症 基本接近剖腹 手术。手术 中的缝 合 、 打结 、 吸引 均接 近剖 腹手 术 。除非 巨大 的肌瘤 、 腹腔 内明显粘 连及 子宫 颈和 阔韧带肌瘤 外 , 它的均 可实施该技 术完成 【3 其 | ,引。手 术 中将开 腹手 术 、 腹 腔镜手术有 机结合起 来。在使用 腹腔 镜 的同 时辅 以传 统 的手
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抑郁症病人负性情绪及其应对方式的影响作用
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抑郁症病人负性情绪及其应对方式的影响作用发表时间:2017-01-21T10:46:06.487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32期作者:于春梅[导读] 抑郁症主要临床特征为持久性心境低落,属于临床常见的情感性障碍,其可导致患者出现悲痛欲绝。
(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分院精神科江苏无锡 214105)【摘要】目的:探索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及其应对方式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抑郁症患者,将患者动态随机化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各有6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认知行为护理疗法。
结果:观察组患者SAS、SDS、CSQ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在抑郁症患者中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负面情绪。
【关键词】认知行为护理疗法;抑郁症;负性情绪;影响【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2-0179-02抑郁症主要临床特征为持久性心境低落,属于临床常见的情感性障碍,其可导致患者出现悲痛欲绝、闷闷不乐等现象,从而使患者长时间处于精神崩溃状态,表现出痛苦、木僵、烦躁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自杀或伤人行为[1]。
为了降低临床应激事件发生,本文对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在抑郁症患者中的临床意义进行探索,具体的内容可见下文描述。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120例抑郁症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对研究患者进行抽签分组方式,分别为观察组(认知行为护理疗法;60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60例),所有患者均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
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为(35.15±4.82)岁,25例为男性患者,35例为女性患者,平均病程(5.36±1.05)月。
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为(36.52±3.47)岁,26例为男性患者,34例为女性患者,平均病程(5.47±1.32)月。
康复医学中的心理康复与心理治疗方法
康复医学中的心理康复与心理治疗方法康复医学中心理康复与心理治疗方法康复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医学领域,旨在提供全面的康复护理,帮助个体恢复身心功能。
在康复医学中,心理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心理康复与心理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康复医学的各个领域,同时也对患者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社会支持和心理康复在康复过程中,个体的心理健康往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社会支持作为一种心理康复的方式,在患者的恢复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社会支持可以来自家庭、朋友、社区,以及专业的康复医护人员。
这些支持可以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态度,增强自我效能感,以及提供情感的抚慰和实际的帮助。
通过社会支持的力量,患者能够更好地适应康复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二、认知行为疗法在心理康复中的应用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康复医学中的心理康复。
这种疗法通过帮助个体识别和改变负面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促进他们更好地适应疾病或伤病的后果。
在康复过程中,患者面临各种挑战,他们往往会感到自卑、恐惧和绝望。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教授患者积极的思维模式和运用新的适应技能,帮助他们重新建立自信和应对疾病引起的心理困境。
三、应激管理在心理康复中的地位应激管理是心理康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康复过程中,个体可能会经历各种应激事件,如身体功能丧失、家庭和职业变动等。
这些应激事件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应激管理的目标是通过调节患者的情绪和情感反应,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应激事件。
康复医护人员通过提供信息支持、教授应对技巧和进行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患者在应激事件中保持情绪的稳定和积极的心态,并促进他们逐渐适应新的生活状态。
四、团体治疗在康复心理康复中的应用团体治疗是一种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在康复医学中被广泛应用。
通过将患者组织在一个集体中,团体治疗帮助个体与他人共享经验和情感,建立互相支持和理解的关系。
在康复过程中,患者往往面临着认同和归属的需求,而团体治疗可以满足这些需求。
认知疗法在癌症初期病人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认知疗法在癌症初期病人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肖坤
【期刊名称】《全科护理》
【年(卷),期】2014(12)16
【摘要】探讨认知疗法在癌症初期病人心理护理中的应用,通过对癌症初期病人自动思维的评估,识别错误性认知,选择适当的形式对癌症初期病人进行认知疗法的心理护理,从而达到认知重建,消除不良情绪,使病人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以提高癌症初期病人的生活质量。
【总页数】1页(P1495-1495)
【作者】肖坤
【作者单位】11003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3
【相关文献】
1.心理护理在消化系癌症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2.认知疗法在天疱疮病人心理护理中的疗效观察
3.认知疗法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致抑郁症病人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4.共情在癌症病人心理护理干预中的应用
5.心理护理在癌症病人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疗法在精神科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7-10-31T14:14:08.450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26期作者:吴文静甄文洁[导读] 精神科心理护理中应用认知疗法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有效的控制病情,预防患者病情进展,促进疾病的恢复,提升生活质量。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青岛第七人民医院山东青岛 266034)【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心理护理中应用认知疗法的作用。
方法:选择本院精神科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收的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观察组心理护理中应用认知疗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观察护理效果。
结果:护理前,观察组患者心理状况评分、NOSIE评分相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况评分低于对照组,NOSIE评分高于对照组,存在
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精神科心理护理中应用认知疗法后,可明显的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并减轻病情,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认知疗法;精神科;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6-0303-02 上个世纪时,兴起认知疗法,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精神疾病治疗中,通过治疗患者精神病行为,让患者在治疗期间感受正负惩罚的法则,促进患者认知状况的改善,纠正其认知过程及认知观念。
近年来,精神科医疗水平不断提升,也促使认知疗法越来越发展完善。
目前,我国医院精神科仍主要采用药物治疗精神疾病患者,并辅助性应用心理护理,导致治疗及护理效果并不理想。
研究显示,精神科心理护理中应用认知疗法后,可促进疗效的提升,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因而本院给予精神疾病患者心理护理时,即在其中应用认知疗法,效果较好。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精神科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收的患者126例,男71例,女55例;年龄27~73岁,平均(48.3±2.9)岁;病程5个月~4年,平均(2.2±0.9)年;疾病类型:精神分裂症42例,焦虑症29例,抑郁症25例,躁狂症18例,妄想症12例;文化水平:本科及以上25例,大专16例,高中及中专30例,初中22例,小学及以下33例。
纳入标准:(1)均符合各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2)为伴有严重躯体疾病;(3)无器质性病变;(4)沟通能力正常;(5)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精神科心理护理,主要针对患者表现出的心理状况实施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认知疗法,具体方法如下:
(1)第1~2周时,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为护理要点,将病房环境介绍给患者,并讲解适应方法,利于患者尽早的适应患者角色及病房生活,暂时隔离其他患者,使病室环境保持相对安静,嘱咐患者家属陪伴患者;(2)第3~5周时,信赖关系的建立为护理要点,从情感上给予患者良好的支持,并实施健康教育,将疾病知识、治疗方法、药物常见不良反应、缓解或避免不良反应对策等详细的讲解给患者,主动沟通、交流患者,给予患者鼓励,使患者主动倾诉,于倾诉中分析出患者的错误认知,进而给予有针对性的干预,引导患者树立正确的认知,每周治疗2次,每次30min;(3)第6~8周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与患者及家属与其,为患者制定生活计划、工作计划、学习计划等,并模拟出院后的情景,分析出院后可能面对的困难,制定解决的方法,促使患者尽早的回归社会,每周治疗2次,每次30min[1]。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护理前、护理后评价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病情,心理状况评价工具为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均为分数越高,心理状况越差;病情评价工具为护士用住院精神病人观察量表(NOSIE),包含消极因素及积极因素两部分,共30项内容,0~4分评分,量表总分=128+总积极因素分-总消极因素分,总分越高,表示患者病情越轻[2]。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SAS、SDS、NOSIE量表评分均用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观察组患者心理状况评分、NOSIE评分相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况评分低于对照组,NOSIE评分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前后SAS、SDS、NOSIE评分比较(x-±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认知行为理论认为,患者认知、判断与评价事件的能力是主要的扰乱精神的因素。
对于一个人来说,正是因为认知缺陷的存在,才会导致表现上缺陷的产生,改变、纠正认知缺陷后,也会相应的改善不良情绪及行为。
精神科收治的患者多为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焦虑症、躁狂症等,尽管不同类型精神疾病患者认知缺陷不同,但由于均存在病态心理,经病态心理的影响,患者会存在多方面的错误认识,如认知错误、判断错误等[3]。
与此同时,错误认知的存在会极大的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形成一系列的负性情绪,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并降低生活质量。
以往,精神科治疗患者时,治疗方案主要为药物治疗,通过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促进患者症状的改善,而心理护理干预作为辅助手段,在患者表现出心理问题或有需求时实施,主动性、针对性均比较差,因而效果并不理想。
由认知行为理论可知,认知缺陷是心理状况不佳产生的主要因素,所以,治疗精神疾病患者期间,还需要应用认知疗法,以促进治疗及护理效果的提升。
认知疗法需分阶段实施,每阶段的侧重点不同,通过相应的干预方法,促进患者认知能力的提升,纠正患者的错误观念,使患者争取的认知疾病、治疗、预后情况等,进而主动的调节自己的心理状况,减轻负性心理,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病情。
4.结论
综上所述,精神科心理护理中应用认知疗法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有效的控制病情,预防患者病情进展,促进疾病的恢复,提升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闵海瑛,王玲,施美丽,等.认知治疗技术在精神科临床心理护理中的运用及效果评价[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5(10):116-117.
[2]陶彩霞,陆萍华.内观认知疗法在精神科病房康复护理中的作用[J].护理研究,2016,26(22):2784-2785.
[3]裴来凤.探讨心理护理技巧在精神科心理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20(12):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