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

合集下载

范仲淹《渔家傲》的原文及翻译赏析

范仲淹《渔家傲》的原文及翻译赏析

范仲淹《渔家傲》的原文及翻译赏析范仲淹《渔家傲》的原文及翻译赏析渔家傲,词牌名,又名“渔歌子”“渔父词”等。

以晏殊词《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为正体,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五仄韵。

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范仲淹《渔家傲》的原文及翻译赏析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范仲淹《渔家傲》的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原文】渔家傲——[宋] 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陽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渔家傲》:词牌名。

双调六十二字,仄韵。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声律谐婉。

此词为北宋年间流行歌曲,始见于北宋晏殊,因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便取“渔家傲”三字作词名。

塞下:边界险要地方,这里指西北边疆。

衡陽雁去:是“雁去衡陽”倒文,意思是雁儿向衡陽飞去。

衡陽,今湖南省衡陽市,湖南衡陽县南有回雁峰,相传雁至此不再南飞。

留意:留连之意。

四面边声:四面八方马嘶风号之类的边地荒寒肃杀之一声。

连角:紧随着军中的号角。

连,紧随。

千嶂里:在重重高山环抱中。

嶂,像屏障一般的山峰。

长烟:荒漠上的烟。

燕然未勒:指未彻底击溃敌军,取得全面胜利。

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

勒,在石头刻字记功。

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无计:没有办法。

羌管悠悠霜满地:笛声悠扬,寒霜满地。

羌管,笛子出自于羌(古代少数民族)地,故称羌管。

不寐:睡不着。

【翻译】边境上的秋天风景与内地完全不一样,向衡陽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紧随着号角响起。

在重重高山的环抱中,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年老酒,思念远隔千山万水的家乡,可是燕然山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想回家也毫无办法。

夜里,羌人的笛声忧怨绵长,寒霜像月光一样的撒满大地,令人不能入眠,一年又一年,将军的头发白了,战士泪流干了。

李清照《渔家傲》原文译文及赏析

李清照《渔家傲》原文译文及赏析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注释⑴渔家傲:词牌名。

⑵星河:银河。

转:《历代诗余》作“曙”。

⑶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⑷天语:天帝的话语。

⑸殷勤:关心地。

⑹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意。

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

嗟,慨叹。

⑺学诗谩有惊人句:隐括杜甫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谩有:空有。

⑻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

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⑼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

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吹取:吹得。

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

蓬莱,又称蓬壶。

白话译文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

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

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

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

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

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

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创作背景编辑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

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

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就作于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赏析这首《渔家傲》在李清照词集中风格独特,历来引人瞩目。

下面是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徐培均先生对此词的赏析要点。

这首词气势磅礴、音调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是李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

李清照经典《渔家傲》诗词阅读

李清照经典《渔家傲》诗词阅读

【导语】李清照,号易安居⼠,济南⼈。

宋代⼥词⼈,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才⼥”之称。

下⾯是⽆忧考分享的李清照经典《渔家傲》诗词阅读。

欢迎阅读参考!【篇⼀】李清照经典《渔家傲》诗词阅读 渔家傲·雪⾥已知春信⾄ 词牌名:渔家傲|朝代:宋朝|李清照 雪⾥已知春信⾄。

寒梅点缀琼枝腻。

⾹脸半开娇旖旎。

当庭际。

⽟⼈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

故教明⽉玲珑地。

共赏⾦尊沈绿蚁。

莫辞醉。

此花不与群花⽐。

翻译/译⽂ ⽩雪皑皑,满眼银⾊世界。

就在这银⾊的世界⾥,⼀树寒梅点缀其间。

那覆雪悬冰的梅枝,晶莹剔透,别在枝头的梅花,丰润姣洁。

就是从这傲雪⽽放的梅花,⼈们才知道了春天就要到来的消息。

梅花含苞初绽,娇美可怜,芳⽓袭⼈,就像庭院⾥刚刚出浴,换了新妆的美⼈。

⼤⾃然可能也有偏爱,她怜爱这娇艳的梅花,作为陪衬,才让⽉光这样皎洁清澈,玲珑剔透,洒满⼤地。

让我们举杯开怀畅饮吧,值此花好⽉圆雪⽩的良宵,品酒赏梅,⼀醉⽅休。

要知道,群花竞艳,谁也逊⾊于梅花呀。

赏析 这是⼀⾸咏梅词。

上⽚写寒梅初放。

何逊《扬州早梅》:“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

衔霜当露发,映雪凝寒开。

”梅花,她开于冬春之交,最能惊醒⼈们的时间意识,使⼈们萌⽣新的希望。

所以被认为是报春之花。

因为梅花⽃雪迎寒⽽开,诗⼈咏梅,⼜总以冰雪作为空间背景。

庾信《咏梅花》诗:“常年腊⽉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看。

树动悬冰落,枝⾼出⼿寒……”半放的寒梅点缀着覆雪悬冰的梅枝,愈显得光明润泽。

词⼈接着⽤“犹抱琵琶半遮⾯”的美⼥形容将开未开之梅的轻盈娇美,⽤⽟⼈出浴形容梅的⽟洁冰清,明艳出群,即物即⼈,梅已和⼈融成了⼀⽚。

下⽚转⽤侧⾯烘托。

梅花偏宜⽉下观赏,造物有意,故教⽉⾊玲珑透剔,使暗⾹浮动,疏影横斜。

值此良宵,且备⾦樽、绿蚁,花前共⼀醉。

绿蚁,酒⾯的浮沫。

⽩居易《问刘⼗九》:“绿蚁新醅酒,红泥⼩⽕炉。

”《历代诗话》引《古隽考略》:“绿蚁,酒之美者,泛泛有浮花,其⾊绿。

渔家傲原文及翻译【优秀8篇】

渔家傲原文及翻译【优秀8篇】

渔家傲原文及翻译【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渔家傲原文及翻译【优秀8篇】Copyright©20XX-2022 语文迷版权所有以下内容是本店铺为您带来的8篇《渔家傲原文及翻译》,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范仲淹《渔家傲》译文与赏析

范仲淹《渔家傲》译文与赏析

《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①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2.塞下:边境险要之地3.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指大雁离开这里飞往衡阳。

4.边声:指各种带有边地特色的声响。

5.角:军中的号角。

6.嶂: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7.长烟:即荒漠上的直烟,因少风,烟直而高。

8.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

9.勒lè:刻石记功。

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10.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11.羌管:羌笛。

12.霜满地:喻夜深寒重。

【译文】:边塞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

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着紧闭的孤城。

饮一杯陈酒思念着远隔万里的家乡,可是燕然山上还没有刻上平胡的功绩,何时可以回归家乡无法预计。

羌族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

远征之人不能入睡,将军和士兵们的头发花白,战士纷纷洒下眼泪。

译文2:一入秋季边塞风光多么奇异,雁行阵阵南飞衡阳不肯停息。

军号和着四面边声一齐响起,丛山峻岭之间,落日将尽烟雾飘动孤城紧刚。

一杯浊酒暂且慰我故土之思,功业未建男儿无颜回归故里。

悠悠笛声在严霜的夜空回荡,谁能安然入睡,将军士卒白了头发泪流不尽。

译文3: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军中画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时的眼泪。

【评点】这首词作于仁宗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当时词人正在西北边塞的军中任职。

《渔家傲》原文+翻译

《渔家傲》原文+翻译

《渔家傲》原文+翻译(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英语单词、英语语法、英语听力、英语知识点、语文知识点、文言文、数学公式、数学知识点、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nglish words, English grammar, English listening, English knowledge points, Chinese knowledge points, classical Chinese, mathematical formulas, mathematics knowledge points, composition boo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渔家傲》原文+翻译渔家傲[宋]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渔家傲古诗原文

渔家傲古诗原文

渔家傲【宋】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译文: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

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

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

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

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

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

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创作背景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

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就作于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

赏析这首词气势磅礴、音调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是李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

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

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

“接”、“连”二字把似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

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

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

“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因为这首词写的是“梦境”,所以接下来有“仿佛”三句。

这三句写词人在梦中见到天帝。

“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

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

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出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

“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经典《渔家傲》古诗词赏析五首

经典《渔家傲》古诗词赏析五首

【导语】渔家傲,词牌名,⼜名“渔歌⼦”“渔⽗词”等。

下⾯是分享的经典《渔家傲》古诗词赏析五⾸。

欢迎阅读参考!【篇⼀】经典《渔家傲》古诗词赏析 渔家傲·寄仲⾼ 宋代:陆游 东望⼭阴何处是?往来⼀万三千⾥。

写得家书空满纸。

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寄语红桥桥下⽔,扁⾈何⽇寻兄弟?⾏遍天涯真⽼矣。

愁⽆寐,鬓丝⼏缕茶烟⾥。

作品赏析 上⽚起⼆句:“东望⼭阴何处是?往来⼀万三千⾥。

”写蜀中与故乡⼭阴距离之远,为后⽂写思家和思念仲⾼之情发端。

“写得家书空满纸”和“流清泪”⼆句,是为着写思家之情的深切。

“空满纸”,情难尽:“流清泪”,情难抑,作者的伤感,深深地感染着读者。

作者道不尽的酸楚,岂是“家书”能表述清楚的。

“书回已是明年事”句,紧接写信的事,⾃叹徒劳;⼜呼应起⼆句,更加伤感。

⼀封家信的回复,竟要等待到来年,这种情境极为难堪,⽽表达却极新颖。

前⼈诗词,少见这样写。

这⼀句是全词意境的创新之句。

这种句,不可多得,也不能强求,须从实境实感中⾃然得来。

陆游⼼境如此,感触⾃⼼中油然⽽发,正所谓“⽂章本天成,妙⼿偶得之”。

下⽚起⼆句,从思家转到思念仲⾼。

“寄语红桥桥下⽔,扁⾈何⽇寻兄弟?”巧妙地借“寄语”流⽔来表达怀⼈之情。

红桥,在⼭阴县西七⾥迎恩门外,当是两⼈共出⼊之地,词由桥写到⽔,⼜由⽔引出扁⾈;事实上是倒过来想乘扁⾈沿流⽔⽽到红桥。

词题是寄仲⾼,不是怀仲⾼,故不专写怀念仲⾼专写怀念⾼,只这⼆句,⽽“兄弟”⼀呼,已是情义满溢了。

况寄⾔只凭设想,相寻了⽆定期,⽤笔不多,⽽酸楚之情却更深⼀层了。

陆游离开南郑宣抚使司幕府后,经三泉、益昌、剑门、武连、绵州、罗江、⼴汉等地⾄成都;⼜以成都为中⼼,辗转往来于蜀州、嘉州、荣州等地在奔波中年华渐逝,已年届五⼗,故接下去有“⾏遍天涯真⽼矣”之句。

这⼀句从归乡未得,转到万⾥飘泊、年华⽼⼤之慨。

再接下去⼆句:“愁⽆寐,鬓丝⼏缕茶烟⾥。

”典故⽤⾃杜牧《题禅院》诗:“觥船⼀棹百分空,⼗岁青春不负公,今⽇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

李清照《渔家傲》翻译赏析

李清照《渔家傲》翻译赏析

李清照《渔家傲》翻译赏析李清照《渔家傲》翻译赏析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宋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章丘西北)人,居济南。

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清照《渔家傲》翻译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渔家傲》作者是宋朝文学家李清照。

其古诗全文如下: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翻译】满天晨雾云涛,水天相接,天河正在转动,象无数的船儿在舞动着风帆。

梦魂仿佛回到了天庭,天帝殷切地问我:你打算到何处去?我告诉天帝,自己的前途茫茫,人又老了,空有一肚子才学,却毫无用处。

九万里长空大鹏鸟正展翅高飞。

风啊!千万别停息,快快将这一叶轻舟直接送往蓬莱三岛去。

【鉴赏】“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描绘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

用“接”“连”两字巧妙地将“天”、“云涛”、“晓雾”组合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画面,写出了动感,写出了气势。

“星河”“转”和“千帆”“舞”写出了大气,写出了磅礴。

在这磅礴大气之中,乘船人自然也就大气了。

水天相接,星河欲转,船摇帆舞,既有生活的真实感,又有梦境的虚幻,虚实结合,巧妙无比。

“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写词人仿佛梦见天帝,天帝殷切地问她:“你打算到哪儿去呀?”看似平常一问,然而这温和与殷切同现实中置人民于水火、畏敌如虎狼、只顾自己一路奔逃的高宗皇帝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

”下阙开头写词人回答天地的问话,也是上下阕之间的过渡语。

“路长”、“日暮”是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

“嗟”,感叹自己虽然学习写诗,却不能有所成就,正如伍子胥“吾日暮途穷远”和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意念与过程,倾诉的是空有才华却遭逢时事不幸的苦闷。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渔家傲原文及翻译注释

李清照渔家傲原文及翻译注释

李清照渔家傲原文及翻译注释李清照渔家傲原文【宋】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①。

仿佛梦境归帝所②。

闻天语③,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④日暮,学诗谩有⑤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⑥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⑦!李清照渔家傲【注释】①星河:银河。

星河欲转:点出时间已近拂晓。

千帆舞:指大风吹动帆船在河中颠仆。

②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③天语:天帝的话语。

④嗟,慨叹。

⑤谩有:徒有,空有。

⑥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⑦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

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吹取:吹得。

三山:传说中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李清照渔家傲译文佛晓时大风狂舞,天空连接着那象波浪一样翻滚的云霞,这些云霞又是和晨雾连在一起。

银河中波涛汹涌,像要使整条河翻转过来似的。

河中许许多多帆船在滚滚的大浪中颠扑。

我仿佛梦中回到了天地那儿,听到天帝好意地问我要到哪里去。

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还很远,可现在已到了黄昏,我学诗空有惊人的句子。

大鹏已经高翔在九万里风之上,大风啊不要停下,把我的帆船吹送到海上的三座仙山去吧!李清照渔家傲【赏析】李清照是一位可以代表婉约派的女作家,她的《声声慢》、《醉花阴》等是大家熟悉的名作。

这些词多半写闺情幽怨,它的风格是含蓄、委婉的。

但是在她的词作中也有一首风格特殊的《渔家傲》,这是一首豪放的词,她用《离骚》、《远游》的感情来写小令,不但是五代词中所没有的,就是北宋词中也很少见。

一位婉约派的女词人,而能写出这样有气魄的作品,确实值得注意。

整首词都是描写梦境。

开头两句写拂晓时候海上的景象。

在李清照以前还没有人在词里描写过大海。

“天接云涛”两句用“接”、“转”、“舞”三个动词,来写海天动宕的境界。

“星河欲转”,点出时间已近拂晓。

“千帆舞”写大风,这不是江河中的景象。

可能因为李清照是山东人,对海的见闻比较多,所以写得出这样的境界。

上片第三句“仿佛梦魂归帝所”,意思是说:我原来就是天帝那儿来的人,现在又回到了天帝处所。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的诗意与解释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的诗意与解释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的诗意与解释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诗背景: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

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就作于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

原文:《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宋代: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注释:星河:银河。

转:《历代诗余》作“曙”。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天语:天帝的话语。

嗟:慨叹。

报:回答。

谩有:空有。

谩:徒,空。

惊人句,化用《江上值水如海上势聊短述》有“语不惊人死不休”诗句。

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

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

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吹取:吹得。

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

诗意: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

银河转动,像无数的船只在舞动风帆。

梦魂仿佛回天庭,听见天帝在对我说话。

他热情而又有诚意的问我要到哪里去。

我回报天帝路途还很漫长,现在已是黄昏却还未到达。

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

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赏析: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词,是她南渡以后的作品。

李清照《渔家傲》原文译文及赏析

李清照《渔家傲》原文译文及赏析

李清照《渔家傲》原文译文及赏析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注释⑴渔家傲:词牌名。

⑵星河:银河。

转:《历代诗余》作“曙”。

⑶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⑷天语:天帝的话语。

⑸殷勤:关心地。

⑹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意。

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

嗟,慨叹。

⑺学诗谩有惊人句:隐括杜甫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谩有:空有。

⑻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

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⑼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

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吹取:吹得。

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

蓬莱,又称蓬壶。

白话译文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

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

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

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

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

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

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创作背景编辑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

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

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就作于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赏析这首《渔家傲》在李清照词集中风格独特,历来引人瞩目。

下面是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徐培均先生对此词的赏析要点。

这首词气势磅礴、音调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是李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

语文课件《渔家傲》

语文课件《渔家傲》

文体知识
词是诗歌的一种。兴于唐,盛于宋。句式长短不齐,也称“长短 句”。词最初是配乐歌唱的,称为“曲子词”,后来跟乐府诗一样, 逐渐跟音乐分为离,成为诗的别体,故也称“诗余”。其特点是“调 有定格,字有定数,韵有定声”。按风格来划分,大致可分为婉约词 和豪放词:婉约词典雅柔婉,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绪,代表词人有 李清照、柳永等;豪放词雄浑高亢,面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代表词 人有苏轼、辛弃疾等。
小令(58字以内) 词 中调(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
词 (风格)
婉约派(柳永、李清照、晏殊)
缠绵细腻,多写儿女风情,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雄浑开阔奔放
学习目标 1 诵读不同体裁的诗歌,体会它们不同的韵律特点。
2 结合诗(词)人生平和诗词创作背景,感受不同的艺术风格。
3 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格调美,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描写了 一幅怎样的景象?
描绘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用 “接”“连”两个字巧妙地将“天”“云 涛”“晓雾”组合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写 出了动态和气势。
除了海天相接的壮阔景象,词人还梦见了什么?
“仿佛梦魂归帝所,问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词人梦见天帝殷切地问她打算到哪儿去。看似平常一问,却同现实中 置人民于水火、畏敌如虎狼、只顾自己一路奔逃的高宗皇帝形成了鲜 明的比照。
课文主旨
《渔家傲》这首词通过对梦境的描述,抒写 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表达了词人苦闷的心情, 充分表现了她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板书设计

梦中见闻
海天相接 瑰奇雄伟


理想抱负
辛苦求索 未见光明

渔家傲原文,翻译及赏析

渔家傲原文,翻译及赏析

渔家傲原文,翻译及赏析渔家傲原文,翻译及赏析 1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翻译成千上万的枫树已经被霜打得发出鲜红的光芒,红军战士心中充满了愤怒。

大雾笼罩着龙岗的黑压压的山峰,我军齐声高呼,杀敌于前,活捉张辉赞。

二十万敌兵又来侵犯,狼烟四起遮掩了半边天。

我将唤醒千百万的工农大众,同心协力齐努力,那时不周山下红旗遍插迎风招展。

注释霜天:这里指冬天。

秋冬都有霜,故可统称“霜天”。

烂漫:光彩分布貌。

天兵:指红军。

小韩:高海拔。

云,云;汉,田汉,即天河。

云和天河都在天空中很高,所以用来表示天特别高特别宽。

龙岗:龙岗头市场的简称,位于江西省宁都、吉水、吉安、太和、永丰四县,隶属永丰县。

群山重叠,形态极其危险。

千嶂:许多高山。

张惠赞:国民党第18师师长,也是江西剿匪总司令,被俘后被愤怒的群众斩首,头颅被装在木笼里扔进赣江。

二十万军重入赣:敌人发动第二次“围剿”时,总兵力20万,何应钦任总司令。

风烟:犹风尘。

天半:半空。

不周山:不周山为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创作背景一九三零年十二月七日,蒋至南昌部署第一次大“围剿”,以十万兵力,进攻赣南、闽西的红军根据地。

十二月三十日,红军在龙冈伏击张辉瓒并全歼其十八师。

第一次大“围剿”就此结束,闻听前方捷报,毛主席喜形于色,遂在马背上吟成。

赏析此诗作于1931年早春,其时正值冬春交替之节令。

毛泽东所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呈现出一派万千林木被霜染红,烂漫盛开之景。

虽有寒意却处处给人有温暖如春之感,诗人笔下根据地的冬天生机盎然,就在这勃勃向上的画面中,冬日正义的肃杀之气正严阵以待。

因为就在此时,在1930年的岁尾,•蒋介石调集约十万大军以伪江西省主席、国民党第九路军总指挥鲁涤平为总司令官,第18•师师长张辉瓒为前线总指挥向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一次大“围剿”。

渔家傲原文及赏析

渔家傲原文及赏析

渔家傲原文及赏析渔家傲原文及赏析这首《渔家傲》在李清照词集中风格独特,历来引人瞩目。

以下是店铺分享的渔家傲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渔家傲原文【1】宋代: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渔家傲译文及注释【2】译文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

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

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

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

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

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

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注释星河:银河。

转:《历代诗余》作“曙”。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天语:天帝的话语。

我报路长嗟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

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

嗟,慨叹。

“我报”二句:意谓人生路长而时光渐晚,徒有诗才,志事难酬。

报,回答。

路长:意仿《离骚》上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王灼《碧鸡漫志》云:李清照少时便有古诗名气,“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但男女不平等的封建社会,其才华被扼制,不能有所作为,故说“谩有”。

谩:徒,空。

惊人句,化用《江上值水如海上势聊短述》有“语不惊人死不休”诗句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

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

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吹取:吹得。

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

渔家傲赏析【3】这首《渔家傲》在李清照词集中风格独特,历来引人瞩目。

这首词气势磅礴、音调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是李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

《渔家傲》李清照宋词赏析

《渔家傲》李清照宋词赏析

《渔家傲》李清照宋词赏析《渔家傲》李清照宋词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渔家傲》李清照宋词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作品介绍】《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的作者是李清照,被选入《全宋词》。

作者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设想与天帝问答,倾述隐衷,寄托自己的情思,景象壮阔,气势磅礴,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 的豪放词,在她的词作中不多见。

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是李清照唯一的南渡以后的作品。

李清照南渡以后写的词都是些消沉愁苦之作,而这一首却是例外。

宋词名句“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就是出自《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这首词。

【原文】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作者:宋·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yīn)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jié)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注释】(1)星河:银河。

(2)转:《历代诗余》作“曙”。

(3)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4)天语:天帝的话语。

(5)我报路长嗟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

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

嗟,慨叹。

(6)“我报”二句:意谓人生路长而时光渐晚,徒有诗才,志事难酬。

报,回答。

王灼《碧鸡漫志》云:李清照少时便有古诗名气,“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但男女不平等的封建社会,其才华被扼制,不能有所作为,故说“谩有”。

惊人句,化用《江上值水如海上势聊短述》有“语不惊人死不休”诗句。

(7)谩:徒,空。

(8)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9)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

欧阳玄渔家傲十二首

欧阳玄渔家傲十二首

欧阳玄渔家傲十二首欧阳玄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他的《渔家傲十二首》是他创作的一组诗歌作品,表达了他对渔家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以下是《渔家傲十二首》的内容:一、渔家傲岸芷汀洲烟霞微,千里樯光转渺茫。

红蓼荇菱秋夜月,沙砧水浸晓钟长。

二、渔父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短棹迟,青楼日暮帆。

三、渔歌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四、汉宫春皇帝春日春衣薄,珊瑚枕上燕双语。

马上相逢无纸笔,蜡照千盏断肠曲。

五、山中杂诗山中杂诗,兴来吟出,偶成此调,倦鸟投林,细草微风,尽是春意。

六、渔父又歌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笑问渔父,何必恋江南。

七、赞古秋月春风,不管他尘寰。

轻舟一叶,落尽归船。

八、夜泊渔船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九、渔父又歌渔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采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渔家傲李清照意思

渔家傲李清照意思

渔家傲李清照意思
《渔家傲》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写了李清照对琴棋书画、与世无争的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词描绘了作者面对世俗纷扰的无奈之情,她借用渔民的形象,表达自己追求宁静、自由的心愿;她羡慕渔夫没有烦恼的生活,希望能过上与世无争、自在潇洒的生活。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于纷扰世事的厌倦和对宁静自由生活的向往,写出了她的豪情和不落俗套的个性。

同时也反映了宋代女性士人对于封建礼教束缚的不满和对自由独立人格追求的心态。

渔家傲原文翻译

渔家傲原文翻译

渔家傲原文翻译渔家傲原文翻译渔家傲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

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渔家傲原文翻译,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渔家傲原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翻译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将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渔家傲的赏析范仲淹是当时的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官至副宰相。

范仲淹了解民间疾苦,深知宋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主张革除积弊,但因统治集团内部守旧派的反对,没能实现。

他也是著名的文学家。

这首《渔家傲》是范仲淹的代表作,反映的是范仲淹亲身经历的边塞生活。

古代把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交界地方叫做“塞”或“塞上”、“塞下”。

这首词所说的塞下,指的是北宋和西夏交界的陕北一带。

从词史上说,此词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气概,对苏轼、辛弃疾等也有影响。

任何一首诗词的审美价值,是由多种艺术功能构成的。

这首《渔家傲》并非以军事征战为题材,而是写边塞将士对家乡的怀念,因之不能生硬地用政治的尺度来衡量,而应该用艺术的尺度来衡量。

它的艺术功能、艺术力量,在于抒情写景,但即使从政治上要求,此词的意义也并不消极。

“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正是这首词最本质的思想亮点。

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

后汉时,将军窦宪追击匈奴,曾登上燕然山刻碑(勒石)纪功。

词中霜雪满头的老将军,已擦干思乡之泪,在恋家与报国的矛盾中,范仲淹是以戍边军务为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汝州外国语学校教学设计
使用时间:年月日星期课时序号:
课题:渔家傲
课型( 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听说课□阅读课□写作课)
一、课标要求(课程标准对本节课或本单元的原文要求)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二、学习目标(细化解读课程目标,具体、明确,可观察、可操作、可检测,三个以内)
1、有感情地诵读诗词,领略诗词的韵律之美。

2、初步学习品析诗词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3、结合词人生平及相关背景,理解诗词中寄寓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2、3
难点: 3
四、教学过程
课后小结
这首词,“梦归”是关键,全词写梦境,笼罩了一层浪漫主义的色彩。

在风格上走豪放一路,为我们创造了开阔的意境。

梁启超评价这首词说:“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


那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去,正是反映出人间存在着战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的现实。

所以,她的那种思想活动,并非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有现实意义的。

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渔家傲
六、作业布置(注意精选题目、题量大小分层要求,明确收交时间和做题规范要求) 1、完成《名校课堂》的相关试题。

七、教学反思(目标完成如何,目标预设是否准确,好的地方,不足的地方,需要改进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渔家傲
词人的理想和抱负:辛苦求索(未见光明)
词人梦中所见所闻:海天相接(瑰奇雄伟)
汝州外国语学校教学设计
使用时间:年月日星期课时序号:
课题: 18、苏州园林
课型( 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听说课□阅读课□写作课)
一、课标要求(课程标准对本节课或本单元的原文要求)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

二、学习目标(细化解读课程目标,具体、明确,可观察、可操作、可检测,三个以内)
1、深读课文,把握说明方法
2、品味语言,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2
难点: 1、2
五、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课题:渔家傲
分类别
作比较
说明方法引资料
列数字
举例子
说明语言——准确严谨
六、作业布置(注意精选题目、题量大小分层要求,明确收交时间和做题规范要求)
1、完成《名校课堂》
七、教学反思(目标完成如何,目标预设是否准确,好的地方,不足的地方,需要改进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