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危机全解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九下第4课《经济大危机》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的背景、原因

人教版历史九下第4课《经济大危机》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的背景、原因

考点: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背景、原因背景:20世纪20年代,特别是在1924—1929 年间,资本主义世界基本处于相对稳定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一时,但在“繁荣”的背后孕育着严重的危机。

原因: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人民的消费能力没有相应提高,产品销售不出去,产品积压,导致经济危机。

爆发:1929年10月,美国纽约股票价格暴跌,美国经济危机爆发。

易错微析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美国,进而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例题11929~1933年,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爆发于()A.英国B.法国C.日本D.美国答案:D解析:1929~1933年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爆发于美国,答案D。

例题2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票市场出现抛售股票的浪潮,由此引发了()A.经济大危机B.罗斯福新政C.反犹狂潮D.法西斯政权的建立答案:A解析: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票市场出现抛售股票的浪潮,引发了经济大危机,答案A。

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美国股票市场的价格跌到了最低点,世界范围的经济萧条随之而来,而且萧条的强烈程度和延续时间的长久都是空前的。

”材料中描述的这种状况,开始出现于()A.1929年B.1931年C.1933年D.1935年2.1932年2月,一美国人在国会委员会上陈述他近三个月的见闻:数以千计的羊羔被牧羊人杀了,因为羊在市场上卖的钱还不够支付运输它们的费用。

一箱苹果200个卖40到50美分。

与此同时,数以百万计的孩子却因父母的贫穷今年冬天吃不到一个苹果。

他的见闻反映了当时美国的何种现象?()A.生产相对过剩B.失业人数大增C.人民流离失所D.工人工资下降3. “我曾修过一条铁路,如今它已建成——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我曾建过一座塔楼,如今它已竣---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这首流行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歌曲,反映了当时美国()A.兴建基础设施B.乞讨风气时尚C.出现经济危机D.社会道德沦丧4. 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纽约股市暴跌B.市场和消费的矛盾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D.世界市场的形成5.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最直接原因是()A.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B.生产与市场的矛盾C.生产与股市的矛盾D.阶级矛盾1.A解析:题中“美国股票市场的价格跌到了最低点,世界范围的经济萧条随之而来”所述的是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答案A。

三次金融危机的原因及解决

三次金融危机的原因及解决

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周期性生产过剩。

具体表现为产品大量积压,企业纷纷倒闭,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人数剧增,信用关系严重破坏,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陷于混乱和瘫痪。

1900~2008年全球发生较严重的经济危机20多次,其中最典型的经济危机有三次:1929年金融危机、1987年滞胀危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

下面分别介绍其成因及解决方案:(一)1929年金融危机:本次金融危机习惯上被叫做世界经济大危机,是1929~1933年间在主要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发生的、迄今涉及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大的一次世界性生产过剩危机。

一战以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曾经历了20世纪20年代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但随着各国进行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以及开展“产业合理化”运动,生产迅速扩大,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却在相对缩小,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尖锐。

由于市场调节的滞后性,使经营者忽视市场需求,而盲目扩大投资,造成生产过剩投资过度需求不足,造成生产过剩,从而影响了市场供求关系。

首先在美国爆发,并迅速波及资本主义世界。

这次危机历时近五年,其间资本主义各国工业生产急剧下降,各国企业大批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失业率高达30%以上。

同时国际贸易严重萎缩,各国相继发生了深刻的货币信用危机,货币纷纷贬值,资本主义国际金融陷入混乱之中。

应对政策措施:英美法等国主要采取加强国家干预政策;德国日本主要采取军事化政策,实施对外侵略。

其中最为出色的是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首先从金融方面开始,1发行货币,授权复兴金融公司用购买银行优先股票的办法给它们提供流动资金。

2为了恢复群众对银行的信任,它规定由财政部整顿银行,并监督银行的重新开业等。

罗斯福政府维护并加强了美国金融资本的私人所有制,也加强了国家对金融制度的管理与控制。

在农业方面采取一系列奖励措施,提高了农民的购买力。

政府投资兴办公共工程,吸收大量劳动力,解决失业人员就业问题,并对失业人员进行救济。

大萧条应对策略-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大萧条应对策略-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大萧条应对策略-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大萧条是指1929年至1933年期间发生在全球范围内的一场经济大危机。

它起源于美国华尔街股市的崩盘,随后迅速波及到世界各国,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衰退和高失业率。

这场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也对各国政府和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大萧条时期,各国政府采取的应对策略。

在面对经济衰退和失业率上升的困境下,政府需要通过积极干预经济、促进国内消费以及开展国际合作与贸易等手段来缓解经济危机的冲击。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研究,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为未来类似的经济危机提供参考与借鉴。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首先回顾大萧条发生时的经济背景,探讨导致这场危机爆发的原因。

接着,我们将分析大萧条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影响,包括经济衰退和失业率的上升等方面。

然后,我们将详细介绍政府在应对经济危机时所采取的策略,包括政府干预经济、促进国内消费和开展国际合作与贸易等。

最后,我们将对这些应对策略进行总结,展望未来可能的挑战,并提出结束语。

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大萧条应对策略的研究与思考,加深对经济危机应对的理解,并为政府和企业在面对类似危机时提供参考和启示。

通过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应对经济危机,并为经济复苏和社会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整篇文章的组织架构和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大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在概述中,我们将简要介绍大萧条以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文章结构小节将给出文章各个部分的组织结构,帮助读者了解文章的整体框架。

目的小节将明确本文撰写的目的,即探讨大萧条时期的应对策略。

正文部分主要分为经济背景、大萧条原因和大萧条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三个小节。

经济背景小节将介绍大萧条发生的背景和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

大萧条原因小节将剖析引发大萧条的主要因素,如股市崩盘、贸易保护主义等。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主题02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课件)——2022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精讲精练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主题02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课件)——2022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精讲精练

局限 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 性 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史料分析
①美国经济变化趋势:上升--下降--上升 ②原因:上升-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 发战争财; 下降-受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上升-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 ①实质: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是美国资 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 ②启示;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手段; 不同社会制度的经济体制可以相互借鉴等
任务部分地可以由政府直接招雇,像战时紧急状况那样,通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 需的工程。”这体现了 A.“以工代赈”成效显著 B.国家干预经济 C.社会保障体系建立 D.政府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民工作,这项任务部分地可以由政府直接招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为了解决就业问题,新政采取“以工代赈”的措施,政府大力兴建公共工程,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因 此,题干材料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故选B项;题干材料体现了“以工代赈”这一措施,但材料没有“以工代 赈”成效的相关内容,排除A项;题干材料体现的是“以工代赈”,没有涉及社会保障的内容,排除CD项。故 选B项。
特点
(2)持续时间比较长:1929—1933年 (3)破坏性特别大: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下降了40%以

上,贸易额减少了2/3,失业人数超过3000万

(1)消极:

①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激

化了社会矛盾,引起各国政局动荡;
机 影响 ②为转嫁危机,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
进行对外扩张,引起世界局势紧张
(1)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 业活动 (2)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 (3)通过《全国劳动关系法》,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

经济大危机

经济大危机

经济大危机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第4课,经济大危机一、[问题情景导入]你知道下面的这个人物是谁吗他就是美国着名的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1882—1945)。

1932年他首次入主白宫时,美国面临的是严重的经济大萧条。

他的前任总统胡佛也公开表示没有办法,以至于有人说:你把一朵玫瑰放在胡佛手里,花儿很快就会谢了。

在美国经济和美国人民的精神一样低靡的关键时刻,是他,罗斯福总统,带领美国人民走出了最为困难的时期。

1933年他在总统就职时说:“我们不必怯于老老实实地面对我国今天的情况。

这个伟大的国家过去历经磨难,今后仍将经受考验,将恢复生机,繁荣兴旺。

因此,首先允许我申明自己的坚定信念:我们唯一该惧怕的是惧怕本身……我准备根据宪法赋予我的职责提出一个灾难深重的国家在一个灾难深重的世界中所必须采取的措施。

这些措施或国会依据其经验和智慧所制订的其它类似措施,我将在宪法赋予我的权限内尽快予以采纳……”他所说的“措施”就是后来拯救了美国、甚至拯救了世界的“新政”(NewDeal)。

那么,经济危机是怎样爆发的呢罗斯福新政又有那些神奇的力量呢二、[教材内容全解](一)“繁荣”及其崩溃1、20年代的“繁荣”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特别是1924—1929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出现了“繁荣”。

这一时期,日本、美国的经济增长特别快,美国的“繁荣”更是前所未有。

20年代的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创历史新高,纽约是世界的金融中心;汽车工业、电气工业、钢铁工业和建筑业都出现了高涨的局面。

美国的汽车工业在十几年里翻了三番,工厂的电气化程度大大加强。

20年代美国的汽车长龙2、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⑴爆发:在资本主义经济“繁荣”的背后,蕴藏的是危机。

因为资本主义经济繁荣是建立在生产的无政府主义基础上的。

不断地扩大再生产和追求高额利润使商品堆积如山,人民的消费能力没有提高。

两次美国大萧条经济危机的异同点总结解读

两次美国大萧条经济危机的异同点总结解读

1930年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异同美国次贷危机(subprime 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

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

从危机苗头发生、问题累计到危机确认,特别是到贝尔斯登、美林证券、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对外宣布数以百亿美元的次贷危机损失,花了半年多的时间。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1930年和2008年发生了两次比较典型的金融危机,下面将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分析两次金融危机的异同。

一.从两次金融危机的形成背景分析1930年美国大萧条经济危机的形成原因至今仍众说纷纭,但大概的原因可以归为:资本家无节制的盲目生产,产品相对过剩;过度的贫富分化,内需不足;分期付款的消费方式带来过度消费,导致市场虚假繁荣;疯狂的股票投机,金融市场不稳定;以及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基于以上所述原因,我们又可以总结出1930年美国大萧条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如下:①根本原因: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成果的私人占有性的矛盾的恶性发展。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在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飞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这就要求各个生产部门必须密切协作、步调一致,进而形成社会化大生产。

但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少数垄断资本家占有大部分生产资料,他们为了无限制地追求利润,尤其是在经济繁荣时期,不断地扩大再生产。

这就势必打破平衡,引发恶性竞争,激化社会生产各个部门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新的经济危机爆发。

②直接原因:经济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市场供需出现矛盾。

人们所能认识到的只是它所表现出来的生产和销售两个环节之间的矛盾。

表面上来看,生产出的产品太多,市场需求有限,产品过剩,出现滞销。

部编版2023届山东省淄博市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第二十七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含解析)

部编版2023届山东省淄博市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第二十七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含解析)

部编版2023届山东省淄博市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第二十七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一、选择题1.1925-1945年美国失业率曲线图中,由经济大危机造成的失业率急剧变化的是哪一段()2.从1935年开始,美国几乎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稳步上升。

国民生产总值从1933年的1415亿美元增至1939年的2049亿美元,失业人数从1200万降至1939年的800万,这些经济指标的变化,是由于美国实施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运动D.罗斯福新政3.“7月1日,距罗斯福做出这个古怪的决定还不到4个月,他设定的25万招聘人数的目标就已达成。

全美共有近27.5万人被分配到约1300个工作营,既能补贴家用,又承担了大量急需解决的工程。

”这个“古怪的决定”是指()A.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B.推行农业集体化C.推行“以工代赈”D.完善社会保障制度4.1929-1933年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罗斯福上台之后,大力推行改革,全国整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这些措施被称为“新政”,这说明“新政”() A.变革了社会制度 B.优先发展重工业C.增强了国家干预D.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5.罗斯福新政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相同点是()A.都促进了本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都是为摆脱经济大危机而实行C.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D.都维护了工农联盟的国家政权6.(淄博张店一模)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

”罗斯福新政在“政治上的成功”主要指()A.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B.使经济缓慢恢复过来C.极大改善了人民生活D.缓解了社会主要矛盾7.抓住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为罗斯福新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第二次世界大战确定主题最确切的是()A.资本主义的转型时期,加强殖民扩展和资本积累B.世界从和平走向战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C.多元发展的现代世界,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D.一场危机,两种出路,战争带来灾难,影响战后世界的发展8.有学者形容德国:“这是一个奇妙的国家,它要么考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全解析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全解析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全解析作者:梅鹏飞来源:《求学·文科版》2013年第01期1929年10月24日纽约华尔街股市出现了空前的抛售风潮,一天内有近1300万股股票易手;开盘后的两个小时,股市的账面损失就高达100亿美元;伴随着牌价的下跌,歇斯底里的尖叫声在交易大厅内回荡;很多人片刻间倾家荡产,血本无归;自杀的消息不断传来……这仅仅是大萧条的第一轮可怕打击。

紧接着,经济危机登场。

首先是银行纷纷倒闭,接着工商企业大量破产,生产锐减,市场萧条,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减少,很多人濒临破产。

过去,美国也曾经历过股市恐慌与金融萧条,但没有一次像这次一样对美国普通市民的生活产生如此深刻的影响,因为紧接而来的大萧条将使大部分人身陷困难。

这种灾难并不只在美国才有。

随即,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发生了经济危机,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萧条、经济衰退;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也感受到了这场经济危机带来的“浓浓的寒意”。

这场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危机前后持续四年多,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损失价值2500亿美元,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物质损失还多800亿美元,成为到目前为止资本主义世界最为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

当然,它的影响远不只是在经济方面,它还引起了整个世界格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么接下来有几个问题就值得总结、探讨、思考。

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为什么会影响世界各国?这场危机很快演变成一场空前规模的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影响范围如此广泛,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整个世界已经联系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19世纪末,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向帝国主义过渡。

在这个过程中,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绝大部分领土被瓜分完毕。

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资本输出场所。

1997年与2008年两次国际金融危机比较分析解析

1997年与2008年两次国际金融危机比较分析解析

1997年与2008年两次国际金融危机成因、特征和影响比较分析及对中国企业的影响摘要近几十年来,随着人类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日益凸现,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金融危机也开始向全球蔓延.1997年爆发于泰国、后迅速扩散到整个东南业井波及世界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许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汇市、股市轮番暴跌,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创伤.2008年由美国华尔街引爆的世界金融危机有如巨风海啸,迅速波及全球。

不管是同属发达国家的欧洲联盟国家,还是经济尚未开放的非洲,以及是坐享石油美元的中东,或者说是新兴崛起的一系列国家,都在感受着这场金融巨风带来的狂扫与震撼。

从1997年泰铢引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到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我国面临外部需求萎缩带来的经济下滑的风险。

本课题通过比较1997年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成因、特征和影响,旨在透过近十几年来两次金融危机的表象,把握经济运行的规律。

通过分析比较这两次金融危机的成因,总结出其内在的相同点,再分析我国现阶段经济运行的形式,找出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合理化的建议。

以及通过比较两次经济危机的特征和影响,总结出金融危机爆发后对中国企业的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化的防措施,有利于提早做准备,防患于未然。

In recent decad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 a series of questions is coming up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the financial crisis are spreading across the world .Southeast Asian financial crisis, which broke out in Thailand, quickly spread throughout the entire southeast of the world, made the stock market tumbling in many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 , repeatedly trading financial system and even the entire social economy suffered serious wounds. the world financial crisis in 2008 detonated by Wall Street like giant wind tsunami, quickly spread around the world. Whether the countries of the European Union, or African ,in which economy have not been open, or the countries of Middle East, or rather, a series of new countries all felt this financial giant wind brings the crazy esau and shock.from world financial crisis caused by the Thai baht in1997 to th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triggered in Amercia in2008, China faces the risk of economic downturn atrophy due to the external demand withered . This topic compared the causes ,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in 1997 and 2008,through the study on the appearance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past dozens of years, grasp the economic operation of the law. Analysize andcomparied the causes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the author sums up their inner similarities, then analyzes the current form of economic operation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find out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developing of our economic. propose corresponding rationalization suggestion. And through comparing the two economic crisis,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s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after the outbreak of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enterpris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precautionary measures, which is helpful for the rationalization of preparing early.正文一、两次金融危机演变过程比较分析(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演变过程分析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

第16课 经济危机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应对

第16课 经济危机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应对
课题
《经济危机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应对》
课时
2课时
班级
课型
新授课
时 间
教学目标
1、解和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历史,包括“一战”后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相对稳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及经济危机在美国的爆发,危机的特点及影响
2通过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危机”的相互交替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认识历史的能力。从对这次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影响的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
3、罗斯福总统有哪些优秀品质?
(1)身残志坚敢于直面困难、自信、果敢、信念坚定、乐观豁达、爱国;
(2)关注社会弱势群体;
(3)勇于创新有政治远见,实施新政,使美国经济走出低谷,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影响深远;
(4)富有正义性,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帮助世界实现了和平与安全。
……
三、巩固小结:
经济危机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固有矛盾造成的,它不可能消除。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度过难关。而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
展示幻灯片5(经济危机的特点)
师:极影危机中广大人民处在水生火热之中,资本家在干什么?你有什么感想?展示幻灯片6(工人失业图)展示幻灯片7(资本家倒奶图)
生:自由发言。
师:结合课本思考新政的特点、目的,然后回答。
生: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生:目的是:为了摆脱经济危机。
师:为了摆脱经济危机是直接目的,那根本目的又是什么?(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新政的效果是使美国的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作用是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制定法规政策的依据,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为后来美国参加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奠定了政治和经济基础,但它不可能根除资本主义社会爆发周期性经济危机。1825年7月,在英国爆发了第一次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周期大约平均十年。1837、1847、1857、1866年,英、美、法等资本主义国家都程度不同地爆发了经济危机。1857年经济危机爆发于美国,蔓延到欧洲,是第一次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974-1975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受到严重打击。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华尔街金融风暴,现在已经演变为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初中历史人教版经济大危机教案

初中历史人教版经济大危机教案

初中历史人教版经济大危机教案
教材参考:初中历史人教版
教学目标:
1.了解经济大危机的定义及起因。

2.掌握世界历史上的几次重大经济大危机事件。

3.分析经济大危机给世界经济以及社会带来的影响。

4.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经济大危机的定义及起因。

2.世界历史上的几次重大经济大危机事件。

3.经济大危机给世界经济以及社会带来的影响。

教学准备:
1.教科书
2.多媒体设备
3.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一下上节课所学内容,并提出问题:什么是经济大危机?它是如何产生的?
2.学习(15分钟)
通过多媒体展示世界历史上的几次重大经济大危机事件,分析每次危机的起因及影响。

3.讨论(15分钟)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经济大危机给世界经济以及社会带来的影响,并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4.课堂练习(10分钟)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以检验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5.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经济大危机对世界经济以及社会的重大影响,并提醒学生要时刻警惕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分组讨论和课堂练习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了经济大危机的定义、起因以及影响,提高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的内容,加深学生对经济大危机的认识。

专题28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01期)(解析版)

专题28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01期)(解析版)

专题28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一、选择题1.(2021·湖南中考真题)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高度繁荣,人人憧憬的小汽车、收音机、洗衣机等美国式美梦似乎触手可及。

到20年代末,这场美梦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所摧毁。

这里的“灾难”指的是A.日本偷袭珍珠港B.法西斯主义的泛滥C.苏联建立经互会D.经济大危机的爆发【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高度繁荣,人……到20年代末,这场美梦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所摧毁。

”结合所学知识,这里的“灾难”指的是经济大危机爆发。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高度繁荣,但在繁荣的背后隐藏着许多危机,1929年一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并迅速扩张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美国受到这次经济危机的影响最大,D正确;日本偷袭珍珠港是在1941年,排除A;法西斯主义的泛滥与题干“美国”不符,排除B;苏联建立经互会是在1949年,排除C。

故选D。

2.(2021·江苏南京市·中考真题)1933年3月,罗斯福“向国会提请通过民间资源保护队计划。

……最终招募了超过300万青年投入到国家资源的保护工作中”。

此举的直接目的是A.改革国会的立法权B.开始推广大众教育C.提供更多就业机会D.尝试强化国家干预【答案】C【详解】根据“招募了超过300万青年投入到国家资源的保护工作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项措施是罗斯福新政中的“以工代赈”,这项措施的直接目的是促进就业、稳定秩序。

C 正确;立法权与大众教育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AB错误;国家干预经济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与题干无关。

D错误。

综上故选C。

3.(2021·山东东营市·中考真题)罗斯福就职演说时说“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于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的完成这一任务,政府对待这项任务就像对待战争的紧急状态一样。

”他完成“这项任务”的措施是A.整顿金融体系B.推行“以工代赈”C.调整农业政策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答案】B【详解】罗斯福新政时期为了缓解失业压力实行“以工代赈”的措施,主要是兴建大量公共设施创造就业机会。

经济大危机

经济大危机

第4课,经济大危机一、问题情景导入你知道下面的这个人物是谁吗他就是美国著名的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1882—1945;1932年他首次入主白宫时,美国面临的是严重的经济大萧条;他的前任总统胡佛也公开表示没有办法,以至于有人说:你把一朵玫瑰放在胡佛手里,花儿很快就会谢了;在美国经济和美国人民的精神一样低靡的关键时刻,是他,罗斯福总统,带领美国人民走出了最为困难的时期;1933年他在总统就职时说:“我们不必怯于老老实实地面对我国今天的情况;这个伟大的国家过去历经磨难,今后仍将经受考验,将恢复生机,繁荣兴旺;因此,首先允许我申明自己的坚定信念:我们唯一该惧怕的是惧怕本身……我准备根据宪法赋予我的职责提出一个灾难深重的国家在一个灾难深重的世界中所必须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或国会依据其经验和智慧所制订的其它类似措施,我将在宪法赋予我的权限内尽快予以采纳……”他所说的“措施”就是后来拯救了美国、甚至拯救了世界的“新政”NewDeal;那么,经济危机是怎样爆发的呢罗斯福新政又有那些神奇的力量呢二、教材内容全解一“繁荣”及其崩溃1、20年代的“繁荣”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特别是1924—1929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出现了“繁荣”;这一时期,日本、美国的经济增长特别快,美国的“繁荣”更是前所未有;20年代的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创历史新高,纽约是世界的金融中心;汽车工业、电气工业、钢铁工业和建筑业都出现了高涨的局面;美国的汽车工业在十几年里翻了三番,工厂的电气化程度大大加强;20年代美国的汽车长龙2、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⑴爆发:在资本主义经济“繁荣”的背后,蕴藏的是危机;因为资本主义经济繁荣是建立在生产的无政府主义基础上的;不断地扩大再生产和追求高额利润使商品堆积如山,人民的消费能力没有提高; 1929年10月29日,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突然狂跌,一场由美国开始,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爆发了;⑵特点:见下表⑶现象:一方面,银行倒闭,工厂破产,到处是失业的人群,人民的生活极其贫困,流离失所,很多人只有靠救济过日子;另一方面,为了保持商品的价格,资本家大量销毁商品,把小麦、玉米、牛奶等焚毁或倾入河流、大海;⑷影响: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同时也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易忽略点提示对于经济危机的现象,教材有详细的介绍,但是,要对现象加以整理,并且帮助学生分析,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例1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实质是A生产相对过剩B商品严重不足C生产绝对过剩D商品十分丰富解析要分析经济危机的实质教材中没有作出分析说明,还得从经济危机的现象入手;经济危机的现象是一方面劳动人民十分贫困,另一方面资本家在销毁商品;这说明社会上的商品还是有的,只是没有卖出去;不是严重不足;那是不是十分丰富呢也不是,因为劳动人民的十分需要商品,但无力购买;因此,经济危机是生产的相对过剩;答案A易错分析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甚了解的同学以为是商品十分缺乏,或者又以为是商品严重过剩,这些都是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商品积压过多,人民的购买力严重下降,社会出现生产和消费严重的失衡;二罗斯福新政1、罗斯福当选总统罗斯福1882—1945,18岁考入哈佛大学,攻读政治、历史和新闻,又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法律;毕业后从军、从政;先后担任过美国海军助理部长、纽约州议员和州长;39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而双腿瘫痪;1932年,罗斯福作为民主党候选人与在任总统胡佛展开竞选;罗斯福以他渊博的知识,出众的口才,卓越的人格魅力,特别是克服危机的决心和办法,以绝对的优势击败对手当选为美国第32任总统;2、罗斯福新政①背景:1929年来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美国的政治危机,社会各种矛盾开始尖锐,人民的不满情绪日益增长;1933年3月,罗斯福就任总统,立即宣布实行新政;②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⑤结果:新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美国经济慢慢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联邦政府的实力得到明显增强;⑥意义:新政对美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易混淆点提示罗斯福新政的目的与特点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新政的目的在于消除经济危机,把美国的经济重新振兴起来;当然,能否达到这个目的则是另一回事;新政中一系列措施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呢这与目的是两回事;它的特点是政府采用加强干预和指导,通过这样的办法来实现上述目的;例2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A国家对农业的调整 B国家对工业的调整C国家对金融业的调整 D国家在社会救助上采取的措施解析在罗斯福新政的诸措施中,哪一项是中心措施呢这要看当时政府是怎么做的;美国是一个工业强国,早在工业革命的年代19世纪上半期就已经是了;那么,经济危机对其工业的打击也是最大的;要重振美国的经济,当然要从振兴工业入手;毫无疑问,罗斯福政府会把新政的重点放在工业上;不恢复工业,就不可能恢复整个经济;答案B易错分析罗斯福新政是从调整金融开始的,因此,不能把这一点与调整工业搞混淆了,它是新政的首要措施,而不是中心措施;三、综合延伸探究综合方法1.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学习各国在经济危机中的具体情况,从而进一步理解经济危机的“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等方面的特点;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情况表股票: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和取得股息的有价证券;股份公司需要额外资本时,会发行股票;股票本身没有价值,之所以有价格能买卖,就因为拿着它可以向公司领取一定的股息;股票通常在证券交易所进行买卖,但不能向股份公司退股;股票交易所:买卖股票等有价证券的市场;业务分两类,或现款买卖,或只买卖证券所有权,待一定时期结算时,支付行市涨落的差额;投机者往往利用行市涨落的差额牟取暴利,若预测失误,会造成损失;生产过剩:是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它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巨大增长同劳动群众消费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它导致大量产品因劳动群众无钱购买而积压,形成生产过剩;“新政”:1933年3月4日,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总统后,采取的应对危机的一系列政策后来被称作“新政”NewDeal,其核心是三个R:改革Reform、复兴Recovery和救济Relief;罗斯福的“新政”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改革;它帮助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度过了1929—1933年的一场空前大灾难;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得救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也缓过气来了;探究学习1. 假如你此时失业了,你有何想法⑴同学们分成若干个小组,对“假如你此时失业了,你有何想法”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请同学作好记录;⑵每个小组推举代表一名,在班集体上进行“观点阐述”,开交流会并请同学对各组的观点作记录;⑶对全班同学的观点或想法进行简单的评论,把好的观点或想法记录下来供同学们参考,也可以以墙报、专栏等形式展示出来;2.在20世纪30年代初,失业求职的方式如左,当然,还可以到失业介绍所里去登记求职,今天,我们求职有那些方式你能说出一些来吗他山之石罗斯福新政的意义及其对我国的借鉴罗斯福的“新政”措施,最终目的是为了加强国家资本主义,以克服经济危机,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新政”是他医治资本主义社会的疾病在常规疗法不能奏效的情况下试用的一种试验性的疗法;事实上,“新政”的某些措施也有不足之处,这也每每成为他的政敌发难的理由;“新政”实施过程中利益受损的阶层也曾予以抵制和诽谤,甚至作为新政初期重要内容的工业复兴法及另外两项法案也在时隔两年后被最高法院裁定为违宪;但是,只要我们真正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审视“新政”,就不难看出,“新政”号准了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脉博,“使人们能够重返工作,使我们的企业重新活跃起来”的口号,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充分唤起了他们的积极性;罗斯福把保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和保证公民就业作为政府的责任,尤其是以工赈的形式修建的一大批工程项目,不仅大大缓解了失业困难,刺激了经济的早日复苏,而且许多基础设施建设使美国经济受益无穷;新政留下了大量防止再次发生大萧条的措施和政策,为美国投入二次大战及战后的快速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罗斯福也因此成为自亚伯拉罕·林肯以来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总统而永载史册;尽管我国经济发展的势头良好,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在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相当多的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下岗和失业人员增多,就业压力加大;农业基础仍然薄弱,经济建设中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现象比较普遍,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不高;金融监管不够健全,金融秩序在某些方面比较混乱;地区发展差距仍然明显存在,收入分配关系还没有理顺,城乡都有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等;看请这些困难,借鉴罗斯福新政的一些措施,是非常有益的;我国经济发展应该做到:1 、强化金融监管力度,实行正确的货币政策,防止金融风险;2 、以工代赈, 启动市场3 、注重保护和发展民族工业、民营企业;4 、重视农业,强本固基;5 、充分利用人才资源,大力促进再就业工程;6、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四、基础能力训练1.资本主义相对稳定的“繁荣”出现在A1919—1922年B1921—1924年C1924—1929年D1929—1933年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最早爆发于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3.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不包括A涉及的范围特别广B持续的时间比较长C破坏性特别大D商品十分缺乏4.在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中,深受其害的是A劳动人民B中产阶级C垄断资本家D餐饮业和服务行业5.罗斯福新政的首要措施是A国家对工业的调整B兴建公共工程C整顿金融D缩减耕地,屠宰牲畜6.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A实行国有化B加强政府的干预和指导C为失业工人提供就业机会D防止盲目竞争7. 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新建了许多的公共工程,其目的是①调整资本主义制度②减少失业队伍③刺激生产和消费A①B②③C①②③D③8. 罗斯福新政最主要的反危机措施是A缩减农业生产B恢复银行信用C实施工业复兴法D兴建公共工程9.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结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消除了经济危机B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C恢复了美国的经济D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五思维拓展训练10.史料分析20年代的美国进入相对稳定发展的繁荣时期,这时期在柯立芝总统任内1923—1929年,史称"柯立芝繁荣";国民生产总值年年有新高,平均增长4%;建筑工业、汽车工业柯立芝繁荣的象征之一、电力工业出现了高涨的局面;此外,无线电工业、航空工业和电影业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收音机的销售额从1922年6000万美元增至1929年的8.42亿美元,电冰箱、吸尘器、洗衣机、电话和人造纤维开始进入美国人民大众的生活;人潮涌动的纽约股票交易所20年代繁华的芝加哥请回答:⑴你能回答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一些原因吗可联系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影响⑵你怎样理解“繁荣背后孕育着危机”11.史料分析材料一1930年的美国经济萧条冷落,失业人数猛增:1930年达420万,1931年攀升了近一倍;到1933年,竟然有1500—1700万工人失业;还有很多人处于半失业状态;为了找到职业,求职者排起了长龙,通宵达旦地等在职业介绍所门前;1929—1945年美国的失业率—→材料二在经济危机中,人民群众身受其害,穷人的生活更是困苦不堪;男人的剃须刀磨了一用再用;烟民自己动手卷烟;为了御寒,有人把报纸塞在衬衣里;很多的家庭靠救济度日;人们付不起房租,不得不在街头工棚式小屋;材料三在经济危机中,资本家大量的销毁产品,拔掉田里未长成的棉花,宰杀幼猪,把大量的牛奶倒入河中,任凭成熟的水果烂在枝头,玉米和小麦当作燃料付之一炬,把整船的橘子和千万袋咖啡倾入大海;请回答:⑴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⑵根据材料三,说说资本家为什么要销毁产品而不去救济穷人这暴露了资本家的什么本性⑶如果你是当时的资本家,你会怎么做12.史料分析材料一1933年3月,罗斯福政府促使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凡是接受全国工业复兴法各项规定的企业, 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悬挂在显眼处,容许开业;这些规定包括:确立企业的生产规模,订立本企业的公平竞争守则;工人有权组织工会,选派代表与雇主谈判、签订集体合同;禁止雇用童工;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等;最低工资标准是每小时40美分材料二新政近乎是全方位突出国家对社会生活的介入,震撼了美国自由市场经济之基础;从1935年1月起,最高法院以授权不当等理由作出了一系列关于新政立法的裁决,宣布违宪或无效的新政立法包括全国工业复兴法、铁路职工退休法、手工业妇女最低工资法等十几种;很多人反对新政,报纸上咒骂罗斯福是天天吃“烤百万富翁”,“向富人敲竹杠”;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十八页逐字逐句抄来的;”请回答:⑴你认为罗斯福新政中“确立企业的生产规模,订立本企业的公平竞争守则和确定工人最低工资限额”有什么道理为什么这样做⑵罗斯福新政的多项立法违宪,报纸上也不断地批评甚至咒骂新政,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他们代表了哪个阶级的利益⑶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搞的是社会主义,你怎么看这一观点13.实践应用从全班同学中挑选几个出来,扮演大危机年代的美国记者,其他同学扮演工人群众;记者对工人进行采访,根据采访获得的信息,写一篇有关美国工人在大危机期间生活状况的短篇报道或综述;第4课基础能力训练1、C2、A3、D4、A点拨:劳动人民始终是最大的受害者5、C点拨:首要理解为首先6、B7、B点拨:新兴许多的公共工程的具体目的8、C点拨:抓住“最主要”一词9、A点拨:经济危机是客观经济规律,是永远不可能消除的思维拓展训练10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个相对的稳定时期;广泛利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⑵资本主义经济繁荣的背后,由于人民的消费能力没有相应的提高,产品销售不出去,引起产品积压;最终导致整个经济的崩溃;11⑴经济危机之中经济大萧条的情况,劳动人民生活十分贫困;⑵为了保持高额垄断利润;反映了资本家惟利是图的反动本质;⑶略12⑴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保障工人的基本收入以提高社会的消费能力,从而最大可能地消除经济危机;⑵说明新政遭到了部分人的反对,他们代表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⑶不是;罗斯福新政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调整,借用了社会主义的某些做法,如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指导,不许过度的剥削工人等,但并不是搞社会主义;13写综述要注意收集好资料;。

国际金融危机成因及对策的理论解析

国际金融危机成因及对策的理论解析

的生产过剩。为了刺激房屋需求,金融部门又不断推出 金融创新产品,为消费者贷款提供各种支持。表面上, 美国的经济不存在“有效需求不足”,反而消费者
普遍的透支消费,寅吃卯粮现象表明经济存在着“需求 过剩”。然而正相反,美国的个人消费增长缺乏应有的 收入基础,普通百姓不但用尽了自己的收入,而且
要透支“未来的”或“虚拟的”收入以支撑今天的消费。 但是,“透支消费”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产过剩” 的问题,“透支消费”不过是靠透支“未来”来
60亿美元增长了42%,零售业从6410亿美元增加到9940 亿美元,增长55%。处于消费品端的耐用品及批发零售 业的增长率远不及远离消费品的资
本密集的采矿房地产业。资本配置严重扭曲,扩张的信 贷引起虚假的繁荣,美国通过货币政策延缓了危机,却 为更大的危机埋下了隐患。当政府开始收缩信贷,
意味着对前期不当的投资和扭曲的资源配置清算的来临, 并引发高级生产领域的波动,资产市场崩溃,危机来临。 2.凯恩斯学派基于有效需求不足的解释。凯
沫的形成。[7]二、对治理危机对策的不同解读各个学 派对于危机产生的原因有不同的见解,同样其所提出的 治理危机的对策也不尽相同:1.奥地利学派崇
尚市场的应对措施。奥地利学派反对凯恩斯的政府干预 政策,认为应以自由放任主义应对危机,认为市场能够 自动纠正因政府错误的政策引起的资源配置的扭曲
,萧条的过程就是市场“自愈”的过程,从这一点上来 说,萧条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政府的干预只能加重市 场信号和资源配置的扭曲,延长萧条的时间。2.
背后,是无法回避的持续的生产过剩,造成在生产领域 越来越少的有利的投资机会,导致利率向金融部门进行 投机活动。[5]长期的低利率促使资本向金融部
门扩张,金融领域资本家的逐利性酿造了市场上的泡沫 与风险,金融资本在积累风险的同时也加快了产业资本 的扩张,美国在经历了2001年的衰退之后,房

6.17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原卷版+解析版)

6.17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原卷版+解析版)

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课标要求】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自主预习】一、虚假“繁荣”的幻灭1.虚假“繁荣”(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2)美国的、电器业和建筑业等工业部门显示出蓬勃生机,一派“繁荣”景象。

2.危机爆发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主要原因:,即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

①国民贫富差距扩大,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

②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更烘托出市场的繁荣假象。

3.爆发(1)标志:1929年10月24日,美国崩溃。

(2)表现: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很多人濒临破产。

问题思考据统计,在1929年,1 548 707人在美国29家股票交易所拥有账户。

在1.2亿人口中,接近0.3亿户家庭积极参与股市交易,有100万投资者可以被称为投机者。

这种情况造成的严重后果是什么?二、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1.特点(1)范围广:从美国爆发迅速扩展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演变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持续时间长:直到1933年,美国等国才陆续走岀危机阴影。

(3)破坏性大: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

2.影响(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示威游行、罢工等抗议活动接连不断。

(2)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上的争夺,彼此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日趋尖锐。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加紧对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更为强烈的反抗,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问题思考]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期间,俄亥俄州的示威者喊出了“我们必须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的口号。

经济大危机名词解释

经济大危机名词解释

经济大危机名词解释经济大危机是指由国家和全球经济衰退引起的一系列严重的经济问题和危机,可以破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影响全球经济。

这种经济危机可能出现在金融市场、货币市场和宏观经济中,并会对社会的经济状况、就业情况和投资水平产生巨大的影响。

经济危机有多种原因,例如房地产泡沫破裂、高风险投资行为、政府政策失误、货币贬值、不合理的利率或财政政策等。

此外,天灾、恐怖主义和军事冲突也可能导致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结果可能是高失业率、通胀、衰退、降低投资水平和国家财政赤字。

在一个经济危机期间,企业破产,投资者失去信心,政府财政收入下降,经济活动减弱,人们的消费行为减少,贸易量减少,货币价值降低,货币流通降低,国家外汇储备减少,股市跌落,汇率波动,国际投资减少等。

经济大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金融危机、宏观经济危机和经济重组危机。

货币危机是指国家货币价值的突然下降,可能是由于国家货币价格受到疯狂的投机和/或投机活动而导致的。

金融危机是指金融市场出现严重的失衡,导致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出现危机。

宏观经济危机是指一个国家出现了总体经济衰退,收入水平下降,失业率上升,物价上涨等情况。

经济重组危机是指政府采取措施来重组经济,使国家经济结构更加紧凑和高效。

经济大危机的政府应对措施可能包括实施财政补贴、扩大政府开支、减少税率、引导投资、停止汇率干预等政策。

同时,除了政府的行动外,企业家也需要做出调整,以应对经济危机,包括增加投资、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市场和新技术、调整价格等。

经济危机是一种复杂的、全球性的经济问题,可能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状况产生巨大影响。

政府和企业都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避免危机的发生和恶化,并尽快恢复经济高速发展,改善经济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图反映了美国 罗斯福新政的哪 一方面举措?
社会救济和公共工程
以工代赈
产生什么作用?
增加就业, 稳定社会; 刺激消费,复苏工业; 改善美国基础设施
罗斯福新政 效果
• 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 到改善; • 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 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的宏观控制与管理 得到加强; • 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这说明了资本家什么本性? 唯利是图。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和罪恶, 资产阶级的虚伪和残忍。
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
在这场危机中,美国遭受到的损失 最大,面对危机,胡佛政府一筹莫 展,仍然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致使经济危机更加严重,人民怨声 载道。假如你想竞选美国总统,针 对危机中的具体问题,请你设计解 决对策,发表竞选演讲。
1931年,英国的失业者在 职业介绍所外排队
这 次 危 机 的 特点
范围广
时间长 破坏性大

整个资本 主义世界
1929——1933年
破坏性大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情况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46.2% 40.6% 28.4% 16.5% 8.4%
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 国际贸易额减少2/3,失业人数高达3000万人 以上,危机过后也不见经济的复苏。
(3)西方大国实行绥靖政策,对纳粹的退让、姑息, 使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不断升级。
二、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一战后,意大利经济衰退, 建立背景: 政治动荡,工农运动高涨, 墨索里尼趁机建立法西斯党。
建立标志: 1922年法西斯党进军罗马。
(经济大危机爆发之前)
内外政策: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进行侵略扩张,梦 想恢复古罗马帝国的辉煌。
我会三项技能,我会三种语言,我 已经有三年工龄,我有三个孩子, 我已经失业三个月了,现在仅仅需 要一份工作。
1929——1945年美国失业率
一桶桶的牛奶倒入河水
这位32岁的母亲卖 掉了房子和服饰, 以便全家七个孩子 能有吃的。全家只 能吃捡来的蔬菜度 日。
资本家为什么要销毁商品 而不去救济贫民? 减少产品,维持价格,保持利润。
面对经济危机,各国的应对方法及影响? 方法 美 国 实施“新政”, 加强对经济的 干预和指导 建立法西斯 专政 影响 摆脱了危机, 巩固了资本主 义制度。 德日扩军备战,形 成欧亚战争策源地, 严重威胁了世界的 和平。
德 日
1、(2011年。长沙) 罗斯福说:“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 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 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里的“新应用” 是指(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B.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实行法西斯主义 D.继续实行放任自由的经济政策
三、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经济危机下的日本: 1、背景: 经济危机打击下的日本,面 工业生产下降 1/3 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 进出口贸易下降50% 失业工人达 300 万人 2、建立标志: 日本军部法西斯势力的建立 在业工人工资下降 1/3以上 1936年) (受军部控制的内阁上台 1/3的农民失去土地 3、影响: 工人农民斗争不断 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
1.相对稳定时期
1924——1929年
2.表现:1924——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
增长快的表现如何?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垄断 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国民生产总值创历史新高,许 多工业部门出现高涨局面,工厂的电气化程度大大增 强,一批新的电器开始进入家庭。
第一篇: 山雨欲来风满楼
政府

材料二:据统计,到1933年初,美国银行倒闭事件已
经上升到五千五百家,有九百万储户失去了自己的存款。 1933年3月3日,就是新任总统罗斯福宣誓就职的前一天, 全国已有32个州的银行全部关闭,整个金融系统瘫痪,人 们手拿支票,却无法兑现。
为解决这一问题,罗斯福采取什么措施?
整顿银行和金融业
主要目的何在?
A
2、(2011年岳阳市) 面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美 国总统罗斯福开始推行“新政”。 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A、改革银行制度 B、整顿农业 C、调整工业 D、兴建公共工程
c
3、(2011.梅州) 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席卷了整 个资本主义世界,并由经济危机引发 了政治危机。但美国在短期内经济开 始复苏,尖锐的社会矛盾有所缓和, 其原因是实行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马歇尔计划 C.罗斯福新政 D.新经济政策
你知道美国人民心目中 最尊敬的总统是谁吗?
华盛顿


罗斯福
他是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 美国总统(1933-1945);
他是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 美国总统(1933-1945);
他是唯一一位坐在轮 椅上的美国总统;
他是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 美国总统(1933-1945);
他是唯一一位坐在轮 椅上的美国总统; 他被人们喻为“狮子” 和“狐狸”;他是继华盛 顿林肯后最受美国和世 界公众欢迎的美国总统.
观看下列四幅图片,回答问题 1.根据图片内容,推断 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1929—1933年 经济危机
2.根据图片内容,你能 美国失业者排队等候领取救济品 东京职业介绍所前的长队 得出怎样的历史结论?
1929—1933年经济 危机造成大量人员 失业
1929—1933年经济 危机波及国家多
在街头求职的英国失业者
稳定人心,恢复银行信用
材料三: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 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 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 为解决这一问题,罗斯福采取什么措施?
调整农业政策
产生怎样的作用?
稳定农产品价格,促进农业恢复
罗斯福看望美国农民
材料四:田纳西水利工程中的水坝
为什么罗斯福被称为美国历史 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带领美国人民摆脱经济危机 将社会主义国家对经济干预的经验借鉴 到资本主义社会中,使资本主义制度再 次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世界历史》下册
第5课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阅读自由阅读卡
什么是法西斯?
法西斯原意“束棒”,为古罗马执政官出巡 时的权利标志。 现在法西斯成了恐怖、独裁和战争的代名词。
列表归纳
德、意、日三个法西斯政权的 建立时间、标志、影响
国家 建立时间 1922年 1933年 标志 法西斯党进军 罗马 希特勒上台 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影响

德 日
1936年 军部控制政府 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
四、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的形成
1、时间:20世纪三十年代后半期 2、性质: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 3、影响: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B
他是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 美国总统(1933-1945);
他是唯一一位坐在轮 椅上的美国总统; 他被人们喻为“狮子” 和“狐狸;他是继华盛顿 林肯后最受美国和世界 公众欢迎的美国总统. 有人说:林肯拯救了 美国,而他拯救了整个 资本主义制度 ;
富兰克林.罗斯福
第4课
经济大危机
一、一战后资本主义“繁荣”及其崩溃
• 什么是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通常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 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的大混乱。 经济危机的表现是:大量商品卖不出 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 商店、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 速下降,信用关系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 入混乱。
生产资料在资本家的掌握之中,为了追求更多的 下面是一个严寒的冬天,衣着单薄的美 利益,他们盲目地扩大生产,造成生产的“过 国采煤工人的女儿和她母亲的一段对话: 剩”,危机就出现 女儿:妈妈,这么冷的天,为什么我们家 不生火取暖? 直接原因: 盲目生产,造成生产相对过剩。 母亲:因为没有煤炭。 女儿:为什么没有煤炭呢? 母亲:没有钱买。 女儿:为什么没有钱呢? 劳动人民购买力在下降,商品无法销出, 母亲:你爸爸失业了。 造成生产与消费的脱节。 女儿:那为什么失业呢? 母亲:煤炭多了,卖不出去。
希特勒利用这种社会状况欺骗、煽动民众, 作出了种种美好的许诺,骗取了广泛的支 持
一、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2、建立标志: 1933年,希特勒上台,开始 建立法西斯专政。 3、影响: 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 形成。
国 会 纵 火 案
反犹狂潮 德国法西斯为什么要迫害犹太人?
(1)历史原因。欧洲有久远的反犹传统,反犹一直是 罗马教廷的宗教职责。世俗的传统势力也往往把对 被纳粹分子杀害的犹太人 犹太人的宗教迫害与经济掠夺结合起来。 受迫害的犹太人 (2)个人原因。希特勒从小就从心理、思想上极其厌 恶犹太人,他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就叫嚣犹太 人是全人类的敌人,是人类文明的破坏者,是德国 这个伟大国家的“败类”。
c
5.法西斯力量在一个国家里掌握政权,最先 出现在: A.德国 B.日本 C.西班牙 D.意大利 6.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面对国内的经济和政 治危机,没有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是 A.日本 B.美国 C.德国 D.意大利
4、(2011年苏州市). 右图“1925~1945年美国失业率”显 示,1933年美国的失业率最高。引发 这一结果的事件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经济大危机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美苏争霸
现代法西斯实行怎样的内外政策?
现代法西斯专政是指垄断资产阶级 对内实行恐怖统治, 对外进行侵略扩张。
一、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有哪些? 2、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时间、标 志。
3、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影响。
4、希特勒的独裁统治的具体表现有 哪些?
一、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1、建立原因: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对德国的影响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严重打击德国, ①现实原因: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社会矛盾激化。 对外 工业生 失业 工人罢工次 贸易 产下降 人数 数 缩减 《凡尔赛和约》激起德国人的复仇情绪。 ②历史原因: 1931-1934年 40% 70% 800万 1000多次 ③纳粹党兴风作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