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三课公民权利第1框公民基本权利教案新人教版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知识梳理
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1.含义: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或者没有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第三课第一框公民基本权利1、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有哪些?(P35-P41)(1)政治权利和自由。
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2)人身自由。
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3)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包括: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受教育权、文化权利。
(4)其他权利。
包括: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
2、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政治权利和自由?(P35-P36)(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①条件: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②重要性:★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2)政治自由。
①内容: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②重要性: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3)★监督权。
①内容: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②重要性: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有什么意义?(P36)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参与国家政治生活,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体现。
违反义务需担责4、人身自由(P36-P37)(1)含义: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2)内容: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三课公民权利第1框公民基本权利教学设计2(新人教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三课公民权利第1框公民基本权利教学设计2(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三课公民权利,第一框公民基本权利,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认识到权利的重要性,学会正确行使和保护自己的权利。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法治观念,对权利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理解较为片面,容易将权利与义务割裂开来,缺乏行使和保护权利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公民基本权利,提高他们行使和保护权利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提高学生的权利意识。
2.培养学生正确行使和保护权利的能力,增强法治观念。
3.引导学生将权利与义务相结合,培养公民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
2.教学难点:正确行使和保护权利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权利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行使和保护权利。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法治观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和图片。
2.制作课件,展示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
3.准备时间:40分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公民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行使和保护权利。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如何正确行使和保护权利?引导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治观念。
4.巩固(5分钟)总结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正确行使和保护权利的方法,加深学生对权利的认识。
5.拓展(5分钟)分析现实生活中侵犯公民权利的现象,引导学生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三课公民权利第1框公民基本权利教学设计3(新人教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三课公民权利第1框公民基本权利教学设计3(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三课公民权利,主要介绍了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
本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认识到权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他人权利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律常识,但对公民基本权利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含义,学会尊重和保护他人的权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认识权利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他人权利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念,学会在现实生活中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权利。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他人权利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
2.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他人权利的意识。
3.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权利。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典型案例,用于分析讲解。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准备情景模拟材料,让学生参与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宪法的基本权利条款,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呈现(10分钟)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
引导学生认识到权利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讨论题目,思考如何尊重和保护他人的权利。
4.巩固(5分钟)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创设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际生活中的权利维护场景。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尊重和保护他人权利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在生活中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权利。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第2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 第3课 公民权利 第1框 公民基本权利
第三课 公民权利1.懂得公民的基本权利,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法治教育)2.认识民法典对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意义。
(法治教育)第一框 公民基本权利教学重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教学难点:人身自由。
教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34“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从小云一家人的生活可以看出他们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提示:小云上学,体现她享有受教育权。
妈妈当选人大代表,体现她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爸爸妈妈上班,体现他们享有劳动权。
爷爷奶奶领取养老金,体现他们享有物质帮助权。
教师过渡:同学们,小云一家人的生活所涉及的公民权利,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与教育等领域。
那么,我们究竟拥有哪些公民基本权利呢?又应该如何正确行使和维护这些权利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一框《公民基本权利》。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探究一政治权利1.教师讲述: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的统称。
依照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35第一个“探究与分享”。
思考:(1)公民享有选举权需要哪些条件?(2)你心目中的人大代表是什么样的?学生相互讨论交流。
提示:(1)根据法律规定,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应同时具备的条件如下:国籍条件: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
年龄条件: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公民在年龄上必须年满十八周岁。
政治条件: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公民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
(2)我心目中的人大代表:要有较强的法律意识、群众观念和履职能力,要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按照人民的意愿办事。
教师总结: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享有该权利的条件: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八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三课公民权利第1框公民的基本权利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3.1公民基本权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三课。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
知道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了解这些基本权利的含义。
本单元逻辑架构十分明显,先讲权利后讲义务,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概念。
本框内容详细介绍了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及涵义,以及行使公民基本权利的个人价值与社会意义。
本框内容教学安排一课时,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知晓权利的内容,理解其内涵及其价值,增强权利意识。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自己所享受的权利略知一二,但权利意识模糊,对于自己究竟享有什么权利知之甚少,法治观念及公民意识淡薄。
另外,由于中学生是弱势群体,有可能面对侵权受到伤害,而不知道如何去保护自己。
因此,对他们进行权利教育,使之明确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就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探究“小云一家的权利”“选举人大代表”等案例,结合教材,知道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法赋予的,及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内容和涵义。
2、能力目标:阅读教材,结合案例探究,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个人价值与社会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列举自己享有的基本权利,养成和增强权利意识,感受宪法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及涵义。
难点:人身自由。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搜集关于基本权利的视频资料或者文本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对疑问和困惑做好记录。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一、导入新课探究活动一小云爸爸妈妈的工资收入在当地属于中等水平,爷爷奶奶每月能领到养老金,妈妈还当选为县人大代表。
早餐后,小云去上学,爸爸妈妈去上班,爷爷奶奶相伴去公园散步。
这是他们平凡而幸福的一天。
从小云一家人的生活可以看出他们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小云上学,体现她有权。
妈妈当选人大代表,体现她有权。
爸爸妈妈上班,体现他们有权。
爷爷奶奶领取养老金,体现他们有权。
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第三课 公民权利课件(1)
• 2.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根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 以下属于公民文化权利的是〔〕
• A.领取养老保险金 • B.学书法、唱京剧 • C.参与电价调整听证会 • D.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 【答案】B • 【解析】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
他文化活动的自由,B项符合题意;A项属于经济权利;C项属于 监督权;D项是公民的根本义务。应选B。
第三课 公民权利
精品PPT
主要内容
一、第二单元总体介绍 二、第三课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
精品PPT
一、第二单元总体介绍
单元逻辑结构 单元内容解读 单元内容框架 单元教学要点 主要教学目标
精品PPT
单元逻辑结构
理解 权利 义务
公民权利
相 统 一
公民义务
公民根本权利的 内容及其价值
行使权利的界限、 方式及其程序
精品PPT
单元内容框架
知晓权利的内容
理解其内涵及其价值 增强权利意识
精品PPT
知晓义务的内容
理解其内涵及其意义 增强义务意识
单元教学要点
• 理解公民根本权利的内容及其涵义; • 理解行使公民根本权利的个人价值与社会意义; • 知晓行使权利的边界、方式及其程序; • 理解公民根本义务的内容及其涵义; • 理解履行公民义务的对个人与社会意义; • 理解权利与义务的辩证统一关系; • 知晓履行义务的方式及违反义务应担的责任。
第一框内容结构及知识要点
精品PPT
第一框 教学重难点
1.公民的财产权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 财产不受侵犯。宪法上的财产权主
要对抗国家权力侵犯,或者要求国
家权力作为而保障其权利的实现,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3.1公民基本权利(无答案)基础知识填空
第1框公民基本权利一、政治权利和自由1.依照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____________。
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______________,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______________。
3.在我国,哪些人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我国年满______________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除外。
4.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政治自由?有何意义?我国公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自由。
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______________生活,充分表达____________。
5.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______________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权利,但是不得______________或者歪曲事实进行______________。
6.公民行使监督权有何意义?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参与国家______________,管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管理______________,这是人民行使______________的重要形式。
二、人身自由1.人身自由的含义: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受法律保护。
2.人身自由是公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权利。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公民基本权利》
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
第三课 公民权利
第1课时 公民基本权利
公民权利:指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力和利益(与义务相对), 着重强调其具有法律上的资格.公民基本权利是公民
权利的重要方面,是由宪法规定的。
第三课 公民权利
第一框 公民的基本权利(2)
新课导入
讲故事并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知识 问: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有哪些?
他收益。
意义:
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 既可以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 ,实现自身价值,也为国家 和社会作出贡献。
1)平等就业的权利; 2)选择职业的权利; 3)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4)休息休假的权利; 5)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6)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7)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8)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9)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物质帮助权
⑶.物质帮助权
内容: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 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措施或政策:
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 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社会保险 医疗卫生事业
社会救济
把钱存到银行获得利息
把零用钱捐给灾区的 小朋友
收益权 处分权
预习检查: 1、人身自由的含义、内容及重要性?
2、人身自由中各项权利的宪法规定及侵权表现各是什 么?
二、人身自由
1、含义: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2、内容: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住宅不受侵犯 通信自由和秘密受法律保护 3、重要性:
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 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 由、有尊严地生活。
精编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三课公民权利第1框公民基本权利教案
公民基本权利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教学难点:人身自由。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个女婴降临人间,父母给她起名叫刘斐。
小斐在父母的呵护下健康成长。
她6岁上小学,12岁步入中学校园。
刘斐喜欢绘画,升入初中后,她的两幅作品被一家出版社采用。
刘斐品学兼优,获得优秀共青团员的称号。
高中毕业的暑假参加勤工俭学,获得1000元收入。
在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中,年满18周岁的刘斐给自己满意的代表候选人投下庄严的赞成票。
问题:请说说材料中体现了刘斐享有的哪些基本权利。
提示:姓名权、被抚养权、受教育权、著作权、荣誉权、获得劳动收入权、选举权。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政治权利和自由活动一:小云家的一天设计意图:通过描述小云一家的基本情况及家庭成员一天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其中体现的公民基本权利,并初步认知这些权利,体会这些权利对于一家人幸福生活的意义,帮助学生从具体生活中了解权利的广泛性,感受公民基本权利的价值。
1.指导学生在阅读材料基础上对人物具体行为所体现的权利进行自主思考,加深对公民权利的理解。
2.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将自己的答案在全班分享,提出认知疑惑,展示思维过程,开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3.教师适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提炼,特别是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具体行为中加以提升,准确概括和表述基本权利名称,了解其具体内容。
(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活动二:投上宝贵的一票“我这次回家,主要是来参加村委班子的换届选举。
选好村委班子,是搞好村建设的关键。
我要珍惜这神圣的一票,选好村里当家人!”从外地打工回家的某村民杨某真诚地说。
为了这宝贵神圣的一票,在外打工人员有的按规定写委托书,委托他人代投,有的则借机回乡参加选举。
1.公民享有选举权应同时具备什么条件?提示: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年满18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
2.公民行使选举权有什么意义?提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初中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三课公民权利第1框公民基本权利名师优质课件新人教版1
公民受到非法拘禁
人 格 尊 严 受 到 侵 害
同学们阅读教材34-36第六至第十自然段,回答 下列问题
1.什么是人身自由? 答: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 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 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2.人身自由的重要性是什么? 答: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 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 由、有尊严地生活。 3.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含义是什么 答: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是指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 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 搜查公民的身体。
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2.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是什么? 答:年满十八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中国公民。 3.我国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是什么? 答:是行使选举权和被告选举权。
探究与分享
• P33阅读“探究与分享”回答 • 公民享有选举权需要哪些条件?你心目中
的人大代表是什么样的?来自习5.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下
列属于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有( A )
①李某在超市被保安强行搜身检查 ②王某因在网上举报政府不作为被工作人员带到 乡政府接受教育 ③肖某因欠张某的钱被张某关在屋内要求还钱 ④公安机关将犯罪嫌疑人赵某拘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练习练习
6.我国《宪法》第3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 住宅不受侵犯。下列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住宅权的是
( A)
①某粉丝偷偷进入名星家中拍摄照片 ②王某非法买卖他人的房屋 ③村干部为找被被偷的公共设施到嫌疑人王某家中搜 查 ④公安机关搜查犯罪嫌疑人住宅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剥夺政治权利包括剥夺以下四项权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民基本权利
1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教学难点:人身自由。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生互动: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刘斐,一个很可爱的小姑娘,大家想不想和她做朋友?别急,我们先看看刘斐的介绍。
一个女婴降临人间,父母给她起名叫刘斐。
小斐在父母的呵护下健康成长。
她6岁上小学,12岁步入中学校园。
刘斐喜欢绘画,升入初中后,她的两幅作品被一家出版社采用。
刘斐品学兼优,获得优秀共青团员的称号。
高中毕业的暑假参加勤工俭学,获得1000元收入。
在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中,年满18周岁的刘斐给自己满意的代表候选人投下庄严的赞成票。
问题:请说说刘斐享有哪些基本权利。
提示:姓名权、被抚养权、受教育权、著作权、荣誉权、获得劳动收入权、选举权。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政治权利和自由
(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活动一:投上宝贵的一票
“我这次回家,主要是来参加村委班子的换届选举。
选好村委班子,是搞好村建设的关键。
我要珍惜这神圣的一票,选好村里当家人!”从外地打工回家的某村民杨某真诚地说。
为了这宝贵神圣的一票,在外打工人员有的按规定写委托书,委托他人代投,有的则借机回乡参加选举。
1.思考:(1)公民享有选举权应同时具备什么条件?(2)公民行使选举权有什么意义?
提示:(1)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年满18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二)政治自由
知识识记: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三)监督权
活动二:探究监督权的行使
(阅读教材第33页的第二个“探究与分享”)
2.思考:罗先生实名举报是在行使什么权利?他在举报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提示:罗先生是在行使监督权。
他在举报时应该注意: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要对举报内容的真实性、客观性负责,不得捏造事实、制造假证、诬告陷害他人;等等。
3.归纳总结:
活动三:案例回放——于某故意伤害案
相比一审以故意伤害罪判处于某无期徒刑,二审虽然同样定为故意伤害罪,却依法按照各种情节判处有期徒刑5年。
于某是在人身安全面临现实威胁的情况下才持刀捅刺,且其捅刺对象都是在其警告后仍向前围逼的人,可以认定其行为是为了制止不法侵害;于某行为属于防卫过当,构成故意伤害罪。
判决书中有一句说得好:于某及其母亲苏某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应当受到法律保护,但于某的防卫行为超出法律所容许的限度,依法也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1.思考:(1)于某及其母亲的什么权利受到了侵犯?(2)该案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提示:(1)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到了侵犯。
(2)人身自由受法律保护,不要侵犯他人的人身自由,要学会依法维权等。
活动四:权利辨析——私拆、毁弃他人信件
某校八年级学生张某为了集邮,竟然大量私拆、毁弃他人信件。
2.思考:张某侵犯了他人什么权利?
提示: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3.总结:
4.教师归纳:对公民的人身权利,我国宪法都有明确规定,我们要明确自己的权利,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目标导学三: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活动五:情景再现——抓小偷
(阅读教材第37页的第一个“探究与分享”)
1.思考:警察征用摩托车的行为涉及公民的哪项基本权利?
提示:财产权。
活动六:材料链接——教育公平
第一个是保基本。
保基本主要是保证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全覆盖,重点是义务教育。
第二个是补短板。
补短板包括几个方面:一是补区域不平衡的短板。
二是补齐农村地区的教育短板。
三是补教育体系当中的短板。
第三个是精准扶助困难群体。
一是保障贫困、困难群体的孩子们有受教育的权利。
二是面向残疾儿童,办好特殊教育。
三是要解决好社会关心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2.思考:国家采取以上措施促进教育公平有什么意义?
提示: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及宪法是怎样保护的,知道了这些基本权利的重要性,提高了认识,增强了权利意识,能够在社会中依法维护自己的各项权利。
3 板书设计
公民基本权利⎩⎪⎪
⎪
⎪⎨⎪⎪⎪⎪⎧政治权利和自由⎩⎪⎨⎪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
监督权
人身自由⎩⎪⎨⎪⎧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财产权
劳动权
物质帮助权受教育权文化权利
其他权利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较为单一,从三个方面学习公民的基本权利。
对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掌握起来并不难,但理解起来有难度,很多权利名词较为抽象,不利于学生理解;但结合教材中的例子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能够当堂掌握。
另外关于公民的权利,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大,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强,给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