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卫星通信简介要点
微波与卫星通信概述
第一章微波与卫星通信概述主要讲述的内容:①微波与卫星通信的基本概念与特点;②微波通信系统的组成、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1.1微波与卫星通信的基本概念与特点1.2长途微波通信系统的组成1.3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1.4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1.1 微波与卫星通信的基本概念与特点1.1.1 微波与卫星通信1.微波与卫星通信共同点:微波与卫星通信的工作频率都是属于微波频率,微波是指频率为300MHz至300GHz的电磁波。
不同点:微波通信,是指用微波频率作载波携带信息,通过无线电波空间进行中继(接力)通信的方式。
常见的典型地面微波通信系统包括长途微波通信系统和移动通信系统。
卫星通信,是指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或反射无线电波,在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进行的通信。
实际上,卫星通信可以看作是利用微波频率、把通信卫星作为中继站而进行的一种特殊的微波中继通信。
2.长途微波通信的特点①微波:②多路③接力数字通信的缺点:数字微波要求传输信道带宽较宽,因而产生了频率选择性衰落。
3、移动无线通信的特点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或至少一方在运动状态中进行信息传递的通信方式。
(1) 电波传播环境极恶劣由于移动台处于运动状态之中,无线电的多径传输会造成接收信号瑞利衰落,使所接收场强的幅度和相位呈现快速变化的现象。
另外移动台的通信质量还会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
(2)移动台受到多种干扰影响和噪声影响(3)应采用动态范围大的移动接收设备(4)频谱资源非常珍贵(5)组网技术复杂4、卫星通信的特点(1) 静止卫星通信的优点①通信距离远,且费用与通信距离无关②覆盖面积大,可进行多址通信③通信频带宽,传输容量大④信号传输质量高、通信线路稳定可靠⑤建立通信电路灵活、机动性好(2) 静止卫星通信的缺点①静止卫星的发射与控制技术比较复杂②地球的两极地区为通信盲区,而且地球的高纬度地区通信效果不好③存在星蚀和日凌中断现象:注意各自的特点④有较大的信号传输时延和回波干扰假定地球站与卫星间的通信距离为40000km,发端地球站信号经卫星转发到收端地球站(信号一上、一下),单程传输时间约为0.27s,当进行双方通信(一问一答)时,就是0.54s。
卫星通信
4.2 通信卫星的组成及部分功能
通信卫星主要有两部分组成:
有效载荷:装载于卫星上用于完成通信任务的仪器设备的总称。
卫星公用舱:用于安装固定有效载荷的服务系统。
二、卫星公用舱的组成——五个分系统组成。
Ⅰ姿态和轨道控制系统——Aocs(Attitude and orbit control subsystem)
重叠区设置中继站,可实现全球通卫星通信。
第二阶段:实用阶段
1964年,美国人成功发射了“辛康姆”卫星——事件标志着卫星通信进入实 用阶段,标志性体现在:
1、成功的进行了电话和电视的传输试验。 2、向美国国内传播在日本东京举行的奥运会。 第三阶段:商用阶段
由于卫星通信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卫星通信商用化逐渐提上了议事日程。
第四章 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
4.1 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 一个完整的卫星通信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
一、空间段:也称空间分系统,通常是指通信卫星,研究的重点
二、地面段:一般包括地球站群,测控系统和监控中心
1、地球站群:包括一个中央地球站和若干个普通地球站,中央站和普通站之
间采用高度集中的星形网络结构
的“闪电”号卫星及实现全球通信三颗同步卫星)
2、国内卫星通信系统——为本国提供卫星业务的系统 3、区域卫星通信系统——低轨卫星。(用于特殊服务,地质勘测,海洋勘探等)
二、按卫星业务分类 1、卫星固定业务:向现有的电话网(PSTN)和有线电视网(CATV) 提供卫星链路,用来传输语音信号和电视信号。
S
Sun
Earth Satellite
E
E
Td=2d/c=0.27s
为消除0.27s的时间延迟,必须增加回波抵消器,大大增加了星上设备的复杂
第一章 卫星系统概述(2011版)
一颗距地球表面36000km(距地心42000km)远 的同步通信卫星,其天线波束覆盖地域(即对地面的 视区)超过地球表面的42.4%,只需要把3颗相隔 120°的同步卫星送上天,就可以实现除南北极之外 的全球通信。 卫星通信是指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 发无线电波,在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进行的通信。 它是宇宙通信形式之一。
23
(2)信息加密 对于现代侦听技术来说,防窃听已不足以解决通 信保密问题,即便是地下电缆、海缆通信,也不能有 效地防止窃听。所以,通信保密的重点应是信息加 密。现代数字通信及计算机技术为信息加密提供了技 术条件。卫星通信信道稳定,不论距离远近均可直达 通信,便于传输同步数字加密信息。所以,为保密起 见,卫星通信可选用数字通信体制及数字加密技术。
24
卫星通信发展的回顾
早在1945年10月,英国空军雷达军官阿瑟· 克拉克在《无 线电世界》发表了《地球外的中继站》一文。大约20年之 后,这一设想变成现实。 卫星通信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20世纪40年代提出构想及探索 2、20世纪50年代进入试验阶段 3、20世纪60年代中期卫星通信进入实用 4、20世纪70年代初期卫星通信进入国内通信 5、20世纪80年代VSAT问世 6、20世纪90年代卫星通信进入个人通信阶段
16
我国卫星通信发展状况
“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开了我国卫星通信 事 业的先河。1984年4月8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试验同 步通信卫星。1986年2月1日,我国第一颗实用同步通信卫星 发射成功,取名为STW,又叫“东方红2号”,向全国传送15 套 广播节目。1988年3月7日、12月22日、1990年2月4日,我国 又分别成功地发射了名为“东方红2号甲”的同步通信卫星。 展望未来,到2000年,仅广播电视占用的卫星转发器就将超 过30个,电视的人口覆盖率将从现在的84%提高到90%;大型 国内地球站将增加到32个左右,国内长途卫星通信电路增加 到几万条。卫星通信将和光纤通信、微波接力通信等通信手
卫星通信与导航技术的协同研究
卫星通信与导航技术的协同研究第一章:引言卫星通信与导航技术是现代通信与导航领域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两者之间的协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章将介绍卫星通信与导航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以及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卫星通信技术2.1 卫星通信技术的定义和基本原理卫星通信技术是利用人造卫星作为传输中继站点,将信息从发送方传输到接收方的无线通信技术。
本节将介绍卫星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工作原理。
2.2 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卫星通信技术自问世以来经历了多年的发展。
本节将回顾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从最早的低轨卫星通信到如今的高轨卫星通信,以及相关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2.3 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卫星通信技术在多个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节将介绍卫星通信技术在电信、广播电视、军事通信等领域的具体应用,并探讨其优势和局限性。
第三章:导航技术3.1 导航技术的定义和分类导航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手段确定和测量位置、速度、方向等信息的技术。
本节将介绍导航技术的概念和分类,如惯性导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等。
3.2 导航技术的基本原理导航技术基于对地球、星体等物理特性的测量和分析,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出位置信息。
本节将介绍导航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三角测量、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
3.3 导航技术的应用领域导航技术在航空、航海、地理测绘等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节将介绍导航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如航空导航、车辆导航等,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四章:卫星通信与导航技术的协同研究4.1 卫星通信与导航技术的关系卫星通信和导航技术在通信与导航领域中具有密切关系。
本节将探讨卫星通信与导航技术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互相促进和支持的作用。
4.2 卫星通信与导航技术的协同应用卫星通信与导航技术的协同应用可以为一些特定领域带来更好的服务和解决方案。
本节将介绍卫星通信与导航技术在交通运输、紧急救援等领域中的协同应用的具体情况。
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创新第一章:引言卫星通信技术是一种将信息传输到地球周围轨道上的人造卫星,并利用卫星之间的通信链路,将信息传递给接收者的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信息化的发展,卫星通信技术成为人们互联互通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第二章:卫星通信技术的起源与发展卫星通信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叶,当时美国在冷战期间研发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成为人类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随后,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卫星通信技术逐渐商用化,并迅速发展起来。
现如今,卫星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泛应用于通信、导航、气象、农业等领域。
第三章: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卫星通信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蓬勃发展。
现代卫星通信网络能够提供广播电视、互联网接入、移动通信等多种服务。
无论是城市还是偏远地区,卫星通信技术都能实现全球覆盖。
另外,卫星通信技术在军事领域、航天探索以及救援行动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四章:卫星通信技术的创新发展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通信需求,卫星通信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
以高通量卫星为例,通过利用多波束、高频段、大带宽等技术手段,提高了卫星通信的容量与速度,实现了更快速的数据传输。
另外,卫星通信技术的创新还包括新型卫星的研发、可重用火箭的应用以及智能终端设备的优化等方面。
第五章:卫星通信技术面临的挑战与前景展望卫星通信技术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卫星通信技术的部署与投资成本较高,对后续维护与升级也需要大量资源的支持。
其次,卫星通信技术在天气条件恶劣、地形复杂等情况下容易受到干扰。
此外,卫星通信技术的频谱资源也面临竞争与限制。
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创新的推动,卫星通信技术的前景仍然非常广阔。
未来,随着5G技术的应用以及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卫星通信技术将有更多的应用场景,并能够为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更多便利与机遇。
结论总之,卫星通信技术凭借着其全球覆盖、高速传输的特点,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通信手段。
第1章 卫星通信概述11要点
当卫星运行轨道在赤道平面内,其高度约为35786km时,它的运行方向 与地球相同,且围绕地球公转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等时(24h),从地球上 去,卫星如同静止一般,则称为静止卫星(或同步卫星)。如图1-3所示。地球 表面除南、北两极是盲区外,其它区域均在卫星覆盖范围之内,而且部分区 域为两颗卫星波束的重叠地区,因此借助于在重叠区内地球站的中继(称之 为双跳),可以实现在不同卫星覆盖区域内的地球站之间的通信。例如,世 界卫星通信系统(INTELSAT,简称IS),其静止卫星分别处在太平洋、印 度洋和大西洋上空。它们构成的全球通信网承担着绝大部分的国际通信业务 和全部国际电视转播。我国的“东方红”卫星通信也是静止卫星通信。
卫星通信是空间通信形式之一。通常,以空间飞行器或通信转发体为对 象的无线电通信称为空间通信。它包括三种形式: (1)地球站与空间站之间的通信; (2)空间站之间的通信; (3)通过空间站的转发或反射进行地球站之间的通信。通常人们把这第 三种形式称为卫星通信。这里说的地球站是指设在地球表面(包括地面、海 洋或大气层)的通信站。而把用于现实通信目的的人造卫星称为通信卫星。
(3)电波的传播时延较大和存在回波干扰。 如静止卫星通信时,单程传输时间约为0.27s,双向通信时间0.54s。若通话会 给人一种不自然感觉。同时还会由于收、发话音的混合线圈不平衡等原因,产生回 波干扰,使发话者在0.54s以后,又听到了反馈回来的自己讲话的回音,造成干扰。 (4)卫星通信系统技术复杂。 对于静止卫星的制造、发射和测控需要先进的空间技术和电子技术。目前世界 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自行研制和发射静止同步卫星。 (5)静止卫星通信在地球高纬度地区通信效果不好,并且两极地区为通信盲区。 总之,卫星通信有其优点,也存在一些缺点。不过这些缺点与优点相比是次要 的,而且有的缺点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已经得到或正在得到解决。比如,近 年来一些国家又开始研究利用多颗低轨道移动卫星组网,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通信 ,其中包括个人通信网。
《卫星通信基础》PPT模板课件
2 卫星通信的电波传播和工作频段
3、卫星提供的业务。 1)卫星固定业务(FSS)。 2)卫星广播业务(BSS)。 3)卫星移动业务(MSS)。 4)卫星导航业务。 5)卫星气象业务。 6)卫星间业务。
4、卫星通信目前使用的频段 1)VHF(0.1-0.3GHz) 2)UHF(0.3-1GHz) 3)L波段(1.0-2.0GHz) 4)S波段(2.0-4.0GHz) 5)C波段(4.0-8.0GHz,4/6GHz) 7)X波段(8.0-12GHz) 8)Ku波段(12-18GHz,11/14GHz,12/14GHz) 9)K波段(18-27GHz)
2、预分配方式(PA) 1)固定预分配(FPA)。 2)按时预分配(TPA)。
3、按申请分配方式(DA) 1)收端固定—发端可变(FR-VT) 2)发端固定—收端可变(FT-VR) 3)全可变(VT-VR)
4、动态/随机分配方式 5、FDMA需要考虑的问题
1)邻道干扰 2)保护频带 3)互调 4)回退的影响
4、多址接入与多路复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5 多址接入
卫星
固定 站
固定 站
…
固定 站
固定 站
…
f1 f2 f3 f4
fn
频分多址
卫星
固定 站
固定 站
…
固定 站
固定 站
…
T1
T2 T3
T4
Tn
时分多址
卫星
…
固定 站
固定 站
固定 站
固定 站
…
1
2
3
4
5
码分多址
地址码
5 多址接入
5、2多址分配制度
1、基本概念 为了充分利用卫星转发器的功率和频率资源而进行的卫星通道的分 配方式。这里的通信对应着FDMA的频带、TDMA的时隙、CDMA的码型 SDMA的窄波束。
卫星通信简介ppt课件
卫星通信的特点
5、可以与接收无线电信号
通信分系统:接收、处理并重发信号。(转发器)
电源分系统:为卫星提供电能,包括太阳能电池、 蓄电池和配电设备。
跟踪遥测指令分系统:
跟踪部分用来为地球站跟踪卫星发送信标
遥测部分用来在星上测定并给地面的TTC站发 送的有关卫星姿态、星上各部件工作状态的数据
➢ 组网灵活,建设周期短(经济活跃时,优势明显) ➢ 非对称信道 ➢ 网状指挥、控制(司令部与单兵) ➢ 面向用户(更好地交互)
卫星通信的缺点
➢ 同步轨道卫星: 通信时延大 通信端站体积大 设备价格高 操作复杂
➢ 中、低轨道卫星: 系统复杂,使用费用高
➢ 政策、通信安全方面 ➢ 易受恶意干扰和攻击
1#站
信信 号号 设识 计别
2#站
信信 号号 设识 计别
3#站
一个无线电信号可以用若干个参量(指广义的参量,
下同)来表征,最基本的是:信号的射频频率,信号 出现的时间以及信号所处的空间
目前卫星通信系统主要多址
按 射
预分配
按需分配
随机接入
频 多
CDMA
CDMA
CDMA 码分多址
址
联 接
SDMA
SDMA
信息调制波频谱 扩频调制后频谱
fc-Rc
fc-Rd fc fc+Rd
频率 fc+Rc
扩频原理示意图
fc为中心频率 Rc为码速率 Rd为数据速率
码分多址方式(CDMA)
CDMA方式的优点是: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有 一定的保密能力;改变地十比较灵活。
缺点是:要占用很宽的频带,频带利用率一般较低; 要选择数量足够的可用地址码组较为困难;接收时,对 地址码的捕获与同步需有一定时间。CDMA方式特别适 用于军事卫星通信系统及小容量的系统。
卫星通信技术概要
的“闪电”号卫星及实现全球通信三颗同步卫星)
2、国内卫星通信系统——为本国提供卫星业务的系统 3、区域卫星通信系统——低轨卫星。(用于特殊服务,地质勘测,海洋勘探等)
二、按卫星业务分类 1、卫星固定业务:向现有的电话网(PSTN)和有线电视网(CATV) 提供卫星链路,用来传输语音信号和电视信号。
重叠区设置中继站,可实现全球通卫星通信。
第二阶段:实用阶段
1964年,美国人成功发射了“辛康姆”卫星——事件标志着卫星通信进入实 用阶段,标志性体现在:
1、成功的进行了电话和电视的传输试验。 2、向美国国内传播在日本东京举行的奥运会。 第三阶段:商用阶段
由于卫星通信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卫星通信商用化逐渐提上了议事日程。
E
E
1.2 卫星通信的发展史:
卫星通信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试验阶段、实用阶段和商用阶段。 第一阶段:试验阶段 1945年,英国军官阿瑟· 克拉克在《地球外的中继站》一文中提出了卫星 覆盖说→该学说在20年后得到了实现。
卫星覆盖说主要内容:
1、在赤道平面上空35786km处设置一颗卫星,可实现与地球同步。 同步概念:i)卫星的旋转方向与地球的自旋方向相同(自西向东) ii)同步卫星的轨道周期=地球自转周期=24恒星时=23小时56分04秒 2、从卫星向地球引两条切线,通过计算,两切点间的弧线距离为18100km。 ——单颗同步卫星可实现的最大距离为18100km 3、以120°等间隔的配置三颗同步卫星可实现全球通信。 4、通过在重叠区内建立中继站,可实现不同卫星覆盖区的地球站之间的通信。 结论:以太阳能为动力,通过在赤道平面上空等间隔的放置三颗同步卫星和在
INTELSAT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satellite consortium)
第1章 卫星通信系统概述
第一章卫星通信系统概述l1945年,英国的科幻小学作家阿瑟·C·克拉克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使用卫星进行远距离无线电能信和无线电广播的设想,这位作家在《无线电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出用火箭发射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转动,然后,地面上发送信号给卫星,通过卫星再传回地面。
l1957年10月4日,原苏联成功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l在人类已经发射的卫星中,通信卫星只占其中的一部分。
目前围绕地球飞行的卫星中,大多数是有带有各种传感器的观察卫星,如气象卫星、电子侦察卫星、成像侦察卫星、海洋监视卫星、预警卫星、核爆炸探测卫星、资源卫星、天文观测卫星;其他的是通信卫星或是广播通信卫星,如亚太卫星、中星5号等。
目前在轨道上运行的通信卫星有数百颗。
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承担了国际通信业务量的70%。
l1962年7月美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星Telestar,实验了横跨大西洋的电视和电话传输。
但是,Telestar并非在静止轨道上。
第一颗静止轨道卫星则是1963年2月美国发射的SYNCOM实验卫星,它成功地转播了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实况,使全世界看到了卫星通信的优越性和实用价值。
l90年代初提出的各种通信卫星系统多至几十个,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铱”移动卫星通信系统和“全球星”系统。
这两个系统可以提供覆盖全球的移动电话业务。
在波黑执行任务的美军飞行员每人都配备了一部“铱”手机。
这些卫星通信系统除了广播业务以外,基本上都只能提供话音业务。
所以从97年以后,廉价的地面通信系统的发展如光纤通信系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蓬勃发展,一下子大大压缩了卫星通信的市场,国内国际的骨干网通信负荷的80%以上改由光纤网络承担。
获得技术上巨大成功的“铱”移动卫星通信系统也惨遭倒闭。
但是新的曙光出现了:军事通信的巨大需求和民用宽带卫星市场的急剧扩大。
l纳卫星(NanoSat)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航空航天公司(Aerospace)于1993年在一份研究报告中首次提出的,它带来了小卫星设计思想上的根本变革.纳卫星和皮卫星(PicoSat)是以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和由数个MEMS组成的专用集成微型仪器(ASIM)为基础的一种全新概念的卫星,它基于微电子技术、微机电技术、微光电技术等微纳米技术而发展的,纳卫星体现了航天器微小化的发展趋势。
卫星通信的基础知识
卫星通信的基础知识卫星通信概述1.卫星通信的基本概念与特点定义:卫星通信是指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或反射无线电波,在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进行的通信。
卫星通信又是宇宙无线电通信形式之一,而宇宙通信是指以宇宙飞行体为对象的无线电通信,它有三种形式:(1)宇宙站与地球站之间的通信;(直接通信)(2)宇宙站之间的通信;(直接通信)(3)通过宇宙站转发或反射而进行的地球站间的通信。
(间接通信)第三种通信方式通常称为卫星通信,当卫星为静止卫星时称为静止卫星通信。
大多数通信卫星是地球同步卫星(静止卫星:轨道在一定高度时卫星与地球相对静止)。
静止卫星是指卫星的运行轨道在赤道平面内。
轨道离地面高度约为35800km (为简单起见,经常称36000km)。
静止卫星通信的特点(1)静止卫星通信的优点a 通信距离远,且费用与通信距离无关(只要在卫星波束范围内两站之间的传输与距离无关)b 覆盖面积大(三颗卫星即可覆盖所有地方),可进行多址通信(一发多收)c 通信频带宽(带宽为500M),传输容量大d 信号传输质量高,通信线路稳定可靠e 建立通信电路灵活、机动性好(只要卫星覆盖到,均可建立地面站进行通信)f 可自发自收进行监测(2)静止卫星通信的缺点a 静止卫星的发射与控制技术比较复杂(所以国内做卫星发射的很少)。
b 地球的两极地区为通信盲区(轨道与赤道平行,切线方向下来无法到达两极),而且地球的高纬度地区通信效果不好。
c 存在星蚀(卫星在地球和太阳之间)和日凌(地球在太阳和卫星之间)中断现象。
——(现今可通过处理缩短这种现象)d 有较大的信号传输时延(发射和接受时间)和回波干扰。
2. 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1)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通常卫星通信系统是由地球站、通信卫星(前两个为主要组成,负责卫星收发)、跟踪遥测及指令系统和监控管理系统(后两个提供辅助功能,监测卫星、姿态调整等)4大部分组成的,如图所示。
(2)卫星通信线路的组成两个地球站通过通信卫星进行通信的卫星通信线路的组成如图所示,是由发端地球站,上、下行无线传输路径和收端地球站组成的。
海事卫星通信设备使用说明
海事卫星通信设备使用说明第一章海事卫星通信设备概述 (2)1.1 设备简介 (2)1.2 设备功能 (3)第二章设备安装与调试 (3)2.1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3)2.2 设备安装流程 (4)2.3 设备调试方法 (4)第三章设备操作与使用 (5)3.1 设备启动与关闭 (5)3.1.1 设备启动 (5)3.1.2 设备关闭 (5)3.2 基本操作指南 (5)3.3 通信功能使用 (5)第四章通信管理与维护 (6)4.1 通信连接管理 (6)4.2 设备维护与保养 (6)4.3 故障处理 (7)第五章信号与网络优化 (7)5.1 信号检测与调整 (7)5.1.1 信号检测原理 (7)5.1.2 信号调整方法 (7)5.2 网络优化策略 (8)5.2.1 网络评估与规划 (8)5.2.2 网络优化实施 (8)5.2.3 网络优化监测与维护 (8)第六章安全与防护 (9)6.1 设备安全措施 (9)6.1.1 设备选购与验收 (9)6.1.2 设备安装与调试 (9)6.1.3 设备维护与保养 (9)6.1.4 设备操作与培训 (9)6.2 防护措施 (9)6.2.1 个人防护 (9)6.2.2 环境防护 (9)6.2.3 设备防护 (10)6.2.4 电气防护 (10)6.2.5 应急处理 (10)第七章通信协议与标准 (10)7.1 通信协议概述 (10)7.2 国际标准简介 (10)第八章设备功能与指标 (11)8.1 设备功能指标 (11)8.2 测试方法与标准 (12)第九章应急通信与救援 (12)9.1 应急通信操作 (12)9.2 救援通信协调 (13)第十章设备升级与更新 (13)10.1 升级流程与注意事项 (14)10.1.1 升级前的准备工作 (14)10.1.2 升级流程 (14)10.1.3 升级注意事项 (14)10.2 更新策略与实施 (14)10.2.1 更新策略 (14)10.2.2 更新实施 (15)第十一章用户培训与支持 (15)11.1 培训内容与方式 (15)11.1.1 培训内容 (15)11.1.2 培训方式 (15)11.2 技术支持与咨询 (16)11.2.1 技术支持 (16)11.2.2 咨询服务 (16)第十二章附件与附录 (16)12.1 附件清单 (16)12.2 附录说明 (17)第一章海事卫星通信设备概述1.1 设备简介海事卫星通信设备是现代航海通信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船舶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全球通信手段。
卫星通信复习
第一章卫星通信概述知识点1.卫星通信的概念?卫星通信是指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无线电波,在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进行的通信。
Eg:有卫星参与的通信就是卫星通信(错)(!卫星通信最终要实现地球站之间的通信)2 .卫星通信上下行链路概念?以及上下行链路使用频率的表示方式?上行链路:从地球站发射信号到通信卫星所经过的通信路径下行链路:通信卫星将信号转发到其他(另一)地球站的通信路径表示方式:6Ghz(上行频率)/4Ghz(下行频率)3 .静止轨道卫星的概念?,高度?,微波传播的时延(单程和双程)?静止轨道卫星:相对于地球表面上的任一点,卫星的位置保持固定不变高度:距地面高度为35860公里微波传输时延(传输时延较大):单程0.27s,双程0.54s4 .日凌中断和日蚀中断产生的原因、时间以及应对的策略?日凌中断日蚀中断产生原因卫星、太阳和地球站接收天线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噪声进入接收天线,造成通信中断卫星运行到地球的阴影面,太阳能电池板无法充电,而星载蓄电池只能维持卫星自转,不能支持转发器工作产生时间每年春分前和秋分前后的6天左右,每年两次,每次约3~6天每年春分前秋分前23天开始,于春分前秋分后23天结束,每次持续时间约10分钟,完全日蚀最长持续72分钟应对策略“避让”、“换星”大容量蓄电池5.为什么地球同步卫星在高纬度地区通信效果不如低纬度地区?PPT高纬度地区地面地形(复杂);地球表面杂波;两极地区接收天线仰角太小(需要极地轨道卫星辅助)6.地球站的总体框图?及其各部分的作用?地球站总体框图:书p8图1-6(/PPT)各部分作用:(1)天馈设备——将发射机送来的射频信号经天线向卫星方向辐射,同时它又接收卫星转发的信号送往接收机(2)发射机——将已调制的中频信号,经上变频器变换为射频信号,并放大到一定的电平,经馈线送至天线向卫星发射(3)接收机——从噪声中接收来自卫星的有用信号,经下变频器变换为中频信号,送至解调器(4)信道终端设备:将用户终端送来的信息加以处理,成为基带信号,对中频进行调制,同时对接收的中频已调信号进行解调以及进行与发端相反的处理,输出基带信号送往用户终端(5)天线跟踪设备:校正地球站天线的方位和仰角,以便使天线对准卫星(6)电源设备:供应站内全部设备所需的电能7.衡量地球站发射性能的指标?衡量地球站的接收性能的指标?总体性能指标:工作频段;天线口径;等效全向辐射功率;——发射性能接收品质因数;——接收性能偏轴辐射功率密度的限制。
《卫星通信技术》课件
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拓展,如应急 通信、远程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
3
推动国际合作
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需要国际合作,共同推进相 关技术和标准的发展,促进全球卫星通信产业的 繁荣。
05
结论
总结
卫星通信技术是现代通信领域的重要分支,具 有覆盖范围广、不受地面限制等优势,在军事 、民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发展,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需求。
灵活的频谱利用
02
卫星通信将更加灵活地利用频谱资源,通过动态频谱分配和共
享技术提高频谱利用率。
高效的天线技术
03
天线技术的进步将有助于提高卫星通信系统的覆盖范围和数据
传输效率。
卫星通信技术的未来挑战
安全性问题
随着卫星通信的广泛应用 ,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成 为重要挑战,需要加强安 全措施和技术研发。
《卫星通信技术》PPT 课件
目录 CONTENT
• 卫星通信技术概述 • 卫星通信系统组成 • 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 • 卫星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 • 结论
01
卫星通信技术概述
卫星通信技术的定义
01
卫星通信技术是指利用人造地球 卫星作为中继站,实现地球站之 间的无线电通信。
02
卫星通信技术可以实现全球覆盖 、远距离传输和广播服务等功能 ,是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分支之 一。
数据传输。
加强卫星通信在偏远地区和 海洋等地的覆盖和应用,提 高信息传递的普及率和便捷
性。
加大对卫星通信技术研发的支 持力度,鼓励创新,突破关键
技术瓶颈。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01
探索新型卫星通信体制和传输协议,提高数据传输 效率和可靠性。
02
西电夏克文《卫星通信》第一章
04
要解决信号传输时 延带来的影响
02
卫星通信的概念和特 点
03
缺点:
01
02
27s
54s
卫星通信的概念和特点
一.卫星通信的概念 二.静止卫星与运动卫星 三.卫星通信的特点
第 一 章
西 东
1.1 卫星通信的概念和特点
缺点: • 卫星寿命短
(1)部件故障导致的不可修复
(2)推进剂携带量有限
制卫星入轨 推进剂的应用
控
轨道位置保持 姿
姿态保持方法:
1
自旋稳定法 三轴稳定法
2
1.1 卫星通信的概念和特点
需要先进的空间和电子技术
缺点:
01
发信者发出的消息传 到收信者手中需要一 定的时间,这一时间
02
添加标题
卫星通信的概念 和特点
03
添加标题
优点:
机动灵活。
卫星通信的概 念和特点
优点:
通信链路稳定 可靠,传输质
量高。
卫星通信的概 念和特点
优点:
1.1 卫星通信的概念和特点
缺点: • 卫星寿命短
(1)部件故障导致的不可修复
(2)推进剂携带量有限
制卫星入轨 推进剂的应用
控
轨道位置保持 姿
章 亮
引 力 的 影 响:
节 一
自然轨道上的静止卫星 所受到的引力关系: 太阳引力=1/37地球引 力
月亮引力=1/6800地球 引力
太
章 阳
、 月
节 亮
引 力
一 的
影 响 :
从地球 上看, 这种摄 动使 “静止” 卫星的 位置主 要在南 北方向 上缓慢 地漂移。
卫星通信课程第一章教案 - 第一章 概论
第1章卫星电视广播系统概述本章重点1 卫星电视广播的基本规定2 卫星电视广播系统的组成本章内容1.1 卫星电视广播的发展概况1.2 卫星电视广播的基本规定1.3 卫星电视广播系统的组成1.1 卫星电视广播的发展概况一、无线通信特点及采用卫星通信的原因1、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地波、天波、直射波2、高频电波特性:主要以直线的方式传播,其传播距离受到地球表面曲率的限制和高山大川的阻隔。
3、解决地面电视广播覆盖问题的主要办法:1)通过架高发射和接收天线,2)设立为数众多的电视差转站,3)建立微波中继传输网络等。
4、存在问题:所有这些手段,都存在数量庞大、经济代价高、信号传输分配环节多、图象质量下降等问题。
5、利用卫星解决上述问题的原理:高空中继站二、卫星通信的概念1、卫星的种类及其特点:低轨道卫星、同步卫星通信卫星、广播卫星1)人造卫星的实现原理:由普通物理知:要使卫星处在轨道上运行,必须卫星绕地球作圆周运动产生的离心力等于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式中,m为卫星的质量,v为卫星运动的线速度, r为地球轨道半径,g为重力加速度,h为卫星与地球表面(赤道)的距离。
2)同步卫星的要求:卫星绕地球运转的周期等于地球自转的周期T,即由此可得同步卫星与地球赤道的距离为:将T=23小时56分4秒=86164秒,r=6378公里,g=9.8米/秒2 代入上式可计算得:h=35786公里。
3)同步轨道参数:位于地球上空距赤道约35786公里处,与赤道平面相交的一条圆形轨道。
三、我国卫星广播的发展与现状:1、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2、加入通信卫星组织:1976年参加了国际通信卫星组织,3、进行了电视传输试验:并于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初,利用德、法联合研制的“交响乐”等卫星进行了电视传输试验,取得了大量试验数据。
4、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1984年4月,我国发射了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实现了对新疆、西藏、内蒙等边远地区传送中央电视台的电视节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波罗计划——人类登月:
1969年7月21日,阿波罗11首次实现成功
太空竞赛其他成就(1):
探索其他行星
– 1960年苏联首先发送了金星和火星的行星探测器 – 1962年美国的水手2号成功探测了金星并发回金星表面的温度和大
气密度数据 – 1971年苏联的金星7号成为第一个降落在金星的人造物体 – 1974年美国发射的水手10号,唯一一个到达过水星的太空船 – 1965年美国发射的水手4号成为首个抵达火星轨道的探测器 – 1971年苏联发射的火星3号是第一个在火星表面着陆的太空船 – 1976年美国的海盗1号在火星着陆并首次传输了火星图片 – 1973年美国的先驱者10号成功飞过木星 – 1979年先驱者11号首次飞越土星 – 旅行者2号(1977年)实现了唯一的一次飞越天王星和海王星!
王丽娜、王兵、周贤伟,黄旗明等,卫星通信系 统,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储钟圻,数字卫星通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卫星通信技术 —— 综合性课程
数学物理:轨道、仰角、方位角计算 自动控制:卫星姿态,火箭制导 遥控遥测:卫星跟踪技术 数字通信:调制编解码 通信系统:卫星链路计算,信道模型 天线技术:抛物面天线、相控阵天线、多波
太空竞赛历史背景:
火箭——中国人早在11世纪就将其用作武器 俄国科学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多级液体
燃料火箭的设想
德国人的贡献——A-4火箭、V2火箭(沃纳·冯·布 劳恩)
二战后苏联、英国和美国人才争夺战
– 冯·布劳恩在内的很多德国专家转移到美国 – 英国拿到数枚成品与半成品 – 苏联将剩下的工厂内的生产线以及附近与生产和研发火
太空竞赛其他成就(2):
发射和对接
– 1962年8月12日苏联的东方3号和东方4号实现了首次太 空回汇合
– 美国的双子座8号于1968年3月16日首次完成了太空对接 – 1967年4月26日美国的Scout B进行了首次海上发射 – 1971年6月7日第一个空间站苏联的礼炮1号开始运作
我国卫星发展历史(1):
束天线、天线馈电网络 射频微波技术:转发器、LNB、上行PA
第一章 卫星通信简介
人造卫星的历史缘由:
20世纪无线通信的快速发展推动人类远距离通信
的需求,早期利用HF(短波)通信
HF 电报通信
HF 依靠电离层散射可以传输几千 公里的距离
HF通信的问题:
1:频率资源少(3-30MHz) 2:通信不稳定,易受太阳黑子活动干扰,昼夜变
Sputnik I 重量83kg 轨道时间:98分钟椭圆 轨道 参与了对高层大气层密 度的测量
卫星通信历史上几个首次:
1958年12月18日,首颗通信卫星——美国陆军弹道导弹局 Score I
1964年8月19日,首m3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 号”发射升空
主要参数 卫星质量:173公斤 卫星外形:直径1米的球 形72面体 近地点:439公里 远地点:2384公里 用途:广播“东方红”乐 曲
我国卫星发展历史(2):
1984年4月8日 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同步卫星 东方红二号
主体:圆柱形,高为3.6 米,直径为2.1米 重量:441公斤。 卫星上装有4个C波段转 发器,等效全向辐射功 率为36dBW。卫星采用 自旋稳定,其轨道保持 精度为:南北±1°, 东西±0.5°。
我国卫星发展历史(3):
1997年5月12日 东方红3号升空
24路C频段转发器,6路为 中功率转发器;18路低功 率转发器。中功率通道 EIRP≥37dBW 低功率通道 EIRP≥33.5dBW。
1965年的4月6日,第一颗实用型商业通信卫星——国际卫 星通信组织(INTERSAT) Early Bird,地球静止轨道卫 星(实现了Arthur C. Clarke 的设想)
太空竞赛:
1926年美国人罗伯特·戈达德设计了第一枚应用液体燃料的 火箭。 标志着战争进入航空与火箭时代(Catapult rocketry),同时还预示着太空竞赛的到来。尽管太空竞 赛打着“科学”和“和平利用太空”的幌子,但却不可避 免的要和各国的军事目的联系起来
化较大
3:天线设备庞大:
最早关于卫星通信的设想:
Arthur C. Clarke, “Extra-terrestrial Relays” Wireless World, pp. 305-308, 1945
首次提出地球同步静止轨道卫星通信
35860 Km
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卫星:
Sputnik I:由苏联与1957年发射成功
箭有关的德国家庭全数运往国内
太空竞赛的冷战根源:
间谍卫星——侦查其他国家 火箭能将人类送入地球轨道或月球表面——
也能发射原子弹到敌国 太空技术具有双重属性:
– 为和平目的服务 – 用于军事目的
通讯卫星重大事件:
1962年,Telstar:第一颗跨洋通讯实验通讯卫星 1972年,Anik 1:第一颗国内通讯卫星(加拿大) 1974年,WESTAR:美国第一颗国内通讯卫星 1976年,MARISAT:第一颗移动通讯卫星
第一章卫星通信简介要点
教材及参考书:
Timothy Pratt, Charles Bostian, Jeremy Allnutt,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Second Edition) 电子 工业出版社, 2003
Timothy Pratt, Charles Bostian, Jeremy Allnutt, 甘良才等译,卫星通信(第二版)Satellite Communication,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将生命送入太空:
太空动物: – 小狗莱伊卡(Laika)——Sputnik II,苏联,1957 – 海龟——探测器5号(绕月),苏联,1968
太空人 – 尤里·加加林——东方1号,苏联,1961年4月12日 – 阿伦·谢泼德——自由7号,美国,23日之后! – 瓦伦京娜·捷列什科娃(第一位女太空人)——东方6号 ,苏联, 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