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新定位:从管理到治理之变——专访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沈荣华

合集下载

整体性治理思想下的大部制改革研究概况

整体性治理思想下的大部制改革研究概况

整体性治理思想下的大部制改革研究概况一、研究缘起与目的新公共管理的重点在于公共部门依靠专业化、结构性分化、市场竞争、市场检验来提高政府部门的运作效率,然而专业化分T却已经导致了严重的碎片化以及部门的利己主义,这对于整个政府进行统一管理与提供服务当然是不利的。

整体政府理论的初衷就是消除碎片化,增强政府出台政策的整体性、相关性以及部门间的关联性,使公民可以得到更优质的公共服务。

“西方各国政府改革的重点已从结构性分权、机构裁减和设立单一职能的机构转向‘整体政府’”,整体政府理论产生的理论根源是由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不适应性导致的。

整体政府白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作为一种新型的政府治理模式在新西兰、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出现。

1999年布莱尔政府颁布的《现代化政府白皮书》推出“整体政府”改革的十年规划。

这项改革规划在英国为过去保守党严格的、强制的无缝改革带来的执行失败提供了出路,处理各种综合性社会突发事件反应滞后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法,为部门本位的狭隘视角提出了新的思路。

近年来我国学者逐渐引入整体政府的改革模式,主要将整体政府理论运用于检视我国的政府改革,认为作为一种对新公共管理反思与批判基础上形成的新型政府改革模式,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知识结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正如20世纪末新公共管理和“政府再造”所带来的变革一样,整体性治理是新世纪政府改革最鲜明的特征。

而对以完善行政运行机制为目标、以建立大部门体制为特征的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如何从整体性治理视角加以分析与导引,无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研究概况整体性治理是新公共管理在近年来的一个前沿性课题。

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针对凯恩斯主义所带来的西方国家经济滞涨问题,西方国家为扭转政府低效率,摆脱财政危机,开展了一场席卷西方社会的新公共管理运动。

新公共管理运动以奥斯特罗姆、休斯等人为代表,主张把企业管理的方式方法运用于政府管理,打造企业家政府。

地方政府学复习重点[整理版]

地方政府学复习重点[整理版]

地方政府学——60分第一章绪论一、地方政府学的含义(P4)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为治理国家一部分地域或部分地域某些社会事务而设置的政府单位。

二、地方政府学的基本特点(P8)1、地方政府拥有的权力不具有主权性。

2、地方政府的权限是局部的。

3、地方政府的职责是完成地方社会管理。

三、地方政府学的分类1、按地方制度的不同安排,地方政府可分为三种类型:行政体地方政府;自治体地方政府;混合体地方政府。

(1)行政体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任命产生的地方政府。

它不存在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当地居民利益和意愿的地方权力机关,只存在一个作为中央或上级政府下级机构的行政机关。

行政体地方政府实质上只是一个治理国家部分地域的地方国家行政机关。

(2)自治体地方政府是由当地居民依法选举产生的地方政府。

国家部分地域的居民,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组成地方自治社团,选举产生治理本地域社会公共事务的地方政府。

由地方自治社团成员(即当地居民)选出的地方政府,依据国家法律所赋予的权限,在法律规定的自治事务范围内,按照并代表当地居民的利益和愿望,处理地方社会公共事务,独立地行使职权,只对选举产生它的当地居民负责。

(3)混合体地方政府也是由当地居民选举产生的,但它的行政机关同上级政府的行政机关之间却存在着不同形式的上下级关系。

将这类政府称为混合体地方政府,是因为:从这类地方政府的产生看,它相同于自治体地方政府,不同于行政体地方政府;但从它的行政机关与其他政府(中央或上级政府)的行政机关之间关系看,它又相同于行政体地方政府,不同于自治体地方政府。

2、从行政区划单位设置的目的看,地方政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般性地方政府;特殊性地方政府。

结合我国国情,按照行政区划的设置目的,地方政府又可以细分为四种类型:一般地域型;民族区域型;城镇型;其他特殊型(1)一般地域型地方政府一般地域型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在于:第一,它是纯出于地域治理需要而设置的地方政府,对它不存在其他特定需要;第二,它所辖的地域范围,通常都包含城镇地区和乡村地区,即便出现为城镇地区专设的地方政府后,除部分基层地方政府外,其他地方政府和大多数高层地方政府仍然是兼辖城乡的地域性政府;第三,这类地方政府所在的行政区划单位,设置时不存在某种特定的要求,如关于人口数量或经济发展程度的要求(这不同于城镇地方政府),或关于民族构成比例的要求。

“善治”文献梳理

“善治”文献梳理

公司需要善治,社区需要善治,地区需要善治,政府需要善治。 人类最高的政治理想是通往善治,而通往善治必须经过善政,善政是善治的必经之途。善政的 关键是公平,因为公平既是人类社会的根本政治价值,政府要实现社会公平则必须建立民主 法治的治理体制。 基本采用的是俞可平的观点梳理我国治理的发展状况 在俞可平的基础上归纳的:善治的“善”不止是一种纯粹的道德诉求,主要是对公共治理提 出的正当性要求,要求公共治理开 放公共过 程、吸纳公众广泛 参与,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 、社会自治机制和政府调控机制三种优势 的基础上,推动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公众的互动, 实现公共关系的理性化,最终实现公域之治的目标。 按照俞可平的观点提出社区善治:作为城市社区建设目标模式的善治,其本质特征是:有一个 具有实现城市居民社会生活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决策、实施、动员能力的社会管理制度体系。
85
2003-4-10
33
10
孔繁斌
治理与善治制度移植:中国选择的 马克思主义与 逻辑 现实
2003-6-15
76
11
毛寿龙
现代治道与治道变革
南京社会科学 2001-10-15国良; 周东升; 陆小成
善治理论与我国政府改革的有限 性导向 基于公共治理范式的地方政府政 策执行力研究
作者
篇名
期刊
年版年期
1 2
治理和善治:一种新的政治分析框 架 南京社会科学 2001-10-15 381 社会公平和善治是建设和谐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 的两大基石 主义研究 2005-2-10 212 马克思主义与 善治与幸福 现实 2011-3-26 31 中国社会科学 治理与善治 文献出版社 2000 著作 全球化时代的善治 商务周刊 2002-7-8 27 南昌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 俞可平 公正与善政 学版) 2007-7-15 32 何增科 治理、善治与中国政治发展 中共福建省委 党校学报 2002-3-25 172

研讨会方案10个步骤(可供参考)

研讨会方案10个步骤(可供参考)

研讨会方案10个步骤研讨会方案(一):一、会议时间xxx年xx月xx日下午x:00。

二、会议地点xx办公室。

三、会议资料开展“讲道德、有品行”专题研讨会四、主讲人:xx五、参会人员区xx全体党员干部研讨会方案(二):一、学术研讨会原则和目的本届学术研讨会由、毕节地区行署主办(以下简称“地区行署”),赫章县人民政府、贵州昌昊中药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承办,本着“繁荣学术、凝聚力量、引领学科”的办会宗旨,为努力实现中药材半夏合理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服务。

利用学术研讨活动交流各地半夏中药产业的发展,增强公司与地方、公司与公司、公司与客户之间的联系。

会议主题是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中药资源产业化发展。

二、会议举办前1、参会代表会议期间的酒店的预定(酒店(★★★))。

2、2015年月日全天设立个接待站:毕节酒店):工作人员(两人)时间(10∶00—21∶30)贵阳龙洞堡机场(二至四辆大型客车):工作人员(两人)时间(12∶00—22∶00)3、在毕节酒店设立会议报到处。

4、学术研讨会会议室的选定。

(含会议室内灯光、音响、座位的布臵、会议用品的准备等)主会场一个,分会场两个。

推荐:为主会场,为分会场。

5、研讨会邀请人员名单的拟定(包括上级领导、政府官员、制药单位及媒体记者等):由两会和地区行署确定。

6、会议期间代表们的用餐地点。

(1)(早、中、晚)、(早、中、晚)、(早、中)、日(早)在酒店楼大厅(自助餐);(2)日晚地区行署设晚宴(地点:待定)(3)日参观基地(中、晚)宾馆7、会议期间车辆的安排(四至五辆大型客车接送)。

8、在会议举办前是否制定会议工作人员服务标准条例及会议接待手册。

9、准备会议期间资料。

(含参会代表通讯录,会议中所需资料等)10、其它相关准备。

(如会议期间的喷绘、背景、酒店、会场彩球拱门等)11、会后参观考查的路线及相关费用。

A线:车辆(待定)B线:三、会议举办中(一)首届贵州(赫章)2015中药材半夏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1、首届贵州(赫章)2015中药材半夏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议程(1)研讨活动日程:xx月xx日全天,酒店报到xx月xx日上午,开幕式;大会特邀报告xx月xx日下午,大会特邀报告xx月xx日学术交流xx月xx日下午16:00,闭幕式xx月xx日会后考察(2)宣传报道:本次学术研讨活动主要透过相关媒介、公司网站、公司刊物进行宣传报道,透过各种有效形式宣传毕节地区和赫章县。

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回顾总结与前瞻思路 高小平 沈荣华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行政改革课题组

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回顾总结与前瞻思路 高小平 沈荣华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行政改革课题组

3本文是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行政改革课题组的部分研究成果,毛寿龙、朱维究、左然、张勤、唐均、薛刚凌、刘俊生、靳江好、鲍静、张学栋、苏保忠、赵鹏、洪毅、谢一凡等参加了讨论。

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回顾总结与前瞻思路3高小平 沈荣华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也是各级政府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加强理论与战略研究,回顾总结我国行政改革的历程和经验教训,借鉴国外的经验,探索前瞻思路,将有助于我们开拓视野,坚定信心,选准路径,更好地推进改革。

一、中国行政改革历程回顾与总结1、改革的历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改革已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

从内容上看,主要是调整政府职能、优化组织结构和改进管理方式,涉及到政府职能转变、机构改革、权力下放、中央与地方关系调整、法制建设以及运行机制、管理方式、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

从过程上看,改革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需要按任务分阶段进行,其中每隔5年进行一次、至今已有5次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标志着中国行政改革的重要阶段。

这不仅是因为这5次改革规模较大,而且除1982年改革之外,其他4次改革都是与政府职能转变相联系,加上中央政府的改革必然使地方政府发生相似的变化,因而改革具有全局性、标志性。

1982年的改革,主要是解决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问题。

通过改革,国务院工作部门(包括部委、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下同)由100个精简到61个,人员编制缩减约25%,领导职数减少67%,取消了领导干部终身制。

1988年的改革,开始与政府职能转变联系起来,目标是理顺关系、转变职能、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并着手建立公务员制度。

改革后,国务院工作部门由72个减少到68个,人员编制精简20%。

1993年的改革,重点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实行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国务院工作部门从86个减少到59个,人员编制减少20%。

我国在1997年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著作:1、(美)海迪著:《比较公共行政》(第六版),刘俊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美)库珀等著:《二十一世纪的公共行政:挑战与改革》,王巧玲、李文钊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3、(美)詹姆斯·Q·威尔逊:《官僚机构——政府机构的作为及其原因》,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4、迈克尔·豪利特,M·拉米什:《公共政策研究——政策循环与政策子系统》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5、(英)简•莱恩著:《新公共管理》,赵成根等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6、张金马:《公共政策分析:概念、过程与方法》,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7、(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8、夏书章主编:《行政管理学》,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9、朱光磊著:《当代中国政府过程》(第二版),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10、(美)罗森布鲁姆等著:《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途径》人大出版社,2002年版11、(美)尼古拉斯•亨利:《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项龙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12、(美)詹姆斯•W•费斯勒,唐纳德•F•凯特尔:《行政过程的政治——公共行政学新论》,陈振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7 月版13、(美)戴维•H•罗森布鲁姆罗伯特•S•克拉夫丘克:《公共行政学:管理、政策和法律的途径》,张成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4、(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彭和平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15、竺乾威等编:《公共行政学经典文选》(英文原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16、(法)夏尔•德巴什:《行政科学》,施雪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版17、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18、王沪宁、竺乾威:《行政学导论》,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版论文:1、许安拓:《“省管县”改革是市场经济的内在需求》,《中国经济周刊》,2007年第22期2、熊文钊:《行政管理体制主动改革》,《瞭望》,2007年第21期3、廖长荣:《对提高当前政府管理效能的几点思考》,《领导科学》,2007年第12期4、娄成武、张建伟:《从地方政府到地方治理—地方治理之内涵与模式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7期5、孙学玉:《强县扩权与省直管县(市)的可行性分析》,《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6期6、夏书章:《行政成本是发展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6期7、彭荣昭:《“市镇制”的构想》,《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5期8、李俊清:《中国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前瞻》,《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5期9、彭光煜:《创新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江苏农村经济》,2007年第5期10、陈征宇:《新公共服务的行政责任观及其启示》,《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11、张莹:《行政许可与行政审批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4期12、莫志斌:《毛泽东、邓小平行政思想比较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3期13、季建林:《论执政成本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岭南学刊》,2007年第3期14、包国宪:《转型期政府行政成本问题初探》,《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15、曾望军:《论我国社区自组织的自治困境及其成因》,《理论与改革》,2007年第3期16、陈辉:《论公务员使命管理》,《理论探讨》,2007年第3期17、韩云平:《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思考与对策》,《理论探讨》,2007年第3期18、李国芳:《建国前后中共减少城市行政层级的尝试——以石家庄、天津等为线索》,《党的文献》,2007年第2期19、于宏源:《全球化与行政管理制度变迁》,《公共管理学报》,2007年第2期20、高小平:《综合化:政府应急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行政论坛》,2007年第2期21、张康之:《西方学者对社会治理过程中民主的反思》,《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第2期22、刘海萍:《行政效率的层次内涵浅析》,《社会主义研究》,2007年第1期23、李军鹏:《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公共行政体制》,《新视野》,2007年第1期24、罗哲、易艳玲:《基于CIPP模型和柯式模型构建我国公务员培训评估体系》,《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4期25、刘昕:《我国政府绩效管理中亟待梳理的几个关键问题》,《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4期26、邱法宗、张霁星:《关于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系统构建的几个问题》,《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3期27、卓越:《政府绩效评估指标设计的类型和方法》,《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2期28、肖茂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思路与对策》,《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6期29、邱鸿峰、杨松:《网络传播、公共领域与行政控制》,《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6期30、龙丽民、李云庆、王丰:《我国城市居住空间的公共政策引导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6期31、赵丽、呼旭光:《浅析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经济问题》,2007年第5期32、杨清:《中共执政方式的转变与公民权利的发展》,《政治学研究》,2007年第1期33、彭光煜:《创新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江苏农村经济》,2007年第5期34、曾望军:《论我国社区自组织的自治困境及其成因》,《理论与改革》,2007年第3期35、陈辉:《论公务员使命管理》,《理论探讨》,2007年第3期36、彭荣昭:《“市镇制”的构想》,《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5期37、李俊清:《中国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前瞻》,《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5期38、周志忍:《政府绩效管理研究:问题、责任与方向》,《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12期39、汪玉凯、黎映桃:《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从标准、指标和制度视角的分析》,《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12期40、秦晓蕾、王强:《国家公务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实证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7期41、卓越、赵蕾:《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双导效应》,《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5期42、胡宁生:《构建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体系》,《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3期43、沈传亮、王伟:《公务员群体的职业地位分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44、陈振明:《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6年12期45、林尚立:《公共管理学:定位与使命》,《公共管理学报》,2006年第2期46、燕继荣:《治民·治政·治党——中国政治发展战略解析》,《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47、胡象明:《行政管理全球化:特点、动因及其意义》,《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12期48、竺乾威:《执行长制—新西兰的政府人事管理创新》,《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7期49、应松年:《构建和谐社会与依法行政》,《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50、周志忍:《当代政府管理的新理念》,《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51、卢达元:《从行政人到道德人:公共行政道德的失范与建构》,《行政论坛》,2005年第2期52、陈炳坤:《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若干思考》,《北京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53、鲍静:《危机中的政策困境与化解:政策能力的提升》,《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54、唐文玉:《新形势下政府职能转变的五大取向》,《行政论坛》,2005年第1期55、周志忍:《公务员培训的中外比较——一些宏观层面的思考》,《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56、陈玲:《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模型与实证》,《公共管理学报》,2005年第2期57、蒋硕亮:《公务员激励不相容问题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6期58、滕玉成、周萍婉:《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山东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59、沈荣华:《美国公共行政管理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十个问题》,《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1期60、朱立言:《“公”、“私”管理之比较》,《信息导刊》,2004年第13期61、陈红太:《关于宪政问题的若干思考》,《政治学研究》,2004年第3期62、徐绍钢:《建立健全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构想》,《政治学研究》,2004年第3期63、徐延辉:《福利国家的风险及其产生的根源》,《政治学研究》,2004年第1期64、吴正、张家炳:《论政治现代化与政党政治的兴起》,《争鸣与探讨》,2004年第6期65、侯保疆:《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历史考察与反思》,《政治学研究》,2003年第1期66、王丽慧:《人文视野中的行政领导》,《行政与法》,2003年第5期67、郭济:《深化行政改革转变政府角色》,《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第4期68、陈红太:《政治体制含义之我见》,《政治学研究》,2003年第4期69、韩强:《对建立和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若干思考》,《政治学研究》,2003年第3期70、李万发:《人治·法治·德治:治理社会的三种基本方式》,《行政与法》,2003年第2期71、王邦佐:《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就及发展的路径》,《政治学研究》,2003年第2期72、彭总超:《国外立法听证制度的比较分析》,《政治学研究》,2003年第1期73、宋斌:《政府部门人力资源开发创新的动力与机制》,《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第12期74、王荣科,王辉:《论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八大关系》,《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第9期75、蒋硕亮:《国家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第6期76、王和平:《论政府信用建设》,《政治学研究》,2003年第1期77、王文科:《行政伦理建设探析》,《行政与法》,2003年第6期78、宋斌、谢昕:《政府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理念与趋势》,《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第11期79、杜钢建:《完善权力运行机制切实防止以权谋私》,《中国改革》,2002年第5期80、蔡立辉:《论公共管理的特征与方法》,《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81、张立荣:《当代中国行政制度发展的动力及目标》,《政治学研究》,2002年第4期82、王惠岩:《公共管理基本问题初探》,《国家行政管理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83、张国庆:《21世纪初中国行政改革的十大关系及政策选择》,《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6期84、王乐夫:《论公共管理的社会性内涵及其他》,《政治学研究》,2001年第3期85、张康之:《公共行政中的责任与信念》,《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86、张成福:《公共行政的管理主义:反思与批判》,《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87、陈振明:《公共管理范式的兴起与特征》,《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88、李平:《政府领导体制与行政效率研究》,《政治学研究》,2001年第1期89、张康之:《论官僚制的实践困境》,《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90、张璋:《政府绩效评估的元设计理论:两种模式及其批判》,《中国行政管理》,2000年第6期91、薛澜、彭宗超:《历史、现状与未来:中国行政管理教育发展分析》,《中国行政管理》,2000年第12期92、余可平:《全球环时代的政治管理模式》,《方法》,1999年第1期93、Reinventing the American Federal Government: Reform Redux or Real Change?Patricia W.Ingraham Public Administration , V ol. 74 Autumn 199694、Kieron Walsh《Public Ser-vices and Market Mechanisms:Competition,Contranting and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Macmillian 199595、Arie Halachmi:Reengneering and Public Management:some Issues and Considerations,in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s,V ol.61 Sept.,199596、Guy Callender & Judy Johnston:Reengineering Australian EducationSystems:the NSW Experience-Innovation orEn-ervation,in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dministrativeSciences,V ol.61,No.3,Sept.199597、Tony Bovaied & Robert Hughes:Reengineering Public sector Organizations:A Case Study of Radical Change in a British Local Authority,in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dministrativeSciences,V ol.61,No.3,Sept.1995.98、Helmut Klages & Elke Loeffler:Administrative Modernization in Germany-a Big Qualitative Jump in Small Steps,in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s,V ol.61,No.3,Sept.199599、[英]Patrick Dunleavy《Democra-cy, Bureaucracy and Public Choice》Harvester Wheat heaf 1991100、Public and Private Management : Are They Fundamentally Alike in all Unimportant Respects?Graham T.Allison Proceedings for the Public Management Research Conference November 19-20 1979101、Towards a New Public Administration H.George Frederickson “Towards a New Public Administration” byH.George Frederickson from Towards a New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 Minnowbrook Perspective edited by Frank Marini1971102、Policy Analysts:A New Professional Pole in Government Service Yehezkel Dror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27 September 1967103、Notes on the Theory of Organization Luther Gulick Luther Gulick and Lyndall Urwick,eds.,Papers on the Science of Administration(New York:Institut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1937104、Politics and Administration Frank J.Goodnow Frank J.Goodnow, Politics and Administration:A Study inGovernment(NewYork:Russell&Russell) 1900105、Breaking through Bureaucracy Michael Barzelay with Babak J.ArmajaniBreaking through Bureaucracy by Michael Barzelay with Babak J.Armajani, pp.3-9; 115-133106、The Study of Administration Woodrow Wilson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June 1887。

首都城市管理工作的成就与启示

首都城市管理工作的成就与启示

首都城市管理工作的成就与启示作者: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来源:《前线》2023年第12期[摘要] 改革开放45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城市管理领域取得长足发展、发生深刻变化。

城市管理从粗放到精细、从分散到集中、从传统到现代,经过不断的探索努力,职能体系日趋完善,城市运行更加顺畅,管理水平稳步提升,走出一条符合北京超大型城市特点规律的改革发展之路,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作出了积极贡献。

[关键词] 改革开放;首都城市治理;减量发展;未来展望[中图分类号] D6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3)12-0072-04改革开放45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城市管理工作始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城市工作及对北京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加强“四个中心”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坚持首善标准,突出问题导向,紧盯精治共治法治,强化统筹协调,踔厉奋发、勇毅前行,顺利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城乡环境更加整洁优美、清朗有序,城市运行更加平稳顺畅,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作出了积极贡献。

成就篇:伴随改革开放历程,实现高效率推动改革开放45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北京在城市管理领域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绩,城市管理能力、水平、质量和效率均得到大幅提升。

突出重大活动保障,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落实首都城市功能定位,主动践行“四个服务”,以首善标准突出抓好重大活动环境整治、景观布置及城市运行服务保障,出色完成党的十八大、党的十九大、APEC会议、G20峰会、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新中国成立65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世园会、建党100周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一系列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任务,受到中央国家机关、市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如何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精选5篇)

如何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精选5篇)

如何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精选5篇)申论热点: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关键词】社会体制改革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现代社会组织体系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社会治理激发社会组织和活力【热点背景】记者: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要内容,同时,还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这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郑昌华:总目标揭示的是改革的根本方向,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引领。

《决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中明确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对整个国家制度体系和制度执行能力建设提出的目标,其中,国家治理体系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

由此可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总目标与分目标、总体布局的体系与一个方面的体制的关系。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记者:以前我们更多地讲社会管理,现在提出社会治理,二者有什么区别?从讲社会管理到提出社会治理,我们经历了一个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化的过程。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新要求。

从社会管理转向社会治理的创新,并强调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一方面是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总目标相呼应,另一方面是适应新形势下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形式发生深刻变动、社会管理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需要,说明我们党对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有了一个新飞跃。

记者: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适应新形势,以深化改革创新社会治理?郑昌华: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从各个方面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

首先,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要基于对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科学认识,对传统社会管理方式实行重大变革,实现社会治理方式的转变。

财政补贴将减少 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方案再度启动

财政补贴将减少 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方案再度启动

财政补贴将减少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方案再度启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沈荣华认为,此次公车改革实现了从长期议论到具体实施的跨越,“是巨大的历史性进步”,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从自身改革做起,加强廉政建设,勇于担当,推进改革的力度和勇气。

办事员三周年按科员对待;科员五年按副科级对待;副科级十周年按正科级对待;正科级十周年按副处级对待;副处级十周年按正处级对待;正县级十五周年按副厅对待;副厅级二十周年按正厅级对待;初次套改以累计年限对应的职务待遇确定基本工资。

临近年末,一度踯躅不前的涉及3000多万人利益的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再度提上日程。

本报获悉,目前,中编办、人保部等相关部委正在抓紧制定《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与这一文件一并制定的还有一份《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

这两份文件将成为下一步事业单位工资改革的指导性文件。

另据了解,一些部委已经按照国务院相关部署,对其下属事业单位在资产清查、财务监管、划拨转让、人事编制等方面展开工作。

这是在为上述两份文件出台后,全面展开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做准备。

中国拥有事业单位大约126万多个,从业人员3000多万,70%以上为技术人员。

这些事业单位大体可以分为"参公(即参照公务员)"、"全额拨款"、"财政补贴"、"自收自支"四类。

知情人士透露说,在推进工资改革过程中,"财政补贴"的事业单位获得的财政支持将会逐步减少,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将会被最终推向市场,不过在此之前,仍将获得一定的"过渡期"。

而"参公"和"全额拨款"类的事业单位,短期内相对较为"保险"。

此外,一些事业单位还将被重组或剥离。

“现在的事业单位,有事业编制、聘用合同制、临时工等多种身份,管理和执行方面的问题非常突出。

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摘要]随着当前我国社会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地增长,如何进行政府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公众关注的热点。

但总体来说,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建构和具体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疑惑和问题,与人们的最初预想还存在一定距离,而解决此类问题的主要思路是统一规划、加强公共参与和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突出问题;解决思路一、当前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所谓服务型政府,也就是为公众服务的政府。

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中,把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并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公正执法为标志,并承担着相应责任的政府。

服务型政府的重点是以公民为中心,以满足公民不断增长的、日益多元化的公共需求为目标的新的治理模式。

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要实现政府本位向社会本位的转变,由官本位向民本位的转变,由管制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转变这三个根本转变过程。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政府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方向,也是我国现阶段市场化改革的客观要求,它标志着公共行政价值的根本转变。

正是由于具有如此重要的战略地位,当前服务型政府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各级政府行政改革的热门话题。

但是,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建构和具体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疑惑和问题,与人们的最初预想还存在一定距离,具体表现如下:1.缺乏统一规划。

目前各级政府均进行了服务型政府建设实践,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但这些措施大都处于比较表面的层次,有不少措施就是简单的便民措施,离真正的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

服务型政府的实践缺乏,比较盲目,只能走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这一模式。

归纳起来就是一边实践、一边探索、一边总结。

此外有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实践则是由个别领导起重要推动作用,一旦领导人工作调整或因其他事情,则服务型政府建设进程就将受到重大影响。

奎屯市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研究

奎屯市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研究

2022年12月第25卷第24期中国管理信息化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Dec.,2022Vol.25,No.24奎屯市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研究洪卫华(中共奎屯市委党校,新疆奎屯833200)[摘 要]我国要想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解决新时代城市管理面临的新问题,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

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要从不断夯实管理基础、形成治理合力、创新治理模式及转变治理理念等4个方面着手。

各地区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党建引领,提升城市智能化水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形成共建共享共治的良好局面。

基于此,文章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奎屯市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举措、面临的挑战及建议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管理;精细化管理;奎屯市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2.24.058[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2)24-0186-03 0 引 言2022年,奎屯市委、市人民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扣“丝路明珠·华美奎屯”城市定位,向平安城市、智慧城市、生态城市、创新城市、幸福城市的发展方向,加快建设“五个示范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奎屯市为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打造了市域治理示范区。

在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背景下,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打造市域治理示范区,将城市精细化管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1 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1.1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底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把握好城市发展规律,彻底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细的城市管理[1]。

市域治理示范区的打造是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社会治理进程中一个主要方面。

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促进市域治理示范区建设,从根本上体现了政府对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以及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高度重视与深入思考。

当前我国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综述与前瞻

当前我国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综述与前瞻

有法不依 、 违法不究 、 执法不严、 滥用职权等现象至 今仍不同程度地在许多地方存在。囹 当前行政执法 体制改革主要表现为行政审批体制改革 、 相对集 中 行政处罚体制改革和公安行政体制改革。 1 . 行政审批体制改革
目前我 国行 政审批 领域 内的改革主要是进 行集中审批的探索。 0 1 国务 院推行行政审批 20 年 制度改革 , 特别是行政许可法生效 以后 , 各地普遍 设立了集中办理行政许可的行政服务 中心 。行政 服务中心仅承担行政许可的协调 、 管理、 监督和服 务职能 , 并不具有行政许可的主体资格。[ 4 1 尤为引人关注的是 ,0 8 四川省成都市武 20 年 侯区行政审批局成立 ,主管全区行政审批事项办 理工作 , 这是我 国目前唯一的一个行政审批局。 根 据 《 成都市武侯 区行政审批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 和人员编制规定》 ,原来 由 2 家部门承担的行政 0
式: 其一 , 以北京等直辖市以及海南省为代表 的行 政管理模式 ,即这些地区行政管理层级就是省直
} 本文为 2 1 四川省社科 重点项 目“ 0 0年 地方行政体制改革涉及 的组 织法问题研 究” 批准号 :C 0 0 1 阶段性研 究成果。 ( S 1A 1 )
研 究综述
当代社科视野 21 年第 9 01 期
的重 要组成 部 分 。 20 从 0 5年 国务 院批 复上 海浦 东
政府体制模式, 也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 自 20 年国务院层面的大部制改革实施 以来 , 从 08 全国各地的大部制改革就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当
前各地开展大部制改革主要有如下一些特点 : 1 . 大幅度精简机构。改革后 , 各省( 、 ) 区 市 政 府厅局级机构得到不同程度 的精简 ,全国共减少 厅局级机构 8 0多个 , 其中 , 吉林 、 天津 、 北京均减 少7 个左右 。 例如 ,0 9 20 年北京政府机构改革后 , 调整 优化 了 1 9个部 门 , 减 少议 事协调 机构 和l 共 临 时机构 2 个, 7 精简比例达 3 .%。 2 5 2 大部 门、 . “ 大厅局” 亮相。机构改革后 , 由于

【最新精选】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其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借鉴意义

【最新精选】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其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借鉴意义

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借鉴意义【1】【摘要】20世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为了摆脱“福利国家”带来的困境,进行了持续的改革,在这过程中形成了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吸收五六十年代兴起的公共选择理论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同时又将私营企业的管理方式、技术和方法应用于政府管理,以解决政府行政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它以经济学为基础,以政府市场的协调为核心。

新公共管理与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相比,它在研究范围、方法、理论基础等方面都有很多的创新之处。

它的理论及实践对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政府也在不断改革之中,但是在我国政府改革过程中却存在着许多问题。

虽然新公共管理运动是西方国家为了政府改革兴起的,但同样对我国的政府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只要我们能够积极的借鉴其适合我国国情的地方,新公共管理理论一定会给我国的政府改革提供许多卓有成效的建议。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理论西方国家政府改革【Abstract】Nineteen eighties, the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in order to get rid of" welfare state" in trouble, for the reform, in the process of the formation of a new public management theory.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theory to absorb fifty or sixty of public choice theory and new latitudinarian economics theory, at the same time the private enterprise management, technology and method used in government management,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to resolve the various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It is based on the economics, with the government as the core market coordination. New public management and the traditional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ory is compared, in its research scope, method, theory basis, there are a lot of innovation. Its theory and practice of western countries' administrative reform plays a great role in promoting. Compared with western countries,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government also is in ceaseless reform, but in the government reform in china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Although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movement in western countries is rising to the government reform, but also for China's government reform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s long as we can adopt the suitable national conditions of our country place,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theory will give China's government reform provides a number of very fruitful suggestions.【Key words】New public management; Western countries;Government reform一、导论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面临一系列的政府危机,包括财政危机,管治危机,信用危机等等。

我国地方行政区划调整问题研究

我国地方行政区划调整问题研究

我国地方行政区划调整问题研究随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地方行政区划调整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地方行政区划调整,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根据国家的战略目标和需要,对地方行政区划进行合并、划分、调整和改革,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和国际环境的变化。

地方行政区划调整对我国的改革发展和提升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任务。

我们有必要对我国地方行政区划调整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探讨其影响因素、合理性、方法和路径,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一、我国地方行政区划调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地方行政区划是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范畴。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方行政区划也在不断变化和调整之中。

地方行政区划的调整不仅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环境变化的需要,更是提高国家治理效能和服务水平的需要。

而且,由于历史遗留和地域差异等原因,我国的地方行政区划现状存在一些不合理性和矛盾性,有的地方行政区划甚至成为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障碍。

进行地方行政区划调整,是我国政府的一项紧迫任务和基本职责。

1.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地方行政区划是国家行政管理的基础,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

合理的地方行政区划设置能够为区域协调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调整和完善地方行政区划,有利于促进各地区间的协调发展,加快落后地区的发展步伐,实现全国各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 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

地方行政区划是行政管理的基本单位,合理的行政区划设置能够更好地为政府提供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效能,推动政府职能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和提升。

通过地方行政区划的调整,可以更加精准地为民众提供服务,减少行政管理的成本和浪费,提高政府运行的有效性和公信力。

3. 优化政府管理结构。

地方行政区划调整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我国地方服务型政府的建构与调整

我国地方服务型政府的建构与调整

一、地方服务型政府探索实践
政府服务是政府的题中应有之义,并非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创新概念。从本质上讲,政府就是为 服务民众而协调社会,为服务社会而解决问题,政府如果没有服务内涵,实际上就失去了存在的必 要,甚至会变成“利维坦”式的怪物。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更应该从内而外地履行服务职能。我 国地方政府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进程中,种种成就都说明了政府服务的努力。当然,也存在种 种矛盾与冲突。由此。突出了服务型政府建构调整的必要,这是应对现实、顺应时代的现实性与战略 性使命。 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官方命题,由2004年温家宝在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
负面效应,忽视公众感知的行为取向导致日益严重的群体f生事件,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转向为公众
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公共服务上来。我们党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我 们党十八届三中全会设法治型的 角度,再次将建设服务型政府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建构服务型政府不仅是一个出现频率最多的概 念之一,还从过去学界的呼吁倒逼政府行为,开始从被动适应转变为积极主动创新,各地政府为不 断满足民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而努力。以行政服务中心的发展为例。从构建一个平台,到逐步以自 身行为改变政府形象。乃至推动政府职能有效整合。尽管各地形式不同,但是,在为民众提供全方 位、快捷式服务的流程中。竞高度一致地表现为主动、公开、透明、热情。尤其是各地行政服务中心窗 VI之间的协同活跃,引发了部门之间的大部制探索,一定程度填补了原来政府部门之间的缝隙,展 现出整体性、便捷性、连贯性、统一性特点,有效实现了公共服务的增量与优化。 第二.由理念诠释转向具体实践。服务型政府源自西方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公共管理与新公共 服务理论。其实.我们党早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视为政治宗旨与执政理念。当下,在改革推动 下,地方政府已经从理念诠释转向具体行动。政府理念转变就是将服务的基本价值内化为政府官员 头脑中的思想,这不是一件朝夕之间就能办成的事,需要一个长期普及与深人人心的过程;政府理 念转变就是要将自身角色实现从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身份转型,并在具体环节与节点上寻找突破口, 逐步变成可操作的机制与流程,进而演化成公务员的基本职责与考核标准;政府理念转变就是要将 服务理念外化为体制与机制,并将公示制、承诺制、督查制、考核制、淘汰制与服务具体化、规范化相 连。将行风评议、个人述职、行政问责等环节视为唤起公务员深入基层、深人群众、了解实际、服务民 众的制度推力。从实际来看,地方政府在服务型政府建构过程表现出来的丰富多彩格局,说明地方 政府的创新行动仍然停留在机制创新层面,没有突破工具性的实用主义特征。如何推动服务型政府 建构向纵深发展.“既是我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根本方向,也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和重

最新整理《地方政府改革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书评.docx

最新整理《地方政府改革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书评.docx

最新整理《地方政府改革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书评《地方政府改革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书评近年来,有关我国地方政府的研究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xx,有关地方政府的话题也常常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之所以会如此,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一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政府角色和功能的转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这种成就的取得与我国地方政府有着不可分割的重要联系,地方政府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地方政府一直处在深刻的变革过程之中,这种变革最为重要的体现是地方政府在角色、功能和行为模式等方面整体上从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体制中脱离出来,并逐渐融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这一过程中,地方政府的积极功能被极大地释放出来,成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推动力之一。

这点得到了广泛的承认和赞誉,甚至被认为是30多年中国经济奇迹背后最为重要的独特的体制因素。

然而,我国地方政府角色和功能的转变同样产生了消极的影响,由于改革的不完善,地方政府腐败和地方公权力滥用也成为人们担心的重要问题之一。

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同样被很多人从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角色和功能转变的角度来加以解释。

二是世界性的地方政府改革的浪潮。

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西方国家的地方政府普遍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效率低下、反应迟钝、机构臃肿和财政赤字扩大。

面对这种困境,西方国家掀起了一场地方政府改革的浪潮,在这场改革浪潮中,各种新的理论和实践纷纷涌现并相互借鉴。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强,这一改革的浪潮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延伸。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改革也日益受到这种改革浪潮的影响,因此,如何在我国地方政府的实践的基础上,有机地借鉴西方国家地方政府改革的有益的理论和经验就成为人们非常xx的问题。

学界对于地方政府问题的xx和研究一方面既彰显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尤其是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历程后,地方政府到底应该如何进一步深化相关的改革,应该如何更好地扮演和规范自身的职责与角色,从而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推动地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这是目前学界需要认真思考的话题。

城市化进程中地方政府的角色及治理转型

城市化进程中地方政府的角色及治理转型

二 、我 国城 市化 中地 方政 府 的角 色定 位
土地征收是城 市化过程 中最 重要的两方面工作 ,由于备方主 在城市化 的过程中 ,空 间要素会 发生加大变化 ,人口与 体的利益 意识 不断增强 , 很容 易出现恶性事件 。解 决这些纠
( 一 )政策的制定者

1 1—
纷是确保 城市安定发展 的重要路 径。政府部 门应作为公共 利 企业方面的掠夺行为就 会持续很长 ,这些政府也 比较重视地 益 的代表者 ,积极协调多方 间的利益关系 ,特别是保护弱 势 方的经济建设 工作 , 但 是所 投入的资金在市场机制 效率不佳
城 市化进 程 中地 方政 府 的角色及治理转型
◎ 吴家的城市化水平是其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近些年来,我国全面开
展城 市化建设工作 ,城 市化水平有 了很 大提升 。我 国政府 高度重视城 市化 建设 工作 ,将城 市化列为 国家发展 的重要战略举措。 城市化与地方政府 治理 工作有 着千丝万缕的关 系,可 以说 ,城 市化 的过程就是地 方政 府重新角 色定位与治理转 变的过程 。在
( 四 )各种 纠纷 的仲裁 者 在城 市化的进程 中 , 各 种利益与资源 需要 合理分配 ,这 在城市化 的过 程中 ,地方政府职 能面临着新 的挑 战 ,这 种情 况下地方政府 必须重新进行 自我 定位 ,梳理其职 责 ,从 个过程 中纠纷是在所难免 的 ,地方政府部 门必须 要承担各种 纠纷 的仲裁者 ,有效地阻止 矛盾 的进一步激化 。房 屋拆迁与 而有 效地加快 我国城市化的进程 。
政治 、人口等多方面资源都 会发生变化 ,给地 方政府治理带 利 益。地方政府应做 好前瞻 』 生的规划 作用 ,充分发挥其在 组 来 巨大挑 战。地方政府必须重 新进行角色定位 ,及时转变治 织与 协调方面 的优 势 ,科学制定各种 规章制度 ,从整体上把 理理念与 方式 ,只有这样 ,地 方政府才能在城市 化的过程 中 握城 市发展的 方向。针对土地征收 、房屋 拆迁等具体工作 内 妥善处理各个要素 间的关系 ,积极推进城市化工作 。 容应 制定合理 的补 偿制度 ,确保相 关人的合法权益 。从政 策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重点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重点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重点摘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适应时代发展和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是促进政府职能完善和发展的管理需要,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改革道路的重要途径。

本文在探究行政体制改革的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和重点,并针对中国政治改革现状,根据具体实际提出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和基本对策。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核心;重点一、行政改革的内涵行政改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在政治学概念中,狭义的行政改革指的是对政府行政体制、部门的改革以及机构职能的转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政治后盾。

而广义的行政改革泛指政府行政部门为追求行政效率的提高而对行政体制、行政方式方法及重大原则等方面的变革。

行政改革是政治改革的要素之一,在我国,行政改革一般是指在政府行政管理领域,为提高行政效率、规范行政职责、改革落后的行政方式,建立起的合理有效的行政体制行为。

在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进程中,行政改革主要有突变式和渐变式改革,是由改革的阻力来确定的;每个国家有不同的政治环境和发展模式,在政治经济体制有差异的前提下,对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主要有调试型改革,转轨型改革和发展型改革三方面。

2020年,我国政治改革的发展目标是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目标,摒弃旧制度,建立新制度,进一步优化政府结构,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方面,始于改革开放时期,现如今,中国政治发展进入新常态,在提倡国家宏观政治战略背景下,对行政管理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行政管理者要突破“天花板”,转变政府只能,在中国改革转型时期实现宏观管理思路的创新,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分析和选择,找到最适合自身行政管理的创新模式,打造不一样的政治治理体系,释放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生态转变的信号。

属地管理社区治理中物业管理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属地管理社区治理中物业管理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属地管理社区治理中物业管理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我国政府的行政管理机制有垂直管理体制和属地管理体制。

国内的物业管理工作,政府行政管理采取的是属地管理机制,本文主要通过对属地管理机制下社区治理中物业管理相关问题的分析,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以期实现社区共建、共治、共享。

标签:属地管理;社区治理;物业管理;问题与措施我国政府的行政管理机制有垂直管理体制和属地管理体制,以中央垂直管理为例,在垂直管理体制下,中央政府部门对于其在地方设立的分支机构实行垂直领导,垂直管理机构不列入地方组织的序列,而是属于政府组织的范畴,只在遵守法律和政策方面受到地方政府的监督,在功能上执行政府的指令而不受政府的干预(董娟,2009.2011:沈荣华,2009)。

在属地管理体制下,由地方政府来管理地方的职能部门,地方职能部门受到地方政府和上级部门的双重领导,地方政府通过自己掌握的“人、财、物”等大权有效控制地方职能部门,使其在功能上执行地方政府的指令(尹振东,2011a:尹振东等,2011b)。

我国大多数部门实行的是属地管理体制下的双重领导模式。

目前在国内,政府对物业管理工作,实施的也是属地管理机制,即物业管理工作受地方政府和各级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的双重监督管理。

本文主要通过对属地管理机制下社区治理中物业管理相关问题的分析,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以期实现社区共建、共治、共享。

1、属地化管理原则下社区治理中物业管理常见问题社区治理是指政府、社区组织、居民及辖区单位、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等基于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社区认同,协调合作,有效供给社区公共物品,满足社区需求,优化社区秩序的过程与机制,是治理理论在社区领域的实际运用,是指对社区范围内公共事务所进行的治理。

物业管理是指业主通过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由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相关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的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