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在中国的发展
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
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由政府机构负责管理和处理公共事务的一套规章制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也在不断演变,逐步形成了今天的模样。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出发,对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演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形成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封建社会。
在封建社会中,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以官员为主体,通过朝廷派遣官员来管理地方事务。
这种制度体系在秦朝统一六国后进一步完善,形成了分封制和郡县制两个层级。
分封制是将国土划分为若干个封地,由封君派遣自己的官员进行治理;郡县制则是在封地下设立郡县,由郡县官员负责地方治理。
二、近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演变近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演变主要起源于清朝的改革尝试。
清朝设立了将军府和总督府两个层级的地方行政机构,以减少官员的职务重叠和权力过集中。
随着清朝的衰落,西方列强的影响力逐渐增强,中国开始了一系列的现代化改革。
在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地方行政管理制度逐步走向了一个开放和多元的方向。
特别是在民国时期,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演变非常活跃,涌现出了许多新的管理模式,比如直接选举制、地方自治制等。
三、现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特点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和完善。
目前,现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主要体现在各级政府的组织架构和职能划分上。
一般来说,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由省级、地级、县级三个层级组成。
在各级政府内部,还设立了相应的部门和机构,负责管理不同领域的事务,比如教育部门、卫生部门等。
现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特点之一是权力的下放和划分。
为了加强地方自主权,政府将一部分权力下放给地方政府,使其能够更好地处理本地区的事务。
此外,现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还注重规范和法治化。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按照法律法规进行行政管理,不能随意扩张权力或滥用权力。
四、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发展趋势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呈现以下趋势:1. 加强公众参与。
中国的行政管理体系
中国的行政管理体系中国的行政管理体系是指国家对各级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组织和管理的制度体系。
它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国家治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高效性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行政管理的基本特征、体系组成、作用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论述,以对中国行政管理体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一、行政管理的基本特征行政管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管理形式,其基本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行政管理具有普遍性。
行政管理的范围涉及国家的各个领域和层面,包括政府机关、公共机构、企事业单位等。
其次,行政管理具有强制性。
行政管理以政府的权力为基础,通过制定法规、发布命令等手段,对社会进行指导和规范。
再次,行政管理具有公共性。
行政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考虑到整体社会的利益和稳定。
最后,行政管理具有延续性。
行政管理不是一次性的行为,而是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不断进行监督和调整。
二、行政管理体系的组成中国的行政管理体系由国家、省级、地市级、县级等各级政府组成,共同构建起一套科学、完整、严密的管理机制。
首先是国家级政府。
国家级政府是行政管理的最高层次,由国务院组成,负责国家政务的全面管理。
国务院下设各部委、委员会和局,分工负责各个领域的管理工作。
其次是省级政府。
省级政府在中国行政管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承担着省域内各项事务的管理和协调工作。
省级政府下设各部门和厅局,负责具体业务的管理和执行。
地市级政府是中国行政管理体系中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地市级行政区域内的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
地市级政府下设各局、办和部门,参与行政管理的具体实施。
最后是县级政府。
县级政府是行政管理体系的基层单位,负责县域内的基本公共服务和事务管理。
县级政府下设各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具体负责各类行政管理事务。
三、行政管理的作用行政管理体系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行政管理体系是中国国家治理的基础。
行政管理体系能够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实施政策和程序,对社会进行有序管理和调控,保障国家治理的正常运转。
中国古代中央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变化
中国古代中央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变化中国古代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变化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演变的重要方面,各个朝代的行政管理体制均有相应的特点,经历了不同的变化和发展过程。
这些变化不仅反映出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演进,也揭示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轨迹,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中国古代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主要阶段:封建制度初步确立阶段、集权不断加强阶段、封建体制逐渐瓦解阶段等。
在封建制度初步确立阶段,中国的政治组织主要围绕诸侯国展开,政权分散,权力分散,政权相对较弱。
封建制度的确立为中国古代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标志着中国政治制度从部落联盟向封建国家的过渡。
这一阶段的中国古代行政管理体制主要以封建君主体制为主,政治机构庞杂,权力分散,相关部门主要利用分封制度来维护集权。
随着集权的不断加强,中国古代行政管理体制逐渐走向集中化,政治组织也逐渐开始向相关部门集中。
在秦朝时期,秦始皇推行统一政权,废除了分封制度,建立了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
这一时期,相关部门的权力得到了强化,政治机构得以集中,国家实现真正的统一。
秦始皇的行政管理体制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中国古代行政管理体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随着封建制度的逐渐瓦解,中国古代行政管理体制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
隋唐时期,中国实现了两统一,建立起了严密的管理体制,促进了政治经济的繁荣发展。
唐代的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政治机构更加完善,权力更加集中。
唐代是中国封建制度达到鼎盛的时期,相关部门的权力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唐代的行政管理体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一个重要时期。
宋代是中国古代行政管理体制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在宋代,中国政治制度出现了一定的变革,主要表现为集权得以巩固,相关部门实力增强。
宋代的行政管理体制相对比较规范化,政治机构更加完善,管理体制更加科学化。
宋代政治制度的变革,为中国古代行政管理体制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国家行政管理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演变
国家行政管理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演变中国历史上,国家行政管理制度的演变经历了多个阶段,其变化不止涉及国家政治制度,还关系到社会经济和文化变革。
从封建社会到现代社会,不同的行政管理制度对国家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封建社会时期,行政管理制度主要由地方官员和皇帝统治,省、县、乡、村等级制度是基础。
这一时期的行政管理制度难以适应国家的经济发展,留下了许多不利于社会进步的弊端。
在明代,明太祖朱元璋改革干部选拔制度和任用标准,提高了官员素质,但依然无法根治腐败和官员权力滥用。
清朝时期,行政管理制度的变化较为显著。
清朝分设六部和十三衙门,设立内廷和外廷两个行政管理机构,使得行政管理机构和监察机构分离,完善了国家行政管理制度。
同时,清朝重视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公正公开,为行政管理制度的稳定发展打下基础。
在近代史上,国家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成为了不断推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自清朝末年以来,先后出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等历史事件。
这些事件极大地推动了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20世纪50年代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行政管理制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这一时期的行政管理制度充分借鉴了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确立了以无产阶级专政为核心的行政管理制度,同时采取“大锅饭”等集体化措施,以便于统一管理和分配国家资源。
1980年代以来,中国的国家行政管理制度发生了深刻变革。
在“改革开放”以后的20多年里,以“权力下放”为核心的管理改革大大地推动了行政管理制度的时代进步。
国家相对于社会的调节作用大大增强,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政府职能逐步转移,公正效率大幅提高。
至此,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历史上的大量行政管理制度的变迁影响深远。
从宋代“三省制”到明初“历制”,再到清朝时期的“六部衙门制”和“内廷外廷制”,历经千年的封建社会,在近代时期逐步顺应社会变革推陈出新。
它们共同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基础,并使得改革开放以来的行政管理制度更加灵活、公正和民主。
简述近代中国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
简述近代中国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1.引言近代中国行政管理是在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背景下不断演变和发展的。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近代中国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包括制度建设、行政理念、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
2.制度建设近代中国行政管理的制度建设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
首先是清朝时期的康乾年间,在这一时期,清政府开始重视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运作,建立了一套初步的行政管理制度。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需求,行政管理制度在民国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特别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行政管理制度得到了全面的改革和重构,建立了包括政府机构设置、公务员制度、市场监管等在内的现代行政管理制度。
3.行政理念近代中国行政管理的发展也伴随着行政理念的变革。
在早期,行政管理更注重效率和权威,强调的是政府的权力和控制。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改变,行政管理理念逐渐向着服务导向转变。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行政管理理念强调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注重公共利益和市民参与,积极推动政府与市民的互动和合作。
4.信息技术应用近代中国行政管理的另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信息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为行政管理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式。
政府部门和机构逐渐引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建立了电子政务系统,提高了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
例如,政府的在线服务平台可以方便市民办理各种行政手续,减少了时间和成本。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来更好地了解民意和社会需求,从而更好地制定政策和措施。
5.管理能力提升近代中国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也表现在管理能力的提升上。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中国的行政管理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政府部门和机构开始注重培训和人才选拔,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此外,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管理理念,也成为中国行政管理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6.结论综上所述,近代中国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是一个不断变化和适应时代需求的过程。
行政管理在中国的发展
行政管理在中国的发展系别:电信系班级:09电子政务姓名:金忠忠学号:2内容找摘:我国的行政管理学从初步发展到现在的逐渐健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行政管理在渐渐的往健全的方向发展,为此,做出了许多的努力和方式方法。
关键字:行政管理的发展、学科现在、存在问题、今后趋势正文:一、中国行政管理学的初步发展民国时期,中国行政学作为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地位已经确立,并且获得了较全面的发展。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行政学研究不仅受到学术界的重视,而且爱到政府官员的重视,成立了以政府官员为成员,以行政管理实践为研究宗旨的中国行政学会和以学者为成员,以纯学术研究为宗旨的行政学学会。
第二、出版了一批行政学著作和刊物。
第三、结合行政管理实践,研究实际问题,对推动行政改革、提高行政效率起到积极作用。
民国时期出版了大量紧密结合行政管理实践开展实际问题研究的成果,在推动“行政效率运动”、划小省区的实践、新县制的实施、保甲制度的重建、“合署办公制”等行政改革实践方面起过不少的作用。
第四、在一些高校专门建立了行政学系或专业,或在政治学专业中开始大量的行政学方面的课程,行政学教育已开始起步。
新中国建立后,行政管理学作为独立学科自1952年被取消,系统研究长期没有开展。
当然,出于实际工作的需要,对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进行过一定的研究,有的还有较大的收获。
特别是台湾省,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不仅没有中断,而且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二、80年代中国行政管理学的重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
随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加强政府管理的科学研究,推动行政体制改革和提高行政效率,已成为改革发展进程中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980年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篇讲话中指出:“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需要赶快补课。
”当时还作为政治学一个重要分枝学科的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也随之引起理论界和各级政府领导的重视。
行政管理理论历史发展历程
行政管理理论历史发展历程一、古典行政管理理论古典行政管理理论主要是指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以法国为代表的传统行政管理理论。
这一时期的行政管理理论主要集中在行政机构和规范化行政管理上。
传统行政管理理论主要有马克斯·韦伯的官僚理论、法国《政治经济学大纲》中的行政管理原理等。
这些理论主要强调了行政机构的组织结构、职能划分和行政程序的规范化管理,强调了公务员的稳定性、专业性和效率。
在这一时期,行政管理理论主要集中在政府内部行政机构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模式上,主要是为了解决政府行政管理中的效率和规范化问题。
二、美国行政管理理论美国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主要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美国,特别是在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的美国。
这一时期的行政管理理论主要是以公共管理、行政组织理论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为主。
在这一时期,美国的行政管理理论主要集中在政府行政组织的设计和运作上,主要是为了解决政府行政管理中的效率、透明度和质量问题。
典型的理论代表有福利主义理论、齐格勒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韦伯的组织理论等。
三、行政管理理论的现代转向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行政管理理论开始发生了转型,这一时期的行政管理理论主要在于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和博弈理论。
这一时期的行政管理理论主要是为了解决政府行政管理中的效率、质量、参与和民主问题。
在这一时期,行政管理理论主要是集中在市场化改革、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博弈理论。
这一时期的理论主要集中在政府行政管理的社会化、经济化和民主化问题上,主要是为了解决政府行政管理中的民主、效率和参与问题。
四、当代行政管理理论进入21世纪以来,行政管理理论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新的发展特征。
当代行政管理理论主要呈现出多元化、综合化、网络化、制度化和全球化等新特征,主要是为了解决政府行政管理在全球化背景下的问题。
在当代行政管理理论中,主要的理论范式有治理理论、公共政策研究、博弈理论、社会网络分析和实证研究等。
行政管理理论的演变
行政管理理论的演变引言行政管理理论是现代社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学科领域。
它涉及到政府机构、公共组织、企业管理等方方面面,影响着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行政管理理论的演变可以追溯到古代政治家的治国理念,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现代行政管理理论。
本文将着重探讨行政管理理论的演变过程,从古代到现代,从西方到东方,梳理出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希望能够为行政管理领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古代行政管理理论的萌芽古代行政管理理论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古代各国的政治家和经济学家们。
在中国,孔子提出了“仁政”、“德治”等治国理念,强调君主应该以仁爱治国,以德行治国。
孟子则提出了“民财者,官之所取者也。
进取之于民者,征于民之货也。
”的理念,强调政府应该依靠民众,才能得到财富和权力。
这些古代政治家的理念为后来的行政管理理论奠定了基础。
在西方,古希腊的政治家和哲学家们也提出了一些有关行政管理的理论。
例如,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分权制衡的观点,认为政府的权力应该被分割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门,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和滥用。
普拉托则提出了“哲人统治”的理念,认为政府应该由智慧的哲人来管理,以确保最佳的治理效果。
古代行政管理理论虽然只是在人们的政治、经济实践中的雏形,但它为后来的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它们所提出的一些理念,在后来的行政管理理论中也得到了体现和发展。
二、近现代行政管理理论的兴起近现代行政管理理论的兴起主要是在欧洲,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封建社会逐渐崩溃,近代国家逐渐形成。
在这一时期,政府的权力得到了空前的扩张,政府机构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也急剧增加,行政管理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在这一背景下,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政府的组织和管理问题,形成了一些新的行政管理理论。
例如,韦伯提出了官僚组织的理论,强调了规范化和等级化的组织结构,以及官僚体系的特点。
泰勒则提出了科学管理的理论,强调了有效率和规范化的管理方法。
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行政管理学又称行政学,也称公共行政学或公共管理学。
它是一门研究政府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规律的科学,是国家公务员和其他公共部门工作人员必备的知识。
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20世纪初成立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在发达国家,行政管理(公共行政)已成为一个独立的,具有众多理论流派,多学科交叉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一门科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也蓬勃发展。
行政管理学在西方国家的兴起行政管理学诞生于美国。
美国的学者和改革家对此作出了重要贡献。
1887年,威尔逊发表的《行政研究》,1900年,古德诺出版《政治与行政》以及1926年怀特(Leonard D White 1891~1958)出版的《行政学导论》,对行政管理学的主要内容作了论述,使行政管理学成为一个独立的重要学科。
一、公共行政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一般认为,公共行政学诞生于美国。
由威尔逊在1887年发表的论文《公共行政学之研究》,主张政治与行政分离,首先提出了要建立一门独立的学科——行政学。
1900年,古德诺出版《政治与行政》一书,提出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现,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为公共行政学从政治学领域分离出来,建立独立的学科奠定了理论基础。
1926年,怀特出版了《公共行政学导论》,对公共行政学的主要内容作了论述,被认为是美国第一本公共行政学的教科书,同时也成为了公共行政学正式诞生的标志。
一个世纪以来,由威尔逊、古德诺、怀特等人开创的公共行政学取得了丰硕成果。
今天,公共行政学已成为大学的重要专业和有关学科的必修课程,研究机构遍及全球。
•一、公共行政学产生的条件•1、政府职能由政治统治扩大到对经济和社会事务的管理,由消极放任的“守夜人”变成积极干预社会生活的“行政国家”。
•2、行政职能加强和行政活动范围扩大,使行政机构迅速增加,行政人员队伍日益壮大;而“功绩制”的实施和“政治中立”原则的确立,更促使行政成为“非政治化”的管理领域。
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
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不断演变。
从古代到现代,不同的朝代和时期都有着各自独特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这些制度的变化反映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需求。
在古代中国,秦朝实行的郡县制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了分封制,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
这种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郡县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免,权力集中于中央,有效地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
汉朝在继承秦朝郡县制的基础上,又实行了郡国并行制。
汉初,刘邦分封了一些同姓和异姓诸侯王,导致了后来的“七国之乱”。
汉武帝时期,通过推恩令等措施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同时,汉朝还设立了刺史制度,监察地方官员,对地方的治理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
唐朝时期,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实行道、州、县三级制。
道最初是监察区,后来逐渐演变为行政区。
唐朝还实行了节度使制度,起初节度使只是掌管军事,但后来权力逐渐扩大,掌握了地方的军政、财政大权,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对唐朝的统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宋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对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宋朝取消了节度使的实权,将地方的军权、政权、财权都收归中央。
地方上设立路、州、县三级,路级机构包括转运使司、提点刑狱司、安抚使司等,分别掌管财政、司法和军事,相互牵制,防止地方权力过大。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这是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又一次重大创新。
元朝将全国分为十个行省,行省长官拥有较大的权力,但同时受到中央的严格控制。
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中国社会的变革,传统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逐渐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晚清时期,开始进行一些地方行政改革,如设立新式的巡警道、劝业道等。
民国时期,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
当代中国行政管理学的发展与展望
当代中国行政管理学的发展与展望当代中国行政管理学的发展与展望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行政管理学(亦称行政学)作为政治学与管理学的交叉边缘性学科,作为与中国改革开放现实密切相关的应用性学科,在中华大地上异军突起,锋芒毕露;并且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中国行政管理学正在向新的广度与深度发展。
因此,探讨当代中国行政管理学发展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寻求中国行政管理学发展的对策,展望中国行政管理学发展的前景,便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当代中国行政管理学发展的主要成就当代中国行政管理学基本上是从“零”开始发展的。
但是在改革现实的需求、领袖权威性的倡导、传统理论的影响、国际环境的促进以及学科本身的适用性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中国行政管理学取得了飞速发展与长足的进步,为学术繁荣、人才培养及机构改革的推进作出了突出贡献。
总的说来,中国行政管理学经过20多年的研究与探索,其取得的成就主要有:政管理学课程体系与教育体系,探讨行政管理学基本理论、原则、技术、方法在我国的适用范围与条件。
一句话,行政管理学的本土化,就是要使行政管理学研究扎根于中国的土壤,解决中国的问题,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服务,体现中国的特色。
2.行政管理学的系统化。
20世纪80年代研究的重点是行政管理学基本原理的总体构建,90年代以来,行政管理学基础理论研究开始扩展到重要的分支学科与分支领域,如组织理论与组织行为学、公务员制度、行政决策学、领导科学等。
21世纪行政管理学理论将深入到其他分支学科,如行政发展与行政现代化理论、行政生态理论、行政改革理论等。
随着研究热点的多元化和向分支领域中的渗透,行政管理学的学科建设与研究范围必将趋于系统化。
3.行政管理学的综合化。
政府行政管理是一个庞杂的体系,行政管理学发展将会更多地与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等进一步紧密结合开展综合研究。
行政管理学的综合化趋势,一方面是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相互借鉴渗透,另一方面研究的领域相互交叉与部分重合,需要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
中国的行政管理体系
中国的行政管理体系篇一:中国的计量行政管理体系中国的计量行政管理体系中国的计量行政管理体系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计量行政管理部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计量行政管理机构所组成。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是国务院统一管理标准化、计量、质量工作并行使执法监督职能的直属机构。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有关计量工作的主要职责是:■制定计量事业发展规划、计划,参与计量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制、修订并组织实施■负责推行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建立和监督管理国家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负责管理国家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的鉴定、审查和发证工作■组织制、修订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计量检定规程和计量技术规范并组织实施。
■组织、管理全国量值传递,负责管理全国计量标准考核和计量检定人员考核工作。
■组织制定市场计量行为规范,规范市场计量行为;管理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工作;组织计量仲裁检定,调解计量纠纷。
■依法监督管理全国计量器具,负责计量器具的型式批准、许可证发放、进口审查及质量监督抽查。
■负责管理国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和全国计量授权工作,规范社会公正计量服务机构。
■监督、管理全国工业计量工作,指导企业加强计量技术基础,开展计量增效活动,建立计量自律机制。
■依法对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进行计量认证。
■负责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中国秘书处和国际米制公约组织(CGPM)、亚太法制计量论坛(APLMF)等的对口业务工作。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内设计量司,负责管理全国的计量工作。
计量司下设计量管理处、法制计量处、量值传递处、单位制办公室。
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是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主管计量业务的职能机构,业务上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领导,各省级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内设计量处,负责在本省范围内贯彻执行计量法律、法规,推行法定计量单位,组织建立、审批本省最高计量标准,实施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制造、修理许可证的发放、开展量值传递,查处商品量和市场计量违法行为等。
中国行政管理征文
中国行政管理征文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行政管理已经成为我国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之而来的是行政管理的全面深化,这需要我们不断探讨和完善行政管理的相关制度和机制。
因此,本文就中国行政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进行简要探讨。
一、中国行政管理的现状中国行政管理制度始于20世纪初期,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体系,包含政府领导、行政机构、公共服务机构和国企等各个角色。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行政管理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就,特别是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
政府加强了对国家安全、社会和经济等重要领域的管理,并且不断完善了各种法律法规,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提高了治理效能。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行政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例如,一些行政程序复杂、难以理解,有些行政处罚过于严厉,影响了公众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此外,存在一些部门缺乏效率,权责不清等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行政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行政机构重叠,职责不清。
围绕着同一问题,许多部门陆续制定出了不同的规定和指导意见,导致了政策重叠,权责不清。
2.行政干预过多。
在一些领域中,政府过多的干预使得市场经济中的市场机制不够自由,破坏了民营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影响经济发展。
3.行政执法不公。
对于某些事情,一些人会被给予更宽容的政策和待遇,而另外的人则会受到不公正的法律处理,这种不平等的执法使得人民难以信任政府。
三、未来发展为了更好地应对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未来需要扎实开展以下方面的工作:1.制度创新。
加强行政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特别是在政策重叠、权责不清等问题方面加强制度创新和改善。
2.基层责任制。
还需要加强基层行政管理,推进网络政务和信息化政务,实现行政管理创新。
3.权力监管。
加强行政权力监管,注重对政策、行政行为的监督和评估,防范行政侵权。
综上所述,中国行政管理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对行政管理的需求,我们需要加强制度创新,提高行政效率和透明度,进一步优化行政管理,确保行政管理的公正性、公平性和高效性。
行政管理中的农业发展与农村振兴
行政管理中的农业发展与农村振兴近年来,农业发展与农村振兴成为了中国政府的重要议题。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中国的农业发展一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面临着人口流失、农业产能下降等问题。
因此,行政管理在农业发展与农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行政管理在农业发展中扮演着引导和规划的角色。
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为农业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例如,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如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农业科技创新政策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有助于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其次,行政管理在农村振兴中起到了组织和协调的作用。
农村振兴需要各个部门的合作与协调,而行政管理机构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例如,行政管理机构可以协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市场开拓等工作,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行政管理机构还可以组织农民培训、技术指导等活动,提升农民的素质和技能,为农村振兴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此外,行政管理在农业发展与农村振兴中还承担着监督和评估的职责。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监督和评估,确保农业发展和农村振兴工作的顺利进行。
例如,行政管理机构可以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监督,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行政管理机构还可以对农村振兴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然而,行政管理在农业发展与农村振兴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行政管理机构的能力和专业水平不足,导致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不够精准和有效。
其次,行政管理机构之间的协调和合作存在不足,导致农业发展和农村振兴工作的推进缓慢。
最后,部分地方政府在农村振兴中存在着重视城市发展而忽视农村发展的问题,导致农村地区的发展不平衡。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行政管理机构需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水平。
同时,各个部门之间需要加强沟通与协作,形成合力推动农业发展与农村振兴。
此外,政府还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扶持,提升农民的生产能力和素质。
中国行政管理理论前沿
中国行政管理理论前沿在当今社会,行政管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正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
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国家,其行政管理理论也在不断地前进和拓展。
本文将从中国行政管理理论的现状入手,探讨其前沿发展趋势,并对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中国行政管理理论的现状中国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中国建立了自己的行政管理学专业。
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管理理论迅速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知名学者和专家,为中国的行政管理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行政管理理论主要依托于西方国家的理论基础,同时又结合了中国的国情和文化特色,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理论体系。
中国行政管理理论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概括:1. 理论基础日益丰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深入,中国行政管理理论的基础日益丰富,形成了一系列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如政府绩效管理、行政改革理论、行政权力制约理论等。
2. 重视实践研究:中国行政管理理论在学术研究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实践的研究,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式,促进了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的相互渗透。
3. 倡导民主参与:中国行政管理理论开始逐渐倡导民主参与的理念,提出了一系列加强政府与公民之间互动关系的理论观点,重视公民参与政府决策和公共事务管理。
4. 推动科技创新:中国行政管理理论不断推动科技创新与发展,将信息技术与行政管理相结合,提出了许多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行政管理理论和实践方法。
中国行政管理理论前沿的趋势在当前背景下,中国行政管理理论前沿的趋势主要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强调政府治理能力建设:随着社会治理结构的变革和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中国行政管理理论前沿将更加重视政府治理能力建设,研究如何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和治理能力,建设现代化政府。
2. 探讨政府社会责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中国行政管理理论前沿将更多地探讨政府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服务职能,提出政府应对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促进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
行政管理学的创立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行政管理学的创立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一、行政管理学的创立及其缘由(一)行政管理学的创立行政管理实践活动古已有之,我国很早就大讲治国之道,积聚了丰富的参考资料,如被国际管理学公认的《孙子兵法》,其实就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论述关于管理的著作,他虽然看是兵法,但纵览其内容,无论是作战篇、谋攻篇还是行军篇等等,大都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
但是作为一门专业性质的学科来学习和研究,还是比较晚的事。
虽然有外国(韩国李文永著有《﹤论语﹥、﹤孟子﹥和行政学》,东方出版社2000年译本)学者认为:《论语》、《孟子》是行政学教科书,但毕竟还不能等同于近现代意义上的行政管理学。
对于“行政学”一词,一般认为,最早是由德国学者冯·史坦因提出和使用的,他在其1856年出版的著作《国家学说体系》(1865年对内容重新修改后改名为《行政学》)一书中使用了该词。
书中虽涉及了诸多行政管理问题,但其内容主要倾向于行政法学和官房学方向(官房学主要研究如何有效地为国家管理财政、经济、行政等问题,这门学科后来逐步演变为现代所说的公共财政学)。
而作为公共行政的概念,“行政学”一词一般认为始于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美国第28任总统)1887年所著的《行政学研究》一文,该文被认为是公共行政学的开端。
继威尔逊之后,美国的另一个著名行政学家、霍普金斯大学校长佛兰克·古德诺在1900年写了《政治与行政》一书。
1古德诺提出了“政治是决定政策,行政是执行政策”这一著名的论点,即“政治与行政分离”的两分法观点,从而使威尔逊开创的行政科学正式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并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和研究。
威尔逊和古德诺两人的贡献在于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但在当时,行政管理学本身的研究内容还是局部的,缺乏系统性的研究。
之后在1926年,美国学者怀特出版了美国第一本大学行政管理学教科书《行政学导论》(怀特采用理论研究的方法来研究行政学,他把行政要素划分为四大部分:①组织原理;②人事行政;③财务行政;④行政法规。
行政管理理论历史发展过程
行政管理理论历史发展过程行政管理理论历史发展过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代的行政管理主要是指君主或官员的治理方式和方法。
在古代,行政管理的重点是统治者的权威和行政官员的执行力。
封建社会中的行政管理主要是以官僚制度为基础,官员按照封建统治者的意志进行管理和管理。
在农业社会中,行政管理通过对土地和人口的统治来维持社会秩序。
在这个时期,行政管理主要是对下级官员的委任和监督,而对于社会公众来说,行政管理的作用并不太明显。
进入现代社会以后,行政管理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逐渐形成了独立的理论体系。
在现代社会,行政管理主要是指政府的管理行为和管理体系。
在现代社会中,行政管理的规模和范围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扩大,政府需要通过行政管理来实现国家的治理和社会管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行政管理的内容和方法也在不断地发生变革和创新。
行政管理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传统行政管理期。
在这个阶段,行政管理的主要特点是官僚主义和职能主义。
在这个时期,政府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官僚机构和职能部门来实现的。
行政管理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有序的社会和有效的政府,主要是通过行政规章和行政命令来实现。
在这个阶段,行政管理的理论主要是以法治和规章制度为基础的,政府的权力主要是通过行政法规和行政手段来行使的。
这个阶段的行政管理主要是以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为基础的,政府对社会的干预力度比较大,而对社会公众来说,行政管理的作用并不太明显。
第二个阶段是现代行政管理期。
在这个阶段,行政管理的主要特点是效率和绩效。
在这个时期,政府的管理主要是通过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来实现的。
行政管理的目标是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和管理能力,主要是通过改革和创新来实现。
在这个阶段,行政管理的理论主要是以科学管理和绩效管理为基础的,政府的权力主要是通过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来行使的。
这个阶段的行政管理主要是以现代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为基础的,政府对社会的干预力度逐渐减小,而对社会公众来说,行政管理的作用逐渐显现出来。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历史、现状和趋势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历史、现状和趋势一、行政体制的基本问题: 回答一切问题的基本思路只有先回答了行政体制所包含的基本问题, 才能更好地回答一切有关行政体制的问题。
概而言之, 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据法律法规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
围绕行政而形成的行政管理体制, 具体包括行政职能、行政组织、行政组织与行政领导体制、行政运作机制等诸方面的制度构成。
这么说来, 行政体制改革其实就是在处理政府职能范围(市场还是计划)、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调整社会管理的重点、调整政府机构的设置、数量等方面的。
因此, 回答本题目可以基本上从上述几个方面出发。
二、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背景: 认识历史和现状以及趋势的基础显然, “改革”必须有个对象, 改谁的革?对于中国行政管理体制而言, 其实一直处于变革的过程中。
因为随着时代的不同、随着具体历史任务以及高层管理者管理理念的不同, 我们的行政体制一直在变。
不过, 就本题目而言, 改革的对象指的是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计划性行政管理体制”。
因此, 我们在这里先简单谈谈中国行政管个体制的这个背景——计划性行政管理体制。
(一)计划性行政管理体制产生的几个依据第一, 计划性行政管理体制产生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党的领导理论都在计划性行政管理体制中有所体现。
尤其是党的领导理论体现的最为明显。
这种特征本无可厚非。
不过需要指出: 党的“事无巨细”的领导在行政管理体制中变成了“党政不分”, 遏制了行政积极性。
第二, 计划性行政体制产生的经验基础1: 革命政权中的行政实践如, 延安时期、江苏瑞金时期等革命政府在根据地开展的行政管理都为新中国改革开放前的行政管理体制奠定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和经验。
需要指出, 由于革命时期情况特殊, 行政管理体制的“集中性”较强, 而民主性相对较弱。
第三, 计划性行政体制产生的经验基础2: 苏联模式这一点最好理解, 中国改革开放前的管理体制与苏联的“一大二公”性的管理体制几乎无二致。
中国古代的制度演变
中国古代的制度演变中国古代的制度演变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历史过程,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更迭和政治、社会的变革。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制度相继出现,演变出独特而又多样的政治制度、行政管理、军事制度等方面。
一、政治制度的演变1. 朝代更迭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演变以朝代更迭为主线,每个朝代都带来了新的政治制度。
从殷商、西周、东周到秦汉、唐宋、明清等朝代,每个朝代的政治制度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动态。
2. 封建制度封建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形式之一,它建立在君主权威和世袭制基础上。
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君王与贵族之间的主仆关系,君主掌握政权,贵族享有特权。
3. 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从封建制度到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中央集权制度强调君主权力,通过设立官僚机构,加强对地方行政的控制和管理。
这种制度的代表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的秦朝。
4. 分权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也出现了分权制度,即将权力分散到地方政权和地方贵族手中。
这种制度的代表是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刘宋、南梁等政权,地方政权在一定程度上独立于中央政权。
二、行政管理的演变1. 太守制度中国古代的行政管理演变经历了从太守制度到州郡制度的过程。
太守是古代行政区域最高的政务官员,负责统治地方的行政、军事和司法事务。
2. 州郡制度州郡制度是中国古代行政管理的一种形式,通过设立州、郡来管理地方事务。
这种制度的运行依靠官员的选拔和考核,注重地方行政的稳定和效率。
3. 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行政管理方式。
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为官员的选拔和提升提供了标准和程序。
科举制度的建立使得政府官员的选拔更加公平和规范。
三、军事制度的演变1. 分封制中国古代军事制度最早是以分封制为主,君主将土地分封给贵族,贵族负责组织和管理军队。
这种制度的问题是军队的忠诚性以及统一性的不足。
2. 征兵制度征兵制度在中国古代军事制度的演变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征兵制度是通过征募平民充实军队的方式来提高军事力量,保卫国家的安全。
简述近代中国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
简述近代中国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
近代中国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
当今,中国在行政管理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近代中国行政管
理的发展趋势,可以总结为三大方面。
首先,中国对行政管理的法制化进程加快。
在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中国不断增强法制化建设,通过修改和制定行政相关的政府法规,使行政管理的法律意识不断加强,形成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其次,中国在行政管理的现代化进程迅速推进。
从传统的行政管
理模式,到市场经济改革后引入的现代化模式,再到现在全面深入推
进依法行政,中国行政管理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
最后,中国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政府加大对新
型行政管理理论、技术、工具的引进和发展,扩大了行政管理科学化
的空间。
总的来说,中国近代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是法制化、现代化和科
学化的协同发展,为政府行政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保障。
今后,
中国将持续加强行政管理法制化、现代化和科学化,为人民群众提供
更多更好的政府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管理在中国的发展系别:电信系班级:09电子政务姓名:金忠忠学号:200992130109 内容找摘:我国的行政管理学从初步发展到现在的逐渐健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行政管理在渐渐的往健全的方向发展,为此,做出了许多的努力和方式方法。
关键字:行政管理的发展、学科现在、存在问题、今后趋势正文:一、中国行政管理学的初步发展民国时期,中国行政学作为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地位已经确立,并且获得了较全面的发展。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行政学研究不仅受到学术界的重视,而且爱到政府官员的重视,成立了以政府官员为成员,以行政管理实践为研究宗旨的中国行政学会和以学者为成员,以纯学术研究为宗旨的行政学学会。
第二、出版了一批行政学著作和刊物。
第三、结合行政管理实践,研究实际问题,对推动行政改革、提高行政效率起到积极作用。
民国时期出版了大量紧密结合行政管理实践开展实际问题研究的成果,在推动“行政效率运动”、划小省区的实践、新县制的实施、保甲制度的重建、“合署办公制”等行政改革实践方面起过不少的作用。
第四、在一些高校专门建立了行政学系或专业,或在政治学专业中开始大量的行政学方面的课程,行政学教育已开始起步。
新中国建立后,行政管理学作为独立学科自1952年被取消,系统研究长期没有开展。
当然,出于实际工作的需要,对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进行过一定的研究,有的还有较大的收获。
特别是台湾省,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不仅没有中断,而且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二、80年代中国行政管理学的重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
随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加强政府管理的科学研究,推动行政体制改革和提高行政效率,已成为改革发展进程中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980年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篇讲话中指出:“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需要赶快补课。
”当时还作为政治学一个重要分枝学科的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也随之引起理论界和各级政府领导的重视。
中国政治学会1982年和1983年分别在上海和北京举办讲习班,开始讲授行政管理和人事管理等课程。
1984年7月,中国政治学会、中国法学会和天津行政学会在天津召开了“行政科学学术讨论会”,积极倡导开展对行政管理科学的研究。
特别是在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重视和支持下,1984年8月由国务院办公厅和劳动人事部在吉林市召开的“行政管理学研讨会”,对我国行政管理的重建和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次会议由部分省、市政府领导和理论工作者共同参加,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了开展行政管理科学研究的有关问题,论证了开展行政管理科学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了我国行政管理科学应予研究的主要课题及指导原则,提出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体系,为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法制化、现代化服务。
会后,形成了会议纪要,向国务院领导作为汇报,汇编了《中国行政管理学初探》论文集,1984年12月31日在北京成立了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筹备组。
学会筹备组成立后,配合各项改革,积极开展工作,进一步推动了我国行政管理科学研究的发展。
80年代,我国行政管理学发展状况表现为以下八个方面:(1)行政管理学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的重视。
这是一个重要的观念尤其是领导干部的观念转化,它成为推动了我国行政管理科学研究和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的思想动力。
(2)许多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了行政管理学会。
(3)探讨行政改革的现实问题,开展研究行政管理科学的活动日趋活跃。
(4)出版了一批行政管理学的著作,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一些成果。
(5)行政管理刊物日渐增多,质量不断提高。
建国以来,行政管理综合性专业刊物一直是空白。
(6)行政管理教育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一是创办行政管理院校;二是在高等院校中,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兰州大学、郑州大学等经国家教委批准,建立了行政管理学系或专业。
三是其他许多院校以及党校、干校等开设了行政管理课程。
此外,还采取办讲习班、培训班、函授、电视大学以及自学考试等多种形式,广泛传授行政管理学知识。
这样,行政管理教育迅速等到恢复和发展,教学和科研队伍初步形成。
(7)行政管理研究机构不断增加。
许多省市政府部门都加强了行政管理和人事管理的研究机构和人员。
(8)国际学术交流日益增多。
除经常性的互访日益增多外,1989年7月我国派代表团参加了在摩洛哥举行的国际行政学会21届大会,会议期间,国际行政学会执行委员会和理事会均以多数票通过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会员国,1990年3月,国际行政学会第66次执行理事会正式通过接受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为“全国性团体会员”。
此后,还加入了“东方地区行政组织”,成为会员国。
三、目前中国行政管理的学科现状与发展趋势概观进入90年代,尤其是随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和深入,政府管理改革问题或行政体制改革问题相当程度上成为改革的焦点,因而行政管理的研究日益受得重视,研究规模不断扩大、研究深度不断增加,研究队伍也日益发展,学科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对正在进行的政府行政管理改革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当然,相对于现实的需要,整个研究和学科的发展还存在问题,但在人们的努力下,展现出了较好的发展势头。
(一)学科现状1、学科进展现状从学科的角度看,行政管理学科的新进展主要表现为如下方面:(1)全国各省基本上都成立了行政管理研究学术团体,一些地方成立了相应的科研机构,开始形成体系。
学术团体主要表现为各省市的行政管理学会的成立。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行政管理的研究学术团体和科研机构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其成立均由政府的办公厅发文成立,政府领导或办公厅负责人担任会长,不少省、地、市的学会设有专门办事机构,拥有固定编制,从而形成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情况:行政管理学会与政府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学会已开始成为政府工作的组成部分,也成为政府机关自我优化的装置。
(2)1997年,国家在学科调整中,在学科目录中将“行政学”、“行政管理”等统一为行政管理,并作为管理门类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
尽管至今对这一学科划分和名称仍然存在不同意见,但客观上大大提高了这一学科或研究领域的地位,促进了学科的发展。
(3)从事行政管理的教学单位不断增加。
正是在日益扩大和深入的行政管理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行政管理学科的确立,大大推进了教学的开展,至2002年末统计,全国已有133所高校设立了行政管理本科专业,而行政学院或党校几乎都有行政管理专业。
(4)从事行政管理科学研究的队伍已初步形成。
(5)行政管理学及有关分枝学科的出版物不断增加。
一是著作和专门教材大量出现。
二是专业刊物进一步增加,达80余家。
(6)从研究内容看,学科体系不断完善,研究内容与现实紧密结合,日益丰富。
2、存在问题第一、行政管理研究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较低。
一是存在学行政管理出身并从事行政管理的人才需要;二是从当代行政管理专门化技术化出发改善知识结构。
第二、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理论体系尚未建立,或者说,现有的理论体系还不能充分体现中国特色。
行政管理有共性也有个性,而作为一门应用性的管理学科来说,一定程度上个性还有现实意义。
中国是一个大国,政治体制、行政文化传统、人员素质及所处的特定的社会条件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虽然国外的行政管理理论对解决中国行政管理中的问题有参考和借鉴价值,但决不可能完全依此来解决中国行政管理中的所有问题。
同时,还由于目前虽然对国外行政管理的理论引进很多,但还没有完全的真正的消化,对中国传统的行政管理经验总结、对中国行政文化的研究也不够,因此,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反差还比较大,做为应用性学科的特点还不十分突出,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理论体系的建立还需努力。
第三、理论与实践结合存在问题。
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把行政管理现实问题作为行政管理研究的重心,这是行政管理学的价值所在。
达到这一目标包括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理论与实践的适应度问题,二是如何结合的问题。
但是,由于目前整个行政管理理论还不完全适应中国实际,缺乏应有的高度和深度,因而研究问题不深不透,且结合也处于较初浅的层次。
其表现或是只是对现行的行政管理的情况进行解释说明,或是只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拿不出观点,形不成思想,缺乏必须的理论韵味,相应的,也就失去了对实践的指导或引导。
第四、研究方法比较单一。
目前的研究大体上有两种方法,一是演绎法,论述应该是什么样子,加以推导,不是通过实践活动规律性的总结论证是什么样、为什么这样、应该怎么样、如何做到这样……因而原则多、性质多、“化”多,可操作性的东西少;二是经验总结法,实际工作如何做的,加以归纳,不能升华到理论,不能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
第五、没有指导行政管理研究加以适当分化。
目前出版的大量理论性书籍,每部书都有一套体系,都是差不多的内容,结果是实的太实,虚的太虚。
应根据不同需要,对宏观和微观、基础与应用、体制和管理方法等的研究适当分开,面对不同层次,多研究可操作性的东西。
第六、研究领域还不够宽广,研究还不够深入。
大量精力花费在写通论、导论、概论、纲要、基础这些通论性著作上,对一些应用性和急待开拓的领域还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如政策科学研究、国外行政管理实践研究尤其是结合中国行政管理的深入研究、行政制度史研究、行政文化研究、专门行政研究、行政技术研究等,虽然已有涉猎,但总的看还不够。
(二)今后研究趋势展望鉴于以上问题,根据行政管理研究中出现的以改革为动力,研究改革中出现的现实问题这样一个特点,可以认为,今后相当时期内,中国行政管理研究会有如下发展趋势:1、继续开展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将仍然是行政管理研究的重心,研究课题与现实的结合将更为紧密,更加具体化、实用化。
2、继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加深研究。
如专业行政和层级行政的研究,包括公安行政、卫生行政、社会行政(政府社会管理)、交通行政、教育行政等,以及县级行政、城市政府职能、市管县体制、乡镇行政研究等,另如外国行政管理改革研究等3、行政管理研究方法逐步多样化。
诸如问卷调查法、比较法、定量分析法、案例法、预测法都将普遍地运用。
可以说,通过以上研究并通过有意识地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重消化、吸收,向深化的方向努力,符合当代世界行政管理发展方向又有中国特色的中国行政管理理论体系将最终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