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精神分裂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外的环境因素:
产伤、病毒感染、出生的季节等。
病因
(3)心理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
低贫>高富阶层人群;推测的发生困难与生活物质环境 差、经济困难造成的心理负担重、社会心理应激多有关。
社会因素所致的巨大压力使一个具有易感素质的人容易 发病。
很多患者病前6个月可追溯到相应的社会生活事件。 国内调查发现,精神分裂症发病有精神因素者占40-80%。
病因
谷氨酸生化假说:中枢谷氨酸功能不足可出现幻觉、妄想、 情感淡漠、退缩等症状。
5-羟色胺(5-HT)假说:5-HT2A受体可能与情感、行为控 制及调节DA释放有关。
DA与谷氨酸系统不平衡假说:
DA系统功能强于谷氨酸系统功能,丘脑信息过滤作用减少,导致阳 性症状
反之导致阴性症状
长期服用D-苯丙胺会导致Sch样表现。 氯丙嗪通过降低DA的活性而起治疗作用
脑内存在4条多巴胺神经通路
黑质纹状体通路——EPS 中脑边缘通路—抗精神病作用
Kaplan and Sadock’s Synopsis of Psychiatry
中脑皮质通路—阴性症状/认知功能 结节漏斗通路——催乳素分泌
偏执型
较为常见,以稳定的妄想为主,伴有幻觉, 以关系、被害妄想多见,妄想泛化、荒谬, 顽固,以至于自身沉溺于妄想之中。
临床类型
偏执型━━疑 青春型━━乱 紧张型━━僵 单纯型━━懒 未分化型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轴 症状标准
病程标准



严重程度标准

排除标准
CCMD-3诊断标准
历史
法国学者K.Schneider提出首级症状 (first-wk.baidu.comank symptoms),强调症状在诊 断中的重要性
1980年,英国学者Crow提出了阳性与阴 性精神分裂症(I型、II型)的概念,为 基础和临床研究起到了指导作用。
精神分裂症的I型和II型分类
I型
II型
主要症状
对神经阻滞剂 反应 认知功能 预后
属的发病风险:
普通人
1%
三级亲属 2%
二级亲属 2-6%
一级亲属 6-46%
病因
(2)神经生物因素: 多巴胺功能亢进假说 谷氨酸生化假说 多巴胺系统和谷氨酸系统功能不平衡假说 5-羟色胺假说
病因
多巴胺假说:
皮质下DA系统脱抑制、DA功能亢 进——引起阳性症状 前额叶DA功能降低——引起阴性 症状 多种抗精神病药作用于多巴胺受体
(g)紧张性行为,如兴奋、摆姿势,或蜡样屈曲、违拗、缄默 及木僵;
(h)“阴性”症状,如显著的情感淡漠、言语贫乏、情感反应 迟钝或不协调,常导致社会退缩及社会功能的下降,但必须 澄清这些症状并非由抑郁症或神经阻滞剂治疗所致;
(i)个人行为的某些方面发生显著而持久的总体性质的改变, 表现为丧失兴趣、缺乏目的、懒散、自我专注及社会退缩。
CCMD-3诊断标准
2、 严重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 有效交谈。
3、 病程标准: ① 符合病症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个月,单纯型另有 规定。 ② 若同时符合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 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情感性精神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 状需继续满足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 为分裂症。
目前全国约有精神分裂症病人800万人,且年增 长30万,其中10%有肇事肇祸倾向。
病因
确切的病因未明
遗传
SCH
心理社会
神经生物学
病因
(1)遗传因素:
Kety和Matthysse的资料(1988)指出:遗传因素在精
神分裂症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该病具有一定
的遗传倾向。现在有研究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亲
ICD-10诊断标准
(a)思维鸣响,思维插入或思维被撤走以及思维广播; (b)明确涉及躯体或四肢运动,或特殊思维、行动或感觉
的被影响、被控制或被动妄想;妄想性知觉; (c) 对病人的行为进行跟踪性评论,或彼此对病人加以讨
论的幻听,或来源于身体一部分的其它类型的听幻觉; (d)与文化不相称且根本不可能的其它类型的持续性妄 想,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要点:
1.在无意识障碍及智能缺损背景下出现以思维障碍为主的一系列精 神活动紊乱。 2.多发病于青壮年,隐袭起病,缓慢进展,呈现持续性,进行性疾 病过程。 3.临床表现具有精神分裂的特征性症状 4.随病程进展可出现人格改变,精神活动常有趋于衰退的倾向。 5.自知力缺失,家族史阳性和病前的分裂性人格特征是诊断的参考 依据。 6.一般无躯体病和神经系统的病理基础,化验及特殊检查结果亦无 阳性所见。
历史
1857年,法国Morel建议将无外界原因而在 青年发生的精神衰退的病例称之为早发性 痴呆(demence precoce)。
1871年,德国Hecker将发生于青春期而具 有荒谬、愚蠢行为的病例,称之为青春痴 呆。
1874年,德国Kahlbaum将一种具有特殊精 神障碍并伴有全身肌肉紧张的精神障碍, 称之为紧张症。
一部分裂症的治疗史,就是一部人类认识精神疾病的历史。
蛮荒的史前时代 恶魔入侵大脑
锯条和钻锥在头颅钻洞驱魔
中世纪(公元500-1400) 神权至上/君权神授 罪人/异端/信仰问题
刑法驱魔/上帝名义火刑烧死
冰水休克疗法
旋转休克疗法
感觉隔离疗法
治疗原则
目前尚无根治SCH方法,仅能减轻症状 或缓解病程
历史
1896年,德国医生 克雷丕林(Kraepelin) 对名称各异的症状群进行了分析,将上述 此类病症命名为“早发性痴呆(dementia praecox)”,将其视为独立疾病单元。
Kraepelin的“二分法”
器质性障碍
脑 致躯 器 精体 质 神疾 性 障病 精 碍所 神
障 碍
生物学侧面
内源性障碍
精神分裂症治疗历史回顾
史前时代头颅钻孔的驱魔疗法 18-19世纪的休克疗法和隔离疗法 20世纪初的精神分析治疗 1918年发明的发热疗法 1920年的白质切除术(神经外科手术治疗) 1933年电休克治疗 1937年胰岛素休克疗法 1952年CPZ问世,开始了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代 1990年开始了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代 (氯氮平出现于60年代)
4、 排除标准: 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 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尚未缓解的分裂症病人,若又罹患本 项中前述两类疾病,应并列诊断。
ICD-10诊断标准
诊断精神分裂症通常要求在一个月或以上时期的 大部分时间内确实存在属于上述(a)到(d)中至少 一个或(e)到(h)中来自至少两组症状群中的十分 明确的症状。
临床表现
(一)前驱期症状 类神经衰弱症状
紧张
性格改变
失眠
回避
敏感 对抗
前驱期(1-5年)常见的症状
注意力不能集中,注意困难; 驱动力和动机减退,没有活力; 抑郁情绪; 睡眠紊乱; 焦虑; 社交退缩; 多疑; 角色功能损害; 激惹性高;
临床表现
(二)精神症状 SCH
意志行为障碍
意志缺乏 意向倒错 矛盾意向 青春性兴奋 紧张性兴奋 紧张性木僵 违拗症(主动、被动) 刻板动作、模仿动作 作态、古怪动作 持续动作、强制性动作
临床表现
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定向力完好 多数智能正常,后期部分智能减退 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缺乏 自知力恢复提示疾病好转
.
感知障碍
思维障碍
情感障碍
行为障碍
感知觉障碍
幻听 幻视 幻嗅 幻味 幻触
思维障碍
(1)思维形式障碍:
思维联想障碍 思维逻辑障碍
(2)思维内容障碍:
思维形式障碍
思维联想障碍 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 思维破裂 思维不连贯 思维中断 思维云集
思维形式障碍
思维逻辑障碍 象征性思维 语词新作 逻辑倒错性思维 诡辩性思维
思维内容障碍
妄想的概念:一种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 念、病态的推断和判断。
妄想的特征:
妄想的内容受个人经历和时代的影响。 妄想内容与病人的切身利益、需要和安全密切相关。 妄想具有个人特征,不同于集体所共有的信念。 所产生的信念无事实根据,但病人坚信不移,不能以
临床分型
单纯型
以阴性症状为主,较少幻觉妄想,表现孤僻 、退缩、被动、懒散、兴趣减少,本能欲望 减少,情感淡漠,疗效较差
青春型
以思维、情感、行为的不协调为主,表现为 思维破裂、幻觉妄想、内容荒谬、喜怒无常 、幼稚奇特、本能如性欲食欲增强
以紧张综合征为主要表现,可出现紧张性木
紧张型 僵,紧张性兴奋,目前相对少见
(心 躁境 郁障 症碍 )
(精 早神 发分 性裂 痴症 呆 )
心因性障碍
心 身 障 碍
应 激 相 关 障
神 经 症
人 格 障 碍

心理学侧面
社会学侧面
历史
1911年,瑞士医生布鲁勒(E.Bleuler) 首次提出“精神分裂症”的概念,并沿用 至今,他认为此类症状本质是由于病态思 维过程所导致的人格分裂,并指出,“联 想障碍、情感淡漠、矛盾症状和内向症” 是该病的基本症状。
如具有某种宗教或政治身份,或超人的力量和能力(例如 能控制天气,或与另一世界的外来者进行交流); (e)伴有转瞬即逝的或未充分形成的无明显情感内容的妄 想、或伴有持久的超价观念、或连续数周或数月每日均出 现的任何感官的幻觉;
ICD-10诊断标准
(f)思潮断裂或无关的插入语,导致言语不连贯,或不中肯或 词语新作;
亲身的经历所纠正,也不能为事实所说服。
思维内容障碍
关系妄想 特殊意义妄想 被害妄想 影响妄想 夸大妄想 罪恶妄想 疑病妄想
思维内容障碍
嫉妒妄想 钟情妄想 内心被揭露感 幻觉-妄想综合征 精神自动症综合征(康金斯基)
情感障碍
情感迟钝 情感淡漠 情感倒错 情感易激惹 情感不协调
1、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 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分裂症另加规定: 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 或思维内容贫乏; 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 维; 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谬的 妄想; 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 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为 5.69‰ 1994———6.99‰
城市的患病率为7.11‰ 农村的患病率为4.26‰
流行病学
发病高峰男性15-24岁,女性25-29岁;而且女性 更年期前后还有发病的小高峰。
我国女性患病率总体上高于男性,且35岁以上年 龄组明显。 男:女为1:1.6。
我国资料显示,城市患病率高于农村;无论城乡, 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均与家庭经济水平呈负相关。
精神病学
psychiatry
精神分裂症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李大年
授课提纲
概念 演变(历史回顾)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标准 治疗原则
概念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组 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病,具有感知、思维、 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 活动的不协调或脱离现实为特征。病程多迁 延,部分患者可发展为精神活动的衰退。
病因
(3)心理社会因素 个性因素:
病前的个性特征——病前有50-60%为分裂性人格:孤僻、 内倾、怕羞、敏感、思想缺乏逻辑性、好幻想等。
Mednich等提出sch的个性主要是由于围生期损伤,幼年 生活不稳定(创伤)和缺乏父母关怀等引起的。
病因
(3)心理社会因素 家庭因素:
被认为是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复发的可能诱发原因; 家庭环境诱发的原因是家庭成员的不正常的角色关系; 家庭内部的交流障碍。
生物学基础
妄想、幻觉等阳性症状为 主 良好
无明显改变 良好
多巴胺功能亢进
情感淡漠、言语贫乏等阴性症状 为主

伴有改变 差 脑细胞丧失退化(额叶萎缩), 多巴胺功能无特殊变化
流行病学
WHO:精神分裂症的终身患病率大约为3.8~ 8.4‰
美国———13‰ 国内:1982(12地区)精神分裂症的终身患病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