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滋生腐败之根源

论滋生腐败之根源
论滋生腐败之根源

当今中国“腐败”两字已成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也是民众谈论频率最高的两个字眼。贪脏枉法、官场腐败、行业腐败、职业腐败无处不在。人人在议论腐败,人人痛恨腐败!人人也在不经意间助长了腐败。朝朝代代都存在着的腐败。追其根源是人类过度的贪婪而所产生,贪婪是人的本性!但万事都应有个‘度’,超出了这个‘度’就成为‘腐’。人类最居诱惑之莫过于金钱、美女。清朝乾隆年间的大贪官和珅为官才二十余年受贿敛财白银近十亿两,折合当今人民币1000余亿元,富可敌国。民国时期的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控制着整个中国的政治、经济命脉,索有蒋家的权、宋家的钱之说。

解放前的中国,战火连绵不断,蒋家政府腐败无能,官场灯红酒绿,生活腐朽穈烂,经济崩溃,民不聊生生,有志之士众叛亲离加速了蒋家政权的倒台。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上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同志亲自特批惩除的原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行署专员张子善贪污腐化案给全国人民敲响了警钟。

万丈高楼怕蝼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高层对打击贪污腐败、贪脏枉法等犯罪行为的力度不断加大,先后处理了如: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他有住宅9处,存款3亿,)原贵州省委书记刘方仁,原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广西王成克杰。原湖北省省长张国光等省部级官员150多位,厅局级以下的官员数以千、万计,部分贪脏枉法的腐败分子己被送上了不归路!中央决心严厉惩除贪腐现象、净化社会,打击力度不可谓不大,但如今为什么对社会上的腐败风及官场贪腐现象没能起到震摄作用?反腐斗争进展不大,收效甚徽呢?贪污腐化风越刮越厉,行贿受贿、买官卖官、生活糜烂等的接力棒还在一节一节的往下传,而且越传速度越快。为此,国民对当今政府的反腐败斗争产生了怀疑......

腐败的滋生必定要有一块肥沃的土壤,一旦形成这块土壤,要消除它难度很大。中国五千年的文明、礼仪社会在一代代人的心中根生蒂固,走亲访友,请客吃饭,还情回礼这是历代遗传下来的人情之礼数!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同事与同事之间,亲友与亲友之间的探访与回访,侨迁新居、结婚生子、孩子升学、领导升迁等各类喜庆之事都得送礼,且送礼成本不断提高,红包越送越大。古话说“礼轻情义重!”可是在当今社会的现实生活中,多数已是礼轻不上眼。情礼,被一些心术不正者演变成了“贪腐”,成为社会上部分人的腐败之根源。

医院本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之场所,然而,有部分家境较好的患者亲属为了求医护人员认真给病人治疗、护理、用药,给主治医护人员送礼、送红包,至使逐步造成了主治医护人员收受红包之风日以为常,医生的职业道徳被腐化,治病救人的医院成了涉污场所。普通百姓若要去寻求政府有关部门办事,或是要求解决处理一些棘手的问题,就得需请有关人员吃个饭,送点礼品才好说话办事,否则打起官腔送你一套大道理。贪腐也许会这样不经意间开始。

学校是传授知识陪养、育人的纯神之地。中小学学生毕业本是件很正常的事,可是,现在有很多一部分的学生家长为了感谢老师对孩子的培育、教导,千恩万谢请吃送礼,谢师宴蔚然成风!还相互攀比。有的家长为了自已的孩子能进某所学校就读,所在班里的坐位能排在前,即送礼又送钱!贿赂学校领导及老师,至使学校也成了污浊之地,无意之中也助长了社会上的贪腐风。

企事业单位、机关各部门的大小领导为了能提职、升迁,使尽浑身解数和上级领导套近呼连络感情!平时请喝请玩,节日送礼送红包,使一些原则意识淡溥,意志不坚的领导干部一步一步地滑入深渊不能自拨。

各地大小的包工头,工程建设单位,开发商为了能承揽到工程、项目、地块开发不惜几万、几十万、几百万乃至上千万重金一路路去找关糸打关节施行贿赂!一旦利益使然,某些领导干部(高级干部)就会为其开启畅通无阻的一路绿灯!给你工程,给你项目,实行互惠

共利。然而,往往使工程造价比预算资金要高出多的多的情况时有出现,而且也造就了一大批的豆腐渣工程,使国家建设损失惨重。

一些领导干部,自认为在当地工作有成績、有特色,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及城市各项建设多有贡献,工作辛苦!平时帮亲戚朋友办点事,解决些问题难题应属常情!偶尔下属、朋友送点礼品,购物卡类的来看望自巳也属自然,过年过节收受几个红包也不算过份。但万事有开头就会有延续,也会有结尾,亲戚朋友时常来看望你!给你带些礼物,所带礼物会从一般的土特产到高级的名酒名烟、名牌手表、名牌化妆品等。红包由小红封包变换成大红封包,一旦露馅其结尾是可想而知的。

各类贪腐官员为什么会走向腐败?他们缺钱吗?身在基层的领导干部初始也许会缺钱,子女升学(去国外留学),购房装修、购车都需大笔的钱,靠夫妻俩的工资一时难以完成。于是他们会开动着聪明的脑子,达到自已所需的目的,利用手中的部分权力向有利益关糸人、利害关糸人收受、发展到伸手拿要。高官会缺钱吗?答案是:肯定不会,但为什么还会贪的那么无厌呢?其答案也许是:不妨为了子孙后代能去国外留学、创业定居等、过上舒适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如,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及其配偶、直糸亲属机要员、警卫员等就有护照25本。社会上有一种说法:领导干部不贪就不合群,就别想提升,只要常陪顶头上司吃、喝、玩、乐、送,在领导眼里你就是个好下属,被提升的概率就会被别人高。

腐败的滋生是由于在平时的生活当中一点一滴无度的贪婪而形成,看别人的生活比自已过的红火,心生妒嫉!并逐步发展到向他人收受、伸手索取,从小意思开始发展成贪腐。不顾中央的三令五申走向贪脏枉法,然东窗事发终成社会罪人,晩矣!体制不建全,重贪、高贪轻判,社会监督不到位是腐败分子的一条绿色通道。从点滴收受礼物、到钱财收受碍于情面,发展至伸手索贿,一步步的走上犯罪,最终走上不归路。自已悔恨!国人痛恨!贪污腐化风俞演俞厉究竟谁之过?不可否认,民众在平时的生活之中也有意无意间的助长了社会上的贪腐风。有报道:2010年全囯公务招待费及公车使用两项合计费用达一万九千个亿。晚唐诗人李商隐说的好:“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警钟一再敲响!国人该清醒清醒啦。

腐败的根源是人性的贪婪

谢谢主席问候在场各位: 开宗明义,定义先行。今天我们说腐败的根源是人性的贪婪。腐败是指利用公共权利谋取私人利益。而贪婪则是指对财务.钱等充满非同寻常的强烈愿望,属于人类天然具备的精神属性之一——利己。特别强调的是根源是指事务的本质或来源。 众所周知,人类贪婪的本性是一直存在的,人性最终指向都是利己。对于腐败这个结果,人性是内心,制度是外因,内心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方向,所以我们要从根本的人性入手,解决腐败问题。 现在,我方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方观点。 一.贪婪是人的本性,无论人性是善还是人性是恶,其最终指向都是利己。荀子曾说过:“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惨贼生而忠信亡焉。”法家的韩非子也认为好利是人之本性,人类贪婪的利己性客观存在于人的本性中,如果人的欲望得不到满足,人固有的劣根性就会收到启发产生恶的想法,从而放纵人去腐败。故人性本私,而腐败的根源就是人类本性的贪婪在不当渠道上宣泄的结果。 二.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运行的动力和源泉,是事物发展的主要根源。众所周知,人的行为是受内心主观因素、即人性所支配主导的。在腐败产生的这一过程中,人性是内因,制度是外因,内因决定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方向。当蓬勃的人性欲望冲破了制度的理性控制,制度就显得苍白无力,腐败仍会发生。还记得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里的故事么?对于禁果的制度已经很明确,那就是决不能偷食,但亚当夏娃强烈的贪念还是让他们冲破了制度的束缚,偷食了禁果收到了惩罚。在这里制度不可谓不完善,行为前规范性制度在,行为后惩罚性制度也在。但挡不住滚滚人心啊,古人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对方辩友,我就是想破坏制度你挡得住么?这难道不是说明腐败的根源还是在于人性的贪婪么! 三、一件事的原因可以有很多,但根源只有一个。而关于腐败相应的制度是在腐败之后形成的,具有滞后性,所以制度不是根源。制度是人主观意识的展现形式,是由于腐败现象出现后所开始制定并实施的,为了遏制腐败所产生的客观事物。毫无疑问,我们要探求腐败的根源,制度的缺陷和不存在并不是逻辑运行的终点。因为。制度是人的主观意识决定的,而人的主观意识又是人的本性在其成长发展过程中受外在影响形成的。试问如果没有没有人有腐败的贪念,那如何有相关制度的产生呢?是人性赋予制度以色彩,人性赋予制度以意义,如果没有根源——人性,那在这里大谈特谈因为人性所产生的客观事物是一个主观行为的根源,岂不是可笑么?! 综上所述,我方坚定的认为腐败的根源在于人性的贪婪,谢谢!

论腐败

论腐败 摘要:腐败现象由来已久,自从私有制出现了以后,便产生了腐败现象。在 我国当今的社会中, 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腐败现象,对社会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在社会中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与谈论。因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 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 关键词:腐败权力监督 腐败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早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出现专职的公共权力行使者时就已产生。关于腐败的定义也是多种多样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法学家和经济学家等都从不同的角度给腐败下过不同的定义。国际基金组织把它定义为“滥用政府权力以谋求私人利益的行为”。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腐败在本质上是一种利用公共权力谋取个人利益的特殊经济行为。腐败,是当今最热也是人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当然,这两个字眼从古至今就一直没有间断过。高层政府 官官相护,对人民的疾苦充耳不闻。 一、腐败现象 腐败现象是国家公职人员滥用公共职权谋取私利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凡违反公认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滥用权力(政治权力、行政权力、职业权力、学术权力)和公共资源等谋取私利的行为,都可以称为腐败。 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很多,根据公权力的不同性质,腐败现象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党政领导机关官员的腐败,二是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的腐败,三是经济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腐败。另一种腐败类型是,指非公职人员或党政领导干部的人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自己可以利用的资源非法谋取利益的腐败现象。非公共权力型腐败包括一下三种类型。一是职业腐败,如一些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之便侵吞或挪用公款、工人工资、非法收取或索取“红包”等。二是新闻腐败,如一些新闻媒体或记者为了获得高额的回报或个人利益,发布“假新闻”和“有偿新闻”,利用新闻线索迫使其他组织或个人与其进行金钱交易等。三是学术腐败,学术腐败主要发生在高等院校,比如学位的审批,项目的审评,职称的评定等过程中发生的钱权交易或其他利益的交易等。 现今中国政府部门和国家机关的腐败现象层出不穷,腐败问题比较严重,与腐败有关的社会组织和力量也比较强大,对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和严重的危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祸国殃民的现象呢?以下就对腐败产生的 原因作深入的探讨。 二、腐败现象的根源及危害 谈到腐败问题,人们往往摇头叹息,可能会觉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

教育领域腐败问题及其原因和治理对策 (发)

教育领域腐败问题的原因和治理对策 通常在人们的观念中认为在政治经济领域中腐败现象是最为严重而对于教育领域这片的神圣的净土人们很少关注其腐败的存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领域的各种腐败、违法问题日益显现,近几年来媒体对教育领域的乱收费、贪污、受贿等腐败问题的频频报道,让人们关注的焦点转向教育领域出现的腐败现象。 一、教育领域腐败问题的主要表现 教师这个职业被认为是太阳底下最光辉最圣神的职业,教育领域也被人们认为是一块净土。对于腐败问题,人们关注的焦点主要聚集在政治经济领域,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领域的各种腐败、违法问题日益显现,近几年来媒体对教育领域的乱收费、贪污、受贿、师德腐败等问题的频频报道,让人们开始转向了教育领域,教育领域里的腐败现象也日益显现。市民反映最强烈的是教育乱收费,认为教育部门把九年义务教育变成充满铜臭的商业活动。教育领域腐败是指掌握教育行政权力和教育资源管理与使用的人,进行营私舞弊、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贿赂等败坏教育声誉、影响教育效果的行为。其显著的特征就是利用职权维护和谋取私利。 教育领域腐败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权力腐败、管理腐

败、教学腐败和学术腐败这四个方面:(一)权力腐败。腐败是权力的附庸,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腐败的,腐败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一是必须掌握一定的公共管理权力。二是公共权力非公共使用,而是变为谋取私立的工具。三是权力的使用违背基本的社会主义政治、道德原则。四是侵占、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利益。教育腐败实质上就是一种权力腐败。如:网友曝光一农村中学校长受贿账单一位校长在短短的2年时间内,共31次,共计收受贿赂186825元。中国央视教育频道也发过专版,谈及“贪污受贿包情妇,中小学校长趋利致教育腐败”的话题,详述了中小学校长腐败六大案例,其敛财手段和贪腐程度发人深思。2010 年 5 月10 日广东省检察院公布了2009 年十大“典型案件”,其中一例便是英德市教育局原局长赖来新受贿案。2001 年至2008 年,赖来新先后共计受贿66.5 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 4 年。当然,与那些贪污受贿金额动辄上亿的贪官相比,赖来新受贿金额不大,相对还算“清廉”。然而此案的看点不在这里,而是赖案一发,竟然牵扯出英德市涉嫌收受“劳务费”的98 名中小学校长,他们闻风而动,纷纷自首,成了这十大“典型案件”中位列第二的案例,因而轰动一时。这一系列的案例都是利用这里涉及许多方面,一方面反映了教育领域里的领导人跟行政机关的政府官员一样利用自己手中的职权贪赃枉法,违法乱纪,尽可能的捞取钱财;另一方面也反映了

腐败的历史根源

腐败的历史根源 社会转型期滋生腐败。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所有制结构的逐步变革形成了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各个利益主体都希望通过各种方式去获取有限的资源,在这种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不正当竞争,特别是近几年来,“以权经营”、“官倒”、“贪污腐败”之风愈演愈烈,甚至引起了深刻的社会危机。一些不法分子为了牟取暴利,千方百计逃避法律的惩罚,更是不择手段,不惜用重金、美色拉拢腐蚀少数领导干部。这就为腐败的产生提供了现实土壤。 管理机制不全“孵化”腐败。目前我国的各项管理机制的改革仍然保持着原有的行政权力体系的条件下自上而下地推进。改革过程政治和经济上的多重分权为腐败提供了巨大的机会和资源。分权使政府权力在横向和纵向上更加独立。由于从来缺乏自下而上的约束,分权后权力的制衡和约束越来越形同虚设,为腐败提供了机会。许多应该通过市场机制解决的问题仍然采用计划体制下的手段来解决,这种新旧体制转轨交替并存,客观上也给腐败现象的滋生留下了可乘之机,使一些腐败官员能够利用计划经济形成的权力发市场经济的大财,成为腐败现象愈演愈烈的经济根源。 权力绝对化导致腐败。过去我们在权力的设置上强调命令贯彻和服从的多,而常常忽略了权力的制衡,在如何保证双方能够健康有序的行使方面考虑较少,制约权力滥用的制度或缺失或不完整、不健全,导致目前权力在一些地方、一些单位和一些领导干部或“一把手”手中被严重地私有化、商品化、绝对化。虽然从中央到地方都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来保证领导干部的廉洁,但由于监督缺乏有效手段,使得执行力度不够,监督作用远没有发挥出来,特别是对“一把手”的监督管理,一直以来不少单位的纪检、检察对本单位干部、职工的监督行之有效,而对本单位“一把手”却不敢监督,加上少数“一把手”的自律意识不强,不愿接受监督;一些上级组织重使用、轻管理、疏于监督;同级班子成员碍于情面不愿监督;下级同志怕受到打击报复,不敢监督;尽管这些监督头绪繁多,但监督机制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大,导致监督失效。由此可见,我国虽然已建立了权力机关监督、法律监督、党内监督、党外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等监督机制,但由于种种原因,监督的合力没有形成,严重影响了监督的实际效果,怎能不会使绝对化的权力导致腐败? 一、生产力既发展又不发达的状况是腐败产生的历史根源 概括而言,腐败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生产力极度不发达的原始社会,不存在腐败;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共产主义社会,也不存在腐败。因此,腐败既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又是生产力不发达的结果。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不发展,人们还没有产生私有观念,也就谈不上“腐败”。随着生产力的逐渐发展,人类的智力不断进化,逐渐产生了私有观念,开始区分“你的”、“我的”、“他的”。生产力的不发达状况,决定了物质财富的相对匮乏。加上居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逐渐形成和存在,腐败具有了潜在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便具有了现实性。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进一步升华,到共产主义社会,极大的物质财富能够满足人们各种需要,区分“你的”、“我的”这种私有观念已没有了存在的必要,腐败也就不复存在。 可以看出,从历史发展的轨迹来看,腐败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必要因素,其一是私有观念的存在,其二是物质财富的相对匮乏,两者缺一不可。如果人们没有私有观念,不知道区

试论警察腐败及其防治

试论警察腐败及其防治 腐败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古今中外都存在,所不同的不过是形式、程度等相异而已,警察作为阶级专政的重要工具,作为国家的特殊暴力机关,也概莫能外。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自己工作宗旨的我国人民警察(这里仅指公安民警)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公安机关内的警察腐败现象不断出现,而且日益严重。在这种背景下,笔者选择这一课题,试图与大家共同探讨。 纵观我国警察腐败现状我认为警察腐败的类型大体可概括为:权官交易;权物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情交易;刑讯副供;权力无为及与职权无关的违法犯罪。为何会产生这些现象呢? 目前我国正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努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允许、鼓励、扶植非公有制经济成份的适度发展,商品经济意识和市场意识不断地深入人心,其所固有的负面效应也就不可避免地侵袭人们包括并非处于真空中的国家公职人员活动之中,权钱

交易等的腐败就不可避免了。 此外警察职业的特殊性为警察职权与私利的结合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条件,从而使警察腐败成为一个自古有之、极为顽固的社会问题的天然性根源。警察是阶级专政的重要工具之一,是国家机器中具有武装性的刑事执法和治安行政力量,承担着打击犯罪和管理社会的天职,这种性质决定了警察职业的与从不同。具体表现为:1、权力集中。警察的性质决定了警察职权的多种性,即集武装、刑事(主要是侦查)、治安行政职权于一体,这是任何一个国家机关都难以享有的,因此,警察不论职务高低,手中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特别是一些特殊部门的岗位,权力尤其集中。权力过于集中,则增加了腐败的机会和条件。一方面,犯罪分子为了逃避法律制裁,任何手段都可能使用;另一方面,部分群众为图办事方便,也会送给警察钱物或允许某种好处,导致钱权交易的产生。2、环境特殊。警察是一支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的队伍,为了完成这一职业使命,警察经常需要出入一些藏污纳垢的场所,尤其是外勤警察,接触的社会黑暗面更多。警

国际视野下腐败问题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国际视野下腐败问题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国际视野下腐败问题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腐败与反腐败都是世界性难题。美国腐败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约翰斯顿提出的腐败征候群理论,从国际视野比较研究腐败的发生病理和矫治法理,启示我们客观理性地看待和治理我国的腐败问题。 一、国际视野下腐败的发生病理 约翰斯顿分析了近百个国家“参与”和“制度”强弱状况的数据组群,根据它们影响力的不同组合研究四种腐败征候群的发生病理。 第一种:权势市场腐败征候群。这类腐败发生在具有成熟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制度化程度比较高的美国、日本和德国等西方民主国家。这些国家腐败问题主要表现为以权力为导向的腐败集中在赢得官位和影响那些身居要职的人,追求财富为导向的腐败把目标锁定在政府的承包合同、政策执行或立法的具体内容上。最明显的特点是有政治影响的富人利益集团主导着权势市场,腐败围绕着利用财富去寻求强大的政治结构中的权势,“金钱政治”被视为一种普遍的腐败现象,尤其是权势者通过合法的政治献金捐款的方式支持或输送自己的代理人买到通向政府的“接近权”或直接进入政府任职,从而影响政府的立法和执法活动,以便获得更多来

自政府的利益输送,即使在美国,大多数人都认为政治捐款对选举和政府有着太大的影响,政治家们会给予那些向他们捐款的人和集团以特殊照顾,政治已变成了市场的延伸几乎成为共识,使得“本该向公民提供机遇和保障的整个体制已变成一个被财富和权力之间的通谋所腐蚀的权势市场”。 第二种:精英卡特尔腐败征候群。这类腐败发生在经历着激烈的政治民主化过程、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制度化程度相对较弱的民主国家,如意大利、韩国等。这些国家腐败问题主要表现为由精英们结成联盟并组成排他性网络,腐败的核心作用就是保护和壮大较高层次精英的网络,获取财富和权力的机会同社会中各种利益的竞争交融在一起,腐败交易不仅发生在政府官员和私有利益、政治领袖与广大支持者之间,而且还发生在政界、官僚机构和企业界掌握支配权的人物之间。那些予以合作的人可以赢得权力、可以变得富裕,也可以为自身及追随者或者企业减少政治和经济的不确定因素。那些不予合作的人会受到惩罚或被驱逐出该网络。 第三种:寡头和帮派腐败征候群。这是一组在政治和经济上都处于转型期的国家,制度化程度比较低甚至软弱,如俄罗斯、墨西哥、菲律宾等国。这些国家腐败问题主要表现为“在精英之间爆发一场混乱的、有时是暴力的争夺,寻求利用人际关系资源(例如大批追随者、一个企业、官场、司法或犯罪组织中各种关系,或一个很有实力的家族)获取财

腐败现象的根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论文 姓名:董红乾 学号:11320217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机电2班

如何看待腐败现象 [内容提要]腐败现象由来已久,自从私有制出现了以后,便产生了腐败现象。在我国当今的社会中, 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腐败现象,对社会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在社会中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与谈论。因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 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 [关键词]腐败现象权力监督 一、腐败现象 腐败现象是国家公职人员滥用公共职权谋取私利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凡违反公认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滥用权力(政治权力、行政权力、职业权力、学术权力)和公共资源等谋取私利的行为,都可以称为腐败。 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很多,根据公权力的不同性质,腐败现象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党政领导机关官员的腐败,二是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的腐败,三是经济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腐败。另一种腐败类型是,指非公职人员或党政领导干部的人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自己可以利用的资源非法谋取利益的腐败现象。非公共权力型腐败包括一下三种类型。一是职业腐败,如一些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之便侵吞或挪用公款、工人工资、非法收取或索取“红包”等。二是新闻腐败,如一些新闻媒体或记者为了获得高额的回报或个人利益,发布“假新闻”和“有偿新闻”,利用新闻线索迫使其他组织或个人与其进行金钱交易等。三是学术腐败,学术腐败主要发生在高等院校,比如学位的审批,项目的审评,职称的评定等过程中发生的钱权交易或其他利益的交易等。 现今中国政府部门和国家机关的腐败现象层出不穷,腐败问题比较严重,与腐败有关的社会组织和力量也比较强大,对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和严重的危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祸国殃民的现象呢?以下就对腐败产生的原因作深入的探讨。 二、腐败现象的根源及危害 谈到腐败问题,人们往往摇头叹息,可能会觉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

腐败论

论腐败腐败在中华字典的释意:“(思想)陈旧,(行为)堕落;(制度、组织、机构、措施等)混乱,黑暗”现在我想说的就是这种腐败,这种人闻而唾弃的行为。社会的那些高官应该在其位谋其政,他们是人民的官,就要为人民办事,而事实:在工作上贪图捷径,贪图回扣利益,走上了腐败的道路,但工作的业绩出来了,是践踏别人的利益;在生活上贪图享受,贪图奢侈,走上了贪污的道路,但结果还是落之法网;这都是生活的现状,也许这些都是不法之人的造就。社会的那些不法商贩,制假造假,那些三聚氰胺的奶粉,硫酸调制蜂蜜,甲醇毒酒,这些商贩昧着良心赚来的黑心钱,他们都是在利益的诱惑下走上腐败的道路,这是生活的威逼利诱,伤害多少人的身心健康,给多少家庭带来了悲剧。现代人在住房,就业,养老的重重压力下,生活在贪腐成群的管理环境,精神燥浮,年轻人没有目标,丧失信仰,道德沦丧,社会的嫖赌淫娼,家庭的分裂,小三的插足,走着法律的擦边球,甚至与法律相抗衡等等。但我也能够理解那类的腐败的原由,也许法律,社会舆论会给他们制裁,但是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另一类的“腐败”,那就是学生,学生的腐败更是让人深思。学生,一个很简单的阶段,也许很多人能够进入这个所谓神圣的阶段,也有很多贫困的孩子没有教室没有课本,80后的我们在老一代的艰苦奋斗的教育,很多都明白生活的艰苦,而时代的不同,时代的转变,我们也在接受者新的思想的感染,那就是90后的新时代的改变,再此我不是对90后的批判。学生时代的我们学习就是天职,我们就要安安分分的学习,而恰恰不同,有些学生他们拿着父母的钱,交着几千的学费,在校园里挥霍,在校园里吃喝玩乐,享受无忧无虑的安逸生活,忘记父母那流着汗水的脸庞,千千万万辛苦都付诸江河,抛掷于天边,忘记父母的汗水。当今的学生他们会在自己朋友的生日聚会,活动,大把的挥霍父母的血汗钱,高消费高享受对于他们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根本没有良心,问问自己的心,他们知道手里的钱从哪来的,当自己没有钱,就会打电话给父母,“我生活费花完了,给我打点钱啊!”有几个知道父母在外面打工,炎炎暑日,阳光暴热,汗流浃背,知道午饭他们吃什么?喝什么?父母吃的是一块两块的饭菜,啃着馒头,喝着凉开水,当工作忙甚至没有时间吃饭,他们都是为了我们,扪心问问你们那些挥霍的心?你有良心吗???“啃老族(NEET)”知道这是什么吗?是评价我们80后的一个新的名词,指的是一些不升学,不就业,不进修,终日无所事事的一类人,更多的学生就这样,他们的父母为了让孩子能够好好学习!这些学生本以为父母不懂,就这样瞒着父母,就在学校里过着享受的生活,每天就是那样的贪婪,那样的享受,过着奢侈贪婪的生活,每天他们是怎么面对这些的父母的血汗!!!这个现状是一个流传在我们80的生活中,90后也有自己的代名词。“富二代”也许很多人都会明白这个意思,有钱呗,那就是他们享受父母创造的江山自己在那享受,自己会在父母的翅膀下成长,那样的无忧无虑,他们好的地方是自己能够创造财富,能够有收获,但是他们更多的是炫耀, 论我国政府官员贪污腐败问题及治理措施 腐败 被称之为“政治之癌” 其本质的根源是“失去了制约的权利”。目前 我国的政府官员贪污腐败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的头号社会问题。它不仅会影响到执政党和政府与人民的关系问题 还会在某种程度上危机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稳定 导致我国改革开放的失败、发展的夭折 对一个国家的政府具有毁灭性的破坏作用。因此 本文对我国政府官员腐败问题的现状 原因 及其危害进行简要分析 结合我国国情 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

[纪检监察]“微腐败”主要成因及治理对策建议――以XX市为例

[纪检监察]“微腐败”主要成因及治理对策建议――以XX市为例 为摸清海南省XX市基层“微腐败”主要特点和滋生原因,找准根治药方,20XX年,XX市纪委监察局组成基层“微腐败”治理专题调研组,围绕“贪污、掠夺、挥霍集体资产、资金、资源”、“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扶贫和强农惠农专项资金”、“办理群众事务吃拿卡要、雁过拔毛、优亲厚友、与民争利”和“漠视群众疾苦、冷硬横推、庸政懒政、失职渎职”等四类“微腐败”问题,对本市基层“微腐败”治理进行深入调研。 一、本市基层“微腐败”的主要特点 调查表明,本市基层“微腐败”有三大特点:一是基层“微腐败”信访量持续高位,查处件数与人数逐年上升,占基层违纪案件总量的比例大。2013一 20XX年,XX市区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基层“微腐败”信访举报599件,年均200件左右,占受理基层信访总量的%;查处基层“微腐败”案件数和人数分别 为22件50人、27件48人、40件82人,三年查处人数占基层违纪查处人数%。二是基层“微腐败”点多面广,集体“三资”和惠民资金是重灾区,窝案串案频发。2013—20XX年,涉及农村集体“三资”和惠民资金方面的基层“微腐败” 案件数分别占到总量的%和%,合计达%。窝案串案数占基层“微腐败”案件总数的%。三是基层“微腐败”以农村尤为突出,镇村干部占绝大多数,一把手占相当比例。2013—20XX年,因基层“微腐败”查处镇干部46人,占总量的为%; 查处村干部121人,占总量的%,合计超过90%;涉及一把手的基层37件,占总量的%。 二、本市基层“微腐败”的主要成因 依照有关法律和文件规定,凡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项,原则上应经过“四议三公开”民主决策公开程序,即村党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和决议事项公开、实施过程公开、实施结果公开。通过对查处的区村(居)“两委”干部擅自出租集体土地、低价出租集体商铺、违规提取大额现金和多领征地补偿款等四起“微腐败”典型案例深入剖析,可以发现其中都不同程度存在基层民主决策程序执行不到位、村务公开基本流于形式、基层党委政府漠视问题、监管部门履职不到位的问题。进一步的全市总体数据分析表明,上述典型案例暴露的问题并非个案,而是基层特别是农村具有普遍性的共性问题。解剖本市查办的53件“微腐败”案件,可以发现均未完全执行“四议三公开”制度。从执行议事程序的数据看,完全执行“四议”程序的为0,“四议”中仅村“两委”商议的执行率达到%,村党支部提议、党员大会审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决议的执行率分别为%、%、%,反映当前农村事务管理中,

若论腐败.腐败无处不在

若论腐败,腐败无处不在腐败在高楼大厦的砖块里、高速公路的基石里、招标会的标书里;腐败在产品质量评比的奖杯里、税收流失的发票里、银行贷款的账单里;腐败在人事任免的文件里、换届选举的闹剧里、形象工程的标榜里、文凭职称的证书里、就职演说的唾沫星子里;腐败在票贩子的黑票里、公平帽倾斜的天平里、黑势力的猖獗里;腐败在孩子们的书包里、医生的处方里、裁判的黑哨里;腐败在豪华的酒宴里、农民的鱼塘里;腐败在群众的上访材料里、在重大的责任事故里、环境遭破坏的“自然灾害”里;腐败在反贪局大大小小的案卷里。腐败在天空、大地、海洋,在阴暗里、阳光里、空气里、泥土里。腐败无处不在! 人们生活在腐败的天空下,踏着腐败的土地,呼吸着腐败的空气,痛恨腐败又无可奈何地离不开腐败。腐败侵蚀着人们,人们养育着腐败。当你想退休而年龄差两岁的时候,你会去找领导并带上一份礼,或者送给医生一个红包,换取一张血吸虫病的证明。反之,当你不想退休偏又到了法定退休年龄,你又会去找户籍把年龄改小,事成之后当然要送上一份谢礼。孩子想上重点学校,你也会带上红包去找校长。总之,你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通过正常渠道得不到或办不到的事,而你又偏偏想得到想办到,于是,你就有了上述行为,在满足你欲望的同时腐败也在其中滋生。送红包害怕遭拒绝,拒绝意味着想办的事情可能泡汤,你会想方设法拉关系,上级的上级、亲戚的亲戚、朋友的朋友、同事的同事、同学的同学、战友的战友,你都会去找、去请、去送,不达目的不罢休。红包送出去,事情办完了,心里

也开始不平衡起来,毕竟送出去的是钱,会使你的经济紧张起来。你将会利用工作的便利或关系网,想方设法把送出去的捞回来,不知不觉中你就参入了腐败。 腐败无处不在。我们天天都在腐败中生活,有时你找腐败,有时腐败找你。送红包办事是你找腐败,没红包不帮你办事就是腐败找你。在腐败的环境里彻底拒腐是难以生存的。建筑公司不搞腐败没有活干,当官的不搞腐败屁股坐不稳,家长不搞腐败孩子上不了重点学校,宾馆不搞腐败只能关门大吉。总之,尽管你痛恨腐败却也摆脱不了腐败。有人认为大红包属贿赂,小红包只能算礼尚往来。家长给老师送红包、病人给医生送红包、朋友帮了忙给意思一下,这是正常人际交往,不算腐败。其实不然,刑法界定罪与非罪以金额大小定性,腐败则不,大到亿元,小到一元,只要是违反原则牟取私利,送的送了,收的收了,就是腐败。大腐败是毒瘤,小腐败则是毒瘤里的细胞,是催化剂,催情剂,是滋生腐败的阳光、空气、土壤。腐败一旦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便在官场、司法、企业、民间,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蓬蓬勃勃地生发起来。腐败在政治上、思想上、经济上腐蚀着党、国家和人民,是社会向前发展的绊脚石、拦路虎。重点值得一提的是腐败搞乱了人们的思想。人们已经失去了按正常渠道去办事的思维,感觉这世上根本就没有正道可走。正因为腐败分子卡住正道,迫使人们走歪道,久而久之,造成思想上的混乱,形成无处不潜规则的局面,堂而皇之的各项规则抵不上强大的潜规则。更让人痛心的是,腐败对孩子们的影响和毒害。刚刚上学的孩子很快就会意识到,不给老师疏

腐败的思想道德根源分析

[题名]: 腐败的思想道德根源分析 [责任者]: 王莹 [发表时间]: 2001-06-01 [原文出处]: 求是《内部文稿》2001年第6期 [秘密等级]: 公开 [字数]: 2689 [主题词]: 腐败/思想道德根源 [正文]: 腐败的思想道德根源分析 河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王莹 近些年来,干部腐败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引起广大群众的强烈不满。能否有效清除腐败,已经成为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能否顺利进行,社会能否健康发展,党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社会主义国家能否长治久安的大问题。 我们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反腐败斗争,多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反对腐败,也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腐败现象仍然在蔓延滋长,特别是近年来,腐败的势头发展很快,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越来越由隐蔽到公开,由个体向集体腐败方向发展,腐败分子的胆子越来越大,贪污受贿的金额也越来越大。更为严重的是,许多人对此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一些普通群众往往遇事就托门子、找路子,找个当官的给自己说话,形成了“私事公办”、公事反倒“私办”的社会不良风气。那么,如何解释这些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呢?许多学者对此进行过探讨,如体制不顺、管理不严、监督不力、法制不健全、惩治力度不够等等,在这些方面大家都有共识,笔者也同意这些看法。但笔者认为,这些都是腐败产生的外因,“物必自腐而后虫生”,腐败产生还有其重要的内因,也就在于一些干部的思想出了问题:动摇了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深受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偏差,道德情操蜕化、堕落等等。 首先,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发生错位。作为领导干部,应当竭力维护和追求社会整体利益,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腐败行为却往往都是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和追求个人私利为特征的。当然,并不是说追求个人利益的所有行为都是不道德的。而只是说对个人利益的追求是有范围、有界限的。腐败分子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则超出了正当个人利益的范围,是极端自私的追求,是以损害社会、人民的利益为代价的。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引入,强调遵循物质利益原则,注意利益导向,这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是,这也刺激了人们物质欲望的迅速膨胀,不少人推崇实惠、好处、功利,处心积虑、挖空心思地捞钱发财,甚至有的人为了金钱不惜坑蒙拐骗,以身试法。一些干部同样也会受到物质利益的诱惑。他们看到一些人先富起来了,心理上便产生了不平衡。他们便把手中的权力视为是获得利益、金钱的便捷途径,大肆进行钱权交易。 其次,权利义务观发生了蜕变。权利与义务是紧密相连的,行使一定的权利就要履行相应的义务。领导干部居于一定的工作岗位,便获得了运用该岗位权力的权利,这个权力是因这个岗位而具有的,并不是个人的权力。随着履行权力的权利而来的便是运用好这一权力的责任,履行好对人民负责的义务,当好人民的公仆。这是一个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权利义务观。但是在一些领导干部那里,这种权利义务观蜕变为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谋取个人私利,肆无忌惮地侵吞、挥霍国家和人民的财富。他们把自己看作“民之父母”,以“官贵民贱”、“官大为尊”为行为准则,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把弄权、谋私看作自己的本事,甚至宣扬

论当前我国腐败的成因及其治理方略

论当前我国腐败的成因及其治理方略 内容提要:腐败是权力的腐化,其实质为权力的变质和异化。它对社会有着极大的危害。当前我国腐败的成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制度层面的原因。其中有封建官僚政治体制及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旧体制固有的弊端给腐败的产生保留了土壤;新旧体制转轨过程必然伴随的消极作用;法制建设不健全,缺乏完备的监督机制等。二是更深层次的道德文化、价值观念方面的原因。其中如,人性中固有的弱点由于缺乏良性社会调控机制的导引而诱发腐败动机;中国传统文化中轻视公德重视私人关系这一重要特点导致“关系”这一腐败神经络的建立;国民价值观念中一直缺乏社会公正的内涵;民主法治观念的淡漠等。针对上述原因,本文提出了“标本兼治”的治理方略:深化改革,尽快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完善权力制约机制;加强法制建设;提倡和建立道德自律、政治责任感,强化廉政意识;弘扬以公正理性为核心的民主价值观念,建设法治社会。 关键词:权力腐败,权力异化,标本兼治,治理方略 “廉政”和“腐败”,一直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话题,中外皆然。自改革开放以来,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最主要的障碍之一。尽管党中央一直将反腐倡廉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但多年来,腐败现象却愈演愈烈,几成燎原之势,成为无法根除的一大顽症,反腐败已为公众深切关注。基于此,有必要对腐败及其成因作重新审视,以希冀更好地对症下药,彻底根除这一社会恶瘤。 一、腐败的涵义及危害 何谓腐败?就语义而言,是谓腐烂。“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1中的腐败即为此义。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它是指一个社会像一个有机体那样腐烂、变质,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在现象层面上,腐败意味着一个社会充斥着公务人员的贪污、腐化、行贿受贿、敲诈勒索、挥霍浪费社会公共财物、假公济私等丑恶现象,以致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贯彻,官僚主义严重,思想滑坡、道德失衡,社会风气败坏;2从实质上看,腐败是权力变质和异化的产物,是权力的腐化,公共权力在行使过程中偏离既定的目的,不再为公共利益服务,而是被用来换取个人利益,成为社会上少数拥有权力者或集团攫取私人、局部利益的手段或工具。因此,腐败实际上是权力和金钱的交换,或者说是权力的商品化与金钱的权力化。3

浅谈我国腐败现象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浅谈我国腐败现象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提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成份、经济要素日趋多元化,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理念、利益关系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腐败现象一日不除,则国无宁日,民无宁日。当前,如何在科学分析腐败现象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现象,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新课题。 关键词:腐败反腐倡廉原因对策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有的腐败现象 当前我国腐败现象的突出表现改革开放以来,一些领导干部和部门利用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力,贪污受贿,大肆挥霍国家巨额财富,其手段之猖獗,手法之多样,是前所未有、触目惊心的。具体表现为:(一)利用职权,安插亲朋好友、买官、卖官 (二)大肆贪污受贿,挥霍国家巨额资财 二、腐败现象屡屡产生的原因 当前,我国的反腐败斗争虽然在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一定成败,腐败现象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但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公务员人数严重超编 据有关部门估计,我国公务员人数每年递增20% ,未来几年将严重超编。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务员规模是否适度不仅需要考虑“官民比”,而且要考虑公务员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公务员的行政效率。虽然我国财政供养人员占总人口的“官民比例”只有

1比26(那是2005年“两会”时提供的数据,现在肯定要大于这个比值),但是从经济视角考察,财政供养人员与GDP之比看,我国为39人/百万美元,大大高于发达国家。 (二)现存机构的弊端和法制建设的滞后必然导致腐败现象的蔓延从我国目前现存机构来看,的确存在党政机构的权力失衡,权力过分集中,党政行为存在严重的“人治”而不是“法治”现象。同时在法制建设方面也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特别是反腐败方面的法规严重滞后,已颁布的法律目前存在着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的情况,与反腐倡廉直接有关的法律很大程度上与当前反腐斗争的需要脱节。对已查清的一些大案、要案的犯罪分子主要是职务较高的人惩处往往打击力度不够,一些贪污受贿动辄数以十万百万的领导干部,从公布的处理结果来看,凡担任过相当一级领导的贪官,几乎都能免予“斩立决”,最终判决往往是死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没有落到实处。 (三)党风不正是腐败现象产生的催化剂 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党内确有不正之风,确有极少数领导干部搞特殊化。”当前党风不正主要表现为:第一,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的作风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看不到了,造成的后果必然是损害群众利益,脱离群众,腐败现象也就应运而生。第二,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比较紧张,一些领导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淡薄了,他们名义上是人民的公仆,实际上利用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力谋取私利。这几年腐败现象层出不穷,一些大案、要案涉及到我们不少部门和地方的主要领导,党风不正的确起到了催化的不良作用。

关于腐败现象的论文

浅谈腐败现象的成因与防治 [摘要]腐败现象由来已久,自从私有制出现了以后,便产生了腐败现象。在我国当今的社会中, 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腐败现象,对社会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在社会中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与谈论。正确分析腐败现象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探讨腐败现象的根源、实质,对于深人进行反腐败斗争,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论述谈对对腐败现象的认识,简要提出一些对我国现阶段治理腐败现象的对策。 [关键词]腐败现象权力监督 一、腐败现象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尤其是在最近几年,经济发展尤为迅速。但是,经济的快速增长会使得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如果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腐败现象的发生也会变得越来越频繁。 腐败现象是国家公职人员滥用公共职权谋取私利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腐败定义为:“滥用公共权力以谋取私人的利益”。世界银行的定义与此类似,即腐败是“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滥用权力”。国际透明组织将腐败定义为“公共部门中官员的行为,无论是从事政治事务的官员,还是从事行政管理事务的公务员,他们通过错误地使用公众委托给他们的权力,使他们自己或亲近于他们的人不正当地、非法地富裕起来”。而权力是指特定主体强加给其他主体,比如个人、集体、民族等,使之产生压力继而产生顺从的能力。权力与财富的交换是腐败行为的主要特点,在商人和各种职业群体中也广泛存在着不同形式的腐败。因此,凡违反公认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滥用权力(政治权力、行政权力、职业权力、学术权力)和公共资源等谋取私利的行为,都可以称为腐败。 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很多,根据公权力的不同性质,腐败现象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党政领导机关官员的腐败,比如行政监督部门和执法

试论当前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试论当前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现象的原因及 对策 试论当前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工程建设领域内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和残酷,由此带来的一系列违规和违法的“腐败”也日渐凸显,甚至演变成为一种熟视无睹的“潜规则”,成为当前反腐败斗争的相互“博弈”的重要区域。可见,工程建设领域中一直是腐败现象的高发区,也是大案要案的集结点。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工程建设领域少数干部经不住“糖衣炮弹”?的攻击,贪污、受贿、玩忽职守等腐败案件时有发生,工程建设领域已成为腐败易发、高发、频发的重灾区之一,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现象的特点 工程建设领域已成为腐败易发、高发、频发的重灾区之一。其特点为: 1.领导干预,窝案串案严重。一些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插手干预工程建设,索贿受贿。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政策性规定或者议事规则,利用职权或职务上的影响,向相关部门、单位或者有关人员以指定、授意、暗示等方式插手干预工程建设,干扰正常监管、执法活动。收受钱物或安排自己的亲属朋友承包工程。自2008

年以来,检察机关共查办的30起工程建设领域行受贿犯罪案件中,窝案、串案的数量占45%。由此可以看出,工程建设涉及招投标、工程增减、检查验收、款项拨付等多个环节,且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涉及管理部门众多,且部分职能交叉,使得程序复杂、手续繁琐、办理周期长。为使每个环节畅通无阻,承建方往往会不择手段行贿所涉环节的关键人员,从而形成窝案、串案,出现查办一人带出多人的现象。” 2.串通招标,犯罪环节集中。一些招标人和投标人搞权钱交易,规避招标、虚假招标。有的业主有意规避招投标,将一个总体工程分解成若干个小工程,或者成若干期工程实施。这种肢解工程的目的,就是把工程标的人为控制在公开招投标的规定标的以内,然后以邀标或议标方式,或直接发包方式把工程给关系人做,最终目的为了权钱交易,谋取私利。据检察机关统计,发生在招标投标环节的案件占案件总数的46%,发生在工程预决算环节的案件占24%,安全监督检查、工程验收、资金支付、物资采购环节的案件占30.%。 3.违规结算,目的明确固定。一些工程管理人员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收受钱财,质量和安全责任不落实。工程管理松懈放任的背后隐藏着腐败。工程建设中的挂靠、分包等违法现象屡见不鲜、屡禁不止,工程投标报名时,项目经理是张三,到了施工时就变成了李四,这就是挂靠、分包的结果。此现象的出现,业主单位和工程监管部门是很容易发现的,问题是发现了去不去管,如果业主单位和监管部门不严格按合同办事,对挂靠、分包以及工程质量、拖延工期等问题,睁一只

论腐败的问题

风正好扬帆 ————怎么看腐败现象? 腐败,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茶余饭后的热点话题,对于这个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有的人咬牙切齿,有的人心照不宣,而大多数只是摇头叹息。而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腐败,更是像瘟疫一样在各个领域迅速蔓延,滋生,致使生活中,处处可见腐败。 词典上查查、网上搜搜,却发现对“腐败”的解释很不一致,可谓众说纷纭。除有机物的腐烂、变质的原意外,有说是行为主体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职权或偏离公共职责的权利变异的;有说公共权力被滥用而使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有说泛指公职人员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权力的权利蜕变现象的;还有说公务人员借职务之便获取个人利益,从而使国家政治生活发生病态变化的过程的;有说不只是公共官员滥用职权的问题,而是人们为了捞取任何不义之财而滥用职权(不一定是政府权力)的行为;更奇特的说腐败就是享受生活的代名词。还人说了,巨亏而又拿着几千万年薪的原中航油老总也是腐败。我认为“腐败”是一种人为扭曲人性,走向堕落、衰亡、腐朽的行为。它产生于对自身行为的放任和无节制。其行为过程展示的后果,不仅仅是自身人性的毁灭,严重的是对自身后代人性的扭曲。也就是说,由于自身的腐败行为,毁掉了除自身外,还至少包括儿孙两代。因为,“腐败”的意外收获,必然施舍而懒惰于子孙;“腐败”的非正常行为,必然疑惑而展示于子孙。由此,“腐败”必然毁掉心灵于子孙。 心灵毁,何为人?

“腐败”不仅害民、害国,更是害子孙。 既然腐败对国家、集体、个人都没好处,那么为什么还有一些国家干部会不顾党纪国法,陷入腐败的深渊呢? 1、是人的本性所至. 人往往都会追求私利的, 罗素认为“权力作恶”现象将永久存在,根本原因是人的永无止境的“对权力的冲动”,“这种欲望永无休止和满足”。因为位高权重,再加上他们的关系网非常广泛,为他们贪污,受贿做好了物质基础,面对这么多的诱惑,因为人往往会追求私利,一定会将可以放入口袋的钱放入自己的口袋. 2、是制度上缺乏有利的监督制度。由于当前我们正处于新旧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中, 旧体制及其深刻的影响还没有退出历史舞台, 两者同时在起作用。再加上体制和机制不完善、不健全、政策制度和法律不配套、监督和制约缺乏力度等, 这样势必造成腐败现象滋生的空隙和漏洞, 给权利滥用留下许多空间。 3、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是腐败产生的原因 邓小平指出“旧中国留给我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这就容易导致权力至上且得不到有效制约。“人治”久了,民众产生了逆来顺受的观念和纵容腐败的心理。当一部分遇到某些困难的时候,他们往往向贪官求救,送礼,送钱不在话下. 4、美色也会引起腐败,一些人会利用贪官的一些好色的弱点,然后以色谋权,这也是引起腐败的原因.也有一些人为了拿到某个项目而向上级提供美色贿赂,这种贿赂往往非常有效,可以说是一种杀

当前腐败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当前腐败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近年来,腐败现象迅速滋生和蔓延,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腐败现象根源于剥削阶级腐朽没落的意识形态,它与我党的性质和宗旨严重对立,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严重的破坏性。 一、当前腐败现象的成因 首先,人们的道德观念淡薄是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当前,在社会转型期,由于道德理想的迷失、道德观念的错位、道德准则的失范,引起道德行为的失序。这种失序反映在政治生活方面便是权力的腐败,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等现象相当严重。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人们的道德观念淡薄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政治伦理建设,就是要以德倡廉,强化人们的道德观念,筑起“不想腐败”的思想道德防线,从而抑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其次,对权力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是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实践证明,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没有有效的监督,就不会有对腐败现象的真正遏制。权力腐败的实质是滥用权力,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反映了对权力的失控失监。改革开放以来,消极腐败现象之所以能乘隙而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从而致使某些党员干部视党纪为“摆设”,视政令为“白条”,把中央的三令五申当成耳边风,你禁你的,他干他的。 再次,未能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的法律规范机制对腐败现象进行预防、抑制和惩治。过去,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突击搞运动、说服教育和道德规范,通过把外在的价值标准内化为人们的价值取向,对人们的行为有重大影响。但这种影响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此外,一般政策性规定所起的作用也有限。十几年来,各级党政机关、各行各业发布的反腐倡廉的文件、通知等数不胜数,腐败之风并无收敛之迹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不论说服教育还是道德约束,都没有国家强制力的保障为后盾,一般政策性规定的强制力也十分有限。而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规范,它不仅有说服教育和道德规范(不少法律条例本身就是道德规范)的功能,也有内化的特性,可以使只顾个人需要而 不顾法律的规范要求的行为受到惩处。但是,由于我们缺少执法守法的传统,致使法制建设严重滞后,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的法律规范机制对腐败现象进行预防、抑制和惩治。所以,一方面造成人们思想的极度混乱,对一些现象失去了辨别是与非、罪与非罪、违法与合法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当前的反腐败斗争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和手段。 最后,缺乏俸禄养廉的经济条件。俸禄养廉是一个有异议的话题,但这是回避不了的。许多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出现严重的政府腐败,重要根源之一就是那些政府部门的公职人员因为收入太低无法维持一般的生活水 平而不得不利用其工作之便谋取私利。从表面上看,低工资政策好像缩短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