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经病概述、月经先期、月经后期
妇科常见病种中医辨证论治
妇科常见病种中医辨证论治一、月经病:1、月经先期:以月经周期比正常提前为主要表现的月经病。
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甚至十余天一行者证型:脾气虚证:月经色淡、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补中益气汤》黄芪、甘草、人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肾气虚证:月经色淡、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归肾丸》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当归、枸杞子、杜仲、菟丝子血热证:月经色红,舌红、苔黄,脉数《清经散》牡丹皮、地骨皮、青蒿、黄柏(盐水炒)、大熟地、白芍(酒炒)、茯苓2、月经后期:延后7日以上,甚至3~5个月以上者证型:肾虚证:月经色淡、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当归、熟地、人参、山药、杜仲、山茱萸枸杞炙甘草血虚证:月经延后,量少色淡,头晕眼花,舌淡红,脉细弱《大补元煎》人参、山药、熟地、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炙甘草血寒证:月经延后,量少,色淡红,腹痛明显,舌淡,苔白,脉沉《温经汤》吴茱萸、当归、白芍、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麦冬气滞证:月经延后,量少或正常,色暗有血块,脉弦《乌药汤》乌药、香附、当归、木香、甘草3、月经过多:月经量超过80ml,但周期正常。
气虚证:月经色淡、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举元煎》人参、炙黄芪、炒白术、炙甘草、炒升麻血热证:月经色红,舌红、苔黄,脉数《保阴煎》生地、熟地、白芍、山药、川续断、黄芩、黄柏、生甘草血瘀证:月经色暗,血块,痛经明显,舌暗有瘀斑,脉弦不畅:蒲黄、五灵脂、益母草、三七、茜草4、月经过少:月经量少,或者经行少于2天,周期正常。
肾虚证:月经色淡、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归肾丸》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当归、枸杞子、杜仲、菟丝子血虚证:经量少色淡,头晕眼花,舌淡红,脉细弱:熟地、当归、川芎、白芍、黄芪、党参,山药血瘀证:月经色暗,血块,痛经明显,舌暗有瘀斑,脉弦不畅《桃红四物汤》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5、经期延长:经期超过7天,周期正常气虚证:月经色淡、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举元煎》人参、炙黄芪、炒白术、炙甘草、炒升麻血热证:月经色红,舌红、苔黄,脉数。
中西医助理医师复习:《十六郄穴歌》
月经病是以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等发生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或于经断前后出现明显症状为特征的疾病,是妇科临床的多发病。
一、范围常见的月经病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崩漏、闭经、痛经、经行乳房胀痛、经行头痛、经行身痛、经行感冒、经行发热、经行口糜、经行泄泻、经行浮肿、经行风疹块、经行吐衄、经行情志异常、绝经前后诸证、经断复来、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等。
二、病因病机月经病的病因病机:主要病因是寒热湿邪侵袭、内伤七情、房劳多产、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和体质因素。
主要病机是脏腑功能失常,血气不和,冲任二脉损伤以及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失调。
另外,痛经、月经前后诸证等疾病其所以随月经周期而发,除致病因素外,又与经期及经期前后特殊生理状态有关。
未行经期间,由于冲任气血较平和,致病因素尚不足以引起病变发生。
经期前后,血海由满而溢,因泻溢而骤虚,冲任气血变化急骤,或经断前后,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二脉虚衰,肾阴阳失调,致病因素乘时而作,故发病。
三、治疗原则一是重在治本调经,采用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调理冲任等法以调治。
二是分清先病和后病的论治原则。
三应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如痛经剧烈,应以止痛为主;若经血暴下,当以止血为先。
症状缓解后,则审证求因治其本,使经病得以彻底治疗。
四、施治中应注意的问题治疗月经病要顺应和掌握规律:1.顺应月经周期中阴阳气血的变化规律经期血室正开,宜和血调气,或引血归经,过寒过热、大辛大散之剂宜慎,以免滞血或动血;经后血海空虚,宜予调补,即经后勿滥攻;经前血海充盈,宜予疏导,即经前勿滥补。
2.顺应不同年龄阶段论治的规律不同年龄的妇女有不同的生理病理特点,脏腑虚实各异,治疗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
古代医家强调青春期少年重治肾,生育期中年重治肝,更年期或老年重治脾。
3.掌握虚实补泻规律月经病虽然复杂,但可分虚实两大类论治。
妇科名词解释
名解1.胞宫:是指女性特有的内生殖器官的概称,包括西医解剖学上的子宫及附件。
2.月经:月经是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月月如期,经常不变。
3.月经病:是以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等发生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出现明显不适症状的疾病。
4.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至10余日一行,经期正常,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称月经先期。
5.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经期正常,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称月经后期6.月经愆期:月经周期提前7-10天或错后7-14天,经期正常,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称月经先后无定期。
7.月经过多:指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增多,而周期基本正常者。
8.月经过少: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明显减少,或行经时间不足2天,甚或点滴即净者,成为月经过少。
9.崩漏: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者,前者称崩中,后者为漏下。
10.闭经:闭经是指女子年逾16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来潮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者,称闭经。
11.痛经: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
12.带下病: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全身、局部症状者。
称带下病。
13.恶阻:妊娠早期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头晕倦怠,甚至食入即吐者,称为妊娠恶阻。
14.异位妊娠:凡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发育称为异位妊娠。
15.胎漏:妊娠期间阴道少量出血,时出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酸、腹痛、小腹下坠者,为胎漏。
16.胎动不安: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伴少量阴道出血者,为胎动不安。
17.子淋:妊娠期间,尿频、尿急、淋漓涩痛者。
18子肿:妊娠中晚期,孕妇肢体面目发生肿胀者。
19.子晕:妊娠中晚期,头晕目眩,甚则昏眩欲厥者。
20.子痫:妊娠晚期或临产前及新产后,突然发生眩晕头痛,昏不识人,两目上视,牙关紧闭,四肢抽搐,全身强直,少顷可醒,醒后复发,甚或昏迷不醒者。
21.产褥期:新产后6周内。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第一节月经病小论凡月经的周期、经期和经量发生异常,以及伴随月经周期出现明显不适症状的疾病,称为月经病,是妇科临床的多发病。
常见的月经病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崩漏、闭经、痛经、经行发热、经行头痛、经行吐蜘、经行泄泻、经行乳房胀痛、经行情志异常、经断前后诸证、经断复来等。
月经病发生的主要机理是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导致冲任二脉的损伤。
其病因除外感邪气、内伤七情、房劳多产、饮食不节之外,尚须注意身体素质对月经病发生的影响。
月经病的辨证着重月经的期、量、色、质及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症状,同时结合全身证候,运用四诊八纲进行综合分析。
月经病的治疗原则重在治本以调经。
论治过程中,首辨他病、经病的不同。
如因他病致经不调者,当治他病,病去则经自调;若因经不调而生他病者,当予调经,经调则他病自愈。
次辨标本缓急的不同,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如痛经剧烈,应以止痛为主,若经崩暴下,当以止血为先,缓则审证求因治其本,使经病得到彻底治疗。
再辨月经周期各阶段的不同。
经期血室正开,大寒大热之剂用时宜慎;经前血海充盛,勿滥补,宜予疏导;经后血海空虚,勿强攻,宜于调补,但总以证之虚实酌用攻补。
这是月经病论治的一般规律。
月经病的治本大法有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等。
“经水出诸肾”,故调经之本在肾。
补肾在于益先天之真阴,以填精养血为主,佐以助阳益气之品,使阳生阴长,精血俱旺,则月经白调。
即使在淫邪致病的情况下,祛邪之后,也以补肾为宜。
扶脾在于益气血之源,以健脾升阳为主,脾胃健运,气血充盛,则源盛而流自畅。
然而用药不宜过用甘润或辛温之品,以免滞碍脾阳或耗伤胃阴。
疏肝39:于通调气机,以开郁行气为主,佐以养肝之品,使肝气得疏,气血调畅,则经病可愈。
调理气血当辨气病、血病,病在气者,治气为主,治血为佐;病在血者,治血为主,治气为佐。
气血来源于脏腑,其补肾、扶脾、疏肝也寓调理气血之法。
1月经病概述
病因
寒热湿邪侵袭 内伤七情 房劳多产 饮食不节 劳倦过度 体质因素
主要病机
–脏腑功能失常,血气不和, 冲任二脉损伤以及肾-天 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失调。
月经病的诊断
多以主证为依据,多以主要症状命名
月经病的诊断是以主症为依据,尤其是月 经的期和量。如月经先期、后期、过多、过少 等。但是月经病往往比较复杂,常常伴有其他 疾病,所以在诊断时要注意与月经期间的内外 科疾病相鉴别。
具体治法:
1、补肾-肾主生殖,经水出诸肾。填补精血为主,辅 以温阳之品。 2、扶脾-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健脾益气, 健脾升阳除湿。 3、疏肝-肝主疏泄。疏肝理气调经。 4、调理气血-病在气者,治气为主,佐以理血。病在 血者,治血为主,佐以理气。 5、调理冲任
“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肾以资血之源,养肾气 以安血之室”。故调经诸法,以补肾扶脾为要。
治疗月经病要顺应和掌握规律:
1、经前经后用药有别 经前勿滥补――宜疏肝理气,调血活血 经后勿滥攻――宜补肾健脾,调养气血 经时兼治标――缓解临床症状 平时重治本――调整脏腑经络气血 2、顺应不同年龄阶段论治的规律 青春期重肾,生育期重肝,绝经期重脾。 3、掌握虚实补泻规律 虚证:补肾扶脾养血 实证:疏肝理气活血
鉴别
1、月经后期、闭经等与生理性停经相鉴别; 2、月经过少与胎漏、激经相鉴别; 3、经期延长、月经过多、崩漏等与胎、产 后病、杂病等引起的下血证相鉴别; 5、痛经与异位妊娠相鉴别。 6、与发生在月经期间的内、外科病证相鉴 别。
病 案
刘某某,女,40岁,2003年12月2日初诊。 主诉:月经期提前、量多伴经期长9个月。 现病史:患者近9个月来月经每次均提前八九天来潮, 经量明显增多,每次需用卫生巾25片左右,持续10余 天方净。末次月经11月25号,至今已8天未净,月经 量多,现色淡质稀无血块,伴头晕、肢倦、神疲、纳 差,面色萎黄。曾于上月行盆腔B超检查未发现异常。 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妇科检查:外阴正常,阴道通畅,内有少量淡红色血液, 宫颈光滑,子宫前位,增大如孕6周,不平感,质硬, 无压痛,双附件未触及包块,无压痛。
月经病---月经先期
月经病---月经先期一.脾虚型:月经证候:月经周期提前。
经量或多或少,经色淡红,质清稀。
症见面色萎黄或苍白,神疲乏力,或倦怠嗜卧,气短懒言,小腹空坠,或纳少便溏,脘闷腹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补中益气汤或归脾汤。
.安冲调经汤:平补心脾汤:二.肾气不固型:月经提前,经量或多或少,色黯淡,质清稀。
症见精神不振,腰膝酸软,夜尿频、舌淡,苔白润,脉沉细。
归肾丸或温冲汤、固阴煎、龟鹿补冲汤加减。
三.阳盛血热型:月经提前,量多或正常;经色鲜红,或紫红,质稠粘,流出时有热感。
症见面色红、唇赤,或口渴,心烦,小溲短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脉数或滑数。
清经散或清化饮等。
四.肝郁血热型:月经提前,量或多或少,经色深红或紫红、质稠,排出不畅,或有血块。
症见烦躁易怒,或胸胁胀闷不舒,或乳房、小腹胀痛,或口苦咽干,舌质红,苔蒲黄,脉弦数。
丹栀逍遥散或化肝煎等加减。
五.阴虚血热型:月经提前。
量少或正常或多,经色深红、质稠。
症见两颧潮红,手足心热,或潮热盗汗,心烦不寐,或咽干口燥,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两地汤或生地黄散等。
六.血瘀型:月经周期提前,经量少而淋漓不畅,色黯有块,小腹满痛拒按,血块排出后则疼痛减轻。
症状:常无明显症状,有的可见皮下瘀斑,或舌质有瘀点,脉或弦涩。
桃红四物汤或通瘀煎等加减。
【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预防与护理】【现代研究】【疗效评定】【其它疗法】【中药名厂与中成药】[概述].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甚至十六、七天一潮者,称“月经先期”。
如每次只提前三、五天,或偶尔提前一次,下次仍按期而至的,均不作“月经先期”论。
本病为妇女常见病之一,在中医文献中尚有称为“经早”“月经前期”“经水先期”“经水…月再行”的。
本书根据《竹林女科证治》定名为“月经先期”。
[历史沿革]本病最早见于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该书《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中即有“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的记载,并提出用调营破瘀的土瓜根散治疗。
中医妇科常用术语摘录
中医妇科常用术语摘录【月经不调】是月经病的统称,包括临床上常见的经行先期,经行后期,经行先后无定期,以及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痛经,闭经等。
【月经病】指妇科病中属于月经方面的各种病症,即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等的异常而兼有各种症状者。
包括“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倒经”、“崩漏”、“经前便血”、“经行泄泻”等等。
【痛经】又叫“经行腹痛”,是月经前、后或行经时,以下腹及腰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种妇科常见病。
本病的发生,多因气滞,血瘀,寒凝,或血虚所致。
因于气滞的,多在经前下腹痛,痛连胁肋,或见乳胀等;因于血瘀的,多在经前或月经刚来时,少腹刺痛拒按,经色紫暗,或有瘀块;因于寒凝的,多见下腹冷痛或绞痛,热熨则痛减,经行不畅,色暗滞;因于气虚的,多见行经后腹部及腰部绵绵作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等。
【月经过少】指行经时出血点滴,量少而不畅,一、二天即净,故又叫“月经涩少”或“经行不爽”。
临床分为血虚、血寒,血瘀及痰湿等症。
将到更年期的妇女有这些症候,可能是闭经的预兆,如每次经量极少,点滴即无,长期不癒,应考虑生殖系统结核的可能,须早日调治。
【月经过多】是指月经来潮时,超过正常的血量,或经来日子延长,超过七天以上而经血过多,但仍不失一月一次的过期性。
此症多由血热、沖任受损或气虚不摄所致。
血热的,经血深红,质稠浓,或有臭秽气;沖任受损的,月经绵延不断,面色萎黄,身倦困乏,经色暗淡而质稀薄;气虚不摄的,面色淡白,气弱懒言,经色淡。
【经行泄泻】是指月经前或来潮时,即大便泄泻,经行即作,经净则止。
由于脾虚或肾阳虚,互相影响,致不能运行水湿,多伴有面黄、四肢乏力,口淡食减,甚则浮肿、腹胀等症。
【经断(经绝)】指妇女四十九岁前后,月经终止(有人还认为病理的月经闭止,叫“经闭”,生理的月经终止,叫“闭经”)。
在月经终止之前,如出现经期先后不定,经量过多或过少,无其它临床症状的,属正常生理现象。
若见头晕,耳鸣心悸,心烦易怒,情志失常,手心发热,经来量多,或漏下淋沥不断的,是由于肾气衰弱,沖任虚损所致。
月经病小总论与月经先期、后期、先后不定期
㈢、血寒型(实寒证)
主要证侯:经期错后,量少,经色紫黯有块,小 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畏寒肢冷,舌黯,苔白, 脉沉紧或沉迟。
治疗法则: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方药举例: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方解 加减
方 解: 肉桂──温经散寒,通脉调经 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调经 人参──甘温补气,助肉桂通阳散寒 莪术、丹皮、牛膝──活血祛瘀 助当归、川芎通行血滞 白芍、甘草──缓急止痛 加 减: 经行腹痛──加小茴香、香附、元胡散寒行滞止痛 月经过少──加丹参、坤草、鸡血藤养血活血调经
月 经 病
• 小总论 • 月经先期 • 月经后期 • 痛经 • 月经先后无定期 • 经期延长 月经过多 月经过少 崩漏 闭经
目 录
• 经间期出血
• 经行诸病(11种)
• 经断诸病(经断前后诸证、经断复来)
小总论
定 义:月经周期、经期和经量发生异常,以及 伴随月经周期出现明显不适症状的疾病。
发生机理: 外感邪气 内伤七情 房劳多产 饮食不节
一、病因病机
肾虚 虚
血虚
血虚寒
冲 任 不 足
血实寒
实 气滞 痰湿 气血运行迟滞
血 海 不 能 按 时 满 溢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㈠、诊断
⒈病史:先天不足,初潮来迟,或有感寒饮冷、情 志不遂史; ⒉症状:月经周期延后七天以上,甚至延后3~5个 月一行,但经期基本正常者; ⒊检查: ①、妇科检查:子宫大小正常或略小 ②、实验室检查:卵巢功能测定 ③、超声检查:了解子宫、卵巢的发育和病变
㈡、血虚型
主要证候:经期错后,量少,色淡质稀,小腹空 痛,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皮肤不润,面色苍白 或萎黄,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治疗法则:补血养营,益气调经 方药举例:人参养荣汤《和剂局方》 加减 月经过少──去五味子,加丹参、鸡血藤 经行小腹隐痛──重用白芍,加阿胶、香附
中医妇科学表格版
中医妇科学表格版月经病是妇女常见的疾病,常见的症状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和闭经等。
不同的症状需要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治疗。
月经先期可能是由于阳盛实热、肝郁血热、阴虚血热或脾气虚等原因引起的。
治疗时,需要根据具体症状选用补肾益气、调理冲任、补益肝肾、养血通经、益气养血调经、养阴清热调经、理气活血、祛瘀通经、健脾燥湿、化痰活血通经、温经散寒、活血调经等方剂进行治疗。
月经后期可能是由于血虚、血寒虚寒、实寒、气滞、痰湿等原因引起的。
治疗时,需要根据具体症状选用滋肾养阴、固冲止血、清热利湿、化瘀止血、健脾益气、固冲调经、活血祛瘀、止血调经等方剂进行治疗。
月经先后无定期可能是由于肾虚、肝郁、肝郁肾虚等原因引起的。
治疗时,需要根据具体症状选用补肾填精、养血调经、养血益气调经、化痰燥湿、理气行滞调经、燥湿化痰、活血调经等方剂进行治疗。
月经过多可能是由于气虚、血热、血瘀等原因引起的。
治疗时,需要根据具体症状选用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活血化瘀、止血调经等方剂进行治疗。
月经过少可能是由于肾虚、血虚、痰湿、血瘀等原因引起的。
治疗时,需要根据具体症状选用补血益气调经、养阴清热止血、活血祛瘀、止血调经等方剂进行治疗。
经期延长可能是由于气虚、血热、血瘀等原因引起的。
治疗时,需要根据具体症状选用举元煎、安冲汤、保阴煎、失笑散加味等方剂进行治疗。
经间期出血可能是由于肾阴虚、湿热、血瘀、脾气虚等原因引起的。
治疗时,需要根据具体症状选用两地汤合二至丸/加减一阴煎、清肝止淋汤、逐瘀止血汤、归脾汤等方剂进行治疗。
闭经可能是由于肾气亏损、肝肾虚损、气血虚弱、阴虚血燥、气滞血瘀、痰湿阻滞、寒凝血瘀等原因引起的。
治疗时,需要根据具体症状选用归肾丸、当归地黄饮、滋血汤、小营煎、芎归二陈汤、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桂枝茯苓丸、两地汤合二至丸/四乌贼骨一芦茹丸/固经丸等方剂进行治疗。
崩漏可能是由于血热、肾阳虚、肾阴虚、脾虚、血瘀、肾气虚等原因引起的。
月经不调ppt课件
月经后期指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3〜5个 月一行,经期正常,且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亦称 经行后期、经期错后、经水过期、经迟;
月经先后不定期指月经不按周期来潮,或提前或 延后7天以上,经期正常,且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 亦称经水先后无定期、月经期、经乱等。
【病因病机】
推拿治疗学
引起月经不调的原因有外感寒热,或内伤忧思郁怒,或房事不节、产育过多 等,以致冲任失调,气血失和而酿成本病。月经先期主要因热扰冲任,迫血 妄行,致月经先期而下;或气虚统摄无权,冲任失调所致,以致经行先期。
【注意事项】
推拿治疗学
1.嘱患者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志过极。 2.嘱患者调节饮食,忌食生冷寒凉或辛辣之品。 3.嘱患者注意经期卫生,随天气环境变化增减衣物,宜保暖,避风寒。
【疗效评定】
1.治愈月经周期恢复正常,维持3个月以上。 2.好转月经周期恢复正常,但不能维持3个月以上。 3.未愈月经周期未见变化。
3.气滞
推拿治疗学
经量少,色暗红,小腹胀痛,精神郁闷,胸胁满闷不舒,嘘气稍减。舌质暗, 苔黄,脉弦或涩。
(1)治法疏肝理气调经。 (2)手法同基本治法。 (3)取穴与部位在基本治法基础上,加期门、章门、膈俞、肝俞、蠡沟、太
冲及胁肋部。
推拿治疗学
(4)操作①患者仰卧位,医者坐于患者足侧,用点法在蠡沟、太冲穴操作, 每穴1分钟。②患者俯卧位,医者站于患者身侧,用按揉法在膈俞、肝俞穴 操作,每穴1分钟。③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者对面,先用按揉法在章门、 期门穴操作,每穴1分钟;然后搓揉胁肋部,以透热为度。
推拿治疗学
月经后期主要因营血亏虚,冲任失养;或血寒凝滞;或气滞血瘀,血行受阻 而致,导致经行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主要因肝郁疏泄失常,气血失调;肾 虚藏泻失司,冲任失调,致血海蓄溢失常而引起月经周期紊乱。
中医师-中医妇科学-月经病
第三单元月经病细目一概述(一)月经病的定义周期、经期、经量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或于经断前后出现明显症状。
(二)月经病的范围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崩漏、闭经、痛经、月经前后诸证、绝经前后诸证、经断复来、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等。
(三)月经病的治疗原则1.重在治本以调经。
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调治冲任、调养胞宫以及调控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等治法。
2.“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例如,痛经、崩漏。
(四)月经病施治中应注意的问题顺应和掌握规律:1.经期血室正开,宜和血调气,或引血归经,过寒过热、大辛大散之剂宜慎,以免滞血或动血;经后血海空虚,宜予调补,即经后勿滥攻;经前血海充盈,宜予疏导,即经前勿滥补。
2.青春期重治肾,生育期中年重治肝,绝经后或老年期重治脾,3.三是掌握虚实补泻规律,虚证月经病——补肾扶脾养血为主;实证月经病——疏肝理气活血为主;虚实夹杂者——攻补兼施。
月经病病案组成规律总结组成模式:主症+兼证+舌脉主症:月经色、量、质、周期等异常——辨病+辨证兼证:脏腑症状、全身症状——辅助辨证舌脉:辨证关键主症:色鲜红---热证(虚实)深红---实热多紫红---实热色淡---气虚血虚色紫暗---瘀血血块---瘀血质稠---热证(虚实)质稀---虚证,寒证细目二月经先期(一)定义7天以上,甚至十余日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
“经期超前”“经行先期”“经早”“经水不及期”(二)病因病机气虚和血热。
1.气虚(固摄)可分为脾气虚和肾气虚。
(1)脾气虚:中气虚弱,冲任不固,经血失统。
(2)肾气虚:肾气虚弱,冲任不固,不能约制。
2.血热(1)阳盛血热:热扰冲任、胞宫,迫血下行。
(2)阴虚血热:虚热内生,热伏冲任,血海不宁。
(3)肝郁血热:肝气郁结,郁久化热,热扰冲任,迫血下行。
(三)辨证论治月经先期的辨证,着重于周期的提前及经量、经色、经质的变化,结合全身证候及舌脉,辨其属实、属虚、属热。
月经病
调经之法,重在补肾、疏肝、 健脾,调理气血、冲任。
肾为先天之本,“经水出诸肾” 肾为先天之本,“经水出诸肾”, 月经的产生和调节以肾为主导, 调经亦以补肾为重要治法。补肾 以填补精血,补益肾气为主,使 阴生阳长,阴平阳秘,精血俱旺。
肝主疏泄,为藏血之脏,易为情 志所伤。疏肝之法,重在理气开 郁,通调气机,佐以养血柔肝。
menopathy
月经病
总述
月经病是最常见的妇科疾病。月经不调是月经 月经病是最常见的妇科疾病。 周期、经期和经量异常的一类疾病, 周期、经期和经量异常的一类疾病,包括月经 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月经后期、 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月经后期、月经 过少和月经先后无定期。闭经、 过少和月经先后无定期。闭经、崩漏则属于月 经周期、经期和经量的严重失调。 经周期、经期和经量的严重失调。经间期出血 是发生在两次月经之间的周期性出血。痛经、 是发生在两次月经之间的周期性出血。痛经、 月经前后诸证均属于伴随月经周期反复发作的 一系列症状。 一系列症状。而在绝经前后出现的与绝经相关 症状,则为绝经前后诸证。 症状,则为绝经前后诸证。
遣方用药之际,须注意证候的复杂与 月经周期的变化,若属于寒热错杂、 虚实夹杂者,应分清主次,或寒热并 用、攻补兼施;或先攻后补,或先补 后攻;经期勿大寒大热,勿滥用辛散、 收涩;经后勿滥用攻伐,经前勿滥用 温补。掌握规律,灵活施治,以提高 疗效。
症状
停经史 (6~8周),约有20~30%的病人问不出 6~8周),约有20~30%的病人问不出 停经史。 腹痛 主要症状。如输卵管妊娠未流产或破裂时, 多为一侧下腹隐痛或酸胀感;流产或破裂时,突 发一侧下腹部撕裂样痛,伴恶心、呕吐;血液积 聚于子宫直肠陷凹时,出现肛门坠胀感;如出血 后局限,则表现为一侧下腹痛;如出血增多,可 扩散至全腹,刺激膈肌可引起肩胛部放射性痛及 胸部疼痛。 阴道流血 胚胎死亡后常有不规则阴道流血 晕厥与休克 由于腹腔内急性出血及剧烈腹痛引起 腹部包块 血肿较久,与周围组织器官粘连形成
月经病重点
第七章、月经病●凡指月经的周期、经期或经量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或绝经前后出现一系列症状的病症统称为月经病。
●病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房劳多产,饮食不节,劳倦过度,体质因素,●病机: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冲任损伤导致胞宫失于藏泻。
●月经病的治疗原则重在:治本调经。
●调经之法,重在补肾调肝健脾和胃、调理冲任气血。
●月经病的治疗大法及思路:(1)辨病之先后(2)辨病之缓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3)辨年龄与月经周期之不同阶段(4)分期辨证用药第一节、月经不调●定义:月经周期、经期或经量异常的一类病症,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经期延长、月经过多、月经过少6个病症。
●辨证要点(1)经血量多、色淡、质清稀,多为气虚(2)量少、色淡红、质清稀,多为血虚(3)经血量少、色鲜红、质粘,多为虚热(4)量多、色深红、质稠,多为实热(5)量少、色淡黯、质清稀,多为虚寒(6)量多,色黯红有块,多为实寒(7)经量多少不定,色紫黯有块,多为血瘀。
●月经先期定义: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或20天左右一行,连续发生2个周期或以上●月经过多定义:月经量明显增多,多出平时正常经量1倍以上,或超过80ml,但在一定时间内能自然停止,连续2个周期或以上。
可引起继发性贫血。
月经过多的主要病因病机是气虚、血热或血瘀引起血海不宁,冲任不固,胞宫失于封藏之职。
治疗应分经期与平时,●经期延长定义:每次月经持续时间达7天以上,但一般在2周内能自然停止,可伴见月经过多或过少。
经期延长的病机与月经过多颇类似,主要责之于虚、热、瘀引起血海不宁,冲任不固,胞宫失于封藏之职。
●月经后期●月经过少定义:月经量明显减少,少于平时正常经量的1/2,或不足30ml,或行经持续时间仅l-2天,甚或点滴即净,连续第二节、经间期出血●定义: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氲之时,出现周期性少量阴道出血者。
又名:“的候”、“真机”、“氤氲(絪缊)”。
西医学“排卵期出血”,属“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范畴。
中医妇科名解
1、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天一行,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期”,亦称“经期超前”“经行先期”“经早”“经水不及期”等。
2、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长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连续出现3个周期以上,称为“月经后期”,亦称“经行后期”“月经延后”“经迟”等。
3、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周期时或提前、是或延后7天以上,交替不定且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后无定期”,又称“经水先后无定期”“月经愆期”“经乱”等。
4、月经过多: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增多,或每次经行总量超过80ml,而周期、经期基本正常者,称为“月经过多”,亦称为“经水过多”或“月水过多”。
5、月经过少: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明显少于平时正常精良的1/2,或少于20ml,或行经时间不足两天,甚或点滴即净者,称为“月经过少”,又称“经水涩少”“经水少”“经量过少”。
6、经期延长: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期超过7天以上,甚或淋漓半月以上方净者,称为“经期延长”,亦称“月水不断”“经事延长”等。
7、经间期出血:两次月经之间,即氤氲之时,出现周期性少量阴道流血者,称为“经间期出血”,经间期出血大多出现在月经周期的第10~16天,即月经干净后5~7天。
8、崩漏: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为崩中,后者称为漏下,由于崩与漏两者常相互转化,故概称为崩漏,是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严重紊乱的月经病。
9、闭经:原发性闭经是指女性年逾16岁,虽有第二性征发育但无月经来潮,或年逾14岁,尚无第二性征发育及月经。
继发性闭经是指月经来潮后停止3个周期或6个月以上。
10、痛经:痛经是指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伴腰骶酸痛,甚至剧痛晕厥,影响正常工作及生活的疾病,亦称“经行腹痛”。
11、月经前后诸证:凡于行经期前后或正值经期,周期性反复出现乳房胀痛、泄泻、肢体浮肿、头痛、身痛、吐衄、口舌糜烂、诊块瘙痒、情志异常或发热等一系列症状者,称为“月经前后诸证”。
中医:月经提前、月经推后、月经不定期及用药,一文读懂
中医:月经提前、月经推后、月经不定期及用药,一文读懂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等发生改变并伴随着月经周期出现明显不适主症的疾病。
月经先期(提前):月经周期提前7-10天,经期正常,连续2个月精周期以上者,称为“经期超前”。
月经后期(推后):月经周期错后7天以上者,甚至3-5个月一行,连续2个周期以上者,称为“经行后期”、“月经错后”、“精迟”。
月经不定期:月经周期或前或后,1-2周者,属于月经周期的异常,临床表现无一定规律,又称“经水先后无定期”、“经乱”等。
月经提前1,第一种属于肾气虚型的月经不调。
症见:月经提前,量少,色淡质稀,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小便频数,舌淡暗,胎薄白,脉沉细而弱。
治法:补肾益气,固冲调经汤药(成药):固阴煎(加减)、固精丸2,第二种属于肝经郁热型的月经不调。
症见:月经提前,量多或少,经色紫红,质稠有块,经前乳房,胸胁,少腹胀痛,烦躁易怒,口苦咽干,喜叹息,舌红,苔黄,脉玄数。
治法:疏肝解郁,清热调经汤药(成药):丹栀逍遥散(加减),加味逍遥丸月经推后1,第一种属于肾虚血亏型的月经推后症见:经期错后,量少色淡,精质清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带下清晰,面色晦暗,或面部暗斑,舌淡暗,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补肾益气,养血调经汤药(成药):归肾丸合四物汤(加减),乌鸡白凤丸、归芍地黄丸2,第二种属于气滞血瘀性的月经推后症见:经期延后,经量偏少,经色暗红,或有血块,小腹胀痛,精神抑郁,胸胁不舒,舌苔正常,脉弦。
治法:活血行气,化瘀止痛汤药(成药):膈下逐瘀汤(加减),调经丸、益母丸、调经活血片。
月经先后无定期1,第一种属于肾虚型月经不定期症见:月经先后不定,量少质稀,色淡暗,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补肾益气,养血调经汤药(成药):固阴煎(加减),女金丸,乌鸡白凤丸,2,第二种属于肝郁型月经不定期症见:经行或前或后,经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块,血行不畅,胸胁、乳房、少腹胀痛,情志不舒舒,心烦易怒,嗳气食少,时欲叹息,舌质淡红,苔薄,脉弦治法:疏肝解郁,和血调经汤药(成药):逍遥散(加减),逍遥丸,妇科调经片用药注意事项:调经之本在于,所以要以补肾填精养血为主,同时佐以助阳益气。
月经病概述
月经前后诸证——围经期的兼杂症,伴随月经 周期反复发作。
绝经前后诸证——绝经前后的身心不适。
经断复来——绝经后经血复行者。
编辑ppt
6
病因
外感六淫—淫邪因素 内伤七情—情志因素 劳逸失常 房劳多产 饮食不节 生活因素 跌仆创伤 先天不足—体质因素
编辑ppt
7
病机
脏腑功能失常,气血不和,间接 或直接地损伤冲任督带和胞宫、 胞脉、胞络,以及肾-天葵-冲任胞宫轴失调。
病案
刘某某,女,40岁,2008年12月2日初诊。
主诉:月经期提前、量多伴经期长9个月。
现病史:患者10个月前曾人工流产一次。近9个月来月经 每次均提前八九天来潮,经量明显增多,每次需用卫 生巾22片左右,持续10余天方净。末次月经11月25号, 至今已8天未净,月经量多,现色淡质稀无血块,伴头 晕、肢倦、神疲、纳差,面色萎黄。曾于上月行盆腔 B超检查未发现异常。舌淡苔薄白,脉细数。
疏之;气滞者行之;气虚者补之;气陷者升之。 5、病在血者——治血为主,辅以补气行气:血虚者
补之;血瘀者活之;血热者清之;血寒者温之。
“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肾以资血之源,养肾气 以安血之室”。
少年期重肾,生育期重肝,绝经期重脾。
编辑ppt
13
“经水出诸肾”?
*胞络者,系于肾 *肾藏精,精血同源,血是月经的物质基础 *肾气的盛衰,主宰天癸的至与竭 *五脏之真,惟肾为根(元阴元阳之宅)
作用,对性调节轴有多元化作用.
编辑ppt
17
常用调经方药
左归饮 定经汤 四物汤 举元煎
右归饮 温经汤 逍遥散
编辑ppt
18
经间期:在滋阴补阳的基础上稍加化瘀理气之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月经病第一节月经病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项属于异常月经周期A.一向月经21~35天一行B. 月经2月一行,无不适C.月经一月两行,连续3个月D. 月经一年一行,无不适E.月经3月一行,无不适2.下列哪项不属于月经病A.平素月经正常,现已40天未行,自觉晨起头晕,择食呕恶,脉滑利B.月经周期紊乱,或先或后C.经前小腹胀痛,行经量少,淋漓不畅D.经前乳房胀痛,不能触衣E.月经量30ml3.“故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胃以资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
语出A.《内经》B.《金匮要略》C.《景岳全书》D.《傅青主女科》E.《校注妇人良方》4.月经病的治疗原则是A. 调理气血B .补肾C. 疏肝养肝D. 重在调经E. 扶脾5.调经之本在A. 肝B. 脾C. 肾D. 心E. 肺6.调经疏肝主要是A. 疏肝潜阳B. 条达肝气C. 滋养肝阴D. 滋养肝血E. 滋阴潜阳7.作为调经的具体原则,哪项是错误的A.扶脾,疏肝B. 调理气血C. 调经之本在肾D. 清热凉血E. 补肾8.下列哪项不属于月经病的临床表现:A. 月经周期缩短,不及20天B. 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明显增多C . 月经40~60天一行,或3~5个月一行D . 行经期不足2天或超过7天以上E . 月经常每2月来潮一次,无不适9.月经病是指A . 月经的期、量、色、质发生异常B . 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病证C. 月经失调,或先期、后期、先后不定期,或量多、量少D. 月经前后诸证和绝经前后诸证E . 月经的期、色、量、质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所出现的症状为特征的一类疾病10.月经病的诊断要点是A. 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其他症状B. 月经的期和量的异常变化C . 根据寒热虚实D . 结合形、气、色、脉E . 主要是根据脏腑、气血的异常变化(二)多项选择题1. 调经的具体原则有A.疏肝B. 扶脾C. 补肾D. 凉血E. 调理气血2. 以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症状为特征的月经病有A. 月经先期B. 月经后期C. 痛经D. 经行吐衄E. 绝经前后诸证3. 肝郁气滞导致月经病的病机为A .情志因素B. 悲伤过度C. 胞络受损D. 思虑抑郁E. 血海蓄溢失常4. 调经诸法中,常以哪些最为重要A. 调理气血B. 补肾C. 扶脾D. 疏肝E. 清热5. 月经病包括A. 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的异常B. 月经周期的改变,或先期,或后期,或先后无定期C. 或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症状为特征的疾病D. 或伴随绝经前后出现的各种症状E. 月经周期不定,量多暴下如注6. 月经病的发病机理主要是A. 七情所伤,冲任受损B. 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C. 外感六淫,冲任受损D. 气血不和,邪盛正虚E. 冲任二脉的损伤7. 月经病的辨证应A. 着重月经的期、量、色、质及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症状B. 结合形、气、色、脉来诊别C. 分清先病后病D. 分清标本缓急E. 与胎、产、杂病等下血证相鉴别8. 调经的具体原则是A. 调经以治本B. 病在气者,当以治气为主,佐以养血活血C. 调理气血D. 补肾、扶脾、疏肝E. 病在血者,则以治血为主,佐以补气行气9. 月经病调经时需注意A.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B. 经不调而后生诸病者,当先调经C. 调经之本在肾D. 照顾平时与经期不同时间E. 因他病而致经不调者,当先治他病10. 下列哪些属于月经病的范畴A. 月经周期紊乱,或先或后,或先后无定期B. 月经量多如注,或量少淋漓不净C. 平时月经正常,现停经40天,自觉晨起恶心呕吐,脉滑利D. 经前鼻衄,色红,月经周期正常,经期2天即净E. 经前乳房胀痛,不能触衣(三)填空题1、月经病的诊断要点,主要是月经的的异常变化。
2、月经病的治疗原则重在。
调经的具体原则有、、、之异。
3、月经病的辨证,着重月经的及伴随月经而出现的其他症状,结合来诊别。
4、调经当先分清先病后病;经不调而后生诸病者,当先;因他病而致月经不调者,当。
5、调经必扶脾,扶脾在于之源,以为主,不宜过用之品,以免。
6、调经之本在。
补肾以为主,并佐以之品,使肾中,则月经自调。
7、月经病发生的主要机理是,,导致冲任二脉的损伤。
8、月经病的辨证着重月经的、、、。
9、月经病是指月经的的异常,或伴随出现的症状为特征的疾病。
(四)、改错题1.月经病发生的主要机理是脾胃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导致冲任二脉的损伤。
2.崩漏、闭经、痛经、经间期出血不属于月经病。
3.月经病是指月经的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症状为特征的疾病。
4.月经病的辨证着重月经的期、量、色、质、味及其他症状,结合形、气、色、脉来诊别。
5.月经病的治疗原则重在调经以治本,具体原则主要有补肾健脾。
6.“滋水更当益火”之意,即在补肾时以助阳之品为主,并佐以填补精血,使肾中阴平阳秘,精血俱旺,则月经自调。
7.调经之法当分清先病后病;经不调而后生诸病者,当先治他病;因他病而后致经不调者,当先调经。
(五)、名词解释月经病:(六)简答题1、月经病的病因病机是什么?2、怎样进行月经病的辨证?3、月经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七)论述题试论述调经的具体原则。
第二节月经先期(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情况属于月经先期A. 月经周期提前3天B. 月经周期提前4天C. 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D. 偶见月经超前一次E. 月经周期提前6天2.下列除哪项外,均属月经先期的病因病机A. 气虚B. 血瘀C. 阳盛血热D. 虚热E. 肝郁血热3.月经先期量少色红,质粘稠,两颧潮红,多属A. 实热B. 郁热C. 瘀热D. 虚热E. 湿热4.月经提前,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块,胸胁乳房胀痛,口苦咽干,舌红,苔薄黄,脉弦数,辨证属A. 阴虚血热B. 阳盛血热C. 肝郁气滞D. 肝郁血热E. 气虚发热5.素嗜辛辣助热之食,月经两旬一行,量多,色紫红,胸闷心烦,口干溲赤,舌质红,脉数,证属A. 阳盛血热B. 气虚C. 虚热D. 血瘀E. 肝郁血热6.月经先期,量多,色淡,质稀薄,多属A. 气虚B. 虚热C. 阳盛血热D. 血寒E. 肝郁血热7.实热月经先期的主要证候,哪一项是错误的A. 月经提前,量多B. 色深红,质粘稠C. 面赤口干,溲黄便结D. 舌红苔黄,脉象细数E. 心胸烦躁8.月经先期,量或多或少,色红或紫,或夹有瘀块,治宜A. 清热凉血调经B. 养阴清热调经C. 清肝解郁调经D. 泻火清热调经E. 活血化瘀调经9.肝郁血热型月经先期的治法是A. 清热泻火调经B. 清肝解郁调经C. 养阴清热调经D. 清热凉血调经E. 活血化瘀调经10.治疗月经先期的代表方剂,哪一项是错误的A .补中益气汤B. 清经散C .两地汤D. 温经汤E. 丹栀逍遥散11.月经先期,量多,色淡,伴头晕健忘,怔忡心悸,眠差梦多,方选A .八珍汤B. 归脾汤C .当归养血汤D. 逍遥散E. 补中益气汤12.肝郁化火而致月经先期的代表方为A. 柴胡疏肝散B. 一贯煎C.龙胆泻肝汤D. 丹栀逍遥散E. 逍遥散13.两地汤中没有的药物是A .生地B. 地榆C .玄参、麦冬D. 阿胶、白芍E. 地骨皮14.经行先期,量少,色红,质粘稠,舌红少苔,脉细数。
代表方选A. 清经散B. 丹栀逍遥散C. 固阴煎D. 龙胆泻肝汤E. 两地汤(二)多项选择题1.月经先期的病因病机主要是A 气虚B 虚寒C 血热D 血虚E 肾虚2.肝郁血热证的月经先期。
其主要临床表现有A 月经提前B 量或多或少,色紫红C 经质稀薄D 胸胁或小腹胀痛E 苔薄黄,脉弦数3.月经先期,量多,色淡,质稀,神疲肢倦,小腹空坠,纳少便溏,舌质淡,脉细弱。
不属于A 气虚B 虚热C 实热D 肝郁E 肾虚4.月经先期量多,伴头目眩晕、口苦咽干、心烦易怒、舌红苔薄、脉弦者,不属于A 肝郁气滞B 肝郁化火C 肝经湿热D 肝阳上亢E 肝风内动5.实热型月经先期的治法为A 养阴B 清热C 凉血D 益气E 调经6.两地汤治疗月经先期的治法为A 养阴B 清热C 益气D 摄血E 调经7.哪些是引起月经过多和月经先期的主要机理A 血虚B 气虚C 血瘀D 阳盛血热E 肝郁化热8.气虚月经不调的临床特点是A 经行先期,量多色淡质稀B 经来或前或后,量少,色淡C 月经淋漓不尽,色淡质稀D 暴崩下血,淋漓不断,经色鲜红E 经期延长,色黯质粘9.治疗因气虚而致月经病的代表方有A 固本止崩汤B 举元煎C 归脾汤D 补中益气汤E 人参养荣汤(三)填空题1、月经先期的临床特征,以月经提前天以上,并非偶然一次者作为诊断依据。
如提前到天,便有阴道出血者,应注意与鉴别。
2、月经先期,量多,色淡,质清稀,辨证属于。
3、月经先期虚而挟火,则重在补虚,当以为主。
4、月经先期的病因病机,主要是。
5、月经先期的辨证,要辨其。
6、月经先期是指月经提前,经期,连续出现2个周期以上。
7、月经先期常见分型有。
实热又可分为。
8、脾气虚型月经先期,治法为,代表方为。
9、虚热型月经先期,治法为,代表方为。
(四)改错题1.月经先期由气虚、血虚所致。
2.肝郁化热型月经先期用清经散治疗。
3.月经先期是月经提前5天以上而至者。
4.月经先期的病因病机中有实热和虚热之分,实热中又有阳盛血热和肝经湿热之别。
5.虚热型月经先期,治以养阴清热调经,代表方为六味地黄汤。
(五)名词解释月经先期(六)简答题1、肝郁化热型月经先期,其主证是什么?2、月经先期临床上有哪些证型?3、月经先期各证型的治法和代表方是什么?4、月经先期有什么临床特征?5、月经先期的辨证要点有哪些?(七)论述题1、实热所致月经先期各证型的鉴别要点是什么?2、试述月经先期阴虚血热型与阳盛血热型的主证及代表方剂。
(八) 病案分析某女,22岁。
患者15岁月经初潮,月经周期每次提前,多在18~20天一行。
行经每感头晕、烦躁或偏头痛。
近日月经适行,血量多,色红有血块,少腹胀痛,口苦咽干,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弦数。
写出诊断、辨证分型、证候分析、治法、代表方药第三节月经后期(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哪一条不是月经后期的病因病机A 血虚B 气滞C 虚寒D 痰湿阻滞E. 血寒2.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红,质清稀,无血块,小腹隐痛,喜热喜按,腰酸无力,辨证为A 虚寒B 血虚C 气虚D 血寒E. 气滞3.月经错后,量少,色黯,小腹冷痛,拒按,属于下列哪种证型A 气滞B 虚寒C 血瘀D 血寒E. 血虚4.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稀薄,头晕眼花,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质淡红,脉细弱。
方选A 温经汤B 艾附暖宫丸C 大补元煎D 乌药汤E. 补中益气汤5.某妇人月经错后旬余,经血量少,色暗红,经行后期腹痛,经热敷痛势可缓解,形体瘦弱,面色少华。
应选方A 生化汤B 《金匮》温经汤C 《良方》温经汤D 艾附暖宫丸E. 大补元煎6.治疗虚寒型月经后期的代表方是A 大补元煎B 艾附暖宫丸C 乌药汤D 归肾丸E. 温经汤7.《校注妇人良方》中的温经汤用于治疗月经后期的A 血寒型B 血虚型C 虚寒型D 气滞型E. 气滞型8.乌药汤的组成为A 乌药、香附、黄芩、川楝子、夏枯草B 乌药、柴胡、木香、槟榔、枳实C 乌药、香附、木香、当归、甘草D 乌药、木香、丹皮、赤芍、益母草E. 乌药、香附、木香、当归、甘草、川楝子9.以下除哪方外,均可治疗月经后期A 温经汤B 大补元煎C 乌药汤D 两地汤E. 艾附暖宫丸10.月经后期,量少,色暗红有块,小腹胀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