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 人类染色体G显带技术及G带核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十人类染色体G显带技术及G带核型分析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染色体G带标本的制备技术。
2、了解人类染色体的G显带的带型特征。
实验用品
1、材料:常规方法制备的中期人类染色体标本(标本片龄不超过30天为宜)。
2、器材:显微镜、恒温培养箱、烤箱、恒温水浴箱、冰箱、染色缸、小镊子、玻片架、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
3、试剂:0.125%胰蛋白酶溶液、0.02%EDTA溶液、胰蛋白酶一EDTA混合液、0.85%生理盐水、蒸馏水、Giemsa原液、Giemsa稀释液、1/15mol /L磷酸缓冲液。
实验原理
人们将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以及用不同的染料处理染色体标本后,使每条染色体上出现明暗相间,或深浅不同带纹的技术称为显带技术(banding technique)。本世纪70年代以来,显带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且在众多的显带技术中(Q带、G带、C带、R带、T 带),G带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带型。因为它主要是被Giemsa染料染色后而显带,故称之为G显带技术,其所显示的带纹分布在整个染色体上。
研究发现,人染色体标本经胰蛋白酶、Na0H、柠檬酸盐或尿素等试剂处理后,再用Giemsa染色,可使每条染色体上显示出深浅交替的横纹,这就是染色体的G带。每条染色体都有其较为恒定的带纹特征,所以G显带后,可以较为准确的识别每条染色体,并可发现染色体上较细微的结构畸变。关于G显带的机理目前有多种说法,例如,Lee等(1973)认为染色体上与DNA结合疏松的组蛋白易被胰蛋白酶分解掉,染色后这些区段成为浅带,而那些组蛋白和DNA结合牢固的区段可被染成深带。有人认为,染色体显带现象是染色体本身存在着带的结构。比如用相差显微镜观察未染色的染色体时,就能直接观察到带的存在。用特殊方法处理后,再用染料染色,则带更加清楚,随显带方法不同,显出来的带特点也不一样,说明带的出现又与染料特异结合有关。一般认为,易着色的阳性带为含有AT多的染色体节段,相反,含GC多的染色体段则不易着色。总的来说,G显带的机理还未搞清。
内容与方法
一、人类染色体G显带标本制备
1、胰蛋白酶法
①将常规制备的人染色体玻片标本(未染色的白片)置70℃烤箱中处理2小时,然后转入37℃培养箱中备用,一般在第3~7天进行显带。
②取 2.5%的胰蛋白酶原液 2.5ml加生理盐水至50ml,配成0.125%的工作液并用NaHCO3调pH值至7左右。
③将配好的胰蛋白酶工作液放入37℃水浴箱中预热。
④将玻片标本浸入胰蛋白酶中,不断摆动使胰蛋白酶的作用均匀,处理1~2分钟(精确的时间自行摸索)。
⑤立即取出玻片,放入生理盐水中漂洗两次。
⑥染色。将标本浸入37℃预温的Giemsa染液(1:10的Giemsa原液和pH6.8的磷酸缓
冲液)中染色10分钟左右。
⑦自来水冲洗(用细水小心冲洗)、晾干。
⑧镜检显带效果。在低倍镜下选择分散良好的长度适中的分裂相转换油镜观察,若染色体未出现带纹,则为显带不足;若染色体边缘发毛为显带过头,此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增减胰蛋白酶处理时间重新处理一张标本。
2、EDTA一胰蛋白酶法
①取25ml生理盐水和25ml0.02%的EDTA溶液倒入立式染色缸中混匀。
②取2.5%的胰蛋白酶原液1ml加入到上液中混匀,并用5%NaHCO3调pH值至7左右。置水浴箱预温至37℃。
③将染色体标本片浸入胰蛋白酶一EDTA溶液中处理5~20秒,同时轻轻摇动玻片。
④取出标本立即浸入生理盐水中洗两次。
⑤浸入37℃的Giemsa染液中染色5~10分钟。
⑥细水冲洗后晾干、镜检。
二、正常人各染色体的G带特征
A组:1~3号染色体。
1号染色体。
短臂:近侧段有2条深带,第2深带稍宽,在处理较好的标本上,远侧段可显出3~4条淡染的深带。此臂分为3个区,近侧的第1深带为lp 21;第2深带为1p31。
长臂:副缢痕紧贴着丝粒,染色浓。其远侧为一宽的浅带,近中段与远侧段各有两条深带,此中段第2深带染色较浓,中段两条深带稍靠近,此臂
分为4个区,副缢痕远侧的浅带为lp21号带、中段第2深带为lp31号带,远侧段第1深带为lp41号带。
2号染色体。
短臂:可见4条深带,中段的2条深带稍靠近,此臂分为2个区,中段两条深带之间的浅带为2p21。
长臂:可见7条深带,第3和第4深带有时融合。此臂分为3个区,第2和第3深带之间的浅带为2p21带,第4和第5深带之间的浅带为2p31号带。
3号染色体。在长臂与短臂的近中段各具有1条明显的宽的浅带。
短臂:一般在近侧段可见1条较宽的深带,远侧段可见2条深带,其中远侧1条较窄,且着色淡,这是区别3号染色体短臂的显著特征。在处理较好的标本上,近侧段的深带可分为2条深带,此臂分2个区,中段浅带为2区1带。
长臂:一般在近侧段和远侧段各有1条较宽的深带,在处理好的标本上,近侧段的深带可分为2条深带,远侧段的深带可分为3条深带,此臂分为2个区,中段浅带为2区1带。该染色体的G带图有点象蝴蝶结。
B组:4~5号染色体。
4号染色体
短臂:可见2条深带,近侧深带染色较浅,短臂只有1个区。
长臂:可见均匀分布的4条深带,在处理较好的标本上,远侧段的2条深带可各自分为
2条较宽的深带。此臂分为3区,近侧段第1和第2深带之间的浅带为2区1带,远侧段两条深带之间的浅带为3区1带。
5号染色体
短臂:可见2条深带,其远侧的深带宽且着色浓,此臂仅1个区。
长臂:近侧段2条深带,染色较淡,有时不明显,中段可见3条深带,染色较浓,有时融合成1条宽的深带,远侧段可见2条深带,近末端的1条着色较浓,此臂分为3个区,中段第2深带为2区l带,中段深带与远侧深带之间的宽阔的浅带为3区1带。
C组:6~12号和X染色体
6号染色体
短臂:中段有1条明显宽阔的浅带,形如“小白脸”,是此染色体的特征,近侧段和远侧段各有1条深带,近侧深带贴着丝粒。在处理较好的标本上,远侧段的深带可分为两条深带。此臂分为2个区,中段的明显而宽的浅带为2区1带。
长臂:可见5条深带,近侧1条紧贴着丝粒,远侧末端的1条深带着色较淡;此臂分为2个区,第2和第3深带之间的浅带为2区1带。
7号染色体
着丝粒着色浓。
短臂:有3条深带,中段深带着色较淡,有时不明显,远测深带着色浓,形似“瓶塞”。此臂分为2个区,远侧段的深带为2区1带。
长臂:有3条明显深带,远侧近末端的1条着色较淡;第2和第3带稍接近。此臂分为3个区,近侧第1深带为2区1带、中段的第2深带为3区1带。
8号染色体。
短臂:有2条深带,中段有1条较明显的浅带,这是与10号染色体相鉴别的主要特征。此臂分为2个区,中段的浅带为2区1带。
长臂:可见3条分界极不明显的深带,此臂分2个区,中段的深带为2区1带。
9号染色体
着丝粒着色浓。
短臂:近侧段和中段各有1条深带,在处理较好的标本上,中段可见2条较窄的深带。此臂分为2个区,中段深带为2区1带。
长臂:可见明显的2条深带,次缢痕一般不着色,在有些标本上呈现出特有的颈部区。此臂分为3个区,近侧的1条深带为2区1带,远侧的1条深带为3区1带。
10号染色体
着丝粒着丝浓。
短臂:近侧段和近中段各有1条深带,在有些标本上近中段可见2条深带,但与8号染色体短臂比较,其上深带的分界欠清晰。此臂只有1个区。
长臂:可见明显的3条深带,远侧段的2条深带稍靠近,这是与8号染色体相鉴别的一个主要特征,此臂分为2个区,近侧段的1条深带为2区1带。
11号染色体
短臂:近中段可见1条深带,在处理较好的标本上,这条深带可分为3条较窄的深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