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中语言与共鸣的关系
歌唱的基本要素(二) 共鸣与咬字,吐字-人音版选修 歌唱教案
歌唱的基本要素(二) 共鸣与咬字、吐字-人音版选修歌唱教案一、前言在歌唱中,除了音高和节奏外,共鸣、咬字和吐字是非常重要的要素。
通过正确的喉部共鸣、发音技巧的咬字和吐字,使歌唱更加圆润、清晰、生动,表现出自然、感人、优美的音乐感觉。
本篇教案主要介绍歌唱的基本要素-共鸣、咬字和吐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二、共鸣的概念和方法1. 共鸣的概念共鸣是指喉部在发声时产生的谐振作用,让声音在喉咙、口腔、鼻腔等共鸣腔体中共同振动,从而加强声音的高低音部分,使声音更富有柔韧感和音乐感觉。
共鸣的索要依靠喉咙的调节和呼吸、发音技巧的正确掌握。
2. 共鸣的方法(1)呼吸:在歌唱时,要注重深腹式呼吸,使肺部膨胀、肋骨打开,吸气时要吸足气、深呼吸,使气息充沛,声音饱满。
(2)喉部调节:在歌唱时喉部的调节十分重要,不同的歌曲需要不同的喉部调节。
(3)共鸣腔体:共鸣腔体的开合、变化、大小、位置对声音富有其他特殊的音乐感觉。
在歌唱中,要保持口腔、鼻腔的舒适状态,使声音通过共鸣腔体产生更好的音质。
三、咬字和吐字的概念和方法1. 咬字的概念和方法咬字是指歌唱时通过发音技巧,将语言中每一个字的音符清晰地发出来。
在歌唱中,咬字的准确性对于表达歌曲情感非常关键。
咬字的方式包括口型的形成、舌头的位置和音节的加强。
(1)口型的形成:不同的字对于口型的排列和形成是不同的,因此要注重掌握每个字的口型发音。
在歌曲中,出现多个重复的字或音节,要通过加强发音,让歌曲更有力度。
(2)舌头的位置:舌头的位置对于音节的发音有着重要作用。
在咬字时,要注重舌头的位置,尽可能把舌头卷起来,使发音更加清晰。
2. 吐字的概念和方法吐字是指在歌唱时,将字的音符顺势自然地吐出来。
在歌唱中,吐字的准确性对于表达歌曲情感也非常关键。
要注意正确的舌头和喉咙发音技巧,才能使歌声更加生动、自然。
(1)舌头发音技巧:舌头的位置对于发音很重要。
吐字时,要让舌头自然地移动,保证舌尖不碰牙齿,舌底不碰喉咙,嘴巴要张大,使吐字更加准确、清晰。
共鸣的简介
共鸣的简介当你建立了良好的歌唱呼吸,有了科学的发声之后,你还必须了解有关歌唱共鸣的问题。
因为声音的音质与共鸣因素分不开,不同的音质来源于不同的共鸣腔体。
发声和共鸣是彼此相联系的,歌声中很难把发声和共鸣截然分开。
发声和共鸣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接下来店铺就为您介绍一下共鸣就是是怎么回事。
一、共鸣器官及共鸣原理共鸣器官包括全部发声系统的空腔: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和鼻窦。
以软腭为界氛分为两组:鼻腔、鼻窦和鼻咽腔称为上部共鸣器;胸腔、喉腔、口腔称为下部共鸣器。
高音以上部共鸣器为主,低音以下部共鸣器为主。
各共鸣腔又根据体积的固定性和灵活性,分为可调节共鸣器(咽腔和口腔)和不可调节共鸣器(鼻腔、鼻窦、胸腔)。
其中共鸣作用最大的部位是声带以上形似喇叭的共鸣腔,即声道。
上述共鸣腔,在声带以上的,由喉腔、咽腔、口腔和鼻连接起来组成类似管乐器的管子部分,形成共鸣管,此共鸣管出口部分鼻腔和口腔,形似喇叭。
咽腔部分不但可以扩大和缩小,还可以拉长和缩短,形似长号的伸缩管部。
该共鸣腔的调节性变化,可使声带发出的原音之中各泛音成分受到不同作用:发低音时声道拉长,低泛音成分扩大;发高音时则缩短,高泛音成分扩大。
这样,由于声道的不同调节,使人的歌声表现出各种不同的色彩:有时嘹亮清脆,有时雄伟粗犷。
由喉部发出来的原音如果脱离共鸣器官——喉腔、咽腔、鼻腔和口腔等,单纯的喉原因是单薄无力的,就好象军号一样,号声之所以明亮饱满传送致远,是由于喇叭共鸣的作用。
如果去掉喇叭,单吹号嘴则声音是很弱而不好听的。
人声共鸣的原理就象号嘴和喇叭共鸣的关系一样。
有人把人的共鸣器官叫做口咽喇叭,是有道理的。
但比管乐器的喇叭构造复杂得多,它可以拉长缩短,可以变粗变细,共鸣声腔容积可变大变小。
根据人声发音的高低不同,人声共鸣可分成头腔共鸣、口腔共鸣和胸腔共鸣三种类型。
(1)头腔共鸣:即鼻腔共鸣,包括鼻腔、鼻咽腔和鼻窦等。
因为正确的鼻腔共鸣,歌唱者头部有振动感,因此声乐艺术叫做头腔共鸣,事实上头部本身内装脑髓没有腔体,实体并不起共鸣作用。
呼吸、发声、共鸣与嗓音在歌唱中的联系
呼吸、发声、共鸣与嗓音在歌唱中的联系高敏【期刊名称】《内蒙古艺术》【年(卷),期】2002(000)002【摘要】在歌唱的训练中我们使用频率最高的几个词就是呼吸、发声、共鸣及嗓音,尽管这些词的出现频率高,但对于它们几者之间的关系却提及甚少,不尽详细。
下面是我多年在学习歌唱及教学中对于这四者之间相互联系的一些体会。
呼吸是歌唱发声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是发声的原动力,对于它的重要性必须要有正确的认识。
要完成一首艺术性较强歌曲的演唱,就应该考虑怎样合理的分布呼吸,而不总是反复使用强烈的呼吸。
正如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所说“唱歌剧时,从头到尾绝大部分都在松着唱,只有到关键时候才‘给’一下,从头到尾都在玩命儿,我看谁也不行。
”的确,应当以少量的气息促使声带振动并产生足够的音波去发音域中不同的音,为自然的歌唱功能提供与之相适应的适当气息需要量。
这样,就使推动力的呼吸、发声及喉管之间的关系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我们从以上关系中可以得出这样的论断:只有正常的呼吸才具有产生准确音高的生理特性。
也才能有正常的音量、响亮度和纯净的音质。
如果长期以气息的高压来呼吸,很明显的要导致嗓音器官的严重损坏。
象每种管乐器一样,专业人员与没有经验的吹奏者相比用气量较少而效果又好,乐器本身若常用高压吹奏就易变坏。
更何况人的声带这样一种娇气的“乐器”呢?因为喉咙肌肉和...【总页数】2页(P)【作者】高敏【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616.2【相关文献】1.论歌唱中呼吸发声共鸣语言的关系及运用 [J], 岳效2.浅谈歌唱中呼吸、发声、共鸣三者的关系 [J], 罗玲玲3.从呼吸、发声与共鸣谈三位一体的整体歌唱 [J], 陈虎;王耀宗4.浅议歌唱发声的呼吸和共鸣 [J], 杨安青5.浅谈歌唱发声的呼吸和共鸣 [J], 屈艳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男中音在歌唱中的共鸣运用
浅谈男中音在歌唱中的共鸣运用【摘要】男中音在歌唱中的共鸣运用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首先介绍了男中音的声音特点和共鸣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接着从共鸣理论在歌唱训练中的应用、男中音如何运用共鸣技巧提升歌唱表现、如何找到适合男中音的共鸣点、共鸣对男中音声音质的改善以及如何训练男中音的共鸣能力等方面展开讨论。
研究表明,共鸣技巧对男中音声音的提升有明显效果,因此建议男中音在歌唱训练中应重视共鸣的运用。
通过善用共鸣技巧,男中音可以在歌唱中展现出更加饱满、有力和魅力的声音,提升整体表现水平,获得更多认可和喜爱。
男中音在歌唱中共鸣运用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为了实现更高水平的歌唱表现,男中音应当注重共鸣的训练和运用。
【关键词】男中音、歌唱、共鸣运用、声音特点、重要性、共鸣理论、训练、技巧、表现、声音质、训练能力、结论、声音提升、建议、训练重视。
1. 引言1.1 男中音的声音特点男中音是一种男性音域中的声音类型,其音域位于男高音和男低音之间,通常在中音C和中音A之间。
男中音的声音特点包括音域较宽广,声音相对温暖而厚实,具有较好的穿透力和稳定性。
相较于男高音的高亢和尖锐,男中音的声音更为平和和柔和,更具有亲和力和温暖感。
男中音的声音特点决定了其在歌唱中的独特魅力和表现力。
由于其声音相对柔和厚实,男中音在演唱情感丰富、充满温情的歌曲时往往能更好地表现出歌曲的情感内涵,引起听众的共鸣。
男中音还具有较好的音乐适应性,能够演唱各种不同风格的歌曲,并且在乐队和合唱团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男中音的声音特点决定了其在歌唱表演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魅力。
通过对男中音声音特点的充分理解和运用,可以更好地发挥男中音的歌唱优势,提升演唱品质,引起听众共鸣。
1.2 共鸣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共鸣在歌唱中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共鸣是声音在声道中发生的共振现象,可以增强声音的音质和音量。
对于男中音来说,正确的共鸣运用可以帮助调节声音的高低音平衡,增强音色的层次感和表现力。
浅谈声乐演唱中歌唱语言的重要性
式上都形成 了各自 的风格 特点 衬词 不 同区域
囹
量河 之, Y LO ''RO 匹 SN 01 3 E LW R  ̄ F1 O G21年1翔 I M ’
* 中国 魅力 乐 杂志 最具 的音 艺术
如歌 曲 《 马溜 溜的 山上》 跑 是 一 境 的感 觉 这 是因 为音乐艺 术反 映社会
是 十 分 重 要 的
歌 》 { 茗词 易 语 言在情 绪渲 染、情
赵 季平 曲 }就 是这 样一 衬
f ) 衬词 二
个典 型 的例子 歌 曲在 曲调 上 在 词 的运 用上
去传 递情 感。 只有这样 民大 众服 务才不 是
感 抒发 上 的恰 当性 音 乐 情感 的表达 主 要靠 的是旋 律 .
特别 是尾声
运 用变奏
唱 出了 高亢 明朗的 天外 之音 雅韵脱俗 。所以说 衬
地域 风格 上的准 确性
在人 物情感 的表迭 上
物 性格 的生 动和 人物 形 象的鲜 活 。 如 电视剧 《 浒传》 的插 曲 《 汉 水 好
歌 唱具有 生命 力 歌 唱者除 了具备 良好 的训 练有 素的 声音 于作 品真 情实感 更重要 的必 须要赋 通过 语言 直接准 确地 声 乐艺术 为人
一
、
声乐艺术■突出的特征是语育与音乐的毫度结合
旋 律的 结合是 相互依 托
相互融 合的 .无论 是依 词谱 曲 还
人 类最早 期的 音乐是语 言的 曲调 它是 从人类语 言的 抑 扬顿 挫和重 读 中提炼而 成的一 种歌 唱性 的语言 无论 歌唱者 的技 术多么高 超 .如 果离开语言 更 构不成 歌唱 的艺术 也 是空洞 的 没有 灵魂的
技巧 台。 而 忽 视 了 音 乐 与 语 言 的 高 度 结
歌唱的发声技巧范文
歌唱的发声技巧范文歌唱的发声技巧是指通过正确的呼吸、声音的控制和调节,有效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感受的方法和技巧。
在歌唱的过程中,发声技巧的运用至关重要,它能够帮助歌手获得更加出色的演唱效果。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歌唱发声技巧。
一、呼吸技巧正确的呼吸是歌唱的基本功,也是其他发声技巧的前提。
要想获得强有力的声音和稳定的音质,必须通过腹式呼吸来获取足够的气息。
腹式呼吸是指通过膈肌的收缩将气息吸入到腹部,然后再通过控制呼气的速度和力度来控制声音的强度和稳定性。
二、共鸣技巧共鸣是指声音在身体内腔的反射和放大。
通过正确的共鸣技巧,可以使声音更加丰满、饱满和有穿透力。
常用的共鸣技巧包括口腔共鸣、鼻腔共鸣和头腔共鸣。
口腔共鸣是通过正确的嘴形和舌位来产生共鸣,鼻腔共鸣是通过正确的鼻腔开放度和气流量来产生共鸣,头腔共鸣是通过正确的颈部放松和驱动声音来产生共鸣。
三、音调控制技巧音调控制是指通过对声音高低和强弱的调节来达到表现歌曲情感的目的。
音调的高低是通过喉咙的张合程度和发声筋的收紧程度来调节,强弱则是通过气流量的大小和声带的松紧程度来实现。
在进行音调控制时,要注意避免夸张和刻意的做作,保持自然和舒适。
四、音色调节技巧音色是指声音的质感和特色,通过对声带振动的调节和共鸣的选择,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色。
常见的音色调节技巧包括调整嘴形和舌位来改变共鸣的位置和形状,调整发声筋的张力和气流量来影响声带振动的频率和幅度。
五、发音技巧发音是指歌词所用语言的正确发音。
要想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感受,歌手必须准确地发音。
发音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听众对歌曲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在发音时,要注意清晰准确地发出每个音节,同时也要根据歌曲的风格和表达要求进行合适的发音调节。
六、音乐表达技巧音乐表达是指通过音乐技巧和个人情感来表达歌曲的情感和感受。
要想更好地表达歌曲,除了掌握歌唱的技巧外,还需要通过个人的理解和感悟来注入自己的情感。
可以通过音乐装饰、音乐延长、情感转换等手法来实现。
浅谈歌唱的艺术表现
浅谈歌唱的艺术表现曾莹歌唱是人们用以抒发感情,交流情感的一种手段,它通过美的语言和美的旋律表达着人们丰富的内心情感。
所以最富有感染力,最能引起人们之间的心灵共鸣。
歌唱也是人们最容易接触到的音乐,为了能更好的提高人们的听赏水平和学唱能力,通过对歌唱的艺术表现几大方面的剖析以便使人们更清晰的了解歌唱,欣赏歌唱,以及提高自身的歌唱水平和修养水平,从而更深一层的走进音乐殿堂的歌唱艺术,体会歌唱艺术的美。
歌唱是一门古老的音乐艺术。
这里所说的歌唱,是一种美妙而有艺术修养的歌声,而不是任何人随便发出的声音。
它必须经过严格合理的训练过程才可以获得。
歌唱的艺术表现是演唱者通过多方面的学习和实践,凭借熟练的演唱技巧以及对音乐作品的深刻理解,达到声情融合后对音乐作品具体而又准确的表现。
我们将从语言之美,音乐之美,表演之美等三个方面来阐述歌唱的艺术表现。
1分析歌唱中的语言之美歌唱是语言与音乐的有机融合的语言艺术。
在语言和音乐的关系上,语言是歌唱的根本,歌唱是语言的艺术载体。
歌唱的目的是让听众从优美的歌声和清晰的语言中明确歌曲中的内容、思想和情感,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语言在歌唱艺术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作品光靠美的声音、高超的技术而没有诗歌般的语言的话,那就易产生“噪声论”的倾向,像喝白开水一样,这个作品也就不可能成为艺术作品。
例如王洛宾改编的哈萨克族民族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曲只有两三句旋律,可是有着四段歌词,却让人百听不厌,谁都能唱上两句“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等等,这些歌词让每个人听了都有所感动,容易产生共鸣。
它能很好的向听众观众传达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这就是语言的美。
语言在歌唱中很重要,语言的表现主要有以下三个特性:1)语言的准确性歌唱语言的美要达到“动人的声韵,醉人的音调”的境界与效果,可不是“动动嘴”就能达到的。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区域之间差别很大,语言类别复杂,要达到规范语言的准确性,先要尽可能使用统一的、标准的语言。
歌唱的共鸣和声音位置
歌唱的共鸣和声音位置歌唱如果没有很好的共鸣,没有很好的共鸣位置,歌声一定不会是既松驰圆润又明亮轻巧,能收能放,能强能弱地应用自如的。
而良好的共鸣是以很好的横膈膜气息支持为基础的,而充分地打开的喉咙,又是优美歌唱的关键,三个方面是一个相互依存的互为因果的整体,各个方面都只是“零件”,而歌唱就是这三个“零件”组合成的一个整体,在歌唱活动中,只有整体协调了才会有良好的效果,就象“森”字是由三个“木”字组合成,少一了个“木”都不成其为“森”。
民族唱法(或戏曲唱法)美声唱法都要求有好的共鸣位置,而好的位置也只能在有了好的气息支持及放下打开与放松的喉咙的整体协调配合较好的条件下才能得到。
正是意大利传统说的:歌唱艺术的关键在于脖子的松驰和在气息上歌唱。
良好的歌唱共鸣,包括胸腔共鸣,口咽腔共鸣,头腔共鸣三种成份,其中各种不同共鸣成份在歌唱活动中所占的比例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均等一样的,正如帕瓦罗蒂所说的:“我认为声音共鸣主要在口腔咽腔…三个声区所有的声音共鸣位置主要都在面部盒子里,低音稍加胸腔共鸣,但不是整个胸腔,而只是喉下三角区,胸腔共鸣不能过多。
”①就是说口咽腔是人声共鸣的形成及扩大的最重要的部份,所以,口咽腔是否正确地打开,是极为重要的。
口咽腔的正确打开首先要有良好正确的气息支持,恰到好处地放下打开与放松的喉咙,除此还需要放松地打开的下巴(张开牙关)和自如松驰的舌头的配合才能找到口咽腔的合适正确状态,而下巴及舌头往往也是歌唱之中较为常见地给歌唱训练带来困扰的问题,特别在初学者中较为常见,就是在有了较深程度的一些歌唱者,在歌唱之中往往会有某个“拔高”的高音的地方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其实只要把下巴牙关再打开一些,喉咽及呼吸支持再深下去,同时更多一些进入面罩,歌声就会立刻显得更好也更轻松。
可以说整个歌唱活动实际上就只是一种同时进行的两个动作:吸气、张嘴。
打开喉咙、打开下巴、放下舌头(放松地舔着下牙床)这都是伴随吸气同时就应该自然自动地完成的事情。
歌唱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歌唱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人声歌唱的基本要素包括呼吸、发声、共鸣和语言四个部分。
呼吸是动力,气息冲击声带发出声音,这声音经过共鸣腔体把它加以扩大和美化,而形成动听的歌声,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关于歌唱的基本要素相关资料。
在歌唱活动中,呼吸、发声、共鸣这三者是同时出现的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这三者的关系是这样的:如果没有呼吸,没有共鸣,嗓子的运用也不存在。
只有用上歌唱所需要的呼吸,歌唱所需要的共鸣,嗓子才能唱出歌唱所需要的声音。
歌唱者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不要只考虑一个问题,如只想练呼吸,其他问题不想,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辅助,你很难断定你唱得是对还是不对,对到什么程度,为什么是对的,或者错是错到什么程度,为什么是错的,怎么才是最合适的,要从最后的音响来判断。
简单地说,绝不会出现这种现象!你用的共鸣是好的,嗓子也对,就是呼吸不好。
这是不可能的。
要是对就全对,有一个部分不对,其他两个也好不了,这三个是统一体。
歌唱乐器还有一个区别于其他乐器所独有的特点就是语言。
自然界各种动物、昆虫都能发出声音各异的鸣叫,鸟儿能有动听的叫声。
各种乐器能够奏出美妙的音乐,但是,只有歌唱乐器能够发出带有语言的音乐来,而其他任何乐器都不能发出带有语言的音乐。
因此,语言是人类歌唱所独有的特点,它使歌唱艺术在传情达意上独具特色。
歌唱的四个基本要素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在歌唱时,四者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语言跟前三者也是一体,由于语言的改变,其他三者也随之有所改变。
共鸣共情美好的歌唱心得体会
共鸣共情美好的歌唱心得体会共鸣是歌唱的本质,而共情则是歌者对作品深刻感悟的结果。
共鸣会给人以直接的触动,唤起最初的感觉;而共情能让人心灵升华,内涵更加丰富。
在我们看来:只要找到了“共鸣”这个点,就已经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那么如何去寻找到自己歌曲的“共鸣”呢?下面我就为大家做几点分享:一、要从真正理解音乐入手,真正懂得歌词所表达的意思。
很多时候人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并不是非常地专注于音乐,而且也没有特别强烈的想法。
他们往往把主观因素带进了音乐当中,从而影响了听众整体效果。
事实上,音乐和文学一样都具有抽象性和抒发性。
虽然两者的语言形式不尽相同,但他们还是有着一定的联系的。
歌词描述一件事物或阐明某些道理等,必须先将其基本概念用一般语句表现出来,这些一般性的语句便叫做“词组”,即常说的短语或句子。
同样,作为艺术,通俗歌曲的演唱方法与创作过程和诗歌写作又极其相似。
例如,语言艺术家叶芝的《当你老了》歌词是“每条路都是荒径”,意思是指爱情上总会遇见各类挫折困难。
根据英国小说家劳伦斯·奥威尔的长篇小说《一九八四》改编的电影中,女主角的原型是一位名叫玛丽莲.梦露的著名影星,由她饰演的就是书中所提及的这位悲剧性人物。
音乐当中也存在着同样的规律,许多民族音乐的旋律也可以被谱成交响乐的形式。
因此,演唱一首好的音乐作品,首先应该从掌握音乐作品的基础知识开始。
二、利用嗓音变化,抓住作品的特征。
歌唱家必须充分利用它独特的声音资源,使声音统一于全曲风格与主题的需求之中。
有些音乐风格的速度较快,比较容易展示清晰准确的吐字咬字,而有些旋律需要拖延的余地,这时歌者的音色运用技巧,尤其是弱声部技巧,显得十分重要。
这种慢吞吞的音色与前边鲜明的节奏形成强烈的对照,有助于增强作品的层次感。
当一首作品转换调性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先低后高,最后逐步升高,避免因大跨度转调而造成情绪的波动,导致失误。
三、善于模仿、吸收、借鉴前辈歌唱家优秀的演唱处理方法,注重自身艺术修养的提高。
浅谈歌唱的基本要素
浅谈歌唱的基本要素【内容提要】呼吸、发声、共鸣和语言是歌唱的四个基本要素。
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源泉,声带通过气息的冲击产生声音,声音经过共鸣腔体得以扩大和美化,最后通过语言的装饰和深化,融入作者的情感,形成美妙动听的歌声。
四个要素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关键词】歌唱呼吸发声共鸣语言歌唱的基本要素包括呼吸、发声、共鸣和语言四个部分。
呼吸是动力,气息冲击声带发出声音,声音经过共鸣腔体得以扩大和美化而形成动听的声音。
在歌唱活动中,呼吸、发声、共鸣这三者是同时存在的有机统一体,如果没有呼吸,没有共鸣,嗓子的运动也不存在。
只有用歌唱所需要的呼吸、共鸣,嗓子才能唱出歌唱所需要的声音。
如果说嗓音是构成歌唱的物质基础,那么语言则构成歌唱的情感基础,它是演唱赖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
呼吸、发声、共鸣和语言四者紧密相联,不可分割。
一、歌唱的呼吸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是声音技巧的能源。
歌唱中,强、弱、快、慢、欢乐和悲伤、幽默和愤怒等音节和情绪的变化,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是与呼吸的正确运用和控制分不开的,呼吸方法的正确与否,决定着歌唱效果的好坏。
但是歌唱的呼吸与生理性的呼吸是大不相同的,生理性的呼吸是本能的,人人都会,歌唱的呼吸变化很多,而且吸的深,用的久,可以说是一种运动。
人的呼吸有两组肌肉带动,一组是管吸气的肌肉群,包括前胸以下(主要是两肋)、腰部周围和后背;另一组是管呼气的肌肉群,生活中感叹的“啊”、“唉”、咳嗽、打喷嚏都是呼气肌肉群的工作,这组肌肉群很强但歌唱时不需要很多,一般呼气肌肉的动作就够用。
歌唱者在吸气时要用鼻子和嘴一起吸,并且吸气时的口腔应当是放松的,那么怎样才算是深呼吸呢?这里有两个方法:一是坐在椅子上,身体放松,两腿分开,两胳膊肘放在膝盖上,这时吸气,会感觉到吸的深度和力量是在腰围、后背、后腰等部位,并都有膨胀的感觉,这就是深呼吸的部位,站着呼吸不易感觉到;另一个方法就是弯腰90度,两臂放松自然下垂,两脚略分开,这时吸气,气息很自然地吸到腰的周围,后背后腰有明显地膨胀感,这是唱高音用气的位置。
浅谈共鸣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浅谈共鸣在歌唱中的重要性章安中学杨彩红歌唱中的共鸣,作为三大发声技术之一,对歌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对于嗓音的大小﹑音质的好坏和音色的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共鸣能够形成的声音质量的变化,要比声带自身的发声能量大很多。
在歌唱中缺少共鸣往往会显得单薄无力,缺少色彩。
如乐队吹奏小号,如果我们把号嘴取下来单独吹,声音会很弱小,也传不远。
但是把号嘴装到小号的号身管上吹奏,声音马上就明亮清脆,丰满动人了,而且还能传得较远较广。
人声同乐器的道理一样,打开腔体,让声音通过腔体引起共鸣而发出声音,就变得优美动听了。
共鸣在声乐上的运用,已有很长的历史了。
古人往往用“绕粱三日不绝于耳”﹑“声如洪钟”﹑“声振林木,响扼行云”等来形容声音惊人的穿透力和强烈的听觉效果,这就是很好运用了共鸣的结果。
因此正确的发声和美好的歌唱是建筑在依赖于共鸣、最大限度地运用共鸣之上的,这是任何歌唱训练方法的基本规律,也是任何歌手嗓音应具有的特点。
一、什么是共鸣声音的共鸣有它的特殊性﹑多样性和个别性,但共鸣的原理却是共同的,对任何人,任何声音没有也不可例外。
“共鸣”从物理学上看,是指一个物体振动时,会影响到附近其它物体内部的空间,若它们的振动频率相近,那么就会引起其它物体的振动发声,从而加强原物体的振动,这种现象叫“共鸣”。
那么,什么是歌唱中的共鸣呢?吴天球教授认为:“声带震动发出的声音(基音),引起其他腔体起共振,使基音得到扩大与增强,声音更加丰满,圆润,有色彩,这种得到其他腔体共振的声音既为共鸣的声音。
”经呼吸的动力作用出的基音在一般情况下是非常微弱的,但在人体的共鸣腔体里引起振动之后,声音不在是细小微弱的了,音乐被美化,音量也被扩大。
二、共鸣在歌唱中的作用通过研究歌唱共鸣的原理,我们知道了人体声带发出来的声音是很小而且单薄的,不能成为歌唱的声音,要靠共鸣把声音扩大和美化。
马腊费奥迪在《卡鲁索的发声方法》一书中说:“共鸣在发声中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它供给声音以音量和音质,依赖共鸣比依赖强制的力量好,这是要发出一个响亮而悦耳的声音的要点。
民族声乐唱法技巧
民族声乐唱法技巧民族声乐唱法技巧中国民族唱法因受其民歌的影响,在唱法上曾是杂乱的繁多的。
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与演变,才逐步形成了较为统一的格式。
下面是民族声乐的唱法技巧,望对声乐朋友们有所帮助。
一、歌唱共鸣的原理我们在歌唱中声音缺少共鸣往往就会显得单薄无力、缺少色彩。
如乐队吹奏的小号。
如果我们把号嘴取下来单独吹,声音会很弱小,也传送不远,但是把号嘴装到小号的号身管上吹奏,声音就马上明亮清脆,丰满动人了,而且还能传送得较远较广。
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声音在号管里得到了共鸣的结果。
声学中由声波作用引起的“共振”现象叫“共鸣”。
歌唱的共鸣,是指歌唱发声时,气息冲击声带振动产生的音波,通过声带附近的肌肉,软骨和空气的传递,使口、头、胸等腔体里的空气产生共振的现象。
声带振动所发出的音叫做“基音”。
基音是很微弱的,经过人体共鸣腔体的共鸣使用后,不仅可以变得响亮洪大,优美动听,还可以有穿透力,更远更广。
良好的声音共鸣对音量的扩大,音色的改善和声音的传播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在歌唱中如何获得运用这些共鸣就是我们需要研究,探讨的问题。
二、如何取得良好的歌唱共鸣在歌唱中要取得比较好的共鸣,首先要注意各种分发声器官的协调配合。
怎样才能使各部分发声器官协调配合呢?我个人认为,有以下一些歌唱共鸣方法:1、口腔共鸣:口腔共鸣是各共鸣腔体中最方便得到的共鸣和最容易感受到的共鸣,也是声音从喉咙里出来后进入的第一个共鸣腔体。
口腔共鸣的要求:口腔按照吸气和打哈欠的状态上下自然张天,下巴,舌头和喉头自然放下,微提笑肌,上口盖有上提的感觉,包括软腭和上舌都有上提的感觉。
气息冲击声带振动发出的基音通过声带附近的肌肉,软骨,气息的传送使声波沿着硬腭向上齿背方向运动,这就使得口腔里的气息离开喉咽部位,流畅向前,引起口腔的前部和上部振动(在硬腭前部集中反射),这种共鸣效果明亮靠前。
这样也减少了声音在咽喉部位的振动,减轻了咽喉部位的负担,喉头也就得到了放松,喉头及声带等发声器官也就受到了保护。
浅谈歌唱中语言与共鸣的关系
个歌唱者所祈求 获取 的事情 。因此 , 言是共鸣的依 据 , 语 而 有 比较具有亮度和穿透力 ,更是在演奏的过程的运腔和拖 腔
一
声音 的共鸣的美感 只有通过字正去进一步去实现 。
、
最长的一部分 。 在这一过程 中 声音通 常要有准确的着力点 , 才 能唱的准确 、 宽广和饱满 的声乐艺术效果 。 最后 , 在通过对 字韵 发音 的正 确解决 了歌 唱语言 的问题 , 由于语言是声 乐艺术 的造型基础和创造 的核心 。如何在 歌 唱过程 中实现歌唱者实现声乐 的升华和深入 ,提升语言与 更重要 的还要正 确唱出字音所需 的共 鸣位置 的最佳 结合点 , 响亮状态。 通常在 自 然共鸣部位 旋律 的紧密结合 , 创造富有声情并茂 的声 乐艺 术?因此 , 不仅 使得字音准确并且歌声充实、
确共鸣的声音虽用强力, 非但不能传远, 且不悦耳 , 的, 相反 一个 相对比较短 。 因此 , 唱者在演奏的过程中要根据气流之间的 歌
微弱 的声音通过共鸣之后, 就能不费力地传给广大的听众, 而 相互接触 , 其出声具有一定 的力度 达到咬字 清晰。与此 同时, 这种 以最少 的气息获得宏亮 而美妙 的声音效果 的方法,是每 借助声 速的过渡到字腹 。 字腹是 由韵母组成 , 在歌 唱中声音具
如何使歌 唱者发 出悦耳好 听的声乐 , 主要是通过人身体 用 的协 调 。 内部 的共鸣器官的相互协调作用逐渐把声音扩大和美化 。此 合理 的运用人体内的共 鸣器官和语言作用 唱出优美 、富有穿
透力 的歌声艺术。
对于中国的汉字而言一般情况分为三大类 , 于一七 、 对 发 不归韵 ; 二类 通常是鼻音字 , 中东 巧 , 实使歌 唱者做 到在语言发声过程 中做到保证字音清晰、 色优 美, 切 音 与此 同时通过准确的共鸣器官产
浅谈男中音在歌唱中的共鸣运用
浅谈男中音在歌唱中的共鸣运用男中音是指在男性声音音域中处于中音区域的声音类型,他们通常拥有较为宽广的音域和浑厚有力的音色。
在歌唱中,男中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音色类型,他们在歌曲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而在歌唱中,共鸣的运用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对于男中音来说更是如此。
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男中音在歌唱中的共鸣运用。
要了解什么是共鸣。
共鸣是指声音在共鸣腔内的反射和放大。
人的共鸣腔位于喉部以上的头颅空腔和鼻腔。
一般来说,共鸣的运用可以使声音更加有力、富有穿透力,同时也可以改善音色和音质,使声音更加丰富多彩。
对于男中音来说,共鸣的运用尤为重要。
男中音一般拥有较低的音域,利用共鸣来增强声音的穿透力和音色的饱满度是非常必要的。
共鸣的运用可以使声音更有表现力,更能够打动听众。
如何正确运用共鸣成为了男中音歌唱技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歌唱中,男中音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共鸣的运用。
首先要注意的是正确的呼吸方式。
正确的呼吸是保证共鸣运用的前提。
只有通过深呼吸来充实肺部的气息,才能够在歌唱过程中充分利用共鸣腔,使声音更加有力。
在呼吸时,要注意用腹部呼吸,同时保持唇齿松弛,舌头放平,以便更好地利用共鸣腔。
男中音在歌唱中需要注意共鸣空间的调整。
在歌唱时,要根据歌曲的不同部分来调整共鸣腔的位置和大小。
一般来说,高音部分需要将共鸣腔调至头颅空腔,以增强高音的穿透力和音色的明亮度;而低音部分则需要将共鸣腔调至咽喉和鼻腔,以增强低音的厚重感和音色的浑厚度。
通过不断练习和调整共鸣空间,可以使男中音在歌唱中更加得心应手。
男中音在歌唱中还需要注意音色的调整。
通过共鸣的运用可以改善音色和音质,使声音更加丰富多彩。
在高音部分,可以稍微拉长共鸣腔,使高音更加明亮和有穿透力;而在低音部分,则可以稍微压缩共鸣腔,使低音更加浓厚和有力。
通过灵活地调整共鸣空间和音色,可以使男中音在歌唱中表现出更加丰富的音乐性和表现力。
要注意的是,共鸣的运用需要结合正确的发声技巧。
浅谈“共鸣”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
、
弱 ,是 最基础 音波 。它 只能在 人体 共鸣 腔 中引起共 振产 生 泛 音 ,音量 才 能得 到极大 的加 强 ,这在 声乐 上称 之 为 “ 共 鸣” 。人 的声 带是 极 短的 振动 体 ,它 所产 生 的音 量 是很 小 的 、很 单薄 的, 也传不 远 , 就 像 古筝 、小 提琴 、钢 琴 、小 号 等乐器 ,琴 弦 、号嘴 的振动 必须 依托在 一个 空 间里 ,声 音在 空 间回旋 ,这样才 能 产生共 振 ,即整 体共 鸣,声 音才 会 明亮悦耳 ,因此共 鸣对 于声 音的音 质 、音色和 音量 影 响 非 常大 ,每 种乐 器 都有 自己 的共 鸣腔 体 ,唱歌 也 不例 外 , 人既是 乐器 的构造 者又 是 乐器 的演 奏 者 ,共 鸣腔 体运 用的 好 坏 ,在 很大 程 度 上 决 定 了声 音 的音 量 , 就人 这 个 “ 乐 器” 来 讲 ,由多个 共 鸣器 官组成 如果 说 呼吸是 歌 唱发 声的 动 力 ,那 么 ,共鸣 就是 歌唱发 声 的轨道 。歌 唱发 声需要 呼 吸 的支 持 ,但 是如 果没 有调整 好共 鸣腔 体 的位 置 ,没有 进 入共 鸣轨 道 ,声音 就没有 活力 。 因此 ,歌 唱者 运用 自身 的 共 鸣腔体 越充 分、熟 练 ,其声 音也就 越丰 满 ,越 能 自如地 操 纵 声 音 的强 弱 高低 等 变 化 ,那 么 歌 唱水 平 也 会 随 之上 升 。由此 可见共 鸣腔 体 的重要 ,它几 乎是 人体 中第二 发声 器官 ,在整 个歌唱 中共 鸣起着 决定性 的因素 。 二 、在教 学 实 践过 程 中 。常 出现 的 一 些共 鸣 误 区 虽 然说 共鸣在 歌 唱中 的作用 是有 多么 巨大 ,然而在 教 学及演 唱 的实践过 程 中,如 何运用 共 鸣 已经 成为 了一个 很 普 遍且 很难 的一个 重要 课题 。 由于共 鸣腔体 运用程 度 的差 异所 带来 的声 音差 异是 非常 明显 的, 以下是 几种常 见 的共 鸣 现象 : ( 一) 歌 唱中无 法运 用共鸣 这种 现象 主要 出现在 初学 者身 上。初 学者往 往对 共 鸣 腔体这一 概念 比较模糊 , 并且没 有正确气 息支持。而是把 歌 唱时 的力量 都转移到 喉咙及 声带上 , 使喉咙与 声带承受着很 重的压力 , 这样长 时间唱下去 ,容易造成声 带水肿 、声带 小 结等 声带 疾病 。在这 种状 态下 发 出的声 音直 白、尖锐 ,没 有 艺术表现力 , 技术含量低 , 所以不符合歌唱 的要求 。 ( 二) 共鸣腔体 的单 一运 用 这 种 情况 也 是学 生在 学 习过 程 中常 遇 到 的一个 难 题 。 主 要是 由于各 共 鸣腔体 的运 用没有 协调 好 ,只能 单一 的运 用 某 一共 鸣腔 体 。在 女 生 中常 出现 前面 所 提到 的真 假 声 、 真 假嗓 打架 的 问题 , 在 这种 问题 下所 产生 的声 音则 是忽 强
字清 腔纯 板正
字清腔纯板正歌唱是通过音乐化的语言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因此语言在歌唱中占有重要地位。
正所谓“语言是歌唱的基础”,准确的语言表达和音乐的完美结合才能使听众产生共鸣。
声乐教学中的咬字吐字训练要重视字音的字头、字腹、字尾的协调统一,并且在歌唱的同时,清晰的语言要与作品音乐、意境良好结合。
明代魏良辅《曲律》中提过:“曲有三绝:字清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
”其中“字清”是指发音准确,字音清晰无误,而“腔纯”就是指在依字行腔时,字头、字腹、字尾虽经出字、引长、收音等过程仍能纯净圆润,无异质杂音。
“板正”就是在前两点都做到的情况下,还要稳扎稳打的唱,有板有眼而不能荒腔走版。
歌唱是通过音乐化的语言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可见字正腔圆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咬字吐字训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
所谓咬字吐字,是指在气息的支持下,有控制地调整喉、舌、牙、唇等发音器官的姿态,按照歌词字音的要求,合理地把握字头、字腹、字尾各音段的时值长短及其音响的轻重明暗、声调的高低抑扬,将字音正确、清晰、完整地发出来,并能良好地表达作品情感。
声乐咬字吐字训练我国著名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周小燕说:“正确的咬字吐字可以促进声音的训练。
”我著名指挥家马革顺也说:“美的歌唱是完美的咬字吐字的结果。
”他们简单精辟的论断揭示了歌唱与语言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
那么在声乐教学中,如何进行咬字吐字训练呢?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在歌唱咬字吐字过程中要努力做到“咬清字头――引长字腹――收清字尾。
我国清代《乐府传声》中谈到“一字出三腔”的唱法,就是古代吐字归音的实例。
如唱“收”字要唱成“收、喉、欧”,是典型的咬住字头“收”,打开字腹“喉”,归到字尾“欧”。
通常说“咬字如噙虎”,就是对吐字归音的要求,即要咬住,又不可咬死。
(一)咬清字头。
字头即字的起音,它由子音(声母)或声母加上韵头构成。
其发音部位在唇、舌、齿、牙、喉(五音),作用是分清字意。
漫谈歌唱发声的共鸣方法
漫谈歌唱发声的共鸣方法摘要:音色优美是保证一个人唱出优美动听的歌曲的关键。
在歌唱发声中找到有效的共鸣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就歌唱发声中产生共鸣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歌唱发声共鸣一、共鸣与呼吸共鸣需要腔体,所有的共鸣腔体都要连通一气,从心理上塑造人的整体歌唱发声状态。
共鸣腔体不仅互为相通,而且在歌唱发声时要积极而又松弛地打开。
共鸣状态和呼吸状态特别密切,好的共鸣状态就是深呼吸状态。
用深呼吸的感觉把腔儿打开了等在那里唱,好的共鸣音响就出来了。
共鸣不仅需要腔体,而且需要腔体里的空气,因为空气是使声音传导和发生震动的媒介物质。
一个好的共鸣音响,声音里面总是有混着气的感觉。
这个气儿来源很深。
胸腹之间和上面各种空腔都互相通着气儿。
上下通气儿,里外通气儿,音越高,气儿越通。
所以说“高位置”与“深呼吸”是辩证统一的整体,没有“深呼吸”就没有“高位置”,没有“高位置”说明你用的气也不深。
共鸣与呼吸的关系,就如同鱼和水的关系:鱼离开了水就会干死,有了水就变得活跃。
想让声音水灵,就必须像在渠里放水那样让共鸣腔的通道产生通气的感觉,鱼在水中才能游动,声音靠着气才能流动,“以气带声”就是这个道理。
二、共鸣与音源基音不纯,泛音也杂,下面透彻地分析了共鸣音色不纯的主要原因,并就解决这方面问题的科学唱法作阐述:1.“让声音落下来”。
基音只有得到各种腔体的混合共鸣之后,共鸣的音响效果才能变得丰满、圆润而又富有明亮的色彩。
因此不能片面地追求单一的共鸣的位置,而是打开所有的共鸣腔体,使基音在这些腔体中按照“和声含量”的关系产生“共振”。
基音共鸣的基础在胸腔,仿佛是宝塔的最底层。
歌唱发声因唱法不同,歌唱者对发音位置的自我感觉也不同,有的人感觉声音是从声带的喉结里唱出来的,有的人感觉声音是从胸口里唱出来的,也有的人感觉声音是从喉结的上方某个部位唱出来的。
发音的位置不同唱出来的声音效果就不同,因为声音的落点与声带着力的大小有直接的关系,落点越接近声带,声带着力支持发声的劲儿就越大,往往唱得音色很杂,声音又挤又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歌唱中语言与共鸣的关系
摘要:从歌唱艺术的角度来分析,通过科学语言的发声与共鸣的相互调节等因素才能更好的把握歌唱中的技巧,切实使歌唱者做到在语言发声过程中做到保证字音清晰、音色优美,与此同时通过准确的共鸣器官产生效果不同的共鸣,最终实现歌唱者做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
关键词:语音;发音;咬字;共鸣器官;字正腔圆
中图分类号:j6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5312(2012)02-0112-01
如何使歌唱者发出悦耳好听的声乐,主要是通过人身体内部的共鸣器官的相互协调作用逐渐把声音扩大和美化。
此外还要依据语言的发音和清晰的咬字,才能使得歌唱者科学合理的运用人体内的共鸣器官和语言作用唱出优美、富有穿透力的歌声艺术。
首先,对于歌唱者而言通过科学的发声方法和音乐化的文学语音,主要是通过歌唱者的呼吸方法和歌唱的共鸣调节作用,其中对于人体内部的共鸣器官主要是通过胸腔、喉咽腔、口腔、鼻腔、头腔的作用。
如一个只靠声带发出而不起用正确共鸣的声音虽用强力,非但不能传远,且不悦耳,相反的,一个微弱的声音通过共鸣之后,
就能不费力地传给广大的听众,而这种以最少的气息获得宏亮而美妙的声音效果的方法,是每一个歌唱者所祈求获取的事情。
因此,语言是共鸣的依据,而声音的共鸣的美感只有通过字正去进一步去
实现。
一、准确的咬字是共鸣的依据
由于语言是声乐艺术的造型基础和创造的核心。
如何在歌唱过程中实现歌唱者实现声乐的升华和深入,提升语言与旋律的紧密结合,创造富有声情并茂的声乐艺术?因此,不仅要有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还要对初学声乐的人进行强化发声方法上的练习,例如通过在对“打开喉咙”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声音发出的位置,还要对共鸣的腔体、音量以及音域等方面进行学习培养。
同时,还要强化歌唱者准确咬字的培养。
由于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是发声和吐字之间存在一定矛盾,存在照顾不到声音的圆润和共鸣,造成吐字不清晰,容易出现声音脱离了位置,不能达到咬字与发音相互和谐统一。
因此,在歌唱过程中,只有做到咬字与发音相互统一,把握语言的特点、发声的规律,才能创造出和谐、饱满、深情的音乐作品。
二、字正腔圆是准确声音位置共鸣的美化和延长的重要基础
首先,对于中国拼音的学习。
在汉语拼音中一同有21个生母,35个韵母。
通常声母是指音节开头的辅音,如“来(lai)”之中的“l”就属于声母。
由于,声母在发声时气流受到阻碍位置的不同,通常又可以分为双唇音、唇齿音以及舌尖音等因素构成。
与此同时,汉语语音的韵母结构划分为单韵母、复韵母和鼻韵母三种构成不同的发音形式。
其次,对于中国汉字的语言发音与人体内部器官共鸣作用的协调。
对于中国的汉字而言一般情况分为三大类,对于一七、发花和姑苏通常都是发单字音,主要特点为音到底、口形不变和不归韵;二类通常是鼻音字,有中东、江阳、人辰以及言前,其发音特点是在字音延长时带有鼻腔色彩等;三类通常是复音字,有怀来、灰堆、油求等,对于复音字的特点为吐字过程中口形变形比较大,口腔作适当调节和控制,才能更清晰的咬字。
如果在咬字过程中,细分为字头、字腹和字尾。
其中对于字头而言通常是发开头的生母部分,而在音符中所占的时值相对比较短。
因此,歌唱者在演奏的过程中要根据气流之间的相互接触,其出声具有一定的力度达到咬字清晰。
与此同时,借助声速的过渡到字腹。
字腹是由韵母组成,在歌唱中声音具有比较具有亮度和穿透力,更是在演奏的过程的运腔和拖腔最长的一部分。
在这一过程中声音通常要有准确的着力点,才能唱的准确、宽广和饱满的声乐艺术效果。
最后,在通过对字韵发音的正确解决了歌唱语言的问题,更重要的还要正确唱出字音所需的共鸣位置的最佳结合点,使得字音准确并且歌声充实、响亮状态。
通常在自然共鸣部位的元音中,歌唱者一般在母音咽部形成,对于空腔共鸣的部位有多有少,这就造成了有韵头的字比无韵头的字空腔共鸣多,同时也造成韵腹的空腔开
度越大,也就比较容易通向头腔。
假设,在有鼻腔韵尾的字中,如果出现延长鼻韵尾,此时鼻腔就成为主要的共鸣部位。
在歌唱过程中,只有通过把鼻音腔利用好,才能更好的增加响度,达到鼻腔共鸣的条件。
三、在声乐演奏过程中,还要尽可能的加强响度,增强韵腹略带鼻音色彩
在通过对胸、咽、口腔共鸣作用下,也相应的存在美化方面存在较为不明显,此时我们可以通过在演唱过程中将一、三类字向带有鼻音的韵母进行相互衔接,以便能达到声音上的共鸣和美化。
总之,只有通过准确的咬字来提供共鸣的依据,此时声音的美感通过字正进行实现。
最终达到准确的语言和人体内部器官的最佳结合点产生共鸣,实现二者的对立统一的观点。
参考文献:
[1]何惠欣,杨雪敏.歌唱语言的培养及运用[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