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合集下载

地铁车站外部空间景观美学设计研究

地铁车站外部空间景观美学设计研究
公 共 艺 术 、 公 共 设 施 、 环 境 小 品 、 植 物 配 置
1 地 铁 车 站 外 部 空 间 景 观 美 学 设 计 的
重 要 性
我 国 内地 城 市 地 铁 建 设 正 处 在 发 展 阶 段 ,车 站 设计 成 为 焦 点 , 不 论 是 其 建 筑 形 式 ,还 是 出入 口 的位 置及 其连 接 的 外部 空 间 都 会 对周 围 环境 产 生影 响 ,因此 正确 处理 车 站 设计 与城 市景 观 的 关系 、创 造 出独 具 魅力 的城市 地 标 及高 品质 的车 站外 部 空 间显得 极
rl ef ectt he aes h i ali si he en i t et qu i e t v r c t n onm en . hi r ear akng t e m or ucc sul ai an K t T s es ch i t i h s es es f w T aoh i ng f am pl asCh n sdes he su or ex e i a’ i t gn
随着 城 市 的快 关注 ,成 为城 市
中供 人 出行 活 动 重要 的 交通 方 式之 ~ ,越 来 越 多 的城 市 开始 建 设并 拥 有 地铁 。地 铁 车 站 作 为 地 下轨 道 交通 系统 与 城 市外 部 空 间连 接 的重 要节 点 ,多 与公 园、 广 场、 绿地 、街 道 等 结 合 设计 ,这 些 车 站外部 空间 不仅 是 城市 交 通枢 纽、 集散 中心 ,其人 性 化 、个 性 化 、 体 现景 观 美 学 的设计 也 成 为高 品 质公 共环 境 的 标志 ,作 为城 市景 观 的 一部 分越 来 越 为人
阮 如 舫 赵 晟 字
R an R f g u u an Z ao S en y h h g u

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青岛市轨道交通11号线为例

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青岛市轨道交通11号线为例

建筑规划与设计D0l:10.16767/ki.10-1213/tu.2020.12.032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青岛市轨道交通11号线为例马德兴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摘要:轨道交通具有的便提、高效、环保等特点,使其成为城区内外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

结合沿线环境特色打造的线性景观成为出行过程中观赏的重点,同时也成为塑造城市形象的名片。

青岛市轨道交通11号线以打造优美风景线为目标,通过对全线区间及站点景观统一设计,通过不同的措施及手段将其打造为极具生态、文化、和谐、魅力的景观线,进一步优化了居民出行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增强了城市综合力。

关键词:城际轨道交通;景观规划;生态和谐;多元文化1引言城市轨道交通极大便利了居民的出行,但同时由于其大体 量、连续封闭的空间形态,不可避免对沿线环境产生噪声、遮阳 等不利影响。

然而,因其线形特点,高架轨道能形成景观廊道,具有巨大的景观价值和开发潜力,能为所处的城市增添亮丽的 景色w。

本文主要以青岛市高架轨道交通丨丨号线为例,总结分 析项目成果,梳理其特点及创新点,以期为相关项目研究提供 借鉴。

2项目概况青岛市轨道交通11号线位于青岛市崂山区和即墨区境内,线路起点为崂山区苗岭路和深圳路交口处,沿苗岭路、滨海公 路、大田路、皋虞河向北,终点为鳌山湾,全长58.35km。

景观规 划设计范围崂山区段为辽阳东路至区界,长约20km,总面积约 36万平方米,其中市政段约9.5km,面积约20万平方米,农林段 约10.5km,面积约16万平方米。

即墨蓝色硅谷段范围为区界至 鳌山湾站,全长约28km,绿化带宽度11m,总面积约30.8万平 方米。

3规划设计理念生态和谐的魅力路线,青岛速度的活力典范。

本设计将轨 道交通沿线打造为兼具交通衔接、外围疏散、生态共融的城市风 景线,坚持生态、绿色、简约、共融的设计理念,结合山、海、林、田、城,密切串联高端金融、科研教育、会议展览、休闲度假、生态 宜居、特色农业等多种业态布局,将其打造为风景靓丽、景观突 出、空间开放、文化传承、体验多样的景观轴线。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空间布局模式探析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空间布局模式探析

Value Engineering0引言轨道交通作为解决大都市交通问题,引导城市人口及功能疏散的重要工具,已经成为我国各大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

伴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延伸,轨道交通沿线站点的价值也日益突显。

城市轨道交通在“十四五”期间将从“建设为主”向“运营、经营并举”转换[2],如何通过科学规划轨道交通站点空间布局,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进入运营转换期的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重要研究课题。

国内外学者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开展了不同层面的研究。

国内研究多集中于空间整合开发[3]、土地利用布局[4]、站点周边业态环境[5]、公共空间设计[6]以及地下空间开发[7]等,同时也有学者结合TOD 、SID 等模式理念[8]探求站点的规划布局之路。

而国外学者目前对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衔接设施规模[9]、规划布局[10]以及衔接空间设计[11]等方面,较国内而言更综合而细微[12]。

本文通过总结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空间功能,对站点功能及特点进行分析,并梳理了当前3种主要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空间布局模式,对各模式的优劣特点和适用条件开展分析,以期深入探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存在的瓶颈问题。

1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空间功能及特点分析1.1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空间功能分析空间是人们活动的载体,所配备相应的功能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而轨道交通站点在城市公共空间两大重要功能是交通换乘和休闲,分别与站点换乘活动和居民休闲游憩活动息息相关。

围绕轨道交通站点规划建设的空间功能主要有城市综合交通功能、商业功能、市政公建功能、改善城市环境及防灾功能等[13],在此基础上本文总结3种空间功能如下。

1.1.1空间集散功能轨道交通站点的集散功能主要体现在人群和车辆的分流以及通勤与漫游人流的集散。

将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道路相连接,通过人车分流与人群集散,高效提升城市运行效率。

空中型的高线花园,从空中直接联结城市和轨道交通站点,充分利用立体城市空间使行人避免车辆干扰。

北京地铁13号线车站周边公共空间的环境改善

北京地铁13号线车站周边公共空间的环境改善
此类地区公共空间内社会场 所的性质主 要同周 边 建筑开发休闲、信息 配套 服务 有关, 如居 住区 广场、庭 院、报刊亭、沿 街商 贩聚 集区。 从总体 上看, 这些 场 所 对公共空间 环境 的影响 还是 相对 积极 的。同 时, 还 可 通过各类的城 市设 计措 施, 提 高其 开放 性、便 捷性、舒 适性, 为车站周边的环境改善做出相应的决策与调整。
13 号线穿 越了北京 5 个行政 区, 沿途 的土地 使用 布局与分布状态各不相同。根据上面对 车站地区 性质 的划分标准与相关考察, 我 们认为 13号 线车站地 区具 备处于城市各种类 型区 域的 条件, 具有 一定 的典 型性 和代表性 (见表 1) 。
收稿日期: 2006- 05- 10 修回日期: 2006- 11- 14 作者简介: 郭春, 男, 硕士, 从事公共建筑设计研究, s he ns hu ib e ian@
以公共中心 型为 例, 我 们从 影响 公共 空间 环境 的 三个主要因素 (即交 通环境、步行 环境和 社会 场所 ) 出 发, 归纳、分析其公共空间的特征。
交通建设是此类地区公共 空间建设 的重点。各 类 换乘设施、指示 设施 的设 计、分 布, 同 样是 影响 其公 共 空间环境的重要因素。另外, 由于 公共建 筑集中, 还 有 必要关注各类场所的出入口环 境及其对公 共空间环 境 的影响。
13号线的 车站 大 部分 位 于主 要 道路 的 交叉 口 上 (如图 1所示 ) , 这对 于吸引 客流 和方便 换乘是 具有 积 极作用的。但是, 这种 模式 无疑 也会 增加 道路 节点 周
图 1 地铁 13号线车站与道路关系示意图
3 2 环境硬件问题 换乘节点的环境 和街 道步 行环 境是 13 号 线沿 途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综合体开发建设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综合体开发建设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综合体开发建设方案》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综合体是指将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土地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开发建设多功能、综合性的城市交通枢纽。

这种综合体的建设旨在提供便捷的出行方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并为城市居民提供丰富多样的商业、文化、休闲等服务。

为什么需要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综合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增长,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传统的交通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交通方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然而,单纯的交通功能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对于交通枢纽的要求不仅仅是一个出行的场所,而是一个集交通、商业、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空间。

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综合体应运而生。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综合体的功能与特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综合体的建设需要充分考虑人们的出行需求,注重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功能。

在传统的交通功能之外,它还应提供商业购物、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等多种服务,满足人们在出行过程中所需的各种需求。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综合体的建设应注重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减少对土地资源的浪费,增加绿地、景观等公共空间,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综合体建设的关键要素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综合体的建设需要考虑多个关键要素,以下几个方面尤为重要:1.土地资源整合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综合体的建设需要合理利用周边土地资源,确保整个综合体的功能完备。

通过与开发商、地产公司等合作,协调土地使用权,优化空间布局,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2.设计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综合体的设计规划需要考虑交通便捷性、空间利用效率和环境友好性。

合理规划站点出入口、商业空间、休闲区域等功能区,确保交通流线顺畅,用户便利。

3.合作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综合体的建设需要跨部门、跨行业的合作。

除了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协调之外,还需要与轨道交通公司、开发商、商家等各方进行紧密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轨道交通综合设计中的生态保护与景观设计

轨道交通综合设计中的生态保护与景观设计

轨道交通综合设计中的生态保护与景观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轨道交通系统在现代城市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规划和设计轨道交通系统时,除了考虑交通运输的效率和便利性外,生态保护与景观设计也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

本文将探讨在轨道交通综合设计过程中,如何充分考虑生态保护与景观设计,以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舒适体验。

首先,生态保护在轨道交通综合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空间的局限,轨道交通系统通常需要通过绿地、河流或其他自然生态系统来进行线路布局。

因此,保护和恢复这些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至关重要。

在轨道交通系统规划和设计过程中,生态保护应该作为首要考虑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应进行详尽的生态环境调查和评估,以确定轨道交通系统对周围生态系统的影响。

通过科学的评估,可以了解到底有哪些生态系统受到威胁,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例如,如果轨道交通线路经过一片湿地,那么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减少对湿地的破坏,保护湿地植被和动物栖息地。

其次,应采取一系列的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以减轻轨道交通系统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例如,设计师可以采用生物工程技术来恢复和加强河流岸线的生态系统功能,以降低洪水风险并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

同时,应采取措施减少噪音和废气排放,以减少对周围居民和生态环境的危害。

第三,生态保护与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相结合,以创造更美观和绿色的城市环境。

在轨道交通沿线,可以通过种植适宜的绿色植物来改善空气质量和视觉效果。

此外,设计师还可以选择使用环保材料和技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并提供更好的生态系统服务。

除了生态保护,景观设计也是轨道交通综合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景观设计旨在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并营造令人愉悦的乘车体验。

以下几个方面需要特别关注。

首先,景观设计应让城市居民感受到舒适与美感。

在轨道交通系统的设计中,可以融入自然元素、艺术装置、雕塑等景观要素,营造一个宜人的城市空间。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设施空间规划设计导则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设施空间规划设计导则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设施空间规划设计导则一、前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已成为现代城市快速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轨道交通站点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周边地区的设施规划和设计对提升城市交通服务质量,改善居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设施空间规划设计的研究和分析,制定出一套实用可行的导则,以指导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设施的发展和建设。

二、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设施规划原则1.便利性原则: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设施应以提高人们的出行便利和增加居民生活服务功能为出发点,合理布局公共交通设施、商业服务设施、医疗设施、文化设施等,使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

2.公共空间原则: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设施规划应以打造公共空间为目标,注重创造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环境,提供休闲娱乐、集会交流的场所,促进社区文化建设和社交活动的开展。

3.综合配套原则: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设施规划应注重配套设施的综合性和完整性,包括住宅区、商业区、办公区、公共设施等,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配套服务体系,满足不同人群、不同需求的需求。

4.景观环境原则: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设施规划应注重环境美化和景观塑造,通过绿化、广场、雕塑等手段打造美丽宜人、人文自然相融合的景观空间,提升区域形象和居民居住环境质量。

三、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设施空间规划设计要素1.交通设施规划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的交通设施规划应考虑站点出入口、步行道路、自行车道、交通广场等,通过合理布局和设计,确保交通便利性和安全性。

2.商业服务设施规划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的商业服务设施规划应考虑商业中心、购物中心、超市、餐饮等,以满足居民的日常购物和生活需求。

3.医疗设施规划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的医疗设施规划应考虑医院、诊所、药房等,为居民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

4.教育设施规划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的教育设施规划应考虑幼儿园、小学、中学等,在保证居民教育需求的同时,也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TOD_模式下公共交通站点区域景观一体化研究——以国际经验与成都实践为例

TOD_模式下公共交通站点区域景观一体化研究——以国际经验与成都实践为例

论。

同时,TOD 模式可以实现交通与城市的有机发展、功能融合,真正做到以人为本,配合土地混合使用和设计宜人的步行环境,创造出舒适、宜居、绿色生态的就业和居住空间。

在TOD 模式的应用与研究上,美国是最早探索TOD 理论并将其应用于本国实践的国家。

此外,日本、瑞典、卡塔尔,以及中国香港、北京、深圳等城市在轨道交通引导城市发展方面也取得了实践成就。

成都市是四川省省会,也是我国西部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在政治、经济、文化上肩负着重要的城市职能。

成都市轨道交通呈圈层式铺设,市中心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向心力,能够辐射整个四川省乃至西南部分地区,由此也产生了高昂的地价,大部分市民在市中心工作,但选择居住在地价低廉的市郊,由此带来了严重的交通问题,潮汐交通现象明显。

为了疏解市中心城区的人口和功能,并引导城市空间可持续增长,在城市交通问题显著、大城市病亟待解决的需求之下,成都迎来了轨道交通发展的黄金时期 [1]。

到2020年,成都计划启动14个轨道交通场站综合开发TOD 示范项目,加快构建16个城市级站点、45个片区级站点、125个组团级站点、528个一般站点的四级综合开发体系[2]。

本文旨在通过探索各国在TOD 理论发展过程中对站点区域景观系统的建设,同时阐述成都在建设公共交通站点区域时绿色、生态的景观策略,以期为其他城市建设站点区域景观空间提供借鉴,更好地为行人提供高品质的景观空间,营造绿色舒适的环境。

2 TOD 模式基本概念与景观一体化TOD 即指“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

其中的摘要 为缓解交通拥挤和城市无序蔓延等大城市病,TOD 模式应运而生并得到广泛运用。

然而,当前很多城市只重视TOD 的高强度开发,缺乏对公共交通站点区域景观空间的建设,忽略行人的体验感,无法提供高质量的公共绿色服务。

梳理日本、美国、瑞典和卡塔尔等国家在TOD 公共交通站点区域的景观空间建设经验,并阐述成都在建设TOD 站点区域的景观一体化策略,以期为其他城市建设轨道交通站点时实现景观一体化提供经验借鉴。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作者:夏雯王叶宁来源:《科技资讯》 2014年第25期夏雯1 王叶宁2(1.正荣(天津)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天津 300041;2.单位天津法奥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天津 300060)摘要: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下,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相对距离越来越短,这就要求城市间的交通建设的不断发展、完善。

现阶段,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不断的发展,但其车站的公共空间设计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以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角度来看,现阶段最突出的莫过于轨道交通公共空间的设计并不符合美学要求。

在城市设计中,轨道交通的公共空间设计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它是展示一个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反映城市特点的重要标准。

关键词:轨道交通环境艺术公共空间设计城市文明车站中图分类号:U2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059-02在城市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的建筑设计、公共空间设计,都是展示城市精神面貌的重要标准。

在地铁站人流最为集中地区,旁边往往分布着商业区、办公区、娱乐区还有住宅区等。

众所周知,交通发达区域,对于经济发展都是有着重要的作用,地铁发展更加是一个城市文明的象征。

所以,地铁车站的公共空间设计是整个城市建设发展文明程度的重要衡量标准。

1 轨道交通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1.1 主要建筑物轨道交通车站主体的建筑物应该由车站的人行通道出入口、风亭等组成。

轨道交通车站主体出入口的建筑设计必须要具有独特的辨识度,并且必须满足城市建筑设计美学标准,在繁华市区建设中,能够和谐融入城市设计风格,又能够在建筑群中标新立异,被人们的视线一眼捕捉到。

如苏州火车站主体建筑,设计者用几何线条和粉墙黛瓦诠释了苏州的历史沉淀与快速发展,是对苏州古典文化的一种呼应,甚至是某种形式上的延续和传承;天津西站老站房,建筑风格为德式新古典主义,在19世纪初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交通运输作用,因天津西站的改扩建工程而作为红桥区的百年标志性建筑被永久保护;天津滨海于家堡高铁站主体建筑,为本人参与过的车站项目,其建筑形式为贝壳流线型,因天津原来是海,尤以滨海新区为例,地下至今仍可以找到鲸、海豚等海生动物遗骸和种类繁多的贝壳,贝壳也曾作为货币被广泛使用,象征着繁荣。

艺术·文化·智性空间:长春地铁2号线公共艺术设计

艺术·文化·智性空间:长春地铁2号线公共艺术设计

艺术·文化·智性空间:长春地铁2号线公共艺术设计1. 引言1.1 长春地铁2号线公共艺术设计意义长春地铁2号线公共艺术设计的意义在于为城市的交通建设增添文化氛围,提升市民乘坐地铁的体验。

作为城市的重要交通工具,地铁不仅是人们通勤的方式,更是城市形象的一部分。

通过公共艺术设计,可以将地铁车站打造成艺术文化空间,为市民提供一个欣赏艺术、感受文化的平台。

长春地铁2号线公共艺术设计还能够传播城市的历史文化,展示地方特色,吸引游客,增加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艺术作品的展示不仅为城市增色,还可以激发市民对文化的热爱,提高整个城市的文化素质。

公共艺术设计还可以促进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激活城市的文化创意经济,促进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创作活力,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意。

长春地铁2号线公共艺术设计的意义不仅在于美化城市空间,更在于推动城市文化建设,提高城市的软实力和文化软实力。

1.2 设计背景长春地铁2号线公共艺术设计的设计背景是长春市作为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地铁交通的发展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需求。

长春市政府积极推动轨道交通建设,2号线是长春地铁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背景中还包括了长春地铁2号线的线路规划、车站数量、客流量预测以及周边环境等因素。

通过设计背景的分析,设计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地铁2号线的运营需求和乘客特点,为公共艺术设计提供更准确的参考依据。

设计背景的考虑还包括了地铁的安全性、便利性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使得公共艺术设计能够更好地结合地铁线路的实际情况,为乘客提供更舒适、美观的乘车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底蕴。

1.3 设计目的设计目的是为了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丰富地铁乘客的通勤体验,提升城市形象,增加城市文化氛围。

设计目的也在于激发市民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营造一个舒适、美观、有趣的地铁空间,使乘客在短暂的旅途中也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文化的力量。

设计目的还包括了提升城市的整体文化品位,促进当地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使地铁站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传递城市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

轨道交通枢纽站站前广场景观设计探索——以湘潭北站为例

轨道交通枢纽站站前广场景观设计探索——以湘潭北站为例

轨道交通枢纽站站前广场景观设计探索——以湘潭北站为例发布时间:2021-09-14T06:12:02.992Z 来源:《建筑设计管理》2021年6期作者:沈缙琦[导读] 站前广场是轨道交通枢纽衔接空间,具有人流聚集、交通集散中心点和文化传播职能等职能沈缙琦悉地国际西南分公司,四川成都610000摘要:站前广场是轨道交通枢纽衔接空间,具有人流聚集、交通集散中心点和文化传播职能等职能,本论文主要以湘潭北站为例,将“莲”为主题,以莲茎为‘脉’、以莲叶为‘体’、莲花为“景”的手法,更加注重使用者的体验感为目标。

该项目建设和实施经验可为未来轨道交通站前广场的景观设计提供的宝贵经验。

关键词:交通枢纽站前广场、景观设计、体验感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交通拥挤成为制约城市发展问题之一,这极大影响了人民生活体验。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拥有运量大、速度快且安全可靠、准时舒适等诸多优点的轨道交通建设如雨后春笋般密集展开,成为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新方向。

伴随着轨道交通的铺开,沿线轨道交通枢纽站陆续建设起来其站前广场景观设计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属性增强的主要方式,越来越成为民众的关注要点。

通常轨道交通枢纽站前广场承担着两个主要职能。

其一是功能性职能,作为人流聚集、交通集散中心点的站前广场,必须通过高效的交通疏导系统,引导人流方向,避免突然集中的人流造成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站前广场还承担着重要的文化传播职能,对于首次来到这个城市的人来说这是对一个城市的第一印象,对要远行的人而言,这里则是要离开的家乡,也是要去追寻的远方的开始。

景观设计的重要前提是提升城市文化魅力,展现城市时代风采,保护传承历史文脉,开拓创新文化特色。

此外,设计应当与周围环境融合性高,实现景观设计和环境的和谐发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站前广场在设计过程中应当考虑的不仅仅是站前广场本身的造型与使用,还应当统筹考虑城市的交通、土地使用、城市景观和产权管理,甚至是站前广场片区与城市发展一体化的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区一体化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区一体化设计

地下 3 层 :为机动车库及地铁
地面人流组织通过广场地面人 素引入地下,解决地下建筑的自然
站厅层、跨宁穿路人行通道、地下 行系统、道路两侧人行道、下沉广场 通风和采光要求,(下转第 4 0 页)
33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3 / 2009 MODERN URBAN TRANSIT
技术装备
浅谈信号系统与安全门接口控制系统(BIDI) 董 波
城市规划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区一体化设计
韩超
摘 要:在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区空间形态特征及一体化设计中重 点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宁波市轨道交通 1 号线行政中心 站站区一体化设计方案,对地下空间的功能整合、一体化交通设计、地 下空间环境设计等展开论述。 关键词:车站站区;一体化设计;交通衔接
下沉广场
地面商业
地下商业
地下停车
图 2 地下空间与下沉广场
国家机构功能建筑的建设用地;宁 向高程之间的复杂程度,避免宁穿 穿路与中山路之间的区块为中区, 路东西两侧桥梁桩基对轨道线的影 是南北向的城市轴和东西向水轴的 响,行政中心站设在其北侧。在设计 交汇处,形成以“水、岛屿和文化公 中将地铁站厅层设于地下3层,并
层,并设人行通道下穿宁穿路,使之 层、机动车库,宁穿路以南主要为地 中心站人流经过地铁人行通道进入
成为联系南北两区的步行枢纽。南 下车库、地下商业以及连接各地下 广场地下3层公共停车场、地下1层
北两区则通过设于行政办公综合区 建筑车库的地下网络车道。
自行车库、步行者网络系统、广场地
中轴线上的两个下沉广场,组织人
3.3 列车编组识别功能
系统的子系统,在开启列车门的同 地通信正常的情况下,列车门和安
由于本系统在 6 节编组的列车 时向地面的PSD系统发出“开门”或 全门或屏蔽门可以实现联动开关,

地铁车站地面建筑空间布局和景观设计研究

地铁车站地面建筑空间布局和景观设计研究

地铁车站地面建筑空间布局和景观设计研究摘要:在我国地铁建设初期由于受限于当时的物质条件和经济基础,地铁空间布局和设计都是以满足实用为前提,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生活的不断改善,现代社会物质的丰富以及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使人们对地铁车站地面建筑空间和景观的需求不断提高。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地铁车站地面建筑空间布局和景观设计进行研究。

关键词:地铁车站、空间布局、景观设计一、地铁车站地面建筑空间布局和景观设计概述随着地铁建设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对于乘坐地铁已经不仅仅是舒适、安全和快捷的简单需求,地铁车站地面的建筑空间也不再是单纯的作为“节点”被利用,它已经成为多功能复杂型、值得被探访的城市标志性空间。

它的社会角色将越来越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人们在乘换地铁或上下地铁时,在生理和心理上得到双重的满足。

为方便疏散客流,车站整体的造型以分散的形式布置为宜,一般情况下车站设置一个出入口。

目前地铁网线不断扩展,城市中的地铁车站出入口数量不断增多,它作为城市建筑的一部分,必然会对城市整体空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地铁车站地面空间的设计出满足吸引疏散乘客的要求外,还应满足城市规划的城市空间景观设计要求,要做到易识别、大气、美观、协调等环境需求。

二、地铁车站地面建筑空间布局研究2.1地铁车站按区域环境的分类根据地铁车站周边区域用地性质及环境特点,主要分为五大类。

(1)生活办公型,指出入口周边以一般住宅与生活办公环境为主,周边环境特色元素较少。

(2)核心商业区型,指出入口周边办公,商业服务设施比较集中,开发密度大,具有重要业态特色的出入口环境。

(3)风景休闲型,指具有突出的景观风貌特色的出入口环境,主要包括景观公园、滨江绿化带等。

(4)历史文化型,指具有重要历史文化意义和历史风貌的出入口环境,包括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区和各类历史名胜古迹。

(5)换乘枢纽型,指站点可实现多线换乘或多类型交通工具换乘,是城市内外交通的衔接点,人流量较大。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设计》(王晓芳)818-3 课件 模块五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设计》(王晓芳)818-3 课件 模块五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计

2)岛式车站
岛式站台的优点较多,因此现有的地下车站绝大多 数采用这种形式,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岛式站台面积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当一个方向 的乘客很多时,岛式站台不像侧式站台会出现一个方向 的站台很拥挤,另一个方向的站台得不到充分利用的情 况,它可以将乘客分散到整个站台宽度上。
(2)岛式站台所有的行车控制都集中在同一站台上, 故运营管理比较方便。
车站的总体布局应符合城市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环境保 护和城市景观的要求,并应处理好与地面建筑、城市道路、地下管 线、地下构筑物及施工时交通组织之间的关系,地铁路线的密度和 车站的数目均比不上地面公交线路网,必须依托地面公交路线网络, 使其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客流,为地铁车站往返运输乘客,使地铁成 为快速大运量的骨干交通动脉,一般将地铁车站设在道路交叉口, 公交路线在地铁车站周围设置车站,方便公交和地铁之间的换乘。
(3)对于乘错方向的乘客,在岛式站台折返较为方 便。
任务一 了解轨道交通车站
3.按站台布置形式分类
3)岛侧式车站
在线路之间和两侧均设置站台的车站称为岛侧式车站, 如图所示。岛侧式站台可同时在两侧的站台上下车,也可 适应列车中途折返的要求,岛侧式站台可以布置为一岛一 侧式或一岛两侧式。从工程上分析,这种车站造价比岛式 站台车站高50%~100%,占地面积也明显增加,乘客的竖 向输送设备布置也较为复杂,因此,岛侧式车站用得比较 少。
任务一 了解轨道交通车站
1.按空间位置分类
车站置于高架桥梁的桥面上,如图 所示。
任务一 了解轨道交通车站
2.按运营特点分类
中间站:是轨道交通线路中最常见的一种基本站型,仅供乘客 上下车用,功能单一。
换乘站:是位于两条或两条以上线路交叉点上的车站。它 除具有中间站的功能外,更主要的是客流可以从一条线路 上通过换乘设施转换到另一条线路上。

地铁和轻轨车站的建筑设计

地铁和轻轨车站的建筑设计

地铁车站的建筑设计
• 地铁车站的平面布局 站厅层布局 6) 客流通道口:位于站厅层的公共区,分左右两侧布置,并有利于地 面两侧出入口的均匀布置。有时车站在地面道路的十字口下,因此 站厅通道以通向地面道路交叉口的四个方向布置。 7) 售票:分为人工、半人工及自动售票。人工与半人工售票亭的尺寸 相同。根据上下行客流总量确定人工售票亭、自动售票机的数量。 8) 进出站检票口设置及付费区和非付费隔离栏的设置:检票口的数量 根据高峰小时客流量来计算,同时在检票口两侧设置人工开口栅栏 门。检票口周围设计围隔栏板以区分付费区和非付费区。 问题:付费区面积大还是非付费区面积大?为什么? 9) 站厅和站台联系之上下楼梯设计:楼梯的位置必须上下兼顾,在站 厅层要考虑出站检票口和楼梯的关系,预留一定的距离以解决出站 旅客排队所需。在站台层主要考虑能均匀地接纳客流及楼梯的方向 。上行可考虑自动扶梯,下行可考虑下行楼梯。自动梯台数也要根 据预测客流量进行计算。
地铁和轻轨车站的 建筑设计
Prof. Don Wang, Ph.D., P.E Office: Civil Engineering Building 210 Phone: 022-2308-5095 Email:Dongyuan_wang@
Outline
• • • • 概述 地铁和轻轨车站的设计原则 地铁车站的建筑设计 轻轨车站的建筑设计
车站的建筑形式必须结合各城市特有的发展规划、地理条件及经济状况, 因地制宜地考虑选型。目前国内一般采用矩形箱式结构,分上下两层。 上层为站厅层,用来集散客流、售检票、设置主要的设备管理用房为主; 下层为站台层,主要功能为列车停靠、客流候车及少量的设备管理用房。 地铁车站的组成基本上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与客流直接有关的公共区域, 站厅层、站台层以及出入口通道,站厅层要有足够的公共区域面积,满 足高峰段客流的集散,要有足够的售检票设备和其他为公共服务的设施, 还要有足够宽度的联系地面的地下通道、出入口及通向站台的楼梯和自 动扶梯;站台层要有足够的站台宽度,要有分布均匀的楼梯、自动扶梯 和满足列车编组停靠的有效站台长度。二是涉及车站运行的技术设备用 房及管理用房,一般分设于站厅和站台的两端部。 课堂讲解p.94 figure 3-4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规划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规划设计
7.车站设计应能满足设计远期客流集散量和运 营管理的需要,应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最 大限度地吸引乘客.
8.车站应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量缩小建 筑空间,使其规模、投资达到最合理.
9.车站公共区应按客流需要设置足够宽度的、 直达地面的人行通道,出入口的布置应积极配合 城市道路、周围建筑、公交的规划等因素综合 考虑,通道和出入口不应有影响乘客紧急疏散的 障碍物.车站设计要尽量兼顾过街人行通道的要 求.
2.车站总平面布局设计的步骤
1分析影响因素,确定边界条件 影响车站站位和总平面布局的因素: 1周围环境 现状道路及交通条件、公交及其它交通
方式站点设置、文物古迹、自然条件等. 2建筑物拆迁和管线改移条件. 3施工方法 结合地质条件考虑. 4客流来源及方向 根据主要客流来源和方向,考虑
站位和出入口通道设置. 5综合开发的条件 使车站与其它建筑物结合.
3要考虑城市人流流向来设置出入口,不 宜设在城市人流的主要集散处,以免发生 堵塞.
4应设在较明显的位置,便于识别.
5车站出入口和地面通风亭不应设在易燃、 易爆、有污染源并挥发有害物质的建筑 物附近,与上述建筑物之间的防火安全距 离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
6应尽可能创造条件使车站出入口、风 亭与周围建筑物结合,尽可能减少用地和 拆迁.
7车站出入口应尽可能与城市过街地道、 天桥、下沉广场结合,以方便乘客、节约投 资.
4绘制车站总平面布置图
根据设计阶段,图纸内容深度不同,它一般在 1/500地形图上进行,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①站中心的详细位置,包括线路里程、坐标等; ②车站主体的外轮廓尺寸,包括端点的线路里 程、关键点的位置坐标等; ③出入口、风亭通道的位置、长度、宽度;
④出入口、风亭的详细位置、尺寸、坐标等; ⑤车站线路及区间的连接关系; ⑥车站周围地面建构筑物情况、地形条件等; ⑦与车站有关的设施情况等.

浅谈基于环境协调的地铁车站风亭建筑设计

浅谈基于环境协调的地铁车站风亭建筑设计

浅谈基于环境协调的地铁车站风亭建筑设计概要:在车站设计中科学合理布置出地面建筑的风亭、冷却塔等,用各种形式对其进行美学设计以强调功能、效益与艺术的协调,营造出融合地域特色、符合时代特点、具有艺术生命力的城市公共空间,这些都是我们地铁设计者们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进入21世纪,城市的交通愈益紧张,“行车难”“乘车难”的问题严重的困扰了人们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越来越多的城市考虑通过建设地下轨道交通来解决,地下轨道交通以其舒适、快捷、高效、环保等优点成为现代都市重要的交通工具。

地下轨道交通处于地下,车站及区间隧道除出入口等极少部位与外界连通外,基本上与外界隔绝,只有通过人工气候环境才能满足乘客的使用要求,这个人工气候就是通风空调工程。

风亭作为地铁通风空调工程的一部分,也是地铁车站、区间与外界进行空气交换的端口。

作为地铁车站地上附属建筑,其位置及形式制约车站外部空间的环境品质,影响城市整体的景观风貌。

因此,在满足通风功能的同时减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强调与城市景观相协调的美学设计是地铁建设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1地铁线路中风亭的种类由于地铁与外界之间的相对隔绝性,为保证内部具有较好的空气质量,应使隧道内部与外界直接进行空气交换,保证隧道内部污浊空气顺利排除和外界新鲜空气的输入。

根据不同的功能,需要设置不同的风道和风亭引出地面。

其中包括:活塞风亭、新风亭和排风亭。

1.1 新风亭通过风机为地铁车站输送新鲜空气,是地下封闭的空间为保障空气质量和卫生防疫标准的措施。

每个新风亭服务半个车站。

为防止地面纸屑、砂土进入地铁车站,新风亭风口一般距地面2m 以上,若位于绿地上则可低至1m,同时需要设置防护网,以便防止地面废弃物进入风道。

风亭的风口高度也要满足防淹要求。

1.2排风亭排风亭是排除站内废气、乘客呼出的二氧化碳、回风中的粉尘和有害物质,同时兼作火灾事故时的排烟,有新风的补充就会有一定量的废气排除,从而保证地铁车站内部空气有适宜的温度和质量。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布局与设计优化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布局与设计优化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布局与设计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快速、安全、环保的交通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而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站点的布局和设计是非常关键的,它们直接影响到交通线路的负荷能力、接驳性以及用户体验。

本文将探讨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布局与设计的优化方法。

首先,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布局需要考虑人口密集区域和交通枢纽的位置。

通常来说,人口密集区域是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服务对象,因此站点应该优先布置在这些区域周边。

而交通枢纽则是城市中各种交通方式的重要节点,站点的布局应该充分考虑与其他交通工具的接驳性,方便乘客的转换和出行。

此外,站点的布局还需要考虑到未来城市发展的规划,以便适应城市的持续扩张和人口流动。

其次,站点的设计需要考虑乘客的出行体验和安全性。

在出行体验方面,站点的布局应该符合人流的运行规律,减少拥堵和排队时间。

站点应该合理设置出入口和换乘通道,方便乘客的进出和转乘。

此外,站点的设计还应该体现人性化考虑,例如设置便利设施、提供无障碍设施等,满足不同群体的出行需求。

在安全性方面,站点应该设置紧急撤离通道和防护设施,保障乘客的人身安全。

除了站点的布局和设计,进一步优化站点的服务能力也是很重要的。

一方面,站点应该考虑布局的紧凑性,以缩短乘客的步行距离。

合理设置站台和列车停靠位置,减少站点之间的距离,可以提高乘客的出行效率。

另一方面,站点的设计可以考虑采用自动售票、自助服务等技术手段,提高服务效率,缩短等候时间。

此外,站点还可以与周边商业设施结合,提供更多的便利服务,例如商店、咖啡厅等,让乘客的等待时间更加愉快和充实。

最后,站点的布局和设计也需要与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发展目标相协调。

例如,站点可以与城市公共空间相结合,打造美观和宜人的环境。

站点周边的绿化和景观设计,不仅可以提高乘客的舒适感,同时还可以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站点的设计还可以考虑与城市的历史文化相融合,展示城市的特色和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摘要: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下,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相对距离越来越短,这就要求城市间的交通建设的不断发展、完善。

现阶段,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不断的发展,但其车站的公共空间设计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以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角度来看,现阶段最突出的莫过于轨道交通公共空间的设计并不符合美学要求。

在城市设计中,轨道交通的公共空间设计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它是展示一个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反映城市特点的重要标准。

关键词:轨道交通环境艺术公共空间设计城市文明车站在城市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的建筑设计、公共空间设计,都是展示城市精神面貌的重要标准。

在地铁站人流最为集中地区,旁边往往分布着商业区、办公区、娱乐区还有住宅区等。

众所周知,交通发达区域,对于经济发展都是有着重要的作用,地铁发展更加是一个城市文明的象征。

所以,地铁车站的公共空间设计是整个城市建设发展文明程度的重要衡量标准。

1 轨道交通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
1.1 主要建筑物
轨道交通车站主体的建筑物应该由车站的人行通道出入口、风亭等组成。

轨道交通车站主体出入口的建筑设计必须要具有独特的辨识
度,并且必须满足城市建筑设计美学标准,在繁华市区建设中,能够和谐融入城市设计风格,又能够在建筑群中标新立异,被人们的视线一眼捕捉到。

如苏州火车站主体建筑,设计者用几何线条和粉墙黛瓦诠释了苏州的历史沉淀与快速发展,是对苏州古典文化的一种呼应,甚至是某种形式上的延续和传承;天津西站老站房,建筑风格为德式新古典主义,在19世纪初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交通运输作用,因天津西站的改扩建工程而作为红桥区的百年标志性建筑被永久保护;天津滨海于家堡高铁站主体建筑,为本人参与过的车站项目,其建筑形式为贝壳流线型,因天津原来是海,尤以滨海新区为例,地下至今仍可以找到鲸、海豚等海生动物遗骸和种类繁多的贝壳,贝壳也曾作为货币被广泛使用,象征着繁荣。

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贝壳”代表了天津的过去,也愿景着天津的未来。

1.2 客流量集散
轨道交通的车站设置必须要充分考虑到人流的散集,还有其他路面交通的相互接轨,真正达到方便人群的换乘需求。

轨道交通地面公共空间必须要有利于人群还有车辆的疏散集中,所以,轨道交通车站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留出一定面积的交通集散分布区域。

要对客流量分布还有流动方向进行客观的分析,通过分析研究合理的规划出空间布局,用以分散还有引导人群,对车流、人流的流动方向起到良好的指引作用,规范轨道交通的客流车辆集散分布。

除了预留地面空间用以疏散人群外,必要的导向标示也起到了快速、直接、疏导的作用,避
免乘客滞留在站台内引起堵塞。

在紧急情况下,导向标示可以引导人们迅速离开危险区域或站台。

1.3 公共小品设计以及相应的服务设施
轨道交通车站公共空间设计是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小品的设计不仅仅应该美观,更加应该注重人文关怀,公共小品的设计最终都是为了服务人群,为车站候车或者出站乘客提供方便。

虽然公共设施小品设计在整个轨道交通公共空间中所占比重很小,但是独特、新颖、便民的小品设计绝对可以为整个轨道交通公共空间设计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轨道交通作为承载城市动脉的主要载体之一,既要快速、合理的疏散人群,又要为来往乘客及候车人群提供必要的休息场所及空间,适当的放置座椅等是必不可少的。

1.4 软质景观资源
轨道交通车站公共空间的软质景观资源包括水景跟绿植。

绿色植物的造型风格、种植方式还有绿色植物品种选择以及水景的设计等等,都是体现轨道交通公共空间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

在轨道交通车站公共空间设计中,必须实际的结合人群的特点以及他们的观赏角度进行精心设计,使这些软质景观的观赏价值得以体现,增加观赏映像。

同时软景也可作为“安全防护”出现在轨道交通车站的公共空间中,如通风口、新风井、变电箱等特殊位置。

2 轨道交通车站公共空间设计
2.1 轨道交通车站景观设计要与车站功能配套
以某地地铁线路一号线为例,在一号线开始正式运营之后,某站点附近的交通系统逐步完善,该站的人流量不断的增大,交通设施日益增多,在一些特殊的节假日,这里人流还有车流汇聚集中,使得道路交通压力不断增大。

因为这一站点是连接附近区域的重要交通枢纽,为了减轻这种道路交通压力,相关部门决定对其附近的交通辅助设施进行修建,并且新建了客运站,包括站前绿化广场,公交总站,出租车停靠站点、过街天桥等等,并且加设各种公共设施小品用以分散人流。

这些设施投入使用之后,大大减轻了客运站的交通压力,使客运站人流迅速与轻轨一号线完成换乘,很好的改善了附近地区人流车流混杂的情况。

由此可见,轨道交通公共空间设计必须要与配套的换乘设施相结合,以达到方便市民的最终目的。

2.2 设计必须以人为本
轨道交通的建成对城市居民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人们在选择居住位置,还有出行、购物、工作、约会等,都会考虑到轨道交通的位置,人们会重新估算这些区域位置,这样就带动了轨道交通所经区域的经济发展。

同时轨道交通覆盖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不断的更新人们对区域发展的认识,影响着资源重新配置规划,改善着区域经济的发展。

轨道交通车站独特的公共空间规划也必定会随着轨道交通的不断
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对于轨道交通公共空间的设计来说,能够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符合人类美学标准才是轨道交通公共空间设计的根本。

2.3 轨道交通的公共空间设计发展原则
轨道交通公共空间设计必须要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设计规划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并且要与城市建筑的总体规划相符合。

轨道交通车站是使用频率较高的公共空间,在进行轨道交通公共空间设计的时候,应该要进行充分的规划,在进行轨道交通公共空间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充分的考虑车站人流的流动方向,还有高峰时段的人流疏通、未来区域发展、轨道交通公共空间后期的维护等等,这样形成一个完整的可持续发展的公共空间体系。

2.4 轨道交通车站公共空间整体系统性原则设计
从轨道交通车站公共空间的设计角度来看,轨道交通的站点还有相关的规划设计都是整个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设计项目都必须要遵循一定的设计标准,每一个设计项目都必须要以如何健全城市发展为目标进行规划,从轨道交通建成后运营的时间长度来看,城市轨道交通的修建一般会耗费很长的时间,地铁站点是从线状向网状进行发展的,不同设计师在不同的年代进行地铁站的设计,如果不进行整体的分析规划,就会使得整个城市的地铁线路显得杂乱无章,毫无美感可言。

一些不一样的地铁站点,还有出入口设计都应该结合附近的区
域发展特点还有地理环境进行规划,必须要兼顾不同的地铁站点的特点进行设计,形成彼此呼应、系统化完整的轨道交通公共空间。

2.5 轨道交通车站夜间照明系统
轨道交通车站夜间照明系统的设计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必须要为站点还有附近的公共空间环境提供合适的光照,灯光必须具备一定的指引作用。

人们可以根据光照看清周围环境,避开一些障碍物。

所以轨道交通车站夜间照明系统关键是要注意光的质量还有安全设定,进出口步行道上面的光照可以相对进行强化。

具体的光照系统布置上,选择节能环保型灯泡会比普通的灯泡寿命还有节能方面优秀很多,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

轨道交通车站夜间照明系统的另外一个内容是照明灯光的美学效果,灯光的照明必须要以塑造建筑形态为设计前提,创造一个和谐温暖的空间效果,这方面作用是对不同的区域远近导向。

3 结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都市人对于乘坐轨道交通已经不满足于舒适便捷还有安全这样的简单要求了,轨道交通车站公共空间也不仅仅只作为换乘的枢纽使用,而渐渐成为能代表城市发展水平、城市精神文明状态的重要衡量标准。

它扮演的公众角色将会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时代意义。

目前,我国在建设轨道交通的项目上都是以工程为主,并没有实行很完善的规划,对于车站公共空
间的设计并没有引起重视。

本文结合了武汉轻轨一号线的相关设计规划进行了一些分析还有总结,针对一些轨道交通设计规划方面给出了一些意见,希望能够更好的推动轨道交通车站公共空间的设计规划,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剑伟.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方法[J].铁道工程学报,2013(10):96-99,119.
[2] 陶宇龙,马文胜.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广播系统人性化设计[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3,16(12):111-115.
[3] 赵晟宇,阮如舫.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公共空间景观设计[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3,16(3):25-29.
[4] 朱效洁,高鹏,徐瑞华,等.面向客流仿真的轨道交通车站图形建模方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2):226-2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