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学案4(学)

合集下载

高一数学必修4第一章集体备课全章导学案(4)

高一数学必修4第一章集体备课全章导学案(4)

高一数学必修4第一章集体备课全章导学案(4)课题:1.1.1任意角一、学习目标(1)推广角的概念,理解并掌握正角、负角、零角的定义; (2)理解任意角以及象限角的概念;(3)掌握所有与角a 终边相同的角(包括角a )的表示方法;教学重点:理解正角、负角和零角和象限角的定义,掌握终边相同角的表示方法及判断。

教学难点: 把终边相同的角用集合和数学符号语言表示出来。

二、问题导学1、角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角的概念的推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正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零角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象限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问题探究例1. 例1在0360︒︒~范围内,找出与95012'︒-角终边相同的角,并判定它是第几象限角.(注:0360︒︒-是指0360β︒︒≤<)例2.写出终边在y 轴上的角的集合.例3.写出终边直线在y x =上的角的集合S ,并把S 中适合不等式360α︒-≤720︒<的元素β写出来.四、课堂练习(1)教材6P 第3、4、5题.(2)补充:时针经过3小时20分,则时针转过的角度为 ,分针转过的角度为 。

注意: (1)k Z ∈;(2)α是任意角(正角、负角、零角);(3)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但相等的角,终边一定相同;终边相同的角有无数多个,它们相差360︒的整数倍.五、自主小结 六、当堂检测1.设第一象限的角}=锐角},的角} 小于{G {F 90{o==E ,,那么有().A.B.C.()D.2.用集合表示:(1)各象限的角组成的集合.(2)终边落在轴右侧的角的集合.3.在~间,找出与下列各角终边相同的角,并判定它们是第几象限角(1);(2);(3).3.解:(1)∵∴与角终边相同的角是角,它是第三象限的角;(2)∵∴与终边相同的角是,它是第四象限的角;(3)所以与角终边相同的角是,它是第二象限角.课后练习与提高1. 若时针走过2小时40分,则分针走过的角是多少?2.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终边相同的角一定相等。

Unit1Lesson4学案

Unit1Lesson4学案

九年级英语(下)学案Lesson4 The WishI. Learning Aims1. Knowledge Aims:Master the words and phrases in this lesson2. Ability Aims: Learn to sing a poem in English3. Emotion Aims: Use your imaginationII. Learning Key Points and Difficult Points:The use of wishIII. Learning Methods:Listen and speak discussIV. Leaning Steps:Step1: Learn the new words and then do Ex1-71 I wish I c_____ go into space someday.can grow on a s______.3If you want to plant vegetables,buy some s______ first and make them sprout.are delicious to eat,but the tree is difficult to plant.you think the river would be n____ or quiet beside it?the e_____ of the stoies ,the bad man were always punished.of his parents are workers.Step2: :Read and answer1.What’s in Danny’s hand?2.What’s in the middle of a cherry?3.What is a cherry without a stone?4.What is a chicken without a bone?5.What is a language with no speaking?Step3:Read and find1.在……中间________________2.记住,背诵__________3.告诉某人不要做某事________________4讲故事________________5.无声的语言____________6.无结尾的故事__________7.无核樱桃______________ 8.给你看一颗樱桃_________________ 9.撒谎___________10.背给……..听_____________Step4:Learning tipswish I had a cherry without a stone.我希望我有一颗无核樱桃。

济南版七上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生物学的研究工具学案设计(含答案)

济南版七上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生物学的研究工具学案设计(含答案)

第四节生物学的研究工具一、学习目标1.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作用。

2.识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说出其用途。

3.尝试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4.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玻片标本。

5.学会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6.善于借助观察工具探究生物世界。

二、重难点分析1.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作用。

2.识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说出其用途。

3.尝试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4.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玻片标本。

三、学习过程(一)新知预习知识点一认识显微镜1.显微镜是常用的探究器具,帮助我们观察肉眼无法观察到的细微结构。

中学常用的显微镜主要是单筒式______显微镜。

2.取显微镜时应一手_____镜臂,一手_____镜座。

从显微镜箱中取出显微镜,放在实验桌上。

3.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_____,就是物像的放大倍数。

4.转动反光镜,认真观察会发现反光镜的两个面不同,一个是_____,另一个是_____。

答案:1.光学2.握托3.乘积4.平面镜凹面镜知识点二显微镜的使用1.选择目镜;转动转换器使_____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_____,从目镜中可以看到一_____的视野。

2.将要观察的玻片放到_____上,并用_____压住,并使所观察的材料对准_____的中央。

3.调节_____,将低倍物镜与载玻片靠近。

4.通过目镜观察,再调节__________,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最后,调节__________,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5.实验完毕,应将显微镜__________,整理好后,放入箱中,放回原处。

答案:1.低倍反光镜白亮2.载物台压片夹通光孔3.粗准焦螺旋4.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5.擦拭干净知识点三其他常用的探究器具在生物实验中,给物体加热常用的器具是__________,常用来称量物体的是__________,称量时手不能与被称量的物体__________。

答案:酒精灯天平直接接触知识点四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1.净:用洁净的__________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

八年级英语下册 Unit 1 What's the matter学案4(无答案)(新版)人教新目标版

八年级英语下册 Unit 1 What's the matter学案4(无答案)(新版)人教新目标版

Unit 1 What’s the matter?Section A 1a-2c 第1课时【学习目标】1.能听说读写重点单词和词组:matter, sore, have a cold, stomachache, have a stomachache, foot, neck, stomach, throat, fever, lie, lie down, rest, cough, X-ray, toothache, take one’s temperature,see a dentist2.句型:学会用What’s the matter? I have a cold. I have a stomachache. I have a sore back.I have a sore throat. 谈论身体情况。

3. 学习用should 给出建议【重点】【难点】能询问并表述身体的种种不适以及对他人身体的种种不适给予适当的建议。

【自学指导】1、自己认读1a单词,与画面中字母匹配,并在自己的身体上指认人体部位。

2、对照单词表翻译1a画面上的句子,并读熟。

5min (5分钟)【自学检测】1、把你所知道的身体部位的单词写下来,并写出其相应的中文意思。

__eye_ __眼睛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2、have a cold的意思是“感冒,着凉”为固定词组,have 表示生…病,解释下列词组的意思。

have a sore throat _________ have a sore neck ___________have a fever ____________ have a headache ____________have a stomachache ________ have a toothache __________【合作探究】1、What’s the matter?怎么了,其后常与介词with 连用。

2014年《步步高》高中物理配套Word版文档(人教选修3-1)第一章 学案4

2014年《步步高》高中物理配套Word版文档(人教选修3-1)第一章  学案4

学案4 电场线[学习目标定位] 1.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公式,并会进行有关的计算.2.会用电场线表示电场,并熟记几种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特征.3.理解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及场强叠加原理.一、电场法拉第认为在电荷的周围存在着由它产生的 ,处在电场中的其他电荷受到的 就是这个电场给予的.近代物理学认为电场以及磁场是一种客观存在,并且是互相联系的,统称为 , 与 是物质存在的两种不同形式. 二、电场强度试探电荷在电场中某个位置 与它的 的比值叫电场强度,用公式E =Fq 表示;单位是 ,符号为 ;电场强度是矢量,方向与 的受力方向相同. 三、电场线电场线是画在电场中的一条条有方向的曲线,曲线上每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电场强度方向.在同一幅图中,电场强度较大的地方电场线较密,电场强度较小的地方电场线较疏,电场线不是实际存在的线,而是为了形象地描述电场而假想的线.三、电场线 匀强电场 [问题设计]1.电场线是如何表示电场方向和强弱的?2.电场线是真实存在的吗?能不能相交?[要点提炼]1.电场线的特点有:(1)起始于无限远或正电荷,终止于负电荷或无限远.(2)任意两条电场线不相交.(3)在同一幅图中,电场线的疏密表示场强的大小,电场线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电场强度的方向.2.匀强电场中各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电场线是间距相等的平行线.[延伸思考]1.点电荷、等量同号点电荷、等量异号点电荷电场的电场线有何特点?答案点电荷的电场:正电荷的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延伸到无限远处,负电荷的电场线由无限远处延伸到负电荷,如图所示,其特点有:(1)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不存在场强相同的点.(2)若以点电荷为球心作一个球面,电场线处处与球面垂直.在此球面上场强大小处处相等,方向各不相同.等量同号点电荷的电场: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以等量正点电荷为例),其特点有:(1)两点电荷连线上,中点O处场强为零,向两侧场强逐渐增大,方向指向中点.(2)两点电荷连线中点O沿中垂面(中垂线)到无限远,电场线先变密后变疏,即场强先变大后变小,方向背离中点.等量异号点电荷的电场:电场分布如图所示,其特点有:(1)两点电荷连线上的各点场强方向从正电荷指向负电荷,沿电场线方向场强先变小再变大,中点处场强最小.(2)两点电荷连线的中垂面(中垂线)上,电场线的方向均相同,即电场强度方向都相同,总与中垂面(或中垂线)垂直且指向负点电荷一侧.沿中垂面(中垂线)从中点到无限远处,场强大小一直减小,中点处场强最大.2.电场线和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相同吗?答案不一定相同.电场线是为了形象地描述电场而引入的假想曲线,规定电场线上每点的切线方向为该点的场强方向,也是正电荷在该点的受力方向(与负电荷受力方向相反).运动轨迹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实际通过的径迹,径迹上每点的切线方向为粒子在该点的速度方向.在力学的学习中我们就已经知道,物体运动速度的方向和它的加速度的方向是两回事,不一定相同,因此,电场线与运动轨迹不能混为一谈,不能认为电场线就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轨迹.只有当电场线是直线,且带电粒子只受静电力作用(或受其他力,但方向沿电场线所在直线),同时带电粒子的初速度为零或初速度方向沿电场线所在直线时,运动轨迹才和电场线重合,这只是一种特殊情况.一、电场线的理解和应用例1某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如图5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5A.c点的电场强度大于b点的电场强度B.若将一试探电荷+q由a点静止释放,它将沿电场线运动到b点C.b点的电场强度大于d点的电场强度D.a点和b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相同例2关于电场线的特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如果某空间中的电场线是曲线,那么在同一条电场线上各处的场强不相同B.如果某空间中的电场线是直线,那么在同一条电场线上各处的场强相同C.如果空间中只存在一个孤立的点电荷,那么这个空间中的任意两条电场线相交;如果空间中存在两个以上的点电荷,那么这个空间中有许多电场线相交D.电场中任意两条电场线都不相交例3下列各电场中,A、B两点电场强度相同的是()例4如图所示是某静电场的一部分电场线分布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这个电场可能是负点电荷的电场B.点电荷q在A点处受到的电场力比在B点处受到的电场力大C.负电荷在B点处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沿电场线的切线方向D.点电荷q在A点处的瞬时加速度比在B点处的瞬时加速度小(不计重力)例5如图所示,有一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900 N/C,在电场内一水平面上作半径为10 cm的圆心为O的圆,圆上取A、B两点,AO沿电场方向,BO⊥OA,另在圆心处放一电荷量为10-9C的正点电荷,则A处场强大小E A=________ N/C,B处场强大小E B=________ N/C.1.如图6所示,带箭头的直线是某一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在这条线上有A、B两点,用E A、E B表示A、B两处的场强,则()图6A.A、B两处的场强方向相同B.因为A、B在一条电场线上,且电场线是直线,所以E A=E BC.电场线从A指向B,所以E A>E BD.不知A、B附近电场线的分布情况,E A、E B的大小不能确定2.如图2所示是点电荷Q周围的电场线,图中A到Q的距离小于B到Q的距离.以下判断正确的是()图2A.Q是正电荷,A点的电场强度大于B点的电场强度B.Q是正电荷,A点的电场强度小于B点的电场强度C.Q是负电荷,A点的电场强度大于B点的电场强度D.Q是负电荷,A点的电场强度小于B点的电场强度3.如图5所示,实线是一簇未标明方向的由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线,若带电粒子q(|Q|≫|q|)由a运动到b,静电力做正功.已知在a、b两点粒子所受静电力分别为F a、F b,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图5A.若Q为正电荷,则q带正电,F a>F bB.若Q为正电荷,则q带正电,F a<F bC.若Q为负电荷,则q带正电,F a>F bD.若Q为负电荷,则q带正电,F a<F b。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章第四节水平衡原理及其应用综合思维学案(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章第四节水平衡原理及其应用综合思维学案(人教版)

第四节水平衡原理及其应用(综合思维) 新教材中有关水循环的内容只涉及发生的区域、环节等,而没有涉及水循环中的水量平衡这一内容。

水量平衡是分析研究水文现象和水文过程的基础,水量平衡各要素组合特征构成地理地带划分的物理背景,常用以划分地理区域。

近几年的高考还时常借助这一内容创设地理情境考查与水相关的知识,故本书对此进行专题复习,详解水平衡原理的应用。

命题视角(一) 水量收支平衡[典题感悟] 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

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

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

据此完成(1)~(3)题。

(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 000毫米B.约为2 000毫米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3)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解析] 第(1)题,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与年均降水量相当。

第(2)题,由图可知,坡面坡度大,岩性硬,地表水与地下水储存条件差,由于水分储存量小,实际蒸发量最小。

第(3)题,虽然是耐旱植物,但注意是“大量种植”,依然会消耗大量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盐湖面积缩小。

[答案] (1)C (2)A (3)B[思维建模]1.概念:水量平衡是水循环的数量表示,指地球任一区域在一定时段内,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差等于该区域内的蓄水变量。

2.含义:从长期来看,全球水的总量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对一个地区来说,有的时候降水量多,有的时候降水量少。

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期内,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等于该地区的储水变化量。

这就是水平衡原理。

(1)简单表示为:储水变化量=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 打点计时器实验学案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 打点计时器实验学案

第四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自学导引:一、认识打点计时器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2、电磁打点计时器1)结构:2)工作电压是,当电源是50Hz时,每隔打一个点。

3)工作原理:当接通电源时,在的作用下,便振动起来,带动上下振动,这时如果纸带运动,就通过在纸上留下一行小点.4)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方法:①固定:安装好复写纸并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边缘或铁架台上。

②穿:将穿过限位孔与墨粉纸盘。

③定:将打点计时器接入50Hz交流电源,电压从4 V开始,观察振动情况,若振动片振幅较小再升高电压至6 V。

④接:启动电源,然后拖动纸带(或释放物体)打出点,观察点迹是否 .⑤关:打完点后,立即电源5)注意事项:①工作电流为②工作电压为以下③实验前检查打点的稳定性和清晰程度④使用时应先,待打点计时器稳定时再拉动纸带或释放物体⑤手拉动时,速度应适当一些,以防打的点迹太密集3、电火花打点计时器1)结构:2)工作电压是,3)工作原理:使用时,套在纸盘轴上,把纸带穿过限位孔.接通交流电源,按下开关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到纸盘轴,产生放电.当电源是50Hz时,它每隔打一个点。

4、电火花计时器使用方法:①固定:安装好并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边缘或铁架台上。

②穿:将纸带穿过与③定:将打点计时器接入交流电源。

④接:启动电源,然后拖动(或释放物体打出点并观察点迹是否清晰.⑤关:打完点后,立即关闭电源二、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实验目的:利用打出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实验器材:实验步骤:(1)将电火花计时器固定在上,检查是否已经正确地套在纸盘轴上。

(2)把纸带装好(3)把电火花计时器的电源插头插在的交流电源上。

(4)按下,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上就打出一行小点,随后立即电源.快乐体验:1.接通电源与释放纸带(或物体),这两个操作时刻之间的关系应当是 ( ) A.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B.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C.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 D.先接通电源或先释放纸带都可以2.打出的点迹不够清晰的原因可能是?A:电源电压偏低B:永磁体磁性不足C:振针位置过高D:复写纸陈旧3.一学生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时,纸带上打出的不是圆点,而是一些短线,你能告诉他可能的原因吗?( )A.打点计时器错接在直流电源上 B.电源电压过低C.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压过高 D.振针到复写纸片的距离太小4.对纸带上的点迹说法正确的是?( )A:点迹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

2022生物浙科版必修1学案:第一章 4 蛋白质(二)

2022生物浙科版必修1学案:第一章 4 蛋白质(二)

第4课时蛋白质(二)[目标导读] 1.复习蛋白质的形成过程,从多个角度归纳蛋白质具有多样性的缘由,理解蛋白质结构多样性与功能简洁性的关系。

2.在把握蛋白质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归纳有关蛋白质结构的计算规律。

[重难点击] 1.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缘由。

2.有关蛋白质结构的计算规律。

一蛋白质的多样性1.如图中“□”或者“○”代表不同的氨基酸,分析各图代表的含义,归纳蛋白质多样性的缘由。

图甲图乙图丙图丁(1)图甲说明:氨基酸的种类不同,构成的肽链不同。

(2)图乙说明:氨基酸的数目不同,构成的肽链不同。

(3)图丙说明:氨基酸的排列挨次不同,构成的肽链不同。

(4)图丁说明:肽链的数目和空间结构不同,构成的蛋白质不同。

2.假定20种氨基酸任意组成一个含n个氨基酸的多肽分子,这样的多肽就将有20n种,据此分析以下两种情形:(1)A、B、C三种氨基酸,每种氨基酸足够多的状况下,可形成三肽的种类为27种,可形成二肽的种类为9种。

(2)A、B、C三种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只有一个的状况下,可形成三肽的种类为6种,可形成二肽的种类为6种。

3.蛋白质的结构具有多样性与其功能有何关系?答案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打算了其功能多样性,两者是高度统一的。

4.蛋白质的水解和变性(1)变性:蛋白质由于高温、强酸(碱)、重金属盐等因素导致空间结构发生不行逆的转变,从而失去生物学活性的过程称为变性。

变性的过程肽键不断裂(不断裂、断裂)。

(2)水解:蛋白质或者多肽中肽键断裂,分解为氨基酸的过程称为水解,和脱水缩合的过程相反,这个过程需要蛋白酶或者肽酶的催化。

归纳总结活学活用1.人体的肌肉主要由蛋白质组成。

同样是肌肉,心肌具有自动收缩的特性,平滑肌有较强的舒张性,骨骼肌能够强有力的收缩,这些区分说明构成它们的蛋白质有区分,这些区分可能是()A.所含氨基酸的数目不同B.所含氨基酸的种类不同C.所含氨基酸的排列挨次不同D.所含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挨次和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答案 D解析蛋白质的多样性可以从氨基酸和肽链两个角度来分析。

【名师解读】八年级物理第一章 第四节《汽化和液化》精品导学学案(北师大版)

【名师解读】八年级物理第一章 第四节《汽化和液化》精品导学学案(北师大版)

【名师解读】八年级物理第一章 第四节《汽化和液化》精品导学学案(北师大版)探究目标1.知识与技能 知道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知道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知道蒸发、沸腾吸热;理解沸点.2.过程与方法 学会比较的研究方法;体会探究学习的方法;知道液化的两种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识交流的重要性.探究指导物理宫殿1.汽化及汽化的两种方式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ϖαποριζατιον).汽化有蒸发(εϖαπορατιον)和沸腾(βοιλινγ)两种方式.图1.4-12.蒸发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称为蒸发.蒸发时液体分子由于运动加快从液面运动到空气中变成自由分子,其分子模型如图1.4-1.说明 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发生.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如图1.4-2中β比α蒸发快.图1.4-2【例1】 保留水分是蔬菜和水果保鲜的一个方面.为了探究蔬菜和水果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有甲、乙、丙三组同学做了研究实验.图1.4-3所示是他们所做实验的部分情景示意图(实验材料是均匀剖开的胡萝卜),观察图形,回答下列问题:图1.4-3(1)这三组实验中,研究方法正确的是组;(2)从研究中可以看出,这些同学认为水分散失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思路与技巧 在探究过程中可以看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与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及液面上方空气的流动有关.因此探究的方法是只改变其中某一因素,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在甲图中只改变温度,乙图的几个因素均相同,丙中只改变空气流动的快慢,因此乙不符合探究思想.答案 (1)甲、丙(2)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上方空气流动.说明 (1)水蒸发的快慢与空气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2)在相同条件下,物质不同,蒸发快慢也不同.如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先干。

化学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学案

化学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学案

高一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学案编号:04【学习目标】1、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2、燃烧热的计算3、能用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使用说明】利用一节课,认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下课收齐。

下节课修改10 分钟后结合错题统计讨论10分钟,师生探究、学生展示20分钟,巩固落实5分钟。

加*的内容为本章重难点。

【基础自学】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物质中的原子之间是通过相结合的,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能量;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能量。

2、决定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因素(1)E(吸收) E(释放)——放热反应E(吸收) E(释放)——吸热反应(2)∑E(反应物)∑E(生成物)————放热反应∑E(反应物)∑E(生成物)————吸热反应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1、两条基本的自然定律⑴质量守恒定律:自然界中物质发生变化时,不变。

⑵能量守恒定律: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可以转化为能量,如转化为等。

2、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放热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有3、热能转化为化学能——吸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思维拓展】1、“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不对吸放热与反应条件无关。

2、凡是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吗?3、是否存在反应物的总能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化学反应?为什么?4、吸热反应(放热反应)与反应物、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化学键强弱有何关系?三、焓变、反应热1、在吸热反应中,由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所以吸热反应的反应热 0,即△H为、(填+、—)。

在放热反应中,由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所以放热反应的反应热 0,即△H为。

2、计算△H的方法:△H= 的总能量- 的总能量=*四、热化学方程式观察例1——例3中的热化学方程式例1.在2000C、101KPa时,1molH2与碘蒸气作用生成HI的反应,有关文献上表示为:例2.在250C、101KPa时,有2mol由H2和O2化合生成1molH2O的反应,一个生成气态水,一个生成液态水,其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例3. 合成氨的反应热可以表示为:【自主总结】:1、热化学方程式定义:能表示参加反应和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Unit 1 导学案 4

Unit 1 导学案 4
2、Let ,s clean our classroom .
①OK.②Good idea .③All right .
3、Where ,s my seat ? It ,s near the door.
4、Let me clean the window. Good idea!



反思教法与Fra bibliotek学法导学法
课前
准备
教学挂图、单词卡、录音机、磁带


















1.1.复习单词
window窗户board写字板light灯picture图画door门floor地板classroom教室computer计算机teacher ,s desk讲台wall墙fan电扇
2.2.复习句子
课题
Unit 1 My classroom
课时安排
共9课时,第1课时
复习
目标
1.能够简单描述自己的教室,如:This is my classroom. It,s big.
2.能够说出教室中设施的颜色,如:The door is green. / The windows are yellow...
3.能够听懂并发出清扫教室的一些指令,如:Clean the classroom / door / window / board...
4.掌握A至|I大小写字母;熟悉其中例词的读音.
5.会运用Let,s learn、Let,s talk中的单词和句子.
评价
方法
通过课堂提问和习题达成复习目标.

渭南市第三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学案 新人教版

渭南市第三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学案 新人教版

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学习目标】1.掌握海拔和相对高度概念,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会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掌握等高线、等深线概念,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会判断坡度的陡缓、识别不同的山体部位。

3.区别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学会识别各种地形。

4.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

5.能绘制一副地形剖面图。

【重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自主学习】1.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是用图来表示。

2.,称为海拔。

,叫做相对高度。

3.,叫等高线。

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线。

4.从等高线或者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或者海底坡度的大小。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坡缓的地方,等高线。

5.在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地面的高底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这种地图叫。

6.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有、、、、_______。

7.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现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一等高线地形图判定山体部位观察课本P25图1.36,找出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的等高线特点。

①山峰②山脊③山谷④陡崖合作探究二认识五种地形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如何区别出山地、平原、高原、丘陵和盆地这五种基本地形?类型海拔形态特征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合作探究三地形剖面图的绘制结合课本28页活动说明,在图1.43上把地形剖面图剩余部分补充完整。

【课堂构建】【拓展延伸】等高线地形图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如确定水库或坝址,选择引水线路,确定铁路公路线等等。

确定水库及坝址的位置,在不考虑地质等条件下,一般选择有较大集水区的盆地(洼地)地区,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工程量小;“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

在选择引水路线时,不要仅仅被距离地稍近或稍远所迷惑,而应当考虑水从高处往低处流这一关键,以确定较合适的引水路线。

读图完成下列题目1、拟在本区建一座水电站,用\\标出坝址位置,建在这的原因是2、若将小河的水引向疗养院,图中两条计划路线①②,哪条更合理?为什么?【优化训练】1.读右侧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2)题。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4节测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学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4节测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学案)

测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核心知识点一打点计时器的类型及其特点核心知识点二测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我们知道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叫做速度,表达式是v =ΔxΔt 。

一般情况下这个表达式求出的v 只是物体在Δt 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是平均速度。

而要求物体在某个时刻t 的瞬时速度,则可以从t 时刻开始选取很短的时间Δt ,用Δ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近似表示t 时刻的瞬时速度,并且Δt 越短,求出的平均速度就越接近t 时刻的瞬时速度。

在利用纸带测瞬时速度时就用了这种思想。

核心知识点三实验的创新本实验中也可以用滴水法或者频闪拍照法代替打点计时器(展示滴水器和频闪照片) 电磁打点计时器 电火花计时器它是一种记录运动物体在一定时间间它是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点而显示点迹典型例题核心知识点一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按照打点的先后顺序,纸带上的计数点依次用O、A、B、C、D、E表示,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计时点没画出来。

(1)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________V的________电源(填“交流”或“直流”);电火花计时器使用________V的________电源(填“交流”或“直流”)。

(2)由图可以知道,A 、B两点的时间间隔是________s ,纸带做的是________(填加速、减速或【答案】(1)4~6;交流;220;交流(2)0.1;加速【解析】(1)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4~6V的低压交流电,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220V的交流电(2)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计时点没画出来,所以A、B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相同时间内的位移逐渐增大,知纸带做的是加速直线运动.总结:要注意两种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的区别。

交互:以下是练习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部分实验步骤,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A.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纸带穿过限位孔,把复写纸片套在定位轴上,并压在纸带上面B.把打点计时器的两个接线柱分别接上导线,与4~6V低压交流电源相连C.用手水平地牵动纸带,然后打开电源开关D.取下纸带,用刻度尺测量最后一个点与计时起点的距离x0,时间间隔为t,用公式计算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答案:C解析: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把复写纸片套在定位轴上,并压在纸带上面,故A操作错误;把打点计时器的两个接线柱分别接上导线,与4 ~6V低压交流电源相连,故B 操作正确;实验过程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否则在纸带上留下的点很少,不利于数据的处理和减小误差,故C操作错误;取下纸带,用刻度尺测置最后一个点与计时起点的距离是x0,用公式计算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故D操作正确.本题选C.核心知识点二【能力提升】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的情况如图所示,纸带在A、C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在A、D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B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________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由题意知,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 s.AC间的距离为14 mm=0.014 m,AD间的距离为25 mm=0.025 m.由公式v=ΔxΔt得:m/s=0.35 m/s,=m/s=0.42 m/s.B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0.35 m/s.答案:0.35 0.42 0.35方法总结:利用v =Δx Δt 求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时,Δt 越短则平均速度越接近该时刻的瞬时速度。

2020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精品学案 第1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含答案)

2020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精品学案 第1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含答案)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导学目标知识点:1.学会使用秒表、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会求平均速度.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3.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数据的作风.导学方法:观察实验法课时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1.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2. 在“龟兔赛跑”这个故事中,说乌龟胜了兔子,是指乌龟的( )速度快;而在它们比赛开始时,又说兔子跑得真快,是指兔子的_____速度快。

3.声音的速度是340m/s,人喊话后0.2s能听到回音,人离山多远?4.物体做变速运动,前10min走了3km,停止5min后,又以240m/min的速度运动了5min 求;前10min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二、思考讨论1.实验原理;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什么仪器?4.分析自己跑步(竞走、行走)的三个阶段的平均速度特点,比较哪一段最大?为什么?三、自主学习、挑战自我1、实验目的:练习用和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2、实验原理:(用公式表示)3、了解实验仪器:(1)使用刻度尺时应注意什么?(2)使用秒表前应观察什么?4、实验器材:、需要测量的物理量、5、数据记录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S1=T1=V1=S2=T2=V2=6、实验结果讨论:通过实验求得的v1、v2是否相等?,做变速运动的同一物体,在各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描述的是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S这段路程或在t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严格地讲离开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平均速度是没有意义的.不过,生活中我们所讲的某人步行速度是1.1米/秒,高速公路上汽车速度是30米/秒,这也是平均速度,是一般而论的,并不要求指定时间或路程.7、请同学们计算出实验中下半段路程:S3=下半段路程所用时间T3= 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8、计算232vv= ,将结果与v1对比,二者是否相等?(注意: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学案4:5.1.6鸟

学案4:5.1.6鸟

第一章第六节鸟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2.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3.了解鸟类与人类的关系.【自主学习】(一)阅读课本第30页的观察与思考1.完成31页的表格.2.根据上面的表格,试推测鸟喙的特征与鸟的食性之间有什么联系,鸟足的特征与鸟的生活环境有什么联系?3.这些鸟在外部形态上有什么共同特点?(二)鸟的主要特征1.鸟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飞行生活.2.什么是变温动物?什么是恒温动物?体温恒定对鸟的生活有什么意义?3.你知道鸟体内的气囊有什么作用吗?4.你知道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吗?(三)举例说说鸟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合作探究】完成课本第31页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提出问题:鸟的形态结构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做出假设:.制订并实施计划:根据课本提示和老师的指导制订出你的计划(1)外形:(2)运动系统:(3)消化系统:(4)循环系统:(5)呼吸系统:得出结论:将你的探究结果与同学交流,你们得出的结论一致吗?【展示提升】1.归纳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2.总结鸟的主要特征【达标检测】1.鸟类外形上不同于其他类型动物最明显的特征是( )A.有翅膀一对B.被覆羽毛C.身体呈流线型D.趾端具爪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空中飞行的动物除了鸟就是昆虫B.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C.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D.青蛙用肺呼吸,用皮肤辅助呼吸3.下列动物中,能够飞行,但不属于鸟类的动物是( )A.家鸽B.鸭子C.蜻蜓D.天鹅4.家鸽最发达的肌肉是( )A.胸肌B.两翼上的肌肉C.后肢的肌肉D.颈部的肌肉5.家鸽体内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A.肺B.气管C.气囊D.气囊和肺6.鸟类频繁排粪的原因是( )A.缺乏控制排便的完善结构B.食量太大,形成的食物残渣多C.口腔内无牙齿,食物消化不完全D.直肠很短,体内不能储存粪便7.在地球上,数量和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是( )A.鱼类B.鸟类C.哺乳类D.昆虫8.关于家鸽气囊的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减轻身体比重B.辅助呼吸C.进行气体交换D.散热降温9.家鸽骨骼的特征是( )A骨厚而坚固B薄而轻,长骨中空C骨厚而轻D长骨较厚,骨髓发达10.家鸽体温恒定的意义是( )A.增强氧气的运输能力B.使体温产生的热量多C.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D.使体内的新陈代谢加快【学后反思】【达标检测】答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4节测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学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4节测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学案)

测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核心知识点一打点计时器的类型及其特点核心知识点二测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我们知道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叫做速度,表达式是v =ΔxΔt 。

一般情况下这个表达式求出的v 只是物体在Δt 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是平均速度。

而要求物体在某个时刻t 的瞬时速度,则可以从t 时刻开始选取很短的时间Δt ,用Δ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近似表示t 时刻的瞬时速度,并且Δt 越短,求出的平均速度就越接近t 时刻的瞬时速度。

在利用纸带测瞬时速度时就用了这种思想。

核心知识点三实验的创新本实验中也可以用滴水法或者频闪拍照法代替打点计时器(展示滴水器和频闪照片) 电磁打点计时器 电火花计时器它是一种记录运动物体在一定时间间它是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点而显示点迹典型例题核心知识点一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按照打点的先后顺序,纸带上的计数点依次用O、A、B、C、D、E表示,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计时点没画出来。

(1)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________V的________电源(填“交流”或“直流”);电火花计时器使用________V的________电源(填“交流”或“直流”)。

(2)由图可以知道,A 、B两点的时间间隔是________s ,纸带做的是________(填加速、减速或【答案】(1)4~6;交流;220;交流(2)0.1;加速【解析】(1)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4~6V的低压交流电,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220V的交流电(2)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计时点没画出来,所以A、B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相同时间内的位移逐渐增大,知纸带做的是加速直线运动.总结:要注意两种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的区别。

交互:以下是练习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部分实验步骤,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A.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纸带穿过限位孔,把复写纸片套在定位轴上,并压在纸带上面B.把打点计时器的两个接线柱分别接上导线,与4~6V低压交流电源相连C.用手水平地牵动纸带,然后打开电源开关D.取下纸带,用刻度尺测量最后一个点与计时起点的距离x0,时间间隔为t,用公式计算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答案:C解析: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把复写纸片套在定位轴上,并压在纸带上面,故A操作错误;把打点计时器的两个接线柱分别接上导线,与4 ~6V低压交流电源相连,故B 操作正确;实验过程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否则在纸带上留下的点很少,不利于数据的处理和减小误差,故C操作错误;取下纸带,用刻度尺测置最后一个点与计时起点的距离是x0,用公式计算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故D操作正确.本题选C.核心知识点二【能力提升】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的情况如图所示,纸带在A、C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在A、D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B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________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由题意知,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 s.AC间的距离为14 mm=0.014 m,AD间的距离为25 mm=0.025 m.由公式v=ΔxΔt得:m/s=0.35 m/s,=m/s=0.42 m/s.B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0.35 m/s.答案:0.35 0.42 0.35方法总结:利用v =Δx Δt 求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时,Δt 越短则平均速度越接近该时刻的瞬时速度。

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 4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学案

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 4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学案

4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学习目标]。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能区别v、Δv、ΔvΔt2.理解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单位及矢量性。

3.会根据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关系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4.能根据v-t图像分析、计算加速度。

一、加速度1.定义:物理学中把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之比,叫作加速度。

2.定义式:a=ΔvΔt3.物理意义: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4.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符号是m/s2或 m·s-2。

二、加速度的方向1.加速度是矢(选填“矢”或“标”)量,加速度a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Δv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无关(选填“有关”或“无关”)。

2.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减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

三、从v-t图像看加速度1.定性判断:v-t图像的倾斜程度反映加速度的大小。

2.定量计算:如图,在v-t图像上取两点 E(t1,v1)、F(t2,v2),加速度的数值a=ΔvΔt =v2-v1t2-t1。

1.思考判断(1)加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 ×)(2)加速度是表示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 √)(3)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

( ×)(4)物体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

( ×)(5)物体加速度的方向总与速度方向相同。

( ×)2.汽车沿平直公路做加速度为0.5 m/s2的匀加速运动,那么在任意1 s 内( D )A.汽车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12B.汽车的初速度一定比前1 s的末速度大0.5 m/sC.汽车的末速度比前1 s的初速度大0.5 m/sD.汽车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0.5 m/s解析:汽车沿平直公路做加速度为0.5 m/s2的匀加速运动,根据Δv=a Δt可知,在任意1 s内,汽车的末速度比初速度大0.5 m/s,不一定是初速度的12,故A错误,D正确;这1 s初和前1 s末是同一个时刻,速度相同,故B错误;这1 s末与前1 s初相差2 s,则末速度比前1 s的初速度大1 m/s,故C错误。

学案4:1.1.1 反应热 焓变

学案4:1.1.1 反应热 焓变

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一节反应热第1课时反应热焓变学习目标1.能辨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能解释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

2.认识能量的转化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3.能从多角度认识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知道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方法。

核心素养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宏观上分析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对反应热的影响,能分析物质化学变化和伴随发生的能量转化与物质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

2.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依据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原理,设计方案,独立完成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并基于实验事实进行计算得出结论。

知识梳理一、反应热及其测定活动·探究中和反应热的测定1.实验目的通过一定量的酸、碱溶液在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计算反应放出的热量,由此求得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简称中和热)。

2.实验装置(简易量热计)3.实验步骤(1)反应物温度的测量。

①用量筒量取50 mL 0.50 mol·L-1盐酸,打开杯盖,倒入量热计的内筒,盖上杯盖,插入温度计,测量并记录盐酸的温度。

用水把温度计上的酸冲洗干净,擦干备用。

②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NaOH溶液的温度。

(2)反应后体系温度的测量。

打开杯盖,将量筒中的NaOH溶液迅速倒入量热计的内筒,立即盖上杯盖,插入温度计,用搅拌器匀速搅拌。

密切关注温度变化,将最高温度记为反应后体系的温度(t2)。

(3)重复上述步骤(1)至步骤(2)两次。

4.数据处理(1)取盐酸温度和NaOH溶液温度的平均值记为反应前体系的温度(t1)。

计算温度差(t2-t1)。

(2)取三次测量所得温度差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

(3)根据温度差和比热容等计算反应热。

为了计算简便,可以近似地认为实验所用酸、碱稀溶液的密度、比热容与水的相同,并忽略量热计的比热容,则:①50 mL 0.50 mol·L-1盐酸的质量m1=50 g,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的质量m2=50 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4 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一、概念规律题组1.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的x-t图象,则()A.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若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则一定会相遇C.t1时刻甲、乙相遇D.t2时刻甲、乙相遇2.某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第2 s内和第3 s内速度方向相反B.第2 s内和第3 s内速度方向相同C.第2 s末速度方向发生变化D.第5 s内速度方向与第1 s内方向相同3.如图所示为某质点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下列有关该质点运动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A.0~t1时间内加速度为正,质点做加速运动B.t1~t2时间内加速度为负,质点做减速运动C.t2~t3时间内加速度为负,质点做减速运动D.t3~t4时间内加速度为正,质点做加速运动4.如图所示为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由图象作出的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B.物体先沿负方向运动,在t=2 s后沿正方向运动C.在t=2 s前物体位于出发点负方向上,t=2 s后位于出发点正方向上D.在t=2 s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二、思想方法题组5.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t=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t图象中(如图所示),直线a、b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 s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0~10 s内两车逐渐靠近B.在10~20 s内两车逐渐远离C.在5~15 s内两车的位移相等D.在t=10 s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6.一辆警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40 m/s的速度巡逻,突然接到报警,在前方不远处有歹徒抢劫,该警车要尽快赶到出事地点且到达出事地点时的速度也为40m/s,有三种行进方式:a为一直匀速直线运动;b为先减速再加速;c为先加速再减速,则()A.a种方式先到达B.b种方式先到达C.c种方式先到达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一、运动图象的分析与运用运动学图象主要有x-t图象和v-t图象,运用运动学图象解题可总结为六看:一看“轴”,二看“线”,三看“斜率”,四看“面积”,五看“截距”,六看“特殊点”.1.一看“轴”:先要看清两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即图象是描述哪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2.二看“线”:图象表示研究对象的变化过程和规律.在v-t图象和x-t图象中倾斜的直线分别表示物体的速度和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运动情况.3.三看“斜率”:斜率表示纵、横坐标轴上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常用一个重要的物理量与之对应,用于定量计算对应物理量的大小和定性分析变化的快慢.x-t图象中斜率表示运动物体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v-t图象中斜率表示运动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4.四看“面积”:即图象和坐标轴所围的面积,也往往代表一个物理量,这要看两物理量的乘积有无意义.如v和t的乘积vt=x,有意义,所以v-t图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x-t图象与横轴所围面积无意义.5.五看“截距”:截距一般表示物理过程的初始情况,如t=0时的位移或速度.6.六看“特殊点”:如交点、拐点(转折点)等.如x-t图象的交点表示两质点相遇,但v-t图象的交点只表示速度相等.【例1】(2010·广东·17)图是某质点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得到的正确结果是()A.0~1 s内的平均速度是2 m/sB.0~2 s内的位移大小是3 mC.0~1 s内的加速度大于2~4 s内的加速度D.0~1 s内的运动方向与2~4 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针对训练1](2010·天津·3)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7所示,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则该质点在前8 s内平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A.0.25 m/s向右B.0.25 m/s向左C.1 m/s向右D.1 m/s向左【例2】(2010·全国Ⅰ·24)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0~60 s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1)画出汽车在0~60 s内的v-t图线;(2)求在这60 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例3】某质点在东西方向上做直线运动,其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规定向东为正方向).试根据图象:(1)描述质点运动情况;(2)求出质点在0~4 s、0~8 s、2~4 s三段时间内的位移和路程.(3)求出质点在0~4 s、4~8 s内的速度.[针对训练2](2010·潍坊二检)一遥控玩具小车在平直路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 A.15 s末汽车的位移为300 m B.20 s末汽车的速度为-1 m/sC.前10 s内汽车的速度为3 m/s D.前25 s内汽车做单方向直线运动二、追及相遇问题讨论追及、相遇问题的实质,就是分析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能否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1.分析追及问题的方法技巧可概括为“一个临界条件”、“两个等量关系”.(1)一个临界条件——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问题的切入点(2)两个等量关系: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出两物体的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2.能否追上的判断方法物体B追赶物体A: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若v A=v B时,x A+x0<x B,则能追上;若v A=v B时,x A+x0=x B,则恰好不相撞;若v A=v B时,x A+x0>x B,则不能追上.3.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一定要注意判断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例4】汽车以25 m/s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在它后面有一辆摩托车,当两车相距1 000 m时,摩托车从静止起动做匀加速运动追赶汽车,摩托车的最大速度可达30 m/s,若使摩托车在4 min时刚好追上汽车.求:(1)摩托车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a.(2)摩托车追上汽车前两车相距最大距离x.[针对训练3](2009·海南·8)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图中△OPQ和△OQT面积分别是x1和x2(x1<x2).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x0处() A.若x0=x1+x2,两车不会相遇B.若x0<x1,两车相遇2次C.若x0=x1,两车相遇1次D.若x0=x2,两车相遇1次【基础演练】1.(2010·山东淄博期中)如图所示为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整个过程中,CE段的加速度最大B.整个过程中,BC段的加速度最大C.整个过程中,D点所表示的状态离出发点最远D.BC段所通过的路程是34 m2. 某人骑自行车在平直道路上行进,图中的实线记录了自行车开始一段时间内的v-t图象.某同学为了简化计算,用虚线作近似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1时刻,虚线反映的加速度比实际的大B.在0~t1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实际的大C.在t1~t2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位移比实际的大D.在t3~t4时间内,虚线反映的是匀速直线运动3.(2011·温州模拟)如图所示为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A、B两质点的x-t图象,由图可知()A.t=0时,A在B的前面B.B在t2时刻追上A,并在此后跑在A的前面C.B开始运动的速度比A小,t2时刻后才大于A的速度D.A运动的速度始终比B大4.(2011·潍坊模拟)如图15所示,汽车以10 m/s的速度匀速驶向路口,当行驶至距路口停车线20 m处时,绿灯还有3 s熄灭.而该汽车在绿灯熄灭时刚好停在停车线处,则汽车运动的速度(v)-时间(t)图象可能是()5.t=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 km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B.在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10 kmC.在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D.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6.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取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则物体运动的v-t图象正确的是()7. (2011·陕西宝鸡调研)某跳伞运动训练研究所,让一名跳伞运动员从悬停在高空的直升机中跳下,研究人员利用运动员随身携带的仪器记录下了他的运动情况,通过分析数据,定性画出了运动员从跳离飞机到落地的过程中在空中沿竖直方向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规定向下的方向为正方向,则对运动员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15 s末都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B.0~10 s末做自由落体运动,15 s末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C.10 s末打开降落伞,以后做匀减速运动至15 s末D.10 s末~15 s末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加速度的大小在逐渐减小【能力提升】8.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 m/s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x0=13.5 m处作了标记,并以v=9 m/s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20 m.求:(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9.(2011·江苏海安模拟)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v=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严重超载时,决定前去追赶,经过5.5 s后警车发动起来,并以2.5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但警车的行驶速度必须控制在90 km/h以内.问:(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2)判定警车在加速阶段能否追上货车.(要求通过计算说明)(3)警车发动后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货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