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羊.潼关怀古》优质教学设计(可编辑修改word版)
语文古诗词山坡羊潼关怀古优秀教案设计精选5篇

语文古诗词山坡羊潼关怀古优秀教案设计精选5篇《山坡羊·潼关怀古》篇一一、教学目标:1、反复吟咏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情怀。
2、学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学会借景抒情感怀,提高写作能力。
二、重点难点1、通过多读多背,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语感和悟性,同时有效地积累诗词曲知识。
2、了解文章创作背景,通过抓住诗歌关键字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步骤:1、情境导入,揭示课题在慷慨悲愤的音乐声中,给同学们营造一种历史沧桑之感,引出叹世、怀古这一散曲流行的题材,进而导出新课————《山坡羊潼关怀古》。
电脑课件出示“古潼关地形图”,要求学生介绍潼关的地理位置以及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
(设题目的:缩短学生与潼关的空间距离)明确:潼关内有华山,外有黄河,西有长安,东有洛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课前热身(1)、自由读课文(使学生排除朗读疑难,为理解文意作铺垫。
)(2)、正音峦(luán) 踌(chóu )蹰(chú )阙(què)兴(xīng)(3)、齐读(要求读准字音。
)(4)、听录音范读课文。
再通过教师示范朗读创设情境,使学生明确朗读时的节奏、重音、语气、语调等。
)2、初步感知课文,理解文意,让学生自主品读和翻译课文,并随机抽查提问。
华山的峰峦相连,如四面八方聚拢而来,黄河的波涛洪流如雄狮怒吼,震地撼天,凶险的潼关要道就在华山黄河之间。
遥望古都长安城,思绪万千,心绪纷乱。
经过秦汉遗址令人伤心万千,无数宫殿都化作了废墟和泥土。
一朝兴起,百姓要受苦。
一朝灭亡,百姓还是受苦。
张养浩赴陕西途中登临潼关古塞,怀古思今,写下了这一抒情名篇。
前三句写登临潼关所见,由远至近,既是写景也是抒情,含蓄地表达了心中波澜起伏的情感。
“聚”和“怒”写出了山河的动态与灵性,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勾勒出来,有力地烘托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悲愤伤感之情。
《山坡羊·潼关怀古》精品教案设计(通用

《山坡羊·潼关怀古》精品教案设计(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教材第四单元《元曲》章节,详细内容为《山坡羊·潼关怀古》诗歌的解析和学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山坡羊·潼关怀古》的文学背景,体会作者的创作情感。
2. 掌握元曲的基本知识,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对历史文化的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歌背景的理解,艺术特色的分析。
重点:诗歌内容的解析,作者情感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名篇》解析资料、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潼关古战场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导入:介绍作者背景,解析《山坡羊·潼关怀古》的文学地位,带领学生朗读诗歌。
3. 诗歌解析:详细讲解诗歌内容,分析诗句的意义,探讨作者的创作情感。
4. 艺术特色分析:讲解元曲的特点,分析本诗的艺术手法,如韵律、对仗等。
5. 例题讲解:以一首类似的元曲为例,指导学生分析其艺术特色,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首陌生的元曲,分享自己的见解。
六、板书设计1. 《山坡羊·潼关怀古》2. 作者:张养浩3. 背景介绍:潼关古战场,历史沧桑4. 诗歌解析:诗句意义,创作情感5. 艺术特色:元曲特点,韵律、对仗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山坡羊·潼关怀古》的艺术特色,结合诗句谈谈你对作者情感的体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元曲的基本知识和诗歌鉴赏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元曲作品,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组织一次元曲鉴赏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背景的理解2. 艺术特色的分析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诗歌背景的理解1. 潼关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是古代关中通往中原的咽喉要道,历史上许多战役在此发生。
语文古诗词《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设计

语文古诗词《山坡羊潼关怀古》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意。
(3)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和思考。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统文化认同。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文中古代历史知识的把握。
2. 对诗文内涵的深入理解和鉴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文的韵律和意境。
(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诗文中的字词障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与示范:(1)对诗文进行逐句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2)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语气和情感。
5. 练习与拓展:(1)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
(2)举一反三,让学生欣赏其他杜甫的诗作,或同类题材的诗词。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朗读、背诵和实践作业的完成质量。
3. 学习效果:通过课后作业、测验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诗文的理解、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古诗学习的氛围。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山坡羊潼关怀古》精品教案(精选

《山坡羊潼关怀古》精品教案 (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诗词三首》中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教学内容包括:全词的朗读与解析,详细解析诗句中的难点词汇及句式,对比分析作者同期作品,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理解并掌握词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2. 通过分析诗词内容,了解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诗句中难点词汇和句式的理解,以及对作者思想感情的分析。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诗词,理解并掌握词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词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古代战争图,让学生思考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山坡羊潼关怀古》。
2. 朗读:让学生集体朗读诗词,感受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3. 解析:详细解析诗句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讲解诗句的意境和背景。
4. 例题讲解:分析诗词中的典型句子,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讲解句子结构和寓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诗句,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6. 分析:对比分析作者同期作品,探讨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板书设计1. 《山坡羊潼关怀古》2. 重点词汇:兴、亡、百姓、苦3. 重点句式:主谓结构、对仗句4. 诗词结构:起、承、转、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翻译诗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并分析其寓意。
2. 答案:国家兴起时,百姓承受着沉重的负担;国家灭亡时,百姓依然承受着苦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朗读、解析、练习等环节,使学生基本掌握了《山坡羊潼关怀古》的内容。
课后反思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拓展延伸可让学生选取其他历史题材的诗词进行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山坡羊·潼关怀古》山东省诗歌教学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山坡羊·潼关怀古》山东省诗歌教学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山坡羊·潼关怀古》山东省诗歌教学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元曲的体裁常识,结合特殊背景理解全曲。
2.反复诵读,理解感悟作者悲天悯人的情怀。
3.体会咏史诗表达的民本思想。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曲是元代新兴的一种文学体裁。
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
散曲包括套曲和小令。
回忆学过的小令(散曲)并有感情地诵读,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今天我们将学习元代另一位散曲家张养浩的代表作品《山坡羊·潼关怀古》,全曲的题目“潼关怀古”,它主要是写的是作者在潼关一路的所见、所感。
“山坡羊”是曲牌名。
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课件出示课题)二、检查预习1.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
2.简介作者: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文学家。
诗、文兼擅,所作散曲以豪放著称。
他的散曲多写弃官后的田园隐逸生活。
代表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山坡羊·骊山怀古》等。
著有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诗文集《归田类稿》。
3.作品背景: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张养浩被征召任陕西行台中丞,这首小令是他在赴任途中写的。
当时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灾情十分严峻。
经历过宦海浮沉的张养浩本已厌倦官场生活,弃官归养;但得知关中百姓外境危困,毅然受命,出任陕西行台中丞,振济灾民,因此途经潼关。
后因积劳成疾,客死任所。
张养浩对百姓充满深切的同情,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
他凭吊古迹,用“山坡羊”的曲调共写了九首曲子。
这组小令,总主题是吊古伤今,同情人民的苦难。
4.明确生字词的音、形。
张养浩古诗《山坡羊·潼关怀古》公开课教案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
(2)理解诗中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了解作者张养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从历史、文化、艺术等多个角度审视诗歌,提高综合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培养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认读和朗读节奏。
(2)理解诗中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寓意。
(3)学会从多个角度赏析诗歌,提高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诗中历史背景和人物的理解。
(2)诗歌意象和哲理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张养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山坡羊·潼关怀古》,提问:“山坡羊”是什么?为何要以“潼关怀古”为题目?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字词认读和朗读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中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寓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赏析诗歌:从多个角度(如历史、文化、艺术等)审视诗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5. 情感体验: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本诗的感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并默写《山坡羊·潼关怀古》。
2. 结合课内学习,课外选取一首类似风格的诗歌进行鉴赏。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潼关古迹的图片和相关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语文八年级下册山坡羊·潼关怀古优秀教案设计(通用11篇)

语文八年级下册山坡羊·潼关怀古优秀教案设计语文八年级下册山坡羊·潼关怀古优秀教案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八年级下册山坡羊·潼关怀古优秀教案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八年级下册山坡羊·潼关怀古优秀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的通过这首散曲的学习,使学生把握古代诗词的多种体裁,体会蕴涵在作品中的感情、思想和哲理,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本情怀。
二、教学要求1.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2.反复吟咏诵读,推敲品味诗歌的语言三、作者简介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
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而免官,复官至礼部尚书,又辞官隐居济南云庄,天历二年(1329年),征拜陕西行台中丞,到官四月病卒。
本篇“山坡羊”是小令的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标题。
4、写作背景这首曲是作者于元文宗天历二年,在就任陕西行台中丞的途中所作。
潼关位于东西两京(洛阳和长安)之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常常触动行径者的怀古之情。
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么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四、文本分析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全曲分三层。
第一层(头三句):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
“聚”: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
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
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
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
“怒”:一方面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
另一方面把河水人格化,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2024年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2024年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山坡羊·潼关怀古》。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的诗歌文本,以及对文本的分析和理解。
具体章节为第四单元第12课。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的全文,了解作者背景和创作意图。
2. 掌握古代诗歌的韵律、意象等表达手法,并能运用到写作中。
3. 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化知识的了解,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对诗歌中历史典故、意象的理解。
重点:掌握诗歌的韵律、表达手法,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古代历史氛围。
2. 诗词朗诵:邀请学生朗诵《山坡羊·潼关怀古》,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作者背景介绍:讲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4. 诗词解析:详细讲解诗歌中的历史典故、意象,分析表达手法。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类似的古诗词,进行解析,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首古诗词,进行课堂讨论。
8.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山坡羊·潼关怀古》2. 内容:作者:杜甫诗句解析:重点字词、历史典故、意象表达手法:韵律、对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
分析一首古诗词,运用所学知识,写一篇500字的分析文章。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杜甫的其他诗作,了解其诗歌风格。
组织一次古诗词鉴赏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历史文化,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词的韵律、对仗等表达手法。
2. 诗歌中的历史典故、意象的理解。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学设计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学设计在中国历史上,潼关地区是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塞,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其中,潼关古战场的山坡羊以其独特的品种和优良的品质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基于山坡羊和潼关两个元素,设计一个以怀古教学为主题的课程。
一、引言潼关地区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山坡羊作为当地特有的物种,也有着独特的饲养和保护方式。
在怀古教学中,我们可以以潼关为背景,以山坡羊为载体,通过体验式的教学,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潼关历史文化和山坡羊的饲养。
二、教学目标1.了解潼关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包括古战场、历代古迹等;2.认识山坡羊的特点和饲养方法;3.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和动物保护的兴趣和意识;4.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学前准备在开展课程前,教师应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包括潼关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山坡羊的生态环境。
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了解潼关历史和山坡羊的相关知识。
2.实地考察在学生对潼关历史和山坡羊有一定了解后,组织实地考察活动。
参观潼关的历史古迹,了解当地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演变。
同时,参观山坡羊养殖场,观察山坡羊的饲养方式、品种特点和环境要求。
3.活动设计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可以设计一些活动来加深他们对潼关和山坡羊的认识。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分成小组,使用PPT或手工制作展板,展示他们对潼关历史文化和山坡羊的研究成果。
此外,还可安排学生观看相关的纪录片,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
4.总结和展示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展示。
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分享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同时,教师也可以评选出优秀作品,并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或区域性的展览活动,将学生的成果推广给更多的人。
四、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对潼关历史文化和山坡羊的掌握程度,可以进行以下评估方式:1.书面评估:设计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进行书面回答;2.口头评估:进行小组或个别访谈,了解学生对潼关和山坡羊的理解;3.实践评估:观察学生在实地考察和活动中的表现;4.作品评估:评估学生的展示作品,如PPT、展板等。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的一首咏史抒怀诗。
该诗通过描写潼关的古迹,叙述了悠久历史和沧桑岁月中的壮美景色,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文化自信。
本次教学旨在通过对《山坡羊·潼关怀古》的诵读和赏析,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审美能力,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主旨和意义;(2)熟练朗读《山坡羊·潼关怀古》;(3)学习诗歌的基本韵脚和格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师生互动,整合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2)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感性理解诗歌;(3)让学生了解古代城关的历史,激发爱国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信和骄傲情感;(2)引导学生领略诗歌的美感和人文价值;(3)教育学生珍视历史文化遗产,积极追寻文化发展的足迹。
三、教学流程1.前期准备(10分钟)(1)呈现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次课的学习内容;(2)开展导入活动,介绍唐代潼关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潼关的重要性;(3)播放一段视频介绍潼关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历史,创设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
2.教学过程(35分钟)(1)韵律讲解:介绍五言绝句的韵律特点;(2)韵脚讲解:介绍《山坡羊·潼关怀古》的平仄和押韵;(3)重要句式讲解:让学生掌握《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重要句式;(4)理解诗歌:自由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引导学生以情感和经验来理解诗歌。
3.思考探究(10分钟)(1)分组讨论《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主旨和特色,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推动情感交流和思考。
语文古诗词《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山坡羊·潼关怀古》优秀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
2.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民的关怀。
3.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朗读和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
2.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1.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联系历史背景,理解诗人的批判精神。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词,巩固古诗词的学习方法。
2. 向学生介绍《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作者辛弃疾及其创作背景。
环节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学生自主朗读《山坡羊·潼关怀古》,理解诗文内容。
2. 学生通过注释和课下资料,了解诗中的历史背景。
环节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诗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环节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联系历史背景,理解诗人的批判精神。
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环节五:小结与作业(5分钟)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
四、教学评价评价方式: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评价内容: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朗读和背诵情况、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批判精神的培养五、教学反思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运用历史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批判精神。
3. 利用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意识。
4.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古诗词鉴赏教材。
2. 相关历史资料。
张养浩古诗《山坡羊·潼关怀古》公开课优质教案

张养浩古诗《山坡羊·潼关怀古》公开课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张养浩古诗《山坡羊·潼关怀古》。
这首诗选自教材第三章“宋元文学”,详细内容主要围绕诗中景象描绘、历史哲理以及艺术特色进行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2. 分析诗中景象描绘、历史哲理以及艺术特色;3. 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历史感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中历史哲理理解和艺术特色分析。
教学重点:诗句意境描绘和情感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张养浩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对诗人及诗作兴趣。
2. 朗读:让学生朗读《山坡羊·潼关怀古》,感受诗中韵律美。
3. 讲解:分析诗中景象描绘、历史哲理和艺术特色。
a. 景象描绘:诗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表现潼关壮丽景色;b. 历史哲理:诗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揭示历史变迁中百姓苦难;c. 艺术特色:运用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展现诗人深沉忧国忧民情怀。
4.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修辞手法及意境。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描绘自己心中潼关景色,并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主题:《山坡羊·潼关怀古》2. 板书内容:a. 景象描绘:峰峦如聚,波涛如怒b. 历史哲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c. 艺术特色:对比、夸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景象描绘和历史哲理,结合自己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这首诗理解。
2. 答案要点:a. 景象描绘:壮丽潼关景色,激发诗人对历史思考;b. 历史哲理:百姓在历史变迁中苦难,表达诗人忧国忧民情怀;c. 个人感悟:结合自己生活体验,谈谈对诗中历史哲理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a. 阅读张养浩其他诗作,解其诗歌特点;b. 解古代诗人在游览名胜古迹时创作背景和情感表达;c. 比较分析其他诗人关于潼关诗作,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适用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
2. 分析并欣赏本诗的意境和韵律美。
3. 了解作者张养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感受其忧国忧民的情怀。
4. 通过对诗歌的深入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和背诵。
2. 诗歌意境和韵律美的分析。
3. 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
教学难点:1. 诗歌深层含义的理解。
2. 诗歌韵律和节奏的把握。
3. 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比较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历史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山坡羊·潼关怀古》全文。
2. 张养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资料。
3. 相关的文学鉴赏书籍或文章。
4. 投影仪或白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潼关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对潼关产生兴趣。
2. 朗读课文(5分钟)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山坡羊·潼关怀古》,注意语气、节奏和韵律。
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3. 讲解词语(10分钟)解释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分析诗歌意境(10分钟)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 探讨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5分钟)介绍张养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忧国忧民情怀。
6. 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维训练(5分钟)提供相关的文学鉴赏书籍或文章,让学生对比阅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7. 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理解和欣赏,提醒学生关注历史和文学的关系。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
2. 写一篇关于本诗的意境和韵律美的短文。
3. 调查其他古代诗人的作品,比较他们的创作风格和主题。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10分钟)提供其他描写潼关的古诗或现代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不同作者对同一题材的不同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完整版)《山坡羊.潼关怀古》优质教学设计

《山坡羊.潼关怀古》公开课教学设计【导入】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华文明的遗迹遍布大江南北,这些遗迹记录了朝代兴亡的历史,见证着山河易主的过程,给人一种凄凉的沧桑感,让人们久久不能释怀,这种人类共有的怀古情感在文人墨客笔下,产生了一首首伤感悲怆的诗篇,直到今天读起来仍然感慨万千。
今天,我们一起品味一篇怀古杰作,元朝张养浩的小令《山坡羊·潼关怀古》。
去聆听元代词人张养浩那一声悲天悯人的长叹。
(板书课题)《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曲中的小令,大家说,这个题目中,“山坡羊”是…..生(齐答):曲牌名。
师:“潼关怀古”是……生(齐答):小令的题目…..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节课我们要达到的学习目标。
哪位同学来给大家朗读一下?生:1、通过反复诵读,赏析诗文,感受诗人深沉的情感。
2、通过师生探讨,品味语言,鉴赏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3、通过课外拓展,学习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师:要想达到这些目标,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首小令的作者,张养浩。
在元代词坛上,张养浩这个名字并不突出,他不是一个多么有名气的诗人,但绝对是一个有故事的、值得我们去认识的诗人。
哪位同学来谈一谈你在预习中对张养浩有了多少了解。
生1: 元散曲家。
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
生2:张养浩还写过一首《山坡羊》,叫《骊山怀古》。
师:这位同学真是爱读书,见多识广。
老师再来给大家补充一些关于张养浩的故事。
(课件展示)张养浩做过官,曾任监察御史,因为人正直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被免官。
后来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
几年后辞职归隐,屡召不赴。
听到这里大家觉得张养浩是个什么样的人呢?生1:不喜欢当官。
生1:很有个性,朝廷多次召他做官都不去。
师:可是,就是这么一个有个性不愿意当官的人,却在天历二年(1329年)也就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年,又出来当官了!这是为什么呢?是什么给了张养浩这么大的吸引力呢?是高官?还是厚禄?都不是。
只因为天历二年(1329年)陕西大旱,饥民相食,灾情十分严峻。
语文古诗词《山坡羊潼关怀古》优秀教案设计

语文古诗词《山坡羊潼关怀古》优秀教案设计语文古诗词《山坡羊潼关怀古》优秀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的】根据本教材特点及学生特点,我确立本课教学目标为: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的意思,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2.有感情读词,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背诵课文。
4.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及受到美的熏陶。
【设计思路】本首词分上、下两片,上片写景,下片叙事。
作者描绘了一幅宁静清新、悠闲美好的乡村家庭生活画卷。
在教学时,教者应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感知、感悟全词。
真切地领会词的意境美、情感美。
领会“醉”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有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2.能融入课文,感受村居生活的宁静祥和之美;理解“相媚好”,体会诗词意境。
【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辛弃疾的资料。
2、辅助本课教学的多媒体课件。
【预设流程】1.开门见山,了解宋词。
2.初读课文,感知词韵。
3.精读课文,品悟词意。
4.赏读课文,体验词境。
5.吟唱课文,追溯词源。
6.拓展延伸,词韵袅袅。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了解宋词1.师:板书居,同学们,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什么?生:家。
同学看到家会想到什么?居然之家,安居乐业2.居住在这样的地方,说着这样的话?板书吴音,想想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作者当时被贬居住在江苏上饶,当地的方言就叫吴音,是一种温柔绵软,婉转动听的语言。
大家对南方话有什么看法?或听到的南方话是怎么样的?3.师板书“村居”。
同学们,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什么?(预设)(就是“农村人家”的意思)生:(清)高鼎古诗《村居》以及田园生活画面。
师小结:同学们能联系生活浮想联翩,老师真佩服你们。
但今天我们学习的“村居”不是诗,而是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
师板书“词”。
和“诗”一样,“词”也是一种文学体裁。
(完整版)《山坡羊.潼关怀古》教学设计.doc

(完整版)《⼭坡⽺.潼关怀古》教学设计.doc《⼭坡⽺ . 潼关怀古》公开课教学设计【⼊】中民族有着⼏千年的史⽂化 , 中⽂明的迹遍布⼤江南北 , 些迹了朝代亡的史 , 着⼭河易主的程 , ⼈⼀种凄凉的桑感 , ⼈久久不能 , 种⼈共有的古情感在⽂⼈墨客笔下 , ⽣了⼀⾸⾸感悲的篇 , 直到今天起来仍然感慨万千。
今天 , 我⼀起品味⼀篇古杰作 , 元朝养浩的⼩令《⼭坡⽺·潼关古》。
去聆听元代⼈养浩那⼀声悲天⼈的。
(板)《⼭坡⽺·潼关古》是元曲中的⼩令,⼤家,个⽬中,“⼭坡⽺”是?..⽣(答):曲牌名。
:“潼关古”是??⽣(答) : ⼩令的⽬?..:下⾯我⼀起来看,我要达到的学⽬。
哪位同学来⼤家朗⼀下?⽣: 1、通反复,析⽂,感受⼈深沉的情感。
2、通⽣探,品味⾔,富有表⼒的。
3、通外拓展,学作者国民的情。
:要想达到些⽬,我先来⼀下,⾸⼩令的作者,养浩。
在元代上,养浩个名字并不突出,他不是⼀个多么有名⽓的⼈,但是⼀个有故事的、得我去的⼈。
哪位同学来⼀你在中养浩有了多少了解。
⽣1: 元散曲家。
字希孟,号云庄,南(今属⼭)⼈。
⽣2:养浩写⼀⾸《⼭坡⽺》,叫《⼭古》。
:位同学真是,多⼴。
⽼再来⼤家充⼀些关于养浩的故事。
(件展⽰)养浩做官,曾任察御史,因⼈正直批政所忌,被免官。
后来复官⾄礼部尚,参中省事。
⼏年后辞,屡召不赴。
听到⾥⼤家得养浩是个什么的⼈呢?⽣ 1:不喜当官。
⽣ 1:很有个性,朝廷多次召他做官都不去。
:可是,就是么⼀个有个性不愿意当官的⼈,却在天⼆年(1329 年)也就是他⽣命的最后⼀年,⼜出来当官了!是什么呢?是什么了养浩么⼤的吸引⼒呢?是⾼官?是厚禄?都不是。
只因天⼆年(1329 年)西⼤旱,民相⾷,灾情⼗分峻。
宦海浮沉的养浩本已倦官⽣活,弃官养;但得知关中百姓外境危困,毅然受命,出任西⾏台中丞,灾民,也正因个原因,他途潼关。
有感⽽,写下⾸⼩令。
本通以下三个展开初⽂本整体感知⼆、品体会⼼三、品析古概括感情⾸先我⼊第⼀个多媒体展⽰【活】⼀、初⽂本整体感知我想咱班的⼥⽣来我推荐⼀位咱班⾳最准的男⽣把⾸⼩令⼤家⼀。
语文古诗词《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山坡羊·潼关怀古》优秀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
2. 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鉴赏能力。
4. 能够运用诗文中的句子和意象进行创意写作。
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文内容的理解和主题的把握。
3. 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教学难点:1. 诗中难懂的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 诗文主题的深入理解。
3. 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运用。
二、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欣赏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分析和欣赏诗文。
三、教学准备1. 诗文的文本和译文。
2. 与诗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古诗词的美。
2. 简介诗人张养浩和《山坡羊·潼关怀古》的背景。
二、朗读和背诵(10分钟)1. 学生朗读诗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2.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纠正发音和读音错误。
三、内容理解(10分钟)1. 学生自读诗文,理解诗文的大意。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3. 教师讲解诗文中的难懂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文。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重要内容和修辞手法。
2. 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学生朗读和背诵上节课学过的诗文。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三、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分析(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四、欣赏和创意写作(10分钟)1. 教师展示与诗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2. 学生运用诗文中的句子和意象进行创意写作。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模板

一、教案基本信息1.1 课题名称:《山坡羊·潼关怀古》1.2 课程标准:依据教育部颁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1.3 教学目标:1.3.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山坡羊·潼关怀古》的背景、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1.3.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析、比较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古文的鉴赏能力。
1.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提高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山坡羊·潼关怀古》全文2.2 教学重点:理解诗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感,领会诗歌意境。
2.3 教学难点:古文中生僻字词的解释,古代历史文化背景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比较法。
3.2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黑板板书、教材、相关参考资料。
四、教学过程设计4.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潼关的古迹照片,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习兴趣。
4.2 讲解诗文:分析诗文的结构、韵律、意境,解释生僻字词,让学生充分理解文本。
4.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文中的意象、情感,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4.4 比较学习:将《山坡羊·潼关怀古》与其他相关诗文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4.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5.1 翻译并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
5.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潼关的历史文化背景。
5.3 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对诗文情感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6.3 单元测试成绩:通过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7.1 教学效果:课后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纪律和知识掌握情况。
7.2 教学改进:根据教学反思,找出不足之处,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提高后续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8.1 相关诗文推荐:向学生推荐与《山坡羊·潼关怀古》相关的其他诗文,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
语文古诗词《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设计

语文古诗词《山坡羊潼关怀古》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
(2)理解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词的意境和主题。
(3)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词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学会欣赏古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和忧虑,培养爱国情怀。
(2)学会关注社会现实,关心人民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
(2)理解诗词的意境和主题,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诗词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词中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作者创作背景和思想感情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山坡羊潼关怀古》,理解诗词内容。
(2)收集作者杜甫的生平资料和创作背景。
(3)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1)预习《山坡羊潼关怀古》,了解诗词内容。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杜甫的诗作,激发学生对杜甫的了解和兴趣。
(2)简介《山坡羊潼关怀古》的创作背景,引出本课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山坡羊潼关怀古》,理解诗词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查阅的杜甫生平资料,加深对作者的了解。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词的意境和主题。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赏析诗词(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词的感悟和欣赏。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表现出的作者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和忧虑。
(2)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论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课后作业1. 正确朗读和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t坡羊.潼关怀古》公开课教学设计【导入】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华文明的遗迹遍布大江南北,这些遗迹记录了朝代兴亡的历史,见证着ft河易主的过程,给人一种凄凉的沧桑感,让人们久久不能释怀,这种人类共有的怀古情感在文人墨客笔下,产生了一首首伤感悲怆的诗篇,直到今天读起来仍然感慨万千。
今天,我们一起品味一篇怀古杰作,元朝张养浩的小令《ft坡羊·潼关怀古》。
去聆听元代词人张养浩那一声悲天悯人的长叹。
(板书课题)《ft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曲中的小令,大家说,这个题目中,“ft坡羊”是…..生(齐答):曲牌名。
师:“潼关怀古”是……生(齐答): 小令的题目…..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节课我们要达到的学习目标。
哪位同学来给大家朗读一下?生:1、通过反复诵读,赏析诗文,感受诗人深沉的情感。
2、通过师生探讨,品味语言,鉴赏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3、通过课外拓展,学习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师:要想达到这些目标,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首小令的作者,张养浩。
在元代词坛上,张养浩这个名字并不突出,他不是一个多么有名气的诗人,但绝对是一个有故事的、值得我们去认识的诗人。
哪位同学来谈一谈你在预习中对张养浩有了多少了解。
生1: 元散曲家。
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ft东)人。
生2:张养浩还写过一首《ft坡羊》,叫《骊ft怀古》。
师:这位同学真是爱读书,见多识广。
老师再来给大家补充一些关于张养浩的故事。
(课件展示)张养浩做过官,曾任监察御史,因为人正直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被免官。
后来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
几年后辞职归隐,屡召不赴。
听到这里大家觉得张养浩是个什么样的人呢?生1:不喜欢当官。
生1:很有个性,朝廷多次召他做官都不去。
师:可是,就是这么一个有个性不愿意当官的人,却在天历二年(1329 年)也就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年,又出来当官了!这是为什么呢?是什么给了张养浩这么大的吸引力呢?是高官?还是厚禄?都不是。
只因为天历二年(1329 年)陕西大旱,饥民相食,灾情十分严峻。
经历过宦海浮沉的张养浩本已厌倦官场生活,弃官归养;但得知关中百姓外境危困,毅然受命,出任陕西行台中丞,赈济灾民,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他途经潼关。
有感而发,写下这首小令。
本节课通过以下三个环节展开初读文本整体感知二、品读鉴赏体会心绪三、品析古诗概括感情首先让我们进入第一个环节多媒体展示【活动】一、初读文本整体感知我想请咱们班的女生来给我推荐一位咱们班发音最标准的男生把这首小令给大家读一读。
(学生推荐)生1(朗读):……师:怪不得女生推荐你,原来你吐字这么清晰,声音也这么好听。
美中不足的是,仅仅是读得对,读得还不够好。
怎样能读得更好呢?如果我们能把握好每个句子内部的停顿,听起来就有吟诗的感觉了。
结合ppt 同学们自己自由读一遍,注意字音学生自由朗读师:让我们一起按照这个节奏,再来把这首小令读一下。
大家一起读出节奏,读出吟诗的感觉生(按照节奏齐读): ……师:这一次大家不但读对了,也读得更好了。
朗朗上口,很有吟诗的感觉了。
但老师觉得,大家现在是在用嘴巴读,没有用心读。
所以,大家的朗读里,缺少诗情诗味。
什么事诗情诗味呢?来,我们一起来听听,大师们是怎么读诗的。
(播放范读录音)师:这一首《ft坡羊》听完,大家都不约而同沉默了,是不是觉得我们周遭的空气都忽然变得凝重了呢?为什么这个朗读给我们带来如此强烈的震撼?因为,诵读诗歌除了一些必要的朗读技巧外,更重要的是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到了字里行间充溢着的作者情感,和作者产生了情感共鸣。
那下面,我们就共同透过文本,去理解诗意,去和古人进行一次情感与思想的交流。
师:下面请学生根据课下注释,自主疏通文意(自由讨论 2 分钟)华ft的峰峦相连,如四面八方聚拢而来,黄河的波涛洪流如雄狮怒吼,震地撼天,凶险的潼关要道就在华ft黄河之间。
遥望古都长安城,思绪万千,心绪纷乱。
经过秦汉遗址令人伤心万千, 无数宫殿都化作了废墟和泥土。
一朝兴起,百姓要受苦。
一朝灭亡,百姓还是受苦。
师:这首散曲意蕴深邃,感情悲愤沉郁,雄浑苍茫的景色、真挚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使得全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大家能以表达方式为依据为这首小令分层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第一层描写(写景):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
第二层抒情:写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
第三层议论:写作者沉痛的感慨:历代王朝的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
那么让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多媒体展示二、品读鉴赏体会心绪其实,反复读过几遍后,我们不难体会,张养浩写这首小令的心情。
我们可以用文中的哪两个字来概括呢?生:伤心。
师:张养浩为什么会伤心?让我们一起走近潼关,这个张养浩的伤心之地。
那一天,张养浩在潼关看到了什么?生: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ft河表里潼关路。
师:古诗词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一词达意,一字传神,下面大家在小组互相说说,你觉得这几句诗中,哪些词用得好,好在哪里?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1:聚,形容潼关在重重ft峦包围之中;怒,形容黄河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出潼关的地形险要。
生2:聚,化动为静,把原本静止的群ft写出来动态,仿佛群ft要聚集在一起,共同守卫潼关。
生3:怒,用了拟人的修辞,写黄河之水咆哮奔腾,仿佛胸中一股不平之气在激荡,间接写出了人的心情不平静。
师:“聚”“怒” 写出了潼关的什么特点?生:雄伟,险要,有气势。
师:怎样在朗读中读出潼关雄伟险要的气势呢?大家朗读时把重音放在关键词上试试。
生1(范读): ……生2(范读):……师:这样一读,潼关的风景还真的如在眼前了。
如果我们面对这样的雄关,肯定要激情澎湃,被祖国大好河ft而倾倒。
可这里,这里却是触动张养浩的伤心之地。
我们来考察一下潼关的地形。
文中那句话写到了潼关的地势特征呢?生:“ft河表里潼关路”,意思是说,潼关内有华ft,外有黄河。
师:好一条潼关路。
(播放ppt 图片)华ft,像一道天然的城墙,守护着潼关,这样的城墙,谁能攻破;黄河,像一道天然的护城河保护着潼关,这样的护城河,谁能闯过?而这样一个“ft 河表里”的潼关,谁最想占领?。
生: 统治者们。
师:事实上,潼关,在历史上也的确是兵家必争之地。
也就是说这个地方,和战争有着必然的联系。
也正因为联想想到历朝历代百害无一利的战争,所以潼关这个地方才引发了诗人的怀古之情。
那么,诗人以什么样的姿态站立在潼关呢,请从文中找出描写诗人神态的句子?生:望西都,意踌躇。
师:谁能描绘一下,当时诗人的神态?生1:诗人远远地望向西都,神色凝重,良久,深深叹了口气。
生2:诗人站在潼关,手搭凉棚向西都望去,他的目光深邃,脸上却有着说不出的悲悯。
师:描绘地真好!我们一起来想象,张养浩在潼关勒马驻足,目光渐渐锁定了一个地方,“西都”。
面对“西都”他又想到了什么?生:“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师:同学们,读到这两句,引发了你哪些思绪呢?你想到了哪些情景?大家先看一组图片师:资料链接:西都指的是长安, 长安不仅是秦汉都城,魏、晋、隋、唐都建都长安。
作为六朝古都,它该经历何等的繁荣和昌盛。
我们就以汉代都城为例,请看汉代长安西南的一个建筑。
(多媒体演示图片)师:汉九年(前198 年),未央宫基本建成。
前殿五十丈,深十五丈,高三十五丈。
内有宫殿楼阁无数。
未央宫总面积相当于将近7 个故宫大小。
这仅仅是一个汉代,往前数有周朝有秦朝,往后数有魏晋有隋唐。
长安这个六朝古都,经历了每个朝代的无限繁华,却也承担衰败灭亡。
诗人张养浩途径这里的时候,看到的是什么呢?(切换图片)生(不由自主读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师:作为六朝的古都,昔日的繁华、昌盛早已在朝代的更迭中灰飞烟灭,余下的只有断壁残垣的衰败,哀鸿遍野的凄凉。
这一句概括了历代帝业盛衰兴亡的沧桑变化,让人能想象出战争的惨烈图景,而这些都是作者无限伤感的原因。
板书:遥望长安,深沉感慨。
师: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意味着什么?便是这由盛到衰的过程的真实写照。
抚今追昔,历史拨动了张养浩伤心之弦。
我们要怎样读出诗人伤心的感情呢?生1: ……师:这位同学重音把握地很好。
如果把语速再放慢一点,就更好了。
生2:……师:这位同学读得又好很多。
语调深沉,语速适当,节奏读得鲜明。
到此为止,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结论,张养浩是在为历朝历代灰飞烟灭地物质财富而伤心呢?生: 不是。
师:为什么?生:因为小令的末尾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养浩是在为百姓伤心。
师:大家觉得两句诗该怎样理解呢?兴,是指一朝兴起,亡,是指一朝灭亡,为什么无论兴亡,苦的都是百姓呢?生1: 一个朝代灭亡,必然伴随着战争,而战争中老百姓必然要受苦。
师:大家能想到百姓受的哪些苦呢?生2:比如男子要打仗,战死沙场,田地荒芜,官兵奴役百姓。
师:大家对战争颇有感受啊。
那么为什么一朝兴起,百姓也苦呢?(这里是个难点,需要老师启发)大家想想,宫阙万间,盖宫阙的材料从何而来呢,盖宫阙的人又会是谁?生3: 一个朝代兴起,新的统治之往往要给自己盖宫殿,老百姓不服兵役又得服徭役。
生4:恐怕不止服徭役,还有承担很多苛捐杂税。
生5:还要占用大量的劳动力。
师:大家说得很对。
一朝灭亡,伴随着战争,百姓颠沛流离,怎能不苦?一朝兴起,统治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苦的依然是百姓。
这最后两句诗,就像诗人沉重的叹息。
其中包含了诗人对老百姓的什么情感?生:无限同情。
师:我们怎么读出这种同情的感情呢?生1:……师:这位同学用叹息的口气,读得很到位。
生2: ……师:这位同学把兴亡二字加以对比,读得也很不错。
下面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读一下,看看我们能不能像刚才的范读录音一样,读出感情,读出诗人的心情。
师生齐读全诗板书:剖析兴衰,揭示真理(悲愤)这首小令,由潼关之地的景象,引出怀古之情,而最后情系百姓,才是它真正的弦外之音。
怀古诗词的最大特点,往往都是这样借题发挥,作者的写作目的往往隐藏在文字背后。
下面我们进入三个环节多媒体展示三、品析古诗概括感情谁能概括一下这首小令的主题?生1: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潼关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2:这首小令借由潼关风景的险峻气势,引发了诗人的怀古之情,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师:两位同学概括地都很不错。
张养浩的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板书忧国忧民师:上课前老师就说,张养浩不是一个多么杰出的诗人,但绝对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是一个值得我们尊敬的人。
为什么这样讲呢?我们一起来看,他这次赈灾之行,还发生了什么故事。
(多媒体演示补充资料,指定学生朗读)生:“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
登车就道,遇饥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到官四月,倾囊以赈灾民,每抚膺痛哭,遂得病不起,病死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