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法”在阅读教学中运用

合集下载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谈“换位思考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谈“换位思考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谈“换位思考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摘要】摘要:本文探讨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换位思考法”的重要性和意义。

通过换位思考,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文章中详细介绍了如何运用换位思考法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包括提倡学生站在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等方法。

案例分析部分则以具体案例说明了换位思考法在教学实践中的效果。

结合现有研究,展望了未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更广泛地应用换位思考法的可能性,以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修养。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启发更多教师和学生重视换位思考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引言、换位思考法的重要性、换位思考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意义、如何运用换位思考法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案例分析、未来展望、结论1. 引言1.1 引言换位思考法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通过换位思考,可以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一个问题,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提升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语文阅读中,通过换位思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把握文章的情感和语言特点,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并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解决。

换位思考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的语感和文字表达能力等方面。

通过换位思考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自主学习的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未来展望中,我们可以看到,换位思考法将会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换位思考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方法,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正文2.1 换位思考法的重要性换位思考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尤为重要。

换位思考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人物角色和情感变化。

通过设身处地地思考,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把握故事情节和情感表达。

移情·体验·探究——换位思考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移情·体验·探究——换位思考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移情·体验·探究——换位思考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摘要:学生是阅读的主人,语文阅读教学尝试“换位”这种思维方式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它在感知、理解、探究课文时能促进学生沟通情感,想象创造,陶冶情操。

教师多角度、多层次地引导学生“换位”,真正达到移情体验,探究感悟。

关键词:换位情感体验探究感悟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

这一理念启示我们:阅读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人。

作为与学生、文本平等对话一方的教师,应充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去体悟作者的情感,唤醒自身沉睡的情感,从而获得情感上的滋养和灵魂上的熏陶。

“换位思考”,是指在处理问题时有意识地把自己的位置换到对方的位置来思考、体验的思维方式,语文阅读教学尝试运用“换位”这种学习方式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它的实质是教师用自己与文本对话中产生的思维火花,去点燃学生的思维火种的过程,是学生多层次、多角度思考体悟的过程。

我们根据学生生活阅历、思想认识、文化水平,来积极引导学生与作者、与文本换位,根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差异转变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阅读的主体。

这样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准确理解和对学习内容的准确把握,有助于学生体悟作者的情感,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一、感知课文,换位情感,阅读中融注激情英国作家王尔德曾说过:“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了另一半。

”这种“完成”暗含作者与读者的双向交互作用。

文学作品以文本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时,这种外在的形式所构建的虚拟空间本身,就召唤着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心理体验,去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再构建、再创造。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在特定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下的特定情感的表达。

因此,当学生接触作品时,教师就要抓住文本的情感个性,巧设导语,引带入境。

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换位思考法”

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换位思考法”
法” 。
羊, 是一种怎样 的心情 , 心里会想些 什么? ”
七 年 级 学 生理 解 能力 较 弱是 新 课 程 实验 教 师 的 普遍 感 2 . 2 与次要人 物的换位 。次要人物在文 章 中也不 是可有 可无 受 。同时 , 新课标 明确要求教师要 转变单一 的知识传授者 的角 的 , 他们在 文 中是 主人公 的陪衬 , 同时 也起着 突 出文 章主 旨的
地 为他人 着想 。那 么 , 生活 中便 少 了许 多责 骂 、 埋 怨和 勾心斗 的地方 , 是作者思 想感 情倾注 的对象 。所 以首先要教会 学生不 角 。袁老师首先 把这种思维方 式运用到历史教 学 中 , 并定义为 仅 要与 主人公对 话 , 更要 与主人公进 行换位 。在学 生讲 到“ 镰
这是 “ 让孩 子设想 自己是生活 在这个环 境 中的某一历 史人物 , 刀头 羊 神 态庄 重 地 沿 着悬 崖 巡视 了一 圈 ……悲 哀地 咩了 数 以此 ‘ 角色 ’ 来 想象 、 推断 事物发 展 的可能 轨迹 的一 种学 习方 声 ” 句时 , 可 以 引导学 生 进 一步 探 讨 “ 此 时 此刻 , 如 果你 是 头
l 创设情境 。 激发 兴趣
的复杂 情感 ?如果你是 一只猎狗 , 这时 , 你想 对人 类说 点什么 1 . 1 搜集 各个 年龄段 的斑 羚图片制作 多媒体 课件 。斑羚们有 吗 ? ”
嬉 戏的 、 吃草 的 、 迁移 的 ……让学 生对原本 一无所 知 的斑羚有 2 . 3 与作者之 间的换位 。 文章就好 象作者精心雕 塑的艺术 品 , 了初步 的认 识 。 因此 , 处处体现 着作者 的情 感 、 态度、 价值观 。只有进 入作者的 1 . 2 将“ 斑羚 飞渡” 场 景制 成 F l a s h动画 。在光辉 的彩虹 下 , 深 内心世 界 ,理解 了作 者的写作 意 图 ,才能算 是真 正读 懂了文 不可测 的“ 伤 心崖 ” 上, 一 只半大斑 羚快速 助跑后跃 出悬崖 , 后 章 。也 只在这个 基础上 , 学 生才能 结合 自已 已有 生活体 验 , 以 面一 只老斑羚 随即头一 钩也蹿跃 出去 ,在空 中进行 了一次 完 课文为楔 子 , 发 现更多 的知 识。 美的、 震撼人 心的对 接 。小斑 羚成功到 达对 面山崖上 , 老斑羚 在 进行 了全 方位换 位后 ,我 让学生 进一步 思考 : “ 现 在你 则无声 无息 地坠落崖底 。 这个 F l a s h不仅有利 于学生了解课文 想对动物 或人类说点什 么呢?” 因为 允许 学生采取 自己最擅长 故事 , 更深深地打 动了学生 的心灵 。 的方式 来表达 , 课 堂上一 下子热 闹起来 了 : 三五成 群现 场编小 观 看图 片和 动画 , 再结 合对 课文的 自主学 习 , 充分 激发 了 品 的 , 编舞 蹈 的 , 画画 的 , 准 备唱 歌的 ……几 分钟 后再 来 一个 学 生 的学 习兴趣 , 也 为他 们与文 章各个 角色 的 “ 换位” 奠 定 了 成果展 示 , 更是 精彩纷呈 , 掌 声不 断 。这样一堂 课下来 , 学生从

移情.体验.探究——换位思考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移情.体验.探究——换位思考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移情 .体验 .探究——换位思考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摘要:随着教育教学行业越来越人性化,在现代化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只单纯考虑自身,或者是教学的目标,而是需要更多的从学生以及家长的角度去思考,站在多种角度换位思考,之后开展教学,教师多方面考虑能够使教学活动更加严谨。

阅读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字积累和理解能力,教师转换思维,与学生平等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情感,有助于之后教学活动的开展,还可以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学生换位思考能够培养学生的全面化思维,让学生在日后的阅读中更加得心应手。

关键词:阅读教学;换位思考;体验授课阅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在开展语文教学时主要将精力放在了能够快速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内容上,而阅读教学需要长时间的坚持才能看到成果,自然而然就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在教学环节中分配给阅读教学的时间很少,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长久以来都难以有所进步。

在现代化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换位思考,站在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换位思考,转化学生固有的思维,打开学生的阅读思路,启发学生的阅读思维,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教学中的心理换位思考1.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泾渭分明,教师通常都是扮演“严师”的角色,而学生则“尊师重道”,在课堂的学习中唯教师马首是瞻。

教师和学生地位的不对等,使得学生很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特别是阅读理解方面,教师将自己的想法告知学生,学生只学习教师对文章的看法,而不是学习教师如何分析文章,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得不到发展。

对此,语文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在教学的过程中放下姿态,与学生平等交流,让学生放下戒备。

教师还要对学生予以充分的鼓励,引导学生讲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以此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阅读水平,为进一步的教学奠定基础。

例如,以《守株待兔》为例,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与学生平等进行交流,让学生放下心中的戒备,以此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换位思考”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换位思考”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换位思考”作者:刘志颖来源:《湖南教育·中》2011年第03期一、创设情境,奠定“换位思考”的基础如教学人教版高一课文《鸿门宴》,这是一篇古文,文章篇幅较长,学生对文中的人物个性很难理解,因而对该课文的实词虚词也掌握不够,至于文言句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就更难了。

针对这些情况,我采取了两种方法为学生理解课文提供帮助。

1搜集有关《鸿门宴》这一历史故事的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将故事中的精彩片段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文中的人物有种立体的印象。

2设计“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场景制成Flash动画。

用这一片段的课文朗读作为背景音乐。

这个Flash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故事,更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二、多维度实施,拓展“换位思考”的空间语文阅读中的“换位”应该是多角度,全方位的,包括读者与主要人物之间、读者与次要人物之间、读者与四周环境之间、读者与作者之间等等各个角度的换位。

这样学生才能全方位探究文章内涵,理解作者写作意图,甚至通过课文这扇窗户发现更广阔的天地。

教学《鸿门宴》时,在学生了解课文故事,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的前提下,我便向学生提问:“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是最让你感动的?请谈谈原因。

”这就引领学生进入了“换位思考”的大门。

具体可以有下面三个维度的换位。

1与主人公之间的换位主人公往往是文章主旨集中体现的地方,是作者思想感情倾注的对象。

所以首先要教会学生不仅要与主人公对话,更要与主人公进行换位。

在学生讲到“项庄拔剑起舞。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时,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此时此刻,如果你是沛公,当自己遇到危难时,你是怎样的心情,心里会想些什么,你又会有什么样的举动呢?”2与次要人物的换位还是以《鸿门宴》为例,有几类次要人物:(a)与樊哙的换位。

在学生提到“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时,引导学生揣摩“如果你就是樊哙,当主人受到危难之时,你将会有什么想法?又将有什么举动呢?”(b)与项伯的换位。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换位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换位思考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立志当早,存高远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换位思考
下面是对语文阅读理解题目换位思考答题技巧的知识讲解,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

 换位思考
 就是让我们与作者进行角色互换,站在作者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并做出回答。

此方法适用于问答以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希望上面对语文换位思考答题技巧的知识讲解学习,能很好的帮助同学们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

 语文阅读理解题是一种综合性的题型,它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质。

 其问题设置大致分三个层次:
 直接源于原文,间接源于原文,超越原文。

 对第一层问题,需要认真感知原文,并稍作思考,如此即可直接从原文或自己的知识储备中觅得答案;
 对第二层问题,需要反复强化、整体感知原文,对文意做到融会贯通,并积极分析,深刻思考,高度概括即可;
 对第三层问题,需要高度领悟文意,并在此基础上积极运行延伸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思维活动,才可形成答案。

 做好阅读理解题呢?有以下几点经验:
 一、读,且熟读。

阅读的理解的基础。

要产生深刻透彻的理解,就必须反复阅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文章的主要观点、中。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换位思考”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换位思考”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换位思考”“换位思考”通常被人们运用在人际交往中,教育人们在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时,应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那么,生活中便少了许多责骂、埋怨和勾心斗角。

如今很多老师把这种思维方式运用到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孩子设想自己是作者或文中的某一人物,以此“角色”来想象、推断事物的发展或表达个人情感,从教学效果来看都是非常好的。

现结合平时的教学谈一谈自己对语文阅读教学中“换位思考”的一些看法。

一、“换位思考”关注学生的生命个体,凸现了人文关怀“换位思考”就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把学生当作一个思考的“个体人”来看,尊重其人格和发展的权利,让学生通过和作者或文中人物进行角色换位加深对文本的学习、感知、理解,学会鉴赏,学会运用,学会发展,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最终形成精神的感悟和积极的价值取向,展现语文教学不是简单的、规范化的、单一的、一致化的课堂传授,而是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关注并发展人性,以发展学生健全的个性、健康的人格。

如《苏珊的帽子》一课中,教师设计问题:“假如你是苏珊,站在门口会担心什么?”这一问题给学生创设了情境,真正使学生融进了课堂,参与其中,积极思考,为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取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生经过和苏珊的一次换位思考,更加理解老师的苦心和同学的做法。

而其发言和大家的做法不谋而合是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不再是老师强加给学生应该怎么做,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

二、个性化换位思考,利于学生发表个人意见“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不同的认知结构和审美角度,这又决定了体验和感悟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让每个学生与故事中的人物换位,从自己理解的角度和自身的感受来发表自己的看法,既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大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发表个人见解。

如《放弃射门》中对福勒两次放弃射门的做法发表看法时,教师抛出问题:“假如你是‘球迷’、‘足球队员’、‘观众’或‘足协主席’中任意角色之一,请说说自己的看法。

换位探究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换位探究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换位探究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阅读”中强调: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只是学生阅读的条件,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

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他们对阅读内容的反应也有不同。

如对文本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或自己认为相当重要的部分。

就会表达出不同于其他同学的看法。

在具体教学中。

如何强调学生阅读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如何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我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了换位探究法。

所谓换位探究就是将原来文本中的部分内容换成新设计的内容。

通过比较、讨论。

对原文本有了更新更深刻的认识。

下面我从兰个方面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一、表现手法换位有的老师喜欢按照课文原样细细讲解,殊不知这种做法学生很难提起兴趣来。

这就好像大街上矗立着一栋高楼,上面写着某某公司的字样。

如果你直接告诉学生。

这是某某公司,学生当然不会感兴趣。

如果你问。

换一个名字怎么样?学生的兴致就来了。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经过编辑精心挑选。

不少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其表现手法也就多种多样。

质疑这些表现手法并试图用其他手法来取代它,就可以让学生领会到作家的高明之处。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运用了对比,如果你直接告诉学生运用了这种手法,学生也许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好。

你让他们换其他手法试试。

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

当思来想去还是找不到一个比对比更好的办法时,学生才会认识到。

一边是百草园的童趣。

一边是三味书屋僵化的学习。

百草园的乐趣写得越是趣味横生,三味书屋的学习才越显得乏味之极。

只有对比才能更好地揭示主题。

再如在余秋雨大师的散文中。

对比手法被用得出神入化、美轮美奂。

他自己也曾说“我自己更珍视的考察成果,是从对比中获得了对中华文明的重新认知”(见余秋雨《千年一叹·再版说明》)。

试以《都江堰》的第一部分为例。

作家从时间、规模、功用、价值将长城跟都江堰多方面进行了比较。

通过对比,使得都江堰尽显了古老而又年轻的飒爽英姿、风流本色。

利用换位思考 开展阅读教学

利用换位思考 开展阅读教学

利用换位思考开展阅读教学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要转变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做一个学习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的学习方法,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从而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因此,我试着把“换位思考”这种思维方式引入语文阅读教学,并意外地发现这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因为它可以把学生领进一个远比文章本身内涵更丰富、更廣阔的新天地。

语文阅读中的“换位”不能有任何限制,而应该是多角度、全方位的,这样学生才能全方位探究文章内涵,理解作者写作意图,甚至通过课文这扇窗发现更广阔的天地。

比如在讲《孔雀东南飞》这篇课文时,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这个悲剧的成因时,除了让学生通过人物对话来分析、总结悲剧的发生是由于封建礼教的破坏之外,我还让学生进行如下思考:在焦、刘两个家庭中,人物层次是一样的,焦家人物分别是焦母、焦仲卿、焦妹;刘家人物分别是刘母、刘兄、刘兰芝。

两个家庭的人物中的第一位都分别是处于长辈地位,即第一层次,第一层次的男主人均已谢世。

第二位和第三位处于第二层次,第二位又分别是男子,第三位又同是女子。

经过对比,放下焦家妹妹不说,那么问题就出来了,两个家庭内的人物关系是如此惊人的相似,如果仅按封建礼教的等级关系排列,焦家焦母说了算数,刘家应该刘母说了算数,刘兰芝初回娘家的时候,刘母体谅女儿的处境,连续谢绝了媒人的两次提亲,是为刘兰芝考虑。

那么后来刘兄的浅薄粗暴甚至是非常冷酷非常势利的干预为什么会如此轻而易举的成功,连刘母都没有提出一点相反的意见,反倒去告诫刘兰芝“莫令事不举”呢?刘母在刘兰芝面前可以行使长辈的权力,难道就不能在刘兄面前行使长辈的权力吗?假设刘母仍然为女儿的处境担忧,她是完全可以制止这场悲剧的发生的,然而她没有。

如果此时的刘母换位成焦母,刘兰芝绝对不会如此轻易再嫁,焦、刘悲剧可能会改写成喜剧,这是一次换位。

仍以这两个家庭为例,在焦家中,焦母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面对焦仲卿的反抗,她可以大加训斥,在此,我们可以再进行一次换位,或者是两次换位。

换位思考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换位思考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换位思考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作者:王娟来源:《知识窗·教师版》2010年第12期“换位思考法”是教育人们在交往中应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这样就能化解矛盾,产生和谐。

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要转变角色,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为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的学习方法,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从而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因此,笔者试着把“换位思考”这种思维方式引入语文阅读教学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因为它可以把学生领进一个远比文章内涵本身更丰富、更广阔的新天地。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学生由于生活阅历所限,对许多课文的内容存在明显的心理差距,对课文涉及的背景环境也缺乏了解,这就给他们准确理解文章主旨造成了重重障碍。

所以,教师首先应为学生创设故事发生的背景情境,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为其换位,即为现实角色进入文章角色提供有利的心理条件准备。

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文《斑羚飞渡》,学生没见过斑羚,也不知道“伤心崖”有多危险。

许多学生在自学课文后觉得很难理解,针对这个情况,笔者采取了两种方法为学生理解主旨提供帮助:(1)搜集各个年龄段的斑羚图片制作课件。

斑羚们有嬉戏的、吃草的、迁移的,使学生对原本一无所知的斑羚有了初步的认识。

(2)将“斑羚飞渡”场景做成Flash。

在光辉的彩虹下,深不可测的“伤心崖”上,一只半大斑羚快速助跑后跃出悬崖,后面一只老斑羚随即也蹿跃出去,在空中进行了一次完美的、震撼人心的对接。

小斑羚成功到达对面山崖,老斑羚则无声无息地坠落崖底。

这个Flash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故事,也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的心灵。

观看图片和动画,再通过对课文的自主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他们与文章各个角色的“换位”奠定了基础。

二、换位思考,诱导思维语文阅读中的换位不能有任何限制,而应该是多角度、全方位的,包括读者与主要人物之间、读者与次要人物之间、读者与四周环境之间、读者与作者之间等各个角度的换位。

移情·体验·探究——换位思考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移情·体验·探究——换位思考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移情·体验·探究——换位思考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摘要:学生是阅读的主人,语文阅读教学尝试“换位”这种思维方式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它在感知、理解、探究课文时能促进学生沟通情感,想象创造,陶冶情操。

教师多角度、多层次地引导学生“换位”,真正达到移情体验,探究感悟。

关键词:换位情感体验探究感悟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

这一理念启示我们:阅读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人。

作为与学生、文本平等对话一方的教师,应充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去体悟作者的情感,唤醒自身沉睡的情感,从而获得情感上的滋养和灵魂上的熏陶。

“换位思考”,是指在处理问题时有意识地把自己的位置换到对方的位置来思考、体验的思维方式,语文阅读教学尝试运用“换位”这种学习方式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它的实质是教师用自己与文本对话中产生的思维火花,去点燃学生的思维火种的过程,是学生多层次、多角度思考体悟的过程。

我们根据学生生活阅历、思想认识、文化水平,来积极引导学生与作者、与文本换位,根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差异转变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阅读的主体。

这样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准确理解和对学习内容的准确把握,有助于学生体悟作者的情感,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一、感知课文,换位情感,阅读中融注激情英国作家王尔德曾说过:“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了另一半。

”这种“完成”暗含作者与读者的双向交互作用。

文学作品以文本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时,这种外在的形式所构建的虚拟空间本身,就召唤着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心理体验,去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再构建、再创造。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在特定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下的特定情感的表达。

因此,当学生接触作品时,教师就要抓住文本的情感个性,巧设导语,引带入境。

换位思考让阅读“活”起来

换位思考让阅读“活”起来

换位思考让阅读“活”起来作者:程亚晖来源:《甘肃教育》2011年第03期〔关键词〕阅读教学;换位思维;学习兴趣〔中图分类号〕 G633.33〔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02(A)—0045—01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转变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角色,做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的学习方法,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从而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就尝试运用了一些新的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习。

管理学中有一种思维方式叫做“换位思维”,笔者将这一思维方式运用到语文阅读教学中,收到了意料之外的良好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初中学生由于年龄尚小,生活阅历有限,对课文中许多内容的理解存在偏差,对课文所涉及的背景环境也缺乏了解,这就给学生准确理解文章主旨造成了重重障碍,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故事发生的背景情境,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为其换位,即由现实角色进入文章角色提供有利的心理准备。

笔者曾用此法教读人教版新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中的《斑羚飞渡》一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由于斑羚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南、华南等地的山地森林中,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见过,当然也不了解“伤心崖”有多危险。

学生在自学课文后普遍觉得文章较难理解。

针对这一情况,笔者采取了两种方法为学生理解主旨提供帮助。

一是总体介绍斑羚,包括别名、分布地、形态、生活习性等,并搜集各年龄段的斑羚图片,制作成PPT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

课件中的斑羚形态各异,有嬉戏的、有吃草的、有相互追逐的……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学生对斑羚有了初步的认识。

二是将“斑羚飞渡”的场景与Flash动画课件链接,为学生呈现课文场景。

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呈现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故事,更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的心灵。

二、换位思考,诱导思维语文阅读中的“换位”应该是多角度、全方位的,其中包括读者与主要人物之间、读者与次要人物之间、读者与周围环境之间、读者与作者之间等各个角度的换位,这样学生才能全方位探究文章的内涵,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甚至通过课文这扇窗户发现更广阔的天地。

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换位思考法

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换位思考法

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换位思考法换位思考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换位思考法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被广泛的应用于语文课堂中。

换位思考是一种思维方法,是一种角色改变发言的思维活动,是具有多元思维、创新思维、思维活动性强的思维方法。

它不仅可以增加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明白同学想法,掌握文本内容,而且将语文课堂营造位趣味化、多元化的氛围。

换位思考法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1.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小学生掌握文本内容很困难,当他们面临艰难的阅读时,尤其是短文,他们缺乏读者心理层面和情感层面的关联。

换位思考可以帮助他们拓展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2.强化学生作文能力:通过换位思考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多角度思考,更多地体会作者的文学作品。

掌握文本内容,分析文本文本的主题思想和意蕴,学生也可以扩展和拓展思维,培养和加强语文写作技巧,而且换位思考不仅能强化学生的作文能力,还能锻炼他们的文字的表达技能,建立文字的表达习惯,以此培养中小学生的文字表达习惯。

3.提高学习效率:通过换位思考,让学生角色互换,对文本字里行间及后文意蕴子和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换位思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有更多的理解文本内容,有更多的时间来做出分析评价和综合性思考,避免单纯记忆和重复。

学生水平有限,当他们遇到难懂的文字时,可以运用换位思考,从字面的角度理解文章的含义,增加文本的理解和掌握,尤其可以提高繁琐或难懂的文本的理解和掌握,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换位思考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激发有效地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强化作文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广泛的使用换位思考法,更好的。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会换位思考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会换位思考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会换位思考
段素艳
【期刊名称】《教育教学论坛》
【年(卷),期】2010(000)028
【摘要】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要转变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换位思考"这种思维方式引入语文阅读教学,可以把学生领进一个远比文章本身内涵更丰富、更广阔的新天地.
【总页数】2页(P192-193)
【作者】段素艳
【作者单位】河北省卢龙县燕河营镇花台中学,河北,卢龙,0664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换位思考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2.换位思考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3.换位思考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4.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换位思考
5.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换位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换位思考法”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换位思考法”通常被人们运用在人际交往中,教育人们在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时,应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那么,生活中便少了许多责骂、埋怨和勾心斗角。

七年级学生理解能力较弱是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普遍感受。

同时,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要转变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做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的学习方法,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从而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因此,我试着把“换位思考”这种思维方式引入语文阅读教学,并意外地发现这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因为它可以把学生领进一个远比文章本身内涵更丰富、更广阔的新天地。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生活阅历非常有限,对许多课文的内容存在明显的心理差距,对课文涉及的背景环境也缺乏了解。

这就为学生准确理解文章主旨造成了重重障碍。

所以,教师首先应为学生创设故事发生的背景情境,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为其换位,即由现实角色进入文章角色提供有利的心理条件准备。

如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文《斑羚飞渡》,学生没见过斑羚,也不知道“伤心崖”有多危险。

许多学生在自学课文后觉得很难懂,针对这些情况,我采取了两种方法为学生理解主旨提供帮助:
1、搜集各个年龄段的斑羚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斑羚们有嬉戏的、吃草的、迁移的……让学生对原本一无所知的斑羚有了初步的
认识。

2、将“斑羚飞渡”场景制成flash动画。

在光辉的彩虹下,深不可测的“伤心崖”上,一只半大斑羚快速助跑后跃出悬崖,后面一只老斑羚随即头一钩也蹿跃出去,在空中进行了一次完美的、震撼人心的对接。

小斑羚成功到达对面山崖上,老斑羚则无声无息地坠落崖底。

这个flash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故事,更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的心灵。

观看图片和动画,再结合对课文的自主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他们与文章各个角色的“换位”奠定了基础。

二、换位思考,诱导思维
语文阅读中的“换位”不能有任何限制,而应该是多角度,全方位的,包括读者与主要人物之间、读者与次要人物之间、读者与四周环境之间、读者与作者之间等等各个角度的换位。

这样学生才能全方位探究文章内涵,理解作者写作意图,甚至通过课文这扇窗户发现更广阔的天地。

教学《斑羚飞渡》时,在学生了解课文故事,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的前提下,我便向学生提问:“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是最让你感动的?并请谈谈原因。

”这就引领学生进入了“换位思考”的大门。

具体可以有下面三个维度的换位:
1、与主人公之间的换位。

主人公往往是文章主旨集中体现的地方,是作者思想感情倾注的对象。

所以首先要教会学生不仅要与主人公对话,更要与主人公进行换位。

在学生讲到“镰刀头羊神态庄
重地沿着悬崖巡视了一圈……悲哀地咩了数声”句时,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头羊,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心里会想些什么?”
2、与次要人物的换位。

次要人物在文章中也不是可有可无的,他们在文中是主人公的陪衬,同时也起着突出文章主旨的作用。

因此,与次要人物进行换位思考,也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以《斑羚飞渡》为例,有几类次要人物:(a)、与老斑羚的换位。

在学生提到“有几只中年公斑羚跟随着镰刀头羊,也自动从年轻斑羚那拨里走出来,进入老年斑羚的队伍”时,引导学生揣摩“如果你就是这几只壮年公斑中的一只,你会怎么想,是什么力量促使你做出这样的选择?” (b)、与小斑羚的换位。

学生提到“瞬间,只见半大斑羚轻巧地落在对面山峰上,兴奋地咩叫一声,钻到磐石后面不见了”句时,引导学生思考“此时,你就是那只被老斑羚用生命换来的小斑羚,你觉得该对老斑羚说点什么?” (c)、与猎人和狗的换位。

学生讲到“我看得目瞪口呆,所有的猎人都看得目瞪口呆,连狗也惊讶地张大嘴,伸出了长长的舌头”句时,便可引发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这时,你就是这些猎人中的一个,想想在这‘目瞪口呆’中应包含着怎样的复杂情感?如果你是一只猎狗,这时,你想对人类说点什么吗?”
3、与作者之间的换位。

文章就好象作者精心雕塑的艺术品,因此,处处体现着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只有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算是真正读懂了文章。

也只在
这个基础上,学生才能结合自己已有生活体验,以课文为楔子,发现更多的知识。

如学生提到文末“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句时,我便进一步追问:“如果你是作者,为什么要在头羊壮烈牺牲这催人泪下的场面中,设置这美丽的彩虹呢?而且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彩虹’在文中不只出现一次。

”通过让多个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学生终于理解了,这是将“美丽的彩虹”与残酷的现实对比,体现了头羊对美好自由的理想世界的向往。

美丽的牺牲下蕴含的是一个属于全人类共同的的问题。

在进行了全方位换位后,我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现在你想对动物或人类说点什么呢?”因为允许学生采取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来表达,课堂上一下子热闹起来了:三五成群现场编小品的,编舞蹈的,画画的,准备唱歌的……几分钟后再来一个成果展示,更是精彩纷呈,掌声不断。

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从课文中学到的远远超越了文本本身。

三、总结收益,巩固方法
临下课,我的一句“这节课让你学到了什么?”又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阅读时要设身处地地站在人物的角度思考;阅读时要能进入角色,才能理解人物的思想;要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中心……就阅读方法而言,不管学生怎么概括,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已经理解了换位思考的本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