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换位思考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谈“换位思考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谈“换位思考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摘要】摘要:本文探讨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换位思考法”的重要性和意义。
通过换位思考,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文章中详细介绍了如何运用换位思考法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包括提倡学生站在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等方法。
案例分析部分则以具体案例说明了换位思考法在教学实践中的效果。
结合现有研究,展望了未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更广泛地应用换位思考法的可能性,以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修养。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启发更多教师和学生重视换位思考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引言、换位思考法的重要性、换位思考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意义、如何运用换位思考法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案例分析、未来展望、结论1. 引言1.1 引言换位思考法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通过换位思考,可以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一个问题,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提升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语文阅读中,通过换位思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把握文章的情感和语言特点,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并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解决。
换位思考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的语感和文字表达能力等方面。
通过换位思考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自主学习的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未来展望中,我们可以看到,换位思考法将会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换位思考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方法,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正文2.1 换位思考法的重要性换位思考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尤为重要。
换位思考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人物角色和情感变化。
通过设身处地地思考,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把握故事情节和情感表达。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深度阅读的实践研究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深度阅读的实践研究发布时间:2022-09-04T18:10:29.004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8月3期作者:刘雅青[导读] 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
尤其是对于初中时期的学生来说,他们处在从初中的简单阅读到初中复杂阅读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从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发现,阅读教学一直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学生的阅读流于表面。
基于此,本文章对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刘雅青青海省西宁市第七中学【摘要】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
尤其是对于初中时期的学生来说,他们处在从初中的简单阅读到初中复杂阅读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从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发现,阅读教学一直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学生的阅读流于表面。
基于此,本文章对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指导策略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2)8-167-01深度阅读是以提升学识修养和理论思维、工作能力为目的的深层次阅读形式。
深度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体会作者在文字以外想要表达的意蕴。
在初中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有效地开展深度阅读,对新旧知识进行整合和处理,可以帮助学生跨越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知识框架,进而提升初中生的思维能力。
一、进行换位思考,尝试情境带入当前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正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即学生感觉大段的文字非常乏味,难以静下心来阅读,所产生的阅读感悟更是比较少的。
之所以会出现这一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初中学生的年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阅历比较少,难以准确理解作者在文中融入的情感。
因此,教师可以尝试改变阅读组织方法,通过情境带入的方式引导学生换位思考。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张培森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张培森摘要: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阅读是语文的重要组成,教师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阅读提升学生听写说的多方面能力,在阅读中通过多角度的思辨,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让阅读变得知识性和趣味性相互结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进行思维探究,在思辨和辩证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思维;教学培养引言: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不断积累的过程,通过阅读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不断发展,积累文化素养,提升思维发展,在对于小学生的阅读培养中,教师应当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针对性的阅读培养,在自主探究中进行思维的拓展,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学习素质。
一、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阅读教学培养中,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教学之中,教师在课堂中推行情景教学的模式,让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之中,教师可以利用技术媒体,让学生将阅读文本演出来,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将抽象的平面的文字,通过表演得到立体直观的感受,在情景教学中,学生在表演中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文本内容中的内涵[1],例如在《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学习中,教师根据学生活泼好动,表演欲强烈的心理特点,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表演设计,让学生能够更直观的感受到文本的思想情感的表达,同时在表演结束之后,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表演将文本阅读对照学习,能够深刻的领会到作者的人文思想,通过教学创新,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教师也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五粒豌豆最终的结局和命运都给予了什么启示?让学生在思考想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鼓励个性化阅读,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的发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实现群文阅读的模式,以一个思想主题对多个文本进行对比学习,在阅读文本中,往往一个主题会有不同方向,不同文体的思想表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学习,再将一个主题的多角度表达进行思辨,培养学生能够跳出文本以自己的认知进行的总结和归纳,教师也可以将阅读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课外的个性化阅读培养,在课堂中进行交流分享,对于文本的关键内容进行组织和提炼,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层次性和渐进性,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能够以创新语言进行内容信息的提炼,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创意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创意方法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最直接方式,也是培养学生领会文章思想、感悟文中语言的有效途径,其具有人文性、基础性和工具性三个主要特征。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创意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创意方法1、利用课本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好语文,培养自学能力的前提。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表明了兴趣对学习的意义。
有了兴趣,才谈得上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经常在学习课文之后用朗读比赛、背诵比赛、表演小故事、语文课独特的想象及课外活动等引起学生的兴趣,给学生指引一个快乐、多彩的语文世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从而使学生不由自主地爱阅读,享课外阅读。
2、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步骤多读,层层深入领悟是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步骤。
读书虽有不同的方法,但总离不开――初读:了解大意,质疑问难;细读:理清段落层次,找出重点词句,理解含义;精读:品析好词好句,摘抄、熟读成诵,运用到写作上,进行吸收性的自学。
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切实读懂文章,掌握阅读学习的步骤。
学生掌握了这些基本方法和步骤,自学能力自然而然地就会迅速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一篇课文的讲读,就是一个反复分析和综合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要引导小学生逐步掌握学习步骤。
3、设计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古语有云:“学起于思,想源于疑。
”教育心理学家向我们揭示:“学的思维过程是从问题开始的。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设置问题,形成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从而引起学生认识兴趣和认识上的矛盾,形成探究的愿望,造成一种心理紧张,是激发学生自主、积极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思考,进行阅读实践的有效方法,可以说,有效的提问是学生主体性阅读教学下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的外显标志。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后习题,结合本班实际,设计教学问题,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促使他们的阅读能力提高。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方法与技巧总结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方法与技巧总结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方法与技巧总结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写总结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不如我们来制定一份总结吧。
总结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方法与技巧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方法与技巧总结1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瞻前顾后所谓“瞻前顾后”具体是指联系文章前后文的句子明确词义,在具体语境中揣摩词义的变化,用自己最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
其实解释词语的方法有很多,找近、反义词;抓住关键词解释等,在基础部分复习时大家一定会注意的。
二、弄清文章的结构从结构形式入手比较容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就是说,把结构层次弄清了,也就比较容易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从这一点来讲,弄清结构是记叙文阅读的基础。
弄清记叙文的结构,可从下面几方面进行。
(l)找出文章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形式有:以时空转移为线索,以一人、一事、一物为线索。
阅读文章要设法找出文章的线索,就能沿着它弄清段落层次结构。
(2)明确文章的顺序。
记叙的顺序,要求我们掌握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顺序方法。
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
如《皇帝的新装》。
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
插叙:如《羚羊木雕》阅读时,注意倒叙、插叙的起止点,对找出记叙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结构将有所帮助。
(3)理清文章的层次。
理清文章的层次是弄清文章结构的重要一环。
(4)把握文章的详略。
文章在选择和使用材料时要有主有次,有详有略。
语文阅读理解频频出错?解题思路不对!4个技巧让孩子下笔如神三、概括段意(内容)的方法1、组合法:将每一段(层)的意思叠加起来,就是这一段的意思。
用谁干什么的语句来表达。
2、摘抄法:找到这一段的中心句,一般是总起句或者总结句来概括段意。
3、拓展法:文章中心句可以帮助你进行概括段意,找到每一段的中心词和文章的中心词挂钩,用拓展法来概括即可。
语文教学要常用换位思考
喻。
姆 林斯基说 : 这个 老人 的善 良和对 “ 儿童的理解影响 了我终 身。 ”杂货店
老板没有用成人 的逻辑去分析孩子的 行为,而是从孩子 的角度,用宽容维 护 了一 个儿 童的尊 严 。在 教育 教学 中 ,教 师要处 在学 生 的位 置思考 问 题 ,体 验他们 的感 受 ,这 就是 “ 换 位” 。换位思考 的实质是设 身处地为 他人着想。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 心理体验过程。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 自己的内心世界 ,如情感体验 、思维
题 ,确 立 教学 目标 后 ,学生 分组 对
《 渔父》 一课 提出问题 ,据此锁定 教 学难点是理解渔父形 象的深层涵义 。 上课 时针对这个问题探讨 ,学生的积
极性很高 .提高了学 习效率 ,学生也
感觉到了探究的乐趣。
立场上体验和思考 问题 . 而与对方 从
更好地沟通交流 。
求 ,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来提高语文
教学 的有效性。
一 .
标。如 《 主义》 一课 , 拿来 学生提 出 什么是 “ 拿来 主义”以及本文 比喻论
证的涵 义, 加之学生并不了解 当时的
换位思考确立教学目标
写作背景 , 以本文针对什 么现象提 所
出的观点以及先破后立的论证方法都
是学生的盲点。这些问题在教学 目标 中能体现出来并得到解决。
着理解字义。针对这个 问题 ,我专 门 找 了一些典型的词,和学生 一起看 了
词 义的演变过程 , 生明白了字义 的 学
文课程标准》 明确指出: 语 “ 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 成 识体 系。如说明类的文章要 抓说明顺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常用解题技巧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常用解题技巧小学语文阅读常用解题技巧1.明主旨文学作品往往通过故事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一本质方面,这就是主题。
议论文总有一个中心论题,作者阐明自己的观点并对此观点加以论证,科普文章常指出某一个课题,通过实例或实验给以科学的分析解释,即使是新闻报道,也以某一事件作为报道的主要内容,将该事件的时间、地点、原因、过程及结果等几方面交代清楚,从而引起读者的普遍关心。
因此,迅速把握文章的主题、中心、大意很关键。
2.抓要点阅读理解短文的信息较为密集,考试时并不要求每句都透彻理解并瞬间强记所有信息,在领会短文大意之后,可根据试题迅速抓住有关段落或句子核查与分析,然后作出合理判断。
3.理顺序事件的前后因果关系、地点的大小、方向方位、物品的贵重好坏、课程的内容时间、人物的思想品质等,必须根据试题要求进行重点的比较和整理,然后作出判断。
4.破疑点快速阅读中,必定会产生许多疑点,如对某些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确切、人物事件的关系不清楚、作者的观点态度不明朗等等,有时读完一篇较难的短文,甚至有”如入云里雾中”的感觉。
如何突破疑点从而改善阅读的心态呢?第一,借助试题破疑点;第二,比较用语的异同破疑点。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技巧1.上下联系将问题放在上下文中思考。
此方法适用于理解词义;理解含义深刻句子;找近义词、反义词等。
2.换位思考就是让我们与作者进行角色互换,站在作者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并做出回答。
此方法适用于问答以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3.联系生活即从文本中跳出来,把思维的范围再扩大,想想与此有联系的东西:如学过的课文、知识的积累、生活经验是否可帮助自己解题。
此方法特别适用于谈自自己的感想、体会或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类题目。
4.立足中心这是解答阅读题最不能忽视的一种方法。
从文章中心出发来思考每一个问题,答案就有了落脚点。
五、合理控制答题时间,先易后难解题时不要边看阅读理解的问题边从阅读理解的文中查找答案,因为用这种方法难以提高阅读理解的效果,尤其是对于深层理解阅读理解的文章。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通用5篇)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通用5篇)1.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第1篇第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明确阅读教学目标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片面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对知识进行强化巩固,忽视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及以知识为载体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
所以说,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我们应该改变以往教学光讲授的模式,让学生多阅读,并告诉学生明确的阅读学习目标。
这一点,我开头已经讲过,新的课程标准上面也有明确的要求。
我们应该和学生共同围绕每节阅读课的学习目标,帮助并指导他们完成。
最终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完善自己,从阅读中受益。
语文阅读教学不一定都能把学生培养成语言学家、文学家,但要以高品位的文学作品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语文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人的情感参与,所以应该专注于人的世界、人的内心感受,倡导对人的尊重,对人的个性的尊重,把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独特个性当作优先追求的目标,它必须使学生能敞开自己的心灵,使自己成为灵性、有鲜明个性的人,为学生一生的成长铺垫好坚实的基础。
第二、注重示范引领,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
所以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通常来讲,阅读有范读、领读、讲读、朗读、默读、背诵等。
范读是给学生阅读做示范,激发学生的摹仿兴趣。
比如我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夜晚的实验》这一课时,我先有声有色的范读,对于描写蝙蝠飞行特点的语句,蝙蝠飞行技巧的语句,我在阅读时有意识地重读。
当读到最后“斯帕拉捷堵住蝙蝠的耳朵……很快就跌落到地上”这一部分时,我故意降低语调、声音低沉,让学生去感知蝙蝠的耳朵对于飞行是否有作用?通过这样的示范引领式的范读,能够让学生品出课文不同的意味,领悟到课文的深刻内涵。
另外,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背诵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读写能力和发展记忆力。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文章的长短可以采用整体背诵(如诗歌、短文)和分步背诵(长的课文),调动学生背书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之10大找规律方法总结
小学语文之10大找规律方法总结
以下总结了小学语文研究中的10种找规律方法,希望对学生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1. 比较法:通过比较相似的文字、句子或段落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寻找规律。
2. 对照法:将同一篇文章或相似的文章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找到规律。
3. 逆向思维:审题时先找到规律,然后根据规律来解答问题。
4. 分类法:将文章中的内容进行分类,找到各类内容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进而找到规律。
5. 拓展法:通过查找相关的资料、知识,将现有的规律进行扩展和延伸,提高对规律性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6. 换位思考法:将自己换位思考,从不同的角度、立场来分析
和理解文章中的规律。
7. 归纳法:通过总结和归纳已知的规律,找到其中的共性,进
一步推断出新的规律。
8. 反证法:通过假设相反的情况,排除其中的矛盾和错误,找
到正确的规律。
9. 举例法:通过举例子来说明规律,帮助理解和记忆。
10. 实践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加深对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能力。
以上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10种找规律方法的总结。
希望学生
们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并不断实践和探索,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小学语文大单元整体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语文大单元整体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摘要:在以往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往往将重点放在单篇阅读上,很少为学生开展单元学习活动锻炼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阅读能力,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学习压力,并且学生也没有掌握更多的语文学习技巧以及方法,影响学生高效率学习。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利用语文大单元教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体系,全面的激活学生学习思维,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有不一样的体验,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整合阅读;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根据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内涵以及标准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开发,让学生能够将自身的阅读思维由单篇阅读转变为多篇阅读,高效率地完成教师布置得单元学习任务,使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完成单元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一、以换位思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在为学生开展单元教学模式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换位思考的角度来进行有效的学习,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保证学生学习动力提高,还有助于让学生以作者思维为主来进行高效率的学习,使单元教学效果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保障。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总结以及反思,及时地发现自身在单元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具备较强的动力找到问题的最终答案,使学生语文素养能够得以充分的强化,满足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要求[1]。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讲解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教师可以以父母之爱为主,让学生进入到单元中进行有效的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大声朗读课文,之后再站在父母的角度来体会文章中所描写的父爱以及母爱等等,之后再让学生联系实际进一步的把握作者的写作情感,使每个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有直观性的感受。
之后教师让学生分析这些文章在描写父爱、母爱时的差异以及相同点等等,让学生深刻地理解这部分的重点知识,使学生阅读能力能够有所锻炼。
二、利用思维导图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由于单元阅读包含内容具有复杂性的特征,为了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在班级教学中教师要开展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有序地引领学生系统开展全文阅读的学习,从而强化学生当前的思维能力[2]。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议论文阅读理解: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①我有一位在医院当院长的朋友,最近去趟银行办事,饱受排队之苦还不算,因银行等候大厅座位不够,干站了近半小时,心情非常压抑。
回来后,他马上增加医院的收费窗口,在病人候诊的地方增加座位,大家纷纷为此举点赞叫好。
②我的这位院长朋友之所以会这样做,我认为是换位思考后的结果。
他受银行办事的遭遇启发,想到患者就诊排队等候之苦,于是马上改善服务条件,为广大患者做了一件大实事。
看来,生活中学会换位思考,是十分必要的。
③其实,换位思考是一种美德。
大凡经常换位思考、时时处处替人着想的人,都是心胸开阔、与人为善的人,这种人往往人缘很好,德高望重。
在一次饭局上,一位老友谈起了他的父亲,谈到二十多年前的旧事。
那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重点大学,这在当时当地是一件非常轰动的事情,按风俗要大摆酒席庆祝一番,然而他父亲却不同意摆酒,他母亲及众多亲朋多次相劝,他父亲却坚决不松口。
他父亲的理由是,同屋的两位考生这次高考都考得不好,全家人都处在伤痛之中,如再大摆酒席的话,势必会刺激邻家使他们更加不好受。
他当时很不理解父亲的决定,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感受到父亲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的品德,终于明白了父亲为何在村里有那么高的威望。
④换位思考也是一种智慧。
生活在这个社会上,我们经常遇到要说服他人的时候,怎样才能使对方接受我们的观点呢?这不仅需要艺术,更需要智慧,而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往往能收到奇妙的效果。
大家颇为熟悉的《触龙说赵太后》便是经典之作。
战国时期,秦国趁赵国政权交替之机,大举攻赵,并占领赵国三座城市。
赵国不得不向齐国求援,而齐国一定要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才肯出兵。
赵太后溺爱长安君却执意不肯,并扬言对进谏者格杀勿论。
面对国家危急的形势,左师臣触龙冒着生命危险,在与赵太后谈家常事缓和她的情绪后,以派长安君做人质是“让他为国家立功,增加长安君的威望”为理由,终于让赵太后下决心送长安君当人质,从而解救了国家,留下了美谈。
触龙之所以能说服赵太后,就是运用换位思考,站在赵太后和长安君的立场上陈利弊,使赵太后明白了“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让她的爱子出质于齐而换取救兵。
在阅读中想象,在想象中阅读——浅谈基于想象力培养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教育 >>134在阅读中想象,在想象中阅读——浅谈基于想象力培养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郭正荣贵阳市南明区华麟学校摘要:阅读教学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是指导学生拉近其与文本之间的时空以及心灵方面的距离,形成与作者的共鸣。
这就需要教师要重视引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把握好文章思路,展开合理的想象,不断排除阅读障碍,促使学生逐渐深入到文章的内核中,对文章的内涵进行准确的理解,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想象力,促进学生综合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想象力;培养“想象”是一个人在脑海中对于已经存储完成的表象开展客观加工以及改造,继而形成新形象的一种过程。
想象是进行各种发现行为、创造活动的根源,就语文教学来说,创建一个自由且融洽的学习环境,留出适当的想象空间,能够有效促成学生的灵活思维,并帮助他们获得想象的“翅膀”,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任务。
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教师的讲解依然是主体,想象力培养的环节并没有纳入到教学体系当中,作为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必须要重视想象的作用,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渗透到阅读的各个环节,以期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
一、丰富想象空间,激活学生的想象动机如果一个人只是单纯的为了读数而读数,那么在他的脑海中,文字就是一潭死水,并不会发挥什么深刻的作用,甚至会出现人云亦云的现象。
基于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开展丰富的现象,促使学生逐渐感受到文字中所存在的各种相对多元化的内容,继而促使其发展成生活化的内容,在避免学习枯燥乏味的同时,将学生的想象空间充分的拓展开来。
例如,在教授《乡愁》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发现,它主要表达出来的是一种对于祖国统一的渴望,同时将乡愁用有限的字数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出来。
对于教师来说,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需要带领着学生深入的了解文章所蕴含的中心思想,深刻的去体会作者那种浓厚的爱国之情,继而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民族认同感。
浅谈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改 变 传 统 的一 个 重 要 面 足 实 现 学 生 学 爿 语
我 们 不 仅 需 要 改 变 教 育 观 念 和 教 学 力 .也 需 要 改 变 课 堂 的 罔 ,充 分 调 动 学 生 的 主 体 能 动 性 ,使 他 们 敢 说 、敢 想 ,在 阅 法 话 语 系 统 新 课 改 积 极 倡 导 自主 、合 作 、探 究 的 学 习 式 , 读 巾融 人 自 己 的情 感 、经 验 、意 志 、观 点 ,形 成 自己 的 主 力 实 行 开 放 式 阅 渎 的课 堂 .必 须 建 立 在 平 等 的 基 础 上 , 课 堂 对 的 视 野 教 师 应 成 为 学 生 义 奉 之 的 融 介 的 催 化 剂 角 色 。 话 才 能 足 以石 击 石 的 火 化 进 射 ; 以心 连 心 的 心 潮 相 逐 ; 以 思 阅读 教 学 巾要 注 意 兴 奋 点 的 创设 ,寻 找 学 生 感 兴 趣 的 点 ,要 促 思 的 智 力 引 爆 :以 情 生 情 的 激 情 奔 涌 ,对 话 才 能 真 正 成 为 善 于 引 导 学 生 以 自己 的 生 活 感 受 展 开 想 象 ,鼓 励 学 生 发 现 问 “ 亮 智 慧火 炬 ” 的过 程 。 点
学科研 究
xuEK m
浅谈教 师在语 文阅读 教学 中的角色定位
文/ 英 陈
识 世 界 、发 展 , 卅维 、获 得 审 关 体 验 的 重 要 途
新 《 义 课 程标 ? 指 出 : “ 读 足 收 集 处押 信 息 、认 生 出发 .设 计 必 须 仃 利 于学 生 主 体性 的 发 展 语 侍》 阅 三 、 阅 读教 学 中教 师 角 色 的把 握 阅 渎教学应 1 师要 充 当伴 奏 者 的 角 色 在 “ 话 式 ” 阅 渎 教 学 巾 , 教 对
“双视角”审视表达,综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双视角”审视表达,综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作者:钟惟仁来源:《江西教育B》2024年第02期所谓“双视角”,指的是读者视角与作者视角,即语言发出者视角与语言感受者视角。
语言文字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在社会交往中,交际要靠信息交换来实现。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旨在让学生精准表达交际信息,以实现成功交际。
一、“双视角”审视教学,转变教学思维长期以来,人们从“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阅读方法中受到启发,认为“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
但值得注意的是,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读不能等同于表达或替代表达。
当前,部分语文课以读代教、以读代讲的现象较为普遍,不少教师认为“学生读熟了就弄懂了”“学生读熟了就没问题了”。
虽然语文课程提倡“多读多悟”,但不少教师仍只愿把“读”摆在重要位置,在“悟”上不愿多花时间,因为“悟”往往是悄无声息的,是无法显性呈现的。
然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悟”是必不可少的,是不能缺席的。
“鹦鹉学舌式”的写作教学,使学生很乐意在抄写、仿写、背诵层面找出路。
这些纯粹的技法式写作教学很受师生欢迎。
其原因有二:一是它具有可操作性,即使生搬硬套,也可以看到直观效果;二是它具有简便性,简单易学,一学能用。
但长此以往,学生学起来乏味,教师教起来枯燥。
语言文字作为交际工具,文字与言语只是浅层外壳,其核心是表情达意,而“如何引导学生准确地表情达意”在技法式写作教学中恰恰容易被忽视。
写作是“因情生文”还是“造文作情”?答案是毋庸置疑的。
部分教师之所以鼓励学生进行“依葫芦画瓢式”的仿写、誊抄,是因为其教学思路还停留在满足应试需要上,没有真正关注写作的交际需求,没有关注到阅读与写作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关系。
阅读时,学生处于读者视角;写作时,学生处于作者视角。
而“双视角”审视教学,即引导学生换位思考:阅读时,从读者视角与作者视角关注文本;写作时,从作者视角提炼表达要点,从读者视角丰富补充,以突破阅读与写作教学的难点和困境。
角色转换:如何有效作答文学类文本阅读题——以《一种美味》阅读教学为例
语文教学通讯 Bulletin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June,2018 Vol.998 No.6
◆特别推荐
角色转换:如何有效作答文学类文本阅读题
— ——以《一种美味》阅读教学为例
石聿就 (宁波荣安实验中学,浙江宁波 315012)
一、作者角色意识:悟主题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指出,教 师应让学生“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 髓,”“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或限制学生的阅读与思 考。”[1](PP.11-13 )这为教师的阅读教学提供了纲领性的 指导。如果学生忽略了文本,或对文本似懂非懂,那 么,所谓的答题技巧都是枉然,学生只能稀里糊涂地 作答,答题自然就会“断章取义”。所以说,“读懂”是 有效作答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在“读懂”上下 苦工夫。 对于如何“读懂”作品,笔者在教学中采用的是 孟子提出的“以意逆志”的方法。所谓“以意逆志”,就 是读者以“己意”去感受、接纳、考证、探究、推测作者 作品之“志”。“以意逆志”的欣赏方法,把欣赏过程看
摘 要:改善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需转换理念,创新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大胆尝试让学生转 换角色,融入作者意识、出题者意识、阅卷者意识,从而提高答题的有效性。以《一种美味》阅读教学实践为 例,对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方法和理念进行探讨。
关键词:文学类文本阅读题 有效作答 角色转换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8)06-0001-03 DOI:10.13525/ki.bclt.201806001 作者简介:石聿就(1980—),湖北阳新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浙江省宁波荣安实验中学语文教 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
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换位思考法
在进行 了全方位换位后 ,我让学
生进一步思考 : “ 现在你想对动物或 人类说点 什么 呢? ”因为允许 学生采 取 自己最擅长 的方式来表达 ,课堂上 下子热 闹起来 了:三五成群现场编 小品的,编舞蹈的 ,画画的 ,准备唱
一
讨: “ 此时此刻 ,如果你是头羊 ,是
一
随即头一钩也蹿跃 出去,在空 中进行 了一次完美的 、 震撼人心 的对接 。小
验 ,以课 文 为楔子 ,发 现更 多 的知
识。
主人公往往是文章主 旨集中体现 的地 方 ,是作 者思 想感 情倾 注 的对 象。所 以首先要教会学生不仅要与主 人公对话 , 要与 主人 公进行换 位。 更 在学生讲 到 “ 镰刀头羊神态庄重地沿
着悬崖巡视 了一罔 ……悲哀地咩了数 声” 句时 ,可 以引导 学 生进 一步 探
“ 换位”奠定 了基础 。
二. 多角度换位 ,加深文本理解
“ 间 ,只见半 大斑 羚轻巧地 落在对 瞬 面山峰上,兴奋地咩叫一声 ,钻到磐
石后 面不 见 了”句 时 ,引导 学生 思 考: “ 此时 ,你就是那只被老斑羚用
.
创设情境 。奠定换位基础
语文阅读中的 “ 换位”不能有 任 何 限 制 ,而应该 是多 角度 ,全 方位 的,包括读者与主要人物之 间 、 者 读 与次要人物之间 、 者与 四周环境之 读 间、读者与作者之问等等各个角度 的
帮助学生 了解文章 内容 ,为其换 位 , 即 由现实角色进入 文章角色提供有利 的心理条件 准备 。
如教 学 人教 版七 年级 下 册课 文
想想在这 ‘ 目瞪 口呆 ’中应包 含着 怎 样 的复杂情感 ?如果你是一 只猎狗 , 这时 ,你想对人类说点什么吗? ” ()与作者之间的换位 3 文章就好象作者精心雕塑 的艺术
一年级语文阅读方法
一年级语文阅读方法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手段,既可以为学生补充课外知识,也可以有效提高其语文成绩,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方法,供大家参考。
1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方法1、循序渐进,有层次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课,应该努力让学生自主读书,但自主不等于放任,阅读与训练是相辅相承的,学生的字词语言思维等阅读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长期的训练。
不同的年龄段,学生的阅读水平是有差异的,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也是有层次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规定。
我们应该从各年段发展的连续性上整体把握,不要只盯着本年级的目标。
如低年级学生阅读课文,可以按“读准——读通——读懂”这样几个层次进行。
中高年级也可以按照“读通——读懂——品读”这样几个层次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这里强调“品读”,按照年级的不同有一定的培养欣赏、评价能力,这样逐步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
2、多元辐射,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应该努力提倡学生创造性阅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语言和创造性思维。
广义地说,读、述、唱、画、演、问、比、思都是阅读的形式。
把他们有机结合,从而形成读述结合(把学生自读课文与指导复述结合起来,即把朗读、默读、速读与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相结合。
读唱结合:把指导阅读理解和音乐演唱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音乐氛围中加深对课文的领悟,提高朗读能力。
读画结合:把读与美术绘画结合起来,在读中或学生自画,或师生共画,或展现现成图画。
读演结合:把阅读和表演相结合,在学生阅读中,或教师独演,或学生自演,或师生共演。
读问结合:把阅读和质疑问难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中学会问,在疑中加强读。
读思结合:把阅读和思考、联想、讨论结合起来,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及生活阅历加深认识,于思接千载、钩前联后中拓宽视野,在师生共议、争鸣辩驳中交流心得。
读比结合把阅读和比较相结合,在阅读中或换词比较,或缩写后与原段相比较,或数篇课文相比较;或比较课文内容的相似点,或比较课文艺术手段的不同点。
中年级阅读教学中培育语文思维的有效策略
质 . 文 学 科 思 维 培 育 的 目 的 、 务 语 任
和 原 则 等 . 书 可 以看 做 思 维 学 和 语 此 文 教 育 学 交 叉 研 究 的探 索 之 作 另
外 ,9 6 出版 的 彭 华 生 的 《 文 教 19 年 语 学 思 维 论 》 从 思 维 学 的角 度 总 结 了 也 语 文 教 学 的 经 验 。 到 目前 为 止 . 国 我 语 文 教 学 中 有 关 思 维 培 育 的 研 究 已
认 识 到 语 文 教 学 中 思 维 训 练 的 重 要
在 着 一 个 转 折期 . 个 转 折 期 也 就 是 这
小 学 生 思 维 发 展 的 “ 键 年 龄 ” 一 般 关 认 为 .这 个 关 键 年 龄 出 现 在 四 年 级
文 . 多 的 是 以话 语 的 训 练 组 合 为 主 更 的言 语 作 品 . 视 语 文 学 习 中的 言 语 重
与 吸收 的思 维 活 动 中 . 助 于 形 象 对 借
语 文 对 象 展 开 的 概 括 的 和 间 接 的 认 识 过程 。根 据 这 一 界 定 . 者 认 为 所 笔
的 思 维 方 法 但 语 文学 科 的 主体 内容
并 不 是 语 文知 识 . 言 知识 的学 习 只 语 是 为 了 更 好 地 掌 握 语 实 践 的 规 律
环 境 . 调 学 生 对 口语 交 际 方 面 思 维 强 的 训 练 等 特 别 是 中年 级 的 语 文 教 材. 以人 教 版 为 例 . 三 年 级 上 册 开 从
(0 l 岁 ) 1一 1 。第 三 。 童 辩 证 思 维 发 儿
展 水 平 随 年 龄增 长 而提 高 . 四年 级 是
盾 冲 突 之处 。伟 大是 源 于 思考 . 穿 而 衣 偏 偏 要 花 费时 间 。 学 生 首 先知 道 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换位思考法”
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弱是初中教师的普遍感受。
同时,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要转变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做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的学习方法,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从而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因此,我试着把“换位思考”这种思维方式引入语文阅读教学,并意外地发现这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因为它可以把学生领进一个远比文章本身内涵更丰富、更广阔的新天地。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生活阅历非常有限,对许多课文的内容存在明显的心理差距,对课文涉及的背景环境也缺乏了解。
这就为学生准确理解文章主旨造成了重重障碍。
所以,教师首先应为学生创设故事发生的背景情境,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为其换位,即由现实角色进入文章角色提供有利的心理条件准备。
二、换位思考,诱导思维
语文阅读中的“换位”不能有任何限制,而应该是多角度,全方位的,包括读者与主要人物之间、读者与次要人物之间、读者与四周环境之间、读者与作者之间等等各个角度的换位。
这样学生才能全方位探究。
教学《斑羚飞渡》时,在学生了解课文故事,探究文章内涵,理解作者写作意图,甚至通过课文这扇窗户发现更广阔的天地,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的前提下,我便向学生提问:“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是最让你感动的?并请谈谈原因。
”这就引领学生进入了“换位思考”的大门。
具体可以有下面三个维度的换位:
(1)与主人公之间的换位。
主人公往往是文章主旨集中体现的地方,是作者思想感情倾注的对象。
所以首先要教会学生不仅要与主人公对话,更要与主人公进行换位。
在学生讲到“镰刀头羊神态庄重地沿着悬崖巡视了一圈……悲哀地咩了数声”句时,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头羊,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心里会想些什么?”
(2)与次要人物的换位。
次要人物在文章中也不是可有可无的,他们在文中是主人公的陪衬,同时也起着突出文章主旨的作用。
因此,与次要人物进行换位思考,也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同样以《斑羚飞渡》为例,有几类次要人物:(a)与老斑羚的换位。
在学生提到“有几只中年公斑羚跟随着镰刀头羊,也自动从年轻斑羚那拨里走出来,进入老年斑羚的队伍”时,引导学生揣摩“如果你就是这几只壮年公斑中的一只,你会怎么想,是什么力量促使你做出这样的选择?”(b)与小斑羚的换位。
学生提到“瞬间,只见半大斑羚轻巧地落在对面山峰上,兴奋地咩叫一声,钻到磐石后面不见了”句时,引导学生思考“此时,你就是那只被老斑羚用生命换来的小斑羚,你觉得该对老斑羚说点什么?” (c)与猎人和狗的换位。
学生讲到“我看得目瞪口
呆,所有的猎人都看得目瞪口呆,连狗也惊讶地张大嘴,伸出了长长的舌头”句时,便可引发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这时,你就是这些猎人中的一个,想想在这‘目瞪口呆’中应包含着怎样的复杂情感?如果你是一只猎狗,这时,你想对人类说点什么吗?”
(3)与作者之间的换位。
文章就好好像作者精心雕塑的艺术品,因此,处处体现着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只有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算是真正读懂了文章。
也只在这个基础上,学生才能结合自己已有生活体验,以课文为楔子,发现更多的知识。
如学生提到文末“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句时,我便进一步追问:“如果你是作者,为什么要在头羊壮烈牺牲这摧人泪下的场面中,设置这美丽的彩虹呢?而且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彩虹’在文中不只出现一次。
”通过让多个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学生终于理解了,这是将“美丽的彩虹”与残酷的现实对比,体现了头羊对美好自由的理想世界的向往。
美丽的牺牲下蕴含的是一个属于全人类共同的问题。
在进行了全方位换位后,我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现在你想对动物或人类说点什么呢?”因为允许学生采取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来表达,课堂上一下子热闹起来了:三五成群现场编小品的,编舞蹈的,画画的,准备唱歌的……几分钟后再来一个成果展示,更是精彩纷呈,掌声不断。
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从课文中学到的远远超越了文本本身。
三、总结收益,巩固方法
临下课,我的一句“这节课让你学到了什么?”又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阅读时要设身处地地站在人物的角度思考;阅读时要能进入角色,才能理解人物的思想;要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中心……就阅读方法而言,不管学生怎么概括,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已经理解了换位思考的本质。
总之,思维能力是智力结构的核心,是智力活动的主导,是学习者掌握知识不可缺少的法宝。
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也应着眼于思维方法的指导。
换位思考是思维方式的一种具体形式,而通过换位思考训练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从语文学习角度说,运用换位思考这种思维方式进行再造想象,将极大地有利于学生领悟和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披文以为情”,“破文悟道”,从而准确解读作品所反映出来的社会思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