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民间信徒,俗家弟子,居士

合集下载

作为民间慈善组织的近代居士佛教

作为民间慈善组织的近代居士佛教

2008年11月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v.,2008第37卷第6期 J ou rnal of Sh anghaiNor m alUn i vers i ty(Ph ilosophy &S ocial Sci en ces E d i ti on )Vol .37,N o .6中图分类号:B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634(2008)06-0091-(09)作为民间慈善组织的近代居士佛教)))以民国上海佛教居士林为例唐忠毛(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上海200433)摘 要: 近代居士佛教组织不仅是居士们信仰生活的公共平台,而且还在慈善理念以及社会慈善实践中都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民间慈善组织的角色,并与其他民间慈善组织一起承担着官方救助之外的重要社会慈善救助功能。

通过对民国时期上海佛教居士林的组织形式、慈善功能、资金运作模式的分析,可以揭示近代居士佛教在社会慈善救助功能的重要作用和特征,并以此为当代民间的宗教组织及其社会慈善功能的发展、完善和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近代居士佛教;民间慈善组织;世界佛教居士林;上海佛教净业社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地关系发展过程中的佛教因素6(40571153);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

收稿日期:2008-07-29作者简介:唐忠毛(1969-),男,安徽舒城人,博士,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在站博士后,华东师范大学觉群佛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副编审,主要从事佛教研究。

近代以来,在佛教复兴思潮的影响下,中国各地居士佛教¹组织相继兴起,并逐渐突破了传统居士佛教的封闭性以及对僧团的依赖性。

大致而言,民国居士佛教组织从其类型上看,除了延续明清民间莲社结社形式的较为松散封闭的传统居士组织外,主要有两种新型形式:一是由新兴居士知识分子发起的以佛学研究和佛经刊印流通为目的的学会与研究会,如南京杨文会创立的佛学研究会及其弟子欧阳竞无创立的支那内学院;二是整合民间居士社团而组建的规模较大、组织独立、面向社会开放,具有佛教近代化与社会化特征的/佛教居士林0组织,如上海佛教居士林。

天津民间宗教现实活动调查与对策研究

天津民间宗教现实活动调查与对策研究

天津民间宗教现实活动调查与对策研究濮文起2013-1-14 13:51:19 来源:《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贵阳)2011年6期内容摘要:19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国策的强劲推行和由此带来的社会巨大变化,与全国各地的民间宗教一样,天津民间宗教也出现了复活的态势,特别是步入21世纪以后,更是呈现出日益兴盛的发展趋势。

为了掌握天津民间宗教现实活动的真实情况,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笔者运用宗教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对活跃在天津的民间宗教,展开了田野调查。

一年来,笔者走访了南开区、津南区、北辰区、西青区、东丽区、大港区、静海县、蓟县等地民间宗教活动比较盛行的七八个乡村城镇,调查了近百名男女老少信众,召开了十几次座谈会,并多次参加民间宗教举办的各种法会,现场观察了广大信众的信仰活动。

为了调查天津民间宗教与外埠民间宗教的渊源关系,笔者还前往河北省沧县、平乡县和山东省惠民县、章丘县,调查了那里的民间宗教活动。

此外,在调查过程中,笔者还采取社会学的“问卷”方法,向民间宗教信众发放了200份“问卷”。

与此同时,笔者又采用宗教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天津民间宗教历史进行了简略回溯。

在此基础上,笔者对天津民间宗教的历史与现状、天津民间宗教现实活动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就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当代天津宗教信仰领域中的民间宗教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天津民间宗教;现实活动;调查;对策;研究作者简介:濮文起(1951-),天津市人,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天津市公安警官学院宗教研究所名誉所长、特聘教授。

一、天津民间宗教的历史与现状明中叶以来,天津是民间宗教活动盛行地区之一,如明中叶出现的无为教、黄天道、东大乘教、西大乘教、弘阳教,清初问世的天地门教、在理教,清中叶产生的太上门教,以及清末的义和拳教,民国时期的一贯道、九宫道、道院与世界红卍字会等教派,都曾在天津广泛流传,对天津民众的精神生活发生过重要影响。

佛教与古代士大夫的生活

佛教与古代士大夫的生活

佛教与古代士大夫的生活2013-09-09 第09版:文化教育作者:马奔腾来源:学习时报字数:2315一提起佛教,许多人下意识里会出现“消极”“悲观厌世”等词语,这实在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因为佛教公开提倡和追求的是智慧、和合、忍让、慈悲。

佛教流传在中国的两千年里,对社会的各个层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与士大夫生活的关系,就非常值得关注和探讨。

佛教势力由三个层次构成:佛教僧团、居士群体、普通佛教信众。

而古代居士佛教的主体成员是士大夫。

中国本土文化重伦理道德建构而缺乏心性义理之学,佛教则填补了这个不足。

在我国占据主流的大乘佛教又消泯了在家与出家、入世与出世的界限,《维摩经》中拥有至高佛学修养的维摩诘就是一位在家的居士,而中国佛教造像中的菩萨像也均为世俗装束。

大乘佛教很符合士大夫的精神需求,它的般若学、心性论等观念逐渐获得士大夫们的喜爱,“佛教之东,适值吾国思想凋敝之后。

当此之时,学者见之,如饥者之得食,渴者之得饮”(王国维《论近年之学术界》)。

与下层佛教信众幻想借助他力、带有一定盲目性的功利性信仰不同,士大夫近佛、学佛更偏重于思想和智慧,更多一些文化使命感。

魏晋时期,“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晋书》),政治环境的严酷、儒家哲学的衰败,遂使名士学佛蔚为风气,如王导、谢安、郗超、王羲之、谢灵运等人,都与僧侣交游,或执弟子之礼。

特别在唐代南宗禅产生并壮大之后,禅宗顿悟成佛的低门槛,重智轻悲、任运自然的生活理想,愈加引发了士大夫们的兴趣。

中唐王维是士大夫信奉佛教的典型,其《叹白发》诗曰:“人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经历了丧妻、被安禄山叛军授予伪官等挫折之后,他依赖于佛教的慰藉,过着做官与坐禅两不误的生活。

至宋代,伴随着禅宗的繁盛,士大夫参禅已是普遍现象,他们逞辩才、斗机锋,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唐代以降,士大夫鲜有不受佛禅影响者。

以著名反佛斗士韩愈为例,他看到了佞佛行为给社会伦理、国家经济带来的危害,所以向唐宪宗上《论佛骨表》,建议将佛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

振中-文化体验能带给我们什么?——禅修体验感悟

振中-文化体验能带给我们什么?——禅修体验感悟

文化体验能带给我们什么?——禅修体验感悟文/振中振中,原名谢域培,1979年生,湖南湘潭人,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休闲学学者,“体验业”、“博览业”理论创始人,《体验业,改变未来》一书作者(中国发展出版社2013年1月,网址:亚马逊),《博览业,改变未来》即将出版(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现任深圳市体验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CEO,体验业研究策划馆馆长,世界体验组织主席,中华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专家,爱游观察网、旅游圈网专栏作者、特约评论员;正筹办国际、国家体验、博览行业系列组织、论坛、网站等机构。

微博:/tiyanye,邮箱:4I39695I@(请将大写字母I替换成数字1)。

渊源早在几年前,韩国等国就兴起佛教文化、僧侣生活体验,妙觉寺等很多寺院都提供这样的服务1。

笔者也在拙著《体验业,改变未来》一书中多次提到这一块的内容,例如在文化民俗类体验资源列表中列举了坐禅、忏悔、闭关,指出了其内容、开发价值及注意事项;另外在《国内外现有的部分体验服务提供商》中提到了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寺曾在2008年5月22日为陕西师范大学佛学院国学班的学员举办禅修体验活动2。

然而,类似的体验活动在中国很少。

今年7月,浙江天台山慈恩寺及杭州下院圣财寺推出的短期修行体验,由于采用了很好的电视、网络(网站、微博)等宣传方式,立即火爆全国3,报名人数爆满,不得不停止接受报名。

接下来全国各地纷纷举办类似的体验活动,部分是收费的,价格还不菲,有的甚至上千元4。

我们体验业研究策划馆官方网站、微博均对前述事件作了及时的报道,笔者还及时通过微博与慈恩寺方丈智渡法师取得联系,表达了愿意免费提供顾问建议的心意,提供了一些建议。

浙江慈恩寺短期修行体验活动引起旅游权威专家张广瑞的关注与思考,他在《中国旅游报》发表了《从“看庙”到“住庙”说起》5一文,虽然他指出“‘短期出家’虽然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旅游活动,但它是对中国宗教旅游长期停留在‘看庙’层面的一种升华”,但是显然他还没有意识到这是体验业的范围。

南北朝佛教士大夫居士阶层兴起之初探

南北朝佛教士大夫居士阶层兴起之初探

对汉文化而言 , 佛教“ 渐 ” 东 属异 质文化 的传播 , 而一种异 质
文化能否在新文化环境 中扎根生存 , 首先要看它 能否适应新环境
的基本要求 , 能否适 当变革 自身的存 在形式和文化 风貌 以适应新
环境。因为“ 两种不 同传统 的文 化相 遇过程 中, 化 的发展有 在 文

个 双向选择 的问题 。这种文化 的双 向选 择 , 对于有 较长历史较
炭, 民众迫切要求摆脱 日渐 恶化 的生存 环境 , 佛教 的影 响也 随之 扩大。如江淮地 区军 阀笮 融极 力崇佛 , 寺塔 , 民众 , 远近 前 起 招 “ 后至者五 千余人户 。每浴佛 , 多设 酒饭 , 步席于路 , 经数 十里。民 人来 观及就食且万人 , 以巨亿计 。 l 虽不 能确 定道者 中有 多 费 ”2 少是真正信仰佛教 的 因果报 应 、 三世轮 回之说 , 但五 千余 人前 来 “ 就食 ” “ 、读佛经 ” 参与“ , 浴佛 ” 至少说 明佛教的影响在扩 大 , , 或 许真有不少人是为了寻求乱 世人 生的心灵安慰 。如 南 阳韩 林 、 颖 川皮业 、 会稽陈慧等 已深识 佛教 “ 以拯涂炭 之尤峻 ” 可 故而 “ 信道 笃 密 ” [ 。 3 3 魏晋 以降至南北朝 , 历史进 入秦汉 以后是我 国政 局最混乱 的 时期 , 代表魏晋南北 朝长时期 之中 国衰落情态者 , 至要 之 而“ 有一 点, 为社 会宗教思想之弥漫 , 同时又为异族宗教 之侵人 , 印度 佛 即
此一阙 , 可谓“ 当春乃发生 ” 。 佛教传播与 中国社会政治形势的走 向密切 相关 , 大凡政治 动
呈现前所未有 的新气象 。总之 , 会生存 环境 的极度 恶化 , 社 促使
个 体生命特别是 以士大夫 为代表 的统治 阶层对 自身命运倍 加关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教学设计-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教学设计-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1.课标要求: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2.重点分析:课标的关键词有以下几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类文明发展、世界文化交流、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本专题围绕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这个中心主题,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两个视角,一方面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内容,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基因,是促进中华民族不断前行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另一方面突出中华文化在同外来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不断发展,极具包容性,同时又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促进了其他文明的发展,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世界意义。

课标旨在培养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人类历史的纵向与横向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和国际视野。

3.教学重点: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4.教学难点: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新课导入】:通过古诗与方锦龙用琵琶弹奏世界各地乐曲的视频,体现琵琶是世界文化融合的产物,从而导入新课,点明主题。

中华文化既吸收外来文化同时又向外传播。

一、吸收: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一)佛教传入中国1、过程(1)两汉:古印度佛教传入中国【讲述】:张骞出使西域期间(前138年——前126年,前119年——前115年),可能佛教也随之传入汉地。

海上航道与印度东海岸的黄支等地建立联系,此后汉朝派出的使者到过身毒(古印度)。

(古印度:身毒(汉《史记》);天竺(唐初统称))材料:相传,(东)汉明帝刘庄:夜梦金人,身有日光,飞行殿前,欣然悦之。

传问群臣,此为何神?有臣答曰,此神即“佛”。

明帝即派遣大臣蔡愔、秦景出使身毒(今印度)寻佛取经。

——整理自《洛阳伽蓝记》【讲述】:白马寺——佛教传入中国后的第一座官办寺院。

“寺”源于“鸿胪寺”之“寺”,后“寺”字成为中国寺院的泛称。

“白马寺”的出现标志着“寺”在中国有了“佛教的庙宇”的意思,随着时代的发展,“寺”也成了佛教建筑的统一称呼。

居士入寺规矩礼仪

居士入寺规矩礼仪

居士入寺规矩礼仪居士入寺是指信仰佛教的在家居士来寺庙参拜、礼佛的行为。

作为佛教徒,入寺参拜是信仰修行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居士需要遵守一定的规矩和礼仪。

下面将介绍居士入寺的规矩和礼仪。

首先,居士入寺之前应该心存虔诚,尽量远离杂念。

要将自己的思绪调整到平和、安静的状态,以便更好地专注于佛法。

此外,入寺时需要身着整洁、庄重的服装,并携带一份供品,如香烛、鲜花等。

其次,居士一旦踏入寺庙,需要保持肃静。

寺庙是佛陀法身的道场,应该保持安静、祥和的氛围。

居士需尽量避免喧哗嬉戏,减少无关的交流和噪音。

这样不仅可以尊重寺庙和僧众的修持,也能够提升自己的修行效果。

第三,居士应该遵循礼仪并尊重佛像、佛陀等法物。

当居士进入佛堂或供养台时,需要先行礼佛,即双掌合十,向佛像鞠躬致敬。

然后,可以将供品摆放在供养台上,再次鞠躬向佛,表示恭敬。

第四,居士还可以向僧众请教佛法或参加法会。

如果有疑问或者渴望深入了解佛法,可以主动与僧众交流请教。

但是需要遵守恭敬的态度,不得妄自猖狂或打扰闭关修行的师父。

同时,参加法会时,需要遵守法会的规定,听从法师的指示,不得随意行动。

第五,居士离开寺庙时,也要进行合适的礼仪。

首先,要再次礼拜佛像,表达谢意和敬意。

然后,可以向寺庙和僧众作揖,表示告别。

离开寺庙后,不要随意乱丢垃圾或破坏寺庙的环境,要保持寺庙的整洁和美好。

居士入寺的规矩和礼仪,体现了对佛教和修行的尊重,也是对自我的修养和发展的要求。

通过遵循这些规矩和礼仪,能够让居士更好地融入佛教的修行环境,提升自己的善根和修行功德。

最后,作为信仰佛教的居士,除了遵守居士入寺的规矩和礼仪,还应该将佛教的教义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尽量做到慈悲心、善良心、感恩心的修行。

只有以广博、包容的心态,去修行佛法,我们才能够真正体验到佛教所传达的智慧、力量和安宁。

唐朝的宗教信仰有哪些

唐朝的宗教信仰有哪些

唐朝的宗教信仰有哪些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思想开放的时期,宗教信仰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唐朝的宗教信仰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包括佛教、道教、儒教等主流宗教,以及一些外来宗教和民间信仰。

佛教在唐朝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传播。

自东汉传入中国以来,佛教经过数百年的演变和融合,在唐朝达到了鼎盛。

唐朝的皇帝大多对佛教持支持和尊崇的态度,例如唐太宗李世民就曾下令在全国范围内修建寺庙,为佛教的传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武则天更是大力推崇佛教,甚至自称是弥勒佛转世。

佛教的教义和修行方法在唐朝深入人心。

众多的寺庙遍布城乡,僧尼数量众多。

佛教的经典翻译和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出现了许多著名的高僧大德,如玄奘、鉴真等。

玄奘西行取经,历经千辛万苦,带回了大量的佛教经典,并进行了翻译和传播。

鉴真东渡日本,将佛教的教义和文化传播到了日本,对日本的佛教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的宗派在唐朝也纷纷兴起。

其中,禅宗以其独特的修行方法和教义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崇。

禅宗强调通过内心的觉悟和顿悟来达到解脱,不依赖于繁琐的经文和仪式。

这种修行方式简单直接,符合唐朝人追求自由和超越的精神需求。

道教在唐朝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道教作为中国本土的宗教,在唐朝得到了皇室的尊崇和扶持。

唐高祖李渊就将道教的创始人老子李耳视为自己的祖先,从而提高了道教的地位。

唐玄宗李隆基更是对道教倍加推崇,他不仅亲自注解《道德经》,还下令在全国各地修建道观,鼓励民众信仰道教。

道教的长生不老、修仙得道等观念吸引了众多的信徒。

道士们通过炼丹、修炼等方式追求长生不老和超凡脱俗的境界。

同时,道教的符咒、法术等也在民间有着广泛的影响。

儒教在唐朝虽然不像佛教和道教那样具有明显的宗教色彩,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教的思想和价值观在唐朝的社会治理和教育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唐朝的科举制度以儒家经典为主要考试内容,培养了大批的儒家学者和官员。

儒家的仁爱、礼义、忠信等思想观念成为了社会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八讲宗教礼仪

第八讲宗教礼仪
第八讲 宗教礼仪和世界重要节日



据统计目前有宗教信仰的人数约占全世界总 人口的60%. 大多数宗教都倡导扬善惩恶,宽容忍让,施舍分 享,这是宗教和邪教的本质区别. 宗教有世界宗教、地区宗教和民族宗教、土 著宗教三大类. 对待宗教的正确态度:不干涉正常的宗教活动; 尊重宗教徒的宗教信仰;不非议不同的宗教信 仰.
3
二.基督教(新教)礼仪
基督教又称为新教或耶稣教。基督教的 主要特点:拒绝罗马教廷的统一领导,否 定罗马教皇的绝对权威,主张教会制度 多样化,反对天主教的教阶制度。信奉 天主圣子耶稣.不承认圣母玛利亚和所 谓的炼狱,主张取消圣像和圣物崇拜。 基督教在三大教中拥有教徒最多。基督 教在19世纪初传入中国。1954年成立中 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1980年 成立中国基督教协会。

7
4.课功,即天课。要求富裕的教徒每年要 拿出一定的节余施舍穷人,又称为“善 功”。 5.朝功,即朝觐,朝拜圣地,这是真主的意旨。 朝觐要进行7天,只有朝觐过的信徒才 能称为“哈吉”。 穆斯林参加礼拜要求衣净、水净、地净、 准时;还有严格的禁食规定,不吃猪肉, 不吃未颂安拉之名宰杀的牲蓄、死物、 血液,禁止喝酒。

10
4.闭关,即谢客修行。 5.居士礼仪,接受三皈五戒后的信徒成为 居士,居士在家修行,不必象出家人那 样剃度着袈裟和绝对素食。 6.佛礼,通用“合十”和“顶礼”。 7.寺院的职别:住持是一寺之主僧,在我 国也被称为方丈。还有两序职事,都监、 监院、首座、西堂等。 8.佛教徒去世后一般实行火葬。佛教徒去 世后,每年的忌日要由家人为之举行祈 祷冥福的追荐仪式。

14

4
基督教与天主教的主要区别有九个方面。 基督教的礼仪主要有: 洗礼---入教仪式,有注水礼和浸礼。 礼拜---祈祷、读经、唱诗、讲道等。 圣餐---牧师与信徒共分享面饼和葡萄 酒 婚配---信徒结婚由牧师证婚。 神职---即信徒的等级有主教、牧师、 长老、执事,普通信徒。 世界三大教中基督教最简单,拥有的信 徒最多。

辽宁省导游基础中国的宗教

辽宁省导游基础中国的宗教

中国的宗教1.宗教:源于印度佛教。

以佛陀之言为教,以弟子之言为总。

2.特点:兼容并蓄。

1)多种宗教并存。

2)强烈的融合性。

3)显著的民族性,4)较强的务实性。

中国公民信仰四大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3.佛教: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释迦摩尼)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时代创立。

他出生地兰毗尼园,成道地菩提伽耶,初转法轮地鹿野苑,涅槃地拘尸那迦是世界文明的四大圣地。

4.四大时期:原始佛教时期,部派佛教时期,大乘佛教时期,密乘佛教时期。

5.传播路线:1)北传佛教:古印度传到中国在日本,以大乘佛教为主,又称汉语系佛教。

2)南传佛教:从古印度向南传入缅甸东南亚国家以及中国云南傣族地区,巴利语佛教。

3)藏传佛教:印度密乘佛教与藏区苯教融合而形成的西藏地方特色佛教,藏语系佛教。

6.中国北传佛教三阶段:1)译传阶段(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2)创立阶段(隋唐时期)。

3)融合时期(宋元明清),主要有禅宗和净土宗。

禅宗完全中国化宗教,在中国佛教史上流传最久、只派最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影响最深的佛教宗派。

7.教义: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道谛:戒(束缚),定(修持),慧(明察力)。

大乘小乘佛教的经典(三藏经/大藏经)分为:经(释迦摩尼说法的言论集会),律(戒律和规章制度),论(释迦大弟子对其理论总结)。

经典:《甘珠尔》《丹珠尔》标志:万字符8.佛:1)三身佛—法身佛(毗卢遮那如来),佛法的人格化。

应身佛(左右遵释迦摩尼)。

报身佛(庐舍那佛显示佛的智慧)。

2)三方佛/横三佛,按地域空间的三尊佛。

中尊娑婆界的释迦摩尼佛,左尊东方净琉璃界药师佛,右尊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释家三尊:释迦摩尼,左胁侍文殊菩萨,右胁侍普贤菩萨。

药师三尊/东方三圣:药师佛,左胁侍日光菩萨,右胁侍月光菩萨。

西方三圣/阿弥陀三尊:左胁侍观音菩萨,右胁侍大势至菩萨。

9.三世佛/竖三佛:指时间轮转而相继存世的三尊佛。

中尊现在释迦摩尼佛,左尊过去世燃灯佛,右尊未来世弥勒佛。

释永信大师简介:现为少林寺掌门人-阜阳市人民政府

释永信大师简介:现为少林寺掌门人-阜阳市人民政府

释永信大师简介:现为少林寺掌门人.安徽人,小学二年级文化(不过这个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自述“上过几天佛学院,是成绩不算好的学生”,很谦虚。

他拥有MBA、美国博士证书),来到河南时以在少林村摆摊卖老鼠药为生,后拜行正为师,出家为僧,但其并不被行正所喜爱,因其狡猾常做一些不入流的勾当,娄教不改,有一次行正大怒要将其逐出少林寺,因其跪地苦苦衷求才暂且留下他,不久释行正圆寂,释永信没有忌会完全暴露其本性,用尽手段聚财敛权,升为方丈。

他的生座仪式是在寺院里除其几位得意弟子在场外,少林寺的其它僧众全然不知的情况下在夜晚偷偷举行的。

释永信德升座仪式会偷偷摸摸的。

从不参禅,不理佛,不懂武功, 据知情人介绍,在少林寺附近,登封城里到处可见他们在高档酒店吃肉喝酒,搂着小姐明目张胆的出入各种娱乐场所,上梁不正下梁歪,因为身为方丈的这个人,常年在登封城的“丰源”酒店包房,极少回少林寺,他平时喝酒吃肉从不守戒律,被人见到时就自圆其说:“唐王李世民封过的,少林寺和尚可以喝酒吃肉,碑文有记载。

那就请释永信大师你把这块我们找遍了少林寺及其相关环境都找不到的碑文拿出来让我们见识一下吧!他的徒弟个个成家,喝酒吃肉,出入色情场所,他还真是言传身教!真是名师出高徒啊!用这样的人代表少林寺出国,丢的不止是少林寺的脸,更是我们全中国人的脸!1986年12月13日,德禅长老让行正大师接替少林寺方丈一职。

行正是双眼失明的法师,因为当时政府工作组入驻少林寺,德禅主持以年老为借口回避,退任名誉方丈…不料行正接替方丈次日即因重病住进洛阳白马寺医院(由其大弟子永乾法师伺候),并于1987年8月27日病故(其间回寺2次,所住时间约3个月)。

此际被逐出师门的永信回到了少林寺(永信被逐后曾拜还俗僧郝释斋为干爹,目的是请其说情回少林寺,结果未能成功)。

后来他自称是其师父圆寂后得到衣钵——如果是遗物当时在场应是永乾和其他师兄弟(根本没有接法的机缘是骗人的),佛教接法是要真传的,人已死接什么法?永信说他得法得的什么法?行正法师圆寂后,永信企图当家并攻击准备接当家的行孝法师(中国佛学院南京分院毕业),他以卑鄙手段赶走行孝法师,并打着真真假假的招牌在社会上从事各种活动。

居士佛教与居士词论略

居士佛教与居士词论略

居士佛教与居士词论略【内容提要】以居士佛教为主体的大乘佛教对词学颇有影响,词人、词籍等多以居士命名,居士佛教的概念词汇被移植进入唐宋词的创作之中,扩充了词学的境界与容量。

居士佛教中维摩诘信仰的流行影响到艳词的产生。

居士佛教给词学注入忧患意识、苦空观念,促进逃禅遁空词的滋生与发展。

【关键词】居士佛教居士词艳词逃禅遁空词佛学以灭情为本,词学以言情为宗,体现出水火不容的世界观、认识论及其人生态度。

因此,佛学对于词学的影响,很少引起学界的关注。

本文拟从居士佛教对于居士词影响的角度,来考察其内在联系。

一居士佛教与词人的情感符号佛教于东汉末期传入中国,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几乎同时流播华夏,但与中国的儒、道本土文化自然结合、互为影响,尤其对中国的文学,绘画、雕刻、音乐乃至整个思想文化领域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当属大乘佛教,而居士佛教是大乘佛教的主体。

中国的佛教势力由佛教僧侣集团、居士集团、普通信众三个层次构成,居士佛教集团处在中间层次,承上启下,对佛教起着护持羽翼,推波助澜的作用。

所谓居士,就是在家修行的居家人士,过着世俗人的正常生活,娶妻纳妾、生儿育女,拥有田园资产,并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社会地位,信仰佛教,通晓教义,是佛教僧侣集团的外围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外护作用① 。

然大乘佛教的蓬勃兴起,却是以居士集团为主体力量、以居士佛教为其表现形态的。

基于“自利利他”、“普度众生”的基本理念,大乘佛教通过积极推广居士佛教的途径,弥合世间与出世间的差别观念、尊卑界限,重新整合大小乘佛教理论在在家与出家问题上的理论缺陷,把不食人间烟火的出家修行变成平实易行的在家现实生活。

在完成这一理论转变与实践统一的进程中,大乘经典的理论形态为居士佛教的流传壮大起到了指导思想的作用。

与小乘经典相比,大乘经典更为注重居士佛教的表现形态,肯定了居士佛教的属性、理念、宗教地位。

由于各个时态的大乘主要经典普遍涉及到居士佛教,甚至在某些重要经典中直接以居士形象为核心人物阐述教义,所以在特定意义上说,全部大乘佛教是以居士为主体、以居士佛教为理论中心、以在家修行菩萨道为表现形态的。

学佛的居士

学佛的居士

学佛的居士居士,梵文Grha-pati,原指印度第三商工阶级毗舍族的富翁或德高望重的有道之士。

但在今天,我们普称一切皈依三宝、受持五戒乃至菩萨戒的在家人为居士。

居士还有另一种称法,男的称为优婆塞,女的称为优婆夷。

据说,释迦牟尼在鹿野苑附近传教时,婆罗奈城的一位长者——俱梨迦的儿子耶舍,因厌倦奢侈豪华的生活,深夜逃到鹿野苑,请求释迦牟尼帮他解脱苦恼。

释迦牟尼听到耶舍的苦恼与自己当太子的时候相似,都是厌倦现在的生活,就十分同情,将他收为弟子。

而这时,耶舍的父亲——俱梨迦寻找儿子到了佛陀处,佛陀向他讲了佛理:富贵并不可靠,人生最宝贵的是觉悟。

俱梨迦受了佛的启示,也想出家,但又恐家业无人管理。

佛陀教导说,信仰佛法不必一定出家。

于是便收俱梨迦为第一个在家的佛弟子,称为优婆塞,就是居家修道的居士。

俱梨迦成为“优婆塞(居士)”之后,请佛陀到他家讲学。

释迦牟尼在俱梨迦家中,对耶舍的母亲宣讲了佛法,耶舍的母亲愿意当释迦牟尼的信女,过佛化的家庭生活。

于是佛陀收她为第一个优婆夷,意为清信女,汉译女居士。

佛陀说过,在家修行的优婆塞和优婆夷,如果遵守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妄语、不饮酒这五成,就同佛的其他弟子一样了。

又,《杂阿含经》三三、九二七等规定,在家居士应该具足五个条件,称为五法具足,那就是:第一、信具足,第二、戒具足,第三、施具足,第四、闻具足,第五、慧具足。

《维摩诘经》菩萨品中,尊称维摩诘为居士;而据罗什、智者、玄奘等大师的解释,维摩诘是东方阿阏佛国的一生补处菩萨,示现在家相化度众生。

由此可见,一位名副其实的居士,便该是一位大乘的菩萨,是菩萨道的忠实实践者,当以戒为依、以法为依,以六波罗密为工具,以饶益一切有情为宗旨,以最终成就解脱道和佛菩提道为目标。

虽然如此,居士毕竟仍是在家人,要经营家庭及世间事务,需依世俗的生活轨范去生活,而且要比没有信佛的俗人生活得更加和谐、美满,才能使得自己愉快、他人敬仰,并使他人乐意来接受自己的影响,共同迈向佛道。

居士五戒

居士五戒

标题: [zz]居士五戒有不少皈依佛门多年的居士,都对居士五戒的具体细节不太清楚,为了令大家能够正确地进行取舍,今天简单地介绍一下居士五戒。

一、总述戒律包括居士戒、沙弥戒、比丘戒等等。

其中的居士五戒,是佛陀对佛教徒的起码要求。

自古以来,学佛的人就可分为两种——在家人和出家人。

因为出家人不用处理很多的世俗事务,可以毫无牵挂地将所有身心都投入到修行当中,所以对出家人的要求就比较高。

作为出家人,就应受持难度较大的沙弥戒与比丘戒等等;而作为在家人,则需要面对各种生存的压力、世事的牵绊,所以相对而言,就往往达不到太高的标准。

因此,佛陀对在家人戒律方面的要求也就比较低。

即便如此,作为在家人,也必须受持不同层次的居士戒。

居士五戒属于别解脱戒。

为什么称为“别解脱戒”呢?所谓别解脱,也即别别永久解脱或分别永久解脱的意思。

分别解脱的内涵虽然有多种,但最主要的,就是谁受持该戒,谁就会得到永久解脱的意思。

比如说,两人当中一人受戒,而另一人不受戒,则受戒的人可以获得永久的解脱,不受戒的人就不能获得解脱。

是否所有人所受持的杀盗淫妄酒五戒都称为别解脱戒呢?并非如此。

杀盗淫妄酒五戒可分为三个层次——世间的五戒、小乘的五戒以及大乘的五戒,共计十五条戒。

也就是说,不杀生戒可以分为世间的不杀生戒、小乘的不杀生戒以及大乘的不杀生戒三种。

举一反三,不予取(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酒戒也都可分为三种。

区别三个层次的依据,就是以前所讲的三个差别。

同样,沙弥十戒也可分为三种,也即三十条戒,包括世间的十戒、小乘的十戒以及大乘的十戒;依此类推,二百五十三条比丘戒,三百六十多条比丘尼戒等等,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世间的戒律、小乘的戒律以及大乘的戒律。

是否属于别解脱戒,就要根据受戒人的动机来判定。

如果一个人受持五戒的动机,是为了今生的健康、长寿,为了来世可以转生为天人,或者具有名利、地位、财产、健康等等的人,就只能称为世间五戒,世间五戒与外道的戒律是没有区别的。

中国民间信仰

中国民间信仰

中国民间信仰1、简介中国民间信仰主要指俗神信仰,就是说,是非宗教信仰。

这种信仰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比佛教信仰和道教信仰更具有民间的特色。

中国民间的俗神信仰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把传统信仰的神灵和各种宗教的神灵进行反复筛选、淘汰、组合,构成一个杂乱的神灵信仰体系。

不问各路神灵的出身来历,有灵就香火旺。

这鲜明地反映了中国世俗信仰的多元性和功利性。

中国民间信仰中的世俗神主要有自然神、职业神和人神。

下面我们分别简单介绍一下。

2、自然神所谓自然神,指的是自然现象被人格化之后升格为神。

在中国民间信仰中有许多自然神,我们这里主要介绍在中国古代比较有影响的几个自然神。

(1)天崇拜与王母娘娘、玉皇大帝在中国,天是被当作一个实在的天体加以崇拜的,因而才有仰望青空,向"苍天"拜祭的仪礼的源远流长。

至今在民间还尊称"天公"、"天老爷"。

玉皇大帝的崇拜也是民间信仰中具有普遍性的俗神信仰。

在民间玉皇大帝为万神之主至高的大帝,民间简称玉皇、玉帝。

道教对玉帝的全称是"吴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

道教的最高神本来是元始天尊,但在民间信仰中玉皇大帝的地位远超过了元始天尊,成为统辖天下众神的至上神,以致使原有的道教最高天神逐渐都退居玉皇大帝臣下。

王母娘娘神的崇拜也是中国最为广泛的世俗神崇拜。

王母娘娘又俗称西王母,瑶池金母。

民间的祀奉又众多西王母传说的影响。

比如,传说王母娘娘是一位雍容华贵的夫人,有一年七月七日,她把四颗蟠桃送给汉武帝,汉武帝吃了之后,觉得很好,想把核拿去种。

王母娘娘说,这种蟠桃三千年结一次果,人间是无法种活的。

又有传说讲,后羿曾向西王母求得蟠桃,那是长生不死之药,被嫦娥偷吃了,升上月宫。

这种种传说使得民间更加信仰王母娘娘,认为她能够赐福添寿。

(2)雷公、电母中国民间信仰最直接祟拜的天象,首先是雷。

它那巨大的震响声给人们带来的恐惧,从远古便引起了人们的畏敬。

大医精诚浙江中医学院的演讲稿

大医精诚浙江中医学院的演讲稿

1大医精诚浙江中医学院的演讲稿大医精诚开篇 -- 应邀在浙江中医学院的演讲(2004年11月5日晚)居然有这么多老师在场!你们都是在学院搞教育教学工作和学术研究的,很辛苦,尤其在西医阳亢中医阳痿的现行难堪环境下,搞中医药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学术研究更为不易。

对此,我向你们表示敬意。

如果时间有充裕,我应该能够把我数年以前对中医药教育界和学术界的进言和思考贡献给你们,供你们参考。

但此之前,我的演讲还是针对咱们的学子 -- 在座的未来的大医们。

未来的大医同道们:由于参加上个月刚刚在杭举办的"全国名中医临床经验高级讲习班"(之江度假村,2004年10月18 - 22日), 你们当中有数位铁杆中医学子结识了我, 因而才有了今天这个演讲, 这是一个多么殊胜的因缘!我, 何许人也?重庆一个穷乡僻壤、半是师承半自悟的山野土郎中,一个没有耀眼的教授、博导头衔的"棒棒军"。

大家都看过咱们重庆那部著名的方言电视剧《山城棒棒军》吗?棒棒军,就是带着缚有绳索的扁担或挑棒,给人担货以挣钱的进城农民。

我就是棒棒军,不过我是咱们中医界的棒棒军。

在中医的存在早已危急到了需要挽救的程度的今天,在中华民族需要为中医唱国歌的时候,一方面,我一个土郎中棒棒军能应邀站在这里作一个演讲报告;另一方面,竟有这么多学子(近400人)来听这个报告,其中还有两位是刚刚从南京中医药大学专程赶过来的韩国朋友;并且,就读于上海中医药大学来不及赶来这里听讲的一大帮台湾学子,也邀请我明天到他们学校去聊聊,作为已面壁十年的中医棒棒军,我由此欣然看到了咱们中医的希望。

我的演讲主题,是唐朝大医孙思邈《千金要方》中的一篇文题,大家在《医古文》里已经或将要学到,那就是 --"大医精诚"。

这个主题,我准备了六个部分:一、我的医道因缘,二、学医从何入门,三、中医拯人不死,四、怎么特别用药,五、对中医的反思,六、如何成为大医。

和尚、法师、禅师、尼姑、居士,分别是什么意思?

和尚、法师、禅师、尼姑、居士,分别是什么意思?

和尚、法师、禅师、尼姑、居士,分别是什么意思?在佛教里面有很多称呼,大家到了寺庙,见到那些出家的和在家的修行人,可能都不知道该怎么称呼。

下面就把几种常见的称呼,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和尚和尚这个词,是梵语音译,梵文的意思是“亲教师”,就是亲自指导我们修行的老师。

和尚不一定是出家人,也不一定是男众弟子,也并非佛教的专用名词,凡是有资格堪为人师的人,都可以称为和尚。

二、法师法师,是指善于学法并且善于讲法的人,一般人认为法师指的都是比丘,其实并不一定,法师的含义非常广泛,并不一定是指出家的僧人。

比如精通律藏的叫律师,精通论藏的叫论师,精通经律论三藏的,就叫三藏法师。

我们熟悉的大唐玄奘法师,就属于三藏法师。

三、禅师凡是修禅或者以修禅为主的比丘、比丘尼,只要略有名气,都可以称为禅师。

一般是禅宗的修行人,称前辈为禅师。

四、尼姑尼姑这个词,只是我们中国人的俗称,并不是佛教的称呼。

在佛教的出家众弟子中,分为男女两众,男众弟子叫比丘,女众弟子叫比丘尼。

年龄大的女众叫比丘尼,年龄小的女众,就叫沙弥尼。

尼也是梵语音译,代表女性,含有尊贵的意思,并不是佛教的专用词。

在我们中国,凡是没有出嫁的女子都称为姑,所以就将佛教的比丘尼和沙弥尼称为尼姑,并没有轻贱的意思。

五、居士居士这个词,是佛教梵文的意译,佛教有四众弟子,除了出家众,就是在家众,凡是在家的佛弟子,都可以称为居士,比如大家都熟悉的维摩居士。

居士一词,在佛教中是梵文的意译,在印度,居士也不是佛家专用词,不论信不信佛教,只要是居家之士、长者、家主、家长,都可称为居士。

在我国古代,对于有技艺学问,而又不想出仕为官的人,也称为居士。

还有信奉道家的在家弟子,也都叫居士。

还有很多文人,也自称居士,比如李白叫青莲居士,曹雪芹叫芹溪居士,苏轼叫东坡居士。

所以在佛教中,居士只是一个称呼,对在家佛弟子的一个尊称。

假如你是在家佛弟子,别人可以称呼你为某某居士,但你不可以称呼自己某某居士,这样就显得有点别扭了。

2014宁夏大学生村官考试:中国的宗教信仰政策

2014宁夏大学生村官考试:中国的宗教信仰政策

宁夏分校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微博号:宁夏中公教育 宁夏中公村官考试学习交流群:328871808 微信号:nxzgjy 2014宁夏大学生村官考试:中国的宗教信仰政策
2014-07-14 09:57:41 来源:宁夏中公教育
我国是一个有多种宗教的国家,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特有的宗教和地区性的民间信仰,宗教方面情况十分复杂。

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和道教是我国的五大宗教,教徒人数共1亿多。

汉族在历史上曾信仰多种宗教,道教是汉族固有的宗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等,也有一部分汉族人信奉。

在其他民族中,信仰喇嘛教的有藏、蒙古、土、裕固等民族。

信仰伊斯兰教的有回、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塔吉克、东乡、保安等民族。

独龙、高山、景颇、鄂伦春等民族还保持着原始的自然崇拜与多神信仰。

在信仰伊斯兰教和喇嘛教的民族中,宗教势力有很大影响。

村官网整理关键词:
五大宗教 道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