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 长沙》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长沙》教案及作业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诗中的意象,感悟诗中阔大的意境。

2.领会诗人的革命气概和博大胸襟。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钟的意象。

2.把握诗歌钟炼字的妙处。

三、教学难点

1.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领会诗人的革命豪情。

四、教学方法:教授法

五、教学课时: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作者及背景简介

第二课时诗歌上片的赏析

第三课时诗歌下片的赏析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检查作业。

2.朗读上片,思考后回答问题。

(1)诗歌的前三句交代了了什么?

明确:前三句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环境

(2)上节课说了,朗读时读“看”要稍作停顿,并且要读得响亮,为什么?诗人“看”到了什么?

明确:“看”字是上片的领字,统领上片的内容,诗人看到了“层林”“江水”“飞鹰”“游鱼”等景物。

(3)上片的描写角度有何特点?

明确:描写角度:由远及近、由上到下、动静结合、比喻拟人兼顾

(4)你认为上片中哪些字用得好,为什么?

明确:

形容词:

“万”写出了山之多

“遍”写出了红之广

“漫”写出了水溢满之状

“透”写出了水之清澈见底

动词:

“染”活画出山林色彩明丽,仿佛人工染成一般

“争”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击”准确表现出鹰姿矫健的样子

“翔”精当描绘出游鱼欢快自由自在的样子

3.再次朗读上片,分组讨论后回答问题。

(1)诗人为何而“怅”?

明确:诗人为当时风雨飘摇祖国而忧心,为当时的政治形势而惆怅,表现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谁主沉浮”是什么意思?

明确:“谁主沉浮”意思是国家命运由谁主宰的意思,表现出诗人关心国家命运,用于思考敢于探索新道路的精神。

4.学生试背上片,教师小结上片

上片由“独”字点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环境;由“看”字统领上片写景内容,运用了动静结合等手法多角度地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怅”字发议论景中寓情,抒发了诗人心怀祖国命运的思想感情。

5.作业布置

(1)完成练习

(2)预习下片

《沁园春长沙》练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运用

1.下列各项中字词的注意或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

A.百舸(gě)橘(jú)子洲遒劲(强劲有力)

B.峥嵘(zhēng róng)携(xié)遏(è)制

C.漫江(满)寥(liáo)廊挥斥(斥责)

D.惆怅(chàng)稠(chóu)密辟谣(pì yáo)

2.下列句子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毛泽东的诗词最大的特点就是“豪迈”“雄壮”,这是和诗人的壮阔胸襟相联系的。

B.《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两诗结构相类似,意境相似,都体现了作者开创一番辉煌的革命事业的伟大抱负。

C.毛泽东的诗词为千百万读者所喜爱,是因为其既有着极强的艺术性,也有着深邃的思想内含。

D.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其诗词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A.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4.“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个诗句的常序应当是()

A.寒秋,湘江北去,独立橘子洲头。 B.湘江北去,独立寒秋,橘子洲去。C.橘子洲头,寒秋独立,湘江北去。 D.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二、文本阅读分层训练

(一)阅读下面诗句,完成1—4题。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1.“漫江”的意思是:。“霜天”即:。2.总领下文的一个词是:。

3.这段文字描写的具体景物有哪些?

答:。4.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哪个句子?

答:。

(二)阅读下文,完成1—2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这首词中句子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醉里挑灯看剑”,表面上是写酒醉,实际是写梦境。这一句描写了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战杀敌的形象。

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生动地描写边塞战地生活,反映了将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道出了作者的理想,:收复失地,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赢得青史留名。

D.“可怜白发生”,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

2.对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首尾两句写实,“梦回”以后进入梦境,整片内容不变,打破了上下片分述一事的传统写法。

B.首句和尾句相呼应,都是写现实生活,与中间梦境形成强烈对比,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表现词人报国无门的悲愤。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连用两个比喻,生动地描写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D.全词格调低沉凄凉,字里行间隐含着作者的复杂心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这正是婉约派的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