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 长沙》教案

合集下载

1《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课题《沁园春·长沙》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熟读并背诵本首词,疏通音、形、义方面的问题,掌握整首词的主要内容;(2)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与创造:通过诵读法,体会这首词在炼字选词方面的精妙之处;品味其中意象的活泼灵动、意境的丰盈深邃;(3)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在阅读的过程中领略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感受词中蕴含的澎湃的青春激情,感受词中所蕴含的革命文化与革命精神。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重点在阅读的过程中领略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感受词中蕴含的澎湃的青春激情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法,体会这首词在炼字选词方面的精妙之处;品味其中意象的活泼灵动、意境的丰盈深邃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启发法、情景教学法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毛泽东亲笔书写的《沁园春·长沙》初步感知整首词的豪放风格。

师:咱们都说“字如其人”,老师在黑板上给大家展示的就是毛主席亲笔书写的《沁园春·长沙》。

大家看到这一幅书法作品能够描述一下自己的感受吗?明确:具有一种动态美、阳刚气,如长枪大戟,笔力雄浑,尽显排山倒海之势。

师:欣赏了毛主席的书法作品,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领袖,毛主席的确有与他的书法一样的不凡的气魄。

那么现在咱们正式进入文章来看一看毛主席的词是否也有这样一种不凡的气魄呢?(2)解题:题目《沁园春·长沙》中的“沁园春”是词牌名,而“长沙"可以看作是整首词的内容,即该词写的是“长沙生活”(3)文本细读:问题:从前两句大家能够得到什么信息?明确:时间,秋;地点,橘子洲头;事件,站立在橘子洲头望着北去的湘江水。

引导:是怎么样的秋呢?词人又是怎样立的呢?明确:寒冷的秋天;独自站立在橘子洲头。

引导:如果只看“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这几句,不看后面的内容,按照词人的一般创作思路,大家觉得后面是写乐景还是悲景;是抒发昂扬乐观之情还是孤独悲凉之情呢?明确:按照一般规律,“自古逢秋悲寂寥”,在寒冷萧瑟的秋天,独自一人站立在橘子洲头一定会感觉到一种孤独、寂寞与伤感之情。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1、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领会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构思:通过朗读、品读、诵读,体会词中意象,把握作者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初中学过的《沁园春·雪》导入二、明确学习目标三、了解词的有关知识四、诵读诗歌,整体感知1、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生点评,教师补充,明确字音、节奏、语气轻重缓急。

)2、结合划分节奏,听朗读录音。

3、结合注释自由朗读,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思路。

4、整体感知,思考:本词上下两阕各写了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概括。

五、再读鉴赏品味鉴赏上阕1、开头三句的正常语序是怎样的?2、一个“看”字管到哪里?3、描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描写的视角变化是怎样的?4、哪几个动词用的传神?5、最后一句叩问大地,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怀?(补充时代背景)品味鉴赏下阕1、下阕中的哪个字是领字,一直管到哪里?2、“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稠”“曾”和“忆”两字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3、下阕主要追忆“同学少年”的往事,作者和他的同学有着怎样的精神风貌?4、“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一情景蕴涵着词人怎样的.感情?六、熟读成诵七、小结八、布置作业:发挥想象,把上阕改写成200字左右的情景交融的散文。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7教学目的一、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二、背诵全词。

教学设想一、教时:1课时。

二、重点与难点:诗词欣赏与评价。

三、学法指导:诵读入境,欣赏诗意;联想比较,鉴赏评价。

四、教具准备:1.投影片2.录音带:范读带、配乐带。

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谈起中国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

1《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1

1《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1

1《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目标1、品读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感受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品味用词的精当、巧妙和形象。

说明:对于生活在今天的中国青年学子,要真切感受到一个屹立于天地之间对革命理想执著追求的伟岸青年主席形象是有一定困难的,如果立足于文本辅以一定的背景介绍,在反复诵读中、在对关键语句的反复咀嚼中,借助具体的语言文字来体验分析,应该是可行的。

本文语言精当、巧妙和形象的特点很明显,老师可以有意识的范读、点拨,然后学生在教师引领下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势必逐渐加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和对文章语言特点的感悟。

教学重点与难点1、从词中对湘江秋景的描写和少年同学的描写,感悟本词中阔大的意境。

2、以分析结尾的两大问题为抓手,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革命气概。

说明:词的上阕侧重于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秋景。

正是壮观的景象,阔大的意境激起了诗人的满怀豪情,于是历史、现实、未来情不自禁的变成了"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

词的下阕运用联想,引发了对往事的回忆,其中主要是对于少年同学的描写,这些人青春年少、热情奔放、干劲十足、豪迈自信,心胸阔大。

也艺术的回答了上阕提出的问题。

通过这样的分析,本词的解读基本是流畅、清晰的。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教师引入:他是领袖,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更是诗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

梅花瑞雪,战地黄花,如血残阳,神采飞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今朝的风流人物,他就是伟人毛泽东。

让我们追寻伟人的足迹,再回长沙,走进领袖的宽阔胸怀,走进诗人的崇高心灵。

学生自由选择熟悉的毛主席诗词进行交流。

从已知出发来带动未知的求索,为新课学习做好情感体验方面的铺垫。

《沁园春 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沁园春 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

2.了解词的特点。

3.了解意象。

( 二)、能力目标1.能有感情地诵读。

2.能抓准词中意象展开想象。

(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的热爱。

2.感受革命前辈的革命壮志,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

【重点、难点】1.以乐景写豪情,景中寓情,情中显志。

2.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___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争”字、“击"字、“翔”字等都极为准确精当。

【解决办法】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

2.补充古诗文中学生能懂的例子作佐证。

【背景资料】(一)、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

据《湖南全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日刊》载:“毛先生泽东……去岁回湘养疴,曾于湘潭衡山一带,从事农民运动……后为赵恒惕所知,谋置先生于死地。

先生闻讯,间道入粤。

"【学生活动设计】1.课外提前准备:注音,细读注解,反复读,完成预习作业。

2.课堂随教师朗读——美读——成诵。

3.观看多媒体。

4.自由讨论。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1.课内美读成诵。

2.通过抓住主要意象来把握内容大意。

讲解意象特点“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

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

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 教学设计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 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熟背经典的诗词。

2、掌握诗歌鉴赏的意象、意境,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和观点评价。

(二)过程和方法:1、学生自学和教师点拨相结合。

2、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启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2、感动于作者乐观积极的精神。

重点难点1、诗歌意象和意境的分析。

2、领略、感受毛泽东诗词的风格和伟人的胸襟气度。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1.导语:有一个人,在西点军校的眼里他是全人类的兵家泰斗;在西哈努克亲王的眼里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英雄”;在儿子儿媳妇的眼里,他是“严中有宽,宽中有严”的父亲;在孙子毛新宇的眼里,他是“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的将军;在人民的眼里,他是东方永远不落的太阳。

他是“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的霸道的君王;他是“阅尽人间春色”,“搅得周天寒彻”的东方的巨龙;他是“冷眼向洋看世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士;他是“堆来枕上愁何状”“更那堪凄然相向”的浪漫的诗人;他就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领袖毛泽东!他不仅是全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人、诗人。

在初中的时候,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沁园春雪》,我们为毛泽东主席所绘“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阔壮美,瑰丽奇特的自然之景所陶醉,更为伟人涵盖天地、吞吐宇宙的英雄气概所折服。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长沙》,看看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心境之下的所绘之景,所抒之情。

2.介绍背景这首词的题目是《长沙》,作于1925年。

当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工农运动形势高涨,革命的发展势头异常迅猛。

震惊世界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也遍及十几个省,各种形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正风起云涌地开展着。

这时候,一方面是工农革命运动在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是反动势力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的镇压。

那么中华民族的命运将走向何方,是继续维护黑暗衰退的反动统治,还是冲垮黑暗统治走向兴盛进步,谁将成为主宰发展方面的力量,这些问题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6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6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6篇)沁园春长沙一等奖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释词常识,掌握诗歌阅读技巧。

2.品味文字的语言,揣摩文字的形象,体会文字中的意境。

3.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抱负,培养关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重点:1、品味词的语言,揣摩词的形象,理解词中的意境。

2.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抱负,培养关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难点:1、品味词的语言,揣摩词的形象,理解词中的意境。

2.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抱负,培养关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

由《沁园春·雪》导入。

二、讲授新课。

1、简略讲介毛泽东。

2、由“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的比较,学习词牌和词标题的常识。

词牌:又称词调,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每个词牌都规定了这系列词的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等。

所以,人们写词又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内容填进去。

而词的标题即是与词的内容有关。

3.以各种形式阅读课文,掌握单词的发音和节奏,初步感知内容。

4、简述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这首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了20多个农协会,并创建了湖南省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把贫苦农民发动起来,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斗争。

而这引起了当时土豪恶霸的恐慌,湖南反动军阀赵恒锡通缉毛泽东。

毛泽东被迫离开家乡来到长沙,同年秋天去广州接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

在长沙时,他重游橘子洲,看到绚丽的秋色,面对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回忆起当年在此求学和革命斗争的生活,不禁心潮澎湃,豪情满怀,于是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4、赏析课文。

(1)上片1)分析品读第一句的“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语序及这一变序的作用。

参考答案:平常的语序应为“寒秋,(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

这一变序凸现了诗人“独立”于天地间的形象。

2)诗人独立于此还看到了哪些风景?(见板书)]3)从这些景物——即词中的意象中,你体会到怎样的意境?你发现这些景物的选取和描写的角度等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a、多角度地观察事物:远眺、近观、仰视、俯瞰。

1 《沁园春 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1 《沁园春 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1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青春的理想与担当——《沁园春·长沙》统编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学习目标】在理清思路、品味语言、初步把握情感的基础上准确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有人想改变世界,有人只要小确幸。

那么,到底怎么做才能无悔于青春?让我们到《沁园春·长沙》中去找寻答案。

一读:读准字音、停顿、节奏、重音。

二读:感受乐观豪迈、开阔大气的风格。

情境任务有一位日本汉学家说毛泽东所写的几首词,他认为还是《沁园春˙长沙》最佳。

假如你是这位汉学家,记者问为什么,你会怎么回答?或者你认为汉学家会怎么回答?(建议和《沁园春˙雪》)比较,并写一篇小论文)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沁园春˙长沙》,分析“《沁园春˙长沙》最佳"“最佳”在何处。

三读:理清思路以词人的活动(动作)为主体,找出表现全词线索的动词:上片(何时何地何景):立看(写景)怅问;下片(何人何事何情):携忆(抒情)记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四读:品味语言,把握情感(一)上片前三句——独立寒秋图1.翻译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

2.调整成正常语序寒秋,湘江北去,独立橘子洲头。

3.为何以“独"起笔?孤独的诗人最见个性。

李白“独坐敬亭山”,闲适;柳宗元“独钓寒江雪",隐逸;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超脱;诗人“独立",表现出爱秋而不畏寒的卓然而立的形象和中流砥柱的气概。

(中流砥柱,也说砥柱中流。

形容人很坚强,不屈不挠,像砥柱在激流中屹立一样。

也比喻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能起支柱作用的力量。

中流:河流中间。

砥柱:三门峡东的一个石岛,屹立于黄河的激流中)(二)上片中间七句——湘江秋景图1.情境任务:如果有一位导演要去长沙拍摄和这首词比较吻合的景物,你会给他什么建议?为什么?(小组讨论)提示:环境描写的常用手法①修辞手法。

统编版必修上册1《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必修上册1《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必修上册1《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在朗读中背诵,欣赏美,感受伟人襟怀。

2.在学习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3.在表达观点的过程中训练形象思维、辩证思维。

二、教学重点在诵读中欣赏美,感受伟人襟怀。

三、教学难点在学习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表达观点的过程中训练形象思维、辩证思维。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中国古典诗词的历史长河中,许多诗人写秋是伤悲的:“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宋玉,“万里悲秋常作客”的杜甫,“断肠人在天涯"的马致远......似乎秋天在诗词中就是悲伤的。

同学们,有没有一首诗词能让我们看到一个生机勃勃的秋天呢?——有。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板书标题、作者)二、创作背景本词写于1925年,当时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但反动势力为维护其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的镇压。

谁将成为主宰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力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这一年的2月,毛泽东从上海回湖南开展农民运动,8月从韶山到长沙,9月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

他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写下本词。

三、声临其境学习鉴赏诗词,诵读是重要的环节,通过诵读感知诗人所描摹的一幅幅意境优美的画面,领悟诗人饱满的情思。

下面我们观看朗诵视频。

1.学生观看朗诵视频。

2.学生自读。

3.学生范读。

诵读是应该注意一下几点:一是注意声音的大小、高低,二是注意语速的快慢,三是注意诗歌的停顿,四是领会作者的感情,使自己的感受接近作者的情感,诵读时要有起伏。

备注:由学生进行评价优点不足,在订正中明确诗人情感,初步感受伟人襟怀。

4.学生再读(自读)5.学生齐读四、赏画品诗诗人为我们描绘了“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等四幅图画,你最欣赏哪一幅?请结合相关诗句来说明理由。

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 长沙》教案优秀6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 长沙》教案优秀6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如下是人美心善的小编给大家分享的6篇沁园春长沙教案的相关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沁园春长沙》教案篇一【教学过程】一、导入对于秋天,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幻灯片一)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忧国伤己)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清静无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少年壮志)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

(老而弥坚)二、诵读(注意以下字的读音)橘舸遒遏三、研习全文1、前三句的正常语序?寒秋,(我)独立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

问题:寒秋作何理解?明确:深秋而非寒冷的秋天。

2、赏析由“看”字领起的秋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绿色给人以活力(百)舸——(争)流竞争给人以动力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要点:“击”透出猛、劲;“翔”突出轻、快。

这远比用“飞”与“游”好得多。

练习一: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动词,并说明理由。

虎——深山,鱼——潭底,驼——大漠,雁——长空奔击行啸翔游鸣走排藏3、用一句总结性的话概述此秋景特征:万类霜天竞自由。

4、面对着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景色,我想到了什么?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小结:此上阕由景生情,表达了一个胸怀天下的青年的豪情壮志。

5、齐读下阕,说说这段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少年形象?明确:风华正茂,意气奔放,指点江山,胸怀天下,粪土当年万户侯。

6、问题:上、下阕的较后一问是否相同?若不同,则请说明。

明确:上阕为设问,引出下文;下阕为反问,回应前文。

四、结合《沁园春·雪》,引导学生了解有关词知识。

与学生同背《沁园春·雪》,并出示此词全文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教学内容:通常包括对毛泽东及其作品《沁园春·长沙》的背景介绍,对词作的结构、语言和主题的分析。

例如,介绍毛泽东于1925年秋重游橘子洲头时创作这首词的背景,分析词中的景色描绘和历史人物怀念,以及词作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应能准确、流畅、有感情地诵读《沁园春·长沙》, 理解并积累诗词中的重点字词和名句,如“怅寥廓"、“百舸”、“挥斥方遒"等,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如“万山”、“层林"、“百舸”等,展开联想和想象,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并从不同角度思考和探究诗词的内涵。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生应能品味诗词中壮美的意境,体会诗词中情感表达的方式和力度,尝试模仿诗词的创作手法进行简单的诗词创作。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毛泽东诗词中蕴含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理解诗词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文化价值,探讨诗词与当代社会的联系。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理解词作《沁园春·长沙》的背景和内容,掌握词的构成和表达方式,以及分析词作中的景色描绘和人物怀念,理解词作的主题和情感。

深入剖析诗词中的意象,理解其象征意义和情感内涵,引导学生理解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等意象所象征的革命形势和作者的热情。

难点在于赏析意象,品味语言,把握诗歌情景交融之妙,体会词作的雄浑意境,感受诗人的乐观精神、革命壮志和博大情怀,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奋发向上的激情教学方法:通常采用诵读法、探究法等,通过情境导入、学生自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朗读导入)以一位同学的朗诵《沁园春·长沙》作为课程的开始,以此激发学生对这首词的兴趣和感受二、整体感知(一)背景介绍:《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作的历史背景是毛泽东在1925年晚秋创作的。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教学设计】《沁园春·长沙》教学目标1. 通过品读,引导学生从意象、语言等角度体会诗人的博大胸怀。

2. 通过鉴赏形象,体会诗人积极昂扬的情感态度,引发对青春价值的思考。

教学重点:学会从语言、形象等不同角度鉴赏诗歌。

教学难点: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引发对青春价值的思考。

教学过程导入毛泽东16岁时写下这样一首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这首诗书写了一代伟人人生启航之际的青春豪情,也纵贯了伟人一生的信念追求。

《沁园春·长沙》也是毛泽东青年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词,领略伟人别样的青春年华。

学习任务一:诵读吟咏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意,自由朗读这首词,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

2.通过我们的朗读,已初步感受到了诗人豪迈乐观的情感基调,请同学们融入情感朗诵这首词。

那么我们在朗读过程中的感情把握是否准确呢?我们就一起走进诗歌内容,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

教师过渡: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阙,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在叙事。

2.请学生们概括全词描述了哪几幅图画?分别找到统领上下阕的关键字词(诗眼)。

解析:上阕中描写了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欣赏湘江美景的画面,上阕写了两幅图景: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这样的美景都是作者眼中之景,所以“看”统领了上阕的内容,是上阕的关键词。

下阕叙述了往昔同学少年的峥嵘岁月和到中流击水的情景,所以写了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这些事情都是作者的回忆,所以下阕的关键词是“忆"。

教师小结过渡:这首词描写了湘江的风光景物、塑造了诗人个像、同学群像。

我们一起先来析湘江之意象,赏湘江之奇景,感受诗人别样的青春情怀。

学习任务二:分析意象体会豪情在诗歌中作者会选取很多的客观物象,这些客观物象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后,称为意象。

意乃创作者的思想感情,象乃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

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

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一、课题《沁园春·长沙》二、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词的基本知识,掌握词的诵读技巧。

2. 让学生通过诵读和分析,体会词中描绘的壮阔秋景,理解作者的壮志豪情和革命精神。

3. 培养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1. 教学重点掌握词的诵读技巧,理解词的意境和情感。

分析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理解词中景与情的关系,把握作者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四、教学方法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讲授法:讲解词的基本知识、创作背景和重点词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涵。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秋天在你们的眼中是什么样子的呢?是金黄的稻田,还是飘落的枫叶?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毛泽东笔下的秋天,看看他眼中的秋天有什么不一样。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 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毛泽东。

毛泽东,字润之,是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

2. 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毛泽东离开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词。

(三)诵读感知1. 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2. 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词的韵律和情感。

3. 请几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教师给予指导。

(四)整体把握1. 提问: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上阕主要写了湘江秋景,下阕主要写了回忆青年时代的革命活动以及抒发壮志豪情。

2. 引导学生找出词中的关键词句,如“独立寒秋”“看万山红遍”“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等。

《沁园春-长沙 》 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

《沁园春-长沙 》 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

1.《沁园春?长沙》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诗歌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

学习重点:通过总结诗歌中所用意象的特点,体会作者的青春豪气。

学习难点:把握诗歌意象的特点,并学以致用。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青春是什么?青春是20岁的岳飞用青春的姿态书写下的“精忠报国”的誓言,是22岁的鲁迅以青春的气概发出的“我以我雪荐轩辕”的呐喊,是14岁的少年周恩来以青春的意气立下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宏愿。

青春如花,蓬勃绚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长沙》来感悟青春毛泽东的青春之气。

“激昂青春当拿云”首先我们来看学习目标。

二、配乐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读、齐读,老师泛读,读准字音,理解字义,初步感知作者笔下的豪迈秋景及作者表达的情感。

重点字词:百舸争流怅寥廓峥嵘岁月浪遏飞舟三、请以诗人的活动为主体,找出表现全词线索的动词。

上阕:立、看、怅、问下阕:忆、记总结: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重点赏析上阕。

1.赏析开篇“独”字。

独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仁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不畏艰险、坚贞不屈的傲气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旷世孤独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与世无争、高傲绝俗的孤僻清高独立寒秋,湘江北去与自我、宇宙对视的孤独与前途、命运思量的怅惘2.什么是古典诗词中的意象?象,指所描写的事物或景物。

(藤、树、鸦)意,表示情感或情绪。

(枯、老、昏)被主观情感浇筑的景物,我们叫它意象。

(枯藤、老树、昏鸦)“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雨铃霖》“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相见欢》请找出上片中由“看”字领起的意象。

万山红遍层林浸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总结: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蓬勃生命力。

2023最新-沁园春 长沙优秀教学设计【7篇】

2023最新-沁园春 长沙优秀教学设计【7篇】

沁园春长沙优秀教学设计【7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牛牛范文为您带来了7篇沁园春长沙优秀教学设计,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的博大气魄。

2、理解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3、在理解的赏析后进行背诵。

二、教学手段1、老师串讲,师生赏析。

2、课堂朗读。

3、幻灯显示,电脑课件。

三、教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秋天,在一般人的眼中,往往充满了苍凉,充满了感伤,而我们的毛泽东主席在他年青的时候,却曾为秋天唱过一曲昂扬的赞歌,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充满动感,充满力量,充满浓烈色彩的《沁园春·长沙》。

(二)朗读全首词,在朗读前,先打出幻灯片,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容易读错的字。

(二)分析上阙1、第一层(第一句至第三句)[老师串讲]“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1)提问“独立”,“寒秋”,“橘子洲头”,分别点明了什么?[同时,老师在电脑上打出这三句,并在旁标出学生回答的“处境”,“季节”,“地点”](2)这里的词序本来应该是“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提问:为什么作者却写成“独立寒秋”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出因为填词的需要,并说明词有一定的句数,格律要求。

[赏析]:△“独”(1)提问:为什么作者要独自一个人,站在橘子洲头,而不是三五成群,要求学生结合作者创作这首词的背景谈谈。

(2)学生谈完,老师总结:明确作者为了逃避军阀耳目,才独自一个人登上橘子洲头。

[同时,以幻灯片打出《沁园春·长沙》创作背景]2、第二层(第四一第十句)[老师串讲]深秋时节,作者独自一个人,站在橘子洲头,看到湘江向北流去。

(1)提问:此时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同时,老师用电脑打出一幅湘江秋景画](2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切换上述画像,用电脑显示“湘江秋景图”一表,在“景物栏上打上景物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 第1课 《沁园春-长沙》一等奖创新教案_1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 第1课 《沁园春-长沙》一等奖创新教案_1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长沙》一等奖创新教案《沁园春·长沙》教学目标反复诵读,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诗歌语言。

了解意象,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进行诗歌鉴赏。

3. 感悟诗人博大胸怀,体会学习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借景抒情的特点2.掌握诗词规律,培养鉴赏新诗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初中时,我们曾学习过毛泽东的一首《沁园春·雪》,大家还记得吗?我们来齐背一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诗人写出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王者霸气,这时江山已定。

其实早在1925年,年轻的诗人就已经初露锋芒,显示出“王者”的大气。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沁园春·长沙》。

教学目标师:首先,了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 反复诵读,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诗歌语言。

2. 了解意象,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进行诗歌鉴赏。

3. 感悟诗人博大胸怀,体会学习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

师:提起一首诗或一首词,对其进行鉴赏,也就是要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去体会它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也就是古人所说的“诗言志”。

那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怎样的一种志向,诗人又是通过什么样的“言”,怎样的艺术形式来抒发的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品味、鉴赏,来领略。

初读感悟师:诗歌的鉴赏方法有很多,诵读是很重要的一种。

诗歌是最讲究节奏、韵律,可以说是一种带有音乐性的文学形式,接下来,就由我试着给大家朗读一下这首《沁园春·长沙》,请你感受一下,这首词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师配乐范读)听完了,我想请问同学们,听了这首词之后,你们有什么第一感觉?(豪放、霸气、激昂、豪迈......)我觉得你们感觉都特好。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 长沙》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 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领会思想情感;2、品味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的语言;3、学习诗词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4、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结合词作意象,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情感【教学难点】1、让学生从意象的角度来把握词作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2、领悟伟人的博大情怀以及人格魅力【教学方法】⒈点拨法通过点拨关键字词,把握词中意象。

⒉语言品读法在反复的朗读,背诵中体会作者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导激发欲望“自古逢秋悲寂寥”,秋风萧瑟,草木摇落总是给人悲戚之感,诗歌中不乏这样的语句表达,但是也有诗人品味出秋的独特韵味,今天我们就来走近一代伟人毛泽东,体会他独立寒秋的英雄抱负。

二、组内合作自学讨论1、作者及写作背景2、结合注释,识记理解相关字词3、听示范朗读,把握节奏,体会情感基调三、班内交流确定难点1、学生集体朗读上阕诗词,思考以下问题:“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开头三句点明了什么?明确: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这三句的大意: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停地向北奔流。

——独立寒秋图2、探究:“独立”两字写出了什么意境?明确:“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中流砥柱的气概和卓尔不群的气势。

3、探究:“看”字领起下面哪几句?这些句子的内涵应怎样理解?明确:“看”字领起内容:“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描绘了诗人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

4、探究:你能找出这首词中主要运用了哪些意象吗?你能各用一个最具有表现力的词来说说各个意象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明确:万山(红遍):红之广阔层林(尽染):红得深透漫江(碧透):江水溢满清澈之极百舸(争流):千帆争发充满生机鹰击(长空):矫健有力鱼翔(浅底):轻快自由万类(竞自由):昂扬奋进强调:这些意象展示了伟人的博大雄怀和凌云壮志。

沁园春长沙一等奖教案

沁园春长沙一等奖教案

沁园春长沙一等奖教案第一篇:沁园春长沙一等奖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①品味关键词语,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②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

重点及难点:①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境界。

②从词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把握词作的形象性、抒情性。

授课方法:语言品读法,点拨法,比较法。

一、导入古代有才学之士、有抱负之士,一旦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必定生出很多感慨。

曹操登上碣石山,大发诗兴,写下《观沧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几句表现出诗人吞吐宇宙的博大胸怀。

陈子昂在幽州台上吟诵“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感叹宇宙之寥廓,人生之苦短,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愁苦之情。

那么,毛泽东重游橘子洲时又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怀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

(板书:题目、作者)二、写作背景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杰出的文学家。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景,回忆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词。

三、关于词的知识。

1、定义:词,又称长短句,产生于唐代,流行于宋代。

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又称为“诗余”。

2、特点: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

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在“沁园春.长沙”里面,“沁园春”就是词牌。

为什么会起这么个名字呢?相传东汉明帝有个女儿名沁水公主,她的园林名沁园。

后来沁园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

有人作诗吟咏这件事,“沁园春”词牌由此得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长沙》教案及作业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诗中的意象,感悟诗中阔大的意境。

2.领会诗人的革命气概和博大胸襟。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钟的意象。

2.把握诗歌钟炼字的妙处。

三、教学难点
1.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领会诗人的革命豪情。

四、教学方法:教授法
五、教学课时: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作者及背景简介
第二课时诗歌上片的赏析
第三课时诗歌下片的赏析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检查作业。

2.朗读上片,思考后回答问题。

(1)诗歌的前三句交代了了什么?
明确:前三句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环境
(2)上节课说了,朗读时读“看”要稍作停顿,并且要读得响亮,为什么?诗人“看”到了什么?
明确:“看”字是上片的领字,统领上片的内容,诗人看到了“层林”“江水”“飞鹰”“游鱼”等景物。

(3)上片的描写角度有何特点?
明确:描写角度:由远及近、由上到下、动静结合、比喻拟人兼顾
(4)你认为上片中哪些字用得好,为什么?
明确:
形容词:
“万”写出了山之多
“遍”写出了红之广
“漫”写出了水溢满之状
“透”写出了水之清澈见底
动词:
“染”活画出山林色彩明丽,仿佛人工染成一般
“争”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击”准确表现出鹰姿矫健的样子
“翔”精当描绘出游鱼欢快自由自在的样子
3.再次朗读上片,分组讨论后回答问题。

(1)诗人为何而“怅”?
明确:诗人为当时风雨飘摇祖国而忧心,为当时的政治形势而惆怅,表现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谁主沉浮”是什么意思?
明确:“谁主沉浮”意思是国家命运由谁主宰的意思,表现出诗人关心国家命运,用于思考敢于探索新道路的精神。

4.学生试背上片,教师小结上片
上片由“独”字点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环境;由“看”字统领上片写景内容,运用了动静结合等手法多角度地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怅”字发议论景中寓情,抒发了诗人心怀祖国命运的思想感情。

5.作业布置
(1)完成练习
(2)预习下片
《沁园春长沙》练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运用
1.下列各项中字词的注意或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
A.百舸(gě)橘(jú)子洲遒劲(强劲有力)
B.峥嵘(zhēng róng)携(xié)遏(è)制
C.漫江(满)寥(liáo)廊挥斥(斥责)
D.惆怅(chàng)稠(chóu)密辟谣(pì yáo)
2.下列句子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毛泽东的诗词最大的特点就是“豪迈”“雄壮”,这是和诗人的壮阔胸襟相联系的。

B.《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两诗结构相类似,意境相似,都体现了作者开创一番辉煌的革命事业的伟大抱负。

C.毛泽东的诗词为千百万读者所喜爱,是因为其既有着极强的艺术性,也有着深邃的思想内含。

D.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其诗词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A.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4.“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这个诗句的常序应当是()
A.寒秋,湘江北去,独立橘子洲头。

B.湘江北去,独立寒秋,橘子洲去。

C.橘子洲头,寒秋独立,湘江北去。

D.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二、文本阅读分层训练
(一)阅读下面诗句,完成1—4题。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1.“漫江”的意思是:。

“霜天”即:。

2.总领下文的一个词是:。

3.这段文字描写的具体景物有哪些?
答:。

4.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哪个句子?
答:。

(二)阅读下文,完成1—2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这首词中句子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醉里挑灯看剑”,表面上是写酒醉,实际是写梦境。

这一句描写了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战杀敌的形象。

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生动地描写边塞战地生活,反映了将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道出了作者的理想,:收复失地,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赢得青史留名。

D.“可怜白发生”,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

2.对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首尾两句写实,“梦回”以后进入梦境,整片内容不变,打破了上下片分述一事的传统写法。

B.首句和尾句相呼应,都是写现实生活,与中间梦境形成强烈对比,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表现词人报国无门的悲愤。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连用两个比喻,生动地描写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D.全词格调低沉凄凉,字里行间隐含着作者的复杂心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这正是婉约派的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