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科工作流程

合集下载

医院病理科工作流程与管理制度

医院病理科工作流程与管理制度

医院病理科工作流程与管理制度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医院病理科的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

病理科是医院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承担着诊断、疾病监测、治疗指导和科研等重要职责。

在保证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的同时,病理科的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标本采集与送检标本采集是病理诊断的第一步,它对病理科的工作流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医院需建立严格的标本采集规范,确保标本的正确采集和保存。

医生在采集标本的时候,应注意标本的区域定位、数量和标识等,同时采用无菌操作,以免造成交叉感染。

采集完标本后,需要将其送到病理科进行检查。

这个过程也需要注意标本的运送安全和标识的清晰,以免造成混淆或丢失。

病理科工作人员应按照管理制度,及时接收标本,并对接收到的标本进行记录和初步检查,确保标本的质量和准确性。

二、标本初步处理与制片在收到标本后,病理科工作人员需要进行标本的初步处理和制片。

初步处理包括标本的固定和包埋等步骤,其目的是保持标本在制片和染色过程中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制片是将标本切片,并制备成镜下可以观察的组织切片,以便医生进行后续的检查和判断。

在标本初步处理和制片过程中,需要精细操作和仔细检查,以确保标本的质量。

同时,工作人员还需记录好每个标本的处理过程和结果,以备后续的查询和病历归档。

三、组织切片和染色制片完成后,病理科的工作人员需要进行组织切片和染色。

组织切片是将制片后的标本切割成薄片,以便医生观察。

染色是将切片染上特定的染料,以突出细胞核和其他细胞结构,便于医生进行判读。

组织切片和染色的技术要求非常高,需要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操作。

他们需要掌握各种切片和染色的技术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以确保标本的质量和准确性。

四、病理诊断组织切片和染色完成后,病理科的医生就可以进行病理诊断了。

医生需采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根据组织的细胞形态、结构和染色情况,判断是否存在病变。

这是病理诊断的关键环节,对医生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有很高要求。

医学病理科室工作规范及操作流程

医学病理科室工作规范及操作流程

医学病理科室工作规范及操作流程在医学病理科室中进行工作,严格的规范和高效的操作流程是确保诊断准确性和病人安全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介绍医学病理科室工作的规范要求和操作流程,以确保医生和技术人员能够按照标准化的方式进行工作。

一、标本接收与处理医学病理科室接收的标本种类繁多,包括组织活检、手术切除标本、尸检标本等。

为了确保标本质量和诊断准确性,以下操作流程必须遵循:1. 标本接收:及时接收来自临床科室的标本,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和正确标注。

2. 标本登记:对每个标本进行登记,记录患者信息、标本种类、采集部位以及送检医生等重要信息。

3. 标本处理:根据不同的检测要求,对标本进行适当的处理,如固定、冷冻或切片等。

4. 标本保存:妥善保存标本,并按照规定时间进行销毁或归档。

二、组织切片与染色组织切片和染色是病理诊断的关键步骤,操作不当可能导致诊断错误。

以下是相关的规范要求和操作流程:1. 组织固定:将标本进行适当的固定处理,以保持组织的形态结构和细胞学特征。

2. 组织切片:使用切片机将固定的组织切成薄片,并将其放置在载玻片上。

3. 染色操作:按照标准染色流程对组织切片进行染色处理,如常规的血液学染色、肿瘤免疫组化染色等。

4. 切片检查: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和评估组织切片的染色效果,并记录相关的病理特征。

三、病理诊断与报告病理诊断是医学病理科室的核心工作之一,准确的诊断结果对于临床治疗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相关的规范要求和操作流程:1. 病理诊断:根据组织切片的形态特征和染色结果,医生进行病理诊断,并详细描述病变的类型、程度和其他相关信息。

2. 诊断审核:对诊断结果进行审核,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 诊断报告:编写病理诊断报告,报告中包括患者信息、标本特点、诊断结果、建议治疗方案等内容。

4. 报告签发:由负责的病理专家对报告进行签名,并确认报告的准确性。

四、质量控制与标准化管理为了提高工作质量和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医学病理科室需要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制度和标准化管理流程:1. 质量控制:建立内部质量控制体系,进行定期的质量检查和外部质量评估,及时纠正和改进工作中的不足。

医学病理科室工作规范及操作流程

医学病理科室工作规范及操作流程

医学病理科室工作规范及操作流程病理科是医学领域中重要的科室之一,负责疾病诊断和鉴定工作。

为了保证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病理科室需要遵守一定的工作规范和操作流程。

本文将介绍医学病理科室的工作规范及操作流程,帮助科室成员更好地开展工作。

一、标本接收与登记1. 接收标本前,应仔细核对病员信息,确保标本与病员一致。

2. 标本接收时,应填写标本接收登记表,详细记录标本的类型、数量、来源等信息。

3. 对于特殊标本,如手术标本或病理切片,应单独进行登记,并加强保护措施。

二、标本处理与制片1. 标本处理时,应严格按照病理学原理和技术要求进行。

2. 标本切片前,应确保刀片的锋利度和切片机的正常运转。

3. 切片过程中,应注意标本的正确定位和切割方向,并避免切割损伤标本。

4. 制作标本切片后,应及时进行染色和固定等处理,保证切片的质量。

三、病理诊断1. 对于不同类型的病理标本,应由专业的病理学医师进行鉴定和诊断。

2. 在诊断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病理学知识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3. 对于复杂病例或需要会诊的情况,应及时与其他科室专家进行讨论和协商。

四、病理报告1. 病理报告是病理科工作的重要成果,应准确、完整地记录诊断结果。

2. 在编写病理报告时,应按照规范的格式和要求进行,包括病人基本信息、标本描述、病理诊断等内容。

3. 对于难以确定诊断的病例,应在报告中注明可能的诊断范围,并提出进一步检查和鉴定的建议。

五、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1. 病理科室应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体系,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质量评估。

2. 严格执行标本处理、操作规范和工作记录等要求,保证工作质量的稳定和可靠性。

3. 开展持续教育和培训,提高科室成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

六、安全与防护1. 病理科室是涉及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质的工作环境,应加强安全教育和防护意识。

2. 严格遵守标本处理和废弃物处理的规定,确保员工和环境的安全。

3. 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防护眼镜等,并定期更换和消毒。

病理科工作流程及报告发出时间

病理科工作流程及报告发出时间

病理科工作流程及报告发出时间
病理科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科室之一,负责对组织标本进行病
理学检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病理科的工作流程一
般包括标本接收、标本处理、镜下检查、病理诊断、报告撰写和报
告发出等环节。

首先是标本接收,医生或者外科手术室会将患者的组织标本送
到病理科,病理技师会接收标本并进行登记,确保标本信息的准确性。

接着是标本处理,病理技师会对组织标本进行处理,包括固定、包埋、切片等步骤,以便于后续的镜下检查。

然后是镜下检查,病理医师会使用显微镜对标本进行细胞学或
组织学的检查,以观察病变的形态特征。

随后是病理诊断,根据镜下检查的结果,病理医师会进行病理
诊断,判断组织的性质、是否存在病变以及病变的类型等。

最后是报告撰写和发出,病理医师会根据诊断结果撰写病理报
告,并将报告发送给临床医生,供其参考临床诊断和治疗。

报告的
发出时间通常取决于标本的复杂程度和工作量,一般情况下,常规
标本的报告发出时间为2-3个工作日,而对于急诊标本,病理科会
尽快完成诊断并发出报告,以便临床医生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总的来说,病理科的工作流程包括标本接收、处理、镜下检查、病理诊断和报告发出等环节,而报告的发出时间会根据标本的复杂
程度和工作量而定,以确保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病理科工作流程

病理科工作流程

病理科工作流程病理科工作流程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病理科主要是负责疾病诊断、病理检查和病理解剖检查等工作。

病理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研究之一,通过对患者组织、细胞等进行检查和分析,可以为医生提供疾病的确诊、治疗等重要参考信息。

病理科工作流程包括标本收集、标本处理、组织切片、染色、镜检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病理科技师和临床医生紧密配合,才能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一、标本收集标本收集是病理科工作流程的第一步,需要确保标本收集的全面、准确和规范。

标本可以是活组织、活细胞、切片、培养物等,常用的收集方式有切除术、活检、穿刺、吸取等。

在收集标本的同时,病理科会收集病患的基本信息,例如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病史等,这些信息对临床医生做出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二、标本处理标本处理是病理科工作流程的第二步,主要是将收集到的标本进行处理,以便于后续的病理检查和分析。

处理方式因收集到的标本类型不同而不同。

对于固体组织标本,一般会使用福尔马林等固定液进行固定处理,以便于后续的切片和染色等操作。

对于液体标本,需要进行离心、沉淀等处理,以便于提取样品中的细胞和物质等。

三、组织切片组织切片是病理学检查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需要将标本进行切片,以便于观察其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等。

切片通常采用显微镜切片法进行,切片的厚度一般在2-4微米之间。

切片后的组织样本需要进行染色处理,以便于更好的观察其细胞结构和细胞形态等特征。

四、染色对经过切片处理的组织样本进行染色处理,可以使细胞和组织结构清晰、易于观察,并且便于做出病理诊断。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哈里染色、偏碱性染色、酸性染色等。

不同的染色方法可以突出不同的细胞或组织内的成分,染色后处理的标本会有明显的纹理和形态差异。

五、镜检镜检是病理科工作流程中最后一步,也是病理学检查的核心环节。

通过镜检,病理学家可以观察标本中细胞组织的结构、形态、细胞核形态、细胞排列等特征。

病理学家会和临床医生紧密配合,借助镜检来做出具体的诊断,包括疾病类型、疾病程度等。

病理科流程

病理科流程

病理科流程病理科是一门研究疾病形态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学科,主要负责通过组织切片和细胞学检查等手段,对病变组织进行形态学诊断和病理生理学分析,并为临床医生提供疾病的诊断依据。

下面是病理科的一般工作流程:1. 标本接收和登记当临床医生在手术或活检等操作中获取病变组织时,将标本送到病理科进行检查。

病理科工作人员负责接收标本,检查标本的数量、质量和完整性,并登记相关信息。

2. 标本处理和固定为了保证病变组织在切片过程中能够保持其形态学结构,病理科将标本进行处理和固定。

处理包括将组织切割成适当的大小和形状,并去除周围的正常组织。

固定则是使用化学药品,通常是甲醛,对组织进行固定和防腐处理。

3. 组织切片固定后的组织标本通过组织切片机器进行切片。

切片的厚度通常在4-6微米之间,切片机器会将标本切割成一系列的组织切片,然后将切片放置在载玻片上。

4. 蜡块制备和染色切片好后的组织标本需要进行染色,以便病理医生观察和诊断组织病变。

首先,组织切片需通过蜡块制备,即将切片浸泡在醇中,然后逐渐转移到蜡中,最终将组织切片和载玻片封在一起。

5. 病理检查和分析病理医生使用显微镜对标本进行观察和分析。

他们会仔细检查组织切片的细胞形态学特征,并寻找任何异常改变,如肿瘤细胞的异常增生和异型性。

根据观察结果,病理医生可以确定组织病变的类型、程度和分级,并提出诊断意见。

6. 报告编写和沟通病理医生将他们的观察和诊断结果编写成病理报告,包括病变的描述、诊断、分级和预后等信息。

该报告会上传到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中,并发送给临床医生,作为他们进行治疗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病理医生也会与临床医生进行沟通,讨论诊断和治疗方案。

7. 质控和质量评估病理科会进行内部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工作,以确保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他们会定期参与外部质量评估项目,并与其他病理科进行比对,以发现和纠正任何可能存在的问题。

总之,病理科的工作流程包括标本接收和登记、标本处理和固定、组织切片、蜡块制备和染色、病理检查和分析、报告编写和沟通,以及质控和质量评估等环节,旨在提供准确可靠的病理诊断结果,为临床医生提供疾病的诊断依据。

病理科工作流程

病理科工作流程

病理科工作流程病理科是医院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室,它承担着疾病诊断和病理解剖工作,为临床医生提供病理学诊断依据。

病理科的工作流程通常包括标本采集、标本处理、病理学检查、诊断报告等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病理科的工作流程。

首先,标本采集是病理科工作的第一步。

临床医生在对患者进行检查后,会根据病情需要采集相应的组织标本或液体标本,以便进行病理学检查。

标本的采集需要严格遵循操作规范,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其次,标本处理是病理科工作的关键环节。

在标本采集后,病理技师会对标本进行初步处理,包括固定、包埋、切片等步骤,以便后续的病理学检查。

标本处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因此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接着,病理学检查是病理科工作的核心内容。

经过标本处理后,病理医师会对标本进行显微镜下的病理学检查,观察组织形态和细胞结构的变化,以及病变的特征。

通过病理学检查,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明确诊断,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最后,诊断报告是病理科工作的最终成果。

病理医师根据病理学检查的结果,撰写诊断报告,对病变的性质、程度和范围进行描述,提出诊断意见和建议。

诊断报告是病理科对临床医生的重要支持,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总的来说,病理科的工作流程包括标本采集、标本处理、病理学检查和诊断报告四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只有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才能保证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让大家对病理科的工作流程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病理科工作流程

病理科工作流程

病理科工作流程病理科工作流程病理学是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是通过对疾病的组织学、细胞学等方面的研究,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病理学实验室的工作是病理医生进行疾病诊断所必需的,下面将介绍病理科工作流程。

病理检查分为细胞学检查与组织学检查。

细胞学检查是通过对人体内不同部位的细胞进行研究,从而确定是否存在病变。

组织学检查则是通过对细胞的有序排列形成的组织的研究,查明组织的构成、结构和功能,以及是否存在病变。

病理检查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一、标本接收病理标本通常是从外科手术、活检、尸体解剖等途径获取的。

在接收标本时,需要先确认标本的来源和类型,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准确性和保密性。

要先查看标本瓶标签上的信息,如患者姓名、年龄、性别、就诊日期、标本类型、取样部位、送检科室、医生姓名等信息。

二、标本分析标本接受后,就进入标本分析环节,主要是对标本进行登记、处理、分配、记录等工作。

为了保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需要使用系统化的流程和方法,确保标本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并对标本进行质量控制。

三、标本处理标本处理是病理检查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主要是对标本进行处理,包括固定、置入石蜡、切片等。

固定是指将组织标本初步处理后固定在切片用的玻片上,一般使用福尔马林进行固定,常常进行一至两小时的处理。

治疗时间过长会影响人体组织的染色效果;时间过短会使染色效果不够明显。

固定之后的组织标本进入石蜡处理环节,处理过程采用的是石蜡-苯处理,含石蜡的容器中加入苯,与标本内组织相容,这样能使组织内的水排出,蜡渗透进去,起到保护组织和染色的效果。

在此过程中,需要掌握具体的技巧和操作流程,以确保标本处理的质量和稳定性。

四、标本切片标本处理完成后,进入标本切片环节。

切片工作是病理科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通常使用医用切片机将固定好的组织标本,制作成一张张薄片。

制作精细的组织切片对检查的结果至关重要,一般使用甘油处理,目的是为了使切片刀切割样品时,样件不致变性或产生破坏,同时也为了纤维蛋白新陈代谢的加快,提高样品的保存时间。

病理科工作流程及报告发出时间 (2)

病理科工作流程及报告发出时间 (2)

病理科工作流程及报告发出时间引言概述:病理科作为医学领域中重要的科室之一,负责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病理科的工作流程和报告发出时间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疾病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详细阐述病理科的工作流程及报告发出时间。

正文内容:1. 病理标本的接收与处理1.1 标本接收:病理科接收来自临床科室的标本,包括活检、手术切除标本等。

病理科会进行标本的登记和记录,确保标本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1.2 标本处理:病理科将标本进行初步处理,包括固定、切片和染色等步骤。

这些步骤是为了使标本适合于显微镜下的观察和分析。

2. 病理学检查与诊断2.1 组织学检查:经过标本处理后,病理科将标本放置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通过观察细胞和组织的形态、结构和特征,病理科医生可以做出初步的诊断。

2.2 免疫组化检查:在组织学检查的基础上,病理科还会进行免疫组化检查,通过检测特定抗原的存在与否,进一步确定诊断。

2.3 分子病理学检查:病理科还可以进行分子病理学检查,通过检测基因或蛋白质的异常表达,提供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3. 报告撰写与审核3.1 报告撰写:病理科医生根据病理学检查的结果,撰写病理报告。

报告中包括标本的基本信息、病变的描述和诊断结果等。

3.2 报告审核:病理科的专家会对报告进行审核,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如果有需要,还会与临床医生进行讨论,以提供更准确的诊断。

4. 报告发出时间4.1 术中冰冻切片:对于急诊手术或需要即时诊断的情况,病理科会进行术中冰冻切片检查。

这种检查通常在手术进行时进行,报告发出时间较短,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及时的诊断结果。

4.2 常规病理学检查:对于常规病理学检查,报告发出时间一般为24-48小时。

这是因为标本处理、显微观察和报告撰写等步骤需要一定的时间。

4.3 特殊检查:对于免疫组化和分子病理学检查等特殊检查,报告发出时间可能会延长,通常在3-7天左右,这是因为这些检查需要更多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病理科工作制度

病理科工作制度

病理科工作制度一、总则病理科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对临床送检的病理标本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病理依据。

为确保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提高病理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二、组织架构1. 病理科设主任一名,负责病理科的全面工作;设副主任若干名,协助主任开展工作。

2. 病理科分为诊断组、技术组和行政组,分别负责病理诊断、技术操作和行政管理工作。

3. 病理科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包括病理医师、技术员和辅助人员。

三、工作流程1. 接收标本:病理科收到临床送检的病理标本后,应及时核对标本信息,确保标本完整、清晰。

2. 制备切片:技术组根据标本类型和要求,进行取材、切片、染色等制备工作。

3. 病理诊断:诊断组病理医师认真阅读切片,进行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

4. 报告签发:病理医师完成诊断后,应及时签发病理报告。

5. 档案管理:病理科对诊断报告和病理资料进行归档管理,确保资料完整、可追溯。

四、工作制度1. 病理诊断:(1)病理诊断必须由具有资质的病理医师完成。

(2)病理医师应具备三年以上的临床病理工作经验,方可签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理报告。

(3)病理医师在诊断前,必须核对申请单和切片是否相符。

(4)病理医师应认真阅读申请单上所有填写的内容,对于不清楚的内容及时联系送检医师。

(5)病理医师在阅片时必须全面,不要遗漏病变。

(6)病理医师遇到疑难病例,交于上级医师会诊,并做相应记录。

(7)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不符时,涉及到病变部位或病变性质,需重新审查。

2. 病理报告:(1)病理报告应准确、清晰、规范,表述简洁明了。

(2)病理报告应包括病理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等内容。

(3)病理报告签发人应具备相应资质,签发人对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3. 病理资料管理:(1)病理科应对病理资料进行归档管理,确保资料完整、可追溯。

(2)病理资料包括病理切片、诊断报告、临床资料等。

(3)病理资料的归档、借阅、销毁等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病理科工作流程

病理科工作流程

病理科工作流程病理科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科室,负责对疾病进行确诊与分析。

病理科的工作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病理科接收到来自门诊、急诊和住院病房的病理标本,这些标本包括活体组织、细胞涂片、体液等。

医技人员首先对标本进行登记,记录标本来源、类型、患者信息等重要数据,并进行初步检查,以确保标本完整无误。

然后,标本进入样本处理环节。

这一步骤主要包括标本固定、切片、染色等处理过程。

病理医师根据需要对标本进行合适的处理,以提取出有代表性的组织及细胞样本。

对于组织标本,医师将其固定后将其切片,并使用组织染色技术使细胞结构或某些化学成分显现出来。

对于细胞涂片和体液标本,医师也会对其进行染色,使细胞更易观察、分析。

接着,进入显微镜评估阶段。

病理医师在显微镜下对染色的标本进行仔细观察和评估。

医师评估细胞结构、细胞核的大小和形态、染色质分布等,以确定细胞或组织的健康状况。

在观察过程中,医师可能会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判断,以帮助做出准确的诊断。

再接下来是诊断报告的撰写。

医师根据显微镜下的评估结果和临床相关信息,撰写病理诊断报告。

报告通常包括标本来源、类型、组织学描述、细胞学描述以及最终的诊断。

病理诊断报告是医生做出临床治疗决策的重要依据,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最后,病理报告的审查和交付。

病理科的质量控制人员会对病理报告进行审查,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一旦报告通过审查,就会交给临床医师。

根据报告的结果,医生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

总的来说,病理科工作流程包括标本接收与处理、显微镜评估、诊断报告撰写和审查等环节。

每个环节都需要高度专业的技术和经验,并与临床医师密切合作,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病理科的工作对于医院的临床工作和疾病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医学病理科室工作规范及操作流程

医学病理科室工作规范及操作流程

医学病理科室工作规范及操作流程在医院中,病理科室承担着对病人组织、细胞以及尸体进行病理学诊断的重要任务。

为了确保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对于病理科室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学病理科室的工作规范及操作流程。

一、病理标本采集与处理1. 标本采集进行病理学分析的材料主要包括活体标本和尸体标本。

活体标本采集时要确保患者的配合度和采集部位的准确性,避免对患者的不必要伤害。

尸体标本采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包括完整地获取尸检材料和适当的保存方式。

2. 标本处理标本取材后,需要根据不同类型进行不同的处置。

例如,活体标本需要迅速固定或冷冻保存,尸体标本需要进行切割、包埋和固定,以便后续进行病理学分析。

二、病理学分析操作流程医学病理学的分析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样本标识与记录对于每一个标本,科室工作人员需要进行严格的标识和记录工作。

确保每个标本都能够与相关患者的个人信息进行绑定,避免混淆和误诊。

2. 标本制片制片是病理学分析的重要环节之一。

将标本切片制作成玻片,为后续的染色和镜下分析提供基础。

制片过程需要细致操作,确保切片质量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3. 病理学染色病理学染色是病理学分析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血液学染色、组织学染色等。

不同的染色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观察和分析病理标本的细微变化。

4. 病理学镜下分析在染色完成后,病理学医生需要使用显微镜对标本进行仔细的观察和分析。

通过观察标本的细胞结构、组织构成以及异常变化,医生可以做出准确的诊断。

5. 病理学报告根据对病理学标本的观察和分析,病理学医生需要按照规定的格式和标准完成病理学报告。

报告中应包括病人的临床信息、病理学的详细描述、诊断结论及相应的建议。

三、工作规范与要求1. 实验室安全病理实验室是一个存在风险的工作环境,在进行工作时,必须遵循实验室的安全规范。

佩戴个人防护设备,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通风良好。

2. 内部质量控制为了确保病理学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病理科室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

病理科工作流程

病理科工作流程

病理室工作程序规范病理科工作制度一、全科人员要热爱本职工作,坚决执行医院提出的各项承诺;二、工作人员必须服务热情,态度和蔼,耐心解答病人的疑问;各项工作均应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互相协作,上下团结;三、工作人员本着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干好本职工作;外检工作要认真、细致、负责;标本处理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三对”原则;发报告必须经复验严格把关,杜绝一切差错;建立差错登记制度,如发现有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差错,则视情节轻重扣除当事人当月奖金,并督促改正;四、严格执行本院作息制度,按时上下班病理科查对制度一、收集标本时,所负责的技术人员要注意查对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送检单位/科室;二、取材前,技术人员应将当日取材标本的申请单编号,标本排序,并与申请单、工作单顺序一致;取材医生应与技术员再次核对标本的姓名、联号及送检标本数量;三、标本取材时,要做好大体标本的描述及记录取材块数,并在工作单上作好记录,取材过程中及取材后,取材医师与技术人员再次核对取材的标本编号及标本总数;四、技术人员包埋组织蜡块后,蜡块编号及蜡块总数应与申请单及工作单再次核对;五、制片后,切片与申请单及工作单核对无误后交与诊断医师,如有脱片等特殊情况,在工作单上注明,由技术人员负责重新制片;六、诊断医师在书写报告时,应认真复核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及病案号、临床诊断、送检部位及送检日期,如项目不全者,可用“”号表明;病理科住院医师职责一、在科主任和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工作;二、负责外检标本的检查、描述、取材及初步诊断;三、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如发现问题及时与临床联系并向上级医师汇报;四、发现疑难问题及时请示上级医师复验,复验要有记录和上级医师的签字;五、参加临床病理讨论会,做好讨论记录并整理存档;六、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及国内外先进技术,参加科研和教学工作;七、定期清理标本,保存典型及有科研价值的标本,负责指导标本处理和资料积累;八、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防差错事故,若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医师请示报告;病理科技师职责一、在科主任、主管技师指导下进行工作;二、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范,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三、负责各项常规病理技术工作,包括常规切片、冰冻切片、细胞涂片的制作和染色;四、责组织化学、免疫荧光等技术工作,积极配合科研和教学;五、负责低年资技术人员和进修人员的技术指导工作;六、分工负责贵重仪器的保管维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报告;七、负责病理标本的保存及制作;病理科基本工作流程是:将各种组织制成非薄的切片标本,需要经过一系列比较繁杂的过程,每一步都要求病理技术工作者要认真,耐心,细致地使整个过程一环扣住一环,才能获得优良结果;制作切片的主要过程有:1取材,2固定,3脱水,4包埋,5切片,6染色,7封固;在这七个主要过程中,又包括着若干步骤,详见切片制作程序表;一、病理检查申请单和送检标本的接收病理检查申请单是临床科室向病理科送达的会诊单,是病理医师作出病理诊断必备的临床文字资料,是具有法律性意义的文书档案;因此,临床医师应认真逐项填写申请单内的有关项目,并由管理该病员的本院医师签名后随同检查标本送往病理科;病理科在接收申请单及送检标本时,应对二者进行第1次认真核对;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病理科应及时作出反应,包括与送检科室联系或退回:一申请单与送检标本不符,包括盛标本的容器上未贴标记者;二申请单中有重要项目空缺未填写,或病史及临床检查包括术中检查过于简单者;三送检标本因未及时固定而致严重自溶、干缩、腐败,或被错误地使用非固定液如消毒液等浸泡者;四送检标本主要病灶被事先挖取或一件标本分送两个单位者;五对标本较小、难以制作切片或其他可能影响病理检查可行性和诊准确性的情况,应予送检医师说明或不予接收;对符合送检要求的标本,由接收标本者在相关科室的标本送检簿上签收,或发给收到标本通知单;二、申请单、送检标本的编号与登记病理科工作人员于标本收集的当天,及时对申请单与标本同时编号,经第2次核对无误后,进行登记;登记簿和或微机记录、申请单、送检标本容器上的编号应完全一致;三、大标本的补充固定固定的意义:固定是指将各种组织浸入防腐剂内,使细胞内的物质为不溶性;固定的作用即是用一种方法将组织尽可能保持在它原来的形态,且能适于某些研究程序;脱钙:组织里存有钙盐可妨碍用常规方法制作良好切片;骨组织及钙化病灶,经过固定后,必先将钙盐除去使组织软化,才能进行常规切片;如脱钙不全则切片易撕开或碎裂并损伤切片刀刃;脱去钙盐的过程――称为脱钙;对送检的空腔标本和大的实质性脏器标本必须由病理医师及时切开,补充固定,充分固定的时间应大于6小时或过夜,方可取材;固定液不少于标本体积的4~5倍,固定至取材的间隔时间宜超过12h以上;四、巨检、取材与记录本项操作,原则上应有2人参加,其中1名为记录者;记录者应详细记录取材者的口头描述,同时承担申请单编码、病人姓名、主要病史、术中所见、送检标本的件数等的宣读任务,并把临床对病检的特殊要求告知取材者,对取材者放置小号码进行监督;取材者应在记录者宣读上述内容时,对标本容器上的编号、姓名及标本件数作第3次核对;如发现标本的件数不符,应将该标本另置,待与临床联系后再作处理;巨检的观察、描述与取材应按第三章的要求进行;经反复检查,仍未发现送检标本内有临床所提到的病变时,应将标本另置,待与临床联系后再处理;必要时邀请手术者共同参与取材;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在标本编号后编写小序码号,并将编号与相应的组织块连同放置和固定:一一位病员被送检一件以上的标本;二申请单中注明有特殊标记的标本;三一个大标本多处取材;四根治术标本的基部及切缘,检出或送检的淋巴结;五补充取材;在放置小号码时,应严格按编号顺序进行,切勿放错;小号码应放在组织块的包埋面;每件标本取材完毕后,应冲洗取材台及取材用具,防止标本间的组织碎屑污染;取过材的标本应按序另行放置,并加足固定液;当日取材全部结束后,移至标本存放架内,按照取材日期先后存放;自报告发出之日起,保存2周后,统一清理;当日取材全部结束后,取材者与记录者共同清点当天取材总块数,记录于当天最后一张申请单的反面或日取材记录单上,以备技术人员核对;取材者与记录者分别在有关记录下签名;五、脱水、透明、浸蜡具体操作应按规范二要求进行;一、脱水:脱水就是用脱水剂完全除去组织内的水分,为下一步透明及浸蜡创造条件;此外,脱水还可以使组织再次发生一定的硬化,脱水剂必须是与水在任何比例下均能混合的液体;二、透明:组织脱水后,还要经过一个浸蜡的媒剂透明过程;目的是使石蜡渗透到组织中去,达到包埋的支持作用;常用的脱水剂如酒精等,不能溶解石蜡与之相混合,因此必须使用一种既可以同酒精又能同石蜡相混合的媒剂,当组织脱水后,浸蜡之前将组织投入这种媒剂中;由于两剂能相混合,另一方面也由于这种媒剂比酒精比重大,组织中的酒精就被该媒剂取代,待酒精完全被该媒剂完全取代后,组织即成透明状态,因此我们长称这种媒剂为透明剂,在制片中的这一过程就称为透明过程;实质上透明仅是一种过程而非目的,其所以出现透明现象使因其折光系数改变的缘故;从组织的状态上看,由于组织经过媒剂的作用之后,其折射系数近于组织蛋白的折射系数,从而显示出透明状态;组织一旦呈现透明状态,也说明脱水剂已被媒剂所取代;透明后就可以将组织浸入溶解的石蜡进行浸蜡;三、浸蜡:组织经媒剂的透明作用之后,移入熔化的石蜡内浸渍,石蜡逐渐浸入组织间隙,取代透明剂,这一程序就叫浸蜡;根据所用石蜡的熔点,浸蜡需要能够保持于54-温箱内进行;石蜡的质量和熔度与切片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对石蜡的选择应以注意;技术人员应在脱水前核对取材总块数;如为自动化操作应于包埋前核对取材总块数,发现不符时,应与取材者联系,共同清查;六、包埋、切片、染色、封片一、包埋:就是将已经经过固定,脱水,透明,浸蜡的组织块从最后的蜡浴取出置入充满熔融石蜡的包埋框内,包埋成块,使组织和包埋剂相熔一体并迅速冷却,这个程序称为包埋;包埋剂凝固后,进一步加强了组织的硬度和韧度而便于进行切片;二、切片技术:优良的切片技术取决于所有器械的透彻了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实验工作的每一方面都需熟练的技巧,这只有靠实践才能获得;早期练习如草率和不当,多年后还会反映出来:但要是达到了训练的高标准,以后就会一直保持下去;经良好训练和实践的技术工作者能在很短时间内制出第一流的切片;三、染色的基本原理:染色就是利用染料在组织切片上给予颜色,使其与组织或细胞内的某种成分发生作用,经过透明后通过光谱吸收和折射,使其各种微细结构能显现不同颜色,这样在显微镜下就可显示出组织细胞的各种成分;染色剂与组织细胞相结合而使组织细胞着色的过程与物理和化学作用两者都有关系;四、封固:由于组织学制片需随时检查或保存,故要在盖玻片下封固;封固剂又称婊媒,顾名思义,它既能使染色后的组织封固于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不使直接与空气接触,避免氧化褪色;另一方面使组织切片在封固剂的充实下,其折光率能和玻片的折光率相近,从而获得清晰的镜检效果;玻片折光率为1.518;包埋时,应严格分件包埋,并同时包入相应的小号码,切勿包错;不得将来历不明的碎织块屑任意包入,以防包埋过程中的污染;切片、裱贴片应严格分蜡块完成,切忌在裱贴片水内残留上一切片的碎片,以杜绝裱贴片过程中的污染;裱贴片时,必须注意蜡块编号与载玻片上编号的完全一致,杜绝因编号错误导致的误差;封片完毕后,应加贴有编号之标签;标签的编号必须与载玻片的编号完全一致;全部工作完毕后,技术人员在制片人栏内签字,并将蜡块按顺序归档;如有专人保管栏案,则由保管人员核对蜡块总数与取材总数,两者相符合,由保管人员签字归档;七、镜检诊断人员在收到当日切片后,在技术室送片记录本上签字;如发现切片数与取材数不符,应及时与技术室人员联系,进行核查;你在观察切片过程中,如发现下列情况,应作出反应:一切片内有明显污染组织,应与技术室人员联系并检查;二切片内容与送检组织不符,应分别与技术室人员、取材者联系,必要时,应与送检科室联系;三切片或染色质量差,应与技术人员联系,必要时重新制片;四为充分观察病变需要作深切、连切、特染、免疫组化者,应在申请单备注栏内写出意见,并签名;然后交负责切片的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应及时完成所需的制片工作;八、签发病理诊断书病理诊断是病理医师对送检标本进行检查,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综合、判断后作出的结论,必须十分认真书写;字迹应清楚,关键性字如癌、瘤、阴性、阳性等更应如此,不得潦草或杜撰简化字,对于这些字亦不得涂改;如为微机打印报告,应格式统一,无错别字;报告发出前,应由初、复检者分别亲笔签名;病理诊断书应以复写方式书写,第一联作为诊断报告书发出;第二联即复写联留在申请单背面相应的病理诊断栏内,作为存根备查,复写的字迹亦应清楚;病理科医师一律不得应有关人员要求出具假报告或已签名的空白报告单;原报告如遗失,经病理科主任同意后方可以“抄件”形式补发;理诊断书发出期限:在通常情况下,应于标本收到之日起3天内发出节假日除外;凡因补取材、深切、特染、脱钙、延长固定如结核病标本、会诊或作免疫组化而不能如期发出病理诊断书时,应口头通知临床科室或发出“迟发病理诊断通知单”;在通知单上应说明迟发原因;病理诊断书是病理医师签署的医学证明文件,必须慎重对待;九、病理诊断书的送收住院病人的病理诊断书由病理科送达相应科室护士办公室,收到人应在签收栏内签字;门诊病人的病理诊断书由病理科送交门诊部办公室或相应科室,收到人应在签收栏内签字;注明“自取”的报告,由送检人至病理科签收;实习医生、进修人员不得参与签收;十、病理诊断书的登记与归档病理诊断书发出后,应及时将诊断意见在登记本上登记;病理申请单及有关文字资料如会诊意见等应当及时整理归档;有专职档案管理人员者,应交管理人员签字归档;档案管理应力求规范、完整;文字及书面档案应阶段性装订成册,便于查阅;采用微机存档者,应由专人操作;与此同时,病理切片及蜡块亦应归档;病理切片与蜡块的存档时间应在15年以上,最长保存时间视单位具体情况,报请医院和或卫生主管部门批准;十一、借片切片是否借出及借出办法,由医院作出规定,可有以下两种处理方式:一病员因转诊或外地会诊需要借片者,应填写借片单,按医院规定办理借片手续后,由病理科复制所需之切片,并经原签发报告人和科主任核对后方可借出;一般情况下,原切片不予外借;蜡块为无法复制的重要档案,原则上不得外借;会诊单位确需作特染或免疫组化时,可借出重切之蜡片白片,或由会诊单位病理科向原诊断单位病理科直接商借,并由借方负责归还;二如医院规定为不同意借出切片,则应由病理科以彩色图文报告或会诊形式,满足病人的需要;十二、会诊病理科医师遇有疑难病例应争取在科内或同行间进行会诊;会诊方式可以采取计算机远程会诊、邮寄切片会诊及读片会会诊等,切片和或蜡块,由请求会诊的病理科提供;会诊意见应记录或附贴于该例病理检查申请单后,一并归档;如会诊意见与原诊断不一致,由原诊断病理科医师决定是否更改或补发病理诊断报告;应病人要求或经病人同意的会诊,其全部费用由病人负担;对疑难病例,或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有分歧时,应争取与临床科室进行沟通;。

病理科工作流程及报告发出时间

病理科工作流程及报告发出时间

病理科工作流程及报告发出时间引言概述:病理科是医院中至关重要的科室之一,负责对病理标本进行分析和诊断,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病理科工作流程的高效性和报告发出时间的准确性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阐述病理科工作流程及报告发出时间的相关内容。

正文内容:1. 标本接收和处理1.1 标本接收:病理科接收到来自临床科室的标本后,首先进行登记和标识,确保标本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1.2 标本处理:接收到标本后,病理科技师会进行标本的处理,包括固定、切片和染色等步骤,以便进行后续的病理分析。

2. 病理分析和诊断2.1 组织学分析:病理科医生会对标本进行显微镜下的组织学分析,观察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的异常变化,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2.2 免疫组化分析:在某些情况下,病理科医生可能需要进行免疫组化分析,通过检测特定蛋白的表达情况来帮助诊断和鉴定病变类型。

2.3 分子病理学分析:分子病理学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病理科医生检测特定基因的突变或表达异常,从而对肿瘤类型和治疗方案进行更准确的判断。

3. 报告撰写和审核3.1 报告撰写:根据病理分析的结果,病理科医生会撰写详细的病理报告,包括标本的病理诊断、病变的性质和程度、肿瘤的分期等信息。

3.2 报告审核:为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病理科医生会将报告提交给主任或副主任医师进行审核,确保报告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4. 报告发出时间4.1 标本处理时间:标本接收后,病理科技师会尽快进行标本的处理,以确保分析的及时性。

4.2 分析和诊断时间:病理分析和诊断需要一定的时间,具体时间根据标本的复杂程度和病理科的工作负荷而定。

4.3 报告撰写和审核时间:报告的撰写和审核需要一定的时间,病理科会尽力保证报告的及时性,但也需要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结:在病理科工作流程中,标本接收和处理、病理分析和诊断、报告撰写和审核是关键的环节。

病理科医生通过对标本的分析和诊断,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病理科的工作流程

病理科的工作流程

病理科的工作流程一、标本的接收与固定首先我将从标本接受开始介绍,我们需要严格核对标本袋与送检单上的信息,确认准确无误后签收,完成标本的编号以及病人信息的录入。

由于标本的固定直接影响着制片与诊断,因此离体标本要及时固定(30min以内),固定的时间也必须要足够,一般需要在6-24小时以上。

较大的标本如胃、乳腺、肠子等需要剖开固定,让组织细胞保持其生活状态时的形态,不会发生自溶、变性、坏死等变化。

正是因为如此,当天的标本尤其是在下午送检的标本大部分是在第二天取材的。

二、取材、脱水、浸蜡图片标本固定充分之后,取材医生开始取材,结合临床病史、影像学检查等选取典型的部位,切取面积不大于2×1.5cm,厚度不超过3mm的组织块。

取材结束后把标本放入脱水机中进行15个小时的脱水、透明、浸蜡程序。

三、包埋、切片、染色、出片标本浸蜡完成后,技术员就要开始包埋、切片、染色、封片等一系列工作,这些过程需要大约5个小时的时间。

制片完成后还要进行制片质量的自查,以保证将合格的切片交给诊断医生阅片诊断。

四、诊断、报告复核、打印阅片诊断是一项纯人工智力,任何机器都无法替代的精心细致的工作。

我们需要结合临床病史、影像学等其他检查以及大体标本所见和镜下表现等进行脑力工作,作出综合判断。

由于病理结果将直接影响到病人治疗方式的选择,病理科都实行”三级”阅片制度,以保证每一份病理报告的准确性。

最后,一份合格的病理报告才会签发到病人、医生的手中。

这样下来,一份普通的病理报告大约需要3-5个工作日的时间,若碰到单凭常规染色无法做出诊断的病例,还必须做特殊处理,如免疫组化标记,特殊染色,脱钙等,过程更加繁琐,有的还需要进行全科会诊,则所需的时间更长。

工作之余,病理科的工作人员仍然坚持每周进行一次业务学习,利用休息时间,一起答疑解惑、梳理前期的工作并总结,然后对后期工作进行安排。

不论工作多忙,他们都这样一直坚持着,这就是病理科,一个忙而不乱,却又至关重要的科室!。

病理科上墙制度-职责-流程

病理科上墙制度-职责-流程

1.诊断室工作制度1.病理医师进行病理诊断时,应首先核对切片号码、标本种类及组织块是否相符;应认真阅读申请单提供的各项资料和大体描述,全面、细致地阅片,切勿遗漏任何部分。

注意各种有意义的病变。

必要时应向有关临床医师了解更多的临床信息。

2.进行初检的病理医师,应提出初诊意见,送交主检病理医师复查。

3.负责复检的病理医师应认真阅读活检记录单中关于标本巨检的有关描述,核对切片数,必要时亲自观察标本,补充或订正病变描述,指导或亲自补取组织块。

4.应了解患者既往病理学检查情况,及时调(借)阅相关切片等病理学检查资料,以资对比。

镜检完毕要提出切片质量的意见。

5.主检病理医师对难以明确诊断的病例,应提请科内上级医师会诊,必要时约见患者或患者亲属,了解病情。

6.对各种病理组织学变化作准确的描述,作为诊断依据,但要密切结合临床。

如与临床诊断存在重大出入时,需检查取材、制片过程中有无错误;或再深切蜡块、重取组织;或与临床医师商榷。

7.疑难病例应多取材,作特殊染色、免疫组化,并应请示科主任或提请全科会诊及院外专家会诊。

8.主检病理医师根据常规切片的镜下观察,结合标本巨检、相关技术检查结果、有关临床资料和参考病理会诊意见等,作出病理诊断或提出病理诊断意见(意向),清楚地书写于活检记录单的有关栏目中并亲笔签名。

9.经院外专家会诊的病例,应将各方面会诊意见的原件或复印件附贴存档,如各方会诊意见不一、难以明确诊断时,可参考会诊意见酌情诊断,或在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中将各方会诊意见列出,供临床医师参考。

10.病理科自接受送检标本至签发该例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时间,一般情况下为5个工作日以内。

由于某些原因(包括脱钙、深切片、补取材制片、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疑难病例会诊或传染性标本延长固定时间等)不能如期签发病理学诊断报告书时,应以口头或延迟报告形式告知有关临床医师或患方,说明迟发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原因。

11.病理医师不得签发虚假的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不得向临床医师和患方人员提供有病理医师签名的空白病理学诊断报告书。

病理检查工作制度

病理检查工作制度

病理检查工作制度一、总则病理检查是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相结合的重要桥梁,是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重要手段。

为了规范病理检查工作,提高病理诊断质量,保障患者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疗卫生行业标准,制定本制度。

二、病理检查工作流程1. 临床科室在取得患者同意后,根据诊断需要,向病理科提出病理检查申请。

2. 病理科在收到申请后,对申请单各项内容进行审核,确保申请单填写齐全、清晰,核对患者身份及标本种类、数量等信息。

3. 病理科对送检标本进行接收、登记、编号,并按照规定要求进行固定、保存。

对不符合要求的标本,应及时与临床科室沟通,要求重新送检。

4. 病理科根据标本类型和检查项目,进行相应的组织切片、细胞学涂片、特殊染色、免疫组化等检查。

5. 病理医师在阅片过程中,应认真核对切片号码、标本种类及组织块是否相符,全面、细致地阅片,注意各种有意义的病变。

必要时向临床医师了解更多的临床信息。

6. 病理医师在诊断过程中,应遵循客观、准确、及时的原则,对各种病理组织学变化作准确的描述,作为诊断依据。

如与临床诊断存在重大出入时,需检查取材、制片过程中有无错误,或再深切蜡块、重取组织,或与临床医师商榷。

7. 对于疑难病例,病理科应多取材,作特殊染色、免疫组化或电镜等检查,并可请示科主任或提请全科会诊及院外专家会诊。

8. 病理科在完成检查后,应及时向临床科室出具病理诊断报告,并对诊断结果负责。

三、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1. 病理科应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对病理检查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确保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病理科应定期对病理医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病理诊断水平。

3. 病理科应定期对病理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设备性能稳定。

4. 病理科应建立标本管理制度,确保标本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检查性。

5. 病理科应加强病理档案管理,确保病理资料的保存和使用符合规定。

四、伦理与法律1. 病理科在进行病理检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隐私权等权益。

病理主要工作流程

病理主要工作流程

病理主要工作流程病理工作是医学事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诊断疾病以及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

病理工作流程主要包括标本采集、标本初步处理、组织学检查、特殊染色、电镜检查和最终报告等多个环节。

一、标本采集标本采集是病理工作流程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

标本的质量和数量决定了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手术切除标本手术切除标本主要是在手术室进行的,包括肿瘤、息肉、生物标本等,主要用于组织病理学检查。

2. 细针穿刺标本细针穿刺标本主要是通过穿刺技术收集的,包括淋巴结、肝、肾等内脏器官和肿块、囊肿等,主要用于细胞病理学检查。

3. 器官切片标本器官切片标本主要是通过活体检查和解剖检查收集的,包括胃肠、宫颈、阴道等器官和组织,主要用于组织病理学检查。

二、标本初步处理标本初步处理主要是指对收集来的组织进行加工和处理,使其更好地适应后续的检查。

主要步骤包括组织取材、切片、固定、包埋等。

1. 组织取材组织取材是指将收集来的标本进行切割,使其适应组织病理学检查。

组织取材的关键在于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技巧,以保证最终的结果准确可靠。

2. 切片切片是指将取出的组织切成非常薄的切片,以便于显微镜下的观察和检查。

切片的厚度一般在3-5微米之间。

3. 固定固定是指将切片固定在一定的载玻片或者载片上,以便于进行下一步处理。

一般采用福尔马林、甲醛等物质进行固定。

4. 包埋包埋是指将固定好的切片包裹在蜡中,以便于进行切片染色和制作。

包埋步骤中先是用蜡粘结切片,再渐渐渗透蜡,最终获得蜡包裹的标本。

三、组织学检查组织学检查是指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分析标本的结构、形态和组织形态学等方面,以确定其病变类型和程度。

1. 组织病理学组织病理学是指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分析标本的组织结构、形态以及组织胚胎学等方面,以确定其病理类型和程度。

组织病理学的主要目的是确定肿瘤的类型、分级、分期以及确定其他器官的病变等方面。

2. 导师咨询或专家论证对于病理诊断比较复杂或者检查结果比较出乎意料的病例,需要寻求导师咨询或者专家论证的意见,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病理科工作流程

病理科工作流程

病理科工作流程病理工作流程是指病理科的工作全过程,包括接收标本、处理、镜检、报告编写和结果审核等环节。

病理工作流程需要保证高质量的诊断结果,并且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一份简要的病理工作流程,具体步骤可能会在实际工作中根据不同病理实验室的需求进行调整。

第一步:标本接收和登记标本接收是病理科工作的第一步,它包括病理标本的验收、登记和标本信息的录入。

当病理标本送达病理实验室时,工作人员会先进行验收,确保标本无损并检查标本类型和数量是否与送检表一致。

然后,工作人员会登记标本信息将其录入病理数据库中,记录标本送检日期、患者信息、临床病史等重要信息。

第二步:标本处理和制备接收并登记标本后,病理工作人员开始进行标本处理和制备。

这一步骤旨在将标本制备成适合镜检的组织切片。

根据标本的不同类型,工作人员可能需要对其进行固定、切片、染色等处理。

一般而言,如果标本需要固定,会使用正常生理盐水或特定固定剂进行处理;如果需要凝固,会选择适当的凝固剂进行处理。

根据标本大小以及需要制备的组织切片数量,工作人员会进行选择性的组织切割。

第三步:镜检镜检是病理学诊断的核心环节。

它通过观察组织切片的形态学特征来诊断疾病。

镜检通常由具备丰富经验的病理医生进行,他们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并进行详细地分析。

在镜检过程中,病理医生需要注意组织的细胞形态特征、排列方式、核与细胞的比例、代谢活性、病变类型等。

根据所观察到的病理特征,病理医生可以做出病理诊断和分级。

第四步:报告编写在镜检完毕后,病理医生会根据所观察到的病理特征撰写病理报告。

病理报告是病理诊断结果的书面记录,包括组织标本信息、病理诊断、病理分级、其他病理特征以及必要的临床建议等。

编写病理报告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准确的表述能力,以确保报告内容的准确性。

病理报告一般会分为基本报告和附加报告两部分,基本报告是核心内容,记录了病理诊断的基本信息,而附加报告则是对特定问题的深入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室工作程序规范病理科工作制度一、全科人员要热爱本职工作,坚决执行医院提出的各项承诺。

二、工作人员必须服务热情,态度和蔼,耐心解答病人的疑问。

各项工作均应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互相协作,上下团结。

三、工作人员本着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干好本职工作。

外检工作要认真、细致、负责。

标本处理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三对”原则。

发报告必须经复验严格把关,杜绝一切差错。

建立差错登记制度,如发现有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差错,则视情节轻重扣除当事人当月奖金,并督促改正。

四、严格执行本院作息制度,按时上下班病理科查对制度一、收集标本时,所负责的技术人员要注意查对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送检单位/科室。

二、取材前,技术人员应将当日取材标本的申请单编号,标本排序,并与申请单、工作单顺序一致。

取材医生应与技术员再次核对标本的姓名、联号及送检标本数量。

三、标本取材时,要做好大体标本的描述及记录取材块数,并在工作单上作好记录,取材过程中及取材后,取材医师与技术人员再次核对取材的标本编号及标本总数。

四、技术人员包埋组织蜡块后,蜡块编号及蜡块总数应与申请单及工作单再次核对。

五、制片后,切片与申请单及工作单核对无误后交与诊断医师,如有脱片等特殊情况,在工作单上注明,由技术人员负责重新制片。

六、诊断医师在书写报告时,应认真复核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及病案号、临床诊断、送检部位及送检日期,如项目不全者,可用“?”号表明。

病理科住院医师职责一、在科主任和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工作。

二、负责外检标本的检查、描述、取材及初步诊断。

三、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如发现问题及时与临床联系并向上级医师汇报。

四、发现疑难问题及时请示上级医师复验,复验要有记录和上级医师的签字。

五、参加临床病理讨论会,做好讨论记录并整理存档。

六、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及国内外先进技术,参加科研和教学工作。

七、定期清理标本,保存典型及有科研价值的标本,负责指导标本处理和资料积累。

八、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防差错事故,若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医师请示报告。

病理科技师职责一、在科主任、主管技师指导下进行工作。

二、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范,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三、负责各项常规病理技术工作,包括常规切片、冰冻切片、细胞涂片的制作和染色。

四、责组织化学、免疫荧光等技术工作,积极配合科研和教学。

五、负责低年资技术人员和进修人员的技术指导工作。

六、分工负责贵重仪器的保管维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报告。

七、负责病理标本的保存及制作。

病理科基本工作流程是:将各种组织制成非薄的切片标本,需要经过一系列比较繁杂的过程,每一步都要求病理技术工作者要认真,耐心,细致地使整个过程一环扣住一环,才能获得优良结果。

制作切片的主要过程有:(1)取材,(2)固定,(3)脱水,(4)包埋,(5)切片,(6)染色,(7)封固。

在这七个主要过程中,又包括着若干步骤,(详见切片制作程序表)。

一、病理检查申请单和送检标本的接收病理检查申请单是临床科室向病理科送达的会诊单,是病理医师作出病理诊断必备的临床文字资料,是具有法律性意义的文书档案。

因此,临床医师应认真逐项填写申请单内的有关项目,并由管理该病员的本院医师签名后随同检查标本送往病理科。

病理科在接收申请单及送检标本时,应对二者进行第1次认真核对。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病理科应及时作出反应,包括与送检科室联系或退回:(一)申请单与送检标本不符,包括盛标本的容器上未贴标记者;(二) 申请单中有重要项目空缺未填写,或病史及临床检查(包括术中检查)过于简单者;(三)送检标本因未及时固定而致严重自溶、干缩、腐败,或被错误地使用非固定液(如消毒液等)浸泡者;(四)送检标本主要病灶被事先挖取或一件标本分送两个单位者。

(五)对标本较小、难以制作切片或其他可能影响病理检查可行性和诊准确性的情况,应予送检医师说明或不予接收。

对符合送检要求的标本,由接收标本者在相关科室的标本送检簿上签收,或发给收到标本通知单。

二、申请单、送检标本的编号与登记病理科工作人员于标本收集的当天,及时对申请单与标本同时编号,经第2次核对无误后,进行登记。

登记簿和(或)微机记录、申请单、送检标本容器上的编号应完全一致。

三、大标本的补充固定固定的意义:固定是指将各种组织浸入防腐剂内,使细胞内的物质为不溶性。

固定的作用即是用一种方法将组织尽可能保持在它原来的形态,且能适于某些研究程序。

脱钙:组织里存有钙盐可妨碍用常规方法制作良好切片。

骨组织及钙化病灶,经过固定后,必先将钙盐除去使组织软化,才能进行常规切片。

如脱钙不全则切片易撕开或碎裂并损伤切片刀刃。

脱去钙盐的过程――称为脱钙。

对送检的空腔标本和大的实质性脏器标本必须由病理医师及时切开,补充固定,充分固定的时间应大于6小时(或过夜),方可取材。

固定液不少于标本体积的4~5倍,固定至取材的间隔时间宜超过12h以上。

四、巨检、取材与记录本项操作,原则上应有2人参加,其中1名为记录者。

记录者应详细记录取材者的口头描述,同时承担申请单编码、病人姓名、主要病史、术中所见、送检标本的件数等的宣读任务,并把临床对病检的特殊要求告知取材者,对取材者放置小号码进行监督。

取材者应在记录者宣读上述内容时,对标本容器上的编号、姓名及标本件数作第3次核对。

如发现标本的件数不符,应将该标本另置,待与临床联系后再作处理。

巨检的观察、描述与取材应按第三章的要求进行。

经反复检查,仍未发现送检标本内有临床所提到的病变时,应将标本另置,待与临床联系后再处理;必要时邀请手术者共同参与取材。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在标本编号后编写小序码号,并将编号与相应的组织块连同放置和固定:(一)一位病员被送检一件以上的标本;(二)申请单中注明有特殊标记的标本;(三)一个大标本多处取材;(四)根治术标本的基部及切缘,检出或送检的淋巴结;(五)补充取材。

在放置小号码时,应严格按编号顺序进行,切勿放错。

小号码应放在组织块的包埋面。

每件标本取材完毕后,应冲洗取材台及取材用具,防止标本间的组织碎屑污染。

取过材的标本应按序另行放置,并加足固定液。

当日取材全部结束后,移至标本存放架内,按照取材日期先后存放。

自报告发出之日起,保存2周后,统一清理。

当日取材全部结束后,取材者与记录者共同清点当天取材总块数,记录于当天最后一张申请单的反面或日取材记录单上,以备技术人员核对。

取材者与记录者分别在有关记录下签名。

五、脱水、透明、浸蜡具体操作应按《规范》(二)要求进行。

一、脱水:脱水就是用脱水剂完全除去组织内的水分,为下一步透明及浸蜡创造条件。

此外,脱水还可以使组织再次发生一定的硬化,脱水剂必须是与水在任何比例下均能混合的液体。

二、透明:组织脱水后,还要经过一个浸蜡的媒剂透明过程。

目的是使石蜡渗透到组织中去,达到包埋的支持作用。

常用的脱水剂如酒精等,不能溶解石蜡与之相混合,因此必须使用一种既可以同酒精又能同石蜡相混合的媒剂,当组织脱水后,浸蜡之前将组织投入这种媒剂中。

由于两剂能相混合,另一方面也由于这种媒剂比酒精比重大,组织中的酒精就被该媒剂取代,待酒精完全被该媒剂完全取代后,组织即成透明状态,因此我们长称这种媒剂为透明剂,在制片中的这一过程就称为透明过程。

实质上透明仅是一种过程而非目的,其所以出现透明现象使因其折光系数改变的缘故。

从组织的状态上看,由于组织经过媒剂的作用之后,其折射系数近于组织蛋白的折射系数,从而显示出透明状态。

组织一旦呈现透明状态,也说明脱水剂已被媒剂所取代。

透明后就可以将组织浸入溶解的石蜡进行浸蜡。

三、浸蜡:组织经媒剂的透明作用之后,移入熔化的石蜡内浸渍,石蜡逐渐浸入组织间隙,取代透明剂,这一程序就叫浸蜡。

根据所用石蜡的熔点,浸蜡需要能够保持于54-60.C温箱内进行。

石蜡的质量和熔度与切片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对石蜡的选择应以注意。

技术人员应在脱水前核对取材总块数。

如为自动化操作应于包埋前核对取材总块数,发现不符时,应与取材者联系,共同清查。

六、包埋、切片、染色、封片一、包埋:就是将已经经过固定,脱水,透明,浸蜡的组织块从最后的蜡浴取出置入充满熔融石蜡的包埋框内,包埋成块,使组织和包埋剂相熔一体并迅速冷却,这个程序称为包埋。

包埋剂凝固后,进一步加强了组织的硬度和韧度而便于进行切片。

二、切片技术:优良的切片技术取决于所有器械的透彻了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实验工作的每一方面都需熟练的技巧,这只有靠实践才能获得。

早期练习如草率和不当,多年后还会反映出来:但要是达到了训练的高标准,以后就会一直保持下去。

经良好训练和实践的技术工作者能在很短时间内制出第一流的切片。

三、染色的基本原理:染色就是利用染料在组织切片上给予颜色,使其与组织或细胞内的某种成分发生作用,经过透明后通过光谱吸收和折射,使其各种微细结构能显现不同颜色,这样在显微镜下就可显示出组织细胞的各种成分。

染色剂与组织细胞相结合而使组织细胞着色的过程与物理和化学作用两者都有关系。

四、封固:由于组织学制片需随时检查或保存,故要在盖玻片下封固。

封固剂又称婊媒,顾名思义,它既能使染色后的组织封固于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不使直接与空气接触,避免氧化褪色。

另一方面使组织切片在封固剂的充实下,其折光率能和玻片的折光率相近,从而获得清晰的镜检效果。

(玻片折光率为1.518)。

包埋时,应严格分件包埋,并同时包入相应的小号码,切勿包错。

不得将来历不明的碎织块(屑)任意包入,以防包埋过程中的污染。

切片、裱(贴)片应严格分蜡块完成,切忌在裱(贴)片水内残留上一切片的碎片,以杜绝裱(贴)片过程中的污染。

裱(贴)片时,必须注意蜡块编号与载玻片上编号的完全一致,杜绝因编号错误导致的误差。

封片完毕后,应加贴有编号之标签。

标签的编号必须与载玻片的编号完全一致。

全部工作完毕后,技术人员在制片人栏内签字,并将蜡块按顺序归档。

如有专人保管栏案,则由保管人员核对蜡块总数与取材总数,两者相符合,由保管人员签字归档。

七、镜检诊断人员在收到当日切片后,在技术室送片记录本上签字。

如发现切片数与取材数不符,应及时与技术室人员联系,进行核查。

你在观察切片过程中,如发现下列情况,应作出反应:(一)切片内有明显污染组织,应与技术室人员联系并检查;(二)切片内容与送检组织不符,应分别与技术室人员、取材者联系,必要时,应与送检科室联系;(三)切片或染色质量差,应与技术人员联系,必要时重新制片;(四)为充分观察病变需要作深切、连切、特染、免疫组化者,应在申请单备注栏内写出意见,并签名。

然后交负责切片的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应及时完成所需的制片工作。

八、签发病理诊断书病理诊断是病理医师对送检标本进行检查,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综合、判断后作出的结论,必须十分认真书写。

字迹应清楚,关键性字(如癌、瘤、阴性、阳性等)更应如此,不得潦草或杜撰简化字,对于这些字亦不得涂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