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科工作流程图
病理科申请会诊流程图

病理科申请会诊流程图
病理科申请会诊流程图
会诊是指医疗工作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医生就疑难、复杂疾病或少见病例进行讨论,共同制定诊疗计划并给出建议的过程。
病理科申请会诊的流程如下:
1. 患者病情申请:患者或医生向病理科提交病情申请,解释需要申请会诊的原因和目的。
2. 病理科接收:病理科接收患者的申请,并进行初步评估。
评估过程包括确认申请信息的准确性,确定是否需要会诊。
3. 会诊团队组建:病理科根据会诊需要,邀请相关专家组成会诊团队。
根据具体情况,会诊团队可能包括病理科医生、临床科医生、放射科医生等。
4. 会诊讨论:会诊团队进行病例讨论,包括对患者的病史、体检结果、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共同制定诊疗计划。
5. 提出建议:会诊团队根据讨论结果,提出会诊建议。
建议可能包括进一步的检查、治疗方案、手术方案等。
6. 会诊报告:病理科根据会诊讨论的结果和建议,撰写会诊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会诊目的、会诊讨论的结果、建议等。
7. 会诊结果通知:病理科将会诊报告发送给申请会诊的医生。
医生收到会诊报告后,可根据会诊建议进行进一步治疗。
8. 随访和评估:医生根据会诊建议进行治疗,随访患者的疗效,并评估会诊的效果。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以上是病理科申请会诊的基本流程,具体操作可能会根据不同的医疗机构和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会诊的目的在于共同协商处理疑难问题,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果,对患者的疾病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病理主要工作流程图

病理科主要工作流程标本接收流程图负责人:标本处理流程图组织病理检查与快速病理诊断工作流程组织病理检查包括病灶局部穿刺、咬取、切取活检和手术切除标本,通过活检为临床提供定性诊断。
活检组织从患者病灶处取下后,到获得最后病理诊断结果过程中,主要工作流程如下:病灶处取下组织标本↓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病理诊断申请单(包括病史、体征、术中所见、其它辅助检查结果、申请要求等)↓临床支持中心送达病理科↓病理标本的接收与确认(送检人与接收人核对签字备案)↓病理医师取下检测组织块(取材医生与技术人员核对签字备案)↓组织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石蜡组织切片、染色(病理医生与技术人员核对签字备案)↓病理医师阅片,分析病变特征,确定诊断结果↓采集病理改变特征性图象,描述病变特征,填写病理诊断报告↓上级病理医师审核病理报告后签发↓(病理收发人员与临床人员核对签字备案)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检查流程病理诊断医师详细填写免疫组化工作单(包括病理号、组织块号码、检查项目、检查要求等)↓免疫组化工作单的接收与确认(送检人与接收人核对签字备案)↓技术人员准备组织块(再次核对检查项目,实验者填写工作记录单)↓组织切片、染色(病理医生与技术人员核对签字备案)↓病理医师阅片,记录免疫组化实验质量,如有问题填写改进意见,交免疫组化实验室↓免疫组化实验技术人员与诊断医生讨论,提出改进措施↓↓(免疫组化实验人员与诊断医生核对签字备案)(免疫组化检测的主要目的有两个方面:①确定肿瘤的组织发生和肿瘤分型:主要用于一些疑难疾病的确认,如胃肠道平滑肌瘤与间质瘤、神经鞘膜细胞瘤、间皮瘤的鉴别,恶性淋巴瘤的组织学分型。
②肿瘤预后评估与治疗方案相关免疫组化检测:免疫组化检查可用于疾病的预后评估、治疗方案的选择、可能出现的肿瘤耐药基因,如P53、Ki-67检测评价恶性肿瘤的预后,PR、ER、Her-2、VEGF检测选择治疗方案,gp100、GST-π检查是否表达肿瘤耐药基因。
病理科工作流程图

病理科工作流程图1病理科工作流程图2病理科技术室工作制度1. 病理科技术人员应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提供合格的病理常规染色切片、特殊染色切片和可靠其它检测结果,并确保经过技术流程处理的检材真实无误。
2 .熟练掌握病理科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经常检查脱水机、包埋、切片机等设备有无故障;使用时应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
每天取材后应检查脱水机、包埋机内的试剂,定期更换试剂,并做好记录。
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3. 在制片的包埋、切片、染色等过程中应按照操作常规进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发现问题及时与取材医师取得联系。
4. 负责细胞学者做好胸、腹水等液体的离心、沉淀、涂片、固定和染色。
以及气管镜刷片、宫颈刮片的固定、染色。
5. 病理制片及病理诊断工作是病理科的中心任务,每天应主要保证常规切片、冷冻切片及细胞学制片的按时完成,常规切片应每日4-5点出片;冷冻切片一般应在15~20分钟以内出片,传统细胞学当日出片。
6. 按操作常规做好标本的接收、登记、编号以及病理诊断报告登记和送发。
并做好病理切片、蜡块及病理文字的归档工作。
7. 严格执行新疆物价的收费标准。
8. 免疫组化项目2日内完成。
39. 每月由专职人员制定各类试剂及各种消耗品采购计划。
各种化学试剂按防潮、防变质、易燃、剧毒等分类由专人负责,严格管理。
免疫组化试剂按冷藏、冷冻要求存放。
4诊断室工作制度1. 病理医师进行病理诊断时,应首先核对切片号码、标本种类及组织块是否相符;应认真阅读申请单提供的各项资料和大致描述,全面、细致地阅片,切勿遗漏任何部分。
注意各种有意义的病变。
必要时应向有关临床医师了解更多的临床信息。
2. 进行初检的病理医师,应提出初诊意见,送交主检病理医师复查。
3 .负责复检的病理医师应认真阅读活检记录单中关于标本巨检的有关描述,核对切片数,必要时亲自观察标本,补充或订正病变描述,指导或亲自补取组织块。
4. 应了解患者既往病理学检查情况,及时调(借)阅相关切片等病理学检查资料,以资对比。
快速冰冻病理切片送检流程图

快速冰冻病理切片送检流程图(讨论稿)
手术科室术前1-2日向患者
家属详细交代送检意义及流程电话通知医务科,由医务科做好患者基本信息、预送检时间、有无家属陪同登记,并通知检验科、办公室做好送检准备
术中取出标本后由手术室通知检验科
送检人员并向办公室申请备车
检验科送检人员在接到电话通知后10无患者家属陪
分钟内于手术室门口领取送检标本及申同时,送检人
请单,并联系同去送检的患者家属员代办一医院
门诊缴费手续
送检人员和患者家属1人在重点专科大
送检人员乘一人民医院病理科
患者家属完成一医院一医院病理科将检查结果
门诊信息系统记账及电话报知我院手术室或手
缴费手续,等待病检术医师
纸质报告出具后带回
手术科室
病理科工作流程

病理科工作流程病理科工作流程病理学是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是通过对疾病的组织学、细胞学等方面的研究,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病理学实验室的工作是病理医生进行疾病诊断所必需的,下面将介绍病理科工作流程。
病理检查分为细胞学检查与组织学检查。
细胞学检查是通过对人体内不同部位的细胞进行研究,从而确定是否存在病变。
组织学检查则是通过对细胞的有序排列形成的组织的研究,查明组织的构成、结构和功能,以及是否存在病变。
病理检查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一、标本接收病理标本通常是从外科手术、活检、尸体解剖等途径获取的。
在接收标本时,需要先确认标本的来源和类型,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准确性和保密性。
要先查看标本瓶标签上的信息,如患者姓名、年龄、性别、就诊日期、标本类型、取样部位、送检科室、医生姓名等信息。
二、标本分析标本接受后,就进入标本分析环节,主要是对标本进行登记、处理、分配、记录等工作。
为了保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需要使用系统化的流程和方法,确保标本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并对标本进行质量控制。
三、标本处理标本处理是病理检查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主要是对标本进行处理,包括固定、置入石蜡、切片等。
固定是指将组织标本初步处理后固定在切片用的玻片上,一般使用福尔马林进行固定,常常进行一至两小时的处理。
治疗时间过长会影响人体组织的染色效果;时间过短会使染色效果不够明显。
固定之后的组织标本进入石蜡处理环节,处理过程采用的是石蜡-苯处理,含石蜡的容器中加入苯,与标本内组织相容,这样能使组织内的水排出,蜡渗透进去,起到保护组织和染色的效果。
在此过程中,需要掌握具体的技巧和操作流程,以确保标本处理的质量和稳定性。
四、标本切片标本处理完成后,进入标本切片环节。
切片工作是病理科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通常使用医用切片机将固定好的组织标本,制作成一张张薄片。
制作精细的组织切片对检查的结果至关重要,一般使用甘油处理,目的是为了使切片刀切割样品时,样件不致变性或产生破坏,同时也为了纤维蛋白新陈代谢的加快,提高样品的保存时间。
病理科课件ppt课件

必要时可建议科室间直接会诊讨论。临床
医师对病理报告的质疑和病理医师就质疑
进行复检及认真回答(包括修正报告), 是完整意义的病理诊断的组成部分。
-
27
冰冻、快速石蜡切片诊断 有关事项
▪ 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是一项特殊的 临床病理急会诊工作。其目的主要是:(1 )检查送检标本是否有病变;(2)检查病 变的性质(良性或恶性或交界性);(3) 检查淋巴结有无转移或临近器官有无浸润 ,以便制定手术方案;(4)了解手术边缘 有无癌瘤残留,以决定手术范围。
▪ 送检标本肉眼检查所见; ▪ 光镜下组织学或细胞学改变的描述; ▪ 病理诊断; ▪ 附注。
-
18
病理诊断
▪ 明确的或基本明确的疾病诊断
▪ 不能完全肯定或有所保留的诊断 :“考 虑为……”、“倾向于……”、“符合 ……”、“疑似……”或“……可能性大”
▪ 描述性诊断 :如全为血块、坏死或仅有 正常组织等 。送检部位有误者
-
37
-
5
病理现状
▪ 国内:责任大,面积小;样本多,设备少 ;风险高,地位低;收入少,环境差
——来自北京44家三级医院的统计结论
▪ 院内:责任大,风险高;战战兢兢,如履 薄冰
-
6
病理工作流程
▪ 标本采集 ▪ 临床填写相关申请单,送检标本 ▪ 病理科收取标本并取材,制片 ▪ 显微镜下观察切片 ▪ 如有必要,加做相应辅助检查 ▪ 得出病理检查结果
▪ 骨巨细胞瘤多见于20—30岁;
▪ 脂肪肉瘤多见于老年人。
-
13
▪ 2.性别:
▪ (1)同种疾病发生于不同性别,会出现完 全不同的病理诊断结果与意义;如:腹膜 播散性平滑肌瘤病,几乎均发生于女性;
病理科工作流程图(DOC 37页)

病理科工作流程图病理科技术室工作制度1. 病理科技术人员应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提供合格的病理常规染色切片、特殊染色切片和可靠其他检测结果,并确保经过技术流程处理的检材真实无误。
2 .熟练掌握病理科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经常检查脱水机、包埋、切片机等设备有无故障;使用时应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
每天取材后应检查脱水机、包埋机内的试剂,定期更换试剂,并做好记录。
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3. 在制片的包埋、切片、染色等过程中应按照操作常规进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发现问题及时与取材医师取得联系。
4. 负责细胞学者做好胸、腹水等液体的离心、沉淀、涂片、固定和染色。
以及气管镜刷片、宫颈刮片的固定、染色。
5. 病理制片及病理诊断工作是病理科的中心任务,每天应主要保证常规切片、冷冻切片及细胞学制片的按时完成,常规切片应每日4-5点出片;冷冻切片一般应在15~20分钟以内出片,传统细胞学当日出片。
6. 按操作常规做好标本的接收、登记、编号以及病理诊断报告登记和送发。
并做好病理切片、蜡块及病理文字的归档工作。
7. 严格执行新疆物价的收费标准。
8. 免疫组化项目2日内完成。
9. 每月由专职人员制定各类试剂及各种消耗品采购计划。
各种化学试剂按防潮、防变质、易燃、剧毒等分类由专人负责,严格管理。
免疫组化试剂按冷藏、冷冻要求存放。
诊断室工作制度1. 病理医师进行病理诊断时,应首先核对切片号码、标本种类及组织块是否相符;应认真阅读申请单提供的各项资料和大体描述,全面、细致地阅片,切勿遗漏任何部分。
注意各种有意义的病变。
必要时应向有关临床医师了解更多的临床信息。
2. 进行初检的病理医师,应提出初诊意见,送交主检病理医师复查。
3 .负责复检的病理医师应认真阅读活检记录单中关于标本巨检的有关描述,核对切片数,必要时亲自观察标本,补充或订正病变描述,指导或亲自补取组织块。
4. 应了解患者既往病理学检查情况,及时调(借)阅相关切片等病理学检查资料,以资对比。
病理科操作规范及流程

病理科操作规范及流程病理科应有专人验收一般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常规活检)申请单和送检的标本。
(二)病理科验收人员必须:1.同时同意同一患者的申请单和标本。
2.认真核对每例申请单与送检标本及其标志(联号条或其他写明患者姓名、送检单位和送检日期等的标记)是否一致;关于送检的微小标本,必须认真核对送检容器内或滤纸上是否确有组织及其数量。
发觉疑问时,应赶忙向送检方提出并在申请单上注明情形。
3.认真检查标本的标志是否牢附于放置标本的容器上。
4.认真查阅申请单的各项目是否填写清晰,包括:①患者差不多情形[姓名、性别、年龄,送检单位(医院、科室)、床位、门诊号/住院号、送检日期、取材部位、标本数量等],②患者临床情形[病史(症状和体征)、化验/影象学检查结果、手术(包括内镜检查)所见、既往病理学检查情形(包括原病理号和诊断)和临床诊断等]。
5.在申请单上详细记录患者或患方有关人员的号码,以便必要时进行联络,并有助于随访患者。
(三)验收标本人员不得对申请单中由临床医师填写的各项内容进行改动。
不合格标本的处理规范与程序1.申请单与相关标本未同时送达病理科;2.申请单中填写的内容与送检标本不符合;3.标本上无有关患者姓名、科室等标志;4.申请单内填写的字迹潦草不清;5.申请单中漏填重要项目;6.标本严峻自溶、腐败、干涸等;7.标本过小,不能或难以制做切片;8.其他可能阻碍病理检查可行性和诊断准确性的情形。
病理科不能接收的申请单和标本一律当即退回申请医师,不予存放,并记录。
病理标本检查和取材规范及程序1.取材前阅读申请单中的内容,初步判定病变的性质。
2.核对申请单的编号与标本的编号、标本的份数是否相符。
3.关于核对无误的标本应按下列程序取材:3.1小标本和不完整的标本通常为活检标本,应按如下标准取材。
3.1.1应描述和记录送检标本的数量(少量时精确运算,多量时进行估量)、大小(若干mm或cm;多量时聚拢测量)、形状、色泽和质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