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唐使和留学生
古代日本的唐诗传播
古代日本的唐诗传播公元285年前后,中华文化、主要是农耕和织布技术以及汉语文字,经过朝鲜传到日本。
当时日本以汉字为律令等法定语文,宫廷贵族也热衷于写作汉诗。
至今日文中仍有常用汉字3482字,姓名也用汉字书写。
一、遣唐留学生传播唐诗公元618年唐朝建国后,鼓励周边各国派遣留学生来唐学习,人数最多时达8000余人。
学习期限为10年,毕业后可以留唐任职,也可带文凭回国做官。
日本曾先后13次派遣“遣唐使”包括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唐,人数最多时达600余人。
其中最有名的是奈良时代的文学家阿倍仲麻吕(698~770),汉名晁衡。
他和吉备真备、玄昉等人于公元717年来唐留学。
晁衡在唐朝留学、做官长达54年,曾任左散骑常侍和镇南都护等高级官员,与李白、王维、储光羲等著名诗人广泛交往。
李白写有《哭晁卿衡》、王维写有《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储光羲写有《洛中贻朝校书衡》等怀念他的诗。
晁衡也曾送给李白一件日本裘。
吉备真备(693~755)在唐朝留学19年,把大量中国经典文化传入日本。
以后再次出使唐朝二年,回国后为孝谦女皇的顾问。
其最重要的历史功绩之一是根据部分汉字偏旁部首创造了日语片假名共50个表音“母字”,从此日本有了自己的文字。
后来,空海又利用汉字行书体创造日本的行书假名“平假名”(草写的字母)。
遣唐使空海(774~835)通称弘法大师,法号遍照金刚,于公元804年来唐留学。
两年后归国,于817年创立日本佛教真言宗,并著有汉诗文评论集《文镜秘府论》6卷(823年),着重介绍中国诗歌的声律、词藻、典故、对偶等形式技巧和创作理论。
书中多次引用王昌龄的《诗格》、崔融的《唐朝新定诗格》、皎然的《诗议》和元兢的《诗髓脑》来说明灵感和文学创作的关系。
此书对平安时代初期的日本“和歌”理论颇有影响。
空海后来又归纳此书的要点,编写了《文笔眼心抄》一书。
另著有汉诗集《性灵集》和散文集《三教指归》。
二、借鉴唐诗创作汉文诗词由于中国六朝文学和唐诗的影响,从奈良朝后期(8世纪中叶)至平安朝前期(9世纪中叶),日本的贵族和文人纷纷做起汉诗来,汉诗成了贵族社会的官方文学。
关于遣唐使的历史故事
关于遣唐使的历史故事 中⽇两国交往最频繁的时候是在公元630年--894年,这段期间共派出遣唐使19次,其中除去三次”送唐客使”和⼀次”迎⼊唐使”及两次因故未成⾏外,正式来华的共有13次。
下⾯我们就来看看关于遣唐使的故事吧! 遣唐使 难波港(今⽇本⼤阪)内⼀派热闹的景象,⼜⼀⽀准备渡海前往中国的使团船队要出发了。
四只巨⼤的⽊制帆船依次排列着,每只船上都能载⼀百多⼈,船舷和桅杆上彩带飘场。
⽇本天皇举⾏宴会,作歌送⾏。
侍巨们唱起天皇写的送⾏诗: 希望你们渡⼤海如平地, 居船上如坐床, 四船联翩, 不⽇平安归航! 船队在⼈们的祝愿声中,离开了港⼝,驶向了茫茫的⼤海。
这时候的中国正处在唐代,经济、⽂化都很繁荣。
⽇本在646年⼤化改新后,开始把中国作为学习的榜样,按照隋唐王朝的政权形式,建⽴起新的制度。
⽇本全国上下对吸收中国⽂化⾮常积极,于是不断派出⼤批⼈员到中国学习,这些⼈就称作“遣唐使”。
其中正式使节包括⼤使、副使,有时还有⼤使之上的持节使、押使、都是⽇本天皇任命的国家⼤⾂。
使团中还有到中国学习的留学⽣、僧⼈、⼯匠等。
⼀千⼆百多年前,要横渡波涛汹涌的⼤海并不是容易的事。
风暴经常使航船倾覆,或者把它们吹到台湾甚⾄越南等很远的地⽅。
但是,⼤海和风暴阻挡不住中⽇间的友好往来。
唐朝时期,⽇本⼀共派出遣唐使⼗九次。
每次少的两百⼈,多的有四五百⼈。
遣唐使的船队离开难波港后,先沿着⽇本海岸航⾏,最后在九洲北部开始横渡⼤海。
早期的路线是向北到朝鲜半岛附近,经渤海在中国⼭东北部上岸。
后来就直接西渡东海,在中国⼤陆的扬州和明州(今宁波)登陆。
遣唐使⼀到中国,就受到当地⼈民的欢迎和隆重接待。
当地政府提供⽅便交通,送他们到⾸都长安(今西安)。
唐朝的皇帝常常亲⾃接见他们,有时为表⽰特别欢迎,还令画师为⼤使画像作纪念。
随使团前来的留学⽣⼤多到唐朝最⾼学府国⼦监学习,然后⼜可以在中国政府机构⼯作。
来学习的⽇本僧⼈,也都被派往名⼭⼤寺拜师求教。
部编历史七下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识点
部编历史七下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识点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几个事例:1、遣唐使:唐朝时,日本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派遣唐使来华。
对日本的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鉴真东渡:在唐朝与日本的交流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
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为中日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3、玄奘西行: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天竺取经,称为佛学大师。
主要贡献是《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重要贡献。
七下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前预习题遣唐使1. 时期,中日交往频繁,为了学习中国的。
日本派使节到中国,当时称“”。
把唐朝先进的、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鉴真东渡2. 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六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
他在日本传授,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玄奘西行3.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
年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
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4. 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并主持译经工作。
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记载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七下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后自测题1、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
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B.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C.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D.日本按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2、“遣唐使”“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A.对外开放B.经济繁荣C.政治清明D.交通发达3、唐朝僧人玄奘曾游学天竺,并根据亲身见闻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一部重要书籍,它是()A.《马可•波罗行纪》B.《金刚经》C.《大唐西域记》D.《西游记》4、中印交流源远流长,唐朝时期玄奘西游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知识点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 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学习的使团。
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鉴真东渡:唐玄宗时期,高僧鉴真接受日本学问僧的邀请,六次东渡日本,历尽千辛万苦,在日本天平胜宝五年(754年)底,携同弟子到达日本。
鉴真在日本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文化,除了传播佛经外,他还传播了中国的医学、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3、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模仿唐朝建立了政治制度,采取科举取士的制度,引进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这个时期,朝鲜的音乐也同时传入中国。
4. 玄奘西行: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取经,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他口述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5. 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2)经济文化繁荣;
(3)对外交通发达;
(4)对外政策开放。
5. 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1)范围广,与亚洲以致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2)领域多,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3)具有双向性,外国使节、留学生来唐学习,唐朝也有人到天竺学习熬糖法等。
6. 唐朝对外交往的影响:
(1)促进了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丰富了人民的生活;
(2)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使唐朝在世界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新罗 物 (2)经济: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 ,_________
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科举制 (3) 政治: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 , 采用 _________
选拔官吏。
崔致远,新罗人,朝鲜史上第一位留下了个 人文集的大学者、诗人,被尊奉为韩国汉文 学的开山鼻祖。他12岁时到长安,在中国 16年,前面在长安、洛阳求学,后半期在 淮南为官。28岁回新罗,在新罗王朝担任 要职。崔致远一生文学创作不断,有《桂苑 笔耕集》20卷行世。死后被追谥文昌侯, 入祀先圣庙庭,尊为“百世之师”。
• 1、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
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
• 2、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
,鼓励交流,才会进步。
• 3、各国各族均有所长,应多向他人学习。
(东罗马帝国)
拂菻
长安
伊朗 阿拉伯半岛 印度半岛
朝鲜半岛
根据<<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你能找出唐朝时与中国有交往的 国家和地区吗?
根据玄奘的口述, 由弟子记录成书的
《大唐西域记》
作用:该书成为研究中 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高僧玄奘不畏难, 贞观年间到天竺。
西天取经大贡献, 留下《大唐西域记》。
为何唐朝的对外交往如此之活跃?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 常须达。 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都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日本书纪》 对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基础) 唐朝比较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 材料二:隋唐对外交往活跃……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 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供了机会。(保证)
玄奘 唐代高僧,佛经 翻译家、旅行家。后 人称他为三藏法师。 幼年家贫,父母早丧, 13岁出家。曾游历各 地,参访名师。627 年他从长安出发,西 行求法。645年正月, 玄奘带着657部佛经 回到长安。后20年间 从事佛经翻译工作。
日本遣唐留学生——阿倍仲麻吕晁衡
玄奘西 游天竺
唐太宗 天可汗
鉴真东 渡日本
松赞干布与 文成公主
日本遣 唐使
一、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什么是遣唐使? “遣唐使”给 日本社会 带去了什么?
遣唐船
日本遣唐留学生——阿倍仲麻吕(晁衡)
唐文化对日本产生了深 远影响,你能在现实生活 中找出一些吗?
唐长安城平面图 日本平安京平面图
唐·大雁塔
日本·五重塔
唐装
和服
和服上的花纹称为“唐花”“唐 草”“唐锦”。说明了日本传统花 纹跟我国唐朝服装上的花纹有着历
以茶会友
美酒千杯难知已, 清茶一盏也醉人 。
ァぁ ィぃ ェぅ クぇ コぉ シか
日本文字
阿安 伊以 江宇 久衣 己於 之加
中国文字
唐 开元通宝 日本 和同开宝
2、鉴真东渡
为什么日本会欢迎鉴真?
鉴真不仅在日本 弘扬佛法,而且将中 国的建筑、雕塑、医 学等知识介绍到日本。
日本唐招 片真 洋 为 精盲 溢 人 诚目 奈 传 照航 郭 良 道 太东 沫 城 艺 清海 若 。 , 。,
天竺 (古印度)
敦煌玄奘西行图
玄 奘
西玄奘回唐
行
2、玄奘的贡献
共译出佛经75部1335卷,1300多万字。 把《道德经》译成梵文,介绍给印度。 弟子按他口述的经历整理出《大唐西域记》
玄奘在贞观年间,冒着生命 危险历时十九年,西行取 经,穿越山川险阻往来于 中国和印度大陆之间,交 流了中印文化,成为也是 唐朝开放繁盛的象征。
玄奘与大雁塔
玄
鉴
奘
【史学纵横】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副本
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
唐初,朝鲜半岛上的高丽、百济和新罗与中国都有往来。
675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大部分后,直到唐末,始终和唐朝保持着友好关系。
两国互遣使节,不断从陆海两路往来。
新罗王不断派遣使臣带着珍贵礼物来到长安,唐朝也经常给新罗以名贵答赠。
例如,开元年间,唐朝曾一次赠给新罗精美丝织品300段(唐制,凡赐杂彩十段,通常包括丝布二匹,绸二匹,绫二匹,组缦四匹)。
新罗派了大批留学生来长安学习,在唐朝的外国留学生中,以新罗人最多。
837年,旅唐的新罗学生多至216人。
840年,学成归国的新罗学生一次就有105人。
从821年至唐末,新罗留学生参加唐朝科举考试考取“宾贡”(意为外籍进士)的共58人。
崔致远12岁来到唐朝,18岁中进士,29岁返新罗。
他用汉文写的《桂苑笔耕》20卷,保存了不少当时中国的史料,至今还是我们研究唐朝历史的宝贵资料。
此书被著录于《新唐书·艺文志》,说明在当时已受到重视。
新罗留学生回国时,带去许多中国的文化典籍,在吸收传播唐文化上起了很大作用。
七年级下册历史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必背知识点历史是属于文科类的学科,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为繁琐,所以,归纳整理历史必背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级下册历史必背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七年级下册历史必背知识1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遣唐使1.含义:唐朝时,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2.概况: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同行的还有许多留学生和留学僧。
3.贡献: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鉴真东渡1.原因: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
2.过程:754年,鉴真第六次东渡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3.意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玄奘西行1.时间:贞观初年。
2.过程:玄奘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他遍访名寺,研习佛法,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3.贡献: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由其口述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思考: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带给我们的启示?特点:①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②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③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
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原因:①国家安定统一;②经济文化繁荣;③对外开放政策;④对外交通发达。
启示:第一,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七年级下册历史必背知识2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唐朝怎样对待日本留学生
唐朝怎样对待日本留学生唐朝政府热情地接待踏上大唐国土的日本留学生。
唐政府规定“蕃国使入朝,其粮料各分等第给”,即按照等级供给外来使节的在唐费用,对日本使节和留学生自然也不例外。
日本学者大庭修也说:“不论抵达唐土何处,当地官员即按接待外国使节规定予以接待,同时报请长安,根据指示决定入京人数,按公差由各州县顺次护送至长安。
”日本留学生随遣唐使前往长安,一路上或乘官船,或走驿站,所有费用均由唐政府提供。
到达长安后,首先住进京郊的长乐驿,然后有政府官员率马相迎,并以酒脯慰劳;其次在相关官员的引领下,下榻于专门接待外国使节的四方馆,由特设的监使照料其衣食住行等;最后是使节贡献方物,等候皇帝召见。
日本使节在觐见皇帝时,就会趁机提出安排留学等事宜,一般情况下,皇帝都会“所请并允”。
唐朝政府本着“华夷一家”的原则,一旦批准日本学生、僧侣留学,就会安排就学、认真教诲,与中国学生一视同仁。
日本留学生大都被安排进国子监学习。
国子监下分六馆,即国子、太学、四门、律、书、算馆,多数留学生在前三馆学习经史,少数人在后三馆研习法律、书画和算术等专门技艺。
因这些学馆均为官办,所以日本学生一经入学,衣食住行等所有费用均由唐朝政府提供,只是中国学生的费用由国子监直接供给,日本和其他外国学生的费用则由掌管蕃国事务的鸿胪寺供给而已。
唐朝政府对日本留学生虽持积极接受的态度,但由于官学名额有限,个别留学生汉语水平太低等原因,也曾出现过“拒收”现象。
如橘逸势就因为不精通汉语而无法进入太学,遂在长安历访名家求学而成。
随第十八次遣唐使来华的留学生中也只有留学僧园载获准到天台山求法,而伴须贺雄、长岑高名等人均被退回。
不过日本留学生每次来的人数不多,所以这种情况极少。
教育和管理日本留学生在唐学习期间,必须遵守唐朝的风俗习惯和学业规定等。
首先,他们在初次拜会老师时,要象征性地献上数量有限的见面礼。
其次,日本留学生所用教材和学习时间与中国学生相同,即《孝经》、《论语》共限一年,《尚书》、《春秋公羊》、《谷梁》各一年半,《周易》、《毛诗》、《周礼》、《仪礼》各两年,《礼记》、《左氏春秋》各三年。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时 间:唐太宗时期
玄奘 西行
经 过: 经过4年跋涉到达天竺, 带回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为中国佛教发展作出重大 影 响: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
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 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 的重要文件
《大唐西域记》的影响 根据他的口述,由
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 西域记》,记载了他游 离过的100多个国家和 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 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 史的珍贵文献。
玄奘像
《大唐西域记》
大食波斯从唐朝中外友好交流新罗
的事例中,你获得了什么
历史启示?
广州
唐代中外交流的历史启示:
❖ 1、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 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
鉴
真
坐
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
像
鉴真在日本设计和主持修建 的唐招提寺
鉴真造舟备粮准备首次东渡 鉴真东渡遇大风浪舟破 鉴真准备第六次东渡
想一想,鉴真六次东渡,不远万里传 播文化,对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启示?
1、鉴真具有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 2、他为传播唐朝文化,促进中日交流,
做出了贡献,值得我们学习。
3
东渡未能成行:因官府出面阻止。
4
未果:因弟子的好心阻拦。
遭遇台风失败:海上漂泊14天后到了海南岛,鉴 5 真因暑热患眼疾双目失明。
东渡成功:753年鉴真一行终于抵达今日本九州南 6 部的鹿儿岛。
763年,鉴真在唐招提寺 圆寂,葬于日本。逝世前, 其弟子按其真容制作了鉴真 干漆夹纻坐像。塑像具有极 高的艺术价值,至今供奉在 唐招提寺开山堂内,被日本 政府定为“国宝”。
中日文化交流-不朽的遣唐使
不朽的“遣唐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是东亚最先进、最强大的国家,尤其是在隋唐时期,中国的文化技术等深深影响着东亚各国。
日本在唐代,不断地派出遣唐使,以此为桥梁,来吸收、消化先进的唐文明,推动着古代日本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
也由此,遣唐使成为古代中日关系中的重要角色。
逍唐使的贡献首先是引进唐朝典章律令,推动日本社会制度的革新。
遣唐便在长安如饥似渴地考察学习,博览群书,回国后参与枢要,仿行唐制,如“大宝法令”即以唐代律令为规范制定的。
还仿效唐朝教育制度,开设各类学校教授汉学,培番人才。
818年,嵯峨天皇根据遣唐使菅啻原清公的建议,下诏改走礼仪,并命“男女衣服皆依唐制”(《大日本史》卷123)连历法、节令、习俗也尽量仿效中国。
其次是汲取盛唐文化,提高日本文化艺术水平。
遣唐使每次携回大量汉籍佛经,朝野上下竞相赞写唐诗汉文,白居易等唐代著名诗人的诗集在日本广泛流传。
留唐学生僧人还借用汉字偏旁或草体创造出日本的假名文字。
遣唐使还输入唐朝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经过消化改造,融为日本民族文化。
甚至围棋等技艺和相扑、马球等体育活动也是从唐朝传入的。
遣唐使团中常有日本画师、乐师以至围棋高手赴唐访师学艺、观摩比赛。
遣唐使增进了唐日间的友谊和了解。
留学生晁衡和当时的大诗人李白、王维、储光仪等很多人建立起深厚的友情。
他们常常以诗歌唱和,留下许多动人的佳作。
似乎在不知不觉中,晁衡在中国已度过了40年。
他抑制不住长期深藏在内心的思乡之情,多次提出回国的要求,最终,唐玄宗答应他作护送第十一次日本遣唐使回国的使节返回日本。
得知晁衡归国的消息,长安的诗友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告别宴会。
王维即席写下《送秘书监还日本国》的诗篇。
五十岁的晁衡解下心爱的宝剑,赠给中国诗友,也挥毫赋诗:“衔命将辞国,非才忝侍臣;天中留明主,海外忆慈亲……西望怀思日,东归感义辰;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
”遣唐使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唐朝与日本往来遣唐使
七、社会生活方面
唐人打马毬、角抵、围棋等体育活动,亦先后 传入日本。日本人学习改进唐朝的饮茶方法,形 成独具特色的茶道。唐服传入日本为日本人所喜 爱,经改进为“和服”。端午节、重阳节,都由唐 朝传入日本。
总之,日本在政治、经济、文化、生 产生活各方面受到中国唐朝的深刻影响。
田制,仿照隋唐的官制,改革了从中央到地方 的官制;参照隋唐律令,制订了《大宝律令》。
五、文字
日本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和尚,仿照 汉字创造了日本文字-平 假名和片假名,大大推 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六、习俗
日本人的生活习尚、节日风俗,也都受到唐朝 的影响。唐诗广泛流传,深为日本人所欣赏。唐 朝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诗,尤为受到喜爱。日本士 大夫热衷学习中国书法。日本宫廷爱用唐式菜肴。 日本吸取了唐朝的乐制,并派留学生学习唐乐。 唐朝的绘画也深受日本人的喜爱,唐人绘画经日 本画家仿效摹绘者,称为“唐绘”。
Page 2
一、阿倍仲麻吕
阿倍仲麻吕,日本 遣唐留学生。他和唐 朝诗人李白、王维等 交情深厚,常作诗唱 和。他一生在中国长 达54年之久,为中日 友好事业做出杰出贡 献。
Page 3
二、空海和尚
公元804年入唐求学, 抵长安拜惠果阿闍(she) 黎为师,受法为青龙寺, 后归国开创东密,兴教 育,修水利,为日本文 化交流之先驱。
唐朝与日本往来——遣 唐 使
第一小组 组长:黄祉语
日本来唐通关文书
小组成员:汪澜 叶子琪 马靖翔 魏奕菲 黄得枫
遣唐使
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达到空 前繁荣的时期。这时日本封建制度刚刚确立不久,对 唐朝的昌盛极为赞赏,因此向唐朝派遣的使者、留学 生和学问僧数量很多呢。631年到838年止,日本派 出遣唐使共十三次。从唐初的不超过二百人到后来高 达550人以上。
唐宋时期对日本的交流
唐宋时期对日本的交流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唐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而同时,这时日本社会正处在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和巩固的阶段,对唐朝的昌盛极为赞赏,因此向唐朝派遣的使者、留学生和学问僧数量很多。
方式:遣唐使。
631年(贞观五年),日本派出了由留学生和学问僧组成的第一次“遣唐使”。
到838年(开成三年)止,日本派出遣唐使共十三次,另有派到唐朝的“迎入唐使”和“送客唐使”共三次。
唐初,日本派出的遣唐使团一般不超过二百人,从8世纪初起,人数大增,如717年、733年和838年派出的三次遣唐使,人数均在550人以上。
遣唐使的主要目的是从事吸收唐朝优秀文化的活动,除了在各地参观考察孔庙、寺观等文化名胜外,他们还聘请儒者教授儒家经典,延聘各类人才前往日本,通过各种途径搜求唐朝典籍携回日本。
介绍留学生和学问僧来唐朝学习,是遣唐使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政治上:640年,圣德太子派到中国留学30多年的高向玄理、留学僧南渊请安归国(此前僧旻已于632年归国),他们带回隋唐的封建统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并传授给皇室贵族,为日本的封建化提供了思想基础。
之后产生了大化改新这一改革运动。
大化改新,日本的社会政治变革运动,发生于646年,此年为大化元年。
这一事件史称乙巳之变,革新派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规定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并诏书公布改新的内容,律令严格划分良贱的身份制。
大化革新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通过沿用和改进唐代律法,使得日本大化革新解放了部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
大化改新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体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期中复习-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期中复习-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必备知识·基础练1.遣唐使:(1)含义:唐朝时期,日本为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派遣使节到中国,时称“遣唐使”。
(2)影响: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鉴真东渡:(1)贡献:他东渡日本后,传授佛经,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评价:在唐朝与日本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
3.唐与新罗的关系:(1)政治交往:新罗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2)贸易往来: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文化交流: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中国。
4.玄奘西行:(1)贡献: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天竺取经,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回国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2)《大唐西域记》:根据玄奘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记载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易错字】鉴真、玄奘、《大唐西域记》知识点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1.(2021·黄冈期中)唐朝时期,中日两国交往密切。
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华的主要目的是 ( A )A.学习中国先进文化B.传播日本先进文化C.侵略中国沿海地区D.学习唐朝书法艺术【解析】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2.(2021·武汉江岸月考)有一部电视剧的简介说道:“本剧讲述了他历经磨难、矢志不渝、东渡扶桑的故事。
六次东渡,五次失败,历尽坎坷,终于在第六次东渡成功……”剧中的“他”指的是 ( C )A.张骞B.玄奘C.鉴真D.班超【解析】由题干中的“六次东渡”可看出,这部电视剧是关于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的故事。
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简介
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简介阿倍仲麻吕,日本著名遣唐留学生,唐左散骑常侍安南都护,中日文化交流杰出的使者。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简介,希望大家喜欢!阿倍仲麻吕简介698年(日本文武帝二年,即唐中宗嗣圣十五年),阿倍仲麻吕出生于日本大和国(今奈良县),阿倍家族是日本孝元天皇之后裔,父亲阿倍船守任职中务大辅,仲麻吕是家中的长子,他自幼聪明好学,才华洋溢。
他的青少年时代正是唐、日间往来频繁,日本大量汲取盛唐文化的奈良时代初期。
717年(唐开元五年),多治比县守从日本难波港(今大阪)率日本遣唐使远赴唐都长安(今西安),19岁的仲麻吕被选拔为遣唐留学生,同行的留学生还有后来成了日本右大臣的吉备真备,四船并联,一行557人,西渡东海,在扬州(一说明州)登陆。
九月到达长安入太学学习。
仲麻吕经过数寒窗苦读,参加唐制科举考试,以优异成绩考中进士。
在日本人中能顺利通过进士考试的,阿倍仲麻吕是唯一的一个。
725年,任洛阳司经校书(负责典籍整理,正九品下),陪同皇太子研习学问。
728年,左拾遗(从八品上)。
731年,左补阙(从七品上)等职。
左补阙是皇帝的侍从官,阿倍仲麻吕任职后,经常在兴庆宫见到唐玄宗,唐玄宗对阿倍仲麻吕的才华很常识,特地给他起了一个中国名字叫“晁衡”。
称他为“晁卿”、“晁巨卿”、“晁监”、“晁校书”、“日本聘贺使”,评价很高。
733年,第八次遣唐使多治比广成等归国,时仲麻吕在唐已有17 年,奏请随同遣唐使归国,出于对仲麻吕的器重,玄宗未于允许。
此后又任秘书监兼卫尉卿。
开元十二年(753),日本第九次遣唐使归国,仲麻吕再次请归,得到玄宗的应允,并命为唐朝的使臣护送日本使臣回国,应该说这是一种殊荣。
这时他56岁。
也就是这一次,他们于十月十五日在扬州延光寺会见了鉴真,实现了第六次东渡计划。
为了不使重要人员有同遭复没之险,乃分舟乘坐。
鉴真及其随从与副使宿祢胡磨同船,大使藤在清河与仲麻吕等同船,普照与吉备真备同船,当航行到阿尔奈波(冲绳岛)时,遭到大风暴的袭击,其他三船后来各自回到了日本,唯独阿倍仲麻吕的船杳无音信。
唐代日本遣唐使中的留学僧群体
1. 遣唐使的分期
①公元630年至公元659年的四次遣唐使是第一阶段;大化改新时期,政治目的,从第二次
开始有留学僧记录 ②公元665年至公元669年期间的两次遣唐使为第二阶段;修复目的(663年白江村战役) ③公元702至公元752年之间成行的四次遣唐使为第三阶段;吸收先进文化,奈良时代 ④公元777至公元838年的三次遣唐使视为第四阶段。迎送和祭奠留学生和留学僧
大贵族垄断政权的体制,向中国唐朝政治经济体制学习, 成立古代
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集权国家,给日本历史上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白江口之战,亦称白村江之战,是663年8 月27日至8月28日,唐朝、新罗联军与倭 国、百济联军于白江口(今韩国锦江入海 口)发生的一次水战。 663年,倭军(4万2千,有战船1000余艘), 唐军(1万3000,战船170艘 )在百济白江 口展开了激烈海战。唐将刘仁轨指挥船队 变换阵形,分为左右两队,将倭军围住, 其舰只相互碰撞无法回旋,士兵大乱。最 终,日军战船全部被焚毁,数万日军被杀 或溺死。
4.引力-唐朝国力强大和佛教文化的兴盛
唐继隋统一中国后,历太宗、高宗等诸代的治世,经济高度繁荣发展,文化 空前隆盛辉煌,形成了东亚文化圈,吸引周边国家,且唐朝对于留学生,唐朝廷 都给予优待,他们的生活费用由唐补助,四季发给被服,这使不少留学僧的留学 期非常之长。
5.直因-中日白江村之战、百济灭亡后对外交往窗口的关闭
奈良时代 710–794 :以奈良(平 古坟时代 250–538 :包括了倭五
城京)为都的时代。自710年(和
铜三年)定都平城京,至784年 (延历三年)迁都长冈京,共计74 年。是律令制社会的繁荣鼎盛时期
平安时代 794–1185 :以平安京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练习题(含答案)
材料二 印度学者这样评价下图人物:在中国以外没有这么伟大的翻译家,在全人类文化史中,只能说他 是第一个伟大的翻译家。
(2)图中人物是谁?其主要贡献是什么? (3)由以上两位历史人物的对外活动,反映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什么特点?
◆ 活动探究题
12、(10 分)中日两国关系源远流长,友好往来是两国关系的主流,唐朝对日本影响深远。阅读下列图 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其中反映了中外交往的诗句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5假如你要了解7世纪中亚印度半岛的历史及地理情况最适合的参考资料是大唐西域记6日本派出的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通过在唐朝的学习传回日本的有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贞观之治8唐代与亚洲各国友好往来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其根本原因是对外交往交通便利9唐朝的时代特征是繁荣与开放下列史实能够体现这一特征的有鉴真东渡开通大运河文成公主入藏金刚经的印制11唐朝的对外交往史上留下了许多千古佳话
①先进的制度 ②天文历法 ③文字、典籍 ④书法艺术 ⑤建筑技术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7、唐朝之所以强盛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对外开放;使国家有机会吸收外来的经验。下列举例能证明这个观
点的是
A. 文成公主入藏
B. 鉴真东渡
C. 玄奘西行
D. 贞观之治
8、唐代与亚洲各国友好往来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其根本原因是()
9
度过五十多个春秋,深得唐玄宗的宠爱并赐其中国名晁衡,且出仕唐朝,官至从三品。当年他以唐朝使 者身份学成归国时,不幸在海上遭遇大风,李白以为他遇难,还为他作悼诗《哭晁卿衡》一首:“日本 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其它三项都不是反映中外交往的。故选 B。 5. 本题考查玄奘西游的相关知识。贞观初年,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他在天竺遍访佛教名寺,并在佛学最 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贞观后期,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他专心翻译佛 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成为研究 7 世纪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 和佛学的重要典籍。故选 D。 6. 本题考查的是日本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学习唐朝的相关知识。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 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遣唐使回国后,传播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和立 法、文字和典籍、书法艺术以及建筑技术等,这些文化影响了日本很长时间,故 D 符合题意;ABC 表述不 全面,故不符合题意。故选 D。 7. 本题主要考查玄奘西行的知识。玄奘是唐代高僧、旅行家、翻译家。俗名陈袆。贞观元年,他自长安 出发去天竺游学,前后停留 19 年。玄奘在印度期间,在当时的佛教中心的那烂陀寺向戒贤学习,成为了 著名的佛学家,以其在佛学的学识上受人钦佩。贞观十九年(645 年),玄奘由天竺回到长安。贞观二十 年,玄奘将自己的游历所见所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是研究 7 世纪中亚和南亚各国,特别是研究印度 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玄奘共翻译佛经 75 部、1335 卷,并受命酱《老子》翻译成梵文,为古代中印文化 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所以 C 是吸收外来的文化;选项 AD 是唐太宗统治时期的措施;选项 B 是唐朝对外 传播文化。所以排除 ABD,故选 C。 8.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唐朝与亚非欧各国友好往来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的根本原因。本题四个选项中, 对外交流非常便利是因为对外交通的便利,这是中外交往频繁的必要条件;开明的对外政策则是重要的 客观前提,制度先进,疆域广大为中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只有便利的交通、先进的制度和开放 的对外政策,都是不可能出现对外交往盛况的,这一切都是以繁荣的经济、昌盛的文化作为基础的,故 ACD 都不是根本原因,应排除。故选 A。 9. 本题考查学生对唐朝时鉴真东渡、文成公主入藏、《金刚经》的印制等基础知识的识记。唐朝时,很 多中国人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作出了贡献。他们当中,最突出的是高僧鉴真。他不畏艰险,东渡日 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 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 交往的基础,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时期印制的《金刚经》;所以①③④ 符合题意,为巩固隋朝在全国的统治,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隋炀帝下令开凿了大运 河,因此②开通大运河不符合题意。故选 A。 10. 略 11. (1)本题考查鉴真东渡日本的相关知识。依据“东海”“奈良城”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鉴真盲 目航东海”是指鉴真六次东渡日本。鉴真所建唐招提寺成为日本的大总寺。设计唐招提寺是鉴真“传道 艺”的一个事例。 (2)本题考查玄奘西游天竺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玄奘在取经回国后翻译出《大唐西域记》;印度学 者这样评价玄奘:“在中国以外没有这么伟大的翻译家,在全人类文化史中,只能说玄奘是第一个伟大
遣唐留学生晁衡
遣唐留学生晁衡阿倍仲麻吕画像,菊池容斋绘晁衡,698年生,日本名字叫阿倍仲麻吕。
716年,他随日本第七次遣唐使作为留学生入唐,时年仅19岁。
718年遣唐使归国,阿倍仲麻吕留了下来,唐玄宗赐汉名晁衡。
他在国子监学习结业后,以进士科及第被任命为春宫坊司经局校书,后擢升左补阙(皇帝侍从官)、太子侍读。
诗人储光羲与其交厚,作《洛中贻晁校书衡》赠之,极称晁衡品貌才华。
第八次遣唐使归国时,晁衡已来唐17年,奏请随使团东归。
唐玄宗爱其才,不允。
晁衡虽“见学侣之东归,不无思亲羁旅之思”,也只得留下。
他赋诗咏怀,表达“忠孝难两全”的内心矛盾:“慕义名空在,输忠孝不全。
报恩无有日,归国定何年?”753年,日本第十一次遣唐使归国,晁衡又向唐玄宗提出回国的请求。
这时晁衡已来唐36年,56岁了。
唐玄宗深为晁衡对大唐的忠诚感动,恩准所请,并给了他“回访使”的至高无上的荣耀身份,且赋诗赠别。
《小仓百人一首》中的阿倍仲麻吕晁衡的诗友们得知他获准归国的消息,举行了盛大的饯行酒会,纷纷赋诗送别。
晁衡赋《衔命使本国》作答:“衔命将辞国,非才忝侍臣。
”使用“辞国”一词,看来他是把大唐当作自己祖国的;但毕竟仍忘不了他生活过19年的故土日本,所以诗题中说“使本国”。
“天中恋明主,海外忆慈亲”、“西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明主”、“西望”,“慈亲”、“东归”,大唐、日本都放不下。
从扬州来的消息说,鉴真和日本僧人正准备第六次东渡。
唐玄宗嘱遣唐使团取道扬州,会同鉴真等人,一同启程赴日。
于是,晁衡与遣唐使们前往大明寺,拜望鉴真大师。
他们分乘几艘海船,从镇江入海向东驶去。
晁衡与正使乘坐的那艘海船,遭遇特大风浪。
有消息误传晁衡海上遇难。
远在南方旅游的李白不胜悲痛,写了《哭晁卿衡》一诗,寄托哀思:“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然而,晁衡并没有“遇难”。
他乘坐的帆船在琉球附近遭遇风暴,漂流到安南驩州(唐属地,今属越南),最后平安折返长安。
(完整版)部编历史七下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识点
部编历史七下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识点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几个事例:1、遣唐使:唐朝时,日本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派遣唐使来华。
对日本的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鉴真东渡:在唐朝与日本的交流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
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为中日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3、玄奘西行: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天竺取经,称为佛学大师。
主要贡献是《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重要贡献。
七下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前预习题遣唐使1. 时期,中日交往频繁,为了学习中国的。
日本派使节到中国,当时称“”。
把唐朝先进的、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鉴真东渡2. 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六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
他在日本传授,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玄奘西行3.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
年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
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4. 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并主持译经工作。
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记载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七下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后自测题1、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
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B.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C.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D.日本按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2、“遣唐使”“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A.对外开放B.经济繁荣C.政治清明D.交通发达3、唐朝僧人玄奘曾游学天竺,并根据亲身见闻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一部重要书籍,它是()A.《马可•波罗行纪》B.《金刚经》C.《大唐西域记》D.《西游记》4、中印交流源远流长,唐朝时期玄奘西游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遣唐使和留学生
日本古称倭国,唐代始改称日本。
日本自汉朝开始和我国发生正式交往。
《后汉书》记载,东汉光武帝时,日本派使者来中国,光武帝赠以印绶。
这枚金印上刻有“汉委奴国王”字样,近代已在日本九州发现。
唐朝时候,日本发生“大化改新”,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
唐朝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与日本的社会变革结合起来,出现了中日经济文化交流的高潮。
唐朝建立后的630~838年,二百余年间,日本正式的遣唐使来中国的共12次。
另有任命后未成行、未到达唐朝、迎入唐使和送客唐使共6次。
每次最少250人,最多五六百人。
如717年一次共557人。
733年的一次共594人。
838年的一次651人,中途因遭遇风暴,有一船遇难,实际到唐的只500人左右。
因此到达唐朝人数最多的一次是594人。
遣唐使组织完备,设有大使、副使、判官、录事,成员有翻译、医师、阴阳师、画师、史生、射手、音乐长、玉生、锻生、铸生、船匠、舵师、水手长、水手等,还有留学生、学问僧多人。
遣唐使给唐朝带来珍珠、绢、琥珀、玛瑙、水织等贵重礼品。
1970年西安发现的日本“和同开”银币很可能就是遣唐使带来的。
唐王朝也回送一些高级丝织品、瓷器、乐器、文化典籍等。
日本奈良东大寺正仓院所存放的唐代乐器、屏风、铜镜、宝刀等珍贵文物,就有一部分是遣唐使带回去的。
为了吸收中国的文化成果,日本选派了不少留学生入唐学习,他们被分配到长安国子监学习各种专门知识。
他们在中国长期学习,与中国诗人学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其中最著名的是晁衡。
留学生和学问僧在传播唐朝制度和文化中起了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