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象鼻山介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桂林象鼻山介绍

象鼻山在桂林市东南漓江西岸,因酷似一只站在江边伸鼻豪饮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象山原名漓山,又叫仪山、沉水山,简称象山。象鼻山是桂林山水的代表,桂林城的象征,桂林乃至广西地方产品多以象山作为标记。象鼻山海拔200米,高出水面55米,长108米,宽100米。山体面积1.3公顷,它是由3.6亿年前海底沉积的纯石灰岩组成的。明代孔镛有诗赞道:象鼻分明饮玉河,西风一吸水应波,青山自是饶奇骨,百日相看不厌多。

景点信息

地址:桂林市龙珠路2号。

门票:50元/人。

开放时间:淡季早上7:00分-晚上21:30分旺季早上6:30分-晚上22:00分

交通:1、乘车直达:可选择乘坐免费公益车(57、58路),公交车(2、23路),景区穿梭巴士或自驾车直达景区2、可以夜晚乘船游览景色3、自选车或步行自助游览:沿漓江边滨江路,龙珠路自由游览。

最佳旅游季节:8月—10月。此时桂林的气候普遍炎热,来到象山脚下旅游可以享受到象山洞带来的自然的凉爽。能够观看象山,又能享受夏日的凉快,还可以在象山脚下戏耍漓江水。

美食:美食以桂林象山水月楼(原象山鲍翅楼)为代表,它座落在漓江畔象山水月洞旁,是代表桂林餐饮水平的高档食府。象山水月楼这个名字将饮食文化融入了桂林山水的文化氛围,更具文化品味。代表菜式包括:桂林田螺、白果炖老鸭、粉利、麻辣小龙虾、清水鱼等。

桂林田螺:因其生长在水稻田里, 故名。其特点是大个肉肥、味道鲜美。煮田螺一定要配以桂林特制的酸辣椒, 再放入葱、姜、三花酒等各种配料炒煮而成, 吃时其味酸辣鲜美, 特别开胃。煮时须将螺尾敲掉, 便于煮时进味, 亦便于吸食螺肉。

白果炖老鸭:传统滋补菜, 采用桂林特产白果、老鸭切块、火腿片及各种配料, 放入炖盅上笼火蒸而成。其特点是鸭肉鲜香、白果滑嫩、汤清味浓, 具有滋补生津、润肺益气功能。

粉利:用上好大米细磨成浆, 搓搜成小圆柱状, 蒸至八成熟, 取出晾干即成。冬季春节前后上市, 吃时切成条状, 配上腊肉、芹菜或菜花、青蒜等烩炒装盘即可食用。特点是色鲜味美、香滑爽口。

象鼻山地图

景点相关资料

象鼻山位于市内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 是桂林名山之一, 主要景点有水月洞、象眼岩、普贤塔、宏峰寺及寺内的太平天国革命遗址陈列馆等。附近还有隋唐开元寺仅存的舍利塔。水月洞紧靠江边, 漓水流贯其间, 如水中浮月,山石垂入水中又如象鼻饮水漓江, 景致极佳, 唐宋以来即为游览胜地。宋蓟北处士《和水月洞韵》诗: “水底有明月, 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 月去水还流。”形象地描绘了这一景致。

水月洞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间。距今约1.2万年前, 地壳抬升, 漓江缩小, 加速了水月洞的发育, 形成一个东西通透的圆洞。长17米, 宽9.5, 高12米, 面积约150平方米。《象山记》载, “有石穴一, 彼此可以相望, 形圆而长, 其半入于漓水中, 水时高时下, 故其穴亦时有大小”。

水月洞洞口朝阳, 亦名朝阳洞。但洞在水上, 如明月浮水, 十分形象, 所以水月之名, 一直沿用至今。“象山水月”是桂林山水一大奇景, 文人学士属文赋句, 莫不叹为观止。宋蓟北处士《水月洞》诗有“水底有明月, 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 月去水还流”之句, 细致刻画了天上、洞中, 水底月亮相互辉映的奇迹。象山的水月与南望的穿山月岩相对, 一悬于天, 一浮于水, 形成“漓江双月”的奇特景观。

宋代在洞中建朝阳亭, 清代改称得月楼, 已废。洞内有张孝祥《朝阳亭诗并序》、范成大《复水月洞铭》、陆游诗稿手札等摩崖石刻50余件。

水月洞朝阳亭在像鼻山水月洞内, 始建于宋, 亭已早废, 但远在800多年前, 围绕水月洞的命名, 两位桂州前后任的地方长官之间展开的一场背靠背的笔墨官司, 一直成为到此游览的人们永恒的话题。原来, 南宋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 张孝祥游水月洞留连至晚不归, 不久再度重游, 一高兴题诗作序, 因洞口东向, 把亭名、洞名、岩名统统已为“朝阳”, 并把记述其事的《朝阳亭诗序》该在水月洞北壁。其后, 范成大主桂, 持不同意见, 恢复了原名, 写下《复水月洞铭》, 并镌在洞的南壁。

象鼻岩与水月洞相邻, 因在象鼻山的象鼻稍后处而得名。岩高1.9米, 宽3.3米, 长约13.5米, 面积44.5平方米。岩口面江, 东向, 呈条形封闭状态, 是内凉、眺望

江景佳处。明代学者毛宾泉曾在此读《周易》后人在岩口刻“读书岩”3字, 并称此岩为“点易山窗”。万历丁丑(1577)春正月中进行修整, 有“宾泉山人开深此洞”题名石刻。明诗人张襄《访毛宾泉点易山窗》诗, 有“千顷水光涵洞府”, “山窗寂静观周易”句, 详见水月洞摩崖石刻。

象眼岩位于象鼻山山腰南北两侧, 互相贯通, 高约2米, 宽5~10米, 长52.8米, 呈扁长形, 面积约274平方米。象眼岩原是一段不长的古地下河道, 形成年代比水月洞早, 因部位恰巧在象眼处而得名。从象山南麓南极洞口, 沿石级可登上南眼。出象眼岩, 盘山道可达山顶。北眼悬崖峭壁, 无磴可通。象眼岩南北两洞, 是一对眺望风景的绝妙窗口。从左眼张望, 高耸的漓江饭店近在咫尺, 城区楼宇街市鳞次栉比, 半城山芭历历在目; 从右眼远眺, 江波帆影, 闪烁隐现于訾洲、塔山、穿山之间。

云崖轩宋代园林建筑。明张鸣凤《桂故》载: “故宋提刑方公信孺即南壁下建精舍以居, 曰云崖轩。轩废已久。”根据方信孺《题云崖轩》和邵以仁在方所镌诗之前便建“古云崖轩”的记述。云崖轩确建何时无可考。方信孺诗有“不用穷探费杖藜, 隐然林壑挟城陴。曾尊月洞千岩上, 更著云崖一段奇”之句, 说云崖轩建在象山麓是可信的。

1、象道――

位于象鼻山景点内八号码头北侧。全长370米,形式为:“象”字+象形图案间隔,每隔两米就有字体或是图案刻于路面。“象”字有:宋体、隶书、楷书等十余种字体。象形图案表现各种象的形体姿态,大小不一。为象文化增色不少。

2、象形喷水装置――

位于象鼻山景点内八号码头北侧,爱情岛七彩桥。在七彩桥的桥身两外侧各有3头小象头,桥头和桥尾各有2头,共有10头小象头。喷水装置就安装于象头的象鼻中。只见10头小象从鼻中喷出水柱,尽显可爱,更是招来小孩子的驻足观看与抚摸。七彩桥与象山景区亲水区间隔数十米,与亲水区中的象群遥相呼应,相互映衬。丰富了象山景点的观赏性,更是引起了游客与亲水区象群亲密接触的兴趣。

景点图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