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

合集下载

塔里木大学简介

塔里木大学简介

塔里木大学原名塔里木农垦大学,位于新疆南部塔里木河畔的阿拉尔市。

为了适应国家屯垦戍边事业和开发塔里木垦区对各类人才的需要,在原国家副主席王震将军的倡导和关怀下,于1958年创建,他生前一直任名誉校长。

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本科院校,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塔里木大学。

原为农业部直属高校,现为中央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建。

学校经过50多年的风雨历程,发扬南泥湾优良传统和抗大作风,形成了“艰苦创业、民族团结、求真务实、励志图强”的校风和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为内涵的胡杨精神,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农为优势,农、理、工、文、经、管、法、教育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面向全国招生。

校园面积2570亩,校舍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教职工1128人,其中专任教师710人,教授、副教授27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547人,占专任教师的77%,各类学生13000多人。

图书馆藏书120万册,编辑出版的《塔里木大学学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

塔里木大学现有10个学院(植物科学学院、动物科学学院、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人文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作物学、园艺学、生物学、农业工程),涵盖19个二级硕士学位专业点,46个本科专业(农理科类专业15个,工科类专业17个,人文社科类专业14个),涉及8大学科门类,现有4个省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塔里木畜牧科技兵团重点实验室、南疆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兵团重点实验室、自治区级现代农业工程重点实验室),建立了环塔里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非传统安全与边疆民族发展研究院和西域文化研究院等科研机构。

近五年,承担省部级及以上各类科研项目400多项,其中973前期预研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和社科基金项目120多项,取得各级科研成果10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近2300多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00余部。

弘扬胡杨精神 扎根兵团助脱贫

弘扬胡杨精神 扎根兵团助脱贫

胡杨是新疆最具特色的树种,生长在气候极为恶劣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周围,常年同风沙、盐碱、干旱抗争而顽强地生存着。

塔里木大学(以下简称“塔大”)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盆地腹地,在长期的历史征程中,形成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胡杨精神。

胡杨精神既是胡杨本身的真实写照,也是塔大立德树人的精神根基。

科技特派员张锐便来自塔大这个以胡杨精神为指引的群体,她自2010年开始,常年奔走在核桃果园,以助推扶贫攻坚为己任,对当地农民进行培训,把实用技术带到生产一线。

做给农民看 一心为农民谋效益张锐服务的和田墨玉县、洛浦县、和田县及第十四师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均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当地核桃种植户历来都认为核桃是“懒人树”,不需要精细管理。

为了让服务区种植户改变核桃栽培弘扬胡杨精神文/本刊记者 杨阳扎根兵团助脱贫理念,张锐深入基层开展调研,走进种植户家里,坐在炕头了解农民的种植情况,收集农民的果园中发生的问题等。

经过扎实的调研,她编订了《和田地区核桃周年管理历》,制作成台历等资料2000份,发放给各乡镇林业技术人员及示范户农民,农民对照着台历上的图片便可以进行农事操作。

这种方式让当地农民改变了原有的理念,逐步开始开始实施农事技术。

张锐以项目辐射带动,科技示范推广,着力建立农业科技示范点,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帮助村民打开致富的大门。

墨玉县喀尔赛镇距离县城近40公里,张锐按照“培训+管理”的模式分别在哈塔村、赛先巴扎村建立两个核心示范点,各100亩,开展了低产园改造及核桃栽培提质增效工作,目的是发挥典型示范地的引领带动作用,促进农民观摩学习。

在几年的高效栽培技术培训过程中,产量持续提升,在哈塔村低产改造示范园核桃发枝量提高近50%,亩产量提高20千克/亩,效益提高近400元/亩。

在赛先巴扎村提质增效核桃示范园中,亩产达到近300千克/亩,农民收入显著提升。

近几年来,和田地区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张锐带领的南疆果树高效栽培技术服务团队,依托支持墨玉县科技扶贫项目及“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自治区“林果提质增效”百千万工程项目等深入贫困村开展示范园建设,先后扩大示范园建设,建立墨玉县喀尔赛镇赛先巴扎村及哈塔村示范点、托乎拉乡明珠村及英尧勒村以及普恰克其乡巴士普恰克其村示范点,累计1100亩地;今年为进一步扩大示范效应,团队主动承担起哈塔村1350亩核桃低产园改造及提质增效整村示范点建设任务;为解决农民修剪工具不足问题,团队购置482套手剪及高枝剪等工具发放给农民,并购置3.0吨肥料用于示范地建设。

新时代大学生胡杨精神的发扬与传承

新时代大学生胡杨精神的发扬与传承

62海外文摘OVERSEAS DIGEST 海外文摘2020年第19期总第822期No.19,2020Total of 8221 胡杨历史及胡杨精神概念胡杨广泛生长于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具有非常好的抗旱性、抗高温、抗盐碱、抗风沙等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在20世纪90年代塔里木河流域,胡杨覆盖面积大约152万亩。

根据相关考古资料翻阅,胡杨拥有一千两百万年左右的历史,可谓是“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

它的三千年令人赞叹和钦佩,矗立在大漠深处的胡杨更是激励了一辈又一辈的有志青年。

“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这短短的16个字是对胡杨精神的高度总结和凝练[1]。

艰苦奋斗是其的核心,扎根边疆是其本色,自强不息是其精髓,甘于奉献是境界,新时代大学生应牢牢掌握理解这十六个字,并将其传承发扬给更多人。

做好胡杨精神的教育与传承工作,对新时代大学生关于胡杨精神的发扬与传承起到一定的奠基作用。

2 新时代大学生发扬胡杨精神的必要性及如何更好发扬胡杨精神在一批老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下,1958年王震将军在塔里木河畔创建了塔里木农垦大学。

1966年9月14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今日“抗大”记塔里木垦区新型农业大学》长篇通讯,“今日抗大”在全国不胫而走,胡杨精神也逐渐发扬起来[2]。

习近平总书记对塔里木大学18位老教师回信中提到:“塔里木大学自建校以来,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培养了一批批有用的人才。

他们深入基层、扎根边疆、艰苦奋斗,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充分地展示了胡杨精神”。

胡杨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时代大学生有义务有责任守护、传承、发扬好胡杨精神[3]。

在这一过程中,应将其与新时代的理想、信念、世界观及新任务、新特色相结合,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使命,面对困难越挫越勇,不断前进、不断发展,为新时代胡杨精神增添新篇章。

塔里木大学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起引导作用,强化思想教育学习,弘扬新时代胡杨精神,着力塑造胡杨先进事迹、胡杨经典人物以及构建第二课堂,在新生入学教育上,向新生展示“胡杨品格”作为新生的未来发展导向,培养新时代戍边人,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胡杨学子。

“挖掘红色校史传承红色基因”活动方案

“挖掘红色校史传承红色基因”活动方案

“挖掘红色校史传承红色基因”活动方案“挖掘红色校史、传承红色基因”活动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xx师范大学党委二届二次会议精神,深刻回顾和追溯学校发展的风雨历程,深入挖掘展示学校红色文化基因,全面总结凝练模范师生感人事迹,推动学校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根据xx师办字[2019]号文件《关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边疆、服务兴疆固边”系列主题实践教育活动的通知》精神,现将开展“挖掘红色校史、传承红色基因”活动方案安排如下。

一、活动主题挖掘红色校史、传承红色基因。

二、活动安排围绕xx师范大学办学70多年来涌现的历史人物或感人事迹,以深入访谈、讲故事大赛和宣讲宣传等形式,深入挖掘传承红色基因,总结凝练模范师生感人事迹。

活动分两个部分。

(一)挖掘红色校史1.党委宣传部、老干处、中国语言分院(人文学院)组织力量采访老教师、教学名师、知名校友,总结汇集70年来一代代师生扎根边疆、献身边疆、艰苦奋斗、无怨无悔的价值情怀,总结汇集办学以来一代代干部教师痴心讲台、矢志育人、情系学子、桃李满园的丰硕成果,总结传承办学以来各族师生比邻而居、比肩共事、携手共进、团结互助、情如兄弟、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光荣传统,积淀光荣校史。

2.各基层党组织以总支为单位,围绕“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主题,深入挖掘“追求真理、铸塑信仰”“扎根边疆、屯垦戍边”“艰苦奋斗、创业奉献”“立德树人、品正学实”“民族团结、维护统一”“崇尚科学、抵御渗透”“情系xx师、倾情援疆”等富有红色文化内涵、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精神的内容,讲述真实鲜活、可亲可信可学的故事。

各基层党组织要于5月10日前完成2个以上校园红色文化故事的遴选、人物采访和讲稿修改等工作,并将终稿及相关背景和主要人物简介报宣传部。

(二)传承红色基因1.各基层党组织要于5月25日前完成学校校园红色文化故事大赛初赛,遴选出优秀选手参加学校红色文化故事大赛。

教师胡杨精神演讲稿

教师胡杨精神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有幸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伟大的精神——胡杨精神。

胡杨,被誉为“沙漠英雄树”,它扎根沙漠,顽强生长,历经千年而不倒,象征着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

今天,我想借此机会,向大家阐述胡杨精神在教师职业中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如何践行胡杨精神,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一、胡杨精神在教师职业中的体现1. 坚韧不拔的意志胡杨树在沙漠中生长,面临着严酷的环境,但它们依然顽强地生存下来。

这种坚韧不拔的意志,正是教师职业所需要的。

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充满个性、充满活力的学生,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

作为教师,我们要具备胡杨精神,引导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帮助他们战胜挫折,成为生活的强者。

2. 无私奉献的精神胡杨树生长在沙漠中,没有水源,但它仍然无私地奉献自己的生命,为沙漠带来绿色。

教师职业同样需要无私奉献的精神。

我们要把学生的成长放在首位,不计较个人得失,用自己的爱心和汗水,浇灌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3. 勇于创新的精神胡杨树在沙漠中生存,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教师职业也需要勇于创新的精神。

面对教育改革的浪潮,我们要敢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二、如何践行胡杨精神1. 坚定信念,树立远大理想作为教师,我们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胡杨精神告诉我们,只有信念坚定,才能在教育事业中勇往直前。

我们要将胡杨精神融入自己的教育教学中,为学生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2. 严谨治学,提升自身素质胡杨树在沙漠中顽强生长,离不开自身的强大。

作为教师,我们要严谨治学,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为学生传授知识。

3. 爱岗敬业,关爱学生胡杨树在沙漠中无私奉献,为沙漠带来绿色。

作为教师,我们要爱岗敬业,关爱学生。

我们要把学生的成长放在首位,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用爱心和耐心引导他们成长。

汇编!学习胡杨精神心得体会+大学开展“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主题教育活动总结

汇编!学习胡杨精神心得体会+大学开展“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主题教育活动总结

汇编!学习胡杨精神心得体会+大学开展“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主题教育活动总结学习胡杨精神心得体会感悟在中国西北部新疆沙漠中,生长着一种树,叫胡杨。

它扎根地下50多米,能忍受荒漠中干旱、多变的恶劣气候,对盐碱有极强的忍耐力,生命力极为顽强。

它“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

世人称为英雄树。

胡杨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人类应从胡杨树身上汲取精神营养。

胡杨树的精神是什么呢?在缺水的大漠中顽强地生长,在如刀的沙漠风中勇敢地抗争,顽强地生存,在如火的骄阳中不屈地拚搏,在严寒的隆冬坚强地屹立。

胡杨树的美丽让人惊奇!胡杨树的顽强让人叹服!生命力极强的胡杨却铁骨铮铮傲岸屹立,并奉献出一片绿色,在昏黄的大漠中给人憧憬,给人希望。

胡杨树,在荒凉的沙漠中,经受着大自然各种各样的想不到的困难、挫折、考验。

胡杨树,它长得不太直,不太好看,但是根系长到十米以下,只要十米以内有水,它就能活。

胡杨树一千年不死,死了以后一千年不倒,倒了以后一千年不朽,朽了以后根系仍然牢牢地扎在沙漠里,固定住一个沙堆,继续顽强地为保护生态服务。

胡杨树精神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胡杨树象征着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在碰到各种困难的时候,希望我们保持一种胡杨树的精神,给大地奉献出一片绿色,在大漠中给人憧憬,给人希望。

时光老人毫不留情地带走了它的生命,可它依然傲立在大漠之上,展示它不屈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渴望。

胡杨树,人们赞美胡杨为“沙漠的脊梁”。

胡杨有特殊的生存本领。

它的根可以扎到50米以下的地层中吸取地下水,体内还能贮存大量的水分,可防干旱。

胡杨的细胞有特殊的机能,不受碱水的伤害;细胞液的浓度很高,能不断地从含有盐碱的地下水中吸取水分和养料。

折断胡杨的树枝,从断口处流出的树液蒸发后就留下生物碱。

胡杨碱除食用外,还可制造肥皂,或用来制革。

人们利用胡杨生产碱,一株大胡杨树一年可生产几十斤碱。

胡杨树,是最古老的一种杨树,在六千多万年前就开始在地球上生存。

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

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
用胡杨精神育人
为兴疆固边服务
在新疆有一种树木叫胡杨,它 立定于沙海,深根于戈壁。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平凡 ,最无私奉献的树。它竖立在沙 漠之前它竖立在沙漠之前保护身 后的山绿水,保护身后的山绿水 。作为新疆的教育工作者,我们 应发扬胡杨精、朴实的树。它生 于风沙,长于风沙。没有妖娆的姿态,有的只是一 副铁铮铮的挺拔风骨,扎根边疆,守护一方土地。 作为新疆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发扬胡杨精神, 不争名,不夺利,不贪财。力求在自己平凡的岗位
胡杨精神是 艰苦奋斗, 是自强不息 ,是扎根边 疆是甘于奉 献,我们要 大力弘扬, 胡杨精神。 用胡杨精神 育人,为兴 疆固边服务 。

兵团精神育人 服务屯垦戍边 为边疆稳定和谐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兵团精神育人 服务屯垦戍边 为边疆稳定和谐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兵团精神育人服务屯垦戍边为边疆稳定和谐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我校坚持“以兵团精神育人,为屯垦戍边服务”的办学理念,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努力建设和谐校园,做西部繁荣进步的推动者、新疆稳定和谐发展的维护者、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实践者,为边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培育塑造学校精神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兵团的具体体现,是支撑兵团人长期在艰苦的环境中履行屯垦戍边使命、创造物质奇迹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指引兵团人与时俱进、构建和谐社会、开创美好生活的强大精神动力。

我校是兵团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诞生依存于兵团,兵团精神也融入到学校发展的全过程,融入到学校工作的每个环节。

自北京大学对口支援我校以来,我们进一步学习北大“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精神和爱国、民主、进步、科学的传统,形成了我校师生爱国、进取、自强、奉献的共同价值追求和群体精神特征,这是学校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

2004年3月,孟二冬教授来我校支教,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努力把自己的全部知识奉献给他所挚爱的学生。

孟二冬崇高的人格魅力和我校的精神,有着对理想信念的标杆作用、对人生价值的示范作用、对成长成才的激励作用、对建功立业的驱动作用,使学校师生自觉地将热爱祖国落实到维护新疆团结稳定的行动中,将无私奉献落实在顾全大局献身边疆的行动中,将艰苦创业落实在立足基层建功立业的行动中,将开拓进取落实在促进新疆繁荣进步的行动中。

正确的精神导向,为培育边疆建设合格人才奠定了强大的思想基础。

二、坚持以育人为根本,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多维度育人。

体现在办学定位上,学校坚持“立足兵团、服务新疆、面向全国”的办学思想,坚持“强化基础,突出应用”的新型综合大学办学模式;体现在人才培养上,积极构建“多样化、高素质、强应用、重创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规格与社会需求“零距离”;体现在科学研究上,坚持打“兵团牌”、“新疆牌”、“绿洲牌”,着力解决新疆、兵团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和重大疑难问题;体现在学科布局上,围绕区域产业结构,重点建设荒漠绿洲区高效农业等六大学科群:体现在社会服务上,充分发挥应用为主的多学科优势,科技服务“入地”,人才流向“最需”,提高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胡杨精神典型事迹

胡杨精神典型事迹

胡杨精神典型事迹
胡杨是新疆最古老的树种之一,被誉为“沙漠英雄树”,它的生命力中蕴含着扎根边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甘于奉献的精神。

胡杨精神的典型事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艰苦奋斗、扎根边疆:胡杨能在沙土中生长,生命力顽强,也象征着那些扎根边疆、艰苦奋斗的人们。

他们面对恶劣的环境和条件,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为祖国的发展和繁荣作出贡献。

2. 坚守岗位、爱岗敬业:胡杨树在沙漠中屹立不倒,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土地。

同样地,许多在边疆工作的人们也默默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们热爱自己的事业,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边疆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

3. 团结协作、共同奋斗:胡杨树生长在一起,相互依存,形成了一片片繁茂的胡杨林。

在边疆地区,人们也团结一心,共同奋斗,克服困难和挑战。

他们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4. 开拓创新、勇于探索: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胡杨精神也鼓励人们开拓创新、勇于探索。

在边疆地区,人们不仅继承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新的发展模式和途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更多信息可以查阅胡杨相关文献或访问新疆当地政府官网。

胡杨精神育人(1)

胡杨精神育人(1)

三十三团子风中学校园文化“胡杨育人精神”解读一、办学理念:“胡杨自主育人精神”在新疆有一种树木叫胡杨,它耐旱、顽强,体现了一种生命奇迹。

我校以“胡杨自主精神”育人,体现着我校“不放弃每一个孩子,不抛弃每一个希望,让爱滋润每一块心田”的办学行动指南,也是“兵团精神”的实质在三十三团子风中学的再现。

胡杨,维吾尔语称为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树”。

胡杨又名为异叶杨、胡桐,是古地中海区系植物成分,为第三纪残遗的古老树种,这是荒漠地带唯一能天然成林的树种,是经过长期进化、选择、幸存的宝贵物种。

全世界的胡杨林主要分布在中国,中国的胡杨林主要分布在新疆,而新疆的胡杨林主要分布在我们塔里木河流域,是全世界目前最大的一片天然胡杨林,也是迄今为止地球上唯一保留下来的原始胡杨林了。

在我国西部的亘古荒原,生长着这种古老的胡杨,由于长期的自然选择和进化,胡杨有独特的抗逆能力,这使其能在干旱、盐碱化、多风沙的恶劣环境下生长,能防风固沙,对维持环境脆弱地区的生态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胡杨有着巨大的生命力,有“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腐”的美称,因而被演绎成一种“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坚定不移、甘于奉献"精神的象征。

人们这样赞美胡杨:活着昂首一千年,死后挺立一千年,倒下不朽一千年,不屈品质万年颂。

因而被演绎成一种通识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精神象征。

结合我校实际,我们将新时期的胡杨精神诠释为“自主选择,自觉发展,自发奉献,绽放生命”的精神。

二、“胡杨自主精神”内涵解读:三十三团中学亦称三十三团子风中学,我们面前的校园文化石上正是用大篆字体篆刻着学校名称中的“子风”二字。

“子风”二字出自于《论语·颜渊第十二》孔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被后人称之为“子”,因此“子”暗示着我校师生新时期下的“君子之风”,“孺子之风”。

校园文化建设中“胡杨精神”建构路径研究——以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为例

校园文化建设中“胡杨精神”建构路径研究——以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为例

校园文化建设中“胡杨精神”建构路径研究——以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为例吴垠塔里木大学,新疆 阿拉尔 843300在庆祝塔里木大学建校60周年之际,习总书记在《塔里木大学一些老教师致总书记的一封信》作出了重要批示,高度赞扬了“塔里木大学60年初心不改,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这一重要论述为塔里木大学胡杨精神的传承,塑造指明了方向。

校园文化作为一所大学独有的养分,在培养学生,塑造灵魂起着关键作用,而一所大学的精神往往是校园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新时代下,积极构建校园文化中的胡杨精神,培养培养爱国爱疆、担当奉献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胡杨精神的校园文化资源优势胡杨精神的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精神,又植根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它是中国革命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是中国优秀革命传统的继承。

塔里木大学作为胡杨精神的发源地,在办校60多年来所积淀的胡杨文化,历史事件,红色建筑都留下了永恒的胡杨记忆。

可以说在这片热土上无处不受胡杨精神的侵染,有着大量动人的老一代胡杨人奋斗的足迹,光辉的事迹;有着无数胡杨学子,胡杨青年扎根奉献,将青春留在祖国最需要地方的当代实践。

无论是校园外广阔的胡杨林、成片的沙漠区、流淌的塔里木河,还是校园内校史馆、红色文化广场、胡杨大讲堂,这所有的内外环境处处体现着胡杨精神的侵润,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

习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中指出:“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激励各级干部在新时代扎根边疆、奉献边疆。

”塔里木大学所具有的胡杨精神资源是独一无二的,丰富多彩的,是培育塔里木大学学生天然的优质红色资源,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能更好的使大学生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积极发挥胡杨精神在思政育人中的作用。

二、胡杨精神融入校园文化的重要性(一)强化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立场目前高校大学生,他们作为“网络原住民”的90后,00后是带有鲜明个性特征和独特时代痕迹的群体。

胡杨精神育人心得体会

胡杨精神育人心得体会

胡杨精神育人心得体会一、引言胡杨,又称“龙木”,是世界上存活年龄最长的树种之一,被称为“沙漠英雄”,是沙漠中的一道独特景观。

它们顽强的生命力和顽强的性格,被誉为“胡杨精神”,成为一种教育理念,被人们所推崇。

胡杨精神的涵义很广,缘起于中国西北地区,它包含了拼搏、坚韧、无私、忠诚、执着、团结、不畏艰难等丰富内涵。

胡杨精神源远流长,对于培养学生的品格和锻炼他们的意志力、勇气和精神力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胡杨精神的内涵胡杨精神的内涵很丰富,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坚韧不拔。

胡杨树生长在极端环境下,即使在沙漠恶劣的气候、环境下,也能够顽强生存。

它的生命力和顽强性格鼓舞着人们不放弃,勇往直前的精神。

2.忠诚不渝。

胡杨精神把忠诚视为最高的品格,不论是面对生死,还是困境,都能坚定不移地选择忠诚。

3.不畏艰难。

胡杨树生长在恶劣条件下,经历寒风暴雨,但它依然顽强地生存下来。

这种勇敢面对困难的品格影响了万千人的心灵。

4.团结协作。

胡杨树生长在沙漠中,因为其树根交错缠绕,不但可以固定泥土,还可以互相帮助,形成一个整体。

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给予了弱小的生命力量。

5.不屈不挠。

胡杨树能顽强地生存,不屈不挠地生长,不放弃的精神鼓舞着人们永远追求梦想,勇往直前。

6.信念与坚定。

胡杨的生存环境非常恶劣,但它依然顽强地生存,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树立了人们对信念和坚定的追求。

以上这些内涵,构成了胡杨精神的主要内容,这些品质和精神将激发人们不断奋发向上。

三、胡杨精神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胡杨精神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对学生的品格和意志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1. 坚韧不拔的品质。

在校园教育中,学生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而坚韧不拔的精神可以让他们勇往直前,不轻易动摇。

2. 忠诚不渝的品质。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需要对老师、父母以及朋友保持忠诚,胡杨精神的忠诚不渝的品质,可以教育学生如何对待身边的人。

3. 团结协作的精神。

学校是一个集体,而团结协作的精神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与同学相互协作,不仅在学业上帮助别人,也要能在生活中帮助别人。

胡杨精神的新时代意蕴

胡杨精神的新时代意蕴

胡杨精神的新时代意蕴许林李乐(新疆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收稿日期]2019-07-15[作者简介]许林(1995~),男,河南邓州人,2017级硕士研究生,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李乐(1978~),女,新疆昌吉人,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

[内容提要]阐述了新时代胡杨精神提出的时代背景;分析了胡杨精神的新时代价值;指出了新时代弘扬和践行胡杨精神的路径:要以胡杨精神为依托,通过以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推动胡杨精神再深入,鼓舞广大人民群众建功立业新时代;推动胡杨精神在社会的各个方面落地,形成更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开创弘扬和践行胡杨精神的新篇章。

[关键词]胡杨精神新时代爱国主义奉献[D O I 编码]doi:10.3969/j.issn.1674-6287.2019.03.018[中图分类号]B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287(2019)03-0063-04千百年来,胡杨一直以其坚韧挺拔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给人以无比的力量和巨大的启发。

胡杨精神亦成为砥砺人民不断奋进的绝好精神支撑。

借助于这种精神力量的浸润,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和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在中国大地上书写的伟大传奇和新的时代丰碑。

一个民族的复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而且需要巨大的精神力量。

[1]在新时代,我们更要积极主动传承和弘扬胡杨精神,以胡杨精神自励,用胡杨精神在新时代书写新的辉煌,在胡杨精神的鞭策下建功立业新时代。

一、新时代胡杨精神提出的背景胡杨精神发轫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在此基础上不断书写新的辉煌和篇章,成为砥砺一代又一代人在困难面前不惧挑战勇于实现自我人生新超越的不竭力量之源。

胡杨精神概括起来就是“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这十六个字,简单寥寥几字,却深度总结和体现了胡杨精神的超然魅力和无限风采,这是我们极为珍贵的精神食粮,更是融入我们血液里永恒不变的动力源。

胡杨精神融入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

胡杨精神融入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

胡杨精神融入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作者:伏晓琳朱莹万霞来源:《文教资料》2020年第29期摘要:胡杨精神植根新疆,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生动写照。

发扬胡杨精神,对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而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积极的建设性作用,对培育新时代的青年学子也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

胡杨精神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是新时代加强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

将胡杨精神融入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胡杨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实意义胡杨是新疆最古老的树种,又称“沙漠英雄树”。

人们赞美胡杨,不仅因为其风姿,更因为胡杨所蕴含的精神。

任凭沙暴肆虐、干旱和盐碱侵蚀,胡杨顽强地生存。

2009年,李正元和张爱龙①在《以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一文中最早提出“胡杨精神”。

胡杨精神的精神内核是顽强不屈、奋发向上的意志品质,是扎根边疆、默默奉献的价值取向。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2018年8月,习近平在塔里木大学离退休老教师代表联名致信上批示“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新疆高校响应习近平同志的号召,踊跃学习“艰苦奋斗、扎根边疆、自强不息、甘于奉献”的胡杨精神。

2020年9月,习近平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激励各级干部在新时代扎根边疆、奉献边疆。

新疆是我国西北重要安全屏障,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的新征程中,新疆各族青年是推进新疆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备军和重要力量,把胡杨精神融入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

一、弘扬“艰苦奋斗”的胡杨精神,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

“‘艰苦奋斗’是对老一辈塔大人在沙漠腹地创建学校艰辛过程的总体概括”[1]。

塔里木大学在环境艰苦、物质短缺的极端困苦条件下,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培养了一批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人才,为边疆建设稳定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持,为新疆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胡杨般的军垦精神

胡杨般的军垦精神

历史论文题目:胡杨般的军垦精神姓名:学号:所在班级: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系三班时间: 2011年4月6日摘要:人们是这样赞美胡杨:活着昂首一千年,死后挺立一千年,倒下不朽一千年,铮铮铁骨千年铸,不屈品质万年颂。

而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为了祖国的边防事业像胡杨一样活着。

他们是兵团人“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戍边建兵团,安家戈壁滩。

”;也有人曾经这样说兵团人“铸剑为犁、掘地为穴”……关键词:屯垦戍边;兵团精神;王震将军;戍边战士;胡杨精神老一辈兵团人的足迹历经半过世纪的洗礼,沉睡千年的大漠在几代兵团人的血泪中演绎着一个又一个的传奇。

延着王震、张仲瀚等老一辈兵团人的足迹一路走来,李梦桃,姜万富等一个又一个兵团人立下一座又一座丰碑。

王震将军“将军征鞍未解,复请缨进军新疆,攀越积雪的祁连,横穿浩瀚戈壁,终成解放大业。

”王震将军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生于一九零八年四月十一日。

湖南浏阳人,铁路工人出身。

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建国后,将军对各项建设事业无不全力以赴。

曾亲率铁道兵建成具有战略意义之鹰厦、黎湛两路,尤其倾力农垦事业。

肯发新疆,使荒凉之戈壁地叠现塞外绿洲。

终年奔波于荒山野岭间,与群众同干共苦、亲密无间。

览今日之胜景,能不忆及将军之心血乎?将军晚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虽届高龄,仍心系国事,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关心人民的命运、国家前途。

常亲临各地视察,对教育事业和发展中外友好关系倾尽心力王震虽喜欢以粗人武夫自称,却一向尊重知识,珍惜人才。

早在进军新疆途中,他就考虑到战争结束后进行建设的问题,一路上招贤纳士,广聘人才。

解放咸阳,西北工学院的23名学生参军;行经武功,西北农学院50多名同学随军西进,他们都受到了王震热情的欢迎。

兰州解放仅十天,王震已派人组建了“第一兵团新疆研究所”和“第一兵团财经学校”,不仅聘请了大批谙熟财政经济的专门人才,还招收了近千名大专学生,浩浩荡荡随军进疆。

进疆后,王震大胆起用解放前就在新疆工作的农学、水利、植棉、纺织、地质、钢铁、水泥、机电等各方面的专家和工作人员。

用胡杨精神育人

用胡杨精神育人

用胡杨精神育人胡杨是新疆最古老的树种之一,它主要分布在极度干旱的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周围;胡杨树被维吾尔人称之为“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树”;由于它能任凭沙暴肆虐,任凭干旱和盐碱的侵蚀,以及严寒和酷暑的打击而顽强地生存,又被人们称为“沙漠英雄树”;余秋雨曾赞美它说:胡杨树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铮铮铁骨千年铸,不屈品质万年颂;胡杨有顽强的性格,也有独特的美,胡杨在朝日、夕阳的照耀下,它的千姿百态显得更加文雅优美;胡杨是新疆人的骄傲;胡杨生活在戈壁大漠,那里没有绿水,没有青山,也没有人为地呵护,生命望而却步,植物悉数可见;然而,胡杨却立定于沙海之中,深根于戈壁滩上;尤如一个曾被忽略的倔强灵魂,不管风云如何的变幻,在这远方的远方,默默地期待着一个又一个的明天;美丽的胡杨,传说如果你在它的身躯上雕一个洞,一定会有黄色的水喷出,我想那一定是它的泪水,无语的哽咽,就这样一个树中的伟丈夫,心中也会有痛和泪,但它还是那样坚强,不朽不倒,举着不朽的利剑,挑战命运和自然;这就是美丽的胡杨,不朽的生命...留给世人以思索...留给世人的精神...秋天里的胡杨,是最美的树,查阅资料得知,是一亿三千万年前遗留下的最古老树种,只生在沙漠;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中国,中国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新疆,新疆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塔里木;在这里,一边是世界第二大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塔里木胡杨林;两个天敌彼此对视着,彼此僵持着,整整一亿年;在这两者中间,是一条历尽沧桑的丝绸古道;想想当时在这条路上络绎不绝的人们,一边是空旷的令人窒息的死海,一边是鲜活的令人亢奋的生命;一边使人觉得渺小而数着一粒粒流沙去随意抛逝自己的青春,一边又使人看到勃勃而生的绿色去挣扎走完人生的旅程;心中太多的疑惑,使人们将头举向天空;天空中,风雨雷电,变幻莫测;人们便开始探索,开始感悟,开始有了一种冲动,便是想通过今生的修炼而在来世登上白云去了解天堂的奥秘;胡杨树平生最坚忍;能在零上40度的烈日中娇艳,能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风沙,它是神树,是生命的树,是不死的树;那种遇强则强,逆境奋起,绝不放弃的精神,使所有有志之士们血脉贲张;霜风击倒,挣扎爬起,沙尘掩盖,奋力撑出;它们为精神而从容赴义,它们为理念而慷慨就死;虽断臂折腰,仍死挺着那一副铁铮铮的风骨;虽伤痕累累,仍显现着那一股硬朗朗的本色;胡杨树平生最无私;它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镇,是村庄,是青山绿水,是众多不了解它的芸芸众生;它不在乎,不期望人们知道它们,它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让给了桃花,给了所有稍纵即逝的奇花异草,而将肆无忌惮的风沙留给了自己;胡杨树平生最包容;包容了天与地,包容了人与自然;胡杨林中,有梭梭、甘草和红柳,它们和谐共生;容与和,正是儒学的精髓;胡杨林是硕大无边的群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团队,胡杨的根茎很长,穿透流沙在深达20米的地下寻找泥土,且深深根植于大地;如同我们的柯坪人,每个细胞,每个枝干,每个叶瓣,无不流动着渊源流畅的顽强不屈的血脉,使柯坪人的文化,虽经无数风霜雪雨,仍然独秀于西部边垂,傲立于塞北雪原之中;胡杨树,生下来一千年不死,死了后一千年不倒,倒下去一千年不朽,是我见到最悲壮的树;无论是在塔里木还是在准格尔盆地、你都能看见大片壮阔无边的枯杨,它们生前为所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后仍奇形怪状地挺立在战友与敌人之间,它们让战友落泪,它们让敌人尊敬,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幅悲天悯人的冬天童话;一看到它们,就会想起岳飞,想起黄继光,想起时传祥......想起无数中国古今人的气节,一种凛然大义、士为知己者而死的气节;“胡杨精神”感染和激励着千千万万的西部边塞人,我们以此为荣,奋发向上;2009年2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英国剑桥大学发表题为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时,满怀深情地讲到了“我深深爱着的祖国——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总理用胡杨精神来比喻和概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精神,他说:“我年轻时曾长期工作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在那浩瀚的沙漠中,生长着一种稀有的树种,叫胡杨;它扎根地下50多米,抗干旱、斗风沙、耐盐碱,生命力极其顽强;它‘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世人称为英雄树;我非常喜欢胡杨,它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 ” 习近平总书记也在给塔里木大学师生的回信中勉励他们扎根边疆,用胡杨精神育人,为新疆的发展贡献力量;“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可能我们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想不到的困难、挫折、考验;但是,我们应该想到,荒凉的只有沙漠,而我们的人生不应该荒凉;就像胡杨树,它长得不太直,不太好看,但是根系长到十米以下,只要十米以内有水,它就能活;胡杨树一千年不死,死了以后一千年不倒,倒了以后一千年不朽,朽了以后根系仍然牢牢的扎在沙漠里,固定住一个沙堆,继续顽强地为保护生态服务;胡杨树象征着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在碰到各种困难的时候,希望我们保持一种胡杨树的精神;无论是国家、民族、团体、还是个人都需要发扬“胡杨精神,”才能奋发图强、发展壮大;作为扎根新疆、服务新疆、建设新疆的一名教师,我们要用胡杨精神勉励自己战胜困难、开拓创新;。

胡杨林精神在新疆的故事

胡杨林精神在新疆的故事

胡杨林精神在新疆的故事《胡杨林精神在新疆的故事》说起新疆,那可真是一片充满魅力的土地,而在这片土地上,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存在,那就是胡杨林。

胡杨林那顽强坚韧的精神,就像是新疆人的象征。

在新疆,我可真是见识到了胡杨林精神的厉害。

记得有一次我去沙漠边缘的一个小镇,那里有一片壮观的胡杨林。

我刚到那儿,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那些胡杨就像一个个坚强的卫士,屹立在沙漠之中,仿佛在向世界宣告:“嘿,咱可不怕你这沙漠!”我遇到了一个当地的老人,他给我讲起了胡杨林的故事。

他说啊,这片胡杨林可是他们的宝贝,不管是多大的风沙,都不能把它们怎么样。

有一次,刮起了一场超级大的沙尘暴,遮天蔽日的,大家都担心胡杨林会被毁掉,但是等沙尘暴过去后,那些胡杨依然挺立着,就好像啥事都没发生过一样。

“就像咱新疆人,不管遇到啥困难,都能咬咬牙挺过去!”老人笑着说,那笑容里满是自豪。

可不就像咱新疆人嘛!在这里,人们就像胡杨林一样,面对各种挑战从不退缩。

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大家都在努力地生活着,努力地让这片土地变得更美好。

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就如同胡杨林一般包容着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

还有啊,胡杨林的生命力那也是超强的。

据说有些胡杨都活了上千年呢!就好像新疆的文化一样,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熠熠生辉。

走在新疆的大街小巷,你能感受到那种浓厚的文化氛围,那是历史沉淀下来的瑰宝。

我在新疆生活的这段时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胡杨林精神。

大家都在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着,就像那些胡杨为了生存而拼搏一样。

这种精神感染着每一个人,让你不由自主地想要跟着一起努力。

哎呀呀,说了这么多,总之呢,新疆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都有着胡杨林精神,坚韧、顽强、热情、包容。

在这里,你会感受到一种别样的活力和力量,让你忍不住想要留下来,和大家一起守护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

胡杨林精神,就是新疆的故事,也是我们每一个在新疆生活过的人的故事呀!。

“胡杨精神”融入新疆高校德育的实践探索

“胡杨精神”融入新疆高校德育的实践探索

公关探索理论版198“胡杨精神”融入新疆高校德育的实践探索文/李婷(昌吉学院..新疆昌吉..831100)摘要:胡杨被称为“沙漠英雄树”,是新疆最为古老的树种,同时,“胡杨精神”也深深扎根新疆,其“艰苦奋斗、守护边疆、无私奉献”的“胡杨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时期,加强“胡杨精神”的宣传和弘扬,将“胡杨精神”融入新疆高校德育教育中,对引导大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激发大学生爱国爱疆热情,鼓励青年学生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新疆高校德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对“胡杨精神”融入新疆高校德育的实践途径进行了探索,以此促进新疆高校德育教育建设。

关键词:“胡杨精神” 新疆高校 德育 实践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北边缘,有一片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塔里木胡杨林,他们如同战士一样扎根于祖国的边疆。

人们赞美胡杨,不仅仅是因为胡杨外在挺拔高大的风姿,更是因为胡杨内在所具有的坚韧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在新时代,中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阶段,新疆作为我国大西北的重要屏障,其战略位置倍显重要,而新疆高校莘莘学子是推进新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强新疆高校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将“胡杨精神”中所蕴含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爱国爱疆的优秀品质融入新疆高校德育工作中对提升高校育人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疆高校德育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目前来看,“胡杨精神”融入新疆高校德育主要是通过将其融入思政教育为主要途径,在进行德育建设工作过程中存在以下两点问题:首先,部分高校学生学习“胡杨精神”的积极性不高。

在大学生最初开始接触“胡杨精神”的概念时都充满了好奇和兴趣,然而,随着思政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不少学生渐渐丧失了继续学习的积极性。

这说明“胡杨精神”本身是受学生欢迎的,但由于教学效果不理想或者其他种种因素影响了学生对学习“胡杨精神”的持续性,因此,“胡杨精神”融入新疆高校德育教育需要加强方式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践行胡杨精神 真情奉献人民

践行胡杨精神  真情奉献人民

践行胡杨精神真情奉献人民
——山东援疆教师扎根南疆大爱无疆
日照市援疆教师高飞
岱宗秋丰时,天山果飘香;关山万里路,建功在边疆。

2020年9月16日,在这格桑花竞相绽放的金秋时节,教育部“万名教师支教计划”第二批65名山东教师抵达喀什地区麦盖提县,正式开启援疆支教工作。

教育援疆是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生动实践,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新一轮援疆教师将用心接好援疆“接力棒”,坚持以组团式援疆为主线,深入践行教育援疆共同体理念,咬定青山不放松,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深入践行胡杨精神,百折不挠、坚韧顽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扎根边疆、奉献边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奋勇前进,为绘好山东教育“援疆画卷”作出应有的贡献。

新疆这么远、新疆这么大,他们来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别样精彩,他们的家国情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杨精神是 艰苦奋斗, 是自强不息 ,是扎根边 疆是甘于奉 献,我们要 大力弘扬, 胡杨精神。 用胡杨精神 育人,为兴 疆固边服务 。
用胡杨精神育人 为兴疆固边服务
在新疆有一种树木叫胡杨,它 立定于沙海,深根于戈壁。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平凡 ,最无私奉献的树。它竖立在沙 漠之前它竖立在沙漠之前保护身 后的山绿水,保护身后的山绿水 。作为新疆的教育工作者,我们 应发扬胡杨精神,教书育人。
2020年5月12日星期二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正直、朴实树。它生 于风沙,长于风沙。没有妖娆的姿态,有的只是一 副铁铮铮的挺拔风骨,扎根边疆,守护一方土地。 作为新疆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发扬胡杨精神, 不争名,不夺利,不贪财。力求在自己平凡的岗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