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单元测试卷1一、填空题。

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构成的,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2.我们吃米饭或馒头的时候,细细咀嚼后会感到有些甜味,这是因为米饭和馒头中含有。

要检验这种物质是否存在,我们可以在米饭或馒头上滴几滴,如果,就说明米饭或馒头中含有这种物质。

3.铁生锈的速度比小苏打和醋的反应速度要。

4.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的现象有、、和产生沉淀物。

5.硫酸铜溶液是色透明的液体,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铁钉表面会附着色的物质,硫酸铜溶液及铁钉的变化属于变化。

二、判断题。

1.物质的变化有些是自然现象,有些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造成的。

( )2.因为我们看不见也摸不到空气,所以空气不是物质。

( )3.有些物质的变化很缓慢,而有些物质的变化很快。

( )4.小苏打是无色透明的晶体,它能在水中溶解。

( )5.铁生锈是一种物理变化,因为铁生锈需要很长的时间。

( )6.热胀冷缩现象是物理变化。

( )三、选择题。

1.下列关于蜡烛燃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B.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只发生化学变化C.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既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变化2.打开可乐瓶,会有大量的气泡冒出,这些气泡中的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空气 C.水蒸气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食物腐烂变质 B.水蒸发 C.酒精燃烧4.下列物质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

A.白醋和小苏打混合 B.玻璃破碎 C.火柴梗被折断5.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不能看到的现象是( )。

A.接触硫酸铜溶液的铁钉表面变色B.产生大量气泡C.溶液的颜色变浅6.把铁钉的一半浸入水中,另一半露在空气中,( )最容易生锈。

A.水中的一半 B.空气中的一半 C.空气和水的交界处7.用白醋在白纸上写字,干后纸上无明显痕迹,再把红萝卜皮浸出的液体喷在白纸上,可见字迹。

这个变化属于( )。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计1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在空气中:①氧气、②氮气、③二氧化碳、④稀有气体,各成分含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②>①>④>③B.①>②>③>④C.②>①>③>④D.①>③>②>④2.分类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之一。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澄清石灰水B.汽水C.冰水共存物D.海水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B.食品袋中充入氮气能起到防腐作用C.空气中稀有气体的含量极少,没有任何用途D.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4.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着发光、放热等现象。

下列化学变化中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5.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制取气体应先装试剂,后检查装置气密性B.过氧化氢制氧气:先加二氧化锰,后加过氧化氢溶液C.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先将导管放入集气瓶中,后加热试剂D.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6.下列图示不能正确反映两概念间的关系的是()7.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A .检查装置气密性B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C .氧气验满D .氧气的收集9.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图1: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二氧化锰的情况下产生氧气B .图2: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时,容器内压强的变化C .图3: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固体粉末中不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D .图4: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二、填空及简答题(共6小题,计24分)10.(5分)我们的生产、生活等都与空气有着密切的联系,请用空气中含有的物质的名称填空: (1)可用于制氮肥的气体是。

高中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含答案)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有CuO、Fe、H2、Ba(OH)2溶液、K2CO3溶液、NaOH溶液、稀硫酸七种物质,在常温下物质两两间能发生反应最多有A.4个B.5个C.6个D.7个2.下列物质按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的顺序组合的一组为A.纯盐酸、氨气、硫酸、干冰B.胆矾、盐酸、铁、碳酸钙C.蒸馏水、氨水、碳酸氢钠、二氧化硫D.生石灰、漂白粉、氯化铜、碳酸钠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红磷转化为白磷,属于物理变化B.石墨导电、金刚石不导电,故二者不是同素异形体C.O2和O3分子式不同,结构相同D.单质硫有S2、S4、S6等,它们都是硫的同素异形体4.根据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一定正确的是A.向某无色溶液中先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盐酸,沉淀不溶解。

结论:该溶液中有SO2−4B.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结论:该溶液中有NH+4C.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可制取Fe(OH)3胶体D.在溶液中可发生下列反应:I2+2HClO3=Cl2+2HIO3,说明I2的氧化性比Cl2强5.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过过滤操作,能将混合物中的溶液和胶体分离B.胶体区别于溶液和浊液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C.用激光笔分别照射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时,观察到的现象不同D.向沸水中滴入几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可得到Fe(OH)3胶体6.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A.硫酸、纯碱、小苏打、臭氧是按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顺序排列B.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C.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D.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7.许多小溪流经硫矿和金属矿,由于含硫矿暴露在空气中或暴露在含氧的水中,这些小溪变成酸性,溪水中含有溶解的铁和硫酸盐,它们的浓度都很高。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海波的熔点是48℃,那么48℃的海波是()A.固态B.液态C.固液共存 D.以上三种状态都有可能2.夏天游泳时,在水里并不觉的凉,而上岸后觉得凉,这是因为()A.水的温度比气温高得多B.人刚上岸,还没有习惯岸上的环境C.人体热量一部分传递到空气中D.上岸后,人身上的水蒸发时从身体表面吸收了热量3.如图所示,烧杯与试管中均装有水,用酒精灯加热烧杯底部,当烧杯内的水沸腾后,则试管中的水()A.同时沸腾B. 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C.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D. 稍后也沸腾了4. 下列物质中,由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是()A. 霜B.雾C. 露D.雨5.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B. 早晨有浓雾C.屋顶上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水结成了冰6.用铁锅能熔化锡,而不能用锡锅熔化铁,这是因为( )A.铁的密度比锡小B.铁比锡硬C.铁传热比锡快D.铁的熔点比锡高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没有一般温度计时,可以用体温计测沸水的温度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与容器底充分接触C.应当把温度计从水中取出来读数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8.图中表示物质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其中表示晶体凝固的是( )9.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放在口袋里的樟脑丸变小了B.冰冻的衣服在低于0℃时也能变干C.霜的形成D.碘放在火上烤一烤,产生紫色的气体10. 在26℃的室内将温度计从装有酒精的瓶中取出,它的液柱将会()A.立即上升B.先上升后下降C.先下降后上升D.一直不变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7小题,每空2分,共28分)11.北方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地呼出“白气”,这是呼出的遇到冷空气形成的水珠。

12.实验室常用固态二氧化碳(干冰)来获得低温,这是因为二氧化碳在_ __时热的缘故。

高一化学(必修一)《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高一化学(必修一)《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高一化学(必修一)《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卷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A .FeS 22O高温−−−→SO 222H O −−−→H 2SO 4 B .NH 32O ,Δ催化剂−−−→NO 22H O −−−→HNO 3 C .C 6H 5ONa ()HCl aq −−−→C 6H 5OH ()23Na CO aq −−−−→CO 2D .SiO 2(s)2H O −−−→H 2SiO 3(s)()NaOH aq →Na 2SiO 3(aq)2.在浓盐酸中H 3AsO 3与SnCl 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SnCl 2+12Cl -+2H 3AsO 3+6H +=2As+3SnCl 26-+6M ,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组合是①氧化剂是H 3AsO 3 ②还原性:Cl ->As ③M 为OH - ④SnCl 26-是氧化产物 A .①③B .①④C .①②③D .①②④3.为防止废弃的硒单质(Se)造成环境污染,通常用浓硫酸将其转化成二氧化硒(SeO 2),再用KI 溶液处理后回收Se .发生的反应为:①Se+2H 2SO 4(浓)=2SO 2+SeO 2+2H 2O 、②SeO 2+4KI+4HNO 3=4KNO 3+Se+2I 2+2H 2O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①中SO 2是还原产物,SeO 2是氧化产物B .②中KI 是还原剂,HNO 3是氧化剂C .回收Se 过程中每生成0.4mol I 2共转移1.6mol 电子D .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 2SO 4(浓)>SeO 2>HNO 34.NaH 是一种常见的储氢物质,可与水反应释放氢气:NaH+H 2O=NaOH+H 2↑。

关于该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NaH 作还原剂B .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1:1C .H 2O 作氧化剂D .消耗1 mol NaH 时,共转移2 mol 电子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锌粒与稀盐酸反应:22Zn+2H =Zn H +++↑ B .溴化钠溶液与氯气反应:22Br Cl =+Cl r +B -- C .氢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2OH H O +=H -+ D .铝和NaOH 溶液反应:-22Al+2OH =AlO +H -↑6.物质分类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化学工作者经常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研究。

五年级上册科学 第二单元 测试卷(含答案)

五年级上册科学 第二单元 测试卷(含答案)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在以下选项中,哪种是气体的自然状态?A. 水B. 铁C. 棉花D. 空气2. 下面哪个是地球上最长的河流?A. 长江B. 小溪C. 小河D. 天河3. 植物最主要的生长条件是?A. 光照B. 食物C. 水D. 温度4. 下列哪个是不属于三态变化的物质?A. 沥青B. 水C. 冰D. 蒸汽5.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A. 纸张B. 玻璃瓶C. 塑料袋D. 废电池...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硬币会沉在水中是因为水的密度_______(大/小)于硬币的密度。

2. 地球上70%的面积被海洋覆盖,所以地球又被称为“_______之星”。

3. 打开口的矿泉水瓶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发现瓶内壁上会积聚一层_______。

4. 红外线能传热但不能传_______。

5. 树木能够进行_______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什么是水的三态变化?请简要描述。

2. 请说出三种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物体,并说明它们的状态是属于固体、液体还是气体。

3. 解释一下什么是环保,为什么环保很重要?4. 举出一个你身边的例子,说明如何节约用水。

5. 地震是怎么发生的?它对生活有哪些影响?...四、实验题(共30分)1. 实验名称:鸡蛋掉落问题实验材料:鸡蛋、塑料袋、报纸或海绵实验步骤:将鸡蛋放入塑料袋中,然后将塑料袋用报纸或海绵包围起来。

找一个较高的位置,将鸡蛋从同一高度同时掉下,观察鸡蛋的情况。

实验目的:了解不同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保护作用。

2. 实验名称:折射的奇妙实验材料:玻璃杯、铅笔、水实验步骤:将玻璃杯中注满水,将铅笔倾斜放入杯中,观察铅笔看起来会发生什么变化。

实验目的:观察和解释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和折射现象。

...五、解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选择一个你了解的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简要说明该活动的意义和如何去实践。

02化学物质及其变化(B卷)-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含解析

02化学物质及其变化(B卷)-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含解析

20172018学年同步课堂系列之单元测试AB卷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B卷)(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姓名学号分数第Ⅰ卷(选择题,48分)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48分)1.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答案】C2.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硫、二氧化硅、一氧化碳均为酸性氧化物B.雾、稀豆浆、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C.烧碱、冰醋酸、稀硫酸均属于电解质D.分子中含两个氢原子的酸不一定是二元酸【答案】D【解析】A.不正确,一氧化碳不是酸性氧化物;B.不正确,氯化铁溶液不是胶体;C.不正确,稀硫酸是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D.正确,甲酸(HCOOH)分子中含两个氢原子,但它是一元酸。

综上所述,本题选D.3.2013年1月我国大部分地区被雾霾笼罩,空气质量严重污染。

PM 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

5微米(2。

5×10-6m)的细小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雾霾空气属于混合物B.微粒直径为2。

5微米的细小颗粒物可形成胶体C.实施绿化工程,可以有效防治PM 2.5污染D.PM 2.5表面积大,能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答案】B【解析】选项A,空气是由N2、O2及一些尘埃等组成的混合物。

选项B,胶体微粒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所以微粒直径为2。

5微米的细小颗粒物不能形成胶体.选项C,实施绿化工程,树木能吸附空气中的尘埃,从而有效防治PM 2。

5污染。

选项D,PM 2。

5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能吸附有毒有害物质。

4.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Cu2+、Na+、NO3-、OH—B.H+、K+、CO32-、Cl-C.Mg2+、NH4+、OH-、SO42-D.Na+、Ca2+、NO3—、Cl-【答案】D【解析】A、Cu2+、OH—形成Cu(OH)2沉淀,故A错误; B.H+、CO32—反应,故B错误;C.Mg2+、NH4+与OH—均反应,故C错误; D.Na+、Ca2+、NO3-、Cl—不能生成沉淀、气体和水,故D正确;故选D。

五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第二单元∣教科版(含解析) (1)

五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第二单元∣教科版(含解析) (1)

教科版五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测试卷(二)一、填空题1.水银是一种液体,它在受热时体积会________,受冷时体积会________,我们把水银体积的这种变化叫________。

实验室使用的水银温度计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2.我们在一杯冷水里放人一装满红色热水的开口瓶子,过了一会儿,你会发现________3.产于广西的荔枝每年夏季成熟,易变质不易贮运。

近年来,人们采用把荔枝和冰块一起放在有塑料泡沫板制成的箱内贮运。

用这种方法,经过几天的运输箱内的冰块仍然不化,荔枝也保持新鲜。

由此可以说明塑料泡沫板是一种传热性能________的材料。

生活中我们还发现有的材料传热性能很好如________等。

4.热总是从温度较________的一端传向温度较________的一端。

5.我们做菜用的锅的锅柄通常是用________或________做的,因为这样的物体不容易________,比较安全。

6.利用________原理可以将不小心踩瘪的乒乓球恢复原样,将踩瘪的乒乓球放人热水中,我们会看到乒乓球重新鼓胀,主要是因为________中的部分热量传递给了乒乓球中的________,从而使其发生上述变化,但有的乒乓球经过上述处理仍没有明显变化,猜想其中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7.家里的热水瓶通常是用________来做盖子的,这主要是因为________,可以使热水冷却得慢一些。

8.热传递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方式来实现的。

二、判断题9.空气和水受热要膨胀,木头受热不会膨胀。

()10.我们通过跑步也可以获得热量。

()11.液体大都具有热胀冷缩的特点,气体和固体也大都有这样的特点。

()12.乒乓球凹进去了,放在热水里泡一泡可能会重新鼓起来。

()13.保温杯内液体的温度始终要高于周围环境的温度。

()14.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15.热水在冷水中上浮的原因是热水温度高。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科学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填空题(14 分)1.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化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

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一些现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2.用毛笔蘸米汤在白纸上写字,晾干后送给同学,同学想再看到白纸上写的字,可以向白纸喷洒__________。

3.我们吃米饭或馒头的时候,细细咀嚼后感到有些甜味,这是因为米饭和馒头中含有__________。

要检验这种物质是否存在,我们可以在米饭或馒头上滴上几滴__________,如果__________,就证明这种物质存在。

4.铁锈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20分)1.在混合沙和豆子的过程中,我们观察到( )。

A.沙子变小,黄豆没有变B.沙子和黄豆有了明显的变化C.沙子和黄豆都没有明显变化2.下列关于物质的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

A.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是化学变化B.点燃的蜡烛只发生化学变化C.小苏打和白醋反应后的液体还是原来的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物3.下列不可用来盛放硫酸铜溶液的是( )。

A.陶瓷容器B.铁制容器C.玻璃容器4.下列哪个地方的房屋铁窗不容易生锈?( )。

A.干燥的沙漠B.潮湿的热带海边C.潮湿的沿海地区5.烧开水时有白色雾产生,这是( )。

A.化学变化B.物理变化C.都不是6.引起铁生锈的主要原因是( ) 。

A.与氧气接触B.与水接触C.与潮湿的空气接触7.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水变成水蒸气B.氢气燃烧C.煤燃烧8.下列变化中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瓷碗破碎,干冰升华B.煤气燃烧,胆矾研碎C.氢气燃烧,菜刀生锈9.下列与其他两种变化不同的变化是( ) 。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2章 物态变化》2021年单元测试卷(附答案详解)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2章 物态变化》2021年单元测试卷(附答案详解)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2章物态变化》2021年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1.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

此现象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液化B. 汽化C. 升华D. 凝华2.关于“观察水蒸气液化”的实验,下列几个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烧瓶内水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的沸腾B. 金属盘中放冰块可使液化现象更明显C. 瓶口上方的“白气”是大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 根据金属盘温度升高这一现象不能得出气体液化会放热的结论3.冬天,没有太阳,冻成冰条的衣服也能晾干,下列现象产生的原理与之不同的是()A. 防虫樟脑消失B. 白炽灯的钨丝变细了C. 香水没用却变少了D. 干冰不见了4.水是生命之源,其存在的方式与状态随环境和气候经常发生变化,且循环往复。

以下关于水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解释正确的是()A. 阳光普照海洋,海水吸热升华形成水蒸气B. 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接触,液化形成小水滴悬浮在高空形成云C. 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凝华形成小冰珠,最后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地面D. 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以雪花形式落回地面5.城市环保建设——洒水车给街道洒水是环保工人的必修内容,是净化空气的主要举措。

洒水过后,路人感觉凉快一些,是因为水蒸发了,属于()A. 液化现象放热B. 液化现象吸热C. 汽化现象放热D. 汽化现象吸热6.小林根据表中的数据,得出一些结论,其中说法正确的是()物质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酒精−11778.5铝6602327碘113.5184.4铜10832595水银−38.8357A. 100℃的碘不会升华B. 零下10℃的酒精也能汽化C. 水银温度计可测量−40℃的气温D. 用来熔化铜的容器可以用铝制成7.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大气对人类活动最为有利的组合是()A. 晾晒衣服B. 体育锻炼C. 播种小麦D. 高空作业8.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 初冬的早晨,汽车玻璃上有一层白霜,这是水的凝固现象B. 夏天吃雪糕时,会看到雪糕周围冒“白气”,这是雪糕中的水蒸气液化的结果C. 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可乐瓶上有小液滴,是可乐瓶周围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 电风扇吹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空气的温度9.装水的密闭小瓶放在大烧杯里的水中间,把烧杯放在电冰箱的冷冻室内,过一段时间取出烧杯,发现烧杯中有一半的水结成了冰,此时小瓶中的水()A. 只有表面的水结冰B. 有一半的水结成冰C. 都没结冰D. 都已结冰10.关于电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将水放入冷冻室,水会液化B. 打开冷冻室的门会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C. 冷冻室侧壁有时会有霜,这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D. 食品在冷藏室里能保鲜,利用了制冷剂汽化吸热11.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

部编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部编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物体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A. 铁锤B. 空气C. 水D. 铅笔{答案:B}2. 下列哪种现象是物理变化?A. 烧纸B. 锈蚀C. 水冻成冰D. 木头燃烧{答案:C}3. 下列哪个物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A. 糖B. 盐C. 氧气D. 糖醋排骨{答案:C}4. 下列哪种现象说明了物体具有惯性?A. 踢出去的足球会滚动B. 放在桌面上的书本静止不动C. 投掷物体时,手臂疼痛D. 刹车时,车辆会继续滑行{答案:D}5. 下列哪种单位用来表示长度?A. 千克B. 米C. 秒D. 克{答案:B}二、填空题1. 地球上的_________ 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

{答案:资源}2. 当物体的形状、状态发生改变,但组成它的_________不变时,我们称之为物理变化。

{答案:物质}3. 元素是具有相同_________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答案:核电荷数}4. 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_________。

{答案:惯性}5.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

{答案:米}三、简答题1. 请简述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

{答案: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 请解释一下元素的概念。

{答案: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不能被化学方法分解成更简单的物质。

}四、实验题1. 实验目的:验证物体具有惯性。

- 准备器材:一辆小车、一个木块。

- 实验步骤:1. 将木块放在小车上。

2. 用力推动小车,使木块向前运动。

3. 突然刹车,观察木块的运动状态。

- 实验现象:刹车时,木块会继续向前滑行。

- 实验结论:物体具有惯性。

2. 实验目的:观察水的沸腾过程。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二(有答案)ok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二(有答案)ok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二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3分)下列给出的数据中最合理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B.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10VC.一本初中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5cm D.人洗澡时水温接近70℃2.(3分)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沸腾),这是因为()A.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低B.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高C.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低D.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高3.(3分)在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中,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A.B.C.D.4.(3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体温计在使用前应用力将已上升的水银柱甩回玻璃泡中B.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C.只有当温度计内液面停止上升(或下降)时才读数,且视线必须与液面相平D.温度计虽然不能用它来测量超过它最高刻度的温度,但对于低温都可以测量5.(3分)两盆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阴凉处,在盆内冰块均未熔化完前,两盆水的水温相比()A.在阴凉处的那盆水的温度高B.两盆水温度一样高C.在阳光下的那盆水的温度高D.无法确定6.(3分)炎热的夏天,在阳光的烧灼下,柏油公路会变软,这一现象说明()A.柏油是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受热后逐渐变软B.柏油是晶体,受热后未达到熔点,先变软C.柏油是晶体,受热后达到熔点,已经开始熔化D.柏油的硬度不够,不能确认柏油是晶体还是非晶体7.(3分)冻豆腐做菜味道鲜美,原因在于内部有许多小孔,这些小孔的成因是()A.豆腐自身冻缩而成B.豆腐里的水先凝固成冰,再熔化成水形成的C.外界的冰雪扎进豆腐而成的D.豆腐自身膨胀而成8.(3分)在电子技术中,经常用锡来焊接电路的接头.图中,能正确表示锡在焊接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是()A.B.C.D.9.(3分)医生在发烧病人身上擦拭酒精溶液,可以达到降低体温的效果.他的依据是() A.酒精熔化时吸热B.酒精液化时吸热C.酒精汽化时吸热D.酒精升华时吸热10.(3分)寒冷的冬季,在北方的窗户上会出现美丽的冰花,这是()A.水蒸气的汽化现象B.水蒸气的凝固现象C.水蒸气的液化现象D.水蒸气的凝华现象11.(3分)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热液化成小水珠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再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C.江湖河海中的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D.积雪放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12.(3分)用电热壶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白气”;夏天打开冰棒纸时,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也出现“白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B.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棒发生升华形成的水蒸气C.在这两种“白气”形成的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D.这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3.(5分)常用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_________,它的单位是_________,用符号_________表示.在图中,温度计(甲)的读数是_________℃,(乙)的读数是_________℃.14.(1分)一支没有刻好刻度的温度计,插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水银柱长度是5厘米;然后插放在烧杯内正在沸腾的水中时,水银柱长度为30厘米;若用温度计去测量某液体,水银柱长度是15厘米,则液体的温度是_________℃.15.(2分)超市里正在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这是因为冰熔化时要_________,但温度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16.(2分)在探究冰的熔化规律时,小芳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完成填空.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温度/℃﹣8 ﹣6 ﹣4 ﹣2 0 0 0 0 0 1 2 3冰的熔点是_________℃,从开始加热经过2min,冰处于_________态(选填“固”或“液”).17.(2分)北方冬天天气寒冷,人们为了不让菜窖里的菜冻坏,常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会_________热.而使菜窖里的气温不致太低.18.(5分)液体的汽化有两种方式:一是_________,二是_________.使气体液化也有两种方法:一是_________,二是_________.能够使所有的气体发生液化的方法是_________.19.(2分)当一个白炽灯泡用久后,与同型号新灯泡比较会发现它里面的钨丝变细了,且灯泡内壁变黑,说明钨丝工作时温度高,先发生_________,后在停止工作时遇冷发生________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20.(3分)如图所示装置用于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该装置中的错误之处是:_________;纠正错误后,进行正确操作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90 92 94 96 98 100 100 100 100 …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_℃.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时气泡变化的情况是:_________.21.(3分)小欣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22.(6分)北方的冬天早上,玻璃窗上会结一层冰花,那冰花在户内还是户外?为什么?23.(6分)刘娟同学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帮妈妈做家务,她在一次消灭房间里的蚊子时,用的是如图所示的气雾杀虫剂.刘娟同学用这种杀虫剂喷洒了﹣一会后,手明显感觉到盛杀虫剂的金属罐变凉了,她摇了摇金属罐,明显感觉到罐里有液体,她又通过阅读说明书得知这种杀虫剂是用一种极易挥发的化学原料和药物配制而成的.请你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金属罐变凉的原因.24.(6分)端午节,小霞和小冬帮妈妈煮粽子.煮粽子的水烧开后,小霞认为要继续将火烧得很旺,使锅内水剧烈沸腾,这样会很快将粽子煮熟;小冬则认为,水沸腾后应改用小火,盖上锅盖,让锅内水微微沸腾,同样能很快将粽子煮熟.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_________;请写出理由_________.四、探究题(25题9分,26题12分,共21分)25.(9分)小英和小芳同学分别在做“观察海波的熔化”实验,使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英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温度/℃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9 50 51(1)海波的熔点是_________℃,海波在熔化过程中处于_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2)小芳同学实验时发现海波熔化时间短,不便于观察熔化时的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在不改变原来实验装置的情况下,请你告诉她一种延长海波熔化时间的方法.26.(12分)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丙三个实验小组的同学分别从图中A、B两套实验装置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1)甲组同学从水温升高到90℃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5分钟为止,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甲组同学选择的是_________(A或B)套装置.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温度℃90 92 94 96 98 100 101 102 102 102 102 102(2)乙、丙两组同学都选择了另外一套实验装置,这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C所示,得到a、b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是:水的_________不同.(3)实验后,甲组的同学对大家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如果不对水加热,能让水重新沸腾吗?老师马上将一杯停止沸腾的水放进能抽气的密闭玻璃罩中,如图D所示,接通抽气机电源,随着玻璃罩中空气的抽出,热水居然沸腾起来.通过分析,同学们知道了发生此现象的原因是:抽气机抽气时,玻璃罩内的气压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水的沸点_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因此在不加热的情况下,水能重新沸腾.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解:A、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7℃,所以A符合实际;B、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所以B不符合实际;C、一本初中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1cm,所以C不符合实际;D、适合人们洗澡的水温为40℃,所以D不符合实际;故选A2.解:防冻液中掺入了很多的其他的杂质,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故选D3.解:A、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使用方法不正确;B、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壁,使用方法不正确;C、温度计的玻璃泡充分浸在被测液体中,没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使用方法正确,但读数方法错误;D、温度计的使用及读数方法正确.故选D4.解:A、体温计在使用前应用力将已上升的水银柱甩回玻璃泡中,能准确测量病人的体温.不符合题意.B、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能准确测量液体的温度,不会偏高或偏低.不符合题意.C、只有当温度计内液面停止上升(或下降)时才读数,这样测量值会更准确,如果视线不与液面相平,这是测量的错误.不符合题意.D、所测温度高于温度计的最大值时,容易涨破温度计,低于温度计的最小值时,不能读出温度计的示数.符合题意.故选D5.解:无论冰水混合物放在阳光下,还是放在阴凉处,气压相同,都是冰水混合物,温度是相同.故选B6.解:柏油是非晶体,所以没有一定的熔点,它是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由硬变软;故选A7.解:冻豆腐做菜味道鲜美,原因在于内部有许多小孔,这些小孔的成因是:豆腐里的水先凝固成冰,一定质量的水凝固冰时体积变大.冰再熔化成水,就形成了小孔.故A、C、D错误.故选B8.解:锡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A、是晶体先凝固降温,后熔化升温的过程,不合题意;B、是非晶体先凝固降温,后熔化升温的过程,不合题意;C、是非晶体先熔化升温,后凝固降温的过程,不合题意;D、是晶体先熔化升温,后凝固降温的过程,符合题意.故选D9.解:A、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医生在病人身上擦酒精溶液,是液态的.不符合题意.B、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酒精溶液是液态的.不符合题意.C、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酒精溶液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酒精汽化时吸热,使体温降低.符合题意.D、升华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酒精溶液是液态的.不符合题意.故选C10.解:寒冷的冬天,外面的温度很低,所以窗玻璃也会很冷,室内温度较高,所以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发生凝华现象,变成小冰晶附着在窗户上,形成美丽的冰花.故选D11.解:A、水蒸气液化是放热的,错误;B、错误,积雪也可以直接升华为水蒸气;C、水吸热汽化变成水蒸气,正确;D、积雪吸热熔化成水,错误.故选C.12.解:(1)用电热壶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白气”,是壶嘴里冒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2)夏天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凝结成小水滴,形成“白气”,属于液化现象.因此二者都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选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3.解: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的是摄氏温度的意思,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温度计甲越往下数字越大,表示的是0℃以下的温度,分度值是1℃,水银柱在0℃以下4小格处(视线和水银柱的上表面相平),示数为﹣4℃;温度计乙分度值是0.1℃,水银柱在37℃以上三小格处,示数为37.3℃.故答案为:摄氏温度;摄氏度;℃;﹣4;37.314.解:水银柱5厘米时的温度是0℃,30厘米时的温度是100℃.所以1厘米水银柱表示的温度=100℃÷(30厘米﹣5厘米)=4℃,在液体中水银柱的长度=15厘米﹣5厘米=10厘米,液体的温度=10厘米×4℃=40℃.故答案为:4015.解:冰是晶体,在海鲜的周围铺一层碎冰块,这样冰块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具有制冷作用,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故答案为:吸热;不变16.解:由实验记录可知冰从吸热开始温度升高,当升高到0℃时,在持续5min的时间里,温度保持不变.在晶体的熔化阶段,虽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固态的物质越来越少,液态的物质越来越多,处于固液共存状态.从加热开始经过2min,冰的温度达到﹣4℃,达不到它的熔点,还没有开始熔化,所以仍是固态.故答案为:0;固17.解:冬天在菜窖中放几桶水,水受冷就会凝固,凝固要放出热量,使菜窖的温度不至于过低而将菜冻坏.故答案为:凝固;放18.解: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在温度降到足够低的时,所有气体都可以液化.故答案:蒸发;沸腾;降低温度;压缩体积;降低温度19.解:钨丝变细是因为钨在高温下工作时升华为钨蒸气的缘故,灯泡内壁变黑是因为灯泡停止工作时钨蒸气遇冷发生凝华,附着在了灯泡壁上.故答案为:升华;凝华20.解: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了.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100℃不变,所以水的沸点是100℃.水在沸腾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并且在上升过程中气泡体积逐渐变大,到达液面后破裂.故答案为: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容器底接触;100;大量气泡向上运动,体积逐渐变大,到达液面后破裂21.解: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霜是固体,是由冰箱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物体由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水蒸气在凝华的过程中要放热;湿抹布上还有很多的水分,擦冰箱侧壁时粘在了侧壁上,是因为湿抹布上的水分凝固为冰所导致的.故答案为:凝华;放出;凝固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22.解:北方冬天晚上外面的温度较低,窗户玻璃的温度比室内空气的温度低,室内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在玻璃的内表面凝华变成固态的冰,形成冰花,冰花在户内23.答:当喷洒一会儿后,瓶内易挥发的化学原料在喷出时汽化,汽化要吸热,致使瓶子内温度下降,因而觉得变凉了24.答:由于液体沸腾后温度不会发生改变,所以小冬的想法更合理.原因是只要能维持水沸腾,不论用大火还是小火,水的温度都不再改变.(或火太大,既浪费能源,又会使水因剧烈汽化而容易干锅.)25.解:(1)从小英记录的数据可以看出,从第4分钟到第7分钟海波的温度保持在48℃不变,这个温度就是海波的熔点,说明海波是晶体,此过程海波处于固、液共存状态;(2)由于采用水浴法加热海波,可以增加大烧杯中水的质量或增大海波的质量或将酒精灯火焰调小,来延长加热时间.故答案为:(1)48;固、液共存状态;(2)增加水的质量或增加海波质量或调小酒精灯火焰26.解:(1)如图,A装置烧杯上没有盖,B装置上烧杯有盖,烧杯上加盖,可以增大水上方的压强,使水的沸点升高,由表格数据知,水的沸点的102℃,所以甲同学使用B装置.(2)Q=cm△t知,水的比热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水的质量不同,水吸收热量不同,需要的时间不同.(3)抽气机抽气时,玻璃罩内的气压减小,根据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所以水的沸点降低,因此在不加热的情况下,水能重新沸腾.故答案为:(1)B;(2)质量;(3)减小;降低。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考试测试卷及部分答案 共七套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考试测试卷及部分答案 共七套

)。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一些现象,如

)、(
)、(
)和(
)等。
10、火柴燃烧是(
)变化,小苏打与醋混合是(
)变化,切开的
苹 果放置一会儿是(
)变化。
二、选择题(将你选择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
1、下列变化中,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
A、蜡烛熔化 B、铁块变铁水 C、馒头发霉 D、木材做家具
11、通过把铁钉浸入水中的实验,我们认为对铁钉生锈速度快慢的影响较大的是
( )。
A、空气的多少 B、水的多少 C、温度变化 D、水和空气的共
同作用
12、我们把( )这两种物质混合后会有新的物质产生。
A、竹筷和饭店
B、黄豆和沙
C、水和玻璃
D、小苏打和白醋
13、下列物质的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生成的气体是( c )。
A、氧气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2、把点燃的细竹条伸进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杯中,火焰会(a )。
A、马上熄灭
B、继续燃烧 C、燃烧半分钟后熄灭了
3、把沙和豆子混合,轻轻搅拌,豆子( a )。
A、没有明显变化
B、变成其它物质
C、发芽了
4、下面关于铁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b )
)。
5、(
)气体能使燃着的火焰熄灭。
6、我认为铁生锈是( )变化,证据是(
)。
7、铁钉在 (
)的情况下最容易生锈,在(
)的情
况 下不容易生锈。
8、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证据是(
)。
9、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是(

2020年人教版本高中化学必修1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卷

2020年人教版本高中化学必修1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卷

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把各组中的气体通入溶液中,溶液的导电能力显著增强的是( )A . CO 2(g )通入NaOH 溶液B . CO 2(g )通入石灰水C . NH 3(g )通入CH 3COOH 溶液D . NH 3(g )通入盐酸中2.下列各组溶液中的两个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 . BaCO 3和HCl ;BaCO 3和H 2SO 4B . BaCl 2和H 2SO 4;Ba(OH)2和H 2SO 4C . HNO 3和K 2CO 3;HCl 和NaHCO 3D . KOH 和H 2SO 4;Ba(OH)2和HNO 33.关于酸、碱、盐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都属于化合物B . 都属于电解质C . 溶于水都能电离D . 受热熔化都能电离4.在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 . K + Cu 2+ NO 3− SO 42−B .CO 32− Na + Cl - SO 42− C . Al 3+ Cl - NO 3− Mg 2+D . H + Ba 2+ NO 3− SO 42−5.某学生做如下实验:第一步,在淀粉­KI 溶液中,滴入少量NaClO 溶液,并加入少量稀硫酸,溶液立即变蓝;第二步,在上述蓝色溶液中,滴加足量的Na 2SO 3溶液,蓝色逐渐消失。

下列有关该同学对实验原理的解释和所得结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氧化性:ClO ->I 2>SOB . 蓝色消失的原因是Na 2SO 3溶液具有漂白性C . 淀粉­KI 溶液变蓝是因为I -被ClO -氧化为I 2,I 2使淀粉变蓝D . 若将Na 2SO 3溶液加入氯水中,氯水褪色6.用聚光手电筒照射下列分散系,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A . 溶液B . 胶体C.乳浊液D.悬浊液7.已知反应:①SeO2+4KI+4HNO3===Se+2I2+4KNO3+2H2O; ①Se+2H2SO4(浓)===2SO2↑+SeO2+2H2O。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章节测试习题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不同的物质在进行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是()。

A.一样的B.各种各样的C.只有一种现象比较明显【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变化。

【解答】不同的物质在进行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是不同的。

2.【答题】()不能帮助我们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A.形状的改变B.产生气体C.产生沉淀【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变化。

【解答】产生了新的物质就是化学变化。

3.【答题】化学变化不同于物理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物质的存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B.是否产生了水C.是否产生了新物质【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解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是否产生新的物质。

产生新的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4.【答题】铁生锈的过程中,伴随的现象不包括()。

A.体积的改变B.物质存在状态的改变C.颜色的改变【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实验现象。

【解答】铁生锈伴随的现象,体积发生了改变,颜色发生了改变。

5.【答题】进行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的实验中,不能用手直接拿铁钉,需要使用______。

【答案】镊子【分析】本题考查实验操作。

【解答】操作规范不允许用手直接接触化学药品,在实验中,用手去拿,有些东西会腐蚀伤手,对实验来言,手并不干净会给实验带入杂志。

6.【答题】崭新的铁钉是______色的,硫酸铜溶液是______色透明的液体。

【答案】银白蓝【分析】本题考查物体的物理性质。

【解答】崭新的铁钉是灰白色的,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7.【答题】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反应,这个过程中______(选填“产生了”或“没产生’’)新物质,属于______变化。

【答案】产生了化学【分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变化。

【解答】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8.【答题】在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的实验中,铁钉不要完全浸没在硫酸铜溶液中,以便进行对比观察。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实验操作。

【解答】有对比实验,是为了实验的科学性和精密性。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 2 分)1. 下列图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A B C D2. 两支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 39℃,经消毒后直接用来测量体温是 36.5℃和 40℃的两个人,问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分别为( A.36.5℃,40℃B.都是 40℃)C.都是 39℃D.39℃,40℃3. 以下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往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酒精蒸发时放热B.98℃的水也可沸腾﹣﹣﹣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降低C.寒冷的北方室外多选用酒精温度计测温﹣﹣﹣酒精的凝固点低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外壁出现了小水滴﹣﹣﹣水蒸气凝华 4. 我们晾晒的湿衣服变干了,这种现象属于下面哪种物态变化(A.液化B.升华C.汽化D.凝固)5. 小天在使用电冰箱时,发现了许多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他的判断正确的是(A.拉开冷冻室的门,有时能看见“白气”,这是液化现象)B.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有时感觉到手被冰棒粘住了,这是汽化现象C.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了冰,这是凝华现象D.从冷冻室中取出一瓶冰冻的汽水,过一段时间后瓶的外壁出现了小水珠,小水珠的形成是升 华现象6. 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初春,积雪消融)B.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7.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A .春雨天晴,路面变干 C .深秋清晨,薄雾弥漫B .盛夏季节,天降冰雹 D .寒冷冬日,冻衣晾干8. 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猪肉解冻,一会儿小明发现肉上起了一些白霜,这()A.冰的熔解现象,吸热B.冰的汽化现象,吸热C.水蒸气的凝华现象,放热D.水蒸气的凝固现象,放热9. 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B.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C.从冰箱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表面有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表面发黑,是钨蒸汽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10. 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汽化吸热B.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C.一瓶水被冰箱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是由于水蒸气液化D.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11. 生活处处皆物理,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A.放在衣柜的樟脑丸变小了——升华B.水烧开时,壶嘴出现“白气”——液化C.用吹风机将头发吹干——汽化D.严冬,堆成的雪人变小——熔化12.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是哪一组()①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②盛夏,旷野里雾的形成③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④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

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构成的,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2.我们吃米饭或馒头的时候,细细咀嚼后会感到有些甜味,这是因为米饭和馒头中含有。

要检验这种物质是否存在,我
们可以在米饭
或馒头上滴几滴,如果,就说明米饭或馒头中含有这种物质。

3.铁生锈的速度比小苏打和醋的反应速度要。

4.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的现象有、、和产生沉淀物。

5.硫酸铜溶液是色透明的液体,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铁钉表面会附着色的物质,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变化属于
变化。

二、判断题。

1.物质的变化有些是自然现象,有些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造成的。

( ) 2.因为我们看不见也摸不到空气,所以空气不是物质。

( ) 3.有些物质的变化很缓慢,而有些物质的变化很快。

( ) 4.小苏打是无色透明的晶体,它能在水中溶解。

( ) 5.铁生锈是一种物理变化,因为铁生锈需要很长的时间。

( ) 6.热胀冷缩现象是物理变化。

( )
三、选择题。

1.下列关于蜡烛燃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B.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只发生化学变化
C.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既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变化
2.打开可乐瓶,会有大量的气泡冒出,这些气泡中的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空气 C.水蒸气
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食物腐烂变质 B.水蒸发 C.酒精燃烧
4.下列物质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

A.白醋和小苏打混合 B.玻璃破碎 C.火柴梗被折断
5.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不能看到的现象是( )。

A.接触硫酸铜溶液的铁钉表面变色
B.产生大量气泡
C.溶液的颜色变浅
6.把铁钉的一半浸入水中,另一半露在空气中,( )最容易生锈。

A.水中的一半 B.空气中的一半 C.空气和水的交界处7.用白醋在白纸上写字,干后纸上无明显痕迹,再把红萝卜皮浸出的液体喷在白纸上,可见字迹。

这个变化属于(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无法确定
8.硫酸铜溶液不能用( )盛装。

A.玻璃容器 B.铁制容器 C.铜制容器
9.下列方法中,( )不能防止和减缓铁钉生锈。

A.将铁钉放人盐水中 B.在铁钉上抹油
C.在铁钉上刷油漆
10.做泥塑或面塑时,物质发生的是(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无法确定
四、连线题。

将下列物质的变化与其主要伴随的现象用线连起来。

在面包上滴碘酒
物理变化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发光、发热
把高锰酸钾放入水中
铁钉生锈产生气体
化学变化蜡烛燃烧
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颜色改变
水变成水蒸气
五、读图题。

如下图所示,在烧杯的底部放入一勺小苏打,将点燃的蜡烛置于烧杯内,用滴
管向烧杯中滴加白醋(白醋不会迸溅到蜡烛上),你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六、简答题。

1.小明看到电视里的钻石广告:“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所以小明认为坚硬的钻石是世界上永远不会发生变化的物质。

你认为小明的观点科学吗?请说明理由。

2.某科技活动小组搞军事通讯游戏。

“司令员”用米汤在信纸上写上“偷袭阵地”
几个字。

米汤干了以后,字就看不见了。

“前沿阵地指挥员”收到信后,用棉花蘸了一种液体涂上去,信纸上就出现了蓝色的字。

(1)这种液体可能是什么?
(2)用你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下这种现象。

七、实验探究题。

1.探究马铃薯中是否含有淀粉。

用到的物品:水果刀、滴管、碘酒。

探究的方法:首先用水果刀将一个新鲜的马铃薯切开,再用滴管将碘酒滴到马铃
薯的切面上,然后看切面上是否有蓝色出现,最后得出结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缺少的实验物品是。

(2)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3)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2.某科学小组的同学进行了这样一次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甲试管:将铁钉放人一团湿的棉花球中,不封口;
乙试管:将铁钉放入经煮沸(赶走空气)并快速冷却,
再在水面加一层植物油的水中;
丙试管:将铁钉放入一团带干燥剂的干棉花中,用橡皮塞塞
紧管口。

(1)这个实验想要研究的问题是:。

(2)甲试管中的铁钉能够和水、空气充分接触;乙试管中的铁钉只能和接触,因为
水面上的植物油能很好地防止溶解到水中。

(3)一个星期后观察发现,甲试管中的铁钉生锈比较严重,而乙试管和丙试管中的
铁钉基本上看不出生锈,这一实验现象说明了。

(4)通过上述对铁钉生锈原因的探究,生活中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防止铁制品
生锈呢?(写出2种方法)
参考答案
一、l.物质物质 2.淀粉碘酒出现蓝色物质(变色) 3.慢
4.改变颜色产生气体发光发热 5.蓝红化学
二、l.√2.× 3.√4.√5.× 6.√
三、l.C 2.A 3.B 4.A 5.B 6.C 7.B 8.B 9.A l0.B
四、
五、会看到蜡烛熄灭。

因为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不支持燃烧,能使
蜡烛燃烧的火焰熄灭。

六、l.小明的观点不科学,因为世界上没有不会发生变化的物质。

2.(1)碘酒 (2)“司令员”用米汤在信纸上写字,米汤中含有淀粉,“前沿阵地指挥员”收到信后,用棉花蘸了一种液体涂上去,信纸上就出现了蓝
色的字,说明他用的是碘酒,因为碘酒遇到淀粉会生成蓝色的物质。

七、l.(1)马铃薯 (2)马铃薯切面变成蓝色。

(3)马铃薯中含有淀粉。

2.(1)铁钉生锈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2)水空气
(3)铁钉生锈与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有关
(4)电镀或在铁制品表面涂油漆等。

(合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