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三季度-2010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
2010年人民币政策大事记
2010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来源:央行时间:2011-02-09 08:14:19 浏览量:44 1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1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暂不上调。
1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银办发〔2010〕5号),提出积极加强信贷政策指导,有针对性地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为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及时提供有效融资支持,并做好专项监测。
2月1日至2日,召开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信贷与金融市场工作会议。
2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汇报2009年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2月11日,发布《2009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2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暂不上调。
3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信贷形势座谈会。
按照宏观调控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引导金融机构贷款合理均衡增长,同时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3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管理暂行办法》(银发[2010]79号),加强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保障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安全、稳定、有效运行,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操作和使用。
3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八个部委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银发〔2010〕94号),督促金融机构认真落实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振兴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改进和提升对我国文化产业的金融服务,促进文化产业的振兴和发展繁荣。
3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与白俄罗斯国家银行签署《中白双边本币结算协议》。
该协议是我国与非接壤国家签订的第一个一般贸易本币结算协议,也是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实施后的区域金融合作的新进展,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中白两国经济合作,便利双边贸易投资。
07年以来的货币政策
2007年是我动国用紧缩货币政策最为频繁的一年,但因为我国当时面临着流动性过剩的局面,所以紧缩效应不是很明显。
呵呵,存款准备金率因为其效应过于激烈,被人们称为“休克疗法”,不宜频繁动用,但我国07年就十次提高,说明了我国政府的无奈,公开市场操作是最为灵活的工具,效果也立竿见影,毕竟可以很快收缩流动性,而且央行也可以灵活的进行操作,因而政府在调控方面应该结合多种工具,再贴现率这东西不好说,我不太了解了。
呵呵央行年内第六次加息突然而至,令人大感意外。
据报道,央行决定从2007年12月21日起调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3.87%提高到4.14%,调高了27个基点。
从时间点看,此次加息的确有些意外。
之前11月份CPI数据出台,因其创出11年来新高,市场曾广泛预期加息举动将随之而至。
但是,面对市场惯性化的思维模式,央行却选择了“按兵不动”。
也正是因此,有关汇率政策将成为主要选择工具、12月份CPI涨幅数据将会回落等说法开始盛行,这似乎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央行的静默举动。
然而,偏偏在市场对年底再次加息逐步“放松警惕”之时,却最终成为政策预期兑现之刻。
对于此次加息出台时间的意外性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分析:其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货币政策由“稳健”转为“从紧”,利率政策作为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尽管长期看有逐步被汇率政策替代的可能性,但是总归难以被彻底摒弃。
毕竟加息能够通过提高企业的融资成本和存款的流出成本,发挥抑制投资过热的作用。
其二,加息的政策效果一直备受争议。
由于此次物价上涨主要源自于农产品成本的推动,单纯加息动作不仅无助于增加农产品供给,反而可能增加其生产成本,成为推高价格上行的因素。
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对此表示出一定认同,他表示“由于CPI涨幅中食品价格上涨贡献较大,加息对这种情形是否有效正在研究之中”。
由此,加息动作出台本身实属正常,只是要让政策效果更优,避免其无效甚至是背道而驰的结果,就需要央行在具体加息的比例上“颇费思量”。
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历年货币政策
CHINA FINANCIALYST APR. 2010156金融文摘FINANCIAL DIGEST1978年至1985年,合理安排和控制各项财政开支,加强财政监督,坚决反对浪费,以便把财政赤字压缩到最低限度,同时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确保财政收支和信贷收支基本平衡。
1986年至1989年,一方面全国货币发行量仍然过大;另一方面不少地方和企业又感到资金紧缺,这需要在坚持紧缩金融的前提下通过调整信贷结构等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1990年至1994年,银行要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继续控制贷款规模和货币投放,调整贷款结构。
发展经济,广辟财源,增收节支,改善财政困难状况,合理安排信贷规模,控制货币发行和物价总水平。
1995年至1996年,增强了中央银行对货币信贷的宏观调控能力,组建了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开始试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适当控制货币供应总量,保持币值的稳定。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为应对当时的严峻经济形势,中国开始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1998年至2002年,中国面临通缩压力,那时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是增加货币供应量。
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历年货币政策2003年以来,面对经济中出现的贷款、投资、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等新变化,稳健的货币政策内涵开始发生变化,适当紧缩银根,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
2007年6月13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货币政策开始“稳中适度从紧”。
2007年12月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2008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定为“两个防止”: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会议要求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
2008年7月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国内通胀压力减缓等情况,中国人民银行调整金融宏观调控措施,连续三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并引导商业银行扩大贷款总量。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根据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的形势,要求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
2008年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大事记
2008年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大事记作者:来源:《财经界》2009年第09期2008年1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月25日起,提高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执行15%的存款准备金率。
2008年2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一五”规划》,该规划提出,将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特别是企业(公司)债券市场。
2008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任务的要求,2008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2008年经济工作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2008年3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3月25日起提高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执行15.5%的存款准备金率。
2008年3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2008年4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4月25日起,提高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执行16%的存款准备金率。
2008年5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5月20日起提高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执行16.5%的存款准备金率。
2008年5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全力做好地震灾区金融服务工作的紧急通知》,对受到地震灾害影响的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等重灾省市,实施恢复金融服务的特殊政策。
2008年6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执行7.5%的存款准备金率,于6月15日和25日分别按0.5个百分点缴款。
地震重灾区法人金融机构暂不上调。
2008年7月25日中国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当时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将“两防”调整为“一保一控”,即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突出位置。
2008年中国货币政策分析
2008年中国货币政策分析2008年是中国经济急剧动荡的一年。
上半年,受制于通胀持续走高影响,所以财政政策采取的是稳健的方式,货币政策则是紧缩,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大量发行央票,紧缩货币供应。
下半年,尤其9月份以后,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财政政策开始转向积极,大幅增加支出,提高出口退税率等政策相继出台,货币政策名义稳健,实际宽松了,大幅降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减少央票发行。
2008年,货币政策在存款准备金率上的表现:上半年央行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累计上调了3个百分点至17.5%,CPI指数也从年初的7.1%下降到8月份的4.9%,通胀得到大幅抑制,经济回落。
然而进入9月以来,由于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恶化,这种情况下,央行4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其中大型金融机构累计下调2个百分点至15.5%,中小型金融机构则下调了3个百分点至14.5%。
11月26日,对大型、中小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分别下调1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的调控力度尤其罕见。
货币政策的180度转向使得2008年的存款准备金率坐上了“过山车”。
2008年,货币政策在贷款利率上的表现:不足百日连降5次。
“降息”,无疑是2008年货币政策中最亮眼的关键词。
从9月中旬至年底,央行密集下调存贷款基本利率:9月15日,央行6年来首次降息0.27个百分点,紧接着10月8日又下调0.27个百分点,10月29日0.27个百分点,11月26日1.08个百分点,12月22日0.27个百分点。
不到百日,连降5次,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已累计下调198个基点,从年初的7.47%一路降至12月底的5.31%,活期存款利率也由0.72%降至0.36%,被市场诠释为刺激经济的“猛药”。
其中最大一次调低108个基点的幅度更是历史罕见,足见中央“保增长”的决心。
利率的密集调降,作为“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主要内涵,是提高民间资本的投资意愿,制造宽松的货币环境,确保市场流动性的传统手段,与新出台的积极财政政策相辅相成,旨在竭力为经济回温铺路。
2008年-2011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
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2008年1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1月25日起提高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执行15%的存款准备金率。
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印发<经济适用住房开发贷款管理办法>的通知》(银发〔2008〕13号),在利率、期限、项目资本金方面做出特殊规定,以引导有关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支持政府主导的经济适用住房开发建设,进一步发挥金融机构在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方面的作用。
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业务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发〔2008〕18号),全面推出利率互换业务。
1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汇报2007年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1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抗御严重雨雪冰冻灾害做好金融服务工作的紧急通知》(银发〔2008〕36号),引导和协调金融机构合理摆布资金投入结构、进度和节奏,加大对抗灾救灾必要的信贷支持力度,并紧急安排50亿元支农再贷款;加强发行基金调运管理,保证市场现金供应,做好灾后恢复生产和春耕备耕的各项金融服务工作。
2月22日,发布《2007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月27日,召开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
在强调从紧货币政策要求的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坚持贷款投放有保有压,加大信贷结构调整力度,优先保证对灾后恢复重建和春耕备耕生产的信贷支持。
3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3月25日起提高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执行15.5%的存款准备金率。
3月19日,印发《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金融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银发〔2008〕90号),要求金融机构继续深化改革,完善机制,为服务业加快发展创造良好金融环境,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快发展,加快金融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金融服务平台。
中国货币政策发展历程
中国货币政策发展历程
中国货币政策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时期。
以下是中国货币政策的主要发展阶段:
1.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年-1978年):在这个时期,中国实
行了计划经济体制,货币政策主要以控制物价为主要目标。
人民币被严格管理,外汇管理严格,货币供应受到计划经济的调控。
2. 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1994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
推进,中国开始逐步引入市场经济机制,货币政策也开始逐渐转向以宏观调控为主。
人民币汇率开始逐渐市场化,并推出了金融市场改革,如发行人民银行票据和人民币债券等。
3. 经济改革与金融改革时期(1994年-2008年):在这个时期,中国加强了宏观调控,实施了稳健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
人民银行改变了货币政策工具,开始使用利率政策来调节货币供应和需求。
4. 金融危机后的货币政策调整(2008年至今):全球金融危
机发生后,中国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来应对经济放缓的问题。
这些措施包括降低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等。
同时,中国还逐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加强了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与影响力。
需要注意的是,货币政策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受到国内外经济形势、政策环境以及国家发展目标的影响。
随着中国经
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经济的变化,中国货币政策也将继续调整和完善。
08年经济危机后我国经济政策梳理
08年经济危机后我国经济政策梳理08年经济危机是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金融危机,对各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样深受其害,但也因此加速了对经济政策的梳理和调整。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08年经济危机后我国经济政策进行全面评估和探讨。
一、宏观调控政策的转变08年经济危机之前,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扩张性宏观调控政策,如高速基建投资、大规模财政刺激等。
然而,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压力和社会挑战,不得不转变政策思路,从过度依赖外需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向以内需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这一转变在国内被称为"内外需结合"的新发展思路。
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相继推出了一系列调控政策,以稳定经济增长、促进消费和保持社会稳定。
其中包括扩大内需、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结构调整、加强社会保障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中国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08年经济危机后,中国政府开始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内部经济结构的问题。
这一调整的核心目标是从传统制造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转型升级,并致力于提升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通过实施一系列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政策,中国在高铁、互联网、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中国政府还积极推动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等重要国家战略,以构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经济模式,并将中国打造成世界制造业强国。
三、金融体系改革与开放08年经济危机后,对中国金融体系的漏洞和风险暴露出来,这促使中国政府加强改革和开放,提升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金融改革举措,包括推动存款保险制度改革、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加强金融风险防控等。
中国还积极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和国际化进程,如设立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深化人民币国际化等。
这些金融改革和开放举措有助于提高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透明度和效率,为中国经济提供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金融支持。
08年经济危机后我国经济政策梳理
08年经济危机后我国经济政策梳理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经济政策应对危机带来的冲击。
这些经济政策不仅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对未来的经济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将围绕08年经济危机后我国经济政策进行全面评价和梳理,并分享我对这一主题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财政政策从08年经济危机到现在,我国财政政策一直处于积极调整和创新之中。
我国通过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来刺激内需和拉动经济增长。
我国通过减免税费、增加财政支出等手段来促进消费,提高民生水平。
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危机带来的冲击,推动了经济向好发展。
二、货币政策在货币政策方面,我国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稳定金融市场和规范金融秩序。
我国加大了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力度,保持了我国货币汇率的相对稳定。
我国通过降息、降准等手段来提振市场信心,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增长。
这些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08年经济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冲击。
三、产业政策在产业政策方面,我国通过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传统产业等手段来提升产业结构和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这些政策不仅提高了我国产业的竞争力,也为未来经济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结回顾通过对08年经济危机后我国经济政策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在应对危机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也要明确的是,这些政策举措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如何平衡经济增长和结构优化,如何更好地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等。
我认为未来的经济政策应该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改革创新,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稳健性,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
在未来的经济政策中,应该更加注重制定长期稳健的政策目标,坚持改革创新,加强制度性建设,提高政策实施的科学性和稳定性。
通过这篇文章,我不仅对08年经济危机后我国经济政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未来的经济发展有了更加全面、深刻和灵活的认识。
希望未来我国能够在经济政策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
20038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03年9月21日起,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由原来的6%调高至7%,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暂时执行6%的存款准备金率不变。
12月21日,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由现行年利率1.89%下调到1.62%,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维持1.89%不变10月29日,报经国务院同意,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放开金融机构(城乡信用社除外)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并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
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1.98%提高到2.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8%。
20043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由现行年利率1.62%下调到0.99%,法定准备金存款利率维持1.89%不变。
20057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发布《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5]第16号)。
一是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0064月28日,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
其中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5.58%提高到5.85%。
其他各档次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
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保持不变。
6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7月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执行8%存款准备金率,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合作银行)暂不上调。
8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9月15日起提高外汇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执行4%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
8月19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2.25%提高到2.52%;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5.85%提高到6.12%;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长期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利率上调幅度。
中国近十年(1998年-2008年)货币政策回顾以及未来货币政策回顾经典
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随着经济增长,对进口商品的需求通常也会增加,结果会出现贸易逆差;反之,为消除逆差,平衡国际收支,需要紧缩信用,减少货币供给,从而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慢。
第三节:货币政策工具及其效果
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中介指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西方国家中央银行多年来采用的三大政策工具,即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这三大传统的政策工具有时也称为“三大法宝”,主要用于调节货币总量。
具体来说,由于经济金融形势发展的需要,98年货币政策与金融调控的重心在继续实行适度从紧的基础上逐渐由监管加微调向加大信贷投放、改进金融服务方向倾斜,以比较积极的姿态为促进经济增长服务。货币政策与金融调控措施基本上围绕着以下三个方面。
浅析我国2008年货币政策
浅析我国2008年货币政策2008年宏观经济背景中国的改革开放走过了30年的风风雨雨,由于国内外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经历了几次大的波动,既有以经济过热和通胀为特点的,也出现过经济增幅回落的情况。
为了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中国至今大约进行了6次宏观调控,在克服“急刹车”和“硬着陆”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汲取了不少教训,调控思路和方式由过去的“一收就紧、一放就乱”的“一刀切”,逐步转变为区别对待的“微调”和“点刹”,手段也从单纯依靠行政命令和计划指令,发展为价格、税收、信贷等经济手段以及法律、行政手段灵活配合。
货币政策调整及分析(一)利率的调整在2008年上半年,利率政策在中国的货币政策操作中基本上没有发挥作用,尽管物价水平在上半年处于高位,但央行寄希望于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抑制通货膨胀,因此,存贷款利率水平并未相应调整,利率并未像往常一样担当起"从紧货币政策"的重任。
在雷曼事件的当天,央行就宣布,从2008年9月16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按照短期多调、长期少调的原则作相应调整。
然而,此次利率的调整是非对称的,央行只降低了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利率并未做任何调整,这与原来每次利率调整均有意无意地扩大银行净利差的利率调整相去甚远,这对银行盈利前景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冲击。
鉴于此,在10月8日前后,全球主要央行掀起了一轮协同降息的高潮。
于是,10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再次降息27个基点,这次同时降低了存贷款的基准利率。
10月29日,中国第三次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
11月初,中国政府提出了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为了进一步贯彻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11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实施了3个月之内的第四次利率调整,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1.08个百分点,同时将活期存款利率由原来的0.72%下调至0.36%。
12月23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又一次决定从2008年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
2008-2012全球经济大事记
2008年2008-6-11 布什伯南克保尔森联袂力挺强势美元,继上周二发表以强势美元对抗通胀的言论后,伯南克昨日在波士顿联储的会议发言中再次指出,近期能源价格的上涨加剧了通胀的上行风险,美联储将“坚决抵制”长期通胀预期出现变化。
周一,美国财长保尔森在接受美国CNBC采访时表示,为保持汇市稳定,美国财政部不排除任何可能的措施,包括干预汇市,并表示将与美联储密切合作,确保市场稳定.美国总统布什周一在白宫承认,在能源价格高涨的情况下,民众普遍担心美国经济会陷入衰退,但他表示,美国将致力于维持强势美元,这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也符合全球经济的利益(评:国际商品期货遇利空不跌发动最后一波反弹,利空不跌中期上涨,逆向思维,预期存在,等待时机,商品期货对危机的反应第一波小于股市,第二波急跌大于股市)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陷入严重财务危机并宣布申请破产保护,更加严重的金融危机来临。
欧洲央行当天宣布向商业银行系统共注资300亿欧元,期限为一天,平均利率为4.39%,高于欧洲央行主导利率4.25%的水平。
这是欧洲央行自去年夏季全球金融市场出现危机以来首次采取这种干预方式。
2008年9月19日,中国救市利好"组合拳"出击:股市印花税改为单边征收、中央汇金增持工中建三行、国资委支持央企增持或回购上市公司股份(评:16-18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3天放量暴跌近30%,恐慌中出政策利好救市,国内外大恐慌事件出利好救市见底。
破整数关口出政策救市时机,注意趋势惯性作用与大机构入场吸筹时间,凡政策利好导致大盘涨停主力出货、短期必跌,政策底必破)2008年9月20日布什政府正式向美国国会提交拯救金融系统的法案,财政部将获得授权购买最高达7000亿美元的不良房屋抵押贷款资产。
美国政府希望2年内将所有问题解决掉,希望在这个问题影响实体经济之前把它解决掉,避免出现像30年代那样的大萧条。
2008年9月22日德国财政部长施泰因布吕克在与西方七国集团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电话磋商后表示,西方七国集团其他成员国拒绝参与美国金融救援计划。
中国历年货币政策演变
背景资料:中国历年货币政策演变货币政策演变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开始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2003年稳健货币政策内涵开始发生变化,适当紧缩银根,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
2007年6月13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货币政策开始“稳中适度从紧”。
2007年12月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09年7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09年12月5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2010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0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10年7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10年12月3日政治局会议,提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历年货币政策回顾2010-12-07 16:51:30 评论()条随时随地看新闻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为应对当时的严峻经济形势,中国开始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1998年-2002年中国面临通缩压力,货币政策趋向是增加货币供应量。
2003年-2007年为控制经济增长过快,稳健的货币政策内涵开始发生变化,适当紧缩银根,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
2007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2008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定为“两个防止”: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会议要求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
2008年7月至2008年底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国内通胀压力减缓等情况,中国人民银行调整金融宏观调控措施,连续三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并引导商业银行扩大贷款总量。
2009年,国内新增信贷总量创下历史最高,全年新增信贷总额达到9.59万亿元。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对
如何评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对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连续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那么,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为什么会连续实行?这样对中国金融、经济带来怎样的效应?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什么会对宏观经济政策作细微调整?先从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谈起.一、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及中国政策应对2008年3月,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以2.4亿美元低价收购,次贷危机持续加剧首次震动华尔街.7月,美联储和财政部宣布救助两大房贷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美国国会批准3000亿美元住房援助议案,授权财政部无限度提高“两房”贷款信用额度,必要时可不定量收购其股票。
9月,美国政府宣布接管“两房";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
由此,国际金融危机达到白热化阶段,并席卷全球。
许多企业纷纷宣布破产,我国也不例外。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国内通胀压力减缓等情况,2008年7月至2008年底,央行调整金融机构宏观调控措施,连续三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并引导商业银行扩大贷款总量。
并于2008年11月5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为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国家高层分别于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0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7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先后三次强调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直到2010年12月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所谓“积极稳健、审慎灵活”,就是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
)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方有变化。
2008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盘点
1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消息:为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要求,继续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1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月,国务院批准了我国利用亚行贷款2008-2010年备选项目规划。
规划中安排了37个项目,贷款额50.56亿美元。
其中:能源与节能减排6项,贷款额6. 58亿美元,占13%。
中西部地区项目贷款占贷款总额的85%以上。
3月18日,央行宣布再度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这已是年内第二次上调,目前已达到15.5%。
3月24日财政部表示,2008年财政部安排了270亿元专项资金,大力支持推动节能减排工作。
专项资金包括: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中西部地区城市管网建设、淘汰落后产能、“三河三湖”及松花江流域治理奖励资金和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及节能基础工作等。
3月31日《国务院2008年工作要点》首提要防止经济下滑。
《要点》全面部署了2008年宏观调控方向,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
国务院表态,将适时参与价格调节,以防止出现轮番涨价,并于近年来首次提出需要防止经济下滑风险出现。
4月5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天津滨海新区综合保税区,这是继国务院批复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后,支持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作出的又一重要举措。
据国务院批复,滨海新区综合保税区实行封闭管理,享受与保税港区同样的功能和税收、外汇政策。
4月6日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公布2008年版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
1816个商品被列入禁止从事加工贸易目录,对此前发布的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商品编码进行了技术性调整。
2008年版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共计1816个海关商品编码,其中包括新增禁止类商品目录39个和2007年第二批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598个。
4月1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认为当前总体经济形势比预想的要好。
会议强调,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持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08年以来的货币政策
总的方向来说,就是采用扩张的货币政策,银根松动,支持国家扩大内需的总需求政策。
2008年,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我国货币政策取向根据形势需要适时调整,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进一步提高。
全年货币信贷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足,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有力支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08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30.1万亿元,同比增长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9%。
年初,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中国人民银行执行了从紧的货币政策。
从当时经济运行情况和通货膨胀形势看,2007年我国经济增长率达到13%;全球普遍面临较强的通货膨胀压力,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并屡创新高,我国2008年第一季度CPI涨幅为8%,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持续攀升,8月份达到10.1%的高点。
综合考虑美国次贷危机等不确定因素,中国人民银行加强对通货膨胀内外部成因的分辨和预测,灵活协调运用数量型和价格型工具。
在2007年六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基础上,2008年上半年利率政策保持平稳。
针对“双顺差”继续扩大、外汇大量流入的态势,主要采取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措施对冲多余流动性,上半年五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共计3个百分点,冻结的流动性大约占新增外汇占款所吐出流动性的70%。
同时,指导金融机构合理安排信贷规划。
年初,按经济发展的要求,实事求是地安排了全年新增贷款规划3.87万亿元。
冰雪灾害发生后,为满足抗灾救灾资金需求,2月份根据金融机构类型和各地受灾情况,引导金融机构加快了第一季度信贷投放进度。
5月份汶川地震发生后,立即放开了灾区法人金融机构信贷规划约束,并引导全国性银行加强系统内信贷资源调剂,加大对灾区信贷投入。
年中,美国次贷危机蔓延加深,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中国人民银行及时调整了货币政策的方向、重点和力度,按照既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要控制物价上涨的要求,调减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将全年新增贷款预期目标提高至4万亿元以上,指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总量,并与结构优化相结合,向“三农”、中小企业和灾后重建等倾斜。
2010年国内十大财经新闻
2010年国内十大财经新闻一、央行六调准备金率两次加息货币政策“宽松”转“稳健”1月12日晚间,央行出人意料地宣布将於1月18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自此,为收缩应对金融危机所释放的流动性,央行年內共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加息。
在通胀预期压力日增背景下,12月份举行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明确,明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
始於2008年三季度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正式踏上回归“稳健”之路。
二、国务院连续出招房地產遭遇空前严厉调控国办1月10日出台11条措施剑指高房价,楼市调控大幕自此拉开。
此后,国“19条”、央企退出令、“新国十条”、“929新政”等相继出台;银证保等部门也均出台措施配合。
现阶段楼市已进入僵持期,然而,何时才能“安得庵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顏”尚待观察。
三、A股融资额及家数均创历史纪錄20年来流通市值首超非流通市值A股融资额及募资家数均创历史纪錄。
截至目前,包括IPO、增发、配股,A股实际募资额达9560.8亿元,总家数为521家。
这两数据在2009年分別为5012.1亿元、255家。
另外,在沪深交易所正式成立20周年之际,两市流通市值首次超过非流通市值。
截至12月27日收盘,所有A股流通市值达18.8万亿元。
与此同时,A股大盘二级市场的表现在全球排名中垫底截至12月27日,上证综合指数累计涨幅-15.13%,排名倒数第二;西班牙IBEX 35指数-16.52%,倒数第一。
四、“十二五”规划建议公布GDP“隐退”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於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今后五年将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就业持续增加等五大目标。
在接近2万字的篇幅中只字未提未来五年GDP具体目标,与当年“十一五”建议中明确GDP翻番的表述形成鲜明对比。
“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将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
货币政策大事记
2013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字号大中小文章来源:沟通交流2014-02-28 17:27:09打印本页关闭窗口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启用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hort-term Liquidity Operations,SLO),作为公开市场常规操作的必要补充,在银行体系流动性出现临时性波动时相机使用。
1月,中国人民银行创设“常备借贷便利”(Standing Lending Facility,SLF),对金融机构开展操作,提供流动性支持。
1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加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有效发挥短期再贷款流动性供给功能的通知》(银发〔2013〕22号),要求各分支机构充分认识再贷款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临时性流动性供给的积极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将短期再贷款作为解决短期流动性不足的正常资金来源渠道,有效运用短期再贷款工具满足金融机构合理的流动性需求。
1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银行台北分行签订《关于人民币业务的清算协议》。
海峡两岸的金融机构除可通过代理行渠道为客户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外,也可通过清算行渠道为客户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
1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汇报2012年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2月6日,发布《2012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月7日,出台《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信贷政策工作的意见》(银办发〔2013〕26号),要求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和各银行业金融机构重点加强对“三农”、中小企业、城镇化建设、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保障性安居工程、就业等民生工程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清理规范等方面的金融服务工作。
2月8日,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就加强中国与新加坡金融服务领域合作的相关安排,经过评审,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授权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担任新加坡人民币业务清算行。
3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拓宽支农再贷款适用范围做好春耕备耕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银发〔2013〕58号),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拓宽支农再贷款适用范围政策,进一步发挥支农再贷款引导农村金融机构扩大“三农”信贷投放的功能,同时做好春耕备耕金融服务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7月2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颁布实施《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办法》, 8月4日起正式实施,以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管,完善出口与收结汇的真实性及一致性审核。
7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08年第12号公告,决定自2008年8月1日起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全面实现券款对付结算方式。
7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08年第二季度例会。
7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汇报2008年上半年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8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改进小额担保贷款管理积极推动创业促就业的通知》(银发[2008]238号),进一步改进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管理,积极推动创业促就业。
8月5日,国务院颁布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条例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8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金融支持和服务措施的意见》(银发[2008]225号),全方位做好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金融支持与服务工作。
8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08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8月2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在北京和上海进行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
9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08年9月25日起,除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暂不下调外,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汶川地震重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2个百分点。
9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
金融机构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由7.47%下调至7.20%,其他各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
同时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
五年期以下由4.77%下调到4.59%,下调0.18个百分点;五年期以上由5.22%下调到5.13%,下调0.09个百分点。
存款基准利率保持不变。
9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08年第三季度例会。
9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关于做好金融服务促进我国奶业持续健康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银发[2008]275号),强调做好有关金融服务工作,维护我国奶业发展的根基,保持奶业市场稳定,支持和促进我国奶业持续健康发展。
(完)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1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9]第1号),取消了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流通的债券发行规模须超过5亿元才可交易流通的限制条件,为中小企业通过发债进行小额融资创造了较好的政策条件。
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2000亿元人民币/2270亿港元,协议有效期为3年。
1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2009年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建设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发[2009]24号),提出继续完善Shibor形成机制,积极推动金融产品以Shibor为基准定价或参照其定价。
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汇报2008年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2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马来西亚国民银行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800亿元人民币/400亿林吉特,协议有效期3年。
2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完善支农再贷款管理 支持春耕备耕 扩大“三农”信贷投放的通知》(银发[2009]38号),适当调整完善了支农再贷款政策,同时对西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安排增加支农再贷款额度100亿元。
2月23日,发布《2008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月26日至27日,召开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信贷和金融市场工作会议。
3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兑付考核评审委员会第15次例会决定,对安徽等14个省(区)辖内98个县(市)农村信用社兑付专项票据,额度为36亿元。
3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9]第4号),同意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将原《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与《全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外汇衍生产品主协议》合并,发布新的《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使我国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均受统一的主协议管辖。
3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和白俄罗斯共和国国家银行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200亿元人民币/8万亿白俄罗斯卢布,协议有效期3年。
3月1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2009年度金融机构短期外债指标核定情况的通知》(汇发[2009]14号),适当上调金融机构短期外债指标,强调增量部分全部用于支持境内企业进出口贸易融资,促进对外贸易健康平稳发展。
3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9]第5号),允许基金管理公司以特定资产管理组合名义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开立债券账户,并对其业务运作进行了规范。
3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银发[2009]92号),要求人民银行系统和各金融机构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8]126号)精神,认真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3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和印度尼西亚银行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1000亿元人民币/175万亿印尼卢比,协议有效期3年。
3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管理操作规程》(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9]第6号),进一步规范与完善金融债券发行管理,提高金融债券发行审核的透明度,健全市场约束与风险分担机制。
3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登记托管结算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9]第1号,以下简称《办法》)。
进一步规范债券登记、托管和结算业务开展。
(完)2009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4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09年第一季度例会。
4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汇报2009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5月6日,发布《2008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5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在京联合召开货币信贷工作座谈会。
会议研究分析了近期金融运行情况和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5月14日和6月24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分别批准东亚银行(中国)和汇丰银行(中国)两家港资法人银行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40亿元和30亿元。
5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兑付考核评审委员会第16次例会决定,对福建等12个省(区、市)辖内39个县(市)农村信用社兑付专项票据,额度为27亿元。
5月27日,发布《2008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
6月1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企业贸易信贷登记和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汇综发[2009]78号),明晰贸易信贷登记管理职责,改进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系统,促进贸易便利化,进一步稳定外需。
6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09年第二季度例会。
6月29日,银行间市场新一代本币交易系统正式上线。
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4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汇报2010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4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台《关于全力做好玉树地震灾区金融服务工作的紧急通知》(银发〔2010〕121号),及时出台支持灾区抗震救灾的特殊金融服务措施,要求加强灾区现金调拨和供应,确保支付清算、国库等系统通畅运营,引导金融机构切实加大对抗震救灾和灾区重建的信贷投入,满足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5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5月1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暂不上调。
5月10日,发布《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5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支持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银发〔2010〕170号),要求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信贷管理,多方面改进和完善金融服务,密切跟踪监测并有效防范信贷风险,做好金融支持节能减排工作。
6月8日,发布《2009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
6月19日,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改革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
人民银行将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
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银发〔2010〕193号),提出加强中小企业信贷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多层次金融组织体系,拓宽符合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特点的多元化融资渠道,发展中小企业信用增强体系,多举措支持中小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
6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下发了《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10]186号),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增加国内试点地区,不再限制境外地域,试点业务范围扩展到货物贸易之外的其他经常项目结算,以进一步满足企业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实际需求,发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积极作用。
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4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汇报2010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4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台《关于全力做好玉树地震灾区金融服务工作的紧急通知》(银发〔2010〕121号),及时出台支持灾区抗震救灾的特殊金融服务措施,要求加强灾区现金调拨和供应,确保支付清算、国库等系统通畅运营,引导金融机构切实加大对抗震救灾和灾区重建的信贷投入,满足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5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5月1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暂不上调。
5月10日,发布《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5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支持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银发〔2010〕170号),要求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信贷管理,多方面改进和完善金融服务,密切跟踪监测并有效防范信贷风险,做好金融支持节能减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