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年货币政策大事记
1993-2005年美国货币政策的演化分析
![1993-2005年美国货币政策的演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6865625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9f.png)
1993-2005年美国货币政策的演化分析一、1993-2005美国利率政策的背景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1993年以来,美国经济开始了长达8年之久的快速增长,并保持了较低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直到2001年才出现衰退的趋势。
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美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这一时期美国的经济运行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密切相关,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以下简称“美联储”)的利率调整变得十分频繁。
在1993-2005年间,美国利率政策的成功运用离不开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2006年1月卸任,时年79岁),这位当之无愧的历史上最伟大的中央银行家在他18年的“统治”时间里,经历了1987年黑色星期天的股灾,1998年俄罗斯债券延期偿付的金融灾难,“9·11事件”后的经济恐慌。
他不断将美联储利率(美联储的基准调整利率)以0.25的百分点上下浮动,实施了有史以来最为成功的货币政策。
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使利率对经济既不起刺激作用也不起抑制作用,从而让经济以其自身的潜能在低通货膨胀下持久稳定地增长。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盯住利率”(盯住政府国库券利率)是美联储惟一的货币政策目标。
自1987年以来,联邦基金利率的走势主要受通货膨胀率影响,当通胀率升高时,根据劳动力市场和就业人口增长率进行测算,提高利率;当经济陷入衰退,或者受到重大外力冲击时,则让更多的资金进入市场。
正是在这一货币理论的影响下,在近十多年的时间里,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操作体系被美联储奉为法宝,并被世界各国纷纷效仿。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人改变了投资方式,使得社会上充满了大量的流动资金,而这些资金没有被、也很难被包括在货币供应量之内。
因此,如果继续使用货币供应量作为判断、指导经济增长的准则,就会出现越来越大的失误。
1993年7月22日,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参议院作证时出人意料地宣布:美联储决定放弃实行了十余年的以调控货币供应量来调控经济运行的货币政策规则,改以调整真实利率作为对经济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近几年中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近几年中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7e4fe26c783e0912a2162a6b.png)
中国近几年宏观经济政策分析财政政策1997~2004 积极财政政策就是通过扩大财政支出,调整收入分配,使财政政策在启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
在需求不振、经济增长乏力阶段,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需要中间传导过程,时滞短,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
作用是:——保持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到2001 年,共安排国债项目8600 项,国债资金的投入有效带动其他配套资金的投入,使国债项目投资总规模达到近3 万亿元。
建成了一批重要工程,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使我国连续几年保持了7%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
——提高了居民收入,刺激了消费增长。
1999 年以来,提高了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建立了艰苦边远津贴制度。
1999 年至2001 年,居民消费分别增长6.54%、9.1%和10.1%。
——保持了进出口稳定增长。
1998 年以来,分三次提高了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使出口货物平均退税率达到15%。
同时,完善了加工贸易管理,扩大了生产企业进出口经营权,有效地刺激了对外出口。
——促进了经济结构优化。
一是通过税收减免及财政贴息等政策,支持符合产业政策方向技术改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二是中央财政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
2000 年,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分别增长13.8%、14.4%,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5、6.1 个百分点。
——建成和开工兴建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过去4 年中,共加固大江大湖堤防3 万多公里,长江沿岸移民建镇200 多万人,新增公路通车里程2.55 万公里,增加铁路新线4000 公里、复线1988 公里;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已经开工;退耕还林、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等生态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但它有一些局限性:国家宏观调控过分,挤兑了民间投资。
2004 至今稳健财政政策稳健财政政策核心是松紧适度,着力协调,放眼长远。
2005年汇改后人民币内外价值关系研究
![2005年汇改后人民币内外价值关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ba061257375a417866f8f9a.png)
币 内外价 值 的理 论基 础是 卡 塞 尔 ( .as1 GC se)创 立 的
“ 购买 力 平价 ” 理论 。卡塞 尔将 购买 力 平价 分 为两 种 形式 :一 是绝 对 购买力 平 价 ;二是 相对 购买 力平 价 。
绝对 购 买 力 平 价 认 为 .在 自由 贸易 条 件 下 .世 界市 场 上 的每 一 件 商 品不 论 在 什 么地 方 出售 ( 除 扣 运输 等 费用 ) ,其价 格应 该 是相 等 的 , 因此 两 国 的一
然 导 致本 国货 币 的对 外 贬 值 ;同 样 ,本 国货 币 的对
外贬值 ,也将 导致 本 国物 价水 平 的上 升 。也就 是 说 ,
对 内价 值 与对 外价 值 是人 民币价值 的不 同表 现形 式 ,
从 长期 看 ,变 动方 向应该 具 有一致 性 。
二 、 关 的 文 献 综 述 相
务 的购 买 力 ,对 外 价 值 可 以用 人 民币 汇 率 ( 用 直 采 接 标 价 法 ,下 同 )来 表示 。人 民币 汇 率 上 升 ,表示
指 数 ,P 表 示 外 国经 过 t 间 变 动 后 的 物 价 指 数 , 时
那 么相 对购买 力 平价 就可 以用公 式 表示 为 :
2 1 年第 2 ) 0 第 5 期 ( 1 4 9期 总
区 域 金 融 研 究
J un l f  ̄o a ia ca Reerh o ra I l n n il sac o Re n F
N O . 201 2. 1
Ge ner lN O . 9 a 45
2 0 年汇改 后人 民币 内外价值关 系研究 05
国 内对 人 民币价 值 关 系 的研 究 要 么侧 重 于对 内
中国金融大事记【一文了解中国金融发展史】
![中国金融大事记【一文了解中国金融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01fec7c858fafab068dc0283.png)
中国金融大事记【一文了解中国金融发展史】1.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发行第一套人民币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市成立,以华北银行总行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并正式发行第一套人民币。
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是新中国金融业发展的起点。
中国人民银行成立至今的65年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体制、职能、地位、作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革,在履行中央银行职责、发挥金融宏观调控职能、维护金融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 1949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正式成立成立后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受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直接领导。
此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相继成立了华东、华中、西北三个区公司和分公司;又协助原东北保险公司改组为东北区公司;并在华北、华东、华中建立了22个分公司、支公司或办事处。
它的成立标志着新中国国家保险事业的诞生,开辟了中国保险业的历史新纪元。
3. 1949年12月2日,政务院通过了《关于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决定》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政务院正式提出了发行公债的提案。
会议正式通过了《关于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决定》,决定1950年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总额为2亿分,于1950年分两期发行。
其中,第一期公债1亿分成功发行,第二期公债因财政经济状况好转停止发行。
公债的发行对于减少社会游资,稳定金融和物价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展开剩余95% 4. 1950年3月3日,政务院发布《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该决定指定中国人民银行为国家现金调度的总机构。
国家银行增设分支机构代理国库。
外汇牌价与外汇调度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
国家的主要收入,如公粮、税收及仓库物资的全部,公营及公私合营企业的利润和折旧的一部分,除有特殊规定者外,全部限期缴纳同级金库,通过各地金库汇缴中央金库,作为中央政府统一支配的财力。
这次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初步形成了我国高度集中的财政经济管理体制。
5. 1951年7~8月,农村信用合作社最初的组织章程确定1951年7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出《关于开展农村信用合作工作的补充指示》。
94年和05年两次汇率改革
![94年和05年两次汇率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241a4c320722192e4536f626.png)
94年和05年两次汇率改革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正式并轨,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企业和个人按规定向银行买卖外汇,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形成市场汇率。
中央银行设定一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并通过调控市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这就是94年汇改。
这次汇率改革是导致94年股市暴跌到325点原因之一。
这是《21世纪》08年回顾这次汇率改革的采访报道:1980年代初以来,我国的汇率体制从此前的单一汇率制转变为双重汇率制,经历了官方汇率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存(1981-1984年)和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1985-1993年)两个汇率双轨制时期。
汇率双轨制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对“奖励出口”起到了什么作用?钟伟:1980年代的双轨制下,实际存在三种价格形式:计划内价格、调剂价格和计划外黑市价。
计划内价格是官方制定的;计划外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调剂价则是在一定的政府管制下发挥市场的作用。
外汇调剂市场是国内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场外”交易市场,因为当时各地分中心不联网,调剂价格存在时间、空间上的差异,是一个政府管制相对较少的市场。
外汇在企业之间自由买卖的价格更能反映市场需求。
外贸企业通过外汇调剂市场出售外汇,扩大了它们的利润空间,也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外贸企业出口的积极性,保证了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
因此,外汇调剂市场和汇率双轨制在当时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梅建平:一个国家合理的汇率制度应该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
所有新兴市场国家都面临着较大的流动性风险,最突出的表现是亚洲金融危机中,新兴市场国家由于外汇储备不足,资本账户开放过早,在经济形势突变和国外金融冲击下,国内市场发生恐慌,导致了金融危机。
从这个角度说,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采取双轨制,鼓励出口创汇,对提高中国经济应对风险的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21世纪》:l994年初,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并轨,实行以外汇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2008年-2011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
![2008年-2011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https://img.taocdn.com/s3/m/52ab62ec5ef7ba0d4a733b3e.png)
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2008年1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1月25日起提高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执行15%的存款准备金率。
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印发<经济适用住房开发贷款管理办法>的通知》(银发〔2008〕13号),在利率、期限、项目资本金方面做出特殊规定,以引导有关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支持政府主导的经济适用住房开发建设,进一步发挥金融机构在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方面的作用。
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业务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发〔2008〕18号),全面推出利率互换业务。
1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汇报2007年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1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抗御严重雨雪冰冻灾害做好金融服务工作的紧急通知》(银发〔2008〕36号),引导和协调金融机构合理摆布资金投入结构、进度和节奏,加大对抗灾救灾必要的信贷支持力度,并紧急安排50亿元支农再贷款;加强发行基金调运管理,保证市场现金供应,做好灾后恢复生产和春耕备耕的各项金融服务工作。
2月22日,发布《2007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月27日,召开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
在强调从紧货币政策要求的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坚持贷款投放有保有压,加大信贷结构调整力度,优先保证对灾后恢复重建和春耕备耕生产的信贷支持。
3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3月25日起提高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执行15.5%的存款准备金率。
3月19日,印发《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金融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银发〔2008〕90号),要求金融机构继续深化改革,完善机制,为服务业加快发展创造良好金融环境,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快发展,加快金融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金融服务平台。
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原因、内容及影响
![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原因、内容及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8acfe418a2161479171128f9.png)
衰 2 我 圈外 汇储 备 2 0 - 2 0 0 0 0 4年 金 额 及增 长 状 况
( 位 :亿 羹 元 ) 单
裹 1 我国 19 m2 o 9 7 o 4年贸易和资本颠差额
( 位 :亿 羹 ) 单
美 键 词 : 人 民 币汇 率 制 度 ;升 值 ;改 革 ;影 响 中 圈 分 类 号 :F 2 80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7一 O 1 ( 0 6 o 一 O 9 — O 63 3320 )1 OO 3
作者 简介 :欧 杏 ( 9 2 ) 18 一 。女 ,湖南衡 阳人 。硕 士生,从事 经济学研究
本 币数 量随着购买大量 外汇 而增 多 ,导致货 币供 给的 不合
理 扩 张 ,从 而加 大 了 通 胀 的 压 力 。从 表 中 看 出 ,2 0 0 4年 外
20 0 5年 1 6月 份 累 计 贸 易 顺 差 已 达 3 6 5亿 美 元[ 9.
而人 民币币值低估是影 响我 国多年持 续顺 差 出 口增长 的重 要 因素之一 ,因为人 民币币值被 低估 之后 .以外 币表示 的
维普资讯
第 2 卷第 1 7 期
2 0 6年 2月 0
衡 阳 师范 学 院 学 报
J u n l fHe g a g No ma ie st o r a n y n r lUnv r i o y
No 1 1 2 . V0 . 7
一
贡献 ,但是 贸易收支长期不平衡不利 于我 国经 济持 续增 长。
我 国外 汇储 备持续高速 增长 加大 了外汇 管理 成本 和人 民币升值 成本。我国外汇储备从 2 0 0 0年开始快速持续增 长
05年以来人民币汇率
![05年以来人民币汇率](https://img.taocdn.com/s3/m/ff8e9800ba1aa8114431d96d.png)
人民币汇改大事记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宣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当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由8.2765上调至8.1100,上调2.1%,从此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逐渐形成更富弹性的汇率机制。
2006年1月4日央行引入询价交易方式和做市商制度,改进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方式。
2007年5月21日银行间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日波幅从±0.3%扩大到±0.5%。
这是自2006年初银行间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以来最重要的举措。
也是自1994年以来对人民币对美元汇价波幅的首次调整。
2010年6月19日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
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
自2012年4月16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五扩大至百分之一。
汇改大事记
![汇改大事记](https://img.taocdn.com/s3/m/58c6b8222af90242a895e5dd.png)
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大事记2010年03月17日18:37汇通网字号:T|T1.2005年2月3日,外交部发言人孔泉表示,限期中国调整汇率不是解决问题办法。
2.2005年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中国将按照自己的改革发展需要进行汇率体制改革。
3.2005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说,中国的汇率改革的目标是实行根据市场需求、有管理的、浮动的汇率制度。
4.2005年3月25日,周小川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从我国目前的国际收支平衡情况来看,未来的任务主要是要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而不是简单地调整人民币汇率水平。
5.2005年4月7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表示,中国在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方面已做了大量改革工作。
人民币汇率是否被低估,应从多边贸易情况来分析,而不能只看双边贸易余额。
6.2005年4月6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议员舒默提出的一项修正案,要求人民币在6个月内升值,否则将对中国进口商品增收27.5%的惩罚性关税。
7.2005年4月21日,美国财长斯诺在众议院拨款委员会就中国汇率举行的听证会上重申,使用贸易制裁手段迫使中国接受更灵活的汇率机制的作法是错误的。
8.2005年5月10日,中国宣布对国内银行和外资银行境外借款实行新的限额,以限制日益增加的资本流入对人民币造成的升值压力。
9.2005年5月18日,布什政府拒绝了美国国会和商界提出的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的要求,但布什再次敦促中国尽快允许人民币升值。
同时,美国财政部发表声明,除非中国在6个月内对人民币进行重估,否则将被视为操纵汇率的贸易伙伴。
10.2005年5月27日,中国宣布自6月1日起实施《关于现阶段完善出口预收货款和转口贸易收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以抑制短期投机行为,维护我国国际收支平衡。
11.2005年6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2005国际货币会议中央行长论坛”上表示,中国的汇率改革必须对本国国民负责,因此首先要详细研究人民币升值对国内行业产生的影响。
2005年以后人民币汇率走势过程
![2005年以后人民币汇率走势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93ca1fcbd5bbfd0a79567311.png)
数据来源:Wind资讯
长期投资资本进入(长期升值预期) 产业资本,房地产市场等 投机热钱进入(短期升值预期) 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 周边国家因人民币安全性预期而持有和流 通
1000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06-12-31 07-12-31 08-12-31 外汇远期:买价升贴水:美元兑人民币:1年 09-12-31
2005年以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地过程
企业:钰佳国际 作者:龙施妹
内容
人民币汇率走势 三、近期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四、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一、我国外汇市场的背景
1.我国的外汇市场结构
(1)外汇零售市场 含义与主体:外汇零售市场是指银行与客 户(包括进出口商、非贸易外汇供求者和 其他客户)之间的外汇买卖市场。 产品:即期外汇、远期外汇、外汇掉期
320000 300000 280000 260000 240000 220000 200000 180000
美国:新建住房平均售价
数据来源:Wind资讯
无偏差利率原理 F S * ii S
S S * i i S
e t
3.我国持续国际收支顺差和外汇储备的增长
我国贸易差额(2000-2010)
二、近年我国人民币汇率走势
1986-2010
8.8 8.0 7.2 6.4 5.6 4.8 4.0 3.2 85-12 87-12 89-12 91-12 93-12 95-12 97-12 99-12 01-12 03-12 05-12 07-12 09-12 8.8 8.0 7.2 6.4 5.6 4.8 4.0 3.2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1f08c9a8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71.png)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2005年7月1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正式启动,标志着中国开始逐步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这一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加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逐步推进汇率的弹性调整,增强人民币汇率政策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改革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汇率中间价是指参考市场价格形成,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每天汇率参考点。
在改革之前,中国央行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发布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改革后改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参考市场价格折算而来。
2.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范围:人民币汇率改革在改革之初实施了较为狭窄的浮动范围,即允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每天上下浮动0.3%。
后续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浮动范围逐渐扩大至1%。
3.建立外汇市场交易机制:改革之前,中国的外汇市场存在较多的管制措施,改革后逐步放开资本项目,允许更多主体参与外汇市场交易。
人民银行设立并逐步规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成为权威的外汇市场交易平台。
4.加强人民币汇率政策的透明度和机制完善:改革后,中国央行开始定期公布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以及汇率的波动范围。
此举增加了市场预期的透明度,提高了市场对汇率形成机制的认可和信任。
5.鼓励国内外市场参与人民币结算:为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改革后中国鼓励国内外市场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推动人民币国际支付业务的发展。
6.加强外汇管理和资本项目管制:尽管改革放开了资本项目,但中国仍然采取了一系列外汇管理和资本项目管制措施,以维护国际收支的平衡和金融稳定。
7.加强研究和监测机制:在改革过程中,中国央行加强了对汇率市场的研究和监测,及时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以维护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如上所述。
通过这些改革措施,中国逐步推动了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增强了汇率政策的灵活性和可持续性,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货币政策的完善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现状与改革趋势
![中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现状与改革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83965202844769eae009ed51.png)
当前人民币汇率政策改 革的绩效分析
(二 )
改制对通货膨胀控制的绩效 中国刚从固定汇率制转轨 ,当前的经济脱胎于 1998年的通货 紧缩。目前,不管中国商品市场是否出现通货膨胀 ,如果将房地产 价格也作为考查通货膨胀的指标 ,那么经济中潜在通货膨胀的压 力很大。而且从理论上讲,一个国家的货币低估,容易表现为通货 膨胀,因为一方面大量商品廉价出口 ,必然带动国内商品价格走 高。另一方面,汇率低估,进口商品价格居高不下,抬高了需进口 的原材料和其他商品的价格。然而,在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下,我 国并未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随着逐步放松资本管制 ,人民币汇 率制度必然向更具弹性的方向渐进演进。
中国现存汇率制度的实 质及问题
2、外汇银行实行会员制。外汇银行作为外汇市场的主体,它的会 员资格很难取得 ,要经过央行或外汇管理局的严格审批,具有严格 的市场准入规则。整个银行间汇市是封闭的。 3、央行管制定价机制。在银行间汇市中,由于央行对外汇银行的 额度控制以及央行庞大的外汇储备和货币供给权,使得央行对汇 市中汇率的生成有较大程度的管制权。这可从这次东南亚危机, 人民币汇率的稳定看出来(我们不讨论稳定的利弊 ),而且类似的干 预一直存在。
中国现存汇率制度的实 质及问题
4、交易品种单一。在银行间汇率交易的币种方面 ,只有美元、日 元和港币三种,在成交量中是以美元为主,且几乎不存在远期、期 货交易,波幅相当小。综上所述,在外汇银行、企业、居民不能意 愿地持有外汇的前提下,中国的汇率生成机制具有封闭性、管制 定价、交易品种单一和波幅较小的特征。因而,中国目前名义上 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制度实质是一种钉住美元的钉住汇率 制度。这个钉住汇率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钉在什么汇率水平上 合适?当然是均衡汇率了。那么这个均衡汇率的确定又该如何进 行?在中国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下 ,现行的汇率决不是意愿的合理 的水平,因为市场上的汇率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不是由市场的意愿 供求产生和决定。还有即使采用钉住汇率制 ,到底又该钉住谁的 问题,是某种货币或某几种货币的篮子等 ?钉住的成本有多大,不钉 住的成本又有多大,值不值得钉,钉不钉得住?从逻辑上抽象地看 ,钉 住汇率制是行不通的。
人民币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2110e3b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18.png)
亚洲金融危机以后,由于人民币与美元脱钩可能导致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增长,中国政府进 一步收窄了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1999年,IMF对中国汇率制度的划分也从“管理浮动”转为 “钉住单一货币的固定钉住制”。
人民币汇率制度
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基石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照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并由管理部门实施稳健 的浮动汇率制度。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步入了新的汇率时代,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制度。
新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将市场汇率提升为人民币对其他国家货币的唯一价值标准。这使得外汇市场 上的外汇供求状况成为决定人民币汇率的主要驱动力量。
如此,人民币汇率制度不仅让我们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中找到了方向,也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 解了市场的力量和价值。这不仅是一次货币制度的升级,更是我们对于市场规律的一次深度理解 和探索。
01 制度简介
03 发展历程 05 发展方向
目录
02 形成背景 04 制度特点 06 大事记
制度简介
当时施行的汇率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汇率调控的方式。 二是中间价的确定和日浮动区间。 三是起始汇率的调整。
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正式并轨,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 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企业和个人按规定向银行买卖外汇,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 行交易,形成市场汇率。
中央银行设定一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并通过调控市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1997年以前,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海内外对人民币的信心不断增强。但此后由于亚洲金融危机 爆发,为防止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货币轮番贬值使危机深化,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主动 收窄了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减弱,近几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平稳 较快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外汇管制进一步放宽,外汇 市场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创造了条件。
2005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
![2005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https://img.taocdn.com/s3/m/080d7840312b3169a451a4fe.png)
2005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2005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1月21日,组织召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中国人民银行分行、省会城市中心支行参加的窗口指导会议,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关精神,指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做好支持“三农”、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工作。
1月21日,颁布《银行业金融机构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审核规则》(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5]第3号),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审批程序。
2月5日,向全国人大财经委汇报2004年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2月18日,发布实施《国际开发机构人民币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05]第5号),允许符合条件的国际开发机构在国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引进国际债券发行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技术,推进国内债券市场开放与发展。
2月20日,发布《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05]第4号),明确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工作的相关申请审批程序、风险控制规则以及监督管理职责分工,保证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2月26日,本着客观公平、基本稳定、优胜劣汰的原则对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及银行间市场成员进行了综合考评,并以此为依据确定了2005年度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名单,共有交易商52家,其中,商业银行42家,证券公司4家,保险公司4家,农村信用合作社2家。
2月27日,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下发《关于加快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发[2005]47号),要求各地抓紧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加快完成所有省属高校的国家助学贷款经办行招投标工作,保证中标银行与高校签订协议的国家助学贷款及时发放到位。
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
![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https://img.taocdn.com/s3/m/03cb516d7e21af45b307a897.png)
20038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03年9月21日起,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由原来的6%调高至7%,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暂时执行6%的存款准备金率不变。
12月21日,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由现行年利率1.89%下调到1.62%,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维持1.89%不变10月29日,报经国务院同意,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放开金融机构(城乡信用社除外)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并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
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1.98%提高到2.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8%。
20043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由现行年利率1.62%下调到0.99%,法定准备金存款利率维持1.89%不变。
20057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发布《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5]第16号)。
一是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0064月28日,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
其中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5.58%提高到5.85%。
其他各档次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
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保持不变。
6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7月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执行8%存款准备金率,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合作银行)暂不上调。
8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9月15日起提高外汇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执行4%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
8月19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2.25%提高到2.52%;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5.85%提高到6.12%;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长期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利率上调幅度。
2005年美股总结(一)
![2005年美股总结(一)](https://img.taocdn.com/s3/m/8c6245e2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d7.png)
2005年美股总结(一)前言2005年是美国股市发展的重要一年。
本文将从经济环境、市场表现以及重要事件等方面对2005年美股进行全面总结。
经济环境经济增长•2005年美国GDP增长率达到%,高于前一年的%。
•美国就业市场呈现稳定增长,失业率维持在5%以下。
通货膨胀压力•2005年美国通胀率略有上升,主要受到能源价格的影响。
•美联储开始采取逐步加息的措施,以控制通货膨胀。
市场表现股指表现•标普500指数年度收益率约为4%,连续第二年录得正收益。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年度收益率略高于1%,表现相对平稳。
各行业表现•技术股表现强劲,纳斯达克指数录得约1%的正收益。
•能源和原材料行业收益较高,受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动。
•金融业收益相对较低,受到加息预期和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
重要事件公司收购与合并•2005年,美国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公司收购和合并事件,包括SBC与AT&T的合并、Google收购Android等。
•这些事件对相关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增强了市场竞争,提升了企业整体实力。
美国房地产市场繁荣•2005年,美国房地产市场表现强劲,房价上涨势头良好。
•这一繁荣局面为与房地产相关的行业带来了相当的机遇和利润。
结尾综上所述,2005年美股在较为良好的经济环境下表现平稳,市场多数指数实现了正收益。
各行业表现分化,技术股、能源和原材料行业录得较高收益,而金融业则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表现较差。
公司收购与合并事件对市场产生了积极影响,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也为相关行业带来了机遇。
对于投资者而言,2005年的美股市场展示了多样化的投资机会和挑战。
2005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大事记
![2005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大事记](https://img.taocdn.com/s3/m/fa9a8e48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f4.png)
2005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大事记2005年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展的重要时期。
以下是2005年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大事记。
1.1月2005年1月4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公告,决定自1月10日起,利用交易所交易系统试点交易“分级基金”。
2005年1月24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全面启用新一代交易系统--“STARS”系统,这是上证所首次采用完全属于自主知识产权的证券交易系统。
2005年1月2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上海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实施细则》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债券交易实施细则》,这是中国资本市场首次对股票和债券交易进行全面细则化的管理。
2.2月2005年2月2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与ATR公司等共同开发的上证指数期货品种融资融券竞价交易系统正式上线。
2005年2月23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宣布,将于3月1日起,开展符合条件的三个新兴行业重组上市的试点工作。
3.3月2005年3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台《上海证券交易所单位新股公开发行规则(试行)》,进一步完善了新股发行和上市的制度安排。
2005年3月2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与东证期货公司正式开展存量股指期货套利业务。
4.4月2005年4月2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新闻公报,宣布自2005年7月1日起,将实施新的业务手续费率标准,并对股票、基金、债券、权证的业务手续费率进行了调整。
5.5月2005年5月10日,A股市场首次发生一只股票在上证指数样本股中市值最大的股票中获得纳入上证50指数资格,这标志着A股市场纳入上证50的证券范围进行了扩大。
2005年5月17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与德国证券交易所达成合作协议,正式启动了中国国内首个人民币境内上市外国股票的工作。
6.6月2005年6月22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公告,宣布自2005年7月4日起,对在上证A股市场上市的非上证50指数成份股均进行调整,取消了A股非上证50成份股涨跌幅度涨停幅度的限制。
浅析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浅析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defe183143323968011c920c.png)
浅析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陈若08国贸I0814234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进行了一项重大的金融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这次改革出其不意,却又在情理之中。
人民币突然在这一天升值出乎大家的意料,然而在紧迫的国内和国际背景下,中国选择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又是情理之中的事。
这场让世界瞩目而又酝酿已久的改革对中国产生的影响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
一、人民币汇率改革的背景1.国内动力长期的贸易顺差。
影响我国出口强劲增长的主要因素有外商直接投资的不断增大、加工贸易的作用日趋发挥、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出口退税政策,同时人民币币值低估也是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虽然出口为我国GDP的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贸易收支长期不平衡不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如引起外汇储备增长过快等我国外汇储备持续高速增长。
至2005年6月底,我国外汇储备达到7109.73亿美元。
中央政府作为我国外汇市场上最大的买家,发放的本币数量随着购买大量外汇而增多,导致货币供给的不合理扩张,从而加大了通胀的压力。
2004年外汇储备同比增长竟然高达51%,外汇储备增长势头如此迅猛,部分是贸易顺差的结果,另一部分原因是国际社会预期人民币升值,大量的“热钱”涌入中国进行投机。
如果人民币再不升值,“热钱”将会越来越多,升值的成本将更大。
国内通货膨胀初见倪端。
我国物价水平持续地上升,如果按照直接标价法表示汇率,实际汇率=名义汇率×CPI*/CPI(CPI*和CPI分别代表国外消费者价格指数和国内消费者价格指数)。
根据公式所阐述的理论,国内CPI 上升就能降低实际汇率,即通货膨胀能够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可是通货膨胀需要付出巨大代价,且并不符合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看来,通胀并不是解决人民币汇率问题的长久之计。
我国经济增长前景看好。
我国GDP以每年8%以上的速度增长,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比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都高,这种高增长态势促成了人民币的升值趋势;由于看好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外资大量投入中国,促使人民币升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月21日,组织召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中国人民银行分行、省会城市中心支行参加的窗口指导会议,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关精神,指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做好支持“三农”、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工作。
1月21日,颁布《银行业金融机构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审核规则》(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5]第3号),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审批程序。
2月5日,向全国人大财经委汇报2004年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2月18日,发布实施《国际开发机构人民币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05]第5号),允许符合条件的国际开发机构在国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引进国际债券发行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技术,推进国内债券市场开放与发展。
2月20日,发布《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05]第4号),明确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工作的相关申请审批程序、风险控制规则以及监督管理职责分工,保证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2月26日,本着客观公平、基本稳定、优胜劣汰的原则对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及银行间市场成员进行了综合考评,并以此为依据确定了2005年度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名单,共有交易商52家,其中,商业银行42家,证券公司4家,保险公司4家,农村信用合作社2家。
2月27日,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下发《关于加快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发[2005]47号),要求各地抓紧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加快完成所有省属高校的国家助学贷款经办行招投标工作,保证中标银行与高校签订协议的国家助学贷款及时发放到位。
2月28日,发表2004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3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由现行年利率1.62%下调到0.99%,法定准备金存款利率维持1.89%不变。
3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调整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一是将现行的住房贷款优惠利率回归到同期贷款利率水平,实行下限管理,下限利率水平为相应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商业银行法人可根据具体情况自主确定利率水平和内部定价规则;二是对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城市或地区,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可由现行的20%提高到30%;具体调整的城市或地区,可由商业银行法人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各地房地产价格涨幅自行确定,不搞一刀切。
3月21日,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作为试点单位,将分别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试点。
3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05年第一季度例会。
会议深入分析了当前宏观经济金融形势,认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已取得明显成效,下一阶段应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提高金融调控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有效性,适时适度调控金融体系流动性,优化信贷结构,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大力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加快推进金融改革,推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协调发展,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3月31日,首次对纳入扩大试点范围的21个省(区、市)的291个县(市)发行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专项中央银行票据234亿元。
4月6日,商业银行投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和中国证监会共同确定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为首批直接投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试点银行。
4月14日,向全国人大财经委汇报2005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4月20日,颁布《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05]第7号),规范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保护投资人及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信贷资产流动性,丰富证券品种。
4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泛亚债券指数基金(泛亚基金,PAIF)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使其成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引入的第一家境外机构投资者。
5月8日,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兑付考核工作的通知》(银发[2005]112号),加强对信用社改革进程、效果及其经营财务状况的动态监测与考核,督促信用社从加强内部管理入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约束机制,在申请兑付票据时取得实质性进展。
5月11日,发布《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5]第1号),旨在规范金融债券发行行为,促进债券市场发展,拓宽金融机构直接融资渠道,优化金融资产结构,该《管理办法》自6月1日起施行。
5月16日,发布了《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远期交易管理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5]第9号),规范债券远期交易,维护市场参与者合法权益,促进债券市场健康发展,有利于完善市场价格发现,提高市场流动性。
该《管理规定》自6月15日起施行。
5月18日,批准银行间外汇市场正式开办外币买卖业务。
同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推出八对外币买卖业务。
八对交易货币分别是美元兑欧元、日元、港元、英镑、瑞郎、澳元和加元,以及欧元兑日元。
该项业务的推出将有利于完善我国外汇市场体系,满足市场的投融资需求和避险需求,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建立起联接国际金融市场的通道。
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上调境内商业银行美元、港币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
其中,一年期美元存款利率上限提高0.25个百分点,一年期港币存款利率上限提高0.1875个百分点,调整后利率上限分别为1.125%和1%。
5月24日,发布实施《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5]第2号),旨在进一步发展货币市场,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规范短期融资券的发行和交易。
5月25日,发布《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增刊——《2004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
5月26日,发布2005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6月2日,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兑付考核评审委员会第一次例会决定,对河北安国等552个县(市)发行第六期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专项中央银行票据390亿元。
6月16日,公布《资产支持证券信息披露规则》(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5]第14号),规范资产支持证券信息披露行为,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保证资产支持证券试点的顺利进行,促进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6月26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六届亚欧财长会议开幕式上指出,人民币汇率改革要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三项原则。
6月28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建立“奖补资金”推进小额贷款到户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开办发[2005]60号),开展建立“奖补资金”推进小额贷款到户的试点,继续探索扶贫贷款到户的有效机制,进一步扩大扶贫贷款到户的规模。
6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05年第二季度例会。
会议深入分析了当前宏观经济金融形势,认为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金融运行平稳,下一阶段要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继续加强和改善金融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发展和物价基本稳定,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适度调控货币信贷总量,引导商业银行优化信贷结构,扩大国内需求,逐步实现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合理化,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积极推进金融改革,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6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与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和工行分别签订专项再贷款和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协议书,向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共发放专项再贷款4587.9亿元,用于认购工行的可疑类贷款,工行以其出售可疑类贷款所得,归还283.25亿元再贷款,余额4304.65亿元认购专项中央银行票据。
7月14日,向全国人大财经委汇报2005年上半年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7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发布《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5]第16号)。
一是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
二是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
三是2005年7月21日19:00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00元人民币,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
四是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上下一定幅度内浮动。
7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在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发布《人民币汇率交易收盘价公告》,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
7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上调境内商业银行美元、港币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
其中,一年期美元、港币存款利率上限均提高0.5个百分点,调整后利率上限分别为1.625%和1.5%。
7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对人民币汇率改革有关问题发表声明。
中国人民银行郑重发表声明:一是人民币汇率初始调整水平升值2%,是指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初始时刻就作一调整,调整水平为2%。
并不是指人民币汇率第一步调整2%,事后还会有进一步的调整。
二是人民币汇率水平升值2%是根据汇率合理均衡水平测算出来的。
这一调整幅度主要是从我国贸易顺差程度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确定的,同时也考虑了国内企业的承受能力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
这个幅度基本上趋近于实现商品和服务项目大体平衡。
三是渐进性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则。
渐进性是指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渐进性,而不是指人民币汇率水平调整的渐进性。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重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而非人民币汇率水平在数量上的增减。
8月2日,发布实施《关于扩大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05]201号),有利于国内经济主体进行汇率风险管理,并对扩大银行的服务范围,培育国内人民币对外币衍生产品市场等具有重要意义。
8月2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实施《关于放宽境内机构保留经常项目外汇收入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05]58号),根据境内机构经常项目外汇收支实际情况,将境内机构经常项目外汇账户保留现汇的比例,由原来的30%和50%调高至50%和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