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4_2 气温和降水导学案 (新版)粤教版11
粤教版初中地理七上第4章第2节《气温和降水》word教案 (2)
粤教版初中地理七上第4章第2节《气温和降水》word教案(2)气温及其变化一、教材分析气温是天气和气候的要紧组成要素,涉及面广、理论性强,因此应采纳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的亲躯体验的方法,利用对比法、多媒体手段进行学习。
气温的测定,要紧讲解气温的表示符号及读法,气温的观测和运算方法气温的变化,教材从三个方面阐述:气温的日变化;气温的年变化,要紧从两个侧面说明,一是南北半球一年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的时刻,而是热、温、寒三带四季气温变化的特点不同;气温的年际变化。
气温的世界分布,第一讲解了等温线知识,它是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的关键。
本部分即重“地”又重“理”,将世界气温水平分布的规律与阻碍气温分布的要紧因素---纬度、海陆、地势、洋流等结合,使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结合。
又为后面分析气候的阻碍因素和气候特点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气温日变化、月变化。
(2)使学生明确大气受热的缘故和水陆受热的不同。
(3)使学生认识热带、温带、寒带气温年变化的不同特点。
(4)使学生把握全球气温分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初步把握气温顺降水的观测方法及有关气温降水量数值的一些运算方法。
(2)通过数据分析培养抽象概括现象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天气现象的产生和变化表达着自然界的规律的,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
三、教学重点难点气温的年变化、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四、教法建议1.以生活中常显现的“如何样了解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这一问题,引入本节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
2.通过“观测温度计,运算日平均气温”的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了解气温的日变化,训练学生把握有关气温日变化的观测、统计、读图技能。
通过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的活动,引导学生在读图、分析中了解气温的年变化,并训练学生把握有关气温年变化的统计、分析的地理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的活动,引导学生在读图、分析、概括中,了解气温随高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并训练学生把握有关气温分布规律的读图、分析、概括的地理思维能力。
七年级地理上册4.2《气温和降水》教案(新版)粤教版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气温和降水》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气温和降水》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2. 分析能力: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气温和降水知识,分析气温和降水对农业、工业、生活等方面的影响。他们能够识别和解释气温和降水对不同领域的影响因素。
3. 实践能力:学生能够参与实践活动,如气象观测、数据分析等,增强对气温和降水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气温和降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地理思维能力: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气温和降水知识,进行地理现象的分析和解释,培养地理思维能力。他们能够将气温和降水知识与其他地理知识相结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突出《气温和降水》重点,强调《气温和降水》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气温和降水》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气温和降水》知识的掌握情况。
2. 降水的定义、形式、测量方法以及降水的分布规律。
3. 气温和降水对农业、工业、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4. 气温和降水在我国的分布特点及实例。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1. 学生已学习过地理基础知识,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2. 学生已掌握气温和降水的基本概念,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前提。
《气温和降水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粤人版》
《气温和降水》导学案一、导入在我们平时生活中,气温和降水是我们经常关注的天气现象。
气温和降水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农业、交通等方面也有着不可轻忽的作用。
那么,你知道气温和降水是如何形成的吗?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干系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进修《气温和降水》这一话题。
二、进修目标1. 了解气温和降水的观点及其重要性。
2. 掌握气温和降水的形成原理。
3. 理解气温和降水之间的干系。
三、进修内容1. 气温的观点及影响因素。
2. 降水的观点及分类。
3. 气温和降水的形成原理。
4. 气温和降水的干系。
四、进修过程1. 气温的观点及影响因素气温是指空气的热度,通常用摄氏度或华氏度来表示。
气温的高下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比如在夏天气温高会让人感到燥热,而在冬天气温低则会让人感到寒冷。
气温受到地球的太阳辐射、地形、海洋等因素的影响。
2. 降水的观点及分类降水是指大气中水蒸气凝结成液态或固态水滴或颗粒从空中坠落到地面的现象。
降水主要分为雨、雪、雹、霰等形式。
降水对于植物发展、水资源的补给等都有着重要作用。
3. 气温和降水的形成原理气温和降水之间有着密切的干系。
气温的高下会影响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当空气中的水蒸气达到一定饱和度时,就会发生降水。
降水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水蒸气凝结、云的形成和降水过程。
4. 气温和降水的干系气温和降水之间存在着互相影响的干系。
气温的变化会影响降水的形成,而降水的出现也会对气温产生一定的影响。
气温和降水的平衡是维持地球气候稳定的重要因素。
五、教室练习1. 什么是气温?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2. 降水有哪些形式?它对植物发展有什么作用?3. 请简要描述气温和降水之间的干系。
六、作业1. 请同砚们以“气温和降水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题,写一篇文章。
2. 请同砚们观察当天的气温和降水情况,并记录在观察日记中。
七、总结通过今天的进修,我们了解了气温和降水的观点及其重要性,掌握了气温和降水的形成原理,理解了气温和降水之间的干系。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4章天气与气候章末复习导学案新版粤教版.doc
第4章天气与气候一、知识梳理1.天气的概念2.天气的类型3.天气预报的概念4.天气预报的符号5.气温的变化情况6.测定气温的方法7.气温变化的表示方法8.降水的概念及表示方法9.降水量的测定及其表示方法10.气候的概念11.世界气候形成的因素12.世界气候的主要类型13…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二、题型、技巧归纳1.天气是指一个地方_____________ 内风雨、冷热、____________ .等大气状况。
2.一年中的气温是有变化的,世界陆地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__________ 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_________ 月,南半球出现在____________ 月。
3.当收看天气预报节目时,看到长江小下游地区的卫星云图为白色,则此时该地区天气状况为 ( )A.晴朗B.炎热C.阴雨D.大风4.下列关于世界降水量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赤道地区气温高,空气上升,故降水多B.北回归线附近大陆酋岸降水量多于东岸一C.两极地区地面潮湿,降水较多D.中纬度地带,内陆降水多于沿海地区5.台湾岛东侧降水比西侧多,主要原因是()A.纬度因素B.海陆因素C.地形因素D.人为因素归纳小结・1、 天气的概念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大气状态。
2、 天气的类型3、 天气预报的概念天气预报是气象专家通过对各种途径获取的大气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后对 未来天气所作出的预测,一般通过媒体向公众发布。
4、 天气预报的符号 * 多— 小雨 中雨 大雨暴雨乡 雷阵雨 3 -ZT 雨夹雪 小雪 中雪 大雪\冰霍 霜冻 雲 涎暴 台风5、 气温的变•化情况一天中的气温是有变化的,陆地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当地午后两小时左右,而最低气温往往出 现在日出前后。
6、 测定气温的方法测定气温使用温度传感器,根据使用的方式通常分为接触法与非接触法两类。
7、 气温变化的表示方法气温变化曲线是用来直观统计地区气温变化规律的图象,是用来表示气温高低变化的线条。
4.2气温和降水 教案(粤教版七年级上)
第四章天气与气候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2、读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难点:读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学习了什么是天气和气候、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完成的这节内容之后,对天气及气候的情况有了大概了解,同时通过天气符号使我们知道了天气的表达形式。
但在一天中的气温、一年中的气温和降水有没有什么变化规律呢?这节让我们进一点学习。
二、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2、通过读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三、出示学习指导:1、一天中什么时候气温最高?什么时候最低?2、一年中陆地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什么月份?最低气温出现在什么月份?3、气温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怎样的差异?气温与海拔高度的关系是什么?4、什么叫等温线?等温线的疏密与什么有关?四、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学,约5分钟后围绕疑难问题分小组讨论。
五、检测、点拨:1、思考题1——A、学生派代表回答1的问题。
(一天中气温最高在午后的14:00左右,最低出现在日出前后。
)B、教师点拨:计量一天的平均气温时是测量一天中的四个时间的气温是因为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间是在午后的14:00,然后每隔6小时计量一次。
2、学生派代表回答2的问题。
(一年中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 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
)(1)、活动:在P55活动1-3,课后完成活动3。
提示:测量温度应在距地1.5米高的百页箱中测量。
(2)提问:如何读气温变化曲线图,了解气温的年变化?3、学生派代表回答3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在同一地点,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大约下降0、6℃,水平方向上全球气温大致是从低纬度向两极递减。
)4、指名回答4的问题,老师点拨:(等温线是指在地图上把气温值相等的各点连成的线。
同一条等温线上的各地气温相等。
粤教版地理七上《气温和降水》word教案
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降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降水及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观测方法2、了解等降水量的含义,掌握阅读“降水量分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降水地区分布的规律3、能根据降水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说出气候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降水的意义、与生活的关系教学重点:学会阅读世界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
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学情分析:对于等高线这一类抽象概念,有的学生始终理解不了,这对于等降水量线的概念较难,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较差,读图分析时不能要求太高。
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研究天气和气候的时候,除了要掌握气温的资料,数据外,还要知道降水的情况。
讲授新课:二.降水1.什么是降水降水顾名思义就是天空中水分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水分有可能是雨水,还有可能是雪或冰雹。
形成条件: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或以前所学知识解释,及时的评价学生总结答案:①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②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补充:水的液、气、固三态;水分的蒸发、凝结、凝固过程及温度条件;热涨冷缩原理;热空气与冷空气的性质对比;地表一定范围内高度越高、温度越低事实。
降雨的等级小雨、中雨、大雨、暴雨2.主要类型:根据挂图,分别讲解由于降水形成过程中不同的空气上升原因和形式,所区分的三种主要降水类型。
并分析分布地区。
①对流雨: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产生的降水叫对流雨。
发生在太阳辐射强列的地区,空气强烈对流时(如赤道地区)②地形雨: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山的迎风坡产生降水叫地形雨。
沿海、沿湖河等较湿润地方的迎风坡(如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台湾火烧寮等地。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2《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2《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2《气温和降水》是本册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了气温和降水的相关知识。
这部分内容让学生了解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以及它们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球的运动、气候类型等基本知识。
但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较为复杂,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2.使学生掌握气温和降水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2.气温和降水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3.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4.图像教学法:利用图表、地图等图像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气温和降水的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资料和图片;2.设计好讨论问题和思考题;3.制作好PPT和教学课件;4.准备好地图和相关图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图片,引发学生对气温和降水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和教学课件,呈现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背后的原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教材中的案例,理解气温和降水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检验自己对气温和降水知识的理解。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七年级地理上册 4_2 气温和降水学案(新版)粤教版
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1)学习目标:1、知道气温及其测定;2、理解平均气温、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3、会绘制和应用气温变化曲线图(重点)一、自主学习1、气温指的温度,用()表示。
气温的测量仪器是。
2、气温测量一般每天测量次,一般是北京时间时、时、时、时。
将这一天中所测量的气温值累加然后取其平均值,就是指一天的气温。
3、气温的时间变化(以陆地为例)(1)日变化:陆地最高气温通常在当地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前后(2)一年当中,北半球月气温最高,月气温低,南半球(相同或相反),海洋比陆地拖后个月。
4、气温的空间变化(1)等温线:是在地图上把相等的各点连成的线。
(2)同纬度地区,海洋和陆地相比,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或低于)海洋气温,冬季陆地气温(高于或低于)海洋气温5、气温的垂直变化(海拔与气温的关系)海拔上升100米,气温下降6、气温的水平变化(纬度与气温的关系)全球气温大致是从向递减二、小组合作1、阅读61页《知识之窗》气温变化曲线图,完成下列填空气温(°C)(1)横坐标表示 (2)纵坐标表示(3)气温最高为 ,在 月份;气温最低为 ,在 月份。
三、当堂训练1、一天中陆地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 )A. 中午12点B. 子夜C. 午后2点D. 日出前后 2、南半球海洋上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是( ) A.1月 B.2月 C. 7月 D. 8月 3、等高线密集的地方( )A. 气温变化不大B.气温变化大C. 气温低D. 气温高4、小王在海拔为100米的山脚下,小李在海拔为2100米的山顶上,请问他们两人所在地气温相差多少度( )A. 10B. 20C. 12D.355、关于全球气温分布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赤道地区气温低,两极地区气温高B.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6°CC. 北半球,夏季陆地气温高于同纬度的海洋D. 南半球,8月海洋气温最高 6、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A. 从高纬度向低纬度降低B. 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降低C. 从亚洲中部向两极降低D. 从海洋向陆地降低 下图为某地等值线图,数值关系为a>b>c,读图完成7—8题7、若三条线为等温线,则该地位于( )A. 东半球B. 西半球C. 南半球D. 北半球 8、若三条线为等高线,则①、②两地代表的地形分别是( )30 20 10 0-10 -20①②a b cA. 山脊山脊B. 山谷山谷C. 山脊山谷D. 山谷山脊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粤人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2 气温和降水 教案1
粤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第二课时教材分析:本节选自粤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气候部分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了降水的概念、降水的形成过程、降水的测定、降水量柱状图、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初中地理学习中,不仅容量大,而且难点多,气温的变化影响降水的分布,降水的多少又影响世界各地的气候变化,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今后学习分区地理的基础。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较浓,热情也高,思维活跃,对录像、动画、图片等资料信息很感兴趣,并且敢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具有良好的协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但是思维能力还不够强,理解这节课的知识有点难度。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降水及主要形式,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说出降水分布的差异。
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会分析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绘制降水量分布图、柱状图,发展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降水的分布规律,发展智能、合作意识。
举例说明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描述降水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感受生活中地理的有用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通过参与降水季节变化的课堂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分布规律难点降水的形成条件、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分布规律教法与学法:教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引导法、游戏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学习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相关图片、视频资料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环节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视频导入:播放2018年6月7日高考第一天赣州天气情况的视频,提问:高考第一天天气怎么样?学生回答:不好,在下雨。
教师继续提问:下雨是属于天气还是气候范畴呢?学生回答:天气。
教师接着引导:下雨在气候范畴里是什么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板书:降水)【设计意图:视频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唤醒学生的参与意识。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4章 第2节 气温和降水(2) 粤教版
3.你知道低纬度地区和高纬度地区 比较、沿海和内陆比较哪个地区的降 水量更多?
米
4.分析不同季节降水量的变 化状况.
夏秋多雨,冬春少雨.
我能行 活动1
动手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和
降水量柱状图(课本P60)
气温(℃)
降水量(毫米)
.... 30
350. 25源自300. .. 20250
... . 15
200
10
150
5
100
某地各月气温和降水表
0
50
-5
0
1
4
7
10 (月)
某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图
将雨量器放在室外,下 雨时雨量器的储水瓶中将收 集到雨水.
将雨量瓶中的储 水器取出,把水倒入量 杯内,量杯的读数就是这次的降 水量.一月降水量的和,就是该月 的月降水量.
读柱状图,了解降水量的变化
读图技巧
1.读横坐标表示的月份. 7月最高约为
2.读纵坐标表示的降水量的 130毫米 数据. 3.读降水量最高、最低值及 其出现的月份。3月最低为0毫
怎样了解降水的空间分布呢?
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情况,通常用 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如下图.
B
. D C
我们生活的地区
A
A读地图(,低比纬较度A)比地B(低地纬(高度纬)和度B)年地降(高水纬 多度、)、CC地地(沿 (沿海海)比)和DD地地(内(内陆陆)年 )年降降水水多量。的 差异。
我能行
读下面的图,同学们
C.云滴增大到能够降落到地面; D.只有在海洋上才能形成 降水.
2.如右图,甲、乙两地气候中
属
于高温多雨的是 地乙,属
七年级地理上册 4.2 气温和降水教案 (新版)粤教版-(新版)粤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学目标(1)了解降水的定义,能判断降水的形式。
(2)了解降水的形成。
(3)能够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能判读降水量柱状图。
(1)通过实验演示(学生演示降水形成过程、微课演示降水量测量)及实验操作让学生理解降水的形成过程,并能测量、读出降水量数据。
(2)通过运用数据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活动,引导学生在动手绘制的过程中掌握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方法。
(3)通过阅读降水量柱状图的活动,引导学生在读图、分析中,了解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动手实验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了解本节课的知识,在“做”中学,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体验地理探究的乐趣。
(2)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判读降水量柱状图,在绘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学情分析降水是天气和气候的主要组成要素,涉及面广,理论性强。
对于刚升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但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六年的学习的基础上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降水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概念的学习并不是难点,因此在设计降水的概念及形式的学习上以自主学习为主,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与此同时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强,理解降水的形成、测量降水量、绘制判读降水量柱状图等知识这对学生来说是难点,因此在设计理解这些知识点时,借助小组模拟演示降水实验、形象生动的动画配音演示、微课演示测量降水量、学生小组实验测量降水量、小组绘制判读降水量柱状图等活动环节来帮助七年级的学生来理解知识难点。
通过设计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课件及时展示图片及配音动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思维能力,在动手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读图、归纳、实践操作等能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重点难点重点:降水的概念及其形式;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和判读。
难点:理解降水的形成过程;测量降水量;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和判读。
七年级地理上册 4_2 气温和降水导学案 (新版)粤教版11
4.2气温和降水预习案一、预习目标1.掌握气温的变化及其测定方法。
2.了解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及其规律。
3.掌握降水、降水量的测定方法及降水的条件、类型。
4.了解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及分布的差异。
5.掌握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绘制及应用。
6.了解等温线图和等降水量线图。
二、预习要点1. 气温的年变化、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2. 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及分布差异。
3.等温线图和等降水量线图。
三、达标练习1.一天中的气温是有变化的,陆地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__________时左右,最低气温往往出现在_____前后。
2.一年中的气温是有变化的,世界陆地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___月,南半球出现在___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___月,南半球出现在___月。
3 .一般情况下,在同一地点,海拔每升高100 米,气温大约下降____。
水平方向上全球气温大致是从低纬度向两极_____。
4.降水的分布情况,通常用______________来表示。
5.下列关于世界降水量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赤道地区气温高,空气上升,故降水多B.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量多于东岸C.两极地区地面潮湿,降水较多D.中纬度地带,内陆降水多于沿海地区6. 下列关于等温线的判断,正确的是()A.等温线越密集,气温差别越小B.等温线越密集,气温差别越大C.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线内气温高D.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线内气温低7. 在气温的日变化中,最高气温出现在()A.中午12点B.凌晨2点C.午后14点D.日出前后8. 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而产生的降水,叫()A.地形雨B.对流雨C.锋面雨D.台风雨9. 下列地区中多地形雨的是()A.沿海地区B.长江三角洲C.喜马拉雅山北坡D.喜马拉雅山南坡10. 降水的主要形式是()A.霜B.冰雹C.降雪D.降雨探究案一、要点回顾1. 在地图上把气温值相等的各点连成的线叫做_______。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2《气温和降水》说课稿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2《气温和降水》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气温和降水》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气温和降水的概念、特点以及其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表和实例,让学生认识气温和降水的基本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气温和降水这两个概念,他们可能已经有所了解。
但气温和降水的形成原因、分布规律及其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的实例和图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气温和降水的概念、特点及其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气温和降水的形成原因及其分布规律。
2.气温和降水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气温和降水的形成原因及其分布规律。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动的图表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素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气温和降水这两个地理要素。
2.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气温和降水的概念、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在此过程中,穿插生动的实例和图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实例分析:分析气温和降水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如农业、工业、交通等。
以我国为例,分析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特点,以及其对当地经济和生活的影响。
4.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原因。
每组选取一个地区,分析其气温和降水特点,并展示给其他小组。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气温和降水对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4.2《气温和降水》教案粤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地理上册4.2《气温和降水》教案(新版)粤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地理上册4.2《气温和降水》教案(新版)粤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地理上册4.2《气温和降水》教案(新版)粤教版的全部内容。
《气温和降水》本节课首先讲述了气温及其变化,知道气温最低和最高的时间。
然后,讲解了与气温紧密相关的降水,探究了降水的成因与规律。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气温、降水的定义与测量方法;2、阅读世界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3、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习这一节课,培养读图能力、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气温和降水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科学地生活。
【教学重点】阅读世界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1、各种类型的地图;2、准备一些典型的图片;3、多媒体课件。
板书:第二节气温和降水【讲授新课】学习新知师:一天中的气温是有变化的,陆地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当地午后两个小时左右,而最低气温往往出现在日出前后。
活动探究师:读图4.6中2时、8时、14时、20时的气温,并自己动手算一算该日的平均气温。
生:学会讨论回答.师:你能自己想办法了解气温的日变化吗?生:学会讨论回答.师:每日7时、13时、19时观测温度计3次,根据日平均气温绘制一周气温变化曲线图。
生:学生讨论回答。
师:判断下列诗句哪些描述“天气",哪些描述“气候”。
粤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第四章天气与气候第二节气温和降水第一课时
《气温和降水》导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初步学会计算日、月、年平均温度及年较差的方法。
2.能够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根据气温曲线图说明某地气温日变化、月变化与年变化的规律。
3.能够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分析法和分组合作讨论。
学习任务及展示学习过程【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一、气温及其变化1.气温:(1)气温的概念:大气的温度。
(2)气温的单位:摄氏度,记作___。
(3)气温的观测:观测仪器主要是放在百叶箱里的_______、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等;我国人工观测记录气温一般每天在北京时间____、_____、20时、2时各进行一次。
2.气温的变化:(1)气温的日变化。
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一天中气温最低值________左右_________气温_______= 一天中最高气温-一天中最低气温(2)气温的年变化。
北半球南半球陆地上海洋上陆地上海洋上月平均气温最高值____ 8月____ 2月月平均气温最低值1月____ 7月____ 气温_______= 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一年中最低月平均气温3.等温线图的判读:在等温线图中,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_____。
根据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判读气温___________。
根据等温线的_________,分析气温差异的大小。
根据等温线的闭合情况,判断___________的分布。
4.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①从纬度位置看:_____________气温逐渐降低。
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_____和_____气温不同,夏季_____气温高,冬季_____气温高。
③从海拔方面看:地势越高,气温_____。
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__________。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1.一天中最高气温为什么不在12时?2.从等温线的疏密程度看,1月和7月有什么差异?南、北半球有什么差异?【达标检测】1.东仔暑假去峨眉山旅游,在海拔200米的地方测得气温是36 ℃,当爬到海拔2 200米的地方时,这里的气温大约是( )A.15 ℃ B.10 ℃ C.24 ℃ D.36 ℃下表是某气象站观测到当地某天不同时间的气温,读后完成2~3题。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1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材,主要介绍了气温和降水的概念、特征、分布规律以及其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其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气温和降水的概念、分布规律等知识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气温和降水对生产和生活影响的认识不足,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气温和降水的概念、特征、分布规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气温和降水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提高学生对气温和降水的认识,培养其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提高其对地理环境的认知和适应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气温和降水的概念、特征、分布规律。
2.气温和降水对生产和生活影响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气温和降水的知识。
2.实践活动法:引导学生参与气温和降水的观察和测量,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气温和降水对生产和生活影响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气温和降水的相关实例和案例。
2.准备气温和降水的观测工具和设备,如温度计、雨量计等。
3.准备相关的问题和讨论话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气温和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气温和降水的概念、特征、分布规律,以及气温和降水对生产和生活影响的具体实例。
通过PPT或地图等载体,直观地展示气温和降水的分布情况。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气温和降水的观测和测量,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气温和降水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气温和降水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1.掌握气温的变化及其测定方法。
2.了解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及其规律。
3.掌握降水、降水量的测定方法及降水的条件、类型。
4.了解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及分布的差异。
5.掌握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绘制及应用。
6.了解等温线图和等降水量线图。
二、预习要点
1. 气温的年变化、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2. 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及分布差异。
3.等温线图和等降水量线图。
三、达标练习
1.一天中的气温是有变化的,陆地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__________时左右,最低气温往往出现在_____前后。
2.一年中的气温是有变化的,世界陆地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 ___月,南半球出现在 ___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 ___月,南半球出现在 ___月。
3 .一般情况下,在同一地点,海拔每升高 100 米,气温大约下降 ____。
水平方向上全球气温大致是从低纬度向两极_____。
4.降水的分布情况,通常用______________来表示。
5.下列关于世界降水量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赤道地区气温高,空气上升,故降水多
B.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量多于东岸
C.两极地区地面潮湿,降水较多
D.中纬度地带,内陆降水多于沿海地区
6. 下列关于等温线的判断,正确的是()
A.等温线越密集,气温差别越小
B.等温线越密集,气温差别越大
C.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线内气温高
D.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线内气温低
7. 在气温的日变化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A.中午12点
B.凌晨2点
C.午后14点
D.日出前后
8. 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而产生的降水,叫()
A.地形雨 B.对流雨 C.锋面雨 D.台风雨
9. 下列地区中多地形雨的是()
A.沿海地区 B.长江三角洲 C.喜马拉雅山北坡 D.喜马拉雅山南坡
10. 降水的主要形式是()
A.霜 B.冰雹 C.降雪 D.降雨
探究案
一、要点回顾
1. 在地图上把气温值相等的各点连成的线叫做_______。
同一条等温线上的各地气温_____。
2.空气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到地面,统称为_____。
____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3.降水形成的条件:空气上升_____,水汽凝结;有_______;云滴增大到能够降落到地面。
二、问题展示
1.气温测定的方法有哪些?
2.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3.降水量的测定方法是什么?
4.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的差异?
三、课堂小结
1.根据温度传感器的使用方式,通常分为接触法与非接触法两类。
2.气温变化曲线是用来直观统计地区气温变化规律的图象,是用来表示气温高低变化的线条。
3.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也不一样,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
4.降水是地面从大气中获得的水汽凝结物。
它包括两部分,一是大气中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表面及低空的凝结物;另一部分是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
的水汽凝结物。
5.降水的类型根据降水形成原因(主要是气流上升特点),可分为四个基本类型:锋面雨、对流雨、地形雨、台风雨。
6.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基本有三条,即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四、拓展交流
1. 下列关于降水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极地区降水稀少
B.赤道附近气温高,干燥少雨
C.温带各地降水量相差不大
D.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少
2. 属于降水较少的地区是()
A.极地地区
B.赤道附近
C.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
D.温带的大陆沿海
3. 下列地区中,年降水量最少的是()
A.赤道地区
B.非洲北部
C.亚洲东南部
D.欧洲西部
4. 有关等温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等温线密集,温差小
B.等温线稀疏,温差大
C.北半球等温线较南半球平直
D.等温线稀疏,温差小
5. 读“罗马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该气候的特点为()
A.终年高温多雨
B.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C.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D.冬季高温多雨、夏季低温少雨
6. 根据如图所示“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图中该地气温的年较差大约是()
A.35℃ B.25℃ C.15℃ D.5℃
7. 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的原因()
A.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
B.南半球陆地面积广大
C.北半球的海洋面积比南半球广大
D.南半球全部是海洋
8. 下列对世界平均气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低
B.夏季,同纬度的陆地比海洋气温低
C.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升高
D.冬季,同纬度的陆地比海洋气温高
9. 由赤道向两极,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规律是()
A.逐渐降低 B.逐渐升高 C.变化不大 D.没有变化
10. 下面各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南半球夏季陆地的是()
A. B. C. D.11. 影响世界气温纬度分布规律的原因是()
A.地表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光热不同
B.地表海陆分布的差异
C.地表不同经度地区日出时间不同
D.地表不同地区风向不同
12. 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A.同纬度地区气温都相同
B.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相同
C.同纬度的高山高原比平原气温高
D.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参考答案一.达标练习
1. 午后的14 日出
2. 7 1 1 7
3. 0.6℃递减
4. 等降水量线体图
5. A
6. B
7. C
8. C
9. D
10. D
二.拓展交流
1.A
2.A
3.B
4.D
5.B
6.D
7.A
8.A
9.A 10.A 11.A 12.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