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综述
变应性鼻炎中医治疗概况
变应性鼻炎中医治疗概况摘要: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具有复杂性,且多样的病原学使得变应性鼻炎难以预防。
近些年,变应性鼻炎患病率持续增长,随着中医药对本病的深入研究,疗效获得广泛的认可。
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在临床应用广泛,充分发挥了中医药辨证施治的优势。
本综述回顾了近10年中医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主要进展,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中医;正文:变应性鼻炎[1](AR),又称过敏性鼻炎,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
该病具有发病率高、不易根治的特点。
临床多见鼻塞、鼻痒、喷嚏、流涕等主要症状。
该病归属于中医“鼻鼽”等范畴。
中医在AR的治疗及预防有治疗效果持久、治疗方法多样、副作用小等独特的优势,本文从病因病机入手,回顾近年来中医治疗AR的临床研究进展[2]。
1.变应性鼻炎的诊断AR的诊断标准主要是以临床表现、相关检查、相关并发疾病[3]为参考。
目前应用较广泛的AR诊断标准是1997年修订的《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4]、中华医学会2004年兰州会议制定的《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诊断标准[5]及2015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制定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标准[6]。
AR属中医鼻鼽的范畴。
中医认为,AR的病机归于肺脾肾三脏虚损[7],三脏阳气虚损,卫表不固,以致寒水上犯为病。
邪气首先犯及鼻窍,正邪相争,肺气通降失调,鼻窍壅塞,致喷嚏流涕[8]。
2.变应性鼻炎的中医治疗2.1中成药中成药是采用特定的工艺,将中草药加工制成不同剂型的中药成品,方便携带和使用。
邹阳等[8-9]利用辛芩颗粒(细辛和黄芩为主)治疗过敏性鼻炎35例,并设置35例给予氯雷他定作为对照,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72%,患者喷嚏、流涕、鼻堵和鼻痒症状均有改善,说明辛芩颗粒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确切。
变态反应性鼻炎中医辨治浅谈
变态反应性鼻炎中医辨治浅谈摘要】变应性鼻炎(AR)是可分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 ,其中约20 %为季节性,40%左右为常年性,全球平均发病率为10%~25%,且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生活环境的改变 ,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近年来有增高的趋势 ,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健康问题。
现就变态反应性鼻炎中医辨治作一综述。
【关键词】变态反应性鼻炎中医治疗综述变态反应性鼻炎(AR)为现代医学病名,是以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随着气候、环境的变化,发病率越来越高,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失调,对某些吸入的变应原 (过敏原)敏感性增高所致的变态反应 ,又称此病为“过敏性鼻炎”。
根据其临床特点,中医认为变应性鼻炎属于鼽嚏、鼻鼽、鼽水范畴,《素问》称之为“鼽嚏”,金?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首次描述了本病的临床特征,指出“鼽者,鼻出清涕也,”“嚏,鼻中因痒而气喷作声也”。
属中医的“鼻鼽”范畴,是一种常见病与多发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
中医对其治疗方法颇多,效果尚为满意。
近年通过对本病的深入研究,深刻体会到本病其标在肺,其本在脾肾,其诱因为风寒侵袭、气候突变或异气、异味刺激,而其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根本原因是久病导致气虚阳微饮停,抗病能力低下。
1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现代医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有多种见解。
多数医家认为本病是因肺脾肾亏虚,又复寒邪侵袭所致。
认为此病辨证应分为风寒袭肺,肺脾气虚,肾阳虚,肺经伏热等。
另有一些学者在大量临床实践基础上提出一些新观点,吴成山[1]提出鼻鼽在病因病机、症候特点上均与痰饮病类同,将其归于广义的痰饮,按照痰饮论治,尊“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原则,选用理中汤、肾气汤合小青龙汤化裁。
邵健民[2]认为本病病久不愈者常常因寒而窍络不通,出现瘀血症状,故特别强调瘀血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治疗多选用三棱、莪术等峻利破血之品。
变应性鼻炎近年中医治疗概况
变应性鼻炎近年中医治疗概况随着现代生活环境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受到变应性鼻炎的困扰。
变应性鼻炎是一种由外界过敏原引起的鼻腔炎症,主要表现为打喷嚏、鼻塞、流清涕、鼻痒等症状。
虽然西医药在治疗变应性鼻炎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中医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方法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近年来中医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概况进行介绍,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多选择。
一、中医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基本理论中医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基本理论是“辨证施治”。
中医认为变应性鼻炎是由外邪入侵导致气血失调所致,因此在治疗上注重辨证施治。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医师会辨别病机,采用针灸、草药、拔罐等方法进行治疗,以调和气血、祛风散寒、清热解毒等为治疗原则。
二、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是中医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主要分为清热、解毒、祛风散寒、活血化瘀等方面。
一些具有驱风散寒、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如白虎加人参汤、小柴胡汤等常用于变应性鼻炎的治疗。
临床研究表明,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具有良好的疗效,可以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针灸是中医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另一重要方法。
通过在特定穴位施加针刺或灸烧的方法,可以调和气血、祛风散寒、清热解毒,从而有效治疗变应性鼻炎。
一些常用的针灸疗法包括迎香、印堂、风池等穴位的刺灸或灸烧。
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可以缓解鼻塞、减轻流涕、改善鼻痒等症状,且疗效稳定持久。
四、中医药治疗的独特优势相比于西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具有一定的独特优势。
中医注重辨证施治,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性化治疗,因此疗效更加精准。
中医药治疗以调和全身气血、祛风散寒为主要原则,既可以缓解症状,又可以调整体质,减少复发的可能性。
中医治疗变应性鼻炎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方法,患者可以选择针灸、中药、拔罐等不同的治疗方式,增加了治疗的多样性和针对性。
五、中医治疗需注意的问题虽然中医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不可忽视,但患者在就医过程中仍需注意一些问题。
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中药有哪些
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中药有哪些变应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疾病,患病后可以采用中药方剂来进行治疗。
脾阳虚弱型的患者,可以选用理中汤合苓桂术甘汤;肺虚饮停型的患者,可以采用小青龙汤合玉屏风散;肾阳虚弱型的患者,可以服用金匮肾气丸;不用证型的患者,采用的中药方剂各有不同,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变应性鼻炎也可以称之为过敏性鼻炎,该疾病的诱因主要是接触过敏源所致,例如灰尘、螨虫、羽毛、花粉等;患病后会出现鼻痒、喷嚏、鼻涕、畏寒、怕热等症状。
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将会对健康造成极大的损害。
那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中药有哪些?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方法:一、理中汤合苓桂术甘汤:对于脾阳虚弱型的变应性鼻炎,可以采用中药方剂理中汤合苓桂术甘汤进行治疗,该方能够起到温阳健脾、化饮利水的作用。
药方组成有砂仁、干姜、苏子、厚朴、陈皮、甘草、沉香、木香、茯苓、桂枝、白术。
二、小青龙汤合玉屏风散:该方能够起到补肺固卫、温化水饮的作用,对于肺虚饮停型的变应性鼻炎很有疗效。
药方组成有麻黄、芍药、细辛、炙甘草、干姜、桂枝、五味子、半夏、防风、黄芪、白术。
三、金匮肾气丸:该方能够起到温肾助阳、化气行水的作用,适用于肾阳虚弱型引起的变应性鼻炎。
药方组成有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牛膝、车前子。
四、清热止嚏汤:该方具有泻热降火、清肺止嚏的功效。
药方组成有葛根、赤芍、黄芩、知母、黄柏、泽泻、生地、红花、肉桂、细辛等,适用于郁热熏鼻型变应性鼻炎的治疗。
五、乌梅丸:该方能够起到温脏扶正、调和寒热的作用,对于寒热错杂型的变应性鼻炎很有疗效。
药方组成有乌梅、细辛、炮附片、桂枝、人参、黄柏、黄连、干姜、当归、川椒。
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有一定的成效,患者可以参照上述的中药方剂来治疗,但必须遵从医嘱进行用药,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期间患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缓解病症,勤换洗床单和被罩,防止螨虫的滋生;多开窗户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远离容易过敏的根源,例如花粉、香水等;饮食方面应禁忌海鲜类等,容易过敏的食物。
变应性鼻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
2.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伤风鼻塞相鉴别
【辨证及治疗】 1. 分型论治 (1)肺气虚寒,卫表不固 (2)脾气虚弱,清阳不升 (3)肾阳不足,温煦失职 (4)肺经伏热,上犯鼻窍
(1)肺气虚寒,卫表不固 主证:鼻塞,鼻痒,喷嚏频频,清涕如水, 嗅觉减退,畏风怕冷,自汗,气短懒言,语声 低怯,面色苍白,或咳嗽痰稀。舌质淡,舌苔 薄白,脉虚弱。检查见下鼻甲肿大光滑,鼻粘 膜淡白或灰白,鼻道可见水样分泌物。 治法:温肺散寒,益气固表。 方药:温肺止流丹加减。方中以细辛、荆 芥疏风散寒;人参、甘草、诃子补肺敛气;桔 梗、鱼脑石散结除涕。此方气味温和,功能暖 肺,而性带散,又能祛邪。鼻痒甚,可酌加僵 蚕、蝉蜕;若畏风怕冷,清涕如水者,可酌加 桂枝、干姜、大枣等。临床上亦可用玉屏风散 合苍耳子散加减。
变应性鼻炎中 医药治疗研究
安徽省中医院
变应性鼻炎中医药治疗研 究
耳鼻喉科
高士俊
主任医师
什么是变应性鼻炎
【定义】变应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
炎,中医称鼻鼽(bi qiu)。是发 生在鼻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 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塞、 鼻粘膜肿胀等为主要特点。其分为 常年性变应鼻炎和季节性变应性鼻 炎,后者又称花粉症。
变应性鼻炎的特点
本病为临床上较常见和多发的疾病,
无性别、年龄、地域差异,可常年 性发病,亦可呈季节性发作。 鼻鼽病名,古代文献中尚有“鼽嚏、 鼽鼻、鼽水、鼻流清水”等别称。
变应性鼻炎相当于中医的鼻鼽,亦称鼽嚏,其发 病机制主要是由于肺脾气虚,邪犯鼻窍所致,而 主要采用补益肺脾,散邪通窍药物治疗。现有人 认为本病是由于肾阳亏虚,风邪外侵而采用温阳 散邪疗法;痰湿内蕴而用小青龙汤[1]、泽泻汤以 清利痰湿[2];或认为本病应从瘀论治。在众多药 物的治疗中,仍以甘辛温热为主,归经肺脾二位 居首,以疏风宣肺,利窍渗湿,补中益气为先[3,4]。 治疗方法繁多,但中医对本病的研究,大多仍停 留在临床疗效观察上,而更进一步的研究较少。
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综述
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综述
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综述
张予;
【期刊名称】《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年(卷),期】2007(000)002
【摘要】<正>变应性鼻炎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属中医"鼻鼽"范畴,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1],并以青少年居多。
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体会到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的优势,为了进一步深入探讨,现将中医药认识和治疗该病的概况综述如下。
【总页数】6页(P.24-30)
【关键词】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中医药治疗;中医耳鼻喉科学;总有效率;综述;病因病机;鼻鼽;玉屏风散;变态反应性鼻炎;黄芪
【作者】张予;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耳鼻喉科;
【正文语种】英文
【中图分类】R276.1
【相关文献】
1.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 [C], 王军; 闫博; 郑兆晔
2.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 [J], 贯剑; 何裕民
3.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研究概况 [J], 王宇
4.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综述 [C], 张予
5.变应性鼻炎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J], 王瑞雯; 万文蓉。
变应性鼻炎近年中医治疗概况
变应性鼻炎近年中医治疗概况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变应性鼻炎逐渐成为了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
中医认为,变应性鼻炎是由于人体的气机失调、脏腑功能受损、正气虚弱等多种原因导致的。
针对不同病因病机,中医提供了多种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以及饮食调理等。
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变应性鼻炎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中药治疗的目标是调理人体气血、滋养脏腑,以及消除炎症、缓解症状。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当归、人参、白术、苍术、桂枝、生姜、甘草、大枣等。
中药治疗的优势在于药物组方灵活、成分多样,能够针对不同个体的病情进行针对性治疗,而且有很好的长效调理作用。
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另一种有效方法。
针灸的作用机理是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平衡、调整免疫系统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从而起到缓解病症、恢复人体健康的作用。
针灸治疗可以局部针灸、镇痛灸、全身调理灸等多种方法,针灸通常在每周1~2次的频率下进行,疗程为10次左右。
中医推拿与按摩疗法也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治疗方法。
由于变应性鼻炎多伴随着头痛、乏力等症状,因此,中医推拿按摩可以通过促进身体的气血流通、舒缓肌肉疲劳、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从而缓解病症、提高睡眠质量。
中医推拿与按摩疗法疗效确切,安全无副作用,在家中、办公室等地都可以进行,特别适合那些时间压力大、不能长时间休息的群体。
除了以上的治疗方法,中医调理饮食法也是有一定帮助的。
中医认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气血失调,而我们所摄入的食物可以根据其性味功效,起到调节人体气血、滋养脏腑、增强体质等作用。
患者应该少吃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多吃清淡易消化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适当多吃一些果蔬,如苹果、梨、香蕉等,以及富含维生素A、C、E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芹菜等。
总的来说,中医治疗变应性鼻炎方法多样、疗效确切。
采用多种治疗手段结合进行,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缓解患者症状,改善身体机能,提高生活质量。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需要长期性、渐进性,而不是一个疗程就能治愈的。
中医药临床优势病种探讨——变应性鼻炎
中医药临床优势病种探讨——变应性鼻炎引言: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变应性鼻炎逐渐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常见疾病。
传统医学中,中医药被广泛应用于变应性鼻炎的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变应性鼻炎治疗中的优势,并介绍常用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一、中医药在变应性鼻炎治疗中的优势1. 强调整体观念中医药治疗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器官、组织互相关联、互相影响。
对于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中医药不只是针对鼻腔症状进行处理,而是依据个体的详尽状况,从调整整体气血、保卫机制等方面入手,综合治疗。
2.辨证施治中医药治疗强调辨证施治,即依据不同的病因病机分型并应用相应的药物治疗。
对于变应性鼻炎,中医药可以依据患者的症状、舌苔、脉象等进行辨证施治,提高治疗效果。
3. 综合治疗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时,通常会接受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如草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中药外用等。
通过综合治疗,能够从多个方面调整人体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二、常用的中医药治疗方法1. 中草药治疗中草药治疗是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常用方法。
常用的中草药有苦参、连翘、黄芩等,这些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解表散寒、活血化痰等功效,能够有效缓解鼻炎症状。
2.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在中医药治疗中占领重要塞位。
对于变应性鼻炎患者,针灸可以刺激人体经络,调整气血运行,增强免疫力,改善鼻腔局部充血、水肿等症状。
3. 推拿治疗推拿治疗是中医药中的一种手法疗法,对于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按摩、拍打、推拿等手法,可以刺激人体穴位,调理经络,改善鼻腔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
4. 中药外用中药外用是指将中药制剂涂抹于鼻腔或鼻周皮肤,通过局部刺激增进血液循环,改善鼻腔粘膜的免疫功能,减轻局部炎症反应。
常用的中药外用剂形有鼻滴剂、鼻炎贴剂等。
总结: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中医药强调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综合治疗,能够从多个方面调整人体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变应性鼻炎中医辨证研究进展(一)
变应性鼻炎中医辨证研究进展(一)【关键词】变应性鼻炎;辨证论治;综述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又称过敏性鼻炎,为机体对某些变应原(即过敏原)敏感性增高而发生在鼻腔黏膜的变态反应,也是呼吸道变态反应的常见表现形式。
一般由接触过敏原后,由IgE介导的发生在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属于Ⅰ型变态反应,即速发型变态反应。
主要症状表现为突然和反复性发作的鼻痒、阵发性喷嚏、大量水样涕和鼻塞等。
目前,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体系主要由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医患宣传教育四部分构成1]。
首要步骤是避免接触过敏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药物治疗是缓解症状的有效手段。
对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和症状持久的患者可采用特异性变应原免疫治疗,同时也可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中医认为,变应性鼻炎当属“鼻鼽”范畴,对其主要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历代文献中都有相关记录。
其中,《内经》认为此病主要与时令气候有关,亦与经络、脏腑,特别是肾有关。
隋代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中有“肺气通于鼻,其脏有冷,冷气入乘于鼻,故使津液不能自收”的记载,指出肺脏虚冷是发病的重要病因。
明代《医学纲目?卷二十七?鼻鼽》中的“运气鼻鼽有二,一曰火攻肺虚鼻鼽;二曰金助肺实鼻鼽”,又指出了火热亦可发病。
同为明代的薛立斋提出了肺脾致虚的观点,正如《内科摘要?卷上?元气亏损内伤外感症》所载:“一儒者素勤苦,恶风寒,鼻流清涕,寒禁嚏喷。
余曰:此脾肺气虚不能实腠理。
”都是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至现代,中医经长期的临床实践认为,本病的发生原因2]有二:一是内在因素,多为脏腑功能失调,主要是肺、脾、肾三脏虚损;二是外在因素,多为风寒、异气之邪侵袭鼻窍所致。
值得指出的是,外因与内因常合而为患,脾气不充,肾元亏虚都会致肺气虚弱,卫阳不固,外邪乘虚而入发为此病。
因此,本病以内因为本,外因为标,变应性鼻炎的临床发病过程,即急性发作期与间歇缓解期。
发作期时以外感邪实为主,间歇缓解期则多见肺脾肾三脏亏虚而复感外邪。
变应性鼻炎近年中医治疗概况
变应性鼻炎近年中医治疗概况
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鼻黏膜充血、分泌物增多、打喷嚏、鼻塞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中医认为,变应性鼻炎是由于外感风邪,或
因体质虚弱、肺气不足、脾胃功能失调等原因引起。
中医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方法主要包括
辨证施治、中药治疗、针灸疗法和配合其他中医疗法。
中医辨证施治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辩证施治,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对变
应性鼻炎进行个性化治疗。
中医辨证施治的主要方法包括辨证施治、防病治病和调节脾胃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控制变应性鼻炎的发作。
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重要方法之一。
中医认为,变应性鼻炎主要是由于
体内气血失调、肺脾功能不全等引起的。
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主要目的是调节体内气血,增强肺脾功能,改善体质,从而达到减轻症状、预防复发的目的。
常用的中药治疗方法包
括中药汤剂、中药颗粒、中药贴敷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机体
免疫力,减少变应原的刺激,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除了上述三种方法外,中医治疗变应性鼻炎还可以配合其他中医疗法,如推拿按摩、
气功调理、食疗调理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调节体内气血,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症状,
减少变应原的刺激,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中医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方法不断完善,疗效也有了
较大的提高。
中医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方法仍需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进一步完善和
推广,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有效的治疗方案。
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用药特点及分析
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用药特点及分析【关键词】变应性鼻炎;中医疗法;用药特点;文献研究变应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炎,是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是临床常见的顽症之一,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0%~20%[1]。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常应用抗组胺类药物、肥大细胞稳定剂、皮质类固醇激素等[2],远期疗效并不理想。
过敏性鼻炎在中医古代文献中就有记载,类似于“鼻鼽”范畴。
不少中医工作者运用中医方药、针灸等方法治疗本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笔者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临床病例报道加以分析整理,从用药入手分析本病病机,并初步总结出本病的用药特点。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以“变应性鼻炎”、“中药治疗”为关键词,对2000-2005年中国期刊网文献进行检索,筛选出资料完整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中药方剂。
1.2 研究方法将纳入研究方剂的药物及其性味、功效类别等资料建立数据库。
对方剂的所用药物进行频数分析,总结出常用药物;按《中药学》的性味分类法和功效分类法[3],归纳药物的性味、功效类别,探讨方剂用药的特点。
1.3 统计学方法单变量频数分布分析。
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
2 结果2.1 一般资料共收集临床方剂97首,病例报道5 625例,其中男性2 936例,女性2 689例。
治疗结果:显效3 809例;有效1 306例;无效510例;总有效率91%。
上述文献中治疗药物141味,共出现1 117次。
2.2 药物功效类别分析(见表1)表1 141味中药功效类别频数(略)2.3 用药频数分析141味中药在97首方剂中出现频率大于10%的药物见表2。
常用药物有:黄芪、防风、白术、辛夷、甘草、苍耳子、细辛、白芷、五味子、蝉蜕等。
表2 药物使用频数(略) 3 讨论中医学认为,变应性鼻炎的发作与风寒之邪袭肺、肺气被束、宣降失宜有关。
肺开窍于鼻,肺气不利则鼻窍失司,开阖不利。
如《素问·玄机原病式》曰:“鼽者,鼻出清涕也。
中医外治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进展
中医外治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进展摘要:变应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难治、复发率极高的疾病,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中医外治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进行阐述总结,用以指导临床。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中医外治法;综述变应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炎,属中医“鼻鼽”范畴,西医常用激素类喷鼻剂和抗组胺等药物控制症状,但长期使用疗效下降且有副作用,易复发。
大量临床实验证明中医外治方法治疗AR,疗效显著,维持长久,副作用小。
现将近5年的治疗变应性鼻炎常用外治法总结如下:1.中药滴鼻液赵岩等[1]自拟鼻炎清滴鼻液(由黄芪、细辛、鹅不食草、辛夷、苍耳子等组成)滴鼻治疗AR患者150例;对照组105例使用呋麻液滴鼻,治疗组总有效率92.0%,对照组64.8%。
王婷婷[2]将50例AR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5例。
观察组用中药滴鼻液(辛夷牡丹皮赤芍川芎白芷藿香苍耳子等),对照组用色甘酸钠滴鼻液。
经过4周连续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显效率48%,对照组28%,统计学有意义(P < 0.05)。
2雾化张秀瑜[3]将门诊患儿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中医辨证后予以辛菊雾化液吸入鼻腔,15min/次,1~2次/d;对照组中医辨证论治,1周为1个疗程,对两组进行临床疗效观察。
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为82.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曾美月[4]将200例小儿AR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 例,治疗组给予苍辛液雾化吸20 mL;对照组给予 0.9%氯化铀 20 mL、庆大霉素8 万 U、地塞米松2 mg 混合,2组均超声雾化吸入,1次/d,每次10 min,7 d为1疗程,3个疗程。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对照组7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针灸法赵冏琪[5]选取T3 T5 T9T11 L2华佗夹脊穴配合迎香攒竹印堂风池太渊上星合谷足三里,针刺治疗AR患者40例,有效率为85.0%。
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概况
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概况【关键词】鼻炎,变应性,常年性;中医药疗法;综述文献变应性鼻炎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影响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其以反复发作性鼻塞、鼻痒、喷嚏、流清涕为主要症状,是一种常见与多发病。
属于中医学的鼻鼽、鼽喷、鼽嚏、鼽水、鼽、嚏等范畴。
鼻鼽首见于《素问·脉解篇》,曰:“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
”以后历代医家也多有论述,如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鼻病源流》中明确解释说:“鼻鼽者,鼻流清涕也。
”此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
中医药对其治疗方法颇多,效果也较为满意。
现将近年来中医药对变应性鼻炎的认识及治疗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内经》有“肾为欠为嚏”的记载。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
”《素问·宣明五气论》说:“五气所病……肾为欠为嚏。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鼻涕候》说:“夫津液涕唾得热即干燥,得冷则流溢不能自收。
肺气通于鼻,其脏有冷,冷随气入乘于鼻,故使津涕不能自收。
”可见古人认识与现代基本相同,多数学者认为变应性鼻炎的病因病机为内由肺、脾、肾三脏虚损,外由风寒异气之邪侵袭。
2 辨证论治目前治疗变应性鼻炎大多以脏腑辨证为主。
王锡琴等[1]将变应性鼻炎分为5型,①风热犯肺型:治宜清热宣肺利窍;②湿困脾虚型:治宜健脾化浊通窍;③胆腑热盛型:治宜疏肝利胆通窍;④肾阳亏虚型,治宜温肾纳气通窍;⑤瘀血阻窍型:治宜活血通窍。
赵翠英等[2]将其分为3型,①风寒型:治宜疏风散寒,宣通鼻窍;②虚寒型:治宜温肺散寒,宣肺通窍;③肺热型:治宜清热宣肺通窍。
3 基本方加减专病专方随证加减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重要方法。
变应性鼻炎如何中医治疗?来看看老中医经验!
变应性鼻炎如何中医治疗?来看看老中医经验!杏林足迹 2020-04-02 08:18xinglinzuji杏林足迹杏林小舟,足迹天涯PART 1一病因病机变应性鼻炎属中医“鼻鼽”范畴。
李师认为发生的首要条件是正气虚弱,《素问·金匮真言论》指出“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故必有肺气的虚弱。
《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曰:“肺气通于鼻,其脏有冷,冷随气入乘于鼻,故使津涕不能自收。
”病初肺气虚弱,风寒外袭,肺失通调水道功能则清涕不止。
寒邪流连于肌表,腠理闭塞,阳气闭郁于内则生热。
火热为阳邪,循经上扰于鼻则鼻痒、喷嚏频作。
刘完素《素问玄机病原式·六气为病》曰:“嚏,鼻中因痒而气喷作于声也。
鼻为肺窍,痒为火化,必火邪热干于阳明,发于鼻,而痒则嚏也。
或故以物扰之痒而嚏者,扰痒属火故也。
”反复风寒外袭,加重里热闭郁,则疾病反复发作,形成恶性循环,难以治愈。
正如刘河间《素问玄机原病式》言:“或言鼽为肺寒者误也,彼但见鼽涕鼻塞,遇寒则甚,遂以为然,岂知寒伤皮毛则腠理致密,热气怫郁,而病愈甚也。
”病初只有肺气虚弱,病又可致脾虚,继而肾虚。
李师认为属正气虚弱,反复感邪,寒热错杂。
PART 2二治疗方法李师认为,疾病发作期应重在宣通鼻窍、祛风散寒清热,兼以益气固表。
疾病缓解期应重在益气固表扶正,兼祛风清热通窍。
用苍耳子散合玉屏风散加味。
药用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黄芪、白术、防风、桑叶、菊花、黄芩、槐米、紫河车、灵芝。
方中苍耳子、辛夷祛风散寒通窍,黄芪、白术、防风补益肺脾之气、祛风固表,桑叶、菊花、黄芩祛风清热,槐花具有抗过敏作用,灵芝、紫河车增强免疫功能。
加减:如有疲乏、面黄等,加用白术、茯苓、太子参。
兼见腰膝酸软、怕冷加附子、干姜、淫羊藿。
兼见头痛加蔓荆子、藁本。
兼见咳嗽、咽痒加桔梗、甘草、杏仁、牛蒡子。
动物试验证明, 辛夷挥发油能抑制组胺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等而发挥抗炎、抗过敏作用,抑制过敏性收缩。
中医药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进展随着近年来变应性鼻炎病例的不断增多,中医药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也逐渐成为了医学界的热门话题。
中医药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针对不同患儿的病情和发病原因,选择了针灸、中药等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治疗。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医药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进展,希望对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儿家长有所帮助。
一、变应性鼻炎的病因儿童变应性鼻炎是由各种致敏原刺激细胞释放大量组胺、白细胞介素等炎性介质,导致鼻黏膜过敏性炎症反应的一种常见疾病。
其常见致敏原包括花粉、尘螨、霉菌、动物毛皮、气味、化学物等。
二、中医药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方法1、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是中医药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可以通过针刺穴位调节患儿体内的气血、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目的。
国内外研究表明,针灸可能通过激活神经免疫系统,调节免疫功能、降低炎症细胞因子、减少过敏原对人体的过敏反应等方面起到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
我国临床较为常用的穴位包括迎香、曲池、印堂、风池等。
2、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药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中医师可以开具配方剂,以减轻鼻腔瘙痒、流涕、鼻塞等症状。
常用的中药有辛夷、连翘、荆芥、薄荷等。
此外,中医药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还包括石灸疗法、温泉疗法等,这些方法也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临床研究进展1、针灸治疗国内外的临床研究显示,针灸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效果确切。
2019年,一项对比研究发现,针灸与药物治疗在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方面具有相同的疗效,但针灸治疗具有副作用小、易于接受等优势。
此外,还有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除了症状改善,还能够调节炎症细胞因子、自身免疫功能等相关指标,对于长期预防变应性鼻炎的复发也具有较好的效果。
2、中药治疗中药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也得到了研究证实。
据一项对照研究表明,中药止痒口服液在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变应性鼻炎的中西医治疗概况
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变应性鼻炎患病率正呈现逐渐上升趋势。
其所引起的鼻部症状、眼部症状及相关器官症状给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患者的睡眠、体力活动以及情绪等各项指标都有明显改变。
在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努力下,治疗变应性鼻炎取得了很大进展。
现就近年来中医、西医以及中西医结合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概况综述如下。
1 中医治疗 1.1 中医药治疗张雪梅[1]强调根据患者的全身和局部症状进行辨证分析,分型论治,是治疗的关键。
由于临床表现有差异,故分型很不统一,较一致的是肺气虚寒型、脾肺两虚型、肺肾两虚型。
1.1.1 肺气虚寒型此型拟温肺散寒、益气固表、调和营卫。
徐鸿庆[2]用温肺汤合玉屏风散、桂枝汤加减;牟淑兰[3]用玉屏风散加减(黄芪、防风、白术、苍耳子、菖蒲、五味子、辛夷、桔梗)。
1.1.2 脾肺两虚型孔令穆[4]提出补肺健脾通肺利气,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白术、苍耳子、辛夷各10g,黄芪、山药各15g,茯苓、扁豆、苡仁各12g,砂仁、防风各6g,炙甘草3g),程康明[5]提出益气升清、调气活血法,用自拟鼻通一号心肺同治、气血双调,药物组成:党参、黄芪、升麻、附子、当归、赤芍、川芎、桃仁、莪术、辛夷、僵蚕。
1.1.3 肺肾两虚型此型拟温肺补肾、益气固表。
徐轩[6]以益气补肾、温阳散寒为主,用自拟鼻敏合剂(制附子、桂枝各6g,细辛3g,黄芪、防风、白术、诃子肉各10g,辛夷6g,甘草5g),吴咸山[7]以温肾助阳、化气行水为主,用金匮肾气汤化裁。
1.1.4 其他分型瘀血阻络型以活血化瘀为主,根据久病入络,以及过敏性鼻炎在发作时存在鼻黏膜微循环障碍的病机,益气活血,用补阳还五汤;肝经风热、风寒袭肺型,董振华[8]用逍遥散加减(白芍30g,茯苓25g,龙胆草5g,蔓荆子10g,辛夷10g,干姜5g,细辛3g,五味子10g)以疏风清热,祛风散寒。
郁热型以清解郁热为主,王家怡[9]等用徐长卿、辛夷、苍耳子、沉香、黄芩等加工成末加鲜姜汁调和,穴位贴敷;寒热夹杂型如清热止嚏汤(葛根、赤芍、黄芩、知母、黄柏、泽泻、生地、红花、肉桂、细辛)。
变应性鼻炎近年中医治疗概况
变应性鼻炎近年中医治疗概况
变应性鼻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鼻腔充血、鼻塞、流涕、
打喷嚏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中
药内服、中药外用、针灸、中药熏洗等。
下面将对近年来中医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概况进行
介绍。
中药内服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常用方法之一。
根据中医理论,变应性鼻炎属于“鼻病”范畴,大多与肝、脾、肺等脏器功能失调相关。
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清肝、疏风、祛湿、
解毒等作用的药物,如柴胡、蔓荆子、连翘、白芷、防风、苍术等。
这些中药可以通过调
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气血循环、清除病邪,从而达到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
中药外用也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常见方法之一。
中药外用主要通过鼻腔内滴涂、鼻腔
冲洗、鼻腔熏洗等方式给药,常用的方法有鼻腔冲洗法、鼻腔滴贴法等。
通过外用中药的
方式,可以直接作用于炎症部位,减轻鼻腔黏膜的充血和水肿,缓解症状。
针灸也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一种重要手段。
中医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主要采用鼻针法、合谷、风池等穴位刺激,通过调节人体经络的流通、改善气血循环,以及提高免疫功能,
从而改善鼻腔黏膜的炎症状况,减轻症状。
中药熏洗也是一种常见的中医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方法。
中药熏洗是指将中药煎剂熏蒸
加热后,让其蒸气进入到鼻腔中,起到抗炎、杀菌、改善鼻腔环境的作用。
常用的中药包
括黄芩、板蓝根、薄荷、佩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邪炽肺, 上凌于鼻, 致发鼻鼽。《素问·五常政大论》、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和《素问: 《张氏医通》卷八提出: “鼻鼽, 鼻
出清冷也。风寒伤皮毛, 则腠理郁闭, 宜疏风清肺,
香苏散加川芎、蜀椒、细辛、肉桂、诃子。不应, 非风
肺气才能得到温养, 吸入之气才能通过肺的肃降下
纳于肾。若肾气不足, 失于摄纳, 气浮于上而致喷嚏
频作, 若肾阳不足, 寒水上犯, 致鼻流清涕不止。正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 “( 肾) 气大衰, 九窍不
利, 下虚上实, 涕泣俱出矣。”这说明肾气亏虚, 阴寒
内盛, 清阳不升, 浊阴不降, 可导致鼻鼽的发生。
降浊法, 方用补中益气汤( 黄芪, 炙甘草, 党参, 当
归, 升麻, 柴胡, 白术) 合玉屏风散( 黄芪 100 克, 白
术 60 克, 防风 60 克, 研末, 每日 2 次, 每次 6- 9 克,
开水送服); 3、肺经伏热, 上凌轻窍型, 治以清肺泻
热法, 方用清肺脱敏汤( 黄芩, 桑白皮, 枇杷叶, 茜
, 并以青少年居多。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
体会到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的优势, 为了进一步
深入探讨, 现将中医药认识和治疗该病的概况综述
如下。
1 古代医家对该病的认识
鼻鼽是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塞、鼻痒、喷嚏、
流清涕为主要特征的鼻科常见病。鼻鼽是中医病
名, 又称鼽嚏, 早在古籍《礼记·月令》中已有“鼽嚏”
林文森
[18]
将本病分为标证和本证, 表现急性期或季
节性发作者为标证, 治疗以疏散, 药用葛根, 桂枝,
白芍, 柴胡, 路路通, 辛夷, 蝉蜕, 细辛, 苍耳子, 川芎
等; 肺脾肾气虚型和血虚风燥型为本证, 肺脾肾气
虚型, 用黄芪, 白术, 防风, 百合, 当归, 麦冬, 五味
子, 乌梅为主治疗, 肺虚偏重者, 加党参, 苡仁, 山
草, 紫草, 旱莲草); 4、肾阳不足, 肺脾失温型, 治以
温补肾阳法, 方用金匮肾气丸( 干地黄, 山药, 山茱
萸, 泽泻, 茯苓, 丹皮, 肉桂, 炮附子); 5、冥顽不瘥,
诸药不效者, 治以截敏乌梅汤( 乌梅, 柴胡, 五味子,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杂志 2007/
!!!!!!!!!!!!!!!!!!!!!!!!!!!!!!!!!
肺之所主, 职司清也, 调适得宜, 则肺脏宣畅, 清窍
自利。”鼻功能活动的正常有赖于肺气的调畅, 肺气
调畅则气道宣通, 鼻窍通利, 嗅觉灵敏, 声音能彰;
同时鼻粘膜分泌粘液有润泽鼻窍的功能亦有赖于
肺之阴液上输以濡养。《素问·五脏别论》: “心肺有
病而鼻为之不利也。”肺主宣发, 外合皮毛, 皮毛位
2 · 25·!!!!!!!!!!!!!!!!!!!!!!!!!!!!!!!!!!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杂志 2007#2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杂志 2007 年第 6 卷 2 期 4 月号 综述
百合各 10 克, 防风 12 克, 甘草 3 克, 蜂蜜 30 克)。
气和利, 满于心, 出于鼻, 故为嚏。”刘河间《医学六
书·素问玄机原病式》中解释说: “鼽者, 鼻出清嚏
也。”又说: “嚏, 鼻中因痒而气喷作于声也。鼻为肺
窍, 痒为火化, 心火邪热干于阳明, 发于鼻内痒则嚏
也。”《阴阳十一脉灸经》曰: “阳明( 脉): 其所产病
鼻鼽。”《中医大辞典》对鼽字注释说: “鼽, 谓鼻
运失常, 清阳之气不能上升, 因而出现九窍不利的
症状。正如《素问·通评虚实论》云: “九窍不利, 肠胃
之所生也。”《素问·玉机真藏论》所说: “中央土以灌
四旁 其不及, 则令人九窍不通。”脾气虚弱, 可
导致肺气不足, 肺失宣降, 则津液停聚, 使寒湿之邪
久凝于鼻部而发为鼻鼽。
③肾气亏虚,肺失温润: 肾属水,肺属金,肺与肾
莪术等峻利破血之品。李凡成
[15]
通过实验证实寒冷
影响患者的微循环, 认为疾病的病机是肺肾虚寒导
致瘀血。日本中村夫关
[16]
将本病的病机归纳为“脾
阳虚”、“里阳虚”、“水毒”、“瘀血”等。还有医家认为
本病与肝胆生发之气不足有关
[17]
, 选用龙胆泻肝汤
加减治疗。众多学者结合各自临床心得, 提出各种
也。乃寒也, 辛夷散去木通、防风、升麻、藁本、加桂
枝、附子、蔓荆子、诃子、白术。”
2 现代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现代医家对于本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有多
种见解: 中国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中国中西医
结合学会耳鼻喉科专业委员会等制定的变应性鼻
炎诊断治疗标准
[2] [3]
也多分为气虚, 阳虚, 郁热等;
津液不能自收。”肺为娇脏, 性喜温润, 易受邪侵。
《医学心悟》云: “鼻塞者, 寒也, 鼻流清涕者, 风也。”
可见肺气虚弱,风寒袭肺, 上犯于鼻, 是本病的发病
的病因。
②肺脾气虚,水湿泛鼻: 《小儿药证直诀》说: “鼻
为脾。”《医学心悟》云: “鼻准属脾土。”《内经》云:
“脾胃为仓禀之官, 五味出焉。”《内经》云: “五味入
于体表, 是卫外的屏障, 皮毛受肺输布的卫气功能
不足, 腠理不密, 风寒之邪侵袭, 内犯于肺, 肺失宣
降, 津液停聚, 上侵于鼻, 流溢为涕而发鼻鼽。正如
《素问·咳论》所说: “皮毛者, 肺之合也, 皮毛先受邪
气、邪气以从其合也。”《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也指
出: “肺气通于鼻, 其脏有冷, 冷随气入乘于鼻, 故使
之品; 肺脾气虚型治以健脾除湿, 益气养肺, 选用人
参, 黄芪, 白术等培土生金之品; 肺肾两虚型治以补
肾温阳, 益肺固表, 选用黄芪, 鹿角胶, 吴茱萸, 细辛
等温阳益肺之品。
3.2 基本方加减治疗
王娜
[21]
用桂枝汤加味(桂枝、白芍、炙甘草、生
姜、杏仁、生黄芪、苍耳子、蝉蜕、徐长卿)治疗 36 例,
特点上均与痰饮病类同, 将其归于广义的痰饮, 并
按照痰饮论治。尊“病痰饮者, 当以温药和之”的原
则, 选用理中汤、肾气汤合小青龙汤化裁。邵健民
[14]
认为本病病机多为肺寒、肾虚, 病久不愈常常因寒
而窍络不通, 出现瘀血症状, 故特别强调瘀血在疾
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治疗多选用三棱、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杂志 2007 年第 6 卷 2 期 4 月号 综述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杂志 2007#2
变应性鼻炎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 属中医“鼻
鼽”范畴, 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近年来发病呈上升
趋势
[1]
窍为鼻。”《灵枢·五阅五使篇》说: “鼻者, 肺之官
也。”《诸病源候论》说: “鼻是肺之候, 肺气通于鼻。”
鼻和肺有着密切的关系。鼻为清气出入之门户, 主
司嗅觉, 助发音。正如《医学见能》卷一云: “肺气通
调, 鼻自安。”《灵枢·脉度篇》说: “肺气通于鼻, 肺和
则鼻能知香臭矣。”《严氏济生方·鼻门》: “夫鼻者,
④肺经郁热,风热外袭: 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
中指出: “若邪乘太阴, 其气蕴结于鼻者, 则津液壅
塞, 鼻气不得宣调 或窒塞, 或流涕, 是肺经之邪
壅滞也。”并指出“热极怫郁”是鼻鼽致病的病因。肺
为水之上源, 行清肃而敷布四脏, 性喜温润而恶燥
热。肺又为娇脏, 易受邪侵, 如肺经素有郁热, 复为
显效 26 例, 有效 7 例, 无效 3 例, 总有效率 91.7%。
李明
[22]
的记载。《内经》中的《素问·气交变大论》说: “岁金
不及 民病肩背瞀肿鼽嚏 ”, 《素问·脉解篇》
说: “所谓客孙络则头痛、鼻鼽、腹肿者, 阳明并于
上, 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 故头痛、鼻鼽、腹肿也。”
还有在《宣明五气篇》、《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
论》等篇均有“鼽嚏”的论述。《灵枢·口问篇》说: “阳
中水出也。”《中医辞词》说: “鼽, 又有鼻鼽、鼽鼻, 鼽
水之称。”
关于病因病机的认识可概括为四点:
①肺气虚弱,风寒外袭: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天气通于肺。"《医门法律》曰: “人身之气, 禀命于
肺。”人体就是通过肺脏的吸清呼浊运动, 以维持机
体的正常活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肺 在
[10]
等查阅了近 20
年相关文献共 84 篇, 其中, 79 篇文章认为本病与肺
有关, 具体分型有肺气虚、肺虚寒、营卫不和、风寒
袭肺等; 有 65 篇文章提出与脾有密切关系; 71 篇强
调肾的重要地位。此外三脏还可兼病。36 篇文章有
肺肾两虚型, 24 篇文章有肺脾两虚型。另有一些医
之间的关系,在五行学说中称之为“金水相生"又称
“肺肾相生"如《血证论》: “肾为水,肺为天, 金水相
生, 天水循环。”《景岳全书》说: “五脏之阴气, 非此
不能滋; 五脏之阳气, 非此不能发。”又如《类证治
裁·喘证》: “肺为气之主, 肾为气之根, 肺主出气, 肾
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综述
谭敬书
[4]
认为: 分为肺气虚弱, 肺肾不足, 肺经郁热
等 ; 干祖望
[5]
提出分为肺虚感寒, 肺脾气虚, 肾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