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综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热之邪乘袭, 两阳相合, 肺气壅塞, 失于宣降, 热
邪炽肺, 上凌于鼻, 致发鼻鼽。《素问·五常政大论》、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和《素问: 《张氏医通》卷八提出: “鼻鼽, 鼻
出清冷也。风寒伤皮毛, 则腠理郁闭, 宜疏风清肺,
香苏散加川芎、蜀椒、细辛、肉桂、诃子。不应, 非风
肺气才能得到温养, 吸入之气才能通过肺的肃降下
纳于肾。若肾气不足, 失于摄纳, 气浮于上而致喷嚏
频作, 若肾阳不足, 寒水上犯, 致鼻流清涕不止。正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 “( 肾) 气大衰, 九窍不
利, 下虚上实, 涕泣俱出矣。”这说明肾气亏虚, 阴寒
内盛, 清阳不升, 浊阴不降, 可导致鼻鼽的发生。
降浊法, 方用补中益气汤( 黄芪, 炙甘草, 党参, 当
归, 升麻, 柴胡, 白术) 合玉屏风散( 黄芪 100 克, 白
术 60 克, 防风 60 克, 研末, 每日 2 次, 每次 6- 9 克,
开水送服); 3、肺经伏热, 上凌轻窍型, 治以清肺泻
热法, 方用清肺脱敏汤( 黄芩, 桑白皮, 枇杷叶, 茜
, 并以青少年居多。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
体会到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的优势, 为了进一步
深入探讨, 现将中医药认识和治疗该病的概况综述
如下。
1 古代医家对该病的认识
鼻鼽是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塞、鼻痒、喷嚏、
流清涕为主要特征的鼻科常见病。鼻鼽是中医病
名, 又称鼽嚏, 早在古籍《礼记·月令》中已有“鼽嚏”
林文森
[18]
将本病分为标证和本证, 表现急性期或季
节性发作者为标证, 治疗以疏散, 药用葛根, 桂枝,
白芍, 柴胡, 路路通, 辛夷, 蝉蜕, 细辛, 苍耳子, 川芎
等; 肺脾肾气虚型和血虚风燥型为本证, 肺脾肾气
虚型, 用黄芪, 白术, 防风, 百合, 当归, 麦冬, 五味
子, 乌梅为主治疗, 肺虚偏重者, 加党参, 苡仁, 山
草, 紫草, 旱莲草); 4、肾阳不足, 肺脾失温型, 治以
温补肾阳法, 方用金匮肾气丸( 干地黄, 山药, 山茱
萸, 泽泻, 茯苓, 丹皮, 肉桂, 炮附子); 5、冥顽不瘥,
诸药不效者, 治以截敏乌梅汤( 乌梅, 柴胡, 五味子,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杂志 2007/
!!!!!!!!!!!!!!!!!!!!!!!!!!!!!!!!!
肺之所主, 职司清也, 调适得宜, 则肺脏宣畅, 清窍
自利。”鼻功能活动的正常有赖于肺气的调畅, 肺气
调畅则气道宣通, 鼻窍通利, 嗅觉灵敏, 声音能彰;
同时鼻粘膜分泌粘液有润泽鼻窍的功能亦有赖于
肺之阴液上输以濡养。《素问·五脏别论》: “心肺有
病而鼻为之不利也。”肺主宣发, 外合皮毛, 皮毛位
2 · 25·!!!!!!!!!!!!!!!!!!!!!!!!!!!!!!!!!!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杂志 2007#2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杂志 2007 年第 6 卷 2 期 4 月号 综述
百合各 10 克, 防风 12 克, 甘草 3 克, 蜂蜜 30 克)。
气和利, 满于心, 出于鼻, 故为嚏。”刘河间《医学六
书·素问玄机原病式》中解释说: “鼽者, 鼻出清嚏
也。”又说: “嚏, 鼻中因痒而气喷作于声也。鼻为肺
窍, 痒为火化, 心火邪热干于阳明, 发于鼻内痒则嚏
也。”《阴阳十一脉灸经》曰: “阳明( 脉): 其所产病
鼻鼽。”《中医大辞典》对鼽字注释说: “鼽, 谓鼻
运失常, 清阳之气不能上升, 因而出现九窍不利的
症状。正如《素问·通评虚实论》云: “九窍不利, 肠胃
之所生也。”《素问·玉机真藏论》所说: “中央土以灌
四旁 其不及, 则令人九窍不通。”脾气虚弱, 可
导致肺气不足, 肺失宣降, 则津液停聚, 使寒湿之邪
久凝于鼻部而发为鼻鼽。
③肾气亏虚,肺失温润: 肾属水,肺属金,肺与肾
莪术等峻利破血之品。李凡成
[15]
通过实验证实寒冷
影响患者的微循环, 认为疾病的病机是肺肾虚寒导
致瘀血。日本中村夫关
[16]
将本病的病机归纳为“脾
阳虚”、“里阳虚”、“水毒”、“瘀血”等。还有医家认为
本病与肝胆生发之气不足有关
[17]
, 选用龙胆泻肝汤
加减治疗。众多学者结合各自临床心得, 提出各种
也。乃寒也, 辛夷散去木通、防风、升麻、藁本、加桂
枝、附子、蔓荆子、诃子、白术。”
2 现代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现代医家对于本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有多
种见解: 中国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中国中西医
结合学会耳鼻喉科专业委员会等制定的变应性鼻
炎诊断治疗标准
[2] [3]
也多分为气虚, 阳虚, 郁热等;
津液不能自收。”肺为娇脏, 性喜温润, 易受邪侵。
《医学心悟》云: “鼻塞者, 寒也, 鼻流清涕者, 风也。”
可见肺气虚弱,风寒袭肺, 上犯于鼻, 是本病的发病
的病因。
②肺脾气虚,水湿泛鼻: 《小儿药证直诀》说: “鼻
为脾。”《医学心悟》云: “鼻准属脾土。”《内经》云:
“脾胃为仓禀之官, 五味出焉。”《内经》云: “五味入
于体表, 是卫外的屏障, 皮毛受肺输布的卫气功能
不足, 腠理不密, 风寒之邪侵袭, 内犯于肺, 肺失宣
降, 津液停聚, 上侵于鼻, 流溢为涕而发鼻鼽。正如
《素问·咳论》所说: “皮毛者, 肺之合也, 皮毛先受邪
气、邪气以从其合也。”《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也指
出: “肺气通于鼻, 其脏有冷, 冷随气入乘于鼻, 故使
之品; 肺脾气虚型治以健脾除湿, 益气养肺, 选用人
参, 黄芪, 白术等培土生金之品; 肺肾两虚型治以补
肾温阳, 益肺固表, 选用黄芪, 鹿角胶, 吴茱萸, 细辛
等温阳益肺之品。
3.2 基本方加减治疗
王娜
[21]
用桂枝汤加味(桂枝、白芍、炙甘草、生
姜、杏仁、生黄芪、苍耳子、蝉蜕、徐长卿)治疗 36 例,
特点上均与痰饮病类同, 将其归于广义的痰饮, 并
按照痰饮论治。尊“病痰饮者, 当以温药和之”的原
则, 选用理中汤、肾气汤合小青龙汤化裁。邵健民
[14]
认为本病病机多为肺寒、肾虚, 病久不愈常常因寒
而窍络不通, 出现瘀血症状, 故特别强调瘀血在疾
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治疗多选用三棱、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杂志 2007 年第 6 卷 2 期 4 月号 综述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杂志 2007#2
变应性鼻炎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 属中医“鼻
鼽”范畴, 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近年来发病呈上升
趋势
[1]
窍为鼻。”《灵枢·五阅五使篇》说: “鼻者, 肺之官
也。”《诸病源候论》说: “鼻是肺之候, 肺气通于鼻。”
鼻和肺有着密切的关系。鼻为清气出入之门户, 主
司嗅觉, 助发音。正如《医学见能》卷一云: “肺气通
调, 鼻自安。”《灵枢·脉度篇》说: “肺气通于鼻, 肺和
则鼻能知香臭矣。”《严氏济生方·鼻门》: “夫鼻者,
④肺经郁热,风热外袭: 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
中指出: “若邪乘太阴, 其气蕴结于鼻者, 则津液壅
塞, 鼻气不得宣调 或窒塞, 或流涕, 是肺经之邪
壅滞也。”并指出“热极怫郁”是鼻鼽致病的病因。肺
为水之上源, 行清肃而敷布四脏, 性喜温润而恶燥
热。肺又为娇脏, 易受邪侵, 如肺经素有郁热, 复为
显效 26 例, 有效 7 例, 无效 3 例, 总有效率 91.7%。
李明
[22]
的记载。《内经》中的《素问·气交变大论》说: “岁金
不及 民病肩背瞀肿鼽嚏 ”, 《素问·脉解篇》
说: “所谓客孙络则头痛、鼻鼽、腹肿者, 阳明并于
上, 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 故头痛、鼻鼽、腹肿也。”
还有在《宣明五气篇》、《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
论》等篇均有“鼽嚏”的论述。《灵枢·口问篇》说: “阳
中水出也。”《中医辞词》说: “鼽, 又有鼻鼽、鼽鼻, 鼽
水之称。”
关于病因病机的认识可概括为四点:
①肺气虚弱,风寒外袭: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天气通于肺。"《医门法律》曰: “人身之气, 禀命于
肺。”人体就是通过肺脏的吸清呼浊运动, 以维持机
体的正常活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肺 在
[10]
等查阅了近 20
年相关文献共 84 篇, 其中, 79 篇文章认为本病与肺
有关, 具体分型有肺气虚、肺虚寒、营卫不和、风寒
袭肺等; 有 65 篇文章提出与脾有密切关系; 71 篇强
调肾的重要地位。此外三脏还可兼病。36 篇文章有
肺肾两虚型, 24 篇文章有肺脾两虚型。另有一些医
之间的关系,在五行学说中称之为“金水相生"又称
“肺肾相生"如《血证论》: “肾为水,肺为天, 金水相
生, 天水循环。”《景岳全书》说: “五脏之阴气, 非此
不能滋; 五脏之阳气, 非此不能发。”又如《类证治
裁·喘证》: “肺为气之主, 肾为气之根, 肺主出气, 肾
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综述
谭敬书
[4]
认为: 分为肺气虚弱, 肺肾不足, 肺经郁热
等 ; 干祖望
[5]
提出分为肺虚感寒, 肺脾气虚, 肾阳不
足, 肺经伏热等。治疗或用调和肺气, 温肺祛邪, 或
用清热脱敏, 或用益气固卫。
大多数医家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是风寒之邪
外袭, 肺脾肾内虚。张梦依
[6]
强调肺卫的重要性, 认
用温肺止流丹(《辨证录》) 合玉屏风散化裁; 脾气亏
虚型治以健脾益气, 祛风通窍, 用补中益气汤或参
苓白术散之类化裁; 肾阳亏虚型治以补肾壮阳, 温
通鼻窍, 用金匮肾气丸或右归饮之类化裁。黄一茜
[20]
亦将本病分为 3 型, 肺气虚弱型治以温补肺脏,
祛风散寒, 选用黄芪, 白术, 防风, 桂枝等温肺祛寒
口, 藏于肠胃, 味有所藏, 以养五气。气和而生, 津液
相成, 神乃自生。”肺主气,脾为气血升化之源,肺中
所需津气,要靠脾运化水谷精微来供养,如《医学入
门》卷四所说: “鼻乃清气出入之道, 清气者, 胃中生
发之气也。”由于肺和脾气和水津方面的密切关系,
所以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因此脾气虚时, 脾之健
观点, 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本病病因病机治疗理论
的发展。
3 现代辨证治疗研究进展
3.1 分型治疗:
干祖望将本病分为五型: 1、营卫不和, 风寒袭
肺型, 治以调和营卫, 温肺开窍法, 方用桂枝汤( 桂
枝 9 克, 芍药 9 克, 甘草 6 克, 生姜 9 克, 大枣 4
枚); 2、清阳不升, 浊阴上泛型, 治以补气和中, 升清
为卫气虚、肺阴不足引发本病。邵荣世等
[7]
提出本病
的发生或因于肺气虚寒, 或因于脾虚和肾虚。朱玉
琴
[8]
将本病分为 3 型:肺气不足,脾气虚弱,肾阳虚。
陈黎明, 潘文有
[9]
认为分为肺虚感寒, 脾气虚弱,肾
阳亏虚 3 型。这些观点多是以相关的中医理论为基
础, 再结合临床实践得出的。贯剑
张 予
1
· 24·1 北京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耳鼻喉科(100053)综述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杂志 2007 年第 6 卷 2 期 4 月号
主纳气, 阴阳相交, 呼吸乃和。”肾为诸阳之本。为肺
气之根, 肺司呼吸, 为气之主。因此, 只有肾气充盛,
家依据疾病的临床表现认为本病的病机与瘀血(12
篇)、伏热(8 篇)、血虚(5 篇)、肝胆不和(7 篇)、郁热
(11 篇)
[11]
等有密切关系, 徐克信
[12]
认为还与长期肝
郁, 情绪波动有关。
另有一些学者在大量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提出
一些新的观点, 吴氏
[13]
提出鼻鼽在病因病机、症候
药, 甘草, 肾虚偏重者, 加鲜灵脾, 补骨脂, 肉苁蓉,
熟地黄, 血虚风燥型, 用当归, 川芎, 生地, 赤芍, 首
乌, 丹皮, 地骨皮, 路路通, 泽泻, 黄芩, 乌梅, 刺蒺
藜, 蝉蜕, 秦艽等。分型治疗的还有: 晏诺恒
[19]
将本
病分为 3 型: 肺虚感寒型治以温补肺气, 祛风散寒,
邪炽肺, 上凌于鼻, 致发鼻鼽。《素问·五常政大论》、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和《素问: 《张氏医通》卷八提出: “鼻鼽, 鼻
出清冷也。风寒伤皮毛, 则腠理郁闭, 宜疏风清肺,
香苏散加川芎、蜀椒、细辛、肉桂、诃子。不应, 非风
肺气才能得到温养, 吸入之气才能通过肺的肃降下
纳于肾。若肾气不足, 失于摄纳, 气浮于上而致喷嚏
频作, 若肾阳不足, 寒水上犯, 致鼻流清涕不止。正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 “( 肾) 气大衰, 九窍不
利, 下虚上实, 涕泣俱出矣。”这说明肾气亏虚, 阴寒
内盛, 清阳不升, 浊阴不降, 可导致鼻鼽的发生。
降浊法, 方用补中益气汤( 黄芪, 炙甘草, 党参, 当
归, 升麻, 柴胡, 白术) 合玉屏风散( 黄芪 100 克, 白
术 60 克, 防风 60 克, 研末, 每日 2 次, 每次 6- 9 克,
开水送服); 3、肺经伏热, 上凌轻窍型, 治以清肺泻
热法, 方用清肺脱敏汤( 黄芩, 桑白皮, 枇杷叶, 茜
, 并以青少年居多。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
体会到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的优势, 为了进一步
深入探讨, 现将中医药认识和治疗该病的概况综述
如下。
1 古代医家对该病的认识
鼻鼽是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塞、鼻痒、喷嚏、
流清涕为主要特征的鼻科常见病。鼻鼽是中医病
名, 又称鼽嚏, 早在古籍《礼记·月令》中已有“鼽嚏”
林文森
[18]
将本病分为标证和本证, 表现急性期或季
节性发作者为标证, 治疗以疏散, 药用葛根, 桂枝,
白芍, 柴胡, 路路通, 辛夷, 蝉蜕, 细辛, 苍耳子, 川芎
等; 肺脾肾气虚型和血虚风燥型为本证, 肺脾肾气
虚型, 用黄芪, 白术, 防风, 百合, 当归, 麦冬, 五味
子, 乌梅为主治疗, 肺虚偏重者, 加党参, 苡仁, 山
草, 紫草, 旱莲草); 4、肾阳不足, 肺脾失温型, 治以
温补肾阳法, 方用金匮肾气丸( 干地黄, 山药, 山茱
萸, 泽泻, 茯苓, 丹皮, 肉桂, 炮附子); 5、冥顽不瘥,
诸药不效者, 治以截敏乌梅汤( 乌梅, 柴胡, 五味子,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杂志 2007/
!!!!!!!!!!!!!!!!!!!!!!!!!!!!!!!!!
肺之所主, 职司清也, 调适得宜, 则肺脏宣畅, 清窍
自利。”鼻功能活动的正常有赖于肺气的调畅, 肺气
调畅则气道宣通, 鼻窍通利, 嗅觉灵敏, 声音能彰;
同时鼻粘膜分泌粘液有润泽鼻窍的功能亦有赖于
肺之阴液上输以濡养。《素问·五脏别论》: “心肺有
病而鼻为之不利也。”肺主宣发, 外合皮毛, 皮毛位
2 · 25·!!!!!!!!!!!!!!!!!!!!!!!!!!!!!!!!!!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杂志 2007#2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杂志 2007 年第 6 卷 2 期 4 月号 综述
百合各 10 克, 防风 12 克, 甘草 3 克, 蜂蜜 30 克)。
气和利, 满于心, 出于鼻, 故为嚏。”刘河间《医学六
书·素问玄机原病式》中解释说: “鼽者, 鼻出清嚏
也。”又说: “嚏, 鼻中因痒而气喷作于声也。鼻为肺
窍, 痒为火化, 心火邪热干于阳明, 发于鼻内痒则嚏
也。”《阴阳十一脉灸经》曰: “阳明( 脉): 其所产病
鼻鼽。”《中医大辞典》对鼽字注释说: “鼽, 谓鼻
运失常, 清阳之气不能上升, 因而出现九窍不利的
症状。正如《素问·通评虚实论》云: “九窍不利, 肠胃
之所生也。”《素问·玉机真藏论》所说: “中央土以灌
四旁 其不及, 则令人九窍不通。”脾气虚弱, 可
导致肺气不足, 肺失宣降, 则津液停聚, 使寒湿之邪
久凝于鼻部而发为鼻鼽。
③肾气亏虚,肺失温润: 肾属水,肺属金,肺与肾
莪术等峻利破血之品。李凡成
[15]
通过实验证实寒冷
影响患者的微循环, 认为疾病的病机是肺肾虚寒导
致瘀血。日本中村夫关
[16]
将本病的病机归纳为“脾
阳虚”、“里阳虚”、“水毒”、“瘀血”等。还有医家认为
本病与肝胆生发之气不足有关
[17]
, 选用龙胆泻肝汤
加减治疗。众多学者结合各自临床心得, 提出各种
也。乃寒也, 辛夷散去木通、防风、升麻、藁本、加桂
枝、附子、蔓荆子、诃子、白术。”
2 现代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现代医家对于本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有多
种见解: 中国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中国中西医
结合学会耳鼻喉科专业委员会等制定的变应性鼻
炎诊断治疗标准
[2] [3]
也多分为气虚, 阳虚, 郁热等;
津液不能自收。”肺为娇脏, 性喜温润, 易受邪侵。
《医学心悟》云: “鼻塞者, 寒也, 鼻流清涕者, 风也。”
可见肺气虚弱,风寒袭肺, 上犯于鼻, 是本病的发病
的病因。
②肺脾气虚,水湿泛鼻: 《小儿药证直诀》说: “鼻
为脾。”《医学心悟》云: “鼻准属脾土。”《内经》云:
“脾胃为仓禀之官, 五味出焉。”《内经》云: “五味入
于体表, 是卫外的屏障, 皮毛受肺输布的卫气功能
不足, 腠理不密, 风寒之邪侵袭, 内犯于肺, 肺失宣
降, 津液停聚, 上侵于鼻, 流溢为涕而发鼻鼽。正如
《素问·咳论》所说: “皮毛者, 肺之合也, 皮毛先受邪
气、邪气以从其合也。”《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也指
出: “肺气通于鼻, 其脏有冷, 冷随气入乘于鼻, 故使
之品; 肺脾气虚型治以健脾除湿, 益气养肺, 选用人
参, 黄芪, 白术等培土生金之品; 肺肾两虚型治以补
肾温阳, 益肺固表, 选用黄芪, 鹿角胶, 吴茱萸, 细辛
等温阳益肺之品。
3.2 基本方加减治疗
王娜
[21]
用桂枝汤加味(桂枝、白芍、炙甘草、生
姜、杏仁、生黄芪、苍耳子、蝉蜕、徐长卿)治疗 36 例,
特点上均与痰饮病类同, 将其归于广义的痰饮, 并
按照痰饮论治。尊“病痰饮者, 当以温药和之”的原
则, 选用理中汤、肾气汤合小青龙汤化裁。邵健民
[14]
认为本病病机多为肺寒、肾虚, 病久不愈常常因寒
而窍络不通, 出现瘀血症状, 故特别强调瘀血在疾
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治疗多选用三棱、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杂志 2007 年第 6 卷 2 期 4 月号 综述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杂志 2007#2
变应性鼻炎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 属中医“鼻
鼽”范畴, 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近年来发病呈上升
趋势
[1]
窍为鼻。”《灵枢·五阅五使篇》说: “鼻者, 肺之官
也。”《诸病源候论》说: “鼻是肺之候, 肺气通于鼻。”
鼻和肺有着密切的关系。鼻为清气出入之门户, 主
司嗅觉, 助发音。正如《医学见能》卷一云: “肺气通
调, 鼻自安。”《灵枢·脉度篇》说: “肺气通于鼻, 肺和
则鼻能知香臭矣。”《严氏济生方·鼻门》: “夫鼻者,
④肺经郁热,风热外袭: 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
中指出: “若邪乘太阴, 其气蕴结于鼻者, 则津液壅
塞, 鼻气不得宣调 或窒塞, 或流涕, 是肺经之邪
壅滞也。”并指出“热极怫郁”是鼻鼽致病的病因。肺
为水之上源, 行清肃而敷布四脏, 性喜温润而恶燥
热。肺又为娇脏, 易受邪侵, 如肺经素有郁热, 复为
显效 26 例, 有效 7 例, 无效 3 例, 总有效率 91.7%。
李明
[22]
的记载。《内经》中的《素问·气交变大论》说: “岁金
不及 民病肩背瞀肿鼽嚏 ”, 《素问·脉解篇》
说: “所谓客孙络则头痛、鼻鼽、腹肿者, 阳明并于
上, 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 故头痛、鼻鼽、腹肿也。”
还有在《宣明五气篇》、《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
论》等篇均有“鼽嚏”的论述。《灵枢·口问篇》说: “阳
中水出也。”《中医辞词》说: “鼽, 又有鼻鼽、鼽鼻, 鼽
水之称。”
关于病因病机的认识可概括为四点:
①肺气虚弱,风寒外袭: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天气通于肺。"《医门法律》曰: “人身之气, 禀命于
肺。”人体就是通过肺脏的吸清呼浊运动, 以维持机
体的正常活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肺 在
[10]
等查阅了近 20
年相关文献共 84 篇, 其中, 79 篇文章认为本病与肺
有关, 具体分型有肺气虚、肺虚寒、营卫不和、风寒
袭肺等; 有 65 篇文章提出与脾有密切关系; 71 篇强
调肾的重要地位。此外三脏还可兼病。36 篇文章有
肺肾两虚型, 24 篇文章有肺脾两虚型。另有一些医
之间的关系,在五行学说中称之为“金水相生"又称
“肺肾相生"如《血证论》: “肾为水,肺为天, 金水相
生, 天水循环。”《景岳全书》说: “五脏之阴气, 非此
不能滋; 五脏之阳气, 非此不能发。”又如《类证治
裁·喘证》: “肺为气之主, 肾为气之根, 肺主出气, 肾
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综述
谭敬书
[4]
认为: 分为肺气虚弱, 肺肾不足, 肺经郁热
等 ; 干祖望
[5]
提出分为肺虚感寒, 肺脾气虚, 肾阳不
足, 肺经伏热等。治疗或用调和肺气, 温肺祛邪, 或
用清热脱敏, 或用益气固卫。
大多数医家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是风寒之邪
外袭, 肺脾肾内虚。张梦依
[6]
强调肺卫的重要性, 认
用温肺止流丹(《辨证录》) 合玉屏风散化裁; 脾气亏
虚型治以健脾益气, 祛风通窍, 用补中益气汤或参
苓白术散之类化裁; 肾阳亏虚型治以补肾壮阳, 温
通鼻窍, 用金匮肾气丸或右归饮之类化裁。黄一茜
[20]
亦将本病分为 3 型, 肺气虚弱型治以温补肺脏,
祛风散寒, 选用黄芪, 白术, 防风, 桂枝等温肺祛寒
口, 藏于肠胃, 味有所藏, 以养五气。气和而生, 津液
相成, 神乃自生。”肺主气,脾为气血升化之源,肺中
所需津气,要靠脾运化水谷精微来供养,如《医学入
门》卷四所说: “鼻乃清气出入之道, 清气者, 胃中生
发之气也。”由于肺和脾气和水津方面的密切关系,
所以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因此脾气虚时, 脾之健
观点, 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本病病因病机治疗理论
的发展。
3 现代辨证治疗研究进展
3.1 分型治疗:
干祖望将本病分为五型: 1、营卫不和, 风寒袭
肺型, 治以调和营卫, 温肺开窍法, 方用桂枝汤( 桂
枝 9 克, 芍药 9 克, 甘草 6 克, 生姜 9 克, 大枣 4
枚); 2、清阳不升, 浊阴上泛型, 治以补气和中, 升清
为卫气虚、肺阴不足引发本病。邵荣世等
[7]
提出本病
的发生或因于肺气虚寒, 或因于脾虚和肾虚。朱玉
琴
[8]
将本病分为 3 型:肺气不足,脾气虚弱,肾阳虚。
陈黎明, 潘文有
[9]
认为分为肺虚感寒, 脾气虚弱,肾
阳亏虚 3 型。这些观点多是以相关的中医理论为基
础, 再结合临床实践得出的。贯剑
张 予
1
· 24·1 北京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耳鼻喉科(100053)综述
!!!!!!!!!!!!!!!!!!!!!!!!!!!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杂志 2007 年第 6 卷 2 期 4 月号
主纳气, 阴阳相交, 呼吸乃和。”肾为诸阳之本。为肺
气之根, 肺司呼吸, 为气之主。因此, 只有肾气充盛,
家依据疾病的临床表现认为本病的病机与瘀血(12
篇)、伏热(8 篇)、血虚(5 篇)、肝胆不和(7 篇)、郁热
(11 篇)
[11]
等有密切关系, 徐克信
[12]
认为还与长期肝
郁, 情绪波动有关。
另有一些学者在大量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提出
一些新的观点, 吴氏
[13]
提出鼻鼽在病因病机、症候
药, 甘草, 肾虚偏重者, 加鲜灵脾, 补骨脂, 肉苁蓉,
熟地黄, 血虚风燥型, 用当归, 川芎, 生地, 赤芍, 首
乌, 丹皮, 地骨皮, 路路通, 泽泻, 黄芩, 乌梅, 刺蒺
藜, 蝉蜕, 秦艽等。分型治疗的还有: 晏诺恒
[19]
将本
病分为 3 型: 肺虚感寒型治以温补肺气, 祛风散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