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犯罪案例

合集下载

计算机犯罪案例

计算机犯罪案例

世界上第一例有案可查的涉计算机犯罪案例于1958年发生于美国的硅谷,但是直到1966年才被发现。

1中国第一例涉及计算机的犯罪(利用计算机贪污)发生于1986年,而被破获的第一例纯粹的计算机犯罪(该案为制造计算机病毒案)则是发生在1996年11月2。

从首例计算机犯罪被发现至今,涉及计算机的犯罪无论从犯罪类型还是发案率来看都在逐年大幅度上升,方法和类型成倍增加,逐渐开始由以计算机为犯罪工具的犯罪向以计算机信息系统为犯罪对象的犯罪发展,并呈愈演愈烈之势,而后者无论是在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还是犯罪后果的严重性等方面都远远大于前者。

正如国外有的犯罪学家所言,“未来信息化社会犯罪的形式将主要是计算机犯罪,”同时,计算机犯罪“也将是未来国际恐怖活动的一种主要手段”2000年5月9日,被怀疑为“爱虫”计算机病毒始作俑者的27岁银行雇员拉莫内斯在马尼拉举行的一次听证会上阅读一份菲律宾国家调查局指控他制造该病毒的报告。

最后拉莫内斯因为证据不足而获释放,5月19日,他将再次出席为该事件举行的听证会。

2000年5月11日,24岁的菲律宾大学生德古兹曼在奎松举行的记者会上以手掩面。

由于与肆虐全球的“爱虫”计算机病毒有牵连而受到调查的德古兹曼说,他也许是在无意中发送了病毒,但并非出于恶意。

有证据表明,“爱虫”计算机病毒和他今年在大学中一份被校方否决的。

2000年5月16日,菲律宾全国调查局一名官员在马尼拉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展示“爱虫”计算机病毒始作俑者使用过的磁盘。

调查局官员称,这套磁盘是在马尼拉的一处民宅内查获的,里面的一套程序与肆虐全球的“爱虫”计算机病毒有许多共同特征,大约有40人参与了这套。

2001年5月1日,台北市刑警大队破获一起涉嫌网上盗取银行客户存款案。

嫌疑人邱志宏利用网络咖啡店上网,侵入他人银行帐号,盗走巨额存款。

图为邱志宏及其作案证据。

随着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流血冲突的不断加剧,双方间的网络战也开始升级。

自7月25日凌晨起,一个自称“摩萨德小组”的黑客团伙进入巴勒斯坦通讯社“瓦法”的网络中心,将其主页修改为宣传以方立场的新面孔,迫使巴通社关闭其网站。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案例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案例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案例案例详情一:2018年,一起震惊全国的黑客攻击案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被告人张某某等人在境外成立了名为“暗夜小组”的黑客组织。

该组织利用木马软件,非法控制了14台控制端服务器,对某互联网公司云服务器上运营的三家游戏公司的客户端IP进行DDoS攻击。

这次攻击导致三家游戏公司的IP被封堵,游戏无法登录、用户频繁掉线、游戏无法正常运行。

经法院审理,被告人的行为符合刑法第286条第3款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形。

案例分析:本案中,被告人张某某等人的行为构成了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他们出于攻击目的,有预谋地实施传播恶意软件、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及攻击网站服务器。

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网络秩序,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

同时,这也反映出我国在网络安全方面的漏洞和不足。

为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需要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技术防范能力。

案例启示:这起案件给社会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要重视网络安全问题。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网络的开放性也给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因此,我们要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加强自我保护。

同时,国家也应加大打击网络犯罪的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网络安全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法律依据:本案的判决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86条第3款,该款规定:“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此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违法所得人民币二万五千元以上或者造成经济损失人民币五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后果特别严重”。

网络安全,人人有责。

让我们携手共筑网络安全的防线,守护好我们的数字家园。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让网络空间更加清朗、安全。

案例详情二:在一次震惊社会的事件中,张某某(化名),一名1991年出生的个体工商户,因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而被起诉。

计算机犯罪案例

计算机犯罪案例

计算机犯罪案例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犯罪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计算机犯罪指的是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非法活动,包括黑客攻击、网络诈骗、软件盗版等行为。

这些犯罪行为给我们的个人隐私、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威胁。

本文将介绍一些计算机犯罪案例,以及相关的防范措施。

案例一:黑客攻击在2013年,美国一家大型公司遭遇了一次黑客攻击事件,造成了数以百万计用户的个人信息被泄露。

黑客通过钓鱼邮件诱导公司员工点击恶意链接,成功获取了数据库的管理员权限,并窃取了用户的用户名、密码以及其他个人资料。

此次事件不仅导致了公司声誉的严重受损,还使得数百万用户的个人信息面临泄露风险。

如何防范黑客攻击?首先,公司应该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定期对员工进行网络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识别恶意链接和邮件的能力。

其次,部署安全防护措施,比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

最后,强化密码管理,要求员工使用强密码并定期更改密码。

案例二:网络诈骗网络诈骗是指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欺诈活动,从而非法获取他人财产。

2018年,中国警方侦破了一起网络诈骗案,涉案金额高达数亿元。

犯罪分子通过制作虚假的投资平台,诱导受害人投资并承诺高额回报。

一旦受害人投资后,犯罪分子便消失不见,受害人的钱财也无法追回。

如何防范网络诈骗?首先,要提高警惕,不贪图不现实的高回报。

其次,不相信陌生人的承诺,尤其是涉及财务方面的事务。

此外,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不轻易向陌生人泄露个人信息。

案例三:软件盗版软件盗版是指未经软件著作权人授权,擅自复制、传播和使用软件的行为。

近年来,软件盗版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十分普遍。

盗版软件不仅损害了软件开发者的合法权益,还存在着很多潜在的风险。

盗版软件往往携带病毒或恶意程序,一旦用户安装这些软件,就可能导致个人计算机被入侵或个人信息被窃取。

如何防范软件盗版?首先,要加强版权保护意识,购买正版软件并合法使用。

其次,下载软件时要通过官方渠道,避免使用来路不明的软件存储介质。

信息安全法规纯正的计算机犯罪与非纯正的计算机犯罪案例分析

信息安全法规纯正的计算机犯罪与非纯正的计算机犯罪案例分析

信息安全法规纯正的计算机犯罪与非纯正的计算机犯罪案例分析纯正的计算机犯罪是指明确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已被相关法律明确界定为犯罪行为。

非纯正的计算机犯罪则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进行一些不当、不道德或违反个人隐私的行为,虽然可能没有直接违反法律,但依然具有潜在的危险性。

下面分别对这两种类型的计算机犯罪进行案例分析。

纯正的计算机犯罪案例:1. 黑客攻击:2024年,20世纪福克斯遭到黑客攻击,导致电视剧《权力的游戏》(Game of Thrones)的剧本和部分未播放的剧集在被攻击者泄露。

这个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黑客活动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再次被突出。

2. 网络钓鱼:2024年,美国主要供应商家得宝(Home Depot)遭到网络钓鱼攻击,导致用户数据遭到泄露,涉及约5600万张信用卡和5000万个电子邮件地址。

这个事件揭示了网络钓鱼攻击对用户个人信息的直接威胁。

3.网络病毒:2000年的“爱川茜”病毒是迄今为止在日本造成的规模最大的网络病毒攻击事件,可以导致用户数据损坏和操作系统崩溃。

这个事件对日本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造成了重大影响。

非纯正的计算机犯罪案例:1.骚扰和滥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个人身份信息被滥用用于广告或个人骚扰的行为,可能没有违反法律,但侵犯了用户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安全。

2.偷窥和侵入:通过黑客或恶意软件窥探他人计算机或网络活动,获取个人隐私信息,包括密码、银行信息等。

这种行为对个人隐私构成了潜在威胁。

3.分发非法内容:通过互联网发布或分发色情、虚假或其他非法的内容,可能对社会秩序和道德产生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计算机犯罪既包括纯正的犯罪行为,如黑客攻击和网络钓鱼,也包括非纯正的行为,如滥用个人信息和分发非法内容。

无论是纯正还是非纯正的计算机犯罪,都对社会的信息安全构成了威胁。

因此,相关法规的制定和执行非常重要,以保护个人和企业的信息安全。

关于计算机犯罪案例

关于计算机犯罪案例

关于计算机犯罪案例计算机犯罪指的是在计算机网络或个人计算机上进行的违法行为。

随着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犯罪的形式也在不断演变。

下面将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计算机犯罪案例,并进行分析。

1.网络钓鱼案例网络钓鱼是一种通过假冒合法机构的网站或电子邮件来获取个人敏感信息的犯罪行为。

以2003年的"Spear Phishing"事件为例,黑客使用电子邮件冒充美国政府部门的信息发送给数百万的用户,诱导用户点击邮件中的链接并输入个人资料。

分析发现,黑客利用了用户对政府机构的信任和对电子邮件的依赖心理。

这一案例揭示了网络钓鱼的突出问题,即社交工程技术的利用,通过技巧性手段欺骗用户。

为了防止网络钓鱼,人们应该保持警惕,不轻易点击不明链接或输入个人敏感信息。

2.数据泄露案例数据泄露是指非法获得并公开或传播个人或组织的敏感信息。

2024年的"贝链事件"是一次重大的数据泄露案例,据称黑客通过攻击银行的计算机系统获取了1600万名信用卡账户的信息。

这导致了大量信用卡和身份信息的泄露。

这个案例揭示了数据泄露对个人和企业的直接威胁。

数据泄露可能导致身份盗窃、财务损失等问题。

为了降低个人和组织的风险,在个人和企业层面上,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和技术措施都很关键。

3.DDoS攻击案例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是指利用多个计算机协同攻击一些网络资源,导致目标服务器无法正常运行。

2024年的"Mirai恶意软件"案例就是一个典型的DDoS攻击案例。

Mirai恶意软件感染了大量智能设备并将其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僵尸网络,用于发动DDoS攻击。

这个案例揭示了DDoS攻击对网络基础设施的影响,可能导致网络服务中断和大规模的经济损失。

为了应对DDoS攻击,网络服务提供商和企业需要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并利用流量分析和流量清洗技术来检测和抵御攻击。

综上所述,计算机犯罪案例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它们都给个人和组织带来了不同程度的风险和损失。

计算机犯罪案例

计算机犯罪案例

计算机犯罪案例在当今社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计算机犯罪也日益猖獗。

计算机犯罪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其犯罪手段和手法多种多样,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典型的计算机犯罪案例,以便加强人们对计算机犯罪的认识,提高防范意识。

首先,我们来看一起网络诈骗案例。

在这个案例中,犯罪分子通过发送虚假的电子邮件、短信或者社交平台信息,以假冒的身份或者虚构的理由,诱骗受害人提供个人信息、银行账号、密码等敏感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进行盗取财产的行为。

这种网络诈骗手段隐蔽、难以防范,给人们的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其次,我们来讲述一起网络侵入案例。

在这个案例中,犯罪分子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漏洞,非法侵入他人的计算机系统或者网络平台,窃取他人的机密信息、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甚至进行破坏破坏行为。

这种网络侵入行为给企业和个人的信息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不仅造成了经济损失,也损害了相关方的合法权益。

再者,我们来说一说一起网络色情案例。

在这个案例中,犯罪分子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平台,传播淫秽色情信息,制作、贩卖淫秽色情制品,甚至利用网络进行色情交易。

这种网络色情行为败坏社会风气,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是一种严重的社会公害。

最后,我们来谈一起网络攻击案例。

在这个案例中,犯罪分子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特定目标进行网络攻击,破坏他人的网络系统、服务或者数据,甚至进行网络勒索。

这种网络攻击行为不仅严重影响了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也给企业和个人的信息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综上所述,计算机犯罪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大隐患,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增强对计算机犯罪的认识,提高防范意识,加强信息安全保护,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网络环境。

希望通过对这些典型案例的介绍,能够引起人们对计算机犯罪的警惕,共同防范和打击各种形式的计算机犯罪行为。

网络安全相关案例

网络安全相关案例

网络安全相关案例
案例一:黑客入侵电子商务网站
一个黑客利用计算机漏洞成功入侵了某知名电子商务网站。

黑客通过网站的后台管理系统获取了用户的个人信息和支付信息,导致大量用户的隐私和资金受到威胁。

案例二:社交媒体账户被盗
某位名人的社交媒体账户被黑客盗取,黑客在名人的账户上发布虚假信息,对名人的声誉造成了严重影响。

黑客还利用名人的账户传播恶意链接,导致大量粉丝陷入网络安全风险。

案例三:勒索软件攻击医疗机构
黑客通过网络攻击手段成功感染了一家医疗机构的电脑系统,使其所有电脑上的数据被加密。

黑客通过勒索软件向医疗机构索要高额比特币作为赎金,否则他们将永久封锁、删除数据。

案例四:电子邮件钓鱼攻击
某公司的员工收到了一封看似来自上级领导的电子邮件,邮件中要求员工点击一个链接并输入个人账户信息。

不少员工在不加思考的情况下照做,导致黑客获得了公司大量敏感信息,并以此进行进一步的攻击。

案例五:移动支付被盗
一个用户在使用一个就餐App时,遇到了一次移动支付异常情况,实际上黑客通过某种手段获取了用户的移动支付账户信息,并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盗刷。

这导致用户遭受经济损失,并且支付账户的安全受到了威胁。

案例六:网络攻击瘫痪电力系统
黑客利用高级网络攻击手段成功入侵了一家电力公司的控制系统,导致该公司的电力系统瘫痪。

这一事件严重影响了供电稳定性,给当地的居民和企业带来了巨大损失。

信息法之计算机与网络安全法案例分析

信息法之计算机与网络安全法案例分析

信息法之计算机与网络安全法案例分析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与网络安全问题也愈发引人关注。

为了保护国家机密、个人隐私和社会秩序,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计算机与网络安全法律法规。

本文通过对美国《信息法案》中的几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探讨计算机与网络安全法案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效果。

一、《信息法案》概述二、案例分析1.建立僵尸网络2024年,美国一名名叫朗扎(Michael Lynes)的黑客使用计算机病毒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一个僵尸网络,控制了大量计算机,用于进行网络攻击和恶意活动。

他通过非法途径获取了被感染计算机的控制权,并将其集中控制。

朗扎在美国《信息法案》的相关规定下,被判处了数年的监禁和巨额罚款。

分析:朗扎的行为违反了《信息法案》关于未授权访问计算机的规定,他未经允许使用了他人的计算机并进行了一系列犯罪活动。

此案例表明,僵尸网络对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相关法律对此类犯罪行为给予了明确的惩罚。

2.窃取个人信息2024年,美国《信息法案》正式指控了一名名叫阿尔伯特·冯·弗卢恩贝利(Aaron van Curenbergh)的黑客窃取他人个人信息的行为。

弗卢恩贝利通过网络攻击的方式,入侵了多个网站和计算机系统,窃取了大量用户的个人信息,并进行了非法交易和盗取资金等犯罪行为。

被指控后,弗卢恩贝利被判处了长期监禁和巨额罚款。

分析:弗卢恩贝利的行为违反了《信息法案》中关于盗窃计算机系统信息的规定,他以非法方式获取了大量用户的个人信息,从而进行了一系列经济犯罪活动。

此案例表明,个人信息安全是当前计算机与网络安全的重要问题,相关法律法规对此给予了重视和明确制裁。

三、总结以上两个案例分析表明,《信息法案》对计算机与网络安全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处罚措施。

该法案的制定使得计算机犯罪行为难以逃脱法律的制裁,从而起到了一定的威慑作用。

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犯罪手段的多样化,计算机与网络安全问题依然存在诸多挑战。

青少年网络犯罪案例

青少年网络犯罪案例

青少年网络犯罪案例
以下是一些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案例:
1. 黑客攻击:一名15岁的青少年黑客利用他的计算机技能进行了一系列黑客攻击。

他入侵了多个公司和政府网站,窃取了用户信息和财务数据,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 网络欺凌:一名13岁的女孩在社交媒体上对一个同学进行了长时间的网络欺凌。

她发布了侮辱性的帖子和评论,对受害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创伤。

3. 网络诈骗:一名17岁的男孩通过网上销售假冒商品来获取非法利润。

他创建了一个虚假的在线商店,欺骗顾客购买他提供的假冒商品,并窃取了他们的信用卡信息。

4. 色情内容传播:一名14岁的男孩在网上分享和传播儿童色情内容。

他创建了一个秘密社交媒体帐号,与其他人交换儿童色情图片和视频。

5. 网络钓鱼:一名16岁的男孩使用网络钓鱼技术来盗取他人的个人信息。

他发送了一封冒充银行的电子邮件,要求受害者提供他们的银行账户和密码,并成功盗取了受害者的财务信息。

这些案例只是一些例子,并不能代表全部青少年网络犯罪案例。

青少年网络犯罪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来教育和保护青少年,以防止他们陷入犯罪活动。

案例6 计算机犯罪案例分析(1)

案例6 计算机犯罪案例分析(1)
案例5:熊猫烧香
熊猫烧香是一种经过多次变种的蠕虫病毒变种,2006年 10月16日由25岁的中国湖北武汉新洲区人李俊编写, 2007年1月初肆虐网络,它主要通过下载的档案传染。 对计算机程序、系统破坏严重。
4
二案例问题分析
一.信息系统运行安全威胁 1.泄漏信息 2.破坏信息
3.拒绝服务
5
二.产生信息安全威胁的原因
由于技术因素:登陆访问控制不严,不能保证信息与信息系统确实能够为授 权者所用。通过高技术手段,利用计算机系统存在的缺陷,对信息系统进行 恶意的破坏或盗取资金,导致银行信息3 系统的瘫痪或资金的损失
案例4:一学生非法入侵169网络系统
一位高中学生出于好奇心理,在家中使用自己的电脑, 利用电话拨号上了169网,使用某账号,又登录到169多 媒体通讯网中的两台服务器,从两台服务器上非法下载 用户密码口令文件,破译了部分用户口令,使自己获得 了服务器中超级用户管理权限,进行非法操作,删除了 部分系统命令,造成一主机硬盘中的用户数据丢失的后 果。该生被南昌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缓刑两年。
2.人为原因
操作失误、意外损失、编程缺陷、意外丢失 、管理不善、无意破坏。敌对势力、各种计 算机犯罪。
7
三、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措施
1.防火墙技术
2.入侵检测技术
3.认证中心(CA)与数字证书
4.身份认证
8
应对信息系统的安全的建议
一、运用技术手段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二、积极落实信息网络安全制度
三、加强人员管理、提高信息安全 意识
9
四.案例启示
现在,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形势也不容乐观,安全问 题日益突出。具体表现在: 一.我国缺乏自主的计算机网络和软件核心技术,CPU芯 片、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网关软件大多依赖进口,计算机 网络的安全系数不高,自主技术的缺失也使我国的网络处 于被窃听、干扰、监视和欺诈等多种信息安全威胁中; 二.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 三。缺乏制度化的防范机制,在运行过程中没有有效的安 全检查和应对保护制度; 四.信息安全立法难以适应网络发展的需要。

破坏计算机系统罪案例

破坏计算机系统罪案例

破坏计算机系统罪案例破坏计算机系统罪是指以非法获取、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方式,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等行为,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或者使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行不正常,严重影响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的罪行。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破坏计算机系统罪的案例。

案例一,2015年,某公司的员工因为不满公司的管理政策,利用自己在公司内部的权限,通过植入病毒的方式,破坏了公司的内部管理系统。

这导致公司的业务受到了严重影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最终,该员工因为破坏计算机系统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案例二,某银行的一名员工因为个人私欲,利用自己在银行系统中的特殊权限,修改了客户的存款信息,将大量资金转入了自己的账户。

这一行为不仅损害了客户的利益,也给银行的信誉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最终,该员工因为破坏计算机系统罪被判处了刑罚。

案例三,某大型互联网公司的一名技术员,因为与公司发生了纠纷,利用自己对公司服务器的控制权,删除了公司重要的数据和源代码。

这一行为严重影响了公司的正常运营和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最终,该技术员因为破坏计算机系统罪被依法追究了刑事责任。

案例四,某政府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因为个人私利,利用自己在政府信息系统中的特殊权限,篡改了政府文件和数据,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决策和管理工作。

最终,这名工作人员因为破坏计算机系统罪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总结,破坏计算机系统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犯罪行为。

在网络时代,计算机系统已经成为了社会各个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保护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犯罪分子,法律必须严惩不贷,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和公平正义。

同时,个人和组织也应该加强对计算机系统安全的意识和管理,防范破坏计算机系统罪的发生。

计算机犯罪案例

计算机犯罪案例

一、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被告人林某为练习自己的炒股技能,于2005年6月初在其住所内通过“股神通”可视电话,利用某证券公司同一营业部资金帐号前四位数相同及初始密码为123456的特征,采用连续试验性登录的手法,掌握了该公司某营业部电子交易中心电话委托系统内77名客户的帐号及密码。

期间对10名客户帐户内的股票进行擅自买卖,委托下单二百余笔,成交近百笔,成交金额总计一千五百万余元,造成客户亏损共计人民币十三万余元。

二、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李胖胖,1992年4月出生,初中文化,贵州遵义人。

2009年,李胖胖开始接触互联网,出于自己的兴趣,他通过在QQ群和网上论坛学习和掌握了网络攻击、网络漏洞扫描等黑客软件的使用方法。

2011年2月开始,李通过在论坛或百度搜索到的IP地址段,在互联网上用漏洞扫描软件随机扫描。

在网上扫描发现服务器漏洞后,软件根据李的设置自动建立新的用户名和密码,轻而易举地获取服务器的控制权。

2011年2月5日,李胖胖通过技术手段侵入“台州市网上公安局”网站计算机服务器并控制该计算机服务器。

不久,台州市公安局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队工作人员在维护服务器时,发现服务器上有黑客侵入的痕迹和非法木马文件,立即通过技术侦查锁定了犯罪嫌疑人李胖胖。

9月22日李胖胖在遵义家中被警方抓获。

三、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王某平时无业在家,偶然的情况下在网上的百度贴吧中发现网上有出售webshell的帖子,同时有大量的买家发帖收购,该认为自己可以廉价购入webshell后卖出,赚取差价。

2012年7月至10月期间,被告人王某多次通过互联网贩卖大量webshell,非法获利7142元。

四、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陈尚龙原为云南新鹏工贸公司的法人代表,李营原为北海市智能三金机器有限公司员工。

2002年初,这两名只有初中文化的被告人共同商谋,邀请具有大学本科学历、懂计算机知识的被告人毛文铭改装“三金”牌税控加油机程序,然后出卖改装芯板谋利。

破坏计算机系统罪案例

破坏计算机系统罪案例

破坏计算机系统罪案例
破坏计算机系统罪是指利用计算机系统、网络或者其他技术手段,非法侵入计
算机系统,以及对计算机数据、应用程序、软件、硬件设备进行破坏、删除、修改、增加等行为,严重危害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破坏计算机系统罪的案例。

案例一,XX公司内部员工利用计算机系统漏洞,非法获取公司机密资料,导
致公司商业机密泄露,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案例二,某黑客利用计算机网络漏洞,攻击XX银行系统,盗取大量客户个人
信息和财务数据,导致客户资金损失,严重影响银行声誉。

案例三,一名在校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入侵学校教务系统,篡改自己的成绩
和排名,严重扰乱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损害学校教育公平。

案例四,某公司雇佣黑客攻击竞争对手的网站,导致对手网站长时间瘫痪,严
重影响对手业务发展,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

案例五,一名网络游戏玩家利用外挂软件攻击游戏服务器,破坏游戏平衡,严
重影响其他玩家的游戏体验,损害游戏运营商的利益。

以上案例都是破坏计算机系统罪的典型案例,这些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人的合法
权益,也严重威胁了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的安全。

破坏计算机系统罪的危害性不容忽视,我们应当加强对计算机系统安全的保护意识,加强对网络攻击和破坏行为的打击力度,共同维护网络安全和社会秩序。

计算机犯罪案例

计算机犯罪案例

五、计算机犯罪案例88、某支行某储蓄所发生一起非法侵入计算机网络虚存实取案#一、主要案情1999年9月22日,某分行某支行某储蓄所下午轧账,发现市辖往来科目有72万元发生额无报单,立即向上级行和公安机关报告。

某分行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连夜排查电脑交易日志记录、辖内各营业网点相关账目往来以及4家储蓄所提供的监控录像,确定了作案时间和重点嫌疑人及其体貌特征。

某市公安局接到报案后迅速赶赴现场,通过实地勘察以及某省公安厅相关部门的反复技术验证,查清了犯罪分子作案的技术手段;通过排查犯罪嫌疑人在某市无线联络信息,活动住宿情况以及作案工具的出处,确定了其作案行踪。

10月22日,公安机关经过连续奋战,终于在镇江市将犯罪嫌疑人郝景龙、郝景文兄弟抓捕归案,涉案资金全部追回。

经查,郝氏兄弟自幼喜爱无线电,学生时期多次参加航模比赛,后又开始钻研电脑,掌握了相当的无线电通信和计算机操作及网络技能;且郝景文又曾先后在镇江市某银行会计、储蓄等岗位工作,掌握银行前台终端操作流程,熟悉“提现5万元以上取款人必须出示身份证”等银行制度规定。

据犯罪嫌疑人郝氏兄弟交待:二人曾历时50余天对某分行多个营业网点进行踩点,先后在13个网点冒名存取款,在3家储蓄所附近高价求租住所,精心选择作案对象,设计取款及逃离路线,最终选定一储蓄所为其袭击对象(该所柜台不锈钢防护栏上接装修天花顶棚,室内右窗加设双层钢筋防护栏)。

9月1日,二人持假身份证以王君的名义在某市分行某储蓄所开设一活期账户,7日又以发放工资为由在该储蓄所开立16个活期账户(其中一个系用“王君”开户),又在距该所400米处租用了一私房(保证有效通讯距离),并安装了电脑与调制解调器,利用该屋电话线路传导信号。

17日夜,郝氏兄弟在企图锯断储蓄所右窗防护栏及从卷帘门上方翻入未果的情况下,用胶水堵住卷帘门锁孔,迫使该所次日更换门锁,而二人则趁机尾随买了同一厂家锁具,自制了七把钥匙。

公安机关当时认定属于盗窃未遂案,该储蓄所防范到位。

信息技术犯罪有哪些典型事例,举例说明

信息技术犯罪有哪些典型事例,举例说明

信息技术犯罪典型事例
案例一:“越权登录”——卫某某、龚某、薛某某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案
案例二:“猫池”——曾某某等14人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非法利用信息网络案
案例三:“流量劫持”——某科技公司、马某等7人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案案例四:“恶意代码植入”——梁某某等34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
案例五:“删库”——韩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案
案例六:“薅羊毛”——黄某某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案
案例七:“钓鱼网站”——陈某某、黄某某窃取信用卡信息案
案例八:“逻辑炸弹”——牛某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案
案例九:“DDoS攻击”——朱某某非法利用信息网络案
案例十:“VoIP”——林某某等46人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案。

泰国计算机犯罪法案例

泰国计算机犯罪法案例

泰国计算机犯罪法案例
据泰国媒体报道,去年11月份,泰国男子入侵泰国宪法法院网站,随后被法院以未经授权进入宪法法院的计算机系统而被判犯有违反《计算机犯罪法》的罪行。

同时,法院还要求这名泰国男子向法院支付87227泰铢的赔偿金,据报道,但是,泰国刑事法院还要求这名泰国男子赔偿法院的名誉受损费1020万泰铢的赔偿,不过,由于原告没有提供任何论据来支持他们对名誉损害的主张,所以这笔赔偿并没有支付。

当前,只是按照民事损害赔偿,要求被告赔偿法院87227泰铢。

不过这笔费用对这名泰国男子来说,同样是一笔巨大的费用。

计算机犯罪案例分析

计算机犯罪案例分析

计算机犯罪案例分析简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犯罪不断增加,给个人、企业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和损失。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实际的计算机犯罪案例,探讨计算机犯罪的类型、影响和对策,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危害性以及如何预防和应对。

案例一:银行电子系统被黑客攻击案例描述:某银行的电子系统遭受了一次黑客攻击,黑客通过网络入侵,获取了大量账户和个人信息,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诈骗和非法转账。

该银行损失严重,客户的资金和个人隐私也受到了威胁。

分析:这是一个典型的计算机犯罪案例,黑客利用漏洞入侵银行电子系统并盗取信息。

这种犯罪行为不仅直接造成经济损失,还损害了银行的声誉和客户的信任。

为了防止此类事件发生,银行需要加强网络安全措施,修补系统漏洞,并实施多层次的身份验证机制。

案例二:公司机密泄露事件案例描述:某公司的机密信息被内部员工泄露,导致竞争对手获取了重要商业机密,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信誉损毁。

调查显示,泄密行为是通过员工利用公司内部计算机系统实施的。

分析:这种内部泄密案件在企业中非常常见,员工熟悉公司的内部系统和操作流程,利用这些知识进行犯罪活动。

为了防止内部泄密,公司应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设置权限控制,限制员工对敏感信息的访问,并加强员工教育和监督。

案例三:个人计算机被勒索软件感染案例描述:个人计算机用户在下载一个看似正常的软件后,却发现自己的计算机被勒索软件感染。

勒索软件限制用户对文件的访问,并要求支付一定金额才能解锁。

这种勒索软件使用户遭受了巨大的经济和心理损失。

分析:个人计算机用户常常因为安全意识不高而成为计算机犯罪的目标。

为了防止勒索软件的感染,用户应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安全软件,不随意下载陌生软件,并保持备份重要文件。

同时,政府和相关机构也应加大对此类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提高对计算机犯罪的法律惩罚力度。

结论:计算机犯罪的类型多种多样,不仅给个人和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还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构成威胁。

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案例

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案例

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案例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犯罪也日益猖獗。

其中一种常见的网络犯罪行为是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

本文将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来探讨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危害和应对措施。

案例背景2019年,某公司面临了一起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案件。

该公司是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主要从事软件开发和提供云计算服务。

案件的受害者是该公司的核心服务器系统。

犯罪行为经过该公司的网络管理员发现了异常,发现有人未经授权侵入了服务器系统。

经过初步调查,发现这名攻击者通过利用网络漏洞和社交工程手段,成功入侵了公司的服务器系统。

攻击者首先通过一封针对公司员工的钓鱼邮件,诱使其中一名员工点击了恶意链接。

这个链接打开了一个假冒的登录界面,员工输入了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后,这些敏感信息被攻击者获取。

然后攻击者利用这些信息登录了公司的管理控制台,进而获得了服务器系统的控制权。

攻击者在获得服务器控制权之后,开始窃取公司的商业机密信息,并对系统进行了操纵和破坏。

这导致了公司的业务中断和数据丢失,并给公司带来了重大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

案件调查和定罪公司迅速报案,警方立即介入调查。

通过数字取证和网络追踪,警方成功追踪到攻击者的真实身份和所在地。

最终,这名攻击者被判定犯有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攻击者被判处拘役三年,并处罚金。

案例启示这起案例让人们认识到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以下是一些案例所带来的启示:1. 强化网络安全意识:公司应加强员工的网络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对网络威胁的认识意识,以降低被社交工程手段攻击的风险。

2. 健全的安全检测和监控机制:公司应采用先进的网络安全设备和软件,及时发现并阻止潜在的攻击行为,并建立有效的监控体系,及时发现和响应异常行为。

3. 及时修补漏洞和更新软件:公司应密切关注相关漏洞信息和软件更新,并及时修补漏洞和升级软件,以减少被黑客攻击的机会。

计算机病毒犯罪案例4篇

计算机病毒犯罪案例4篇

计算机病毒犯罪案例4篇篇一:计算机病毒犯罪案例好奇高中生黑客受惩处被告人马强系安徽人,家住江苏省镇江市。

去年7月19日17时,他出于好奇心理,在家中使用自己的电脑,利用家中电话拨号上镇江169网,使用某账号,从网上又登录江西169多媒体通讯网中的两台服务器IP地址,从两台服务器上非法下载用户密码口令文件,并使用黑客软件破译了部分用户口令并通过编辑修改文件,使自己获得ADM服务器中的超级用户管理权限。

同月21日18时,马强采取上述同样方法登录了江西169网ADM服务器中,进行非法操作,并删除了系统命令。

同月23日17时,马强又采取上述同样手段,造成一主机硬盘中的用户数据丢失的后果。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马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先后三次故意进行不当操作,对江西省169网中存储数据进行增加修改,对磁盘进行格式化,造成硬盘中用户数据丢失。

由于其玩弄计算机网络,使ADM服务器两次中断服务达30个小时之久,后果严重,影响较坏,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第一款、第七十三条第二款之规定,鉴于被告人马强刚刚高中毕业,在校表现一直很好,出于好奇、耍聪明的动机,偶然犯罪,犯罪后能够认罪、悔罪、主动协助公安机关收集证据,且其所在地居委会已建立了帮教小组,要求法院从轻判处,故作出了上述判决。

篇二:计算机病毒犯罪案例1986年7月22日,港商李某前往深圳人民银行和平路支行取款,微机显示,其存款少了两万元人民币。

两个月后,该市迎春路支行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某省驻深圳办事处赵某存入的三万元港币,经微机检索,也不翼而飞。

后经侦查认定,上述两笔存款均被犯罪分子,即计算机操作员陈新义利用计算机伪造存折和隐形印鉴诈骗而去。

这是我国发现的首例计算机犯罪——利用计算机伪造存折诈取银行存款案。

篇三:计算机病毒犯罪案例25岁的吕薜文,是广州市人,高中毕业。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查明,吕薜文于1997年4月加入国内“黑客”组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上第一例有案可查的涉计算机犯罪案例于1958年发生于美国的硅谷,但是直到1966年才被发现。

1中国第一例涉及计算机的犯罪(利用计算机贪污)发生于1986年,而被破获的第一例纯粹的计算机犯罪(该案为制造计算机病毒案)则是发生在1996年11月2。

从首例计算机犯罪被发现至今,涉及计算机的犯罪无论从犯罪类型还是发案率来看都在逐年大幅度上升,方法和类型成倍增加,逐渐开始由以计算机为犯罪工具的犯罪向以计算机信息系统为犯罪对象的犯罪发展,并呈愈演愈烈之势,而后者无论是在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还是犯罪后果的严重性等方面都远远大于前者。

正如国外有的犯罪学家所言,“未来信息化社会犯罪的形式将主要是计算机犯罪,”同时,计算机犯罪“也将是未来国际恐怖活动的一种主要手段”2000年5月9日,被怀疑为“爱虫”计算机病毒始作俑者的27岁银行雇员拉莫内斯在马尼拉举行的一次听证会上阅读一份菲律宾国家调查局指控他制造该病毒的报告。

最后拉莫内斯因为证据不足而获释放,5月19日,他将再次出席为该事件举行的听证会。

2000年5月11日,24岁的菲律宾大学生德古兹曼在奎松举行的记者会上以手掩面。

由于与肆虐全球的“爱虫”计算机病毒有牵连而受到调查的德古兹曼说,他也许是在无意中发送了病毒,但并非出于恶意。

有证据表明,“爱虫”计算机病毒和他今年在大学中一份被校方否决的。

2000年5月16日,菲律宾全国调查局一名官员在马尼拉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展示“爱虫”计算机病毒始作俑者使用过的磁盘。

调查局官员称,这套磁盘是在马尼拉的一处民宅内查获的,里面的一套程序与肆虐全球的“爱虫”计算机病毒有许多共同特征,大约有40人参与了这套。

2001年5月1日,台北市刑警大队破获一起涉嫌网上盗取银行客户存款案。

嫌疑人邱志宏利用网络咖啡店上网,侵入他人银行帐号,盗走巨额存款。

图为邱志宏及其作案证据。

随着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流血冲突的不断加剧,双方间的网络战也开始升级。

自7月25日凌晨起,一个自称“摩萨德小组”的黑客团伙进入巴勒斯坦通讯社“瓦法”的网络中心,将其主页修改为宣传以方立场的新面孔,迫使巴通社关闭其网站。

图为巴通社编辑展示被以色列黑客。

2000年5月4日,一种叫做“爱虫”的电脑病毒开始在全球各地迅速传播。

这个病毒是通过M icrosoft Outlook电子邮件系统传播的,邮件的标题为“ILOVEYOU”,并包含一个附件。

这是5月4日美国加州一公司的网络管理员在查看遭到该病毒袭击的电脑。

2000年5月8日,菲律宾全国调查局官员对马尼拉潘达坎地区的一所民宅进行突击搜查,并拘留了一名涉嫌参与制造和发送“爱虫”计算机病毒的青年男子里奥梅尔·拉莫内斯(左)。

黑客”死刑据《新华日报》报道,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日对利用计算机盗窃银行巨款案的郝景文、郝景龙两兄弟作出二审判决,以盗窃罪判处郝景文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以没收财产5万元人民币,其兄郝景龙因检举郝景文其他重大盗窃属实,被法院认定为重大立功,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3万元人民币。

郝氏兄弟于1998年9月22日,利用自制的装置侵入扬州工商银行电脑系统,将72万元转入其以假名开设的银行活期存折,并在工商银行扬州分行下设的储蓄所取款26万元,当两人在扬州某储蓄所要求支取人民币4万元时,因该所工作人员向其查验身份证件,两犯害怕罪行败露,遂逃回镇江市。

案发后,郝景龙分得赃款12万多元,郝景文分得赃款13万多元,侦察机关追回23万多元,及赃款购买的物品。

1998年12月22日,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盗窃罪判处两兄弟死刑。

两犯不服,向江苏省高级法院提出上诉,在二审期间郝景龙检举其弟郝景文的6起盗窃余罪,省高级法院依照有关程序撤消扬州中院的一审判决,发回扬州中院重审。

之后扬州中院另行组成合议庭审理此案,法院经审理,认定了郝景文伙同他人盗窃丹徒县某银行“福特”面包车一辆、镇江市某商场人民币1万多元、镇江市某典当行人民币5000元及寻呼机7只的犯罪事实。

扬州中院认为郝景龙检举被告郝景文其他重大盗窃事实,经查证属实,属重大立功,故依据法律,对其从轻处理。

不速之客6月16日,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郑州分公司某领导办公室的电话骤然响起,电话中,该公司电脑部的一位工作人员以紧张的口气报告:“有人侵入了我公司数据库,部分关键数据被修改!”这个消息立即使公司上上下下大为震惊。

在金融领域工作的人少有不知道“黑客”这个名词的。

这些年,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在金融系统日益普及,利用计算机盗窃、贪污、诈骗、侵占银行资金的犯罪现象渐渐增多。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被计算机犯罪直接盗走的资金达202亿元,近几年来,我国金融领域发现的计算机作案的经济案件100多起,涉及金额数十万元。

但这些案件毕竟离自己太远。

而现在,身边真的出现了“黑客”,这可是第一次!经初步查明,这个黑客是在6月15日非法侵入该公司网络系统和数据库。

15日下午该公司大厅的工作人员就发现,保单上打印的公司服务电话号码不知何故被更改为寿险经理室的电话,但大家并没有多想,只是把电话又改了来。

但在当日下班之前,又有一名员工发现,一张减保的保单退保金出现不一致的现象,有关主管人员决定第二天与总公司电脑部联系确定问题原因。

没想到,16日上午一上班,大厅和客户服务部骇然发现:越来越多的保单交费额异常。

公司电脑部闻讯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技术分析,确认有人更改了部分关键数据。

该公司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立即停止了电脑系统的远程登录服务功能,对寿险系统的用户密码进行了更改,实行各部门操作密码专人保管的临时措施。

同时,公司领导决定:向郑州市公安局报案。

蛛丝蚂迹郑州市公安局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处是全市的“网络卫士”。

接到报案后,该处工作人员就在处长张孝华的领导下立即投入到侦破工作中。

经过对保险公司的电脑系统进行实地勘验,警方认定,保险公司的数据库遭到五个方面的修改:第一、退保金比原来提高了0.025倍;第二、更改了保险单中10650个保单的交费额和给付额,更改的交费额为正确值的1.87倍,更改的给付额为正确值的1.77倍;三、删除了保单库中1700条记录;四、改乱了保单中一些记录;五、更改了公司的服务电话。

由于案发时正逢银行利率下调,保险业务增多,700多份保单出现错误,幸亏发现及时,及时将出错保单收回,否则该公司的经济利益和声誉将受到很大损害。

警方在勘验中还发现,这名黑客是利用网络内部的用户名称和密码,正常进入网络,由于此人手脚比较干净,网络内未留下侵入痕迹,破案难度较大。

大家经过集思广益,认为这名黑客虽然隐蔽,但至少要符合五个条件:第一,对该公司的电脑网络系统非常熟悉,作案迅速。

第二,由于数据是在半个小时内更改完毕的,一般人做到的可能性不大,此人对保险公司的业务非常熟悉。

第四,此人对该公司电脑系统的网络、用户名和密码,以及系统弱点了如指掌。

该黑客用的是郑州的用户名和密码,但上网端口却用的是平顶山的,表明他掌握该公司网络系统多方面的情况。

第五,有作案动机,报复作案的可能性最大。

到此,警方将目光集中在该公司内部和调走人员身上,经过不断排查,一个叫王波的人逐渐纳入了办案人员的侦察视线。

柳暗花明王波,男,河南省沁阳县人,21岁,原是太平洋保险公司郑州分公司的职工,开始时作业务员,后来主管计算机系统的维护编程。

今年3月,他认为自己不受领导的重用,因而跳槽到另一家公司,走之前扬言要进行报复。

王波曾担任该公司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管理员,有条件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用户和密码,嫌疑很大!网络犯罪的侦破,最难的一个环节就是取证难。

指纹、脚印、气味、遗留物等传统证据在这里已经毫无用处。

由于证据不足,侦破工作一?毕萑肜Ь场?月17日,郑州市公安局局长李民庆、副局长王恒录听取了该案的工作汇报后,即刻安排抽调刑侦支队经验丰富的民警参加专案组,加大侦破力度。

专案组对王波的社会关系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发现王波近期情绪反常,并以请客为幌子,向保险公司的老熟人打听案件侦破动向。

王波的犯罪嫌疑越来越大。

但最直接的犯罪证据一时还难以找到。

这家保险公司网络操作系统使用的是UNIX,数据库是用FOXPRO编程。

由于公司网络安全制度不健全,且缺乏日常操作流程的工作日志,黑客侵入痕迹很难寻找。

在张孝华处长的带领下,民警陈元熙、谢献忠等对该公司的系统进行一次次的技术剖析。

最后突然眼睛一亮:在电脑系统性的最深层,还有一个平常不为人知的工作日志!将这个来之不易的工作日志打开后,大家赫然发现:这名黑客使用该保险公司客户部的一个用户密码,通过远程登录的方式于4月13-14日非法侵入网络四次,6月15日12时又再次侵入,时间长达28分钟。

根据作案时机、条件等各方面因素综合分析,王波的嫌疑最大。

7月19日,警方对王波进行了第三次传唤。

“黑客”曝光这一次,专案组民警和王波进行了长达10多个小时斗智。

干警耐心地对他晓以利害,政策攻心,并将提取的电脑系统工作日志亮了出来,使王波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

据王波供认,他侵入网络的动机,主要是听人说原来这家公司的经理认为他的技术不行,有的同事还说他工作干得不好,他心理上感到不平衡,就想借此方法显示一下自己的技术能力,并进行报复。

他彻底承认了自己如何利用现所在公司办公室的电脑先后五次侵入太平洋保险公司网络,修改、删除寿险信息系统数据的犯罪事实。

目前,王波已被刑拘,等待他的是法律的严惩。

乌市提款机接连遭遇“黑客”袭击本报讯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记者从乌鲁木齐警方获悉,新疆首起针对银行自动提款机的高科技犯罪案发生10天,当地警方至今尚无良策。

犯罪嫌疑人不知采取何种手段,盗得银行用户密码,在自动提款机上不断提款作案,直至被盗用户的储蓄信用卡用光。

11月18日,来乌鲁木齐做生意的梅安仁到银行取钱时,惊诧地发现其储蓄信用卡上的1.8万元已经分文皆无了。

据银行提供的取款单,从11月14日至17日,梅的钱被人分别从乌市不同地点的13台自动提款机上取走1.799万元。

据银行有关人士说,银行内部人士是无法得知储户密码的,而自动提款机只认密码,因此除持卡人之外,别人不可能取走钱。

目前,警方对此案尚无良策。

承办此案的刑警告诉记者,这是新疆第一次遭遇这种以高科技为手段的“黑客”,侦破工作困难极大。

全国首例黑客操纵股价案一审判决被告人赵哲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本报上海11月12日电全国首例非法操纵证券价格案,今天上午在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进行了一审判决。

被告人赵哲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法院的判决书指出,被告人赵哲为了使自己和朋友获利,在今年4月16日,通过某证券营业部的电脑非法侵入该证券公司的内部计算机信息系统,对待发送的委托数据进行修改,造成当天下午开市后,“兴业房产”、“莲花味精”两种股票的价格被拉至涨停板价位,造成这家证券营业部遭受损失295万余元,被告人的行为已经构成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