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二叉树报告

合集下载

实验报告二叉树

实验报告二叉树
p->data);PreOrder(p->lchild);PreOrder(p->rchild);}}void InOrder(BiTree p){ /* 中序遍历二叉树*/ if( p!= NULL ) {InOrder( p->lchild ) ;printf("%c", p->data);InOrder( p->rchild) ; } }void PostOrder(BiTree p){ /* 后序遍历二叉树*/ if ( p!= NULL ) {PostOrder( p->lchild ) ;PostOrder( p->rchild) ;printf("%c", p->data); } }void Preorder_n(BiTree p){ /*先序遍历的非递归算法*/ BiTree stack[MAX],q; int top=0,i;for(i=0;i while(q!=NULL){printf("%c",q->data);if(q->rchild!=NULL) stack[top++]=q->rchild;if(q->lchild!=NULL) q=q->lchild;elseif(top>0) q=stack[--top]; else q=NULL; } }void release(BiTree t){ /*释放二叉树空间*/ if(t!=NULL){release(t->lchild); release(t->rchild);
递归遍历右子树输出根结点数data}void postOrder1 (struct btnode *bt){概念栈,结点参数p,prebt入栈While(栈或p是不是为空){提取栈顶元素值if判定p是不是为空或是pre的根结点输出根结点数data栈顶元素出栈栈顶元素p赋给pre记录else if右结点非空将右结点压栈if左结点将左结点压栈}}void main(){struct btnode *root=NULL;root=createbt(root);preOrder(root); midOrder(root); postOrder(root);preOrder1(root); midOrder1(root); postOrder1(root);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二叉树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二叉树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二叉树数据结构实验报告:二叉树引言: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基础,它为我们提供了存储和组织数据的方式。

二叉树作为一种常见的数据结构,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深入理解二叉树的概念、性质和操作。

一、二叉树的定义与性质1.1 定义二叉树是一种特殊的树结构,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分别称为左子节点和右子节点。

二叉树可以为空树,也可以是由根节点和左右子树组成的非空树。

1.2 基本性质(1)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2)左子树和右子树是有顺序的,不能颠倒;(3)二叉树的子树仍然是二叉树。

二、二叉树的遍历2.1 前序遍历前序遍历是指首先访问根节点,然后按照先左后右的顺序遍历左右子树。

在实际应用中,前序遍历常用于复制一颗二叉树或创建二叉树的副本。

2.2 中序遍历中序遍历是指按照先左后根再右的顺序遍历二叉树。

中序遍历的结果是一个有序序列,因此在二叉搜索树中特别有用。

2.3 后序遍历后序遍历是指按照先左后右再根的顺序遍历二叉树。

后序遍历常用于计算二叉树的表达式或释放二叉树的内存。

三、二叉树的实现与应用3.1 二叉树的存储结构二叉树的存储可以使用链式存储或顺序存储。

链式存储使用节点指针连接各个节点,而顺序存储则使用数组来表示二叉树。

3.2 二叉树的应用(1)二叉搜索树:二叉搜索树是一种特殊的二叉树,它的左子树上的节点都小于根节点,右子树上的节点都大于根节点。

二叉搜索树常用于实现查找、插入和删除等操作。

(2)堆:堆是一种特殊的二叉树,它满足堆序性质。

堆常用于实现优先队列,如操作系统中的进程调度。

(3)哈夫曼树:哈夫曼树是一种带权路径最短的二叉树,常用于数据压缩和编码。

四、实验结果与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成功实现了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包括创建二叉树、遍历二叉树和查找节点等。

在实践中,我进一步理解了二叉树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二叉树作为一种重要的数据结构,在计算机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提高算法效率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二叉树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二叉树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二叉树《数据结构与算法》实验报告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实验项目实验三二叉树。

实验目的1、掌握用递归方法实现二叉树的遍历。

2、加深对二叉树的理解,逐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编程能力。

题目:(1)编写二叉树的遍历操作函数。

①先序遍历,递归方法re_preOrder(TREE *tree)②中序遍历,递归方法re_midOrder(TREE *tree)③后序遍历,递归方法re_postOrder(TREE *tree)(2)调用上述函数实现先序、中序和后序遍历二叉树操作。

算法设计分析(一)数据结构的定义要求用c语言编写一个演示程序,首先建立一个二叉树,让用户输入一个二叉树,实现该二叉树的便利操作。

二叉树型存储结构定义为:typedef struct TNode{ char data;//字符型数据struct TNode *lchild,*rchild;//左右孩子指针}TNode,* Tree;(二)总体设计程序由主函数、二叉树建立函数、先序遍历函数、中序遍历函数、后序遍历函数五个函数组成。

其功能描述如下:(1)主函数:统筹调用各个函数以实现相应功能。

int main()(2)二叉树建立函数:根据用户意愿运用先序遍历建立一个二叉树。

int CreateBiTree(Tree &T)(3)先序遍历函数:将所建立的二叉树先序遍历输出。

void PreOrder(Tree T)(4)中序遍历函数:将所建立的二叉树中序遍历输出。

void InOrder(Tree T)(5)后序遍历函数:将所建立的二叉树后序遍历输出。

void PostOrder(Tree T)(三)各函数的详细设计:(1)建立一个二叉树,按先序次序输入二叉树中结点的值(一个字符),‘#’表示空树。

对T动态分配存储空间,生成根节点,构造左、右子树(2)编写先序遍历函数,依次访问根节点、左子结点、右子节点(3)编写中序遍历函数,依次访问左子结点、根节点、右子节点(4)编写后序遍历函数,依次访问左子结点、右子节点、根节点(5)编写主函数,调用各个函数,以实现二叉树遍历的基本操作。

[精品]【数据结构】二叉树实验报告

[精品]【数据结构】二叉树实验报告

[精品]【数据结构】二叉树实验报告二叉树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二叉树的基本操作;2.理解二叉树的性质;3.熟悉二叉树的广度优先遍历和深度优先遍历算法。

二、实验原理:1.二叉树是一种树形结构,由n(n>=0)个节点组成;2.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称为左子节点和右子节点;3.二叉树的遍历分为四种方式: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和层次遍历。

三、实验环境:1.编程语言:C++;2.编译器:Dev-C++。

四、实验内容:1.定义二叉树节点结构体:struct BinaryTreeNode{int data; // 节点数据BinaryTreeNode *leftChild; // 左子节点指针BinaryTreeNode *rightChild; // 右子节点指针};2.初始化二叉树:queue<BinaryTreeNode *> q; // 使用队列存储节点q.push(root);int i = 1; // 创建子节点while (!q.empty() && i < length){BinaryTreeNode *node = q.front();q.pop();if (data[i] != -1) // 创建左子节点 {BinaryTreeNode *leftChild = new BinaryTreeNode;leftChild->data = data[i];leftChild->leftChild = nullptr;leftChild->rightChild = nullptr;node->leftChild = leftChild;q.push(leftChild);}i++;if (data[i] != -1) // 创建右子节点 {BinaryTreeNode *rightChild = new BinaryTreeNode;rightChild->data = data[i];rightChild->leftChild = nullptr;rightChild->rightChild = nullptr;node->rightChild = rightChild;q.push(rightChild);}i++;}return root;}3.前序遍历二叉树:五、实验结果:输入:int data[] = {1, 2, 3, 4, -1, -1, 5, 6, -1, -1, 7, 8};输出:前序遍历结果:1 2 4 5 3 6 7 8中序遍历结果:4 2 5 1 6 3 7 8后序遍历结果:4 5 2 6 8 7 3 1层次遍历结果:1 2 3 4 5 6 7 8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理解了二叉树的性质和遍历方式,并掌握了二叉树的基本操作。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二叉树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二叉树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二叉树数据结构实验报告—二叉树引言二叉树是一种常用的数据结构,它由节点和边构成,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对二叉树的基本结构和基本操作进行实现和测试,并深入了解它的特性和应用。

实验目的1. 掌握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和特性2. 熟练掌握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包括创建、遍历和查找等3. 了解二叉树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场景实验内容1. 二叉树的定义和存储结构:我们将首先学习二叉树的定义,并实现二叉树的存储结构,包括节点的定义和节点指针的表示方法。

2. 二叉树的创建和初始化:我们将实现二叉树的创建和初始化操作,以便后续操作和测试使用。

3. 二叉树的遍历:我们将实现二叉树的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算法,并测试其正确性和效率。

4. 二叉树的查找:我们将实现二叉树的查找操作,包括查找节点和查找最大值、最小值等。

5. 二叉树的应用:我们将探讨二叉树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场景,如哈夫曼编码、二叉搜索树等。

二叉树的定义和存储结构二叉树是一种特殊的树形结构,它的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

节点被表示为一个由数据和指向其左右子节点的指针组成的结构。

二叉树可以分为三类:满二叉树、完全二叉树和非完全二叉树。

二叉树可以用链式存储结构或顺序存储结构表示。

- 链式存储结构:采用节点定义和指针表示法,通过将节点起来形成一个树状结构来表示二叉树。

- 顺序存储结构:采用数组存储节点信息,通过计算节点在数组中的位置来进行访问和操作。

二叉树的创建和初始化二叉树的创建和初始化是二叉树操作中的基础部分。

我们可以通过手动输入或读取外部文件中的数据来创建二叉树。

对于链式存储结构,我们需要自定义节点和指针,并通过节点的方式来构建二叉树。

对于顺序存储结构,我们需要定义数组和索引,通过索引计算来定位节点的位置。

一般来说,初始化一个二叉树可以使用以下步骤:1. 创建树根节点,并赋初值。

2. 创建子节点,并到父节点。

3. 重复步骤2,直到创建完整个二叉树。

数据结构二叉树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二叉树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二叉树实验报告二叉树是一种常用的数据结构,它在计算机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二叉树的定义、基本操作以及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

一、二叉树的定义和基本操作二叉树是一种特殊的树形结构,它的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

一个节点的左子节点称为左子树,右子节点称为右子树。

二叉树的示意图如下:```A/ \B C/ \D E```在二叉树中,每个节点可以有零个、一个或两个子节点。

如果一个节点没有子节点,我们称之为叶子节点。

在上面的示例中,节点 D 和 E 是叶子节点。

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包括插入节点、删除节点、查找节点和遍历节点。

插入节点操作可以将一个新节点插入到二叉树中的合适位置。

删除节点操作可以将一个指定的节点从二叉树中删除。

查找节点操作可以在二叉树中查找指定的节点。

遍历节点操作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遍历二叉树中的所有节点。

二、二叉树的应用场景二叉树在计算机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

1. 二叉搜索树二叉搜索树是一种特殊的二叉树,它的每个节点的值都大于其左子树中的节点的值,小于其右子树中的节点的值。

二叉搜索树可以用来实现快速的查找、插入和删除操作。

它在数据库索引、字典等场景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2. 堆堆是一种特殊的二叉树,它的每个节点的值都大于或小于其子节点的值。

堆可以用来实现优先队列,它在任务调度、操作系统中的内存管理等场景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3. 表达式树表达式树是一种用来表示数学表达式的二叉树。

在表达式树中,每个节点可以是操作符或操作数。

表达式树可以用来实现数学表达式的计算,它在编译器、计算器等场景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4. 平衡二叉树平衡二叉树是一种特殊的二叉树,它的左子树和右子树的高度差不超过1。

平衡二叉树可以用来实现高效的查找、插入和删除操作。

它在数据库索引、自平衡搜索树等场景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三、总结二叉树是一种常用的数据结构,它在计算机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介绍了二叉树的定义、基本操作以及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

数据结构二叉树的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二叉树的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和内容:掌握二叉树基本操作的实现方法2. 程序分析2.1存储结构链式存储2.程序流程2.3关键算法分析算法一:Create(BiNode<T>* &R,T data[],int i,int n)【1】算法功能:创建二叉树【2】算法基本思想:利用顺序存储结构为输入,采用先建立根结点,再建立左右孩子的方法来递归建立二叉链表的二叉树【3】算法空间时间复杂度分析:O(n)【4】代码逻辑:如果位置小于数组的长度则{ 创建根结点将数组的值赋给刚才创建的结点的数据域创建左子树,如果当前结点位置为i,则左孩子位置为2i创建右子树,如果当前结点位置为i,则右孩子位置为2i+1}否则R为空算法二:CopyTree(BiNode<T>*sR,BiNode<T>* &dR))【1】算法功能:复制构造函数【2】算法基本思想:按照先创建根结点,再递归创建左右子树的方法来实现。

【3】算法空间时间复杂度分析:O(n)【4】代码逻辑:如果源二叉树根结点不为空则{创建根结点调用函数自身,创建左子树调用函数自身,创建右子树}将该函数放在复制构造函数中调用,就可以实现复制构造函数算法三:PreOrder(BiNode<T>*R)【1】算法功能:二叉树的前序遍历【2】算法基本思想:这个代码用的是优化算法,提前让当前结点出栈。

【3】算法空间时间复杂度分析:O(n)【4】代码逻辑(伪代码)如果当前结点为非空,则{访问当前结点当前结点入栈将当前结点的左孩子作为当前结点}如果为空{则栈顶结点出栈则将该结点的右孩子作为当前结点}反复执行这两个过程,直到结点为空并且栈空算法四:InOrder(BiNode<T>*R)【1】算法功能:二叉树的中序遍历【2】算法基本思想:递归【3】算法空间时间复杂度分析:未知【4】代码逻辑:如果R为非空:则调用函数自身遍历左孩子访问该结点再调用自身访问该结点的右孩子算法五:LevelOrder(BiNode<T>*R)【1】算法功能:二叉树的层序遍历【2】算法基本思想:【3】算法空间时间复杂度分析:O(n)【4】代码逻辑(伪代码):如果队列不空{对头元素出队访问该元素若该结点的左孩子为非空,则左孩子入队;若该结点的右孩子为非空,则右孩子入队;}算法六:Count(BiNode<T>*R)【1】算法功能:计算结点的个数【2】算法基本思想:递归【3】算法空间时间复杂度分析:未知【4】代码逻辑:如果R不为空的话{调用函数自身计算左孩子的结点数调用函数自身计算右孩子的结点数}template<class T>int BiTree<T>::Count(BiNode<T>*R){if(R==NULL)return 0;else{int m=Count(R->lchild);int n=Count(R->rchild);return m+n+1;}}算法七:Release(BiNode<T>*R)【1】算法功能:释放动态内存【2】算法基本思想:左右子树全部释放完毕后再释放该结点【3】算法空间时间复杂度分析:未知【4】代码逻辑:调用函数自身,释放左子树调用函数自身,释放右子树释放根结点释放二叉树template<class T>void BiTree<T>::Release(BiNode<T>*R) {if(R!=NULL){Release(R->lchild);Release(R->rchild);delete R;}}template<class T>BiTree<T>::~BiTree(){Release(root);}int main(){BiTree<int> BTree(a,10);BiTree<int>Tree(BTree);BTree.PreOrder(BTree.root);cout<<endl;Tree.PreOrder(Tree.root);cout<<endl;BTree.InOrder(BTree.root);cout<<endl;Tree.InOrder(Tree.root);cout<<endl;BTree.PostOrder(BTree.root);cout<<endl;Tree.PostOrder(Tree.root);cout<<endl;BTree.LevelOrder(BTree.root);cout<<endl;Tree.LevelOrder(Tree.root);cout<<endl;int m=BTree.Count(BTree.root);cout<<m<<endl;return 0;}3.测试数据:int a[10]={1,2,3,4,5};1 2 4 5 31 2 4 5 34 25 1 34 5 2 3 11 2 3 4 554.总结:4.1:这次实验大多用了递归的算法,比较好理解。

数据结构二叉树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二叉树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二叉树实验报告1. 引言二叉树是一种常见的数据结构,由节点(Node)和链接(Link)构成。

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分别称为左子节点和右子节点。

二叉树在计算机科学中被广泛应用,例如在搜索算法中,二叉树可以用来快速查找和插入数据。

本实验旨在通过编写二叉树的基本操作来深入理解二叉树的特性和实现方式。

2. 实验内容2.1 二叉树的定义二叉树可以用以下方式定义:class TreeNode:def__init__(self, val):self.val = valself.left =Noneself.right =None每个节点包含一个值和两个指针,分别指向左子节点和右子节点。

根据需求,可以为节点添加其他属性。

2.2 二叉树的基本操作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创建二叉树:根据给定的节点值构建二叉树。

•遍历二叉树:将二叉树的节点按照特定顺序访问。

•查找节点:在二叉树中查找特定值的节点。

•插入节点:向二叉树中插入新节点。

•删除节点:从二叉树中删除特定值的节点。

以上操作将在下面章节详细讨论。

3. 实验步骤3.1 创建二叉树二叉树可以通过递归的方式构建。

以创建一个简单的二叉树为例:def create_binary_tree():root = TreeNode(1)root.left = TreeNode(2)root.right = TreeNode(3)root.left.left = TreeNode(4)root.left.right = TreeNode(5)return root以上代码创建了一个二叉树,根节点的值为1,左子节点值为2,右子节点值为3,左子节点的左子节点值为4,左子节点的右子节点值为5。

3.2 遍历二叉树二叉树的遍历方式有多种,包括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

以下是三种遍历方式的代码实现:•前序遍历:def preorder_traversal(root):if root:print(root.val)preorder_traversal(root.left)preorder_traversal(root.right)•中序遍历:def inorder_traversal(root):if root:inorder_traversal(root.left)print(root.val)inorder_traversal(root.right)•后序遍历:def postorder_traversal(root):if root:postorder_traversal(root.left)postorder_traversal(root.right)print(root.val)3.3 查找节点在二叉树中查找特定值的节点可以使用递归的方式实现。

数据结构二叉树综合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二叉树综合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二叉树综合实验报告数据结构二叉树综合实验报告1.引言在计算机科学中,二叉树是一种常见的数据结构,它由节点组成,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分别称为左子节点和右子节点。

二叉树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如在搜索算法、图形处理和编译器设计中等。

本报告旨在介绍我们进行的二叉树综合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实验过程中的具体步骤和实验结果分析等。

2.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设计和实现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加深对二叉树的理解,并掌握二叉树的基本算法和应用。

具体的实验目标包括:- 熟悉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掌握二叉树的创建、插入和删除操作;- 实现二叉树的遍历算法,包括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 实现二叉树的搜索功能;- 进行基于二叉树的排序实验。

3.实验步骤3.1 二叉树的创建首先,我们需要创建一个空的二叉树。

通过定义二叉树的节点结构和指针,可以动态地分配内存空间用于创建节点,并建立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

3.2 节点的插入在已有的二叉树中,我们可以向其中插入新的节点。

插入操作通常涉及到比较节点的键值大小,然后根据比较结果决定插入新节点的位置。

3.3 节点的删除除了插入节点,我们也可能需要从二叉树中删除节点。

删除操作通常需要考虑节点的子节点情况,例如,被删除的节点是否有左子节点、右子节点或者同时存在。

3.4 二叉树的遍历二叉树的遍历操作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进行,包括前序(根-左-右)、中序(左-根-右)和后序(左-右-根)遍历。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实现这三种遍历算法,并观察它们的输出结果。

3.5 二叉树的搜索在已有的二叉树中,我们可根据节点的键值进行搜索操作。

通过比较键值,我们可以判断在左子树或右子树中进行进一步的搜索,直至找到目标节点或确定目标节点不存在于二叉树中。

3.6 基于二叉树的排序二叉树可以作为一种排序算法的基础结构。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节点的插入操作构建一个包含数据集的二叉树,并通过中序遍历获取有序的数据。

数据结构二叉树实验报告总结

数据结构二叉树实验报告总结

数据结构二叉树实验报告总结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二叉树的学习和实践,掌握二叉树的基本概念、性质和遍历方式,加深对数据结构中树形结构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1. 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首先学习了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其中,二叉树是由节点组成的有限集合,并且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二叉树的高度、深度、层数等概念。

2. 二叉树的遍历方式在了解了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之后,我们开始学习如何遍历一个二叉树。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三种遍历方式: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

其中,前序遍历指先访问节点自身再访问左右子节点;中序遍历指先访问左子节点再访问自身和右子节点;后序遍历指先访问左右子节点再访问自身。

3. 二叉搜索树除了以上内容之外,在本次实验中我们还学习了一种特殊的二叉树——二叉搜索树。

二叉搜索树是一种特殊的二叉树,它的每个节点都满足左子节点小于该节点,右子节点大于该节点的性质。

由于这个性质,二叉搜索树可以被用来进行快速查找、排序等操作。

三、实验过程1. 实现二叉树的遍历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二叉树的遍历方式,我们首先在编程环境中实现了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

在代码编写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如何递归地访问每个节点,并且需要注意访问顺序。

2. 实现二叉搜索树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二叉搜索树的特性和操作,我们在编程环境中实现了一个简单的二叉搜索树。

在代码编写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如何插入新节点、删除指定节点以及查找目标节点等操作。

3.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对代码运行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遍历方式所得到的结果以及对应的顺序。

同时,在对二叉搜索树进行操作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不同操作所产生的不同结果。

四、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二叉树的理解和掌握,学习了二叉树的遍历方式以及二叉搜索树的特性和操作。

同时,在编程实践中,我们也进一步熟悉了代码编写和调试的过程。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树(二叉树)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树(二叉树)

实验5:树(二叉树)(采用二叉链表存储)一、实验项目名称二叉树及其应用二、实验目的熟悉二叉树的存储结构的特性以及二叉树的基本操作。

三、实验基本原理之前我们都是学习的线性结构,这次我们就开始学习非线性结构——树。

线性结构中结点间具有唯一前驱、唯一后继关系,而非线性结构中结点的前驱、后继的关系并不具有唯一性。

在树结构中,节点间关系是前驱唯一而后继不唯一,即结点之间是一对多的关系。

直观地看,树结构是具有分支关系的结构(其分叉、分层的特征类似于自然界中的树)。

四、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Window 11、Dev-C++5.11五、实验步骤1.导入库和预定义2.创建二叉树3.前序遍历4.中序遍历5.后序遍历6.总结点数7.叶子节点数8.树的深度9.树根到叶子的最长路径10.交换所有节点的左右子女11.顺序存储12.显示顺序存储13.测试函数和主函数对二叉树的每一个操作写测试函数,然后在主函数用while+switch-case的方式实现一个带菜单的简易测试程序,代码见“实验完整代码”。

实验完整代码:#include <bits/stdc++.h>using namespace std;#define MAX_TREE_SIZE 100typedef char ElemType;ElemType SqBiTree[MAX_TREE_SIZE];struct BiTNode{ElemType data;BiTNode *l,*r;}*T;void createBiTree(BiTNode *&T){ElemType e;e = getchar();if(e == '\n')return;else if(e == ' ')T = NULL;else{if(!(T = (BiTNode *)malloc(sizeof (BiTNode)))){cout << "内存分配错误!" << endl;exit(0);}T->data = e;createBiTree(T->l);createBiTree(T->r);}}void createBiTree2(BiTNode *T,int u) {if(T){SqBiTree[u] = T->data;createBiTree2(T->l,2 * u + 1);createBiTree2(T->r,2 * u + 2); }}void outputBiTree2(int n){int cnt = 0;for(int i = 0;cnt <= n;i++){cout << SqBiTree[i];if(SqBiTree[i] != ' ')cnt ++;}cout << endl;}void preOrderTraverse(BiTNode *T) {if(T){cout << T->data;preOrderTraverse(T->l);preOrderTraverse(T->r);}}void inOrderTraverse(BiTNode *T) {if(T){inOrderTraverse(T->l);cout << T->data;inOrderTraverse(T->r);}}void beOrderTraverse(BiTNode *T){if(T){beOrderTraverse(T->l);beOrderTraverse(T->r);cout << T->data;}}int sumOfVer(BiTNode *T){if(!T)return 0;return sumOfVer(T->l) + sumOfVer(T->r) + 1;}int sumOfLeaf(BiTNode *T){if(!T)return 0;if(T->l == NULL && T->r == NULL)return 1;return sumOfLeaf(T->l) + sumOfLeaf(T->r);}int depth(BiTNode *T){if(!T)return 0;return max(depth(T->l),depth(T->r)) + 1;}bool LongestPath(int dist,int dist2,vector<ElemType> &ne,BiTNode *T) {if(!T)return false;if(dist2 == dist)return true;if(LongestPath(dist,dist2 + 1,ne,T->l)){ne.push_back(T->l->data);return true;}else if(LongestPath(dist,dist2 + 1,ne,T->r)){ne.push_back(T->r->data);return true;}return false;}void swapVer(BiTNode *&T){if(T){swapVer(T->l);swapVer(T->r);BiTNode *tmp = T->l;T->l = T->r;T->r = tmp;}}//以下是测试程序void test1(){getchar();cout << "请以先序次序输入二叉树结点的值,空结点用空格表示:" << endl; createBiTree(T);cout << "二叉树创建成功!" << endl;}void test2(){cout << "二叉树的前序遍历为:" << endl;preOrderTraverse(T);cout << endl;}void test3(){cout << "二叉树的中序遍历为:" << endl;inOrderTraverse(T);cout << endl;}void test4(){cout << "二叉树的后序遍历为:" << endl;beOrderTraverse(T);cout << endl;}void test5(){cout << "二叉树的总结点数为:" << sumOfVer(T) << endl;}void test6(){cout << "二叉树的叶子结点数为:" << sumOfLeaf(T) << endl; }void test7(){cout << "二叉树的深度为:" << depth(T) << endl;}void test8(){int dist = depth(T);vector<ElemType> ne;cout << "树根到叶子的最长路径:" << endl;LongestPath(dist,1,ne,T);ne.push_back(T->data);reverse(ne.begin(),ne.end());cout << ne[0];for(int i = 1;i < ne.size();i++)cout << "->" << ne[i];cout << endl;}void test9(){swapVer(T);cout << "操作成功!" << endl;}void test10(){memset(SqBiTree,' ',sizeof SqBiTree);createBiTree2(T,0);cout << "操作成功!" << endl;}void test11(){int n = sumOfVer(T);outputBiTree2(n);}int main(){int op = 0;while(op != 12){cout << "-----------------menu--------------------" << endl;cout << "--------------1:创建二叉树--------------" << endl;cout << "--------------2:前序遍历----------------" << endl;cout << "--------------3:中序遍历----------------" << endl;cout << "--------------4:后序遍历----------------" << endl;cout << "--------------5:总结点数----------------" << endl;cout << "--------------6:叶子节点数--------------" << endl;cout << "--------------7:树的深度----------------" << endl;cout << "--------------8:树根到叶子的最长路径----" << endl;cout << "--------------9:交换所有节点左右子女----" << endl;cout << "--------------10:顺序存储---------------" << endl;cout << "--------------11:显示顺序存储-----------" << endl;cout << "--------------12:退出测试程序-----------" << endl;cout << "请输入指令编号:" << endl;if(!(cin >> op)){cin.clear();cin.ignore(INT_MAX,'\n');cout << "请输入整数!" << endl;continue;}switch(op){case 1:test1();break;case 2:test2();break;case 3:test3();break;case 4:test4();break;case 5:test5();break;case 6:test6();break;case 7:test7();break;case 8:test8();break;case 9:test9();break;case 10:test10();break;case 11:test11();break;case 12:cout << "测试结束!" << endl;break;default:cout << "请输入正确的指令编号!" << endl;}}return 0;}六、实验数据及处理结果测试用例:1.创建二叉树(二叉链表形式)2.前序遍历3.中序遍历4.后序遍历5.总结点数6.叶子结点数7.树的深度8.树根到叶子的最长路径9.交换所有左右子女10.顺序存储七、思考讨论题或体会或对改进实验的建议通过这次实验,我掌握了二叉树的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体会了二叉树的存储结构的特性,掌握了二叉树的树上相关操作。

数据结构之二叉树编程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之二叉树编程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二叉树题目:建立一棵二叉树,数据以字符串形式从键盘输入,在此二叉树上完成:(1)前序、中序、后序遍历(2)求出叶子数(3)求树高(4)左右子树交换,输出交换后的前序、中序遍历序列分析:建树:输入的字符串序列为带有空节点的前序遍历序列(空节点用*表示)。

①:前序,中序,后序遍历:递归遍历②:求叶子数:当一个节点的左右孩子都是NULL时,此节点即为叶子节点。

③:求树高当前节点的树高等于其左右孩子树高大的加1。

④:左右子树交换:对于每个节点,将其左右孩子交换,再递归对其左右子树交换。

测试结果:附:源码#include <iostream>#include <stdlib.h>using namespace std;struct Bintree{char data;Bintree* lchild;Bintree* rchild;};Bintree *head;int sp;/* 已知一棵二叉树的前序序列,建立这棵树*/ void CreateTree(Bintree *&p,char a[]){Bintree *temp;if(a[sp]!=0){if(a[sp]=='*'){p=NULL;sp++;return ;}p=new Bintree;p->data=a[sp++];CreateTree(p->lchild,a);CreateTree(p->rchild,a);}else p=NULL;}/* 求一棵树的高度*/int Depth(Bintree *&t){int lh , rh ;if( t == NULL ){return 0 ;}else{lh = Depth( t->lchild ) ;rh = Depth( t->rchild ) ;return ( lh > rh ? lh : rh ) + 1 ;}}/* 将二叉树的左右子树互换*/ void Exchange1(Bintree *&t){Bintree *temp;if(t){Exchange1(t->lchild);Exchange1(t->rchild);temp=t->lchild;t->lchild=t->rchild;t->rchild=temp;}}/* 按照前序递归遍历二叉树*/ void Preorder1(Bintree *&t){if(t!=NULL){printf("%c",t->data);Preorder1(t->lchild);Preorder1(t->rchild);}}/* 按照中序递归遍历二叉树*/ void Inorder1(Bintree *&t){if(t!=NULL){Inorder1(t->lchild);printf("%c",t->data);Inorder1(t->rchild);}}/* 按照后序递归遍历二叉树*/void Posorder1(Bintree *&t){if(t!=NULL){Posorder1(t->lchild);Posorder1(t->rchild);printf("%c",t->data);}}/* 递归法求叶子结点个数*/int Leaves_Num1(Bintree *&t){if(t){if(t->lchild==NULL&&t->rchild==NULL){return 1;}return Leaves_Num1(t->lchild)+Leaves_Num1(t->rchild);}return 0;}/*******************************************/int main (){char a[100];memset(a,0,sizeof(a));cout<<"输入带有空节点的前序遍历序列(空节点用*表示)"<<endl;cin>>a;sp=0;CreateTree(head,a);cout<<"前序遍历:"<<endl;Preorder1(head);cout<<endl;cout<<"中序遍历:"<<endl;Inorder1(head);cout<<endl;cout<<"后序遍历:"<<endl;Posorder1(head);cout<<endl;cout<<"叶子数:"<<Leaves_Num1(head)<<endl;cout<<"树高:"<<Depth(head)<<endl;cout<<"左右子树交换后"<<endl;Exchange1(head);cout<<"前序遍历:"<<endl;Preorder1(head);cout<<endl;cout<<"中序遍历:"<<endl;Inorder1(head);cout<<endl;cout<<"后序遍历:"<<endl;Posorder1(head);cout<<endl;return 0;}。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二叉树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二叉树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二叉树二叉树是一种重要的数据结构,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科学和算法设计中。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实际编程实践,深入理解了二叉树的基本概念、性质和操作。

一、二叉树的定义和基本性质二叉树是一种特殊的树结构,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

它具有以下基本性质:1. 根节点:二叉树的顶部节点称为根节点,它没有父节点。

2. 子节点: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分别称为左子节点和右子节点。

3. 叶节点:没有子节点的节点称为叶节点。

4. 深度:从根节点到某个节点的路径长度称为该节点的深度。

5. 高度:从某个节点到其叶节点的最长路径长度称为该节点的高度。

6. 层次遍历: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遍历二叉树的节点。

二、二叉树的实现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C++语言实现了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包括创建二叉树、插入节点、删除节点、查找节点等。

通过这些操作,我们可以方便地对二叉树进行增删改查。

三、二叉树的遍历二叉树的遍历是指按照某种顺序访问二叉树的所有节点。

常用的遍历方式有三种: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

1. 前序遍历:先访问根节点,然后依次递归遍历左子树和右子树。

2. 中序遍历:先递归遍历左子树,然后访问根节点,最后递归遍历右子树。

3. 后序遍历:先递归遍历左子树,然后递归遍历右子树,最后访问根节点。

四、二叉树的应用二叉树在计算机科学和算法设计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 二叉搜索树:二叉搜索树是一种特殊的二叉树,它的左子树的值都小于根节点的值,右子树的值都大于根节点的值。

它可以高效地支持插入、删除和查找操作,常用于有序数据的存储和检索。

2. 堆:堆是一种特殊的二叉树,它的每个节点的值都大于(或小于)其子节点的值。

堆常用于实现优先队列等数据结构。

3. 表达式树:表达式树是一种用二叉树表示数学表达式的方法。

通过对表达式树的遍历,可以实现对数学表达式的计算。

4. 平衡树:平衡树是一种特殊的二叉树,它的左右子树的高度差不超过1。

数据结构二叉树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二叉树实验报告

实验三二叉树的遍历一、实验目的1、熟悉二叉树的结点类型和二叉树的基本操作。

2、掌握二叉树的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的算法。

3、加深对二叉树的理解,逐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编程能力。

二、实验环境运行C或VC++的微机。

三、实验内容1、依次输入元素值,以链表方式建立二叉树,并输出结点的值。

2、分别以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二叉树的方式输出结点内容。

四、设计思路1. 对于这道题,我的设计思路是先做好各个分部函数,然后在主函数中进行顺序排列,以此完成实验要求2.二叉树采用动态数组3.二叉树运用9个函数,主要有主函数、构建空二叉树函数、建立二叉树函数、访问节点函数、销毁二叉树函数、先序函数、中序函数、后序函数、范例函数,关键在于访问节点五、程序代码#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include <malloc.h>#define OK 1#define ERROR 0typedef struct TNode//结构体定义{-int data; //数据域struct TNode *lchild,*rchild; // 指针域包括左右孩子指针}TNode,*Tree;void CreateT(Tree *T)//创建二叉树按,依次输入二叉树中结点的值{int a;scanf("%d",&a);if(a==00) // 结点的值为空*T=NULL;else // 结点的值不为空{*T=(Tree)malloc(sizeof(TNode));if(!T){printf("分配空间失败!!TAT");exit(ERROR);}(*T)->data=a;CreateT(&((*T)->lchild)); // 递归调用函数,构造左子树CreateT(&((*T)->rchild)); // 递归调用函数,构造右子树}}void InitT(Tree *T)//构建空二叉树{T=NULL;}void DestroyT(Tree *T)//销毁二叉树{if(*T) // 二叉树非空{DestroyT(&((*T)->lchild)); // 递归调用函数,销毁左子树DestroyT(&((*T)->rchild)); // 递归调用函数,销毁右子树free(T);T=NULL;}}void visit(int e)//访问结点{printf("%d ",e);}-void PreOrderT(Tree *T,void(*visit)(int))//先序遍历T{if(*T) // 二叉树非空{visit((*T)->data); // 先访问根结点PreOrderT(&((*T)->lchild),visit); // 递归调用函数,先序遍历左子树PreOrderT(&((*T)->rchild),visit); // 递归调用函数,先序遍历右子树}}void InOrderT(Tree *T,void(*visit)(int)){if(*T){InOrderT(&((*T)->lchild),visit); // 递归调用函数,中序遍历左子树visit((*T)->data); // 访问根结点InOrderT(&((*T)->rchild),visit); // 递归调用函数,中序遍历右子树}}void PostOrderT(Tree *T,void(*visit)(int)){if(*T){PostOrderT(&((*T)->lchild),visit); // 递归调用函数,后序遍历左子树PostOrderT(&((*T)->rchild),visit); // 递归调用函数,序遍历右子树visit((*T)->data); // 访问根结点}}void example(){int i;printf("如果你想建立如图所示的二叉树\n");printf("\n");printf(" 1 \n");printf(" / \\ \n");printf(" 3 3 \n");printf(" / \\ \\ \n");printf(" 4 5 7 \n");printf("\n");printf("请输入:1 3 4 00 00 5 00 00 3 00 7 00 00\n");printf("\n按先序次序输入二叉树中结点的值(输入00表示节点为空)\n");for(i=0;i<71;i++)printf("*");printf("\n");}int main (){Tree T;printf("**************欢迎使用!**************潘俊达\n"); example();printf("\n请输入所要建立的二叉树:\n");CreateT(&T);InitT(&T);int i;printf("先序遍历二叉树:\n");PreOrderT(&T,visit);printf("\n");printf("\n中序遍历二叉树:\n");InOrderT(&T,visit);printf("\n");printf("\n后序遍历二叉树:\n");PostOrderT(&T,visit);printf("\n");system("PAUSE");return 0;}六、程序截图1.范例函数显示,并输入先序二叉树节点值2.先序遍历二叉树3.中序遍历二叉树3.后序遍历二叉树。

数据结构二叉树遍历实验报告简版

数据结构二叉树遍历实验报告简版

数据结构二叉树遍历实验报告数据结构二叉树遍历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现二叉树的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算法,加深对二叉树遍历的理解,并验证算法的正确性。

2. 实验原理2.1 二叉树二叉树是一种特殊的树状数据结构,它的每个节点最多只能有两个子节点。

二叉树可以为空树,也可以是由根节点、左子树和右子树组成的非空树。

2.2 遍历算法二叉树的遍历算法包括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

- 前序遍历:先访问根节点,然后依次递归访问左子树和右子树。

- 中序遍历:先递归访问左子树,然后访问根节点,最后递归访问右子树。

- 后序遍历:先递归访问左子树,然后递归访问右子树,最后访问根节点。

3. 实验过程3.1 数据结构设计首先,我们需要设计表示二叉树的数据结构。

在本次实验中,二叉树的每个节点包含三个成员变量:值、左子节点和右子节点。

我们可以使用面向对象编程语言提供的类来实现。

具体实现如下:```pythonclass TreeNode:def __init__(self, val=0, left=None, right=None): self.val = valself.left = leftself.right = right```3.2 前序遍历算法前序遍历算法的实现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若二叉树为空,则返回空列表。

2. 创建一个栈,用于存储遍历过程中的节点。

3. 将根节点入栈。

4. 循环执行以下步骤,直到栈为空:- 弹出栈顶节点,并将其值添加到结果列表中。

- 若当前节点存在右子节点,则将右子节点压入栈。

- 若当前节点存在左子节点,则将左子节点压入栈。

具体实现如下:```pythondef preorderTraversal(root):if not root:return []stack = []result = []stack.append(root)while stack:node = stack.pop()result.append(node.val)if node.right:stack.append(node.right)if node.left:stack.append(node.left)return result```3.3 中序遍历算法中序遍历算法的实现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若二叉树为空,则返回空列表。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二叉树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二叉树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二叉树目录1. 引言1.1 背景1.2 目的2. 前期准备2.1 问题定义2.2 数据准备3. 算法设计3.1 插入节点3.2 删除节点3.3 查找节点3.4 遍历二叉树4. 实验过程4.1 实验环境4.2 实验步骤5. 实验结果与分析5.1 插入节点的结果 5.2 删除节点的结果 5.3 查找节点的结果5.4 遍历二叉树的结果6. 总结与讨论6.1 实验总结6.2 实验改进方向7. 结论8. 参考文献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二叉树的概念和应用领域,以及在数据结构中的重要性。

1.2 目的明确本实验的目标,即设计一个能够实现插入、删除、查找和遍历二叉树的算法,并对其进行实验验证。

2. 前期准备2.1 问题定义对二叉树的基本操作进行定义,包括插入节点、删除节点、查找节点和遍历二叉树。

2.2 数据准备准备一组用于测试的数据集,包括插入节点、删除节点和查找节点时所需的数据。

3. 算法设计3.1 插入节点详细描述如何设计实现插入节点的算法,并分析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3.2 删除节点详细描述如何设计实现删除节点的算法,并分析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3.3 查找节点详细描述如何设计实现查找节点的算法,并分析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3.4 遍历二叉树详细描述如何设计实现遍历二叉树的算法,并分析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4. 实验过程4.1 实验环境描述实验所用的编程语言和相关工具的环境配置。

4.2 实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的具体步骤,包括数据准备、算法实现、代码编写、实验运行和结果分析等。

5. 实验结果与分析5.1 插入节点的结果展示插入节点的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

5.2 删除节点的结果展示删除节点的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

5.3 查找节点的结果展示查找节点的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

5.4 遍历二叉树的结果展示遍历二叉树的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

二叉树实验报告总结(共10篇)

二叉树实验报告总结(共10篇)

二叉树实验报告总结(共10篇)二叉树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算法与数据结构专业学号姓名实验日期算法与数据结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二叉树的结构特点及有关概念,掌握二叉树建立的基本算法2.了解二叉树遍历的概念,掌握遍历二叉的算法3.进一步掌握树的结构及非线性特点,递归特点和动态性。

二、实验内容二叉树的实现和运算三、实验要求1.用C++/C完成算法设计和程序设计并上机调试通过。

2.撰写实验报告,提供实验结果和数据。

3.分析算法,并简要给出算法设计小结和心得。

四、算法步骤用户以三元组形式输入二叉树的结点元素及其位置关系,建立二叉树,并打印输出该二叉树。

用户输入选择结点,程序调用BiTNode* Find Node(char tag, BiTNode* node)函数,返回子树的根结点,然后调用BiTreeDepth(BiTree T)函数,求出子树的深度,并输出该值。

3.用户可以选择是否继续执行程序,若继续,则输入1,否则输入0,结束程序。

五、主程序代码:int main(void){BiTree T;TElemType e1;char node; // node为用户选择输入的结点//int b,choose; // b为以选定结点为子树的深度,choose为实现多次选择输入的标志//BiTNode* a; // a为选定结点为子树的根结点//choose=1; // 多次选择的标志,当choose为1时运行程序,为0时结束程序// InitBiTree(T);printf(构造空二叉树后,树空否?%d(1:是0:否), 树的深度=%d\n,BiTreeEmpty(T),BiTreeDepth(T));e1 = Root(T);if(e1 != Nil)#ifdef CHARprintf(二叉树的根为: %c\n,e1);#endif#ifdef INTprintf(二叉树的根为: %d\n,e1);#endifelseprintf(树空,无根\n); //三元组构建二叉树striile(x!=end){AddNode(T, x[0], x[1], x[2]);GetUserWord(x);} //输出树PrintTreeLevel( T );//以三元组形式输入任意二叉树(以大写字母表示结点),求以任意一选定结点为子树的深度。

数据结构树和二叉树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树和二叉树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树与二叉树实验序号5实验日期姓名院系班级学号指导教师成绩专业教师评语一、实验目得与要求(1)掌握树得相关概念,包括树、结点得度、树得度、分支结点、叶子结点、儿子结点、双亲结点、树得深度、森林等定义。

(2)掌握树得表示,包括树形表示法、文氏图表示法、凹入表示法与括号表示法等。

(3)掌握二叉树得概念,包括二叉树、满二叉树与完全二叉树得定义。

(4)掌握二叉树得性质。

(5)重点掌握二叉树得存储结构,包括二叉树顺序存储结构与链式存储结构。

(6)重点掌握二叉树得基本运算与各种遍历算法得实现。

(7)掌握线索二叉树得概念与相关算法得实现。

(8)掌握哈夫曼树得定义、哈夫曼树得构造过程与哈夫曼编码产生方法。

(9)掌握并查集得相关概念与算法。

(1 0)灵活掌握运用二叉树这种数据结构解决一些综合应用问题。

二、实验项目摘要1编写一程序,实现二叉树得各种基本运算,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主程序完成如下功能:(1)输出二叉树b;(2)输出H结点得左、右孩子结点值;(3)输出二叉树b得深度;(4)输出二叉树b得宽度;(5)输出二叉树b得结点个数;(6)输出二叉树b得叶子结点个数。

2编写一程序,实现二叉树得先序遍历、中序遍历与后序遍历得各种递归与非递归算法,以及层次遍历得算法。

三、实验预习内容二叉树存储结构,二叉树基本运算(创建二叉树、寻找结点、找孩子结点、求高度、输出二叉树)三、实验结果与分析7-1#incl u d e < s tdio、h>#incl u d e<m a1 l o c、h># d e f in e M axS i z e 100typedef cha r E l emT y p e;ty p ed e f struct n o d e{o ElemTy p e data;。

str u c t n ode * 1 c h i 1 d ;0struct no d e * r chi l d;0}BT N ode;void Cr e a teBTNod e(BTNod e *&b,c h ar *s t r){o B TNod e* S t[M a x S ize] , *p=NULL;o i n t t o p=-1,k,j = 0:ch a r ch;b=N U L L;oo0ch= s tr廿];wh i l e C ch!='\O')叶s wit c h(ch){o ca s e'(':to p ++; St[t o p]=p;k=l;b rea k;。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二叉树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二叉树

《算法与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实现二叉树的存储结构2、熟悉二叉树基本术语的含义3、掌握二叉树相关操作的具体实现方法二、实验内容及要求1. 建立二叉树2. 计算结点所在的层次3. 统计结点数量和叶结点数量4. 计算二叉树的高度5. 计算结点的度6. 找结点的双亲和子女7. 二叉树前序、中序、后序遍历的递归实现和非递归实现及层次遍历8. 二叉树的复制9. 二叉树的输出等三、系统分析(1)数据方面:该二叉树数据元素采用字符char型,并且约定“#”作为二叉树输入结束标识符。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二叉树相关操作。

(2)功能方面:能够实现二叉树的一些基本操作,主要包括:1.采用广义表建立二叉树。

2.计算二叉树高度、统计结点数量、叶节点数量、计算每个结点的度、结点所在层次。

3.判断结点是否存在二叉树中。

4.寻找结点父结点、子女结点。

5.递归、非递归两种方式输出二叉树前序、中序、后序遍历。

6.进行二叉树的复制。

四、系统设计(1)设计的主要思路二叉树是的结点是一个有限集合,该集合或者为空,或者是由一个根节点加上两棵分别称为左子树和右子树、互不相交的二叉树组成。

根据实验要求,以及课上老师对于二叉树存储结构、基本应用的讲解,同时课后研究书中涉及二叉树代码完成二叉树模板类,并将所需实现各个功能代码编写完成,在建立菜单对功能进行调试。

(2)数据结构的设计二叉树的存储结构有数组方式和链表方式。

但用数组来存储二叉树有可能会消耗大量的存储空间,故在此选用链表存储,提高存储空间的利用率。

根据二叉树的定义,二叉树的每一个结点可以有两个分支,分别指向结点的左、右子树。

因此,二叉树的结点至少应包括三个域,分别存放结点的数据,左子女结点指针,右子女结点指针。

这将有利于查找到某个结点的左子女与右子女,但要找到它的父结点较为困难。

该实验采取二叉链表存储二叉树中元素,具体二叉树链表表示如下图所示。

图1二叉树的链表表示(3)基本操作的设计二叉树关键主要算法:利用广义表进行二叉树的建立。

数据结构二叉树实验报告(附代码)

数据结构二叉树实验报告(附代码)

一、【实验构思(Conceive)】(10%)(本部分应包括:描述实验实现的基本思路,包括所用到的离散数学、工程数学、程序设计、算法等相关知识)首先构造二叉树的存储结构,用data存储当前节点的值,分别用*lchild,*rchild 表示该节点的左右孩子。

然后应用BiTree Create函数,根据用户的输入构造二叉树,当输入#时表示没有孩子。

采用递归的思想构造Preorder,Inorder,Postorder函数,分别实现二叉树的先序,中序,和后序的遍历。

然后编写了Sumleaf,Depth函数,来求叶子节点的数目和二叉树的深度。

二、【实验设计(Design)】(20%)(本部分应包括:抽象数据类型的功能规格说明、主程序模块、各子程序模块的伪码说明,主程序模块与各子程序模块间的调用关系)二叉树的存储结构:typedef struct BiTNode{char data;struct BiTNode *lchild,*rchild;}BiTNode,*BiTree;子程序模块:BiTree Create(BiTree T){char ch;ch=getchar();if(ch=='#')T=NULL;else{if(!(T=(BiTNode *)malloc(sizeof(BiTNode))))printf("Error!");T->data=ch;T->lchild=Create(T->lchild);T->rchild=Create(T->rchild);}return T;}void Preorder(BiTree T){if(T){printf("%c",T->data);Preorder(T->lchild);Preorder(T->rchild);}}int Sumleaf(BiTree T){int sum=0,m,n;if(T){if((!T->lchild)&&(!T->rchild)) sum++;m=Sumleaf(T->lchild);sum+=m;n=Sumleaf(T->rchild);sum+=n;}return sum;}void Inorder(BiTree T) {if(T){Inorder(T->lchild); printf("%c",T->data); Inorder(T->rchild); }}void Postorder(BiTree T) {if(T){Postorder(T->lchild); Postorder(T->rchild); printf("%c",T->data); }}int Depth(BiTree T){int dep=0,depl,depr;if(!T)dep=0;else{depl=Depth(T->lchild);depr=Depth(T->rchild);dep=1+(depl>depr?depl:depr);}return dep;}主程序模块:int main(){BiTree T = 0;int sum,dep;printf("请输入你需要建立的二叉树\n");printf("例如输入序列ABC##DE#G##F###(其中的#表示空)\n并且输入过程中不要加回车\n输入完之后可以按回车退出\n");T=Create(T);printf("先序遍历的结果是:\n");Preorder(T);printf("\n");printf("中序遍历的结果是:\n");Inorder(T);printf("\n");printf("后序遍历的结果是:\n");Postorder(T);printf("\n");printf("统计的叶子数:\n");sum=Sumleaf(T);printf("%d",sum);printf("\n统计树的深度:\n");dep=Depth(T);printf("\n%d\n",dep);}三、【实现描述(Implement)】(30%)(本部分应包括:抽象数据类型具体实现的函数原型说明、关键操作实现的伪码算法、函数设计、函数间的调用关系,关键的程序流程图等,给出关键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结构二叉树报告题目:编制一个可执行二叉树操作的程序一、需求分析1.本演示程序演示了输入缓冲区的执行过程,需要输入的包括字符和选择字符,字符则可以随意输入,特别强调字符“*”为特殊的定义字符,程序最低层节点值为“*”,字符的输入以一个“回车符”为结束标志的字符串。

2.演示程序的输出以用户和计算机对话的方式进行,即在计算机终端上显示“提示信息”后,由客户通过键盘输入数据并执行相应的命令;客户的输入数据和计算机的运算结果显示在其后。

3.程序采用二叉树进行数据的存储和操作,二叉树的遍历采用先序遍历法,输入需要建立的二叉树的节点值,程序会自动计算出其所需,本程序同时支持循环使用,程序运行后的结果作为依据。

4.测试数据:输入数据:abc**d**e*f**预计结果:先序递归遍历:abcdef中序非递归遍历:cbdaef后序递归遍历:cdbfea按层次遍历:abecdf度为一结点个数:1树的深度:35.程序的执行命令:(1)创建二叉树(2)递归算法先序遍历二叉树(3)非递归算法中序遍历二叉树(4)递归算法后序遍历二叉树(5)求二叉树叶子结点个数(6)按层次遍历二叉树(7)求二叉树树深二、概要设计1.设定二叉树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为:ADT btree {数据对象:D={a(i)|a(i)∈IntSet,i=1,2,3…,n,n≥0}数据关系:R(1)={ ﹤a(i-1),a(i)﹥| a(i-1),a(i)∈D,i=1,2,…..,n}基本操作:btree creat(&T)操作结果:创建一个二叉树perorder(T)初始条件:二叉树存在操作结果:递归先序遍历二叉树incorder(T)初始条件:二叉树存在操作结果:非递归中序遍历二叉树,同时计算出度为1节点个数 postorder(T)初始条件:二叉树存在操作结果:递归后序遍历二叉树traverse(T)初始条件:二叉树存在操作结果:按层次遍历二叉树depth(T)初始条件:二叉树存在操作结果:求二叉树树深} ADT btree2. 队列的数据抽象类型:初始化一个带头结点的队列initqueue(q)操作结果:初始化一个带头结点的队列enqueue(&q, T)初始条件:队列存在操作结果:入队列dequeue(&q, &T)初始条件:队列存在操作结果:出队列queueempty(q)初始条件:队列存在操作结果:判断队列是否为空3.本程序包含三个个模块:(1)主程序模块:void main(){调用命令;执行运算;输出结果;循环使用;}(2)二叉树模块:实现二叉树数据抽象类型(3)队列模块:执行层次遍历操作等各个模块的调用关系图:三、详细设计1.二叉树结构类型typedef struct btnode{char data;struct btnode *lchild;struct btnode *rchild;}btree2.二叉树的基本操作设置:btree creat(&T)// 初始化,创建二叉树T perorder()//递归先序遍历二叉树T inorder(T)// 非递归中序遍历二叉树T//计算叶子结点个数并返回其值postorder(T)// 递归后序遍历二叉树T traverse(T)// 对二叉树T进行层次遍历int depth(btree *t)//求二叉树的树深3.队列的基本操作设置:initqueue(q)// 初始化一个带头结点的队列enqueue(&q, T)// 入队列dequeue(&q, &T)// 出队列queueempty(q) 主程序模块二叉树模块队列模块// 判断队列是否为空其中部分操作的算法:void creat(bitree &T)// 创建二叉树{if(ch=='*')T=NULL;else{T=(bitree)malloc(sizeof(bitnode));if(T==NULL)exit(OVERFLOW);T->data=ch;creat(T->lch);creat(T->rch);}void perorder (bitree T)//先序遍历{if (T){printf("%c ",T->data);perorder(T->lch);perorder(T->rch);}}void incorder(bitree T)//中序非递归遍历{bool boolean;boolean=1;do{while(p){if((p->rch==NULL&&p->lch!=NULL)||(p->rch!=NULL&&p->lch==NULL))m++;s[top]=p;top++;p=p->lch;}if(top==0)boolean=0;else{top--;p=s[top];printf("%c ",p->data);p=p->rch;}}while(boolean);}void postorder(bitree T)//后序遍历{if(T){postorder(T->lch);postorder (T->rch);printf("%c ",T->data);}}void traverse(bitree T)//按层次遍历树中结点{initqueue(q);enqueue(q,p);while(queueempty(q)!=1){dequeue(q,p);if(p->lch!=NULL)if(enqueue(q,p->lch)==0) return;if(p->rch!=NULL)if(enqueue(q,p->rch)==0) return;}}int depth(bitree T)//求树深if(!T) return 0;d1= depth(T->lch);d2= depth(T->rch);return (d1>d2?d1:d2)+1;}void initqueue(queuenode &q)//初始化一个带头结点的队列{q.front=q.rear=0;}int enqueue(queuenode &q,bitree T) //入队列{if((q.rear+1)%maxsize==q.front) {return 0;}q.ch[q.rear]=T;q.rear=(q.rear+1)%maxsize;return 1;}void dequeue(queuenode &q,bitree &T) //出队列{T=q.ch[q.front];q.front=(q.front+1)%maxsize;data=T->date;}int queueempty(queuenode q)//判断队列是否为空{if(q.front==q.rear)return 1;return 0;}4.主函数的伪代码算法void main()//主函数//读入操作命令//执行操作命令}5.函数的调用关系图反映了函数的层次结构四、调试分析1.由于对二叉树的的创建了解不够清楚,造成运行时提示无效的类型参数。

2.在进行结构体变量定义时,进行了函数的赋值,造成失踪存储类或类型说明符。

3.将函数定义为无返回类型,结果函数不能返回char 类型的值。

4.在进行字符常量的赋值时,未能够区别指针类型和一般常量类型,转换时字符无效。

5.在一些函数等的拼写以及大小写中,出现了很多不细心的错误。

6.本题中,算法遍历需要读取n 个元素,所用的时间复杂度为O(n),算法求结点也需要读取n 个元素,时间复杂度为O(n)。

7.本题结构比较简单,设计思路比较清晰,通过调试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

五、用户手册1.本程序运行环境为DOS 操作系统,执行文件为:Tree.exe 。

2.进入本程序后显示的画面为mian creat incorder postorder traverse perorder depth dequeue queueempty initqueue enqueue3.输入字符和命令字符后,键入回车符,即可显示相应的结果。

六、测试结果输入数据后终端输出结果:七、附录源程序://Tree.cp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