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公开课优秀教案
登高课堂教案设计(精选5篇)
登高课堂教案设计登高课堂教案设计(精选5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登高课堂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登高课堂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杜甫生平及写作背景。
技能与方法:在吟诵的基础上,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把握诗人丰富的感情。
教学重点:1、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
2、赏析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杜甫字子美,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反映安史之乱前后广阔的社会背景和人民生活疾苦。
背景: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居夔州时写的。
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四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泊,写这首诗时作者已经55岁了,漂泊了第八个年头,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
国运的艰难,身世的悲苦,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去世――这些都压在他的心头,他是为排遣郁闷抱病登台。
三、朗读诗歌1. 同学个别朗读2. 教师范读3. 集体朗读4. 听朗读录音四、把握诗人丰富的情感1.听过录音,初步感知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诗中流露出杜甫怎样的感情?可以用一个字概括。
明确:悲2.同学融入感情朗读3.仔细品味感情:人们称杜甫这首诗歌是“古今七律第一”。
律诗书写规律先写景后抒情,品味颈联所蕴含的感情。
宋代的罗大经指出《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联竟然有八种悲,同学们踊跃回答,可以指出任意一种或几种。
2023最新-杜甫《登高》优质课教案(精选7篇)
杜甫《登高》优质课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内容是牛牛范文为您带来的7篇杜甫《登高》优质课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牛牛范文给您的好友哦。
《登高》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诗人杜甫的有关常识;2、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过程与方法:3、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步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教学重点】品读诗歌的语言,分析诗中的形象特征,体味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大家要认真思考,听出这个故事渲染的是怎样一种情境,并希望大家把故事的中心用简明、连贯的语言记录下来。
一千二百多年前的一个秋天,重阳节前后,在夔州,长江边上,秋风凛烈地吹着,吹得万木凋零,漫山遍野是衰败、枯黄的树叶。
江水急剧地翻滚,孤鸟在空中久久地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
这时,有一位老人,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步履瞒珊,跃跌撞撞地朝山上走来,他疾病缠身,有肺病、疟疾、风痹。
而且“右臂偏枯耳半聋”了。
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日子。
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困潦倒,似乎走到生命的晚秋。
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漂泊。
面对万里江天,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写下了一首“七律之冠”:(师深情地朗读)风急天高猿啸哀,绪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二、通过鉴赏对仗工整的形式美,来指导诵读、背诵。
——请同学以诗中的某一联为例,研讨对仗工整的形式美。
例句:首联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对,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对仗极其工整。
《登高》公开课教案(详细)
《登高》优质公开课教案(详细)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登高》的基本内容,包括诗句的意义、作者的背景等。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古典诗词的美,提高文学素养。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背诵《登高》。
培养学生能够分析并评价《登高》的艺术特色。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通过诗词欣赏,培养高雅的情操。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登高》的诗意、诗意和诗韵。
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2 教学难点《登高》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解释。
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登高》的诗意、诗意和诗韵,讲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2 互动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背诵《登高》,引导学生分析并评价《登高》的艺术特色。
3.3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写作、绘画等形式,表达对《登高》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4.2 讲解课文讲解《登高》的诗意、诗意和诗韵。
讲解诗句中的生僻字词的解释。
4.3 互动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背诵《登高》。
引导学生分析并评价《登高》的艺术特色。
4.4 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写作、绘画等形式,表达对《登高》的理解和感悟。
4.5 总结课堂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强调《登高》的艺术价值和古典诗词的重要性。
第五章: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朗读、背诵《登高》。
要求学生回家后,写一篇关于《登高》的读后感。
要求学生回家后,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杜甫的其他作品。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课堂评估在课堂上,通过观察学生的朗读、背诵和互动环节的表现,评估学生对《登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通过学生的写作、绘画等实践作品,评估学生对《登高》的艺术特色的理解和感悟。
6.2 作业评估评估学生回家后的朗读、背诵作业的完成情况。
评估学生回家后的读后感写作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内容的理解、表达的清晰度和语言的准确性。
登高教学设计 《登高》教学设计优秀8篇
登高教学设计《登高》教学设计优秀8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为了加深您对于登高教学设计的写作认知,下面作者给大家整理了8篇《登高》教学设计,欢迎您的阅读与参考。
《登高》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杜甫生平以及诗歌创作背景。
2. 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3. 诵读诗歌,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
教学重点:掌握诗歌鉴赏的三种方法。
教学难点:诵读诗歌,体会作者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教学方法:诵读鉴赏法、合作讨论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音像资料。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飞花令”形式导入规则:先指定一位同学说一句关于秋天的诗,再由其指定其他同学接力。
(板书:登高杜甫)二、整体感知:首先,听录音朗读,注意节奏和读音。
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思考:本文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找一生榜样朗读,另找一生评价。
明确:(景物)描写、抒情。
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用诗中的一个字来回答。
生:悲分析“哀”、“苦”、“恨”与“悲”哪个更适合作诗眼。
明确:“悲”是作者直接抒发情感的表现,“苦”、“恨”和“哀”都是作者间接抒发情感的`表现,因此用“悲”字更恰当准确。
师:这是诗的感情基调,即诗眼。
三、写作背景师:请学生回忆作者的生平事迹。
明确:杜甫诗歌创作风格:沉郁顿挫。
在初中学过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体现了诗人具有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情怀。
本诗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767年作者流落夔州时写的。
“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但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好友李白、高适和严武相继去世,此时恰逢九月初九,杜甫登高写下了这首诗。
三年后,杜甫病死在离开四川的途中。
总结鉴赏诗歌的方法之一:知人论世法(并板书)。
四、分析意象师:作者“登高”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同桌之间讨论。
生2展示。
明确:景物特点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落叶无边萧萧下长江不尽滚滚来师:补充意象和意境的概念、“落木”和“落叶”的区别。
《登高》公开课课程教案(详细)
《登高》优质公开课课程教案(详细)第一章节: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登高》诗的基本内容,包括诗句的意义、结构和修辞手法。
让学生了解唐代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培养学生运用诗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对文学的敏感度。
引导学生通过诗词感受自然之美,提升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第二章节:教学内容2.1 课文介绍介绍《登高》诗的背景,包括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时代背景。
解释《登高》诗的题目和诗句的意义。
2.2 诗句解析分析《登高》诗的结构和修辞手法,包括对仗、排比、拟人等。
解读每句诗句的意义和表达的情感。
第三章节: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登高的景象,引导学生对登高活动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登高活动的经验和感受,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3.2 课文朗读与理解学生朗读《登高》诗,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和诗人的情感。
3.3 诗句解析与讨论教师分析诗句的结构和修辞手法,解释每句诗句的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章节:实践活动4.1 创作练习学生根据《登高》诗的启发,创作自己的登高诗或作文。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4.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诗人杜甫和其他角色,表演《登高》诗的情景。
学生通过表演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第五章节:总结与反思5.1 学生总结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对《登高》诗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体验和收获。
5.2 教师反思教师总结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参与情况。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适用性,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第六章节:教学评价6.1 学生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程度和创作成果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关注学生在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对诗句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登高教案优秀11篇
登高教案优秀11篇《登高》优秀教案篇一1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歌的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
2、体会杜甫诗歌的语言风格。
2学情分析我任教的202班每班56人,是我校高一年级第三层次的理科普通学生,他们对语文学习得热情度不高,尤其对古诗文阅读普遍有畏难心理。
虽然在初中已经学习过杜甫的一些诗歌名篇,可是《登高》的雄浑的意境学生是很难品味出来的。
3重点难点赏析本诗的意境,品味杜甫诗歌的语言风格。
4教学过程4、1 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语言导入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意思是吟咏他们的诗,读他们著的书,不知道他们的为人,行吗?这肯定是不行的。
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杜甫的《登高》,就要先了解杜甫的为人,在大家心目中杜甫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学生自由发言。
活动2【活动】朗读朗读1、听录音朗读2、自由朗读3、个别学生朗读4、配乐集体朗读活动3【讲授】赏析首联与颔联赏析我们在欣赏一首诗歌,看一幅画,或者看一个人的时候,都有最初的感受,那么同学们刚才对这首诗歌的一感受是什么呢?在初步感受的基础上,我们来品一品这首诗歌。
大家都知道律诗有一个特点,八句诗歌里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我们先看(一)前两联本诗是诗人登高之作,请大家找一找,诗人写了哪些景物?从这些景物中可以体会出诗人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作者又用了哪些手法?明确:1、景物:风、天、猿啸、渚、沙、鸟飞、十四个字六种景物,体现了诗歌的什么特点?语言凝练。
这些景物都是用哪些词来描写的?(急、高、哀、清、白、飞回)2、情感:悲凉、悲壮①风急:秋气逼人,使人感到非常冷,同时使人心里感到凄凉②天高:在广阔的天地间,更使人感到渺小和孤独③猿啸哀:为景物蒙上了一层悲怆、凄凉的色彩④渚清沙白:颜色上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⑤鸟飞回:为何是盘旋着的鸟?以上的景物和大自然的景物有区别吗?提出意象的概念。
总结(诗人后来在《旅夜抒怀》中有一句诗:“飘飘何所以,天地一沙鸥”!老病孤独的诗人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一只孤零零的沙鸥!)⑥落木萧萧下:落木即落叶。
《登高》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5篇)
《登高》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5篇)《登高》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登高》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登高》公开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2.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
3.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沈的苦痛与忧思。
学习设想1.朗读吟诵。
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画面的悲凉气氛和诗人深广的忧思。
2.情景再现。
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再现秋江广阔的情景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通过再创意境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3.加强背诵指导。
4、学以致用,进行诗歌创作练习教学时数:一课时新课导入:(投影画面)大家都喜欢听故事吧?(音乐起)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
长江边上的夔州,江流奔涌,秋风萧瑟,万木凋零,凄冷的风中,一只孤鸟在高空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
这时,一位衣衫褴褛,步履蹒跚的老人朝山上走去。
这位老人,曾经豪情万丈,志在报国,曾经渴望“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他无论穷达,都不忘兼济天下。
然而苍天弄人,他一生数起数落,郁郁不得志。
重阳节,本是登高祈寿家人团聚的节日,而年过半百,满身疾病,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的他却面对处在战乱之中的国家,面对万里之遥的故乡,面对漫天飘洒的落叶,面对滚滚翻腾的江水,不禁百感交集,放声高吟: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满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是的,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这位老人,走近他的生活,一起来欣赏1200多年前他为我们留下的这千古传唱的著名诗篇《登高》(投影课题)我们一起随着音乐再来诵读一遍!(音乐起)指导诵读学习诗歌重在诵读,诵读能更好地领会诗的主旨,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好地鉴赏诗歌。
登高教案[共5篇]
登高教案[共5篇]第一篇:登高教案《登高》使用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杜甫生平、写作背景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2、在吟诵的基础上,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
3、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教学重点】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今年的重阳节刚刚过去没有几天,大家知道这一天古人有什么习俗吗?(生自由发言)是呀,赏菊、饮菊花酒、登高赋诗……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那么一千多年前,在九月九日这一天,诗人杜甫也登上了高处,而且留下了非常有名的诗篇,那就是《登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完成以下三个学习目标二、知人论世孟子曾经说过:“诵其书,读其诗,不知其人,可乎?”那肯定是不行的,我们要学习杜甫的诗歌,首先要了解这个人。
请同学们谈谈杜甫在你心中的形象。
学生自由发言(结合学案中的作者介绍从人生经历和作品等方面介绍)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师:你看,刚才同学们对杜甫有了这么多的认识,大家都知道杜甫被誉为“诗圣”,梁启超有一篇文章叫做《情圣杜甫》,说明杜甫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
他的心灵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下面我们一起走进《登高》,走进杜甫,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下面我们先来感受一下这首诗歌,我们首先来听听这首诗的朗读录音,在听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
生听录音好,听完这首诗歌的录音朗读,对这首诗有了一个初步感知,那么,你认为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也可以说反映了杜甫什么样的感情?能否用一个字或一个词说一说你读完后的整体感受。
生:悲伤、忧愁、孤独……评价学生的感受力很好。
那么现在你就用这样一种感情基调给我们朗读一下(生读师评价)接下来请我们班的同学读一读。
生:齐读师:同学们读得很不错,但我认为同学们还可以在这基础上读得更出色。
《登高》公开课课程教案(详细)
《登高》优质公开课课程教案(详细)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登高》诗的基本内容,包括诗句的意义、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能够分析并欣赏杜甫的诗歌风格。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登高》的主题和情感。
培养学生运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杜甫的忧国忧民之情,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登高》诗的背景介绍,包括杜甫的生活年代、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
逐句解析《登高》诗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中的意象和情感。
分析《登高》的结构和韵律,让学生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
2.2 相关知识介绍杜甫的其他著名诗作,让学生了解他的文学地位和影响。
简单介绍唐代的诗歌流派和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登高》。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以图片或视频形式展示杜甫的生平事迹,引起学生对杜甫的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杜甫的诗歌对于当代的意义。
3.2 讲解分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对《登高》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深入分析《登高》的主题和情感。
3.3 实践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感受《登高》的韵律和节奏。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尝试创作类似的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标准学生对《登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包括诗句的意义、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包括对杜甫诗歌风格的分析和欣赏。
4.2 评价方法课堂讨论和提问,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能力。
诗歌朗诵和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作水平。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登高》诗的原文和相关注释。
杜甫的生平事迹和诗歌作品的介绍。
5.2 辅助材料与《登高》主题相关的图片、视频或其他文学作品。
诗歌朗诵的示范录音或视频。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堂活动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共同探讨《登高》的意义和主题。
《登高》教案设计一等奖3篇
《登高》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和杜诗沉郁顿挫的诗歌特色。
2.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教学重点】1.体会诗歌中的意象包含的情感。
2.赏析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准确、规范、生动地解读诗歌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突破】抓住意象,通过知人论世、品字、对比、探究等多种方式进行突破。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与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4分钟)同学们,我们知道知道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二九相重,所以叫重阳,又叫“重九”。
由于“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常在此日进行祭祖和敬老活动,所以重阳节又被称为“老人节”。
与三月初三“踏春”相对应,重阳还被称“踏秋”,这一天全家都要一起登高“避灾”以求长寿,还会插茱萸、喝酒赏菊,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在小学时我们学过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其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描述的正是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的习俗。
公元767年的重阳节这一天,四川省夔州的长江边上,一位衣衫褴褛、疾病缠身、年过半百的老人,孤身一人、步履蹒跚地朝山上登高而来。
在这个满目衰败的残秋里,面对水急风大的万里江天,面对疲倦而孤独的飞鸟,面对了无生气的枯树,这位一生坎坷、穷愁潦倒的老人,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晚秋,老人百感交集,情不自禁地赋诗一首,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一首七言律诗——《登高》。
二、《登高》的写作背景(2分钟)《登高》向来被誉传为名作,被明代的胡应麟称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这首诗是杜甫767年在四川夔州所作,当时虽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趁机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
同时,唐与吐蕃等外族战争不断。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形势下,诗人杜甫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各种苦闷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
《登高》公开课教案
《登高》公开课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登高》这首诗的基本内容,包括诗句的意义、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能够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文学分析的方法,深入解读《登高》这首诗的内涵和外延。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灵感,培养他们对文学和艺术的热爱,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解析:介绍《登高》的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逐句解析诗歌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和诗歌的主题。
2.2 诗歌鉴赏:分析《登高》的韵律和节奏,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音乐特点。
引导学生从形象、情感和手法等方面,欣赏诗歌的美感和艺术魅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以一个问题或情景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登高》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人们喜欢登山,登山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和体验。
3.2 教学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登高》的意义和主题,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写作练习: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登山的经历和感受的文章,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写作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评估他们对《登高》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2 学生作品:评估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表现,包括内容的丰富性、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清晰度。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提供《登高》的文本和相关的注释解释。
5.2 多媒体: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音频或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登高》的意境和情感。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讲授法:在解析诗歌内容时,运用讲授法向学生传授诗歌的字面意义、深层含义和文化背景。
登高语文教学教案优秀5篇
登高语文教学教案优秀5篇登高语文教学教案篇1【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2、总结领悟诗歌意境的方法。
【教学关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教学过程】一、导语激兴同学们,在唐代的诗坛上,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几乎一生都在流浪,成都的一个草堂成为他短暂安定生活的见证;他几乎终生都在痛苦,沉郁顿挫成为他诗歌风格的最权威的概括。
一场战争撕碎了他的心,带给他常人难以忍受的折磨;多种疾病毁灭了他的躯体,最后病死在湘江的一叶小舟上。
他,就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诗:《登高》。
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要领悟这首诗歌的意境,总结领悟诗歌意境的一般方法。
读这首诗,我们能看到诗人焦虑的目光,能听到诗人无奈的叹息,更能感受到诗人心灵的震颤,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倾听这一曲时代的悲歌吧!二、放录音,请学生齐读三、研读课文1、我们要领悟意境,首先要进入境。
这境,就是诗人在诗中创造的生活图景。
首先包括了景,请大家回答:在这首诗中,诗人写了哪些景物?明确:风,天,猿声;渚(水中小洲),沙,鸟;落木(秋天树木落叶),长江。
景物如何?明确:急:呼啸的秋风(有速度)。
高:天空辽阔(有立体感)。
哀:如哭似嚎(有感情)。
萧萧:落叶声(有声音)。
2、请大家发挥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这幅画面。
(请两位同学描述。
)请大家闭上眼睛,在老师的描述中想象画面:这是一个萧瑟的秋天,天空是那样辽远,远处的树林中传来一阵阵凄厉的猿声。
小洲边的水是那样的清冷,岸边的沙子是那样的惨白,鸟儿在狂风中挣扎着,盘旋着,发出阵阵哀鸣。
无边无际的落叶在萧萧的秋风中飞舞着,奔流不息的长江波涛拍击着江岸滚滚向前。
3、这是境中的景,除了景,境中还有诗人的形象,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诗人的形象。
诗人很老了(百年),衰老多病,常年客居他乡(作客),志向得不到伸展(潦倒),他叹息着国运和自身的命运(艰难),以至于白发增多(繁霜鬓)。
请大家当一回导演,把诗人在秋风中登高的动作设计出来,按小组讨论两分钟,请各组推出一个代表。
《登高》公开课教案(详细)
最新《登高》优质公开课教案(详细)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登高》这首诗,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登高》这首诗,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甫。
2.2 教学重点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2.3 教学难点诗意的理解和情感的体会。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
3.2 互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3.3 欣赏法通过朗读和感悟,使学生体会诗的情感。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学习。
4.2 研读诗歌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3 体会情感通过朗读和感悟,使学生体会诗的情感。
4.4 课堂小结第五章:作业设计5.1 抄写《登高》这首诗。
5.2 写一篇关于《登高》的鉴赏文章。
5.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过程评价通过课堂讨论、提问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意象和体会诗歌情感方面的表现。
6.2 结果评价通过作业和测试,评价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的提升。
第七章:教学资源7.1 文本资源《登高》原文、杜甫生平介绍、诗歌鉴赏相关文章。
7.2 媒体资源与《登高》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如诗歌朗诵、诗歌解读等。
7.3 人际资源与其他教师、学生家长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
第八章:教学拓展8.1 诗歌鉴赏引导学生学习其他杜甫的诗作,进一步了解其诗歌风格。
8.2 传统文化介绍与《登高》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如古代登高习俗、山水诗派等。
8.3 比较学习让学生比较《登高》与其他山水诗、怀古诗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九章:教学反思9.1 教学效果9.2 学生反馈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在诗歌鉴赏方面的兴趣和需求。
《登高》公开课教案(详细)
《登高》优质公开课教案(详细)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登高》这首诗的兴趣。
2.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欣赏方法。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代诗歌,分享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2.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登高》这首诗。
3. 解释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教学活动:1. 学生分享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2. 教师介绍《登高》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3. 学生阅读《登高》这首诗,并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章:诗歌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登高》这首诗的主题和情感。
2.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分析《登高》这首诗的主题和情感。
2. 指导学生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登高》这首诗的主题和情感。
2. 学生分享对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解读。
3. 教师指导学生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并提供相关例句进行讲解。
第三章:诗歌欣赏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欣赏《登高》这首诗的美感。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欣赏《登高》这首诗的语言美和形式美。
2. 指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登高》这首诗的语言美和形式美。
2. 学生分享对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的欣赏和感受。
3. 教师指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并提供相关例句进行讲解。
第四章:诗歌创作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诗歌的创作技巧。
2. 培养学生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诗歌的创作技巧。
2. 指导学生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诗歌的创作技巧。
2. 学生尝试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并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3.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并提供相关建议和修改意见。
登高公开课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登高公开课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登高”的含义和重要性;2.掌握登高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4.通过登高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和身体素质。
二、教学重点1.了解“登高”的文化背景和意义;2.学习登高的技能和安全注意事项;3.培养学生的勇气和挑战精神。
三、教学内容1.导入环节通过谈论和展示登高的图片、视频等材料,引发学生对登高的兴趣,激发他们的主动参与和学习欲望。
2.讲解“登高”的文化含义通过讲解“登高”的文化背景、由来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到登高不仅是一种体育活动,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登高活动对人们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
3.介绍登高的技巧和注意事项3.1 登高前的准备工作- 检查装备,确保各种工具、绳索等设备完好;- 确保身体状况良好,适合参加登高活动。
3.2 登高的基本技巧- 步行登高:讲解如何通过步行攀登山峰,包括合理运用手杖、保持正确的步伐等;- 攀爬登高:介绍如何使用登山绳、攀爬工具等,进行技术性攀登。
3.3 登高的安全注意事项- 遵守登山规则,不私自攀爬禁止登山的区域;- 注意气候变化和地形的变化,预防可能的危险;- 做好自我保护,确保自己和队友的安全。
4.开展登高实践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户外登高活动,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的技能和安全知识。
要求学生在小组中相互配合,互帮互助,注重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5.总结与反思通过总结和讨论,引导学生回顾整个登高活动过程,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表现做出评价,提出改进的建议。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登高”的文化背景和技巧知识,向学生传递相关知识和信息。
2.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际登高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登高的乐趣和挑战,巩固所学的技能和知识。
3.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组进行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登高”文化的理解程度;2.检查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技能运用和安全意识,评价他们的掌握程度;3.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评价他们对自己学习成果的认可和改进的建议。
语文《登高》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
语文《登高》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登高》教案篇一一、课前故事引入(语调低沉,语速缓慢,满怀感情)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
夔州,长江边。
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
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
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
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
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
棗这时,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
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
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
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
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
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
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
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二、课文分析引导1、放音乐《二泉映月》2、老师在乐声中满怀深情地朗诵《登高》全诗。
营造凝重的课堂气氛。
3、师再朗诵,学生跟读4、讲解:要想读好一首诗或一篇文章,你就把你自己当成作者,化身为其人,就当这首诗或这篇文章就是你自己写的。
老师在读这首诗时就真是这样想的,我想我就是杜甫,就是那个老病孤独的杜甫。
我就站在长江边上,衣衫褴楼,蓬头垢面,登高望远,怀想家乡,思念亲人,牵挂祖国,同时更凄凉地想自我人生,想自己这一辈子。
所以,读好一首诗,理解——这是首先要做到的。
注意,所谓理解,就是理性地把握。
(板书:理性地把握)这应是诵读好的一个前提。
可是,同学们,你们想过没有,你们并没有跟我一样非常理性地。
深入地理解这首诗呀,你们为什么也读得这么好呢?3、启发式教学:(1)今天我们学的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2)各分别用什么词描写的?(3)十四字写六种景,什么特点?(4)急风、高天、哀猿、清清、白砂、飞鸟,各给人什么感觉?设身处地想想。
身体的,还是心灵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飞鸟,你们想像一下,应该是一种什么处境的鸟?同学们敢于展开想像,用自己的想像去填充诗给我们留下的空白。
高中语文登高优秀教案5篇
高中语文登高优秀教案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中语文登高优秀教案5篇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案担当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提升个人的教学效率,教案的准备是很重要的。
《登高》公开课教案
《登高》公开课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登高》诗的基本内容,包括诗句的意义、诗句的结构和韵律。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杜甫的诗歌风格和艺术特色。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古典诗歌的能力。
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诗歌意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培养学生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厚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登高》诗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杜甫的诗歌风格和艺术特色。
2.2 教学难点诗句的意义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诗歌意象和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解读《登高》诗的意义和意象,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教师通过讲解杜甫的诗歌风格和艺术特色,帮助学生欣赏诗歌的美。
3.2 互动法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登高》诗的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和序言,预测诗歌的主题和内容。
4.2 讲解教师逐句讲解《登高》诗的意义和意象,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教师分析杜甫的诗歌风格和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
4.3 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第五章:作业与评价5.1 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默写《登高》诗,并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5.2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诗歌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第六章:教学反思6.1 教师自我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是否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教师思考是否采用了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杜甫《登高》优秀教案设计(精选5篇)
杜甫《登高》优秀教案设计(精选5篇)杜甫《登高》优秀教案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杜甫《登高》优秀教案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杜甫《登高》优秀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通过对诗中意象的赏析,体会它塑造的意境通过对诗中关键字词的把握,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歌中的意象为本文奠定了怎样的基调教学设想:对于诗歌的学习,学生总是感觉很茫然,似乎鉴赏诗歌没有规律可循。
通过对杜甫的《登高》一诗的鉴赏分析,以及对有类似特点的诗歌《送友人》的鉴赏,使同学们把握两点学习诗歌的规律,为他们以后学习与《登高》类似的诗歌时提供一些借鉴。
教学过程:导入:各位同学,前几天我们学习了《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它的作者是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作品《登高》。
作者简介:因为以前同学们都学过他的一些诗歌,所以对杜甫有所了解,哪位同学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杜甫?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后人又称他为杜少陵,又因他曾官至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又称他为杜工部。
他的作品大都收在《杜工部集》里。
他的诗歌因为多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所以又称他的诗为“诗史”。
他和李白、白居易一起被称为唐朝三大诗人。
杜甫一生不得志。
天宝四年(公元745年),他34岁时,抱着“至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的理想来到长安应试求官。
适逢奸相李林甫玩弄权术,应试人无一录取。
杜甫困守长安达十年。
又值安史之乱。
他颠沛流离。
闻唐肃宗在灵武即位,他前往投奔,被叛军捉住,押回长安。
后来逃出,一人到达唐肃宗的临时驻地凤翔,皇上授他左拾遗的官职。
上任不久,因为宰相房琯被罢官。
他上疏营救,触怒皇帝,被贬官到华州。
公元759年他辞官西行,到了四川,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盖了一座草堂,就是杜甫草堂,三年后川军叛乱,他又开始漂泊流浪。
《登高》教案(优秀8篇)
《登高》教案(优秀8篇)《登高》教案篇一近体诗八首》《山居秋螟》《越中览古》《登高》教学目的1.了解近体诗的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在诵读吟味中体会诗歌意蕴含蓄的物点。
3.学习诗人的精妙构思,理解诗人创作的独特风格。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人创作的独特风格。
2.难点: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赏读结合,揣摩诗歌的意蕴、风格及写作技巧。
2.诵读一讨论一质疑一答难一领悟。
媒体设计拟采用屏幕投影的方式,准备与诗歌内容相近的风景图片及相关的诗词、资料,达到形象、直观的效果,并扩大课堂的容量。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一言以蔽之,思无邪”的《诗三百》到堪称百世之师的《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从刚健清新的汉魏乐府,到多彩多姿的南北朝民歌,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可以说是一个顶峰,出现了李白、杜甫、王维等一批大师,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两河并流。
今天我们选读三首唐诗。
二、解题我国的古典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今天我们学习《山居秋螟》和《登高》分别是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越中怀古》是绝句。
三、研习课文1.理清文意,整体把握①学生朗读课文,结合文下注解与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②背诵全诗,理清文意,整体感知。
(解说:诗歌是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要想深入挖掘其内在的神韵,首先要从最浅层的字面上把握每句诗的意思。
朗读是有声的语言艺术,它能展现诗歌中的画面。
)2.具体研习①学习《山居秋螟》。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明确: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
又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
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
“空山”两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高》公开课优秀教案
瑞金第一中学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写作背景以及对其诗歌得创作得影响。
2、掌握诗歌吟诵得基本方法。
3、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得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得苦痛与忧思。
【教学重点】
1、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得技巧。
2、赏析诗歌对仗工整、情景交融得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走进诗人得情感,感受诗人深沉得痛苦与无尽得哀思。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春意盎然、鸟语花香得春天,人们喜欢到野外去踏春,去感受春天得美丽与生机勃勃。
而在秋高气爽得秋天,人们登高望远,饮酒作赋。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今天,我们要学习得就就是“诗圣”杜甫一首关于“登高”得诗,诗得题目就就是《登高》。
二、品读诗歌
师:这就是一首七言律诗,学习一首古诗,首先就就是要进行得朗读,不就是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吗?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品读诗歌。
诵读时请同学们注意四点要求:一就是读准字音,二就是把握节奏,三就是注意轻重,最后要求读出感情。
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提示得要求自由诵读。
生(自由朗读1分钟左右)
师:请同学们听一段视频朗读。
(展示一段名家得视频朗读)
同学们听得都很认真,接下来请我们班得同学读一读。
(选两位学生进行朗读,师或学生作简评,以鼓励为主)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都很不错,但我认为同学们还可以在这基础上读
得更出色。
在刚才得诵读提示中,最后一点要求就是要读出感情,那么,怎样才能读得更好,更有感情呢?我们知道,诗人得创作往往就是为
了表达思想与内心得情感需要,或者说,诗人得作品,就是为了表达自己内心得情感,那么,我们了解与把握诗人在诗作中得情感,我们就可以把这首诗读得更好了。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与探讨杜甫在这首诗中寄寓得情感。
同学们都朗读了这一首诗,也对这首诗有了初步感知,同学们能
否用一个字或一个词说一说您读完后得整体感受。
生:悲伤、忧愁、孤独……
师:诗人得悲在诗歌中体现在哪里?或者说诗人悲从何来?
同学们先思考几分钟(停1——2分钟)
我们发挥集体得力量,进行小组讨论,以前后四位同学为一组讨论诗人得悲在诗歌中体现在哪里?
生:分组讨论。
(讨论激烈,气氛较好)
师:讨论结束。
同学们坐回原位,请组内选一位代表回答。
生:诗人得悲首先体现在所见秋景得悲,主要体现在首联与颔联上: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师:首联与颔联共写了几种景物(意象),分别有什么特点。
生:八种。
有风、天、猿、渚、沙、鸟、落木与长江。
特点就是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回鸟、落木萧萧与长江滚滚。
师:这些各具特点得意象即诗人所见得秋景之悲就是如何体现得?
生:急风,就是说风很大,而且又就是秋天得风,这样得风更冷。
急风凛冽,不仅吹在诗人身上,更就是吹在诗人得心里。
生:天高阔远,在茫茫天地之间,诗人更觉自己得渺小,无限悲凉之情涌上诗人得心头。
生:猿得啼叫就是哀伤得。
哀猿声声,使诗人悲凉得心境更添一层。
师:高猿长啸,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水经注》)
生:清渚与白沙。
从色调上瞧,清与白就是冷色调,更显环境得冷清与凄凉。
诗人触景生情,自然内心也倍感凄凉。
师:回鸟,这就是一只怎样得鸟?毛泽东笔下也有一只鸟,在《沁园春长沙》中这样写到: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
请同学们想一想,毛泽东笔下得鸟与诗人笔下得有什么不同?
生:这就是两只完全不同得鸟。
毛笔下得鸟就是一只展翅高飞、壮志凌云得鸟(鹰击长空);而诗人笔下得鸟就是一只无家可归、低沉徘徊、孤独哀伤得鸟(回鸟徘徊)。
师:瞧到萧萧而下得落木与滚滚东逝得流水,诗人又会想到什么?
生:落木即落叶,到了秋天,树叶纷纷落下,意味着生命得终结。
瞧到落叶诗人也感到自己到了生命得尽头,内心无限凄凉。
生:滚滚长江东逝水,东逝得流水会让人想到韶光易逝、人生苦短。
孔子在长江边上感慨道:逝者如斯夫(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到: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师:除了秋景之悲外,诗人得悲还体现在哪里?
生:除了秋景之悲外,悲还体现在诗人得境遇之悲,集中体现在颈联与尾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师:诗人得境遇之悲具体体现在哪里?
生:万里悲秋常作客,诗人长年漂泊她乡,壮志难酬,处境艰难。
师:如何理解尾联中得“艰难”一词?(联系课文注解)
生:艰难兼指国运与自身命运。
国家动乱(安史之乱),诗人漂泊在外,生活艰难,壮志难酬。
师:诗人自身处境艰难,还处处为国为民忧心,让我们瞧到了诗人忧国忧民得崇高品质。
生:百年多病独登台,诗人年老了又身缠重病。
生:诗人孤身一人去登台,倍感凄凉。
生: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人内心愁苦想借酒消愁,可就是又患重病,不得不戒酒,本想一醉解千愁,终没有遂愿,心中万千愁绪无法排解,
真就是愁上加愁。
师:请大家根据下面例子仿写,对诗人得悲进行总结概括,“诗人悲在重九登台,倍思乡亲”。
生:诗人悲在老年孤独,重病缠身。
生:诗人悲在孑然一身,独自登台。
……
师:正如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所评:
系舟“万里”,故乡渺茫,此其一;“悲哉秋之为气”,节令凄凉,此其二;
“常”年如此,不知其终,此其三;异乡“作客”,寄人篱下,此其四。
“百年”一生潦倒,此其五;体弱“多病”,缠身不愈,此其六;
孑然“孤”独,此其七;重九“登台”,倍思乡亲,此其八。
所以,整首诗以“悲”字为核心,就是贯穿全诗得主线。
诗人由内心伤悲到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有触景生悲到借酒消悲,由借酒消悲到倍增新悲。
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起笔,悲情落笔。
唉!怎一个“悲”字了得啊?
师:对诗人得情感把握与了解了之后,我们能否把这首诗朗读得更好呢?
同学们先来欣赏一段视频朗读。
刚才这一段朗读与先前得一段朗读,哪一段读得更好,请同学评一评。
生:这一段朗读比先前一段朗读读得更好,语调更低沉哀婉、情感更凄凉。
师:我们班得同学就是最棒得,相信同学们一定也能读得很好。
(指名1——2名学生朗读或让开始时读过得学生重读,再让学生自己点评。
)
师(小结):全诗借登高所见萧瑟、悲凉秋景,抒发作者长年飘泊、老病孤愁得悲伤之情。
用了借景抒情(秋景之悲)与直抒胸臆(境遇之悲)得抒情方式。
三、延伸拓展
有古语说“女伤春,士悲秋”。
(展示几幅秋之悲凉得作品,如白居易得《琵琶行》中“浔阳江头夜送客,风叶荻花秋瑟瑟”等,让学生感悟“悲哉秋之为气”。
)
四、作业
1、收集杜甫诗歌中得名句,并把它积累起来、
2、课外收集并赏读杜甫得诗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选择诗句中您最喜欢得一句,用散文话得语言描述出诗句得意境,要求不少于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