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古诗词(课件)
合集下载
《读懂古诗词》课件
![《读懂古诗词》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bf0fb0d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59.png)
古诗词的分类
古诗词按诗句的字数和格律可分为绝句、律诗、词。不同的格律要求和结构特点赋予了每一种诗词不同的风格 和韵味。
古诗词的韵律和格律
古诗词以平仄、押韵、对仗为主要特点,通过精妙的句法结构和声韵规律,营造出音韵悦耳的美感和节奏变化。
古诗词的表现形式
古诗词通过具象修辞、意象表达和隐喻手法,展示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感 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情感共鸣。
《读懂古诗词》PPT课件
通过《读懂古诗词》PPT课件,我们将探索古诗词的奥妙和魅力,从起源、分 类到表现形式和创作技巧,一起领略古诗词带来的艺术魅力。
什么是古诗词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她以简洁、意境深远的表达方式,诠释了古 人的思想感情,并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沉淀。
古诗词的起源和发展
古诗词起源于古代语言文字的形成,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交流,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具魅力的文学艺术形 式。
古诗和现代诗的区别பைடு நூலகம்
古诗以意境和禅意为重,注重形象描绘和抒发情感;而现代诗则更注重内心表达和现实生活的反思,风格更加 多样化。
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区别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字,注重于规范和庄重;而白话文则更接近日常口语表达,更加通俗易懂。
高考复习从诗家语的角度读懂古诗课件(共30张PPT)
![高考复习从诗家语的角度读懂古诗课件(共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26240aaed630b1c58eeb514.png)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 摧。
燕支(山)黄叶落, (我)妾(独)自登台 望(远方)。
(看见)海上碧云断, 单于(带着)秋色来。
胡兵(在)沙塞合,汉 使玉关回。
征客无归日(期),空 悲蕙草摧。
主语:1、妾(明)
2、诗人(暗)
课堂研讨分析二
古人作诗,讲究章法、结构,注重诗歌的
起承转合、一句一景、照应、波折、 不对称性、列锦(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等章法。
的安史之乱,国难当头,直接 点出了创作的时代背景。
我已无家寻弟妹, 例2:老莱衣(孝亲故事,含
君今何处访庭闱? 蓄表达作者有家不能回的悲痛
之情。)
黄牛峡静滩声转,
例3:滩声(险滩激流,困难
白马江寒树影稀。 重重。)
此别应须各努力, 例4:树影(人已去余树影, 故乡犹恐未同归。 孤独惜别)
小结3:读懂诗人的意象、典
诗人经常变换语序
(我)送韩十四(去)江东觐省 杜甫
(因为)兵戈(我)不见老莱衣,(我)叹息人 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我仿佛听到)(你途经幽)静黄牛峡(时)滩 (汹涌的流水)声转(来),(我伫立在)寒 (风凛冽的)白马江(只见)稀(疏)树影。
此别(我们)应须各(自)努力,(我)犹恐未 (能与你)同归故乡。
读 诗
歌 是
懂 一
种 用
诗 言
语 表
歌 达
的 艺 术
如何读懂古诗
——从诗家语的角度读懂古诗
行家读古诗:读懂诗家语
什么是诗家语?
“诗家语”是具有独特美感魅力的一种文学语言。
其基本特征是:精炼含蓄,以形象写情 思,时空可以跳动,反映社会生活。
从哪些角度读懂诗家语?
燕支(山)黄叶落, (我)妾(独)自登台 望(远方)。
(看见)海上碧云断, 单于(带着)秋色来。
胡兵(在)沙塞合,汉 使玉关回。
征客无归日(期),空 悲蕙草摧。
主语:1、妾(明)
2、诗人(暗)
课堂研讨分析二
古人作诗,讲究章法、结构,注重诗歌的
起承转合、一句一景、照应、波折、 不对称性、列锦(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等章法。
的安史之乱,国难当头,直接 点出了创作的时代背景。
我已无家寻弟妹, 例2:老莱衣(孝亲故事,含
君今何处访庭闱? 蓄表达作者有家不能回的悲痛
之情。)
黄牛峡静滩声转,
例3:滩声(险滩激流,困难
白马江寒树影稀。 重重。)
此别应须各努力, 例4:树影(人已去余树影, 故乡犹恐未同归。 孤独惜别)
小结3:读懂诗人的意象、典
诗人经常变换语序
(我)送韩十四(去)江东觐省 杜甫
(因为)兵戈(我)不见老莱衣,(我)叹息人 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我仿佛听到)(你途经幽)静黄牛峡(时)滩 (汹涌的流水)声转(来),(我伫立在)寒 (风凛冽的)白马江(只见)稀(疏)树影。
此别(我们)应须各(自)努力,(我)犹恐未 (能与你)同归故乡。
读 诗
歌 是
懂 一
种 用
诗 言
语 表
歌 达
的 艺 术
如何读懂古诗
——从诗家语的角度读懂古诗
行家读古诗:读懂诗家语
什么是诗家语?
“诗家语”是具有独特美感魅力的一种文学语言。
其基本特征是:精炼含蓄,以形象写情 思,时空可以跳动,反映社会生活。
从哪些角度读懂诗家语?
如何读懂古诗词PPT教学课件
![如何读懂古诗词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066a581524de518974b7d25.png)
2020/12/09
15
四、读懂典故
• 例:刘禹锡《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 •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赏析:“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诗人借这 个典故怀念已故去的朋友柳宗元等人;“烂柯人”指上山 砍柴的晋人王质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作者以 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二十三年的感慨,表达物是人非,暮 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2020/12/09
6
三、读懂意象(景物),读出意境(景物特点)
• 1、壮景配豪情 • 2、悲景配愁情 • 3、美景配乐情 • 4、幽景配闲情
2020/12/09
7
三、读懂意象(景物),读出意境(景物特点)
• 1、壮景配豪情
• 例:王维《使至塞上》 •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赏析:颈联描写了大漠壮阔雄奇的景象,
显露出一种慷慨豁达的情怀。
2020/12/09
8
三、读懂意象(景物),读出意境(景物特点)
• 2、悲景配愁情
• 例:王维《使至塞上》 •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赏析:颔联以飘飞的蓬草、孤零的归雁自况,表 达了飘零之感和被排挤的孤寂之情。
•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 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国破、家亡、夫死、物丧的深重 愁苦和孤苦无依之情。
5
二、找出表达情感的关键词句
• 练习
高考复习从诗家语的角度读懂古诗课件(共30张PPT)
![高考复习从诗家语的角度读懂古诗课件(共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8468db1a45177232e60a243.png)
转:黄牛峡静滩声转(想象远方意识),白马江 寒树影稀(现实眼前意识)。(惜别之情)
合:此别应须各努力(希望意识),故乡犹恐未 同归(担忧意识)。(互相勉励、担忧未来)
小结2:读懂诗的章法,把握主旨领会多变的 情感
高考复习从诗家语的角度读懂古诗课 件(共30 张PPT)
高考复习从诗家语的角度读懂古诗课 件(共30 张PPT)
高考复习从诗家语的角度读懂古诗课 件(共30 张PPT)
课堂研讨分析一
精炼 诗词是最
的语言,往往要在短短的几十字中,表
现出尺幅千里的画面。所以字数的限制,诗人常常会省略
掉很多关键的信息,这是我们阅读古诗词时最大的障碍之
一。
诗人经常省略的信息有:主语、谓语以及关键转折。
古诗词为了适应诗词平仄、押韵等声律的要求,诗人往往 需要对诗句的语序进行适当的变换。格律的要求促使诗人 找出更加精炼的表达方式,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
天文地理知识(“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 《短歌行》
例4季节时令知识:
春季—草萌芽、桃花、杏花、春柳、杜鹃、黄鹂、 白鹭、燕飞等。
夏季—荷花、蝉鸣、蛙唱、稻黄、梅黄、芭蕉等。 秋季—菊花、枫叶、落叶、流萤、桂花、大雁等。 冬季—寒梅、松柏、竹子、雪花等。
高考复习从诗家语的角度读懂古诗课 件(共30 张PPT)
方法点睛
1、读懂诗家语的省略,调整语序疏通诗 意。
2、读懂诗的谋篇章法,把握主旨领会多 变的情感。
3、读懂诗人的意象、典故言语,领会含 蓄表情。
4、读懂诗中的生活常识,体会诗歌的情 感。
研读: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③?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如何读懂古诗词》课件(46张)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如何读懂古诗词》课件(46张)](https://img.taocdn.com/s3/m/e3cfc908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62.png)
实战演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本诗在表现手法方面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请简要回答。2、 点评“风吹一夜满关山”在词语锤炼方面的妙处。
参考答案: 1、最突出的特色是虚实结合,前两句“雪净胡天牧马还,月
明羌笛戍楼间”写得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战士们赶着 马群归来,天空中洒下明月的清辉。《梅花落》本是一种曲调, 作者拆开用,又构成了虚景,仿佛飘落的不是笛声而是梅花的花 片,这样,虚实交错,构成了美妙阔远的意境。
一为迁客②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③。 注: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年)流放夜郎经过武 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迁客,指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 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到长沙。③古曲有《梅花 落》。 (1)诗歌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抒发了诗人被流放的凄凉之感和眷恋朝廷、 思而不得的苦闷。
❀ 如何读懂古诗词
方法归纳
例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问:从思想内容分,这是什么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 感?
答:“送”字提示了我们,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中用“春江渺茫”“日暮” “何处泊”“断 人肠”等词,表达了作者惜别哀伤之情。
①表现了诗人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 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2分)结合注释因为诗 人仕途失意,所以“路暗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 (1分) “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 渴望回家之情。(1分)
总结方法
• (六)看典故,取用原来意义 古诗很讲究用典,典故是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 历出处的词语。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 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 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典故有正 用和反用两种,正用就是取典故的原来意义入诗文;反用 则在诗文中反用原典的意义。
诗歌鉴赏——怎样快速读懂古诗词PPT课件
![诗歌鉴赏——怎样快速读懂古诗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e8e83684afe04a1b171de42.png)
诗歌鉴赏
——怎样快速读懂古诗词
1
诗歌体裁分类
2
诗歌知识储备
一、熟悉体裁: 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也叫“古诗”或 “古风”,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律诗与绝句称 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 诗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按照诗句的字数分为四言、五言、七 言、杂言。古体诗语言接近口语,形式比较自 由,不讲求平仄、对仗,表现方法多样,多有 名篇杰作,是一份珍贵的诗歌遗产。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绝句,又称“绝诗”,每首四句,常见的有 五言、七言两种。
(2)此诗虚实结合,哪一句是虚写?在诗中起到什么作 用?
答案:虚写的是第七句,它表达的意思是:分别以后, 即使在梦中也难以相会,更不用说在现实中了。这强化了 全诗的感情,深化了诗歌的主旨。
9
知识点回顾:
1、诗歌按思想内容分为哪几类?常见的思 想感情又有哪些?
按内容分类:山水田园诗、怀古咏史诗、 羁旅行役诗 、思亲离别诗、咏物抒怀诗、 闺怨诗、边塞诗······ 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 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登高览胜 惜春悲秋 思乡怀人 长亭送别 思乡念亲 相知相思 别恨离愁 ……
10
积累
( 一 ) 忧 国 伤 时
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
2、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
3、山河沦丧离乱的痛苦
如:南宋汪元量《湖州歌》
4、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白居易《卖炭翁》;
5、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
6、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11
例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怎样快速读懂古诗词
1
诗歌体裁分类
2
诗歌知识储备
一、熟悉体裁: 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也叫“古诗”或 “古风”,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律诗与绝句称 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 诗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按照诗句的字数分为四言、五言、七 言、杂言。古体诗语言接近口语,形式比较自 由,不讲求平仄、对仗,表现方法多样,多有 名篇杰作,是一份珍贵的诗歌遗产。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绝句,又称“绝诗”,每首四句,常见的有 五言、七言两种。
(2)此诗虚实结合,哪一句是虚写?在诗中起到什么作 用?
答案:虚写的是第七句,它表达的意思是:分别以后, 即使在梦中也难以相会,更不用说在现实中了。这强化了 全诗的感情,深化了诗歌的主旨。
9
知识点回顾:
1、诗歌按思想内容分为哪几类?常见的思 想感情又有哪些?
按内容分类:山水田园诗、怀古咏史诗、 羁旅行役诗 、思亲离别诗、咏物抒怀诗、 闺怨诗、边塞诗······ 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 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登高览胜 惜春悲秋 思乡怀人 长亭送别 思乡念亲 相知相思 别恨离愁 ……
10
积累
( 一 ) 忧 国 伤 时
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
2、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
3、山河沦丧离乱的痛苦
如:南宋汪元量《湖州歌》
4、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白居易《卖炭翁》;
5、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
6、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11
例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高中语文课件-1.如何读懂古诗
![高中语文课件-1.如何读懂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ee0da78d0b1c59eef9c7b40a.png)
▪ (4)、默读两遍诗歌,整体感知,试着翻译 为白话文(个别字词难以理解,可暂时搁 置)
▪ (5)、找出反映诗人感情的关键词、句,揣 摩诗歌蕴含的情感
▪ (6)、找出写景、写物、写人的名词,捕捉 并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弄清它写了什么
▪ (7)、看命题者给出的所有题干,看看是否 有某种暗示
▪ (8)、综合以上各点,综合考虑诗歌所写内 容和蕴含的情感
15.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 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 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 “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 意足、踌躇满志。
旨的关键句)
▪ (1)捕捉诗中主观色彩较浓的词语 如:愁、喜、 客等等
▪ (2)抓抒情议论的句子点明感情的句子
▪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 《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沦落天涯之 恨。
▪ (3)抓首句和尾句首句往往交代写作缘由或奠 定感情基调,尾句往往会直接点明主旨。
▪ 作用2:题目表露心情 《春日忆李白》题目中的“忆” 就直接点出了对李白的思念与仰慕。再如《春夜喜雨》 《天净沙·秋思》
▪ 作用3:题目显示诗歌题材,暗示诗歌内容。因为相同 的诗歌体裁,有大体相似的诗歌内容。如《鹧鸪天·送 人》《在狱咏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2.知作者
▪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就是 说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 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 境况,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 知道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这方面 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
七年级上册(2024修订)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共26张PPT).ppt
![七年级上册(2024修订)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共26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cc0aaa88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25.png)
我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离你愈远就愈发思念,恋 恋不舍随着小舟去向渝州。
1.《峨眉山月歌》中连用 5 个地名极为独特,请你品 味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峨眉山月歌》中连用 5 个地名给 人造成空间迅速转换的感觉,让人感受 到行船之快,这样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 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浓浓思念。
硬要,迫使,尽力:~使。~迫。
3.jiàng 固执,强硬不屈:倔~。
结合诗歌,发挥想象,描绘岑参笔下的“故园菊”。
战火纷飞的长安故园四处断壁残垣,饿殍遍野,虽是金秋时 节,但是家乡却没有一丝生机。突然,诗人仿佛看到一抹淡雅的 黄,那是一丛菊花在战地傲然开放,她是如此弱小又如此倔强, 仿佛在哀诉又仿佛在期盼些什么……
课外 古诗词诵读
新课导入
李白和杜甫 论诗五首·其二 赵翼【清】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了解诗人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 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他 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 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军旅诗 闺怨诗 送别诗
军旅诗指以军队和战争为题材,表现现实的或虚拟的军人形象, 战时或日常的生活及其心态的诗词。
知人论世
岑参 (约 715 年— 770 年),江陵人(今湖北荆 州),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特色, 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岑参长于七 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 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
1.《峨眉山月歌》中连用 5 个地名极为独特,请你品 味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峨眉山月歌》中连用 5 个地名给 人造成空间迅速转换的感觉,让人感受 到行船之快,这样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 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浓浓思念。
硬要,迫使,尽力:~使。~迫。
3.jiàng 固执,强硬不屈:倔~。
结合诗歌,发挥想象,描绘岑参笔下的“故园菊”。
战火纷飞的长安故园四处断壁残垣,饿殍遍野,虽是金秋时 节,但是家乡却没有一丝生机。突然,诗人仿佛看到一抹淡雅的 黄,那是一丛菊花在战地傲然开放,她是如此弱小又如此倔强, 仿佛在哀诉又仿佛在期盼些什么……
课外 古诗词诵读
新课导入
李白和杜甫 论诗五首·其二 赵翼【清】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了解诗人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 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他 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 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军旅诗 闺怨诗 送别诗
军旅诗指以军队和战争为题材,表现现实的或虚拟的军人形象, 战时或日常的生活及其心态的诗词。
知人论世
岑参 (约 715 年— 770 年),江陵人(今湖北荆 州),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特色, 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岑参长于七 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 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
诗歌鉴赏——怎样快速读懂古诗词课件
![诗歌鉴赏——怎样快速读懂古诗词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958d49f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ef.png)
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参军行》)
C.春来茗叶还争白,尾月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 建提仓》)
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 起二绝句》)
【2012年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柳堤
[明]金 銮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② 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盛衰之感,下列诗句中寓有相同情感的两句 是(4分)
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豪家。——唐·罗隐 《寄南城韦逸 人》
B.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 台·西湖春感》
C.莫嗟韦曲花无赖,留擅终南雨后青。——元·虞集《南野亭》
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 士》
悱之情,而王维抒发的却是因“好道”而归隐,享受“兴来每独往”的悠 闲自在自得其乐之情;②面对“白发”“水穷处”同样的迟暮困窘之境, 带给孟浩然的感觉是“催人老”的感慨,年华逝去的感伤之情,带给王维 的却是“”的洒脱。截然不同的感受,体现出二人内心迥然相异的感情。
14. (3分)A 15. (3分)B 16. (6分)
16.刘诗颔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 项是(3分)
A.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杜甫《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C.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
(唐庚《春日郊外》)
D.万壑有声含晚簌,数峰无语立斜阳。
(王禹偁《村行》)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上课用“八读法”快速读懂古诗词PPT课件
![上课用“八读法”快速读懂古诗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ac6820bd15abe23492f4d1c.png)
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颠峰时期。
④北宋诗重义理。
⑤南宋诗重抒爱国情,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
这一时期的忧国爱国题材就成为当时诗词中的时代强音。
⑥南宋末年以及明朝末年的汉族爱国诗人面对异族入主
中原,纷纷表现出时危显臣节的气势。因此诗歌之中多
重忠义。
-
15
知作者,知人论世
• 如介绍诗歌是作者被贬某地时所 作,则要考虑是否有怀才不遇、 报国思用等情感;如介绍作者常 年旅居外地,则要考虑羁旅愁思、 思乡怀人之情;如介绍作者是南 宋诗人(或朝代已灭亡),则要 考虑收复失地之心……
1交代写作对象素蝶2点明诗歌的类别咏物诗3暗示写作手法托物言志鹊桥仙七夕1交代写作对象内容七夕或写作缘由因七夕而写2暗示写作内容与情感写夫妻相思相聚1交代写作对象征人2点明诗歌的类别边塞诗3奠定全诗感情基调怨企业文化就是传统氛围构成的公司文化它意味着公司的价值观诸如进取守势或是灵活这些价值观构成公司员工活力意见和行为的规范
答:子规鸟是作者家乡“蜀国”的景物,
由于作者在宣城看到杜鹃花,自然就联想到
家乡的子规鸟,因此,子规鸟所起的作用是
引发作者的思乡之情。
-
32
方法五:读典故
-
33
古代诗人创作时,有时借助一 些典故来表现广泛而深刻的主题。 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 些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 的主题。
-
34
五、读典故
1、概括诗歌内容。 2、交代写作缘由。
3、奠定诗歌情感基调。
4、交代诗歌类型,表明诗歌体裁。
5、表明写作对象,暗示写作手法。
6、揭示写作时间、地点、背景、事件、
主旨等。
-
7
练习:
邯郸冬至夜思家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读懂古诗词+课件54张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读懂古诗词+课件54张](https://img.taocdn.com/s3/m/df677249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d1.png)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学得痴迷, 要拜黛玉为师,黛玉对她说:“什么难事,也 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 对子。平声的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 的。”
起承转合是古人作诗遵循的章法结构,顺 着它可以了解作者的思路,领悟诗的真意。
读懂古诗词
从诗歌的结构章法入手
学习目标:
1、学习古代诗歌的结构章法:起承转合; 2、调动相关知识关联分析,读懂古诗词; 3、提升古代诗歌整体阅读能力。
注: ① 【宣城】今安徽宣城县。 ② 【子规】一名杜鹃, 相传为古蜀帝杜宇所化,暮春而鸣,相传子规鸟的叫声如蜀地 方言 :不如归去。此时杜鹃花亦盛开。 ③ 【三巴】东汉末年 置巴郡、巴东、巴西,合称三巴。泛指蜀地。
“子规鸟”在诗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思 想情感?
子规鸟是作者家乡“蜀国”的景物,由于作 者在宣城看到杜鹃花,自然就联想到家乡的子规 鸟,因此,子规鸟所起的作用是引发作者的思乡 之情。
承
“承”就是承接连贯。是 “起”的延伸,拓展。
“承”的作用主要是:
(1)结构上承上启下;
(2)为下文铺垫蓄势。
( 山东卷) 咏山泉 储光羲
练中悟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的妙处。
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 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 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起
“起”,即起句。是紧承诗题,引出所叙、所 描之事、物,为后边的抒情或议论作准备/铺垫。
“起”的作用一般有三点:
(1)点题明旨,统领全诗,奠定基调;
起承转合是古人作诗遵循的章法结构,顺 着它可以了解作者的思路,领悟诗的真意。
读懂古诗词
从诗歌的结构章法入手
学习目标:
1、学习古代诗歌的结构章法:起承转合; 2、调动相关知识关联分析,读懂古诗词; 3、提升古代诗歌整体阅读能力。
注: ① 【宣城】今安徽宣城县。 ② 【子规】一名杜鹃, 相传为古蜀帝杜宇所化,暮春而鸣,相传子规鸟的叫声如蜀地 方言 :不如归去。此时杜鹃花亦盛开。 ③ 【三巴】东汉末年 置巴郡、巴东、巴西,合称三巴。泛指蜀地。
“子规鸟”在诗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思 想情感?
子规鸟是作者家乡“蜀国”的景物,由于作 者在宣城看到杜鹃花,自然就联想到家乡的子规 鸟,因此,子规鸟所起的作用是引发作者的思乡 之情。
承
“承”就是承接连贯。是 “起”的延伸,拓展。
“承”的作用主要是:
(1)结构上承上启下;
(2)为下文铺垫蓄势。
( 山东卷) 咏山泉 储光羲
练中悟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的妙处。
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 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 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起
“起”,即起句。是紧承诗题,引出所叙、所 描之事、物,为后边的抒情或议论作准备/铺垫。
“起”的作用一般有三点:
(1)点题明旨,统领全诗,奠定基调;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读懂诗歌+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读懂诗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b89f97e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6d.png)
隐性情感词语(表情态、语 气的虚词):但、只、徒、 空等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景物人事等要素流露的情感。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 显性情感词语: • 《相见欢》 李煜 •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
滋味在心头。 • 《虞美人》李煜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登高》杜甫 艰难苦恨繁霜鬓
Hale Waihona Puke 方法归纳 • (六)读典故
诗文中的典故指作者所引用的古籍中的故事或有来历的词语。 诗词中多运用这种典故,成为一种写作手法,被称作“用典”。 分类: 用事——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属于借古抒怀; (运用较多)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 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 ——刘勰在《文心雕龙》
杜甫(杜甫身处唐朝由盛转衰之时,内
世、生平和所处的时代
容往往是表现“忧国忧民”的情感,格 调往往是“沉郁顿挫”)
背景,关注他们的遭遇、 作者遭遇:
境况,知晓其所处朝代 常年旅居外地
国势、朝政,他的创作
——考虑羁旅愁思、思乡怀人之情
倾向,他的作品的风格 南宋诗人(或朝代已灭亡)
特点等。
——考虑收复失地之心
淮上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对译:秋夜雾气收尽,远处能听到虫鸣,我长夜难眠,灯花剪了又剪,夜半人 无睡意,冷冷的月光撒满床,去铺床却满床冰凉,抬头望,梧桐树梢月光分外明亮。 确定这首诗的主旨。 第一步:诗歌描写的景物有:秋夜、烛花、梧桐、明月; 第二步:联想景物固定意义。在古典文学中: 秋多表愁情,梧桐多表寂寞悲凉之情,明月多表团圆,烛光多表深夜。 第三步:再看修饰词语。“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愁情、凉床、月影和梧 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 显性情感词语: • 《相见欢》 李煜 •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
滋味在心头。 • 《虞美人》李煜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登高》杜甫 艰难苦恨繁霜鬓
Hale Waihona Puke 方法归纳 • (六)读典故
诗文中的典故指作者所引用的古籍中的故事或有来历的词语。 诗词中多运用这种典故,成为一种写作手法,被称作“用典”。 分类: 用事——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属于借古抒怀; (运用较多)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 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 ——刘勰在《文心雕龙》
杜甫(杜甫身处唐朝由盛转衰之时,内
世、生平和所处的时代
容往往是表现“忧国忧民”的情感,格 调往往是“沉郁顿挫”)
背景,关注他们的遭遇、 作者遭遇:
境况,知晓其所处朝代 常年旅居外地
国势、朝政,他的创作
——考虑羁旅愁思、思乡怀人之情
倾向,他的作品的风格 南宋诗人(或朝代已灭亡)
特点等。
——考虑收复失地之心
淮上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对译:秋夜雾气收尽,远处能听到虫鸣,我长夜难眠,灯花剪了又剪,夜半人 无睡意,冷冷的月光撒满床,去铺床却满床冰凉,抬头望,梧桐树梢月光分外明亮。 确定这首诗的主旨。 第一步:诗歌描写的景物有:秋夜、烛花、梧桐、明月; 第二步:联想景物固定意义。在古典文学中: 秋多表愁情,梧桐多表寂寞悲凉之情,明月多表团圆,烛光多表深夜。 第三步:再看修饰词语。“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愁情、凉床、月影和梧 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2012年中考《月夜》考试题目 (1)“更深”“阑干”是什么意思?请 选择其中一个回答。(2分) (2)“虫声新透绿窗纱”描写了怎样的 情景?表达了诗人什么心情?(3分)
【答案】 (2)这首诗描写春天来临,蛰虫涌动的 情景,表达了诗人惊喜、喜爱、喜悦的 心情。
再试身手:《商山早行》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题目】(1)诗中“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 (2分)
(2)诗中表现诗人怎样的心境?请结合诗句作 简要分析。(3分)
【答案】(1)幽篁——幽深的竹林。长啸—长声呼啸。 (2)此诗写诗人(谁)在竹林里(地点)独自弹琴,长
啸,与明月相伴(干什么)的情景。前两句写诗人 “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后两句写夜 静人寂,明月相伴,构成了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 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小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品释——描述 —— 品析
身临其境:陆游《卜算子*咏梅》与毛泽东《卜算子*咏梅》进行比较阅读。 陆游《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行之景” 的画面,哪一句寄托了 作者的羁旅凄凉情思?(3分)
【答案】(1)征铎——远行车马所挂的铃
杜陵梦—— 思乡之梦
(2)画面:鸡鸣响过后,茅店上空还有一弯残月,板桥 上留下了人踩过的霜痕,槲叶已经落满了山路,枳花开 满了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一句寄托了作者羁 旅凄凉的情思。
简要分析。(3分)
运用诗联品析法读懂古诗词 诗联品析法 品释:理解关键字词的意思。 描述:对重点句或诗词意思进行描述,
理解内容。 品析:从关键字词句中,通过联想和想象,
把握古诗词的情感,
小试身手,以《月夜》为例,运用诗联品析法进行学习。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问题: (1)“更著”、“一任”、“零落”是什么意思?任选两
个来 回答。(2分)
(2)同样写梅,两位作者所流露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4分)
【答案】(1)更著——又遭受。著,同“着”,遭受。 一任——任凭。 零落——凋谢。
(2)陆游所表达的是高洁、孤高、奉献的情操。
课外作业:2011年中考题《竹里馆》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品释:征铎——远行车马所挂的铃 照——盛开 驿墙——驿站的墙壁 杜陵梦—— 思乡之梦 凫雁—— 野鸭、大雁,可以泛指水禽。
2、描述:①这首诗是描绘早晨(时间),作者(谁) 在旅途中(地点)看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
读懂古诗词
从化七中 初三语文备课组
古诗词阅读的基本要求: 《语文会考指导书》 “一是涵咏积累, 二是初步鉴赏,其核心是读懂。”
例子:2011年中考题《竹里馆》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题目】 (1)诗中“幽篁”、“长啸”是什么思?(2 分)(2)诗中表现诗人怎样的心境?请结合诗 句作
谢谢大家!
山路,枳花照驿墙(原文)的景色。 ②请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鸡鸣响过后,茅店上空还有一弯残月,板桥上留下了人 踩过的霜痕, 槲叶已经落满了山路,枳花开满了驿墙。 3、品析:此诗表达了作者悲苦的思乡之情的感情,从诗
中“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原文)可以看出。
【练习】
(1)“征铎”、“杜陵梦”是什么意思?(2分)
1、品释:更深——夜深
阑干——横斜的样子
偏知——才知道 新透——刚透进,初透进
2、描述:①这首诗描述的是春天来临(季节)
夜深人静(时间)蛰虫涌动(景物)的情景。
②你是从哪些诗句知道的?
季节:今夜偏知春气暖 时间:更深月色半人家
景物:虫声新透绿窗纱
3、品析:
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惊喜、喜爱、喜悦的情感。
你从哪句诗可以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