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精品教案
《科技文化成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8课的内容。
面对中国科技一穷二白的局面,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使祖国的科技事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如“两弹一星”、“神舟”系列飞船、籼型杂交水稻…这些不断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科研成果,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
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双百”方针,使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要使学生明白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拥有“文化自信”。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两弹一星”与载人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2. 知道杂交水稻技术及青蒿素的发现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贡献;3. 了解“双百”方针,知道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成就;4. 认识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优秀科学家对我国科技发展做出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目标】研读图、片文献等多种类型的材料,提高理解、分析不同类型史料的能力,培养史料实证意识,学会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理解科技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开拓创新的意识;2. 学习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呕心沥血、淡泊名利、奋力开拓的精神品质,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3. 学习中国科技文化事业的成就,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两弹一星”的研制;籼型杂交水稻和青蒿素;“双百”方针。
【教学难点】认识科技文化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课本相应预习内容;3. 学生课前了解与中国科技成就有关的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中国综合国力低微,遭致列强百般欺凌。
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发展科学技术,我国科学技术总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许多领域已经接近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些都使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20课 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教案_14
部编新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0课(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教学设计【活动要求】通过调查所处的环境变化,了解改革开放的显著成就。
【教学目标】1.通过专题调查、资料搜集,了解社会,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发展的意识;2.在调查、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应用所学历史知识,概括、分析、判断历史问题,发展学科素养;3.体会改革开放以来显著的变化与成就,以及对现实中不和谐现象的思考和提出解决措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认同感以及社会责任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改革开放的显著成就难点:对现实思辨,立足问题解决问题【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讨论法问题探究【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班级自由组合,分为8个小组,各小组自主选择“住房改善”、“环境变迁”、“收入情况”、“教育变化”、“体育设施”、“食品变化”、“交通方式”、“服饰演变”等专题其中一个,进行相关资料的调查、搜集、整理,并小组自行制作课件,安排小组代表进行汇报。
2. 搜集相关家长照片及工作资料,整理制作视频。
二、教学过程1.环节一:巩固基础,快问快答(约2 分钟)通过小组抢答的方式,练习巩固改革开放相关知识点。
2.环节二:走进生活——小组汇报,真知灼见(约18分钟)8个小组针对课前的合作调查,由小组代表进行汇报。
3.环节三:感悟生活——观看视频,升华感情(约5分钟)(1)剪辑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让学生直观体会祖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增强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及认同感。
(2)插入家长的职业介绍,让学生体会到祖国的变化离不开父母一辈在各个岗位的辛勤付出。
增强学生对父母的爱与体谅父母工作的不容易,树立学生心目中父母的榜样形象。
(3)让学生针对视频谈感受。
4.环节四:反思生活——立足生活,勇于思辨(约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专题调查过程中发现的不和谐现象,锻炼学生的辩证思维,善于发现问题。
5.环节五:探究生活——发现问题,群策群力(约10分钟)(1)小组两两组合探究,针对存在的一个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拟定解决对策。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课件
C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成就取得先后顺序是( )
①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②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第一艘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③④②①
3.“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人们常用这句话来称赞一位农业科学家。下列有
B 关这位科学家的评述,正确的是( )
——2004年感动中国袁隆平的颁奖词
2.青蒿素
20世纪70年代,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发现 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 疗疟疾的新方法。
2015年10月5日,中 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 学奖,实现了中国人在自然 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先进技术,一打就 垮;如果没有优秀传统,没有人文精神,不打自垮。”
2000年科学技术 进步综合纲要
星球大 战计划
苏
西 欧
联中国? 日 本
美 国
尤里卡 计划
今后十年科学技 术振兴政策
从现在就抓起,用力所能及的资金和人力跟踪新技 术的发展进程,而不能等到十年﹑十五年﹑经济实力相 当好时再说,否则就会贻误时机,以后永远翻不了身。
——《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
1970年,我国成功地 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 卫星——东方红一号。
原子弹
1964年10月16日,我国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氢弹
1967年,我国第一颗 氢弹爆炸成功。
导弹
1966年,我国第一次 成功发射了导弹核武器。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在西部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继美国、苏 联、英国、法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复习课件(共60张PPT)
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10 月16日, 蘑菇云腾 空而起, 我国第一 颗原子弹 爆炸成功。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 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是爆炸时 的火球。图片由《解放军画报》 提供
1964年10月16日,周恩来 总理宣布我国第一颗原子 弹爆炸成功
程 (4)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
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认 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和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
识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杂交水稻
(1)20世纪70年代初(1973年 ),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 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被称为“东方魔稻”。
(2)袁隆平荣获多项国际大奖 ,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 为“杂交水稻之父”。
改革开放 后的变化
食 物 丰 富 多 样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3)住
从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简单到人均住房面积扩大, 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改革开放前的住房
改革开放后的住房:别墅、海景 房、单园小区房等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4)用
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
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
意 ①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义 ②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精 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3、漫步太空
航天成就:
(1)1999年11月, “神舟一号”无人飞 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
单元小结
第一颗原 子弹爆炸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2023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大单元+跨学科同步教学资源(部编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二、日常生活的变化观看视频,感受改革开放前后的巨变1.饮食变化观片,思考问题,简述变化观察上图,简述改革开放前后人民饮食方面有何变化?改革开放前:饮食结构比较单一。
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2.服饰变化观察图片,思考改革开放前后我国服饰有哪些变化?改革开放前: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改革开放后:衣着日益丰富多彩,服饰展示风度和个性。
3.住房变化观察上图,简述改革开放前后人民住房方面有何变化?改革开放前: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简单。
改革开放以后: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识4.消费表,思考回答问题填格,总结提升观察上图,简述改革开放前后人民消费方面有何变化?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5.读表思考结合上表,搜集材料,说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从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了大幅增长。
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①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②商品供应充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明显增强。
④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利用外资成效显著。
⑤科技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6.总结提升三、交通、通信的发展1.交通的发展观片,感受变化观察上图及视频,简述我国交通快速发展的表现,思考交通发展的意义?成就:截止2010年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居世界第二位;2021年底,我国高铁、高速公路营业里程居世界第一;我国成为民航大国。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6.18科学技术成就教案新人教版
4. 载人航天:2003年10月15日,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例题2:简述我国“两弹一星”的成就及其意义。
答案:“两弹一星”是指我国成功研制并爆炸了原子弹、氢弹,发射了人造卫星。这一成就标志着我国在核武器和航天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防实力,同时也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3. 提高国家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4. 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热爱,培养科技人才。
4. 邀请科技领域的专家或有相关经验的的人士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亲身经历和见解,增强学生对科技成就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与科技成就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 案例分析法:选择具体的科技成就案例,让学生分析其背后的艰辛历程和意义,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2018年,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突破3万公里,形成了世界上最完整、最发达的高速铁路网络。
我国高速铁路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 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缩短城市间的时空距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 改善人民出行条件,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人民对快捷、舒适出行的需求。
3. 促进旅游业发展,带动沿线城市经济繁荣,增加就业机会。
2. 具体分析我国在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载人航天等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意义。
3. 了解我国科技成就背后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4. 引导学生认识科技发展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影响,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教学设计2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主要介绍了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科技、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本节课教材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旨在让学生了解新中国在科技文化领域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新中国建立后的科技文化成就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某些具体科技成就的原理和意义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科技、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认识我国科技、教育事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科技、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2.教学难点:某些具体科技成就的原理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新中国科技文化发展的历程。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科技成就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原理和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节课的基本内容。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文化成就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后的科技文化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科技、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教案2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教案2一. 教材分析本课《科技文化成就》是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第18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科技、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在科技文化领域的发展历程,培养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新中国建立后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科技、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具体成就,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些领域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科技、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科技、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这些成就背后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资料等自主学习,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2.合作探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这些成就背后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3.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我国在科技文化领域的成就。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资料:相关科技、教育、文学艺术方面的资料。
3.课件:制作相关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科技、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领域的成就。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同时,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这些成就背后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每个小组选取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成就,进行分享。
2019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6单元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2.材料如下:
结合上表,搜集材料,说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 增长迅速,说明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 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我国人 民的生活水平发展比较缓慢,主要是由于( B ) ①计划经济的束缚 主义的束缚 A.①② C.②③ ②市场经济的束缚 B.①③ D.②④ ③平均 ④按劳分配的束缚
【解析】计划经济和平均主义容易挫伤人们的生产 积极性,是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故选 B。
2.人民的衣、食、住、行的变化折射出新中国时 代的变迁。下图中的时装表演,最有可能出现在 ( C )
A.三大改造时期 C.改革开放新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解析】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资的丰富和思想观念 的解放,时装表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图片显示的 就是时装表演。故选 C。
【解析】1979 年,深圳的李真一家 5 口,每月可凭 猪肉票买 6.80 元的肉,凭豆腐票买 0.64 元的豆腐,凭 鱼票买 3.20 元的鱼,凭海味票买 0.70 元的海鲜。以下 对这一现象的解读,正确的是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 表现。注意题目强调的是凭票购买,这是计划经济体制 的表现。故选 D。
①体现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变化 的制约 A.①②④ C.①②③ ③受到了政治局势的影响
②反映了思想观念的 ④受到了设计能力
B.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各个时期 服装变化,既受当时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同时,也 和人们的思想变化有关,故①②③三项正确,④没有理 解题干主旨,不符合题意。故选 C。
思想观念 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____________ 生活方式 。 和____________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单元教案-第六单元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单元教案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文化成就和以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屠呦呦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
同时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科技文化迅速发展成就的讲述与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整合教材全程分析、讨论探索。
指导学生利用课本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大量有关资料的提供和问题设计,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新中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和几位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解建国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累累硕果,尤其是有些科技研究成果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
【教学难点】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建国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累累硕果,尤其是有些科技研究成果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先后研制成功了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等,产生了一批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爱国科学家。
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还要下决心研制“两弹一星”?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
自主学习梳理新知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1.原子弹:__1964年__10月,我国第一颗__原子弹__爆炸成功。
2.导弹: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__地地导弹__飞行试验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__实战__的导弹。
3.氢弹:1967年,我国第一颗__氢弹__爆炸成功。
4.人造地球卫星:__1970年__,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东方红一号”__,成为世界上第__五个__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学技术成就 》听课记录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8课科学技术成就》听课记录所体现的价值观,例如公平、公正、公开等,并讨论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应用。
一、导入(1.1)1、教师行为:开始本节课,教师首先会简要介绍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的背景,特别是第18课科学技术成就。
教师可能会提出问题,如:“同学们认为什么是科学技术成就?它们对社会有什么影响?”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学生活动:学生们聆听教师的介绍,对科学技术成就的概念产生兴趣。
他们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分享自己对科学技术成就的理解。
3、过程点评:导入环节通过教师的引导和问题的提出,成功地引发了学生对科学技术成就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过程(1.2)1、课件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系列重要的科学技术成就,如计算机、互联网、航天技术等,同时介绍这些成就的背景和影响。
2、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几个具体的科学技术成就,深入分析它们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例如计算机如何改变了工作方式,互联网如何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等。
3、小组讨论:学生们分成小组,讨论科学技术成就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成果。
4、思考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技术成就的利与弊,例如科技发展是否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但也可能导致人们过于依赖科技,忽视人际交往等。
5、现实案例分享:教师分享一些现实案例,如科技在医疗、教育、环保等方面的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技术成就的实际影响。
6、学生活动:学生们通过观察课件和案例分析,对科学技术成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小组讨论和思考与讨论环节,他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同学们分享对科学技术成就的思考。
7、过程点评:通过展示课件、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学生们对科学技术成就有了全面的认识。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学习了科技知识,还思考了科技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提高了批判性思维能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六单元 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学案
科学技术的成就与社会生活的变迁适用学科初中历史适用年级初二年级适用区域通用课时时长(分钟)2课时知识点 1. 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2. 杂交水稻与青蒿素3. 日常生活的变化4. 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教学目标 1. 列举并掌握“两弹一星”及载人飞船的名称及发射时间2. 了解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和屠呦呦等科学家的事迹3. 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4. 知道中国在交通、通讯方面的进步教学重点“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和“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培育推广的意义;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文化成就的原因;理解交通、通讯的进步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图片反映的是“两弹一星”,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会想到的是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等。
因为当时只有极少数国家掌握这些顶尖技术。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美国的“核讹诈”,毛主席提出,就是勒紧裤腰带,也要搞出我们的原子弹。
可想而知,当时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多么险峻!为此我们实现了“两弹一星”的梦想。
在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么具体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都将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二、课题教学考点1 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1.成就(1) 1964 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 1966 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
(3)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4)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5)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6)2003 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
(7)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实现太空行走。
2.代表科学家:邓稼先、钱学森。
3.“两弹一星”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作业课件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大妈:“(20世纪)80年代初那会儿买东西还凭票,过年的时候买点 猪肉、豆制品,还有大白菜。到了90年代以后,情况就不同了,票证不用了,鱼 肉蛋禽也越来越丰富。现在,家里更是连年夜饭都不做了,直接在饭店订一桌, 我这个老太太也不用跟着忙活了。” (1)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票证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有哪些。 改革开放后,经济水平提高了,物品丰富起来,不需要凭票购买了。 (2)材料一中张大妈的话体现了改革开放前后人民在“吃”这一方面有了怎样的 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当时我国在农村推行什么制度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 由原来的食物匮乏、单调,讲求“吃饱”,变得讲求营养丰富、吃出健康。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河南中考)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的消费变迁,决定这一变迁的根本因 素是( C )
A.消费习惯 B.互联网普及 C.经济发展 D.智能手机使用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用发生了翻天覆地 的变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变化的是(B )
A.衣着丰富多彩 B.食物匮乏单调 C.自驾出游流行 D.上网淘宝购物 5.(株洲中考)2016年暑假,一位外籍教师带着家人到株洲游玩,下列生活情景 他们不可能看到的是( D) A.用微信支付 B.穿现代服装 C.住小洋楼 D.用粮票买米
材料二 胡先生:“(20世纪)80年代初,我回家特别麻烦,先坐火车到山东兖 州,换乘公共汽车去临沂,再乘车到县城,从县城乘车到离家最近的车站下车, 步行一个多小时才能到家……到90年代就好了,北京到我们县的直达列车开通了, 不用再费那么多周折。”
(3)通过材料二中胡先生的话,你了解到改革开放后哪一方面的巨大变化?你还 可以建议他采用什么快捷的方式回家呢?(一种即可)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科技文化成就》是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第18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科技、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内容包括“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航天事业的发展、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文学艺术的繁荣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在科技、教育、文学艺术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科技、教育、文学艺术领域的具体成就方面了解不多,对于这些领域的成就背后的艰辛历程和伟大精神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科技、教育、文学艺术领域的辉煌成就,感受成就背后的艰辛历程和伟大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科技、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掌握“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航天事业的发展、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文学艺术的繁荣等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科技、教育、文学艺术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2.教学难点:“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航天事业的发展、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文学艺术的繁荣等成就背后的艰辛历程和伟大精神。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科技、教育、文学艺术领域的辉煌成就。
2.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成就背后的艰辛历程和伟大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典型实例,使学生深入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科技、教育、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2022-2023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教学课件(部编版)
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
任务。
航天精神: 艰苦奋斗 的精神、 勇于攻坚 的精神、 开拓创新 的精神、 无私奉献 的精神。
核心素养
“两弹一星”成功研制给我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史料实证:
星弹事业是新中国最引以为自豪的伟业之一,其对中国社 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霸权主义横行的国际环境中确 保了我国的和平发展。中国有了必要的核自卫力量,才使 两大霸权国家心存顾忌,对我国进行“核手术”的计划才 没能付诸实施。——苗东升《“两弹一星”》
A . 1999 年 神 舟 一
号无人飞船成功完
成载人航天工程的 第一次飞行试验 B . 2003 年 神 舟 五 号往返成功 C . 1970 年 第 一 颗 人造地球卫星发射
神舟一号
无人飞船
神舟五号
载人飞船
神舟七号
漫步太空
神舟十一号
空间对接
成功
199
200
200
201
D . 2008 年 神 舟 七 号往返成功
11月 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003年 10月
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 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 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 天技术的国家。
2008年 9月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 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 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2016年 10月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 总飞行时间长达33天,是中国
科学技 术的重 要作用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 (2)科技进步能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3)科技进步改变了各国的经济结构,并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0年)和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均是在“文化大革 命”时期(1966—1976年),不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教案 新人教版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1.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的主要成就,包括“两弹一星”、航天成就、杂交水稻和“双百”方针;了解杰出科学家的事迹,包括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相关历史知识。
2.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和意义。
3.认识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学习他们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
重点“两弹一星” 的研制;籼型杂交水稻和青蒿素;“双百”方针。
难点认识科技文化的重要性。
“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一成就的取得,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缩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1.“两弹一星”史料1我们今天要比昨天更强大,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还要有原子弹。
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别人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史料2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史料3如图。
教师:“两弹一星”指什么?我国分别是何时取得这些成就的?学生:“两弹一星”指: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②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
③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史料4如图。
史料5世界主要有核国家从研制成功原子弹、导弹到研制成功氢弹所需的时间:教师:通过这些史料可以看出,研制核武器,我国科学家付出了极其艰辛的努力,你从邓稼先和钱学森身上看到了什么?学生:我们看到了科学家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这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内容】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课标要求】
1、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2、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了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3、开展社会调查,了解改革开放前后家乡的变化。
4、谈谈自己家庭生活的变化。
【学习内容分析】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重视科学技术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许多研究成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文化事业也不断发展,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衣、食、住、行、用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变迁,见证了时代的进步。
【学情分析】
经过近两年的历史知识的系统学习,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有关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成就,比较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学生理解、接受和探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的科技文化成就离不开人才的努力,教育又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科技文化成就才能更好理解“科教兴国”的深刻含义。
学生对计划经济时期的历史不太熟悉,又由于他们的祖辈或父辈亲历过那一历史时期,因此可以
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邻居等渠道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他们所熟悉的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在“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工程领域取得的主要科技成就。
2、了解以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及其贡献和奉献精神。
3、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原因。
4、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用等日常生活的变化。
5、分析归纳总结导致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
【重难点】
重点:两弹一星、神舟飞船、杂交水稻、青蒿素等科技成就;文化事业的发展。
难点:科技成果领先世界;“双百”方针。
重点:改革开放后,人们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生活的变化。
难点:科技进步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主干问题及突破策略】
主干问题1:了解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的突出事迹;
突破策略:学生阅读课本自己归纳总结。
主干问题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
突破策略:学生先根据课本内容和所学小组讨论,归纳原因。
(教师点拨原因:这与国家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基础是密切相关的。
旧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的落后导致科技落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经济实力迅速增强,中央政府又重视科技,所以发展很快。
)
主干问题3: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
突破策略:阅读教材P97~100相关内容,完成表格内容。
学生阅读教材,总结归纳。
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
衣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
食数量有限,色彩、样式单调丰富多彩、展示个性
住匮乏、饮食结构单一丰富、注重营养均衡
行拥挤、设施简单面积扩大,设施、装饰改观
消费主要靠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火车地铁、出租车、私家车、火车、飞机、轮船等
主要为衣、食消费消费总量增长、消费结构优化
主干问题4: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购物(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突破策略:学生先根据课本内容和所学小组讨论,归纳原因。
(教师点拨原因: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物资较为匮乏,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改革开放后生产急速发展,物资丰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物资供应严重匮乏,限制了人们提高生活水平;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物资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交通与通信的发展也在时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可谓芝麻开花节节高。
这些巨大变化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实施,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全国各族人民的努力奋斗。
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
【课时教学内容安排】
1课时
【单元知识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