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 长度比较 1教案 沪教版
长度比较(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长度比较(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简单地比较物体的长度差异。
2.能够使用简单的语言和符号描述物体长度的差异。
二、教学重点1.掌握简单的长度比较技巧。
2.理解长度比较的应用场景。
三、教学难点1.呈现长度比较与符号的联系。
2.帮助学生参与并理解比较长度的过程。
四、教学内容1. 导入新知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给每个学生发一些不同长度的颜色条纸或实物,让他们先自由玩耍,相关的物品如:•毛笔•铅笔•大野球•笔记本电脑•巧克力棒这样做有助于让学生感受到长度的差异并呈现出简单的比较。
接下来,请学生将这些物品按照长度从短到长进行排列。
这就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讲解新知1.首先,让学生了解既然我们要比较长度,就需要先知道长度的概念。
长度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之间的距离。
2.其次,介绍如下两种比较符号:–大于(>):表示一个长度比另一个更长。
–小于(<):表示一个长度比另一个更短。
3.最后,让学生进行长度比较练习。
学生可以使用比较符号表达相邻的两个物体的长度例:小米手机的长度 > 铅笔的长度4.通过练习,学生可以了解到长度比较符号和应用场景之间的联系,并能掌握简单的比较技巧。
3. 课堂练习最后,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练习。
学生需要进行以下操作:1.根据排列的先后顺序给物品贴上序号。
2.形成比较练习题并交给学生。
3.让每个学生将各自编写的练习题交给其他同学进行练习。
4.检查学生的练习,及时纠正并肯定学生的成果。
4. 课外练习为了让学生将课上学的知识巩固在脑海,老师可以留下一些练习题作为家庭作业,并要求学生在家中完成这些任务,并及时将答案提交给老师。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程注重让学生亲身感受长度比较场景,并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基本比较技巧,从而使学生在课后充分熟悉比较符号和应用场景之间的联系。
这种教学方法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增加了学生参与度,但也存在一些学生理解较慢等难点。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3 长度比较 ▏沪教版 (1)
问9:那该怎么办?
生:绳子要拉直
媒体演示
问10:这样可以了吗?
生:不行,要一端对齐,再看另一端。
媒体演示
(2) 小结:在比较弯曲的绳子时,我们先要把它拉直,再用一端对齐,看另一端的方法来比较。
3、尝试与应用
(1) 比较身高
①问11:你能用刚才学会的方法比较小丁丁他们四个人的身高吗?谁最高?谁最矮?
问4:这两支铅笔怎么比较呢?你有什么想法?
生上台演示。
(2)媒体出示不同摆放形式
师:除了这些摆放形式,我们还可以怎么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3) 师生归纳方法
问5:这几个小朋友摆放的形式都不一样,但都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呢?
生:一端对齐
师:对啊,都是一端对齐,看另一端。(板书:一端对齐,看另一端)
(4)学生利用身边的铅笔实践操作
③师:比较这张彩纸红边长还是绿边长,方法有许多,尺量比较精确,用对折使绿边和红边重合这个方法比较简便。
4、小结
师:在比较长度时,我们可以一端对齐,看另一端。
(二)探究活动二
运用数格子方法进行长度比较
问17:老师的文具盒里有一些物品,你们看都有什么?
介绍6件物品:铅笔、蜡笔、水彩笔、小刀、橡皮、记号笔
教案
学科
数学
班级
执教者
课型
新授
级别
校级
课 题
长度比较
教学目标
1、会用一端对齐的方法直接比较物体的长短。
2、能在方格纸上比较物体的长短。
3、通过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和逻辑思维等能力。
教 学
重、难点
重点:会用一端对齐的方法直接比较物体的长短。
长度比较(教学设计)沪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长度比较(教学设计)沪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知道什么是长度;•能够区分物体的长短;•能够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并将物体按照长度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2. 教学重点•什么是长度;•尺子的使用方法;•比较物体的长度。
3. 教学难点•如何将物体按照长度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4. 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玩游戏让学生感受长度的概念。
游戏:踩气球。
老师将不同长度的彩色绸带用不同颜色的气球吹起来,并将气球放在教室的不同位置,每位学生可以去踩破任何一个气球。
踩破气球后,学生将拿到气球下的绸带,并将绸带放在讲台上。
最后,老师将用尺子来测量每个绸带的长度,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每条绸带的长度,强化学生对长度的概念。
2.引入尺子的使用方法。
老师出示尺子并讲解尺子的使用方法;让学生掌握知晓尺子的刻度是一定的,可以根据头、尾对齐确定物体的长度。
并引导学生一起找寻教室里常见的物体进行测量。
4.2 学习新知识1.给学生出示一组实物并让他们分别测量实物的长度,然后将测量的结果列在黑板上。
2.老师将测量结果选出一部分列举在黑板上,并引导学生将这些物品按照长度从小到大排序。
3.让学生回顾自己排序的过程,并让学生总结排序的方法。
4.3 巩固练习1.团体游戏:分组比赛每组学生拥有相同数量的纸板;每组学生分别测量纸板的长度,并将测量的数据告诉组长。
组长将计算各组员测量的数据的平均值,并将数据提交给老师。
老师将学生提交的数据录入后,在黑板上列出每个小组的平均长度。
要求学生通过数据比较,找出最长的、最短的纸板,并列举出每个小组使用到的纸板的长度。
2.个人作业:通过给出的一张图纸找出其中每个物体的长度,并将物体按照长度从短到长进行排序。
5.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学习到了什么是长度、如何使用尺子进行测量,以及如何将物体按照长度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在掌握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更好的将长度这一概念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3 长度比较 ▏沪教版 (1)
长度比较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第二册第50-51页。
教学目标:1、会使用视觉直接比较出物体的长短,初步感知长度概念。
2、会使用直接比较的方法确定物体的长短。
3、初步学会在方格纸上比较物体的长短。
4、发展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概括能力和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
5、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的愉悦与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点:1、通过操作探索、合作交流、自主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
2、会正确运用一端对齐看另一端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实物投影、材料等。
学具:学习用品、方格纸、彩带、铅笔、长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游戏,引入新知1、填一填师:小朋友们,在上课之前我们来做个填反义词的游戏长------()宽----()厚-----()高----()(课件出示)预设生:长-----(短)宽-----(窄)厚-----(薄)高----(矮、低)2、做一做师:谁愿意用手势来比划以下长与短。
(1-2名小朋友比划)。
师:嗯,比划的真不错,我们一起来手势比划下长与短。
(集体比划)师:宽与窄呢,谁来试试?我们跟着这位小朋友一起来比划一下宽与窄。
师:厚与薄呢?我们跟着这位小朋友一起来比划一下厚与薄。
师:高与矮呢?我们跟着这位小朋友再来比划一下高与矮。
3、揭示课题师:刚刚我们比划的都是描述长度的词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长度比较。
板书课题:长度比较二、自主探究、获得方法(一)直接比较1、比书厚薄师:看王老师带来了什么?这本是新华字典,这本是数学书。
新华字典与数学书进行比较,谁厚?(指2到3名学生回答。
)预设:新华字典与数学书进行比较,新华字典厚,数学书薄。
(要求学生说完整)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用眼睛看师:用眼睛看是我们平常常用的的一种比较方法。
板书:用眼睛看2、比楼梯宽窄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可以用眼睛一看就能比出结果的,想比的同学请做做端。
长度比较(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长度比较(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理解长度大小的概念;–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学生能够正确进行长度比较。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使用长度比较;–学生能够正确描述和表达长度的大小关系;–学生能够正确解决与长度比较相关的问题。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对长度比较的认知和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其能够自主发现比较对象的大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准确理解长度大小的概念,并能够进行长度的比较。
2.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进行长度的比较。
三、教学方法1.观察演示法:通过教师展示不同长度的物品,让学生观察并自主发现物体的大小关系。
2.同步练习法:让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和活动,在反复练习中熟练掌握比较长度的技巧。
3.合作探究法:让学生自主组成小组,使用比较长度的技巧,在小组中合作探究园内物品或日常生活中的长度大小关系。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识(5分钟)1.导入新知识:出示一段长度不等的物品,让学生自主观察并描述物品的大小关系。
2.师生互动:教师询问学生,如何描述物品的大小关系,并引出“大小不一”“大于”“小于”等概念。
第二步:授课讲解(10-15分钟)1.对“大于”“小于”符号进行详细解释。
2.对比较长度的基本技巧进行详细讲解:–将同一单位的长度进行比较;–同时比较物体的两个端点;–使用比较符号进行大小比较。
第三步:练习巩固(10-15分钟)1.让学生自主搭建长度比较练习题,练习使用“大于”“小于”符号进行长度的比较;2.让学生用比较符号填空(大于、小于或等于);3.让学生在小组内自主探究园内物品或日常生活中的长度大小关系。
第四步:拓展应用(10-15分钟)1.让学生在小组内制作道具(纸箱、木棍、布、标尺);2.让学生自主设计长度比较游戏。
第五步:课堂总结(5分钟)1.总结比较长度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2.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长度比较》数学教案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长度比较》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长度的概念,能够正确比较不同长度的物体。
2.能够使用常见的比较符号(>、<、=)进行长度的比较。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长度的比较。
二、教学内容1.学习长度的概念。
2.学习使用比较符号进行长度的比较。
三、教学重点1.理解长度的概念。
2.学会使用比较符号进行长度的比较。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教师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长度比较。
2.通过展示不同长度的物体,并和学生一起进行比较,引发学生对长度的思考和讨论。
步骤二:概念讲解(10分钟)1.教师简要讲解长度的概念,包括长度的基本定义和计量单位(如米、厘米)。
2.教师使用具体的例子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比较符号进行长度的比较,并解释符号的含义。
步骤三:教学练习(15分钟)1.教师将准备好的长度比较练习题发给学生,并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完成后,教师逐一核对答案,并进行讲解。
步骤四:巩固练习(15分钟)1.教师提供更多的长度比较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学生完成后,教师随机抽查学生的答案,并进行讲解和订正。
步骤五:拓展应用(15分钟)1.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长度的比较。
2.学生与教师一起讨论并总结在生活中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比较长度。
步骤六:小结与展示(10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学生需要牢记长度的概念和比较符号的使用方式。
2.学生展示自己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长度比较的经验和成果。
五、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在教学练习和巩固练习中的表现和答题情况,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分享和展示学习成果,增进彼此的理解和学习动力。
六、教学延伸1.教师可将一些拓展性更强的长度比较问题留给学生自主解决,并在下一堂课进行分享和讨论。
2.学生可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比较长度的活动,加深对长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长度比较 沪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长度比较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沪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中的长度比较。
学生将学习如何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能够准确判断哪个物体更长或更短。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长度的概念,并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来判断物体的长度。
2. 学生能够使用适当的工具,如尺子或直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并准确记录结果。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培养观察力、比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在理解长度概念时可能会遇到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示范来帮助他们理解。
2. 学生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可能会出现误差,需要指导他们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并教授他们如何准确记录结果。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不同长度的物体,如铅笔、书本、尺子等,以便进行长度比较的示范和实践活动。
2. 学生准备一把直尺或尺子,用于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不同长度的物体,引起学生对长度比较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物体的长度。
2.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使用直尺或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并强调测量的准确性和记录结果的重要性。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他们需要测量给定物体的长度,并记录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测量中遇到的问题。
4. 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长度比较的方法和技巧,并强调准确测量和记录结果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一些不同长度的物体,如铅笔、书本等,并用直尺或尺子标注出它们的长度。
2. 用彩色粉笔突出显示测量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作业设计:1. 学生需要测量家中的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记录结果。
他们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物体,如玩具、餐具等。
2. 学生需要将测量结果与同学进行比较,并讨论他们观察到的差异。
课后反思:1. 教师需要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并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2. 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了解他们对长度比较的理解程度,并给予他们一些建议和指导。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3 长度比较 ▏沪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3 长度比较▏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为一年级下册数学第5章第3节——长度比较。
学生将在本节课中学习如何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掌握基本的长度单位,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长度比较的方法,能够准确地比较两个物体的长度,并学会使用适当的长度单位。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态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难点1. 长度单位的概念及其应用。
2. 学生在比较长度时可能出现误差,需要提高观察力和精细操作能力。
3. 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直尺、卷尺、绳子、长度单位卡片等。
2. 学具:学生自备直尺、绳子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长度比较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长度单位,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米、厘米等长度单位。
3. 演示与讲解: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地比较两个物体的长度。
4. 练习与讨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和指导。
板书设计1.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3 长度比较▏沪教版2. 目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按照教学过程逐步展示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教学难点和关键知识点。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布置与长度比较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寻找不同长度的物体,进行实际测量和比较,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课后反思1.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3 长度比较 ▏沪教版 (1)
长度比较【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试用本)数学一年级第二学期P50、51。
【教学目标】1.通过用眼睛直接观察比较物体长短初步感知长度概念。
2.通过操作逐步体验、感知并掌握比较物体长短的不同方法。
【教学重点】用“一端对齐,看另一端”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长度比较的多种方法。
【教具准备】透明方格纸,彩带,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生活引入,初步感知比一比,老师和小朋友比,谁比谁高?谁比谁矮?二、探究新知,归纳方法(一)直接用眼睛观察1.比彩带(长短明显)这里有2根彩带,你能比一比,说说哪根彩带长,哪根彩带短吗?你是怎么知道?(红色的彩带和蓝色的彩带比,红色的彩带比蓝色的彩带长,蓝色的彩带比红色的彩带短。
我是直接看出来的。
)2.比书本(出示两本书)谁来说一说,哪本书厚,哪本书薄?你是怎么知道的?(1号书和2号书比,1号书比2号书薄,2号书比1号书厚。
我是直接看出来的。
)揭示课题:不管是比较高矮、长短还是厚薄,我们都是在进行长度比较。
小结:比较这些物体的时候,我们用了一种方法叫做直接用眼睛观察。
(二)一端对齐,看另一端1.比彩带(长短不明显)现在你还能直接用眼睛观察出这两根彩带谁长谁短吗?你有什么好办法?(把2根彩带的一端对齐,看另一端。
)小结:对于长短不明显的物体,我们可以用“一端对齐,看另一端”的方法来比较长度。
2.比铅笔请每个小朋友从自己的笔中任意挑选一支,和同桌的笔比一比,谁的长,谁的短,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比的。
3.比身高小胖和小丁丁也在比身高,你现在能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释一下,为什么比身高的时候两个小朋友都要站在地面上吗?4.比彩带(遮住一端)这2根彩带被遮住了一部分,你知道哪根彩带长吗?(我们在比较物体长短时,要将物体看完整,然后再比较。
)5.比彩带(遮住中间)这2根彩带也被遮住了一部分,你知道哪根彩带长吗?→(2根彩带的一端对齐后,对于弯曲的彩带,我们要拉直以后,再看另一端)6.比绳长小亚、小巧、小胖也在比较,他们在比绳子的长短,你知道谁的绳子最长,谁的绳子最短吗?你有什么好办法?(把他们3个人的绳子一端对齐,拉直,看另一端)(三)借助工具1.比铅笔(不能移动)这里只有一张照片,照片上的笔不能移动,你们能想想办法比较出这两支笔哪支长,哪支短吗?小结:对于不能移动的物体,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来比较长度。
长度比较(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长度比较(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一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长度比较”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教学内容为:1.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初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学会使用直尺进行长度的测量。
3. 掌握长度比较的方法,并能正确比较物体长短。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基本概念,学会使用直尺进行长度的测量,并能准确比较物体长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1. 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 正确使用直尺进行长度的测量。
3. 准确比较物体长短。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直尺、卷尺、长度模型等。
2. 学具:直尺、练习本、铅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生活实例等方式引入长度比较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演示与实践:教师演示如何使用直尺进行长度的测量,并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
4. 练习与讨论:布置一些长度测量和比较的练习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5.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总结,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反馈。
板书设计:1. 长度比较2. 内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基本概念、直尺的使用方法、长度比较的方法。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布置一些长度测量和比较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拓展练习: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长度测量和比较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清晰易懂,学生是否能够掌握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基本概念。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学生是否能够正确使用直尺进行长度的测量。
3. 学生在练习和讨论中是否积极参与,是否能够准确比较物体长短。
4. 对学生的反馈是否及时准确,是否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沪教版小学一年数学下册《长度比较》教案:让孩子们通过实物比较掌握长度概念!
沪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长度比较》教案:让孩子们通过实物比较掌握长度概念!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他们开始懂得了许多数学概念,如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加减乘除等,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对长度概念的认知还不够深入,不知道如何量化长度并用语言表达。
因此,教育者需要引导他们认识长度,并通过实物比较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沪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长度比较》教案,正是基于这些考虑设计而成的。
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量化未定长度的物品,如用卷尺、尺子等工具测量;2.能根据不同物品的长度大小进行排序,如短-中-长;3.能使用简单的比较形容词描述物品的长度。
教学方法:教师先介绍不同作业的长度,比如线段、橡皮、铅笔、毛笔等等,然后是教师出示不同长度的实物,让学生通过比较和测量来确定不同物品的长度大小,并用比较形容词描述这些物品。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长度概念是什么吗?” “你们能用语言表达不同实物的长度吗?”引导学生回顾日常生活中测量长度的场景,比如家里的地毯、铅笔、橡皮等。
二、引入学习内容:1.教师出示不同长度的实物,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来区分它们的大小。
2.教师向学生介绍用卷尺、尺子等工具测量长度的方法,并让学生自己动手试一试。
三、达成学习目标:1.让学生把不同物品的长度拍成排列,通过比较形容词描述它们之间的长度差异。
2.让学生在小组中展示他们的长度比较成果,讨论彼此之间的异同点。
3.在教学结尾,通过腾讯课堂等在线教学平台举行测验。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认识长度概念,通过实物比较掌握物品的长度大小区别。
2.教学中着重强调学生使用比较形容词描述物品的长度,比如短、长、更短、更长、最长等。
教学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怎样量化未定长度的物品,比如将一个卷尺放在地上,然后让学生通过笔画标记出所测量物品的长度。
教学评价:1.通过个人展示,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为教师更好地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提供了依据。
长度比较(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长度比较(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长度比较,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比较物体的长度,并能够用语言描述比较结果。
本节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比较物体的长度,并能够用语言描述比较结果。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1. 学生对长度的概念理解。
2. 学生在比较长度时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尺子、绳子、小木棒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的尺子、绳子、小木棒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故事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长度,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让学生体验长度的概念。
3. 活动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比较物体的长度,并能够用语言描述比较结果。
4. 活动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个人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比较物体的长度,并能够用语言描述比较结果。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长度的概念和长度比较的方法。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长度比较的理解。
板书设计:长度比较1. 长度的概念2. 长度比较的方法3. 长度比较的活动作业设计:1. 观察家里的物品,比较它们的长度,并用语言描述比较结果。
2. 用尺子测量家里的物品,比较它们的长度,并用语言描述比较结果。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体验长度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确保学生对长度比较的理解。
在作业设计方面,教师应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长度比较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长度比较》数学教案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长度比较》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长度的概念;(2)学会“长短”、“更长”、“更短”、“一样长”的比较方法;(3)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4)能够辨认和区分长度不同的物体。
2.能力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感知能力,提高学生根据图形进行比较的能力;(2)学生能够准确地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3.情感目标(1)学会用资源进行自主学习;(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本次授课内容:《长度比较》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以本周末去青岛海边游泳为背景进行介绍,引导学生谈谈他们对海的印象和海边活动的过程,激发他们对新课的兴趣。
(1)海边的印象:蓝天白云、碧海蓝天、美丽的贝壳、小鱼虾……(2)海边活动的过程:换衣服、涂防晒霜、戴帽子、穿泳衣、下水游泳……2.新课展示(1)老师出示几个彩色方块,让学生用眼睛看看,然后问:这几个方块颜色有哪些不一样?有一样的吗?当学生说出不一样的颜色时,老师就让学生分别从桌子前取出纸板、尺子、铅笔、剪刀等用具,制作一个与方块颜色相同的小纸条,然后让学生用比较法将这些小纸条排成一行,告诉学生这就是比较长度的方法。
(2)老师做2组实验:实验1:老师给学生看两条蜡烛,让学生观察一下,然后问:这两条蜡烛哪条更长呢?学生们一定知道大蜡烛比小蜡烛长,这是因为大蜡烛的长度比小蜡烛长。
实验2:老师再举一些例子,比如两个圆珠笔,两个橡皮,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比较,确定哪一个比较长。
3.知识讲解(1)认识长度的概念:长度是指距离两端点的距离。
(2)学会“长短”、“更长”、“更短”、“一样长”的比较方法。
(3)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4)能够辨认和区分长度不同的物体。
4.巩固练习(1)老师分发《长度比较》试卷,该试卷主要包含一些填空题和选择题,旨在检测学生掌握了该课的知识点。
(2)学生们拿起自己的笔,认真地完成试卷上的每一道题目。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3 长度比较 ▏沪教版 (1)
“长度比较”对于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来说,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长度概念,是一个有一定难度的教学内容,但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其中长度比较中的“直接比较”,几乎每个学生都能正确比较出两个长度差异明显的物体的长度,但是对于比较的方法的归纳概括学生存在一定的困难。“间接比较”是本课一个重点,在探究的过程中,要让学生通过多次合作操作和独立操作,体会测量时要有统一的测量标准。本节课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操作活动,操作后的感悟和表达、课堂中的组织教学都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板书设计:长度比较
观察法
重叠法
度量法
教学设计方案
学科:数学
课题:长度比较
一、制定依据
1.教材分析
《长度比较》是一年级第二学期“几何小实践”中的教学内容。教材要求学生知道长度比较的一些基本方法,并能熟练运用这些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传统教学着重学生对比较方法的操练和对比较结果的描述,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注重对长度比较方法的掌握和体验测量时要有统一的测量标准,则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更有利,因为它会留给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这个空间所包含的不仅有方法的探索与习得,更有亲身经历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突出对长度比较方法的探究,体会在测量时要有统一的测量标准,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获得知识技能,更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与方法。
同桌讨论
学生操作
预设:
①利用直尺等
②对折
学生演示
学生回答
同桌交流
预设:
①重叠法
②用尺测量
学生测量
学生通过用直尺或者方格纸等方法的实际操作,对各个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从而进行长度的比较,从直接比较过度到间接比较,为后续的测量长度学习打下基础。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长度比较沪教版
长度比较授课目标1、能用视觉判断物体的长短(定性比较),初步建立长短的见解。
2、发展学生察看能力、着手操作能力和研究数学问题的能力。
3、领悟生活中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的欢乐与知识的价值。
授课重难点授课重点:用视觉对实物进行长度比较的各样判断方法。
授课难点:灵便运用长度比较的判断方法。
授课媒体多媒体课件课前准备口算:43+15=46+33= 93- 65=43- 8=20+23=54- 4=76 -2= 49 -21=96- 33=28-20=82- 33=14+31= 24+26= 81- 31= 86-15=63- 10=87 -50= 41- 30=39+10=45+30=授课流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多媒体旌旗图请学生察看一下 , 这些旗里哪一面最高 ?多媒体演示线段 , 让学生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结论:下面对齐,看上面。
2、比身高请二人比身高,(一人站在椅子)这样能够比吗?为什么?结论:在同一高度(同一平面),才能比高低。
3、出示两根小棒(实物投影)① 老师出示两根长短同样的小棒,在黑板上摆成“”请学生看一看哪根小棒长?② 学生能够自由宣告自己的见解。
③演示将小棒重叠在一同,这两根小棒是同样长的。
4、揭露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度比较。
(板书:长度比较)二、新课研究1、铅笔(1)同桌两个人拿出铅笔比一比,说说你是怎么比的?板书:一端对齐看另一端概括:将铅笔一端对齐,看另一端来比出长短的。
学生齐读。
2、比绳子①多媒体逐一出示书P44 第 2 题的情况:问:你们认为小胖的话对吗?为什么不对?你们有没有方法?② 学生独立思虑并沟通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老师依照学生的沟通演示方法。
一世上来演示。
③ 概括:将绳子的一端对齐,看另一端。
3、比粉笔(遮住一半)过渡:刚刚小朋友比了绳子长短,现在老师请你们来比比这两支粉笔。
①出示遮住一半的粉笔:哪支长,哪支短吗?为什么?②总结:(不能够比,因为只看见一端。
)4、总结:在比较物体时,能够先将一端对齐,在看另一端来比出长短。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3 长度比较 ▏沪教版 (1)
九年义务教育教育课本一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第五单元《长度比较》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一年级第二学期《长度比较》。
教学目标1、通过仔细观察与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出比较物体长度的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采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长度。
2、能将物体的一端对齐,通过看另一端比较物体的长短。
3、在经历多次关于长度比较的“实践验证”活动中,发现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初步体验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将物体的一端对齐,通过看另一端比较物体的长短。
教学难点:通过仔细观察与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出比较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实物展台、彩色小棒。
学具:长方形纸片教学过程:一、发现问题,自主观察、思考,初步探究1、目测比较,引入课题:出示图片:男孩女孩图片(男孩比女孩高)红蓝铅笔(蓝铅笔比红铅笔长)两本书(字典比故事书厚)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一比”,来,看图片,谁来说说比的结果。
小结:同学们说的真好!比高矮、比长短、比厚薄,其实都是长度的比较(指着媒体说)。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度比较(板书课题:长度比较)2、教师手握两根不同颜色(粉色和绿色)的小棒。
问:谁比谁长?3、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引起学生之间的质疑)能确定哪根长吗?4、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你有什么办法让人一眼就看能比出来两根小棒的长短?学生上前演示,为什么这样放就能一下子比出来了呢?小结:刚刚老师遮住的时候,先看到物体的一端,不能马上确定物体的长短,我们需要看到物体的全部,再通过一端对齐,看另外一端来比较物体的长短。
(板书:一端对齐,看另一端)25、每位小朋友拿出一支笔,和同桌比一比长短,说说比的结果。
二、进一步观察比较,完善认知。
1、出示图片:树叶下面遮住的绳子,谁比谁长?2、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引起质疑)说说怎么想的?3、课件演示去除叶子左端部分,出现另一端的情况。
现在能确定谁比谁长吗?不同意见交流,产生冲突。
4、课件出示绳子完整情况(一根绳子中间有弯曲)。
沪教版小学一年数学下册《长度比较》教案:用趣味绘本帮助孩子们快速入门长度计量!
沪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长度比较》教案:用趣味绘本帮助孩子们快速入门长度计量!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学习中,长度计量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
而对于一个刚刚接触数学的孩子来说,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难度是较大的。
那么如何让孩子们理解长度计量这个概念,进而进行长度比较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沪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长度比较》教案:用趣味绘本帮助孩子们快速入门长度计量!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度计量的基本概念,能够正确测量长度并进行比较。
2.理解物体长度因素的不同,体验长度大小的差异,能够产生长度的概念。
3.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述长度比较的结果,掌握一些长度比较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长度计量的基本概念,能够正确测量长度并进行比较。
2.掌握一些长度比较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长度比较》。
2.教学工具:卡尺、直尺、黑板、粉笔、实物道具、绘本等。
四、教学步骤1.通过实物道具巩固长度计量的概念。
教师可以准备几个实物,让学生进行长度的计量和比较,如纸巾盒、书等,此外,教师也可以邀请学生将自己的手臂、头发或手指等进行长度的测量和比较。
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来感受长度计量中尺度单位之间的量关系,进一步加深对长度计量的理解。
2.用绘本教孩子们快速入门长度计量。
教师可以通过精心挑选的绘本,用幽默风趣的方式来教授长度计量的基本概念。
比如,《里卡的手表》这本绘本,通过小兔子里卡想要给爸爸买一块手表,而店主让他测量自己手腕的长度,进而产生出了对长度的概念,从而引入指针时刻的概念。
此类绘本不仅具有趣味性,而且能够精准地把握小学生的认知心理,使学生更快地掌握长度计量的概念和方法。
3.制作不同长度的物品,让学生进行比较。
教师可以带来不同长度的细木棒、纸条等实物,让学生进行比较,从而了解不同长度之间的大小关系。
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用小手电筒或黑板上的点进行比较,掌握更多的长度比较方法。
4.引入长度单位,让学生了解长度计量中的尺度单位。
长度比较【教案】沪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长度比较(教案)沪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长度概念,会用手指、尺子等工具测量长度;2.能够了解相同长度的概念;3.能够进行长度的比较,把物体按长度大小排序;二、教学重点1.长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2.相同长度的概念;3.长度的比较和排序方法;三、教学难点1.如何进行长度的比较和排序;2.如何辨认相同长度;四、教学内容及步骤1. 长度的学习(10分钟)1.教师先给学生展示几条不同长度的线段,并让学生描述它们的长度的大小关系;2.然后老师以儿童易于接受的方式解释“长度”的概念;3.再进行测量和比较长度的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实践和理解长度的测量和比较。
2. 相同长度的学习(10分钟)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习并了解相同长度的概念;2.老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不同长度的线段,让学生一起分类,找出长度相同的线段;3.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测量和比较找出相同长度的线段。
3. 长度比较的学习(30分钟)1.老师先让学生练习使用尺子等测量工具,确认不同线段的长度;2.然后让学生进行长度大小的比较,把物体按长度大小排序;3.老师可以用实物或图片进行演示,在讨论中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速度的比较,用自己的话讲解巨人和小矮人之间的长度大小关系,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4.最后布置练习任务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4. 总结与提高(5分钟)1.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要点;2.让学生识别一些生活中的物体的长度并并将其排序。
3.为学生提供更多例子,并以类比的方式帮助学生扩展掌握更多的长度概念和常见的计量单位。
4.鼓励学生练习并巩固相关的数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中注意事项1.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避免过度疲劳;2.要以学生为中心,知道他们的学习状况,认真听取他们的问题和建议;3.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鼓励学生参与,并适当引导和纠正学生的错误,不要直接进行批评和指责;4.教案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但重点和难点不能省略。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3 长度比较 ▏沪教版 (1)
《长度比较》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沪教版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P50、51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经历物体比较长短的过程,逐步体验、感知并掌握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
2、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间的长度比较,初步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体验学习的愉悦与知识的价值。
3、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语言概括能力和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会正确运用“一端对齐,看另一端”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
教学难点:初步会在方格纸上比较物体的长短。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实物投影、材料等。
学具:学习用品、长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揭示课题1、比较两支长度明显有差异的铅笔图片2、比较一支黑笔和一支红笔,哪支长?(只展示笔尖部分,可以是红笔长,也可以是黑笔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到底哪支笔长呢?)3、揭题:长度比较(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一)探究比较方法一:一端对齐,看另一端的长短。
1、探究红笔和黑笔长短的比较方法:(1)操作探究:同桌两人各拿出一支铅笔当做黑笔和红笔进行比较,想一想,你们是怎么比较两支笔的长短的?。
(2)演示并汇报探究成果(3)小结并板书:一端对齐,看另一端的长短。
2、释疑:为什么会出现一会儿红笔长,一会儿黑笔长的现象?(二)练一练11、蓝线和黄线比,谁长?(1)学生思考(2)师生交流小结:比较长度时,要一端对齐。
2、三个小朋友比身高,谁说的对?(1)学生思考(2)师生交流小结:比较身高时,要一端对齐,这样才公平。
3、小蜜蜂要去最矮的那盆花采蜜,谁有办法帮它找一找?(1)学生思考(2)师生交流小结:在比较花盆高矮的时候,也要一端对齐。
4、小亚,小巧,小胖在跳绳,谁的绳最长?(1)同桌交流(2)师生交流小结:在比较绳子长度的时候,要把绳子拉直,并且一端对齐。
5、红色的箭头和蓝色的箭头比,谁长?(1)学生手势判断(2)师生交流小结:比较长度时,不能只是目测,要一端对齐了比一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度比较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视觉来判断物体的长短(定性比较),长短的概念。
情感目标:通过生活中多见的物体间的长度比较,知道学好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的魅力。
能力目标:以小组合作,共同操作探究,来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
灵敏采用多种方法来比较出物体间的长短。
教学难点:
创造多种方法来比较出物体间的长短,并具有可操作性、合理性和科学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昨天我们进行了长跑比赛,你们知道谁的了第一名吗?看,(升旗)谁得第一名?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们一下子就看出1号旗升得最高,知道1号×××获得第一名。
2.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度比较,出示课题:长度的比较。
[设计说明]:
利用学生生活中喜爱的“升旗”来引入,一下子就让学生觉得很风趣,提高学习兴趣,并为下面直接比较作铺垫。
二、出示情景主体图,看图比较,探讨比较原则
1.仔细观察,哪几幅图你能一下子比较出他们的长和短,或者高和矮?请说出他们的编号。
(同时媒体滚动播放)
图1:身高图。
(书上)师:这四个小朋友谁最高?生回答。
图2:笔架图。
师:哪支笔最长?生回答。
图3:铅笔。
师:谁最长?生回答。
图4:跳绳。
(书上)师:这三根绳子比比谁长。
生回答。
图5:高楼图。
师:这两幢房子谁高谁矮?生回答。
师:你们的眼睛真蛮横,其中这两幅图中的物体在同一水平线上,所以一下子能比较出长短。
师:那么这几幅图你们有什么好办法也比较出长短吗?(媒体随机演示)
2.小结:你们想出了这么都多好方法比较出了物体的长短。
[设计说明]:
设计富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思考问题,尤其比较两幢房子的高矮,能给学生极大的思索余地和广漠的探究空间,前面所学习的长度比较的知识在生活实际运用中该如何实现,在实际生活中又会创造新的方法。
把时空让给学生,让他们有了解放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表了自己的例外见解,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三、动手操作,实践领悟比较的多种方法
1.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师:我们每组的桌上都有一些物品,那么想不想自己动手来比一比?
小组合作。
(提供①2本书,比一比那本厚、哪本薄②3个铅丝围成的圆形、方形和三角形,比一比哪根铅丝长)
交流比的方法及结果。
(1)2本书:把两本书放在同一个桌面上,用手摸就能知道谁厚谁薄。
(2)圆形、方形和三角形:
①拉直一端对齐,再看另一端。
②套上去:这段曲线要比直线长,每段都这样,所以圆形所用的铅丝要比方形长。
2.小结:摸一摸、拉直再一端对齐都是比较长度的方法。
[设计说明]:
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
有意识的为学生提供具有充分再创造的通道,激励学生进行再创造活动,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以释放。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为学生准备了可供创作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摸一摸、量一量、套一套等”的实践活动。
经过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创造出许多好方法,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生在这个风趣的“做数学”活动中,亲历了比较的各种方法的过程,获得了直接、真实的体验,较好地理解新知的发生发展过程。
四、从定性比较向定量比较过渡
1.师:看,这张纸上有很多学习用品,你能比较出他们之间的长短吗?
(把一眼就能看出长的依次从媒体演示去除,留下有争议的。
)
究竟谁长谁短,老师提供给大家一个好工具(出示格子图)现在你能比较了吗?
学生讨论,汇报。
2.小结:格子图也能帮助我们比较出谁长谁短。
[设计说明]:从定性比较向定量比较过渡,即结合了直接比较又产生新的疑惑,这些物体无法移动,前面讨论的方法无法实施时,进一步探究定量比较的方法,也比较形象直观。
五、联系生活实际,长度比较提升
师:最后,让我们在音乐的伴随下去参观一下小胖的新居。
小胖家美不美?你认为哪些地方再布置一下就变得更美了?
生讨论,回答。
师:这个建议真好。
这儿就有三幅画,这两扇窗中间的墙上你认为选哪幅图挂上适合?为什么?师:你们的眼力真好,在你们的装扮下小胖的家更美了!
[设计说明]:
进行几何美学的提升,在不知不觉之中灵敏运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