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2

合集下载

陕师大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参考模版)

陕师大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参考模版)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参考模版)一、培养目标(各培养单位制定)1.2.3.二、研究方向(各培养单位制定)1.2.3.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应突出专业特点,以实践为主,采用课堂讲授、技能训练及实习实践等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专业学位导师组实行双导师制,即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组成,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课程教学、案例编写、专业实践、项目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学制一般为2—3年,课程学习时间为2学期(或3、4学期),实践时间不少于一学期,撰写学位论文时间为一学期。

个别研究生由于特殊原因不能在规定的学制内完成学业的,经审核批准可适当延长,但累计总年限不得超过4年。

四、课程设置专业课程设置要充分反映各专业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重视运用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

学分设置,参照各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性培养方案要求制定。

每位学生至少需要取得24个学分方能进行毕业和论文答辩申请。

(Ⅰ)必修课程(学分≥11)1.公共必修课(7学分)(1)政治理论课3学分(2)外国语4学分2.专业必修课(4~6学分,各培养单位决定具体数目,但不得少于2门,2~3学分/门)(1)(2)(3)…………(Ⅱ)选修课程(4~6学分,各培养单位决定具体数目,但不得少于2门,2~3学分/门)(1)(2)(3)…………(Ⅲ)实践环节(必修环节) 6学分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实践教学方案认真参与实践,实践时间不少于半年,在基层单位实践期间,由基层机构的合作导师指导。

实践中应全程参与基层单位的日常工作,并在导师与合作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践总结报告和调查报告各一份。

调查报告围绕基层工作中的问题展开,可以采取问卷调查、访谈、资料收集、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

实践结束后,经导师和导师组考评合格,可计6学分。

(Ⅳ)研究方法技能训练(必修环节) 3学分1. 科研实践:1学分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实验设计、技术开发和服务等,或者申请学校、学院或开放实验室面向研究生的课题、参与社会实践或调查等。

陕西师范大学“4+2+1”硕士研究生 培养方案

陕西师范大学“4+2+1”硕士研究生 培养方案

陕西师范大学“4+2+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4+2+1”人才培养模式中,“4”指本科四年的学科专业学习;“2”指硕士研究生阶段两年的教育理论与学科专业知识学习,以及教育研究与学位论文撰写;“1”指硕士研究生阶段一年的基础教育实践,其中,第二学期在县域标准化高中实习半年,第四学期在城市示范性高中实习半年;大学本科第四学年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的衔接阶段,此阶段在完成本科学习任务的同时,修读部分研究生课程。

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较强的教育教学与研究能力,能够较好地从事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及管理工作的高素质研究型教师。

基本要求如下:1.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2.具有扎实的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较强的教育教学与研究能力,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

3.了解基础教育现状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新进展,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能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学科教学和教育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4.具有国际视野,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了解国际教育改革和学科发展的前沿。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6.具有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具备迅速成为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实力,具有引领中小学教育教学与研究的潜力。

二、培养方式培养采取理论学习、教育教学实践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以课程学习为载体,实施讲授、自学、讨论、教学实践和科研训练等相结合的方式,采用研究性教学、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究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

在培养指导中,实施大学导师与中学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制,以大学导师指导为主,中学导师参与课程教学、教学实践与学位论文等环节的指导工作。

学生入学一个月内,结合个人实际,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出个人培养计划,对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育实习、科研训练、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等做出合理安排。

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论文要求

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论文要求

关于2012级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及毕业信息采集的工作安排为保证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以下简称“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学位授予的质量,按照学校授予学位的有关规定,现就2012级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进行学位论文答辩的程序及要求做如下安排:一、学位论文答辩(一)申请答辩人员范围2015年上半年拟毕业的2012级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学号:124***—126***)(二)资格审查(3月10日-3月15日)1.申请学位论文答辩者,必须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修满规定的学分(34学分)且成绩合格;课程学习学分及成绩可在网络学习平台查询,未修满学分者视为自动延期,但延期时间不得超过1年;2015年上半年因故不能申请学位者,请邮件或短信告知学院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研究生秘书老师。

2.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申请学位时的科研要求按《陕西师范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产出科研成果暂行规定》执行;科研成果未达到相应规定的研究生,可申请双盲评审,双盲评审的要求按《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申请者在学期间产出成果的暂行规定》执行(相关文件见研究生教育网学位管理栏目),若评审结果达到优秀(送审3篇,至少2篇为优秀),可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符合规定并愿意参加双盲评审的研究生填写《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双盲评审申请表》(附件2: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答辩相关表格及资料)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答辩资格审查工作由各培养单位的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研究生秘书老师负责,资格审核结束后,各学院将《答辩资格审核汇总表(硕士)电子版》交专业学位办。

学院审核合格的《答辩资格审批表》(见附件2)交到教育硕士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秘书老师处,签署学位评定分会审核意见。

(三)预审读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过程管理,请各单位按照《陕西师范大学关于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暂行规定》、《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规范说明》等相关文件要求,组织完成申请学位的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预审读工作。

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实施方案(修订)

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实施方案(修订)

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实施方案(修订)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动自主创新,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根据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有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我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行情况,对2008年制订的《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行方案》进行修订。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核心是完善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以奖学金为主要形式的研究生资助制度。

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研究生培养质量长效保障机制和内在激励机制,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提高学校的研究生培养质量。

培养机制改革方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完善导师负责制,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第二,通过研究生创新教育项目的实施和各类奖助学金的设立,以及“三助”(助教、助管、助研)岗位的设置,促进研究生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第三,通过学校内部统筹,规划和使用财政拨付的研究生培养经费、导师部分研究经费和其他有关资金,构筑新的研究生奖助体系。

一、不断完善导师负责制1.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

导师应不断强化责任意识,从思想品德、专业水平、学术道德、创新能力等方面加强对研究生的管理与教育。

2.导师要同指导小组内其他成员团结合作,在导师组组长的召集下,集思广益,听取其他教师对研究生培养的意见与建议,组成团队,形成良好的培养环境。

3.在研究生招生中,依据国家和学校有关政策,导师拥有自主选择学生的权利。

根据相关学科、专业的培养条件和培养质量标准,学校可以适度调整导师的招生人数。

4.导师对研究生的学术研究工作承担指导责任。

导师有权将研究生的研究工作作为本人研究计划的组成部分进行指导,并在最终成果中以符合学术规范的方式署名。

在读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以陕西师范大学为署名单位公开发表学术成果,导师应承担相应的学术责任。

5.导师应根据学校政策加强对研究生参加“三助”工作的指导。

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不同学科、专业的导师应依据学科特点适度提供对研究生的资助,改善研究生的学习、研究与生活条件。

陕西师范大学商学院各专业学术型培养方案.doc

陕西师范大学商学院各专业学术型培养方案.doc

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政治经济学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

通过完整的学习与训练,所培养的研究生应具备扎实的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和熟悉国内外政治经济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本研究方向的问题有深入的了解,并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够在国际组织、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非盈利部门、学术机构及高等院校从事与政治经济学相关的管理、研究、咨询或教学等工作。

二、研究方向1. 《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2. 中国发展经济学三、培养年限全日制硕士生学制一般为3年。

对于提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业、成绩特别优秀的,经专家推荐和严格考核,可以提前毕业或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硕博连读),但不得少于两年;个别因客观原因不能在规定的学制内完成学业的,经审核批准可适当延长,一般不超过5年。

四、课程设置(一)必修课程1.公共学位课:7学分(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90学时,3学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2)第一外国语(英语) 240学时,4学分2.专业学位课(含研究方向课): 17学分(1)中级微观经济学 60学时,3学分(2)中级宏观经济学 60学时,3学分(3)计量经济学Ⅱ 60学时,3学分(4)《资本论》研究Ⅱ 40学时,2学分(5)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Ⅱ 40学时,2学分(6)中国发展经济学 40学时,2学分(7)研究方向课程,任选一门高级政治经济学 40学时,2学分高级发展经济学 40学时,2学分(二)选修课程1.选修课(在学院其他所有研究生课程中和学院开设的任意选修课程中选择2-3门,4-6学分)提倡研究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特点,可跨院(系、所、中心)、跨学科选修研究生课程。

(三)实践环节和科研能力训练(必修环节)1.实践环节:2学分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加强实践环节。

陕西师范大学关于修订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意见

陕西师范大学关于修订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意见

陕西师范大学关于修订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意见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是研究生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文件,是有关博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和质量要求的具体体现,是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估的依据。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提高我校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的培养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现对修订我校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提出如下意见:培养方案一般应包括: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学习年限、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培养方法、学位论文。

培养方案必须科学、规范,应具有可操作性,便于考核、检查。

一、培养目标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必须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具有创新和创造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基本要求是: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研作风,有献身于科学的事业心,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3.在学术或专门技术上做出有理论或实践意义的创新性研究成果。

4. 能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撰写专业文章。

5. 在身体方面要求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在职博士生的培养年限原则上为4年。

特殊情况博士生经批准可延长学习年限,但原则上最长不超过6年。

三、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的学科、专业设置以国家最新颁布的学科、专业目录为依据,其专业属于二级学科,研究方向属于三级学科。

研究方向的调整和设置,要注意突出本学科已有的特色和优势,力求体现前瞻性、先进性和前沿性。

鼓励设置一些跨学科的研究方向,以促进学科专业间的合作、交叉与渗透,特别是促进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建立与发展。

四、培养方式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采用导师负责制。

提倡建立以导师为主要责任人的博士生指导小组,充分发挥集体指导的优势。

陕西师范大学“4+2+1”硕士研究生 培养方案

陕西师范大学“4+2+1”硕士研究生 培养方案

陕西师范大学“4+2+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4+2+1”人才培养模式中,“4”指本科四年的学科专业学习;“2”指硕士研究生阶段两年的教育理论与学科专业知识学习,以及教育研究与学位论文撰写;“1”指硕士研究生阶段一年的基础教育实践,其中,第二学期在县域标准化高中实习半年,第四学期在城市示范性高中实习半年;大学本科第四学年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的衔接阶段,此阶段在完成本科学习任务的同时,修读部分研究生课程。

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较强的教育教学与研究能力,能够较好地从事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及管理工作的高素质研究型教师。

基本要求如下:1.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2.具有扎实的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较强的教育教学与研究能力,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

3.了解基础教育现状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新进展,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能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学科教学和教育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4.具有国际视野,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了解国际教育改革和学科发展的前沿。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6.具有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具备迅速成为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实力,具有引领中小学教育教学与研究的潜力。

二、培养方式培养采取理论学习、教育教学实践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以课程学习为载体,实施讲授、自学、讨论、教学实践和科研训练等相结合的方式,采用研究性教学、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究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

在培养指导中,实施大学导师与中学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制,以大学导师指导为主,中学导师参与课程教学、教学实践与学位论文等环节的指导工作。

学生入学一个月内,结合个人实际,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出个人培养计划,对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育实习、科研训练、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等做出合理安排。

陕西师范大学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实施细则

陕西师范大学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实施细则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社会主义觉悟和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知识、汉语及其国际教育知识的高级人才,学位获得者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能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品行端正,遵纪守法,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中华文化和汉语传播服务。

2.熟练掌握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较丰富的语言学理论、语言应用、语言教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良好的口头、文字表达技能,并具备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交流学术信息与检索科技情报的能力。

3.热爱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具有奉献和开拓意识,并且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不断开拓新的语言研究领域与语言应用领域。

4.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翻译专业书刊;具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5.具备熟练的第二语言教学技能,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科技手段进行教学。

具有较高的中华文化素养和传播能力。

具有语言文化国际推广项目的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

二、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的人员。

包括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和已经参加工作的往届毕业生。

三、学习期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为两年。

第一年主要进行课程学习,第二年完成实习及毕业论文。

四、课程设置、考核与教学方法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需求为目标,围绕汉语教学能力、中华文化传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形成以必修课程为主导、选修课程为补充、实践训练为重点的课程体系。

根据专业特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课程分为必修课程(18学分,包括公共学位课)、选修课程(8学分,按照大类选修不同类型课程)和训练课程(4学分),再加上教学实习6学分和学位论文2学分,总学分不低于38学分。

(一)必修课程1.公共学位课:6学分(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2学分(2)外国语4学分2.专业学位课:12学分(1)汉语语言学基础30课时,1.5学分(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30课时,1.5学分(3)第二语言习得30课时,1.5学分(3)国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60 课时,3学分(4)中华文化与传播60 课时,3学分(5)跨文化交际30课时,1.5学分(二)选修课程1.汉语知识及其教学类(1)汉语语言要素教学30课时,1.5学分(2)语法修辞研究30课时,1.5学分(3)语义的分析与认知30课时,1.5学分(4)偏误分析30课时,1.5学分(5)汉语研究与教学30课时,1.5学分(6)普通话语音教学与实践30课时,1.5学分(7)语体学30课时,1.5学分(8)汉字与文化30课时,1.5学分(9)汉语国际教育概述30课时,1.5学分(10)对外汉语教学设计与实践30课时,1.5学分(11)课堂教学案例分析30课时,1.5学分(12)语言对比研究30课时,1.5学分2.中华文化传播与跨文化类(1)跨文化交际学30课时,1.5学分(2)中国文化史30课时,1.5学分(3)中国思想史30课时,1.5学分(4)国别与地域文化30课时,1.5学分(5)中外文化交流专题30课时,1.5学分(6)礼仪与国际关系30课时,1.5学分3.教育与教学管理类(1)外语教育心理学30课时,1.5学分(2)教学设计与管理30课时,1.5学分(3)汉语国际推广专题30课时,1.5学分(4)国外中小学教育专题30课时,1.5学分(5)汉语教学与教材资源30课时,1.5学分(6)现代语言教育技术30课时,1.5学分(三)训练课程(4学分)1.留学生课堂教学调查与分析(1学分)(该课程主要让研究生学会调查分析课堂现状的方法,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要求来组织教学。

陕西师范大学艺术硕士专业学位音乐、舞蹈领域培养方案

陕西师范大学艺术硕士专业学位音乐、舞蹈领域培养方案

22
考查
22
考查
表演实践(含教学实践以及各类大型演出、歌剧参演等)
4
实践课
音乐会观摩与聆听学术报告(每学期不少于 4 次)
(14 学分) 个人音乐会与学位音乐会
4 4
250
毕业论文答辩
2
总学分
51
器乐表演
课程类别
课程
公共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
(5 学分)
外语
西方音乐史

中国音乐思想史
修 基础理论课 音乐作品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1
声乐表演
课程类别
课程
公共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
(5 学分)
外语
西方音乐史

中国音乐思想史
修 基础理论课 音乐作品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课 (15 学分) 民族音乐学概论
第 1 学年 12
学年度 第 2 学年 34
第 3 学年 56
学 分
周 学 时
总 学 时
考核 方式

2 3 40 考试

3 4 60 考试
√√
4
实践课
音乐会观摩与聆听学术报告(每学期不少于 4 次)
(14 学分) 个人音乐会与学位音乐会
4 4
250
总学分
毕业论文答辩
2 51
3
视唱练耳
课程类别
课程
第 1 学年 12
学年度 第 2 学年 34
第 3 学年 56
学 分
周 学 时
总 学 时
考核 方式
公共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
(5 学分)
外语
西方音乐史
√ √ √√ √√ √√
√√

教育部关于批准有关高等学校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教研[2010]2号

教育部关于批准有关高等学校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教研[2010]2号

教育部关于批准有关高等学校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正文:---------------------------------------------------------------------------------------------------------------------------------------------------- 教育部关于批准有关高等学校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教研〔2010〕2号)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有关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要,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经单位申报、专家评审,我部决定批准北京大学等64所高等学校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具体名单详见附件1)。

请上述高校根据《关于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见附件2)精神,认真研究,加强领导,根据不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以及国家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订试点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做好实施工作。

实施方案请于2010年11月上旬报我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省属高校须经主管行政部门批准后上报)。

特此通知。

附件:1.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高等学校及相关专业学位类别2.关于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二○一○年十月十三日附件1: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高等学校及相关专业学位类别序号单位名称专业学位类别(领域)1北京大学法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卫生硕士2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3清华大学法律硕士工程硕士(核能与核技术工程)工商管理硕士4北京工业大学工程硕士(机械工程)工程硕士(建筑与土木工程)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工程硕士(航空工程)工商管理硕士6中国农业大学工程硕士(食品工程)农业推广硕士7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硕士8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9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硕士10中央财经大学法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会计硕士11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硕士12中央音乐学院艺术硕士13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14中国石油大学工程硕士(地质工程)工程硕士(化学工程)工程硕士(石油与天然气工程)15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16河北大学法律硕士17内蒙古大学工商管理硕士18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硕士法律硕士19沈阳工业大学工程硕士(电气工程)20东北大学工程硕士(控制工程)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21吉林大学法律硕士工程硕士(车辆工程)公共管理硕士22黑龙江大学法律硕士23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硕士(环境工程)工程硕士(机械工程)工程硕士(控制工程)24复旦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公共卫生硕士25同济大学工程硕士(车辆工程)工程硕士(建筑与土木工程)26上海交通大学法律硕士工程硕士(机械工程)工商管理硕士27上海海洋大学农业推广硕士28华东师范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29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硕士30南京大学法律硕士会计硕士翻译硕士31南京工业大学工程硕士(材料工程)32河海大学工程硕士(水利工程)33江南大学工程硕士(工业设计工程)工程硕士(轻工技术与工程)工程硕士(食品工程)34南京农业大学兽医硕士35南京师范大学法律硕士教育硕士艺术硕士36山东科技大学工程硕士(测绘工程)工程硕士(矿业工程)37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38浙江工业大学工程硕士(机械工程)39安徽大学法律硕士4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硕士(控制工程)工商管理硕士41福州大学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工商管理硕士42郑州大学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43武汉大学法律硕士工程硕士(测绘工程)工商管理硕士44湖北大学工商管理硕士45湘潭大学法律硕士46中山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47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48广州大学教育硕士艺术硕士49海南大学法律硕士50广西大学农业推广硕士51重庆大学工程硕士(控制工程)工商管理硕士建筑学硕士52西南交通大学工程硕士(电气工程)工程硕士(建筑与土木工程)工程硕士(交通运输工程)53西南石油大学工程硕士(石油与天然气工程)54西南大学教育硕士55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56贵州大学法律硕士57云南大学法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58西安理工大学工程硕士(水利工程)59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工程硕士(集成电路工程)60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程硕士(建筑与土木工程)建筑学硕士61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硕士62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63新疆大学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64石河子大学农业推广硕士附件2:关于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并逐步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教育部决定从2010年起,在部分高等学校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以下简称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陕西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方向培养方案

陕西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方向培养方案

陕西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方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培养掌握(××)学科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工作能力,能够从事基础教育领域教学和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质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此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如下:1、熟悉国家有关基础教育的方针与政策,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和教学工作,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

2、具有宽厚的文化基础与(××)专业基础,具有较高的教育学和教学论的素养,在(××)教学方面视野开阔、现代意识强,熟练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具有较强的学科教学研究能力并能写出有一定质量的教学研究与改革的科研论文。

3、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科学素养,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新进展,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4、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专业的外文资料。

5、具有健康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1、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2、主要以课程学习为主,同时重视实践课程和学位论文的撰写。

课程学习采用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0学分。

3、培养采用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课程与学位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注重培养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提高专业素质。

4、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一般安排在第二学期。

5、公共学位课教学由学校研究生部统一组织;专业课和选修课由各学院负责开设。

三、课程设置按一年时间安排课程学习。

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教师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

课程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又包括公共学位课程、专业学位课程和实践课程。

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

(一)必修课程1、公共学位课程:12学分2、专业学位课程:8学分3、实践课程:学科实习 6学分(二)选修课程:4学分说明:各专业方向开设3门专业学位课程,每门课程为2-3学分;2门选修课程,每门课程可为1~2学分。

37D634C0235BBAAA8BA202CB7BC_161F5D34_BE00

37D634C0235BBAAA8BA202CB7BC_161F5D34_BE00

陕西师范大学
关于制定研究生培养计划的规定
1.制定研究生培养计划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研生培养计划是研究生培养过程所依据的基本文件。

每一位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入学后都要制定培养计划。

2.研究生培养计划制定的依据是《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博士究生培养方案》中本学科(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和研究生本人的实际情况。

3.研究生培养计划制定工作由研究生导师/导师组长负责,研究生培养计划由研究生导师/导师组和研究生本人共同制定,在研究生入学后一个月内完成。

填写《研究生培养计划》,报所在学院(中心、所)批准后执行。

4.研究生培养计划书一式3份,研究生本人和导师各1份,1份由所在学院(中心、所)存档。

5.导师和研究生都必须严格执行培养计划。

如有特殊情况,须由导师向学院(中心、所)主管院长提交书面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调整或更改培养计划。

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
2014年9月
附件: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计划
陕西师范大学
研究生培养计划
培养单位:专业:研究方向:导师姓名:
研究生姓名:学号:研究生类别:入学年月:
注:公共课(政治、第一外语)不填写,由研究生院在第一学年统一安排;第四、五、六学期为毕业论文写作、答辩时间,一般不安排课程。

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全日制食品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草案)食品工程Foodstuff Engineering(专业代码:085231)一、培养目标及要求食品工程专业学位是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身心健康、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食品工程领域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应达到以下培养目标和要求: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开拓创新精神,良好的综合素质,积极献身食品科技事业,努力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2、熟练掌握食品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宽广的食品生产专业知识,较全面了解食品工程技术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能运用先进技术、方法解决食品工程领域问题,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食品工程领域的技术革新、科技开发、工程设计、工程应用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3、至少掌握一门外语,通过学校工程硕士英语课程学习,课程合格;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等文献资料,能够用外语撰写论文摘要。

二、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1.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校内课程学习和校外实践研究相结合,采用“三段式”培养方式,即课程学习+企业实践+学位论文。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要求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在校外实践研究累计不少于6个月。

2.全日制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年限为2~3年。

三、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课程设置及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

本专业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学位课、实践环节、必修环节和专业选修课五大类。

其中,公共必修课7学分,专业学位课12学分,实践环节6学分、必修环节2学分和方向选修课3学分。

方向选修课3-5门,由导师根据学生基础及研究项目的需要,在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中选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三:食品工程(专业代码:085231)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食品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本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其目标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思想素质高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身心健康,积极献身食品科技事业,努力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2. 熟练掌握食品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宽广的食品生产专业知识,包括工程数学、知识产权基础、工程伦理与科研方法、食品质量控制与产品研发、食品工厂设计与实践案例、现代食品加工技术与装备、现代仪器分析与操作等。

3. 较全面了解食品工程技术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能运用先进技术、方法解决食品工程领域实际问题,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食品工程领域的技术革新、科技开发、工程设计、工程应用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4. 至少掌握一门外语,通过学校工程硕士英语课程学习,获取全国大学英语6级(CET-6)证书;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文献资料;具有至少6个月的科研实训和工厂实践等。

(二)领域方向本专业暂不分具体研究方向,由导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三)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本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以实践为主,采用课堂讲授、技能训练及实习实践等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实行双导师制,即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组成,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课程教学、案例编写、专业实践、项目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等环节的指导工作。

学制一般为2-3年(暂定2年),课程学习时间为1-2学期(不超过2学期),实践时间不少于1学期,撰写学位论文时间为1学期。

个别研究生由于特殊原因不能在规定的学制内完成学业的,经审核批准可适当延长,但累计总年限不得超过4年。

(四)学分要求根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性培养方案的要求,食品工程专业学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必须完成本专业学位课程和部分选修课程(含跨专业选修的课程)的学习,以及系统的科研实践训练方能进行毕业和论文答辩申请,总学分不少于25学分,其中必修课程13学分,选修课程不少于3学分,科研实践环节不少于9学分。

(五)课程设置专业课程设置充分反映各专业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重视运用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

(六)实践环节实践环节是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部分,共占6学分,由三部分组成:食品中试车间参观与实践(1学分)、食品工厂参观(2学分)、食品企业科研实践(3学分)。

食品中试车间参观与实践主要是指由专门教师带领学生到食品学院中试车间参观纯净水、焙烤、提取、果汁、馒头、面包、酸奶、冷冻干燥等生产线并应用部分生产线进行实训或产品试制;最后根据学生参与或表现情况进行考核,考评合格者可获得1学分。

食品工厂参观占2学分,主要由学院组织部分生产实践经验丰富或与企业联系较为广泛的教师带领学生深入生产一线进行参观学习,并撰写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参观学习心得体会,最后由考评小组根据学生参与及撰写心得体会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合格者可获得2学分。

食品企业科研实践的基本要求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实践教学方案认真参与实践,实践时间不少于半年,在基层单位实践期间,由基层机构的合作导师指导。

实践中应全程参与基层单位的日常工作,并在导师与合作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践总结报告和调查报告各一份,并提交研究生实践日志。

调查报告围绕基层工作中的问题展开,可以采取问卷调查、访谈、资料收集、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

实践结束后,经导师和导师组考评合格,可计3学分。

(七)研究方法技能训练研究方法技能训练由三部分组成,即工程伦理与科研方法、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学术活动,每部分1学分,共3学分。

工程伦理与科研方法是我院根据教指委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结构的要求和食品专业实际情况而新整合的课程。

开展工程伦理和科研方法教育有利于提升工程师伦理素养,强化科研道德素质,加强工程从业者的社会责任;有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协同进化;有利于协调社会各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共享、和谐发展。

在系统阐述工程理论和科研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要求研究生根据所学基本知识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实验设计、技术开发和服务等,或者申请学校、学院或开放实验室面向研究生的课题、参与社会实践或调查等,并塑造积极科研道德,避免学术造假,从而培养和提升自己从事科学研究的素养。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要求研究生在阅读专业文献基础上,总结提炼出综述报告,在此基础上,对学位论文的构思、框架、目标、科学性、可行性,向考核小组汇报。

其中文献综述部分可结合课程—数据库与检索工具的应用实践一同进行考核,通过者即可获得相应学分。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一般安排在第二学期末。

开题报告未通过者,不得进入论文写作环节。

学术活动要求硕士生在校期间认真参加不少于10次的校内外学术活动,写出有关学术活动的摘要、笔记或体会。

参加学术活动情况经导师和导师组考评通过,可获得1学分。

(八)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在入学后第二学期的前1-2个月内参加由学院组织的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重点对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实践环节进行全面审查。

中期考核合格者,进行开题报告并进入硕士论文撰写阶段。

中期考核内容包括:(1)思想品德。

考核学生参与学院思想政治学习及各种活动的情况。

(2)课程学习情况。

依据课程学习成绩单和试卷对课程学习情况进行考核。

(3)科研训练。

依据研究生在学期间所参与的科研活动、发表的科研成果等写出评语。

(4)实践活动或实践展示。

开题报告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写好学位论文的重要环节,其内容包括课题研究和撰写的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内容框架、撰写计划、核心观点和应用价值以及相关的文献资料。

要求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通过对本学科领域内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检索并结合实践调查,提出拟研究的课题,对选题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进行述评,提出研究的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等。

开题报告安排在第二学期末之前进行,通过后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研究或撰写的准备工作。

(九)考核方式必修课可采取开卷或闭卷形式进行考试,选修课可以采取课程论文、调查报告、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小组活动等形式进行。

考试按百分制评定成绩,60分以下为不及格。

专业实践、科研训练、社会实践、开题报告、学术活动等培养环节以考查方式进行。

考查成绩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评定,由导师及有关指导教师写出评语和考查结果,方能取得学分。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参加考试、考查,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参加时,必须事先提出缓考申请,经学院主管领导批准(其中公共课须经研究生院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缓考。

擅自不参加考试者,该课程的成绩以零分计,并不予补考。

(十)学位论文1. 论文选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撰写须与实践紧密结合,应来源于应用课题项目或生产实际问题,要有明确的行业背景和实际应用价值,从而体现研究生运用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论文选题可采用与各专业领域相关的理论研究、实务研究、政策研究、项目设计与评估、调查分析报告、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

学位论文的内容要求(1)前言应对论文的选题背景及工作内容作简要的说明。

(2)文献综述应对课题所涉及的工程技术问题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由此提出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3)论文要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与技术手段,对涉及的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能够对某方面有独立见解。

(4)论文成果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应用性。

(5)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6)论文内容充实,工作量饱满,至少应有一学年的论文工作时间。

(7)论文写作要概念清晰、结构完整、表达准确、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文字通顺、格式规范。

(8)对工程设计类论文,要求设计方案正确,布局及结构合理,数据准确,图表规范,设计符合食品行业标准,技术文档齐全,设计结果投入实施或通过评估。

(9)对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类论文,要求结合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进行实验研究,正确分析过程,实验数据可靠,结论正确可信,论文成果具有科学性与一定的先进性。

(10)要有足够数量的国内外参考文献。

2. 论文研究及撰写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须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要体现其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论文撰写要符合学位论文规范,在结论部分应特别突出实践应用价值。

为保证学位论文质量,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至少要有一年时间用于论文研究或撰写。

3. 预审读、检测与外审学位论文完成后,经导师审核同意,提交导师组指定的专家对论文进行预审。

预审通过者方可进行外审。

所有的学位论文在送审之前均需在学院进行“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办理论文送审等工作程序,检测不合格者按照学校相关规定处理。

外审以盲审的方式送审2位校外专家,分为学校送审和学院送审两种方式,具体要求如下:①学校送审:学位办每年随机确定拟毕业学生名单对其学位论文进行匿名送审。

②学院送审:学院研究生秘书在“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中对除学校送审外其他所有拟毕业学生的学位论文进行电子送审。

4.送审结果的处理论文外审评阅意见有2篇未通过者,取消本次学位申请资格,按学校相关规定处理;论文外审评阅意见有1篇未通过者,研究生和导师可向分会提出加审申请,由所在分会审议决定是否重新送审。

5. 申请学位论文答辩要求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符合学校培养规范基本要求前提下,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成果以符合学校对答辩之前成果的要求。

除按照《陕西师范大学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培养及学位授予工作中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以及《陕西师范大学专业学位申请者在学期间产出学术成果暂行规定》外,可以采取专利、政策报告、工程报告等多种形式,但需要开具正式被采用的相关证明(证明级别由学位办另行规定),未达到上述要求的,由导师写出论文成果的情况说明,并提交学位分委员会讨论。

具体要求参见“陕西师范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工作的实施细则(试行)”。

6. 学位论文答辩论文定稿后须经两位专家预审查通过,方可申请毕业答辩。

通过预答辩的研究生提前5天向学院提出答辩申请,学院公示后方可答辩。

由学院研究生秘书或者学科点负责人到场宣读答辩委员会名单后开始答辩。

若更换答辩委员会人员,需重新公示三天方可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以现场答辩为主,答辩委员会5-7人,答辩成员中须有实践领域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其中,由外单位具有教授或相当资格的专家担任主席,论文答辩委员会中至少应有1名来自基层实践部门的专家担任委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