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瘀与骨性关节炎的关系(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痰瘀与骨性关节炎的关系(一)

1祖国医学对痰瘀的认识

中医学认为,本病病因病机多为中老年人肝肾亏虚,筋骨得不到濡养;脾失健运,湿邪内停,外湿易侵,久生痰浊,痰湿聚结,流注关节;加之外伤、长期慢性劳损致筋脉受损,瘀血积聚,或更兼风寒湿邪乘虚侵入,阻滞关节经络而成痹。在该病的病变过程中,无论是正虚还是外邪,最终必导致痰浊、瘀血。而痰饮和瘀血作为病理产物和致病因子,能共同致病,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瘀血内阻久必生痰湿,痰浊停滞更致血瘀。痰瘀同病,单祛其痰则瘀化,专攻其瘀则痰难消,唯痰瘀兼驱方可奏效,祛痰可助化瘀,化瘀有助于祛痰。痰瘀同病须痰瘀同治,化痰祛瘀,即活血行瘀、化痰通络。因此,本病以正气不足为本,痰瘀互结为标,其中心病机为痰湿内阻,所以“化痰湿消瘀血”为治痹之关键。但临证须辨痰瘀轻重,痰重瘀轻则祛痰兼行瘀;瘀重痰轻者,行瘀兼祛痰。

2化瘀祛湿法对骨性关节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众所周知,血瘀与血液流变性有密切关系。以骨内静脉瘀滞为特征的骨内血流动力异常及由此所致的骨内高压的变化,从而影响骨性关节炎微循环的灌注而加重病情。通过对骨性关节炎患者与正常人、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后纤维蛋白原含量下降,电泳指数上升,聚集能力减弱,变形能力增强,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下降,血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1]。采用活血化瘀药治疗早期骨性关节炎,能扩张周围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和血小板、红细胞凝集性,溶解血栓、改善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从而改善微循环,降低骨内压,恢复骨关节供血,有利于骨关节的修复2]。

痰证也出现血液流变性变化,呈现高“粘”、“聚”的理化特性。痰证、痰瘀相兼证共同表现为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还原全血比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硬化指数等血液流变指标的异常,反映血液黏滞性、浓稠性、凝固性及聚集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而痰证更突出地表现在纤维蛋白原、血浆比黏度的异常升高,反映血液的高凝、高黏状态3]。

因此,从痰瘀治疗骨性关节炎,更有利于改变骨性关节炎血液的高凝、高黏状态。同时,也从侧面论证,以化瘀祛湿法治疗骨性关节炎,可改善静脉瘀滞状态,是治疗早中期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