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镇初中作文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乡镇初中作文教学
在乡镇作文教学实践中,不少学生面对作文题却哀叹连连,愁眉紧锁。这里也许有不只“写什么”或“怎么写”的因素,但是更重要的是思想负担太重,总认为自己不会写,或者不可能写好,而不知道写作就是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情感和观点清楚明确地表达出来。在这种被动的写作状态下,或无病呻呤、矫情做作,或言不由衷、假话连篇,很少有创作热情。然而,写作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不写不行;写,又怎样指导同学们写好作文呢?
一、让学生勤于练笔,训练能力。
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是一种技能,当然也需要多次的训练。,搜集一些课外读到的精彩段落和句子,多记一些名言警句,在平时的写作中,试者恰当运用。另外,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接触着行行色色的人和事,由此产生各种感受,喜怒哀乐的情感变化,来得快,消失得也快。如能及时抓住思想的火花,及时写下心得,就会形成一笔思想的“财富”。如果我们平时能多积累这方面的知识,那写作时,一旦需要,就会从大脑中信手拈来,也不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了。有些学生怕作文,遇上作文,笔头咬烂了还是写不出几行字,这是因为学生手里的笔不熟练的缘故。教师应鼓励学生动手写,大胆写,勤于写,这样学生的笔就会越练越熟,思路就会舒畅。
除了课本中要求写的作文外,还应该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加强日常练笔。如发生了一件新鲜事,班里来了一位新同学,考试成绩差了,竞赛获奖了,下雨了,刮风了……凡是学生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可以记下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关键是要有随时记录的意识,记下对人、对事、对物的见解,点滴。
二、让学生敢于模仿,想象创新。
学会模仿,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创新。鲁迅先生说:“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模仿是学生走向自我创作的一种捷径。而想象却是创新的前提,只有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才能轻松地进行创新。所以,我们还应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学会模仿,学会想象,学会创新。
在学生大量积累材料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尝试着模仿别人的写法,写一些片段或习作,这样可以达到能力迁移的目的。学生积累了一定数量写作材料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尝试着模仿别人的写法,写一些片断或习作。这里所说的模仿,并非是简单、机械的语言抄袭,而是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创新习作。因为模仿是学生走向自我创新的一种捷径。而想象却是创新的前提,只有具备丰富的想象能力,才能轻松的进行创新。如在学完《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后,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人物描写方法写身边的一个同学,然后让全班同学猜一猜,对号入座;学完《春》一课后,可以让显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写一篇《夏》;研读一篇《梅花赞》,可以让学生写一篇《青松赞》……有的学生模仿《小桔灯》,写出了《妹妹比我“大”》的好文章,把妹妹的天真、乖巧写得活灵活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在习作中写出了自己的感受,形成了自己的闪光点。
三、让学生将学过的课文篇名加以有机地组合,用一条完整的中心意思贯穿,连缀成一条有情节,有感受的文章片段。学生按写作能力搭配分组,共同商讨选择篇名,构思短文,并由一人执笔完成。课堂形成热烈的讨论气氛,感染着每个同学,大家很快便完成了各组的片段写作。文章片段写得各有特色,不乏哲理,情感充溢。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他不说春风拂面,而说“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一个“抚摸”,巧用拟人格,多么亲切;小草开始生长发绿了,先生用一个“钻”字,多么形象,充满生命力!文中迭字、迭词、迭句的大量运用、更是令人回味无穷。“欣欣”、“嫩嫩”、“绿绿”、“轻悄悄”、“软绵绵”音韵响亮,节奏欢快,读上琅琅上口,使我们觉出了抑扬顿挫的语言美,仿佛听到了春天优美的旋律。对这样空灵
华美的妙词佳句,要求学生一要咀嚼,品尝,领悟其中的味儿,培养语感;要广收博采,不断积累丰富词汇、辞格,掌握各种句式的特性,不拘一格,广开“语”路;要注意学以致用,尽快将阅读中获得的养分转化为表达能力。同时坚持师生平等,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用心把课文中的名言佳句移植于课堂教学语言之中,凭美的教学语言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时时熏陶感染于语言的特有魅力之中,以此强化他们在自己的言谈和写作中对美的语言的自觉追求和把握能力。老舍《济南的冬天》的开头,用北平的凤对济南没有风声,用伦不见日光对济南的响晴,有热带日光之毒对济南的温暖的空气,一组排比,贴切自然,犹如信手拈来,突出了济南冬天的物点。魏巍的《老的老师》,开头只有一句话:“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开门见山,一下子点出了题目“我的老师”。又如魏味谁最最可爱的人》结尾用抒情感染式,鲁迅《故乡》结尾用耐人寻味式,《一件珍贵的衬衫》结尾用自然收速式等等。
四:结合现实,培养学生“求真”。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可不少学生的作文都是在编造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想以此打动读者。而事实却恰恰相反,因为是在无中生有、信口开河的“造假”,结果只能让老师成为“打假者”。作文课还要善于激发学生的真情,学生的情感是非常丰富的。只要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真正用心、用情去感受生活,带着强烈的个性、真挚的感情去思考、去联想想象,那么,每个同学都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才能写出文、理、情并茂的文章。
为了能让学生吐真言、诉真情,我们应从两方面入手:
(一)鼓励学生写日记、随笔。因为这种文体不拘形式,不受内容限制,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同学们可以在日记中抒写自己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可以写考试的成功与失败,可以写青春期萌动的心理,可以写对道德、人生、理想的理解等等,天长日久,形成一种生活规律,学会用眼睛观察生活,用心灵感受生活,学生不再是游离于文章之外的苦心经营的编造者,而是体验生活的主角,表现生活的高手。如此广阔的自由空间是敞开心扉、诉说真情的最好方式,久而久之,便会写出感情真实健康的文章来,学生自己就会把“假话”拒之门外。
(二)教师作文命题要切合实际。作文例题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思想实际,要求写的内容是学生“知道清楚的”和“易于着笔的”,不仅不阻遏,而且能诱导学生把平时的积蓄发表出来。评价作文的标准不能一味追求“立意高远”、“词藻华丽”……这样不顾学生的认识水平,真情实感,任意拔高,反而会适得其反。
总之,作文教学费时又费力,老师如不加以及时指导,学生只会做些徒劳无功的事情。为此,提倡教师要千方百计想办法,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指导,让学生对作文的苦痛感渐渐转化为愉悦感。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