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初中作文教学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学生提高语文写作能力的方法探讨
问题研究新课程NEW CURRICULUM一、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学生语文写作方法的意义现如今,由于新课改的全面施行,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学习汉语。
到了初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汉语基础,就要真正开始学习语文写作了。
这时候一系列的问题随之而来,困扰着少数民族地区的初中学生。
他们的作文或生搬硬套、或内容空洞、或辞不达意、或偏题离题、或逻辑混乱、或错字连篇、或无从下笔,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写作失去兴趣。
因此,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学生的语文写作方法亟不可待。
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学生的语文写作,对于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无疑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对促进民族融合、交流也是大有裨益的,同时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日后的就业也是很有帮助的。
二、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学生语文写作方法的策略1.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于写作也不例外,语文写作和数学、物理等科目一样,都是需要兴趣的参与,学生只有对语文写作有兴趣,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才能塑造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可以通过很多途径达成的。
比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上的课文,让学生模仿写作以培养写作兴趣。
如《观潮》一文中,充分展现了作者观察仔细、抒发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背影》一文展示了作者细腻观察、贴切形容、抒情达意的写作方式,因此,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学习文中的写作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2.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书到用时方恨少”是对学生写作情形的最贴切形容,很多汉族的初中学生在语文写作时都只是泛泛而谈,甚至都不知道要写些什么,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初中学生来说,这种情况更是普遍。
因此,教师一定要通过各种方法来拓展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学生的阅读空间,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对于教师来说,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教学观念,为学生创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写作空间,比如为学生提供种类丰富的课外阅读、让学校图书馆真正为学生开放、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等等。
民族地区农村初中学生作文教学现状与策略-文档资料
民族地区农村初中学生作文教学现状与策略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级中学少数民族学生作文写作现状如何,这是一个值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级中学语文教师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一、民族地区农村初中学生作文写作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民族地区农村初级中学由于其边远、落后、闭塞等各方面的特殊性,加上学生大多数是少数民族,特别是初中低年级不少少数民族学生不太会说汉话,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表达能力差,导致了民族地区农村初级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的滞后现象,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缺乏汉语思维能力。
作文写作是内在化语言知识借助思维的力量进行输出和表达的过程,而少数民族学生往往由于受到母语的影响,汉语思维能力比较欠缺,写出来的东西缺乏逻辑性和感情色彩。
要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写作能力,有效地运用汉语进行遣词造句,就必须要培养其良好的汉语思维能力。
2、写作热情不高,学生怕写作文。
在民族地区农村的初级中学,有很多学生写作兴趣不高。
在写作过程中没话可说、不会思考、缺乏生活的体验、缺乏丰富的情感,一布置作文,?W生一片惊叹茫然无奈,既希望老师能作写前详细的指导,又希望有例文可仿照、抄写,甚至希望老师能开恩延长收交的时间。
但这一切过后又不知所措,无从下笔。
下笔之后,所写的文章又总是千篇一律。
3、审题不准,内容杂乱。
农村初级中学不少少数民族学生一看到语文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往往会不加思索地进行写作。
表面上看起来,写作的积极性还很高,但写出来的作文,往往偏离题旨,不扣要求。
审题只停留在了作文或是材料的表面上,没有深入地思考材料所要揭示的是一个什么道理,说明的是一个什么问题。
并且好不容易写出来的文章段落之间没有过渡衔接,没有主次之分。
往往在同一篇文章里,有多个不相干的故事或内容夹杂着,读后不知是写哪个方面,中心到底是什么。
总之,详略不当,层次不清,结构残缺,头尾不全,缺少主旨等。
4、语言平淡。
民族地区农村初级中学少数民族学生作文,由于汉语表达能力相对差,导致语言苍白无力,似乎像一潭死水,没有一丝波澜。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学的思考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学的思考内容提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学的现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及为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汉语言文化的传播,中学语文教师应做的思考和努力。
关键词:民族地区、语文教学、教学质量、教学方法、意义、困难、观念、改革、思考一、语文教学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意义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少数民族学生应该加强对汉语的学习和使用。
语文教学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利于增强各民族学生的祖国意识,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要彻底摆脱贫穷落后,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语文科在教育中的地位是重要而艰巨的。
语文是培养学生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根本。
在学习中,学生的情感、品德、心理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为他们将来的认识世界服务社会打下好基础。
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困难1、师资薄弱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队伍较为薄弱,存在师资短缺,专业机构不合理,缺乏进修的机会等问题,从而导致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教学质量较差,无法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严重制约了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
2、教学观念落后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模式也有所改进和发展。
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滞后而且少数民族文化差异显著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方式落后的教学观念影响仍然存在,致使当地的初中学生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无法实现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传统的“我教你学”模式,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其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严重制约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对当地学生的长远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3、硬件设施落后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当地经济发展较为滞后,政府对于教育事业的投资较少,导致教学设备购置没有经济条件支持,使得相应的教学设施较为简陋。
在上课过程中,很多教室都没有配置相应的多媒体,微机室配置也不能满足需求,教师更多的是采用传统的黑板和粉笔进行板书教学,从而难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也就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浅谈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育
浅谈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育雷波县黄琅中学:刘国蓉人类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国际形势日益呈现出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态势。
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事业所面临的社会、经济环境将发生深刻的变化,这将给教育改革和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教育面临一场深刻的巨变。
教育改革是永恒的主题,十二世纪初杜威倡导进步主义思想教育,提出了“从做中学”的教学原则;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生产方式的不断改革和社会的深刻变化,国际形势日趋缓和而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并且由于中学教育质量下降和中等教育的普及和终生教育思潮的兴起,再次引发了教育改革,其宗旨也是为了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使学生成为未来有竞争力的公民。
于是传统的以“应试”为基本取向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制度将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基础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茂盛教育整体水平还不高。
入世以后,中国教育以应试为教育目的的传统观念将受到彻底的冲击。
这股强烈的冲击波对长期以来处于闭塞状态的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无疑是一次震撼。
作为一名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不禁要问:新时期,语文教育到底该何去何从?!教学是一项双边活动,既包括教师的教,又包括学生的学,现代语文教育中到底该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而避免越俎代庖呢?这个问题值得每一个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去仔细琢磨。
我们都曾学过教育学和心理学,然而我们这些灵魂的工程师们是如何实践这些教育规律,如何进行教育创新的呢?是否我们的学生正如我们所说的那样,既不能自助学习也不能自主学习呢?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整体,他们都有儿童特有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
但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只是无知的代名词。
因而即使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吐白沫,唾星飞溅,教学效果仍然不尽人意,有时就连我们自己也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讲与不讲一个样!每年初一学生进校,我们的第一教学任务都是学习《汉语拼音》,因为有90%以上的学生只认识声母和单韵母,绝大部分学生不能独立阅读课文,更不能写出一篇语句通顺的文章来,面对如此尴尬局面,我们不禁会问:六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他们都学到了什么,老师又教会了他们什么?由于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发展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在不断地扩大;教育本身还没有从“应试”桎梏中解放出来,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浅谈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学生汉语写作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学生汉语写作能力摘要: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学生汉语写作能力的提高,一方面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另一方面丰富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方面的知识,增加了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知识储备,对于民族大团结、大发展是非常有利。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各民族共同发展携手进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对于少数民族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进行学习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
关键词:少数民族;初中学生;汉语;写作能力初中阶段是学生各方面知识飞速发展的阶段,其语文知识决定了学生以后的学习水平,因此,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学生汉语写作能力的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目前,我国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学生汉语写作能力的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仍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笔者结合现今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学生汉语写作能力的提高,进而实现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学生汉语写作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一、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学生汉语写作能力的重要性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学生汉语写作能力的提高,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沟通能力、语言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好地促进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和发展。
同时,受传统语言表达方式和语言思维的影响,少数民族初中学生对于汉语的使用并不普遍,在语言结合和表达方法上有别于汉语语言的表达,少数民族初中学生往往不敢于用汉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对于其汉语写作能力的水平提高也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对于少数民族初中学生汉语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非常急迫的事情,对于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对于少数民族初中学生汉语写作能力的培养,丰富了少数民族学生的感情,使少数民族初中学生树立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进而更好地学习汉语,实现汉语写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的基础拥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可提高少数民族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更好地发展。
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作文水平不高的原因及对策
( 责任编辑 全 玲)
l O O
2 0 1 5 年 第3 期( 总第 2 4 3 期)
回答起 问题来 往往 也 没有 逻 辑 ,语无 伦 次 。从 某 种角 度来 讲, 口头作 文是 书面作 文 的基础 , 忽 视 了 口头作 文 的训练 , 书
面 作 文也 是很 难提 高 的 。
文的内容是否真实全然不顾, 所 以, 学生为了取得好分数任
意 拔 高立 意 , 泛泛 而 谈 , 戴着 面 具写 作 , 文 章 的灵魂 是 虚伪
然而在作文教学中许多教师看重的是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作文的结构和技巧至于作文的内容是否真实全然不顾所以学生为了取得好分数任意拔高立意泛泛而谈戴着面具写作文章的灵魂是虚伪的不是学生的真实心声没有真情实感作文起不到陶冶情操的作在作文教学中许多教师还在采取应试教育的态度为考试而教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把作文的一些知识和技巧压迫学生死记硬背考试时像套用公式一样形成写作公式化套用模式
必须在提 高学生作 为水平上下 大工夫。本文从地域 因素 、 少数 民族 学生受母语影响 、 教 师在作 文教 学 中存在
的重表 达轻 育人 、 重模式轻 能力 、 重 书面轻 口头 、 重课 堂轻 实践 、 重指导轻讲评 、 重范文轻 下水等方面分析 了边 疆少数 民族地 区初 中生作文水平 不高的原 因, 阐述 了应从转 变作文教 学观念 、 改变作 文教 学方法及 改变学生 作 文训 练方法等方 面来提 高学生 的作文水平 , 从 而提 高作文教学效率 。 关键 词 作文 对策 研究 提高
语 学 习 的障碍 , 提 高英 语运 用 能力 , 也 是 当今新 课程 改 革对 英 语 教学 的根 本要 求 。
Hale Waihona Puke 综上 所述 , 素质 教育 环境 下 的课 堂教 学 , 需要 的 是完 整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写作教学的策略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写作教学的策略摘要:作文教学是不容易的事,少数民族地区的作文教学更是不容易的事,作为教师必须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促进学生不怕作文,乐于作文。
一篇好文所呈现的价值与意义也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文章是作者集身、心、思于一体,经过时间的打磨、情感的酝酿、智慧的创造而成的,是一个人学识、思想、智慧、能力的体现。
关键词:写作教学少数民族语言表达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古时,好文章作为选拨人才的重要凭证,也是重要参照物,为读书人潜心修学之追求。
而今,一篇好文所呈现的价值与意义也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文章是作者集身、心、思于一体,经过时间的打磨、情感的酝酿、智慧的创造而成的,是一个人学识、思想、智慧、能力的体现。
因此,古时“学而优则仕”的理念是有一定道理的。
虽说现代社会不再是“一文走天下”的时代,但“腹有诗书气自华”仍是我们审美、评判人才的其中一个标准。
现代社会的人才既要饱读诗书、博学多才,也要能写会道、出口成章。
所以,从小学到高等学校教育,我们都离不开写作。
而初中的写作教学,对正处于语文学习打基础重要阶段的初中生来说,尤为重要。
进入初中后,学生有了小学的知识基础,语言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有一定的词汇量,也掌握了一定的写作规律。
但要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需要进一步学习。
所以初中阶段的写作教学,正是传授学生更多写作技巧、培养学生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树立正确“三观”,并引导其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重要环节。
我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地处边疆、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乡镇中学,学生主体为少数民族农村生。
学生在写作上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语言表达的问题。
学校百分之十九十以上学生为少数民族,包括瑶族、苗族、傣族、壮族、哈尼族等不同少数民族。
学生从小习惯用少数民族语言交流和沟通,形成了较为固定的语言模式和思维模式。
因此,在教他们规范运用汉语来表达时,存在一定的难度。
例如:“妈妈很早起来给我们做饭”这句话,学生常常会写作“妈妈做饭我们,起来很早”。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开展语文教学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开展语文教学在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开展语文教学这个话题中,我们需要考虑到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和语文教学的实际需求。
以下是对该话题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背景介绍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具有独特文化和民族特色的地区,这些地区的语言、文化与汉语有一定的差异。
因此,在开展语文教学时,需要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背景和文化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二、语文教学内容的选定1. 综合教学内容: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汉字的学习,还要紧密结合当地的民族文化,让学生了解民族文字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
2. 注重口头表达: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与汉语有差异,学生的口头表达可能会受到限制。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创设各种情境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交流和表达。
3. 文学作品的选择: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学作品往往有着浓厚的民族特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选择少数民族的文学作品,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品味去感受不同文化间的交融和碰撞。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1. 尊重多元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族群身份和文化背景。
通过了解学生的语言和文化,教师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创设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场景。
2.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各种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机。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文化景点,参加民族传统活动等,让学生亲身感受语文与生活的融合。
3. 个性化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和扶持。
此外,也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师资队伍培养1. 多元培训: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学需求,教育行政部门可以组织相应的教师培训,提供专门的课程和培训资源,帮助教师提高对少数民族语文教学的认识和理解。
2. 建立交流平台:通过建立教师交流平台,教师可以相互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学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学摘要:对于每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学来说,语文教师都面临着一个非常重要的挑战,那就是如何将语文教学与当地的语言文化特色融为一体。
作为一名少数民族中学语文教师,通过对教学方法进行探讨,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少数民族语文教学浅谈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教育事业也乘风破浪,尤其是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更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呈现出令人可喜的发展势头。
国家免除杂费、课本费和补助住校生的生活费及实施农村学生营养餐,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大部分学校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由于我国少数民族大多分布在边远地区,具有地广人稀、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等特点,因此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基础教育差异很大。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是我国教育所遵循的基本规律,也是搞好民族教育的首要条件。
在民族聚居地区的民族中学,因受民族语言的影响,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学习汉语是有一定困难的,语文教学困难重重,问题多多。
册亨县,隶属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西南部。
这里以苗族人民为主,教育局要求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获得汉语文素养,要激励学习汉语文的兴趣,将语文教学与当地的语言文化特色融为一体。
对于每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学来说,语文教师都面临着一个非常重要的挑战,那就是如何将语文教学与当地的语言文化特色融为一体。
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教育中,这个问题一直是语文教师应该认真思考解决办法的问题。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基本任务就是完成对学生的基本课本知识传授,其次就是要时刻注重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心理以及学习习惯,努力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名少数民族中学语文教师,我通过对教学方法进行探讨,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进行探索,取得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现归纳如下:一、培养兴趣,加强交流在学校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以课堂交流为主。
如何提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作文教学
1、强化普通话的使用,杜绝在教室内用民族语言交流。
2、加大语言积累,多读课外书,并做读书笔记,交流读书心得。
3、少写多练,即一个学期所写文章数量不易过多,以少为精,主要在于同一篇文章要反复写,并多次修改。
1、如何利用预设课程、专家引领、校本研修及岗位实践
2、结合培训周期的问题解决计划、安排
1、问题产生的时间、程度及教学障碍
2、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3、此前解决问题的尝试及未能如愿解决的原因
4、解决问题思路明确
此次问题解决的预期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喜欢习作,所写文章通顺,有条理,内容具体。用使用修辞手法,语言优美。
1、对核心问题解决的预期目标
2、相关问题解决的预期目标
3、标志问题解决的物化成果
3、体现特色与个性的实践策略
其它
要求学生写的文章尽量贴近生活
以上栏目未能涵盖的其它设想
作业题目:
拟解决问题的预设,内容包括拟解决的问题、要突破的难点、预期目标及实现计划等.
作业要求:
1、紧密结合学员个人的岗位工作与专业发展实际,问题集中,思路清晰;
2、在课程学习开始时提交;3、字数要求500—700字;作业模板如下:内容
解决问题的设想与主要内容
填报要求
通过培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如何提高边疆少数民族学生的写作能力?
1、对拟解决问题的概括表述
2、是来自实际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3、内涵明确边界清晰
问题生成过程反思、原因分析及本次解决问题思路
在民族学生占98%的地方教语文十多年,最大的困惑就是作文教学老大维问题,无论你怎么引导,学生作文能让人满意的太少。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1、学生基础知识差;2、积累少;3、语文障碍;4、兴趣。此前也曾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如狠抓基础知识,让学生多看课外书,上课坚持保用普通话,可效果不明显。
浅谈如何提高边疆少数民族中学生的写作能力
士科 研创新 能力 的培养创 造条件 。此外 , 要改 善科 研资 源 , 广开
资料 查阅渠道 。加大 基础建设 投资 力度 , 解 决法 学硕士研 究生科 研条件 问题 。加强 图书资料 的建设 和共享 。 由于 图书 、 文献 资料 是研 究生获 取专业 信息 的主要 途径 ,所 以学校 要 断 更新 这些 资源 , 为 研究生科 研能力 的提高提 供便利 。 其 次, 要营 造浓厚 的学 术氛 围 。加 强 学术 交流 , 通过 学术 会 议、 学 术论坛和 学术 沙龙等 形式 拓展 学生视 野 , 让研 究 生 了解 法
因受 到环 境 条件 、 教 学质 量 等 自然和 人 为 因素 的限 制 , 写作 能力 一 直存 在 很 大 的 问题 。本 文 分析 了边疆 少数 民族 中 学 生写作 的现 状及原 因 , 并提 出 了如 何 提 高边疆 少数 民族 中学 生写作 能力 的对 策 。 关键 词 边 疆 少数 民族 中学 生 写作 能 力 提 高
边疆 少数民族 中学生写作 现状 及原 因
( 一) 边疆 少数 民族 中学生写 作现状 我 国中学 生的写作 水平普 遍较 低 ,特 别是 边疆 少数 民族和 农村 中学生 的写作水平 一直 都存在 很 大 的问题 。在 长期 的教学 实践 中 , 作文 一直是 语文教 师最 头痛 的教学 问题 , 也 足学 生最 害 怕的 作业 , 老 师不 知道 怎么 教 , 学 生不 知道 怎 么写 , 边 疆少 数 民 族中学 生的写作 能力更是 问题累 累。学生的基 础知识 不牢 固, 许
语文是 ~切基础 学科 的基础 , 可 以 说它 是一个 学 习其他 学 科知 识的语言 文字载体 。无论 是小学 还是 中学 , 作 文教学都 处于 是整 个 语文 教学 的重 中之重 , 它涉 及 到听 、 说、 读、 写, 呈 现 了学 生 的综 合能 力。语文 新课 标明确 提 出了 教师要 指 导和 教授学 生 正确 地 理解 、 运用 祖 国的语 言 文字 , 培 养 和提 高 学生 阅读 、 写 作 和 口语交际等综 合能力 。长期 以来 , 少 数 民族 中学生 一直生 活在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224中国的五十六个民族中的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各具特色。
多元化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的特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的比重较大。
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的文化背景和语言水平,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稳步提升语文作文能力。
无论是在教学方式还是教学内容方面,教师都需要进行创新和调整,来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挑选适合进行写作教学的内容,促使学生能够在了解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提升写作技能。
1 使用阅读写作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对于语言学习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不断的进行知识的输入和输出。
所谓输入就是通过阅读的方式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包括新的词语、语法、知识点等等一系列有用的知识。
然而仅有输入是不够的,一个学生只能看懂文章的内容无法自己写出相应的文章也是不够的。
因此输出对应的就是写作。
语文能力和核心能力的提升需要将学习到的知识进行输出,才能够更为巩固学习到的知识点。
在学习写作技巧后,也应当及时进行联系来提升写作技巧的运用能力。
因此在进行实际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也可以利用阅读的方式为写作提供练习的素材。
学生可以将在阅读中学习到的知识通过写作的形式进行输出,进而提升写作能力。
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而言,在进行阅读写作一体化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改变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利用周围的文化和环境去提升语文写作水平。
阅读和写作的学习需要坚持统一性的原则,不能够彼此分开。
阅读是学生进行输入的过程的,写作则是学生进行知识输出的过程,任何一门知识的学习都需要一边输入一边输出,由此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率的学习。
例如在学习课文《济南的冬天》的时候,利用这篇课文不仅可以为学生讲解阅读的难点和重点,同时还能够利用这篇阅读文章为学生讲解写作可以利用的优美词句和句子结构。
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而言,济南这一城市是遥远的,对于济南的想象也是通过文字才能够呈现的。
为了在学习这篇文章时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在课程讲解完毕后,可以让学生们去描写自己熟悉或者喜爱的当地的环境。
浅谈边疆地区作文教学
浅谈边疆地区作文教学【摘要】边疆地区作文教学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挖掘学生的文学潜力,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本文从边疆地区作文教学的特点入手,探讨了加强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并指出了问题的存在。
结论部分强调了为边疆地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作文教学,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促进边疆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对边疆地区作文教育的重视,为边疆地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整体素质。
【关键词】边疆地区作文教学、重要性、意义、特点、文学潜力、有效途径、提高写作水平、问题、优质作文教学、写作能力、教育事业发展。
1. 引言1.1 边疆地区作文教学的重要性边疆地区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可以帮助边疆地区学生提升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作文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表达形式,通过写作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字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边疆地区的学生通常面临着地理环境和资源的限制,相比于发达地区的学生,他们可能缺乏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支持。
加强边疆地区作文教学,可以弥补这种差距,给边疆地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
通过作文教学,可以促进边疆地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边疆地区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应该引起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1.2 浅谈边疆地区作文教学的意义边疆地区作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更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本地区的文化传统。
在边疆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往往会存在着一些独特的文化元素和民风民俗,这些都是宝贵的文学创作素材。
通过作文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自己地域的热爱和自豪感,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思考自己的生活环境。
边疆地区作文教学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写作是一种思维的输出和整合过程,通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思考问题、表达观点,提高综合素质。
论民族地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百花园地新课程NEW CURRICULUMFlexibl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Way in Multimedia ClassroomHuang Lili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multimedia classroom is very common phenomenon,multimedia teachingflexible,vivid is our geography classroom is new bestow favor on,but the problem also gradually began to appear,the students under the multimedia teaching is often colorful video images attract and forget the notes even forget the class the main content.Aiming at this kind of common phenomenon,we found that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has its irreplaceable advantage.This article mainly aims at the two phenomena.Key words:multimedia ;blackboard writing and figure ;geographical instrument•编辑谢尾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能体现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作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
在民族地区由于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不能发挥其作用以及价值,所以说在民族地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民族地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作文教学的新思路分析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作文教学的新思路分析摘要:作文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语文课堂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对于少数民族地区而言,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教育环境,加之其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因此,其作文水平不高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
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究科学可行的作文教学新思路,旨在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语文作文写作水平。
关键词:少数民族;初中教学;作文教学;新思路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9)01-0197-01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其中最关键的一环就是:写。
作文写作综合了识字、阅读、理解以及表达等综合性全方位能力,因此,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
对于少数民族地区而言,学生由于受到成长环境、语言方言以及家庭生活等诸多因素影响,若想有效提高其作文写作水平较困难,因此,以下就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展开论述。
一、少数民族地区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一)教学理念落后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提高学生的个性化写作水平。
但是在实际的少数民族地区作文教学中,多数语文教师并未真正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师教学能力十分有限。
由于其教学模式过于单一落后,教学方法乏味无趣,陈旧的教学方式降低了学生对写作学习的兴趣,阻碍了写作教学的发展进程。
(二)阅读量少作为语文教师深知阅读的重要性,书籍作为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才是其核心过程。
阅读作为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经之路,是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基本手段。
对于初中作文教学而言,阅读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只有语文课本供学生阅读,因此,学生创作出的作文只有寥寥几百字,内容空洞且缺乏真实情感,总体写作水平呈现低下状态。
(三)作文教学随意性较大作文教学作文一种系统性的教学,由于其随意性较大,因此,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浅谈在少数民族地区初中作文教学中的有效指导
浅谈在少数民族地区初中作文教学中的有效指导发表时间:2011-10-26T15:17:05.393Z 来源:《魅力中国》2011年7月下供稿作者:李培恩[导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
李培恩(甘肃省甘南州夏河县中学,甘肃夏河 747100)中图分类号:G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7-107-01摘要:少数民族地区作文教学指导要善于点拨,乐于肯定,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写作兴趣。
要树立开放意识,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走向广阔的生活,寻找写作源泉。
有针对性的训练,重视修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指导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
然而,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如同陷入重围的孤舟,左冲右突,却没有突破重围,走向更宽阔的地带,虽然老师学生花了很大的力气,但收效甚微。
在民族地区,作文教学更是难上加难,汉语是第二语言,学生家长对汉语重视不够,缺乏语言环境,离开课堂和书本都记不住也用不上,导致汉语能力差,书面表达更差。
笔者认为在少数民族地区作文教学关键要树立开放意识,营造氛围,创设语言环境,激发写作兴趣。
另外,要拓宽学习渠道和途径,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广阔的生活,激活思维,打开思路,寻找写作源泉,进行有效指导和有序训练,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一、营造语言氛围,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语言环境是推动学生写作的外部动力,兴趣是推动学生作文的内部动力,有了浓厚的语言氛围和写作兴趣,学生乐于写作,达到多练的目的。
我们说多写不仅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主要途径,而且能熟能生巧。
然而在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对汉语的认识很肤浅,缺乏对比与分析,常发生混淆而出现倒装句,词不达意,逻辑混乱等严重问题,导致害怕说,不敢说,因此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给他们创造说话的机会,激发说话的兴趣,其途径有三,首先老师要词汇丰富,用词准确,句式规范,表达流畅,意思完整,条理清楚,语言诙谐幽默,妙趣横生,再造形象,重现情景,给人以身临其境,如见其人的感觉,给人以美的享受,为学生树立楷模,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浅谈如何让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作文丰富多彩
浅谈如何让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作文丰富多彩作者:安玉华来源:《神州·下旬刊》2020年第02期摘要: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在任何地区、任何教材都是重中之重,少数民族地区概莫能外。
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少数民族地区所拥有的特色文化资源,可以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提供支撑,助力作文丰富多彩。
除此之外,还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着手,积极采取适应性举措,充分激发学生作文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作文能力水平。
关键词:少数民族;中学生作文;丰富多彩作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半壁江山”,可以说,在当前学业评价体系下,学生作文写得好不好,直接影响着语文分数。
因此,让作文丰富多彩,呈现出高质量作品,不仅是初中语文教师所期待的,更是学生所希望的。
但是,当前少数民族地区部分学生因阅读视野、文字功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作文水平有着较大提升空间。
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充分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全面借力少数民族地区特色资源。
一、重视积累,找好“源头活水”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文同样如此,如果没有丰富的素材积累,很难写出好作品,找到写作的“源头活水”更是难上加难。
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相比于发达城市学生而言,知识面较窄,在阅读习惯等方面有着较大差距。
这种情况下,容易影响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
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和帮助学生积累相应的写作素材,为提升写作水平奠定前提和基础。
在少数民族地区,有这样一个现象十分显著: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成为了两条平行线,教师在进行课文教学时游刃有余,在进行作文教学时也是方法得当,但在两者的结合方面很难实现合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从课本中“就地取材”,学习美言佳句的写作方式,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延展知识面,提升认知水平。
《如何突出中心》这一课时的教学,就可以践行上述理念。
作文写作最需要的就是突出中心,但是我发现部分学生在写作时经常会出现中心不明确,更有甚者没有中心。
鉴于这种情况,我在教学时,组织学生从已经学习的课文中寻找中心句,分析中心句的逻辑结构、位置摆放,学习中心句的表达方式。
少数民族学校初中作文教学
少数民族学校初中作文教学作文教学盘踞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分数占中考语文总分的百分之四十。
然而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相脱节,作文教学没有自己完整的教学体系,没有切实有效的系列训练措施。
加之少数民族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阅读范围狭窄,学生怕写作文,作文功底较差,具体表现在:写作思路不清晰、记流水账、错字病句连篇、情感平淡、中心不明确等。
为了完成作文,大多数学生写作文时是依靠现成的作文书或百度搜索相关话题的作文,经过适当的修改、拼凑、组装成自己的作文,更有甚者直接抄一篇作文。
基于种种原因,作文教学如同陷入泥潭的孤舟,左冲右突,却不能冲出困扰,驶向更宽阔的地带。
虽然老师学生花了很多精力,但收效甚微。
那么,如何寻找出路?让作文教学不再陷入尴尬境地,让写作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让他们不再为写作文而愁?怎样让学生形成一种好的作文习惯并乐于写作呢?这是每一位语文老师的职责,同时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下面是本人在教学当中积累的一些经验:一、重视积累,为写作寻找源头活水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写作也是如此,只有积累大量的素材,引来源头活水,写作才能得心应手。
素材厚实,文章就能根深叶茂,拙笔也会开花。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肚里无货作文难”。
少数民族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知识面狭窄,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受困于两点一线的家校生活学习方式。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没有素材积累,任凭他们搜肠刮肚、费劲心思,也写不出一篇好作文,造成他们畏惧写作,“谈作文色变”。
《新课标》指出:“重视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积累是最好的写作突破办法,因而本人在平时教学采用多种方式为学生引入“源头活水”。
(一)积累语言材料梁启超曾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写作,首先要教其如何读书。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初中作文教学发表时间:2011-03-24T10:52:08.060Z 来源:《学园》2011年01月中期供稿作者:王敏[导读] 作文不仅需要生活积累、大量的阅读,而且要付之于长期的写作实践。
王敏云南省元阳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作文不仅需要生活积累、大量的阅读,而且要付之于长期的写作实践。
作文在各种统考中占据着语文成绩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性显而易见。
但是,很多教师(特别是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精力花得不少,却见效甚微,感到与内地学生相比,差距不小,而没有认真地去分析个中缘由。
笔者认为教师要意识到: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写作水准忽上忽下,要有心理准备,逐步歼灭入侵写作之敌;要意识到作文不应该有固定的模式,那只会让学生疲于奔命,丧失写作的信心;写作要把握机会,体现“水到渠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作文,即顺其自然,彰显个性。
在这里,笔者结合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实际,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边远地区作文水平难以提高的缘由1.审题马虎,列提纲、打草稿实为无奈之举没有读题审题的意识,写作前只是将题目粗略地浏览一遍,如果遇到似曾相识的题目或话题,如人教版(所举例均为人教版,以下同)九年级(下)第一单元作文为以“土地”为话题,写一篇抒情性文章,相当一部分学生看到“土地”二字,就激动不已,大写特写水土流失带来的破坏,因而要重视环保,万变不离其宗,忽略了话题中对“土地”赞美的主旨,文章也就偏离题意了。
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写作之前列提纲、打草稿,可以帮助我们划出文章主次,突出重点,避免离题,使自己的文章具体、生动、形象。
但多数学生没有把它当做一回事,仍然我行我素,一直到交作文那天才动笔。
这样临时抱佛脚写出来的文章,不可避免地要跑题离题了。
2.生搬硬套,缺乏真情由于学风不够好,师兄师妹一届接一届,无论什么样的题目,无论什么样的要求,他们总能“以不变应万变”,事先从《全国优秀作文选》、《考场满分作文》等杂志、书籍中寻找几篇类似的作文对号入座、生搬硬套,缺乏从生活中找“米”的意识,更不用说选材立意的求新、求高了,同时作文空谈,写不具体,作文语言成人化,缺乏真情实感也就在所难免。
写老师,总是废寝忘食,挑灯夜战;写父母,总是雨中撑过来一把伞;写老人,总是过世后想起老人的慈爱、对自己的的关怀与教诲,缺乏真情实感。
3.应试教育及家庭疏于管理当前,国家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体质发展,在全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高考、中考仍然坚定不移地站在考试的前沿,教学评价仍以教学成绩为主。
这样的背景,这样的形势,使得应试教育影响着教育的方方面面,幼儿读一年级要考试,小学升初中要考试,老师们为了提升语文成绩,就根据以往考试情况亲自写或选几篇作文让学生死记硬背,以应考试急需,学生升入初中后,其写作基础还得从头抓起。
更主要的是随着初中学习阶段科目的增加,学习难度在年年加大,当代中学生爱赶潮流,要穿名牌高档服装,上KTV唱卡拉OK,同学之间比赛请客;相当一部分学生呼哥唤妹地去网吧,网上的内容鱼目混珠,好坏难辨,使得他们开口闭嘴都是网上的语言,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花在网吧里,要想叫他们写篇像样的作文,是有些困难。
由于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生活拮据,为了改善生活条件,年轻力壮的父母都双双外出打工或做生意,家里剩下的是老的老、小的小,对于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几乎不过问,只管吃饱穿暖,自制力较弱、没有学习目标的学生,对学习也就失去了信心。
二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初中作文教学的路径1.关爱之心,写作的信心老师就是第二父母,我们没有理由放任寄予厚望的花儿一朵朵地凋零,我们要有一颗爱心,一种关爱之心。
学没有念完不要紧,老师要充满着期待,学生今天的作文没有自己的语言,更多的是范文选取的段落的组合,老师也要肯定他的思考布局合理,播一颗希望的种子,明天你会欣喜地看到他的写作来源于生活实践和自己的理性思考。
面对他们懵懂一时的意识和行为,作为教师,要有一种敬业和奉献精神,深入宿舍,和他们谈心,到野外散步,与他们交朋友,畅谈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他们感到你是师长,亦是朋友,可亲可敬,从而燃起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激起写作的真情实感,发出“都是同龄人,我们也能上”的感慨。
要看到,即使最差的学生也有胜过他人的一面,世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2.顺其自然,创设宽松的作文环境(1)打破作文与生活的“厚障壁”。
作文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他们不必局限于个人的上网、看刺激读物等小圈子,当你深入生活这片广阔的天地时,你会发现它是那样的丰富多彩,是那样的令人陶醉、流连忘返,有数不尽的事、抒不完的情,让你写作的激情欲罢不能,从而不断超越,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社会。
这时,你就没有理由不深入生活、热爱生活。
作为学生,可从了解家乡的民俗文化等方面激起自己写作的欲望。
这方面,瑶族学生王××在《人生的转折点》一文中,用昂扬、向上的笔调,写出了瑶族从出生到成人所经历的种种苦难,认识到人类出生的艰辛,意识到人要活下去,必须有坚强的意志,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积累语文知识的能力。
教师在命题时,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特别是写作基础较差一点的学生)的实际,在不偏离作文范围或写作要求的前提下,也可让学生自拟题目,放开手脚,自己去写。
一次有趣的谈话,可以使学生感受八面来风,触发他的灵感,开拓他的视野,启发他的想象,题目的创新,乃至内容的创新也会得到体现。
以“青春”为话题,学生就自拟出这样的题目:《划痕?成长》、《爱我,就别把我抱得太紧》。
对于读书几乎失去信心的学生,也有过令人激动不已的往事,教师要给予关注、引导,如学生李××就用《享受失败》,把自己想发明物理某个定律的往事诉之于文字,说明只要奋斗过,失败了也是幸福的。
王栋生老师说得好:“你的生活很重要,但我们不是为了写好作文才去关注生活的,实在是因为生活在显示我们的生命价值,生活太值得我们热爱。
”鉴此,你有什么理由不热爱生活呢!你又有什么理由不提起笔来抒写一番呢!(2)在教学细节上多下功夫。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实验教材是按不同时代、生活来进行单元编写的,我们可以在遵循课程标准规定的每学期作文不少于七次的前提下,将作文教学贯穿于阅读教学中,模仿范文进行写作。
著名作家茅盾说过:“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
”借助教材范文进行模仿写作,使学生多了一根支撑的“拐杖”,在模仿中逐步加深对范文的思考与理解,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能顺畅地用自己的嘴说出来,使学生看得见,够得着,同时也体会到文章的谋篇布局等写作技巧。
通过模仿起步及坚持不懈的努力,写作才会走上创新之路。
一旦时机成熟,内容适中,就应该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作文训练。
实施写后改不容忽视,它包括三方面的意思:一是学生作文交上来后,先由同桌互改,互相学习,找出写得好的方面与不足之处,后由教师收齐,根据互改情况进行点评,并及时做好记录,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技能,又弥补了教师批改的不足;二是教师不能仅仅打一个分数了事,要进行评讲,写得好的作文要指出好在什么地方,个别篇目能进行朗读,让大家分享一下;三是尽可能发现后进生作文的可取之处,必要时进行善意的“打击”,并根据修改意见进行第二次乃至第三次作文,直至基本符合要求,重写作文不宜过多,要让每个人都有摘得到葡萄的感觉,不能总说葡萄都是酸的。
3.彰显个性,注意真实与创新学生作文出现千人一面、雷同化的现象,主要在于对生活的认识面狭窄,没有创意,缺乏真情实感。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的要求,简言之,就是要说真话,抒真情,即要有真情实感。
为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作文不是生活的刻板,但它源于生活,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进行提炼、概括。
写真实要允许学生虚构,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只有经过他们的思考、感悟等,才能不断积累,化为呼之欲出的激情才会“写真实”,作为教师不要在真实的原始性上较真,对号入座,从而使学生丧失了联想和想象,那种耕田时“人在前来牛在后”的秀才文章不应再重现。
要将写“有意义”的观念转化为写“有趣的事情”,从而避免将作文过于政治化而失去了生活的真实,生活中有许多事物是不能用简单的意义去认识的。
(2)结合课文阅读教学,尽可能把文章写生动。
要写作者的主观感受,包括情节曲折多变引人入胜,有着出人意料的开端或结局,与众不同的特点,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写作技巧,比如学会卖关子、“用伏笔”或调整叙述顺序。
要善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使笔下的人物、事物等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也可抓住课文中人物最突出、给人印象最深的特征来进行学习和描写。
如《故乡》中对闰土、杨二嫂的肖像描写,孙犁《芦花荡》中表现老交通员自尊自信、爱憎分明,要求自己近于苛刻,偶有过失就痛苦得万箭穿心,愧疚得无地自容等方面的语言描写;《背影》中父亲买橘子时艰难的动作描写。
明确没有语言,缺少动作,毫无表情,都不是有血有肉的人物,那就是一个木偶人,描写就不够真实了。
一篇作文,若是自己对生活的积累,有独到见解,即使写得很“土”也有其闪光之处,要给予表扬。
来源于生活的作文比较朴实真挚,另有一番风韵,要树立以“土”为荣的写作思想。
笔者以为作文要创新,除了注意标题、豹头、凤尾等之外,吸取民族本土精华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众多的“洋文”中,原汁原味的东西更能吸引人,如歌舞剧《云南印象》便是成功的范例,它是云南各个少数民族原生态精华的再现,演出数百场仍然经久不衰。
那么我们在写作中何不将我们本民族的精华吸收进来,又何必邯郸学步,亦步亦趋呢?写作要有所创新,有严谨的谋篇布局,从而令人信服。
创新体现在思想内容上,在恰当的表情达意的基础上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千万不要一味只在体裁和表现形式上下功夫而忽略了最要紧的东西。
写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精神活动,我们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写作目标,注意关爱学生。
在此基础上顺其自然、发展个性,进行身心愉悦的写作训练,学生写作水平才会有所提高;只有放开手脚,多写多练,才会有通顺流畅的文字;只有用心打动读者,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才能彰显个性。
〔责任编辑:冯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