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构建
浅谈高职院校现代化图书馆的管理模式
![浅谈高职院校现代化图书馆的管理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9797c229af45b307e971970d.png)
在 传 统 的 管理 方式 中, 一般 是 根 据 不 同的 管
伍建设作为 图书馆 的根本性 工作 ,为 图书馆人 才 创 新 营 造 良好 的 内部 环 境 ;以 法 治 馆 ” 即 建 “
立与 图书馆的信息 服务 以及图 书馆 的生存 、 运 转 、 展 密 切 相 关 的所 有 方 面具 有 高 效 能 、 方 发 全
= 、 立应 用软件系统帕管理横式 建
1文献资源建设方 面 .
高职 院校 现 代化 图书馆 必须 集 中资源 , 依 据专业建设和地 区经济发展需要 建设特 色藏书
和 特 色 资 源 建 设 体 系 ,在 某 一 专 业 领 域 集 聚 充
高职 院校 现代 化 图书馆 文献 资源建 设 , 特 别是 特 色 资源 的建 设 要 与学 校 重点 专业 的建
字信息 的时代 ,如何利用先进 的应用软件 有效 地传 递 信息 和 获取 有效 的 知识 显得 更尤 为 重 要 。高职 院校 现代化 图书馆应该 在培养高 职人
义务。 如何加强现代化 图书馆 的管理? 从哪些方
面 人 手 ?笔 者 认 为 应 从 以 下三 个 方 面 进 行 管 理 。
一
、
建 立 服 务 主 导 型 圈 书 馆 的 管理 模 式
化服 务手续 ,提高 图书馆整体运 作效率 和服务 效率 ; 通过采用先进 的现代化管 理方式和手段 ,
加快 信息化 建设 ; 通过 建立 一支高 效 、 高能 、 具 有亲 和力 的管理 队伍 , 提升管理效率 。 5管理的开放性 . 根据高 职教育体系 特点 的建设 要求 ,高职 院校 必须 坚持 “ 门办 学 ” 与 区域 内各社会 经 开 ,
知 识 , 书 馆 的作 用 就 在 于 如何 “ 图 寓教 于 乐 ” 。 4强化 信 息 枢 纽 功 能 .
智慧图书馆管理及服务机制的构建
![智慧图书馆管理及服务机制的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2ac85154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57.png)
178作者简介:刘琳(1986— ),女,汉族,天津人。
主要研究方向:图书资料。
一、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概念智慧图书馆是指在建设图书馆时运用智能技术建成的一种智能化建筑,有机结合并创新了智能建筑和高度自动化管理的数字图书馆。
在大数据时代,智慧图书馆已经相继开始在高校出现,但关于其概念尚不明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但或多或少都存在偏僻之处。
相对于传统图书馆来说,智慧图书馆依托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及大数据技术,可以做到许多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无法做到的事,发展模式更加智能。
二、智慧图书馆管理及服务机制的构建(一)资源是构建智慧图书馆的核心资源是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核心要素。
包括各类信息、数据、影像等虚拟资源,也包括智能建筑、智能设施、智能设备等实体资源。
其中信息资源是图书馆开展服务的根基,是图书馆立足之本。
为了获取充实的智慧信息资源,需要转变资源采访模式,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制定资源建设方案,满足各类用户的现实需求。
而单一图书馆能够提供的信息资源是有限的,各类图书馆可以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支撑,建立多成员共享的信息资源渠道,扩展资源覆盖版图,引进智能设备辅助用户获取信息资源。
共享资源是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布局理念,图书馆积极组建图书馆联盟,以机构联盟形式实现智能化资源共享,不仅保障各馆资源的合理建设,单一图书馆资源配置覆盖不全面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二)挖掘智慧图书馆管理模式利用云端、大数据技术分析用户阅读喜好,改变传统图书馆只注重采购图书数量而不考虑读者需求的购买标准,通过用户阅读数据分析,采购有针对性的图书,进而优化馆藏结构。
其次,管理要注重多元化、灵活性,改变以往传统的管理方式,由被动向主动服务,积极主动的追踪用户需求,并做好嵌入式科研跟踪,帮助用户解决科研问题,推动智慧图书馆管理的智慧性和人性化。
(三)图书馆智慧门户建设需求分析图书馆门户是以互联网通信网络为支撑,以图书馆信息资源为基础,适应各类信息搜索应用为核心,通过各类终端设备,为用户提供搜索数字信息资源,帮助用户建立随时获得全面信息服务的现代图书馆数字服务平台。
试论学习型图书馆的模式与构建
![试论学习型图书馆的模式与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a5a948f3aef8941ea76e05bc.png)
试论学习型图书馆的模式与构建陈晓梅(松原市委党校,吉林松原138000)i教育教学甘商要]为适应当今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每个人、每个组织都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
作为传格先进文化和文化建设阵地的图书馆。
更应矫佐机遇,努力把自身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更好地为人类进步争社会发襞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冬文引进学习型组织理论。
提出了构建学习型图书馆的依据,阐述了学习型图书馆的基本模式和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学习型图书馆;学习型组织;图书馆管理一、学习型图书馆理念☆瞩出1)学习型图书馆的理念来自于学习型组织,是学习型组织理论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所谓学习型组织,即具有良好的组织学习功能的组织。
西方学者曾提出:“学习型组织是能够有力的进行集体学习,具有不断改善自身收集、管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而获得成功的一种组织”。
一个理想的学习型组织应具有以下特征:~是组织中每个人都具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学习气氛浓厚:二是有顺畅的沟通和信息交流渠道;能不断地发行、应用和创造知识与信息;三是每个人都有}n会参与政策制定和战略形成过程,每个人都可以各抒己见,并把个人发展目标自觉地与组织整体目标联系在一起:四是组织结构合理,有允许个人发展才能的空间,并且具有高度的灵活性,适应能力强。
学习型组织的运行模式至少应包括以树立学习的观念和信仰,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建立专门机构,促进全部组织的学习活动;把组织学习与组织目标联系起来。
2)借鉴西方学习型图书馆的成功经验。
学习型组织理论提出以后,立B n在全球引起了强烈反响,并最先被引进企业管理,产生了明显的效果。
许多国家政府和城市也纷纷引入学习型组织理论,如新加坡提出建立“学习型政府”的理念,上海提出建立“学习型城市“的理念。
而在图书馆界最先引入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当属美国的亚利桑那大学图书馆。
1993年该馆在组织重建过程中,大胆引进学习型组织理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验,并一直致力于推动学习型图书馆的建立。
图书馆的组织架构与管理模式
![图书馆的组织架构与管理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55b20c2e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46.png)
未来趋势与展望
趋势
随着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将更加注重智能化服务,如智能推荐、智能检索等。
展望
未来的图书馆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定制化服务,以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同时加强与其他文化机构的合作与资 源共享。
THANKS
感谢观看
图书馆馆长
01
全面负责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制定发展战略和计划,监督各部
门工作。
部门负责人
02
负责本部门的工作,制定工作计划和目标分工,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确保图书馆各项业务的
高效运行。
02
图书馆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类型
集中式管理
图书馆的所有资源由一个中央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各分部 门或分支机构在管理上没有独立性,资源调拨和配置由中 心管理系统统一负责。
资源配置
合理分配经费,优化馆藏结构,注重 纸质文献与电子资源的协调发展,满 足不同读者需求。
资源数字化与共享
数字化进程
推进馆藏资源数字化,提高数字资源 的比例和覆盖面,方便读者远程获取 。
资源共享
加强与其他图书馆和机构的合作,实 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馆 藏水平。
资源保护与利用
保护措施
采取有效措施保护馆藏资源,防止损坏、丢失和盗窃,确保 文献安全。
02 03
职能型组织结构
图书馆按职能不同划分为不同的部门,各部门负责不同的业务,各部门 内部再进行细分。这种结构形式能够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适用于规 模较大、业务较多的图书馆。
矩阵型组织结构
图书馆根据项目或任务的需要,组建临时工作小组或团队,由各部门人 员组成,跨部门协作。这种结构形式灵活多变,适用于需要快速响应、 创新性强的图书馆。
资源利用
浅谈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
![浅谈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6b9cdaa7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ca.png)
浅谈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摘要】高校图书馆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场所,不断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知识管理模式。
本文以引言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的,接着对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进行了概述,并对传统模式与现代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
其后探讨了知识管理系统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以及知识管理流程的优化。
文章探究了知识管理模式的创新,并总结了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和对高校图书馆的启示。
最后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和完善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的内容。
通过本文研究,有助于促进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水平提升,为高校知识建设和学术研究提供更好的支持。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传统模式、现代模式、知识管理系统、知识管理流程、知识管理模式创新、发展趋势、启示、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师生提供学习资源和服务的重要职责。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高校图书馆管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图书馆中的知识资源成为了当务之急。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主要是依靠图书管理员手工管理和服务,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效率低下。
而现代的知识管理模式则倡导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知识资源进行整合、共享和创新,提高了图书馆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研究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传统模式与现代模式的对比分析,可以找出各自的优缺点,为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提供参考。
探讨知识管理系统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以及知识管理流程的优化,有助于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部分希望通过以上内容为读者引入主题,使他们对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的研究有所了解和认识。
1.2 研究意义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资源的集聚地和传播中心,承担着重要的教学和科研支撑功能。
建立有效的知识管理模式可以更好地促进高校图书馆的知识资源整合和共享,提高信息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为师生提供更加便捷和优质的学术支持。
浅析基层图书馆的管理
![浅析基层图书馆的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36fa004d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61.png)
浅析基层图书馆的管理图书馆作为文化和知识传播的重要场所,对于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基层图书馆作为图书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大众提供文化服务的也面临着诸多管理挑战。
本文将从基层图书馆的管理角度进行浅析,探讨其管理中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一、基层图书馆的管理现状基层图书馆通常指的是地级市以下的图书馆,包括县级图书馆、乡镇图书馆和村级图书室等。
这些图书馆的规模通常较小,服务对象以当地居民为主,其管理面临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 人员配备不足。
由于基层图书馆的规模较小,人力资源通常不足以满足图书馆的日常运营和管理需求。
很多基层图书馆只有一名或者几名工作人员,他们需要同时负责馆藏管理、读者服务、宣传推广等多个方面的工作,因此很容易出现工作量过大的情况。
2. 资金投入有限。
基层图书馆通常隶属于地方政府,由政府负责资金投入和经营管理。
由于地方财政压力较大,基层图书馆的资金投入往往有限,影响了图书馆的设施更新、馆藏采购等方面的发展。
3. 缺乏专业化管理。
很多基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虽然热爱图书馆事业,但由于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的不足,导致图书馆的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这就需要图书馆在管理方面进行进一步的专业化培训和提升。
4. 服务对象多样化。
基层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往往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和教育水平的居民,他们对文化服务的需求也各不相同。
如何做好针对不同群体的服务,是基层图书馆管理中需要面临的难题。
面对基层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发展方向来加以解决和改进。
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基层图书馆应该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招聘、培训等方式,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可以通过与高校合作、举办专业培训班等方式来拓展员工的知识和技能。
2. 优化资源配置。
地方政府应当适当增加基层图书馆的经费投入,保障图书馆的正常运营。
图书馆可通过募捐、赞助等方式积极筹集社会资金,用于购书、更新设备等方面,以优化馆藏和提升服务质量。
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论文
![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be698355727a5e9856a61b0.png)
浅析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3-374-01摘要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来,伴随着信息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同时对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想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效益和水平,高校就必须创新高校的管理模式,从而更好地适应信息资源的要求。
本文首先论述了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变革的必要性,进而对创新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一、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分析1.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提出了更好的要求首先,近几年来,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的创新和传播在图书馆的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管理模式不仅是有形的文献资源,同时也是图书馆开发和管理和无形资源。
知识的创新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将以往的馆藏资源与虚拟的资源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能够更好地实现信息资源的网络化。
其次,随着高校图书馆馆藏书目的不断增加,其面对的服务对象也逐步走向了多元化。
面对这种情况,高校图书馆必须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加强管理范围和力度,能够为各种行业的服务对象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再次,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图书馆管理工作对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将成为信息管理的中坚力量,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起到主导作用。
2.数字化与自动化图书馆之间的矛盾,要求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亟待创新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图书馆形成了以数字图书馆为导向,以自动化图书馆为主体的图书馆运行模式。
1997年,我国实施了为期三年的“中国国家图书馆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发展计划,对我国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我国当前高校图书馆发展状况来看,实现全数字化图书馆的目标有可能实现,但是却与自动化图书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浅析现代图书管理系统的构建及发展
![浅析现代图书管理系统的构建及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bc627035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0c.png)
ManagementScience 管理科学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335浅析现代图书管理系统的构建及发展文/高雨摘要:本文分析了图书管理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包括规划目标缺乏稳定性、不具备完善的管理系统以及管理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较低。
从三个方面探究了现代图书管理系统,一是系统构成,二是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主要职责,三是管理系统的可持续性。
并指出了图书管理系统的发展方向,包括信息挖掘与重组以及要求计算机系统智能化、网络化。
关键词:现代图书管理系统;构建;发展前言:近年来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并且计算机得到广泛应用,各种规模的图书馆都日益加强对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然而在图书管理系统建设方面相对缺乏理论指导,同时相关人员对图书管理系统概念的认识较为片面,所以只在两个环节利用计算机,一是加工环节,二是流通环节。
1 图书馆管理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1.1 建设规划和总体目标不稳定随着新型信息管理方式应运而生,势必促使管理发生重大变化,那么将经历一段不适应时期,并且图书管理系统建设投资需求非常大、效益缺乏直接性特征,所以许多图书管理系统的建设投资有所欠缺。
1.2 缺乏健全的信息管理体系在图书管理系统的建设过程中,为取得成功,必须建立健全信息运行机制,这是一项重要前提。
但是结合当前的图书管理系统来看,仍旧缺乏健全的管理体系。
1.3 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有待提高对于图书管理系统而言,管理人员极其重要。
但是如果管理人员无法有效利用计算机管理信息,势必不能自主及协助开发图书管理系统。
2 现代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构建2.1 系统构成许多彼此联系的单元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也就是图书管理系统。
它的基本单元包括:(1)信息源。
也就是信息来源,指的是系统处理对象。
往往可以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内部信息源,另一部分是外部信息源。
(2)信息处理机。
在信息处理机得到数据之后,一般会转换成信息,而且将其提供传递给人。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管理模式研究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管理模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9858779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27.png)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管理模式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公共图书馆作为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公众提供知识和信息服务的使命。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对图书馆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
传统的单一馆制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这种需求多样化的情况,因此需要向更加灵活和差异化的管理模式转变。
在这种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管理模式应运而生。
总分馆制将一个城市的公共图书馆分为总馆和分馆,各分馆分担总馆的部分功能,形成了一个整体的服务体系。
这种管理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管理模式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分馆之间的协作不够紧密、资源配置不够均衡等。
有必要对总分馆制管理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特点、运行机制、应用案例以及存在的问题,为图书馆管理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2000字】1.2 研究意义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设施,承担着向社会提供知识、文化、信息服务的使命。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管理模式的意义显而易见。
通过研究总分馆制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总分馆制将图书馆分为总馆和各分馆,充分发挥各个分馆的特色和优势,通过分级管理提高效率,实现资源共享,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研究总分馆制管理模式可以促进公共图书馆的现代化转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总分馆制管理模式为公共图书馆提供了一种新的管理思路和方式,有助于图书馆在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研究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管理模式的意义在于提升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推动其现代化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这对于促进公共图书馆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总分馆制管理模式概述总分馆制管理模式是一种公共图书馆管理模式,通过将一个主馆和多个分馆进行组织和管理,以实现资源整合、服务优化和效率提升的目标。
浅析现代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浅析现代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b606cf0803d8ce2f0066239c.png)
关 键 词 : 代 图 书馆 管 理 ; 时俱 进 ; 现 与 多元 化 ; 准i ; 建 ; 践创 新 标 t构 实
图书馆是人们进行书刊借阅、资料查询、 信 息收集的重要文化基地,是面向广大专业性研究 者提供相关资料信 息的服务陛机构 ;图书馆建设 是社会精神文明文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标尺。随 着现代社会形式的发展, 现代图书馆的建设 , 呈现 出多元化、 科学化发展趋势。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 广泛普及,推动了现代图书馆管理模式和服务理 念的革新 。适应现代社会发展 ,提高群众文化底 蕴, 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 构建和谐社会 , 图书馆 是 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时代性挑战。本文针对现代图 书馆建设 面I 晦的形势与发展 策略进行 了初步探 讨;分析了新形势下图书馆管理模式的革新与实
一
1 现代图书馆发展必须具备的特点 现代经济的深化 , 科学技术 的创新 , 有力的 推动 了现代网络技术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整合运 用, 促进了现代图书馆建设进程。新形势下, 作为 社会文献信息的共享资源,现代图书馆的发展必
须具有 以下 特点 : 1 现代图书馆馆藏载体结构要呈现多元化 . 1
发展趋势 现代科技的发展和运用 , 促使了图书馆的收 藏模式 由单一的印刷载体向缩微、 磁眭、 光电载体 等多元化方向发展 , 文献体积越来越小 、 密度越来 越高、 信息含量越来越大、 收藏范 越来越广。 1 2现代图书馆文献资源要适应网络信息化 发展形 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推广应用 、 现代化图书馆 管理模式的构建 , 使图书馆建设具备了较好的网 络化运作条件 , 通过网络等信息平台的集结互动 , 有利于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 1 3现代 图 书馆 管理 程 序要 实 现标 准 自动 化 管理 现代管理理念的创新 , 促使 书馆趋向现代 化转型, 改变传统的手工操作管理程序 , 运用现代 化管理手段进行综合资料 存贮、反馈等程序的 自 动化管理 , 是现代化 书馆建没的基本保障。 1 现代图书馆管理模式要趋向立体系统化 . 4 服务发展 现代形式下的的图书馆管理模式要主动在 传统借阅、 咨询等服务功能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现 代信息技术 , 针对各种层次的需求对象 , 开展高效 率的、 全方位的系统化综合服务。 l 5现代图书馆管理人员要求具备专业化素 质 随着信 息处理技术的应尉 , 现代化图书馆建 设, 要求必须重视图书馆管理 人员的素质建设 , 配 备高层次、 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加强岗位人员的继 续教育 , 使图书馆管理人员具备全方位的综合管
试论现代图书馆管理新模式的构建
![试论现代图书馆管理新模式的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9db50f651eb91a37f0115c05.png)
1 现代图书馆管理现状
作 为信息管理 中心 的图书馆 , 馆藏资源指 的是 图书馆通 其
过多方 面联 系和组织各种 资源于一 体 ,从而形成一个较 为动态
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图书馆。一旦图书馆使用了与时代要求不相
匹配 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 , 就必然会朝着 错误的方 向发展 , 既 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 的实 际需求 ,也不能充分 发挥图书馆应有
收稿 日期:0 2 0 —1 2 1— 3 3
试论现代 图书馆管理新模式 的构建
范广秀
(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 院, 江苏南通 ,2 0 7 260 ) 摘 要 : 国的图书馆管理 中, 我 一直存在 着与信 息时代及社 会发展 需求 不相 匹配 的地
方, 将严重影响我 国图书馆的生存 与长期稳 定发展 。探讨 了我 国图书馆如何在新 形势
报 ,0 1 3 :l 9 . 2 1 ( )9 一 2
因此 ,现代 图书馆应该尽快选用合适 的管理理念作为精神 支撑, 确定好合适 的管理 目标 , 聘用 能够胜任工 作的管理人员 ,
采用恰 当的管理手段 和方 法来 尽可能地 发挥好图书馆应有 的作
用, 为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做 出应有的贡献 。
张掖师专英语系 , 副研究馆 员 , 河西学院 图书馆 , 甘肃省张掖 市 ,
7 40 . 3 0 0
[ ] 李 金. 书资源管 理系统 在图书馆 的应用 [] 林学 院学 2 非 J. 榆
M yOp n o so t o p c i eDa a a eCo tu to i i n n Re r s e tv t b s n r c i n s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文章编号:0 5 6 3 (0 2 1— 0 2-3 10 — 0 3 2 1 )2 0 5 - 0
图书馆管理系统论文参考范文
![图书馆管理系统论文参考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0003371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0e.png)
图书馆管理系统论文参考范文图书馆管理系统是图书馆各项业务、读者服务和管理工作的基础应用系统,是当前图书馆管理活动的主要技术手段。
下文是店铺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图书馆管理系统论文参考范文的内容,希望能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参考!图书馆管理系统论文参考范文篇1浅析校园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构建摘要:随着图书馆的发展日益蓬勃,在图书馆的管理方面提出了许多难题。
本文在介绍了校园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的基础上,分析了图书馆管理系统构建过程中的要点以及对于人才的培养。
希望通过本论文能够对校园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用户需求、选择、维护等方面做一个系统的梳理,进而为提供高校在运行管理系统方面提供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校园图书馆管理系统自动化维护1 校园图书馆管理系统需求分析1.1 系统功能需求图书馆的管理系统的功能应包括:(1)读者信息的录入、修订,此外在其中还要将借书的类别、可借阅期限等信息标明清楚;(2)图书信息录入、修订,在其中还包括书籍的条形码与图书类型等;(3)借、还书籍相关信息的记录与实时修改,包括对书籍的借出日期,应还日期,借出者,以及书籍的编号类别等等都应给出详细的说明。
1.2 系统性能需求(1)检索能力强。
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应提供精确与模糊查询。
精确查询与模糊查询能够使得读者在短短时间内数万册甚至数十万册藏书记录中检索到所需。
(2)流通多样化。
图书馆管理系统可采用普通借还书方式、条形码借还书方式以及续借、漂流书架等的方式,以满足流通多样化的需求。
(3)功能设置适应性好。
图书馆管理系统应该做到设置灵活,具有局部管理与全面管理的功能,整个系统可以由几个子系统组成,可适应不同人员配置条件的分馆。
(4)数据安全性好。
一方面,系统通过对数据库的加密保证了系统的安全。
加密后的数据库只有本系统才能对其进行维,从而保证了数据库入口的唯一性,避免了外界的破坏;另一方面,还进行用户权限的设置,以保证本系统操作人员只能对自己权限范围内的数据进行维护,从而避免了内部的破坏。
图书馆三方运营管理方案
![图书馆三方运营管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0967c6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7c.png)
图书馆三方运营管理方案一、前言图书馆是城市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普及教育、文化传承和知识共享的重要功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文化需求的增加,图书馆运营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此背景下,三方运营模式成为图书馆运营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
三方运营模式即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图书馆的运营管理,共同承担相关的责任和义务。
本文将从三方运营模式的理论依据、实施方式和管理机制等方面,对图书馆三方运营管理方案进行探讨和研究,以期为图书馆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运营提供参考。
二、三方运营模式的理论依据三方运营模式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图书馆运营管理中分工协作,共同为市民提供多元化、高效性和便捷的文化服务。
这种模式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以下的理论依据:1. 市场经济的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和参与逐渐减少,而企业和社会组织对文化服务的需求和投入不断增加。
三方运营模式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的产物。
2. 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改革。
政府从传统的一切包办转变为管理和服务的角色,需要与社会各界合作,共同提供公共服务。
在这一背景下,三方运营模式成为了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改革的一种重要形式。
3. 资源整合的需要。
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各自拥有不同的资源和优势,通过合作、整合,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基于以上理论依据,三方运营成为图书馆运营管理的一种有益尝试。
政府作为主导者和规划者,企业作为投入者和服务商,社会组织作为协调者和服务者,共同合作,实现图书馆运营管理的多方共赢。
三、三方运营模式的实施方式三方运营模式的实施方式包括政府引导、企业投入和社会组织参与三个方面。
1. 政府引导。
政府在推动三方运营模式的过程中,起着一个引导和规划的作用。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明确三方运营的原则和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图书馆的运营管理。
2. 企业投入。
在三方运营模式中,企业是负责资金投入和服务运营的主体。
图书馆管理规范
![图书馆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2bfc467b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76.png)
图书馆管理规范图书馆是一个社会公共资源,对于知识传播、文化建设、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确保图书馆的正常运行和规范管理,有必要制定一套科学的管理规范。
本文将从图书馆的组织架构、图书采购与清除、图书馆开放时间、读者服务、教育培训、安全保护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组织架构图书馆管理规范的第一步是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
图书馆应设立管理团队,包括图书馆馆长、副馆长和相关的部门负责人。
其中,图书馆馆长是整个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核心,应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二、图书采购与清除图书馆作为知识资源的集散地,应该定期进行图书采购工作,以满足读者的需求。
采购工作应当根据读者的需求和图书馆的藏书发展策略进行规划,注重选购实用、优质的图书。
同时,面对过时、损坏的图书,图书馆也需制定清除政策,以保证馆藏的质量和空间利用率。
三、图书馆开放时间图书馆是知识的殿堂,应该保持较长的开放时间,方便读者利用空余时间进行学习和阅读。
馆方应该根据读者的需求和资源利用情况,合理安排开放时间,并根据需要适当延长开放时间。
四、读者服务读者服务是图书馆的核心工作之一。
图书馆应当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借书、还书、咨询、导读、学术文献检索等。
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图书馆可以设立服务窗口、读者咨询台等,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提供细致入微的帮助。
五、教育培训教育培训是提升图书馆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图书馆应当定期举办培训班、讲座、研讨会等,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以提高管理人员和员工的素质和能力。
六、安全保护图书馆馆藏是珍贵的资源,应该得到妥善保护。
图书馆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保卫体系,包括视频监控、锁具安装、防火设施等。
同时,图书馆需要加强图书管理,建立借还登记制度,防止图书被盗和遗失。
七、数字化管理随着科技的发展,图书馆管理也应与时俱进。
图书馆可以采用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图书馆信息的数字存储、检索和利用。
数字化管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方便读者查询和阅读。
浅析图书馆古籍书库科学化管理模式的构建
![浅析图书馆古籍书库科学化管理模式的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7772ea8f71fe910ef12df82d.png)
前产生 的内容为反 映和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 的文献资 料和典籍 。
随着时 间的推移 , 许多珍 贵的古籍经 历战乱流 离 , 水 火吞 噬 , 已
经残损散落 。而侥幸 留存下来 的古籍 , 却因为保存条 件差 , 保管
方式不 当, 遭虫蛀鼠咬 、 受潮发霉 , 令人扼腕痛惜 。古籍 保护刻不
t h e q u a l i t i e s o f l i b r a ia r n s . KEY W ORDS : l i b r a ia r n ; q u a l i t y o f l i b r a ia r n ;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s k i l l
刊, 2 0 0 6 ( 4 ) : 6 0 — 6 1 . ( 责任编辑 : 薛培荣 )
[ 1 ] 黄俊 贵. 完善图书馆服务形象
馆学刊 , 2 0 1 0 ( 1 0 ) : 1 - 2 .
提升馆员文化素质[ J ] . 图书
第一 作者简 介 : 李跃 红 , 女, 1 9 6 2年生 , 2 0 0 1年毕业 于辽 宁 大学法 律专业 , 馆员, 阜 新市 细河 区图书馆 , 辽宁省阜新 市工业
参考文献
些古籍收藏单位 , 对于古籍书库重要性认识 不足 , 忽视 了古籍 [ 3 ] 王宇 , 张洪刚. 全面提升馆员综合素质为学校提供优 质高效
服务 [ J ] . 图书馆学 刊 , 2 0 0 9 ( 1 1 ) : 4 1 ~ 4 3 .
[ 4 ] 邱宁 . 高职 院校 图书馆员 素质 的现状 与对策 [ J ] . 图书馆学
构建。
关键词 : 图书馆 ; 古籍 书库 ; 管理模 式 中图分类号 : G 2 5 5 . 1 文献标识码 : A
浅析图书质量管理体系构建要素
![浅析图书质量管理体系构建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4a8fd392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27.png)
作者简介:杜子昂(1988— ),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出版领域的编辑加工,校对等。
进行有效的图书质量管理,保障图书出版质量,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知识服务,是出版社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部分。
保障、提高图书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
本文结合实际工作,从制度建设、生产环节把控、专业化队伍建设等方面简要分析图书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要素。
一、从制度建设方面构建图书质量管理体系制度建设是出版生产人员强化质量意识的有效途径,是图书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石。
只有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才能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同时,制度的遵守与执行对于出版生产人员而言有着严格、强制性的要求,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一些不良风气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
为了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近两年科学出版社依据国家及行业相关规定和标准,陆续修订发布了《图书质量管理规定》《重大选题备案管理办法》《外聘编辑加工人员管理办法》《图书质量检查管理办法》《图书校样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从社层面对实际工作的各方面加强保障措施,进一步完善图书质量管理体系的制度建设。
(一)坚持分级管理责任制度出版单位内部,部门机构按层级、职能划分,分别负有不同的责任。
社层面作为总体控制,负有领导责任;各编辑部门作为控制主体,负有主体责任;图书的责任编辑负有直接责任;总编部、质检部、校对部、生产部门等各自负有相应责任。
各级各部门应尽职守责,做好质量控制和管理工作。
如果哪一级出现问题,就追究哪一级的责任。
坚决杜绝日常管理不负责任、出了问题推卸责任的现象发生。
(二)实行政治质量签字承诺制度任何出版物不得包含违反《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和第二十六条规定的内容。
担任初审、复审、终审的编辑应重点审查稿件有无政治质量问题,并在书稿的审读报告上签字。
签字后的审读报告是初审、复审、终审人员保证所审读稿件政治质量的承诺书,分别承担相应环节的政治质量责任。
(三)坚持责任编辑制度第一,强调责任编辑是图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对图书质量负直接责任。
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与框架
![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与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ed2bee5e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14.png)
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与框架摘要:为了不断满足人们对图书馆的新要求,很多学者为之提出了不少新的管理方案: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图书馆资源管理模式、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服务主导型管理模式和藏、借、阅、咨一体化管理模式。
虽然这些管理模式的理念和侧重点不同,但是它们都遵循一个“中心”——以人为本。
在此,笔者试述这些管理模式并给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模式;探析一、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只是从事一些简单的“借还”及文献资料管理,其管理方式是封闭式管理和经验管理,简而言之就是“以书为本”。
图书馆馆藏以单一的纸质印刷品为主,具体的操作过程完全依靠手工完成。
同时,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属于被动的服务:显然,这样的模式不能跟上当今社会的步伐,因为它不能充分开发和利用图书馆资源,从而导致资源利用率过低,造成相关资源的极大浪费。
不仅如此,还给读者、管理员带来不便。
所谓“穷则思变”,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注定要被时代的潮流所淹没,而新的适合人们需要的管理模式将应运而生,取而代之。
1.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图书馆管理运用了现代管理学的相关原理,即以达到图书馆预期目标和最佳绩效为目的,通过组织、协调、控制、指挥等活动,合理分配和使用图书馆的各种资源。
以此完成图书馆的任务,起到一定的社会作用。
图书馆知识管理通过对隐形知识和显性知识的收集、整理、储存和运用等一系列方式,满足了用户对知识和信息的需求,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
它与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区别在于理论基础、侧重点及管理对象不同。
要实现图书馆知识管理需把原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加工、利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再进行开发创新。
同时,也需提高管理员的知识水平和服务意识。
整合工作者和读者,为双方打造一个共同的知识交流平台。
三、图书馆资源管理模式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闲暇时间越来越少,快捷便利的网络信息服务被广泛接受,社会上也因此形成了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服务中心。
信息资源管理不单是指信息的收集、存放和占有,更主要的是工作者通过链接各类信息资源和服务、分析利用信息、建立资源共享等方法对现有资源的创新和动态开发,以帮助客户进行搜索的工作方式。
浅析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
![浅析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dcb56978f46527d3240ce062.png)
1 高校 图书 馆管 理创新 的涵 义 高 校 图书馆 管 理 模 式 的 创 新 , 是 指 管 理 者 运 用 现代 科 学管理 方法 综合 时代 大 环境 以及本 校 现 有条 件 的变 化 , 对图书、 人员 、 信息、 设 施 等 资 源重 新 组合 进行有效配置、 整合并加以合理运用 , 使有 限资源发 挥 其最 大效 能 , 最 大 限度地 发挥 其 管 理价 值 , 发 挥 高 校 图书 馆教 学 和 科 研 服 务 的 重 大作 用 , 为 高 校 培养 高 素质 的复 合人 才打下 坚 实 的基 础 。这 是源 于 许 庆 瑞 教授 的全 面 创 新 管 理 理论 , 其 内涵 实 质 就 是 各创 新 要素 和创 新 维 度 的全 面 协 同 , 需 要 各 创新 元 素 的 整 合运 用 , 包 括 理念创 新 、 战 略创 新 、 管 理创 新 、 技 术 创新、 文化创新、 制度创新 、 资源创新等 , 同样也适用 于 图书馆管 理模 式 的全面创 新 。 2 高 校 图书馆 管理创 新 的重要 意义
有效的管理模式 , 使得高校图书馆的内在管理要求 、 发展 目标 、 服务方 式 , 以及市 场化 运 作 上 产生 一 系 列 的深刻 变化 , 为 高校 师 生 提 供 更 优 质 、 快 捷 的服 务 , 这才是 管理 模式 创新 最根本 的出发点 和落脚 点 。
3 目前 高校 图书馆 管理模 式存在 的 问题 是 高校 图书馆 管理 理念 有 待 提 升 。随着 数 字 信息化的到来 , 传统 的管理理念制约 了高校图书馆 的价 值效 益 , 从 而束缚 了管 理 者 的开 拓 服务 观 念 、 实 效观 念 、 创 新 观念 以及 市 场 、 竞 争 观念 , 失 去 宏 观 调 控 的灵活 性 和管 理 模 式 创 新 的积 极 性 , 不 能 实 现 高 效管 理 。二是 管理创 新复 合 型人 才 匮 乏 。现代 图书 馆人 力资 源 管理 的要 求 越 来 越 高 , 正 从 专 业 化 向复 合 型转变 , 从 知识 单 一 向 多学 科 、 深 层 次转 变 , 从 基 础业 务 型 向管 理创 新 型转 变 , 馆 员 的整 体 性 综 合 素 质有待提高。三是服务管理模式单一。传统的图书 服务 管理 模式 是 封 闭式 、 单一 、 被 动型, 大 多 是 一 对 面对 面 , 主要 是 收 藏 、 加工 、 整 理、 保 存 纸 质 原 始 文献 信息 , 为 高校 师生提供 低 层 次 的服 务 , 坐 等读 者 上门, 形 式 比较 固定 。 四是 资 源 管 理 缺 乏 市 场 竞 争 力 。高校 图书馆 所 购 图书 需 要 大 量 经 费 , 又 不 与 其 他 图书馆 实行 资源 共享 , 难 免 出现新 书 补 充不 及 时 , 知识 信息 更新 缓慢 , 给读 者 阅读 造成 制 约 , 给 高校 教 育 和科研 工作 产生 难 以逾 越 的发展 瓶 颈 。五是 管 理 机 制还很 落后 。
谈高校图书馆管理有效模式
![谈高校图书馆管理有效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65eb4ae1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d8.png)
谈高校图书馆管理有效模式【摘要】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不仅要实现人性化管理,还需要做好制度化管理,因为只有两者的有效结合才能真正保障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为读者提供最佳的服务。
为此,本文也就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在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中的有效应用与结合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管理;人性化管理;制度化管理在21世纪下,高校图书馆要想得到良好的发展,需要构建出理性且又人性化的规章管理制度。
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管理工作的实施十分的重要,会影响图书馆服务质量,也对读者行为守则进行了规范,包含了图书馆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也是图书馆发展的重要依据。
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深受各个领域与行业所重视,要想真正让图书馆事业得到良好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在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意识到人性化、制度化管理的重要性,以此来更好地发挥出图书馆的价值。
1、管理制度建设渗透人性化管理高校图书馆在制度优化与创新过程中,应该要体现出人性化管理这一要素,这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基本要求之一,同时高校图书馆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的重要举措。
图书馆人性化管理,需要管理人员在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真正树立起人性化的管理理念与思想,同时对人性有着一定的理解,借助于情感模式等方式来对馆员员工进行管理,这样就能让馆员将自身利益与图书馆利益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从而真正在工作中更加的积极且具有创造性。
制度主要指的就是员工需要遵守的,按照一定程序的办事规程,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不管是任何组织形式制度都是必不可少的。
为此,高校图书馆在管理过程中,一定要结合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与内容来制定出具体的规章制度,这样才不会让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呈现出混乱的状态。
可是,在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相关人员同样需要意识到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在制定各项管理制度的时候具有人性化特征。
图书馆管理制度的建设本身就是针对于各种各样的人性弱点而设计的,若图书馆内部没有形成相应的规章制度,迟到早退、与读者争吵、不服从安排等现象就会十分的常见,而且还不能对其进行约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构建
一、引言
近几年来,信息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提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在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引入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引入不仅可以提升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最重要的是可以促进管理效率的提升。
图书馆作为中职院校的信息储存中心,其本身具备信息量大、文献载体多元化的特点,因此,针对于图书馆的管理其实就可以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进而提升管理质量。
由此可见,探讨中职院校图书馆管理模式构建的重要意义。
二、现代中职院校图书馆的基本特征
(一)信息量大、种类多
图书馆具备的第一个特点就是信息量大、且图书的种类比较多,借阅者的数量也比较多,这样的情况下,针对于图书的管理就具备一定的难度,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的图书馆针对于图书的管理都存在很多的问题的原因。
最常见的就是图书堆放杂乱无章、借阅者无法快速找到图书、图书失窃现象比较严重等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开展,也引发学生产生很多的不满。
(二)文献载体多元化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文献信息发展迅速,文献载体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纸质版的图书以为,还有很多电子版的图书,这样的情况下,传统的纸质版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下对于图书管理的基本需求,因此,就要求我们对图书馆的管理模式进行创建和创新。
(三)传统的纸质文献
载体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文献信息存储的需求。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相关存储技术的进步,光盘管理系统和硬盘存储系统,以及数据库空间的发展,电子出版物大幅度增长,文献载体多元化使现代文献信息的存储海量化,压缩了存储空间,提高了文献信息的可利用率。
三、我国中职院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创建
(一)信息化管理模式
新形势下,针对于中职院校图书馆的管理,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实现信息化的
管理模式,无论是针对于图书信息的管理、图书借阅的管理、图书查阅管理还是对于图书的购买的管理,都应该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让学生通过电脑便可以直接查询到所有的图书的基本信息以及基本情况,进而提升图书的管理质量,促进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开展和执行。
(二)多元化的服务模式
传统的管理环境下,中职院校图书馆针对于图书的管理只能人工服务的方式,而如今,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除了可以采用人工服务的方式以外,还可以采用信息化的服务方式,比如,可以设立专门的电子信息平台作为咨询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该平台询问相关的信息,这样既可以帮助图书馆减少人力资源成本,又可以让学生实现随时随地查询所要借阅的图书的基本情况,进而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为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和开展学生的阅读提供一定的便利性。
(三)开放化管理
很多中职院校图书馆都是针对于本校学生开放的,这样一来,便会导致图书馆的经济效益比较差,在图书馆经济效益差的情况下,针对于图书馆的建设工作的开展和图书的购进工作的开展自然就存在很多的不足,进而使得很多的中职院校的图书馆环境不是十分好,图书的种类也不是足够丰富,这样的情况下,会严重影响学生的阅读质量。
为了实现这一问题的改善和提升,对于中职院校的图书馆来说,其实可以采用开放化管理模式,除了本校的人员以外,也可以欢迎校外的人员来借阅读书,进而实现图书馆的管理效益的提升,为图书馆的构建工作的开展以及图书丰富性的提升奠定一定的基础。
(四)加强馆员队伍素质建设
人才是各个行业管理的核心,针对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开展也是一样,需要建设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管理队伍,因此,针对于中职院校图书馆的管理,除了要做到以上几点以外,还要加强馆员队伍的建设,进而提升图书馆的管理质量。
比如说,针对于图书馆的馆员,可以事先开展一定的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
除此之外,还可以提升馆员的信息技术水平,聘请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来为图书馆的馆员开展培训工作,提升他们自身的计算机水平,进而为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中职院校图书馆大都具备图书多、信息量大、种类繁多的特点,因此,针对于管理工作的开展具备一定的难度,21世纪的今天是信息化的时代,因此针对于图书馆的管理,也要进行新的管理模式的创建,继而促进管理工作的开展和执行,为中职院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开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闫宗民.中职院校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
[2]杨小青.浅析中职学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J].内江科技,201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