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概论》总汇

合集下载

《特殊教育概论》——教案

《特殊教育概论》——教案

《特殊教育概论》——教案《特殊教育概论》——教学内容: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什么是特殊教育?哪些人是特殊教育的对象?特殊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应坚持哪些基本原则?要经历哪些主要的过程?这些都是本章将要集中讨论的问题。

第一节特殊教育的概念一、特殊教育与特殊教育学特殊教育(special education),是根据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采用一般或特殊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受教育者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拥有良好品德,提高适应能力的一种教育。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特殊教育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教育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特殊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发展特殊儿童的体力、智力和人格。

通过特殊的教育、教学与训练,传授一定的文化和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生活信心、健康的自我意识、生活学习和劳动就业的能力。

由于特殊教育的对象是一些由于某些生理或心理上的原因造成困难的儿童,这就使得特殊教育在指导,教育、教学和训练方法,教育的设施和手段等方面都与普通教育有一定的区别,需要对特殊教育进行专门的深入的探讨,寻求其内在的规律。

特殊教育学(Special Pedagogy)则是研究特殊教育现象和内在规律的科学。

特殊教育学应该是特殊教育活动经验和总结和科学规律的探讨,它涉及特殊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身心特征,特殊教育的基本原则,特殊教育的管理体制,教育、教学方法以及教师教育和家长教育等一系列问题。

二、特殊教育的对象特殊教育的对象是一切由于不同方面的原因而必须接受特殊教育的儿童,或简称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children with special educationl needs)或特殊儿童(exceptional children)。

简言之,特殊儿童便是特殊教育的对象。

那么,哪些儿童才是特殊儿童呢?诚然,特殊和正常都是相对的概念。

特殊教育概论》总汇

特殊教育概论》总汇

特殊教育概论》总汇早期干预是指在儿童发育的关键时期,通过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促进儿童的发展,预防或减轻后天发展障碍。

其理论依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器官用进废退说,即人类大脑在儿童早期发育最为迅速,神经元的连接和塑造最为活跃,这个时期的刺激和经验对人类智力和行为的发展影响最大。

因此,早期干预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个关键时期,促进儿童的发展。

二是功能补偿代替说,即在儿童出现发展障碍时,通过干预措施促进其其他方面的发展,弥补受损的功能,达到最佳的发展效果。

2、探讨普通学校如何实现对特殊儿童的全纳教育。

全纳教育是指在普通学校中,为特殊儿童提供适当的教育和支持,使其能够与普通儿童一起研究和生活。

实现全纳教育需要普通学校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提供适当的设施和资源,如无障碍通道、辅助工具等,以方便特殊儿童的研究和生活。

二是提供适当的教学支持,如个别化教学、辅导教师等,以满足特殊儿童的研究需求。

三是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

四是加强家校合作,与特殊儿童的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儿童的发展和教育问题。

五是提倡体验研究,通过各种活动和体验,让普通儿童了解特殊儿童的特点和需求,促进全社会对特殊儿童的关注和支持。

生物体的器官或功能会随着频繁使用而增强或衰弱。

而发展缺陷的儿童大多是由于器官或功能的损伤或丧失,但早期干预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或保持相应的能力。

同时,生物体也有功能补偿或代替的现象,可以通过调动其他器官的能力来弥补失去的功能。

儿童的发展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

我们需要承认有机体的先天限制,同时也要注意到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关键期理论指出,在个体某些能力形成的关键期内进行早期干预效果最好,错过最佳时期会导致效果较差。

这一理论得到了许多研究的支持,特别是在婴幼儿早期教育方面。

近年来,研究发现婴儿具有相当高水平的先天禀赋能力和反应能力,早期教育和干预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掘潜力。

特殊教育概论

特殊教育概论

第一篇特殊教育概论一.特殊教育对象: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children with special educationl needs)1.对特殊儿童的理解:统计学上根据IQ判断,指IQ高于130和低于70的人(5%);社会常模根据行为思想等与社会的符合于否判定;医学上认为无疾病的人便是正常的人,根据人的生理特征来判定的。

2.特殊教育对象:广义---残疾儿童(盲聋等感官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病残和多重残疾);问题儿童(如学习问题,行为问题,情绪问题等);超常儿童(有超常智力,能力);狭义---残疾儿童,甚至仅仅指残疾儿童中的盲聋,弱智儿童。

★特殊儿童的分布或出现率:某一年度特殊儿童在某一年龄层的人口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比二.特殊教育的意义:1. 能更好地体现教育平等的权利;2. 能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3. 能使残疾儿童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4. 能更好地对儿童因材施教,促进儿童的发展;5. 有利于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

三、特殊教育学的学科基础:普通教育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

心理学既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

医学可分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三大部分。

三个代表性的涉及开展特殊教育的必要性的社会学理论:一是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人类社会也只能按照“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则行事,曾一度成为种族歧视、法西斯主义的理论基础,当然不可能顾及社会中任何弱势人群,尤其是残疾人的教育和发展;二是社会心理学派,过于强调心理,尤其强调大众心理是社会活动的基础,强调社会中仁人志士或悲天悯人者对发展人类的特殊教育起主要作用;三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强调二战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增长、人们生活水平和基础文明程度的普遍提高,促进了特殊教育的发展。

四.特殊儿童的分类1、残疾儿童:感官残疾儿童:盲童,弱视儿童肢体残疾儿童:脑和脊髓神经损伤所致,如脑中枢麻痹性瘫痪、脊椎裂;幼年期严重的营养不良所致;意外事故,如车祸等外伤所致。

《特殊教育概论》总汇

《特殊教育概论》总汇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某位儿童说话时常出现倒句、破句、主语缺损等现象,使用的词汇不及同龄儿童,该儿童可能属于 语言发展迟缓 。

2、脑瘫儿童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是尽可能让他们在普通学校普通班就读,在护理和治疗方面需要 多学科 合作。

3、编制出学校儿童用的第一个智力量表的学者是 韦克斯勒 。

4、通过讲故事、木偶剧等活动让普通儿童了解残疾儿童的障碍和感受,这是 体验 学习。

5、听障是否导致聋哑取决于 障碍程度 、 障碍发生的年龄 及儿童所处的环境条件。

@6、大多数盲人能及时避开障碍物,这是因为他们具有 障碍感觉 。

7、广义的特殊儿童除残疾儿童外,还包括超常儿童 。

8、视障学生思维的两个特点是概念 不完整、不准确 和 思维活动发展 比明眼儿童落后。

9、按智力常态分布曲线计算,智障者流行率为 % ;性别上的特点是 男性多于女性 。

10、画人测验属于常用的 筛查工具。

11、对超常儿童的教育既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压苗助短”,这是 自然与催化并进_原则。

¥12、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对残疾或特殊儿童发展所采取的主要对策是通过医疗清除儿童内部固有的不利条件 。

13、 理疗师侧重于对脑瘫儿童进行下肢及大肌肉群的训练。

14、随班就读是引导现有学校迈向全纳性 学校的一种策略15、对有违法和轻微犯罪行为的青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的机构是 工读学校 。

16、认知行为矫正法包括多种具体的技术方法,其中对学习困难学生特别有实用价值的>是 自我指导 和 自我监督 。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动力型困难学生 p1622、任务分析法3、填平补缺充实法 p3874、资源教室方案 p735、盲相 p284 盲相或叫盲态,是指视觉障碍者因早期干预不当而造成的一种外部状态,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表现:1行走时异常状态,2重复性呆板动作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1、何谓构音障碍举例说明四种构音错误。

P219【2、如何理解教师的培训要适应新的要求P223、举出4种矫正不良情绪和行为的方法。

特殊教育概论第一章

特殊教育概论第一章
个体间差异是人的多样化,个体内差异是人 的个性化。多样化和个性化对教育工作者 提出了挑战。
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每个学生达到全面而个 性的发展。
二、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 课程、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设备, 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或 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
关于对特殊教育的定义有很多,但从内涵 上分析,主要包括:教育对象、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教育场所、从事特殊教育和相 关服务的人员。
对教育内容的调整,通常有以下几种做法:
替代性课程 对于程度严重的智力障碍儿童, 教育内容注重功能性。
调整原有课程 调整的主要方式有:其一,改 变呈现方式,如把视觉信息转化为听觉信息; 其二,将内容简化,即从范围和数量上进行 减少。
补充必要的内容 根据特殊儿童发展需要,适 当补充职业教育内容。
(三)教育方法
6.1817年加劳德特和克拉克共同建立了美国第 一所聋校,也是美国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采 用的是手语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二)视觉障碍教育
1.1784年,法国慈善家霍维(Valentin Hauy,1745—1822)在巴黎建立了第一所盲校 (国立盲童学校)。创立了凸字教学方法。,印 制了第一本盲人用书。
(三)个别差异
1.个体间差异
个体间差异是指不同个体之间智力、能力、 个性、兴趣等心理特性方面的差异。它表 现在质的差异和量的差异两个方面:质的 差异是指生理心理特点的不同以及行为方 式上的不同;量的差异是指发展速度快慢 和发展水平的高低。
2.个体内差异
个体内差异是指同一个体内部在能力发展的 不平衡。
(1)学习障碍 (2)言语或语言障碍 (3)智力障碍 (4)情绪障碍 (5)多重障碍 (6)听觉障碍 (7)肢体障碍 (8)其他健康障碍 (9)视觉障碍 (10)自闭症 (11)聋—盲障碍 (12)外伤性脑损伤 (13)发展迟缓

特殊教育概论第一章

特殊教育概论第一章
• 建议:诊断要审慎和有根据;尽可能选用比较中性的名称;限制它的消极 影响;认识分类和标签的有限作用,满足学生的特殊需要比分类和标签更 为重要;防止标签的“自证预言”作用和教师因分类标签而产生偏见或作 为放弃教育的借口。
精品PPT
(二)分类(fēn lèi)
• 1.美国残疾人教育法(IDEA,2004)将特殊儿童分为 以下13类:学习障碍、言语或语言障碍、智力障碍、 情绪障碍、多重障碍、听觉障碍、肢体障碍、其他健 康障碍、视觉障碍、自闭症、聋-盲、外伤性脑损伤、 发展迟缓。
言语/语言障碍 肢体残疾(physical disability) /肢体障碍和病
弱(other health impairment ) 智力残疾(mental handicapped)/智力落后
精品PPT
(三)个别差异(ɡè bié chà yì)
个别差异(chāyì)包括个体间差异(chāyì)和个 体内差异(chāyì)。
精品PPT
精品PPT
精品PPT
精品PPT
精品PPT
精品PPT
精品PPT
精品PPT
多用爱心,包容孩子!
精品PPT
差异(chāyì)的表现形式 群体差异:依据不同标准,划定(huá dìnɡ)的不 同人群之间的差异。
个体间差异:指不同个体之间智力、能力、个 性、兴趣等心理特性方面的差异。
• 劣:标签常令人注意到儿童的缺陷;标签使他人产生负面的态度反应;标 签造成他人对特殊儿童行为表现的偏见;标签使人产生不当的自我概念; 标签结果(jiē guǒ)使同仁拒绝他们;一旦接受标签,学生心理将受到永久 的创伤;标签使他们成为少数的族群,受到另眼看待;错误诊断时有发生, 标签有其潜在的危险性。

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特殊教育概论

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特殊教育概论

教学课题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第一节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第二节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教学目的1.掌握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2.了解国内外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特点及趋势。

教学重点、难点与思考题1.重点:特殊教育的对象和概况。

2.难点:特殊教育的“特殊性”。

3.思考题:(1)怎样理解特殊儿童的含义?(2)特殊教育的含义是什么?(3)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教学的基本内容(过程)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第一节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一、特殊儿童(约15分钟)(一)定义1.特殊儿童(1)广义:是指与正常儿童在各方面有显著差异的各类儿童;(2)狭义:专指残疾儿童,即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

2.残疾儿童:指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又称“缺陷儿童”或“障碍儿童”。

3.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是指因个体差异而有各种不同的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

(二)分类关于特殊儿童的分类,由于界定的范围不同,分类也不同。

1.美国残疾人教育法(IDEA)的分类2.国内的分类(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标准中的分类)(三)个别差异1.个体间差异:指不同个体之间智力、能力、兴趣等心理特性方面的差异。

2.个体内差异:指同一个体内部内在能力发展的不平衡。

二、特殊教育(约20分钟)(一)教育对象1.广义的特教概念认为,特殊教育的对象包括三类儿童:残疾儿童、问题儿童、超常儿童;2.狭义的特教概念,只把残疾儿童,甚至于将残疾儿童中的一部分如盲、聋、弱智等列入特殊教育的范围。

教学的基本内容(过程)(二)教育内容(三)教育方法(四)教育场所(五)从事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人员第二节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一、国外特殊教育发展历程(约15分钟)(一)西欧特殊教育的兴起特殊教育起源于欧洲。

如1760年,法国人莱佩在巴黎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聋校;1784年,法国人霍维在巴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盲校等。

(二)北美特殊教育的发展二、中国特殊教育发展历程(约20分钟)(一)古代中国特殊教育的起源(二)旧中国特殊教育的兴起(三)新中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四)港台特殊教育发展的概况三、世界特殊教育发展的特点与趋势(约20分钟)(一)特殊教育观念的变化(二)特殊教育范围的扩大(三)政府的直接干预和特殊教育立法(四)特殊教育的一体化(五)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残疾人提供的帮助(六)国际合作日益加强参考文献1.方俊明. 特殊教育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美)William L.Heward(著),肖非(译).特殊需要儿童教育导论(第八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3.朴永馨.特殊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4.陈云英.中国特殊教育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5.汤盛钦.特殊教育概论——普通班级中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6.潘一. 特殊教育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刘春玲,汪琴娣. 特殊教育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教学课题第三节特殊教育体系与模式第二章全全纳教育第一节全纳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学目的1.熟知我国特殊教育的体系构建情况;2.了解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3.了解全纳教育产生的历程、社会背景及其在各国的发展情况。

特殊教育概论知识点

特殊教育概论知识点

特殊教育概论知识点一、特殊教育的定义特殊教育是指为满足身体、智力、情感、语言等方面存在障碍或困难的儿童和青少年提供的特别教育服务。

这些障碍或困难可能是由先天性因素、疾病、意外事故等原因引起的。

二、特殊教育的目的1.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和适应困难,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为学生提供能够满足他们个性化需求的教育服务。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成为有用的社会成员。

4.减少社会对残疾人群体的歧视和偏见。

三、特殊教育分类1.智力障碍:包括轻度智力障碍、中度智力障碍、重度智力障碍和极重度智力障碍。

2.视觉障碍:包括全盲、弱视等。

3.听觉障碍:包括耳聋等。

4.语言沟通障碍:包括言语发展迟缓等。

5.身体运动功能障碍:包括肢体残疾等。

6.情感行为障碍:包括自闭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

四、特殊教育的教学方法1.个别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社交技能。

3.多元智能教育:借鉴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针对不同类型的智力障碍,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

4.现代科技辅助教育: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电子白板、电脑软件等,为特殊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五、特殊儿童家庭教育1.了解孩子:家长要了解孩子存在哪些困难或障碍,并适时地为其提供帮助和支持。

2.培养孩子自信心:家长要鼓励孩子,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取得进步。

3.与学校合作:家长要积极与学校合作,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教育计划,并与教师保持密切联系。

4.提供适当的支持:家长要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如陪伴孩子看医生、帮助他们完成家庭作业等。

六、特殊儿童教育政策1.《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明确规定残疾人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鼓励发展特殊教育。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应当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特别教育服务。

特殊教育概论知识

特殊教育概论知识

特殊教育概论》目录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第一节特殊教育的概念(P1-2)第二节特殊教育的对象(P2-6)第三节特殊教育的意义(P6-7)第二章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国外早期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中国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融合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三章特殊儿童观第一节特殊儿童的存在第二节特殊儿童的发展第三节特殊儿童的教育第四章特殊教育的体系第一节国际上的特殊教育体系第二节我国的特殊教育体系第五章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第一节视力残疾学生第二节听力残疾学生第三节智力障碍学生第四节其他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第六章特殊教育目标、课程与教学第一节特殊教育的目标第二节特殊教育的课程第三节特殊教育教学组织第七章特殊教育教师第一节教师的职业性质第二节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特点第三节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的的基本条件第四节特殊教育教师的结构和培养第八章特殊教育的多方支持与合作第一节特殊教育多方支持与合作的意义第二节特殊教育的多方合作的主要内容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明确特殊教育的对象范围,熟悉我国特殊儿童的基本状况,了解特殊教育对象称谓变化的原因,明确特殊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特殊教育的概念,特殊教育的对象及其称谓的演变,特殊教育的意义。

教学难点:广义的特殊教育、狭义的特殊教育;广义的特殊教育对象、狭义的特殊教养对象、一切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缺陷、残疾、障碍;特殊教育。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辅以讨论法、自学辅导法等。

教学课时:4导言自有人类,就有包括残疾人在内的特殊群体;自有人类,就有教育的活动。

然而,残疾人教育并没有因残疾人的客观存在而随之发生,特殊教育的产生远远落后于普通教育,至今也只有短短几百年的历史。

幸运的是,人类始终是在朝着科学、文明的方向前进着,特殊教育也正是在这种进步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

进入21 世纪的特殊教育已不是最初意义上的特殊教育。

因此,没有特殊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不了解特殊教育,就不能全面地了解教育。

特殊教育概论

特殊教育概论
国际特殊教育交流与合作
• 互访和研讨:分享特殊教育的经验和技术 • 项目合作:开展特殊教育的科研和培训 • 资源共享:提供特殊教育的教材和辅助技术
04
特殊教育的课程与教学
特殊教育的课程设置与实施
特殊教育的课程设置
• 适应性课程:根据学生能力和需求调整教学内容 • 个别化课程: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教学计划
03
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
特殊教育的历史发展
19世纪:特殊教育的萌芽
• 德国教育家佩斯特拉齐开始关注残疾人教育 • 美国教育家贺拉斯·曼创办美国第一所聋人学校
20世纪初:特殊教育的兴起
• 特殊教育学校和专业开始出现 • 心理测验和诊断方法的应用
二战后:特殊教育的迅速发展
• 特殊教育立法和政策的完善 • 特殊教育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特殊教育的评估与反馈
特殊教育的评估
• 学习能力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进步 • 学习效果评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现
特殊教育的反馈
• 及时反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调整和指导 • 定期反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和评价
05
特殊教育的教师与家长
特殊教育的教师及其培训
特殊教育的教师
• 具备特殊教育专业知识 • 掌握特殊教育方法和技能
特殊教育的社会支持
• 政府支持:提供特殊教育政策和经费 • 社会组织支持:提供特殊教育资源和帮助
特殊教育的服务
• 教育服务:提供特殊教育的课程和教学 • 康复服务:提供特殊需求的康复训练和指导
06
特殊教育的展望与挑战
特殊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特殊教育的普及化
• 提高特殊教育的覆盖率和普及率 • 消除特殊教育的差距和不平等
03 特殊教育的国际共识

《特殊教育概论》——教案

《特殊教育概论》——教案

《特殊教育概论》——教案《特殊教育概论》——教学内容: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什么是特殊教育?哪些人是特殊教育的对象?特殊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应坚持哪些基本原则?要经历哪些主要的过程?这些都是本章将要集中讨论的问题。

第一节特殊教育的概念一、特殊教育与特殊教育学特殊教育(special education),是根据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采用一般或特殊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受教育者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拥有良好品德,提高适应能力的一种教育。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特殊教育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教育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特殊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发展特殊儿童的体力、智力和人格。

通过特殊的教育、教学与训练,传授一定的文化和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生活信心、健康的自我意识、生活学习和劳动就业的能力。

由于特殊教育的对象是一些由于某些生理或心理上的原因造成困难的儿童,这就使得特殊教育在指导,教育、教学和训练方法,教育的设施和手段等方面都与普通教育有一定的区别,需要对特殊教育进行专门的深入的探讨,寻求其内在的规律。

特殊教育学(Special Pedagogy)则是研究特殊教育现象和内在规律的科学。

特殊教育学应该是特殊教育活动经验和总结和科学规律的探讨,它涉及特殊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身心特征,特殊教育的基本原则,特殊教育的管理体制,教育、教学方法以及教师教育和家长教育等一系列问题。

二、特殊教育的对象特殊教育的对象是一切由于不同方面的原因而必须接受特殊教育的儿童,或简称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children with special educationl needs)或特殊儿童(exceptional children)。

简言之,特殊儿童便是特殊教育的对象。

那么,哪些儿童才是特殊儿童呢?诚然,特殊和正常都是相对的概念。

(完整word版)特殊教育概论期末范围华师大

(完整word版)特殊教育概论期末范围华师大

融合教育笔记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1. 特殊儿童广义:指与正常儿童在各方面有显著差异的各类儿童。

狭义:专指残疾儿童,即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

2. 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是指因个体差异而又各种不同的特殊教育要求的儿童。

3. 个体间差异:个体间差异是指不同个体之间智力、能力、个性、兴趣等心理特性方面的差异。

4. 特殊教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或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

(一)教育对象国家教育部所规定的特殊教育对象主要包括三类残疾儿童:智力残疾、听力残疾以及视力残疾。

(二)教育内容:替代性课程、调整原有的内容、补充必要的内容(三)教育方法:调整教学目标、方式、过程、时间;调整评价方法(四)教育场所:瀑布式教育体系:通过教育安置的改变调整,以适应儿童的教育需求。

5. 我国特殊教育义务体系学前教育安置方式:1普通幼儿教育机构 2残疾儿童福利机构 3残疾儿童康复机构4普通小学的学前班和特殊教育学校的学前班义务教育1.教育体系:我国大陆已基本形成以随班就读和特殊教育班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体系。

2.安置方式: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班、随班就读7.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一)重视生态学模式传统医学模式认为,个体的特殊性源于其内部的生理条件或疾病。

生态学模式则认为,个体是在真实、自然的社会环境中成长、发展的。

个体的发展要收到环境中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而又完整的系统。

因此,应将特殊儿童置于现实的环境中,从他们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作用中进行考察。

对特殊儿童的研究,应注重个体对环境的双向适应性。

因此,生态学的方法不仅应致力于改善儿童自身的学习和行为,而且要强调改善儿童周围的环境。

可能涉及的问题有(1)儿童的日常照料,比如脑瘫、多重障碍儿童的日常照料,会给家长增加许多额外的负担,家长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2)儿童社会适应技能习得;(3)儿童的教育安置与教育过程等等。

《特殊教育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特殊教育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特殊教育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是特殊教育的对象?A. 聋哑儿童B. 弱智儿童C. 视力障碍儿童D. 正常儿童答案:D2. 特殊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A. 培养特殊儿童的职业技能B. 帮助特殊儿童适应社会生活C. 促进特殊儿童的全面发展D. 提高特殊儿童的学习成绩答案:C3. 以下哪种特殊教育形式属于融合教育?A. 特殊学校B. 普通学校特设班级C. 家庭教育D. 社会教育答案:B4. 特殊教育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项?A. 早期干预B. 个别化教学C. 综合性教育D. 强化教育答案:D5. 以下哪种特殊儿童需要接受特殊教育?A. 学习困难的儿童B. 轻度智力障碍儿童C. 中度智力障碍儿童D. 重度智力障碍儿童答案:C6. 特殊教育教师应具备以下哪种能力?A. 专业技能B. 沟通能力C. 耐心与关爱D. 所有以上选项7. 以下哪种教学方法在特殊教育中较为适用?A. 直观教学B. 情境教学C. 任务驱动教学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8. 特殊教育中,以下哪种评价方法较为科学?A. 定性评价B. 定量评价C. 过程评价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9. 以下哪种特殊教育政策不属于我国现行的特殊教育政策?A. 免费教育B. 集中教育C. 融合教育D. 家庭教育10. 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不包括以下哪项?A. 国际化B. 个性化C. 科技化D. 传统化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特殊教育起源于______世纪。

答案:192. 特殊教育的核心是______。

答案:个别化教学3. 特殊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早期干预、个别化教学、综合性教育和______。

答案:社会适应4. 特殊教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有专业技能、沟通能力、______和关爱。

答案:耐心5. 特殊教育评价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和______。

答案:过程评价6. 我国现行的特殊教育政策有免费教育、______、融合教育和家庭教育。

华东师大《特殊教育概论》期末考试复习整理资料1

华东师大《特殊教育概论》期末考试复习整理资料1

一、概论与法规1、人们对特殊儿童的态度已由拒绝、歧视到同情怜悯,再进而成为积极的接纳与协助。

2、我国最早的特殊学校是C瞽叟通文馆〔1874年〕即现在的盲人学校启音学校〔1887年〕即现在的某某市聋哑中心学校是我国第一所聋校。

某某市盲童学校始建于〔C、1912年〕3、我国第一部有关残疾人教育的专项法规是1994年国务院颁布的C 《残疾人教育条例》4、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的职责是:〔1〕指导本地区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2〕特殊儿童的鉴定;〔3〕提出特殊教育资源合理利用和调配的建议;〔4〕为基层学校提供巡回指导以与提供局部师资培训、情报信息、家长学校指导等服务。

5、1994年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A、“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6、某某市教委有关文件规定随班就读对象为〔C 八类〕p537、贯彻“正常化〞原如此中的“正常化〞的涵义是〔B 教育环境正常化〕8、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认为造成儿童特殊性的原因主要是A、生理条件9、如下首次提出全纳性教育的文件是A、《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10、教育应当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这就是A、全纳性教育1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特殊教育作为工作计划的重要组成局部的时间是〔B、1966〕12、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是指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展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

13、简述我国具有特色的特殊教育机构。

答:我国在特殊教育事业开展过程中,已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特殊教育机构,这就是教育系统、民政系统、卫生系统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系统的公立教育机构以与集体和个人开办的民办特殊教育机构。

教育部主管全国的特殊教育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特殊教育工作。

县级以上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协调教育、民政、卫生和残联等部门有关特殊教育方面的工作。

14、如何理解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力和教育的可能性?答:《世界人权宣言》〔1984年〕15、何谓生态学观点?答:社会生态学的观点在残疾或特殊性的归因上强调不能单从儿童本身的身心特征去认识,还应从儿童生长和学习的环境中去找原因,如:不良的教学方式、经验剥夺、经济条件差等。

(完整word版)特殊教育概论

(完整word版)特殊教育概论

特殊教育概论》目录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第一节特殊教育的概念(P1-2)第二节特殊教育的对象(P2-6)第三节特殊教育的意义(P6-7)第二章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国外早期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中国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融合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三章特殊儿童观第一节特殊儿童的存在第二节特殊儿童的发展第三节特殊儿童的教育第四章特殊教育的体系第一节国际上的特殊教育体系第二节我国的特殊教育体系第五章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第一节视力残疾学生第二节听力残疾学生第三节智力障碍学生第四节其他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第六章特殊教育目标、课程与教学第一节特殊教育的目标第二节特殊教育的课程第三节特殊教育教学组织第七章特殊教育教师第一节教师的职业性质第二节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特点第三节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的的基本条件第四节特殊教育教师的结构和培养第八章特殊教育的多方支持与合作第一节特殊教育多方支持与合作的意义第二节特殊教育的多方合作的主要内容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明确特殊教育的对象范围,熟悉我国特殊儿童的基本状况,了解特殊教育对象称谓变化的原因,明确特殊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特殊教育的概念,特殊教育的对象及其称谓的演变,特殊教育的意义。

教学难点:广义的特殊教育、狭义的特殊教育;广义的特殊教育对象、狭义的特殊教养对象、一切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缺陷、残疾、障碍;特殊教育。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辅以讨论法、自学辅导法等。

教学课时:4导言自有人类,就有包括残疾人在内的特殊群体;自有人类,就有教育的活动。

然而,残疾人教育并没有因残疾人的客观存在而随之发生,特殊教育的产生远远落后于普通教育,至今也只有短短几百年的历史。

幸运的是,人类始终是在朝着科学、文明的方向前进着,特殊教育也正是在这种进步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

进入21世纪的特殊教育已不是最初意义上的特殊教育。

因此,没有特殊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不了解特殊教育,就不能全面地了解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某位儿童说话时常出现倒句、破句、主语缺损等现象,使用的词汇不及同龄儿童,该儿童可能属于语言发展迟缓。

2、脑瘫儿童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就是尽可能让她们在普通学校普通班就读,在护理与治疗方面需要多学科合作。

3、编制出学校儿童用的第一个智力量表的学者就是韦克斯勒。

4、通过讲故事、木偶剧等活动让普通儿童了解残疾儿童的障碍与感受,这就是体验学习。

5、听障就是否导致聋哑取决于障碍程度、障碍发生的年龄及儿童所处的环境条件。

6、大多数盲人能及时避开障碍物,这就是因为她们具有障碍感觉。

7、广义的特殊儿童除残疾儿童外,还包括超常儿童。

8、视障学生思维的两个特点就是概念不完整、不准确与思维活动发展比明眼儿童落后。

9、按智力常态分布曲线计算,智障者流行率为 2、27% ;性别上的特点就是男性多于女性。

10、画人测验属于常用的筛查工具。

11、对超常儿童的教育既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压苗助短”,这就是自然与催化并进 _原则。

12、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对残疾或特殊儿童发展所采取的主要对策就是通过医疗清除儿童内部固有的不利条件。

13、理疗师侧重于对脑瘫儿童进行下肢及大肌肉群的训练。

14、随班就读就是引导现有学校迈向全纳性学校的一种策略15、对有违法与轻微犯罪行为的青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的机构就是工读学校。

16、认知行为矫正法包括多种具体的技术方法,其中对学习困难学生特别有实用价值的就是自我指导与自我监督。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动力型困难学生p1622、任务分析法3、填平补缺充实法p3874、资源教室方案p735、盲相p284 盲相或叫盲态,就是指视觉障碍者因早期干预不当而造成的一种外部状态,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表现:1行走时异常状态,2重复性呆板动作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1、何谓构音障碍?举例说明四种构音错误。

P2192、如何理解教师的培训要适应新的要求?P223、举出4种矫正不良情绪与行为的方法。

3294、举例分析智障儿童的记忆特点,并提出提高其记忆能力的建议。

P193 p213-2155、听障学生随班就读有哪些有利之处?p254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试论述早期干预的理论依据。

1、器官用进废退说与功能补偿代替说生物体任何器官频繁地持续使用会逐渐增强这个器官,使之发达;反之则逐渐衰弱,直至最后功能消失。

有发展缺陷的儿童大多就是由于器官或功能的损伤或丧失所致,但她们中的大多数器官或功能并没有完全丧失,可以通过早期干预进行训练,以建立或保持相应的能力,否则将逐渐丧失。

生物体还有一种功能补偿或代替的现象。

当机体某一器官发生病变或功能失常时,可通过建立新的条件联系,调动器官残存的能力或其她器官的能力对失去的功能进行补偿或代替。

2、遗传与环境变互作用论儿童的发展就是有机体的先天禀赋能力与外在环境交互影响而产生的。

一方面要承认有机体的遗传或先天的限制,另一方面要瞧到潜在的发展可以被不同的环境所加强或阻碍。

3、关键期理论诺贝尔奖获得者罗伦兹的研究发现,小鹅在出壳后24小时内有追随某一固定的、走动着的“东西”的行为,过了这个时刻,这种追随行为就难以形成。

所以出生以后24小时内,就是小鹅形成追随行为的关键期。

个体某些能力形成的关键期大多就是在学龄前时期。

所以对婴幼儿进行早期干预效果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错过最佳时期,效果往往较差。

4、婴儿潜力的研究婴儿潜力的研究婴儿传统上被认为就是“无能”的,但许多儿童心理学家近30年的研究发现:婴儿具有相当“高水平”的先天禀赋能力与反应能力,早期教育与早期干预愈早进行愈好。

2、随班就读学生入学时应作哪些考虑?P32答:1、父母或儿童监护人同意。

2、年龄与普通儿童相同,特殊情况可以适当放宽。

3、残余能力。

4、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

5、交往能力。

6、社会成熟性。

7、其她,如家庭经济情况等。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说话时有呼吸声,这属于声音障碍问题。

2、首次提出全纳性教育的文件就是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

3、根据现有经验,搞好随班就读的关键就是教师与管理。

4、学习动机、态度、意志及自我意识等方面存在较多障碍而引起的学习困难者就是属于动力型困难学生。

5、1874年,在北京建立的瞽叟通文馆就是我国最早的第一所特殊学校。

6、让普通学生戴上涂有凡士林的眼镜瞧东西,这就是一种体验性学习。

7、唐氏综合征(先天愚型)主要就是由于第21号的染色体上偏差引起的,它的出现也与母亲的年龄有关。

8、认为情绪行为问题就是儿童与环境之间不良影响的结果,这就是生态学的观点。

9、视觉发生严重障碍时,之所以能够“以手代目”,主要因为触觉与视觉就是并行的感觉,本质上很接近。

10、裂腭容易造成器质性型构音障碍。

11、1994年8月,国务院颁布了残疾人教育条例,这就是中国第一部有关残疾人教育的专项法规。

12、对脑瘫儿童进行下肢及大肌肉群训练的专业人员就是理疗师。

13、教育鉴定与诊断工具分为二种,即心理测验工具与教育测验工具。

14、指导学生对记忆进行组块、联想、配对,提高记忆水平,这种方法称为学习策略指导法。

15、癫痫的主要症状就是惊厥与发作。

16、教育应当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这就就是全纳性教育。

17、美国相关法律规定要为出生至三岁的残疾儿童制定与实施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

18、日常交谈最常用的声音强度为30分贝~40分贝。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失语症p2212、特殊需要儿童p43、肢体残疾p3354、视力残疾(障碍) p2705、传导性听觉障碍p242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1、超常儿童通常可分为哪几种类型?P3662、简述随班就读的目的。

P253、资源教师应具备哪些必要的知识?P784、简述关键期理论。

P1315、判断一个学生就是否属于学习困难,需符合哪些条件?P161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何谓情绪与行为障碍?举例分析矫正该类儿童不良行为常用的自我管理技术(认知策略)。

P308 p3262、分析智障学生随班就读课堂教学模式并谈谈如何在班级授课中有机地结合个别辅导。

P212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随班就读教学模式就是建立在非分类(跨类)教学原则基础上的。

2、人们对特殊儿童的态度已由拒绝、歧视到同情、怜悯,再进而成为积极的接纳与协助。

3、超常儿童最一般的分类就是把其分为智力超常儿童与有特殊才能的儿童两大类。

4、波太奇计划由于训练安排具有很强的科学性、趣味性、连贯性与可操作性,目前已被许多国家应用。

5、失语症就是由气质性脑病变引起的理解与表达语言符号内容的异常。

6、耳病及损伤一般只导致传音性性听力障碍。

7、视障学生对词意的理解往往缺少表象基础,因此很难把握词汇所表达的概念。

8、我国《残疾标准》中对肢体残疾下的定义就是“指人的四肢残缺或四肢、躯干麻痹、畸形,导致人体运动系统不同程度的功能丧失或功能障碍。

9、根据我国几个盲校的调查,在盲生中先天致盲者占大多数。

10、认为情绪行为障碍学生就是学会了不适应的反应与未能学会适当的反应,这就是行为学的观点。

11、我国第一部有关残疾人教育的专项法规就是《残疾人教育条例》。

12、药物中毒会导致传导性听觉障碍13、大部分轻度弱智儿童的致病原因就是社会文化因素。

14、我国最早的特殊学校就是瞽叟通文馆。

15、“失去知觉、虚脱、全身惊厥”意味着癫痫的大发作。

16、声音嘶哑尖锐、鼻音过重等就是属于音质问题。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特殊教育1.特殊教育就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与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与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

2.语言频率平均听力损失2.就就是指语言频率为500、1000与2000赫兹的平均数。

3、语流障碍3、语流障碍的典型表现就是口吃,指语流或说话节奏中断,言语不流畅,特别就是在有些音、音节、词或词组上有迟疑、停顿、重复或延长现象。

4.苯丙酮尿症4、就是一种常见的由氨基酸代谢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5、低成就超常儿童5、智商高,但在学业上无法取得高成就的人。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1、何谓瀑布式特殊教育服务体系?P272、简述学习困难学生的鉴别方法。

P1643、分析造成情绪行为障碍的环境因素。

P3114、举例说明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贯彻个别化原则。

5、简述资源教室方案的功能。

P751.美国学者迪诺提出了瀑布式特殊教育服务体系(1分)。

该体系主张学校要分层次(1分),从学习环境受限制程度最多的隔离式教养机构到受限制程度最少的普通学校的全日制普通班(2分),与儿童的残疾程度从重到轻相匹配(2分)。

普通学校的全日制普通班就是比较适合轻度残疾学生的(2分)。

2、(1)教师日常观察(2分)(2)标准化测验(智力测验、成绩测验、心理过程测验)(2分)(3)非正式测验(2分)(4) 医学检查(2分)(以上各点需作解释)3、家庭因素:不健全的家庭因素,不良的教养方式,不良的亲子关系(3分);学校因素:方针目标不切合学生身心发展实际,教学方法不当,无视学生个别差异,师生关系紧张(3分);社会因素:交友不慎,不良的社会风气,社会生态环境的破坏(2分)4、个别化教学不同于一对一的教学(1分)。

个别化教学就是在集体教学的条件下,“适当并注意个性发展的教学”。

(2分)所有的学生都应当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最大限度的进步(2分)。

教师的作用就是对于异质同班的学生(1分),依据一定的标准(通常就是学习的学习成绩、认知起点、能力倾向)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给予相应的分层教学(2分)。

5、 (1)评量(2)教学(3)咨询(4)在职训练(以上每点需作解释,各2分)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如何理解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力与教育的可能性?1、人人都有受教育权:(1)教育权就是一种基本的人权(2分)。

(2)教育应当免费(1分)。

(3)国家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力,对残疾儿童必须实施义务教育(2分)。

(4)对每一个适龄特殊儿童提供教育就是现代法律的要求(2分)。

教育的可能性:(1)特殊儿童能力低,学习有困难,但绝对不就是没有学习能力(2分)。

(2)特殊儿童都就是可教育的,只要有持续的适当的教育,都会有进步,只就是进步大小不同而已(2分)。

(3)学习的范围、方式要符合特殊儿童的特点与需要(2分)。

(4)特殊教育应实现有教无类(2分)。

2、举例说明早期干预的作用。

P129(1)治疗、补偿或矫正已经存在的发展缺陷。

如对视觉障碍儿童及早进行手术治疗(如白内障复明手术)或配备使用助视器材以及进行方向辨别与定向行走训练等,为听觉障碍儿童选配合适的助听器材与进行听能及言语能力训练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