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我国形意拳流传特点分析——以山西省太谷县为例
山西太谷形意拳传承的文化基因研究
武术研究2019年2月第4卷 第2期山西太谷形意拳传承的文化基因研究卫 微山西农业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0摘 要:基于格尔茨的“深描说”对形意拳进行深入解析,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切入点,以太谷形意拳“圈子”为研究个案,以“圈子”的构建和文化空间两个关键环节对传统武术的现象进行分析和整理,借助人类学“深描”理论解读形意拳“圈子”的横向地缘、血缘、业缘、艺缘的地方性知识构建,与纵向的文化空间共同作用,继而实现形意拳的优良文化基因赓续传承。
关键词:形意拳 传承 文化基因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9)2—0072—03文化是一种“象征文本”,其中文本个体是在一个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对象征体系进行阐释。
而本研究范式主要遵照于质性研究。
扎根理论是基于研究对象在自然情境中所进行的整体性探究,在访谈、观察和分析中做出的解释性理解。
结合格尔茨的“深描说”理论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层次的文化现象记录,形成研究者对被研究的参与者持有“文化视阈”,寻找自上而下的理论应用和自下而上的理论提炼,以此重塑的隐形文化谓之“文化基因”,可从表象看出本体文化,但也存有隐性个体差异。
针对本篇文章中所涉及的形意拳传承来讲,从已有人类学领域的相关文献中提取可知理论并推衍和检验,以扩充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研究范畴。
1 田野叙述:形意拳地方性知识构建太谷县,位于山西省晋中市辖县。
地处晋中盆地,始建于西汉,历史悠久,文化商贸发达,与祁县、平遥共同成为闻名遐迩的晋商故里,而晋商的发展成为形意拳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为保证货物和资金的安全,“走镖”职业应运而生,成为形意拳起源的先决条件,注重内在劲力和实用。
由此也影响了当地人的性格,保守、沉稳,从形意拳的一招一式也可体现出它的根基沉和重防守。
在太谷的金谷广场和西苑公园等,每天早上6点多,都会有一批固定习练形意拳的群体,亦男亦女。
有高辈分的老拳师,也有刚刚接触形意拳的小徒弟,习武传习。
山西省形意拳社团现状调查研究
搏击武术科学2008年4J:I 筇5益萄4垮】【大众武术研究】山西省形意拳社团现状调查研究杜秀芳(太原理工大学体育学院,山西太原030024)摘要:形意拳是中华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和见证。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山西省形意拳社团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对影响山西省形意拳社团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旨在为山西省武术运动主管部门制定管理政策和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山西省形意拳社团调研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643(2008)04删2珈31前言2l世纪是一个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
形意拳文化是中华武术文化遗产中一个霞要组成部分。
形意拳作为全民健身运动的霞要手段和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体系的主要载体。
不仅具有人体攻防原理的技击、防身价值;体育比赛的竞技游戏价值;强身健体的锻炼价值;民俗的娱乐价值;还具有增强人与人之间凝聚力的价值。
形意拳在民间流传久远、地域广阔.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民间自发成立的形意拳团体在小同的历史时期,财形意拳的传播、研习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并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
形意拳在山西有着,“泛的群众基础。
流传于海内外的形意拳皆与山西形意拳有渊源关系。
山西省的榆次、太谷、祁县、太原等地区各种流派的形意拳活动至今仍异常活跃。
于1981年成立的山西形意拳防会至今已有26年的历史,对传承、发扬中国传统武术、传播民族文化正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
因此,对山两省形意拳社团发展现状的研究,也有助于研究我国传统武术总体发展的策略。
2研究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以山西省形意拳社团为研究对象,对山西省武术院、各级形意拳协会负责人、武术馆校教练、形意拳老拳师及山西省第二十i届传统武术锦标赛形意拳的参赛者进行调查访谈。
这些调查对象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山西省形意拳社团的发展现状。
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查阅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和文件,并对其进行了有效的检索、分析。
形意拳研究现状与分析
形意拳研究现状与分析作者:韩云峰来源:《武术研究》2019年第07期摘要:形意拳研究对我国武术文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近40年的形意拳文献信息进行搜集、归纳、整理、分析,从中了解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为山西形意拳的良好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经过分析得出:文献数量整体不足,文献类型不均衡。
基金项目较少,地域呈现不均衡状态。
形意拳研究方法较为单一。
形意拳研究内容过于集中。
关键词:形意拳文献述评形意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武术项目,它与太极拳、八卦掌齐名,属于内家拳之一。
由于它的风格是硬打硬进,如电闪雷鸣,因此在内家拳中独树一帜。
对形意拳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形意拳的传承发展提供一些可借鉴性的建议,进一步促进山西形意拳的推广和发展。
1 对于形意拳文献研究与分析1.1形意拳文献年载文量分析经统计,白1982-2019年以来,形意拳研究的文献数量共201篇。
2002年开始,每年都有形意拳研究文献,并且呈现增长趋势。
通过对白1978年来每年形意拳发表文献数量的统计,可以得出形意拳发展尽显曲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的发展,形意拳研究文献数量逐渐增加。
说明形意拳研究的越来越受到重视。
1.2研究基金来源分析共有30个的基金项目资助了形意拳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对形意拳研究的资助力度最大,而基金项目只有30项。
可看出形意拳的研究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支持。
1.3 文献作者地区分析研究作者相对较多的地区多为经济,政治发达的地区,例如在北京,上海等地方。
在一些偏远地区以及少数民族地区,文献作者的数量相对较少,例如在新疆,贵州等地区。
研究作者的分布呈分布不均衡的状态,这可能是形意拳还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
1.4 文献作者单位分析山西是发表形意拳文献单位最多的省份,其中山西农业大学为文献作者最多的单位。
这可能与山西农业大学在山西太谷,而形意拳又起源于太谷有关。
对形意拳进课堂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对形意拳进课堂现状的分析与思考形意拳是中国四大名拳之一,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受到人们的垂青,太谷是形意拳的发祥地,在这片热土上名师辈出,人才济济,上演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形意拳做为太谷的一种文化,一种骄傲,深深地烙在谷人的血液之中,特别是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对形意拳这一传统文化的重视与支持,使形意拳又重新焕发了生机,掀起了又一轮高潮。
这几年明显让人们感到形意拳又受到大家的重视和喜爱,这一现象让老一辈武术人和年轻一代看到了希望,感到了欣慰。
其具体表现是;一、形意拳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国家的重视。
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越来越强,作为本土文化的形意拳其健身价值被人们所认可,很多人把它作为健身的一种手段。
三、县武术协会的大力宣传和推动,促进了形意拳的发展,特别是武晋杰主席上任以来,为太谷的形意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功举办了两届国际形意拳交流大赛,使更多人认识了解形意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他当主席以来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组织许多武术活动,使太谷形意拳上了一个新台阶。
四、县教育局的积极支持和配合。
这几年教育局在形意拳的发展方面起了决定性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形意拳进课堂这一政策的实施,对形意拳是一种给力,大大促进了学生练习形意拳的兴趣,使它能够很好的普及,各个高中都招收有武术特长的学生,提高了学生学习形意拳的积极性。
形意拳进课堂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称赞,使太谷这一文化遗产能够更好的普及,成绩是显著地,可喜可贺。
但同时也应看到不足,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对形意拳进课堂目前的现状及形意拳的发展我想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目前,我县已有好多学校开展形意拳教学,以县城及周边的学校为主,个别有条件的农村学校也有开展的,说实话开展的并不容乐观,我认为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一、各个学校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没有统一的授课内容,没有统一的授课形式,一校一样。
二、好多学校开展了好几年,没有什么显著成绩,并没有什么特色。
山西派车式形意拳的练功经验
山西派车式形意拳的练功经验古今中外所有的人体技艺都强调一个“练”字。
车式形意拳的故乡——山西省太谷县的老百姓把武术界称为“拳头行”、“练拳的”。
这个“拳”该如何“练”呢?其中大有学问。
一百多年来,车式形意拳在练拳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现写出来与武林朋友交流,供青少年武术爱好者参考。
练拳的意义车式形意的练拳经验,首先是充分认识坚持练拳和科学练拳在武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1.练拳的不练拳也就没拳了。
坚持练拳是武术活动的基础。
练拳作为锻炼身体、增强素质、训练技艺、提高自卫技击本领的途径,聪明人也得用笨办法,一天一天地练,一把一把地练。
师父们常用太谷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刘艺兰的话勉励弟子:“一天不练,自家知道;十天不练,行家知道;百天不练,大家知道。
”那些见过世面、独当一面的武师,都是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练出来的。
即使民间武术健身活动,“重在参与,贵在坚持,益在科学,乐在竞赛,功在普及”,也是每个环节都离不了“练”字。
不练就没武术了。
2.拳好还得练好,瞎练不如不练。
健身基础上的技击是武术的本质特征。
先师们告诫弟子,习武首先要选择好的拳种。
然而学到好的拳种还得有科学的练法。
李洛能形意拳是代代出人才的优秀拳种,但反腿练坏的大有人在。
科学的练法必须以健身心、长功力、得技艺,三者相统一为检验标准。
把身体练霈了也就不能技击了。
武术界这方面的教训太多了。
练拳的目的练拳的内容和方法,是由练拳的目的决定的。
车式形意拳习练的目的可分为三个层次:根本目的、具体目的、直接目的。
1.健身长寿,自卫技击。
健身和自卫是人类的永恒需求,也是练武的根本目的。
练拳时一招一式、一举一动都要达到健身与技击的完美结合,凡对健身有害的歪门邪道,对技击无用的花拳绣腿和硬功,先师们一律禁止演练。
练拳伤身,习武挨打,是丢人的。
2.内外畅通,吐纳平衡;保护自己,制服对方。
这是车式形意拳的基本原则。
也是体现武术特点的具体目的。
人体是一个系统,时刻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流动和交换。
你知道形意拳吗?
你知道形意拳吗?你知道形意拳吗?形意拳是我国三大著名内家拳拳种之一(形意、太极、八卦),位列中国四大名拳。
但是,形意拳的风格却是硬打硬进,几如电闪雷鸣,在内家拳中独树一帜。
这是一篇关于形意拳的文章,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形意拳发源于山西太谷,山西形拳讲究功力,形松意紧,外形不拘一格,打法变幻多端的风格特点。
在形意十二形中,重点突出所取动物的进攻技巧,不求形象但求意真的练法,五行中讲究金、木、水、火、土的内涵。
形意拳是明显的枪拳,枪术是中国周朝以后出现的战场绝艺,有护王定国之功。
古有名将赵子龙、姜维善枪。
姜维有传人宋朝周侗,乃禁军教头,其徒豹子头林冲继其位,周佟晚年有徒岳武穆王,神枪定北疆。
达摩祖师隋朝入主少林寺,其时中土神枪自赵子龙已有300年以上的历史,所以达摩创枪术不可能,创枪拳更不可能。
而且佛家尊棍棒为慈悲,嫌刀枪剑戟太霸道,所以少林早期只精于棍法,武僧也称棍僧。
形意内功属内家功,源于道家,自商朝就已大成,老庄孔孟皆以此修身,此法比达摩入少林更早了500年以上,从黄帝内经中就可以见其踪迹,因此形意拳内功也不可能是达摩所创。
形意拳注重实战,打法凶狠,没有花招,直进直退,身法迅疾,较少窜高翻筋斗,此种打法尤其适合战场作战,或在群殴中以一敌十。
由此可见此拳是经历数代人经历战场厮杀而得,不可能是某人所思而得。
然而是谁所创,无法考证,且尊姬际可为祖师。
少林寺流传的心意把究竟是姬际可出家传入少林,还是少林传给姬际可有待考证。
形意拳出现于明末清初,为山西蒲州(今永济)人姬际可(字龙峰)所创。
当时正值天下大乱,姬际可考虑到处于乱世可执枪护身,倘若处于太平之世,不带兵刃,一旦遇到不测,将何以自卫?于是他变枪为拳,取“以意为始,以形为终”之意,创编出迅猛雄悍的形意拳。
后来,形意碰撞逐渐衍化成三大流派,内容也不断丰富。
第一是山西派,代表人物是山西祁县人戴龙邦。
第二是河北派,代表人物是李洛能。
李洛能是河北深县人,以经商为主,拜戴龙邦次子戴文勋为师,苦学十年,人称“神拳李”,回到河北原籍后传授不少弟子,形成河北一派,并南传无锡,北传东三省。
山西形意拳的发展与传承研究
·研究探讨·226山西形意拳的发展与传承研究广西师范大学 杜晓娜【摘要】中国形意拳植根于姬际可创立的心意六合拳,来源于戴氏心意拳,融入众多传统文化理念及武学精华由李飞羽始创,并由车毅斋逐步完善而形成的一个新型拳种。
从咸同年间此术始创,经不断改革完善,到光绪晚期定型为体系相当完整、内容相当丰富的形意拳术,名人辈出、蜚声武林,跻身于中国“四大名拳”之列。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史实叙述法等手法概述了形意拳的演变发展历史,使人们进一步加深对形意拳这一中华武术瑰宝的了解。
【关键词】心意拳 形意拳 创立 发展 演变1 前言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明方面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人们茶余饭后都想到室外活动活动。
如今,武术全民化的势头如雨后春笋,热爱传统武术的人们纷纷涌入到练武健身的大军之中。
倾心形意拳者如斯,很多人喜爱并习练形意拳,而习练者对其渊源及发展情况知者不多、知之甚少。
本人出生于形意拳之乡——山西太谷,自幼受传统形意拳文化熏陶,习练十数年颇有心得。
希望能为形意拳的健康发展做点有益的事情,能为广大武术爱好者尤其是形意拳爱好者提供一些研究资料和信息支持。
2 心意拳与形意拳心意拳:姬际可创此拳时,以“心之发动曰意,意志所向为拳”为立拳之本。
以“六合”为法则,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手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故名“心意六合拳”。
形意拳:是在山西祁县“戴氏祖传心意拳”的基础上,融入众多传统文化理念和武学精华由李飞羽始创,并由车毅斋逐步完善而形成的一个新型拳种。
2.1 两者区别不少人仍把二者混为一谈,主要原因是心意拳与形意拳之间有着深远的渊源关系。
两者相比,还是有许多不同之处。
一是心意拳由明末清初的姬际可创立,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而形意拳则是由李飞羽创立距今只有一百五十余年的历史。
二是拳的名称不同。
很显然,心意拳与形意拳两个拳名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两个拳种在各自的传承中脉络是非常清晰的。
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作者:李竞来源:《武术研究》 2018年第5期摘要:形意拳历经400 多年的发展,我们有义务将它的传承与发展更好地继续延续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形意拳,使之走向世界。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剖析了形意拳传承与发展的历史及现状,认为当今形意拳的发展应该从竞赛、健身养生、国际化的理念趋势下发展,从而使形意拳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形意拳传承发展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8)5—0063—03内容丰富,集哲学、养生、健身、医学于一体,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娴熟的攻防技击技术,也是我国优秀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形意拳遍布我国多个省市地区,习练群体众多,普及较广,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因此形意拳也在民间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形意拳在武术竞赛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在每年的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传统项目)中单独作为竞赛项目之一,2016 年9 月,在俄罗斯,莫斯科举办的世界传统武术比赛中,形意拳也同样被单独作为竞赛项目之一,这足以说明形意拳正在逐渐走向国际化。
本研究旨在探讨形意拳在当今社会下的传承问题以及形意拳在发展中所遇到的困境,为更好地发展形意拳项目提出个人拙见。
1 形意拳的历史1.1 形意拳的起源形意拳“取其以心行气之义”,又称“行意拳”“心意拳”“心意六合拳”,此拳讲求“心意诚于中,肢体形于外”内义与外义高度统一,故名形意拳。
[1]据专家考证,形意拳为明末清初山西蒲州诸冯里北评议村(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县尊村)姬际可(1602—1680)所创。
依据为:在雍正十三年期间(1735 年),由王自诚(河南进士)编著的《拳论质疑序》为证据,从著作的时间上推断,《拳论质疑序》的时间与姬际可去世的时间比较,相差55 年,由于从时间的间隔推断,形意拳是由姬际可所创的考证具有一定的信服度。
[2] 据相关史料记载,姬际可于甲申(1644)年后,来到河南少林寺习武,整整十年,姬际可根据自己所学技艺,再加原有武术的功底,结合“龙、虎、豹、蛇、鹤”五项套路的技术动作,加以融会贯通编制成套路,并运用拳谱中的五行学说相生相克的原理以劈、崩、钻、炮、横五行拳分别代表了金、木、水、火、土,又结合龙、虎、猴、马、鸡、鼍、鹞、熊、鹰、燕、蛇、鲐十二种动物的外形运动以及神情为拳术的技术特点,创造出了新的拳种:心意六合拳。
形意拳论文——精选推荐
关于形意拳的名称,据师传开始起名曰《意拳》,后又称《心意拳》、《心意六合拳》,以后才定名为《形意拳》。
形意拳究竟起源于何时,创于何人之手,众说纷纭,没有定论。
言传耳闻,均不足以为凭,须有可靠史料记载方可相信。
对于形意拳的起源过去说法有三。
(一)传说是达摩老祖所创。
达摩系天竺(印度的古称)高僧,他来到中国传授佛经,于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而化。
这样一个僧人,后人怎么会把他说成是形意拳的创始人呢?其因据析有二:一是因相传达摩在少林寺中面壁九年而化,而后寺内曾出过不少技艺高超的武僧,后人因慕其名而将达摩认做形意拳的始祖;二是因有一诗人为了纪念达摩传经的精神,作《咏达摩》一诗,诗中写道:"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练功夫,要从纸上求佛法,笔尖蘸干洞庭湖。
"问题就出在了"全凭心意练功夫"七个字上,因形意拳原名心意拳,所以认达摩为形意拳始祖之说是后人望文义断的误解。
现存的少林拳法,与达摩没有丝毫关联,但后人为了纪念达摩,所以也有用达摩名字命名的"达摩剑"。
(二)说形意拳是岳飞所创。
岳飞,字鹏举。
河南汤阴县人,生于北宋徽宗癸未年(公元一一O三年),卒于南宋绍兴辛酉年(公元一一四一年),终年三十八岁。
系宋朝的一员名将。
在一本佚名的古拳谱序中写道:"当武穆童子时,受业于名师,精通枪法,脱枪为拳,自立一法,以教将佐,名曰艺(意)拳,神妙莫测,盖古来未有之技也。
王以后金、元、明数代,鲜有其技,独我姬公,名际可,字隆丰者(黄新民的《姬际可生平初探》一文考证为"龙峰"),生于明末清初(据黄新民考证姬际可生于明朝的万历年间,卒于清朝的康熙年间),为蒲东诸冯人氏(即今山西省永济县),访名师于终南山,遇异人,得岳武穆王拳谱,揣练数载,尽悟其奥妙,后授余师曹继武先生于秋蒲(今安徽省),无人不知其勇,先生学武十有二年,技勇大成……"。
这一段拳谱的序言是写在清朝乾隆十五年岁次庚午荷月,由戴龙邦先生序于河南洛阳马学礼先生书屋。
太谷国际形意拳交流大会发展现状与策略探究
192当代体育太谷国际形意拳交流大会发展现状与策略探究郝晋嘉发源于山西太谷的形意拳,一直作为中国武术优秀拳术之一来传承与发扬,其讲究内意与外形的高度统一,动作刚柔相济,技击性强,基本表现形式为三体式桩功、五行拳、十二形拳。
其中三体式是形意拳特有的动作方法和功法训练形式,有“万法源于三体式”之称。
并在1996年,山西省太谷县受国家重视被授予全国“武术之乡”的称号,又称太谷为“形意拳之乡”。
在2011年,形意拳通过中国国务院批准后被纳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1.1 研究对象本文以太谷国际形意拳交流大会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以“山西太谷、形意拳、赛事发展研究”等为主题词,通过天津体育学院图书馆、中国知网等论文数据库,搜集相关文献46篇;在经过阅读筛选确定15篇作为本文的参考文献,同时为本论文的完成提供了学术性、理论性教导。
1.2.2 录像观察法为了本文的需要,对太谷国际形意拳交流大会进行有关视频搜索、对赛事发展现状等问题进行统计分析与研究,获得相应数据。
1.2.3 逻辑分析法通过搜集与形意拳、武术赛事发展策略与现状分析的相关资料,运用分析等逻辑分析方法对发展现状进行有效的思考与分析,并最终得出本文的结论与建议。
1.2.4 对比分析法通过查询查看相关的资料与数据,对比其他成功赛事案例以达到了解事物的表象形式和自然现象。
在对比分析中进行客观的评价。
2 研究结果与分析2.1 太谷国际交流大会发展现状及分析太谷国际形意拳交流大会至今已举办了六届,竞赛项目共分为三大项形意拳拳术类、形意拳器械类、形意拳对练类。
通过归纳整理下列图表可以看出太谷形意拳国际交流大会在形意拳的项目设定上主要以形意拳的各类拳术为主的同时也在不断完善其他项目的结构,促进各门各派武术爱好者之间的交流,吸引更多的武术者加入其中。
2.2 太谷国际形意拳交流大会对山西武术发展的积极影响2.2.1 弘扬山西传统武术文化我国历史渊源,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而山西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山西是炎黄子孙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华夏民族的发源地,源远流长,人文荟萃,拥有着丰富的矿场资源其中以煤炭闻名全国,被称为“乌金之乡”,更拥有者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山西形意拳劈拳技法特点分析
山西形意拳劈拳技法特点分析山西形意拳,练习之人需要基本功力扎实。
长期保持形意拳的练习,精干而有力量。
神情镇定自若,眼神交汇之处亮而有力。
不仅仅只是在外形上,也不仅仅专注于内气上。
形意拳的基本腿法,拳法,以及各种修炼技法,在各种方面都是指得商讨和研究的。
1.形意拳“基本套路”技法基本研究在各种武术动作中,都能够看到有提到“基本技法一词”。
什么叫“基本技法”?基本技法就是在训练此技术上练习非常多的动作,发力手段以及相互之间的发力技巧。
不管是以形意拳为代表的各种拳法,练习者都要遵循基本技法。
形意拳中包括“五行拳”;“十二形拳”。
其中“五行拳”是改编自古代的阴阳五行的基本原理。
“十二形拳”则是通过借鉴大自然中十二种动物本身的运动特长,适当进行改造成基本练习拳法。
他们特点不同,但是基本拳法大同小异。
2.形意拳“第一式”---头上颈直“头部正直,精气贯顶”是形意拳中的原文记载。
古人总结联系技法,说练习之人要全神贯注,头顶与上身一并保持正直。
颈部力量要全力支撑,并且竖直。
头部,对于人体结构来说,是人身体的发散之源,阳气最为充足的地方。
是各个部位支配调节的枢纽。
在参考古代文献《内功经》中,完整详细的说明了头部在人身体中的重要性。
动作要领也是不断综合头部的发力特点,总结并且归纳。
在练习头部动作的过程中,头部要保持一定的方位,不能随便转动。
上下协调要一致,不然就会影响锻炼带来的放松和效果。
形意拳的技术动作有,上下旋转,随意起落的总体特点。
内外兼修都很完善。
不管技法要求怎样,头部仍然要保持与上体正直。
在此期间,嘴巴要避免张合动作,牙齿咬紧,舌尖轻轻微触上颚。
全神贯注,精力始于一处,贯穿全身。
身体丹田之气由下而上,上至大脑百会穴,环绕头顶。
精神之气十足。
激发各个穴位的潜能,发挥的淋漓尽致。
因为百会穴在人体头部的正中央。
百会穴有“长寿穴”之称。
调节身体各种激素之间的协调搭配。
尤其对老年心脑血管的调节有显著疗效。
3.形意拳“第二式”---肩松肘坠形意拳不仅仅是对一身之脑的头部有硬性的要求,对于肩部也有一定的规范技巧。
探寻山西太谷的形意拳
探寻⼭西太⾕的形意拳形意拳,中国当代四⼤名拳之⼀。
太⾕,形意拳发源地。
车毅斋,太⾕形意拳的开创者。
民国版《太⾕县志》中为车毅斋祖师⽴传,为太⾕形意拳留下了殊为珍贵的历史⽂献资料。
同⼀时期的《榆次县志》中也记载了太⾕形意拳的信息,见图⼆。
图⼀、译⽂:车永宏,字毅斋,精拳术,幼尝从李⽼农习艺。
⽼农,直⾪⼈,时寓⾢绅孟綍如家,盖祁戴⽒弟⼦也。
按拳术有少林内外⼆家,吾县智⽒⼀门则少林内家。
智勇、智⽿,名特著。
⼜有李发坳、胡铎、武鸿圃三⼈均习艺于交城王长乐,亦驰名甚。
若君之术,则外家也,名⼼意拳,以防御为能。
尝遇倭⼈较剑术,倭败,愿师之。
君婉谢焉。
盖不欲中国绝技传外⼈也。
性复慷慨于友⼈,⼦弟尤恤之不吝。
卒后,门弟⼦⽴碑纪念焉。
车君毅斋纪念碑(碑的正⾯:是谓不朽清华翎五品军功车君毅斋纪念之碑)拳术,中国绝技也。
有少林内外家之别。
吾郡则⾃咸同间此术独盛。
⼀⽈王长乐弟⼦,⼀⽈戴⽂雄弟⼦。
长乐,交⼈。
戴⽒⼩字⼆闾,则祁⼈也。
戴⽒祖传⼼意拳,少林外家⽀派,外传李⽼农。
⽼农为吾世丈孟綍如先⽣座上客,再传车毅斋。
时,予家客有燕⼈冯四者,亦精拳术,且能只马⼊乱贼中夺妇归。
若论拳术,⾃愧不如⽼农甚。
⽽毅斋得⽼农之术特精。
尝游津,遇⽇⼈,知毅斋名,较剑术。
⽇⼈奋然临,毅斋慢然应。
倭败,⾊沮,愿师之。
毅斋婉谢焉。
⼈问其故,毅斋⽈:“岂可使吾国绝技⽽传之外⼈耶?毅斋平⽇于治⽥外,别⽆事事。
遇⼈恂恂不⾃⾜,⽽独于恤贫济孤事,不少吝。
予家旧有商业在斜阳寺前,燕⼈宋⽒⽗⼦实经营之。
宋⽒亦⼼意拳术中⼈也,述毅斋事绝详。
毅斋死,予以纂⼊县志⽅技传内。
⽽毅斋门弟⼦王凤翙等⽴碑纪念,问序于予,不获辞,因略述其事如右。
毅斋名永宏,⾏⼆,世居桃园堡,今为贾家堡⼈。
榆次常赞春篆,同⾢孙培基撰,同⾢武中洲书说明:民国时期刻制的车毅斋纪念⽯碑在太⾕贾家堡车毅斋纪念馆正房中。
图⼆、说明:榆次车辋村常赞春担任总纂的民国版《榆次县志》中记载:形意拳创⾃吾晋祁县戴家,⼴于直⾪及本省太⾕等处。
太谷县形意拳的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太谷县形意拳的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赵松
【期刊名称】《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8(034)002
【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太谷县形意拳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对相关数据整理和分析,挖掘了制约当地形意拳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总页数】3页(P80-82)
【作者】赵松
【作者单位】山西大同大学体育学院,山西大同037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52.14
【相关文献】
1.农村体育文化与形意拳文化交融的可行性分析——以太谷县为例 [J], 郝建峰;王文清;王静
2.山西省太谷县形意拳练习者的人口分布特征研究 [J], 孟庆宁
3.太谷县国际形意拳交流大会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J], 王衍卜;马云
4.山西太谷县举办“贯家堡杯”形意拳大赛 [J], 李国梁;孙浩东;
5.太谷县国际形意拳交流大会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J], 王衍卜;马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西地域形意拳的形成和发展
山西地域形意拳的形成和发展山西形意拳的繁荣发展绝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而是与其所存在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
影响山西形意拳发展的众多因素中,人文地理因素是一个基础条件。
深厚的武术文化底蕴是山西形意拳发展的基本保障。
晋商文化的发展在这一时期成为武术发展的最大驱动力。
特殊的政治环境所形成的秘密会社是山西形意拳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下面是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山西地域形意拳的形成和发展。
山西地域形意拳的形成和发展山西形意拳作为中华武术著名拳种之一,经过历代传人不断钻研、实践、总结、提高,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讲究以意领气、以气导力、意形二表,形意一体,通过对行与意的相互调节、内与外的相互作用达到体用兼修的功效。
形意拳以三体式为基本功,以五行、十二形为基本拳法,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其拳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象形取意,取法为拳”,讲究“肢体形于外,心意成于中”。
近年来,在地域文化倍受社会关注的同时,山西地方史学研究、晋商研究成果也屡掀新潮,形意拳作为山西地域文化、经济文化等综合因素作用下的特殊产物,在地域文化发展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因此,本文通过对影响山西形意拳发展的人文社会因素进行分析,把形意拳的发展放入山西地域文化特定的生存环境中考察,以释读形意拳的发展成因和文化建构,以期扩大形意拳研究的视野,为山西形意拳的研究抛砖引玉。
山西地域形意拳的形成和发展1、形意拳的起源与发展形意拳脱胎于心意拳而自成体系,它讲究象其形,取其意,要求心意诚于中,肢体行于外,是非常注重内意和外形高度统一的拳术。
目前关于形意拳的起源说法不一,有达摩创拳说、岳飞创拳说等等,这些说法都无从查考。
目前相对比较公认的说法是“形意拳是从心意六合拳中衍化而生的,它的创始人是李洛能。
李洛能曾学得姬际可这套心意六合拳,并在这套心意拳的基础上开创了著名的形意拳。
李洛能在学成之后,在山西太谷边教学边研究拳艺,并在深入研究戴氏心意拳的基础上改革创新,创编了人的整体形态与思想意识高度统一的拳法形意拳。
山西地域形意拳的形成和发展
山西地域形意拳的形成和发展山西地域形意拳的形成和发展山西形意拳作为中华武术著名拳种之一,经过历代传人不断钻研、实践、总结、提高,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讲究以意领气、以气导力、意形二表,形意一体,通过对行与意的相互调节、内与外的相互作用达到体用兼修的功效。
形意拳以三体式为基本功,以五行、十二形为基本拳法,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其拳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象形取意,取法为拳”,讲究“肢体形于外,心意成于中”。
近年来,在地域文化倍受社会关注的同时,山西地方史学研究、晋商研究成果也屡掀新潮,形意拳作为山西地域文化、经济文化等综合因素作用下的特殊产物,在地域文化发展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因此,本文通过对影响山西形意拳发展的人文社会因素进行分析,把形意拳的发展放入山西地域文化特定的生存环境中考察,以释读形意拳的发展成因和文化建构,以期扩大形意拳研究的视野,为山西形意拳的研究抛砖引玉。
山西地域形意拳的形成和发展1、形意拳的起源与发展形意拳脱胎于心意拳而自成体系,它讲究象其形,取其意,要求心意诚于中,肢体行于外,是非常注重内意和外形高度统一的拳术。
目前关于形意拳的起源说法不一,有达摩创拳说、岳飞创拳说等等,这些说法都无从查考。
目前相对比较公认的说法是“形意拳是从心意六合拳中衍化而生的,它的创始人是李洛能。
李洛能曾学得姬际可这套心意六合拳,并在这套心意拳的基础上开创了著名的形意拳。
李洛能在学成之后,在山西太谷边教学边研究拳艺,并在深入研究戴氏心意拳的基础上改革创新,创编了人的整体形态与思想意识高度统一的拳法形意拳。
”[1]早期的形意拳健身、技击并重,拳法内容比较简单,动作强调刚柔变化,基本要领可概括为龙身、熊膀、鸡腿、鹰爪、虎抱头。
后来,李洛能在理论上吸取了道家的养生及哲学观点,以“三体式”为基本架式,新编套路“杂式捶”,并创编对打套路“安身炮”等。
这套新拳法简单易学、朴实明快,强调先发制人,着重力量与速度,深受人们的喜爱。
当代形意拳传播特征研究
当代形意拳传播特征研究作者:娄斌斌闫江鑫来源:《新校园(下)》2016年第12期摘要: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形意拳传播作为研究对象,对当代形意拳的传播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通过研究,笔者发现当代形意拳传播特征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传播的途径由单一化逐步走向多元化;传播范围呈现出扩大化趋势;传承关系由保守转为开放;武术赛事的开展为形意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传播对象呈现大众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当代形意拳;传播特征;研究一、引言西方文化的涌入,使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冲击与挑战。
其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引入,使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呈现出日益边缘化的趋势。
曾经一度繁荣的中国武术开始走向衰败,一些普及程度低、影响力小的拳种甚至已经悄然消失。
传统武术,作为中国武术的根脉,其发展环境和现状不容乐观。
形意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中三大内家拳拳种之一,一直都是人们十分喜爱的拳种。
然而,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下,形意拳的传播和发展也受到了西方体育文化的影响。
形意拳作为传统武术中普及度、形象度相对较高的拳种,其发展和传播的模式、形式、内容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出传统武术发展的总体特征。
对形意拳的传播特征开展研究,对传播和发展中国传统武术具有深刻和现实的意义。
二、传播途径由单一化逐步走向多元化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武术都是以民间组织的形式流传、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大力发展武术事业的工作方针。
据统计,目前山西省有五百六十多个传承形意拳的武术组织,如山西国术促进会、山西国民师范武术研究社、太原国术馆、大同县同善国术会、五台县国术馆、介休心意学校等。
大量推广和传播形意拳的武术组织的出现,使形意拳在山西得到了快速普及和传播,极大地推动了形意拳的发展。
三、传播范围呈现出扩大化的趋势形意拳兴起于民间,发展于民间。
由于自然环境和宗法制度的影响,它同其他文化形态一样,具有传统、保守的特点。
与此同时,形意拳同其它武术拳种一样,是一种具有攻击性的“武器”,对封建统治者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农村体育文化与形意拳文化交融的可行性分析——以太谷县为例
民族 传 统 体 育 文化 的研 究
是 华 夏文 明 的发源地 ,更 是 中华文 明 的起源 。实 践证 明 ,越是 文化 发展 繁荣 的地 区 ,经济也 越发
达 。 然 而 山 西 省 自改 革 开 放 以 来 的 经 济 一 直 排 在 全 国 的末 端 没 有 大 的 飞 跃 ,特 别 是 农 村 经 济 ,这 就 不 得 不 让 人 深 思 了 。 而 通 过 文 化 来 推 动 经 济 不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1 2 卷( 第5 期) 0 0 2 0 5 0
. , . S h a n x i Ag r i c . Un i v .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d i t i o n)No . 5 V o 1 . 1 2 2 0 1 3
关 键 词 : 民族 传 统 文化 ;农 村 体 育文 化 ; 交融 中图 分 类 号 :G8 5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6 7 l 一 8 1 6 X ( 2 0 1 3 )0 5 0 4 9 8 — 0 4
F e a s i b i l i t y An a l y s i s o n Cu l t u r e Bl e n d s o f Ru r a l S p o r t s a n d Xi n g Yi Qu a n
a n e x a m pl e, i t s t ud i e s t he f e a s i bi l i t y of t wo ki nds of c ul t u r e bl e nds f r o m t he pe r s pe c t i v e o f l oc a l nc u l t ur e a n d r ur a l s p or t s
新时代形意拳发展策略研究
武术研究2020年6月第5卷 第6期新时代形意拳发展策略研究陈 煜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0摘 要:形意拳——中华传统武术,2011年正式被国家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形意拳至今已有将近四百年的发展历史。
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意拳并没有被埋没。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形意拳等传统武术的发展也应紧跟时代的潮流,改进形意拳文化的传统发展模式,以积极改进拳法的传承与创新理念,将形意拳发扬光大。
关键词:新时代 形意拳 发展策略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20)6—0038—03作为我国著名的三大内家拳拳法之一,形意拳未来的传承与发展不容乐观。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现代化速度明显加快,关注形意拳等传统武术的人越来越少,如果不对现有的形意拳发展模式加以改革,只怕传统文化将会一步一步走向落寞。
本研究重点探讨形意拳应该如何顺应新时代的发展潮流。
1 形意拳的起源与发展简述如今,形意拳的起源主要有三种主流说法。
第一种:该拳法由南宋“民族英雄”岳飞所创;第二种:该拳法由南印度禅师菩提达摩所创;第三种:该拳法由明末武将姬际可所创;其中,如今被普遍认可的说法是姬际可是形意拳的创始人。
而现在流行的形意拳是清朝道光年间河北省深县人李洛能在原始形意拳的基础上创立而成。
至于到底谁才是形意拳的最初创始人,当今世人的说法不一,而事实也需要更多的历史材料进行考证。
到了乾隆年间,该拳法在山西、河南、河北等地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到民国时期更是出了很多形意拳宗师。
直到2004年11月14日,“国际形意拳道联盟发展中心”正式成立,标志着形意拳已经从中国走向了国际。
[1]随着政府的积极发扬政策与一系列基金会的成立,形意拳也得到了更多的发展。
但无奈传统文化始终抵挡不住现代流行因素的冲击,想主动了解形意拳的无疑在一天天变少。
但毫无疑问的是形意拳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和研究价值极深的拳法,拳法中不仅包含了实战技巧,也蕴含了极深的历史渊源与古代的道家、儒家哲学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我国形意拳流传特点分析——以山西省太谷县为例
摘要】形意拳是民族传统武术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享誉全国各地。
山西省太
谷县作为“武术之乡”是形意拳的发源地之一,深受晋商文化的影响,练习形意拳
者人才辈出,素有“形意拳五星聚太谷”之称,当地发展的较为普及,练习人数较多,就全国而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法、逻辑分析法和实地考
察法对形意拳在当代我国的流传特点进行了分析。
以太谷县的流传特点为例,主
要对形意拳的流传方式和流传对象以及流传的目的意义进行研究,并针对研究结
论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字】形意拳;流传特点;太谷县
1研究背景:
当代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脑力劳动逐渐替代体力劳动,大量的劳动力得到解放。
在工作
中体力活动的减少,进行体育锻炼的机会被其它高强度的工作量、电脑危害等,导致人们进
行体育锻炼的时间减少,从而导致国民体质下降。
我国的平均寿命增长远远落后于经济增长。
这一现象的发生引起了人民的普遍重视。
人们在工作或学习之余对自身体育锻炼加强体质的
意识得到广泛关注,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
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
发展之间的矛盾。
可得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自身体质锻炼的意识的加强以及阳光体
育的观念深入人心,参加体育活动的人也逐年增多。
在这个大背景下形意拳作为我国的优秀
传统体育,也的到人们的广泛认可。
2.山西省太谷县形意拳的流传特点:
2.1山西省太谷县形意拳的流传的背景:
心意拳自际际可创编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通过几代人的继承与发展,其中心意拳
由从无到有,后又更名为形意拳。
在此过程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杰出人才,其中在李洛能师
父择优授徒广为传人,李洛能先生的八大弟子称为国手者在山西有:车永宏、宋世荣、宋世德、李广亨四人;河北有:郭云深、刘奇兰、刘晓兰、贺运恒等,八大弟子各有传人遍及全
国各地,他们在不同的社会时期、在不同的岗位上曾为国家、人民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并且将心意拳更名为形意拳的练习技法及理论体系发展完善。
使之成为与太极拳、八卦掌、
少林拳起名的我国四大拳种之一,作为民族传统武术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享誉全国各地。
山西省太谷县作为“武术之乡”是形意拳的发源地之一,深受晋商文化的影响,练习形意拳者
人才辈出,素有“形意拳五星聚太谷”之称,在当地发展的较为普及,练习人数较多,人们对
进行形意拳的锻炼能够提高身体素质的思想观念较为普遍。
对于当代我国形意拳流传特点具
有一定的代表性。
2.2山西省太谷县形意拳的流传的方式:
对于当代形意拳的流传方式,在传承中出现不同的练习风格特点大致有车氏、宋氏、戴氏、孙氏等。
这些不同风格的形意拳练习方法都有其特长,并促使形意拳在流传中逐渐符合
当今社会的发展现状。
在过去的形意拳流传方式中民间拜师授徒为主要的流传方式,还有经
营镖局、官署当差、江湖卖艺、寺院聚徒等形式,这些方式在现在看来流传就有了很多的局
限性。
所以在当代要使我国形意拳发展更好,就是要使形意拳大众化、平民化,要是更多的
人了解和认识形意拳,所以传承方式转变为了网络宣传、校园课堂武术、社区武术以及通过
组织交流性比赛等传播渠道的多元化特征的流传体系,逐渐发展成为与其他拳种共存的民族
传统武术文化,不仅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同时也加强了自身的发展。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广为
流传。
2.3山西省太谷县形意拳的流传的对象以及流传的目的意义:
形意拳在山西省太谷县的流传较为普遍,在社会发展中形意拳适应了当代的需求。
形意拳的练习在过去多为成体系长时间专门性的功法练习,主要以谋生计为主的流传发展。
在当时晋商的不断发展,在当时出现了保镖、护院等一些相关的产业,受晋商文化的影响逐渐发展。
也促使当时形意拳人,人才辈出。
在当代形意拳的习练体系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对过去的技击性动作进行了改革和创新,体系简化但观赏性得到加强,练习时间较过去较为省时,普及性强适合不同年龄段习练,并且更具有科学性的以健体强身为主的功法练习。
流传对象多分为“8岁至18岁之间的学生”和“60岁到80岁的退休人员以及少数的上班族”。
形意拳在当代的流传特点得以显现。
例如2008年在山西省太谷县举办的“中远威杯”国际形意拳搏击王争霸赛中给予了场地的支持。
据统计在2008年的这次比赛中来自我国香港、上海、南京、太原等不同省市的 72 支代表队,以及来自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拉脱维亚等国外代表队共 1000 余人。
在比赛中还将比赛分为了老年组、成年组、少年组、儿童组、个人冠军等由此得知在此类的交流性比赛中参加者众多,并且各个年龄段都有。
得出形意拳在当代的流传对象较过去更加广泛,促进了形意拳的流传,有益于形意拳在我国乃至世界流传,进而发扬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
3.结论:
在山西省太谷县内开设形意拳俱乐部的有20余家,同时在山西省太谷县范围内的绝大多数大中小学开设了相应的形意拳课程,形意拳互联网交流平台的建立,也大大地提高了形意拳流传的范围,全国范围内地形意拳爱好者可以进行互动交流。
除却传统的流传形式外,网络宣传、校园课堂武术、社区武术以及交流性比赛等新兴传播渠道的涌现,使得其流传体系呈现更加多元化特征。
较过去而言,流传的对象也更加广泛地分布在各个年龄和不同的行业,在传承和传播我国民族体育文化的同时,也在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今天,全面提高着我国国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权黎明.近代形意拳传播的特征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9。
[2]杜福生.试论形意拳形神合一的养生功能[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
[3]孟庆宁.山西省太谷县形意拳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山西大学,
2007。
作者简介:智喜鑫,(1995—),男,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人,天津体育学院武术学院在读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