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茶碗的发展历史
日本与中国茶道的对比
日本与中国茶道的对比茶道作为一种文化和仪式,既有日本茶道的精致独特,又有中国茶道的深厚底蕴。
本文将从茶道的起源、茶具的使用、礼仪传统和哲学思想等方面对比日本与中国茶道,以展示两国茶道之间的差异与相似。
一、起源与发展1. 日本茶道的起源日本茶道始于公元9世纪,当时茶叶从中国引入日本。
唐代的茶道注重茶的供奉,而平安时代的日本茶道则更加注重茶的烹制和饮用过程,追求平和与宁静。
2. 中国茶道的起源中国茶道可以追溯到公元3世纪的东汉时期,当时茶叶被用作药物。
随着茶的普及,中国茶道发展出了多种独特的茶艺形式,如禅茶、文人茶和宫廷茶道。
二、茶具的使用1. 日本茶道中的茶具日本茶道使用茶碗、茶匙、茶筅、茶炉等茶具。
茶碗通常是手工制作的陶瓷器,具有简洁和自然的设计。
茶匙用于取茶粉,茶筅则用于搅拌和起泡。
茶炉则是用于加热水和煮茶的工具。
2. 中国茶道中的茶具中国茶道使用茶壶、茶杯、茶盘等茶具。
茶壶通常是紫砂壶,其表面光滑且不易吸附茶香。
茶杯一般采用瓷器,造型多样。
茶盘则是用于承载茶具和茶叶的平台。
三、礼仪传统1. 日本茶道的礼仪传统日本茶道注重礼仪和仪式性的表演。
茶道师会以恭敬的方式向客人献茶,客人则要表现出谦逊和尊重。
茶道流程严谨,包括清洁茶具、净手、点茶炉和沏茶等环节。
2. 中国茶道的礼仪传统中国茶道注重茶艺的独立表演和茶艺师的技艺展示。
茶艺师通常会以独特的动作和手势展示茶道的美感,茶品师则负责沏茶和品茶。
中国茶道的礼仪传统注重的是品味和欣赏。
四、哲学思想1. 日本茶道的哲学思想日本茶道融入了禅宗的思想,强调现场和专心的体验。
茶道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饮茶的过程来感受当下,体验茶味和茶香。
2. 中国茶道的哲学思想中国茶道融入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强调与人文的关系。
茶的制作过程中,注重的是情感的表达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追求心灵的平静和协调。
结语虽然都属于茶道文化,但日本茶道和中国茶道在起源、茶具的使用、礼仪传统和哲学思想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日本茶道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日本茶道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茶道是日本独特的文化艺术之一,深深影响了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对日本茶道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首先,回顾日本茶道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9世纪末的平安时代。
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随着茶叶的传入,逐渐融入了日本的文化和生活中。
在室町时代,茶道得到了贵族和武士阶层的推崇,并逐渐发展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16世纪中期,茶道逐渐与建筑、园林等其他艺术形式紧密结合,形成了日本固有的茶道范式。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日本茶道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首先,茶道在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方式之间面临着平衡。
由于繁忙的工作和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年轻人对茶道的兴趣逐渐减少。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方便的咖啡和茶包代替传统的茶道。
此外,茶道的传承也面临困境,老一辈的茶道家逐渐减少,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风险。
然而,日本茶道也有许多积极的发展势头。
首先,茶道在国内旅游业中具有重要地位。
日本著名的茶道庭院和茶室吸引了许多游客,成为了他们体验日本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
茶道体验活动的开展,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次,茶道在国际交流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日本文化和传统艺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茶道作为日本文化的代表之一,在国际间日益受到关注和喜爱。
许多外国学者和艺术家来日本学习和研究茶道,促进了茶道国际传播与合作。
此外,茶道的仪式性和冥想意蕴也使其在现代社会中找到了新的受众。
现代生活带来的压力和焦虑,让人们更加渴望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茶道通过净化心灵和专注的仪式,能给人们带来放松和平静的感觉。
一些茶道器具如煮茶器、茶杯等也被当代设计师重新演绎并应用于现代生活中,更好地满足现代人的审美和使用需求。
展望未来,日本茶道的发展仍将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首先,茶道需要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需求,将茶道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提供更便捷和多样化的茶道体验。
例如,在线茶道体验课程、茶道APP等技术手段可以让更多人享受到茶道文化的独特魅力。
日本茶道发展阶段及代表人物
日本茶道发展阶段及代表人物日本茶道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一炉,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
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发展阶段及代表人物,一起来看看。
奈良初期(八世纪),日本派往唐朝的遣唐僧将茶种带回日本种植,同时把唐代寺院盛行的“供茶”和“施茶”方法也带回日本。
不过,品茶只限于寺院内,并未推广到民间。
唐代陆羽着“茶经”之后,品茶就由寺院走向民间,出现了文人茶。
奈良时代与平安时代,日本流行的“团茶”就是唐代文人茶所用的一种茶。
制作“团茶”的方法并不难,只要把茶叶搞干,用茶臼捣成粉末,放一点水揉成球状,干燥后储存备用。
平安中期(九世纪未),日本废除了遣唐使,“团茶”也因之而渐渐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宋代盛行的“抹茶”。
“抹茶”的制作方法是把精制的茶叶用茶臼把捣成粉末状,喝的时候往茶粉内住入水,用茶筅(竹刷)搅均后饮用,既有营养,也具品味。
镰仓初期(十三世纪),名僧荣西大师二次往中国,回日本后就开辟了茶园,并著作了“饮茶养生记”,极力宣扬饮茶益寿延年,推动了“抹茶”的普及。
宋代开创了“斗茶”,“斗茶”最早是以游艺的形式出现在文人雅士之间。
“斗茶”会的茶室一般为二层建筑,当时称作“茶亭”。
客人先在楼下“客殿”等候,待到茶亭主人邀请,再到二楼“台阁”斗茶。
“台阁”四面有窗,可眺望户外景色。
室内的屏风上挂著名家的画,屏风前的桌上铺着识锦,上面放着香炉、花瓶和烛台。
西厢房内放置一对饰柜,里面堆满奢华的奖品,胜者即可成为奖品的主人。
“斗茶”采用“四种十服”方法,参赛者每人饮十服四种抹茶,然后说出茶的“本非”和“水品”,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
茶的“本非”意即本地茶叶和非本地茶叶,“水品”是指冲茶所用水的水质,亦即水的出处。
从南北朝(1336年)到室町中期(十五世记中叶),“斗茶”的方法及茶亭几乎完全模仿中国。
可是,室町中期以后,中式茶亭遭废除,改用举行歌道和连歌道的会所。
“斗茶”的趣味也逐渐日本化,人们不再注重豪华,而更讲究风雅品味。
关于日本茶道历史发展的研究
关于日本茶道历史发展的研究日本茶道历史发展研究茶道是日本独特的文化艺术,起源于中国,经过日本的改良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礼仪。
在茶道的过程中,茶艺师将茶叶和热水一同沏泡在茶壶中,然后倒入茶碗中,凭借独特的造型和茶道礼仪,使整个过程充满了仪式感。
茶道的主要目的是追求刹那的美感和内在的精神境界,在这个过程中,茶友们可以感受到平和、静谧、深沉的情感。
而茶道的历史也相当悠久,经历了很多变迁和发展。
茶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8世纪的中国唐朝,当时茶叶在中国已经是一种优雅的饮料,被列为贵族和文人的日常食品。
茶在中国的表现形式是滴水诗、歌颂茶道之美,故有“中国之精,日本之俗”之说。
日本最早的茶道活动可以追溯到9世纪的平安时代,当时茶的风气起初是从中国传入的,而后来它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日本文化象征。
这期间最重要的转变,是中国的泡茶演变为日本式的点茶。
平安时代整个社会对中国的文化非常崇拜,日本的文人士大夫纷纷随中国古文典籍而致力于诗歌和书法。
日本的诗人将茶作为饮料,出现在很多的作品中,作为诗情曲意的载体出现。
经过鎌倉时代和室町时代,茶道逐渐成为日本庶民、贵族和武士间共同的品茶文化。
茶道院的形成使得禅宗与茶道相结合,茶与禅、自然、友谊、艺术及宗教的关系得以加强。
而正是在这个时期,一位被誉为“茶圣”的人物——千利休,对茶道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发明了茶道中的茶道具、插花摆设、茶桌等,为茶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他提出了“四观”,也就是理性(和谐)、礼仪(节制)、洁净(寂静)及廉耻(廉耻)四种境界,对茶道的精神内涵提出了新的表述。
在江户时代,茶道变得更加成熟和复杂,也使得茶道演变成了一种仪式化的社交活动和艺术表演。
很多茶道学派也开始出现。
著名的茶道家岩田宗伯所创立的表千家,古田狩山所创立的武者小路家,宇治上皇所创立的宇治千家,这些都是日本著名的茶道学派。
茶道的学者也提出了很多茶道的理论,有的贡献是那些成为严格规范的茶道礼仪,在茶道的表现形式问题上。
日本的茶碗看起来怎么那么“丑”?
日本的茶碗看起来怎么那么“丑”?日本的茶盏平安时代由“唐宋风”转“和风”日本古代的手工艺设计,是在借鉴、吸收中国、朝鲜等邻国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的文化、艺术领域“唐宋风”盛行。
和文化艺术创作一样,陶瓷工艺直到平安时代才渐转“和风”,逐步形成了不同于中国、朝鲜的鲜明艺术特色。
京都大德寺塔头龙光院藏宋代曜变天目为日本的国宝,每年只在特定时间开放参观。
全世界只有三只全品曜变天在日本茶道盛行之前的时代,日本的陶瓷器都受到了中国陶瓷风格的影响。
这种影响从平安时代便渐趋于衰微了。
镰仓时代、室町时代虽然从器型上还能看到中国宋代茶盏的影响,到了安土桃山时代,茶道的流行,在美浓这个地方兴起了制作茶器的热潮。
这也是和号称“天下第一茶道大师”的千利休对茶道的体会、对“禅”的领悟有直接的关系。
日本茶道的茶碗起源于宋盏日本茶道使用的茶碗公认地分为舶来品茶碗、日本乐窑茶碗、日本国产茶碗、现代茶碗这四类。
其中舶来品茶碗中的从中国传来的“天目”茶碗和从朝鲜传来的“井户”茶碗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它反映了日本茶道早期的面貌形态。
宋代油滴天目,国宝,现藏于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与舶来品茶碗相对应的是日本乐窑茶碗,也称之为乐烧茶碗。
乐烧茶碗是一种低火度的茶陶,与日本中世纪传统的高火度的陶器不同,也异于舶来品的茶碗,是第一个按照日本茶道的理念专门设计的茶碗。
「鉄槌」瀬戸黒茶碗16世纪末(室町时代末期、安土、桃山时代)现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日本茶道的茶碗,最早使用的是我国宋朝建窑烧制的天目茶盏,茶道与禅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开启茶道的最初阶段,使用宋瓷的茶器是很自然的事。
我国宋代追求简、素的造瓷风格,像唐三彩那样装饰性极强的瓷器已销声匿迹。
茶道中所使用的茶碗必须符合寂静的精神,所以一开始就剔除了其他,而使用了体现简素精神和充满幽玄情趣的宋盏。
后来随着茶碗的作用改变,日本人便灵活地烧制了乐烧茶碗。
在利休以前,除了使用中国的天目茶盏外还使用朝鲜日常用的茶碗,比如井户茶碗就是朝鲜人吃饭用的茶碗,千利休则根据井户茶碗的制作意图,命长次郎烧制乐烧。
茶具发展简史
茶具发展简史茶具是指用于泡茶、品茶和享受茶的工具和器皿。
随着茶文化的发展,茶具也逐渐演变和丰富。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茶具发展进行介绍。
一、古代茶具发展1. 中国古代茶具发展中国是茶的发源地,茶具的发展也最早起源于中国。
最早的茶具是简单的陶瓷碗和瓷壶。
随着茶文化的兴起,茶具逐渐丰富,出现了茶盘、茶匙、茶筅等工具。
唐代是中国茶具发展的高峰期,出现了精美的瓷器茶具,如青瓷茶碗、白瓷茶壶等。
2. 日本茶具发展日本是茶道的发源地,茶具在日本有着独特的发展。
日本的茶具注重简约和自然之美。
最著名的日本茶具是茶碗和茶筅。
茶碗以其形状、纹饰和釉色而闻名,茶筅则是用于搅拌抹茶的工具。
3. 韩国茶具发展韩国的茶具受到中国和日本的影响,但也有自己的特色。
韩国的茶具注重朴素和实用性。
代表性的茶具有白瓷茶碗和茶壶。
茶碗通常有独特的形状和纹饰,茶壶则以其简洁的设计和出水顺畅而受到赞誉。
二、现代茶具发展1. 不锈钢茶具随着科技的进步,新材料的应用也改变了茶具的发展。
不锈钢茶具是现代茶具的一种新型材料。
不锈钢茶具具有耐用、易清洁的特点,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
2. 玻璃茶具玻璃茶具是另一种现代茶具的代表。
玻璃茶具透明、易清洁,可以观察到茶叶的展开和茶汤的变化,增加了品茶的乐趣。
3. 陶瓷茶具陶瓷茶具一直是茶具的主流之一。
陶瓷茶具具有保温性能好、保持茶汤原味的特点。
不同地区的陶瓷茶具有着各自的风格和特色,如宜兴紫砂壶、景德镇瓷器等。
三、茶具的使用与保养1. 茶具的使用使用茶具时,首先要选择适合泡茶的茶具,如茶壶、茶杯等。
在泡茶前,要先将茶具清洗干净,以保证茶汤的品质。
泡茶时,要根据不同种类的茶叶选择合适的温度和时间。
品茶时,可以借助茶具的外形、材质和纹饰来欣赏茶具的美感。
2. 茶具的保养茶具的保养对于延长茶具的使用寿命和保持茶具的品质非常重要。
使用后,要及时清洗茶具,并保持干燥。
对于陶瓷茶具,要避免碰撞和摔落,以防茶具破损。
日本茶道与中国茶艺
日本茶道与中国茶艺茶,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符号,在日本和中国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日本茶道和中国茶艺作为两种不同的茶文化形式,各自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传承方式。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仪式形式、茶具装饰以及茶道与茶艺的哲学思想等方面对比和探讨这两种茶文化。
一、历史背景1. 日本茶道日本茶道,源于唐代将茶艺带入日本,经过漫长岁月的发展,逐渐形成独特的茶道文化。
在平安时代,茶道逐渐与佛教和宗教仪式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精神的修行方式。
而后在16世纪,茶道得到了日本贵族和武士阶层的推崇,并由千利休带领茶人创造出了独特的茶道仪式。
2. 中国茶艺中国茶艺起源于殷商时期,经过数千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传统艺术形态。
在唐宋时期,茶艺达到了一个较高的艺术境界,被儒家文化所推崇,并逐渐从贵族阶层传播到民间。
而后,茶文化也随着文化的转变而演变,各个朝代都有对茶艺的推崇和发展。
二、仪式形式1. 日本茶道日本茶道强调仪式的庄重性和宁静氛围的营造。
茶道师班底每一个动作都是精心编排的,从准备茶具、点燃香炉到冲泡茶水,都需要一丝不苟地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
茶道仪式传承了日本的传统美学和礼仪观念,重视时间和空间的平衡,旨在追求内心的静谧与自省。
2. 中国茶艺中国茶艺注重过程中的和谐与自由。
茶艺师会根据客人的喜好和气氛的变化随机应变,展示茶艺的多样性。
茶艺表演的过程中,师傅会讲解茶叶的来源、茶具的材质等相关知识,并注重与客人的交流互动。
茶艺师以灵活的动作和独特的造型展示茶的品鉴、冲泡以及品茶的技巧,以求达到茶艺的完美境界。
三、茶具装饰1. 日本茶道日本茶道注重茶具的简约美和和谐感。
茶道常用的茶具包括茶碗、茶杓、茶筅、茶匙等。
这些茶具多以陶瓷和竹子等天然材料制成,形状简洁而精致。
茶碗被视为茶道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造型和装饰,其中贵族阶层使用的茶碗尤其精美。
2. 中国茶艺中国茶艺注重茶具的造型美感和文化寓意。
茶艺常用的茶具包括盖碗、盏、壶等。
日本茶道抹茶道的历史
日本茶道抹茶道的历史现在的日本茶道分为抹茶道与煎茶道两种。
抹茶道和煎茶道之间还有着相当大的差距。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抹茶道的历史,一起来看看。
日本茶道抹茶道的历史日本茶道从本质上来说,还是中国茶道的演化。
中国唐代的煎茶道、宋元的点茶道、明朝的泡茶道,先后传入日本,经日本茶人的重新改易,发扬光大,形成了日本的“抹茶道”、“煎茶道”。
中国南宋的“点茶”由镰仓时代的荣西禅师传入日本,形成了日本的“抹茶道”。
现在日本最具影响力是抹茶道的“表千家”和“里千家”茶道,流传面极广,盛行全国,促进了日本饮茶风俗民众化。
日本茶道抹茶道的茶具广义的茶道用具是指整个茶事活动所用的道具,大致分为5类:等候室用的茶道用具——主要有壁合的挂轴、花瓶添炭用茶道用具——炉、炭斗、羽帚、火筷、灰器、灰匙、釜环、釜垫、香、香盒点茶用茶道用具——是日本茶具中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道具。
怀石料理用具——主要是黑色漆器,风格文雅。
茶庭院内用具——主要有草鞋、木屐、斗笠、圆坐垫、水桶、水勺。
点茶用茶道具敷板、炉、风炉、釜、盖置、水指、柄杓、水次、建水、枣、茶入、仕覆、茶杓、茶筅、茶碗、茶巾、帛纱、茶点、菓子箸、棚、杓立、饰火箸、釜据、切藁、毛氈、立礼桌、立伞。
第一:煮水敷板——放置于风炉下面,功用是隔热。
炉——位于地板里的火炉,利用炭火煮釜中的水。
风炉——放置在地板上的火炉,功能与炉相同,用于五月至十月之间气温较高的季节。
盖置——用于放置釜盖或柄杓的器具,有金属、陶瓷、竹等各种材质;用于炉与用于风炉的盖置在型制上略有不同。
柄杓——竹制的取水用具,在中间段多有竹节,用来取出釜中的热水;用于炉与用于风炉的柄杓在型制上略有不同。
利用柄杓舀水调节釜的热水温度、或用来清洗茶碗。
水次——席间由茶水间提水,加入水指的容器。
建水——用于装清洁茶具后的废水的储水器皿。
第二:茶罐枣——木制上漆的盛抹茶的小罐(薄茶用),形似大枣。
有平枣、小枣、中枣、大枣等各种规格。
日本茶道中的中国茶碗
日本茶道中的中国茶碗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饮品,也是日本茶道的核心。
在日本茶道的文化中,茶碗是至关重要的工艺品。
尽管日本茶文化于唐宋时期从中国传入,但事实上,中国茶碗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日本茶道中的中国茶碗的历史与特点,以及在日本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一、历史起源茶碗作为茶道文化的一个关键元素,最早起源于中国。
早在唐宋时期,中国的茶文化就已经非常繁荣。
中国的茶艺师傅们注重茶具的制作与品质,特别是茶碗的设计与制作。
而日本茶道世家去中国学习茶道时,带回了中国茶碗,从此开始了日本茶道中中国茶碗的历史。
二、中国茶碗的特点中国茶碗以其优雅的外观和精湛的制作工艺而闻名于世。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外观设计:中国茶碗的外观设计多样,可以是简约的素色,也可以是带有独特纹饰的花卉图案。
无论是哪种设计,都能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
2. 制作工艺:中国茶碗的制作工艺精细,常常借助传统的手工技艺完成。
制作过程中,经过精心挑选的瓷土经过多道烧制工艺,最终形成光洁如玉的茶碗。
3. 茶碗口径与深度:中国茶碗的口径相对较宽,以方便沏茶时茶叶的冲泡与品尝。
而碗的深度适中,能够保持茶水的温度,使茶香得以充分发挥。
三、中国茶碗在日本茶道中的地位中国茶碗被引入日本后,很快就被日本人民所喜爱,并成为日本茶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在日本茶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美学追求:在日本茶道中,茶碗的美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精心的选择与搭配,茶碗能够与其他茶具融洽地搭配在一起,形成和谐的局面。
2. 品味体验:中国茶碗由于其宽口径与合适深度的设计,使得茶叶的味道更容易散发出来,茶水更容易品尝。
这种体验符合了日本人对于茶道的独特追求。
3. 文化象征:中国茶碗代表了中华民族悠久的茶文化与卓越的制瓷工艺。
对于崇尚传统的日本人而言,中国茶碗也成为了传统文化的象征与载体。
四、结语中国茶碗作为日本茶道不可或缺的一环,承载着两国茶文化的交流与传承。
日本茶的历史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日本茶文化的起源1. 茶文化的传入日本茶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
在公元7世纪,日本开始派遣使者到中国学习文化,其中就包括茶文化。
据史料记载,公元805年,日本僧人最澄从中国带回茶种,开始了日本茶文化的传播。
2. 茶文化的扎根茶传入日本后,很快在日本上层社会中流行开来。
当时,日本皇室、贵族以及僧侣都开始品茗。
茶道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逐渐在日本社会扎根。
二、日本茶道的发展1. 茶道的形成日本茶道起源于日本平安时代,当时僧侣们为了静心修行,开始在家中举行茶会。
这种茶会逐渐演变成一种社交活动,茶道开始形成。
2. 茶道的普及到了室町时代,茶道开始普及,并逐渐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时期,茶道礼仪、茶具制作等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3. 茶道的繁荣江户时代是日本茶道发展的黄金时期。
茶道大师们纷纷涌现,如千利休、武野绍鸥等。
他们倡导简约、自然、和谐等理念,使茶道更加成熟和完善。
三、日本茶道的特色1. 简约之美日本茶道强调简约之美,追求茶室、茶具、茶道动作的和谐统一。
茶室一般采用木质结构,装饰简洁,给人以宁静、淡泊的感觉。
2. 自然之美茶道注重与自然的和谐,茶室往往建在自然环境中,如山林、溪流旁。
茶道过程中,茶客们可以欣赏到自然风光,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3. 和谐之美茶道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茶会过程中,茶客们相互尊重、谦逊有礼。
茶道动作流畅,节奏和谐,体现了茶道追求的和谐之美。
四、日本茶道的礼仪1. 入座礼仪茶会开始时,茶客们依次入座。
座位顺序按照身份地位,主人坐在主位,客人在两侧就坐。
2. 倒茶礼仪主人倒茶时,要用茶匙轻轻搅拌,使茶水均匀。
倒茶时,茶杯应放在主人左侧,以便客人取用。
3. 品茗礼仪品茗时,茶客应保持安静,慢慢品尝,体会茶水的味道。
品茗结束后,要将茶杯轻轻放回原位。
五、日本茶道的传承1. 茶道学校日本茶道学校众多,为茶道传承提供了重要平台。
学校教授茶道礼仪、茶具制作、茶室布置等知识,培养新一代茶道人才。
日本茶道的发展历史
日本茶道的发展历史在现代,日本茶道的知名度已经渐渐超过了中国,那么日本茶道文化是怎么形成的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日本茶道的发展历史,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日本茶道的发展历史唐朝的茶会大抵如此:一套茶具,其中包括使用木炭烧火的铜盆、水壶、水缸、废水碗、一个盆式支架放着一只竹勺、一副用来夹木炭的夹子和一个放壶盖的圆形支架。
茶叶则是将茶树的叶子炒熟、发酵,再挤压成型而制成的。
将碾碎的茶放进茶壶,加入水将其煮沸,再盛入陶瓷茶杯。
这是最简单的吃茶法。
平安时代初期,遣唐使中的日本高僧最澄将中国的茶树带回日本,并开始在近畿的坂本一带种植,据说这就是日本栽培茶树的开始。
到了镰仓时代,禅僧荣西在中国学到了茶的加工方法,还将优质茶种带回日本传播。
他于公元1211年写成了日本第一部饮茶专著《吃茶养生记》。
中国的茶文化来自平民大众的日常习俗,而日本则恰恰相反,饮茶文化走的是自上而下的道路,就如同明治年间的资本主义改革。
茶在刚刚传到日本的时候完全属于奢侈品,只有皇族、贵族和少数高级僧侣才可以享受,茶道被当作一种高雅的先进文化而局限在皇室的周围,内容与形式都极力模仿大唐。
自镰仓时代开始,在思想上受到《吃茶养生记》的影响,将茶尊奉为灵丹妙药的情况越来越普遍。
而茶叶种植的高速发展也为茶走入平民家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段时间,饮茶活动以寺院为中心逐渐普及到民间。
与中国的发酵茶叶的方法不同,日本茶将蒸过的茶叶自然干燥,研成粉末的茶叶就称为“抹茶”(末茶)。
到室町时代,畿内的茶农为对茶叶进行评级而举行品茶会,由这种茶集会发展成为许多人品尝茶叶的娱乐活动,并发展了最初的茶道礼仪。
这一时期,武士阶层为主角的“斗茶”成为茶文化的主流,游艺性为其主要特点。
到13世纪,新兴的武士阶级凭借雄厚的财力经常举办以品尝各地茶叶来赌博的斗茶会,极尽奢华以用来炫耀财富并扩大交际。
后来室町幕府的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对斗茶进行了提炼,为向宗教性质的“书院茶”过渡准备了条件。
日本茶道介绍(一)
日本茶道介绍(一)日本茶道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严谨、细致、精致的艺术表现形式。
茶道起源于中国唐朝,经过日本人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日本茶道文化。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日本茶道的起源、过程、形式和意义。
I. 起源茶道最初起源于唐朝,经过宋代和元代在中国的发展,于14世纪传入日本,逐步成为日本特有的文化和艺术表现形式。
日本在16世纪时,茶道经过武家阶层的推广,逐渐形成了有别于中国的茶道文化。
II. 过程日本茶道是一项需要精心准备、细致入微的过程。
整个过程包括“壶中之记”、“水之记”、“点茶之礼”和“分享之礼”四个步骤。
主持人要首先准备茶具、茶水、点心等,然后依照规定的礼仪流程,将茶水倒入茶碗中,再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搅拌,将茶点递给客人,与客人分享围坐之间的温馨时光。
III. 形式茶道具有规范化和仪式性,强调礼仪和心态,注重和谐。
茶道场所一般是庭院式的茶室,地面覆盖着均匀的沙石和青苔,通常狭长,只开有一扇低几式的小门。
茶室内部将简朴、素净贯穿始终,室内家具均用竹、木材、藤、稻草等柔质材料制造,墙壁覆盖着稻草、护墙板、竹子等,充满自然色彩和气息。
IV. 意义日本茶道是日本文化中的代表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意义,而茶道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的体验方式,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情感的流露。
茶道讲究“和合”、“谦虚”、“自然”、“雅致”,倡导内心自我修养和对自然、他人的尊重。
茶道通过结合自然、人文、艺术等多方面的元素,从而使人们沉静、凝神、宁心,达到内心与外部环境的和谐。
总之,日本茶道是一门渊源悠远的传统文化,是日本人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茶道具有精致的礼仪、富有意蕴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形式等诸多魅力,人们在茶道中可以得到精神的滋养和心灵的愉悦。
日本茶道文化的历史及由来[推荐阅读]
日本茶道文化的历史及由来[推荐阅读]第一篇:日本茶道文化的历史及由来日本茶道文化的历史及由来摘要:日本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结晶,是日本文化的代表,是融宗教、哲学、伦理、美学等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它在日本传统文化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一定意义上讲,茶道己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标志,它的这一标志性的地位在日本文化中越来越凸显。
本文对日本茶道的起源进行阐释,分析了日本茶道的形成过程,指出当代日本流行的中国茶。
关键词:日本茶道;茶道文化;日本文化茶道作为日本的传统艺术文化,一直在不断相互吸收学习中发展。
中日间的茶文化交流频繁,双方互相派遣学习交流。
日本茶道里千家家元千宗室多次带领日本茶道代表团到中国访问日本茶道里千家家元千宗室多次带领日本茶道代表团到中国访问。
源于中国茶文化的日本茶道,不断吸收、发展、最终形成了集哲学、文化、宗教为一身,涉及到陶瓷、雕刻、书法、绘画、建筑等诸多领域的日本茶道,是日本文化的集中表征,日本茶道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一、日本茶道的起源被后世尊为意境“茶圣”的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是公认的最早的具有最高水平的茶文化经典著作。
荣西禅师的《吃茶养生记》则是日本最早的一部茶书。
该书书中记载,日本的茶叶种子,种茶、制茶、煮茶、饮茶的方法,以及茶器、道具等皆源于中国。
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的禅僧,由日本的禅僧将中国的茶种带回日本进行播种,还将中国的茶种、饮茶之道进行传播,并逐渐发展而形成的。
镰仓时代(公元1185-1333年),日本高僧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天目山的径山寺求学取经。
他在学习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后,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
日本的《类聚名物考》对此有明确记载:“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
日本的《本朝高僧传》也有“南浦昭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的记述。
由此可见,中国茶文化是日本茶道的源头,而且中国文人、僧侣于饮茶时所形成的“他界观念”以及文人、僧侣们的那种对幽寂、高远情趣的体味和追求,都是日本茶道形成的基础。
茶道茶具茶碗的历史是什么
茶道茶具茶碗的历史是什么茶道茶具茶碗的历史最早的茶具是由酒具、水具、食具演变而来的。
从在马王堆中出土的君幸酒耳杯中,我们可以知道,当时杯这种容器已经出现了用途上的分工,虽然他们在形状上网上完全相同。
因此有人推断,当时一定已经有了专门用来饮茶的的杯子。
另外,从后来的茶具形式上看,也可以得出早期的酒具、食具有兼做茶具的结论。
传说唐宣宗时,有女子好饮茶,但又怕茶碗烫手,就把茶碗放在一个盘子里,为防止茶碗滑动,就用蜡油将茶碗粘住,后来有人将这个创意做成了带托的茶碗。
这一传说说明带托茶碗出现的年代,也说明当时有不带托的茶碗。
这种有带托的茶碗发展到后来就成了明清时流行的盖碗茶。
早期的茶碗中比较受欢迎的是越地的瓷器,在温州一带,无论是浙东还是浙东南,在西晋时期都是瓷器的主要产地,所产的以青瓷为主。
晋人对青瓷茶具的推崇对后世影响很大,在以后很长时间里,青瓷为茶具中的主流。
陆羽从茶碗与茶色的关系出发,解释了为什么要推崇越州的青瓷茶具。
唐代的煎茶的茶汤颜色偏黄,如果用白瓷、黄瓷、褐色瓷器的话茶汤就好呈现出红、紫、黑的不好视觉效果,而青瓷碗盛茶汤颜色发绿,比较好看。
宋元时期,点茶法因为贡茶的原因成为主流,但是煎茶法在民间还有存在唐代样式的有托的茶碗自然就有了生存的空间。
宋代的点茶茶汤是白的,所用的茶碗也就随之发生变化。
唐代百姓用的黑、褐、黄茶碗都成为上等的茶碗。
这样深色的茶碗可以衬托出茶汤的洁白,而唐代所推崇的青瓷茶碗的效果具就差了很多,需然很多地方还在使用,但是显然不是点茶用的茶盏。
明代的茶具除了传统茶碗以外,还出现了很多釉色和彩绘的茶具,其中以明代永乐时期,景德镇烧制的青花瓷、白瓷与彩绘茶具最为突出,工艺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
彩瓷技术给茶具的风格带来极大的变化,可以说彩瓷茶碗是明清茶具的一大特点。
茶道茶具茶碗的发展茶碗的大小也随茶艺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变化。
唐宋时期的茶碗普遍都比较大。
有托的茶碗的口径相差很大,唐代一般在10-20厘米之间,宋代茶碗口径变小,一般在7-10厘米之间。
日本茶道的历史
日本茶道的历史日本茶道从中国传播过去,而这个传播途径一般认为是通过佛教人士传播的。
茶道的发展也和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的历史,一起来看看。
村田珠光的草庵流茶兴起(室町时代)日本茶道历史上半部分,讲清了茶是如何被传入日本,又如何开始变得有日本味的。
但为什么茶道对于奠定日本文化道德观、审美观、价值观等等具有重大影响呢?来,喝口茶休息一下,茶道发展的高潮要从日本战国时代一些你一定知道名人说起。
前面说的茶道,主要还是遵循着中国传来的礼法,而开始成为富有日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则要从茶道“开山始祖”村田珠光说起。
村田珠光曾经是一名奈良名寺的僧侣,也是一名茶人,他的茶道称之为草庵茶。
为了更贴近日本人的风土,珠光创建了像是一般乡间农家风格的有别于书院茶的茶室模式,质朴简素但是对于民众而言却是相当有亲切感的茶室,这种茶室风格后来被称为草庵。
这时茶道已经从贵族文化逐渐与平民生活融合,更注重精神的茶道。
珠光扮演了开创者的角色。
他喜爱幽静、朴质、古拙的“侘“的气氛,所有他的茶道也称之为“侘茶”、虽然不知道这与他学习佛法与禅理是否有直接关联,但曾有此一说,身有为僧侣的珠光是为了改革茶道而学习佛法的。
另一个更广为人知的故事是,珠光曾在大德寺与名僧一休宗纯(大家可能更熟悉的是那个机智的一休和尚吧)学习禅并受到他的启发,更接受了一休和尚授予的证明其已经开悟的圆悟禅师的墨迹。
那珠光到底悟到了什么呢?他原来发型了原来“禅理也在茶道中”茶道中有禅理?好像很玄吧?其实珠光主张茶道也该像日常生活道理一样:客人来了,需要诚心准备一服茶,而客人也要真心的感谢,是自然而然就该如此的事,没有多余的思考与心机,而不是刻意地去追求其他什么。
所以,珠光以崇尚人心来制定茶道程序的作法,更重视精神层面的意义。
珠光对茶道的改变,还包括了“人身平等”的概念。
茶道可说是透过茶,将人心连在一起的一种方式。
在茶室中,主客平等,相互尊重。
浅析日本茶道的发展历史
浅析日本茶道的发展历史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精髓和代表,是日本人心灵的寄托,也是外国人了解日本文化的一条通道。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浅析日本茶道的发展历史,一起来看看。
浅析日本茶道的发展历史日本茶道有两种形式:“抹茶道”和“煎茶道”。
抹茶道诞生于四百多年前,而煎茶道则诞生于一百五十年前,在日本,人们把抹茶道称之为茶道,谈及煎茶道时要加以“煎”字,本文阐述的茶道是抹茶道。
茶道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日本本生并没有饮茶习俗。
唐朝时,805年,遣唐使者日本僧人空海、最澄带回了茶籽。
至今在日本还可以找到空海与嵯峨天皇一起饮茶的诗文,诗的名字叫做《夏日访大将军藤原冬嗣闲居院》,这个时候,饮茶在日本还未普及,只是在官僚僧侣之间进行。
宋朝时,中国的饮茶方式发生了变化,制茶工艺又有了新的突破。
宋代高雅的点茶法比唐代煎茶法更为讲究。
来华学习的日本僧人又将这种点茶法带回了日本,其中,荣西和尚的贡献是较有影响力的。
他从天台山回国后便写下了《吃茶养生记》。
他又把从天台山带回去的茶籽普及栽培,为以后日本茶道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明朝时,中国的茶叶生产发生了变革,把饼茶制造改成炒茶。
这时期,日本开了小茶架点茶之先河,因为点茶的过程要在将军面前完成,所以点茶人的整套动作便十分讲究,茶道具的摆设就开始有规定,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日本茶道是千利休完成的。
他将茶会整合成一套程序,通过一系列的程序展示了日本生活文化最完美的境界。
到了今天,日本拥有茶道人500万,从日本的教学内容上不难看出茶道成为日本人最喜爱的一种文化形式。
日本从小学到大学,学校几乎都有茶道教室,甚至有些学校还把茶道列为必修课。
浅析日本茶道的起源日本茶道的历史与发展是从唐代开始由中国传入日本的,主要是由日本遣唐使,留学僧及去日华僧带去的。
唐顺宗永贞元年日本天台宗开山大师,最澄和尚赴天台山国清寺留学返回时,不仅带回了天台宗经典,也带回了中国的茶籽,载于近江的台麓山地区。
最澄成为了日本植茶技术的开拓者。
日本茶道的历史
日本茶道的历史日本茶道从中国传播过去,而这个传播途径一般认为是通过佛教人士传播的。
茶道的发展也和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的历史,一起来看看。
日本茶道的历史村田珠光的草庵流茶兴起(室町时代)日本茶道历史上半部分,讲清了茶是如何被传入日本,又如何开始变得有日本味的。
但为什么茶道对于奠定日本文化道德观、审美观、价值观等等具有重大影响呢?来,喝口茶休息一下,茶道发展的高潮要从日本战国时代一些你一定知道名人说起。
前面说的茶道,主要还是遵循着中国传来的礼法,而开始成为富有日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则要从茶道“开山始祖”村田珠光说起。
村田珠光曾经是一名奈良名寺的僧侣,也是一名茶人,他的茶道称之为草庵茶。
为了更贴近日本人的风土,珠光创建了像是一般乡间农家风格的有别于书院茶的茶室模式,质朴简素但是对于民众而言却是相当有亲切感的茶室,这种茶室风格后来被称为草庵。
这时茶道已经从贵族文化逐渐与平民生活融合,更注重精神的茶道。
珠光扮演了开创者的角色。
他喜爱幽静、朴质、古拙的“侘“的气氛,所有他的茶道也称之为“侘茶”、虽然不知道这与他学习佛法与禅理是否有直接关联,但曾有此一说,身有为僧侣的珠光是为了改革茶道而学习佛法的。
另一个更广为人知的故事是,珠光曾在大德寺与名僧一休宗纯(大家可能更熟悉的是那个机智的一休和尚吧)学习禅并受到他的启发,更接受了一休和尚授予的证明其已经开悟的圆悟禅师的墨迹。
那珠光到底悟到了什么呢?他原来发型了原来“禅理也在茶道中”茶道中有禅理?好像很玄吧?其实珠光主张茶道也该像日常生活道理一样:客人来了,需要诚心准备一服茶,而客人也要真心的感谢,是自然而然就该如此的事,没有多余的思考与心机,而不是刻意地去追求其他什么。
所以,珠光以崇尚人心来制定茶道程序的作法,更重视精神层面的意义。
珠光对茶道的改变,还包括了“人身平等”的概念。
茶道可说是透过茶,将人心连在一起的一种方式。
在茶室中,主客平等,相互尊重。
日本茶道的发展阶段历史
日本茶道的发展阶段历史如今,有五百年历史的日本茶道文化迎来了空前的繁荣期。
茶室、茶亭遍及日本各地;茶室,茶会已成为各种文化活动中的一个主要项目。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的发展阶段历史,一起来看看。
日本茶道的发展阶段历史第一阶段在隋唐,中国茶文化入“经”成“道”,有多批日僧前来留学,给日本带回了中国的佛与茶,始展日本茶文化“东方第一枝”。
第二阶段在两宋,中国禅茶文化日渐成熟繁盛,此时,“取经”的日僧络绎不绝,名僧容西两次入宋,居留中国达二十四年之久,带回了禅味浓烈的中国茶道,并将圆悟禅师的《碧岩录》和“茶禅一味”的墨宝带回日本,自己又撰著《吃茶养生记》,由此成为日本佛教临济宗的祖师和日本茶道的先驱者。
第三阶段在明清,在中国禅宗教义和“禅茶一味”的理念刺激和引导下,一种以崭新的精神和形式出现的茶道——草庵茶,在日本茶文化史上掀开了辉煌的一页,先驱者便是日本茶道的鼻祖村田珠光。
珠光曾跟随一休大师参禅,经过艰苦的修炼,最终成为一休大师的弟子,并从大师那里得到了圆悟克勤的的墨迹。
珠光将之运用于茶道,开拓出了日本茶道茶禅结合的新境界,这便是“墨迹开山”典故的由来。
圆悟克勤的墨迹成了禅茶结合的最初标志,也是日本茶道界的最高宝物,人们走进茶室,都要在墨迹前跪下行礼,以示对圆悟的敬意。
由此,珠光被确立为日本茶道的开山。
日本茶道也就从单纯的生活艺术升华为茶禅一味的“美的宗教”。
日本茶道的历史日本的茶道源于中国,却具有日本民族味。
它有自己的形成、发展过程和特有的内蕴。
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一炉,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
它不仅仅是物质享受,而且通过茶会,学习茶礼,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
正如桑田中亲说的:“茶道已从单纯的趣味、娱乐,前进成为表现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规范和理想。
”十六世纪末,千利休继承、汲取了历代茶道精神,创立了日本正宗茶道。
日本茶道茶碗的发展历史
日本茶道茶碗的发展历史日本人相当注重形式,茶道便是这样的一种体现。
他们喜欢当着客人的面准备食物,像铁板烧,让客人不仅能吃到食物,还能学习到烹饪的方法,茶道也是如此。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茶碗的发展历史,一起来看看。
日本茶道茶碗的发展历史时下国人上茶馆,赴宴或拜访亲朋家,必有一杯香茶款待。
但有趣的是:泡的虽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名茶,却一律使用洋杯盛茶,以手勾杯耳饮之;大家都见怪不怪,殊不知我们祖先是以双手捧着重拙的茶碗啜饮的。
现时日本的茶道,乃真正延用我国古代捧碗喝茶的习俗而来的。
传说宋人盛行斗茶之好,并以黑釉碗为茶具,称为「建盏」,多是福建出产。
还有「吉洲黑釉碗」、「河南黑釉碗」等,日本人统称为「天目碗」,音Tamuka。
天目者,原河南有名之天目山也。
当时东洋学者多赴该地学佛,带回不少当地「黑釉茶碗」,日人甚爱之,故以「天目碗」称之。
「天目碗」的种类甚多,出产地较杂,主要盛行于宋代。
当时的茶叶多制成半发酵的膏饼,饮用前先把膏饼碾成细末,放在茶碗内,再沏以初沸的开水,使水面沸起一层白色的沫。
宋代的茶盎虽有五种釉色:黑釉、酱釉、青、青白、白釉,但黑釉盏因便于衬托白色茶沫观察茶色而受到斗茶者的钟爱。
宋徽宗也很爱此道,常与臣属斗茶,上行下效,影响极甚。
宋时茶色为白,观色自以黑碗盛之最宜。
正因有这种特殊需要,黑釉碗因而得到极大的发展,也由此兴起不少专烧黑釉的专窑,其中以建瓯、建阳地区最为突出。
黑釉是宋代瓷器中最普遍的一种釉色瓷器,可以说,中国各地都具备烧黑釉的原料。
黑釉看来不美,但到了有才智的工匠手里,经过特殊加工后,黑釉釉面上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装饰品样。
有的现出条状或圆点等不同形式的结晶,有的釉面色泽变化万千,有的把剪纸纹样烧在瓷器上,有的又剔刻出线条流畅的纹饰。
这些装饰风行于不同地区,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日本茶道茶具煮水地炉:位于地板里的火炉,利用炭火煮釜中的水。
风炉:放置在地板上的火炉,功能与炉相同;用于五月至十月之间气温较高的季节。
抹茶碗的众多形态及前世今生
抹茶碗的众多形态及前世今生抹茶碗系統图茶碗各部名称图抹茶碗是指用来饮抹茶的碗。
最早在茶室里登场的茶碗,如同茶叶一样来自于中国。
他的形状,用料,和制作趣向也是随着时代的步伐,风格迥异。
从中国和朝鲜半岛流入到日本的茶碗被称为「唐物」(karamono)。
这个时期的唐物主要包括青磁,白磁,天目茶碗,在镰仓(1185-1333年)和室町时代(1336-1573年)开始流传使用,被茶人视为抹茶碗中的上品之上品。
这是日本东京静嘉堂收藏的曜变天目建盏,被称为世界三大曜变天目茶碗之一。
(前些日子,静嘉堂举办天目茶碗展,有机会一睹这南宋时代建盏的风采)从村田珠光(1432-1502,室町时代中期的茶人)开始提倡清净淡泊的「佗茶」(わび茶)之后,除了唐物之外,一些从高丽来的高丽茶碗(高丽茶碗:在朝鲜半岛烧制的茶碗的总称)也开始引起茶人们的喜爱。
当时的高丽茶碗,有不少是很粗糙的杂器,原本不能登上大雅之堂,但却正好和珠光的寂静朴拙的「佗茶」人生观相吻合,故而和唐物一起,被视为茶碗中的珍品。
流传至今的高丽茶碗成了很多茶人爱不释手,梦寐以求的高价器物。
高丽茶碗有很多种风格,井户茶碗,粉引,刷毛目,三岛,伊罗保等等。
这是京都孤蓬庵的「井户茶碗」,提到古高丽茶碗,这是代表作。
可谓朴素之美的极致作品。
于此同时,除了像唐物和高丽茶碗这样的made in China or Korea 的茶碗之外,南北朝时期(1336-1392)期间, 在瀬戸地区开始烧制一些模仿中国天目和青磁茶碗的陶器。
到了16世纪中叶(室町时代后期)伴随着「佗茶」风格的流行,一些“新式”的茶碗被烧制了出来。
典型的代表有美浓地区的瀬戸黒釉,黄釉瀬戸,志野烧和千利休独创的乐烧茶碗。
这些茶碗,既有中国磁器的痕迹,更体现了当时日本茶人对器物的嗜好趣向以及实用的价值观。
利休离世之后,各种风格的茶碗竞相登场。
利休的大弟子之一古田织部(1544-1615)烧制的织部烧茶碗,之后的江户时代的小堀遠州(1579-1647)喜好的风格潇洒的茶碗数不胜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茶道茶碗的发展历史
时下国人上茶馆,赴宴或拜访亲朋家,必有一杯香茶款待。
但有趣的是:泡的虽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名茶,却一律使用洋杯盛茶,以
手勾杯耳饮之;大家都见怪不怪,殊不知我们祖先是以双手捧着重拙
的茶碗啜饮的。
现时日本的茶道,乃真正延用我国古代捧碗喝茶的
习俗而来的。
传说宋人盛行斗茶之好,并以黑釉碗为茶具,称为「建盏」,多是福建出产。
还有「吉洲黑釉碗」、「河南黑釉碗」等,日本人统
称为「天目碗」,音Tamuka。
天目者,原河南有名之天目山也。
当
时东洋学者多赴该地学佛,带回不少当地「黑釉茶碗」,日人甚爱之,故以「天目碗」称之。
「天目碗」的种类甚多,出产地较杂,主要盛行于宋代。
当时的茶叶多制成半发酵的膏饼,饮用前先把膏饼碾成细末,放在茶碗内,再沏以初沸的开水,使水面沸起一层白色的沫。
宋代的茶盎虽有五
种釉色:黑釉、酱釉、青、青白、白釉,但黑釉盏因便于衬托白色
茶沫观察茶色而受到斗茶者的钟爱。
宋徽宗也很爱此道,常与臣属
斗茶,上行下效,影响极甚。
宋时茶色为白,观色自以黑碗盛之最宜。
正因有这种特殊需要,黑釉碗因而得到极大的发展,也由此兴起不少专烧黑釉的专窑,其
中以建瓯、建阳地区最为突出。
黑釉是宋代瓷器中最普遍的一种釉色瓷器,可以说,中国各地都具备烧黑釉的原料。
黑釉看来不美,但到了有才智的工匠手里,经
过特殊加工后,黑釉釉面上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装饰品样。
有的现出
条状或圆点等不同形式的结晶,有的釉面色泽变化万千,有的把剪
纸纹样烧在瓷器上,有的又剔刻出线条流畅的纹饰。
这些装饰风行
于不同地区,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煮水
地炉:位于地板里的火炉,利用炭火煮釜中的水。
风炉:放置在地板上的火炉,功能与炉相同;用于五月至十月之间气温较高的季节。
柄杓:竹制的水杓,用来取出釜中的热水;用于炉与用于风炉的柄杓在型制上略有不同。
盖置:用来放置釜盖或柄杓的器具,有金属、陶瓷、竹等各种材质;用于炉与用于风炉的盖置在型制上略有不同。
水指:备用水的储水器皿,有盖。
建水:废水的储水器皿。
茶罐
枣:薄茶用的茶罐。
茶入:浓茶用的茶罐。
仕覆:用来包覆茶入的布袋。
茶杓:从茶罐(枣或茶入)取茶的用具。
茶碗
茶碗:饮茶所用的器皿。
乐茶碗:以乐烧(手捏成型而后低温烧制)成的茶碗。
茶筅:圆筒竹刷,乃是将竹切成细刷状所制成。
茶室
为了茶道所建的建筑。
大小以四叠(塌塌米)半为标准,大于四叠半称做“广间”,小于四叠半者称作“小间”。
水屋:位于茶室旁的空间,用来准备及清洗茶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