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达》原画设定集(THE ART OF AVATAR)精美概念设计欣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凡达》原画设定集(THE ART OF AVATAR)精美概念设计欣赏(上)
近年3D电影虽然大行其道,但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达》却为3D技术带来历史性的突破。
《阿凡达》是好莱坞最重要的一部电影,无论在技术还是画面上,都将史无前例。
詹姆斯·卡梅隆曾在1997年以《泰坦尼克》创下获颁11项奥斯卡奖以及所有影音产品席卷全球35亿美金的历史纪录。
他的每一部作品,总是以开拓者精神撼动业界也吸引无数的影迷,以耳目一新的创作掀起高关注度的话题。
《阿凡达》带给我们的是一次新的生命体验,在优美的画面中,我们雪藏已久的想象力重新被唤醒,儿时那纯净的梦重新出现,这是英雄的史诗,是一曲悲壮的歌咏。
《阿凡达》故事的精彩不言而喻,整个特效也让人叹为观止,但画面的唯美和真诚更让人深深感动。
男女主人公驾驭神兽的场景,和无边无底的飘渺仙境,传达的是一种无法形容的美,气势恢宏,波澜壮阔,飘渺仙境,人间奇缘,这是《阿凡达》基本的情
怀和意境。
人人皆感叹和好奇于《阿凡达》画面的精致和细腻,此文将讲解这些完美画面的锻造过程。
《阿凡达》在公映之前推出了一本名为《天神下凡美术设计图集》(The Art of Avatar)的书,荟萃了众多才华横溢的美术设计师为这部影片绘制的心血之作。
电影作为一种以视觉为主导的综合艺术形式,它对画面表现的要求显得至关重要。
因此,在好莱坞,一部电影的美术设计如今已经成了非常关键的一环,甚至在影片还没有开拍之前,美术设计师们已经用手上的画笔描绘出了要呈现的人物与场景的具体样貌,而这些艺术家独具匠心的设计草图也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品供人欣赏。
《阿凡达》这部作品对导演来说意义非凡,一方面此作可谓是其心血之作,经过了14年的酝酿,耗资5亿美元,历时四年拍制;另一方面是他所要讲述的是一段华丽壮观的传奇,制作这样一部影片本身也是一次宏大的冒险行动,其结果很可能对未来的整个电影工业走向带来更为长远的影响。
纯净的蓝色毫无疑问是《阿凡达》的主色调,许多场景甚至主人公的肤色都是这种让冷静的同时又略显伤感的色彩,这也许正是詹姆斯想要通过影片传递的一种悲悯情怀,那种人与自然相生相依的境界也正是现代人所缺失而又从心底里向往的。
看完开头的两幅超宽跨页插图之后,心中残存的一点疑窦都被荡涤干净了,因为它们已经足以显示出这部影片要呈现的景致会有多么恢弘壮观,更何况这些雄伟开阔的视野所呈现的世界,色彩还是如此丰富艳丽,使人还没有看到故事之前,已经被这些养眼的场景设计图给征服了。
《阿凡达》的精致和美丽不仅让观众深深折服,曾经将托尔金的魔幻史诗《魔戒三部曲》搬上大银幕而在全球范围内名声显赫的著名导演彼得杰克逊也对这部作品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专门为这本《天神下凡美术设计图集》撰写了一篇名为《停止怀疑》的文章,对詹姆斯卡梅隆及其艺术创作团队这次付出的心血表达了十足的赞赏,称最终的效果将如构建片中
这个神奇世界的创造者们所共识的一样:眼见为实。
成功背后是无数人艰辛的努力和付出,从上面几张图片我们可以看到动画师的工作任务有多么艰巨,哪怕是几秒钟一闪而过的镜头,都需要经过相当繁复的渲染与合成步骤,许多动画师们要相互合作,花费几天、几周,甚至几年的时间才能打磨完成。
在这个创作过程中留下的大量素材不管是否最终被采用,几乎都是不错的艺术品。
形形色色、千奇百怪的生命物种就是这样一步步塑造出来,为了方便计算机绘图,所有的虚拟生物都会被制成塑胶雕像,用来帮助动画师绘制出最终的形象。
有些画作能在凝固的状态下呈现出强烈的动感,这张飞行器的概念图无疑就是一个最佳的证明。
细节处见功力,一丝不苟、精致细腻的创作态度是阿凡达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虽然没有任何色彩渲染,这些铅笔描绘的草图中简单的线条交织亦具有一种单纯而宁静的独特美感。
纳威族(Na'vi)人的着装设计可谓恰到好处,既凸现出曲线性感的身材,又不用担心有碍观瞻。
为了增强可信感,本片的场景设计上选择了强化低端技术质感的方向,回溯到《异形2》(Aliens)年代的整体架构和效果质感,所以很多场景看起来让人有很熟悉的感觉,如此图的瓦尔基里航天飞机是不是看起来有点眼熟?
瓦尔基里航天飞机,最独特的地方在于矛头状的技艺,由插图设计师雷恩查克(Ryan Church)勾勒。
说来可能让人难以置信,这些设计稿早在2006年就已经完成,而将它们呈现为真正的
影像足足耗费了将近三年的时间。
从这些作品不难发现,片中许多令人惊叹的最终场景因为这些杰出的设计稿,已经成功了一半。
每次做设计图集的分享,都会感叹“大小至关重要”的想法,看着被压缩之后的这块豆腐,实在很难和实体书上观看到的效果同日而语。
不过潘多拉星的奇异景象呈现在大银幕上的时候,相信绝对不会小于眼前这一幅设计图的视野。
萨森运输机(Samson)——影片《阿凡达》中又一个循着低端技术概念思路打造的飞机,这种飞机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越战年代的军用运输机,尤其是机头部分基本上没有做什么大幅度的修改,而是直接套用了当时美国军用运输机的外观。
整体风格弥漫着老式武器厚实沉重的风格。
从机身到内部,萨森运输机的设计风格与瓦尔基里航天飞机保持着比较高的统一性,尤其是内舱部分的设计,更充满了机械时代科幻片常见的暗金属风格。
潘多拉星球上的美军基地场景设计图充满了强烈的金属感和浓郁的工业色彩,与自然的景观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格局,反射出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完全不搭调的现实状态,看到这样的画卷立刻让人能感受到导演的某些意图。
这些精美的图片处处引人深思,寓意深远,整个基地看起来就象一个不能移动的大型太空船,虽然一样宏伟壮观,但是处处充满了幽闭感,现代科技到底是解放了人们还是禁锢了人们?
全景式的插图总能让人有一种视野开阔的感觉,但是超宽的视角整体上也有一种强烈的压抑感,这正是我们无需去想象儿每天都在感受的现代生活压力,主人公的化身实验就是从这个生命实验室开始的。
精益求精的态度是阿凡达成功的关键,为了做好这个生命研究室(The Biolab)场景,威塔工作室还专门在美国成立了一家公司,尤其是途中这复杂的机件需要集中大量金属与塑料两种不同原料相融的复合型素材才能制作完成,新西兰本部只能完成的塑料铸件部分,最终还要把完成后塑料铸件素材运到美国,与新建的公司打造出来的金属铸件进行整合,才能呈现出与三维电脑绘制出来设计图样完全一致的实体效果,认真程度与重视的态度可见一斑。
正是认真细致的精神,为好莱坞电影工业树立全球的霸主地位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阿凡达每个细节都考虑得周全得体,惟妙惟肖,即使绘制的工作图片都给人真实可信的感觉,如果说一部优秀的影片就是一个比较圆满的谎言,那么这些美术设计师的心血无疑帮补了不少漏洞。
艺术家们细致入微的表现力在阿凡达中处处可见,连通器(The Link)是阿凡达中创造的一种可以变身的机器,主人公的体貌从人类变成潘多拉星土生土长的纳威族人(Na'vi)就是通过这种类似人体倒模机的玩意完成的。
漂浮山无疑是片中最有代表性的场景之一,它的出现,无疑为人们早已幻想过N年的空中楼阁做了一次实体展示,虽然明知这样的作品是电脑虚拟的出来的,依然叫人忍不住心驰神往。
据说导演最初不满意山体上的植物太多缺少岩壁感,就要设计师加多一些石头的感觉,才有了眼前这些在我国经常可以看到的植物沿着峭壁伸展的山景。
比起冰冷压抑的美军基地场景,潘多拉星的自然景观就显得太舒服开阔了。
虽然充满了各种神奇的景致,但是可以看得出,所有元素都来源于地球的自然景观,导演就是不说,也能让人感受到强烈的环保概念。
大家可能会觉得下面这张场景更为精致,还多了一重令人浮想联翩的意境美。
不错,比起后来完成的更为精致细腻的设计手稿来,正是运用了国画泼墨效果所勾勒出来的。
从整体质感上看,《阿凡达》将数字特效的实体采样技术又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它主要是先将地球上的景观实体采样,然后再经过电脑的混合处理,那样,潘多拉星的面貌就这样活生生地出现在人们面前了。
除了自然景观,潘多拉星上的植物也是千奇百怪,形形色色。
那样一副色彩斑斓、绚丽多姿的美态实在是令人神往不已,也不禁感叹设计者们强大的想象力。
手绘的锤头兽(Hammerhead)看起来象极了已经灭绝的三角龙的近亲,最有意思的是潘多拉星上的各种兽类都是六足的。
难以置信,如此一只活灵活现的彩色锤头兽其实也是手绘出来的,而不是依靠电脑完成的。
看起来,这只彩色垂头兽的质感几乎与实体采样的电脑绘图相比,其生动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这些原本为动画师采样建模制作的塑胶雕像,现在也不仅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随着影片的公映,它也将以玩偶摆件的形式为好莱坞招来巨额的商业利益。
这是一个宛如梦魇一样的猛兽,它的名字叫蝰蛇狼(Viperwolf),将野狼和毒蛇这两种动物界“杀手”的特点融合在一起,设计师组成了现在这个猛兽。
无论是铅笔手稿,建模雕塑还是彩色手稿,都有些叫人起起皮疙瘩。
相形之下,越到设计的后期,所带来的恐惧感就越发强烈。
从纳威族人(Na'vi)设计总谱不难发现其造型上的变化,就是在这样不断完善的机制下,很多电影作品能最终给人带来更为印象深刻的视觉感受。
个人很喜欢这张轮廓稍显模糊的头像设计图,比起上面电脑绘制出来的图片,多了一些艺术的抽象美。
这张名为《内提力》(Neytiri)的手稿,就是该片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亲手绘制的,当时画出这样一幅图画是为了给影片设计人员一个创作方向。
《内提力》是一张规格为17×22英寸的限量微喷印画,是50张手写编号限量版中的一张。
这50张图每一张都分别有单独的卡梅隆的手写编号,而且还各自都有真品凭证,售价250美元,装裱后售价405美元。
美丽的纳威族(Na'vi)女战士的造型设计稿和建模采样用的雕塑样本,都有一种自然散发出来的性感魅力。
就是那张猫脸看起来有些慎人,外加一副蓝精灵的肤色,接受起来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虽然这些手绘的造型设计稿看起来有些简单,但是并不因此就显得粗糙,尤其是铅笔线的质感,更容易让人感受到艺术创作的魅力。
《阿凡达》原画设定集(THE ART OF A V A TAR)精美概念设计欣赏(下)
这些充满诱惑性的手办原本是为电影创作而定制的塑胶模型,现在倒成了电影公司的另一项发财门道。
那些貌似南美地区民族特有的麻绳式小发辫是不是感觉很有熟悉感?纳威族人虽然是影片《阿凡达》中想象出来的外星生物,但是其轮廓多少还是明显参考人类的元素。
当然,还有更多相似元素还有待大家发掘。
蓝精灵的肤色,山猫一样的脸,玛雅式的发辫……其实在这些纳威族人的头部造型设计之中还有一个最为特别的地方,就是原来他们的体内含有通体发光的能量源,而每个能量源呈现出的形态都是五花八门、各不相同。
仔细看看,除了身体发肤之外,设计师们给纳威人罩上的那一身行头的灵感同样来自自然界的动植物。
大家熟悉希腊传说中的死神——桑纳托斯(Thanatos)吗?大家看到潘多拉星球上的死兽(The Thanator)时,会不会有死神降临的感觉?当然这只死兽仅仅是这个卡梅隆的创作团队构思出来的,不过这只凶猛巨兽据说是潘多拉星上的顶级掠视者。
设计师为了进一步强化了它的惊骇效果,还采用了自然界的许多危险动物身体上带有的条纹状警戒色作为点缀。
常看灵异题材惊悚片的人对家族树(Home Tree)的设计一定不会陌生,因为它看起来实在太象《劫梦惊魂》(Dreamcatcher)中,那个印第安人用来避邪的门神符了。
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样的设计难免有些抄袭的嫌疑,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正是这些千丝万缕让人感觉似曾相识的细节,才使得《阿凡达》构筑的纳威人世界,不至于太过天马行空到离谱的程度,也更容易激起人们对片中描绘的世界产生共鸣感和认同感。
新奇怪异的只是外表的某些不同,内里要表现的却是人类对自己与自然关系的一种反思。
潘多拉星球野兽丛生,狩猎为生的纳威人若不想成为那些巨大掠食兽的盘中餐,自然必须随身携带点利器了。
由图可知,这些漂亮的弓箭设计图巧妙地融合了印第安和玛雅两种文化的特点,还兼有几分东方人特有的平衡对称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