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课件

妇产科-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课件

篇一:妇产科护理学知识点归纳: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妇产科护理学知识点归纳: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是指由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全身及

内外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称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功血分

为排卵性和无排卵性。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常因精神紧张、恐惧、悲伤、环境及气候变化、过度劳累、重度营养

不良及代谢紊乱等情况,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节功能导致月经失调。

(二)临床表现

1.无排卵性功血多发生于青春期及围绝经期妇女,最常见的症状是子

宫不规则出血,特点是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时多时少,有时

大出血。常无痛经及其他不适,出血多或时间长者常继发贫血,全身及盆

腔检查无异常发现。

2.排卵性功血多发生于生育期年龄的妇女,卵巢虽有排卵,但黄体功

能不稳定,分2种类型:①黄体发育不足:常发生在不孕或孕早期流产的

妇女,主要症状为月经周期缩短,盆腔检查无异常发现。②子宫内膜不规

则脱落:即黄体萎缩不全。多发生于哺乳期及流产后妇女,主要症状为经

期延长,可达9~10日,出血量多且淋漓不净,盆腔检查无异常发现。

(三)辅助检查

1.无排卵性功血基础体温测定,呈单相型;宫颈粘液结晶检查,经前出现羊齿植物叶状结晶;诊断性刮宫及子宫内膜活检,见不同程度的增生性变化而无分泌期改变。

2.排卵性功血

①黄体功能不足者,基础体温呈双相型,但排卵后体温上升缓慢,持续时间短,9~10日即下降;在月经来潮前刮宫送病理检查为子宫内膜分泌反应不良。

②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者,基础体温呈双相型,高温相缓慢下降;于月经周期第5~6刮宫送病理检查,见分泌期子宫内膜与增生期内膜同时并存。

(四)治疗要点

1.无排卵性功血①青春期病人以止血、调整周期、促排卵为目的。②围绝经期病人以止血、调整周期、减少经量为原则。围绝经妇女常首选刮宫止血。

2.排卵性功血以恢复黄体功能为治疗目标。

(五)护理措施

①休息:嘱病人注意休息,保证足够睡眠。

②饮食:鼓励病人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铁饮食。

③严密观察病情:准确估计会阴垫上的出血量,阴道大出血时,应立即报告医生,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确保输血、输液速度,做好手术前的准备。

④保持会阴清洁:每日用温开水冲洗外阴,并遵医嘱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篇二:妇产科学指导: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类型

以月经周期紊乱和子宫出血数量及性质改变为特征,可分为以下几种

类型:

一、月经稀发(oligomenorrhea)周期≥40天的不规则性子宫出血,常伴月经过少。

二、月经频发(polymenorrhea)周期≤21天的不规则性子宫出血,常伴

月经过多。

三、月经过多(hypermenorrheaormenorrhagia)系指经量过多和/或

伴经期延长之有规律周期性子宫出血。

四、月经不规则(metrorrhagia)指月经周期不规则,而经量不多者。

五、不规则性月经过多(menomefrorrhagia)指月经周期不规则并伴

经量过多,经期延长者。

六、月经过少(hypomenorrhea)指月经周期规律,仅经量减少者。

七、月经中期出血(intermenstrualbleeding)

血,常伴排卵和排卵痛。

指两次正常规律月经之间少量子宫出

篇三: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护理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护理

响水县人民医院陈娟

讨论护理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实施了合理有效的护理。结果患者均有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改善。结论合理适当的护理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治疗中能减轻患者的焦虑和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护理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主要表现为经期长短不一・经期延长・经量过多和不规则阴道流血。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失调、并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按发病机制可分为无排卵性和排卵性功血两大类,前者占85%,多见于青春期及绝经过渡期妇女;后者前者占20%~30%,多见于育龄妇女。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1.评估患者年龄、月经史、发病前有无停经史、以往治疗经过。

2.评估患者异常子宫出血的表现,出血持续时间、出血性状、出血量、经期长短,发病时间及经过。

3.评估患者婚育史、避孕措施、激素药物使用史。

4.评估患者目前工作、学习、生活,有无意外事件、精神紧张、忧虑、过度劳累、气候和环境骤变等对性腺轴不良的刺激情况。

5.评估患者有无全身与生殖系统有关的疾病,如肝病、血液病、高血压、代谢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或垂体疾病)。

(二)临床表现

1.无排卵性功血表现为月经周期和经量的不正常。

(1)月经周期或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时多时少,多为停经数周或数

月后大量出血,可持续2―3周甚至更长。

(2)亦有表现为长时间少量点滴出血、淋漓不尽,出血多者可致贫血

或休克,出血期间一般无腹痛或其他不适。

(3)一般有数月无月经的病史。

(4)BBT单相。

2.有排卵性功血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因此月经频发。有时月经周

期虽在正常范围内,但卵泡期延长、黄体期缩短(<11天)。育龄妇女常可

表现为不易受孕或在孕早期流产。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评估患者年龄、受程度、体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面色、自理能力。

2.评估患者异常子宫出血的表现,如出血量、性状。发病时间,发

病前有无停经史。

3.每日保留会阴垫,观察出血及治疗情况。保持床单位清洁,每日

流动水冲洗外阴,防止逆行感染。

4.注意病室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创造良好的修养环境。

5.饮食为高蛋白、高维生素C、高铁剂饮食。

6.遵医嘱准确给予药物并正确指导。

7.遵医嘱及时采集血标本,对贫血严重者,遵医嘱予以配血输血,认真做好查对及解释工作。

(二)心理护理

1.加强护患沟通,了解患者顾虑,适时进行有关功血知识的宣教。向青春期功血患者及家属,强调尽早治疗有利于月经恢复正常周期。育龄期功血患者中未育者用促排卵药后妊娠生育可能性很大,已育者要定期到医院随诊。绝经过渡期的功血患者在除外恶变后可定期随诊观察。

2.向入院患者介绍病室环境,主管医生和护士,消除陌生感。

3.协助生活护理,使患者感到温暖和关怀。

4.创造交流的空间,每日定时开放探视,使患者心情愉快。

(三)治疗护理

1.用药护理使用性激素类药物治疗时注意时间、剂量准确,严格执行性激素给药的护理措施。

(1)重点床旁交班,了解患者一般状况。

(2)按时按量准确给药,不随意停药或漏药,稳定的血药浓度,使用性激素,通常停药发生撤退性出血的时间,与病人上一次行经时间相应考虑。

(3)必须按规定在血止后开始减量,逐渐递减。

(4)告知患者及家属,治疗期间若有不规则阴道出血,及时就诊/汇报值班护士或医生。

(5)记录出血量,嘱患者保留卫生巾、尿垫及内裤等便于准确估计失

血量,为及时补充液体和血液提供依据。

(6)注意出血量,随时观察出血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医生;对于严重

失血的患者要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尿量,并嘱其卧床休息、不单

独起床,以防晕倒受伤。

(7)停药3~7日会发生撤药性出血,量多时给一般止血剂,必要时输血。

(8)做好配血、输血的准备,如发生失血性休克时,积极配合医生抗

休克治疗。

(9)注意患者用药前后及过程中有无过敏反应,及时医生采取措施,

并做好护理记录。

(10)监测生命体征、血常规、凝血功能的检查。

(三)手术护理

(1)术前护理

1)有阴道出血者:①协助完善术前相关化验及各项检查,了解患者既

往史、现病史、目前状况、过敏史、月经史、婚孕史。②评估患者有无禁

忌证,监测生命体征。

2)诊刮术护理:①有阴道出血者,单纯清洗外阴,术前4小时禁食水。

②备齐手术用物,负压吸引装置及氧气全套,负压吸引器瓶清洁。③关闭

门窗、调节室温及手术床。④核对患者,嘱其排空膀胱进手术室,注意给

患者保暖,协助采取正确体位。术中专人看护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心

理安慰。术后注意观察腹痛及阴道出血情况。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原因及心理护理干预河北省万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技术站(076250)史慧荣 [关键词]:功能性子宫出血;病因分析;心理护理干预 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它是由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调而引起的异常 子宫出血。依据发病机制的发生可分为无排卵型和排卵型功血两类,其中无排卵性功血约占85%[1]。通过多年来的临床观察,只要不延误病情,及早医治,会取得满意的效果。因此加强心理护理干预也势在必行。 1、病因分析: 1.1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1.1.1青春期:在青春期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间的反馈机制尚未健全,此时垂体分 泌促卵泡激素呈持续低水平,促黄体生成素无高峰形成,虽有成批卵泡生长却无排卵,卵泡发育到一定程度就发生退行性变而不能排卵导致无排卵性功血。 青春期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正常功能的建立需经过一段时间,此时受到机体内部或外界因素的影响:诸如精神紧张、情绪变化、营养不良、代谢紊乱及环境、气候骤变等影响时,可通过大脑皮层和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调节或靶细胞效应异常而引起功血。 1.1.2围绝经期:在绝经过渡期,卵巢功能不断衰退,卵巢对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反应性低下,卵泡在发育过程中因退行性变而不能排卵导致无排卵性功血。 1.1.3育龄期:生育期妇女有时因应激等因素干扰也可发生无排卵性功血。 1.2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排卵性月经失调多发生于育龄期妇女,虽然有排卵的功能,但黄体功能异常。分为黄体功能不足和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两种类型。 1.2.1黄体功能不足的原因在于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紊乱导致卵泡期FSH缺乏,卵泡发育缓慢,使雌激素分泌减少;LH峰值不高,使黄体发育不全,孕激素分泌减少。子宫内膜分泌反应不足。 1.2.2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者,在月经周期中有排卵,黄体发育良好,但因萎缩过程

2016妇产科护理学课程练习册及答案:15.1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护理

妇产科护理学课程练习册 第十五章生殖内分泌疾病患者的护理 第一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护理 一、选择题 1.月经周期的神经内分泌调节轴包括B A.下丘脑-垂体-子宫 B.下丘脑-垂体-卵巢 C.垂体-卵巢-子宫 D.下丘脑-卵巢-子宫 E.垂体-子宫-子宫附件 2.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多见于B A.青春期 B.生育期 C.围绝经期 D.老年期 E.各个时期均可发生3.女性出现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原因是D A.下丘脑功能异常 B.垂体功能异常 C.卵巢功能异常 D.黄体功能异常 E. 子宫内膜功能异常 4.下列因素与生育期妇女出现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无关的是E A.过劳 B.工作压力 C.手术 D.意外事件 E.卵巢功能衰退5.育龄期妇女因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所致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特点是A A.月经期延长 B.月经期缩短 C.月经周期延长 D.月经周期缩短 E.月经频发 6.育龄期妇女因黄体功能不足所致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特点是C A.月经期延长 B.月经期缩短 C.月经周期缩短 D.月经周期延长 E.月经稀发 7.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主要病理变化在于D A.下丘脑 B.垂体 C.卵巢 D.子宫内膜 E.黄体8.已婚妇女出现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时首选的辅助检查项目是D A.测量基础体温 B.超声 C.病理学检查 D.诊断性刮宫 E.分段诊刮9.下列临床表现与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不相符的是E A.阴道不规则流血 B.月经周期紊乱 C.经期长短不一 D.经量多少不一 E.月经频发 10.下列人群可出现基础体温呈现单相型改变的是B A.正常妇女 B.无排卵性功血患者 C.有排卵性功血患者 D.黄体功能不全患者 E.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患者

第四章-妇产科疾病护理--第二节-妇科

第二节妇科 一、子宫脱垂患者的护理 【知识要点】 1、熟悉子宫脱垂的临床表现及分度 2、掌握术前阴道准备注意事项 3、掌握子宫脱垂的术后护理及健康宣教 【案例分析】 患者,女,71岁,绝经20年,因外阴有肿物脱出一年,门诊拟“Ⅰ度子宫脱垂轻型”行子宫托治疗效果不佳,2月前,自觉脱出物较前明显,伴排尿不尽,门诊拟“Ⅱ度子宫脱垂重型"收治入院.患者既往体健,有高血压病史15年,长期服用降压药,入院后测生命体征平稳,妇科检查:宫颈及部分宫体脱出阴道口外1cm,阴道前壁膨出Ⅲ度。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全子宫切除术+阴道前壁修补术,术中失血100ml。术后阴道填塞纱布六块,保留尿管在位、通畅。 【选择题】 1、子宫脱垂的临床表现,不包括:(E) A. 肿物自阴道脱出B。下坠感和腰背酸痛 C. 张力性尿失禁、便秘 D. 伴有膀胱、直肠膨出 E. 伴有子宫肌瘤 2、对子宫脱垂患者使用子宫托的目的是:(A) A .有利恢复盆底组织张力 B 。使病人局部清洁 C. 减轻病人肉体上和精神上的折磨D。防止外阴部继发感染 E. 手术治疗的术前准备 3、术前进行肠道准备进食无渣饮食时间应为:(B) A. 术前2日 B. 术前3日C。术前4日 D. 术前5日 E. 术前7日 4、该患者术前护理的内容中,不正确的是:(B) A.溃疡者,行阴道冲洗后局部涂40%紫草油 B.阴道冲洗液的温度为43~45℃ C.子宫还纳后,病人应平卧半小时

D.使用丁字带支托下移的子宫 E.局部炎症,使用抗生素及局部涂雌激素的软膏 5、护士指导患者盆底肌肉组织锻炼的方法为:(A) A。收缩肛门运动 B. 仰卧起坐C。上肢运动 D. 下肢运动 E. 俯卧撑 6、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后,护士应告知患者适宜采取的体位是:(A)A。平卧B。半卧位C。端坐位 D. 俯卧位E。膝胸卧位 7、该患者术后的护理要点,下列正确的是:(ABE) A。外阴擦洗每日2次B。保持导尿管通畅 C。术后留置导尿管2天后拔出D。早期下床活动 E。避免增加腹压 8、护士对该患者行出院指导的内容正确的有:(ABDE) A。术后应休息3个月 B. 半年避免重体力劳动C。术后1个月可以盆浴 D. 术后2个月复查伤口E。有异常情况随时就诊 简述题 9、该患者入院后如何进行专科评估?重点进行哪些宣教? 答:评估:子宫脱垂的程度,伴随症状;会阴部皮肤完好情况,脱垂部位粘膜有无破溃,血压控制情况。 宣教:①保持会阴部皮肤的清洁,穿宽松棉质的衣服,减少脱垂部位的摩擦.②卧床休息,做好饮食指导,保持大便通畅,减少增加腹压的动作。③监测血压,做好防跌倒宣教. 10、子宫脱垂患者术前阴道准备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①术前3天开始进行阴道准备,Ⅰ度子宫脱垂的患者应每天坐浴2次,一般采取1:5000的高锰酸钾或0。02%的碘伏液;对Ⅱ、Ⅲ度子宫脱垂的患者,特别是有溃疡者,行阴道冲洗后遵医嘱局部涂含抗生素或雌激素的软膏,并勤换内裤.②阴道冲洗液温度不宜过高,以41~43℃为宜。③阴道冲洗后戴无菌手套将脱垂的子宫还纳于阴道内,让

初级护师-妇产科护理学 讲义 第14章 月经失调病人的护理 图文

第十四章月经失调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指由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所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无全身及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功血分为排卵性和无排卵性两类。 病因及发病机制 精神紧张、环境、气候骤变、过度劳累等,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调节,使卵巢功能失调,引起月经失调。 营养不良,严重贫血及代谢紊乱也可影响激素的合成、转运和代谢,而导致月经异常。 无排卵性功血 多发生于青春期与绝经过渡期妇女。 青春期下丘脑-垂体-卵巢轴间的调节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无正常月经周期中血LH高峰形成,导致卵巢不能排卵; 绝经过渡期妇女则因卵巢功能衰退,剩余卵泡对垂体促性腺激素反应低下,不能发育成熟而无排卵。 无排卵性功血发生在雌激素分泌量多,由于缺乏黄体酮对抗,子宫内膜不受限制地增生,却无致密坚

固的间质支持,致使此种组织脆弱,易自发破溃出血;流血时间长、流血量多且不易自止。 排卵性功血多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常见有两种类型:黄体功能不足与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 分类病因及发病机制 黄体功能不足黄体期孕激素分泌不足或黄体过早衰退,导致子宫内膜分泌反应不良。LH不足使排卵后黄体发育不良,孕激素分泌减少 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黄体萎缩不全)黄体发育良好,但萎缩过程延长导致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内膜持续受孕激素影响,以致不能如期完整脱落 临床表现 1.无排卵性功血最常见症状是不规则子宫出血,其特点是: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时多时少(三乱)。 根据异常子宫出血特点分为 ①月经过多:周期规则,经期大于7日或经量多于80ml; ②经量过多:周期规则,经期正常,但经量过多; ③子宫不规则过多出血:周期不规则,经期延长,经量过多; ④子宫不规则出血:周期不规则,经期可延长而经量不太多。 2.有排卵性功血 分类临床表现 黄体功能不足月经周期缩短,不孕或在孕早期流产 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 (黄体萎缩不全) 月经周期正常,经期延长,常达9~10日,出血量多 辅助检查 1.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 2.基础体温测定是测定排卵简单易行的方法。 3.诊断性刮宫简称诊刮。通过诊刮达到止血及明确子宫内膜病理诊断的目的。 4.宫腔镜检查可直视病变部位取活检以诊断子宫腔病变。 5.宫颈黏液结晶检查经前出现羊齿植物叶状结晶者提示无排卵。 6.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检查可了解有无排卵及雌激素水平。 7.激素测定经前测定血清黄体酮值,若在卵泡期水平为无排卵。 治疗原则 >>无排卵性功血的青春期及生育期病人以止血、调整周期、促排卵为目的。 >>绝经过渡期以止血、调整周期、减少经量、防止子宫内膜病变为主。 >>排卵性功血应以恢复其黄体功能为治愈目标。 >>对于急性大出血及有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的病人采用刮宫术止血。

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诊疗方案

2010年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诊疗方案一、概述: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崩与漏出血情况虽不同,然两者常交替出现,且其病因病机基本一致,故概称崩漏。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中医妇科学第六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断者,称为“崩漏”,前者称为“崩中”,后者称为“漏下”。 2、西医诊断标准:(西医妇产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月经异常:表现形式有月经过多、月经频发、子宫不规则出血、月经频多。 (2)身体虚弱:头晕、乏力、易疲倦、心慌、气短、浮肿、食欲下降、失眠等。 (3)体征:病程短或仅少量淋漓出血者,可无特殊体征,失血过多者可见贫血貌,部分患者可有乳房及外生殖器发育欠佳,或外阴及肛周多毛,甚至呈男性分布。 (4)辅助检查:通过血常规、B超、子宫内膜活检等排出其他器质性病变。(二)证候诊断: 1.肾虚型: 主症: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多,淋漓不尽,色淡质稀,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色晦暗,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弱;病位:冲任;病性:虚实夹杂。 2.血热型 主证: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血色深红,质稠,心烦不寐,渴喜

冷饮,头晕面赤,舌红,苔黄,脉滑数;病位:冲任;病性:实证。 三、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肾虚证 治法:温肾助阳,固冲止血。 方药:大补元煎加补骨脂、仙鹤草、艾叶炭。 党参15g 熟地15g 山茱萸8g 山药15g 当归10g 枸杞9g 炙甘草5g 杜仲15g 补骨脂8g 仙鹤草10g 艾叶炭15g 2.血热证 治法: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方药:清热固经汤加减 黄芪30g 生地15g 丹皮8g 白芍8g 侧柏叶30g 贯众炭15g 艾叶炭10g 海螵蛸15g 仙鹤草20g 茜草炭15g 炒栀子15g 炒黄柏15g 三七粉3g(冲服)炙甘草3g 续断15g (二)辨证使用中成药: 1.肾虚证:选用宫血宁胶囊2粒,日三次。口服。 2.血热证:选用云南白药胶囊2粒,日四次。口服。 ( 三)西医治疗 1.止血:对大量出血患者,要求在性激素治疗6小时内明显见效,24-48小时内血止,若96小时以上仍不止血,应考虑有无器质性病变存在。

妇产科产后出血培训课件

妇产科产后出血培训课件 妇产科分娩期并发症——产后出血 一、定义:胎儿娩出后24小时流血量超过500ml称产后出血,包括胎儿娩出后至胎盘娩出前、胎盘娩出后至产后2小时和产后2小时至24小时3个时期。出血多发生在前两期。产后出血在我国是产妇首位死亡原因。 二、病因及分类: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 (1)子宫收缩乏力:最常见的原因,影响子宫收缩和缩复功能的因素均可引起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常见因素有: ①全身因素:产妇精神过度紧张,对分娩恐惧;临产后镇静剂、麻醉剂或子宫收缩抑制剂过多使用。 ②产科因素:产程延长,体力消耗过多;产科并发症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高征、合并贫血、宫腔感染、盆腔炎等均可引起子宫肌水肿或渗血。③子宫因素:多胎妊娠,羊水过多,巨大胎儿;子宫肌壁损伤(剖宫产史,肌瘤剔除手术后,产次过多、过频造成子宫肌纤维损伤);子宫肌肉发育不良或病变(子宫畸形或肌瘤等)。

(2)胎盘因素:按胎盘剥离状况可分为以下类型。①胎盘滞留、胎盘嵌顿、胎盘剥离不全;②胎盘粘连或植入;③胎盘部分残留。 (3)软产道损伤:较少见,严重时引起产后出血,需手术及时修补。常发生于手术助产(如产钳助产、臀牵引术等)、巨大儿分娩、急产;软产道组织弹性差,产力过强。手术助产操作不当或未及时检查发现软产道撕裂伤时,均可导致产后出血。 (4)凝血功能停滞:任何原发或继发的凝血功能异常均可引起产后出血。产科并发症如胎盘早剥、死胎、羊水栓塞、严峻的先兆子痫可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凝血功能停滞引起出血。产妇合并有血液体系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削减、再生停滞性贫血,凝血功能停滞可引起产后切口及子宫血窦出血。3、诊断依据 (一)胎盘娩出前出血:胎儿娩出时或娩出后,即出现活动性鲜红色血液自流出,多为软产道损伤所致,如有间断性流出暗红色血液,混有血块,胎盘娩出延迟,常属胎盘因素所造成,应迅速娩出胎盘。 (二)胎盘娩出后出血:查胎盘胎膜完整,触诊子宫体柔软,甚至轮廓不清,经按摩子宫后宫缩好转,出血明显减少或

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

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 异常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的一类问题,它很可能影响到女性的生育能力,如何对异常子宫出血进行诊断与治疗?国内各位专家以2014版《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为基准,结合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18年的更新以及我国女性特有的问题给出了新的建议,制定了2022版《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 01、新版指南要点更新 2022更新版指南在概念上与国际接轨,将异常子宫出血的概念进行了以下调整:1.闭经:原来闭经被归在月经规律性里面,现在被归到月经频率里面,这一点按照国际统一标准做了调整。 2.月经量的改变:这是变化最大的一点。上版指南定义月经量过多的标准 为>80ml,月经量过少的标准为<5ml,判断月经量的多少是重要且有意义的,但实际测量起来比较难,并且患者对80ml和5ml的衡量也是存在一定难度的。所以本次指南同步了FIGO指南的标准——以主观感觉来衡量,即用自我感觉过多和自我感觉过少来衡量月经的多少。女性在来月经期间感觉月经过多,并且身体、社交、情绪和日常生活等生活质量受到影响,无论是否存在贫血,就可以诊断为月经过多。和以前相比,感觉月经明显减少、成点滴状,则定为月经过少。虽然以感觉判定主观一点,但是这样和治疗的目标会更加契合。 3.月经是否规律:以前FIGO对规律月经的定义是两次月经相差2天到20天都属于规律月经,现在变成7到9天之内,我们国内2014年的指南以7天作为一个标准。在制定新的标准的时候田教授及专家们使用了一个好记的方法——“3个7”,正常月经的“3个7”分别是指月经频率28±7天、经期长度(也就是出血的时间)≤7天、两次月经之间的变化(周期规律性)≤7天,这样更方便大家记忆。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护理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总结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法结合患者病情,细心做好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治疗期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卫生保健宣教。结果患者痊愈出院。结论规律性药物治疗及科学的人性化护理,可使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恢复健康,痊愈出院。 【关键词】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护理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DUB)简称功血,是妇科的常见病之一。系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其与全身及内外生殖器本身的各种器质性病变无关。常表现为月经周期长短不一、经期延长、经量过多或不规则阴道流血。功血可分为无排卵型功血(anovulatory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anovulatory DUB)和有排卵型功血(ovulatory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ovulatory DUB)两类,约85%的病人属于无排卵型功血。功血病人可发生于月经初潮至绝经间的任何年龄,约50%的病人发生于绝经前期,30%发生于育龄期,20%发生于青春期。 一、临床表现 (一)无排卵型功血 常见的症状是不规则子宫出血,特点是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时多时少,多为停经数周或数月后大量出血,可持续2~3周甚至更长时间,不易自止。也有表现为长时间少量出血,淋漓不断。少数表现为类似正常月经的周期性出血,但量较多。出血期不伴有下腹疼痛或其他不适,出血多或时间长者可伴贫血。 (二)有排卵型功血 1.黄体功能不足者表现为月经前期少量阴道流血,称“经前淋漓”现象。病人的月经周期缩短,月经频发。有时月经周期虽在正常范围内,但因卵泡期延长,黄体期缩短,故不孕或早孕期流产发生率高。 2.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者,表现为月经周期正常,但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经期可长达9~10天,出血量多少不一。也有表现为月经后持续少量出血的“经后淋漓”现象。 二、护理诊断 疲乏:与子宫异常出血导致的继发性贫血有关 有感染的危险:与子宫不规则出血、出血量多导致严重贫血,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 三、护理目标 1.病人接受处理方案后,出血及相关症状明显减轻。 2.病人住院期间不发生感染。 四、护理措施 (一)补充营养 指导病人加强营养,改善其全身情况,根据具体情况可补充铁剂、维生素C 和蛋白质等。行经期妇女,每天约从食物中吸收铁0.7~2.0mg,经量多者应额外补充铁。向病人推荐含铁较多的食物如猪肝、豆角、蛋黄、胡萝卜、葡萄干等。按照病人的饮食习惯,为病人制订适合于个人的饮食计划,保证病人获得足够的营养。 (二)维持正常血容量

妇产科学彩色笔记第18章:生殖内分泌疾病

妇产科学彩色笔记第18章:生殖内分泌疾病 第18章:生殖内分泌疾病 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宫血) 分为无排卵性功血和排卵性功血两类: 一、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1.病因:一般好发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卵巢功能都不稳定)。无排卵性功血时,子宫内膜仅有单一雌激素刺激而无孕激素对抗,可发生雌激素突破性或撤退性出血。在青春期,大脑中枢对雌激素的正反馈存在缺陷,FSH持续低水平,无LH陡直高峰形成而不能排卵。 ●理解:由于卵巢出问题不排卵了,黄体就没有出现,体内只有雌激素而无孕激素,子宫内膜一直处于增生期,而无分泌期(没有双向体温),增生程度取决于雌激素水平,只要雌激素水平一低,就会出现子宫内膜脱落,形成无排卵性功血(刮宫

只能见到羊齿状结晶,找不到椭圆体),所以月经周期紊乱,子宫不规则出血。 2.病理 (1)子宫内膜增生症 ①单纯型增生 ②复杂性增生:腺体增生明显,成背靠背现象。 ③不典型增生:属癌前病变。 (2)增生期子宫内膜 (3)萎缩型子宫内膜 3.临床表现 ●最常见的症状: 宫血需与子宫肌瘤相鉴别:子宫肌瘤引起子宫出血的周期规则。 4.诊断及鉴别诊断 ●(1既可以诊断,又可以止血):已婚患者首选方法。 (2 (3)基础体温测定:呈单相型体温,提示无排卵。

5.治疗(了解): (1 主要措施:以止血为主:用雌激素止血,用药20天左右,在用雌激素11天左右加用孕激素,同时停药,形成人工激素周期。 调整月经周期:通过药物建立人工月经周期,可采用雌孕激素序贯疗法或雌孕激素联合疗法。 主要措施:以刮宫为主。 二、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1.黄体功能不足:指有卵泡发育及排卵,但黄体期孕激素分泌不足或黄体过早衰退,黄体周期缩短(不足14天),相应的月经提前,周期缩短,其他一切正常。这一时期主要是在经前期。●特征 性表现:早死)。 2.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萎缩过程延长,导致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又称黄体萎缩不全,导致黄体期延长,子宫内膜一直处于分泌期,甚至第二个周期的增生期到来,分泌期还没结束,所以就形成了一个增生期与分泌期同时存在的情况,这

妇科-经期延长病(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经期延长病(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临床路径(试 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门诊患者。 一、经期延长病(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临床路经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经期延长病(TCD编码: BFY0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ICD-10编码: N93.8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卫生部发布.1993年,中华医学会中医妇科专业委员会编著《中医妇科诊疗指南》。 (2)西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卫生部发布.2002年,《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妇产科学》.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经期延长病(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经期延长病(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常见证候: 血瘀证 阴虚血热证 湿热瘀阻证 气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经期延长病(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经期延长病(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3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对于痊愈病例,停药后进行2个月经周期随访。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经期延长病(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症和卵巢巧克力囊肿、生殖器官炎症、等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月经失调患者,以及宫内节育器引起者,不进入本路径。 4.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妇科检查。 (2)妇科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基础体温测定、内分泌检测、子宫内膜组织学检查、宫腔镜检查、血常规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血瘀证:活血化瘀,固冲调经。 (2)阴虚血热证:养阴清热,凉血调经。 (3)湿热蕴结证:清热利湿,止血调经。 (4)气虚证:补气健脾,固冲调经。 2.针灸治疗 (1)针法。 (2)灸法。 (九)完成路径标准 月经经期时间缩短或恢复正常。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可导致治疗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2.出现严重并发症不能完成路径,退出本路径。 3.治疗期间出现其他疾病需要治疗,退出本路径。 4.由于患者自身原因无法完成路径时,退出本路径。

妇产科异常子宫出血

异常子宫出血中医优势病种(单病种)诊疗方案 一、概述 异常子宫出血(AUB)是妇科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是一种总的术语,指与正常月经的周期频率、规律性、经期长度、经期出血量中的任何1项不符,源自子宫腔的异常出血。本病相当于中医学“崩漏” “月经先期” “经期延长” “经量过多” “经间期出血”等范畴。 二、诊断 【西医诊断】 根据患者年龄、子宫出血情况以及妇科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后可初步确定诊断;依据子宫内膜的病 理组织检查、基础体温测定、激素水平测定等了解卵巢的功能。 1.病史 (1)既往多有月经失调病史如有无不规则的阴道流血史如有则应详细了解其发病的时间、血量、 持续时间、出血性质、流血前有无停经等;近期有发病诱因如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大等病史。 (2)年龄、孕产史、目前采取的避孕措施、激素类药物的使用史如是否服用服避孕药、抗凝药、 宫内节育器、输卵管结扎术等。 (3)既往是否有肝病、血液病、高血压、代谢性疾病史(如甲状腺、肾上腺、脑垂体等病史)。 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多发于青春期及围绝经期妇女。本病发病特点是不规则子宫出血。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时多时少甚或大量出血而致贫血、休克;部分患者常先有数周或 数月停经继之出现大量阴道流血持续23周或更长时间不能自止有时则一开始即为阴道不规则流血;也可 表现为类似正常月经的周期性出血仅有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无下腹疼痛或其他不适。根据出血的特点异常 子宫出血包括:①月经过多周期规则经期延长或经量过多;②子宫不规则出血过多周期不规则经期延长 经量过多;③子宫不规则出血周期不规则经期延长而经量正常;④月经过频月经频发周期缩短,<21 天。 2.体格检查 检查有无贫血、甲减、甲亢、多囊卵巢综合征及出血性疾病的阳性体征;妇科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注意出血来自宫颈管内。 3.辅助检查 (1)血清性激素检测 适时测定孕酮水平可确定有无排卵及黄体功能但因出血频紧难以选择测定孕激素的时间。测定血睾酮泌乳素水平、甲状腺功能以排除其他内分泌疾病。 (2)影像学检查 主要为盆腔B超检查了解子宫内膜厚度及回声,以明确有宫腔占位病变及其他生殖道器质性病变等。 (3)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测 确定有无贫血、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等疾病。 (4)尿妊娠试验或血B-hCG检测 有性生活史者,排除妊娠及妊娠相关疾病。 (5)基础体温测定(BBT) 不仅有助于判断有无排卵,还可提示黄体功能不足、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 (6)子宫内膜取样 诊断性刮宫:为了确定排卵和黄体功能应在经前期或月经来潮6小时内诊刮;若怀疑子宫内膜脱落不全,应在月经来潮第5天诊刮;不规则阴道流血者可在消毒条件下随时讲行诊刮。疑有子宫内膜癌时,应行分段诊刮。无性生活史患者,若激素治疗失败或疑有器质性病变应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后诊刮。

产科患者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护理要点详解

产科患者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护理要点详解 【疾病特点】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DUB)简称功血,是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即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属于生殖内分泌疾病,非器质性病变引起。功血分为无排卵性和排卵性两类。 (一)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ano'vulatory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多见于青春期及绝经过渡期妇女,约占85%。可有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其特点是失去正常周期规律性和出血自限性,最常见的症状是子宫不规则出血。特点是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经量多少不定,出血的类型取决于血清雌激素水平及其下降速度、雌激素对子宫内膜作用时间及内膜厚度,出血期间一般无不适感觉。青春期患者的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激素间反馈调节尚未成熟,特别是对雌激素的正反馈作用存在缺陷,卵泡雌激素呈持续低水平,月经中期无促排卵性黄体生成激素高峰形成,卵巢无成熟卵泡形成,不能排卵;绝经过渡期患者的卵巢功能不断衰退,剩余卵泡对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反应性低下,卵泡在发育过程中因退行性变而不能排卵;内外环境等因素也可引起育龄妇女的无排卵性功血。上述原因引起的无

排卵,均使子宫内膜受雌激素持续作用而无孕激素拮抗,出现不同程度的增生改变,发生雌激素突破性出血(breakthrough bleeding)。无排卵性功血也可因一批卵 泡闭锁导致雌激素水平下降,持续增生的子宫内膜失去激素支持而脱落,发生雌激素撤退性出血(withdrawal bleeding)。此外,无排卵性功血时,异常子宫出血还与子宫内膜自限性机制缺陷有关。 无排卵性功血患者的子宫内膜病理改变可分为3类。 ①子宫内膜增生症(endometrial hyperplasia):根 据1998年国际妇科病理协会制定的标准分单纯型增生(simple hyperplasia,旧称腺囊型增生过长)、复杂型增生(complexhyperplasia,旧称腺瘤型增生过长)、不典型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 ②增殖期子宫内膜(proliferative phase endometrium);特点是在月经周期的后半期,甚至月经期,表现为增殖期形态。 ③萎缩性子宫内膜(atrophic endometrium);较少见。基础体温呈单相型,经前宫颈黏液检查可见羊齿植物叶状结晶,提示无排卵。 (二)排卵性月经失调(ovulatory menstrual dysfunction)

妇产科优势病种

妇产科优势病种

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因调节月经周期的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引起卵泡成熟和排卵障碍,引起月经紊乱,子宫异常出血,青春期和更年期妇女常见。属中医崩漏。 【诊断】 症状:月周期紊乱,呈现不规则出血,也可正常月经的周期性出血。 体征:全身检查除贫血外,无全身器质性疾病。妇科检查无异常。 辅助检查:诊刮应全面,注意宫腔情况,刮出物的性质和量,尽量在出血期前诊刮。基础体温呈单向,宫颈粘液经前为羊齿状结晶,孕酮低下,经前诊刮无分泌期改变。 中医诊断辨证分型 肾阴虚型:经血非时而下量少或过多,色红质稀,头晕耳鸣,腰腿酸软,心烦潮热,舌质红苔少; 脾虚型:经血非时而下,量多色淡,气短神疲,舌淡苔薄; 实热型:经血非时而下,血色深红而稠,口渴烦热,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脉洪; 虚热型: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势急或少淋漓,色鲜红质稠,舌红,咽干口渴,脉细数; 血瘀型: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量少不断,色紫暗有块,小腹疼痛或胀痛,舌紫黯或有瘀点,苔薄白,脉弦涩或沉淀。 【治疗】 一.中药治疗 (一)、肾虚型 1.肾阴虚证 主要症状: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少或多,淋漓不断,血色鲜红,质稠,头晕耳鸣,腰酸膝软,手足心热,颧赤唇红,舌红,苔少,脉细数。 证候分析:肾阴不足,虚火内炽,热伏冲任,迫血妄行,故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少或多,淋漓不断;阴虚内热,故血色鲜红,质稠;肾阴不足,精血衰少,不能上荣空窍,故头晕耳鸣;精亏血少,不能濡养外府,故腰腿酸软;阴虚内热,则手足心热;虚热上浮,则颧赤唇红。舌红,苔少,脉细数,也为肾阴虚之征。 治疗法则: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方药举例:左归丸,去川牛膝,加早莲草12g、炒地榆12g。 熟地10g、山药15g、枸杞子12g、山茱萸8g、菟丝子10g、鹿角胶12g、龟板胶10g、川牛膝8g

妇产科-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课件

妇产科-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课件 篇一:妇产科护理学知识点归纳: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妇产科护理学知识点归纳: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是指由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全身及内外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称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功血分为排卵性和无排卵性。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常因精神紧张、恐惧、悲伤、环境及气候变化、过度劳累、重度营养不良及代谢紊乱等情况,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节功能导 致月经失调。 (二)临床表现 1.无排卵性功血多发生于青春期及围绝经期妇女,最常见的症状是子宫不规则出血,特点是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时多 时少,有时大出血。常无痛经及其他不适,出血多或时间长者常继 发贫血,全身及盆腔检查无异常发现。 2.排卵性功血多发生于生育期年龄的妇女,卵巢虽有排卵,但黄体功能不稳定,分2种类型:①黄体发育不足:常发生在不孕或孕 早期流产的妇女,主要症状为月经周期缩短,盆腔检查无异常发现。 ②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即黄体萎缩不全。多发生于哺乳期及流产 后妇女,主要症状为经期延长,可达9~10日,出血量多且淋漓不净,盆腔检查无异常发现。 (三)辅助检查 1.无排卵性功血基础体温测定,呈单相型;宫颈粘液结晶检查, 经前出现羊齿植物叶状结晶;诊断性刮宫及子宫内膜活检,见不同程 度的增生性变化而无分泌期改变。

2.排卵性功血 ①黄体功能不足者,基础体温呈双相型,但排卵后体温上升缓慢,持续时间短,9~10日即下降;在月经来潮前刮宫送病理检查为子宫 内膜分泌反应不良。 ②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者,基础体温呈双相型,高温相缓慢下降;于月经周期第5~6刮宫送病理检查,见分泌期子宫内膜与增生期内 膜同时并存。 (四)治疗要点 1.无排卵性功血①青春期病人以止血、调整周期、促排卵为目的。 ②围绝经期病人以止血、调整周期、减少经量为原则。围绝经妇女 常首选刮宫止血。 2.排卵性功血以恢复黄体功能为治疗目标。 (五)护理措施 ①休息:嘱病人注意休息,保证足够睡眠。 ②饮食:鼓励病人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铁饮食。 ③严密观察病情:准确估计会阴垫上的出血量,阴道大出血时,应立即报告医生,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确保输血、输液速度,做好 手术前的准备。 ④保持会阴清洁:每日用温开水冲洗外阴,并遵医嘱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篇二:妇产科学指导: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类型 以月经周期紊乱和子宫出血数量及性质改变为特征,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月经稀发(oligomenorrhea)周期≥40天的不规则性子宫 出血,常伴月经过少。

妇科中医优势病种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崩漏〕 一、病名: 中医病名:崩漏 西医病名: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二、定义: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功能失调、并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可分为无排卵性功血和排卵性功血两类,其中无排卵性功血约占85%。可归属于中医的“月经失调”、“崩漏”范畴。 三、诊断标准: 1、好发年龄 无排卵性功血功血好发于青春期和绝经过渡期。 2、最常见症状 不规则阴道流血。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经量时多时少。 3、体格检查 妇科检查和全身检查,无生殖器官及全身器质性疾病。 4、辅助检查: 〔1〕无排卵依据:①经前测定血孕酮值为卵泡期水平;②基础体温测定呈单相性;③经前宫颈黏液结晶检查呈羊齿状结晶等。 〔2〕B超检查:排除子宫、卵巢异常情况。 〔3〕宫腔镜检查:排除宫腔病变如子宫内膜息肉、子宫粘膜下肌瘤,取

子宫内膜活检排除子宫内膜癌。 〔4〕凝血功能测定及血红细胞计数:排除凝血功能障碍及了解 贫血情况。 四、治疗方案: 〔一〕治疗原则 青春期及生育期无排卵性功血以止血、调整周期、促排卵为主。 绝经过渡期功血以止血、调整周期、减少月经量、防止子宫内膜病变为主要原则。 〔二〕一般治疗 1、注意营养、纠正贫血、失血严重时可予输血。 2、出血期间应防止剧烈运动,保证充分休息和睡眠。 〔三〕辨证施治 1、辨证论治 〔1〕肾阴虚证 经乱无期,出血淋漓不净或量多,血色鲜红,质稍稠,头 晕耳鸣,腰膝酸软,或心烦,舌质偏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水益阴,止血调经。 方药:左归丸,去牛膝合二至丸。 生熟地各15g 山药20g 枸杞15g 山茱萸12g 菟丝子20g 炙龟板12g 女贞子20g旱莲草15 〔2〕肾阳虚型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病历摘要 场景:妇科门诊诊室 病人资料:女性,42岁,家务 主诉:停经2个月余,阴道流血半个月,伴头晕 现病史: 该患。Lmp2010年7月16日。于9月18日出现不规律阴道流血,时多时少,多时超过月经量。用纸约3-4包,在家自服止血药(具体药名不详)。病情无明显好转。四天前出现头晕、乏力等征。为进一步诊治而来我院。发病以来饮食,睡眠良好。二便如常,体重无明显减轻,病程中无发热。 既往史: 1. 无外伤史;无输血史; 2.无肝炎史,无结核病史,无糖尿病史;否认高血压,冠心病史; 3.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个人史: 1.生于德惠,未到过疫区; 2.有过吸烟史,量不多;无饮酒史; 3.23岁结婚,生有一子一女,身体健康; 4. 无工业毒物接触史; 家族史: 无特殊记载,父母均健在。 体格检查 生命体征:T:36.8℃ P: 96次/分R:18次/分Bp:120/85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面色略苍白,精神较紧张,皮肤巩膜无黄染,结膜略苍白,双侧锁骨上淋巴结无肿大,心率96次/分,心音有力,节律整,双肺呼吸音清,腹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肌紧?阴性,肠鸣音7次/分,无亢进,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浮肿。 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6.8×109/L Hb:92g/L PLT:240×109/L 妇科检查: 外阴:血染,发育正常 阴道:通畅,粘膜润软 宫颈:光滑,颈口有血?流出 宫体:未触及包块及肿物,压痛

分泌物:血性,中等。 患者关心的问题 1、我会不会得癌? 2、下一步怎么办? 3、做刮宫很痛苦吗?保守治疗怎么办? SP需扮演的角色任务 (sp模拟要点) 接诊地点:妇科门诊诊室 患者描述:拟模拟的年龄范围40岁左右,女性,中等经济地位,家务,衣着外表符合上述社会角色。患者行为态度:比较紧张。 病人合作,有不适感,?感乏力。 SP培训剧本 医生:您好!我是妇产科科的李医生! 患者:您好! 医生:今天我要对您的病情进行了解以及体格检查,以便于对您的病情做出诊断,希望您能配合! 患者:好的! 医生:请问您叫什么名字? 患者:王** 医生:今年多大岁数了? 患者:42岁。 医生:您是做什么工作的? 患者:家务。 医生:您此次来看病,主要开什么病? 患者:主要是阴道不正常流血。 医生:阴道流血是从何时开始的? 患者:是半个月前开始的。 医生:流血的量多吗? 患者:时多时少。 医生:多时多多少?少时少多少? 患者:多时约为3-4包卫生巾,少时用1包卫生巾。 医生:您平时月经量怎么样?

妇产科诊疗指南和规范(精品课件)

妇产科诊疗指南和规范 妇产科 第一节急性盆腔炎 第二节慢性盆腔炎 第三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第四节流产 第五节霉菌性阴道炎 第六节早孕 第一节急性盆腔炎 【病史采集】 1.常有产后、流产后或盆腔手术感染史,慢性盆腔炎史,原发或继发不孕史。 2.常有高热、寒战、头痛、食欲不振、下腹部疼痛、腹胀、腰痛、白带增多,有时在排尿、排便时出现疼痛症状。 【体格检查】 1.身体状况:急性面容,体温高、心率快,下腹部刺激征、肌紧张、压痛、反跳痛; 2.阴道检查:可见阴道及宫颈充血,有时阴道内有脓性分泌物,宫颈举痛,子宫稍大有压痛,两侧附件增厚,有明显压痛,甚至扪及包块。 【辅助检查】

1.血、尿常规,白细胞升高达1.5~3万/mm3,中性粒细胞增加。 2.血沉。 3.宫腔物培养、药物敏感试验。 4.血培养、药物敏感试验。 【鉴别诊断】 1. 急性阑尾炎。 2. 异位妊娠。 3.卵巢囊肿蒂扭转。 【诊断要点】 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可作出初步诊断。此外,还需作必要的化验,如血常规、尿常规、宫颈管分泌物及后穹隆穿刺物检查。急性盆腔炎的临床诊断标准,需同时具备下列3项:1.下腹压痛伴或不伴反跳痛;2.宫颈或宫体举痛或摇摆痛;3.附件区压痛。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半卧位。补充营养水分,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高热时用物理降温。避免不必要的妇科检查以免炎症扩散。重症病人要注意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休克及盆腔脓肿破裂。 2.抗炎治疗:根据病情、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抗生素。以广谱抗生素为宜。也可同时加用灭滴灵。

3.手术治疗:如积极抗炎治疗,体温不见下降者或疑有盆腔脓肿形成或破裂,应及时行剖腹探查,切开脓肿。如脓肿位置较低,向后穹窿膨出时,可作阴道后穹窿切开引流。 4.中医中药治疗。 第二节慢性盆腔炎 【病史采集】 1.曾有急性盆腔炎的病史。 2.有下腹痛、腰痛、肛门坠胀、白带增多、低热、精神不振、全身不适以及失眠等,常在劳累、性交后、排便时及月经后加重。 3.月经失调,周期不规则,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伴有痛经。 4.常有继发不孕史。 【妇科检查】 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有输卵管炎时可摸到增粗的输卵管并有压痛。在有输卵管积水或卵巢囊肿时,在一侧或两侧可扪及囊性肿块,周围有粘连,不易活动;有盆腔结缔组织炎症时两侧有增厚或压痛,子宫骶骨韧带增粗有压痛,变硬。 【辅助检查】 1.血常规、血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