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练习题

合集下载

《桃花源记》练习题带答案

《桃花源记》练习题带答案

《桃花源记》精品练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9课】班级:姓名:说明:试卷根据难易度分A卷B卷,后附有答案。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赏析辨识选择题】【课外阅读训练】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缘】。

2、【鲜美】。

3、【落英】。

4、【缤纷】。

5、【异】。

6、【欲穷其林】。

穷,。

7、【林尽水源】。

8、【仿佛】。

9、【才通人】10、【豁然开朗】。

11、【俨然】。

12、【属】。

13、【阡陌交通】。

14、【相闻】。

15、【悉】。

16、【黄发垂髫】。

垂髫,。

17、【乃】。

18、【具】。

19、【要】。

20、【咸】。

21、【妻子】。

22、【绝境】。

23、【遂与外人间隔】。

遂、。

间隔,。

24、【乃】。

25、【无论】。

26、【为具言】。

为、。

27、【叹惋】。

28、【延】。

29、【语云】。

30、【不足】。

31、【便扶向路】。

扶,。

向,。

32、【志】。

33、【及郡下】。

及,。

34、【诣)】。

35、【规】。

36、【未果】。

37、【寻】。

38、【问津】。

津,。

二、重点句子翻译: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翻译: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翻译:3、复前行,欲穷其林。

翻译: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5、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翻译: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翻译:7、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翻译: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翻译:9、不足为外人道也。

翻译:10、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翻译:三、课内简答题:1、写两个出自《桃花源记》的成语:2、第一段带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桃源人听到渔人叙述外界的变化后,为什么“皆叹惋”?4、当渔人离开时,桃源人为什么嘱托“不足为外人道也”?5、桃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6 、渔人离开桃源后。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俨然 ( ) 黄发垂髫( ) 便要还家( ) 间隔( ) 语云( ) 诣太守(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缘溪行缘: (2)落英缤纷缤纷: (3)欲穷其林穷:(4)仿佛若有光仿佛: (5)才通人才: (6)屋舍俨然俨然:(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 (8)阡陌交通阡陌: (9)鸡犬相闻相闻:(10)悉如外人悉: (11)具答之具: (12)咸来问讯咸:(13)遂与外人间隔遂:间隔:(14)皆叹惋叹惋:(15)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16)此中人语云语:(17)便扶向路扶:向:(18)及郡下及: (19)诣太守诣: (20)欣然规往规: (21)后遂无问津者问津: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便要还家4.请写出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芳草鲜美古义:今义:(2)阡陌交通古义:今义:(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今义:(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今义:(5)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义:今义:(6)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今义:5.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渔人甚异之异: (2)复前行前:(3)欲穷其林穷: (4)处处志之志:6.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舍①便舍船,从口入( ) ②屋舍俨然( )(2)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 )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一一为具言所闻( )(3)寻①寻向所志( ) ②未果,寻病终( )(4)志①处处志之( ) ②寻向所志( )(5)乃①见渔人,乃大惊( ) ②乃不知有汉( )7.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2)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人教部编版初二下册语文《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初二下册语文《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俨然 ( ) 黄发垂髫( ) 便要还家( ) 间隔( ) 语云( ) 诣太守(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缘溪行缘: (2)落英缤纷缤纷: (3)欲穷其林穷:(4)仿佛若有光仿佛: (5)才通人才: (6)屋舍俨然俨然:(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 (8)阡陌交通阡陌: (9)鸡犬相闻相闻:(10)悉如外人悉: (11)具答之具: (12)咸来问讯咸:(13)遂与外人间隔遂:间隔:(14)皆叹惋叹惋:(15)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16)此中人语云语:(17)便扶向路扶:向:(18)及郡下及: (19)诣太守诣: (20)欣然规往规: (21)后遂无问津者问津: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便要还家4.请写出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芳草鲜美古义:今义:(2)阡陌交通古义:今义:(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今义:(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今义:(5)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义:今义:(6)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今义:5.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渔人甚异之异: (2)复前行前:(3)欲穷其林穷: (4)处处志之志:6.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舍①便舍船,从口入( ) ②屋舍俨然( )(2)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 )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一一为具言所闻( )(3)寻①寻向所志( ) ②未果,寻病终( )(4)志①处处志之( ) ②寻向所志( )(5)乃①见渔人,乃大惊( ) ②乃不知有汉( )7.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2)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9 桃花源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9  桃花源记

9 桃花源记1.【读准字音】 给下列加点字和多音字注音。

豁.然( ) 俨.然( ) 阡陌..( ) 垂髫.( ) 邑.人( ) 诣.( ) 刘子骥.( ) 问津.( ) 武陵.( ) 舍⎩⎪⎨⎪⎧ (舍弃) (屋舍) 间⎩⎪⎨⎪⎧ (田间) (间隔) 语⎩⎪⎨⎪⎧ (语言) (语人) 鲜⎩⎪⎨⎪⎧ (新鲜) (鲜见) 2.【把握节奏】 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武 陵 人 捕 鱼 为 业(2)自 云 先 世 避 秦 时 乱, 率 妻 子 邑 人 来 此 绝 境通假字 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 一词多义(1)志⎩⎨⎧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寻向所志.(名词,记号)(2)寻⎩⎪⎨⎪⎧寻.向所志(寻找)未果,寻.病终(随即,不久) (3)为⎩⎨⎧武陵人捕鱼为.业(动词,作为)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古今异义 (1)芳草鲜美..(古义:新鲜美好。

今义:滋味好) (2)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运输事业)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5)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6)缘.溪行(古义:沿着,顺着。

今义:缘故,缘分) (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古义:邀请。

今义:延长) (8)仿佛..若有光(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今义:像,类似) 词类活用 (1)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2)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尽)(3)处处志.之(名词用作动词,做记号)特殊句式(1)判断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也”表判断)(2)省略句①省略主语。

A.(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小口)初极狭,才通人。

(渔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B.其中(人们)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第9课《桃花源记》同步训练-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9课《桃花源记》同步训练-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同步训练一、字词填空1.给加点的字注音。

间.隔( )便舍.船( )便要.还家( )男女衣着.( )阡陌.( )落英缤.纷( )黄发垂髫.( )豁.然开朗( )二、选择题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构思精巧,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一个曲折有致的故事。

B.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以此寄托他的美好理想,又表现他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

C.“不足为外人道也”,短短几个字,表现出桃花源人淳朴谦逊、不喜张扬的品质。

D.本文以“忘路之远近”开篇,到“遂迷,不复得路”结尾,渲染了桃花源的神秘虚幻。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复前行,欲穷.其林B.便扶.向路C.处处志.之D.渔人甚异.之4.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让更多普通百姓的家底厚起来,让中等收入群体成为社会的主体,这是一幅人民群众公平分享世外桃源的绚丽画卷。

B.在鸳鸯湖和彩虹桥之间,宽阔的柏油公路蜿蜒伸展,沿途阡陌相连,绿山相接,炊烟袅袅,鸡犬相闻。

C.由于受到H7N9禽流感疫情的影响,沪、宁、杭等地的家禽生意无人问津,土鸡十元一只也没人买。

D.通过两周的学习培训,我真是豁然开朗,不仅学到了创业的基本知识,开阔了眼界,而且重新燃起了拼搏的雄心和对胜利的渴望。

5.下列句子中,省略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记录下它的踪迹,用钟表、用日历……B.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C.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泥沙越积越厚。

D.如雨打沙滩的遗迹,水波使水底泥沙掀起的波痕,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龟裂的形象等……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与别人相处时,我们要尊重对方,切忌不要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

B.大雁之所以能够穿越风雨,行稳致远,关键在于它们结伴成行,相互借力。

C.当前实体书店面临生存困境,能否实现逆袭,关键在于探索出合适的发展模式。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

B.作者描写桃花源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他们的淳朴、热情。

C.“不足为外人道”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谦虚,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心理。

D.“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

2.下列各句中的划线词,不能用“都”解释的是()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C.问所从来,具答之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3.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陵人/捕鱼为业B.问/今是何世C.忽逢/桃花林D.后遂无问/津者4.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A.我国自行设计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受地面影响小、定位准确及时。

修改:在“准确及时”后加上“的特点”。

B.11月10日,“奋斗者”号到达万米深度,证明我们有能力挑战深渊,中国具备对全球最深的海洋科考和探索的能力。

修改:将“科考”和“探索”互换位置。

C.连花清瘟胶囊的主要成分是由连翘、金银花、板蓝根组成的,因此毒副作用比许多西药制剂小。

修改:删去“由”和“组成的”。

D.这次会议规定每一位发言者的发言时间最多不能超过30分钟。

修改:将“每一位”删去。

5.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你在昨天的饭里放什么了?”小茹皱眉问道,“我从昨天到现在肚子一直不舒服。

”B.客人来访时小娟正在打扫房子,客人说:“家母有你这么一个懂事的女儿,真是好福气。

”C.小华在作文竞赛中获得一等奖,他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这是我应得的。

”D.小琴对妈妈说:“这是我做的饭菜,您尝尝。

”妈妈笑道:“能尝到你做的饭菜,真棒!”二、句子默写6.(1)文中突出桃花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3)表明渔人“欲穷其林”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表明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综合性学习7.所谓“国学”,简而言之,就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固有的或传统的学术文化。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 9 课《桃花源记 》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 9 课《桃花源记 》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 9 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乃大惊乃不知有汉B.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C.便舍船屋舍俨然D.不复出焉不复得路2.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陵人/捕鱼为业B.问/今是何世C.忽逢/桃花林D.后遂无问/津者3.下列各句中的划线词,不能用“都”解释的是()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C.问所从来,具答之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4.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便舍船屋舍俨然B.寻向所志寻病终C.屋舍俨然并怡然自乐D.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5.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忘路之远近B.渔人甚异之C.具答之D.闻之,欣然规往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人民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感叹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问生活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7.按要求填空。

①《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句子是:,,,。

②《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8.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词。

①渔人甚异之②欲穷其林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④余人各复延至其家⑤此中人语云⑥便扶向路⑦欣然规往9.解释下列划线字词的古今异义。

①缘溪行古义:;今义:。

②咸来问讯古义:;今义:。

③遂与外人间隔古义:;今义:。

④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古义:;今义:。

⑤说如此古义:;今义:。

二、文言文阅读课内文言文阅读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9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满分:70分时间:40分钟)一、基础达标(36分)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0分)(1)问今是何世,_________________,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3)《桃花源记》中描绘出桃花林绝美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宁静、安详的社会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桃花源记》中充分展现老有所养、幼有所长的和乐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桃花源记》中与陆游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9分)(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8分)(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2)初极狭,才.通人(3)后遂无问津..者(4)及.郡下,诣太守(5)便要.还家(6)屋舍.俨然(7)寻.病终(8)余人各复延.至其家4.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便舍.船屋舍.俨然B.复.前行不复.出焉C.寻.向所志寻.病终D.乃.大惊乃.不知有汉5.下面几句话,停顿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复/行数十/步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C.忘/路之远近。

《桃花源记》练习题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桃花源记》练习题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桃花源记》精选练习题(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9《桃花源记》习题精选一、课本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二、课堂回顾(一)文章思路1、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这是故事的开端。

2、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这是故事的发展。

3、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源未果的情形。

这是故事的结局和尾声。

(二)整体分析全文不过三百来字,却写出这样一个有头有尾、情节完整的故事,语言够精练的了。

1、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

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

渔人“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设下悬念:迷路了,会怎么样?“忽逢桃花林”,为之一喜(一折)。

接着写桃林美景,“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又设下悬念:走完桃林了吗?桃林前面是什么地方?“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又为之生疑(二折)。

接着写渔人舍船而入的探险行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3单元第9课《桃花源记》练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3单元第9课《桃花源记》练习

《桃花源记》练习一、基础知识1.给加点的字注音。

间.隔()便舍.船()便要.还家()男女衣着.()阡陌.()落英缤.纷()黄发垂髫.()豁.然开朗()2.下列加点字古今意义发生了改变,请你解释古义。

(1)阡陌交通..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指运输事业(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男子的配偶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没有出路的困境(3)无论..魏晋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4)芳草鲜美..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菜肴、瓜果等)新鲜美味(5)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不够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2)初极狭,才.通人()(3)后遂无问津..者()(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5)及.郡下,诣太守()(6)便要.还家()4.解释下列句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1)寻.向所志()寻.病终()(2)便舍.船()屋舍.俨然()(3)遂.迷,不复得路()遂.与外人间隔()(4)处处志.之()寻向所志.()(5)忘路之.远近()闻之.,欣然规往()渔人甚异之.()处处志之.()5.在文言文中,省略句子成分的现象很普遍,请在下列句子中补上省略的成分。

(1)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2)()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3)()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4)()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6.“然”常常作为构词的辅助成分,意思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地”“……的样子”等,有时也可不译。

分别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豁然..()..开朗()(2)屋舍俨然(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欣然..规往()7.文学常识填空。

(1)陶渊明,名,字,私谥“靖节”,世称,(朝代)诗人。

精品解析: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9 桃花源记(解析版)

精品解析: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9  桃花源记(解析版)

9桃花源记1.【读准字音】给下列加点字和多音字注音。

豁.然()俨.然()阡陌..()垂髫.()邑.人()诣.()刘子骥.()问津.()武陵.()舍间语鲜【答案】(1). huò(2). yǎn(3). qiānmò(4). tiáo(5). yì(6). yì(7). jì(8). jīn (9). líng shě shè jiān jiàn yǔ yù xiān xiǎn【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

注意“津”读作“jīn”,不要拼成“jīng”,“鲜”是多音字,“新鲜”读作“xiān”,“鲜见”读作“xiǎn”。

2.【把握节奏】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武陵人捕鱼为业(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答案】(1)武陵人/捕鱼为业(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句(1)意思是“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句(2)意思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根据意思划分节奏即可。

通假字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一词多义(1)志(2)寻(3)为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古义:新鲜美好。

今义:滋味好)(2)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运输事业)(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第9课、桃花源记一、积累与运用1.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便舍.船shè屋舍.俨然shěB.为.外人道wèi 捕鱼为.业wéiC.男女衣着.zhuó便要.还家yàoD.与外人间.隔jiàn 此中人语.云yǔ2.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 B.来此绝境C.遂与外人间隔..魏晋.. D.无论3.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陵人/捕鱼为业B.问/今是何世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后遂无问/津者4.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遂与外人间隔..(互相通达)..(隔断,隔绝)B.阡陌交通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6.写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古义和今义(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今义:古义:今义:(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古义:今义:(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义:今义:7、填空(1).《桃花源记》作者,(朝代)著名诗人,后人把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称为_________ ___。

(2)、文中描写桃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体现祥和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子是。

8.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B.本文既然名为“记”,当然就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特点,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D.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9、请你参加以“建好我的微信朋友圈”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一:签名之寓】请将下面的文字作为你的微信签名,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09《桃花源记》(同步课时练试卷)(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09《桃花源记》(同步课时练试卷)(解析版)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09《桃花源记》(同步习题)(解析版)一、选择题1.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便舍船 shè 屋舍俨然shěB.为外人道wèi 捕鱼为业wéiC.男女衣着zhuó 便要还家yàoD.与外人间隔jiàn 此中人语云yǔ【答案】B【解析】A.错误,“便舍船”的“舍”应读“shě”,“屋舍俨然”的“舍”应读“shè”;B.正确;C.错误,“便要还家”的“要”应读“yāo”;D.错误,“此中人语云”的“语”应读“yù”;故选:B。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9 《桃花源记》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9 《桃花源记》同步练习

部编本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同步练习一、基础练习1、文学常识填空陶渊明,诗人。

名,字。

后人称其为“”或“”。

诗文多描绘田园风光,被认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诗人。

代表作有诗《》、《》,散文《》等。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豁.(huò)然派遣.(qiǎn)便要.(yào)还家B.阡.(qiān)陌垂髫.(tiáo)落英缤.(bīn)纷C.平旷.(kuàng)邑.(yì)人为.(wéi)外人道D.间.(jiān)隔怡.(yí)然诣.(yì)太守3、下列各项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豁然开朗阡陌交通咸来问信B.土地平旷佁然自乐寻向所识C.屋舍俨然黄发垂髫延至其家D.良田美驰便邀还家无人问津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问今/ 是何世,乃/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寻/向所至,遂迷,不复/ 得路。

5、解释加点词的意思⑴欲穷.()其林⑵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⑶悉.()如外人⑷乃.()不知有汉⑸此中人语.()云⑹不足.()为外人道也6、下列句中不含通假现象的一项是()A.问所从来,具答之。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D.汝之不惠,甚矣!7、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志①处处志之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B.遂①遂与外人间隔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C.为①不足为外人道也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寻①寻病终②飞入寻常百姓家8、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例句: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B.忘路之远近C.何陋之有?D.闻之,欣然规往9、下列句中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渔人甚异之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复前行,欲穷其林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0、下列句中不含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C.不足为外人道也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1、下列特殊句式与例句相同一项是()例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9《桃花源记》同步练习(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9《桃花源记》同步练习(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9.《桃花源记》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1. 下列画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诗言志(名词,志向)B.寻向所志(动词,寻找)未果,寻病终(副词,随即,不久)C.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明灭可见(动词,可以,能够)D.潭西南而望(连词,表顺承)乃记之而去(连词,表修饰)2. 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

3. 下列对《桃花源记》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人民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感叹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4. 解释下列画线词的意思。

(1)阡陌交通()(2)妻子邑人()(3)无论魏晋()(4)来此绝境()(5)黄发垂髫()(6)欣然规往()(7)屋舍俨然()(8)阡陌交通()(9)皆叹惋()(10)妻子邑人()5. 《桃花源记》作者是东晋的________ ,本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虚构了美好境界“________”。

寄托了自己的________ ,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6.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桃花源记》中写武陵人刚进入桃花源,看到桃源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

(2)《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孩子生活幸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复习检测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复习检测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复习检测题(附答案)一、在文中括号中解释加点的字。

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 )忽逢.桃花林( ) 芳草鲜美..( )落英.( )缤纷..( ) 渔人甚异.之( )欲穷.( )其.( )林林尽.水源( )仿佛..若有光( ) 便舍.船( )才.( )通.( )人豁然..( )..( )开朗土地平旷.( )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 )池桑竹之.( )属.( ) 阡陌..( )..( )交通悉.( )如外人..( )..( )垂髫..( ) 黄发乃.大惊( ) 具.答之()便要.还家( ) 咸.( )来问讯..( )来此绝境..( ) 不复出焉.( )遂.( )与外人间隔( ) 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 )具.( )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此中人语.云( )不足.( )为.( )外人道也既.出( )便扶.( )向.( )路,处处志.( )之诣.太守( ) 寻向所志.( )欣然规.往( ) 未果..( )寻.病终( ) 后遂无问津..( )二、翻译下列句子:(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9)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0)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11)欣然规往,未果。

(12)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3、第一自然带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用?4、第二自然段描写桃花源的美丽景色,请从三个方面分别指出美好的含义。

6、根据上下文,说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中,桃源人为什么“叹惋”?7、“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是:8、渔人离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找桃花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

第9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9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八下《桃花源记》检测题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邑.人( ) 间.隔( ) 俨.然( ) 屋舍.( ) 问津.( )垂髫.( ) 缤纷..( ) 阡.陌( ) 语.云( ) 豁.然开朗( )怡.然自乐( ) 便要.还家( )二、文化常识。

《桃花源记》作者,名潜,字,别号五柳先生,(填朝代)末年大文学家,诗的创始人。

三、根据提示默写。

1.《桃花源记》中“ , ”两句色彩绚丽,突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

2《桃花源记》中综合视觉和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两句是:“,”3.《桃花源记》中,通过选取两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来传达桃花源之中人们生活安乐自在的句子是:“,。

”4.《桃花源记》中捕鱼人前走几十步,眼前变得开阔明亮,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的淳朴自然的乡村美景。

5.描写桃花林自然环境的句子是:,6.描写桃花源人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是:,,,。

7、表现桃源人的热情好客的句子是:,,,。

四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缘.溪行( )2.阡陌..交通()3、屋舍俨然..() 4.具.答之()5.黄发垂髫....() 6.便要.还家()7、悉.如外人() 8.遂.与外人间隔()9.芳草鲜美..() 10、才.通人()11、停数日,辞去.() 12、此中人语.云()13、便扶向路() 14、及.郡下()15、诣.太守() 16、寻向所志.()17、欣然规.往() 18、寻.病终()19、咸.来问讯.()()20.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五、翻译句子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5、芳草鲜美,落英缤纷6、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7、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8、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9、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10、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六、文言知识1、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源记》练习题一、字词书写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被审美的汁液(jìn) 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它是作者幻化出的海市蜃楼。

在当代中国,无论东西南北,都能按图索骥找到桃花源。

(甲)。

但每一个“桃花源”里似乎都有陶渊明的影子,真可谓“一处桃源一陶翁”。

实际上,陶渊明在归隐前也曾参与过政治,但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离开官场。

从此,他就一直在乡下种地、读书、思考。

终于在他弃彭泽令回家16年后的57岁时写成()的《桃花源记》。

他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让人们不断去寻找;他勾(lè)出一个理想社会,让人们不断去追求;他给出了一种人生智慧,让人们得到了解脱。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jìn)___________泡勾(lè)_________(2)填入语段中(___________)处的成语,正确的一项是( )。

A.喜闻乐见B.脍炙人口(3)填入语段中“(甲)”处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

A.不同的“桃花源”,折射出不同的人对理想家园的理解认知。

B.不同的“桃花源”,折射出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

二、选择题2.下列对《桃花源记》这篇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世外桃源”语出自《桃花源记》,已成为理想境界的代名词。

也用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的地方。

B.《桃花源记》中写道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

“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

C.陶渊明,—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和《饮酒》组诗等。

D.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用客观的记叙方式塑造了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并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应立足现实,切勿异想天开。

3.找出下列作品、作者与出处搭配有误的一项( )A.《阿长与<山海经>》——鲁迅——《朝花夕拾》B.《桃花源记》——陶渊明———《陶渊明集》C.《爱莲说》——周敦颐一一《周元公集》D.《背影》——老舍——《朱自清散文集》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新城游北山记晁补之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

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①仅可步。

如四五里,乃闻鸡声。

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

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②,如蜗鼠缭绕③,乃得出。

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

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

且慕,皆宿。

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

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④,声切切不已.。

二三子不得寐.。

迟明,皆去。

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记之。

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改)(注)①介然:界线分明的样子。

②楯(shǔn):栏杆的横木。

③缭绕:迂回,回环。

④魔戛:摩擦。

4.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稍西.________(2)相顾.而惊________(3)声切切不已.________(4)二三子不得寐.________ 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与之.语,愕而顾辍耕之.龚上(《陈涉世家》)B.如蜗鼠缭绕,乃.得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C.山风飒然而.至面山而.居(《愚公移山》)D.因.追忆之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有僧布袍蹑履来迎。

(可参考“资料卡”)资料卡:蹑①踩,踏。

②穿(鞋袜)。

③追随,追踪。

④攀登,登上(高位)。

——《古汉语常用宇典》(2)不知身之在何境也。

8.本文结尾作者“往往想见其事”和《桃花源记》中刘子骥“欣然规往”原因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链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①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眇②,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薇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

《瘗鹤铭》③在雷轰石下,惊涛骇浪,朝夕喷激,予来游于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朝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④,实无不幸也。

(王士《焦山题名记》)(注)①米家父子:米芾父子。

②眇:树梢。

③《瘗鹤铭》:六朝摩崖石刻。

④披剔尽致:仔细而详尽的地阅览、观赏。

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居然.米家父子笔意/屋舍俨然.(《桃花源记》)B.悉.成明霞,演漾不定/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C.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予来游.于冬月管/皆若空游.无所依10.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悠然有遗世之.想A.甚矣,汝之.不惠B.往之.女家,必敬必戒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D.关关雎鸠,在河之.洲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

12.仔细阅读文章,概括文中所写的游焦山四件快事。

并简要分析本文与柳宗元《小石潭记》所表达情感的异同。

四、对比阅读阅读《大道之行也》与《桃花源记》,完成下列小题。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不独子其子.妻子.邑人B.天下为.公不足为.外人道也C.盗窃乱贼而不作.其中往来种作.D.大道之.行渔人甚异之.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5.《大道之行也》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特征,《桃花源记》则写出作者心目中的“世外桃源”。

用自己的话说说《桃花源记》所描绘的哪些社会生活场景,分别再现了《大道之行也》中“大同”社会怎样的特征。

16.《大道之行也》善用对偶句,造成铺排的效果,增强说理的气势;《桃花源记》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增加故事的真实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请任选一篇,结合文章内容,对其写作特点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蜀氏遇晋饥,辈三五人,挟木弓入白鹿山捕猎以自给。

因值群鹿骇走,分路格之。

一人见鹿入两崖间,才通人过,随而遂之。

行十余步,但见城市栉比,闾井繁盛,了不见鹿。

徐行市中,以问人曰:“此处何也?”人曰:“此小成都耳,非常人可到,子不宜久住。

”遂出穴,密志归路,以告太守刘悛,悛使人随往,失其旧所矣。

(节选自(宋史·艺文志》)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便要.还家 (2)咸.来问讯(3)便扶向.路 (4)密志.归路18.翻译下面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因值群鹿骇走,分路格之。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告太守刘悛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B.子.不易久住有子.存焉(《愚公移山》)C.遂.出穴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D.密志.归路寻向所志.(《桃花源记》)20.(甲)文中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些方面?(用自己的话概括)21.甲乙两文虽然故事内容不同,但很多方面却有着共同特征,试找出甲乙两文故事的共同之处。

(至少3点)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人,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二)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

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

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臬(臬,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

子果来,忽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

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