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热力采油

合集下载

热力采油技术

热力采油技术
第 三 节
第 四 节
第 五 节
返回目录
第一节 蒸汽吞吐采油
图3-6 不同吞吐周期含水变化曲线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节 蒸汽吞吐采油



三、蒸汽吞吐开采增产机理



蒸汽吞吐是一种单井增产作业措施,其增产机

三 节
理比较复杂,蒸汽吞吐采油的机理主要有如下几方
第 四
面:

第 五 节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节 蒸汽吞吐采油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节 蒸汽吞吐采油
第 2、焖井阶段
一 节
焖井是指注汽完成后停注关井,使蒸汽的热量与地层充
第 分进行热交换的过程。油井注汽后,为了使蒸汽的热量与地 二 层充分进行热交换,使热量进一步向地层深处扩散,扩大加 节 热区域,同时也使井筒附近地层的温度比注汽时降低一些,
第 必须进行焖井。焖井时间的长短也是影响蒸汽吞吐效果的重
二 节
蒸汽温度TS和油层原始温度Tf之间;热水带后面是冷水带,
第 温度接近油层温度Tf,冷水带后面是含油油层,处于原始状
三 节
态。由于每个带的压力及温度差,促使流体不断地向前推
第 进,在一般正常的注热速度下蒸汽带和热水带都逐渐扩大,
四 而冷水带相对增长缓慢,其体积要比热水带小得多,因而一

般计算时将热水带与冷水带看作一个热水带,其前缘温度等

方法,该方法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向油层注人一定数量的

四 高温高压湿饱和蒸汽,关井一段时间使热量传递到储层

第 和原油中去,然后再开井生产,注人的热使原油粘度大
五 大降低,从而提高了油井中原油的流动能力,起到增产

注蒸汽热力采油复习资料

注蒸汽热力采油复习资料

1.温度越高流体相对渗透率越高。

岩石渗透率降低2.重力是由流体间的密度差产生的,是产生蒸汽超覆的主要动力。

P493.蒸汽吞吐转蒸汽驱时油藏压力并不是越高越好,结合具体的油藏特点分析P144.原油粘度越大越容易产生汽窜。

P995.热力采油的筛选标准中,原油的粘度和和厚度称为筛选的主要标准。

P396.蒸汽吞吐是指在本井中完成注蒸汽、焖井和采油三个过程的稠油开采方法7.矿场如何根据注采动态判断汽窜?P97答案:相邻井注汽时,生产井产液量增加,含水率上升,井口温度上升;汽窜严重时,相邻井注汽,生产井产水量急剧增加,含水率接近100%,并伴有一定的蒸汽。

注采井间出现汽窜一般先表现为井间压力干扰,生产井动液面上升,产液量上升。

8.蒸汽吞吐、蒸汽驱,实跟踪调整的内容?P118答案1蒸汽吞吐:1)针对不同类型油藏进行优化设计2)改善工艺技术,提高蒸汽干度3)实施分层注汽,提高纵向储量动用程度4)钻加密井、侧钻井提高平面上储量动用程度5)应用化学添加剂,加注天然气,提高吞吐效果6)应用高温封堵调剖技术2蒸汽驱:主要包括对方案实施过程的跟踪分析以及为改善开发效果而及时进行的措施调整。

9.简述蒸汽吞吐存在合理周期注气量的原因?P86答案:在其他注汽参数相同的时,注汽量能够反映注热量的多少。

注汽量越大,注热量和加热体积越大,反映在回采过程中产出液温度高,日产能力大,周期产油量高。

但周期注汽量较大时,加热体积增加缓慢,产量增长幅度减小,吞吐油汽比下降。

因为注蒸汽向地层内部推进,散失到顶层的热量和远处难以回采的热量增加,注热利用率降低;同时周期注气量过大,井底憋压会降低井底蒸汽干度。

10.蒸汽驱为什么采注比大于1?P90答案:只有注采井间形成压降梯度,才使蒸汽前缘推进至生产井。

根据蒸汽驱开采需要在油层中形成蒸汽腔的基本要求,既要在蒸汽吞吐阶段充分降低油藏压力,又要在汽驱过程中以大排量形成采注井之间的压力梯度,以保持蒸汽带断向前扩展,所以,不论井是一个井组还是一个开发单元,生产井的采出液量必需大于注气井的注气量,即采注比大于1。

化学驱油共127页

化学驱油共127页

28.09.2019
石油工程学院
35
六、聚合物驱筛选标准
适合聚合物驱油田的筛选标准见表9—2:
28.09.2019
石油工程学院
36
第一节 聚合物驱 聚合物驱段塞图
前后的段塞主要是防止聚合物的盐敏效应
28.09.2019
石油工程学院
37
聚合物驱适用条件 (1)原油:稀油,密度<0.966,粘度<150mPa.s;
PH值低,抑制-COOH离解,减少链节间的静电 斥力,粘度下降。
28.09.2019
石油工程学院
34
生物聚合物XC
一般条件能满足,主要是抗细菌降解性能差,可加入 杀菌剂甲醛25~100mg/L。
经过注聚合物驱油实践,美国提出注聚合物溶液的筛 选标准见表3-5。认为聚合物驱最有效是用于中等非均质 稠油油藏,避免在具有强烈天然水驱、大气顶、大孔道或 大的天然裂缝的油藏中注聚合物。
28.09.2019
石油工程学院
14
第一节 聚合物驱 2 黄胞胶(XC)(生物聚合物)
热稳定性差(71℃);生物稳定性差(24小时,需 加醛类杀菌剂);剪切稳定性好(支链)。
28.09.2019
石油工程学院
15
聚合物对水的稠化能力
HPAM与XC对水有优异的稠化能力。
28.09.2019
石油工程学院
石油工程学院
8
前言
三、改造油层的方法
化学驱油法(化学驱)
聚合物驱油法(聚合物驱)
表面活性剂驱油法(表面活性剂驱)
碱驱油法(碱驱)混相驱油来自(混相驱) 烃类混相驱油法(烃类混相驱)
非烃类混相驱油法(非烃类相驱)
热力采油法(热采)

不同地质条件下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不同地质条件下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第二节 聚合物驱油藏地质研究
聚合物驱油是一种化学驱油方法, 它通过注入低浓度大段塞聚合物水溶液, 堵塞高渗透带,使水相渗透率降低,从 而改善流度比,抑制水驱油的粘性指进 和舌进的继续发展,扩大波及系数,另 外它还能调整吸水剖面。
一、油藏物理性质对聚合物驱的影响 1. 纵向非均质性 聚合物驱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适合于油 藏的非均质性,特别是纵向的非均质 性,使原水驱作用差的部位驱油效果 变好,而渗透率大的部位则可抑制其 注入液突进,从而改善驱油剖面,提 高整体驱油效果。见图6-4。
第一节 热力采油的油藏地质分析
热力采油法是指利用热能促使油层温度升高, 降低原油粘度,从而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稠油(重油):原油相对密度大于0.934,粘度 在100毫帕秒以上的原油。 稠油油藏的特点:埋藏浅、粘度大、胶结疏松、 样品易散等特点。
一、蒸汽吞吐和蒸汽驱驱油概述 1、蒸汽吞吐概述 蒸汽吞吐又称循环注蒸汽或蒸汽侵泡,是指向采油 井中注入—定量的蒸汽,关井一段时间,待蒸汽的 热能向油层扩散后,再开并生产的一种开采稠油的 增产方法。具体是向油层注几周的蒸汽(一般为26周),在注蒸汽期间,要保持较高的注入速度, 然后关井几天,进行所谓的“闷井”,最后开井生 产,这些井一般以较高的产量生产几个月到一年, 这一过程构成了一个循环即蒸汽吞吐。 一般在油藏厚、井距小的情况下蒸汽吞吐效果 愈加明显。
二、蒸汽吞吐和蒸汽驱所适用的油藏条件 1、蒸汽吞吐适用的油藏
新疆筛选油藏的标准:对于地层温度下脱 气原油粘度小于200毫帕秒,油层有效厚度 大于5米,油层系数大于0.5,孔隙度大于 25%,原油饱和度大于50%的稠油油藏采 用蒸汽吞吐,可使累积气油比大于0.5,采 收率大于25%(见表6-1)。
2、蒸汽驱的内容(构造、储层、流体、渗流特征、压力 和温度系统) 研究的目的(是开发层系划分、开发方式选择、井 网井距的确定、注采工艺参数设计等提供依据) 油层非均质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块状、互层状、单层状三种油藏四种沉积韵律和 不同的纵向渗透率变异系数下的影响见图6-2、6-3 和表6-4。 井网选择 易采用正方形井网既五点法井网布井,可适合开 发调整的需要,此种井网采收率也最高。如平面 均质油藏用五点法,扇三角洲油藏用斜五点法、 斜九点法。

热力采油工程技术的研究分析

热力采油工程技术的研究分析

热力采油工程技术的研究分析摘要:提高采收率一直是研究的研究热点。

稠油粘度高,密度大,开采中流动阻力大,不仅驱替效率低,而且体积扫油效率也低,难于用常规方法进行开采。

稠油开采有很多方面的技术,总结各种稠油开采经验,加之稠油的粘度对温度非常敏感,可以将热力开采工艺作为提高粘性原油油藏采收率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采油工程稠油开采热力采油一、前言稠油粘度高,密度大,埋藏深度为1000~1500m,开采中流动阻力大,不仅驱替效率低,而且体积扫油效率也低,难于用常规方法进行开采。

稠油开采有很多方面的技术,以蒸汽吞吐、蒸汽驱等为主要开采方式的稠油热采技术,以及以碱驱、聚合物驱、混相驱等为主的稠油冷采技术,鉴于稠油的特点,可通过降低稠油粘度、减小油流阻力来有效的开采稠油提高采收率。

总结各种稠油开采经验,加之稠油的粘度对温度非常敏感,可以将热力开采工艺作为提高粘性原油油藏采收率的重要手段。

二、热力采油工程技术及其应用1.常规热力采油工程技术常规热力采油法包括蒸汽法和火烧油层。

蒸汽法主要有蒸汽吞吐和蒸汽驱两种方法。

蒸汽是一种热能,能大大提高油层温度,随着油层温度升高,原油粘度大大降低,产生蒸汽蒸馏和溶剂抽提作用,油相相对渗透率增加。

1.1蒸汽吞吐技术的研究分析蒸汽吞吐是指在本井中完成注蒸汽、焖井和开井生产三个过程的稠油开采方法,是一种相对简单和成熟的注蒸汽开采稠油的技术,机理主要是加热近井地带原油,使之粘度降低,当生产压力下降时,为地层束缚水和蒸汽的闪蒸提供气体驱动力。

蒸汽吞吐通常只能采出井点周围油层中有限区域内的原油,井间存在大量蒸汽难以波及到的死油区,随着吞吐轮次的增加和加热区含油饱和度的减小,采油效果将逐渐变差,油藏处于低效或无效吞吐阶段,蒸汽吞吐的原油采收率一般只有10~20%,近几年蒸汽吞吐技术的发展主要在于使用各种助剂改善吞吐效果,例如,注入蒸汽中加入天然气、注入溶剂、加入高温泡沫剂(表面活性剂)等方式。

热力采油

热力采油

气液两相流理论一、气液两相流基本概念1、油井生产过程:井口到分离器的流动近似水平管流油气从油藏流到井底-地层中的渗流从井底流到井口-多相管流四个基本流动过程:通过油嘴的流动-嘴流第一节井筒气液两相流基本概念一、井筒气液两相流动的特性(一)气液两相流动与单相液流的比较比较项目单相液流气液两相流能量来源井底流压井底流压气体膨胀能能量损失重力损失摩擦损失重力损失摩擦损失动能损失流动型态基本不变流型变化能量关系简单复杂(二)气液混合物在垂直管中的流动结构变化油+水+气多相流气相+液相气液两相流流压:从油层流到井底后具有的压力油压:流压作用下,克服静液柱压力和流动阻力后的压力1. 油气混合物在油管中的流动特征a.出现条件单相两相与单相共存全井多相t b p > ppt < pb < pwfpwf < pb单相:井底流压多相:+气体膨胀能pwf = pH + p f + ptpwfb.能量供给d.能量消耗单相:重力+摩阻多相:重力+摩阻+动能损失单相:多相:自下而上q,v, r = Cq ­®v ­, rm ¯c.运动参数2.气液混合物在垂直管中的流动结构变化根据两相介质分布的外形分为5类:流动型态Flow Pattern(流动结构或流型)是指流动过程中油、气的分布状态。

①纯液流Liquid Flow井筒压力稍低于饱和压力时,溶解气开始从油中分离出来,气体都以小气泡分散在液相中。

②泡流Bubble Flow当井筒压力大于饱和压力时,天然气溶解在原油中,产液呈______________h_Z单相液流。

特点:气体是分散相,液体是连续相;气体主要影响混合物密度,对摩擦阻力影响不大;滑脱现象比较严重。

当混合物继续向上流动,压力逐渐降低,气体不断膨胀,小气泡将合并成大气泡,直到能够占据整个油管断面时,井筒内将形成一段液一段气的结构。

特点:Ø气体呈分散相,液体呈连续相;Ø一段气一段液交替出现;Ø气体膨胀能得到较好的利用;Ø滑脱损失变小;Ø摩擦损失变大。

提高原油采收率原理 第九章 热力采油-处理

提高原油采收率原理 第九章  热力采油-处理
过大→压裂地层→造成裂缝性气串
油层破裂压力内,注气速度高
焖井时间:一般为3-6d
第二节 注热法
蒸汽驱是通过适当的注采井网,从注入井连续 注人蒸汽,加热并驱替原油的采油法。
蒸汽驱油法类似于水驱,需要一定数量的注 入井和生产井,注入地层中的蒸汽不仅可以 改变原油的流动性,而且可以增加地层的能 量。
第二节 注热法
第三节 地下燃烧法
地下燃烧(火烧油层)法是一种热力采油法。 该法是通过适当井网,从注人井将空气(或氧 气)注人油层,用点火器在注入井或油井点燃 油层,继续向油层注入空气(或氧气),形成 移动的燃烧带,利用燃烧带的产物和所产生高 温的综合作用,将原油从油层驱出。
第二节 注热法
1、油藏参数的影响 (1)油层厚度: ➢随着净总厚度比的增加,蒸汽驱采收率越来越大。 ➢净总厚度比大于0.6以后,改善幅度变小。 ➢净总厚度比小于0.6后,随着净总厚度比的减小, 蒸汽驱效果急剧下降。当净总厚度比小于0.4时蒸汽 驱效果较差。 (2) 原油粘度:从开采效果和操作因素考虑,常规 蒸汽驱的地层油粘度最好小于5000mPa.s
把高温高压饱和蒸汽注入油层。注入蒸汽优先进入高渗透带, 而且由于蒸汽与油藏流体密度差,蒸汽占据油层的上部。油层 内的温度分布并不均匀,靠近井眼处的地层及油层的上部温度 相对较高,随着注气过程的进行,被蒸汽加热的区域原来越大。
关井阶段:目的在于使注入近井地带的蒸汽尽可能地扩散到油
层深部,加热那里的原油;腾出时间准备回采条件。在关井阶段, 蒸汽的热损失导致蒸汽扩散区域的蒸汽冷凝,变成热水带,该热 水带温度较高,仍然可以加热地层和原油。
热力采油发展历史
国内:
1965年在胜利油田、新疆、吉林等油田开辟了 注蒸汽小型试验区,但由于注汽设备、井筒隔热 设备等工艺不完善而宣告失败。

《辽河热力采油》课件

《辽河热力采油》课件
利用热力学第三定律中的绝对零度原理,将地层中的温度降低到接近绝对零度,从而实现地层原油的采收。
利用化学反应原理,将地层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可采收的原油。
化学反应
通过化学键合原理,将地层中的有机物质与热能结合,从而将其转化为可采收的原油。
化学键合
利用化学吸附原理,将地层中的有机物质吸附在固体表面上,从而将其转化为可采收的原油。
《辽河热力采油》PPT课件
引言热力采油原理热力采油技术热力采油的应用结论
引言
01
热力采油是指利用热能提高油藏的油温,降低原油粘度,从而增加原油流动性的采油方法。
热力采油分为热水驱、蒸汽驱、火烧油层等方法。
03
增加经济效益
热力采油技术的应用能够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01
提高采收率
热力采油能够将更多的原油从地下驱替出来,从而提高油田的采收率。
02
降低生产成本
热力采油可以降低原油的粘度,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输油成本。
热力采油原理
02
热力学第一定律
利用热量转换的原理,将地层中的热量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从而提高地层原油的采收率。
热力学第二定律
利用热力学第二定律中的熵增原理,将地层中的热量传递给外界,从而实现地层原油的采收。
热力学第三定律
新技术的应用
通过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热力采油将为石油工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我国石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结论
05
热力采油技术能够提高原油采收率,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优势
热力采油技术需要消耗大量的热能,对能源的依赖性较高,同时高温高压的采油环境可能对油藏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

(EOR)9 热力采油

(EOR)9 热力采油

干式正向燃烧法 地 下 燃 烧 法 干式反向燃烧法 湿式正向燃烧法
一、干式正向燃烧法
不 加 水 , 在 注 水 井 点 火
干式正向燃烧法有下列特点:
(1)不加水;
(2)在注入井点火;
(3)燃烧前沿从注入井移向生产井; (4)不烧原油,只烧去原油裂解后留下的焦炭。
干式正向燃烧法有下列缺点:
(1)只适用于密度小于0.966 g· -3的原油,因 cm 密度太高,油太稠,流体不易通过油层的低温区;
随着回采时间的延长,热损失和产出液带出大量的热量, 被加热的油层逐渐降温,原油黏度升高,产量下降。
一个有代表性的蒸汽吞吐循环
注 蒸 汽 后 地 层 中 各 带 温 度 分 布 与 蒸 汽 干 度 分 布
第三节 地下燃烧法
地下燃烧(火烧油层)法是一种热力采 油法。该法是通过适当井网,从注入井将空 气(或氧气)注入油层,用点火器在注入井 或油井点燃油层,继续向油层注入空气(或 氧气),形成移动的燃烧带,利用燃烧带的 产物和所产生高温的综合作用,特原油从油 层驱出。
盐的晶体都可耐高温,是理想的高温调剖剂。若
需要起调剖作用的盐移前,则只需注入一定数量
的水就可达到目的。
增加调剖效果
3.根据油井产出液中原油酸值的变 化判别油层燃烧的前沿位置。
检测与优化参数
SAGD(Steam-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
After several successful experiments, this method is regarded as the main alternative for the deeper deposits with several commercial SAGD projects already in production stage. The key technological advance that made this method possible was the development of horizontal drilling in the late 1980s and early 1990s. For SAGD, the orientation and the separation distance between the injector well and the producer well has to be precisely controlled and this capability was achieved by the mid 1990s. Technically, the method consists of drilling two horizontal wells into the oil sands. The producer well has to be situated near the base of oil sands and the injector well will be situated about five meters directly above the producer. Steam is injected through the upper well heating the oil sands and bitumen. Given there is sufficient permeability, mobilized bitumen and condensed steam drains by gravity to the producing well and is subsequently pumped to the surface. Recovery factors achieved during the experiments were about 60 %.

0-热力采油 (3)

0-热力采油 (3)

③原油、气、水的导热系数 通常流体导热系数关系:水 > 油 > 气; 饱和有机物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天然气的导热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增加;
2.比热、热容量和热扩散系数
热容量与比热的关系:M=C 饱和油气水三相流体的油藏岩石的热容量为:
MR S ρ C S w ρ w C w S gρ gC g o o o 1 φ ρ R C R φ B Bw Bg o
ng
本章小结
1.孔隙度随温度压力变化的综合效应 随温度增加孔隙度降低;随压力降低孔隙度降低; 2.稠油的粘温关系特征 粘温关系在ASTM坐标上呈直线关系,直线的斜率 近似相同;稠油粘温关系的敏感性; 3.稠油的渗流特征 存在启动压力梯度,非线性渗流,相渗随温度的 变化特征;

P

1 φi 1 β r ΔT
β r ΔT φ i C P ΔP
1 φ i β r ΔT φ φ i Δφ φ i 1 C P ΔP φ i 1 β r ΔT

④油藏部分受热综合效应 Vh为总受热体积; 岩石总孔隙体积为:Vp=Vph+Vpc
Δρ LP ρ Li C LP ΔP
ρ ρ Li
Vh Δρ ρ Li 1 β L ΔT C LP ΔP Vt

4.原油粘温关系
①粘温关系在ASTM坐标 上呈直线关系 ②稠油粘温关系的敏感性 ③直线的斜率近似相同
三、稠油油藏渗流特征
1.稠油流变特征
孔隙度为:
φ
Vp Vt

V pi ΔV p Vt
φ i (1 C p Δp)
孔隙度变化为:

热力采油技术探讨

热力采油技术探讨

热力采油技术探讨孙远翔【摘要】热力采油技术措施的应用,能够通过提高温度的方式,降低油流的黏度,达到最佳的开采效果,不断提高油井的产能.各种热力采油工艺技术措施,应用于不同的油井生产环境.因此,有必要研究热力采油技术措施,提高油田开发的效果.【期刊名称】《化工设计通讯》【年(卷),期】2017(043)009【总页数】2页(P35,49)【关键词】热力采油;技术;措施;探讨【作者】孙远翔【作者单位】中国石化华北油气分公司采油一厂,甘肃庆阳 74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44Abstract:The application of technical measures for thermal oil recovery can reduce the viscosity of oil flow by increasing the temperature,achieve the best mining effect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productivity of oil wells.A variety of thermal oil production process technology measures,applied to different oil production environment.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technical measures of thermal oil recovery and improve the effect of oilfield development.Key words:thermal oil recovery;technology;measure;discussion热力采油技术的应用,通过提升温度降低粘黏度的方式,开采油流。

通过热力采油技术措施的实施,提高油井的产能。

热力采油技术探析

热力采油技术探析
开采 难度 。
我 国的 稠 油储 备 资 源 丰 富 , 分 布 地 域较 广 , 主要 分 布 在
胜 利油 田, 克拉 玛依 油 田和 辽河 油 田等 , 稠 油一 般位于 地深 为 1 5 0 0一般 以小模 块 化 的形式 分布 , 其原油 的性 能较差 , 而且 采油 , 地面处理 和运输
汽空 间 , 更快的将 原油加热 , 由原先 的 固态 变为液态 , 在重 力的
1 稠油 与热 力采 油
( 1 ) 稠油 稠油, 即重 油 , 因其 密度 和粘 度较高 而得 名。 稠
油 的主要 成分 包括 长链石 蜡 , 沥 青质和 胶质等 , 其 中沥 青和 胶 质的含 量较 高 , 这就 造成 了原油 在地 层的流 动性较 差 , 加大 了
驱 使下 , 原油将流 入打好 的水平井 中, 伴随 原油的不 断采 出, 该
蒸 汽空 间也不 断 的扩大 , 将 周边更 多 的原油 采 出, 大 大提 高 了 稠 油的开采效率 , 采 油的原油 品质也较为优 良。
的粘 度对 温度 的变化 很敏 感 , 只要提 高温 度 , 稠 油 的粘度就 会 急剧 下 降 , 流 动性 增 强 , 便 于原 油的 开 采 , 这就 是 稠油 热 力开
采的 原理 。 目前应 用最为 广泛 的是注 入蒸 汽法 , 其次 是火 烧油
层法 两种 。 在1 9 2 0 年科特 提 出火 烧油 层法 , 即将地 下的燃 油点 3 结语 随 着资源 的不 断减少 , 提 高采油 技术 迫在 眉睫 。 对于 稠油 燃, 燃烧一部 分 , 利用燃烧 产生的热 能 , 将未 燃烧的原 油粘度 降 更是需要 我们不断 的努力 , 充分利 用热力采 油技术 , 提 低以 提高稠 油的开采 率 ; 注 入蒸汽法 , 充分利用 了地球 丰富 的 的开采 , 高原 油的采 收效率 , 为减轻 现在 的能 源危 机作 出贡献 。 热 力采 水资 源 , 将 水作为热 载体把热 能引到油 层 , 加 热使其粘度 下降 ,

用水平井进行热力采油

用水平井进行热力采油

用水平井进行热力采油
Josh.,SD;杨遇时
【期刊名称】《油气田开发工程译丛》
【年(卷),期】1992(000)007
【总页数】3页(P11-13)
【作者】Josh.,SD;杨遇时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57.44
【相关文献】
1.水平井热力采油过程中的传热传质分析 [J], 赵刚;杨洪
2.热力采油过程中注汽锅炉操作参数热力学分析 [J], 刘广鑫;吴明;贾冯睿;葛岚
3.用水平井进行热力采油 [J], Josh.,SD;黄鹂
4.水平井热力采油先导试验的成功的历史拟合 [J], Adeg.,KO;刘晓莹
5.用水平井进行热力采油 [J], Josh.,SD;王增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热力采油技术

热力采油技术

一、稠油的分类标准
(2)刘文章推荐的重油分类标准(中国)
稠油分类
名称 类别 Ⅰ 普通稠油 Ⅰ-1 亚 类 Ⅱ Ⅲ Ⅰ-2
主要指标 粘度 mPa.s
50*(或)100-10000
辅助指标
相对密度 g/cm3(20℃)
开发方式
>0.9200 >0.9200 >0.9200 >0.9500 >0.9800
C大
降低一定温度放出热量越多
地面吸热 油层放热
——比热大的物质载热能力强。
§2 注热载体的选择
二、汽化潜热
单位质量液体从沸腾到汽化完毕 所吸收的热量,称为汽化潜热。单位:
kJ/kg。
§2 注热载体的选择
某些元素与化合物的比热和汽化潜热
元素或化合物 铅 碘 水 氨 甘醇 异丙醇 丙酮 正戊醇 苯 乙醚 庚烷 辛烷 比热,kJ/kg· ℃
火烧油层(In-situ Combustion):二十世纪初
热水驱(Hot-water Drive) 蒸汽驱(Steamflooding):1931,Texas 蒸汽吞吐(Puff and Huff,,1959,委内瑞拉,注蒸汽井,放喷,带出大 量的油)

蒸汽-泡沫驱(Foam-Steam Drive)
热前缘的推进
由于加热油藏本身和流向围岩的热损失,热流体注
入地层后,其“热前缘”总是滞后于所注入的“流体前
缘”(如加入示踪剂则可监测到流体前缘的推进情况)
。注热水时,热前缘一般滞后流体前缘 4-5 倍,注蒸汽
时,因有潜热,滞后2-3倍。
能量平衡方程
确定流体驱替前缘位置,需要应用质量平衡原理。
计算热前缘的位置,则需要应用能量守恒原理。

热力采油发展及新技术探析

热力采油发展及新技术探析

热力采油发展及新技术探析摘要:热力采油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最为有效的稠油开采技术,能够有效保证原油采收率。

但热力采油中最常用的蒸汽吞吐技术目前大部分进入高轮次、高含水阶段,且仍有相当一部分超稠油资源未能有效开采利用,亟需开发合适的热采新技术进行接替。

关键词:稠油热力采油原油采收率一、引言稠油(Heavy-Oil),也可称为高粘度原油,是指相对密度大于0.9200,粘度和凝固点较高的一种原油,在一般油层条件下原油粘度不小于50mPa·s。

按稠油的粘度和相对密度可分为稠油、特稠油和超稠油三种。

稠油资源是我国石油资源中重要的油藏种类之一,据调查统计我国现有70多个稠油油田,稠油探明总量已达到16×108t,是世界第四大稠油生产国。

我国胜利、辽河、新疆等油区中稠油资源的埋藏深度均达到了一千米以上,由于稠油的粘度和比重较大等特性,用常规采用方法开采难度大,因此需要采用特殊的采油工艺来实现稠油的高效开采,以保证稠油开采的高产稳产。

二、热力采油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热力采油技术作为开采稠油最有效的方法,是当今世界应用规模最大、原油采收率较高的采油技术。

据美国《油气杂志》统计,2012年世界热力采油项目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委内瑞拉、中国和印度尼西亚这5个国家,热采产量约占世界热采总产量的98%。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国内外热力采油技术与其他科学技术的交叉融合更为紧密,热采技术集成化的趋势也十分明显。

通过对近年来的热采新技术研究,国内外热力采油的发展可总结为以下两点:1.热采技术与化学技术有机结合。

近年来,通过在热采技术中加入各种添加剂,可以有效改善采油效果。

通过在蒸汽中加入甲烷、溶剂、表面活性剂等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化学添加剂可明显提高蒸汽的热效率。

2.热采技术与工程技术集成统一。

水平井在稠油热力开采中可有效增加井筒与油层的接触面积和渗流面积,从而提高蒸汽驱替效率,减少热损失。

近年来热采技术与水平井技术的结合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

石油工程概论 各章知识点归纳

石油工程概论 各章知识点归纳

第七章 钻进工艺技术
1. 影响钻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哪些为可 变因素?哪些为不可变因素? 2. 何谓门限钻压、压持效应? 3. 影响钻速的洗井液性能有哪些?它们是 如何影响的? 4. 何谓平衡压力钻井?其优点是什么? 5. 何谓高压喷射钻井?设计的理论依据是 什么?有几种工作方式? 6. 何谓优选参数钻井?其目标函数是什么?
19
第12章 提高采收率原理
1.体积波及系数:指工作剂驱到的体积与油藏总体 积之比。 2.驱油效率:指在波及范围内驱替出的原油体积与 工作剂的波及体积之比。 3.流度比:指注入工作剂的流度与被驱原油在未波 及区的流度之比。 4. 影响采收率的因素有哪些?提高采收率的途径 是什么? 5. 根据注入驱替剂的不同,提高采收率的方法有 哪些?
6. 三种化学驱油方法驱油机理有何不同? 7. 二氧化碳驱油的机理是什么? 8.什么是混相驱油? 9. 什么是热力采油?热力采油主要用于何种 油的开采?注蒸汽法采油有哪两种方式?
掌握知识要点: 掌握知识要点
7.有效渗透率: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允许每一相流体通过 的能力。 8.相对渗透率:多相流体共存时,每一相的有效渗透率与岩 石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9.典型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 (各分区的意义、束缚水饱和度大小、残余油饱和度的大小) 10.润湿性:当存在两种非混相流体时,其中某一相流体沿 固体表面沿展或附着的倾向性。 11.接触角(润湿角):过气液固或液液固三相交点对两非混相流体
第3章 油藏岩石的物理性质
1.孔隙度:指岩石孔隙体积Vp与岩石外形体积Vr之比。孔隙 度用Φ表示 2.绝对孔隙度Φa和有效孔隙度Φe 3.流体饱和度:单位岩石孔隙体积中某种流体所占的比例。 4.采收率 原始含油饱和度 − 残余油饱和度 采收率 = × 100% 原始含油饱和度

0-热力采油 (2)

0-热力采油 (2)

火烧油层在燃烧前缘波及到的地方,除部分重油焦化作 为燃料消耗掉外,驱替效率几乎达到100%,但由于非均质 性和气油流度比等因素,波及系数较低。矿场实践表明, 火烧油层的平均采收率约为50%。
注 入 井
缓冲器 及计量装置
压风机组
生 产 井
已燃区 燃烧前缘 结焦带 蒸汽带 富油带
原始油区
4.电磁激热 电磁激热是指通过井下电磁激热器发出的电磁波对近 井有限范围内的油层实施电磁激热,达到对原油加热降 粘、解除井底堵塞目的的采油工艺方法。 5.热化学 热化学方法是指通过向油井注入化学生热剂,经过焖 井换热,以达到降低原油粘度的采油工艺方法。
(2)蒸汽的比容大
压力, MPa 温度, 饱和蒸汽比容, 3/Kg 饱和水比容,m3/Kg 倍数 ℃ m 0.1 100 1.673 0.0010435 1000 11.3 320 0.01545 0.001499 10
(3)水蒸汽具备潜热性能 热力采油中通常采用水蒸气作为工作介质,蒸汽在释 放潜热的同时,温度保持不变;由于湿饱和蒸汽的热焓 等于饱和水的热焓与蒸汽干度加权的汽化潜热之和:
二、热力采油技术
1.蒸汽吞吐 蒸汽吞吐是指在本井中完成注蒸汽、焖井和生产三个 过程的稠油开采方法,从注蒸汽开始到油井不能正常生 产为止,称为一个吞吐周期; 蒸汽吞吐注汽参数主要是指周期注汽量、注汽速度、 蒸汽干度和焖井时间。 注汽时间一般为10~15天,焖井时间一般为3~5天, 生产时间可长达上百天甚至一年多。 蒸汽吞吐通常只能采出井点周围油层中有限区域内的 原油,井间存在大量蒸汽难以波及到的死油区,蒸汽吞 吐的原油采收率一般只有10%~20%。
主要内容
一、水蒸汽热力学特征 二、热力采油技术
三、热力采油机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蒸汽吞吐:蒸汽激励(Steam Stimulation)或循环注蒸汽(Cyclic Steam Injection)
采油过程:注汽阶段(吞蒸汽),关井阶段(焖井)和回采阶段(吐蒸汽、原油)
蒸汽驱是通过适当的注采井网,从注入井连续注入蒸汽,加热并驱替原油的采油法。
蒸汽吞吐与蒸汽驱虽然是注蒸汽的两种方式,但它们是注蒸汽采油的两个相连的阶段。通常在蒸汽驱前.所有生产井和注入井都进行5~7次蒸汽吞吐循环,然后再进行蒸汽驱。这样做可以得到更高的产量、采收率和更大的经济效益。
一、蒸汽驱
二、地下燃烧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六节热力采油的进展
一、注热法
(1)锅炉用水除用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外,还加入少量的螫合剂(如次氮基三乙酸、乙二胺四乙酸等),以消除其产生结垢的可能性。
(2)注蒸汽的隔热油管中加入吸氢剂(如钛-钒合金、锆-钒合金、钛-钒-铝合金、锆-钒-铝合金等)除去油管腐蚀和蒸汽与铁作用所产生的氢气:保持隔热油管的隔热效率。
(3)燃烧前沿从注入井移向生产井;
(4)不烧原油,只烧去原油裂解后留下的焦炭。
教学内容及过程
干式正向燃烧法有下列缺点:
(1)只适用于密度小于0.966 g·cm-3的原油,因密度太高,油太稠,流体不易通过油层的低温区;
(2)从注入井到燃烧前沿这一段地层的热没有充分利用,因空气是一种不好的热载体。
二、干式反向燃烧法
焦炭或原油燃烧可用下式表示:
教学内容及过程
焦炭或原油燃烧产生的高温,可使未燃烧的原油裂解,产生轻油、气体,留下焦炭,即
轻油和气体(加上燃烧产生的CO2和CO)在向前移动时,可与剩余油产生混相驱动。地层的高温使地层水气化所产生的水蒸气与燃烧产生的水蒸气一起起到蒸汽驱提高采收率的作用。
低温氧化机理:在地下燃烧中,除了上述的高温氧化(燃烧)的机理外,还存在低温氧化机理。低温氧化机理是指原油在低于300℃的条件下部分氧化,产生羧酸、醛、酮、醇等氧化产物,从而起提高采收率作用的机理。这是因为任何氧化反应都是放热反应,产生的热都可加热地层,而且低温氧化产生的氧化产物都有一定的表面活性,有利于提高水的洗油效率。目前,低温氧化技术已用于开采轻油。
(5)在注蒸汽过程中加入催化剂(如硫酸氧钒、硫酸氧钛等)使稠油中的胶质、沥青质在硫键处断裂,起降粘作用。
(6)在注蒸汽过程中,通过矿物类型转换的方法(如用质量分数为0.01~0.15的硅酸钾处理地层),将膨胀型的粘土矿物蒙脱石转变为非膨胀性的钾硅铝酸盐(钾沸石),有效地解决注蒸汽过程的粘土稳定问题。
3、杨承志等著,《化学驱提高石油采收率》,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12
4、韩冬、沈平平编著,《表面活性剂驱油原理及应用》,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8
教学内容及过程
热力采油是指向地层注入热或在地下产生热的采油法。
热力采油主要用于对付稠油。
热力采油也可用于开采轻油。
热力采油是二次采油法也是三次采油法。
地下燃烧(火烧油层)法是一种热力采油法。该法是通过适当井网,从注入井将空气(或氧气)注入油层,用点火器在注入井或油井点燃油层,继续向油层注入空气(或氧气),形成移动的燃烧带,利用燃烧带的产物和所产生高温的综合作用,特原油从油层驱出。
一、干式正向燃烧法
干式正向燃烧法有下列特点:
(1)不加水;
(2)在注入井点火;
(2)温度升高。加上水蒸气气提,使剩余油中的轻组分气化而出,减小了剩余油的饱和度。气化的轻组分可溶于前面的剩余油中,降低了它的粘度,提高了它的流度。使水油流度比进一步改善。
二、地下燃烧法
地下燃烧法的实质是通过燃烧油层中的焦炭(正向燃烧)和原油(反向燃烧),产生高温。
焦炭的热值(指单位质量燃料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在25.0~31.5 MJ·kg-1范围,原油的热值在43.0~46.0 MJ·kg-1范围。
作业布置
注:作业、思考题、讨论题、实训与操作练习等
课后小结
注:教师完成本教学单元教学后对教学设计、教学重难点把握、教学方法应用、教学效果等课堂教学过程情况的总结与分析,为以后教学提供经验和素材
二、地下燃烧法
在地下燃烧法的实施技术上主要有下列进展:
(1)用氧代替空气注入燃烧带,减少气体压缩成本,减少气窜,减少出砂,增加二氧化碳分压,提高二氧化碳在油层中的作用。
(2)用盐溶液作调剖剂,减少高渗透层的吸气能力。由于盐溶液优先进入高渗透层,并在高渗透层为后来注入的气体浓缩至饱和,析出盐的晶体,封堵高渗透层的孔喉结构,起调剖作用。可用的盐如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硫酸钠等。这些盐的晶体都可耐高温,是理想的高温调剖剂。若需要起调剖作用的盐移前,则只需注入一定数量的水就可达到目的。
(7)向蒸汽吞吐的地层注入薄膜扩展剂(如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酚醛树脂)。该剂通过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润湿反转和破乳等机理,使分散的油易于通过地层的孔喉结构而被采出,提高蒸汽吞吐效果。
(8)蒸汽注入井和生产井都在无支撑剂下进行水力压裂、提高注入速度,减少热损失。
(9)蒸汽驱可与其他驱结合,提高驱油效果,如蒸汽驱可与不冷凝气体驱结合,与碱驱结合,与表面活性剂驱结合等。
干式反向燃烧法有下列特点:
(1)不加水;
(2)空气由注入井注入,但从生产井点火;
(3)燃烧前沿从生产井到注入井。
因此,这种燃烧法可用于密度大于0.966 g·cm-3的稠油层和厚油层。克服了前法的第一个缺点。
干式反向燃烧法有下列缺点:
(1)烧去了一部分原油,留下了焦炭;
(2)空气用量比正向燃烧法多;
(3)注入井附近可能发生自动燃烧这是为了克服干式正向燃烧法的第二个缺点而提出来的方法。这种燃烧法的特点是注入空气的同时注入一定数量的水。
一、注热法
注热法的实质是提高油层的温度,通过下面的机理提高采收率:
(1)温度升高。kro增加(见图9-6),μo减小(见图9-7),使油的流度增加.因而使水油流度比减小,有利于通过提高波及系数提高采收卒。
热力采油提高采收率的机理。
难点
热力采油提高采收率的机理。
教学方法
与手段
详细讲授与多媒体课件结合,引导学生的思路,课堂互动,激发学生课堂提问发言。
参考资料
教师备课参考书
EOR原理
给学生推荐的参考书
1、叶仲斌编著,《提高采收率原理》,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8
2、侯吉瑞编著,《化学驱原理与应用》,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3
(3)通过潜在酸(如氯化铵、硝酸铵)在锅炉中高温分解:使水的酸性增加,以中和HCO3-分解:使水产生的碱性,保护注入井中的砾石充填层,使之不为碱所溶蚀。
(4)用泡沫调整蒸汽的注入剖面,该泡沫由耐高温的起泡剂和不冷凝气体配成。耐高温的起泡剂可用α-烯烃磺酸盐或磺烃基化的聚氧乙烯烷基醇醚;不冷凝气体可用氮。
稠油是指在地层温度和脱气的条件下,粘度大于1×102mPa·s或相对密度大于0.934的原油。
普通稠油(1×102~1×104mPa·s)
特稠油(1×104~5×104mPa·s)
超稠油(>5×104mPa·s)
注热法主要指注蒸汽。
注蒸汽有两种方式;蒸汽吞吐;蒸汽驱
蒸汽吞吐是单井操作的,即蒸汽注入井和生产井是同一口井。在一定时间内注入一定数量的水蒸气,关井一定时间,开井投产一段时间,然后再作下一个循环。
课题
第九章热力采油
第一节热力采油的概念
第二节注热法
第三节地下燃烧法
第四节热力采油提高采收率的原理
第五节适合热力采油的筛选标准
第六节热力采油进展
学时
4学时
教学目标
与要求
理解掌握热力采油概念及定义,对热力采油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及适合热力采油油田的筛选标准,目前国内外热力采油存在的问题与进展有较清楚了解。
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